新教学媒体

2024-06-24

新教学媒体(精选10篇)

新教学媒体 篇1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 新型教育媒体在婴幼儿教育领域的快速普及是其必然趋势, 近两年, 早教市场从点读机到平板电脑, 使得婴幼儿的教学形式由过去传统的挂图、图片、磁带录音等呆板形式转变成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具有智能化、交互式新型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 新型智能化、交互式的教学媒体具有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婴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充分活跃婴幼儿的思维。图文并茂、声像俱全, 良好的交互控制性能, 是开启孩子探索求知大门的钥匙。

二、数据分析

(一) 项目分析。在本文问卷中, 没有问题回答是否正确之分, 因此只需要进行区分度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中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为:各题项t检验的显著性——sig.值均为0.000, 可以说, 调查问卷的质量较高。

(二) 频率分析。首先进行的是主观频率分布分析。

问卷总体容量为48, 家中有平板电脑的家庭占95.8%。对是否买过早教产品的家长中, 买过觉得很有效和偶尔买的约占81.3%。对是否参加过婴幼儿早教培训机构的家长中, 很认真去参加培训的占31.3%。对于孩子使用平板电脑学习是否利于开发智力的问题, 认为有利于的占66.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愿意为孩子配备儿童平板电脑的占70.8%。

由此可见, 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认可平板电脑等早教产品。但是要验证家长的主观因素和对于新型媒体的认可度, 我们还需要进行相关分析。

(三) 双变量相关分析。

为了验证在婴幼儿教育领域家长对于“新教学媒体”的认可度影响是由于家长的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决定的, 所以对“若有条件, 是否会给孩子配备平板电脑”、“用平板电脑学习是否利于开发智力”、“学生是否使用过平板电脑”、“家中是否有平板电脑”、“家长认为学习机对于孩子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使用过学习机”6个变量利用相关矩阵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1)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是否为孩子配备平板电脑”和“让婴幼儿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 是否有利于开发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5, 而该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0.09<0.1, 即足够显著, 说明家长认为平板电脑有利于孩子开发智力和培养兴趣的认可度越高, 在有条件情况下, 更愿意为孩子配备儿童专用平板。这符合主观意识因素的影响决定作用。

(2) “家中是否有平板电脑”和“学生是否使用过平板电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2, 而该相关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0.004<a值0.005, 即足够显著, 说明家中有平板的家庭, 与学生使用过平板与否是正相关的, 也就是家中有平板电脑的家庭, 孩子就基本都接触过, 不管是用于学习还是用于娱乐。

(3) “家中是否有平板电脑”和“家长认为学习机对是否对孩子学习是否有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8, 而该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0.001<a值0.005, 极其显著, 说明家中是否有平板电脑, 与家长认为学习机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否有效属于正相关关系, 既是有平板电脑的家长多数认为, 学习机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较好的效果的。

(4) “学生使用过学习机”和“家中是否有平板电脑”之间相关系数为0.525, 也是正相关, 该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0.000<a值0.005也是极其显著, 说明学习机与平板电脑具有高度相似性, 在平板电脑里面安装相应的学习软件后, 平板电脑就具有相应学习功能的学习机。

三、研究结果

由此可见, 家长对于婴幼儿教育领域的“新媒体”认可度, 与家长的态度和主观价值取向相关, 这取决于家长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与家长的年龄层级、接受教育的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各种早教产品广告等客观因素没有直接关系。新教学媒体在幼教中的普及与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一步推进, 通过调查家长对新教学媒体的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同时新教学媒体的发展也将推动我国婴幼儿教学的革新, 促进中国教育方式的改革。本文的数据信息来源于问卷调查, 由于地域限制, 导致调研人数少、所获得的数据信息量小, 因此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的研究中, 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问卷内容更加规范、严谨。同时尽量选取范围更大和数量更多的样本展开调查, 增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武爱红, 李艳丽: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6.

[2]刘大可, 黎丽:云计算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信息技术, 2013, 3.

[3]杨承根, 杨琴:SPSS项目分析在问卷设计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 2010, 3.

[4]赵誉, 陈雪婷:北京大学本科生校图书馆利用对学习的影响调查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3, 9.

[5]马艳辉:新媒体技术在幼教中的重要性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10.

[6]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 2014, 9.

[7]李永贤:多媒体促进幼儿教育教学发展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13, 97.

新教学,新评价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使师生共同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课后反思,提升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法,充分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提升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尊重个性差异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英语学习中。在进行评价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要注重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以及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在具体的评价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热情做出适当的评价,鼓励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2)善于运用诱导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点,同时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缺点,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3)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期望性的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体验

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学生学习英语的体验融入评价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评价时要注意:(1)要鼓励学生运用多元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2)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3)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教师可以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了解有关robots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围绕“Will there be ...?”句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进行造句。如,“Will there be more pollution?”“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表扬在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和课后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持续了解和关注学生学习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激励性的评价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教师来激励,即采取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的方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了解自我,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优势和不足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一段时间之后,科学地评价自己的收获,促进下一阶段更加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励的话语或者鼓励的眼神都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多元思维。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进行,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将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地与老师交流,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对学生多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新课标下初中英語教学多元评价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27):102-103.

[2]刘忠政.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教学评价的困惑与应对策略[J].外国语文,2012(6):153-156.

[3]钱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思与行[J].上海教育科研,2011(8):90-91.

[4]韦善辉.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及运用[J].海外英语,2010(8):413-414.

学习新课标,体验新教学 篇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期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思考探索,学生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民,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泉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以及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我选择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我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导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 篇4

【关键词】 课改 理念 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13-01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除了要认真解读和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与理念外,关键是要树立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教师的教学行为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与用科学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的磨砺。它对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探究、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树立生本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以生为本,创建互尊平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据此,教学前,对问题的设计、提出时间、过程的展开、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探究与交流,学会取长补短,丰富学习经验。学习有困难者,我会亲临指导;学有余力者,我会适度拓展,鼓励其课后继续学习,助其制定好课后学习的内容,丰富其化学知识,拓展其化学视野,发展其化学天赋。

二是抓住差异,灵活选择教法。一个班50多个学生,就有50多个个体差异。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条件与内容,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借助有利时间适时指导,引领学生主动观察、实践、探索与交流,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抓住认知,有效传授新知。新知识的传授均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背离这一点,新知识的传授一定会失败。于此,教学中,我传授新知时,尤其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树立情境意识,科学营造学习氛围

一是立足学情,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均承担了两个班以上的教学任务,班级之间,班级内学生之间,其个体差异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差异,据情施教。教学的宗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尤为重要。

二是立足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学科是与生活、自然和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化学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把生活与化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学化学,学好化学提高生活质量。以生活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自然现象的美妙。

三是立足资源,促进学生学习。学习化学单凭教科书是不够的,是枯燥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来促进其的学习。因此,一个好的化学教师,除了用好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以外,还要充分挖掘校外的教学资源。

三、树立育人意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是抓住实验教学,渗透求实精神教育。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特点,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获得感性认识,检验理论观点,加深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是抓住学科特点,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于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的最好学科。抓住这一特点,能有效培养其科学的物质观,使其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是抓住过程指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彻新课程理念,关键在于抓住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经历自然到化学,生活到化学,实验与探究等过程的体验,建立其化学思想,培养其化学能力。化学教学基于实验,以其概念与原理为主,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掌握均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人类认识事物,都是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遵循这一规律,利用观察与实验,呈现化学现象,重视表象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转化,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四、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一是以需要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教学应“以生为本”,传授知识应“以生需”为中心,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教师只需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提供优质的指导。如,课余时间陪学生阅读科学杂志,与学生一道走工厂、串社区等进行社会调查。

二是以情景为手段,以探究为准绳。教学情境创设是吸引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诸如“视频、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表达、应用”等。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探究。在探究中,体验乐趣,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在探究中,磨砺意志,增强意识。

五、树立多元评价意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新课改要有新教学行为 篇5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基于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 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学化学教学亦应改变传统教学行为, 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变“教书”为“教书铸魂并重”, 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以及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

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对“空气”、“水”等章节的内容, 我们可通过让学生“走出去”的形式达到育人目的:融入生活———关心当今社会主要的环保问题, 留心周边不良环保倾向等;参与实践———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节约每一张纸, 不随意丢弃塑料包装袋和废旧电池, 保护环境, 植树造林, 帮助父母和身边的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服务社会———为周边的环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协助政府和环保部门处理已污染的小河等;亲近自然———亲近当地保持较好的山林和新兴的生态农业区。这种教与学的行为, 将能大大提高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珍惜环境”的意识。

二、从“师本”转向“生本”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 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教师的专业水平再高, 付出的劳动再多, 如果不能转化成为学生的素质, 也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学。为此,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教师变“传声筒”为“对话者”, 变“知识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同时, 教师还要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教师更要相信学生, 在学习上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机会。

在教学实际中, 实现“生本”的途径有:1.教师的语言少用“你们”, 多用“我们”, 让学生感到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 而是一个团体, 是平等的、亲切的。2特别关注后进生, 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每当他们的学习情感有所投入、成绩有所进步时, 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肯定。3.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研究”一节中, 在学生已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基础上, 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需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怎样学的”、“学了什么”进行检测即可。从这种学习方式中, 学生得到了“自主”后的满足, 学习化学的信心大增。4、师生换位。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和复习课, 可由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回到学生中去, 谦虚地聆听“小老师”讲课。教师从中既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又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学习的主体意识。

三、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传统教学中, 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结论, 往往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些学生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 造成思维断层。而“重过程”则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 暴露思维过程,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方式去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 增长知识, 发展能力。教师还要加强书本知识同现实生活的联系, 变“从书中学”为“既从书中学, 更从做中学”。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使其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即主要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和经验有什么联系, 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再从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物质均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为何二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如此之大 (引导学生与前节“原子构成物质”内容联系) ?两者性质上的差异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从它们的用途、产生途径和合理利用方面考虑) ?2.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解决策略, 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提出和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 尽可能“多法求解”, 鼓励他们“吸收”别人富有个性的解决策略, 从中拓展自己的思维。3.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即让学生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待日后有了新的发现时, 再逐条跟踪记录。循着这样的脚步, 学生也就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四、从“统一规格”转向“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全面发展, 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各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传统的“机器生产模式”抑制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 并去关注、研究这些差异,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 教师还要创设各种不同的、适宜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运行体系, 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计划性课堂”为“计划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课堂”。

1. 教师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新课标体验新教学 篇6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激发学生潜能, 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 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 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四、关注个体差异, 促使人人发展

传统音乐教学与新教学对比 篇7

纵览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 虽然各类新型的教学思维、教学形式不断涌现, 但传统音乐教学范式依然以不同程度影响着音乐教学工作。在此, 我们将新出现的音乐教学理念与模式统称为“新教学”, 将新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进行对比研究, 以图从中探寻出各自的教学特点, 并做出一番恰当的优劣分析。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体系这四个方面, 分别对传统音乐教学与新教学进行比较。

一、教学目标对比

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音乐教学目标尚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 那么音乐教育工作将难以为继。当前音乐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症结”, 即对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认知不清。传统音乐教学处于应试化教育的束缚之中, 不少教师都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放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训练上, 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一来, 衡量音乐课程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仅仅是依据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育目标具有单一性, 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相较于传统音乐教学, 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加多样全面, 除了注重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技能之外, 还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以及创新能力, 致力于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理解音乐, 达到自我体悟、认知升华等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 新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涵括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也力图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囊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化的目标。音乐新教学在德育、美育层面教学目标的延伸, 将有助于培育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从而以音乐课程为出发点, 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二、教学内容对比

传统音乐教学在组织教学内容时, 一般以教学大纲为指向, 依据教材来循规蹈矩地设置所要教学的内容。当前我国音乐教材种类较多, 尚未达成统一化的标准。有些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复杂, 形式较为呆板, 与学生的兴趣方向、思维结构未能形成相互契合的关系。如果传统音乐教学仅仅以教材内容为依据, 那么课程则很容易陷入枯燥的境地, 无法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新音乐教学则将音乐审美教学贯穿到音乐教学内容之中, 以学生音乐兴趣为导向, 选择那些能体现审美因素的教学内容。新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旨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感受、理解甚至创作音乐, 唤起他们对音乐的爱好与追求。围绕这一目标, 新音乐教学在组织教学内容时, 应当注重吸收一些新鲜、可感、有趣的教学内容, 坚持以审美教育以及学生主体性为方向,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营造一个知识丰富、信息充足、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

三、教学形式比较

如今, 音乐教学已经尝试着走向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也就是说, 音乐新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 已经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更多的有益尝试。传统音乐教学的形式相对单一, 对音乐知识和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往往遵循着“灌输式”套路, 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十分匮乏。而新音乐教学则开拓出更加多元的教学形式, 例如采取“情境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意境中,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资源来打造一份具体可感的音乐空间, 带领学生们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想象与启迪, 拉近与音乐知识之间的距离;再例如说新音乐教学引入小组合作模式, 让学生们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大胆发表意见与看法, 表现出自身的音乐才能和创新能力。总之, 新教学的形式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统一的范式, 而是以实际环境为出发点, 开创出符合学生接收心理的多元教学形式。

四、考核体系

教学考核体系是成功的教学所应必备的要素之一。传统音乐教学仅仅以学生的乐理掌握情况为衡量标准, 影响到学生的潜能开发与智力开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改进程的推行, 以往的评价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在评价理念方面, 新教学的关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一音乐知识技能, 力图以全面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音乐成绩。评价的目标是为了促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 为他们的学习道路指明方向;在评价形式方面, 除了期末终结性考核之外, 音乐教学还侧重于平时成绩, 例如课堂表现情况以及课外互动参与情况。考核方法除了笔试, 还应添入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 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愿望, 以评价为“平台”, 获得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的双方面提升。

综上所述, 新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体系上都体现出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新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位置, 致力于开发音乐的深层教育涵义, 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推广与升华。唯有不断地探究与改良, 新教学才能以传统教学为“跳板”, 实现音乐教学的更高目标与价值。

摘要:鉴于音乐对学生身心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音乐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决定音乐教学成果的关键性因素, 能否充分发挥出音乐课的教育意义, 取决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本文将传统音乐教学与新教学进行对比研究, 以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体系这四个方面窥探两者的优劣。

关键词:音乐教学,新理念,新模式,传统教学范式,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元勇:中日“传统音乐”教育及教学内容之比较[J]。中国音乐, 2002 (4) 。

[2]毕丽霞:音乐教学反思[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17) 。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创新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探讨

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是偏向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育,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久而久之,体育教育的方法与模式,都长期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线上,体育教学方法跟不上教育制度的发展,直接导致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对小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基于此,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所有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着很明显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已经上升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下,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程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非常不完善,在部分小学当中,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相关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致使小学体育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与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改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造成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是降低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第二个方面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体育教学方法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

1.2 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身体与心智尚不成熟,主动性不足,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一般都是由体育老师带领完成的,体育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处于较低水平线上,有待提升。在传统思想中,体育教师不需要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老师的专业水平那样高,因此,部分小学在招聘体育老师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了解应聘者的身体素质,导致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专业素质低下,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降低了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1.3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小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大部分小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依然沿用着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例如满堂灌、填充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式地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施加在小学生身上,致使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不高,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此外,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相对单调,往往都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与放任学生自由活动,难以体现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方法非常单调,注重教学理论,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教学实践,挫伤了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

2 小学体育教育方法创新的具体措施

2.1 合理筹划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教师课前筹划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筹划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当中,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才需要备课,体育课则不需要备课。事实上,体育课的备课工作也一样要落实到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筹划内容包括:(1)制定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方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小学生的性格,利用体育课这种互动性强的课程加以善意引导;(2)将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学生的统一活动与自由活动有机结合,以理论促进实践,以实践发展理论,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3)不同的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方法都有所差异,各有千秋,在筹划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各体育老师应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把彼此的体育教学水平,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2.2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都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尚不成熟,因此,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都应该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肩负着指导小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教授科学的体育活动理念,提高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要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质,首先,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要注重其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以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专业素养等作为衡量的标准,并且在其入职之后,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培训与指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其次,小学体育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认真钻研先进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并付诸实践;最后,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的弊端进行总结与分析,各体育教师之间彼此参考,以期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的水平。

2.3 购置先进的体育教学材料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口头教学而已,形式单一,并且学校内部所配备的体育教学材料都比较陈旧、比较落后,难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基于此,必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相关材料进行优化,优化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体育教师要一改从前口头说教的方法,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第二个方面:学校方面要加大对体育教材的资金投入,对陈旧的体育教材进行淘汰,可选择购置音像教材,后者是安装安全性能较高的体育活动器材,由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小学生安全使用,这样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此外,校方要明令禁止体育教师打骂学生,对于个别体育活动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要加以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目的性,寓教于乐,从根本上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与发展。

2.4 以创新为原则,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以致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粗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的体育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小学体育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体育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有关于体育活动以及体育名人的故事,例如刘翔、姚明等知名度较高的体育人士,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此外,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接力跑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从学驾车谈新教师培养 篇9

一、“新手上路,耐心等候”

“新手上路,请多包涵(耐心等候)”这句话常能在小车的后部看到,我想大家一定明白其中的缘由。记得几年前,我拿到小车驾照的第二天,便信心十足去租了部车过把瘾。那时的我手忙脚乱地松油门、踩离合,在紧张中由于油门加太猛差点就撞上了前一部车,心惊胆战的我完全崩溃了,最后只好把车停靠路边。后来我买新车的第一天就郑重地在车后部贴上“新手上路,请多包涵”。这招果然奏效,人们宽容了许多,不再狂按喇叭,我由此顺利渡过了难关。我常想,新教师入行真的也像新手开车一样,多不容易!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驾照,不等于就会开车、开好车,因为培训学校都是针对考试而教,而实际操作还得靠多练习积累经验。对于新教师来说,从大学毕业,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并不代表就会教书、教好书,因为在大学校园里学的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从理论到实践再走上讲台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这个时候,如果被催急了,他们要么“熄火”(停滞不前),要么猛冲出去(失去理智)。所以对待新教师,我们也应该秉承“新教师入行,耐心等候”的宽容态度,不要催、不要赶,让他们不慌不乱从容入职,用心领悟。

二、“好教练胜过好驾校”

自古就有“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之说,可真的“严师名师一定出高徒吗”?我觉得不尽然。因为真正教会我倒车的不是我那严厉的有着几十年驾龄的资深教练,而是一位不会开车的看门老人。每当我练习时,看门阿伯就拿把椅子坐在旁边指导我、鼓励我,至今回荡在耳边的还是他那亲切的话语“妹子,慢慢来,往左打一点”“回一点”……我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倒车入库。后来,我才知道看门阿伯其实连车都不会开,只是看多了也懂得点门道。此时我才深刻领悟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好教练胜过一个好驾校”的涵义。在工作中,我们也常惯性思维要给新教师配备最强的师傅,总认为只有这样新教师才会成长得好、成长得快。殊不知,最强的师傅由于自身素养高,与新教师水平差距过大,有的容易苛责新人,过于严厉,有的比较孤傲不愿意倾其所有帮助新人,所以,新教师对他们常有敬畏感。每当看到师傅走进自己的课堂就像我见到严厉的教练一样心生恐慌,严重者会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总担心会被批,课堂往往漏洞百出。平时有问题也不敢请教,怕师傅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这样一来,高师往往就变成了“高高挂起的师傅”,对新教师的成长帮助甚微。其实,新教师刚入职犹如白纸一张,只要有一定经验的教学小能手就足够当他们的师傅了。我认为,选择师傅更看重是否热心,是否乐于助人,是否能说会指导。新教师有了热心的平易近人的师傅,就会放松下来,敢问、敢说,这样反而成长得更快。

三、“多摸几把,就有手感”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驾校学习时教练常说 “多摸几把,就有手感”,很多本领不是单靠说教就能学会,多摸、多实践就能悟出道道来。我曾无数次问别人把车稳稳地开在车道中间的诀窍,有很多人教了我各种各样的方法,我甚至做了记录,也一一尝试。可是越想把车开在车道中间,我的车就越像喝醉酒一样飘来飘去,忽左忽右,很吓人。再后来问一个老司机,他告诉我:“自己多摸几把方向盘就懂了。”我恍然大悟。练习一段后,我的车也能行驶在车道中间了,但现在如果有新手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也说不出什么诀窍和方法,只能说是“凭感觉”。还有新手都知道上路容易停车难,最难的应该是侧方停车,当时不管别人用什么诀窍教我,都不管用,最后也是自己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才慢慢悟出了道道。同样,在培养新教师过程中,我们总想让新教师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些,总爱把所谓的经验一条一条地灌输给他们,让他们依样画葫芦。其实,教学的本领不是用说教就能教会的,新教师要成长必须让他们像驾校教练常说的 “多摸几把,就有手感”一样,自己去尝试、去经历、去体悟,亲身体验,不断摸索,熟能生巧。

四、“我是菜鸟,需要鼓励”

驾龄不长的人,俗称“菜鸟”,此时确实最需要鼓励。“菜鸟”起步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直接给予如实的差评,会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也不建议给予不切实际的“表扬”,那也会让他们忘乎所以、停滞不前,这样是会出安全事故的。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夸的是努力、是进步。这就会让新手多一分自信、多一分从容,最终多一分收获。在工作中,我们对新教师也常常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劈头盖脸地大批特批,还美其名曰:“爱之深,责之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经常性的差评,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相反我们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激励的手势,或一句激励的话,犹如一双巨形大手推动着他们满心喜悦向前冲!

每个教师都是从新教师成长过来的,都历经成长的阵痛与艰辛。但当我们慢慢熬过来时,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疼”,忘记了当年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忘记了自己当年刚入职时的模样,而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不停地催赶、想尽办法逼着新教师快快成长。逼之太急、逼之太紧,有些新教师会由于能力有限,总是达不到要求,越来越受不了这份压力,开始心生厌倦,或最终放弃这一职业。愿我们都能从新教师的角度出发,呵护他们,耐心等候,静心聆听,就一定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拉丁舞新教学训练模式的浅析 篇10

拉丁舞融音乐、体育、舞蹈于一体,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它包括: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和牛仔舞五种风格的舞蹈组合而成。其中,伦巴舞的原始舞蹈风格融进了现代的元素,极富魅力的胯部摆动更显得舞态的柔媚,在缠绵抒情的音乐伴奏下,使其充满了缠绵浪漫的情调;恰恰舞具有诙谐而花哨、俏皮而爽利的风格,舞姿欢快活泼,步伐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富有强烈的激情;桑巴舞起源于巴西,步伐流畅,舞者之间的默契,动感的摆动,使整个舞蹈充满了热情、欢快的气氛。斗牛舞体现出斗牛士在斗牛场上的威武英姿和扣人心弦的场面,是极其富有阳刚之气的舞蹈。牛仔舞动作敏捷,情绪激昂,舞步丰富多变,脚步轻盈活泼,是一种热情奔放洒脱的舞蹈。

2 现在的教学训练模式

(1)校园教学,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老师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基本动作教学,技术融入较少,这与课时和课程安排等原因有关。(2)社会教学,即开设的各种培训班。就西安来说,培训班无数个,但是足够专业的老师供不应求,很多现学现卖。这也就是造成拉丁教学训练混乱的原因。很多只注重花样舞步的教授,而忽略了基本步,这样很难使学员学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也有的非常重视芭蕾形体和基本步的训练,可是缺乏了套路的结合,使学员失去了兴趣。

3 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

3.1 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分析(如图1)

3.2 扎实的基础是关键

拉丁舞基础教学应得到重视。一些教拉丁舞的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上各种各样的高级花步,根本不管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有的甚至在短短的十几个课时就上完了伦巴、恰恰恰、牛仔乃至桑巴等等。学生跳得东倒西歪,结果四不象,再加上许多人对拉丁舞的了解甚少,以至觉得这个舞和其他舞蹈没什么区别。可见教师的教学应该注重规范性和科学性。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有的特点,不同的元素构成不同的舞蹈。在拉丁舞的教学中,元素的训练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的掌握拉丁舞的风格重要性上来认识。它表现在人体腰、胯部位上,与芭蕾舞、现代舞以及我们的民族舞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伦巴舞是拉丁舞学习的开始,它的律动是拉丁舞所有五个舞的精髓。在舞蹈中,拉丁舞的所有的元素在伦巴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它是拉丁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因此,教师必须尊重科学,抓住重点,从伦巴的转动、律动、移动入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图1)

3.3 文化的渗透

这部分内容要根据所教授对象的年龄来讲,因为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对于少儿来说,只需要让他们了解拉丁舞是从哪里来的,它的五个五种所表现的风格是什么样的等一些简单常识。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不仅要了解拉丁舞的起源和它一些表面的常识,还要知道是怎么来的,它所要表现的内涵是什么。另外,还需要清楚的明白舞伴之间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3.4 综合各种舞蹈的精髓,让拉丁舞的美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1)塑造形体的芭蕾。形体训练是一切与身体艺术有关活动的基础。芭蕾是一种古老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法,它能将人体训练成质量非常良好的舞蹈机器,同时它是一切舞蹈的基石。在舞蹈教学中,初学者的形体训练应以芭蕾舞为主,特别是把杆上的练习十分重要。在把杆上可以训练学生重心的垂直以及身体的向上延伸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在地面的手位练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上下肢在运动中和躯干的关系,以达到动作协调、优美而舒展。通过芭蕾的练习还能训练学生肌肉的韧性和关节灵活性以提高完成舞蹈的质量和动作水平,力量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体力。但是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守芭蕾训练原则:科学、准确、循序渐进。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对象,芭蕾训练的要求力度要适中。

(2)具有中国元素的拉丁舞。中国古典舞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的舞蹈艺术精华,积淀了人体形态美的深厚潜力。中国古典舞蹈温文尔稚、端庄秀美、古朴华贵。动作编排舒展流畅、刚柔相济、细腻道劲,如同行云流水般轻渺柔细,又似大鹏展翅服气手轩昂。对人的内涵、气质、形体以及美学的造诣等都有独到的艺术价值。完成动作时,除身体动作外还应体现中国古典舞对眼睛、神态、意境、身韵、音乐等特有的要求。中国古典舞学习可以弥补芭蕾训练造成的身体死板等一些问题,让上体的姿态更加优美,又不缺乏中国的民族味道。(古典舞是舞蹈艺术的一种样式。古典舞一般是指在民间舞基础上形成的可供表演的舞蹈。它与民间舞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经过提炼、加工,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严格的技巧规范。如印度的古典舞婆罗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等,不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在装束、眼神,手势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3)展示让女性妩媚的肚皮舞。肚皮舞主要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作为一种优美的身体艺术,肚皮舞通过骨盆,臀部,胸部和手臂的旋转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胯部摇摆动作,塑造出优雅性感柔美的舞蹈语言,充分发挥出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它是一种全身的运动,可以让你的腿部、腹部、肩膀以及颈部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提高身体的弹性和柔韧性。手臂的动作非常重要,它能表达出舞者的优雅和精巧。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也为心灵与身体建立了一种精神纽带。你可以象蝴蝶、海浪、流水一样欢快与自由。当你翩翩起舞时,你体内的女神让你变得更优雅、更有力量、更加性感。它是女士探索自身的舞蹈,是对身体和内心世界的探险。(肚皮舞(Belly Dance)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中东地区,也被称作“东方之舞”。最初的肚皮舞与挑逗、色情全无关系,不过是女性庆祝自己身为女人的一种传统舞蹈,充满喜悦和欢乐。在古老的埃及,法老的王宫里有无数的埃及美女,她们因为很难得到法老的宠幸,于是只能靠跳肚皮舞来诱惑法老。灯光闪烁,乐声激荡,一群美女裹着面纱,露出肚皮,使出浑身解数舞动着,直到舞罢摘去面纱,丢在地上,法老捡起谁的,谁就是当晚的幸福人儿。

(4)动作鲜明的爵士舞。基本动作是利用曲膝,使身体重心更接近地面。保持重心低,使下肢具有弹性,而上半身的各关节则可保持松弛状态,并可迅速做出节拍上需求的动作,使得在动作上获取多样性的变化。快速的移动重心,特别是水平移动姿势更是爵士舞技巧的表表者。让身体各个部位如头,肩,腰,臀,躯干做独立的动作。强调角形及线条性的动作。运用有节奏性且复杂分割动作,表现出动作中韵律的切分法。爵士舞基本动作的应用可以使动作敏捷,情绪激昂,舞步丰富多变的牛仔舞变得更加热情奔放洒脱。

4 结论与建议

(1)结合训练对象的水平选择内容。随着选手水平的提高,训练内容的侧重面也应有所改变:初学者应注意基本动作、技术和身体形态训练;高级选手应注意舞蹈综合素质训练;优秀选手应注意舞蹈创编能力训练。

(2)训练时要注意不同训练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性,遵循教学和训练的规律。使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寓训练于教学之中,使教学为训练服务,以训练、教学一体化作为指导思想并把握不同训练内容的重点。

(3)训练时应很好地把握体育与舞蹈艺术交叉的特点,既遵循体育训练的规律,又不能违背舞蹈艺术教学的原则。

(4)训练时既要注重选手动作技术、身体素质和舞蹈综合素质的训练,也不能忽视对其进行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特别是与拉丁舞有关的文体。如文学、艺术等。都需要选手掌握,这与选手竞技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参加高组别比赛的选手,此方面的意义更加重大。

摘要:我国拉丁舞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动作完成缺乏技术魅力,缺乏充满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表现力。古典芭蕾、中国民舞完整的训练体系拉丁舞的技术训练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独特作用。借鉴各种舞蹈的训练手段,紧密结合拉丁舞的特点,是提高拉丁舞者技术和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拉丁舞,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鸥.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孔丽丽.浅谈体育舞蹈中拉丁舞基础教学[J].贵州体育科技,2004.

[3]刘青弋.现代舞蹈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郭明达.新编现代国际标准交际舞[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

上一篇:指导性案例制度下一篇:成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