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2024-06-30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精选12篇)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1

一、寓能力培养于意识熏陶

意识具有反作用,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明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已经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应用为中心,并且在各类英语考试甚至高考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检测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储备,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寓文化渗透于教材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高中英语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探讨一个主题,其文化背景知识丰富,但涉及的文化信息难免有限、点到即止,而且零散、系统性不强。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从教材入手,包括对词汇词组、句法语法、节日习俗等,给学生补充适当适量的文化信息。比如,笔者在分析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时,适时地让学生把这句话与中文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思考中英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中国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先整体后局部;而西方人强调认识万物的主宰, 强调解析式思维。

三、寓能力提高于实践交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以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信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班级可以在每周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和一个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主题,开展英语角活动。并邀请外教以及英语口语好的学生参加,给予英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以帮助,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练习中促进听、说、读、 写等综合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中树立学生世界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从意识到实践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成为当今时代要求的人才,成为真真正正的国际人。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2

摘要:文章立足于《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从阅读、语法、词汇教学等几个方面渗透跨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同时,《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受到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以适应国际化的趋势,从而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顺利发展。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然而,在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出于应试的需要,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多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语言知识,却常常产生文化上的误解,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造成失败。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减少乃至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二、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两者从文化习惯到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在语言中,就必然造成对同一语句的不同理解和对同一现象或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往的外语教学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和语用失误的现象。这种体现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尽量避免如年龄、职业、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存在差异。在中国,询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体重等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美国家,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再如中国人习惯打招呼时说“干什么去?”(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和“你在干什么呢?”(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别人的话语,会使对方感到很反感甚至恼怒。因此,在与英语文化中的人交流时,有必要了解他们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理解和范围,切忌在交往中涉及到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不同国家的人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对礼貌的理解是不同的。英语国家please,thank you,sorry(请、谢谢、对不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英美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会这样。而在中国,关系亲密的人总是说谢谢会显得生疏,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

中国文化讲究谦让、委婉和含蓄,英美文化提倡个性、率直和诚实。比如,中国人节日收到礼物时会客气一番,不当面打开礼物。而英美人士收到节日礼物会当面打开,并表示称赞和道谢:“Very beautiful!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再比如,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辞时,尽管内心很认同也很高兴,但还是要对赞美之词否定或谦虚一番。而英语国家的人会用“Thank you”来接受这种赞美和鼓励,让别人分享被赞美的快乐。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念迁移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无意识地将本文化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迁移到其他文化中去,因此引起的语用失误比比皆是。如中国人崇尚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关怀他人被看成是一种美德。然而如果将这种关怀迁移到英语文化中,却常常导致语用失误,产生误会。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拿东西、扶老人过马路等是有修养的表现。而英美国家的人独立意识很强,不想被看成弱者处处受照顾。例如遇到年长的外国人问候并主动搀扶,会使他们感到难堪;“您慢走”、“好好保重,注意身体”等关怀性的话语会让他们觉得自由受到干涉。

以上的文化差异说明,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交际能力。不了解英语文化,在英语交际中势必会遇到文化障碍,甚至会造成文化休克。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如果能够掌握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词汇教学中彰显文化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3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语言差异 书面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42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跨文化意识,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这一种语言,才能有效地进行交际。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其所特有的文化背景。笔者在高中教学中关注学生因为中西文化不同而出现英语表达不地道的现象。在此以我校高三学生联考的书面表达为例,从语言上的差异了解文化上的差异,从而探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书面表达中主要的语言差异现象分析

(一)词法

1.词性错用

(1)That thanks to your help. (thanks to 是介词短语,不作动词,不能充当谓语。)

→That is owed to your help.

(2)You can by bus No.8 to the Sun Club.

→You can take No.8 bus to the Sun Club.

对于表达某个意思的词,中文可放在句子需要的位置,而英语要靠词性来决定用词的位置。因此,我们的学生如果不注重英语词汇的词性学习,往往就会张冠李戴。

2.小品词遗漏

(1)You will return America.

→You will return to America.

(2)We will hold the party Saturday evening 6 oclock, the Sun Club, Room 302.

→We will hold the party at 6 oclock on Saturday evening, in Room 302 in the Sun Club.

英语表达中,往往用带有意思或不带意思的小品词来搭桥,才能使句子乃至段落流畅正确,意思到位。而中文不需要考虑句中词与词之间怎样连串。所以我们的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往往忘记添加小品词。

3.搭配失误

(1)Thanks you for teaching me English.(thank作为动词和作为名词时的搭配混在一起。)

→Thanks for your teaching me English. 或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English.

(2)Congratulate you passed the exam.(congratulate后面不搭配句子, 而是 congratulate sb. on sth。)

→Congratulate you on passing the exam. 或Congratulations on your passing the exam.

英语的每个词都有着其文化背景,不少使用搭配已约定俗成,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许感受不到当中的缘由,只是会用。而我们无从一一深悟其来源,须学习语言的使用特点,有些词的搭配相同或相似,有些词的搭配不同,所以学生对于词的搭配要掌握。

(二)句法

汉语表达重意合(paratactic),英语重形合(hypotactic)。汉语表达以人为中心,英语表达强调客观事物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常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汉语思维习惯先说次要方面,后说主要方面,而英语思维模式则相反。如:

1. 主语差异

We will hold the party at 6 oclock on Saturday evening, in Room 302 in the Sun Club.

→The party will be held at 6 oclock on Saturday evening, in Room 302 in the Sun Club.

2.重点信息不突出

We will be there waiting for you.

→We will wait for you there.

(三)语法项目

语法是一种语言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成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1.时态和语态

英语的动词使用,特别是谓语动词,往往要考虑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以及主动发生还是承受动作,这就要运用时态和语态的语法知识。

(1)In the past two years, you helped me a lot with my English.

→ In the past two years, you have helped me a lot with my English.

(2)The party will hold on Saturday evening in Room 302, the Sun Club.

→ The party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evening, in Room 302 in the Sun Club.

2.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说的是一个条件,不一定是事实,甚至与事实相反。虚拟语气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中文是没有语法表达虚拟现象的。

If I didnt get your help, I wont make so much progress.(“如果过去我没得到你的帮助,我是不会有那么大的进步的。”言外之意,“过去我得到了你的帮助,才有那么大的进步”。谓语动词与过去发生的事实相反。)

→If I hadnt got your help, I wouldnt have made so much progress.

(四)思维模式

1.语意的重复

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写作中用英语表达时,常常不自觉地加上不必要的修饰语。有时虽符合语法规则,不构成理解错误,但是在表达方式上与标准的英语习惯用法不符,影响语言的地道性。

(1)If you want to come, please write an email to me to tell me whether you come or not.

→ If you come, please tell me by email.

(2) You improve your Chinese level well. ( “Chinese”已指“中文知识和水平”, “level” 多余了。)

→You have improved your Chinese.

(3) We want to invite you to come to the party.

→We will invite you to the party.

2. 强加意志于他人

You must wear a beautiful dress to come to the party. (中文中也许是好意的提醒,但在西方,对别人的衣着这样的私人事情也提要求,俨然冒犯。)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

因跨文化意识不足而出现的中文式英语表达现象在学生写作中大量出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判断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学会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下面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词汇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词汇涵义的不同往往表现文化的差异。中央电视台“White Elephant”白象牌方便面广告很吸引人,该产品在国内也很畅销, 但在英美市场恐怕无人问津,因为 White Elephant意思是 a useless thing。可见,身在国际市场之中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会付出很高的代价。

因此应该通过词汇引入文化背景的学习。教师将词汇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在教学中进行适度的讲解,挖掘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词汇的多重含义,即字面意义及其内涵,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保证在语言转化的同时不会丢失或误会其文化内涵,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二)加强语法学习

语法教学是为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中学英语教学通过语法教学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语法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去创设运用这个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指导。

(三)跨文化体验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材范围很广,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教师可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将这些文化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几个跨文化交际专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体验。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 BookⅡ 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渗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学生在主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体会与理解,更能通过对比本国文化发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和游戏等活动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注重对语言材料的教学和训练, 而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 否则势必造成英语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分离, 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多听多读,增加英语的输入

语言是感性的东西,只有通过大量的输入和积累才能获得对该语言的感性认识,获得感性认识后再通过模仿练习进一步获得对语言本身的理性认识。中国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同样适用于英语写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或收听地道的英文材料,例如英文报刊、英文原版小说、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培养英语的语感。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善于模仿,但绝不可以乱模仿。比如,在对一个句型进行模仿时,不仅要注意词的搭配关系,而且要考虑它的真正内涵和反映出的思维习惯。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 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一些文化读物, 并有意识地将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进行异同对比, 提高跨文化敏感性。

综上所述, 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传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语感、逐步掌握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能仅满足于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等纯语言方面的学习, 还应从文化入手,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正确掌握合乎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表达。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4

一、交流共享法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因此,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 抓住恰当的时机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英语中不乏很多名言、谚语、俗语、成语, 它们语言精练地道, 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很好的获取文化知识的素材。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 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将准备的语句写在黑板上, 并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利用Daily Report的形式, 让学生介绍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典故或传说等。

二、阅读积累法

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所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阅读积累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阅读与文化知识密切相关的读物。例如, 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语文章、英文报刊、原版或改编的英文名著和文学作品等。通过课外阅读, 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 而且能够了解某些词汇形成的特定文化背景, 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His income comes mainly from shylocking.”如果我们没有读过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威尼斯商人》, 我们就不知道Shylock是戏剧中一个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贪婪奸诈的放高利贷者;相反, 如果我们平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就可以理解句中的shylocking的含义是“放高利贷”。

三、课堂融入法

江苏牛津译林版教材不乏很多和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 模块6第3单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模块9第3单元The meaning of color以及第4单元Behind beliefs, 都提供了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话题。因此, 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是导入和学习西方文化, 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 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 更要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 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增强文化比较能力, 提高文化素质, 从而达到能够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视听法

通过视听学英语是颇受高中生青睐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录音、听英语广播以及观看原版英文电影, 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视听材料中的图片、影像和声音也能生动直观地辅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 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现在网络的普及更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上网为学生搜集、筛选合适的视听材料。在学生进行欣赏之前, 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或者建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包括政治、历史、文化和习俗等, 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提高欣赏水平, 同时增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五、课外活动法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 还要指导他们留心和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这一资源, 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沟通交流, 让外籍教师“现身说法”, 将自己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碰撞和交融中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与外籍教师一起策划一些活动, 诸如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演讲、英语歌唱比赛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多渠道了解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5

英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英美文学得以广泛传播,因此,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英美文学越来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得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应该积极地适应这一趋势。

分析了英美文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与加强

中图分类号:G633.41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交通的逐渐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英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的教学当中,越来越注重跨文化交际这一环节。"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行为。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而能够在所有场合都能合理的运用到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为了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讲英语的教育提高到文化传输的这一层次。

1.结合视听材料介绍背景

在英语的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视听说,为了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国外的文化知识,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视听的小材料,结合英文广播以及一些英语电影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快速的掌握,更加有效的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运用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歌曲,选择一些饱含文化内涵的佳作精品,并为学生介绍其中的背景,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国外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听歌填词的形式先让学生大略的了解歌词的原意,在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歌词中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国外的文化知识。

2.运用词汇教学渗透文化

在一门语言中,词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好比是大楼的地基。它是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负荷量非常大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词汇上的文化的传输与讲解,让学生能够从接触最基础的文化,知道熟悉国外的文化。在讲解词汇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将英语词汇与相同意义的汉语词汇相对比,使学生在知道英语词汇的意思的同时,还能够充分的了解其中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知识。

用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例如英语单词"dog",在汉语言中的意思是"狗",但是在文化层次的方面却大不相同,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够经常被用来形容坏人,例如"狗眼看人低"、"走狗"、"狗仗人势"等等,但是在西方的文化当中,狗却可以视作是人类的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象征,例如"Love me,love my dog"、"a clever dog"、"a lucky dog"等等。这与我国的文化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在应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注意其背后所蕴含着的文化底蕴。所以,在日常的交流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间的差异,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培养他们英语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文化。

3.运用语法教学了解文化

在语言的教学当中,语法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法是一门语言的重要规律,它揭示了一些将字母连成单词、将单词合成语句、将语句整理成文章的基本规律。由于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致使英语的语法与我国的语法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语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的传输。

运用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要表达"他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的时候,不能直接翻译成"He is a my fathers friend",因为英语注重语句结构上的美感,重视逻辑上的合理,所以在连接手段上就会出现与我国的语法知识不同的地方,就应该翻译成"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s",这句话就是运用双重所有格更加精准的表现出了"他"与"我父亲的朋友们"的具体关系。英语句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同样,在介绍一些句子结构的时候,要详细介绍交际功能以及具体的语意。例如"Lovely day,is not it?"这句话表面上看是疑问句,但是实际上的功能却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进而开启下一个话题的方式罢了。还有就是"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也不是简单的疑问功能,而是表示了一种请求,这是西方文化中一种非常礼貌的文化形式。

上面的例子都说明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出现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注重文化的渗透,在讲解语法的过程中,注意讲语法中包含的文化知识讲解给学生,让他们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程度,这样才能够有助于他们在日后能过顺利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4.运用阅读教学感受文化

英语的教学当中,英语阅读使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了词汇的掌握程度,语法的应用合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掌握国外的一些文化,运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才能够对一篇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

运用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从曾经有一篇描写西方人年龄的文章中发现一句话Alice said:"It makes me angry when people say:Granny,you look younger for your age"有关问题是:The reason why Alice got angry was that--.正确答案是:She hates being thought old.一些同学不赞同这个答案。这主要是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在西方,不能将老太太叫做"Granny",而是应该直接称呼名字,并且西方人比较注重自己的年龄,即使是60、70岁的人也不希望别人称自己老,这就会造成了我国的一些学生对答案的质疑。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注意到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形势下,仅仅是英语能力的培养远远是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而是要在课堂中讲解文化,在词汇讲解中渗透文化,在语法训练中对比文化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重视文化的差异,意识到跨文化意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欧晴燕.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成功(教育版),2012,(3):74.

[2]梁英甫.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180-180.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7

(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胡文仲在《文化与交际》中提出:“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 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 (community) 的习俗, 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 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语言主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人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模糊, 主要有几点原因。

1. 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也是主要从书本中或他们的老师

那里获得英语社会的文化知识, 对其并没有亲身感受。因此, 教学中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驾驭能力常显不足, 这是学生产生中国式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教师和学生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中学英语教学最

终面临的是考试, 文化教学根本没必要, 造成“高分低能”等现象。

3. 学生缺少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环境, 由于大多数人都认

为高中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 学生学到的些许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往往不能内化巩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忘。

(二)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不断拓展文化视野, 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 国家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时, 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 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真正的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 又包括社会文化能力。

而在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人常常认为只要把语音, 词汇, 语法规则掌握好就可以理解、正确运用英语。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书本上的段落而忽略了交际的场合、对象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 从而就容易造成交际上的误会:比如说在西方人眼中“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dog”一词在英语中常含褒义, “a lucky dog”则指“幸运儿”, 而在国人听到会怒目而对。

另外, 英语中还有很多习语等来自《圣经》, 西方名著或西方国家的一些旧俗, 如, “feet of clay”专指某人的致命弱点 (出自《圣经》) , “man Friday”特指“忠仆, 得力助手” (出自《鲁宾逊漂流记》) , “get the axe” (被解雇, 被驱逐) 斧子, 弓箭是印第安人的主要武器, 假若有人违反族规就会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分子而被逐出。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是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 课堂教学包括五方面因素:教学辅体, 教师、教学内容, 教材、教学环境, 教室和教学方式, 教法。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 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我认为在《新课标》倡导的英语教学中, 要进行跨文化教育, 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制订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案。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一年级开始时, 根据课标中二级的要求让学生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从高二年级开始, 根据课标中六级的要求内容, 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到了高三, 则根据课标中八级的要求内容, 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 培养世界意识。

(二)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因为服从于“高考指挥棒”, 只能将高考的内容视为教学重点, 又因为高考通常只注重对词汇、句子、语法、写作等方面的考察, 所以教师上课并没有突出对文化差异、文化意识的渗透。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摆正心态, 丢掉高考题型的束缚,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使他们自主地比较、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渠道帮助其更好地了解文化。例如, 为了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新教材相关文化的电影、视频,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使学生能够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耳濡目染;此外,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三) 巧借节日文化, 介绍背景知识。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 国外的一些节日也渗透进来, 但这些节日只能成为商家招揽客人的手段, 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例如在圣诞节 (Christmas Day) 那天, 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 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类似中国的春节。又如情人节 (Valentine’s Day) , 这节日其实是为了纪念两位名叫华伦泰 (Valentine) 的基督宗教初期教会殉道圣人。

当然, 文化教学可行的方式不仅限于以上几种方式, 不同的英语教师可根据实情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完成文化教学这一任务并努力将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一个新的课题, 需要更多的英语教学者和研究者进行更进一步探索、研究。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新教材中的文化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意识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缺乏跨文化意识导入, 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 通过自身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实践, 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并提出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必要性,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2004.5.

[3]范玲玲.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2, (7) .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8

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

1. 通过渗透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语言

当一种文化跨越了不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时, 我们就称之为跨文化。不掌握所学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

例如, 在美国, 多数人家的厕所都是在二楼, 当主人对客人说“Would you like to go upstairs?”的时候, 并不是在邀请客人到楼上参观, 而是在暗示客人厕所在楼上, 如果需要用的话, 客人不必再问。这个例子说明, 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离不开对该民族文化的了解。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 通过语言学习, 拓宽学生的眼界, 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中学生对于文化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通过语言课进行的, 因此英语课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同时, 还兼有文化教学的任务。语言总是和文化相互依存, 英语教材或其他英语材料中大量的文化内容正是学生跨文化素养形成的重要资源。

3. 增强跨文化意识, 形成跨国际人才所应有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

跨文化意识是当代跨国际人才所必需的素质。我们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例如英语国界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等。然而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是非常肤浅的, 并没有教会学生将英语视为工具, 去了解和形成正确的跨国际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 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各个模块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题材涵盖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学校生活、当代社会、环境保护、自然之谜、时尚潮流、世界风俗、科学研究、人生规划、广告、体育、商业等。文章语言真实, 时代感强, 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2. 充分利用英语报纸和杂志等课外阅读材料

英语报刊学习就是利用英语报刊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它不是简单地将报刊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 而是要求教师以报刊为载体, 通过各种情境与活动的设置,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

高中生的学习欲望很强烈, 渴望获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所以,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 教师还应积极挖掘课外阅读材料, 丰富学生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视野。《英语世界》、《英语学习》、《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如今, 《疯狂英语》系列的相关杂志也是很不错的阅读和口语练习材料。

3. 运用现代的视听媒介, 还原一个真实的学习英语的情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材都是平面媒体, 缺乏直观性, 无法再现交际中语言的魅力, 离真实的语言环境还有很大的距离。而视听资料可以弥补平面教材的单一性, 从而使各种语言现象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它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英文环境, 可以使学生从听力理解、语法、词汇等多个方面获益, 帮助学生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动员学生收看或收听一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或VCD光盘, 来引导学生注意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举办班级英语文化节, 学生通过英语短剧表演、演讲、唱英文歌曲等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自己,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4. 充分挖掘学生课后时间的利用, 使45分钟大于45分钟

课堂的教学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色彩较浓厚的英语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例如, 教师每周教授学生一首英文歌曲, 让他们了解这首歌曲的含义, 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英文歌曲所蕴含的西方文化, 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和跨文化交际有关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阅读报纸杂志等方式完成小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更可以在活动中体会西方文化的内涵。最后, 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再给予积极的肯定, 这就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流意识,隐私意识,意识形态,自我意识

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存在着注重语言知识、忽视英语文化的弊端, 导致所学英语仅能应付考试, 不能让与西方人交流, 缺乏语言工具应有的交流性与使用价值。任何一种语言都与其使用国的社会礼仪、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文化等各种因素相关。这构成了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导致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规则各不相同。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了解, 即使语言知识学得再好, 也会出现交流障碍和运用困难。比如, 汉语习惯询问初次见面人的姓名、年龄、收入等, 以表示关心, 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将此内容用于英语交流, 必将引起他人的反感, 导致交流受阻或被对方认为没礼貌、缺教养。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交流能力。

1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隐私”意识

中国人的问候和交谈比较喜欢询问对方的生活情况, 比如, “吃过了吗”、“上哪儿去呢”、“你多大了”、“有对象了吗?结婚了吗”、“你工资多少呢”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友好和关心, 或者仅仅是一种寒暄, 没什么实际意义, 也不在意对方的回答。但是, 在西方人看来, 这些问候似乎在打探个人隐私, 是对他人不尊重, 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因此, 我们使用英语交谈时, 尽量将交谈内容与英语文化联系起来, 回避那些在英语中认为触犯个人隐私权的内容, 避免在实际运用中造成尴尬和难堪。比如, H 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 A re you m arried? (你结婚了吗?) H ow m uch do you m ake? (你有多少收入?) W hat’s your w eight? (你的体重是多少?) D o you go to the church? (你去教堂吗?) 等等。而选择英语文化中常用的问候语:H ow are you?G ood m orningafternoon.以适应西方人的语言习惯。

了解西方文化特点, 避免常见的文化禁忌, 能够避免在英语使用过程中的难堪。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这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熟知那些学习内容不能用于英语的实际交谈。

2了解中西方人意识形态的差别

中西方人的意识形态相差很大, 中国人以谦虚处世、低调做人为准则, 且注重交往中的人情世故, 注意尊卑有别。即使在家庭生活中, 也要做到长幼有序。在汉语表达中, 很多人谦称自己“愚兄”、“在下”等, 在英语中则只有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I (我) ”, 无论对谁、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普遍使用。而西方人则注重精神独立、人格平等, 即使上下级、长辈晚辈之间也不必表现出来谦恭和亲昵。比如, 我们习惯以“小”加姓氏表示亲切, 以“老”加姓氏表示尊重。然而在英语中, 这种称呼是很不礼貌的, 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在西方家庭中, 子女可以直接称呼父母名字, 不会认为是没教养和没礼貌。

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向学生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 以英语思维去思考英语学习、使用、交流中的问题, 防止将中文意识带进英语交流, 使得我们的英语表达似马非马, 不被英语使用国的人接受, 使得我们的英语学习失去应有的价值。

3了解中西方人不同自我意识

中国人喜欢“倚老卖老”, 以年老而自嘲, 比如, “老了, 不中用了。”也喜欢年轻人将自己当长者看待, 听到别人说“您年纪大了, 请坐这个座位”会感到被尊重的自豪。然而, 西方人却恰恰相反。有一个笑话可以反映出西方人的年龄意识:在剧院看戏, 有很多女士戴着帽子影响后排观众观看, 但是, 任凭别人怎么说她们也不肯摘掉帽子。这时, 剧院经理走到前台说:“各位观众, 我们允许老年妇女戴帽子观看演出, 好不好?”经理的话刚结束, 所有戴帽子的人都摘下帽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西方人忌讳被人将自己当老年人看待, 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年老。

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人的自我意识, 不要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用到英语表达中, 在帮助老年人之前, 不要轻易对年长者说:“Y ou are old.”让对方感觉你在嫌弃他的老迈, 影响对方的心情。

4了解中西方文化赋予事物的意义

文化背景不同, 对常见事物赋予的意义也有天壤之别。比如, 汉语中带“狗”字的词语多含贬义: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鸡鸣狗盗等。但是, 在英语中去赋予了“dog”完全不同的含义:忠诚、可爱。很多英语谚语和俗语中都用“dog”来代替某种智慧或者幸运的人, 足见人们对狗的喜爱和赞美。比如, H e is a lucky dog. (他是一个幸运儿) top dog (头儿、当权派) a gay dog. (一个快乐的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有功者受赏) 等等。

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赋予某些事物的含义, 尤其是某些与母语含义相距甚远的事物含义,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了解西方文化赋予事物的含义, 对于准确理解对方的语义做出合理的回答、保持交流顺畅有重要意义。

总之,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应对高考, 更要注重语言的交流使用, 将英语文化渗透到学习中, 培养学生提高文化交际意识, 将语言运用和语言文化完美结合起来, 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交流价值。

参考文献

[1]樊葳葳, 周德慧.英汉互译中的跨文化交流意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

[2]姚晓云.试论跨文化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 2004 (Z1) .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10

可是怎样做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使学生更地道地学好这门语言呢?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 语言能够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而这里所说的文化, 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 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 人类语言学家都在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 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 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所以说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 要想理解话语, 归根结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从这个层面来看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是一国或异国文化教学的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 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人进行交流。仅仅靠掌握语言的“物质”外壳-----纯正的发音, 大量的词汇和准确无误的语法知识, 而不对其文化和习俗做深入的了解往往就会在交流中产生许多误解。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 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 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 .”来应酬, 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 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 不知所云。

再来看看黄西, 这位华裔生化博士操着中国口音极重的英语登上了全美记者年会的讲台, 他的美式笑话可以令美国副总统拜登笑得前仰后合, 而他所讲的内容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没有笑点, 究其原因正是文化的差异使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给本来普通的词句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只有你明白其中的原委才能与演讲者心有灵犀, 才会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所在。而黄西的成功也正是基于他对美国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 使得他的脱口秀能够自如地游走于美国人的内心世界。

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扩大知识面。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要读懂一篇文章, 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 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 在语言难度小时, 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 经常出现认识每一个单词, 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深有体会。英语中大部分成语典故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圣经》孕育了西方文化, 它古朴优美的文字、典雅精湛的语言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如“Beats words into plow shares.”这条典故出于《圣经》的《以赛亚书》第二章, 意思是“化刀剑为犁锄、化干戈为玉帛”, 表示从此永不操戈、永无战争。又比如“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对于这条谚语不知道希腊神话背景的人一定无法领悟了, Scylla和Charybdis是希腊神话中的两个恶魔, 所以这句话表示腹背受敌, 进退两难。

语言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饱含着民族文化的养分, 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 它又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充分了解其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才能真正品鉴一个民族的文学魅力。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 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 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如学习peasant农民一词, 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他会不高兴。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 而peasant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 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在NSEFC模块一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 开篇就点明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所存在的词汇上的区别, 而后通过对话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国人和美国人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可见, 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在教学中, 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 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 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体现文化的用法。

(二)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 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 各抒已见, 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 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 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推动教学展开。例如, 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 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 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 当仁不让, 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 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 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 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一定了解。

(三) 模拟角色

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 由教师组织安排, 以学生为活动中心, 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 采用演讲、情景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 加深对话语含义的认识。由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和英美人士接触和交流, 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操练和运用的英语的主要场合。例如, 人教版高一英语中有一篇文章“Million Pounds”, 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 以此使学生感受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 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四)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 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外语原著和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来了解外国艺术, 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可以运用英语电影, 电视, 幻灯和录像等手段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鼓励学生去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利用文化资源有效地辅助语言教学。

离开英语文化, 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 英语教师要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切莫喧宾夺主, 对文化的教学应遵循“适时, 适量, 适度”的原则。文化教学应始于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 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 并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传授或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使文化资源的利用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 许多学校为了迎合考试评比, 片面地追求高分数, 在教学中偏重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却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在高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 针对当前英语语言教授与学习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意识培养等问题, 从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关系出发, 阐述了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 并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语言文化,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第72~73页.

[2]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第1~3页.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中教育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许多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语言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教授,忽视了对语言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只知英语语言是什么,不知为什么的境况多有发生。

1.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1.1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语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通过一系列特殊的符号表达了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因此,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中外文化的对比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更加迅速的掌握语言知识。

1.2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开拓自身的文化视野,以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作为桥梁,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跨文化意识的引导下,能够将语言的学习和自身素养的提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语言交流中体会到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美感。

1.3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将音标、词汇、语法、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也仅仅引导学生们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对英语产生兴趣,学生只会机械的背诵这些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所以英语教学培养出了很多“聋子和哑巴”。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将语言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使学生成为异域文化中的一员,加快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速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英语学习的技巧,并主动开始运用。

2.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知识欠缺

我国高中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是从书本中或其老师处学的的英语知识,对异域文化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大部分的英语教师也仅仅熟知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并不能结合语境对英语进行实际的运用,也不能很好的驾驭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应试教育虽然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接触英语知识,但是却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了解中西方文化。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语法的记忆背诵和阅读的快速训练上,学生没有精力进行文化的学习。文化教学往往成为空谈,学生的高分低能状况也越来越严重。

2.3 没有跨文化学习和交际的环境

高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缺乏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时间和氛围。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演示很难真正建设适合外语交际的环境。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没有及时通过交际活动进行巩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英语知识大多被遗忘,而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措施

3.1 结合学生实际分阶段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首先应该掌握中外文化的异同,并逐渐扩大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当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学生的高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中的故事、传说、国家情况、典故、俗语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二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对常用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点的了解。高三阶段,教师通过情境对话等语境创造、活动等加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3.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教师的“高考指挥棒”下进行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外国文化讲解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高考题型之外的英语知识和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时为学生讲解英语知识背后的风土民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外文化生活的不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自己对英语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能够主动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

4. 结语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需要英语教师和相关研究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新教材中的文化背景详细的讲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荧.试析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01):155-157.

[2]孔雪.浅议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师,2012,22(02):105-106.

[3]段玮玮.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21(03):177-178.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12

一、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根据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功能等特点, 文化可以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 可能引起偏颇或误差的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 包括问候、致谢、呼语、委婉语、道歉、习语和禁忌语;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法律、艺术等文化知识。根据克特茨和金 (1999) 对教材和文化关系的描述, 教材中的文化可以分为母语文化、目标语文化和国际目标语文化。教材体现了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两个方面, 它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和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 每个单元的对话和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而展开的, 既体现了交际功能, 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言实际运用意识, 重视文化交际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

1. 听说训练中的文化渗透

听说训练中含有很多跨文化因素。例如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模块一Europe中的Listening选取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意大利、西班牙、爱丁堡、加的夫、巴伦西亚等国家和城市, 听力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这些国家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使得他们对这些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模块三The violence of nature中“听”的部分介绍了加勒比海的蒙特萨拉特岛, 在这个16公里长, 10公里宽的小岛上有三座火山, 以及火山爆发前会出现的一些现象, 很自然让人联想到中国近几年出现的自然灾害, 例如地震、雪灾、台风、泥石流等。也让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形式程度的自然灾害。模块五中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中选取了中国的一些伟人及一些伟大的发明, 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墨子;使我们了解到这些伟人的伟大之处, 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他们的思想渊源。中国的伟大发明, 例如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的发明等, 将这些伟人、伟大的发明与国外进行对比, 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也让他们了解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化。

2. 词汇学习中的文化渗透

文化上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就词汇来说, 它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都会在词汇中得到体现, 而词汇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杜瑞清 (1997) 认为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 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载体, 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同时, 文化发展过程中因为人们生活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例如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模块三The violence of nature中对于同一词“米”英国英语Metre, 美国英语meter, 这就点明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所存在的词汇上的区别, 由此使我们想到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对于同一事物也会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 例如秋天这个词, 英国英语autumn, 美国英语fall;还有许多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国词汇, 如:kow-tow (叩头) , kungfu (功夫) , tofu (豆腐) , litchi (荔枝) 等, 同时还有大量的谚语、成语、典故等,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其与汉语含义有区别的特殊文化含义,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增强学习动机, 更可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 阅读篇章中的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教材是由来自英、美、澳、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与中国的专家合编而成的, 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 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 诸如英语国家的风俗、饮食、地理、语言、宗教、媒体等, 这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模块七My gap year中介绍了作者先后游历了法国、意大利、希腊、印度、日本、中国等国家, 各个国家所展现出的场面非常具有代表性, 作者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将这些国家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发现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差异, 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加深对中外文化的了解。这种跨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 使学生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另外, 模块一Europe介绍了欧洲的城市, 如巴黎、巴塞罗那、佛罗伦萨、雅典;名胜古迹, 如埃菲尔铁塔、圣家大教堂、帕台农神殿、卫城山;伟大的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列奥纳多·达·芬奇等, 学生可从这些被融入教材的文化内容中, 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风俗习惯、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系统全面的了解, 并对目的语国家或其他国家现存的典型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 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 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 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进行跨文化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 建立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主要方法

1. 比较法。

教材中都包含有许多的外国社会文化知识, 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比较, 既可以学到生动多样的文化知识, 又可以加深对外语的了解。因此, 教师有责任在英语教学中将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异同进行比较, 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文化的敏感性。

2. 实践法。

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来学习和掌握关于目的语的文化知识, 如组织学生听英文经典歌曲与广播, 观看英文电影、录像, 阅读经典英文名著等, 让学生通过心灵与感官接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信息, 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另外, 营造校园英语氛围, 开设英语角、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外国人接触,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举办各种英语演讲比赛、举行关于英美文化的专题讲座等;参考教材内容, 以课本为依托, 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与外国网友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 传播弘扬中国文化, 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融合法。

即是将语言材料与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 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设置情境, 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认知、理解文化的差异, 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外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英语文化氛围, 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 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 以便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因素。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必要的, 又是可行的。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在高中阶段, 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是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3.

[4]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6]付永刚, 李天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3 (5) .

上一篇:乳腺癌病人化疗的护理下一篇:智慧英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