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与考核(共9篇)
训练与考核 篇1
中职检验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能的操作人员。这是中职检验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将“学术型”讲授转变为技能型培养。本文就中职检验专业的技能训练与实践考核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学应从了解教学对象入手。了解教学对象,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当前中职检验专业的教学对象,无论从文化基础、意志品质还是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把这样的教学对象培养成具有一定技能的检验人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达到的。这就要求教育者采用适应当前教学对象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针对检验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对专业课实践内容进行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免疫学中的玻片凝集、试管凝集(液体的倍倍稀释)、间接血凝试验、总补体活性测定、ELISA夹心法等基本实验,并将原来的分组操作改为学生独立操作,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大量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经能独立操作一些实验并获得准确结果。
当然,这样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生物制品与器材,且当前生物制品比较昂贵,势必会提高教学成本。因此我们采用自行制备的生物制品(如颗粒性抗原、抗体等),或使用替代品(如进行液体的倍倍稀释实验时让学生先练习稀释墨水的方法,这样不仅练习了技能,而且可使学生直观判断自己稀释的正确与否)。总之,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可以在不提高教学成本的前提下,找到有效的途径完成教学计划。通过这样的实践技能训练,达到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素质,实现了教学相长。
其次,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项目和方法。不管是那种教学方式,都要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有效开展。
当前中职检验专业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内容大多进行短期记忆,前期学习的基础知识很难与后期的专业知识相联系。以往采用在近期末的某个时间集中进行实践考核,这不仅需要集中的时间、足够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由于距离以前进行的实践教学时间较长,容易遗忘。为了应付考核,学生集中突击复习,考核效果不佳。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学生独立操作的每一个实践训练作为考核项目提前告知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独立操作时就在进行考核。该考核方法使实践教学课堂安静、有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努力地进行技能操作,以便通过考核。考核的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应该让教学对象有一个由不会到掌握的过程。为此,我们采用多次考核的方法,每次考核都给学生一个结果,只要学生对结果不满意,就可以再次考核,直到得到满意的成绩为止。为保证操作时间,应开放实验室,课余时间只要学生提前预约,就可以进入实验室练习。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器材、试剂并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没有了思想压力,在宽松的环境下能更有效地进行训练与考核,因此效果非常好。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大约有1/2的学生当堂课就能取得比较好的考核成绩(80~100分),剩下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经过练习、多次考核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与考核,我校2006级检验专业实习生动手能力明显好于往届学生,受到临床指导教师的好评。
总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确定教学目的后,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任务,并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达到教学目的。蒉
关键词:中职教育,检验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
训练与考核 篇2
陈松林
目前,幼儿师范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学生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和培训途径的探索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偏重于弹、唱、跳、画、说、写、算等能力的培养,将诸多技能穿插于各门课程之中等现象普遍存在。可见,重新构建幼师生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促进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实用化,十分必要。
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我校为突出能力培养,于1992年重新制定了《幼师生教育技能过关考核规定》,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进行严格而全面的考核,使学生形成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通过实施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科学设置教育技能考核内容
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幼师生教育技能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弹、唱、跳、画、说、写、算、操练、观察、护理(对幼儿常见及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和制作能力等。基本教育技能是指教育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动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衔接技能、媒体运用技能(主要指玩教具的演示、电教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结束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沟通与应变技能、分析与评价技能、获取信息技能、家长工作与人际交往技能、改革创新能力等。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提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在突出幼师特色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专业性。以上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是幼儿园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技能,符合幼儿教师的教育特点,体现了面向幼教的专业性。
2.系统性。在上述三个层面中,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是基础层次,综合教育技能是发展层次,是幼师生“后劲”能力的体现。综合教育技能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基础教育技能的有机整合。通过整合,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在幼师三年的能力培养目标中又是一个整体,通过逐级训练,就能实现学生各种能力既能基本达标,又能螺旋式发展和提高。
3.可行性。教育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和训练上下功夫,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每项技能都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4.时代性。要有效地、切实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师资是关键。幼师生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构建,正是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既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吻合,又适度超前,反应了我国现代及未来幼儿教育和社会市场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全面构建教育技能训练策略
只有考核不训练,学生技能无从来。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考核只是手段,训练提高才是目的。只有考核,没有训练或很少训练,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学生就会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在技能方面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加注重训练的过程。
1.组建一支由有相应特长的教师组成的技能培训队伍。着重研究教育技能的分类,制定各项技能的达标水准和考核方式,编写出技能训练大纲和教材,对每一技能的含义、目的、类型及运用要求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分析,使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在客观上有训练的标准。
2.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大多是由综合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教育能力分解而来,这些单项技能具有目标清晰、可观察、可操作、易控制、好评价的特点。从单项技能入手,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一次集中训练一两种技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规范掌握。当每种技能都达到要求以后,再把它们整合起来,统一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整体的教育能力。这种训练过程体现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有序性。
3.局部练习和整体练习有机结合。每个单项技能又是由若干要素(如类型、方法、技巧等)构成的,我们采取对各要素进行局部练习,再结合进行整体训练的方式。例如:我们将提问训练程度设计为:(1)训练提问的数量,即单位时间内提问的个数及其分布;(2)练习提问的流畅度,即把握提问的节奏、时机和自然度;(3)训练提问的技巧,即如何设问诱发幼儿观察、回忆、比较、判断、分析、理解、综合、应用和评价;(4)整体练习,即结合幼儿园某个具体教材,设计并演示教学提问片段,考察该项技能运用的科学性。
4.感知、模拟、反馈训练相融合。首先,提供音像示范或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促进学生获取新的教育思想、创造新的教育方法很有帮助。其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针对某项技能的应用,进行活动片断设计,并进入特定情景进行模拟演示,亲身体验教师角色,运用和掌握教育技能。再次,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这种融感知练习、模仿练习和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技能训练,突出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思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
5.专项技能训练与相关课程相互配合。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各层次的教育技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设置的各类必修课程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其中,文化基础课程和艺体课程是一般教育技能训练的基础,专业课程是综合教育技能训练的基础。我们一方面强调各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学年、每学期和每单元技能训练的重点及要求,加强课内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又注重与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以保证训练的高效率。
6.模拟训练与下园实践相结合进行训练。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的训练,多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扮演“教师”角色,把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用行动表现出来。综合教育技能训练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主要通过开设“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外活动进行训练,并定期下园实践,给学生带来许多直接参与实际教学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促成学生在校时初步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7.导练与自练相结合。教育技能训练是实践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导练引路,更应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练习,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肯下功夫。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技能考核
没有考核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练习与提高的动力。因此,我们在设置教育技能考核内容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幼师生基本功达标细则与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在考核和评估工作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学生的天生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的某些技能即使经过训练也未必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所以技能考核项目不应该强求一致,适当给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余地,技能过关时间也不必统一限定,既允许部分学生提前过关,也允许部分学生适当延迟达标时间。我们根据学生的天赋差异和个性特点,把技能分为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两类。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选考技能学生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三项。另外,参加考核者不局限于毕业班学生,从入校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报考核项目,参与每学年下学期的基本功考核。但学生毕业前夕必须累计达到规定数量的技能考核合格,方能毕业。其中,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成绩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否则不予参加实习,不能毕业。
2.系统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为保证基本功考核要求的分类落实,我校通盘规划了基本功考核工作程序,在学年考核时间的确定、考核项目的分解与分配、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都作了统一部署,基本上遵循了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系统性原则。我们的考核办法也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1)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即学生根据教育能力质量指标进行自我检查、分析,找出差距,调整努力方向。
(2)学校集中考核与评价,即通过学校教育能力评估小组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分类考核。(3)保育实习、教育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与检查,其中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是关键的考核,学生设计、组织、评价和总结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是他们综合教育能力的展示与体现,可以得到全面检验。
训练与考核 篇3
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 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及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往往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各样的脉象, 特别是临床常见的相兼脉等, 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 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在国外, 中医传播范围也愈加广泛, 很多国外同仁对中医脉诊十分感兴趣, 但是中医古籍、教材中对脉象的描述语言十分抽象, 且过于专业, 给国外中医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九五”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了第一代脉象模拟系统。该脉象模拟系统前期在国内部分中医药院校试用, 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该系统模拟的脉象类别有限, 不能模拟目前临床十分常见的相兼脉, 且装置中所用的模拟血管、仿生手臂等的材料容易老化, 单台仪器只能模拟相关的几个脉象, 不能满足中医诊断研究和教学的要求, 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研制新的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脉象的基本特征, 已成为脉诊客观化的重要内容。
一、研制原理
1. 心脏搏动与脉象。
心脏搏动是心脏的生理功能, 正常的脉搏节律和心脏搏动相一致, 如果心脏搏动得快, 脉搏也会加快;心脏搏动得慢, 则脉搏搏动也会迟缓;心脏搏动有力, 脉搏会强盛;若心脏搏动太弱, 脉搏就不易传到离心脏较远的桡动脉处, 可能产生微弱的脉象, 也可能发生与心律不一致的脉搏。同样心脏搏动有力, 而心血管受阻或有其他病变 (如动脉硬化) , 脉传至桡动脉处时也会发生异常[1]。
2. 血管组织成分与脉象。
人在健康状态下, 血管舒缩度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血管壁的弹性很好。随着年纪的增加, 血管壁的钙质成分增多, 胶质相对减少, 因而血管壁的舒张也就随着减小, 形成僵硬状态, 僵硬度的增加与动脉壁的组成有关, 僵硬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状况的急剧变化。在血管舒张期间直径增加, 同时压力降低[2], 引起动脉僵硬度和动脉脉搏传导速度的降低;血管收缩期间僵硬度增加, 产生相反的效应。所以一般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的硬化, 常常出现弦紧或弦细的脉象。
3. 血液动力学与脉象。
现代研究脉搏的产生与血液流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脏周期性的射血活动使其主动脉根部产生的初始波, 包括心脏收缩期射血形成的主波, 以及与心脏舒张期相对应的脉波降支后段。当初始波沿着动脉系统向外周传播途程中, 受反射和阻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波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升支变陡, 主波增高变尖, 切迹消失。另外, 上段动脉在主波的降支上还新增了一个潮波 (重搏前波) [3]。因此, 寸口桡动脉的脉波就形成了具有主波、潮波和降中波三个向上的波。故任何影响初始波产生或传播的因素, 都可能改变寸口脉波的形状, 通过对单一点脉搏波的形态描计, 发现脉搏波的形态, 因描记部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但一般都包括下述几个组成部分:升支、降支、主波、降中峡、重搏波、外周血管表面波及重搏前波[4]。
二、脉象指感输出模块
实现一个脉象的模拟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相互配合才能模拟出来。模拟一个脉象则需要调整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1) 脉位; (2) 模拟血液流速; (3) 电磁铁开关的频率; (4) 模拟血液的粘稠度[5,6]。
1. 硬件电路控制部分。
硬件电路控制部分包括以下模块: (1) 电源模块; (2) 单片机控制模块; (3) 脉象生成模块; (4) 通讯模块; (5) 触摸屏控制板; (6) ARM控制模块。
2. 结构部分。
结构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外壳、触摸屏模块、模拟手、油泵、电磁阀、步进电机控制器、脉冲稳压器、开关电源、模拟血管等。
3. 脉位调整。
控制板根据当前脉象的沉浮状态发命令给2号步进电机控制器, 然后2号步进电机控制器开始控制2号步进电机来调整模拟血管的沉或者浮的物理状态。2号步进电机向上转动把模拟血管托起即为浮脉, 向下转动把模拟血管下降即为沉脉, 沉、浮的中间位置即为中取脉象。
4. 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控制板发命令给1号步进电机控制器, 然后1号步进电机控制器开始控制1号步进电机, 让其开始转动, 转动的速度根据不同的脉象可以进行调整。随后1号步进电机开始带动油泵, 这时候油泵通过模拟血管从储油罐中抽出模拟血液, 模拟血液经过调压阀流入电磁阀。
5. 模拟人体脉象。
控制板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产生脉冲来模拟脉象, 模拟血液带着电磁阀产生的脉冲经过2号脉冲稳压器和1号脉冲稳压器后最后进入模拟手中。
6. 脉象输出。
此时模拟手中的模拟血管处就得到了需要模拟的脉象。最后模拟血液又再次回流到储油罐内, 整个模拟流程结束并不断地重复产生不断的脉象。软件部分则采用C语言编写, 编写并编译后将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使用烧录器烧写进控制电路板上的ARM控制芯片中。
三、考核模块
系统可将多台设备进行网络互联, 通过教师机进行统一控制多台设备脉象输出, 实现统一教学功能;与教师机联网后, 教师机上可进行考卷和试题的编辑、下发, 在学生机上进行答题, 最终在教师机自动统计分数, 实现统一考试功能。
四、教学应用
该系统经教学实践试用, 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该仪器能强化对常见脉象指感的训练, 提高脉诊的教学效果。
五、问题与展望
中医脉象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能输出临床脉象的指感特征, 学生可以体会脉象, 同时显示出脉象对应的脉图特征, 且脉象准确、手感真实, 并能输出多种相兼脉, 使学习者在课堂内就能对中医常见脉得到强化训练, 并进行诊脉技能考核, 解决中医诊脉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由于脉象形成的原理极为复杂, 表达的信息非常丰富, 它与血管结构特性 (血管硬度、血管弹性等) 、管外肌肉和皮肤组织、血液特性 (血流量、血液黏稠度等) 、血液循环系统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真实反映脉象的复杂信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由于模拟系统中存在着流动的液体, 其粘度、流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脉象的变化;另外乳胶血管的老化及硅胶手也会影响脉象的指感; (3) 根据软组织流变力学原理, 使仿生手的生理结构、软硬程度更接近于人体实际状态, 使脉搏指感特征尽可能地与实际状态吻合, 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摘要:中医脉诊是临床极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 学习者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脉象, 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中关于脉象形成原理的描述设计研制了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该系统训练模块能输出临床脉象的指感特征, 学生可以体会脉象, 系统能输出多种相兼脉, 使学习者在课堂内就能对中医常见脉得到强化训练, 解决中医诊脉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考核模块中学生根据系统输出的脉象指感判断脉象类别, 能考核学生诊脉技能, 满足教学需要。该系统能实现脉象技能训练及考核, 在本校本科生中得到应用,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脉诊,训练,考核
参考文献
[1]祁晓民.浅议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医脉象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2006, 15 (19) :2600-2603.
[2]路永平, 陈腾, 邢国胜.弦、滑、涩、礼等脉形成机理及其血液动力学分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8, 13 (5) :59-60.
[3]王东生, 陈方平.从脉搏波看脉象形成的机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 (1) :41-42.
[4]岳沛平, 宋起, 陶新民.弦脉的分类及血流动力学分析[J].江苏中医, 1996, 17 (12) :48-49.
[5]汤伟昌, 孙汉钧, 徐建国, 等.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1) :62-65.
训练与考核 篇4
策略
摘 要: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的上升为主体地位。根据相关的文件,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分为三步完成,第一,在人的本质上逐渐加以完善;第二、提高学生的根本质量;第三,从整体上来说,使得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素质的发展,不仅仅是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它还包括身体素质,所以说,体育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下面,我们就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这门课程的考核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前言: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新世纪,人才的身体素质成为了竞争中的一项评判标准。这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体能训练成为大学生涯中的必修的课程。在全国大多数的高校中,羽毛球课逐渐成为了学生喜爱的选修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有两点因素:学生个体热爱羽毛球和老师教学的技能。那么,在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为何?针对这一门课程的总结,教学老师又会怎样去评定学生的考核标准呢?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讨。下面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是学生在课堂的体能训练。
一、羽毛球课堂上的体能训练现状
一般来说,羽毛球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课堂,他需要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课程。针对于学生在羽毛球课堂上的训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来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探讨: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
1.羽毛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现状
羽毛球课程重在实践,实践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一般来说,关于羽毛球的实践课的教学步骤都是从步法和握拍开始的,握拍和步法是学习羽毛球的基础。当然,其内容还包括发球、正手高远球、正反手击球、扣球杀球、正反手搓球、单打战术比赛和双打混双战术比赛等着九项内容。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几项作为教学的主要课程。在这单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任务虽然很容易完成,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能力,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老师在课堂上根据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会进行统一的教学,虽然这样的教学过程会相对顺利,但是很容易忽视教学的创新。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上单纯的听老师的讲课内容,会遏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懈怠,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相违背的。再者,每一名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很容易吸收老师的专业用语,有的则是听得一头雾水,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刀切”的做法明显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体能训练的现状
具体来说,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度以及课堂表现的积极性是组成课堂教育成果的重要部分。针对羽毛球课堂的情况,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析:第一,大多数学生都会保持积极的状态,会按时的到达教学场地,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练习。第二,但是也会出现一些课堂不出现的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消极怠工,也可能是由于学生本身就不爱运动。第三,从教学场地来看,由于场地有限,有些学生不能够及时的占到场地训练,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及时的进行实践练习,这一点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会主动的去练习,只会机械的跟着老师的脚步练习,只是单纯的完成老师不值得作业。根据以上分析,学生在课堂的体能训练只是根据老师的教学步骤走,没有自己的创新。
二、考核评价分析
考核是老师针对教学效果衡量一项标准,是作为教学质量的一项参考,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总结。羽毛球课程的考核内容目前还在创新阶段,下面我们就当前的考核方法进行分析。
1.一般来说,羽毛球现有的考核标准可以分为四种:平时成绩与达标、技评相结合;达标与技评;理论知识、单项技能和体能项目;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是高校中常用的考核方法,但是总的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存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首先,重视技术,轻看兴趣。针对学生选课这一方面,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是不明事理的加入的,对羽毛球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老师的这种评定方法使得这些学生只是单纯的加大技术方面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学习中的兴趣。第二,重结果,轻过程;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处在被动的状态的,而且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造成了在期末考试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课下练习刻苦,考试却失误;有些学生平时不练,却凭借自身的条件在期末取的好成绩。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造成学生的消极性,还会使得一些学生借以偷懒。
2.对策
(1)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标准来选择考核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练习,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可以达教学目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核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考核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就可以对那些本身体能素质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对羽毛球的主动性的提高,督促学生在课下积极地锻炼。
总结:在教育课堂上,体育课一直伴随着教育的始终,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体育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一节课程。尤其在教育改革后,体能素质更被高校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以来,羽毛球课程逐渐的成为了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而羽毛球课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的选修课之一,也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羽毛球课关乎到了国民健康,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训练与考核 篇5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基本功显得日趋重要,这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摇篮,肩负着教育高素质技能型英语教师的重任。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所以加强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2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培养与新课程改革之前相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相当大一部分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基本功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随着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基本功水平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语音不准确
大部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语音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长短元音不分、单元音与双元音不分,唇齿音/th/发音不到位、辅音群发音不到位、在辅音结尾后加元音、缺乏连读技巧、对单词的重、轻读音节把握不准等等,一些基本的发音规则无法运用到实践当中。
2)英语语调不规范
较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语调不规范,语感差,重读、轻读、节奏、更是掌握不好。拿捏不好句子的语调,降调和升调不分,至于说出的英语生硬、别扭、含糊、不准确、地方音浓重等。
3)英语口语水平较低
绝大多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不规范、不流畅、不准确、口误多,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甚至还有很大的困难,有些表达甚至存在着较多的语法问题,“Chinglish”、书本语言、字典语言等表达现象普遍存在。
4)英语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词汇量积累不够,同时缺少系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英语思维能力低下等因素制约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写出来的东西句式简单、语法混乱,经常出现中式表达。
3 构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体系的依据
1)《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2)英语语言基本功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根本与未来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看家本领,是英语教育专业基本功的核心,也是职业能力的核心。
4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依据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基本功的要求,结合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现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原则:1)基本功训练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2)基本功训练与言语技能实践相结合;3)基本功考核与英语技能竞赛相结合;4)基本功考核与职业技能实训相结合。
逐步构建可行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体系”,在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与基本职业技能、掌握实用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与基本的小学英语教师岗位职业能力上效果明显,具体训练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 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摇篮,其基本功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就是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立全面系统的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进行训练和测评是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当然,目前我们的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体系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将朝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小学英语教师”的目标,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路途上做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M].1992.
训练与考核 篇6
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4年5月下发《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1],要求全军部队卫生机构和机动卫勤分队结合自身救治任务,组织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努力提高应用卫生装备完成救治任务的能力。在检验装备的训练与考核标准中,共设有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酶标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13种(类)检验装备,现就酶标分析仪的训练与考核标准进行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范围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和机动卫勤分队。训练与考核对象为其所属检验科(室)从事检验工作的专门人员,包括检验医/技师、检验士官。训练时间建议安排在每年3月至7月的分业训练期间,总学时分配为7学时,其中讲解演示2学时、操作练习4学时、考核验收1学时。要求各级卫生机构依据《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围绕实际岗位需要、装备配备现状和训练薄弱环节,认真制订专项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内容、时间和方法,组织做好检查与考核工作[2,3],并将个人、单位年度考核成绩作为评估卫生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依据。
2 考核要点
标准中设置6个考核课目,包括酶联免疫标记技术的基本知识、结构与工作原理、安装与调试、操作使用、实际应用和维护保养。
2.1 基本知识
该课目设置了酶联免疫标记技术的相关理论,标准要求掌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原理、操作方法,熟悉主要免疫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以便协助医生对某些疾病或伤情作出初步诊断或判断。考核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可参见与标准配套使用的理论题库。
2.2 结构与工作原理
目前我军配发的酶标分析仪种类较多,型号不同。为适应战时或外出作训要求,多设计为小型便携式,结构较简单。标准要求熟悉目前所配酶标分析仪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另外,由于多数酶标分析仪标配了配套使用的洗板机,标准要求熟悉洗板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
2.3 安装与调试
由于部队经常携装外训执勤,检验人员必须掌握该装备安装的环境要求以及主要的技术参数指标,尽量满足并保障装备正常使用的条件。标准要求熟练完成酶标分析仪和洗板机的安装和调试,灵活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2.4 操作使用
这一课目设置了应用酶标分析仪完成样本免疫项目检测的基本操作流程。考核要点包括ELISA操作、程序编辑、样本检测、结果报告。
2.4.1 ELISA操作
考核要点是ELISA规范化操作[4],包括加样本和试剂、洗板、显色、终止反应4个关键点。(1)加样本和试剂。要求正确使用定量加样器准确加入样本,血清或血浆样本应离心完全,不得溶血或混有红细胞,加酶标记物时可使用加样器也可手工滴加,但要注意滴加的方法,要求试剂足量,不得混有气泡或造成污染,加入样本或试剂后注意充分混匀,以便充分反应。(2)洗板过程。要求均匀加入足量洗液,按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充分洗涤,注意洗液驻留时间和洗涤次数,如有洗板机,要求应用洗板机完成洗涤。(3)显色。要求正确滴加显色液,封板后定时孵育。(4)终止反应。要求加入终止液后充分混匀,以防呈色不均,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机读板。
2.4.2 程序编辑
考核要点是检验项目的程序编辑即编程,按相关试剂盒说明书要求完成指定免疫项目的程序编辑。如有洗板机,还要求完成洗板机参数设置和洗板程序编辑。
2.4.3 样本检测
即酶标板上机读板,要求正确放置酶标板,设置读板参数,完成定量或定性检测。同时要重视室内质控的操作,大多数酶标仪在进行项目编程时设置了质控孔,可使用室内质控物完成质控,无专门设置要求时,也应单独设置质控孔。
2.4.4 结果报告
标准要求熟练掌握操作面板上菜单功能,按训练和考核要求完成伤员信息录入,提交检验报告单。
2.5 实际应用
这一课目设置了从装备展开到撤收的全部流程,包括装备的安装与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整理撤收。完全从实战化出发,模拟战时条件,完成批量伤员样本检测。其要点是考核人装结合的综合保障能力,即合理应用装备完成样本检测、为伤员救治提供保障。在熟练掌握装备安装调试、操作使用流程的基础上,强调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快速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装备保障的实战化水平[3,4,5]。
该标准参照国家行业标准GB/T 20470—2006[6]对检测指标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定性结果的阴、阳性必须准确,遇有可疑结果,应复查或采用另外方法验证;另外,对检测时间作了适当限定,即要求依据所选用试剂盒的不同,在指定时间内快速报告结果,以满足平、战时伤员救治的需要。
2.6 维护保养
该课目设置了4项内容,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封存保养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由于不同类型装备的具体方法不同,以实际使用的装备为准。除维护保养外,还要求能正确分析常见故障出现的原因、识别故障代码并排除故障。
3 评分办法
3.1 评分表
评分表是训练对象对训练效果自查和各卫生机构组织考核的依据,也是装备考评员实施考核评估的重要标准。酶标分析仪考核评分表[1]设置了5个考核课目,即实验前准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整理撤收,并对每一考核课目进一步细化考评要点、标准分值、考核方法、扣分标准。酶标分析仪考核评分表见表1。
从表1可见,评分表中除装备操作使用外,增加了实验前准备和整理撤收2个课目。实验前准备除了要求实验用具准备充分以外,还应根据现场实际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其考核要点是生物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整理撤收的考核要点是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束后对标本、污物以及工作台、环境等的清洁消毒处理,注意提高对操作过程中随机出现的标本、器材、耗材等相关污染的处理和应对能力[2]。在评分表中,ELISA操作分值为25%,测定结果分值为20%,强调了检验装备考核的实际意义在于救治能力。即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应用装备,更要保证样本测定结果的准确,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在评分表最后的备注中列出根据熟练程度划分熟练、较熟练、一般3个等级,权重系数依次是1、0.97、0.95,是指操作考核的得分乘以相应权重系数得出最终考核成绩,要求考评员在实际应用中注意把握,也可参照考核对象完成操作时间进行评定。另外,由于配发的装备型号较多,该标准作为各型号的通用标准,未对考核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可酌情确定[7,8]。
3.2 考核形式和评定等级
考核形式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为闭卷,操作考核采用实装操作和口述方式,各为100分。如以单装作为个人或单位的基本考核单元,按理论成绩占30%、操作成绩占70%的计分方式重新合为100分。成绩评定划分为4个等级,95分(含95分)以上优秀;85分(含85分)~95分良好;75分(含75分)~85分为及格;75分以下为不及格。
4 结语
针对《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检验装备中酶标分析仪训练与考核标准进行解读,在实际训练和考核中应结合不同装备型号特点、人员类别、样本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确定具体课目、内容、时间和方法[3,4,5],准确把握《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内涵,提高训练质量,以考促训,以考兴训,切实提高装备保障的实战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S].北京:总后勤部卫生部,2014.
[2]崔景辉,薛蓬,李永新.野战医疗队检验装备训练考核标准与方法[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4,21(5):470-473.
[3]崔景辉,薛蓬,牛淼.野战医疗队检验装备训练考核[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4,21(2):155-157.
[4]漆小平,邱广斌,崔景辉.医学检验仪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26-229.
[5]崔景辉,薛蓬,安荣.某集团军卫生机构野战条件下检验装备使用操作竞赛结果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0):305-309.
[6]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T 20470—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7]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队卫生装备使用操作与考核标准[S].北京:总后勤部卫生部,2012.
网络化训练考核系统研究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 无线局各电台的设备都已更新换代, 新设备的应用, 对值班员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线局每年组织考核, 便是对值班员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的一种全面检验。但由于缺乏信息化系统做支撑, 值班员平时的业务能力训练手段落后, 能力提高缓慢, 训练效果欠佳, 各台站难以依托信息化手段组织考核, 无法客观公正的反映岗位培训的实际效果。目前, 市场上的考评系统大都不具备自我训练功能, 且专业性较强, 考评方法单一, 难以满足无线局值班员培训与考评的需要, 更无法支持电台组织“四会”知识竞赛形式的技能比武活动, 因此, 需要设计开发适用于无线局值班员业务素质能力训练与竞赛考评的信息系统。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架构
电台值班员岗位培训与考评系统由三个分系统组成:自我训练分系统、考评分系统和考评管理分系统,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自我训练分系统用于电台值班员平时进行业务训练、赛前预热等, 结合教育处培训大纲和题库对系统题库进行充分丰富后, 完全可以作为各台备战局统考的主要形式, 而且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各台值班员对局统考筹备的参与热情。该系统可以单机使用也可以连接网络服务器使用, 练习的题型涵盖考评系统的所有题型, 是考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评分系统是考评系统的前端, 即用户操作使用的部分, 也是竞赛时系统展示给观众的部分, 它包括自测、考试和竞赛。
系统工作在自测模式时, 可以从试题库中按照要求选取试题, 随机生成试卷, 在完成自测后系统自动给出评判成绩, 可对照显示答题结果与标准答案。
系统工作在考试模式时, 通过向考试人员的终端发送试卷, 参试人员通过该分系统进行试题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提交, 系统可以通过自动评判、半自动评判、人工评判等方式给出考试成绩。
系统竞赛模式是根据各台越来越多的各种知识竞赛的需求, 创新开发了“支持现场互动式”的知识竞赛式考评模式, 为各台举办知识竞赛构建了一套专用的平台, 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参赛选手可以根据专业岗位、年龄、职称等组建成不同的代表队, 每个代表队包括1至3名参赛选手, 多个不同类别的代表队可同台竞技。在考评管理分系统的控制下, 不同代表队的参赛选手可以同时做相同的试题, 也可以同时做不同的试题。参赛选手通过考评分系统接收并显示相关题目, 完成各类试题的作答。
考评管理分系统是对系统进行控制的平台, 也是系统管理人员和评判人员使用的平台, 它主要包括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考生注册、考核控制、结果评判、成绩显示和远程监控等模块。考评管理分系统负责对整个竞赛过程进行控制, 发送试题, 对答题结果进行记录和评判, 控制显示选手答题结果和成绩。考评管理分系统支持在竞赛开始前10分钟根据各代表队抽签结果设置试题, 设置代表队的顺序, 设置每个选手的席位, 灵活设置考题和答题选手, 实现了客观公正的信息化考核。
1.2 信息交互
电台值班员岗位培训与考评系统数据库按照逻辑结构可划分为六类:注册、试卷、题库、答案、成绩、基础类别等。数据库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考试和竞赛模式下, 考评分系统和考评管理分系统之间需要交互大量的信息, 包括:试题信息、控制信息等。
参赛选手在进行考评作业时, 考评管理分系统和考评分系统之间通过消息进行交互以完成指令的传输。
消息传输方式包括两种:点对点传输和消息广播。
1) 点对点传输方式。
在考评管理分系统给指定选手的考评分系统发送题目、控制消息以及选手发送答案给考评管理分系统等情况下采用点对点传输。
2) 消息广播方式。
考评管理分系统发送题目和控制消息给所有选手时采用消息广播方式。
1.3 竞赛模式考核控制模块设计
考核控制模块, 是考试和竞赛的核心, 竞赛过程中的所有控制都由它来完成, 主要由登录、试题属性修改、试题发送、答题控制、多媒体控制、选手答案显示、试题评判等功能模块组成。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登录模块, 主要用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试题属性修改功能, 用来对试题所属的代表队、选手以及答题时间进行修改, 增强控制的灵活性。
发送试题功能, 根据试题的代表队、选手信息把试题编码及答题时间发送到试题作答模块。
答题控制功能, 用来控制选手答题进程。试题作答模块在接收到试题信息后, 并不能立即答题, 必须在接到“开始答题”指令后, 系统才能够答题;用户结束答题也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选手提交, 另一种是答题时间到, 系统自动提交, 最后一种是“答题控制”功能模块人工发送命令提交。
多媒体控制功能, 主要用来控制多媒体播放。对于附带多媒体 (如排序题) 的试题, 该功能模块负责向试题作答模块发送“播放、停止、暂停”等指令。
选手答案显示功能, 主要用来根据代表队、选手、试题等信息, 从数据库中读出并显示给观众。
试题评判功能, 主要用来在选手提交答案后, 按照一定的评判规则, 对选手答案进行评判, 并将评判结果存入数据库并且显示给观众和参赛选手。
2 结论
电台值班员培训与考评系统设计了自我训练、电台培训、发题、抢答器模拟、网上作业、远程监控、计算机评判等功能, 构建了支持知识竞赛形式的考评系统。在竞赛模式下, 主持人现场主持与后台控制相结合, 网上作业与口述答题相结合, 计算机打分与人工评判相结合, 选手展示与观众参与相结合, 综合利用抢答、顺序答题和不同选手同时做不同试题等灵活多变的展示方式, 实现了对值班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业务素质的综合考评, 大大提高了值班员业务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实现了岗位培训与考评的信息化。
2013年5月, 七二三台利用电台值班员培训与考评系统组织发射机房、节传机房和电站等不同岗位的30多名值班员进行了岗位培训, 6月, 组织15名值班员分成5支参赛代表队进行了岗位技能比武竞赛。该系统的成功应用, 使得值班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当年的无线总局值班员统考中, 七二三台值班员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石辉星.网络化综合性考核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25) :99-104.
勤务训练组织考核应把握的问题 篇8
(一)注意适度性。
适度性就是指在考核的次数、难易度及标准把握上要切合基层实际。次数要适度,就是考核要严格按大纲规定遵照执行,做到年度预先有考核计划,阶段预先有考核安排,要力避把考核当“如意棒”的做法,防止考核过滥或过少;难易要适度,就是在选定内容时要符合大纲要求,防止出偏题、怪题;标准要适度,就是课目成绩评定要严格依据成绩评定标准,避免偏严、偏宽。
(二)注重真实性。
真实性就是指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铁面无私,力求考出真水平,带出真作风,力避打“人情分”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三)增强目的性。
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训练指导,以考促训。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帮。要力避光考不评、光说不教、光指出问题不提出改进意见的做法,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对受考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四)发挥激励性。
激励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激发官兵的练兵热情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在实施考核后,应根据考核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奖优罚劣,对成绩好的要奖励、宣扬,对成绩差的要批评并限期达标,力避考好考坏一个样,做到奖惩兑现。
二、考核应把握的几个基本点
(一)内容要全面。
要按训练大纲要求,认真确定考核内容。不仅要考基础理论,还要考运用能力;不仅要考基本技能,还要考情况处置;不仅要考基层,还要考机关;不仅要考战士,更要考干部;不仅要查硬件,还要评软件;不仅要考教练员的教学法,还要了解战士对其教学的反映。
(二)手段要灵活。
为了全面了解训练情况,考核要采取听、看、查、考、评等多种方法进行考评。听,主要是听全年训练工作的情况汇报及官兵对训练工作的反映;看,主要是查看各类统计、场地建设等;查,主要是对训练经费、物资、油料、器材进行逐一核查;考,对受考单位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军事技能、干部任教能力和指挥能力进行考核;评,就是由考核组根据听、看、查、考的情况,对受考单位的军事训练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三)重点要突出。
在立足全面考的基础上,一定要突出重点。在组织领导上,要重点看训练工作的“摆位”问题,看机关抓训练的合力强不强;在内容上,要突出对贴近任务实际的法律、法规,基本技能和对执勤中各种情况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在对象上,要突出干部这个“重头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考核对训练的导向作用。
(四)评分要科学。
考核前,对各科目的考核成绩、训练场地建设等硬指标要尽量量化;对训练的组织领导、训练管理等定性指标也尽量具体化,做到具体、简明、便于操作。
三、考核应把握的几个基本环节
(一)要制定好训练考核计划。
考核是整个训练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按纲施训中的一个环节,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首长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训练阶段考核和年度训练考核时,首长应亲自领导考核的准备与实施,科学掌握考核时机。要合理确定受考单位和人员,既考训练水平较好的单位,又考训练水平一般及较差的单位。既考核交通便利的单位,又考核偏远单位。要严格执行《军事训练条例》中关于考核分工的要求,该由哪级考的就由哪级考,该考哪级就考哪级。在确定考核内容时,必须按大纲办事,大纲规定训练什么就考什么,主要课目重点考,使训练与考核相吻合。
(二)选好考官。
考官是训练成绩的裁定者,其本身军事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考核质量。其公正与否直接关系着考核的成效。因此,考核前要注意选好考官,要选调那些思想作风正派、原则性强、军事素质优良、有较强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担任考核的裁判工作。考核成员除由机关的同志担任外,也可以抽调受考单位的领导参加,以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目的。要对考官进行必要的集训,统一考核标准,还应选择中等水平的单位进行试评,对不适应者要及时调换,以确保考官的水平。
(三)要增加考核的透明度。
在考核实施前,上级机关要根据大纲规定,把考核内容、实施步骤与成绩评定标准等通报给受考单位,使受考单位既知道考什么,又知道怎么考;既知道评分标准,又知道怎么计算成绩,避免考官咋说咋算,受考单位既不知道成绩好在哪里,又不清楚问题在哪里的现象。考核中除理论答卷外,都应现场公开打分。
(四)要严肃考核纪律。
训练与考核 篇9
业务与技能培训, 是提高管制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民航历来重视管制员的培训工作, 但是, 在实际培训工作中, 培训工作往往偏向于雷达管制的技能培训。而对于程序管制的培训则往往被轻视, 培训者认为管制工作中多数由雷达自动监控, 因此程序管制的培训工作没有必要。然而, 程序管理的思想和风险管控的方法, 对后雷达管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广泛认可。现阶段, 高校中民航管制员在课程中学习技能知识与概念, 在进入工作岗位后, 直接从事雷达管制相关工作, 但是由于在校学习中未接触实际工作和技能操作, 在工作中存在较多困难。研究得知, 程序管制在管制员管制技能、空间想象等方面的培养, 具有较大作用。目前, 我国民航局也在逐渐重视程序管制培训的开展工作, 加大管制学员的程序管制培训力度, 程序管制模拟机为主导的操作训练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实践性的培训机制, 针对模拟机训练效果的考核标准也一直处于较为零散的状态, 缺乏较为科学严谨的考核方法, 本文就两种较为典型的考核方法在程序管制模拟机训练考核中的应用做如下探讨。
1 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指以记录方式, 直接影响训练绩效水平的关键性行为为基础的考核形式。所谓的关键事件, 通常指管制学员在训练或工作过程中, 对其所做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为。影响行为可划分为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采用关键事件法对管制学员进行绩效考核, 要求管制教员将学员日常训练中对关键事件处理的正确行为或者错误行为进行记录。在设定时段内, 管制教员根据该日常记录数据, 对管制学员的不足和失误进行重点训练和解读。
关键事件法作为其他考核评价方法的补充, 其优点为:对关键事件的记录, 为管制教员向管制学员考核评价工作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此外, 还可确保在对管制学员进行考核评价时, 所表现的是管制学员在整个考察周期内的训练表现, 而不是近期表现, 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减少考核偏差。在程序管制模拟训练中的关键就是安全, 这是管制工作的最高要求也是最低要求。所以在考核中应该加大安全因素在考核结果中的比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监视
程序管制是通过推测领航与位置报告获取航空器的飞行状态。是有效实现安全间隔的基础。为对航空器飞行动态进行准确、及时的掌握, 需强制要求航空器机长到达目标高度、报告点以及其他管制要求。对于缺乏更多有效监视手段的程序管制来说, 尤其是已有航空器报告在某一高度层产生严重颠簸时, 管制员必须对相同高度层的航空器进行通知。传达已到达另一个满足最低安全高度层后, 才可以把之前高度层分配给另一架航空器。在程序管制当中通常采取附带限制性的管制指令。所以在训练中应该重点考核管制学员对航空器位置和航空器性能的掌握情况。
1.2 冲突探测
对管制员工作负荷进行降低, 从提高管制安全的角度出发, 管制员要尽早的预测飞行冲突以便做出合理调配计划。冲突探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 通过合理运用可有效改善程序管制的效率。冲突探测首先是从航迹检查开始, 如果出现交叉飞行、航道占用等现象, 应当进一步确认是否有穿越的需要, 如果有需要, 最后再对安全间隔标准的使用问题进行分析。
1.3 冲突调配
冲突调配尽可能预设一个远期计划, 要优先考虑采用改变航空器飞行高度的方案, 然后对飞机速度与航向进行调整。如果具有足够的时间资源, 采用调速和改变飞行高度的通常可以应对, 同时也可以避免航向调整。因为程序管制要求尽量让航空器保持自主领航。
2 行为锚定评价法
行为锚定评价法: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对每一个评价项目进行准确定义, 同时, 还可使用关键事件法对不同的工作需求进行描述。根据上述特点, 行为锚定评价法为考核评价者提供了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
2.1 管制优化
管制员根据空中交通运行情况,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合理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处理方法。在某一高度层上的航空器, 通常比希望使用该高度层的航空器具有优先使用权, 当两架或两架以上航空器航行在同一高度层时, 前方航空器具有优先权。高度的设定属于运筹学中的指派问题, 为保证航行过程中最大减轻工作负荷与最大抗干扰能力, 航空器要占据一个指定高度层。如果在航行过程中, 通过调速或本身已满足水平间隔的要求时, 则可以使用同一高度层。
2.2 管制技术评判
对空中交通管制而言, 最优含义定位较为模糊, 其尺度也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管制员希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尽量减轻压力, 并在不同岗位中表现出目标差异。如管制往往追求单位时间内飞越仪表进近起始进近定位点的航空器数量, 以尽快完成向塔台的移交。对于管制思想的风险评估, 管制指令优化的判定准则, 要同时满足独立性与可传递性的要求, 区别于冲突不同的性质、接近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 决策依靠的直觉判断是以个人的常规思维模式为基础的, 在清楚认识问题假设前提与相关依据的原则上, 去统计存在或预期风险, 才可以体现对管制学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2.3 深刻理解管制规则, 加强经验积累
管制工作中有许多想法都是基于经验基础之上的, 但依照经验的管制方法必须要符合管制规则的要求。经验的积累包括对航空器运行性能的掌握、飞行冲突调配方法优缺点、复杂天气发展的演变趋势、军航活动的特点等等。空中交通管制员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数据库或经验图式做出适合于特定情境的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构建空间当中航空器关系的参考系, 选择等距点、等时点、等差点作为参考点, 然后将飞机当前位置与参考点进行比较, 以便迅速确定落地顺序, 能够将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需要高度重视的安全间隔问题上。有了初步想法后, 能否实施还得看是否符合管制规则。管制规则是管制员从事管制工作的依据, 在特定的条件下采用特定的间隔标准, 航路间隔、尾流间隔等标准在不同条件下也有不同。只有在弄清楚管制规则后, 管制员在做出决策时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2.4 心态及心理素质
管制员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管制员的工作状态。要做好管制工作, 良好的身体状况、冷静清晰的思维逻辑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既不因流量大就惊慌失措, 也不因流量小就疏忽大意。当预测流量超出空域容量时, 一定要及时向相邻管制单位发出流量限制。
3 考核结果评价
重视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训练考核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沟通和交流, 而且整个训练考核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沟通交流过程。考核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中的辅导、考核指标的调整、训练结果的反馈及应用都离不开管制教员和管制学员之间的沟通。通过对考核训练结果的沟通和反馈, 使管制学员了解管制教员对自己的要求, 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提高训练考核的实效性。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潘卫军.空中交通管制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亚青, 唐卫贞.程序管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1.
[3]程序管制模拟机中心机用户手册[S].四川大学, 1999.
[4]李红卫, 徐时红.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J].经济师, 2002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