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模式(精选7篇)
防制模式 篇1
自2005年开始, 夏港街在萝岗区内较早地探索实施公共环境部位病媒生物综合治理工作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市场+社会。即表现为:市场运作、专业消杀、政府监管、全民参与。该模式推行后, 全街除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成效得到上级、社区、居民的普遍肯定。据民意调查显示, 辖区内的群众对夏港街除“四害”工作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0%以上。夏港街相继获得了“萝岗区环境整治先进单位一等奖”、“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广州市第一批卫生模范街区和星级卫生街道”等荣誉称号。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期间, 夏港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代表萝岗区顺利接受了国家的考核鉴定。
1 组织市场化运作, 取得除四害社会成本最小化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广州市萝岗区 (开发区) 经济建设与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夏港街是广州开发区的发源地, 其产业经济发达 (产值与税收均占全区一半左右) , 随之涉及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也不断增多。目前夏港辖区6个社区、面积14.54平方公里, 人口总计8.48万人 (其中6万外来员工) ;有商铺1044家 (其中餐饮店209家) , 农贸市场4个, 机团单位115个, 各类企业2492家。
广州市萝岗区夏港街办事处采取市场化与社会化运作模式, 不仅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能够取得较好效率, 而且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这种社会成本不仅包括政府为推动爱卫工作需要设立的管理机构、人员经费, 而且还包括“四害”泛滥后带来的社会资源损失, 而要再行治理则会增大社会成本。实行病媒生物防制部分市场化运作后, 政府免除大量事务性工作, 区、街道将工作重心回归到加强监督管理上来。同时, 也减轻了各个社区的负担, 社区干部无需再承担除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具体任务, 而成为社区群众监督、评判中标消杀公司 (以下简称PCO) 工作的代表, 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实施市场化运作前期调研中, 各个社区都大力支持这一做法, 从而为PCO市场化运作的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采取新的模式, 形成了街道开展行业监管、PCO负责具体作业、社区居民参与评判的工作新格局。
2 推动市场化运作, 用市场机制谋求最大社会效益
2.1 公开招标
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这个平台进行市场招投标, 赢得多家消杀公司竞标参与。在实施过程中, 街道以居委为单位, 2个居委形成组团, 由夏港街道办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 吸引一些在工商所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资质、有能力进行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服务的经济实体进行投标。
2.2 公平评审
确定政府服务外包项目之后, 由区爱卫办、街城管科、病媒生物防制专家三方组成评标组, 对除四害各方面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达到的消杀指标值进行研究, 以确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标。
2.3 明确责权利
企业中标后, 即与夏港街签订病媒生物防制承包合同, 明确街道和中标企业的责、权、利, 即明确了街道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企业的市场化消杀服务范围和“四害”密度控制标准。
2.4 科学预算, 落实经费
每年街道根据辖区除四害状况, 确定年度消杀经费预算, 纳入街道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总额中, 以确保该项工作经费到位。通过对中标企业评估后, 参考市场价格, 并组织专家测算, 再确定各街道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经费, 由区、街道共同承担。
2.5 制定市场退出机制
为防止各中标消杀公司中标后形成“一劳永逸”的不良思想, 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夏港街不断探索实践PCO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比如明确了考核机制, 明确奖惩措施。让中标企业时时保持危机意识, 时时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势。
经过竞争, 总共有3家公司成为夏港街消杀企业, 分别是金煞王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健美环保有限公司、广州绿园清洁消毒服务有限公司。这些公司虽然规模不大, 但都有一定技术力量, 能够确保消杀工作到位。 (表1)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全面推行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模式, 夏港街在创立新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7年和2008年, 夏港街分别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广州市星级卫生街等省、市、区的考核;历年来病媒生物防治效果逐年见好 (表2) , 在2009年四个季度工作考核中, 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1.5%、93%、92%、92%。
如表2所示, 病媒生物四项指标自2004年以来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 鼠密度由5.2下降为2.0, 阳性积水由7.9下降为2.2, 蟑螂密度由5.2下降为1.0, 蝇类密度由5.5下降为2.2。上述各项指标均在国家控制标准之内。
3 规范市场化运作, 强化政府有形之手监管作用
3.1 PCO日常工作制度
街道要求各消杀公司每月至少对相关区域进行8次病媒生物防制消杀工作, 力争不留盲点和死角, 对整个相关区域进行全方位消杀。每次消杀均进行登记, 并将检查记录归档进行动态监控。 (表3)
3.2 卫生巡查员日常巡查制度
街道在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设立了6名卫生岗, 要求各卫生岗的卫生员日常要做好对“四害”孳生地的巡查、“四害”密度的监测和“四害”防制设施的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求其及时反馈到街道办, 街道办视情况及时向“四害”消杀专业公司反馈, 并要求其及时跟进处理, 确保辖区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实到位。 (表4)
3.3 随机暗访制度
由街道领导牵头, 组织专家、相关业务科室人员, 开展不定时、不定地方、不打招呼的暗访, 随时随机抽查PCO的消杀效果, 及时掌握存在的问题, 及时要求PCO进行整改。这使得消杀企业能够时刻保持工作状态, 对所负责区域进行动态管理与服务。
3.4 痕迹管理制度
要求PCO对日常检查情况作好记录, 对日常工作规范建档, 记录作业情况 (表5) (包括消杀场所数量、用药情况、出工情况等) , 并每月上报工作小结等。这一制度对于街道掌握四害动态情况较为有效。
3.5 政企人员培训制度
在要求PCO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 街道加强与区爱卫办的沟通协调, 不定时组织街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 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这使得街道的干部职工和社区卫生人员快速成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中坚力量, 不断成为检查指导PCO开展消杀工作的行家里手。开展这项工作以来, 街道已参加了10多期的培训, 各消杀公司除参加区爱卫办组织的10次培训外, 也自行组织了20多次的员工培训。
3.6 PCO考核制度
街道制定了PCO日常工作考核管理制度, 按照考核、监督、监测结果, 结合上级各类检查、新闻曝光及群众反映情况, 综合对PCO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支付相应费用。
3.7 民主评议制度
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评价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 街道每季度组织一次相关的民意调查, 随机对100名居民进行访问调查, 调查结果直接作为街道评价PCO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 同时, 也作为制订下一阶段提高工作质量措施的重要参照。
4 推动社会化运作, 构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4.1 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大力宣传《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让各行各业、广大居民进一步明晓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自觉遵守《条例》, 共同开展好除“四害”工作。街道2009年向各行各业、居民发放《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爱国卫生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和单张约3万本, 在辖内各个社区派发《预防登革热常识》、《病媒生物防制知识》等宣传资料4540份、宣传挂图60张, 出版《人人齐动手, 家家灭“四害》等宣传画报6期, 向居民群众发放灭蚊片11600盒。及时向社区居民群众宣传家居除害防病知识, 提醒和指导居民住户清理室内垃圾杂物和清除盆罐积水, 逐步养成定期清理自家室内外的积水和垃圾的习惯。
4.2 示范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街道、社区的干部以身作则, 带头参加清洁家园卫生大扫除活动。街道干部经常深入社区内街巷和城中村, 参与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2009年夏港街平均出动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约1200多人次, 清理卫生死角约400多处、清除盆罐积水约1000多处。从源头上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营造出浓厚的除害防病宣传氛围。
4.3 启动奖励激励机制
除了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教育外, 现阶段一个可行手段是奖励先行示范者。一方面免费发放灭蚊灭鼠药, 统一时间进行家庭消杀;另一方面开展有奖消杀工作。对于消杀工作成效大的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消杀的许多个体商铺进行奖励, 以调动他们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积极性。2009年, 对于接受广东省病媒生物防制专家检查、且成效过关的个体商家均给予200元奖励。
4.4 整合辖区内全部资源与力量
广泛发动辖区内全部工业企业、临街商铺、物业管理公司积极配合街道做好除害统一行动, 对全街2492家企业进行病媒生物防制宣传, 要求企业落实上级爱卫部门规定。特别是认真清理企业等单位责任区域的垃圾杂物、清除盆罐积水、清查蚊虫孳生地, 并按要求全面检查并完善店内的“两防”设施。从总体上看, 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与卫生教育, 夏港街在协助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同时, 辖区群众既是参与者, 又是监督者, 提高了自身素质, 增进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 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机制。
5 工作思路
5.1 进一步建章立制, 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运作模式
在抓好现有7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同时, 街道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5.2 完善PCO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促进PCO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PCO资质认证实行准入制、公示制、评估制、淘汰制, 促使PCO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以群众满意为目标, 强化社会监督, 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 将群众投诉率纳入PCO考核内容, 使群众评议和专家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客观、真实地评判PCO的工作成效, 促进PCO主动提升病媒生物防制的工作水平。对考核不过关的, 将坚决把他们清退出局。
5.3 争取公共财政支持, 保障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费
实施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 必须有政府公共财政经费的支持, 因此必须把病媒生物防制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切实提高该项经费比例。
防制模式 篇2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 由艾滋病病毒引起, 是联合国确定的当今三大国际公害之一。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 通常要经过8~10 a的潜伏期 (此间为感染者) 才发展为艾滋病, 临床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或继发性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目前, 虽然不能治愈艾滋病, 但通过治疗可以缓解或减轻症状, 延长生命, 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 全国疫情形势和特点
由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完成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1]显示, 中国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截至到2007年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病人数约70万人, 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其中85 000人为艾滋病病人。截至2007年10月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 501例。2007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5万人, 因病死亡2万人。目前,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①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②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③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④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2 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由于艾滋病的流行, 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救治压力越来越大, 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 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引发了救治关怀患者、照顾孤儿寡老、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06年全国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指出[2]:艾滋病的病死率为20.0%, 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病死率的第3位, 死亡率为0.1/10万, 居第4位。累计死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 约3/4为20~49岁的青壮年, 死亡年龄平均为37.6岁。调查显示, 2/3的感染者曾有过长时间的抑郁情绪和自杀念头, 少数感染者自杀死亡。父母发病使近70%的未成年子女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2.1 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从生理上讲,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 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最后被夺去生命。从心理、社会上讲,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2 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 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 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 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 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 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 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2.3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 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 减缓了经济增长, 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 民族素质下降, 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 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使犯罪率升高,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认为, 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 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中, 健康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对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中, 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生物医学模式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及局限性, 造成医务工作者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方面, 而忽视了疾病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主导中介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 对疾病表现形式的认识, 已由传统的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以及多因多果的深层次转化, 因而, 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 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预防保健工作一贯重视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 但往往忽视不良的心理、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作用。现代社会的步伐加快, 竞争日益加剧, 往往一个人没有经过完善的社会化, 其社会心理因素常常表现为如恐惧、焦虑、紧张、绝望等一系列综合征, 这些心理症状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溃疡病和精神疾患的重要致病因素。现代医学模式则将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以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 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 即要卫生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简称4个扩大) :①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②由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③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④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4 艾滋病防制工作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4]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艾滋病防治关怀、救助措施:①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②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③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补筛检测;④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 应当免收杂费、书本费;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 应当减免学费等相关费用。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中提出的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明确包括: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质量, 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措施, 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救助[5]。
2006年以来, 国务院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 说明政府日益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和保障艾滋病病人权益上升到国务院管理条例层面, 提高了权威性。其次, 《艾滋病防治条例》不仅明确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义务和责任, 还涉及如何保护、维护他们的权益, 突出的是“防治”而不是“管理”, 从立法角度来讲更趋于人性化,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的实施, 对消除艾滋病歧视, 营造艾滋病感染者生存的宽松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艾滋病防制工作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邀请艾滋病致孤儿童到中南海做客, 为消除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发挥了表率作用。此外, 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从2006年的8.54亿元, 增加到2007年9.44亿元。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不断增加, 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5 艾滋病防治工作努力方向
艾滋病防治更是关系我们每个人、我们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医学观,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创造适合民间组织发展的良好政策与工作环境, 并通过多种方式, 加强民间组织之间、民间组织与政府及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民间组织自筹资金为主的基础上, 政府根据防治工作实际需要, 给予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将工作重点放在政府工作难以涉及的领域和边缘人群;倡导企业和个人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企业对职工防治知识和反歧视宣传教育;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能力培训, 建立良好的全社会参与氛围。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努力工作, 不断进取, 肩负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艰巨任务, 为实现全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3]顾杏元, 龚幼龙.社会医学.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1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
猪瘟防制“四要” 篇3
1 要搞好防疫注射
防疫注射是猪瘟防制上最根本的工作,是全世界很多国家控制猪瘟、消灭猪瘟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国几十年来控制猪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来,防疫注射在猪瘟防制上的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同时猪瘟预防注射工作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防疫密度不高、防疫效果不好、免疫抗体达不到保护滴度,加上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广泛存在,防疫注射保护期内又感染猪瘟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虽免疫抗体滴度较高亦在猪体内检出猪瘟病毒甚至发生猪瘟的小流行。猪瘟的注射密度不高,有防疫季节生猪怀孕、生病等客观原因,也有防疫人员工作不力和养殖户认识上的主观原因。生猪的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有猪只感染其它影响免疫功能的疾病而致免疫失败,也有因疫苗运输、保管、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免疫失败。猪瘟病毒不能从猪群中消失,有持续感染者存在的原因,也有其它动物短期带毒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做好防疫注射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落实:(1)搞好猪瘟疫苗的管理和使用:疫苗严格冷藏运输、冷冻保存,最大限度减小光、热对疫苗的影响,确保疫苗质量。疫苗当天稀释、当天用完,严禁使用前一天稀释的疫苗;稀释的疫苗应放置于冰包内,避免阳光直射和温热的环境;注射过程中规范操作,做好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消毒工作,每头猪一颗针头;选好注射部位,把握好进针方法,控制好注射剂量,确保充足的免疫剂量;(2)修改免疫程序:为了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延长保护抗体维持时间,消除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的影响。散养户宜坚持春秋两防,常年补针,确保应免猪群密度达到100%:仔猪20日龄注射2头份,60日龄注射4~6头份,生长育肥猪注射4~6头份,母猪于配种前10 d注射4~6头份。规模场育肥猪和种公猪应于3月份和8月份分2次免疫注射4~6头份,母猪应于配种前10 d注射,仔猪应进行超前免疫注射1头份疫苗1 h以后才能喂初乳,断乳后免疫注射2头份,育成猪70日龄免疫注射4~6头份;(3)加强免疫工作的组织:借鉴计生工作的经验,采取防疫员异地交流和大兵团作战,使防疫员干起工作来没有后顾之忧,人多力量大,防疫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将给防疫工作带来跨越式的发展;(4)提高村防疫员的工资待遇:村防疫员工作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是防疫工作的主力军,非常辛苦。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工资待遇增加不多,一个防疫员的工资仅几十元,防疫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干劲不足。多方筹集资金,将防疫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到较高的水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加强防疫工作的宣传:通过在机关、街道、交通路口、集市等地办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借助乡村组各种形式的会议发放书籍、报刊、小册子、培训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猪瘟防疫工作,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都来关心防疫工作;(6)建立防疫工作的激励机制:由于防疫工作难度大、防疫员待遇低,要想把防疫工作搞好,必须制订一系列的激励措施。相关方面对防疫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防疫工作不得力的防疫员和阻挠防疫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防疫工作,让养殖户有兴趣、防疫员有干劲、组织者有激情。
2 要做好诊断工作
猪瘟病毒只有一个种,但它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4种类型的毒株:(1)强毒力毒株:接种猪发病且死亡,解剖可见猪瘟病变,荧光抗体实验可检出猪瘟病毒;(2)低毒力毒株:接种猪出现慢性症状,或恢复,或长期拖延而死亡,猪瘟病变不很明显,但从其组织中可分离到猪瘟病毒;(3)无毒力或免疫毒株:接种猪稍有反应或无反应,接种强毒后仍能存活(属弱毒株);(4)持续感染(免疫耐受)毒株:接种猪有猪瘟症状,发展为持续性感染后,此期间无症状而血液中有高浓度的猪瘟病毒。现阶段猪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复杂多变,不典型、不特征,而猪瘟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猪弓形体病、猪丹毒、猪兰耳病等病有不少相似之处,再加上混合感染的存在,要从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上作出诊断就异常困难。因此,要加强基层兽医队伍的建设,通过技术培训、进修、参观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兽医人员的临床诊断水平;县乡动物疫控机构通过动物无规区项目、冷链项目等获得了部分实验室诊断仪器设备,建立起了自己的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培训自己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建立猪瘟诊断程序,争取经费购置必需的猪瘟诊断试剂,逐步开展猪瘟的实验室诊断工作。
3 要做好疫情监测
猪瘟的疫情监测是猪瘟防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疫情监测,可以查出猪群猪瘟保护抗体的平均水平,科学地评价猪群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的能力,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防疫措施;通过疫情监测,查出猪群猪瘟的感染率和带毒率,以便采取必要的疫源消灭措施,净化猪群,清除潜在的感染源。近年来,县级动物疫控中心从事了部分猪瘟的疫情监测工作,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疫情监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疫情监测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要建立起县乡村组监测链,要配置好人员,拨给工作经费,保证信息畅通;加大技术投入,搞好技术人员培训,尤其是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争取资金支持,购买猪瘟监测试剂;开展猪瘟监测工作,以养殖场、养殖大户、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为重点,以农村广大散养户为主体,从点到面,点面结合,不断开创疫情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4 要做好疫源消灭工作
疫源消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消灭猪瘟的根本性工作就是要消灭猪瘟病毒,这要从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1)防止猪瘟病毒的带入:在引进种猪和商品猪时要进行猪瘟的检疫,不引进猪瘟病猪。对种猪最好在隔离观察期间对扁桃体进行活检,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才能引进。加强市场检疫,发现猪瘟病猪要及时隔离观察,确诊病例要予以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减少流通环节的传染;(2)猪瘟发生时疫源的消灭:猪瘟发生时,要对病猪、可疑感染猪进行隔离,确诊后予以销毁,污染的饲料、垫草、分泌物、排泄物等要予以烧毁,污染的场地、猪舍、用具等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加强周围环境的消毒;(3)平时猪群的净化:平时加强对猪群的检查,通过扁桃体活体采样进行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检出隐性感染、持续感染病猪和带毒猪,净化猪群;通过驱虫和环境消毒,杀灭肺丝虫及其虫卵;做好平时的灭蝇工作。通过上述综合性措施,将传染源彻底消灭,从源头上防控好猪瘟。
参考文献
[1]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传染病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兔疫病防制 篇4
1 防疫卫生
1.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畜舍清洁卫生是防疫工作的重要措施。
从根本上增强兔群的抵抗力。兔舍内应经常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阳光, 兔舍、兔笼和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非饲养人员未经过同意一律不准进入兔舍。
1.2 坚持消毒制度, 定期接种疫苗
1.2.1 消毒制度一般有三种:预防消毒, 即未发生疫情时进行预防消毒, 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1.2.2 消毒方法
(1) 物理消毒法:阳光: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 其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在阳光下暴晒兔笼和产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一般是实验室常用的紫外线进行消毒。高温消毒:对不易燃烧的兔笼、用具、地面、墙壁及金属用品均可用火焰消毒。
(2) 生物热消毒:主要用于粪便及污染物, 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 可使温度高达70℃以上, 经过一段时间, 可以杀灭病毒和细菌及寄生虫卵。
1.2.3 预防接种
为了更好的使用疫苗和有效的控制疫病发生, 应根据当地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拟订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
(1) 兔瘟灭活苗:用于预防兔瘟, 断乳日龄以上的家兔, 每兔皮下注射1m L, 7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每兔每年注射2次。
(2) 巴氏杆菌灭活苗:预防巴氏杆菌病, 30日龄以上的家兔, 每兔皮下注射1m L, 7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4~6个月。每兔每年注射2次。
(3)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苗:预防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怀孕兔在产前2~3周, 或配种时, 断乳前一周的仔兔、青、成兔每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m L, 7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每兔每年注射2次。
(4) 沙门氏杆菌病疫苗:预防沙门氏杆菌病 (下痢、流产) , 断乳前一周的仔兔, 怀孕初期的母兔, 以及其它青、成兔, 每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m L, 7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每兔每年注射2次。
2 家兔的主要常见传染病
2.1 兔瘟
兔瘟是一种病毒性、急性、烈性、传播迅速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多发生3月龄以上青、成年兔;3月龄以内的家兔发病率和致死率较低。并多呈慢性型病例;一月龄以内的家兔极少感染发病。本病最急性病例常不显任何症状, 突然倒地, 抽搐, 尖叫几声而死。且多在夜间死亡。致死率可达95%以上, 急性病例体温升高1~2℃精神萎顿、减食、停食。在数小时至24h后体温急剧下降, 呼吸急促、惊厥、倒地抽搐、鸣叫而死。不论最急性或急性病兔, 死后均从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病兔拖延3d以上不死者常能耐过而逐渐康复, 但通过血清学检查证明这些康复兔仍然带毒, 可使同居的易感兔发病死亡。剖检死兔可见鼻腔、气管粘膜呈小
点从针或尖弥大漫、性绿出豆血大, 到肺全出肺血弥, 出漫血性出点农垦2.︵血不等。心包水肿出血, 心肌迟缓, 总1.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肝严重瘀血肿局垦
大, 间质增宽, 有出血点或出血斑。D三建总谢
脾大等。瘀, 有血少肿量大出, 血颜点色变。深淋巴。组肾织充萎血缩肿OI:10.396江分局局建三江元玲兔及对防外治配:种应。严防禁止疫外区来引人进员种进兔入以, 9/J.ISSN.鸭绿河分局前薛, 1疫兔舍定期消毒行毒预。防注射。对。环境和用具定期消定期应用本疫苗进16农进71-6场畜农场庆军病2中.2散布巴巴非氏氏常杆杆广菌菌泛在病, 家常兔寄和生其于它呼家吸道畜027.2009.牧公司, 建三, 齐吉, 2防粘率膜膜为对3及巴5扁氏%桃杆~7菌体0%特成。别为家敏带兔感菌上。状呼由态吸于, 带道巴菌粘氏06.128建三江江1563香2制杆菌的毒力不同, 感染途径以及病131
程长短不同, 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563;特征化也不。同患兔。常突然死亡或表现呼吸常以急性败血症为主要31︶
急促, 鼻腔流出浆液或脓性分泌物, 体温升高41℃以上, 停食等临
床症状。剖检可见鼻粘膜充血、出血。并有多量红色泡沫。肺严重充血、出血, 有的病例胸腔积脓, 形成肺脓肿。肝脏变性, 并有弥漫或散在性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病灶。肠道粘膜充血或出血。胸腔和腹腔有淡黄色的积液。
防治: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种兔群, 是防治本病的最好办法, 这种兔群是通过选择无鼻炎临床症状的并经常对鼻腔连续进行细菌学检查和用免疫双扩散方法检查兔血清巴氏杆菌抗体进行筛选、淘汰巴氏杆菌阳性兔。应用兔巴氏杆菌灭活菌苗预防注射。患兔可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治疗。
2.3 兔球虫病
球虫病是家兔中常见而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 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家兔都容易感染, 一般在断乳以后1.5~4个月龄的小兔最容易发病。死亡率高, 多发生在雷雨季节, 兔舍温度低时 (10℃以下) 。一旦发生时急性突然倾身倒下, 颈背以及两后肢肌肉强直痉挛头向后仰, 两后肢伸直划动, 发生惨叫, 迅速死亡。拖延不死的病兔表现食欲不振, 腹部饱胀, 气。下痢, 粪便沾污肛门, 粪便带有浆样血丝, 病兔消瘦、贫血。
防治:兔场选择向阳地点, 建立健康兔群, 对种兔经常做粪便检查, 外来种兔应隔离14d经观察粪检确实无球虫病的才能合群饲养。建立消毒卫生制度, 全价饲料饲养。病兔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球虫药物治疗。
放养土鸡应激防制 篇5
应激反应不仅会引起鸡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产蛋量降低, 而且会削弱鸡的抵抗力, 诱发其他疾病。导致鸡发生应激的不良刺激有气候骤变、免疫接种、分群、捕捉、断喙、缺水、高温等。夏季是土鸡养殖的关键季节, 夏季养土鸡应注意防止高温导致应激综合征。
1 应激产生原因
放养土鸡的养殖环境复杂, 不利于人工控制饲养条件, 有些放养场因树木稀疏, 强烈阳光直射鸡体而导致鸡发生热应激。
复杂环境导致应激的形式多样, 有的应激发生很快, 有的应激是在长期反复的刺激下发生。在应激源不断的刺激下, 鸡只机体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 这种调整可影响鸡的食欲, 使其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免疫力下降, 且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疫病。
2 应激症状
2.1 热应激
引起热应激的原因是炎热天气进行长途运输, 鸡舍温度过高等。在这些不良因素的作用下鸡体产热过多, 鸡表现为呼吸困难, 张口喘气, 体温升高, 心跳加快, 肌肉震颤, 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 口流白沫, 有的还可能发生肺炎, 甚至死亡。
2.2 啄食癖
引起啄食癖的原因是饲养密度过大, 光照过强, 鸡皮肤有创伤和出血, 感染疥螨或其他寄生虫等。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也可致使土鸡发生营养缺乏性啄癖。有啄癖的鸡主要表现为啄肛、啄羽、啄趾等。
2.3 受惊
造成鸡受惊的原因有争斗、噪音、捕捉、运输、混群及受野生动物惊扰等。
受惊时鸡表现为头部羽毛竖立, 惊恐不安, 到处乱跑,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其生长发育受阻, 产蛋量下降。
2.4 猝死
又称猝死综合征, 鸡可在受惊、捕抓、注射疫苗或互相挤压的刺激下, 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鸡猝死的本质是强烈刺激导致鸡休克或虚脱而亡。
3 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土鸡要保持饲料营养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还应注意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阴雨季节严防饲料发霉, 喂鸡的饲料要质量可靠, 饲喂要相对稳定;保持鸡群稳定, 避免随意混群;运输过程中减少应激源对土鸡的影响。
3.2 改善环境
改善环境可避免和减少对鸡群的不良刺激。应注意改善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各种污物。鸡舍要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适中的光照、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 避免或减少噪音干扰, 给土鸡创建一个良好、安全的生产环境。
3.3 做好抗应激工作
根据重大疫病动态制订符合实际、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高质量疫苗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保证接种质量, 把防应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 以保证土鸡健康生长。
及时用药物预防应激, 在捕捉、运输鸡时或鸡免疫接种前1h, 用安乃近10 g兑水50 kg饮用, 或每千克饲料中添加VC 100~200mg, 料中添加VE和B族维生素有更佳的抗应激作用。延胡索酸按0.2%比例拌料饲喂可起抗应激作用, 它能提高土鸡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琥珀酸盐按0.1%的浓度拌料饲喂能使处于应激状态的土鸡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和正常的产蛋水平。
抗应激药物众多, 它们大多由电解质、镇静剂、抗生素、维生素、中草药等组成, 其作用机理为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改善代谢障碍, 降低机体的敏感性。抗应激可选用维补, 该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体液平衡调节剂, 可有效纠正机体酸碱平衡紊乱, 快速补充营养物质, 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同时其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增强土鸡对热刺激的耐受性, 进而改善其生产性能。
土鸡出现发病症状之后, 如确诊为应激综合征, 应及时针对不同的应激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羊口疮综合防制 篇6
1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秋季,只危害绵羊和山羊,不同性别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本病,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并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易感,但发病较少,多呈散发。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主要经皮肤或黏膜创口引起感染。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故本病可在羊群中为害多年。
2 症状和病变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7 d,临诊上可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偶见混合型。
唇型病羊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并蔓延至颜面、眼睑和耳廓,形成大面积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病羊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患羊口腔黏膜也常受损害,发生损害时其黏膜潮红,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上出现水疱,继而形成脓疱和烂斑。若患羊感染坏死杆菌等,则形成大面积的溃疡,并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及口腔恶臭。病羊拒食,流涎,精神萎顿,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消瘦。哺乳母羊的乳房可被小羊咬伤而感染少数严重病例可继发肺炎而亡。
3 诊断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时应注意本病与羊痘、坏死杆菌病、蓝舌病等的区别。
4 综合防制
4.1 严格执行引种制度,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及其产品。
引进的羊只应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4.2 预防本病要保护好羊的皮肤和黏膜,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并注意挑出饲草中的芒刺。
给羊加喂适量食盐可减少羊的啃土啃墙行为,以免其皮肤、黏膜受损。
4.3 对症治疗措施:
4.3.1 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4.3.2 给予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供给其充足的清洁饮水。
4.3.3 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后,用0.1%高锰酸钾清洗创面,再用碘甘油涂抹,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3.4 严重病例给予支持疗法,为防继发感染,可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5 小结
小鹅瘟的防制 篇7
1 流行病学
本病的自然病例仅发生于鹅和番鸭的幼雏。白鹅、灰鹅和狮头鹅幼雏的易感性相似。雏鸭和雏鸡均有抵抗力。雏鹅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一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 10日龄以上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 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 而一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发病雏鹅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 导致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最严重的暴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鹅群, 大龄鹅作为带毒者通过蛋将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本病的暴发与流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在大流行后的一、二年内都不会再次流行。有些地区仅部分淘汰, 再部分补充种鹅, 这些地区本病的流行不表现明显的周期性。
2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依感染时的年龄而定, 1日龄感染为3~5d, 2~3周龄感染为5~10d, 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等病型。病程的长短视雏鹅日龄大小而定。3~5日龄发病者常为最急性, 往往无前躯症状, 一发现即极度衰弱, 或倒地乱划, 不久死亡。以后至15日龄内所发生的大多数病例常为急性。症状为全身萎顿, 半日后行动落后, 打瞌睡、拒食, 但多饮水, 拉出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 并混有气泡;呼吸用力, 鼻端流出浆性分泌物, 喙端色泽变暗;临死前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 病程1~2d。15日龄以上雏鹅病程稍长, 一部分转为亚急性, 以萎顿消瘦和排稀便为主要症状, 少数幸存者在一段时间内生长不良。
3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病例除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外, 其他器官的病变一般不明显。15日龄左右的急性病例表现急性败血症变化, 全身脱水, 皮下组织显著充血。心脏有明显急性心力衰竭变化, 心脏变圆, 心房扩张, 心壁松弛, 心肌晦暗无光泽, 颜色苍白。肝脏肿大。本病的特征性变化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 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 堵塞肠腔。剖检时可见靠近卵黄与回盲
部质的香肠地肠, 坚肠管实管段, 被长, 一约淡外2观~灰极5c或度m淡, 膨状大黄色如, 小的栓子塞满。这一变化在亚急DO︵王
4性诊病例断0.3更易看到。I:1黑龙江山宏鹅本病具有特征的流行病96省,
学大和表量特现发有, 病的遇及病有死变孵亡, 出即, 不结可久合作的到出雏症初鹅状步9/J.ISSN.16抚远县畜牧王艳杰, 瘟诊定分肝断或的离。特匀时确异浆, 可诊抗上可取体清通病检, 过雏查接病作的种毒出脾1分2。、胰离病~1鉴毒或571-6027.20局抚远, 1吴红波, 的日养在。5龄~尿鹅7d囊胚腔内或接致其种死他含鹅原毒胚代材, 细主料胞要, 可变培10.03.071︶56500谢昆防肿化为, 胚体皮肤充血心肌变性呈瓷白、色出血, 肝脏及水制变性或有坏死灶。
5 防制
各种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治疗作用。及早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能制止80%~90%已被感染的雏鹅发病。由于病程太短, 对于症状严重的病雏, 抗血清的治疗效果甚微。对于发病初期的病雏, 抗血清的治愈率约40%~50%。血清用量, 对处于潜伏期的雏鹅每只0.5m L, 已出现初期症状者为2~3m L, 日龄在10日以上者可相应增加, 一律皮下注射。制造血清时可利用待宰鹅群, 一般采用2次免疫, 第二次免疫后2周放血制备血清, -20℃保存备用。
【防制模式】推荐阅读:
商业模式盈利模式10-23
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05-12
经营模式及服务模式09-03
运作模式与盈利模式10-05
五分钟一个设计模式之组合模式06-19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06-26
十大主流B2B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09-04
投入模式07-14
启发模式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