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图书馆

2024-10-25

高图书馆(精选6篇)

高图书馆 篇1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来, 提升全民法律素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当下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对高校而言, 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衡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在很多学者看来, 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法制教育, 而应上升到法治教育的高度, “必须要从教育政策和法治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工作”。[1]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 在学生法治教育中应该有所作为。

一、增加法律类图书的馆藏, 提高法律类图书的质量

法治素养的提高首先要求学生认知法律、了解法律,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场所, 因而, 图书馆在学生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一点上大有可为。但在传统观念中, 图书馆是学校的附属, 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这使得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缺少育人的主动性。因此, 这就首先要求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 一方面要重点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类图书的采买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 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特别是法治素养的提高上, 图书馆要围绕国家和学校在学生法治教育中的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法律类图书的馆藏。

馆藏的增加不能仅仅在数量的绝对值上增加, 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从高校的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来看, 很多学校的法律类图书在数量上并少, 但由于法律的时效性很强, 过去一段时期, 相当一部分的法律类图书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这些老旧的法律图书只好被束之高阁, 有的几十年都没有被借阅。另一方面, 很多法律类图书理论性较强, 语言晦涩难懂, 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障碍。

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采购法律图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 注意围绕法律的热点问题;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尽量多采购与学生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图书;三是要注意学生的层次, 重点着眼于通俗易懂且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点的普法读物;四是图书馆本身也要注意图书自身的质量, 避免采购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

二、优化服务环境, 拓展服务领域, 让学生浸润于“法境”中

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热爱, 而这种热爱不是天然形成的, 它需要包括环境塑造在内的多种手段。自大学产生以来, 图书馆就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场所, 当今更是如此, 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大学生中有41.5%的人在图书馆中每天要停留1到1.5小时, 有18.6%的会停留在1.5到2.5小时, 有8.6的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在2.5小时以上[2]。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空间打造图书馆的“法治文化”。将一些“法谚法语”、法律人物上墙, 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身置身于一个法治的环境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网站界面的设置中, 见缝插针推出一些法律常识的介绍和一些法律热点分析的链接。目的不在于必须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而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走近法律的平台, 从而去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一种感情。

三、加强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 培养学生的法治习惯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生法治习惯的培养。法治素养绝不应该只停留在法律常识的增加, 更是树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依法行事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学生方面制度的完善。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 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法律必须是良法。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看, 图书馆的一些规定是对学生的管理上的约束, 具有“法”的某些特点, 但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书籍丢失后几倍赔偿的“霸王条款”, 这既有悖于法治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很难接受。因此,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就要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进行修订完善。

2、图书馆要依规行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 图书馆的很多规定同时也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契约。契约遵守是现代法治社会所要弘扬的一种精神。但现实中很多高校图书馆自己违背规定的开放时间、场所等, 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规则无用, 强者具有话语权”的印象, 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

3、图书馆要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服务部门, 提升服务质量是对自身职责认真履行的体现, 同时也是法治社会对高校图书馆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要不断深化改善, 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做到服务育人。

摘要:法治教育是时下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应发挥自身优势, 在改善馆藏、服务、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承担起学生法治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莫纪宏.从法治战略高度重视“法育”[N].检察日报, 2016 (10)

[2]陈阿文.关于闽南师范大学在校生图书馆使用习惯的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 2014 (7)

高图书馆 篇2

摘要:文章对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进行了简单梳理,总结了宁波工程学院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实践举措。分析了学生组织的归属、探索运行或管理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 图书馆管理; 学生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发清晰,笔者所在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宁波工程学院更是树立“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服务理念。引导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响应学校服务理念,更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举措;面对新形势,图书馆应该在主动服务、多层次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图管会”)在此背景下也显得较为重要。

一、图管会简介

据调查,目前国内近百所高校图书馆成立了图管会,成立较早的有重庆大学图管会(1993年)、石家庄经济学院图管会(1995年)、华中科技大学图管会(19),近年又有几家图书馆成立了图管会,吕梁学院图管会、齐鲁工业大学图管会、潍坊医学院图管会等。

1.1 图管会的概念

国内图管会的出现已有二十多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大多是以一种描述性的语言来阐述,如黄长伟认为图管会是由高校团委统一领导,接受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指导,代表大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宣传、教育与监督等工作。其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并认为是一个学生社团,作用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等[1]。周莉认为图管会是在团委和图书馆共同领导下,以活跃校园文化,构建和谐书香校园为宗旨而组建的一个新兴学生社团[2]。

1.2 图管会的组织架构

各个高校的图管会由于成立的背景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架构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都是在学生社团的框架上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进行引申完善而建立的。如华中科技大学图管会有宣传部、监督管理部、办公室以及网络部等四个部门,各部门配有正副主任一名;华中农业大学图管会设立秘书处、信息调研部、服务管理部、文化活动部四部门,设有主任二名[3]。

1.3 图管会的意义与作用

图管会的成立能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人员紧张的问题,可以为参与劳动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帮助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也给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通过图管会同学的努力,建立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拓宽联系渠道,提高满意度;通过举办精彩的各类活动,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4]。图管会在读者培训、监督促进图书馆各部门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宁波工程学院图管会的`实践

2.1 图管会的发起缘由

宁波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学校升本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馆藏数量少、图书结构不合理;服务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基本还处于被动等待的状态;用户教育工作较少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学校校区建设出现阻碍,主校区图书馆迟迟没有建设好,馆舍规模总体偏小。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图书馆开展工作障碍重重。近些年来,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强化馆员培养,改善馆内环境,打造服务品牌的举措。年3月,图书馆举办品牌活动读书节,笔者全程参与所有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这项工作虽然是和学校团委联合开展,但由于图书馆没有直接联系学生的便利途径,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可以说,宁波工程学院图管会的萌芽并非远见,而是现实所迫。

2.2 图管会的简要介绍及成绩

2.2.1 图管会的简要介绍。2011年9月,图书馆筹备成立校级社团读书会,隶属团委领导。20读书会正式成立,首期会员规模40人;20人数增加为75人;209月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成立了杭州湾校区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作为联系图书馆与学生的桥梁;203月,读书会等社团均加入图管会,由分管业务工作副馆长牵头(读书会社团性质不变)。结合学校实际和图书馆现状,目前设立图管会主任岗位、秘书部、信息技术部、宣传推广部、资源建设部等五个部门,每部设1名负责人,并给各部门划分了详细的工作职责。具体为:①图管会主任职责在统筹监督图管会整体工作,向负责老师反馈各部门工作情况以及会内动态。②秘书部主要负责会议的通知与记录,起草相关规章制度,相关工作的考勤,勤工助学同学的协助管理,义工、志愿者的组织与安排,投诉等问题的处理。③信息技术部主要负责馆内电子设备的协助维护,常见故障的排除,对各部门承担工作的技术支撑等。④宣传推广部主要负责图书馆微博、微信的内容制作与发布,积极报道相关活动,正面宣传图书馆,在学生队伍中起到舆论引领的作用。⑤资源建设部主要负责“真人图书馆”和“图书漂流”活动中“真人图书”等的募集,收集读者反馈,推荐新书等。

2.2.2 图管会取得的成绩。图管会及前期队伍工作扎实并稳步前进,先后策划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加强了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直观感受,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①参与新馆搬迁。如宁波工程学院主校区新馆建设即将完成,60余万册图书需典藏,由图管会为主力的学生队伍承担了大量工作;杭州湾校区图书馆边开馆边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图管会组织有力,在不影响图书馆老师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兼顾自身学习,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22万余册图书的拆包、排架等工作,做到了搬迁工作有条不紊,读者服务井井有条,为图书馆赢得了口碑。②读书节系列活动。图管会和图书馆流通部、信息咨询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图书漂流等活动,动员了全校多个专业的同学,将好书共享,教材流转;开展“书香换花香”活动,以好书换绿植的形式,激发了读者的热情;“阅读达人”排名,统计了全校阅读前20名,开展了读书经验座谈,对好书进行推荐,并制作宣传板在大厅展示。③真人图书馆活动。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图管会以“阅读无处不在,阅读无所用形”为口号,先后举办了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前后募集各类真人图书近百名,开展了“我听校长谈校情”“科研达人是怎么炼成的”“朋辈教育,原来如此”等系列活动。目前,图管会正在与学校社团联合,开展企业和社会人士真人图书收集工作。学校新闻网、《宁波晚报》等媒体先后刊载相关活动报道[5]。④信息服务月活动。图书馆每年下半年举办信息服务月活动,重点宣传数字资源及网络服务相关内容。图管会的优秀学生在读者培训中发挥了组织听众的作用,基本上各类讲座都座无虚席,最大程度保证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覆盖面。图管会还发起了“我的网站我做主”图书馆网站设计大赛、微信板块设计大赛、真人图书馆网上小站征集活动,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信息服务。⑤图管会还定期举办相关业务培训,邀请各个部门负责老师讲解图书馆知识;联合学校社团开展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街道幼儿园、小学,团队成员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三、图管会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3.1 图管会归属问题

图管会应由图书馆直接管理,因为图管会既是学生组织,但同时承担了图书馆的相应工作职能,远非一般学生社团所能比拟。这样的归属需要在图书馆和团委之间找到合作点,高校团委一般一到两年会进行学生会换届选举,因名额有限,而且同一岗位竞聘的人员众多,有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会退下来,可以吸收这些人员,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锻炼机会,同时充分发挥他们原来在团委的作用;也可以采用吸收学生会干部兼任图管会的部分职务。

3.2 运作或管理模式问题

高图书馆 篇3

二级市场的术语来自于证券交易,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二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由于《出版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发行权具有随物权转移的特征,也即发行权用尽规则,正是由于这项规则的存在,使得司空见惯的二手书买卖成为合法,这也是孔夫子旧书网(以下均简称为“孔夫子”)上交易合法的法学依据。

多空博弈思维:图书二级市场高溢价销售的影响因素

图书的一级市场上,出版社具有定价权,加上我国通行的折扣销售制度,一般情况下最多就是不打折销售。拥有本版图书总发行权的出版社类似于某个股票的主承销商。读者从出版社授权的渠道商那里买到某本书,有的能在储藏一段时间后以更高的价格转让出去,甚至远远高于其买入价。有的图书,持有人只能挥泪甩卖尚且没人愿意接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的图书在二级市场具有迥异的市场表现呢?

笔者认为,适用于股票二级市场的多空博弈思维框架,可以完美解释孔夫子上高溢价图书的价格形成机制。简单地说,某个价位上,卖出方就是空头,卖出方数量众多就形成抛压,买入方是多头,买入方积极买入就形成支撑。多空双方的买卖博弈,最终形成某个图书某个时间段的主流价格成交区间。为什么要加上某个时间段,因为一般来说稀缺珍本的抛压会越来越少,往往在价格成交曲线上呈现出低开高走甚至高开高走的情况。

简而言之,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卖出方的抛压稀少和惜售心理是造成图书高溢价销售的主要因素。以下几个因素会导致卖方的稀少并且产生惜售心理,从而导致某本图书高溢价现象的产生。

1.作者权威,图书学术价值高并且不容易过时

作者的权威性和图书本身的学术价值,是一本图书能够在二级市场取得上好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毕竟图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而不是其装帧形式。以下的任何讨论,都以图书的学术价值为基础。某书最好是某个学科领域的划时代的著作,并且这个学术领域不存在不断更新换代的现象。或者即使存在学术上的内容更迭,但是某书的地位仍然不可绕过。

譬如我社出版的《中国蝶类志》一书,初版于1994年,修订于1999年,修订版距今也有17年了,但是在孔夫子上不断有高价成交,并且不断有读者来电咨询购买。该书定价788元,目前孔夫子上标价1000元以上的有好多家,该书之所以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其经典性,其在中国蝴蝶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蝶类志》一书收集了当时发现的90%以上的蝴蝶种类,并且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文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该书堪称是世界各国蝴蝶志中最完善、最精美而无与伦比的一部巨著。该书1995年获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及第九届中国图书奖。该书出版后,虽然有新的蝴蝶物种不断被发现,但是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取代本书的地位,所以表现出惊人的学术生命力。

2.印数少,最好是低于1000册

印数少,导致供给少,也就是抛压少,用股票二级市场类比喻,就是市场上的袖珍小盘股,筹码比较容易收集,主力也容易形成控盘。

譬如大象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我国著名收藏家和古文物研究大家王世襄所著《清代匠作则例(二):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该书定价345元,目前在孔夫子上最高标价是2600元,在2000元附近连续成交3笔,溢价率高达480%,考虑到二级市场的买入者可能以比较低的折扣买入,那么利润率就更加惊人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该书1-2卷印数极少,第一版仅印刷200册,第二版重印也仅印刷300册,累计印数才500册,加上作者本身的传奇经历,导致喜欢收藏该套书的人不少,但是持有者都不愿意转手,也就是惜售心理,这就导致该书的二手成交价格一路走高,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在孔夫子书店区设置检索条件为“已售+书名”,我们可以从上架时间上清晰看到《清代匠作则例(二)》的售价从220元到2000元的大致轨迹。

从这个角度看,像少儿书、文学社科那些畅销书大户,是很难在二级市场获得高溢价的,毕竟动辄数万的印数和销量,制造了大量的供给,也就是大量的空头,加上不断重印,一级市场也在折价销售,购买者自然不愿意高价从二级市场买旧书了。另外就是那些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二手书,也很难产生高溢价销售,譬如MRI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来书中的医学影像学设备都已经被淘汰,图书被淘汰也非常自然。

3.图书的定价低,未能反映出书的价值

图书定价低,在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一级销售市场就会表现出经常性的断货,类似于甚少抛压的涨停板。当然就容易在二级市场形成溢价销售了。譬如我社出版的《周尧昆虫图集》,该书16开544页,定价才128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价的上涨,这个书的定价显得非常便宜了。目前该书最低的标价在300元以上,溢价销售近3倍。目前,有很多基金资助的图书(譬如我社2012年出版的《中国水生植物》),也存在定价低的情况,加上学术价值高,以后在二级市场的销售价格走势也会非常乐观。

4.具有收藏价值和版本学意义

收藏价值是图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导致某本图书在二级市场上表现尚佳的重要因素。并且,孔夫子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在于从古籍善本的拍卖交易中赚取佣金。从这个分析角度看,清代和民国的一些诗集,还有线装古旧书价格的居高不下,就不难理解了。再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诗歌流行的时候,北岛等油印的一些诗集,目前标价过万的已经屡见不鲜,也是由收藏价值和其稀缺性来决定的。这方面的内容,古籍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非常多了,就不再展开了。

5.作者已经去世,再版希望渺茫

图书再版,不仅仅是供给的增加,而且折价销售,像京东、当当动不动200减100活动,定价100元的图书最终30多元都能买到,这对于二级市场的多头就是严重的摧残,类似于股票市场增加了最大的空头——成本低廉到几分钱的大股东。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大股东(2007年股改的时候叫大小非)的减持都是二级市场股票承压的利空因素。因为出版社推出新版本或者重印,导致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二级市场在某个价位上形成的脆弱的平衡关系就很容易被打破了。

相比之下,作者去世,出版社不再版不重印,是图书二级市场维持高位的关键因素。譬如我社2007年1月上市的《许银川对局集续集》定价仅32元,目前孔夫子有9本在售,最低的售价是159元,最高的售价是290元,溢价率从396%到800%不等。就是因为作者李浭已经仙逝,本书再版重印都比较困难。不过可以想见的是,本书只是黑白印刷,假如可以重印,本书的二级市场售价将应声下落。

价值发现:高溢价销售对修订再版时再定价的参考意义

目前出版社对于新书上市的定价,一般是参考同类书的单印张定价和总体价格区间来定价的,不太注重图书的需求价格弹性。尤其是有些专业书,读者人群有限,购买力强,定价低并不能扩大读者面,而是白白损失利润。这个时候,孔夫子上的二级市场价格,对于再版改定价,就非常具有参考意义。譬如我社一本引进自法国的解剖学专著《触诊解剖学图谱》2001年8月第一版上市的时候定价才98元,考虑到当时的物价水平,也不算很低,但是该书绝版后,在孔夫子被炒到了800多元一本,修订再版后,《触诊解剖学图谱(第2版)》直接定价898元,应该是充分参考了孔夫子上的溢价销售情况,并且考虑到了医生这个群体的购买能力。目前该书在京东打折后销售696元,经常参加各类满减活动,动销情况良好,并且即使满减后仍然利润不错,就是提高定价的结果。

总之,孔夫子上的溢价销售现象,是买卖双方多空博弈后的结果,内容权威、学术价值高、印数少、定价低、具有收藏价值和图书版本学意义、作者已经去世不会再版等因素是一本图书在二级市场高溢销售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出版机构在图书再版的时候,可以参考二级市场的售价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系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图书馆 篇4

一、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必要性

学习中心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于英国,其主导思想是学生在这里应该能得到所有满足学习需求的服务。学习中心的组织结构、服务重点和部门设置都是以此为出发点而建立的。所以,学习中心是指一个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组织结构[1]。近年来,一些高校,特别是欧美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出现了新建或将图书馆改建成学习中心。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建设不仅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

1. 适应信息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变化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功能上是收藏图书文献并以外借或馆内阅读的形式满足师生学习教学科研的需要,但是,随着信息环境和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图书馆已不再是他们查找数据、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其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个性化、交互性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查询和下载,而越来越倾向于交流和创作。如果图书馆仍然抱着以藏为主、被动等待读者上门借阅的传统服务模式,其资源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作出选择,以新的模式求发展,即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

2. 适应高校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学和学习模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协作式、探究式教学和学习模式正在逐步替代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协作式学习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也包括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新环境下教学和学习模 式的改变,满足师生协作学习的需要,可通过建设学习中心,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3. 适应新时期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入馆读者的减少、资源利用率降低等均对高校图书馆产生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针对读者需求变化,扩展自身服务功能,建设图书馆学习中心,留住读者, 让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馆舍面积、硬件设施、人员、资源、服务均为学习中心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高校图书馆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结合本馆实际需求,改善实体空间分配,整合图书馆各项资源,扩展服务项目, 将其建成面向以学生为主的集“借、藏、阅、咨、学习”为一体的开放式学习中心。

二、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建设

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建设秉承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习的服务理念,倡导开放、共享、交流、协作和互动服务模式,通过对空间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学习资源、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没有时空限制,以学习和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无缝一站式学习服务。

1. 学习中心实体空间建设

改变图书馆原有实体空间的形式,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适应高校师生的学习要求,通过对学习中心实体空间的建设,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1) 在空间分配上,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协作式学习的服务理念,对馆内空间进行改造和分配,建立特色学习区域,将图书馆的一个区域或一层楼设置成为功能丰富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个人学习室、小组协作讨论室、写作指导室、文化展示区、咖啡厅,等等。但在图书馆空间分配的设计中,需同时兼顾个体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创建活跃的交流环境的同时,也要考虑为个人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就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国内图书馆要求保持安静不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增设了“朗读区 ( Reading Area) ”、“讨论室( Discussion Room) ”和“信息交流区( InforComments) ”等有声场所。在阅览区内设置手机接听小间,手机接听小间用玻璃隔离开,既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又避免通话声音影响其他读者。馆内还为读者开辟了独立空间, 配备有休闲桌椅和投币饮料机,读者能够在里面喝饮料、吃食物、休息放松,让读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

( 2) 在装修风格上,要本着营造适宜学习研究的氛围为原则进行设计,大到学习中心整体风格的设计,小到书架桌椅、装饰画的选择,甚至是室内绿色植物的选择及摆放等,都应该服务服从于学习氛围的需要,如,选用可随意调节和组合的活动桌椅、书架、动静区域分割板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讨论、交流与学习需求。台湾大学医学院图书分馆的很多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该馆阅览区内配置了优雅的书架、符合人体工学及不 同需求的阅览桌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还配备有秋千和摇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阅读。

( 3)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呈现给师生先进、便捷的信息空间,如布设充足的网络接口,开通无线上网功能,增设投影仪, 创设优越的多媒体环境,等等。

2. 学习中心虚拟空间设计

虚拟空间是组成学习中心的—个基本要素, 虚拟空间的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开放获取的原则, 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Web2. 0技术手段,整合各类资源、系统和平台,为学习者构建学习、协作、研究和交流的虚拟场所。虚拟空间可通过建设学习中心的门户网站来实现。学习中心门户网站是融合资源、空间、技术、工具和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现 代化网络学习平台,提供无缝一站式学习服务。中心可以以图书馆的网站为依托,也可以与高校其他部门合作新建。加拿大Manitoba大学图书馆的虚拟空间是一个较成功的例子。它是一种在线的虚拟学习环境,它将学校内其他机构的多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到一个基于WEB2. 0技术所创设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形成一个包括学习、写作、研究、计算、教学和服务等要素的“一站式”在线学习环境。图书馆、学习技术中心、学生助理中心、eTools中心以及学生工作中心共同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帮助与指导服务。[2]

3. 学习中心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必须建立服务于教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学习中心强调的是文献资源的无缝集成,强调的是对协作式学习的支持。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整合各种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提供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馆藏资源的阅读和下载,还可将学校其他部门的多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指导和帮助,创造一个包括学习、考试、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要素的一站式学习环境。

学习中心的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包括自有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资源和公共资源的获取。自有资源包括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购买的各类数据库及各类教学视频资源、自建的特色数据库( 如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的学术报告、专业论述) 、自建的各种教学资源( 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 ,等等。其中,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可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到学习中心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中来。在自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 学习中心还可通过图书馆联盟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利用文献传递等服务手段来获取公共资源实现馆际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知。

4. 学习中心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建设要求服务人员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学习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尽快完成由“图书管理员”到“教师或朋友”的角色转换,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研究、讨论中,与学生建立平等身份间的帮助和协作的互动关系。

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建设还需要多方面专业服务人员的支持。专业服务人员是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是图书馆学习中心除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文献信息资源以外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专业人员包括图书馆馆员、信息技术人员、指导教师、学生助理,等等,他们为读者提供不同的专业指导。图书馆馆员,负责为师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信息技术人员,负责解答师生使用图书馆时产生的各种软硬件的技术问题; 指导教师,负责提供包括写作指导、就业指导等服务; 学习中心还可吸纳各专业的优秀学生组成学生助理服务队伍,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心的服务工作中来。

学习中心还应与图书供货商、设备供货商、数据库资源供货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障相关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响应及时。

5. 学习中心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

虽然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服务模式倡导开放、共享、交流、协作和互动,但如果不对学习中心加强管理,其服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资源存在被破坏的危险。因此,在学习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规范学习中心的管理和使用,如,对研究室的使用规定,对网络设施的定期维护检查规定,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服务创新

学习中心要注重服务创新,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吸引广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学习、交流、娱乐和休闲。

1. 建立特色学习区域

为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公共阅览室外,可设置多种类型的学习区域,满足个人和团体的学习需求。如,可设置学习小间或小组学习室,提供相对独立的交流空间,满足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团体,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该学习室进行学习、讨论、研究,该学习室可配置投影仪、电脑及网络设备供师生使用; 又比如可设置个人学习室或双人学习室,满足学生间小范围学习、研究的需要,以便于学生间的协作和交流。

2. 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营造和活 跃学习中心的学术氛围

学习中心可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来扩大图书馆在校园中的文化影响力。如,我院依托“世界读书日”开展的“校园读书月”为主题的“搜书”活动、知识竞赛、主题书展、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以吸引了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我馆会同学生处、院团委等学院其他部门举办了各类艺术文化展,如书画展、摄影展、艺术作品展,等等,让更多师生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

学习中心可以组织开展校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到图书馆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场讲座,以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和兴趣。

3. 开展学习和培训服务

学习中心平台为师生提供在线的学习和培训服务,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使用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形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服务内容可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生学历晋升考试指导、学生学习技巧指导、信息技能指导、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写作指导、就业指导等方 面。如,加拿大皇后大学Stauffer图书馆,它成立了学习策划工作室,由学习策划发展规划项目组为大学生传授学习技巧,辅导完成学术研究项目; 它成立了写作训练室,由学校写作中心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 它成立了学生自助工作室,采用“一对一”的自助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3]。

4. 打造多媒体服务

学习中心要打造全新的多媒体服务体系,不仅为师生提供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设备,包括投影仪、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 还建设多媒体学习室、视听欣赏区、语音学习室、参考咨询台。以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它的多媒体视听区铺设光纤网络,并配备了多台电脑供读者使用; 它的参考咨询区内另配备检索电脑6台, 供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各种服务查询。

四、结 语

高图书馆 篇5

中文MARC是中国机读目录 (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 的简称, 中文MARC的主要作用是将各类书目信息编目成统一的标准计算机可读形式, 便于读者检索以及各图书情报部门之间交流书目。学位论文是高校大学生为获取相应级别学位而撰写的关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应用或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目前, 我国各高校的学位论文大部分都是用中文撰写的, 也有一小部分是用外文撰写的。高校图书馆将学位论文收藏至自建特色数据库, 就需要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 对学位论文编目时要保证编目产生的关于学位论文的数据的质量, 以方便读者检索并利用学位论文。

1 中文MARC编目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并用相应的著录、编目格式使文献资源的主要检索项及特点形成书目的形式就是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1]。学位论文编目的工作流程一般为:回溯编目—审校—典藏—贴书标—入库上架。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 其编目具有自己的特点:1) 编目难度高。高校大学生研究的学术领域及学术方向繁多, 其具体研究方向小而专, 对非专业编目人员来说, 分类编目比较困难;2) 编目工作量巨大。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各高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 进而各高校每年产出的学位论文数量激增, 而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有限, 而且图书馆每年还要有其他书目入馆需要编目, 因此编目人员总的工作量非常大。3) 学位论文撰写语种不统一。部分高校设有外国语学院, 这些学院的部分学生所撰写的学位论文所使用的语种一般为外文。

中文MARC是以UNIMARC为基本依据, 根据我国出版物的具体情况制定的[2]。中文MARC机读记录字段区有如下10个功能块:0—标识块;1—编码信息块;2—著录信息块;3—附注块;4—款目连接块;5—相关题名块;6—主题分析块;7—责任者块;8—国际使用块;9—国内使用块[3]。中文MARC通过对每个功能块增设功能不同的多种字段及子字段、对每个字段又增设不同要求的标识符的方式更为详细的记录文献信息。

高校图书馆编目学位论文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1) 精准、全面、直观的反映出学位论文所表达的科研成果, 包括科研成果的领域, 关键词等信息。2) 准确标引学位论文, 形成规范数据, 方便读者进行检索。编目学位论文是读者可以使用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 学位论文编目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学位论文的使用情况[1]。因此, 学位论文编目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各高校对学位论文编目工作都很重视。但是由于学位论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中文MARC编目具有的高技术性, 导致中文MARC在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位论文编目的质量, 进而影响到学位论文在高校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正常流通。中文MARC在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编目中存在如下问题。

1) 标准不统一。当前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中文MARC编目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图书馆编写制定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系统标准;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写制定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即CALIS系统标准[3]。虽然采用这两种中文MARC编目标准编目的数据覆盖面都很广, 共享性也比较强, 但还是应该将这两种标准结合, 制定一套唯一的编目标准。有了唯一的标准, 各高校图书馆在选择编目系统时也不需要进行比较, 既方便了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 也能使图书信息流通更顺畅。

2) 标引不规范。《中国图书分类法》是高校图书馆编目分类的主要依据。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有自己编写的《图书馆编目分类细则》, 并结合这两个规范来进行编目, 因此在很多编目细则上出现了不一致现象。

3) 著录字段不完整。中文MARC编目虽然具有详细的编目规则, 但是不同的编目员对规则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在中文MARC著录中, 字段和指示符都有详细的规定, 如果出现指示符的漏著、错著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的检索。

4) 外文语种撰写的学位论文编目格式不统一。当前我国图书馆使用USMARC对外文图书进行著录, 而有些图书馆认为只有原版外文书籍才应该用USMARC进行编目, 其余外文图书应该按中文MARC格式来著录。因此, 使用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编目格式就出现了两种, 即USMARC格式和中文MARC格式。这种不一致的编目格式会严重影响到学位论文的网上共享, 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有不利影响。

高校图书馆每年进书量都很大, 新进图书只有经过编目才能入库上架, 读者才能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中检索到图书, 而高校图书馆专业的编目人员非常有限, 因此就会出现非专业人员对图书进行编目, 比如燕山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就是由勤工助学的学生来完成的。编目工作对人员专业要求比较高, 编目细则又非常繁杂, 虽然专业的编目人员已经设定号学位论文编目格式, 但是非专业人员在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漏著、错著的现象, 而在对学位论文编目中出现的错误只有非常专业的编目人员才能及时发现, 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编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到最后都没有被发现, 从而影响到读者对学位论文的检索。

2 改进与展望

学位论文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 各高校图书馆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学位论文作为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不仅有利于学位论文的推广, 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可以提高高校的学术影响力。由于学位论文编目没有完善的标准、学位论文的特殊性及中文MARC本身的专业性等因素导致高校图书馆在使用中文MARC编目学位论文时容易出现本文所介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中文MARC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指导制定一套完整的在当前中文MARC基础上的学位论文编目准则;其次, 应该完善中文MARC编目准则, 统一中外文编目格式;最后, 各高校图书馆应该针对本校学位论文的特征制定适合本校学位论文的编目格式, 适当的增减编目字段。

中文MARC是我国图书编目中使用时间最久, 系统最完善、字段最发杂、标准最严密的元数据编目准则。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资源的种类及样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数据资源数量激增, 网络资源中含有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编目网络资源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而中文MARC对网络资源的编目还未做出相应改变, 因此中文MARC也应跟随时代步伐, 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增加字段来表示网络信息中所特有的一些网络地址等信息, 以适应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编目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文燕.论学位论文采访和编目的特点与关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22) :131-133.

[2]沈玉.基于CNMARC格式的信息资源编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高图书馆 篇6

论文被引频次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献的学术影响力和经典程度,通常高被引论文中传递的知识易在某一时间段内获得较多研究者的认同,并且相关研究者往往将这些高被引论文内所包含的观点、知识作为开展下一步研究的知识基础[1]。同时,论文的被引频次还与刊载期刊的质量有关,学者张积玉[2]认为真正能够决定一份期刊学术水平或学术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应是其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的状况。根据期刊被引频次确定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绩效评价的各个领域[3,4,5]。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对2006至2015年期间的中文高被引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对中文图书馆学学科学术水平做一归纳整理,从中客观地了解中文图书馆学学科分布及研究水平,对掌握学科核心研究人物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影响、学科文献的引用特点和一般规律都有重要参考意义,有助于图书馆学类期刊编辑日常的编校及选题策划工作,也为相关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式为“被引题名=图书馆”,检索年限为2006—2015年,检索时间为2016年2月29日,共检索出79 445篇论文。通过浏览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本文以被引频次数排在前100(即Top100)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如遇相同被引频次有多篇论文,则一同计入。采用上述方法共得到符合条件的中文图书馆学研究论文前0.13%的102篇论文。这个样本量在国际上较为认可的汤森路透公司对高被引论文的定义(即被引频次排在各学科前1%的论文)范围内,因此可认为是高被引论文。在具体的统计指标方面,笔者采集了高被引论文的刊名、题名、发表年、关键词、作者以及机构等信息。

2 结果

2.1 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发表时间及被引频次统计

按照高载期刊统计,如表1所示,共检索出102篇高被引论文,它们分布在22种图书情报相关期刊上。其中刊载5篇以上的期刊有7种,这7种期刊除《图书馆学研究》外,其余均在2014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之列[6]。可见,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确有代表性。这7种期刊共刊载高被引论文74篇,占被统计的高被引论文总数的72.5%,总被引频次达9 438,篇均被引频次为127.5。其中《大学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这5种期刊10年发表高被引论文都超过10篇,共63篇,占被统计的高被引论文总数的61.8%。同时,依据被引频次统计,这5种期刊10年的总被引频次都超过1 000,充分显示了这5种期刊作为图情方面顶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按照发表时间统计,10年间中文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数量呈不均衡发展态势。其中2006—2009年,属于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高产年,共产出66篇,占被统计的高被引论文总数的64.7%;2006年高被引论文最多,达21篇,占被统计的高被引论文总数的20.6%,总被引频次达2 860,年均被引频次为136.9,居第二位;2009年高被引论文有16篇,占被统计的高被引论文总数的15.7%,总被引频次达2 312,年均被引频次为144.5,居首位。2010—2015年高被引论文的产量不多,仅在2013年达到了13篇,之后就下降很多,到2015年为0篇,这可能与论文发表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关;但2010年后,除2014年和2015年外,其余4年的年均被引频次都超过了100,这与前4年的年均被引频次相当,这说明10年间高被引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相近。

按照篇均被引频次统计,超过100频次的期刊有12种,其中超过150频次的期刊有3种,依次为《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刊》《江西图书馆学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照篇均被引频次由高到低,第2位到第6位的期刊,被统计的高被引论文总数和总被引频次却排在这22种期刊的后半段,依次为《图书馆学刊》《江西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知识》,这5种期刊10年发表高被引论文共9篇,总被引频次为1 281,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却高达142.3。

2.2 高被引论文前20位的统计

如表2所示,10年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前20位,2006年有3篇,2007年有1篇,2008年有4篇,2009年有6篇,2010年有2篇,2011年有2篇,2012年有1篇,2013年有1篇;被引频次最高者为615,最低者为153;20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 350,占102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的34.7%。被引频次排名大于200的有7位,其中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入围了2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70。说明这6位专家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论文的影响力很大,对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头作用。通过了解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对进一步了解和判断图书馆相关领域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6]。依据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7],20篇论文中,16篇发表于当年的中文核心期刊。

2.3 高被引论文高频关键词表

根据高被引论文收集到共389频次关键词的情况,本文把出现关键词5频次以上的称为高频关键词。由表3显示,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共有15个,出现131频次,占高被引论文总频次的33.7%。其中包含“图书馆”的关键词共9个,出现83频次,占高被引论文总频次的21.2%。

2.4 高被引论文多产作者统计

根据图书馆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发文情况,本文把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者称为多产作者。由表4显示,2006—2015年,图书馆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多产作者共有10位,共发表高被引论文26篇,占高被引论文25.5%。其中发表4篇论文的作者1位,3篇论文的作者4位,2篇论文的作者5位。

2.5 高被引论文产出机构分布

根据102篇高被引论文产出机构分布情况,分别来自54个机构。由表5显示,发表5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共42个,占总高被引论文产出机构的41.2%,这其中大多数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由表6显示,除高校及科研院所外发表高被引论文机构共10个,其中公共图书馆有6个,公司有2个,其他机构有2个。

3 结论

通过对2006—2015年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 提高论文质量,全面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十年间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3 196频次、《中国图书馆学报》1 591频次、《图书与情报》1 292频次;排名最后一位的是《国家图书馆学刊》80频次,可以明显看出被引频次落差比较大。说明,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在数量上差距很大,在分布趋势上是越到被引高端,顶级期刊被引论文所占比例越大,一般期刊被引论文所占比例越小。

鉴于论文被引频次往往受到期刊载文量的影响而产生对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偏差,本文运用篇均被引频次来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分析表1,《中国图书馆学报》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虽然排名第二,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13篇,但是其篇均被引频次才122.4,排名第7位;同样《图书与情报》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虽然排名第三,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11篇,但是其篇均被引频次才117.5,排名第9位;然而《图书馆学刊》总被引频次只有326,其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2篇,但是其篇均被引频次高达163.0,排名第2位;同样《江西图书馆学刊》总被引频次只有153,其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1篇,但是其篇均被引频次达153.0,排名第3位。这说明,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与期刊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数量有关,因而篇均被引频次在另一侧面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但总的来说,期刊论文的质量越高,被引论文数量也越多,期刊被引频次也就越高。

3.2 新信息环境下产生新的研究热点,但服务仍然是图书馆的不变主题

论文的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如果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可以反映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高被引论文中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提示学科发展新趋势。分析表3,对涉及图书馆类型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这些所谓的“其他图书馆”出现的频次为25,占总词频的6.4%;“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出现的频次为18,占总词频的4.8%;“公共图书馆”出现的频次仅为9,占总词频的1.5%。可见,图书馆学研究近年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另外,“图书馆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信息服务”“学科服务”这些主要涉及图书馆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研究出现共有42频次,占总词频的10.7%。由此可见,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开展读者满意服务,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永远都是图书馆同行关注的热点。

3.3 高被引论文作者及群体是图书馆学科研活动的核心

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及群体的状况集中体现了学科科研实践的趋向,是某一学科领域科研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对高被引论文作者及群体的研究,可以把握学科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科研活动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引导有积极的意义[8]。本文从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反映多产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分析表4,2006—2015年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作者的发文情况普遍不多,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系主任范并思发文量最多,为4篇,他的关注点在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图书馆信息化研究上。

同时,被引频次也是同行认知的一种形式,它既反映科研群体对于科学家的信赖程度,也体现科学家对于科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甚至可以说高被引科学家形成科研群体的核心。在统计的102篇高被引论文中,有独立作者的论文59篇,2名合著者的论文28篇,3名及以上合著者的论文14篇,还有1篇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2008年10月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这表明,图书馆学研究主要以个人研究为主,合作研究或群体研究为辅。

3.4 高校及科研院所仍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

在统计的102篇高被引论文中,发表2篇及以上的高被引论文机构共有17个,而发表5篇及以上的高被引论文机构有7个,占高被引论文发文机构的13.0%,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41.2%。分析表5,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是一级图情与档案管理博士点单位,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是图情学科二级博士点单位,中山大学是图书馆学二级博士点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是一级图情与档案管理硕士点单位[9]。这些研究型教学机构占据学术前沿,引领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的潮流,它们拥有一批核心作者和较大数量的高被引论文,这正是起社会价值的体现和学术高端的表征[10]。同时,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公共图书馆也有3个,这表明,素来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公共图书馆在科研能力上有所提升。

摘要:文章对中文2006—2015年图书馆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06—2015年中文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共102篇,总被引频次12 544,篇均被引频次123.0。文章根据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情况,对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期刊、高频关键词、高产作者以及高产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

参考文献

[1]邱均平,吕红.近五年国际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前沿及其知识基础[J].图书情报知识,2013(3):4-15,58.

[2]张积玉.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70-76.

[3]SMITH R.Commentary:the power of the unrelenting impact factorisit a force for good or ha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6(11):29-30.

[4]ADAM D.The counting house[J].Nature,2002(6):726-729.

[5]GARFIELD E.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6(1):90-93.

[6]刘亚丽,肖荣荣.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基于CNKI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8):27-32.

[7]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2014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下载[EB/OL].(2015-12-23)[2016-07-20].http://lib.tmu.edu.cn/s/183/t/851/64/3d/info25661.htm.

[8]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92):51-60.

[9]李旭东.图书馆与档案学硕、博士点[EB/OL].(2010-04-10)[2016-07-20].http://wenku.baidu.com/view/88880879168884868762d697.html.

上一篇:互联网加下一篇:乳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