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公益性

2024-10-20

图书馆公益性(精选12篇)

图书馆公益性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纵深发展, 展览业悄然兴起。鉴于展览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们开始从更多层面和角度谈论展览, 公共图书馆也从最初图书和图片展览走向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展览。

一、图书馆公益性展览服务的内涵

展览是在一定地域空间, 多人聚集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图书馆公益性展览是以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优势为依托, 履行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责, 传播文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服务形式, 同时也是以展览的方式对图书馆进行宣传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公益性展览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丰富多彩, 宣传对象广泛, 通俗易懂, 老少皆宜, 有利于图书馆发挥其自身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

二、图书馆公益性展览服务的主要形式

1. 深入开发馆藏资源举办展览。

图书馆可立足于自身文献资源优势开展馆藏资源展览, 通过展览馆藏文献使广大读者了解、认识、利用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如我馆在举办《地方名人著述》展览时, 将我省各界名人著述的馆藏文献和征集上来的著述一同展出, 使读者更加了解地域文化名人著作, 为读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文献服务。

2. 以资源共享方式联合举办展览。

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策划和展示效果好的展览, 无论是从节省经费和人力物力投入、缩短展览制作周期, 还是展览后期资源再利用来讲, 都应注重展览资源的共建共享。随着图书馆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图书馆进行合作办展。如我馆与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了“历史性的跨越——黑龙江省恢复高考30年图片展”, 与省老龄委共同举办了“关爱老年人图片展”, 与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省对外友好协会、以色列驻华使馆共同举办了“以中友好交流历史展”巡回展, 与省残联共同举办了“迎残奥著名艺术家李长江口笔绘画及摄影展”, 与省新华社共同举办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图片展”等, 使广大读者观看到大量的珍贵图片,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公益性展览宣传推广公益文化的作用。

3. 利用网络举办展览。

为了拓宽公益性展览的宣传范围和开展形式, 图书馆可以依托网络进行网上展览, 将展品进行数字化加工, 上传至图书馆网站, 供读者在网上观看展览。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已开通了网上展览服务, 在网站上通过精美的画面、三维的展示空间使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开展图书馆公益性展览服务的基本要素

1. 展览设施建设。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 一些新建的图书馆相继落成, 新馆舍一般都配有专门展厅和报告厅, 展厅整体环境设计逐步达到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 配备有专业灯光辅助和标准展板, 具有高大通透的展示空间, 并设有举办开幕式场所和贵宾休息室以及专业展柜、展览器材、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 具备了举办大型公益性展览的硬件条件。

2. 展览整体策划。

图书馆应对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包括展览题材所在市场的情况分析, 对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分析, 对相关展览情况的分析等。要明确定位, 确定展览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展览面向的观众群, 确定展品范围、办展时间、展览规模、展览流程、办展目标、展览初步预算方案、展览文案写作以及在开幕仪式邀请的领导和嘉宾等。

3. 办展经费筹措。

公益性展览是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 因此, 图书馆在筹办公益性展览时, 一方面, 要争取政府和财政等部门的支持, 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 也可以走多方合作办展之路, 与企业及各类协会共同办展, 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展览资金, 为深入开展图书馆展览服务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4. 展览宣传推广。

图书馆可以通过馆内电子大屏幕、馆内海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在展览前期推出展览的形象广告;可以制作精美的展览宣传彩页来传达展览的主题、举办单位、举办时间及地点等信息, 使到馆读者和广大观众了解图书馆的具体展览活动。展览期间可与各类新闻媒体合作, 及时报道展览开幕和参观的情况;还可以通过短信形式通知读者, 建立相应的参观展览读者群。

5. 展览队伍组建。

图书馆展览服务需要配备文案写作人员, 以便在展览确定主题后撰写大量展览所需的文字, 包括展览活动方案、展览部分的文字撰写和展览展出效果的文字总结;要配备专业展览设计、布展人员, 能够将展览用的文字、图片和相关展品进行收集整理, 通过对展览主题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展览的总体布局对展出形式、展出效果、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整体形象的构思, 设计出新颖的、有创意的展示设计;要配备展览会务人员, 从事展览举办过程中的事务协调工作, 对外要联络新闻媒体和参展合作方、组织展览观众等, 对内要协调内部部门, 开展馆藏文献提取、场馆内灯光音响的使用、场地保洁、展品安全保卫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J].图书馆杂志, 2006.10

[2].龚维刚.陈建国.会展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图书馆公益性 篇2

对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思考

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含义和由来,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推行公益性服务面临的.难题和可实行的策略,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发展方向.

作 者:陈玉荣 CHEN Yu-rong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湖北省武汉市,430068 刊 名:河北科技图苑 英文刊名: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 年,卷(期):2009 22(4) 分类号:G250 关键词: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公益性服务  

论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篇3

关键词:公益;主题;基础;社会化;对策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服务的社会主体之一,它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其公益性服务的传统模式也在市场经济中正面临着挑战。根据社会分工原则和知识信息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规律,应着手研究知识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对于公益性书目信息服务与文献服务,通过网络来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它体现在用户利用服务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中。在国家统一规划下,按市场经济模式及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总需求,控制其事业投入和社会化服务业务,同时运用“市场”手段管理面向微观经济的图书馆网络化知识信息服务,建立其良性发展体制。

一、图书馆的公益性属性

(一)公益性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文献资料,并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近代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和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愈显突出。全面地收集、保存文献信息,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存在于社会,而不是基于任何商业性机构的价值所在。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作为文化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实现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利益,是由政府通过国家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利用的文化教育机构,因而是公益性教育机构。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目前,我国的经济还不太发达,综合国力还比较低,人们用于文化知识的消费费用还非常有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同时,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的一切文献和设施均为国家所有,因此,无偿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无偿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图书馆的公益性是人类在建设、发展和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形成的共识。1847年,英国E·爱德华兹提出公共图书馆新理念,即建立一种由政府管理、地方税收支持并对所有纳税人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1931年,印度S·R阮冈纳赞曾指出:“图书馆应当是种公众机构,公共图书馆应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并从公共基金中得到资助。”1990年,国际图联主席汉斯·彼得·盖在第56届国际图联大会开幕词中说:“图书馆应当毫无阻碍而免费向任何人提供信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由国际图联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仍然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由国家行政当局负责。它必须有专门的法律作为保障,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经费。”并不允许向为之服务的任何人收取直接费用。它的大门应当向一切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也指出: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免费提供因特网的检索服务,使所有人不管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使用电子载体的信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更应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偿服务。

在国外,有偿服务主要是指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设施为依托的咨询服务或劳务委托性服务,而常规的文献服务并不实行有偿服务。在我国台湾,公共图书馆办理各种证件都是免费的,读者免费存包、免费上网检索、免费获取图书馆编印的宣传品或出版物。

无偿服务是图书馆始终不渝的方针。服务是图书馆人的天职。作为图书馆人,要永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三)公益性服务是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是一种社会福利设施,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征。它的建设用地是政府无偿划拨的,其经费来源是由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个人纳税来兴办维持的。它是社会文化领域中典型的公益单位,它以开展读者教育、提高读者素质、传播文化、启迪大众智慧、开发信息资源、传递科学技术为己任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反过来用于工作,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图书馆的经济价值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了,由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共图书馆除为社会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外,更肩负着消除知识鸿沟、实现全社会的知识自由和知识平等的任务。纵观世界范围的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就越会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益性的范围及服务的方式。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实施和推广、随着国家对教育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随着国内不少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各种免费服务项目推出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意识到服务公益性对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推出各种免费服务内容,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重视。

二、图书馆社会化

(一)图书馆的服务必须社会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标志着社会是在平等竞争规则中运作,按法制的轨道运行。社会的每个个体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经济转轨时期那种混乱的,不按规则、不按法制行事的个例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特别是加入了WTO,我国政府承诺要遵循WTO有关规则,这就是说我国的市场,世界的各国大企业都可以进入,与中国的各个企事业、集团进行平等的竞争,其中也包括世界的各大文化团体,当然也包括学校教育,比如说: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的科研信息中心,必须从学校教育的整体出发,服务于社会。

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都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是通过学校和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去处之一。而图书馆员只是坐在图书馆里,被动地服务。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增加,Internet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Internet涉及知识的广泛性,给人们的生活、获取知识带来极大的方便,人们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种被动的服务方式,只为本学校的读者服务,不投入到社会化服务当中,主动出击,就不能发挥“社会信息化基地”的职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重头戏,以知识为资本投入,人们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去竞争。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的巨富排列,以家族为基点占有量的排列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以知识获得巨富排名的比例则出现上升的势头。这就是说人们只要获得知识,哪怕你的基础再差,都有可能后来居上。同样,国家也是如此,像我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资源贫乏,要想在本世纪建设一个富强、民主,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的国家,必须走知识经济这条道路,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发展自己,才能在世界各强国中占得一席之地。

(二)图书馆社会化对策

1.为社会提供远程教育服务。远程教学不限年龄、空间、地域的限制,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地上升。

2.为信息产业化服务。图书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充分利用信息组织检索能力的优势,为企业和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做桥梁,通过网上发布科技信息,推销学校的科技成果,为企业、社会服务。

3.开放所有软硬件设施,为社会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放图书馆的书刊、音像资料,向社会开放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另外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专题性的咨询服务等。总之,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具备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所以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汉城,黄俊贵.图苑探真:图书馆散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50-51.

[2]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5.

图书馆公益性实现的保障措施 篇4

1. 建立公平的信息服务体系

知识公共与信息公平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知识公共的实现需要公平的信息服务, 信息公平需要普遍均等的信息服务体系, 没有普遍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开放的服务方式, 将无法实现知识公共与信息公平的目标要求。普遍共享服务是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原则和目标, 也是我国图书馆努力的方向。直到进入21世纪,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背景下,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才切实瞄准了普遍共享服务的目标。2006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 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 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 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普遍均等”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首次被明确提出, 客观要求公共图书馆只有坚持普遍共享与信息公平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知识公共目标, 才能保障公众有效实现自己享有的公共文化权利, 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而且,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 图书馆服务的外延应该不断拓展。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基本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基本原则。图书馆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围绕这五项原则开展;注意走出图书馆, 走向社会, 就近服务市民;服务对象和方式要多样化, 要惠及不同群体, 确保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2.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是构建图书馆优质资源极其重要的方面, 也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对于一个成长的机体而言, 公共图书馆应在信息资源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保持持续适量更新。图书馆对读者的持续吸引力,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资源的质量、数量和新颖度。图书馆的建设经验表明:图书馆最低藏书规模应在5万册左右, 并以5年之内出版的图书为主;年新增文献资源应占开架藏书的1/7到1/8;开架提供服务的藏书所占比例在85%以上。如果新增文献资源达不到这个临界点, 图书馆就会失去图书文献资源吸引力, 所有在图书馆馆舍、人员等运行管理上的投入基本上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因此, 确保一定数量的文献购置费, 是实现图书馆免费开放和打造图书馆优质资源所必需的。按照国家标准规定, 省级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投入应达300万元以上, 县级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应在5万元以上。这样才得以保障普遍均等的基本服务、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吸引更多民众利用图书馆, 使公共图书馆实现最优的服务效果。

3. 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

2008年, 国家图书馆开始全面减免办理读者证、文献复印等多项收费项目, 带动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回归公益性的步伐。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 应该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加大投入力度, 确保图书馆文献资源及公共设施资源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 图书馆应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要求, 以政府为主导, 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 施行免费开放, 而这需要事业运行发展经费的支撑。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图书馆运行和服务保障机制, 确保将图书馆建设作为硬任务纳入政府的工作内容、纳入科学发展体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公共财政应考虑免费开放后带来的硬性支出的增加额, 适当补贴, 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因免费和优惠开放所产生的补偿性资金, 落实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费用, 落实业务强度加大的必要补助, 满足公共图书馆提供基本服务和正常高效运转的需求。

4.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

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是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专业机构的基本标志, 也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要建立在职业思想、专业知识体系和支撑技术的基础上。目前, 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结构失衡, 特别是基层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职能拓展中, 体现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信息化建设人才普遍缺乏的现象。由此可见, 即使我们拥有良好的馆舍和丰富的馆藏, 没有一支优秀的专业队伍, 要做好图书馆的开放服务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公共图书馆应把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 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使馆员具备“百问不厌”的服务精神、“百问不倒”的业务素质, 实现由图书馆服务向专业化图书馆服务的转变, 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宏.读者潜在不满与图书馆应对策略.图书馆建设, 2009.10

[2].陈泰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积淀和谐社会文化底蕴.图书馆学刊, 2009.8

最新公益图书行 篇5

策划书

【活动背景】

徐州市丰县梁寨镇光庄村77高龄的省级,市级优秀模范王文彬老同志。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希望能够为家乡做出点实事,他从1996年就开始了图书的收集以及整理的工作,在只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由仅有两块黑板报慢慢发展到具有一定影响的农家书屋。王文彬同志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把收集图书以及整理图书当成了自己的职业,并且腾出自己的小屋无私的作为乡中的公益图书馆,优秀模仿王文彬老同志开办的农家书屋,它为当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书籍阅读。在一次去徐州市丰县梁寨镇光庄村暑期实践活动中,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了解到王文彬老同志事迹,并被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但是由于老人势单力薄,他的书屋大量缺乏图书,得知此事后,为了支援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表达我们化工青协对贫困地区的关怀,江南大学化工青协特在社区举办这车公益图书行为,为农村书屋募捐图书。希望大家献出一份爱,把自己家不用的,闲置的图书捐出来,让农村书屋更壮大起来,让更多的人有书可读。用书本传递爱心,让渴望的眼睛看到希翼的曙光,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知识,传递爱心,画出一片蓝天,绘制一份梦想。

【口号】

让我们用爱心传出一份情,送出一本书,成就一个梦。

1、更好的利用江大校园内同学的闲散图书,社会闲散图书,为图书馆所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2、为光庄村农村书屋收集更多的图书,使得更多的梁寨镇人民接受更多的知识洗礼。

3、彰显出了我们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奉行志愿者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4、增强江南大学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主办单位】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分团委

【承办单位】

化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时间】

校内

2011年10月xx日

星期六上午 校外

2011年10月xx日

星期六上午

【活动地点】

校内:澈苑、涓苑、浩苑、杏园

校外:江南大学附近社区

【活动流程】

校内 前期:

1、发动青协成员在微博,QQ空间,人人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

2、宣传部制作4张宣传海报和一份所需传单(按所需数量复印),书友协会制作一到两份电子海报,于xx号之前交给实践部副部宁奇处。

3、办公室提前借好衣服,以及和宿管阿姨联系,借好桌子等器材,并制作所需横幅。

4、新闻部制作书签、手工DIY等纪念品,以及供热心捐书者签名的纪念册。

5、外联部、宣传部各出2名干事,办公室3名,新闻部4名,实践部4名,各个志愿者小组出2名志愿者,书友协会的成员协商好,确定他们所出的干事,各部门所出干事名单在xx号之前报实践部副部张晓处。

6、新闻部两名干事负责各个点的拍照,其余分为4组,每组组长由一名实践部干事担当。分组由实践部副部张晓、宁奇负责,于xx号之前,通知各组员。

7、活动之前开个会,以确定一下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中期:

1、提前两天中午按照分组安排干事在一二三四食堂门口进行宣传。2、10月xx日中午在宿舍楼设点募捐图书,南区在涓苑、澈苑、浩苑、杏园、桂园5个点。按照规定的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进行负责,带好宣传海报和宣传单。

3、对每位捐书的同学,进行纪念品的分发,并且在制作好的纪念册上进行签名、写寄语留念。

4、活动过程中新闻部干事负责拍照。后期:

1、宣传部负责制作和在食堂门口张贴活动公告单以及电子展板。.2、办公室负责物品的归还,保管。

3、实践部负责图书的整理、分类,将一部分书籍寄给徐州农村书屋。

4、举办一个捐书活动,将其他一部分书捐给图书馆。

5、新闻部负责通讯录与活动报告。

6、各部门开会总结活动中的不足之处,统一汇报到办公室,办公室做好汇总备档,为下次活动做参考。

校外

前期:

1、发动青协成员在微博,QQ空间,人人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

2、宣传部制作4张宣传海报和一份所需传单(按所需数量复印),书友协会制作一到两份电子海报,于xx号之前交给实践部副部宁奇处。

3、外联部去学校附近的社区联系,确定6个社区,并与社区主管联系好,借好桌子等器材。

4、办公室提前借好衣服。

5、新闻部制作书签、手工DIY等纪念品,以及供热心捐书者签名的纪念册。

6、外联部、宣传部各出2名干事,办公室3名,新闻部4名,实践部4名,各个志愿者小组出2名志愿者,书友协会的成员协商好,确定他们所出的干事,各部门所出干事名单在xx号之前报实践部副部张晓处。

7、新闻部两名干事负责各个点的拍照,其余分为4组,每组组长由一名实践部干事担当。分组由实践部副部张晓、宁奇负责,于xx号之前,通知各组员。

8、活动之前开个会,以确定一下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中期: 1、10月xx日(星期六)早7:30在清澈苑宿舍楼前集合,组长须确保带好横幅、宣传资料、服装。按事先分配好的组前往相应社区。

2、一部分人在设定的点上进行宣传,其他人上门进行宣传。

3、对于热心捐书的人,进行纪念品的分发,并且在制作好的纪念册上进行签名、写寄语留念。

4、活动过程中新闻部干事负责拍照。后期:

1、宣传部负责制作和在食堂门口张贴活动公告单以及电子展板。.2、办公室负责物品的归还,保管。

3、实践部负责图书的整理、分类,将一部分书籍寄给徐州农村书屋。

4、举办一个捐书活动,将其他一部分书捐给图书馆。

5、新闻部负责通讯录与活动报告。

6、各部门开会总结活动中的不足之处,统一汇报到办公室,办公室做好汇总备档,为下次活动做参考。

【注意事项】

1、各志愿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

2、参加每次活动的同学必须遵守本次活动的时间及安排,服从指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请勿迟到。

3、提前查好天气,避免天气影响。

4、活动过程中,遇到他人的不理解,要耐心解释,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资金预算】

横幅

2*50=100 传单

0.1*200=20

书签

手工DIY

【可行性分析】

图书馆公益性 篇6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位委员在提案上签名。

时隔3年,一个相对完善的征求意见稿出现在公众面前。“全民阅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可提供免费阅读的场所。其中,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的“荒岛图书馆”,尤其值得施以重墨。

捐赠10本书即可成为“岛民”

在电子读物盛行的现代社会,“荒岛图书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既新鲜又令人好奇的概念。它大多开设在咖啡馆、青年旅社等私人经营场所,办馆经费来源于社会公益活动筹款,或由发起人自行解决。所有书籍都来自于社会的捐赠、寄存和寄卖,管理人员均为志愿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荒岛图书馆”并非单纯的图书借阅,而是致力于为人们搭建一个阅读、交流和自我成长的空间,为所有爱书人提供一个“有价值闲置图书”的共享平台,向周边的社区居民、学生提供免费阅读。同时,为有借书权限的读者提供外借服务。

逃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捧上一本好书,与同城的陌生人分享彼此的书籍,倾听别人的故事。这样的梦想,在“荒岛图书馆”里得以实现。

程思,江西省首家“荒岛图书馆”的“岛主”。他经营着一家照相馆,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这个租金不菲的地方,拿出照相馆的很大一块地方用于开设公益图书馆,他坦言是出于对阅读的喜爱,并渴望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

在“荒岛图书馆”,同“岛主”一样,爱书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称谓——“岛民”。程思介绍说,想要成为一名“岛民”并不困难,只要捐赠或寄存10本及以上的书籍就行。只要成为“岛民”,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而非普通读者那样只能在馆内阅读。

“在这里,除了可以分享书籍,更应有人生经验的交流与碰撞。”未来的“荒岛图书馆”,程思并不希望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图书馆,而是憧憬其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空间,会举办观影、分享会、摄影展等一系列的活动。

在“荒岛图书馆”,每一位捐书人都会在其所捐书籍中留下永久的记号,因为书籍编号的末三位代表着不同的捐赠者。

“荒岛”的诞生

“荒岛图书馆”这个名字,本来是《城市画报》一个阅读特辑的选题。

2009年,因为搬家,广州青年刘琼雄找到一间老房子存放家中闲置的2000本书。基于“书虫”的内在特质,他特意招募了志愿者帮忙打理这批书,并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第一家实体的“荒岛图书馆”雏形初现。

开馆日特意选在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只有3个人前来捧场,图书也尚未整理好,但刘琼雄为这一天想了一句颇为煽情的话:“这个春天,想念那一本书的体温。”这句话,被印在赶制出来的第一批荒岛图书馆纪念笔记本的封底。

逐渐,身边有很多朋友自愿响应刘琼雄的邀请,纷纷搬来家中闲置的书籍。后来,老房子里多了沙发、绿植、CD播放机……随着书越堆越多,小洲村的居民、爱读书的大小朋友成了“荒岛图书馆”的常客,其中的书籍资源不再仅仅属于“岛主”,甚至不只属于小洲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主人。

“能不能在城市中创造很多个阅读的‘岛屿’,找志同道合的人,像我这样拿出闲置的书,把‘荒岛图书馆’的模式推广出去?”这个想法萌生后,刘琼雄首先想到的就是咖啡馆。在他看来,利用咖啡馆里闲置的空间,摆放爱读书的人整理出占用生活空间又舍不得扔掉的旧书,“荒岛图书馆”的运营会成为一种交流模式。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看上去极为小众的想法与举动,很多人却是深有同感。如今,由刘琼雄最先发起的公益图书馆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成都、重庆、哈尔滨、厦门等15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它始终立足于社区,在咖啡馆、青年旅舍、书店或其他对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称为“荒岛图书馆”;在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社区非营利场所开设的独立图书馆,称为“乐岛图书馆”。

最初只是个人的分享行动,发展到现如今的众人共享。发起人不断增加,它的基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荒岛图书馆”接下来会怎样?刘琼雄说,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想象的了。不过他相信,未来的“荒岛图书馆”,一定是一个公益的社区交流空间,城市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类似功能的地方。

“啡阅青岛”的尝试

在“荒岛图书馆”开辟“阵地”的同时,“啡阅青岛”也在营造着全民阅读的氛围。通过为规模较大的咖啡馆免费配置图书供现场借阅,将咖啡馆变身为公共文化服务点,开创了民营公益图书馆新模式,努力构建政府提供、企业参与、市民受惠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紧邻众多自然、人文景点,有多所大学坐落其中,在人文气息浓郁但空间有限的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让区图书馆的22万册藏书流动起来?

“我们想到了在市南区注册的260多家咖啡店。”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方健介绍说,把图书送到咖啡馆去,通过免费为咖啡馆配送图书并定期置换流通的形式,不仅打破了图书馆固定场所的限制,也把咖啡馆由单纯的休闲场所打造成一个能够提供阅读体验的馆外图书服务点。让市民游客在品味咖啡、享受休闲的同时,以舒适便捷的方式,全面体验阅读的乐趣。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对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统一制作“啡阅青岛”标识牌和书签。根据每家咖啡馆面积的大小和需求,配置文学历史类、社会科学类和旅游休闲类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图书。

“目前,这样的图书馆少则有图书50多册,多的有2000多册。根据咖啡店的需求,平均半年更换一次。”方健说,评估结果显示,“啡阅青岛”项目一年多来带动了15万余次的图书阅读量,且新增图书阅读空间超过9000平方米。“政府出书,咖啡店出地,充分利用资源做细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记者获悉,市南区文化部门目前正在计划为有条件的咖啡馆配置图书借阅系统,以实现咖啡馆内图书与各级图书馆(室)通借通还。力图通过打造一批“私人咖啡兼公益图书馆”的公共文化体验点,构建市、区、街道、社区、门店五级联动文化惠民网络,实现全区范围内的异地借还,提升公众借阅的便利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文化“服务全民”、“全民乐读”的目的。

本刊整理自《人民政协报》

图书馆公益性 篇7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公益性讲座,延伸服务

1 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发展历程

根据《辞海》的解释, 讲座即讲席之意, 还指“某种专门学科或某一专题的讲授, 如科学讲座、专题讲座”。公益讲座是公共图书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在许多地方, 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已成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和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公共图书馆的讲座事业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

(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那个阶段, 公共图事关的讲座主要以报告会形式出现。内容也比较政治化, 主要涉及时事、政治和文学等。如原北京图书馆的“周末文学讲座”, 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 郭沫若、老舍、艾青等著名学者都曾在这里讲授过。还有, 天津图书馆的“海燕文学评论社”、湖北省图书馆的“系列时事报告”等讲座都比较系统, 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1] (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到2000年之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全国上下涌动的知识学习热潮迫使公共图书馆开始了业务调整, 不少图书馆开始举办公益性或有偿性的讲座, 发挥图书馆服务大众的文化功能。如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 在当时是“一支独秀”, 也是到现在为止在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公益性讲座。1982诞生的广州图书馆的“自考辅导讲座”、吉林省图书馆的“休闲时光话读书系列讲座”等也都在一定区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这是讲座的蓬勃发展阶段, 讲座走进各级各类图书馆, 逐步成为各大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如省级图书馆中的山西图书馆2000开办的“文源讲坛”、大连图书馆2001年开办的“白云书院传统文化讲座”、南京图书馆2005年开办的“南图讲座”、福建省图书馆2006年开办的“东南周末论坛”等;市级图书馆中的厦门市图书馆2000年开办的“周末知识讲座”、苏州图书馆2001年开办的“苏州大讲坛”、哈尔滨市图书馆2006年开办的“哈尔滨讲坛”、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2008年开办的“西图讲坛”等。

2 公益性讲座构成的三大要素

(1) 选题。合适的选题是讲座成功举办的前提。讲座的选题要以能吸引广大读者的兴趣, 贴近百姓生活为原则, 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主动走进图书馆, 保持持久的听课动力。以吉林市图书馆的“松花江文化讲坛”为例, “松花江文化讲坛”自2008年开办以来一直比较关注读者感兴趣内容, 精心调研, 选题到位, 所以达到了几乎场场爆满的良好效果。比如, 吉林市百姓想要了解家乡的历史, 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了解家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松花江文化讲坛”就开设了陈陶然先生主讲的《吉林市古代历史文化》系列讲座, 讲座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地理等多方面讲述了吉林市从古到今发展概况, 为市民了解吉林市的全貌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进一步弘扬了家乡的乡土文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关注法律常识, 为此, “松花江文化讲坛”开设了《我身边的法律常识》系列知识讲座, 共邀请了9名法律工作者, 借助具体案例, 对生活中常见的, 听众所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尽心了讲解;针对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 对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关注日益增强的现状, “松花江文化讲坛”开设了“健康”系列讲座。这些贴近百姓生活的讲座都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并从根本上建立起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社会声誉和积极效应。 (2) 讲师。合适的讲师是讲座成功举办的关键。还是以吉林市图书馆的“松花江文化讲坛”为例。松花江文化讲坛自开办以来群英荟萃, 星光闪耀, 云集讲坛的名家不计其数, 仅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就先后有十几位莅临讲坛。如被誉为史上最帅的“百家讲坛”主讲人商传教授, 他把央视版“永乐大帝”未能播出的一集内容-“病夫治国”首次在我们的松花江文化讲坛以面对面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听众, 使吉林市的听众耳目一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蒙曼老师, 为大家解读《一代女皇武则天》, 语言流畅、层次清晰、如行云流水, 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一个活脱脱的封建帝王武则天呈现在听众面前;还有央视“百家讲坛”的主持人孟宪实、马瑞芳、喻大华、孙立群、郦波等都曾做客松花江文化讲坛。这些讲师本身就是文化品牌, 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优秀的讲师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场场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文化盛宴。 (3) 听众。忠实的听众是讲座成功举办的基础。图书馆可以采取在报纸、电视、图书馆大厅和各阅览室等媒介做预告, 对有手机号码登记的读者通过移动e管家平台进行手机群发通知读者, 在大厅总咨询台、阅览室摆放免费门票等方式对讲座进行宣传。[2]听众多了, 听众队伍稳定了, 甚至在听课过程中能够与讲授人互动, 现场气氛就热烈了, 讲者的讲课热情和教授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讲座自然会取到预期的甚至是非同凡响的效果。

3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形成体系和品牌。

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有责任有义务为读者的各种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公共讲座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智力开发功能的重要载体, 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核心业务之一。[3]图书馆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更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 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和安排专人组织、精心策划、系列推出讲座, 使之逐渐形成品牌。如北京图书馆的“文津讲坛”、深圳南山图书馆的:“博士论坛”、天津图书馆的“文化大讲坛”等, 都因其突出的特色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3.2 打破空间限制, 整合资源。

图书馆可采取利用网络空间和讲座衍生产品延伸图书馆服务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采取赠送讲座光碟的形式为未开通服务的乡镇图书馆提供服务和指导;另一方面, 还可将讲座资源整理后上传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 供大家在线观看。通过上传下达的做法将全国的公共图书馆联系在一起, 资源共享, 共同办好讲座, 提高讲座的质量和收听效果。

3.3 构建长期的沟通机制。

构建一种长期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对于讲座的长足发展十分重要。Web 2.0下, 图书馆可以开设讲座博客, 让公众和主讲人的持续交流不再是障碍。[4]目前, 已经有部分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实践,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应该在图书馆界大力推广。

3.4 编辑出版公益讲座系列丛书。

在遵守著作权法和尊重主讲人的著作权益的前提下, 图书馆可以把公益讲座的内容整理成册, 或编辑成书, 内部交流或正式出版, 这样既可让听过讲座的忠实读者重温知识, 也可方便更多没有机会来现场聆听讲座的读者阅读学者、专家的精彩演讲内容。[5]如北京大学的《在北大厅讲座》、国家图书馆的《文津演讲录》、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千年论坛丛书》等都成为热销书, 将讲座的社会影响传播到更多的读者中。

结束语

图书馆开办的公益性讲座是一种有效的社会阅读方式, 很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社会教育功能, 讲座的公益性和传播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和普及型, 是深入人心的一项民生工程。今后图书馆应努力提高和改善公益讲座水平, 使公益讲座事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罡.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5) :2.

[2]朱小燕.拓展公益性讲座提升公共图书馆品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7) :8-11.

[3]王晓青.图书馆公共讲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 2011 (1) :6-7.

[4]刘双喜.公共图书馆讲座的空间化分析[J].图书馆, 2011, (1) .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研究 篇8

1.1 调动闲置资源促动科普工作

如果公益性开发图书馆, 就可以有效地调动闲置的信息资源, 这当然不是废物利用, 而是要做到“书尽其才、书尽其用”, 让更多的人知道图书馆优越的阅读制度和阅读机制, 号召和吸附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队伍中来。另外, 还可以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 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 “科普”一词提到的次数相对少了很多, 一是因为我们刚才提到的网络传媒、信息化的出现,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科普的积极性和认同度, 另外是因为科普工作在持续开展的过程中, 沦于形式, 使得科普工作自身渐渐地销声匿迹了。其实, 论实际意义而言, 我们实际的执行者没能真正发挥出科普工作的作用。笔者认为,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 科普工作是不能止步的, 而且科普工作永远在路上, 没有止境, 所以我们正是要借着图书馆信息资源高效性开发的机遇, 把科普工作抓起来, 让二者互相促动, 同收共赢。

1.2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笔者要号召一下全国的图书馆, 共同来开展公益性开发事业, 把闲置甚至浪费的信息资源真正的调动和积极利用起来, 并形成制度、构建机制、打造更大更广的规模, 才能真真正正地把国民素质提高起来, 那时, 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活动才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 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的开发路径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工作中, 最需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开辟出路径来, 没有路径和可行性办法, 一切都将沦为空谈, 公益性活动也就变成了一纸空谈, 无法在现实的活动开展拥有立足点和生命力。这一方面,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去展开。

2.1 定点定期阅读的方式

这一点是图书馆根本性的阅读方式, 也是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方式, 但是我们在公益性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活动中, 要求我们要把传统的形式再创新一下, 这样才能体现公益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在开发阅读时间上加以延长, 大多图书馆周日都是休息的, 或者说采取周六、周日半天制的上班方式。这么做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求我们图书馆的公职人员轮流值班的方式, 让阅读者不仅可以在周一至周五阅读, 而且还可以在星期天、星期六进行全天候的阅读, 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成功的开展, 才能确保公益性图书活动保持它持久的生命力。

2.2 借阅的方式

借阅也是一种十分传统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 都是按照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方式、适当的押金, 来办理阅读证, 然后依凭阅读证来借阅图书。但是有一点我们是要正视的, 在办理图书证的时候, 一般都限于城市人口, 而没有包含乡镇和农村人口, 笔者认为这明显是一种身份歧视, 而且这样也不利于图书市场的开展。而在图书馆从事公职的工作人员不会理会这一点, 原因是多少人读书跟他没干系, 跟他的工资高低更是没干系, 这就说明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影响了图书馆的生命力。那么在今后, 要想真正实现大面积的公益性读书, 要想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 就要拓展借阅的人群, 要出台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把借阅人群发展到乡镇、发展到村屯。而且在面对乡镇人口的时候, 借阅的条件还要较城市人口更加宽泛, 更容易借到书, 还书的期限更长等等优惠条件, 唯此才能丰富图书市场, 保证活动的成功。

2.3 读书竞赛的方式

喜欢比赛、乐于争高下, 这一直是人类固有的、永远不变的个性, 在读书中也是不能例外的, 所以我们在开展公益读书的同时, 还要定期举办读书比赛活动。依然可以分为老、中、青三组, 所有的竞赛试题都源于图书馆藏的书籍当中, 或者在每次读书比赛之前公布可能参与竞赛的图书范围和范畴, 让大家争先恐后地来在指定的范畴内借阅图书, 让阅读的积极性在竞赛的刺激下自然增长起来。把参赛的人分成组别后, 还要采取选拔制, 每一组的选拔都有阅读小组自己决定, 但每一组中都将由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有效推动读书竞赛的工作进程。最后选拔结束、尘埃落定之后便可以举行比赛, 可以一年一次, 也可以一季度或半年一次, 这都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实际而定。当然, 比赛的奖品必须是书, 借阅读比赛再奖励书, 那么就把公益性开发活动开发得比较成功了,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借机得到了极为有效的利用。

2.4 送书进社区下乡

以前有一个文化“六进”活动, 与我们现在所做的活动模式差不多。在这里, 我们单单选择了社区和下乡, 下乡指的是村屯。之所以选择其中的两进, 因为在社区与村屯这两个领域里有着太多的知识相对困乏的人群, 这两个领域太需要知识的给养, 所以我们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活动中, 千万不能忘了社区和村屯。至于我们进社区、进村屯的形式和时间, 都是需要科学制定的, 那就是图书管理机构在年初的时候就要拿出“两进”方案, 其中包含着时间、地点、人数、所带图书数, 所带图书的类别,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详尽考虑的。尤其是在地点的选择上, 一定要给社区百姓和村民们创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 而不能应付了事。而且还要保持活动的长效性和常态化, 让知识的给养长久、持续地去滋育广大人民, 让图书信息资源公益性活动的鲜花开遍祖国的各个角落。要把这种长效性、常态化的图书机制健全完善起来, 让图书进社区、进村屯变成习惯性的制度, 和必须开展的活动。

3. 总结

诚然,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研究, 其路还很长, 做法还不够成熟, 但是其目的是好的, 其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 这就需要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也需要图书管理机构能时刻鞭策自己, 把这项公益性活动长久地开展下去。

摘要: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 就是要把非营利性的政府图书馆向更多的民众开发, 或者说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知识信息资源, 这也将是公共信息化服务的一个社会化取向。为此, 本文就这一课题, 将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的意义以及开发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寻找能充分挖掘公共信息资源的路径, 充分发挥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 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

参考文献

[1]周毅.政府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服务的政策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04) .

[2]张建彬.政府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01) .

[3]贺娟.图书馆软实力培养与信息资源公益性利用互相促进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09) .

[4]周侃.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3) .

图书馆公益性 篇9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三大图书馆之一;根据权威部门资料, 我国1000余所高校共拥有藏书6亿多册, 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 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 而公共馆仅为2.9%。相对于公共图书馆数量少、规模小, 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等现状而言, 高校图书馆有着自身显著的优势;资金相对充足、管理队伍素质较高, 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无论在纸质资源还是电子资源的发展及存储方面, 都远远优越于公共图书馆, 。而且随着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 高校图书馆发展条件还在不断得到改善。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全部服务于社会, 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和惊人的。另外高校图书馆既然作为图书馆的一个类型, 那它当然有着图书馆的一般属性, 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是个公办的, 故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特点, 而社会公益性在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早已深入人心。早在十七世纪, 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有过“图书馆不只应为特殊的观点。阶层服务, 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 的言论;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 包括著名大学和众多公立大学的图书馆都基本上对社会公众的完全开放。如英国剑桥大学开用全部开架服务方式, 校外读者不用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以外的同等权利, 包括免费上网。

2 当前造成高校图书馆对社会不开放的原因及对策

2.1 高校管理者观念滞后问题尽管国家鼓励高校图书馆对社

会开放, 但是绝大多数高校管理者缺乏的是自觉和觉悟, 其人文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微乎其微。国外的名牌大学是经过百年甚至数百年的积淀的, 其人文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 观念决定“脚步”, 如果不解决观念问题, 这些建议落实起来将无从谈起。另外高校管理者头脑里某些长期封建思想和部门本位主义的作怪, 并不欢迎图书馆走上社会服务, 害怕社会读者的进入容易对校内读者造成冲击, 给图书馆带来麻烦。稳字当头, 什么也不想动, 生怕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好的负面影响, 不思进取, 是一种私心所在。

2.2 缺乏专项财政拨款的保障很多高校本身并不具备面向社会开放的条件。

这些年高校扩招, 有的高校本身图书馆已经人满为患, 恐无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读者,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意识, 更多的还是来自财政上的担忧。如果财政不拨款, 这部分开放图书馆之后增加的成本和费用由谁来出?这个困难不解决, 一些高校即使大胆开放图书馆, 恐怕也有心无力。要想真正让高校敞开图书馆, 仅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提建议是不够的, 首先政府要提倡和鼓励, 其次是增加财政拨款开支, 大学图书馆的对社会开放必须的有一套完整的、有效地制度作保障。

2.3 图书馆立法严重滞后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尽管也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如: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 (草案) 》、1982年文化部制定《省 (自治区、直辖市) 图书馆工作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例于 (1987年7月由国家教委颁发)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关于图书馆行业的立法的滞后却愈来愈严重。这期间, 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自不必说, 图书馆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化也是不言而喻的, 规程的内容显然有待修改。就说关于高校改革开放社会的这一事宜, 我们以新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例做一个比较 (旧已废除) 老说明这个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87]教材图字009号1987年7月2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 2002年2月21日) 废止第十条: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 要发挥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 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 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新的是:2002年二月, 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关于开放社会的条款只是增加了“尽可能”这样的粗线条的原则性的规定字眼。从87年到如今几十年的时间, 只是象征性的规定了这一条操作性差、只能作为工作参考, 毫无法律强制执行的条文而已。这样的规定无疑对高校管理者起不到真正的约束力, 法律的尊要大大折扣。颇为尴尬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的风声大雨点小的现状, 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就是以因为没有用法律的条文加以约束, 没有法律的庄严性、强制性和权威性。没有一个基本的图书馆基本法, 就无法解决图书馆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 当然也无法解决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更无法用法律手段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公益性的充分发挥了。

近些年来, 资源共享是当代许多国家制订图书馆政策的核心。我国图书馆管理政策中“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利互惠, 自愿参加”的原则也充分的肯定了这一点。如何真正解决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资源共享的问题, 一定要从立法上着手解决。尽管从我国立法上看, 情况相当的复杂和坎坷。国家的立法的立法机器的运转是为了解决矛盾和冲突, 由于不同的部门、行业矛盾与冲突的尖锐程度不同, 制定法律涉及的领域也会有先后之分了, 图书馆与国民生计的关联不紧密, 自然成为社会和政府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 立法相对滞后也成为自然。《世界图书馆事业—比较研究》的作者通过对各国图书馆事业的比较研究, 认为:“图书馆立法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对图书馆的认识, 对图书馆事业的性质、目的和需求了解的越多, 这些官员制定的图书馆立法就越充分”。可以说, 英、法、德、美、加、澳等国图书馆立法之先进, 应归功于其政治家的图书馆意识。我们在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人欣慰的是我国《图书馆法》立法进程几多坎坷近十年的时间, 图书馆法草案已提出第三稿, 并被列入议案程序了。我们相信在借图书馆立法的契机大力弘扬和实践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这一现代图书馆观念的核心内容的同时, 我们会看到高校社会服务的刚性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的出台, 到时候我们会看到有由此带来的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成就感。现阶段怎样尽快的结束长期以来的人治管理方式。在目前的情况下, 虽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完全的开放短时期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我们相信, 随着国家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 图书馆法的顺利实施, 还有全体图书馆人的不断提高的社会责任感的加强, 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的。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国家各项决策, 为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 还同时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的理念:任何一个公民, 都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的信息, 都有权利走进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结合当前我国现状, 如何用法律手段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数千座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社会, 真正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还原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公益的本质属性, 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公益性,图书馆立法

参考文献

[1]图书馆立法有利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美国图书馆立法效果来分析.李洁.河南图书学刊.2009年1期.

[2]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魏玫, 姬玉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3]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行性探讨.顾莲华.河北学刊.2009年第29卷4期.

[4]我国图书馆立法现状及前瞻 (全文) .陈丽容.情报探索.2004第四期.

[5]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阻力因素分析.刘丽斌.图书情报通讯.2008第4期.

[6]《图书馆法>应传播和实践公共图书馆精神——兼评我国《图书馆法》草案的立法目的.肖志宏, 魏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图书与情报》.2008年底2期.

[7]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王波, 赵玲玲.北京大学图书馆.

论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创新路径 篇10

1 南图讲座的基本情况

南图讲座自2005年7月创办以来, 坚持以人为本、公益服务的理念, 逐步形成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历史、生活等八大板块的格局。自2009年起, 南图讲座每年维持在100场左右。截至2012年5月, 南图讲座共举办了577场, 先后有42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客“南图讲座”, 听众人数累计达到了20万余人次。六年多来, 南图讲座在选题策划上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民生, 逐步成为南京公共文化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南图讲座邀请了多位热心公益事业、且拥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当演讲人, 王蒙、余光中、易中天、葛剑雄、阎崇年、郦波等社会名流都曾走进南图讲座, 这些名家的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南图讲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 南图讲座的主要创新路径

为进一步形成南图讲座的差异化特色, 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南图讲座的主要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种。

2.1 多方延请专家学者、建立主讲嘉宾信息库

高质量的讲座内容是公益讲座的生命线, 而讲座内容需要依靠邀请有实力的专家学者来保证。在这方面, 南京图书馆充分利用南京高校云集的优势, 邀请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知名教师开展讲座。此外, 南京图书馆还密切关注国内学界动态, 利用多方面资源邀请大家、大师开办讲座。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主讲嘉宾信息库, 将六年多来南图讲座的主讲人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 形成了稳定的主讲嘉宾团体。

2.2 开展多方合作、共享学术资源

南京图书馆在举办南图讲座的同时, 积极开展与政府、媒体和兄弟图书馆的合作, 共享学术资源。例如:南图讲座与江苏省委宣传部合作举办“江苏论坛”, 邀请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为江苏省省级机关领导干部举办高端学习型讲座。其次, 南图讲座与报刊、电视台、广播、网站等媒体联手宣传讲座信息, 《扬子晚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江苏科技报》、江苏城市频道、南京教科频道均对南图讲座进行了报道。第三, 南京图书馆与省内外兄弟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 邀请外馆提供讲座嘉宾。

2.3 发展衍生产品、扩大讲座影响

单一的讲座模式不足以进一步提升南图讲座的影响力, 为此, 南图讲座发展起了多种衍生产品。这主要有四类产品:一是出版了《人文大家谈》和《艺文行思录》等两本正式出版物, 收录了南图讲座举办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嘉宾讲座内容。二是网络产品, 在南京图书馆网站上开办了南图讲座专栏——网上报告厅, 为广大不能到现场聆听讲座的读者提供了讲座视频和文稿。三是宣传资料, 根据南图讲座的内容, 每月精心编制《南图讲座内容介绍》, 在一楼大厅的导读台免费发放给读者。四是录音录像资料, 南京图书馆对每场南图讲座进行录音录像, 并将其转录成DVD光盘存档保存, 并定期向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料建设管理中心提供光盘资料, 2009年至今被选用了20部。

3 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创新方向

3.1 加快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建设

目前, 公共图书馆讲座还存在着讲座业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专业队伍建设滞后, 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协作机制等问题。许多图书馆迫切希望秉承公开平等、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 共建共享讲座资源, 组建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 倡导公益讲座, 提升讲座质量, 创造更多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这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为此, 国家图书馆和全国65家公共图书馆发起成立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 吸收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自愿加入, 开展讲座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行业交流和协作活动, 提高图书馆讲座整体水平, 促进讲座工作良性发展;组织行业调研, 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行业规范、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及考核标准提供依据;通过各类活动和合作项目, 扩大讲座工作的社会影响, 发掘图书馆社会教育潜力,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2 提供组合服务, 提升讲座价值

首先, 图书馆应突破“斋讲”的思维, 将讲座与展览、培训、阅读等服务紧密配合, 以组合方式提供给公众, 以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会经常举办展览和阅读活动, 若能在活动期间举办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讲座, 相信可以大大提高活动的效果, 提升讲座的价值。其次, 图书馆可借鉴美国的“Author talk”活动, 将讲座与阅读服务结合起来。可以尝试与作家协会等相关部门或个人合作, 邀请知名作家、畅销书作家为读者举办作品鉴赏类、新书推荐类讲座, 与阅读服务相互促进, 使讲座得以增值, 使阅读得以推广。

3.3 争取社会支持和资助

由于图书馆讲座面向各个阶层, 讲师来自各个领域, 工作涉及面非常广, 因此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和资助, 一方面可解决讲座的经费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为讲座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国内图书馆应加强与文化馆、博物馆、基金会、各类学会协会等公益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争取这些公益机构对图书馆讲座的支持甚至是经费资助。另外, 还可采取冠名等方式, 积极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或资助公益讲座, 提高图书馆讲座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讲座, 大大减少经费支出的同时可以利用企业的名气吸引更多听众。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国民教育的终生课堂, 新时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对公共图书馆讲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 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得到很大发展, 讲座品牌大量兴起, 服务形式不断创新, 受众范围日益扩大, 馆际合作逐步推进, 讲座工作日益成为各成员馆的核心业务之一。本文结合南京图书馆开展“南图讲座”的具体实践, 针对公共图书馆创新公益讲座模式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吴惠茹.中美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对比与启示[J].图书馆情报, 2011 (6) .

[2]王咏梅.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规划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 (3) .

[3]李红, 石焕发.公共图书馆讲座与公众科学文化素养[J].晋图学刊, 2007 (5) .

图书馆公益性 篇11

关键词:信息平台;图书馆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随之有了巨大的改变,信息革命冲击着每个人的生活。而作为信息革命之产品的信息资源,因其具有特殊内涵和特殊配置形式,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信息资源借助于各类媒介,如网络、电视、印刷品、声像、电子信息、数据库等,可以广泛向社会传播,从而经常地深入地影响社会,对社会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日益发展,同时得以发展的是信息服务市场。网站服务、网上书店、文献信息服务等衍生出新浪网、亚马逊书店、中国期刊网等一批信息服务品牌的出现。在这品牌林立、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图书馆要想开创和占有一片天地,首先要占领和打造优质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图书馆在网络世界中以独特的信息服务能力撑起一片天空,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在网络时代继续发展下去。

传统图书馆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只能为一定空间内的读者服务,读者也主要利用就近的图书馆,对图书馆服务影响不大。因特网交流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使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就为图书馆的业务拓展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时代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现

网络信息杂、乱、滥使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的泛滥使用户迫切需要有人能做自己的信息助手,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应占领这块阵地,通过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塑造网络时代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内涵。不论图书馆发展到何种形态,其本质都是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服务永远是图书馆的主题。图书馆服务的内容由传统文献服务转变为现代信息服务。所谓信息服务,是指机构或系统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全社会或所属部门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信息需求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2.图书馆的优质信息服务体现

精品服务打造新的图书馆服务特质。互联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人们借助于网络寻求所需信息时不再象以往那样关心信息资料的数量而是关心信息资料的价值量。因而如何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使用户感觉自己所支付的信息费用物有所值,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以精品化服务打动用户,从而产生名牌效应。

个体服务拓宽图书馆服务的领域。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由于其知识背景、职业背景、环境背景等等的不同所形成的,人们带着个体的需求利用图书馆,图书馆便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这种需求。用户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交信息需求,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导航员通过网络传送用户所需求的信息,在多次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特色服务奠定图书馆服务理念。建立自己的特色化数据库。当今环境下的特色化服务主要是指特色化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服务,特色数据库由特色内容和特色技术构成:特色内容是指根据馆藏特点,依据已有的馆藏资源,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内容体系,这一内容体系应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特色数据库是服务的内容,它是吸引用户最为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考虑为用户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形式,如记录用户的需求信息,为其提供专业或相关专业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建立读者库,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以读者服务读者。以此给用户一种惊喜,这也是吸引用户的一种方式。

远程服务体现新时期网络服务本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从特定部门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转变,信息服务已经逐步趋向国际化。图书馆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应运而生。远程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它改写了文献——馆员——读者的流通方式,进而发展为信息——网络——读者的传输方式,它能提供最直接和最直观的全文信息浏览、数据库下载、信息传递和信息咨询,它是一种集咨询、文献检索、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服务。

时效性服务。网络服务最大的优势应是速度,在信息社会,速度往往是制胜的关键。针对读者提出的信息需求,如果图书馆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其服务滞后,那么在前一段时间极具价值的信息现在可能就一文不值,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时效是快捷与效率的结合,它意味着用户量的增长。图书馆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服务才能避免科研工作的延迟、重复,才能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

3.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措施

提高馆员综合知识素质。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便是提高馆员素质,其中增强其信息意识最为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除此之外,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因而提高馆员素质已是一个图书馆谋求发展不争的事实。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尤其要重视培养员工的信息敏感意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开发网络应用技术。优质信息服务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现实表明一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很可能开辟一个新的信息服务领域,最为典型的就是搜索引擎技术的诞生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图书馆毕竟不是专门的计算机公司,可以运用“拿来”策略,对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技术加以改造,形成便于图书馆环境利用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馆员基于本馆实际开发出适合本馆的实用技术。这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便有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平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实施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源于管理学,现已被图书馆学者广泛用于图书馆领域,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

深层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所谓优质服务,内容至关重要,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多是分散的、无序的,如何鉴别和筛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而信息筛选成本已日益大于信息搜集成本,如何快速搜索有用信息是用户有效利用网上信息的瓶颈,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科学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对本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搜索、采集,并将相关的内容下载、分类、标引,建立高质量的索引数据库,同时制作相关网页,利用信息推送技术主动将信息发布、推送给广大用户。

图书馆公益性 篇12

一、扩大学生义工覆盖面营造社员归属感

三门县有为图书馆2012年初创时就已经成立了学生义工社团,主要面向周边学校的初中生招募。学生义工们在这里协助长期志愿者处理借还图书、整书上架、打扫卫生等各项事务,有十几位小义工在两年多光阴里同图书馆共成长。几乎可以说,在这个小县城里除了家和学校外,图书馆就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这个社团带给他们的归属感延续下去,让三门初级中学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有为社团中来。

(一)每年开学初积极配合有为图书馆在校内张贴海报,发放义工申请表,吸收有责任心的学生进入义工社团。

(二)设定义工积分规则,服务时间转化成积分,满15分的学生义工即可成为正式学生义工,颁发证书,可于前台独立担任借阅工作,使其有图书馆主人公的荣誉感。

(三)正式义工可参加有为图书馆为义工开设的各类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连续两次社团活动不能到位的取消该义工参加社团活动资格,培养起责任意识。

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巩固义工阅读意志

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义工活动亦如此。我们通过有为图书馆为参与社团的学生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如组织读书会、户外活动等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强化义工阅读意志的培养。

(一)真人图书馆

有为图书馆的志愿者和理事,大多有随时随地阅读的良好习惯,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资源库,一个个无形的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有别于图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有为图书馆长期或短期志愿者遍布世界各地,大都有广博的知识,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语言修养。小义工们听志愿者讲自己的故事,就好像在读一本书,许多孩子往往以志愿者的生活经历为触发点,引发一定的好奇心,主动查阅感兴趣的资料,以此推动再阅读。

(二)读书会活动

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和交流需要,与自我、他人或作者的对话以及参与公共生活的需要,馆里会定期举办有个性的读书会。有带领人主讲;轮流朗读或齐读,提问分享;表演(话剧、戏剧)等。读书会的流程往往包括下面几个环节:导读(阅读本期读书会的讨论的问题);共读(大家一起读书);交流分享(就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反馈与总结(快速反馈,由记录员记录下来)。

三、搭建图书馆和学校的桥梁保障义工阅读的延续性

在公益图书馆的时间毕竟有限,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我们通过学校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来保障课外阅读的延续性。

(一)“一人一书”活动

我们在有为图书馆本学期建立班级卡,将书籍直接寄存到班级读者手中,时长一个月。让读者成为一本书的管理员,成为这本书的主人,方便自己阅读,也方便分享给他人阅读。同时,他也可以从其他参加“一人一书”计划的读者手中借到书籍,这样就形成一个“书—书、书—人、人—人”的交流阅读平台。书籍后附“我的书籍借出表”和“我的书籍借入表”两份表格,前一份用来记录持书人外借书籍的情况,即持书人与人分享的情况;后一份用于记录持书人借入书籍的情况,即持书人的阅读情况。月底调查反馈,更换新书,如果持书人借出借入记录均优良,则下月可管理两本图书。

(二)“一月一文”活动

每个义工根据自己一个月的阅读经历或阅读体会,形成一篇与阅读有关的文章投送三门初级中学校刊编辑部或有为图书馆网站,不定期上交扣义工1个积分,采纳一次获赠1分积分,学校和图书馆志愿者分别跟踪统计。图书馆定期以赠送图书的方式以资鼓励,保证了“一月一文”活动顺利推进。

目前,在图书馆注册的学生义工总人数已达数百人,他们会在周末来到有为图书馆,在借阅的同时主动要求承担常规馆务工作。一学期来,图书馆新增学生义工85人,新组织了3期学生义工读书会,5期真人图书馆活动,录用文章35篇,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空前高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笔者借助公益图书馆“书”和“人”的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并利用,引领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块芳草地里漫溯,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宋兰云.怎样办“社区公益图书馆”[J].社区,2011(17).

[4]姚丽华.应发展多功能社区图书馆[J].河北科技图苑,2003(2).

上一篇:初中政治兴趣教学下一篇:煤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