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态

2024-10-06

教学体态(通用12篇)

教学体态 篇1

1 体态语言的涵义

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分为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类。言语交流指的是利用有声的语言进行交流,即语言符号系统。而非言语交流主要涉及5个方面:①体态语;②身体接触;③空间距离;④装束打扮;⑤副语言。而体态语是非言语交流中最重要、最丰富的一种。它是以人体姿态、动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借助于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动作来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感情,是语言的辅助手段,处于语言的从属地位。它具有直观性、交际性、暗示性、灵活性、分析性和情境性。

2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将体态语引入课堂教学,能增强有声语言的传递力度、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课堂上,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如果不能在向学生输出有声信息的同时,适宜地输出体态语信息,学生只能单纯地依靠听觉系统来获取信息,其信息量无疑会大大降低,影响其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能对教师的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等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手势、眼神等使其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2.1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体态语具有形象性,它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陌生的字母与活生生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师一个逼真的表情、一个准确的手势、一个精彩的动作,都会使学生兴致勃勃、乐于感受。且“通过一系列体态语的运用,可将原本十分单调的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不仅使所授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贺静,2005)。

2.2 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

体态语可以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语言内容。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不允许学生随便用“I can't follow you.”; “Please speak louder”等语言来打扰教师讲课,于是体态语就成了学生内心状况和意向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表露形式。教师也不可能时时停止讲课来询问学生“Can you follow me?”;“Do you understand?”等。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想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的动作。如当教师讲授的内容正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时,学生会发出点头微笑、眉宇舒展等信号;当教学进度或难度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发出皱眉、挠头等体态信号;若对教师所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不愿接受时,学生则会发出身体后仰、打哈欠、目光无神、埋头做小动作等信息。所以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体态语言的“诉说”,并且根据课堂上学生体态语反馈的信息,适时地调整教授的内容、方法和进度。

2.3 有利于调控学生课堂行为

与口头语言相比,体态语还具有暗示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常常可以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起到暗示作用,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控(贺静,2005)。例如:在课堂上,当发现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不会选择语言这种方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许多教师会运用体态语来扭转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放慢语速或暂停讲课,并用目光注视,学生遇到嘎然而止的讲课声,会情不自禁地抬头去看老师,虽然老师没有说话,但是,学生已体会到老师的意思,就会立刻停止不良行为而集中精力听课。再如,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运用体态语来给学生以鼓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微笑或点头,这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鼓励,同时,也可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疲劳,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仅运用语言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体态语加以补充和完善,维持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4 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语言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这两种渠道来接收教学信息。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有这两条渠道都保持畅通无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依靠视觉渠道,那么,势必会影响和削弱教学效果。体态语言的运用,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3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1 利用表情语,组织课堂教学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放大了的晴雨表,是情绪变化的表征。它能最灵敏、最迅速、最充分地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面部表情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其标准在于自然真实,落落大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面部表情的运用中,特别要提出的是微笑和眼神的运用。

用微笑树立学生自信。微笑,标志着自信与友好,它是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有力心理武器,是教师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通过微笑,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他自信、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经常把微笑带进课堂,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所影响,使之产生同样的心态,这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贺静,2005)。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每天都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学生,使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如果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应微笑着给予鼓励,并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or “Very good!”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应微笑着给予理解与期待,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可以说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相丽,2007)。

用眼睛传递师生情感。在面部表情中,最核心、最引人入胜的是目光。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可以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凡善于言行的人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个懂得眼神交流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中得到他们的学习信息,同样,他也能利用眼神让学生了解他提出的信息。例如,课堂上,如果学生目光呆滞,那就表明他没集中精力听课;眼睛里迸发出欢乐的闪光,那说明他们茅塞顿开……这时,教师就能从他们的眼神中发现真实的东西,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在讲课时,若无视学生的存在,甚至不敢正视他们,或者仰头望着天花板,或者俯首盯着讲稿,语音飘渺,神情漠然,那么,即使他的讲稿背得再熟,也只是些空洞的言语,对学生不会有多大的效应。相反,频繁恰当的目光接触能让学生灵敏地感到有信息从老师的脑海里及心中直接传递到自己的脑海及心中。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知道眼神不仅能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有关情感,而且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多样化的眼神影响学生,增强感染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好眼神,对于合理利用辅助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体态及眼神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的听讲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整教学的速度,或唤醒学生的注意。其次,要有师生间眼神的交流,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3.2 利用手势语,表达命令,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手势,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手势语的作用十分明显。准确适度的手势对单词的释义、语音的升降调的理解、对语音的轻重表达,都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相丽,2007)。

手势语的动作比身势语小得多,但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讲“stop”时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篮球裁判常用的暂停动作;讲“OK”时用表示“三”的指型来表示;教学“all right”时用握拳到胸前的动作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手势,教师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指挥。例如:当教师让学生起立时,他只需将手向上抬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意思;当他让学生坐下时,同样不需要任何语言,他只要将手向下压就行了。提问学生时,用手势语给学生的回答以暗示、提醒和点拨,对启发学生回答似懂非懂的问题特别有效。准确无误的手势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觉得学英语既容易又有趣。

教师在运用手势语时要朴素自然、宁缺毋滥。切忌敲桌子或对学生指指点点。手势的速度、频度、幅度要适度。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3 利用姿势语,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姿势语主要指人的身体动作,也是表达体态语言的一种信号系统。英语课堂教学由于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实际交流有很大局限性。作为英语教师应将教学中的英语单词、句子、语法知识等,通过教学艺术加工,合理运用体态语,特别是姿势语,让学生在课堂情景教学中模仿、学习、应用,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到、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再配上恰到好处的姿势语,指导学生听音、模仿、表演等,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从而增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意识,在融洽的活动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3.4 利用体距语,控制课堂教学

体距语是交际者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距语也具有信息意义,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给学生的感觉就不同。如: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威严的感觉,这时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尊敬感。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当地调节与学生的距离。当学生在做练习题时,教师可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辅导、检查和帮助学生;若某个学生有注意力分散或不良行为出现时,只要教师稍稍向这个学生走去,就会使这个学生立刻改变不良行为。

4 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体态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举手势语为例: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则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个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 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表示深恶痛绝……。

由此可见,熟练掌握和运用体态语非常重要。作为跨文化交际使者的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尽可能掌握一套标准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文化差异,尊重英语国家语言习惯。同时要向学生讲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体态语存在的差异。

5 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教师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重视体态语在英语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加强课堂上自身行为动作的培养,努力掌握体态语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提高体态语的积极效能,将体态语与有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摘要:体态语是指由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势以及体位变化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英语课堂中通常使用的体态语——身势语、手势语、表情语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英语教师应如何自然、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辅助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体态语,作用,运用

参考文献

[1]Birdwhistell,Ray L.Kinesics and Context[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郭志坚.体态语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语言的体态语[EB/OL].[2003-12-29]http://www.czdeu.cn/home/AttachedFiles/20444/6172...26K.

[4]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00-110.

[5]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5-38.

[6]贺静.浅谈体态语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EB/OL].[2005-10-14]http://whslz.cn/czweb/xnxw/ShowArticle.ArticleID/.

[7]相丽.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EB/OL].[2007-07-19]http://www.hsps.cn/Resource/ReadWenzhai.14K.

教学体态 篇2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 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表现音乐 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愤怒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平静、温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定、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 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 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拍的动作 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 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 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后提问:通过欣赏音乐,你们听出了哪些内容呢?然后再指导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并随着音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身体动 作。通过这样的律动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体态律动的运用中,同样存在一些必须注意问题。首先,体态律 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注意适度的问题,不能将宝贵的课堂时间全部都用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其次,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 学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减少学生对音乐课的厌烦 感;再次,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学习音乐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束缚。

三、结语

注重体态语言优化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体态语言;恰当得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是借助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帕特?梅拉别恩从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这个公式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55%以上的信息是面部表情和动作。因此,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雄辩地口才,还要有美妙的体态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一、体态语言的概述

1、体态语言的界定。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换而言之,即人们运用身体的有关部位或器官,以无声的形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体态表现。

2、体态语言的分类。体态语言总的来说包括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多个方面。 所谓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是指排除眼神之外,主要由嘴、眉、脸颊、鼻等器官和脸部肌肉运动变化所构成。眼神。眼神是指运用眼睛的动作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眼神是心灵的闪烁,是意念的流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眼神传递着微妙的语言信息。手势。手势语指通过手与臂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教师常用的手势语有:抬手、招手、手掌下按、鼓掌、丁字手势、翘拇指、伸出食指、v型手势等。.姿势。姿势是指通过言语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这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体态语。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姿势语有:站姿、走姿。

3、体态语言的特点。通过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的对比,我们归纳出了体态语言的特点,主要是以下四点。第一是动态性。口头语言凭借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语言体系传递信息,而体态语言则依靠举止神态传情达意,更形象直观,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第二是微妙性。研究表明,“整个非口头交际系统更有助于揭示交际过程的参加者的意象”,并且当语言与非言语表达相矛盾时,人们往往更相信非语言表达。因为它更能真实可信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感情世界的变化。第三是连续性。体态语言表达信息是从人身上连续自然发出的。只要他人或者你自己感觉到你的身体、面部和你的存在,体态语言交流的可能性就存在。口头语言有肯定的起点和终点,体态语。言则连绵不断。我们在激烈的讨论完了后,也许不再开口,但是冷眼凝视,怒目圆睁和挺直的体势,却暗示了至少在非语言方面分歧远未烟消冰释。第四是辅助性。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往往结合使用,体态语言在人们传情达意的过程中主要起辅助的作用。体态语言大部分不是代替言语,而是伴随着语言表达同时出现,是对语言表达信息的重要补充。

二、体态语言——优化教学的关键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又加之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需求,教学主要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的自信心,并形成一定的基础以及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优化教学的关键。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对教师有声语言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能对教师的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修饰,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手势等让口头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形象,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2、可以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与课堂管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体态语的观察和了解,获得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信息,也可以观测到课堂的秩序情况,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人的体态语并不神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体态语言是我们所熟知的,只不过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无意识地作出反应而没有认真想过而已。课堂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体态语主要有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和姿势语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体态语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表情语,征服学生的心灵,调节课堂气氛。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包袱,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运用眼神语,沟通师生感情,发挥体态语特殊的情感魅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眼神表达力的丰富性和微妙性,使得教师的眼神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跃居体态语言的首位。教师亲切自然的眼神会使学生体会到期望、信任和爱护,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反之,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在教学时怒目凶光则会导致学生的抑制,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质量。

3、运用手势语,吸引学生注意力。准确恰当的手势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上课适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4、运用姿势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总体上来讲身要正,腿要直,头要平,胸要挺;走姿要自然大方,徐步而行,与教育情境的气氛相协调,合乎教学内容。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高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板面语言和体态语言是一种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 英语国家的体态语言[J].中考金刊,2009(09)

教学体态 篇4

一、体态动作语言教学法的含义与作用

体态动作是指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动作,把抽象复杂的声乐理论化为简单形象具体的无声动作语言的教学法。用体态肢体的动作来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既不是高雅的舞蹈动作,也不是学习节拍节奏和律动,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一些非常简单而对声乐教学又能起重要作用的身体及肢体各个局部动作来进行教学。它能使人体各发声器官处于歌唱的最佳状态,学生能在课堂中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和新鲜感,从而也改变了以往的声乐教学呆板、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

二、体态动作教学法的内容与方法

体态肢体动作可分为四个部分,即:手脚的姿势、头颈部的姿势,躯体姿势、口腔与脸部的姿势。

(一)手脚的姿势

1. 手掌下压引声法:这种方法是用双手掌 ( 掌心朝下 ) 从腰部往下压,腰肩同时下沉来引导学生体会声音与气息的一种反作用力,使气息下叹,声音通畅往上走,这样能使学生改掉气息浅、声音僵的毛病,并能体会找到“声音站在气上唱”的感觉,从而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

2.手引上抬通道法:这种方法是要求学生在打开喉咙时, 用手掌做一个“拱形”形状的手势动作,结合语言的讲解, 表示上腭上抬要形成弯弓形的拱形,从而使声音竖起来,这种无声的动作语言在声乐教学中非常有效,它通过手势动作对学生的直观提示,使学生正确掌握打开喉咙的技巧,改掉声音直而自的发声毛病。

3. 走步松身法:这种方法是指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自然松弛地移动脚步,使学生改掉在站立时全身僵硬的毛病。实践证明,当学生紧张时,你让他走动几步,他的发声就会很自然。值得提醒的是,学生在走动时要掌握分寸,不能养成一唱歌就要走动的毛病。

(二)头颈部的动作

1. 左右转动松脖法:是指将头向左右两边轮流转动,使脖子放松的一种方法。许多学生为了使喉头放下,使劲压下颌,这样便造成脖子的僵硬,以致造成声音紧而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左右转头法,能使学生改掉这种毛病,使他们的呼吸通畅,发声自然流畅。

2. 前后仰头松喉法:是指让学生将头部向前向后连续活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改掉在发声时喉部及后咽壁过于僵直的毛病。许多学生在练习时,为了使喉部稳定,过于把颈部挺得僵硬直立,造成整个颈部肌肉的紧张, 阻碍发声的流畅性。前后仰头法可让学生改掉这一不良发声毛病,使头、颈、喉保持在自然歌唱的状态中。

(三)躯体的动作

1. 弯腰“狗”叫法:这种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学生浅呼吸的问题。在训练时,学生要上身稍往前弯,低头学“狗”叫, 发出“唬、唬”之声,体会声音有气息支点的感觉。也可让学生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放至小腹处,张嘴打开喉咙吸气并立刻控制,然后用右手指敲击左手手心。手指手心相碰时发出短促而有力的“唬、唬”声。这样可使学生清楚地体会到气沉丹田之妙。

2. 摆手松肩松气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双手左右摆动配合腰部身体的转动达到双肩与身体的自然放松,从而掌握正确的深呼吸方法。许多学生在吸气时喜欢猛地把双肋腰部鼓得满满的。“摆手松肩松气法”可以改正在吸气时肌肉僵硬和抬肩的错误动作,从而使气息流畅、声音通畅。但需提醒的是,双手在摆动时,动作不宜太大,转腰也不能太快太猛。

(四)口腔与脸部的动作

1. 抬肌呼喊亮声法:所谓提笑肌,是指在微笑的基础上, 加大夸张口腔外部笑的动作。结合强有力的深呼吸打开喉咙、软腭抬起,声音发在硬腭上,使之声音明亮结实,气息自然通畅,可有效解决发声问题。实践证明,抬笑肌呼喊的方法能有效地促使全身肌肉的运动、加强呼吸的运动能量, 使发出的声音明亮优美。

2. 微笑眉宇集声法:声乐教学中常说的一句话,声音要唱在“眉宇”之处或“眉心”之处。微笑眉宇集声法是指将脸部保持微笑状态,双眉集中上提靠拢。这个动作提示发声集中在鼻腔以上的“眉心”之处。这种方法能达到声音集中圆润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微笑眉宇集声法时,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应自然亲切,绝不能挤眉瞪眼。

体态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体态语。它是依靠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等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有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发音准确、语言流畅、抑扬顿挫、富于感情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交流信息的任务。其实不然,数学是一种情境性很强的活动。教学过程中,认知、情意等非认知活动可以说是波澜起伏、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以变应变。如教学中有时光靠口头语来表情达意是难以尽人意的,这时就需要体态语给予辅佐、支持,教师运用体态语也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笔者认为,运用体态语须把握好以下表达技能。

一、面部表情的运用技能。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注意的是教师的脸色。学生喜欢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精神饱满的教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自己面部表情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感情,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如“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咧开双唇,唇角向上,高兴之情便溢予言表。要知道微笑中的教学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往往优于枯燥的说教。因此,有的教育家提倡“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使用微笑。学生就会从教师的笑容中感受到关心、理解、激励和向上的力量。其它,如“生气”时,双唇须闭合撅起;“惊愕”时,可张大口;“激愤”时,双唇颤抖,等等。切忌在学生身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把自己家庭的不幸变成学生的不幸。

二、眼神的运用技能。眼神,也称目光,是一个人深层心理的自然表现,人们从其变化中便能窥探到对方的喜怒哀乐。故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传情达意。强化教学,必须利用“眼神”特征。艺术而科学地用好眼睛。若学生在课堂上喧闹起来,教师可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全班学生,这目光可胜过冗长累赘和喋喋不休的说教,当老师提出问题后,目光可扫视全班学生,这是对每一位同学都充满期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鼓威,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一视同仁的人格美。学生若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做其它与上课无关的事,老师可对其凝神片刻,让其引起注意。但与后进生谈话,老师则要用慈祥、深情的目光打量、凝视他。这样学生便能从教师的眼神里感受到一种理解、温暖的爱。总之,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眼神且饱含真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爱,从而发挥眼神的教育辅助作用。

三、手势的运用技能。手势是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体态语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最富有表现力。教师把手势用在教学中,能有效地指挥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师生双方思绪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手势,主要有四种。一是指示性手势。这是教学中的基本手势。主要用来突出重点,引起学生注意。教学中教师指人说人,指物说物,或用手指点出黑板上的重点。等等。二是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形状物。如用手势表达大小、长短、高矮。易于学生理解。三是象征性手势。这种手势可用来表达抽象的意念,如表达前程、未来时,手臂可向右前方伸展,手心向上,让学生产生联想。形成感情上的共鸣。四是情感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如讲“你们要做善良的人”时,可把手举到胸部,手心向上。手稍微离开自己的身体;对学生表示“赞许”时可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对手势的使用切忌矫揉造作。贵在自然、和谐,否则画虎不成却似犬,所以须适度、适时、适量。这样才能保持手势语所具有的特殊美感。

四、身体姿态的变化技能。身体姿态又称身姿语。教师的身姿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身体动作来传达和辅助传达有关教育信息的无声语言。其内容包括站姿、走姿和坐姿。教师站立时。须端庄、稳重,使学生觉得老师精力充沛,充满自信,受到感染。另外教师站立时,头部要尽量少扭动。避免给学生摇头晃脑之感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走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有调节教学氛围和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便于指导学生讨论、自学。故教师走动时手臂摆动的幅度以及步子的大小和频率要不紧不慢,这样方能显示出教师的朝气和生机。给学生以不断进取的美感。教师坐着时双腿须并拢或略微分开,或双膝靠拢,两脚稍稍分开。这样既能显得文雅而庄重,又能体现教师的气质、修养。切忌在坐着时,跷起二郎腿,让人感觉你太轻浮。流里流气。

总之,体态语是教学中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掌握体态语的表达技能是现代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能与学生通畅地沟通感情,顺利地交流信息,有效地组织教学,全面地传授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注意的是,运用体态语,要做到自然流露,求得与有声语言和谐统一,紧密配合,使教学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语文课堂教学的体态语运用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体态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在语文课堂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人类有声的语言都有力不能及之处,而体态语言恰恰可以弥补有声语言之不足,起到有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效果。体态语言教学虽不能独当一面,但是对于有声教学来讲,体态语言犹如锦上添花,对单纯的靠声音和文字支撑的课堂至关重要。

一、体态语言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的眼神、面部表情、体态动作和教师的有声语言一道,起到了表述思想、传递信息的作用。

语文老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体态语。时下,普遍教师的态势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习惯性和随意性,要么不自然,喜欢来回走动;要么不美观,下意识的搔头摸耳,摆弄粉笔头;要么动作太多,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和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是一门讲究语言文字美的课程,要让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在课堂上的体态语言之美。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包括哪些呢?如何运用呢?本文认为,体态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动作。

(一)眼神

眼神是人际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符号系语,被喻为心灵之窗,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尤其要注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与学生保持持续的视线接触。如学生回答有误,教师无须特别地向其明确指出“你回答错了”,相反可以使用“是这样的吗”这样带有疑问的眼神,学生自会领会,而乐意的重新思考。

(二)面部表情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面部表情就是心灵的镜子。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传递心理信息。语文课本应是活泼生动,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但有的老师要么面部表情呆板,一堂课总是紧绷着脸,影响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把语文课上得死气沉沉;要么一堂课都是笑眯眯的,学生从其面部表情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这样同样削弱了教学效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真诚,不要矫情做作;再者,面部表情要丰富,要随着教学的进度以及课堂的变化,准确明朗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哪怕是一个淡淡的微笑。

(三)手势

手势语具有形象鲜明、醒目和动作大的特点。有的语文老师,上课时两只手总是拿着课本,舍不得放下,这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有的老师手势语不恰当,喜欢用手指头对学生指指点点,或者江湖式的拍打学生的背,与学生称兄道弟,诸如此类。语文老师要恰当的使用手势语,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如在讲李白的《将进酒》时,就可以模仿李白与岑勋、元丹丘喝酒时的那种豪迈、潇洒、自由的“干杯”的动作;在讲《孔乙己》时,可以模仿孔乙己把九文大钱一一“排”在柜台上的动作等等。

(四)体态动作

要使用朴素准确的体态动作。假如教师要给年幼的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时,会要求学生用“饱满”这个词造句,但是由于学生年幼,对“饱满”这个词理解不透,于是他们的造句还是限于模仿阶段。有的学生会说:“豆粒长得饱满。”有的说:“麦粒长得饱满。”教师可以这样做: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囧囧有神,问学生:“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样?”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辅之以自然、朴素、准确的体态动作,使学生不仅明白了“饱满”这个词的本意,还理解了引申义和用法,这样的体态动作无疑给学生一种无言的美的享受。

三、如何掌握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如此之美,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掌握这门语言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通过多学习,来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

学习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影视演员。我们平时在看电影电视的时候要多留意演员的体态语,演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在银幕中举手投足,都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他们一招一式、一笑一颦,都是训练的结果。二是学习同行。我们的许多教学优秀的同行同时又是体态语的高手,通过多听他们的课,领会他们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对我们掌握这门语言一定是大有裨益。

(二)通过多模仿,在实践中提高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上面谈到的是学习体态语言,学了就要使用,也就是要模仿,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要想在教学中运用,必须依赖于反复的练习。假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刻苦训练,这门语言我们也就掌握了,才能使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有扎扎实实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刻意模仿优秀教师和演讲者或者是演员的体态语言,一开始可能不习惯,慢慢地我们就习以为常了。有的老师采取的对镜练习的方法来逐步提高体态语言水平,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录视频的方法给自己纠正错误,自己欣赏自己的表演既能找到不足,又有成就感。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外在的体态语言和气质反映人的内在的道德、文化等诸方面的修养。可见要想掌握这门语言提高自己的修养也是重要因素,让体态语言发展具有宽厚的基础。这样,教师在使用体态语言的时候也能杜绝“东施效颦”现象。因此,教师应当加强道德修养、知识修养、美学修养。力求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引发学生积极而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地步。

总之,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假如做到事出有因,自然、和谐、贴切,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体态 篇7

一、“体态律动”的内涵

“体态律动”即为用身体的律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将音乐的情感理解和体验转化为音乐认知的能力。比如在我们认真的听一首歌曲时, 身体有时会随着音乐节奏的律动而产生身体的律动, 如跟随节奏点头, 拍手或者用脚踩点等等。这就是人们对于音乐欣赏的本能身体律动。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的意义

视唱练耳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 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体验。

(一) 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不同的歌曲风格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或快、或慢的歌曲, 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种类的理解, 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声音和动作的协调统一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 对音乐产生深刻的记忆, 这种记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体态律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更加关注学生音乐乐感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对学生音乐的深入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的方法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结合歌曲开展“体态律动”和结合音符开展“体态律动”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 结合歌曲开展“体态律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快速反应是视唱练耳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式, 在视唱练耳快速反应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融入于教学活动当中, 丰富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快速反应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 随意播放一首歌曲中的小部分, 使学生根据音乐的类型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在播放《摇篮曲》这首歌曲时, 学生可以随即做出摇晃宝宝的动作, 当播放《奔跑》这首歌曲中, 即做出奔跑的动作。

聆听是对声音的体验, 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快速反应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感受音乐后的即兴音乐创作。在创作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音乐感受和节奏律动进行音符的重新编排, 将音乐创作建立在体态律动之上。

(二) 结合音符开展“体态律动”, 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音符开展“体态律动”, 丰富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良好的划拍习惯。

视唱练耳教学中, 根据音符进行节拍动作的挥舞能够使学生如音乐指挥家一般, 通过动作展示出不同的音符和节奏。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卡农》这首歌曲, 学生可以根据《卡农》这首歌曲音符的变化进行动作的变化, 用手表示不同的音高。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上升部采用右手进行律动, 下声部采用左右进行律动等方式展现音乐的律动, 并用声音搭配体态律动进行多声部的歌唱 (具体的五线谱请参照表1) 。

另外, 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铺助道具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球类物品,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拍打练习, 增加学生对强、弱节拍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乐感。教师也可以利用纱巾, 通过触摸纱巾, 使学生感受这种丝滑而轻柔的感觉, 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一些轻柔的音乐时, 能够通过纱巾的柔软获得更多的体态律动灵感。

四、结语

视唱练耳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 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种类的理解, 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丰富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和音乐想象力, 提升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视唱练耳学习的乐趣和音乐的魅力, 感受达尔克罗兹所言:“我们生活在节奏中”。

参考文献

[1]葛卉.建立广义的视唱练耳教学理念——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性、文化性及社会性问题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2, 21, 12:143-145.

[2]张岚.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 17, 11:102-103.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篇8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用于动作示范的示范性体态语言, 二是用于暗示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一、示范性体态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就是运用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描述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教师正确的示范, 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 这种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所具有的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比拟的。它具有如下作用:

1. 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

在教学中, 教师仅靠语言讲解是不可能表达清楚动作技术的结构的, 也不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蹲踞式跳远的辅助动作:起跳后的腾空, 教师在语言讲解后再配合动作示范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动作结构,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增强信心。

有些教学内容如跳山羊、跳高等, 对少数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而这些困难绝大多数又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教师的正确示范, 动作轻松、简单, 使他们直观地受到感染, 得到鼓励,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心。

二、示意性体态语言

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 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 更富有成效。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就是思维与体态语结合并统一于学生自身的活动之中。示意性体态语言主要是体育教师的目光和表情及简单动作, 它的主要作用有:

1. 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用非语言行为来维持课堂纪律, 有时候比语言行为效果要好得多。如在上课时有个别同学不专心、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 教师如果直接加以训斥、批评, 势必会使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影响整个课堂纪律。而如果此时教师采用体态语言, 用严厉、责备的目光暗示老师的批评, 使其感到愧疚和自责, 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注意, 改正错误, 又保护其自尊心, 其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感知效果。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之以恰当的体态语言, 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增强感知效果, 如在学生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在给学生以肯定, 使学生得到鼓励;当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出现动作失误时, 教师用惋惜和理解目光传达安慰和关切, 都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3. 有利于沟通思想, 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教师的多种情感给学生的学习、锻炼都带来很大影响。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信息能为学生敏感地接受, 它能沟通师生思想, 加强情感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刻地感到老师对自己是信任和鞭策的, 从而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

三、体态语言的运用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 掌握并运用好体态语言, 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努力钻研教材, 虚心向其他专业教师学习、请教, 不断学习新知识, 并熟练、正确掌握好教材规定的技术动作, 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及对体育的爱好、兴趣, 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使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体态语言, 首先要做到适时、恰当、正确, 做到该用则用, 恰到好处, 充分发挥心理功能, 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师在讲解某一技术动作时, 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 这时教师悄悄走到其身边, 轻轻拍拍其臂膀, 使他感悟到自己错了。这样既不影响讲解的连续性, 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还使教学井然有序。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感情、自若的神态,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之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游戏教学时, 教师的一切行动和情绪同学生一样, 都要积极地投入,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 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 把示范性和示意性体态语言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 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体态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篇9

体态语是人类交流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言语交流手段。它主要以面部表情、身势动作、空间距离和仪表服饰为物质材料,在人际交往中,凭借视读情感意义表现出来的非语言交际形式(李峻,2000)。英语是一门语言课,课堂教学主要以交流为主。体态语作为有声言语及板书的必要补充,是一种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关系的有力工具。

本文从分析体态语的主要特征着手,分别在体态语的表情、替代、调控及模仿等四大功能方面阐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其副作用提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建议。

2. 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特征

体态语与口头语言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都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体态语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其突出特征主要有:

2.1 直观性

教学的直观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张铁明,1995)。而体态语言正是以它的动作、姿势、表情等直接作用于对方的视觉神经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具有视觉直观性特点,效果远胜于言语直观。利用体态语的直观性特征辅助教学,可以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直观形象、动态和变化的感觉,增强其感性体验。

2.2 真实性

语言信息是发送信息者自觉地、有意识地发出的。而体态语多数是半无意识甚至无意识地显示出来的,因而传递的信息就更为可靠些。实验表明,体态语言的交际效果是有声语言的5倍,即使当二者不统一的时候,人们往往注重于无声信息,而不太理会有声信息(薛海兵,2000)。由此可见,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是内在情感自然流露的极致。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特别注重自身体态语合理、恰当的运用,同时还应观察学生的体态语,既明了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观测到课堂的秩序情况,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3 情景性

教师的同一体态语可表达多种含义,同一含义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体态语来表达。这说明体态语从表达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灵活性。要想准确搞清其具体含义,必须把单一的手势、眼神或表情等放在“句子”和特定的情景中加以理解。比如,同样一个拍肩动作,当学生开小差时,可意味着提醒学生听讲;当学生做习题有创造性的想法时,则意味着鼓励和赞扬。显然,当时的情景确定着意义。教师有效地运用这一特征,可以及时、高效、自如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创设出或活泼、或专注、或轻松的课堂气氛,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变成活生生、有趣味的教学图像,从而引起课堂教学效果的变化。

2.4 暗示性

与口头语言相比,体态语的“词汇”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常常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起到某种暗示作用。正如有的学生犯了小错误,自尊心又很强,如果教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很可能很快就振作精神,从头做起;如果教师用轻鄙的眼光看他,他就有可能沉沦恢颓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中,可以少一些低效的、重复的说教,多一些示范、参与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3. 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的主要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指出:“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来自语言(文字),38%来自语调,而55%来自动作和表情。”(田晓娜,1997)可见体态语作用的重要。概括起来,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具有以下功能:

3.1 替代功能

体态语往往伴随着有声语言,对有声语言起补充、强调作用,甚至在不能使用或不便使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的情况下,以同一思维结果为出发点,以情感意义相对应的体态语言替代口头或书面语,体现语言这种能在感情上替代口头语或书面语的功能称之为替代功能(胡德清,2000)。教学中,教师恰当使用体态语的替代功能可以大大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如教师在提问时,边提出问题,边举起右手,即使教师不说“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学生也会自动举起手并回答这一问题。答后教师为了表示自己的意见,将大拇指翘起或做个OK的手势,不说任何表扬的话,学生心里也会非常开心。错误时,教师指一下脑袋做出再思考的动作,效果要比说“No, you are wrong.”好得多,也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如有学生在上课开始后才进教室,教师为了不中断讲课,只是将手望空中一摆,迟到者会朝手摆的方向就座。显然,体态语运用得体,可以圆满表情达意,还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2 调控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而教师在授课时辅以手势、表情或改变姿势,就可丰富课堂刺激,调节气氛,消除疲劳,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与和谐(杨芳,2001)。同时,教师的体态语还是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用和蔼的目光注视学生的同时,配以和谐的面部表情并伴以有声语言与学生相应和,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从而减轻或消除了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若把目光投向某一位或某一部分学生时,学生会感到老师在提醒自己,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整个课堂秩序。当教师的目光从学生身上收回时,自然就减轻了对学生的心理压力,以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听课。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巧妙运用体态语的暗示特征不但能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消除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3.3 模仿功能

模仿是英语教学艺术的发端。教师若能恰当准确地把握体态语的模仿功能,英语教学内容定会显得惟妙惟肖,效果显著。在会话教学中体态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不但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模拟情景,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教elephant, penguin等这些动物名称时,恰当地模仿大象的长鼻子,企鹅走路的姿势,学生马上会会心而笑,课堂气氛随之变得活跃积极。再如笔者实习时曾见一位英语教师在教SFEC Book 1 Lesson 17“How to Grow a Plant”一课时,一边用英语叙述种菜的方法,一边做着相应的手势动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加浓了,跟着边做手势边说道:“First, put soil in the box;Secondly, sow the seed;Thirdly, cover the seed with soil;Fourthly, keep the box in the shade;Fifthly, in a few weeks’time, put the little plants in rows in the field;Finally, put some powder in the soil.”这样, 不但课堂氛围活跃, 而且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灵活应用英语。由此可见, 用简洁直观、形象具体的体态语, 恰当准确地模仿相关的教学内容, 能增强英语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4 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负作用

如前文提到的,体态语具有真实可靠性的特征,当体态语和有声语言在表达上出现矛盾时,体态语则更接近真实。在英语教学中,一切不良的表情和习惯动作对教学都有消极妨碍作用。例如:教师上课时,双臂往讲台上一撑,上身略前倾,时而看学生,时而看教案;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双手插在裤兜里或站在学生桌旁双手叉在胸前,给学生一种疏远或漫不经心的感觉。又如教师的服饰太艳,款式太时髦,在教室里盲目过多地变换空间位置都会分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故而教师在学识上、体态上要不断地探索、训练、培养自身正确高雅、富有启发性的体态语言,尤其要避免在课堂上使用生活习惯上形成的不良表情和体态动作。以下本文将针对体态语的负作用就其实际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4.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体态语的几点建议

4.1 准确、适度

所谓准确、适度,就是说教学体态语的运用要注意从课堂教学这一实际出发。具体地说,要注意特定的交际内容、教学环境、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等。然而,讲到体态语运用的准确、适度,还不能不谈量与质的问题。在量的把握上要少而精,宁缺毋滥;在质的控制上要贴切灵活,杜绝无意义的笑料。简言之,少则不足以表现,多则成信息噪音。

4.2 自然、得体

教学体态语的运用是基于课堂教学中的传递或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它应是情之所至,不由自主。只有自然得体,才能做到既满足实现诸项表达功能的要求,又符合审美原则。要如此,就必须杜绝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而追求自然、得体、到位。

4.3 和谐、统一

教学体态语运用的和谐与统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薛海兵,2000): (1)教学体态语言与教学有声语言的配合统一。(2)各种体态语言之间要求一致而协调。(3)教学体态语言与作品风格、教学风格要吻合。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和谐统一与准确得体有交叉关系。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风格、课堂情境等有深刻领会,充分了解才能创意。否则只能求形似而神不附,缺乏运用教学体态语的真正价值,一句话,教学体态语的运用务求自然、精到,不可死搬硬套。

5. 总结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板面语言和体态语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只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率。而体态语应用得体,不仅能补充、阐释有声语言,还能替代、甚至超越有声语言。它给英语教学增添了想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体态语的特殊功能,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来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体态语是人类交流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交流手段, 具有直观性、真实性、情境性和暗示性的特征, 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体态语的表情、替代、调控和模仿等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并针对体态语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负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旨在配合有声语言和板面语言, 充分发挥体态语的特殊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体态语,特征,功能,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德清.试论体态语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 :11-14.

[2]李俊.态势语言论略[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2.

[3]马卡连科.我的教育经验中的若干结论[C].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405-406.

[4]田晓娜.教师的风度仪表行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104.

[5]薛海兵.试论教学体态语的基本特征、功能及运作要求[J].常熟高专学报, 2000, (6) :56-58.

[6]杨芳.教学论探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7]张铁明.教学信息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体态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当你一走进音乐教室, 从你的体态就能看出你是否能上好这一课, 是不是能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炯炯有神的目光, 伴着和善、友好的笑脸与学生交流时, 会使学生感到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反之, 黯淡、呆滞的目光, 麻木而无表情的面目和毫无生气的语言、体态, 则使学生感到疲乏、无精打采。

在音乐作品中, 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需要我们教师去启发、引导, 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 进而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教师怎样利用体态语言, 把音乐作品蕴涵着的情感予以揭示, 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呢?首先, 教师要自己先感动起来才能感动学生。在每次演唱和欣赏《国歌》时, 教师既明亮又振奋的眼神、庄重的脸部表情和精神向上的体态, 使学生感到此时的庄严、神圣, 好像置身于天安门广场, 又好像看到体育健儿在伴着《国歌》的乐曲声中, 激动地仰面注视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怎能不使学生为之振奋、热血沸腾、充满民族自豪感呢!

在我每次范唱、演唱《英雄赞歌》时, 每当唱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处, 在我的眼前就出现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和那些无畏的战士高举战旗、冲锋陷阵、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就会热血沸腾、边唱边伴着简洁、大方的手势动作, 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引起了共鸣, 从中受到了教育和美的熏陶。

其次, 在对待不同类型的歌 (乐) 曲时, 教师要用不同体态语言向学生表露示范出来。如上海优秀小学教师陈蓓蕾上的低年级唱游课中, 在老师亲切热情的目光、和蔼的笑脸的带动下, 伴着轻快活泼的乐曲, 组织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跳、一起玩、一起有表情地律动, 使学生消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年龄上的差别, 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感情。为什么全国众多的儿童都喜欢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呢?因为她主持节目时, 充分利用体态语言, 接近和模仿儿童的动作、语调, 使儿童感到一种亲切、亲近感, 由此相互之间产生了共鸣。

因此, 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 既应有表达丰富情感的体态语言的能力, 又应有模仿学生体态、表情的能力, 这样才能与学生同歌、同舞、同玩, 融为一体, 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中, 教师要借助体态鼓舞学生。由于眼睛是体态语言最普通的交际媒介, 在与学生对答、交流时, 应双目注视学生, 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 让学生在老师的目光中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爱, 以便大方、顺利、正确地回答提问, 并作出教师要求和规定的动作。

第三, 在音乐教学中, 作为体态语言的手势动作尤为重要。手势是一种语言, 它可以状物、言志、抒情。当看到舞台上的聋哑姑娘惟妙惟肖地跳着优美的舞蹈《千手观音》时, 你注意到台下为她们用哑语手势指挥的教师吗?如果我们能将手势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既可增强学生对乐理概念地形象感, 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情, 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加深印象。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 既有严密的科学性, 又有不易把握的抽象性, 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 既不生动, 也不全面, 往往力不从心。音乐课堂上, 不是唱歌声就是器乐声或是乐曲声。如果组织不好, 低年级还会乱糟糟地一片。此时, 许多音乐老师羡慕美术老师, 美术课的作业常常是在无声中进行的。因此, 许多音乐老师抱怨, 每周课时多, 既要组织教学, 又要讲授乐理, 还要范唱、范奏、教唱歌曲、表演等, 经常嗓子疼痛沙哑, 如果音乐老师患有嗓音职业病, 则不能坚持音乐教学工作。我们何不开动脑筋, 用富有内在含义的眼神、用千变万化的手势、用富有情感的体态语言去吸引学生, 组织教学, 去刻画音乐意境, 去描摹音乐情态, 去指挥学生合唱、合奏、表演等进行技能技巧训练呢?

众所周知, 大合唱和乐队演唱演奏中, 为什么众多的人能够做到节奏、速度、表情、音色统一, 从而完整地表达了艺术的内涵、情感和效果呢?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指挥者用眼神、手势及体态语言来传递和表达出内心情感并揭示出作品内涵, 在指挥者的引导、调动、激发和启示中统一了演唱、演奏者的感情及声音效果等。

著名的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教授在训练中央少年合唱团时, 完全用手势指挥训练发声、演唱。如气息训练:慢吸慢呼、急吸慢呼、无声、有声、强声、弱声;在处理歌曲时, 渐强、渐弱等。他在训练时很少说话, 他有一套完整的手势训练法, 使学生在训练中注意力集中, 严格按指挥的手势去做, 完全融入于音乐之中, 排练场也安静、严肃、紧张、有序。

第四, 在器乐教学和训练中, 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组织教学, 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学开设了竖笛、口琴课。因为器乐比人声更具有穿透力, 如果组织不好, 会使学生的听力受到损伤, 也影响教师教学。所以在上课之前, 要规定好纪律的手势语言, 如老师抬手就表示“吹”, 放下手就表示放下乐器, 停止演奏。北京李燕诒老师用手势训练学生吹竖笛, 用柯尔文手势训练器乐合奏,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到小学听课时, 每当看到老师用得当、简洁的手势组织教学, 训练学生时, 也是课堂最安静, 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科学的教学方法, 就是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艺术本身的特殊性, 用生动的形象, 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的美, 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 它区别于其他课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学生学会每首乐曲、歌曲时, 最后是声与情的处理, 体态语言教学更为重要, 表现歌曲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表现出来。教师可用各种体态语言来表现和提示歌曲的内容, 情绪及声音的大小、渐强、渐弱等,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启迪和教育。

实践证明, 只要老师的体态语言紧扣教学内容, 恰如其分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就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进而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内容, 并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一提起列宁, 人们立刻回想起他那个性化的体态动作———他站在讲台上, 敞着短大衣, 一手叉腰, 身子前倾而头上仰, 一手向空中用力挥动……他的一个手势, 一个动作, 立即会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欢呼, 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 教师的一个“传神说话”的眼神, 富有内涵的体态语言, 不仅仅使课讲得更生动有趣, 还会给学生一种启迪, 一种形象感, 一种美的、难以忘怀的教育。

俗话说“取法务上”。只有一开始教师就注意把正确地富有艺术的体态语言用于教学, 才能启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纵观国外先进教学方法, 从柯达依采用的柯尔文手势训练、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 到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 都离不开教师生动的体态语言。

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艺术 篇11

一、要善于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营造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

面部表情是最基本的一种体态语言。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学生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面部。正常情况下,他们在和老师进行交际时总会望着对方的眼睛。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心灵的镜子,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如高兴、悲哀、愤怒、失望、忧虑等情绪,最快捷、最明显地反映出来。

例如:在教学集合站队时有的同学说话,我会用眼神告诉他:请保持安静;做练习时教师也可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果学生做的好就露出赞许的目光,做的不好就努努嘴;当学生因胆怯不敢练习时,老师可以用鼓励的目光使他产生自信,消除他们心中的焦虑。用体态语言代替批评、责问,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老师的面部表情上知道这个练习自己做的如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一直随着老师走,并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袁卫星老师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老师的微笑变化反映出老师对课堂教学状况所持的态度。通过某种微笑,可以使学生受到某种暗示,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课堂要求,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例如,教师在讲解某项技术动作要领时,如发现某位学生在说话或搞小动作,教师可用严肃的目光注视他,然后用善意的微笑提醒他,让其心领神会,继而集中注意力。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真诚,这样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微笑教学对学生评价比长篇大论更省时、省力、有效。

二、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手势,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

手势在体态语言的运用中具有特殊的功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手势,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说明教学内容的效果。罗丹说:“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可见手势在教学运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所以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时就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手势的好处也很多。在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上课整队时,教师只要发出集合口令,同时做出站队要求的手势,示意横队或纵队,学生便会清楚而又迅速地站好队,不用老师进一步强调。又如每一组练习做完后同学们就会特别兴奋,再讲解动作时会特别困难,这时我会举起手提醒他们注意,这样效果非常好。再如练习向左(右)转,我一面发出口令,一面用手势指示方向,学生能很快明确方向,即使灵敏协调性反应差的同学,也不会因一时精神紧张而转错了。手势还能节省用口令调动队伍的时间,增加学生练习的密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得一堂体育课更紧凑、更连贯。应用手势,可以减少一堂体育课一些不必要的口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手势也相应减轻了自身的负担。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教学艺术受到师生的交口称赞。

浅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 篇12

一、增进师生感情

本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存在一种界限, 那种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似乎早已界定了师生所在的位置。如果教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 比如一个鼓励的动作, 一个善意的微笑, 和学生建筑起沟通的桥梁, 那会大大增进师生的感情。在我刚接我现在教的班时, 我第一次走进班里给学生做自我介绍时, 我明显看到个别学生对我的抗拒。因为这个班底子差, 纪律差, 所以许多教师不愿教这个班, 两年换了三个班主任。学生对我这个新来的班主任有一种排斥感和不信任感。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我先善意地笑了笑, 然后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接着, 我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开始一阵沉默, 我用期盼、鼓励的目光望着大家, 学生也许是被我期待的目光和温柔的举止感染了, 慢慢举起了手, 师生的心灵就这样得以沟通, 师生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加深。

二、启发学生思维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哲学原理, 如果教师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为学生创造一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 与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发生共鸣, 就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和谐统一的环境中, 学生思维就处于活跃的状态。那次, 我讲到李煜的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要求学生积累写“愁”的诗句, 开始学生只说出一两个。为了帮助学生思考, 我做了一个抽刀的动作, 学生马上想到“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做了一个骑马的动作, 学生立刻说出“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我指了一下头发,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的诗句便脱口而出……在我的动作启发下, 学生说出了十来句带有“愁”的诗句, 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对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抱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度, 使其充满信心, 大胆地回答问题。当学生答题不畅时, 教师期待、专注的目光会使学生用心思索, 力求回答准确。在课堂讨论中, 如果出现分歧, 教师鼓励、开放的目光, 会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师高兴、宽容的目光, 会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难怪教育家们说“眼神”是最基本却又是最高级的教育力, 教师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

三、维持课堂秩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成为课堂调控的指挥棒。比如对正在做小动作或上课打瞌睡的同学, 教师可以利用讲课时的走动, 在不产生新异刺激以分散其他同学注意力的前提下, 非常自然地走到身旁, 轻拍其肩, 他会睡意全消。

四、巧妙解决纠纷

如今独生子女很多, 许多孩子固执、不能吃亏, 所以, 在他们发生纠纷时, 如果马上处理, 他们怒气未消, 会不服或顶撞。对此, 我常对他们付之以淡淡的一笑, 或装作不满意地摇一摇头, 并让他们先想, 谁想好谁先说。这样处理, 既可以避免发生对抗, 又有利于他们之间思想的沟通。这样处理, 往往不用老师做工作, 他们自己就和好了。

由于我在教学中恰当、巧妙、正确地运用了体态语, 所以我在半年内就扭转了我所接班级一盘散沙的局面, 和学生达成心灵的默契并形成共识, 力争上游。去年、今年均取得佳绩, 去年校运动会总分第一和今年广播操第一的锦旗均被我班获得, 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在市优质课大赛中, 我巧妙运用体态语, 以亲切的微笑、温柔的目光在短暂的五分钟内就和陌生的学生拉近了距离, 学生和我积极配合, 我们一起开启智慧的大门, 上了成功的一课, 我也顺利进入复赛, 取得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可见, 体态语言的妙用对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体态语言对培养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思维及品德修养的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恰当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 有意识地让自己的“体态语言”为教学服务,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体态语言,教学,妙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师素质教育全书》.中国检查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

[2].罗树华.《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浅论》.《教育科学》杂志1991年第1期.

上一篇:防治规律论文下一篇:动态链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