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分析(精选4篇)
混龄教育分析 篇1
新《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采用混龄的形式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还培养了幼儿互助、合作、有责任感等良好品质。一学年, 我们根据中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大带小教育的特点, 结合《纲要》精神, 采集有研究价值的民间游戏内容, 探索大带小在民间游戏中的应用。经过不断地研究、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探索了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从孩子的发展中也看到了这个课题开展的价值所在。以下就谈谈开展这个课题的一些经验:
一、分析、预测中小班幼儿混龄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 题
中小班幼儿混龄教育是指让中班和小班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研究运用混龄形式开展民间游戏。今年我们是在中小班里尝试研究, 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预测中小班幼儿混龄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理论学习和大家的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中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 中班孩子开始时可能不怎么会带着小班幼儿玩, 小班幼儿的孩子也会比较拘谨和怕生。针对这个情况, 大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首先, 要让两班幼儿经常进行情感交融, 寻找、创造机会让他们一起玩, 如户外活动一起玩;可以互相观看早操活动;开展小主题活动《找朋友》等等, 通过以上途径, 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结交成好朋友, 为开展这个课题做好前提准备。
二、选择适宜开展混龄教育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
混龄教育是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实施教育的活动, 它有自身的特点。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实施这种教育, 要将民间游戏的特点和混龄教育特点相结合,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两者的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真正发展。本学期, 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理论学习, 收集大量的民间体育游戏素材, 探讨一些混龄教育的问题, 如开展混龄教育之前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要事先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等。在相关的理论指导下和做好各项准备后, 我们筛选出《抬花轿》、《套套乐》、《玩绳子》、《城门城门几丈高》、《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作为开课的内容。内容确定下来后, 我们还进行研讨, 一起设计游戏组织过程, 活动过程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混龄教育。
三、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激发幼儿玩大带小游戏的兴 趣
混龄教育中包含大带小教育, 让大朋友带领小朋友玩游戏, 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培养交往能力和责任心、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 这样的教育体现新《纲要》精神, 对幼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民间体育游戏中, 我们创设富有情趣的游戏情境, 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玩大带小的游戏, 如游戏《老鹰捉小鸡》,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母鸡带着小鸡来到草地上玩, 突发天上飞来了一只老鹰, 老鹰张开翅膀扑向小鸡, 母鸡也张开翅膀拦住老鹰……”这个故事情景, 孩子在这个有趣情景的渲染下, 更加喜欢玩这个游戏, 有些孩子在游戏中将老鹰、母鸡、小鸡这三种角色被演绎得很形象生动, “老鹰”张开翅膀, 左右开工, 处心积虑想吃“小鸡”, “母鸡”千方百计、奋不顾身地去拦住“老鹰”, “小鸡”慌慌张张地躲在“母鸡”的身后遇到危险时, 惊慌失措地跟着妈妈东躲西藏。从教学探索中发现, 有趣的情境会提高孩子游戏兴趣, 使他们更加亲密, 在兴趣和感情基础上来玩大带小游戏, 效果真的很好。
四、目标定位不同, 活动设计巧妙, 体现了混龄教育在 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教育要求
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采用混龄教育, 老师要区别对待于不同年龄的幼儿, 目标的制定, 除了要体现年龄的不同, 还要体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如游戏《套套乐》, 对于中班幼儿, 则要求他们懂得2—3种的三人套圈的方法即可, 而小班幼儿则要求他们会跟着中班幼儿玩三人套圈的方法即可, 共同发展的目标是在游戏中愉悦情感, 培养互帮互助、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
根据目标要求, 教师活动设计要巧妙, 引导语要有针对性。像游戏《套套乐》, 我是先让中班幼儿尝试仿编三人套圈的方法, 我是这样引导:请中班幼儿想一想, 三个人可以怎么套?想好了告诉大哥哥和大姐姐?中班仿编完以后再引导大班幼儿仿编多人套的方法, 我是这样引导:接下来请大班幼儿想一想, 很多人可以怎么套, 想好了教弟弟妹妹玩。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我是通过大带小的游戏来完成。这学期, 我们两个班的老师对《抬花轿》、《套套乐》、《玩绳子》等民间体育游戏的目标制定和活动设计都进行了一番探讨, 实践后再进行反思, 力求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 我们对《混龄教育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的———序列探究, 从理论学习、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观摩研讨———反思、整改——课题小结的整个过程中, 有了很深的体验, 其中也探究摸索了一些我们认为比较适宜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也看到了混龄教育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应用的价值所在。当然, 在尝试探究中, 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 像在小班和中班开展混龄教育, 由于两班的幼儿年龄都比较小, 这样跟大班带小班的混龄教育就有很大的区别, 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玩游戏时, 大班孩子会指导得很好, 而中班孩子要指导小班孩子玩, 就不怎么会指导, 针对这样的问题, 下学期老师将更深入研究, 翻阅学习相关的书籍, 寻求有效的方法。如研究如何根据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来开展混龄教育, 如何搭建大带小的平台, 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有着互助团结的机会, 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混龄教育的教育功效, 使得混龄教育在民间游戏中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克服混龄教育中的弊端。
混龄教育分析 篇2
混龄班教育的坏处
对老师要求高
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学习进度问题
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
大龄儿童争强好胜
重视大龄儿童的表现,从而影响小年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现象是,教师又常常对小年龄儿童比较重视,对大年龄儿童要求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年龄儿童的发展。
混龄规避竞争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在同龄班中,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混龄班,首先让孩子的社会性得到更好发展,群体中大点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责任感。在这样的群体中,经常看到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玩,或者保护小孩子,大孩子会无意识地承担一些大人的任务。而比较小的孩子会自然学习到大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比如对人有礼貌,帮助别人等,这种榜样的力量非常明显。其次,在混龄班中,比较小的孩子语言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会非常快,混龄班等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高级的模拟环境”。
混龄教育分析 篇3
关键词:混龄,儿童,教育,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 众所周知, 同龄编班能够让教师比较轻易地为同一年龄段的儿童 (相差不到1岁) 提供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机会。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育, 然而这样却限制了幼儿和异龄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学习, 这是有悖于幼儿的天性的。
混龄教育是在批判同龄编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就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在美国、德国、丹麦、英国等西方国家学前教育领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这种教育方式扩大了孩子的接触面, 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 从而学会关心、分享、合作等社会行为, 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二、混龄教育与幼儿发展
(一) 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首先在混龄教育中, 混龄教育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 孩子与孩子之间一些不经意的“教”和“学”, 有助于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从而使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 同伴之间感情的共鸣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活动, 主动探究问题, 主动操作, 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 混龄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学习语言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幼儿总是在环境中与人进行交往的, 而语言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 正是在环境中被幼儿学习、掌握与运用的。3-6岁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混龄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孩子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 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 直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是指个体对集体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爱的情感, 以及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混龄教育活动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 也扩大了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 混龄教育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 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 又可以是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或是哥哥姐姐, 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 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和合作学习的需要, 对幼儿的角色扮演、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三、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借鉴意义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 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 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 这不利于发展幼儿的集体意识, 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由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缺失, 混龄教育对于独生子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为混龄能让孩子学习兄弟姐妹办的互助与幼儿, 获得家庭以外最初的社会经验, 混龄教育可以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补充, 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存在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弊端和不足,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混龄编班实施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 家长是幼儿园选择的主体, 在传统观念中,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 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教学质量。对于混龄教育模式, 多数家长表示, 最担心的问题是“年龄小的孩子会受大孩子的欺负, 而年龄大的孩子学不到知识”。
其次, 混龄编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 善于观察儿童, 同时还特别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 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如此操作难度很大, 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因此, 长期以来混龄教育在我国开展并不普遍, 少数实践也更多是带有试验性质, 而以相对稳定的混龄班为组织形式的混龄教育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 进而大张旗鼓、生搬硬套。
五、探寻适合我国的混龄教育形式
为了使混龄教育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意义, 我国幼教工作者探寻出许多混龄教育的全新模式。
(一) 间断性混龄
“间断性混龄”是混龄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和“连续性混龄”相对, 是按照混龄教育组织的时间维度来划分的。即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混龄时间, 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可以是区域游戏, 也可以选择生活、学习、运动等领域实行混龄教育活动。其特点是: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幼儿编班、固定的带班教师以及灵活而有计划的活动内容。
(二) 梯度混龄
梯度混龄即幼儿进入幼儿园先入小混龄 (年龄跨度在1-2岁左右) 班, 在小跨度混龄中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差距不大, 可以更好地合作与互动, 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在心态情感储备上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梯度后, 再进行大混龄年龄跨度在 (2-3岁之间) 从而更好地进入到大混龄中。这种混龄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并且兼顾到所有孩子的需求, 使教师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赵丽君:《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 《幼儿教育》, 2006年。
[2]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年。
[3]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 上海学前教育网。
教育感悟——混龄班的教学优势 篇4
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为代表的混龄教育在西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玛丽亚·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种人为的隔离,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养,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在托一班,我看到刘照辉对黄远诣的照顾,看到大手拉小手的情节,这些都印证着蒙氏混龄的优势。1混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我看到老师利用幼儿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蒙氏自选工作中,他们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们自己理解着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我看到凡凡给小班小朋友讲故事。3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如马老师在教太极时,我看到小虎除了模仿马老师的动作,也会观察大班孩子的动作,以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