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训练方法

2024-07-29

技术训练方法(精选12篇)

技术训练方法 篇1

跨栏跑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运动, 对速度、力量、柔韧和协调都有较高的要求, 另外还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训练跨栏跑技术, 首先要明确跨栏跑的顺序和要领, 然后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跨栏跑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准备活动训练、起跑过第一栏训练、跨栏训练和栏间跑训练四部分。

1、准备活动训练

良好的准备活动是做好跨栏跑训练的前提, 它不但能够帮助运动员活动筋骨, 防止运动伤害, 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 提高运动素质。具体来说, 跨栏跑主要是通过动力性的拉伸的方式来进行准备活动。主要分一下几步完成。

前跨步压腿。先压左腿, 然后右腿向前迈步, 压右腿。以此为一个动作单位, 共做四个, 每条腿压四次, 每次八个节拍。原地侧压腿。依然是每腿压四次, 每次八个节拍。跨栏准备。首先, 行进间两腿的跨步练习, 共四组;第二, 行进时两腿摆动训练, 要求摆动自然协调, 幅度不宜过大, 注意要前脚掌着地, 重心在前, 做两至四组。行进间踢腿练习。主要是四种, 武术前踢、田径前踢、外旋前踢和内收前踢, 每组均踢二至四组。要注意把握武术前踢和田径前踢的区别, 武术前踢后脚跟着地, 脚尖勾起, 重心在后, 而田径前踢重心较高, 后脚跟抬起。另外, 做完这四种踢腿动作, 可以再做一整套组合踢腿, 内收、外旋、前踢、侧踢。

2、起跑过第一栏训练

起跑过第一栏是整个跨栏跑的第一个环节, 美国著名跨栏教练威尔伯·罗斯经过研究发现, 起跑过第一栏的技术能够展现运动员整个跨栏跑过程中的模式。

起跑过第一栏的训练与短跑相差不多, 起跑时要把起跨脚放在前起跑器上, 要求能够做到八步上栏。

训练时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跑为主, 可以交替进行, 共起跑三、四次, 每次距离二十米左右。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细致观察自己的动作, 看自己能否完成八步跨栏, 助跑器是否合适, 跑步过程是否直立, 起跨点是否正确, 速度如何。

3、跨栏技术训练

摆腿动作训练。这部分主要包括两种练习, 高抬腿跑和木马站立。高抬腿跑, 首先原地站立, 用起跨退作为支点, 另一条腿高抬向前, 脚跟发力, 小腿折叠, 整腿下压, 膝盖挺直向后, 脚轻落地。可以在行进中做这套练习, 先行走, 后慢慢跑起, 再做高抬腿跑。过程不宜太快, 可以持续多次, 这样练习效果较持久有效。木马站立, 就是将脚摆放到木马上。多次练习, 动作正确后, 可以加大支撑腿与木马间的距离, 然后慢跑做。初学者, 对动作不熟悉, 比较有心里负担, 教师可以先进行细致的动作示范。

起跨腿动作训练。首先做原地动作练习, 两脚前后开立, 前腿摆动, 带动后腿起跨摆起, 屈膝外展, 脚尖勾起, 自体后经体侧以膝领先提拉至体前落下。膝盖提起过程中要经过腋下并高于踝部。在原地练习中, 要手扶栏木原地侧起跨。动作要循序渐进, 开始时一次一下, 然后慢慢增加次数, 可以一次连续多下。提拉过程中要注意锻炼髋关节的灵活性, 因为动作要求髋关节保持向前挺直, 如果髋关节不够灵活的话, 可以把栏架纵放, 把起跨腿向后伸直放在栏板上, 由后向前滑, 或者可以把靠近肋木一边栏板升高, 这样增加了动作的难度, 可以锻炼髋关节的灵活性。该训练动作熟练后, 可以用小步跑起步做。

两腿配合动作训练。保持小腿垂直, 下压时, 起跨腿, 然后接着蹬地做提拉动作。动作的协调配合要求准确掌握好时间。在木马前, 摆动腿前摆, 小腿伸直越过木马, 起跨腿蹬地做提拉动作。身体在木马上方轻擦过。摆动腿下压着地, 髋、膝勿弯, 经踝缓冲蹬地, 同时, 起跨腿向前跨一大步。

完整跨栏动作训练。经过以上的分部联系, 运动员可以尝试进行整体跨栏。跑步跨栏过程中要求配合好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动作, 用前摆带动提拉跟进, 两臂随身体运动自然摆动, 重心保持, 避免身体直立后仰, 否则会减轻行进速度。当跑至第一栏前时, 一定要保持速度, 自然跨越。可以随着动作的熟练逐渐提高栏高, 缩减栏距, 但是尽量保持速度不下降。

确定合适的跨栏动作。跨栏跑强调左右开弓, 但是也要因人而异, 训练过程中每位运动员要了解自身特点, 确定适合自己的跨栏动作。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也要通过反复的练习, 才能获得。

4、栏间跑技术训练

4.1、栏间跑技术动作顺序

栏间跑一般用三步就能跑过, 第一步一般比较小, 主要任务就是最快的将跨栏的动作转换成跑的动作, 这样就能为下面两步的节奏和速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之所以第一步较小, 主要是因为在过栏时, 膝关节始终保持平直, 不利于前进。而借助脚掌和踝关节的力量, 带动起跨腿迅速地高抬快摆, 就能够加快髋部前移, 从而增加第一步的步长。另外, 依靠用力摆臂也能够加快动作的速度。

栏间跑第二步是三步中最长的一步, 对动作要求也是极为严格, 强调大腿通过前脚掌用力有弹性的蹬地, 上体不要过度前倾。第三步是为跨栏做准备的, 步长较第二步要短, 通常被叫做栏前“短步”。但是, 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栏间跑的三步协调, 比例合理是十分重要的, 不但能够加快速度, 而且能够为跨栏动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4.2、栏间跑训练方法

训练栏间跑技术的方法有多种。栏间跑模仿练习:进行栏间三步跑及过栏练习, 训练栏间跑的节奏, 逐渐建立三步过栏和跑栏的技术。短栏距跨栏跑:通过缩短栏间的距离, 提高栏间跑的频率和速度, 形成稳定的跑栏技术。跨栏坐:就是坐在地上, 模仿跨栏时手臂和腿部的动作, 这样有利于加快练习者对动作的理解, 同时还能够增强练习者手脚的柔韧性。攻摆练习:是提高上栏步中最后上栏技术的练习, 目的是提高起跨腿的蹬地技术和摆动腿前摆抬高技术, 通过练习有助于提高上栏技术。摆动腿过栏模仿练习:首先将摆动腿抬高向前, 然后下压, 小腿前伸着地, 这样有助于熟练摆动腿过栏技术。原地起跨腿提拉过栏技术练习:练习起跨腿的跨栏技术, 柔韧髋关节。

5、全程跑技术训练

合理的全程跑节奏对跨栏跑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优秀运动员的全程跑, 发现他们的全程节奏特点主要有:最快栏周期速度快、出现早、持续距离长, 这三点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另外, 尽量减少最慢栏和最快栏周期的速度差, 以及保持全程较高速度水平的相对稳定发挥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全程跑的技术训练分为三步:第一步, 用横绳代替栏架, 要求跨越八至十道横绳, 在练习中仔细体会跨越横绳的节奏和身体协调情况,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第二步, 调整栏间距离, 除起跑至第一栏距离不变外, 缩短剩余栏间剧, 可以根据练习者的水平适当调高栏距。调整后可以练习跨越十个栏的全程跑。第三步, 分组练习, 练习者可以与他人组队练习, 共同跑完全程十个栏, 其中, 起跑至第一栏要步点准确;跨栏跑第一至四栏要尽力加速, 保持动作节奏;跨栏跑第五至八栏要观察自身动作技术的协调性;第九至第十栏要加大步长, 冲刺终点。在这组练习中, 主要是培养学生全程跑的信心, 找到整体感觉,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技术上的细节, 与练习者自身特点相结合, 形成独特的技术优势。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内容及训练方法, 以及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希望能够对提高跨栏跑技术训练效果。

关键词:跨栏跑,技术,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光辉.浅析跨栏跑技术动作训练方法[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18) .

[2]邓晖.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栏间节奏训练—以男子110m栏和女子100m栏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4) .

[3]赖晓红.大学生跨栏跑技术错误动作的产生原因与对策研究[J].运动, 2010, (05) .

[4]陈玉丽.对女子100米跨栏跑训练方法的研究[J].成功 (教育) , 2008, (10) .

[5]冯国敏.初探跨栏跑技术的训练与教学法[J].中国水运 (学术版) , 2007, (02) .

技术训练方法 篇2

谨把此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献给从事少儿足球训练的有识之士,特别献给热爱少儿足球工作肯于奉献和勤奋好学的优秀教练员

每年每个学期可测试一次或者两次。每个小球员的每一次测试记录都很重要,每一次的个人成绩进步报告将记录队员的长处和不足,指导小队员今后的努力方向,小球星技术测试共有六个等级,如果小队员达到冠军级(六星级),这将表明你是同年龄组中的佼佼者,也是非常突出的队员。你将有机会得到中国少儿足球教练群(少儿足联)的各种奖励和参加高水平的比赛。为今后的足球成长奠定基础。

测试内容和进行方法: 一:带球跑:

1、目的、测试的目的是看小队员从起点到终点的带球跑的速度。

2、组织: ①区域: 如图

②带球起跑:队员从A点起跑,当球越过A线时开始计时,A-B线之间2码(2米)

③终点:当球越过G/H标志线时、测试结束。被测试者可以传球或带球越线,但传球者必须是在带球越过E/F线之后,且传球高度不能越过20厘米。④计时:秒表计时精确度为每秒的1/10 ⑤如果队员在测试中发生以下情况,●在E/F线之前传球,并且未在触球; ●没有按规定的高度传球越过终点线; ●滑到或发生其他事故;

发生以上情况,队员可以重测一次,记队员可以测两次,取最好的成绩记录。

3、教练员要严格要求队员。认真负责。可以设定专用的足球,4号球。

二:带球转身

1、目的

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的用三种不同的转身方法,完成9次持球转身动作。

2、组织 ①场区

如图:AB线相距约4.5米,两个标志盘球门宽度为4.5米,即正方形 ②起点

当队员越过起点线A,教练员开始计时。③计时

队员必须带球越过B门线,然后在带球返回A门线,之后在返回B门线,最后在带球跑过A门线时,用脚底把球踩停住。计时准确度为每秒的1/10 ④结束

队员越过A门线,并用脚底踩住球后(球不滚动为准),测试结束 ⑤得分

●队员分三次测试,每次测试的转身动作必须是同一个动作,三次不能一样,转身动作为:脚内侧回扣球、脚外侧回拨球、跨步转身、回拉转身、踩停转身等 ●队员三次的时间加在一起,为最后得分。

●如果队员测试中发生失误(如摔倒滑到等)或者没有采取同一个动作转身,以及球没有在A线和B线外转身等,队员可以重测一次,如还没有按规定做完,这个队员本项将无得分,3、教练员:

队员应适当得到兼休(A队员做时,B休息,两队员互换)时间,教练员应给队员做每次的转身示范动作。每个队员应该在2分钟内完成三组测试。

三、速度

1、目的 队员从起点到终点,围绕着标志盘测试队员的协调性和起动跑的能力。(无球测试)

2、组织

①测试区域如图所示:

②队员从X/Y标志盘间的连线处起跑,③听到教练的口令“预备、跑”。队员沿着A、B、C、D 标志盘标志快跑,当队员越过E/F线时测试结束。

④计时为精确度为1/10秒

⑤如果队员发生失误摔倒或者没有按规定取进行时,队员可以测第二次,但第二次还没有完成,本项将无成绩。

3、教练员

①教练员要严格认真,精神要集中,②本项测试项目,进展速度快

四、运球

1、目的:通过带球绕标志物进行,促使队员带球进行变相还摆脱对手,快速到达终点。

2、组织

①区域:如图所示

②队员站在起点线后,一只脚踩在球上,当队员越过起点线时,教练开始计时,③队员必须按照图示的虚线运球,球不能触碰A、B、C、D、标志盘,脚可以触碰。必须在标志盘外围越过。

④队员在终点线之外停球,且一只脚踩在球上,测试结束 ⑤计时为精确度为1/10秒

⑥队员在测试时发生失误。摔倒、滑到等。队员带球没有越过A、B、C、D标志盘前的线,队员没有从终点线通过,没有踩在球,队员可以重测,两次均没有完成,记本项目无成绩。

3、教练员

应向队员强调,标志盘就是防守者,所以要在标志前面变向。

五、头顶球

1、目的

顶球越过球门线进入球门,最多反弹地面一次,2、组织

①场区及球门、球门线和标志的设置如图。球门是标准的(高2米 宽5.50米)。②测试的队员“P”需站在C/D线之后,③供球者“S“拿一球站在X/Y线之后,用双手抛球。抛球质量非常关键,被测试的队员认为抛球不合格,应重新抛球。

④“P”判断球点,冲上去并在A/B线之前顶射,如果“P”在A/B线之后顶球,不计得分,球可以直接顶入球门,也允许球入门前反弹地面一次,两次无效。⑤测试队员顶射三次,进一球得一分,不进0分。

⑥如果发生以下情况,●球在人门前反弹地面两次,不计分 ●球击中球门横梁或者边柱均可得1分。

■年龄区别:如图上所示,A图9岁、8岁、7岁测试用。B图为10岁、11岁测试用。C图为11岁、12岁测试用。

六、射门

1、目的

通过射入球门远角以获得更高的得分。

2、组织

①场区如图,球门5.50米宽,高2米,无球门网,在离球门柱2.50米处各有一个标志桶,球门中间设一个标志桶,球门后的A线距球门线4.5米,B线距球门线约9米。②队员持球站于距球门线18码(16米处),且与近门柱平行的线外。推球进入罚球区(不超过2.50米)并在球滚动中起脚射门。注意必须在球滚动时击球,否则重测,如果两次均违例,这一次射门无得分。③射门必须是“击球”。用脚内侧“推球”或用脚尖“捅球”为违例,应重测,如两次均无结果,这一次射门无得分。

④如果测试队员推球超过3码(2.5米)后射门。应重测,如两次均无结果,这一次射门无得分。⑤射入球门线中点至远门柱间区域得3分,包括地滚球,射在远门柱与远门柱外标志桶之间(低于球门横梁)得1分,射入球门线中点至近门柱间区域得2分。如果射越横梁或射在近门柱以外得0分。⑥测试队员在右边和左边各射门三次,在右边射必须是右脚,左边射必须是左脚。视为有效射门。⑦如果球击中横梁后,将按以下情况分别判分。●越过横梁和反弹进入罚球区均为0分 ●进入球门,取决于区域,得2分或3分

⑧如果球击中近门柱后,将按以下情况分别判分 ●弹向近门柱一侧得0分

●进入球门,得2分或3分(取决于区域)●弹向远门柱一侧或者弹出横梁,得0分

⑨如果球击中远门柱后,将按下列情况分别判分。

●进入球门,得2分或3分(取决于先越过哪个区域线)。⑩如果球击中远门柱后反弹进入罚球区,或反弹向远门柱,近门柱一侧,或反弹越过球门横梁,得1分。

3、年龄组区别

①这一测试方法对7岁、8岁、9岁以下队员没有变化,A和b 线对其不起限定作用。

②对10岁和11岁队员射门要求有以下调整,队员要得1分、2分或3分,所射的球必须越过球门线后5码的A线,否则无得分。

③对12岁的队员射门要求有以下调整,队员要得1分、2分或3分,所射的球必须越过球门线后10码的B线,如只越过球门线而没有过10码线,无得分。

4、教练员

所有队员先测右脚射,然后在测左脚射,一般时间为,右脚和左脚射一分钟左右。

温馨留言:

亲爱的各位少儿足球教练员和少儿足球老师们,你们好!

以上的测试评分标准是针对少儿7岁---12岁之间的小队员而进行的。每一位教练员要仔细的研究一下里面的内容,对队员严格的、标准的、正规的进行测试,已对您的小队员的负责。为孩子门的未来成长做出贡献。

我经过近四个小时的电脑打字和整编,让我很累,很辛苦,但是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有干劲肯于工作的教练员和更多的足球孩子们,在累一点,也是值得的,这是一本少儿足球技术测评标准书里的内容,我进行了整理,因为只是一本书,已经绝版的书,我只有一本,不能给大家,所以,我只能为大家服务,打成文档形式,转给大家。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在此我衷心的祝愿大家在新的2016年树立奋斗目标,许下意愿,为了中国少儿(校园)的发展,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让我们有新的起点、新的成绩,新的成功!

我作为一名在基层少儿足球成长起来的老教练员,我从23岁开始,从一个不懂足球,只是喜爱足球开始,成为了一名足球孩子王,25年来,我慢慢探索和求知学习和努力,有了我今天的成绩,25年来,我经历了很多足球的事,让我激动,让我悲伤,让我感动,到现在的少儿足球,我的25年中积累了很多少儿足球方面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感悟和感想。我真的希望和大家分享我的过去。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2015年12月23日编写 你们的朋友:付锦山教练敬上 友情指导电话:***

技术训练方法 篇3

1、跳步要有足够的高度;空中姿态固定并且准确;动作幅度大;结合一个器械熟练性动作。

2、跳步动作的分类:单脚起跳、双脚起跳、跳转类、结环类、交换腿类。

二、跳步技术的基本原理

1、跳步动作为艺术体操竞赛规则中身体动作基本组之首,需要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腿部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并具有对不同跳步动作基本技术知识,技术要领的掌握,是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技术的集中体现。跳跃练习不单单是指跳步本身,而且还包括跳步之前的移动步伐动作,跳步之间的连接所采用的各种步伐在内,在这种跳跃动作练习中这种紧张的肌肉工作状态对心血管,呼吸循环系统技能的储备具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种跳步动作无非是原地起跳,移动中起跳只是能够掌握这两种起跳的基本技术要领和知识再学习其它的跳步动作就会相对比较容易,正所谓:一通百通。

2、原地跳步:无论是双腿、单腿、垂直、转体、结环跳、其技术原理很简单,可以分为下蹲、蹬地、起跳、落地四个基本部分。手臂动作自然的随着下蹲动作下摆并随着起跳动作而向上摆动,原地起跳的动作无论是单一动作还是加舞姿的跳步动作,其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

3、移动跳步:跳步准备阶段,移动步伐(迈步、并步)、上步踏跳和起摆、缓冲;跳步实施阶段,起跳、离地;跳步形成阶段,动作形成、稳定舞姿;跳步完成阶段,落地、缓冲、直立、连接落地、缓冲、直立,是单一跳步落地结束的动作。落地、缓冲、直立、连接是系列动作的方式,是为了更好的与下一个动作的连接,无论是接跳、转、平衡等是极其重要的连接技术组成部分。

三、跳步技术发展需要的几种能力和训练方法

1、弹跳力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条件,它也影响着运动员完成跳步难度的动作质量,以及掌握跳步动作的类型和难度价值。教练员在进行弹跳力的训练时,首先要了解运动员的脚腕力量、腿部的爆发力、股四头肌力量是否良好,在进行弹跳训练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2、脚腕力量可以采取静力力量和动力力量交叉进行,静力力量的训练一般为双腿起踵或单腿起踵以时间为单位进行;而动力力量的方法更多,可以双腿或单腿向内、向外绕环连续起踵,也可以在起踵的过程中增加小跳交替进行,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负重。还可以持绳进行训练;双摇跳、单摇跳、双折绳吸腿跳、三折绳吸腿跳、过绳移动小跳等等。

3、爆发力的训练可以采取摸墙、纵跳、由高往低跳再次起跳;借助一些辅助练习器械如皮筋绑在腿上,进行快速踢腿练习,或是戴上小沙袋快速踢腿等等。教练员在进行爆发力练习时,应该明确要求,讲清要领,使运动员清楚训练的目的和必须达到的要求,配合教练员进行训练,更好地体现训练效果。进行踢腿练习时,过程要松弛,踢腿到最后必须有加速度提高腿部爆发力。

4、股四头肌的训练可以采取双腿下蹲、单腿下蹲进行;也可以坐在地面上双腿伸直,双手撑地,快速地收缩股四头肌,然后完全放松反复进行;还可以借助力量器械专门进行股四头肌的训练等。进行快速收缩练习时,以最快的速度把股四头肌肌肉收紧,用力往远延伸,短暂停顿后完全放松,多次重复练习。

短跑放松跑技术的训练方法 篇4

一、大步放松跑

动作协调放松,放开大步,抬腿向前,髋向前送,尤其是面部表情、颈部、肩部等保持自然(科学),跑时上下肢摆动幅度大,重心高。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短跑的技术和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有利于提高步幅、从而提高短跑能力。

二、协调放松大步加速跑

动作协调放松,尤其是跑时髋、膝、踝、肩关节放松,自然(科学);匀速加速的距离随着加速能力的提高逐渐缩短;加速达到较高水平时,可转入到惯性跑进。

三、加速惯性跑

动作协调放松,跑动时髋、膝、踝、肩关节要放松,加速到较高水平时,可转入惯性跑进,一般在跑道上进行手段有:加速跑30米或50米惯性跑,加速跑速度按规定距离逐渐增加,以50米为例,在跑道约30米处达到最大速度,用大步幅速度惯性跑20米。

四、多进行惯性跑

全力加速跑之后逐渐减速的惯性跑是发展放松能力最为常用的手段。惯性跑是在跑完规定距离之后,为避免快速制动,而继续利用惯性跑50~70米,其目的主要是避免紧张而完全放松地跑进。这类练习的组合形式通常有30米蹲踞式的起跑+50米放松跑;最大速度30米行进间距+60米放松跑;50米蹲踞式的起跑+60~80米放松跑。

五、放松弹性跑

站立式起跑30~50米,中速跑动,均匀速跑,前脚掌着地,富有弹性,步长适中不宜过大,体会踝关节的蹬伸用力节奏。

六、向前摆臂,提腿直线跑

两肩下沉,肘用力,两臂前后平行摆动;摆动腿从膝关节领先向正前方摆出,脚掌着地方向要正,两脚落地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七、往返跑

要求运动员注意放松协调跑的技术。一般采用40~50米的距离,5~6次为一组,一次训练课2~4组。

八、下坡跑

高抬大腿,重心向上大步向前。利用斜坡充分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这是加大步幅的训练方法。

九、顺风跑

借助外力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发展放松能力。

十、肌肉放松法

技术训练方法 篇5

【摘 要】“跳投”是现代篮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命中率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篮球运动中制空权的掌握并不仅仅在于对空间高度的控制,还在于对高度的持续时间上,因而起跳投篮(及跳投)就显得颇为重要。跳投方法很多,如跳步跳投、跨步跳投(行进间运球跳投、行进间接球跳投)、急停跳投等,无论采用那种跳投方法跳投,其目的都是以得分为手段。本文探讨了篮球“跳投”中起跳技术的结构、运用及影响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起跳;制空权;篮球;跳投;系统教学法;牵张反射

0 前言

跳投技术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跳投技术的关键环节是起跳后空中持球的平衡性,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跳投技术?本文针对篮球“跳投”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分三步的系统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大家不妨一试。其动作方法是(本文全部以右手投篮为例,下文不在说明)两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中间。起跳时,迅速屈膝,前脚掌用力蹬地向上起跳,双手举球于肩上,右手持球,左手扶球左侧方,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左手离球,右手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屈,食、中指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落地时,屈膝缓冲,准备作下一个动作。跳投技术由起跳、原地投篮、跳起投篮三个子技术组成,大多数学生不容易准确掌握,所以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向大家推荐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大家不妨一试。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飞翔篮球俱乐部学员

1.2 研究方法:文献法、访问法、训练比赛前研究法任务与分析

2.1 起跳训练

起跳分为原地起跳、一步急停起跳、两步急停起跳三种。无论那一种起跳,都需要爆发力,突然快速,要充分蹬伸踝、膝、髋三个关节,以摆臂带动起跳。练习方法如下:

2.1.1 原地蹬伸练习

练习者原地站立,两脚相距同肩宽,半蹲,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做提踵练习,要求充分蹬伸膝、髋关节,上肢要保持直立。

2.1.2 原地持球摆臂蹬伸练习

腿部动作,同上。两手持球位于胸腹中部或右侧,左手在下托球,右手在上按球,右小臂贴于腰右侧。在蹬伸的同时,右手快速向上举球,左手保持球的稳定随球上举到单手肩上投篮的位置,自然翻转右手托球,两手和球不能挡住视线。要求右手托球时,五指自然张开,手掌心要空出,不能触球,用手指跟以上部位托球,大拇指和小拇指控制球体,掌握球的飞行方向;球移动上举的过程中要注意贴近腹部右臂贴着腰部右侧,从下向上托球上举。

2.1.3 一步急停起跳

在原地起跳的基础上,增加向右或向左一步急停起跳,其动作要求不变。急停要快而稳,要突然,蹬地要迅速而有力。

2.1.4 两步急停起跳

在完成一步急停起跳的基础上,增加向左或向右横移的交叉步起跳,其动作要领是(以向右移动为例):左脚向右横迈的同时,右脚主动有力快速蹬地面紧跟左脚落地,使两脚几乎同时落地,落地后两脚主动起跳,要快速、突然、蹬地迅速有力。

2.2 原地投篮训练

一般采用由易到难的训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练习方法:

2.2.1 徒手模仿练习

要求上下肢要协调用力,伸臂充分。

2.2.2近距离投篮练习

在徒手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动作要正确,应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柔和的拨球将球投出,注意肘部一定要向上顶。

2.2.3 中远距离原地投篮

在增加距离的情况下,保持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尤其是强调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投篮后的手型,起跳要有力。

2.3 起跳投篮的训练

跳起投篮,主要是掌握起跳与投篮技术统一。其难点是怎样掌握好投篮的出手时机,一般掌握在当身体即将达到起跳最高点时出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跳起单手投篮,其出手动作与原地单手投篮基本相同,只是在动作结构上增加了起跳部分,投篮动作要在空中完成,它是篮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它可以在不同距离、各种角度下运用、方法多样,随机应变。可以高跳高出手,快跳快出手;可以利用侧、后侧步或转身远离对手起跳;也可以贴身跳投和跳起后由空中利用后仰、闪、躲、换手或变高手为低手投篮等,实战价值极高。其训练方法有:

2.3.1 帮助跳起投篮

持球队员作原地跳起投篮准备动作,另一队员从后面用两手扶住持球队员的两腰下部,当持球队员起跳的同时两手用力将其托起。当持球队员跳起接近最高点时,在出手投篮。使队员体会空中出手的时机。

2.3.2近距离跳投练习

可原地起跳,也可运一次球一步急停或两步急停起跳,目的是起跳协调,保持正确动作极其在空中的稳定性。要求蹬地要充分,起跳举球要同步。

2.4 影响跳投技术因素

毋庸置疑,起跳高度对掌握制空权是至关重要的,他决定了一个队员控制空间的高度。

影响跳投技术的因素:

跳投技术对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正如前面所述,跳投是十多种因素基于一身的结果,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跳投技术的发挥。

2.5 提高起跳技术的针对练习

起跳技术是跳投技术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跳投的命中率,因此应加强起跳技术的训练。起跳的功能系统为ATP―CP系统,因而在练中多采用大强度、少次数、多祖说的训练方法,并尽量提高身体保持重心平衡的能力,以降低下一次起跳的难度。

2.5.1 提高膝关节、踝关节的弹跳训练

具体方法可采用:单、双脚的单摇跳绳和双摇跳绳(可以采用屈膝和直膝跳两种方法),从而建立膝、踝关节落地立即起跳的能力;高台跳下立即起跳(可以采用直立或半蹲姿势下跳)。

2.5.2 加强上、下肢肌肉及腹背肌的爆发力及协调用力的训练

具体方法可采用负轻重量的连续半蹲跳,壶铃跳等;弹跳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对力量的大小,因而进行大重量的深蹲练习也很有意义的。结论

跳投技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比较广泛,尤其对于小个子球员尤其重要是必不可要的因素,尽管它对于身体各项素质要求较高,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在训练中对跳投进行有目的训练,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并成为得分的重要因素。好的投手完全准备好和何时发动跳投――从运球到跳投或从传球到跳投。正确的抛物线或弧线,对跳投很重要。但与罚球相比,更难于掌握。几乎每位选手都为球出手后飞行太平而苦苦挣扎。即使一些较好的投手投的也太低。这是一个容易改正的毛病,但涉及合理的心理态度。对跳投用力过程中的技术结构、力学原理和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表明投篮技术的主动力是通过膝踝、肘、肩等个关节协调用力而完成的。因此在投篮者的大脑里必须先建立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有利于正确的理解、掌握投篮技术动作,从而提高命中率。掌握了正确的跳投技术,在比赛中有效的利用,不仅能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而且还能在关键时刻创造一求定乾坤的奇迹。通过对篮球“跳投”中起跳技术的结构、运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训练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提高比赛中跳投的命中率。为拖动我国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少儿篮球运球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 篇6

摘 要 运球技术是少儿篮球训练中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10-13岁的少儿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运球的技术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10-13岁的少儿篮球运动员对篮球的控制能力和“球感”。

关键词 少儿 篮球运动 运球技术 少儿心理

一、前言

少儿篮球运动员是我国篮球事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同时少儿时期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培养一个人对篮球的控制力和“球感”的最佳时机。在我国学术界对于篮球运球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大多集中在各个动作与运球的切合上,而对于少儿篮球运球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同时,在学术界一般少儿泛指7至13岁的少年儿童,而对少儿篮球的开展和普及一般都在10-13岁最为理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0-13岁少儿篮球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少儿学习篮球过程中的生理特点

1.力量发展的特点。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10-13岁少儿的生理结构中的椎骨正处在尚未完全骨化的阶段,承受负荷的能力比成人差。因此,在少儿篮球运球训练过程中不宜进行负重相对较大的静力性身体力量练习。10-11岁之间不宜进行负重练习,以免影响其自身的身体的生长发育,尽量采用抗阻力练习等变向负重练习来对少儿的身体进行训练,如徒手跑、静力量训练、蛙跳等。11岁以后可以相对增加一些抗阻力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拉橡皮筋跑等。

2.耐力素质的特点。科学实验表明,90%以上的男孩子在10岁时,耐力素质首次出现大幅度提高;13岁时,87.5%的男孩子将会再次出现较大幅的提高。而80%以上的女孩子耐力素质的提高分别是在9和12岁。因此遵循这一规律,对于少儿训练我们要有着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少儿的耐力训练要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对于耐力的训练要找准少儿的训练点,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分析,将儿童的身体发育与合理的科学耐力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4]。只有这样才能将少儿的耐力训练趋于完善,让其打下良好的耐力素质基础。

(二)运球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

1.借物练习。在少儿篮球运球训练过程中,借物练习是为避免其因单调重复动作而产生枯燥情绪的简单方法,最常用的借物练习一般以对墙练习为主。练习者通常要运球手持球,在墙面指定一篇适当大小的区域,对准墙面的一定区域做运球练习。

2.胯下“8”字练习。在少儿篮球运球训练过程中胯下“8”字练习是针对其柔韧和协调性的最为合理的训练方法。当练习者练习熟练以后,身体便可随球左右协调晃动。当练习已经熟练后可再进行反方向绕球练习。

3.背后运球。在篮球运球过程中当对手距离持球人防守较近时,先向对手左侧运球,对手左移堵截时,忽然将球拍到自己身后,迅速按拍球的右侧后上方位置,将球从身后拍到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对方身体右侧迅速跨出一大步,立即换左手运球蹬地加速突破。

(三)针对少儿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1.合理负荷训练。少儿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要遵循篮球运球训练的基本规律,然而10-13岁的少儿处在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与青少年的运球训练完全不同,因此对于少儿的负荷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与少儿的身体生理承受能力相匹配。只有将训练负荷强度与身体承受力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少儿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真正具有适切性。

2.限制动作尺度训练。众所周知,10-13岁的少儿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是他们进行篮球运球技术训练的时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优势是因为运用他们的求知欲可以深入对篮球运球技术产生兴趣,而劣势则是当今社会文化中的街头篮球文化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基本训练。由于街头篮球动作再加上震撼的配乐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便很容易让具有模仿天赋的少儿们将那些“两次运球”、“带球走步”等不良动作成为自己的思维定势。因此在少儿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较十分注重动作尺度训练,时刻关注少儿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过程中的动作变化,严格要求其动作的规范性。

3.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法是针对少儿心理训练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模拟比赛时的对手、环境、激烈场面或气氛,让少儿在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感中提前感受到受压防守。当然这种模拟是要有限度的,不能由于将环境制造的过于恶劣而让儿童形成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而不愿意再接受篮球运动。只有将少儿的训练情况模拟成与正式比赛一样,才能使少儿篮球运球技术的训练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同时提高少儿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小结

在当代篮球运球技术中,运球套路虽然复杂多变,但运球过程中具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因此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会比其它基本技术更容易引起少儿的兴趣。通过在一定年龄和身体条件下的身体特点进行单独研究证明只有在训练中关注少儿的特点,进行适用于少儿的训练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少儿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为将来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为我国篮球输送更加全面发展的篮球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坤.论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3:25-26.

[2] 李鑫.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武汉体院学报.2002(26):19-21.

[3] 李洋,孟庆林.谈运球突破及运用方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2):36-37.

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方法技术研究 篇7

1 警察擒拿格斗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一线公安干警在执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跑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警察擒拿格斗等实战技能水平不高所造成的。擒拿格斗等实用警务技能已经成为制约公安干警战斗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擒拿格斗等实战技能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些警察对于擒拿格斗训练重视不足,积极性不高。警察训练擒拿格斗的技能,除了中止犯罪或者是逮捕犯罪分子之外,对于确保一线警察的生命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警察由于一线工作忙,人手严重不足,因此对于擒拿格斗技能的培训无暇顾及,同时也是重视不足,参与擒拿格斗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擒拿格斗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

(2)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针对性较差。首先警察擒拿格斗的技能培训教材较为陈旧,而且一些教材的内容较为空洞,难以满足公安干警一线执勤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公安干警擒拿格斗的教材对于警察没有针对性,没有按照警种、年龄以及岗位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因此对于擒拿格斗训练的指导性较差。

(3)擒拿格斗培训教官的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警察擒拿格斗的技能离不开教官的指导,教官的水平对于格斗技能培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一些教官无论是技能水平还是实战经验都较为缺乏,因此教官的擒拿格斗技能水平不高,无法对公安干警培训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造成警察的擒拿格斗技能训练成果不明显。

(4)对于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经费投入不足。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训练必须具有相应的训练器材与训练场地,这对于缩短技能培训时间,提高技能训练效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警察在擒拿格斗技能的培训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完善,因此导致警察格斗技能的培训质量不高。

(5)警察擒拿格斗技能培训考核不合理。当前对于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培训效果缺乏全面完善的评估分析,因此无法全面、准确的掌握警察培训的实际效果,这也无利于帮助警察优化培训模式与改进擒拿格斗培训方法。

2 警察擒拿格斗的基本要素要求

(1)沉着冷静、善于应变。擒拿格斗要求警察必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穷凶极恶的歹徒时,更应该沉着冷静、不慌乱,能够临危不惧,并能够集中精力寻找制敌时机。同时要求警察具有善于应变的能力,能够按照“避实就虚、随机应变”的原则借助于拳脚的变化应用,制敌取胜。

(2)具有良好的动作技巧。擒拿格斗中完成对于违法犯罪分子的制服,应该尽可能的趁犯罪嫌疑人没有防备的状态下采取行动,通过突然性打击敌人制胜。同时在动作上必须具有较好的技巧,重点把握好用力的方向、出力的大小以及用力的支点与作用点,以速度、技巧与力度,实现对违法分子的制服。

(3)攻防兼顾。警察在实施擒拿格斗的过程中,必须沉着冷静,尤其是暴力分子情绪激动的状况下,更应该“以静待动、以动制动”,同时注意上下身的相互配合,攻击与防备兼顾,进而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动作。这就要求警察必须在手法、身法、步法以及应变分析方面加强训练,通过上下协调、攻防配合,在与犯罪分子的格斗中取胜。

(4)以擒为主,一击制胜。在警察的擒拿格斗过程中,应该注意以擒拿为主,因为警察的天职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不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在擒拿过程中应该以擒为主,尽可能的一击制敌,重点对会造成犯罪分子短暂失去抵抗能力的要害进行打击,完成对于犯罪分子的制服与处理。

3 警察擒拿格斗技能提升措施

(1)建立完善的警察格斗技能培训体系。对于警察格斗技能的培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应该按照警队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一般是按照省市级别分别成立培训处,通过培训管理机构作为各部门的协调机构,确保擒拿格斗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应该建立健全警察擒拿格斗培训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方式对擒拿格斗整体训练目标以及指导方针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通过进一步细化擒拿格斗培训的日常管理、考核、队伍建设以及经费投入等相关内容,指导警察擒拿格斗培训工作的正常实施开展。此外,为了提高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质量,应该增加培训机构的人员数量,通过选择具有较高擒拿格斗水平的人员担任教导员,指导公安干警擒拿格斗训练的开展。

(2)明确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内容及训练方法。警察擒拿格斗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散打技能、擒拿技能、警械配合使用技能等几种训练内容。对于擒拿格斗的训练方法主要是进行拳法、脚法、膝法、肘法、拿法等几种方法,技术则主要包括进攻、防守、反击以及短兵器格斗等几种技术训练内容。在擒拿格斗的实际训练过程中,应该根据干警的个人实际情况,综合选择最为适合的擒拿格斗训练项目,同时补充拳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柔道等训练内容,实现公安擒拿格斗技能的显著提高。

(3)优化警察擒拿格斗技能训练模式。现阶段在警察擒拿格斗的训练上主要分为格斗理论教育与格斗战术培训两部分内容。格斗理论内容是基础,格斗实战是主体,因此在擒拿格斗技能的培训上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擒拿格斗理论的培训,除了采取理论讲解的方式之外,还应该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重点通过理论培训教育提高警察的思维分析与现场应变能力。在格斗战术培训阶段,则重点是按照新时期一线执勤工作形势以及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进行战术场景的实地模拟,确保擒拿格斗技能训练的实用性。

(4)做好警察擒拿格斗技能培训的后勤保障。当前一些公安机关由于经费紧张,因此培训活动经费一再压缩,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统筹,并尽可能的设置专项的培训经费,以确保擒拿格斗培训的正常开展。由于培训基地是警察擒拿格斗技能培训的重要硬件支撑,同时也是擒拿格斗培训的主要载体,因此应该将培训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可以采取与相关警察学校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高水平、设施齐全,能够实现实战场景模拟的擒拿格斗培训基地。通过良好的硬件建设水平,为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开展实施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5)做好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考核。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是确保警察擒拿格斗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起到督促干警自觉强化擒拿格斗训练的作用。对于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考核,应该分别采取浅层评估与实战测验两种形式进行全面的考核。浅层评估主要是通过教官评价、书面考试、撰写培训心得等内容,对公安干警对于擒拿格斗技能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实战测验则主要是通过实战场景的模拟,对警察擒拿格斗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实战竞赛的方式来完成考核。通过这两方面的考核,检验公安干警对于擒拿格斗技能本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警察擒拿格斗的实际能力水平。

4 结语

赛艇技术启蒙训练方法的研究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徐州市赛艇队36名运动员:一名是从皮划艇项目改项转过来的, 一名是从省队淘汰下来的。另外15名未经规范技术指导就进行水上训练的队员;其他19名一直系统地进行专项启蒙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青少年体育训练期刊及赛艇项目技术相关的文章, 然后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1.2.2 观察法:通过六年来的任教对运动员启蒙技术训练方法的观察总结。

1.3 对比分析法:

对2名从其它项目上转来的与同一时期一直进行规范合理的启蒙训练的运动员目前的技术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赛艇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项目特点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分析:我队招收的运动员年龄在12-15岁, 这一时期他们身体外于青春期, 理解接受能力在提高, 是技术成型的关健时期, 这一时期基础打好了, 对其以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36名运动员中, 17名是在启蒙时未能经过严格规范技术训练的队员。19名是一直经过系统, 规范训练的队员。对比分析后, 17名未经严格规范技术训练的队员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很难纠正。如:一名从皮艇转赛艇的队员, 其身体素质及各方面能力都还是不错的。但在技术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提桨入水后抬肩发力动作屡教不改。这名队员平时也很用心训练, 教练员也付出不少心血, 仍然未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 运动员真正接受训练时的启蒙技术正规化是非常重要的。会减少很多后顾之忧。另16名队员虽经常在测功仪上依葫芦画瓢的进行技术训练。对合理、规范的技术一知半解。在他们身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技术错误:入水抬肩、拉桨过深或太飘、出水无支撑及节凑不明显等。而相对来说, 每天经过规范系统技术训练的19名队员虽然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从整个技术结构来看是相对完整合理一些, 而是平时所提的一些技术要求都能很快去领会透彻。

项目的特点:看似简单的赛艇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 其动作技术是周期性的重复, 一个划桨周期包括提桨入水阶段、拉桨阶段、按桨和推桨阶段四个技术环节。各个阶段都是相互紧密联系。彼此既密不可分又都有各自的特殊作用。所以全面理解赛艇技术动作的周期完整性。掌握好各阶段的技术环节。提高运动成绩至关重要。在训练中, 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经常提醒、鼓励队员在技术运用中的合理性及全面性, 并及时指出其在技术运用中的正误, 引导其对技术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练习中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启蒙技术训练中对技术的要求要更高, 技术的合理性规范性是每次训练课的首要任务。身体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断发展。保持正确技术完成训练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每个动作的细节都要注意到, 强调必要的重点。在拉桨幅度、用力上经济地完成技术动作。

3 赛艇技术启蒙训练方法

3.1 观察法与讲解法

观察法:在运动员还未操桨前, 首先我们做为教练要让运动员在脑海中形成正确规范的赛艇技术, 然后再动手, 以思维的理论为基础。当运动员对技术动作还未完全理解的情况下, 首先采用直接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讲解让运动员进行思考, 把分析结果与完成动作的运动感觉结合起来, 建立并巩固完整动作的心理图式。在对运动员做示范动作时, 如:入水用力的转换、入水后身体发力顺序及内在的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先利用测功仪或荡桨池进行平稳练习。由于拉测功仪既不需要顾及艇的平衡, 稳定方面, 又不受风浪的影响。对于初学阶段技术动作的掌握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我们可以利用慢动作, 让队员观察。对有关动作要领需要提醒运动员牢记在心。然后紧密结合技术进行实际练习。唤起肌肉运动与大脑思考结合, 提高对动作的理解学习。

讲解法:是启蒙运动员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 利用语言生动的描述, 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借助教练员的讲解明确技术动作的连惯性、划桨节凑及用力的先后顺序。有的队员注意到了入水蹬腿的问题, 却忽视了腰及肩配合的方面。这时我们需要耐心去讲解。如果出现抬肩问题就会影响腿部力量的发挥。而且桨在水下的深度也会改变, 所以讲解时, 要力求目的明确, 通俗易懂。可以用平时常见的一种现象作比喻。使运动员在脑海里对正确技术动作有一个很深的概念, 有了一个完整规范的技术概念, 真正实施, 操桨就会水到渠成。

3.2 分解法与完整法:

在训练方法上, 分解法和完整法是赛艇项目启蒙训练中必用的一种提高技术动作的方法。一般在启蒙训练阶段, 运动员通过观察、教练员的讲解示范已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时, 为了使队员更好的理解、接受技术环节的要领。先用分解法进行练习, 然后再进行完整训练。首先从后转换开始练习, 按转桨, 慢慢过度到1/2、至3/4, 然后完整的练习。分成几个阶段。运动员的精力能跟上来, 对技术动作的体会更深, 减少运动员开始学习的困难。在掌握了完整技术动作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后再进行完整练习。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 增强掌握动作的信心。推桨阶段, 我们可以放在中间休息划, 让运动员在推桨过程中知道如何去放松, 在哪点才能放松, 更好的提高动作。同时对划船节奏的感觉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3.3 想象法与表象法

想象法:在练习前, 让运动员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 先闭上眼睛想想整套技术动作的用力顺序。同时每个环节的要素, 以及肌肉用力感、空间感、方向感、速度感等结合起来。把头脑的想象变成运动器官的操作性活动如技术动作结构中, 我们可能把船想像成一支箭。而身体想象成弓。身体各部位的用力一定要紧凑。对抗要牢, 弓拉的满, 箭才能射的更远, 达到提高船速, 动作结构完整的目的。

表象法:对于划船运动主要是在于内在的感觉, 有的运动员在运动生涯结束也找不到那种人船合为一体的感觉。但有的只会出现短暂的一段时间, 甚至一节课, 一分钟。对于这种好感觉教练员需要教导运动员牢记于心, 时时去回忆, 通过多次动作表象, 提高运动员的表象再现及表象记忆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正确的技术要求, 有利于提高心理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从而促进技术的掌握。

结论与建议:

结论:对于赛艇运动员启蒙技术训练中, 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至关重要。我们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及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有效的训练计划, 遵循“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把规范合理的赛艇技术在启蒙阶段形成, 重点以规范技术动作为主, 多安排一些水上训练, 但训练量不易过大。因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期, 他们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身体机能也不完善。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训练量过大, 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 情绪波动较大, 意志力的稳定。腰椎、脊椎的支撑不牢, 对规范技术会产生影响, 适当做一些间歇训练, 提高专项技术的稳定。有利于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今后成为优秀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议:本文的一些启蒙训练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 也要因材施教, 对不同性格, 不同接受能力的队员要区别对待, 讲究语言艺术, 循循善诱, 从而使运动员更好, 更快地掌握赛艇技术动作, 最后达到训练效果。

摘要:赛艇队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教练所选择的赛艇技术训练方法是否得当, 赛艇运动员是否掌握了过硬的赛艇技术。笔者总结了多年来的任教经验, 对动员技术启蒙训练的方法颇有心得, 仅借此文加以介绍, 以供同行参考。

原地推铅球的技术与训练方法 篇9

一、作用与特点

推铅球是肌肉爆发用力项目。由于铅球在空中的运行路线为抛物线, 所以铅球的远度取决于出手的速度和铅球在空中的运行时间。而运行时间取决于铅球的高度, 高度又取决于出手角度。所以, 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要想推得远, 除了力量因素外, 球体的飞行路线还要符合斜抛物体运动的规律。

二、技术结构

原地推铅球 (以右手推球为例) 。持好球后, 身体左侧对着投掷方向,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 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左臂微屈于头前, 使球的垂线离开右脚外侧, 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推球时, 由右腿与髋关节开始发力, 右脚迅速用力蹬地, 脚跟提起, 右膝内转 (同时左脚跟内旋) , 右髋边转动边向前送, 使上体向左侧抬起, 朝着推铅球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与地面垂直的一刹那, 左肩固定, 右腿迅速伸直, 以身体左侧形成支撑轴, 使身体转向投掷方向, 挺胸, 抬头, 右肩用力向前送, 右臂迅速伸直, 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角推出。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 并用手指拨球。推球的同时, 左腿用力向上蹬直, 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 右脚迅速与左脚交换, 左腿后举, 降低身体重心, 借以缓冲, 维持身体平衡。

三、练习方法

1. 正对投掷方向, 高姿站立。

右手持、握球。上体舒展, 形成最后用力姿势, 使学生体会、感受最后用力肌肉感觉。为加长工作距离, 有利势能转化动能, 提高支撑反作用力效果, 只有掌握正确技术, 才能打下良好的肌肉体验基础。

2. 脚步姿势与最后用力结合的肌肉体验。

右脚与投掷方向成30度角, 内侧用力, 左脚前脚掌点地与投掷方向成25度角, 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后用力时形成较好的腰部肌群扭绞的肌肉体验。在投掷过程中初期, 使身体获动能储备, 配合超越器械。

3. 右膝顶撑的肌肉体验。

右膝顶撑, 右脚大拇脚趾及内侧用力, 与投掷方向成30度角。右腿形成弹压、灵活的用力结构, 利于势能转化动能, 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 强化身体蹬转效果。如此, 体验自下而上的肌肉用力, 加大支撑反作用力效果。

4. 髋部、腰部肌群的肌肉体验。

髋部、腰部肌群在最后用力的整个环节中,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利用下肢蹬伸效果, 保障躯干旋转不间断用力, 形成连续性加速用力的肌肉体验, 配合超越器械。

5. 肩背肌群的肌肉体验。

当身体转向投掷方向的同时, 肩背肌群快速向前振弹, 提高了大肌群向小肌群的动量传递, 体现右侧肌群线速度加速, 快速增长的加速度节奏。

6. 左腿与右腿绞扭的肌肉体验。

左腿与右腿绞扭的肌肉效果, 有利于身体右侧肌群沿螺旋形曲线加速运动, 提高身体中心, 强化出手高度。

7. 手臂、腕、指的肌肉体验。

手臂、腕、指在肩背肌群快速振弹基础上, 振臂鞭打手腕迅速弹、拨球。

四、影响成绩的因素

1. 技术因素建立在具备一定力量的基础上, 而技术动作的优劣将起重要作用。

在学习推铅球的技术动作中, 一定要认真地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听教师讲解技术规格和用力顺序。同时, 自身力量的大小与技术动作的优劣对推铅球的成绩起决定作用。

2. 力量的大小是影响推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

它需要的是全身的力量, 包括下肢、腰、腹、背、肩、上肢甚至手指的力量。

五、结论与启示

青少年篮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篇10

一运球训练

运球技术可以分为:低运球、高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运球急停疾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1) 低运球:两腿弯曲形成弓步, 眼视前方, 上体前倾, 控制球在膝盖以上。 (2) 高运球:抬头, 目视前方, 以肘关节为轴, 用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 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 球反弹的高度在膝盖以上。 (3) 胯下运球:在运球的过程中通过胯下, 有利于保护球;增加球的隐蔽性, 使对手难以预测。 (4) 背后运球:双手在身后通过手腕压球, 双脚配合蹬地, 持续在背后运球。 (5) 运球急停疾起:跑动中急停的第一步跨出稍大, 第二步落地时下降重心、全脚掌着地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持球于胸前。 (6)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队员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

运球技术与球性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运球的训练是熟悉球性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长时间培养训练的过程, 运球时以手指、手腕的动作为主, 以手臂的力量为辅, 尽量降低运球高度, 加快运球速度。另外, 运球时脚下的脚步动作配合也很重要, 要求脚步灵活、协调、稳健, 要有对抗外力的力量。通过几种运球技术的连续练习,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理解每种运球技术的实质及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达到动作的高度自动化水准。一步一步为扎实掌握篮球运球技术从单一技术向熟练复杂的运球动作努力。

二投篮训练

投篮技术可以分为:跳投、勾手、挑篮、三步上篮。 (1) 跳投:在原地单手投篮的基础上, 起跳至最高点或邻近最高点时将球拨出。 (2) 勾手:要用肩膀靠住对方, 用身体压制住对手, 朝篮筐转身。同时高高地跳起来, 用右手把球高高地举过头顶, 最好是直臂。当跳到最高点时, 用手腕轻轻地拨球入筐。 (3) 挑篮:属于上篮的一种方式, 在距篮筐三米左右就起跳, 靠腾空把球轻轻挑拨进去。 (4) 三步上篮:以右手单手高手投篮为例, 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然后右腿屈膝上抬, 同时举球至头右侧上方, 腾空后, 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 食指、中指用力拨球, 通过指端将球投出。

投篮是篮球比赛唯一的得分方式, 投篮技术动作的训练是为了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在投篮动作正确的前提下, 加强投篮练习。投篮姿势是很重要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姿势, 力求在标准姿势的基础上寻找自己最合适的投篮姿势。再有, 提高上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也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基础, 身体素质也是制约命中率的因素, 加大力量练习, 确保在篮球比赛中有对抗的基础。最后投篮命中率与心理素质也存在关联, 一个好的投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传接球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传球的方法。它穿针引线般地把各项技术、各个队员连为一体, 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一项技术。 (1) 胸前传球:从胸前传球快速、有效, 是最常用的传球方式。双手持球的预备站位:面向要传球的队友, 抬头、屈膝, 手指张开, 将球持于胸前, 两肘微向外, 伸臂向外推球时, 向前跨出一步, 球出手时手指向上、向前推。 (2) 击地传球:击地传球通常用来将球从防守队友张开的手臂下传出。 (3) 头上传球:在篮球比赛中抢到篮板球的队员用这种方式将球传给位于远处前场处于有利位置的队友。

传接球是队员组织进攻的纽带, 是实现战术的有效工具。组织单人练习中可以采用双手手指、手腕连续拨球;双手胸前抛接球;球绕身体交换球;环绕双腿交接球;行进间胯下交换球。组织多人练习可以采用两人传接球练习、迎面上步传接球、三角移动传接球、弧线侧身跑传接球、三人直线跑传接球。通过以上方法练习好传接球技术, 在比赛中, 传球就像是人体中的血液, 每次漂亮的进攻都需要有巧妙的传球作为基础。传球是投篮的前提, 有人说传球也是一种进攻。

总之, 青少年时期是挖掘潜力的最好时期, 也是身体素质增长的黄金阶段。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培养团队意识、顽强拼搏的精神, 而且可以使个性、自信心、意志力、进取心、审美情趣、自我约束能力等都有很好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

摘要:青少年是参与篮球运动的主体, 但他们篮球的基本功普遍比较差。因此, 从篮球训练一般规律出发, 提醒篮球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是参与篮球运动的基础, 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有助于青少年篮球技术的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球,训练

参考文献

技术训练方法 篇11

摘 要:在田径比赛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大,身体负荷过重,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和亏损。因此,为了使运动员在田径短跑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能只靠平日训练中巨大的运动量,还要讲究运动技巧,改进训练方法。

关键词:短跑动作技术;改进;训练方法

一、短跑动作技术

短跑运动是在人体器官和内脏系统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的高难度动作。短跑运动以无氧代谢供给能量,是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运动,它使人体迅速摆脱静止运动,产生最强的爆发力,进入极限运动状态。

现今的短跑运动比赛过程分为起跑、途中跑、弯道跑三部分,本文就论述了如何改进其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

二、短跑动作技术的缺陷

随着现代田径短跑动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的短跑运动员的成绩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记录,男子100米短跑成绩为9.85秒,女子的成绩为10.49秒。虽然在短跑运动中我们取得的成绩不错,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理论研究的滞后,现在仍然有许多方面不能适用于现今的田径运动,如训练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在传统的短跑训练中,教练们都认为只有努力训练,大量地运动才能很快提高短跑水平,但是长期采用这种训练方法会造成运动员的肌肉损伤,减少运动员的参赛年限,这是以身体作为代价的短跑训练方法。

我国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不光要重视力量和速度的训练,还要重视短跑运动的技术水平,比如手臂的摆放,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技术训练等。研究表明,对于现代的短跑运动来说,在急速运动的过程中步幅的大小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髋关节的伸髋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世界级的短跑运动员都比较重视髋关节的运动,经常进行“伸髋与鞭打趴地”的技术训练。

另外,除了下肢的训练外,我们的上肢训练也要加强。上肢的摆臂运动一直就是我国运动员的弱点,教练也一直忽视了发展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只重视下肢力量的发展。但是由于上肢力量薄弱,平衡动作稳定性太差,因此使得短跑时阻力太大,严重阻碍了跑步的速度。因此,为了使运动员的短跑运动技术更进一步,我们必须改进现今的短跑运动技术。

三、短跑动作技术的训练方法

1.速度方面的改进

在训练时必须要掌握好跑步节奏的变化,如缩小跑的动作幅度,加快跑的动作频率。因此,在跑步中需要高抬腿,增强大腿的肌肉力量和髋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肌肉的灵活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跑步的频率。另外,可以采用快慢交替小跑、原地快慢交替摆臂、牵引跑、后蹬跑等方式,这些都能加快短跑的跑步速度。

2.力量方面的改进

短跑的距离短,我们必须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增强其爆发力,加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但是为了避免肌肉劳损,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的肌肉训练方法,比如负重跑步、深蹲、俯卧撑、抓举杠铃等运动,训练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次数,就休息30秒到90秒,这样更有利于肌肉力量的增强和肌肉的休息。

英国一位有名的短跑教练说过,当运动员的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的比例为10∶6时,短跑运动时前后四肢摆动才会更加平衡,然而大多数中国运动员的比例是6∶1,而这样的身体状况常常会造成运动员的股后肌群的拉伤、抽筋骨折、形成速度障碍等情况,因此在锻炼力量的训练中负重深蹲和抓举是最有效的锻炼方法。

3.技术方面的改进

(1)摆臂技术的训练与改进。摆臂是短跑训练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短跑速度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进入弯道跑的时候要用力将手臂向前摆动,右侧臂向前摆动的幅度和力度要大于直跑时的幅度和力度,过了弯道之后左侧臂摆动的幅度要配合身体重心的恢复,使身体更加放松。

(2)屈蹬式技术。由于技术、场地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短跑时的后蹬式技术已经变成了屈蹬式技术。屈蹬式技术在支撑腿后蹬时膝盖角度变化小,增大了向前的水平速度,减小了重心波动差,增大了步幅,使得蹬摆的动作转换更加连贯、迅速,提高了跑步速度。

(3)实行短跑放松技术。紧张的状态不利于在短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短跑过程中进行放松技术的训练很重要。为了使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更加放松,可以让他们通过腹式深呼吸方法进入自然的放松状态,或是通过意念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增强运动员自身的信心,想象出更加放松的场景,做好起跑姿势,以最放松的技术跑完全程。

短跑训练过程是一个科学复杂的过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心理因素等各方面都会影响到短跑的技术,因此我们需加大对短跑运动技术的训练,使我国的短跑运动员能够取得更加傲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建忠.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2):17-20.

浅谈短跑放松技术及训练方法 篇12

1 放松在短跑中的作用

(1) 放松肌肉和心理是掌握技术的前提,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 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短跑成绩的好坏和放松技术的水平可以说是直接相关。

(2) 肌肉群之间的运动协调关系是影响肌肉发力的主要因素, 只有肌肉放松和协调一致, 才能获得最佳的肌肉收缩速度, 从而节省体力, 所达到的效果才会经济实用, 方便省力, 从而获得较快的速度。

(3) 放松可以改善大脑紧张的情绪, 只有精神放松, 身体才能放松, 从而有利于改善步频, 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 步幅才能更大。

(4) 放松有利于规范短跑的动作, 并使运动员有充足的信心, 精神集中, 更利于发挥其他的技术, 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会达到正确动作定型, 从而真正提高放松技术。

2 短跑放松生理分析

短跑时直接用于体内的能量是ATP供给的, 它只能维持大概3 s的时间;ATP-CP非乳酸无氧能量供应做极限的运动时也只能维持6~8 s的时间;乳酸供能可以维持2~3 min, 持续时间也不长。正因为如此, 如何有效地节省短跑中ATP-CP的能量消耗, 加速肌肉的三磷酸腺苷的ATP再合成率是非常重要的。锻炼肌肉收缩的能力和交替运动是能量消耗的主要方面;而交替运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再合成材料供应和ATP的收缩和舒张。从生理上讲, 肌肉快速收缩的过程中锻炼和放松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高转换密切关系的灵活性, 锻炼肌肉力量大脑皮层主要来自于完成每一个肌肉群收缩力的操作, 和肌肉群之间的作用时, 协调的收缩是影响肌肉力量、肌肉收缩速度的主要因素, 力量也产生了较大的收缩速度, 当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达到一定程度时, 放松肌肉, 以便迅速而有节奏的做交替运动, 以获得肌肉收缩, 这样可以获得更快的速度, 从而有效地节约体能。因此, 全面的灵活性, 协调性和转换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协调, 提高肌肉工作能力, 并保持效率、高速, 对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放松技术的影响因素

3.1 客观因素

影响短跑放松技术的因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技术的高速自动化, 一种是技术的稳定性。当技能处于分化和泛化时期, 该时期大脑神经反射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 因而肌体所做出的运动没有协调一致性, 甚至还会出现多余的动作, 这些都极大程度上消耗了机体能量。对于当代短跑技术而言, 其关心的是肌肉摆动效果, 看重的是各项机能工作能否协调一致, 注重的是剧烈运动中, 肌肉能否协调一致的放松。基于生理学角度来讲, 协调一致的放松离不开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员力量方面的训练, 人类大脑神经类型与肌肉放松能力息息相关, 基于神经类型的不同, 人的先天生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各种生理特征彼此对应着各种类型的神经, 虽然先天的遗传生理方面不能改变, 但却可以采用后天的积极训练, 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训练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在融入运动项目的热点后, 进行高强度的科学训练, 进而稳定大脑神经中枢的抑制与兴奋的交替, 实现灵活的、协调一致的肌肉收缩与放松, 最终通过大脑的控制、利用协调的肌肉支配, 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3.2 主观因素

对于正常人而言, 无论是参加什么样的比赛, 都会产生一定心理压力, 比赛层次越高、运动员的压力就越大, 进而致使其由于心理情绪的变化致使身体各项机能的工作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如果运动员过于紧张, 那么其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连锁不良反应, 例如注意力不能集中, 容易开小差、心跳加速、肌肉不能放松、思考能力下降等等。基于这种情况, 运动员很可能做出一些多余的动作, 且做出的动作缺乏协调, 最终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准, 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受伤, 因此, 对于运动员而言, 其在应对各种比赛时, 必须调整好心态, 尽量平常心对待, 缓解紧张的情绪, 适度的紧张反而对成绩有好的影响。

4 放松协调训练的方法

4.1 语言暗示训练

在短跑训练中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 在内心对自己说放松, 使得整个身体, 心里都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4.2 放松弹性跑训练

站立式起跑距离控制在30~60 m左右, 可以采用70%~80%的速度跑进, 动作协调放松, 不要全力跑, 跑步时要具有弹性, 脚接触地面时间尽量要短, 步幅要适中, 不宜过大或太小, 主要体会接触地面的快速反弹。

4.3 大步长跑训练

进行高重心的跑, 动作协调一致, 整个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尤其是面部、肩部和颈部都要自然, 不要有紧张的感觉。

4 . 4 协调放松大步加速跑

跑进时髋、膝、踝和肩关节要自然协调;加速的能力随着距离的增加, 体力的消耗逐渐减弱;当达到较高速度时, 可以自然的转换成有惯性的跑。

4 . 5 摆臂向前、踢腿直线跑

肩部下沉, 肘部发力, 两臂尽量前后摆动;前腿要直腿向前上方摆动, 脚掌落地后尽快弹出, 接触地面时间尽量要短, 两脚落地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4 . 6 小步跑后接加速跑

充分体会髋、膝、踝和肩关节的自然协调放松和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技术动作, 提高脚掌着地迅速向前的力量。

4.7 放松惯性跑

先全速跑出20 m左右, 如何再进行惯性跑, 随着惯性跑要求整个动作自然放松, 充分体会放松跑的各个技术动作。

4 . 8 训练结束后的慢跑放松

训练结束后的慢跑放松非常重要, 重要程度甚至占到了整个训练效果的三分之一, 就是这么重要的事情, 也往往容易被忽视, 训练之后, 由于肌肉处于紧张和僵硬状态, 如果不好好放松, 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训练, 主要是会影响当次的训练效果, 还会对接下来的训练产生影响, 进行充分训练后的放松至关重要, 放松应以慢跑、各种拉伸和柔韧性练习相结合为宜, 根据情况, 慢跑800 ~1000 m左右比较适当, 还要多进行全身的拉伸和柔韧性练习。

5 结语

放松技术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意义重大, 没有掌握好放松技术, 就不可能获得出色的成绩, 良好的放松技术对于掌握短跑的全程技术至关重要, 要想获得完美的放松技术, 必须从加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门性的练习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 才会有效的提高短跑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洁.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 2014 (27) :141.

[2]王芳.如何掌握并提高短跑放松技术[J].田径, 2013 (4) :41-42.

[3]陈麒, 于悦, 王品.浅析放松以及放松训练对短跑成绩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6) :25-26.

[4]罗孙标.短跑放松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8) :197.

上一篇:作业考评下一篇:健康风险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