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2024-12-04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共12篇)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篇1

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由于发展历史不长, 基础较差, 资金缺乏, 技术及装备均比较落后, 因而不具备所处产业的核心技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在非核心技术上进行有效决策和创新。这些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关键在于将企业在产业链中所掌握的非核心技术进行创新, 并打造成自身的核心技术, 以此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基础。

一、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的内涵

一般来说, 技术是指根据生产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它包括生产性技术和非生产性技术。其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部分我们称之为核心技术。在发达国家, 一些企业通过长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投入之后, 拥有了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核心技术战略保证了其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的霸主地位。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发展历史不长, 基础较差, 资金缺乏, 技术及装备均比较落后, 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在非核心技术方面进行有效决策和创新。

市场竞争力是产品 (质量和适应性) 、服务、经营理念、营销网络及手段、制造和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的结果。我们把依靠核心技术之外的以上因素, 尤其是能体现企业相对优势的因素, 而构建的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战略, 称之为非核心技术战略。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 创新是创业企业家特有的工具, 是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而通过对现有的非核心技术进行创新, 使之成为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 在竞争中超越对手, 这种战略就是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例如海尔集团和格兰仕集团, 尽管都不拥有核心技术, 但却取得了成功, 关键在于它们在竞争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对自己现有资源的识别, 以明确自身的竞争比较优势, 并能通过不断地创新来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 在非核心技术创新上做文章, 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 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企业选择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的原因

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 核心技术可以分为产业和企业核心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就是在一个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 而企业核心技术就是指企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在许多产业里, 中国企业不具有产业核心技术, 处在产业链的下游环节。

中国企业选择非核心技术创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现状。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 尽管在个别领域我们的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但总体来看, 我国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仍然处于引进和吸收阶段。在核心技术方面, 目前大多数企业更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自身实力决定了无力对技术创新进行太大投入, 核心技术研究明显不足, 很多行业根本就不具备核心技术。但在加工制造业上, 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 在国内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销售网络, 因此, 我国企业完全可以在非核心技术创新上做文章。二是国际分工。当前国际分工正呈现出由垂直转向水平方向的新特点, 即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 一个国家或地区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领一个产业, 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 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具有高附加值部分, 将生产加工环节留给或主动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整个生产过程及其技术链被分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 即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在整个国际分工体系当中, 中国具有劳动力价格便宜且人力资源丰富、接近全球最大的市场、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条件, 目前正逐步成为世界分工中的生产环节——“世界工厂”或称之为全球加工中心。在“世界工厂”体系中, 中国企业处于产业的下端, 仅仅负责生产过程, 不具有产业核心技术的优势, 无法获得产业中的高附加值部分, 利润低, 然而竞争却十分激烈。中国企业无力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大量投入, 因而竞争手段技术含量低, 往往打的都是价格牌。由于大多数中国企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在技术上投入不足, 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非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一种理性选择。

三、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内容

1. 引进核心技术, 与核心技术持有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核心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不能获得核心技术, 企业的产品就没有持久的竞争力。但是, 对于那些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又该采取何种策略呢?实际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 企业越来越专注于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然后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共同实现从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转换。也就是说, 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一定占有全部产业链, 不一定具备生产能力。例如掌握电脑核心技术的英特尔公司, 并不具备组装全部电脑的能力, 它只是在电脑核心CPU上有核心技术专长。这样就给其他没有或不具备电脑核心技术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因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 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来看, 企业不再能独立生存。没有核心技术, 就要争取获得核心技术的使用权, 如何获得核心技术的使用权, 或者说引入核心技术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然, 由于下游企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市场进入障碍较低, 竞争厂家也会更多, 在与上游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家进行交易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优惠地得到核心技术的使用权。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采用那种对自身发展有利和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制订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合作的战略。例如, 在PC机进入奔腾时代以来, 联想之所以每次都能在Intel推出新的CPU后马上推出具有相应配置的计算机, 就是因为与Intel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非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结合。

核心技术的取得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 而且风险较大, 成功的几率低, 除了少数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之外,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因此, 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在非核心技术层面采取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一般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采用这种战略。我国企业拥有低廉的劳动力, 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来实现非核心技术创新, 利用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与庞大的市场容量, 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使企业获得低成本, 在竞争中靠成本优势取得领先地位。但是, 在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情况下, 由于进入障碍低, 多数企业很容易就取得成本优势, 而且面对的竞争对手具有相同的竞争手段———成本, 这也就是为何我国彩电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价格战的重要原因。采用差异化战略来实现非核心技术创新则不同, 这种战略有利于企业在缺少核心技术的情况下独树一帜。具体来说, 就是在对核心技术采取“拿来主义”之后, 在非核心技术的创新上采取需求导向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二次创新, 使本企业的产品具有独特性, 在核心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产生差异化。例如, 在洗衣机的核心技术方面, 海尔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并没有多少创新, 而只是领先向市场推出容量更小的洗衣机, 针对的是家庭对第二台洗衣机的需要, 实现小件衣物随时洗。实际上, 尽管海尔在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多少突破, 但是它推出的产品却接连不断, 这些新品体现了非核心技术的创新, 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形成了差异化, 创造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应当看到, 非核心技术创新虽然能够产生差异化, 但是技术含量低, 很容易被模仿而丧失其独特性优势。因此, 企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使产品独特性得以延续, 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或者直接将非核心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 非核心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

创新不是“创造新东西”的简单缩写, 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创新是创造或执行一种新方式, 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获得利润。从非核心技术创新的内容上可以看出, 创新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 如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 更主要的是表现在非物质方面。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 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只要能带来利润, 创新并不一定就是技术上的突破。我国大多数企业既然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非核心技术创新又容易被模仿, 而且短时间内将一直保持这种情况, 就可以考虑走非技术创新的道路。与技术类的创新相比, 非技术类的创新往往只需较少的投资, 甚至有时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 更应该强调非技术方面的创新。非技术方面的创新类型很多, 如营销手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非技术创新同样可以创造利润, 甚至带来划时代的变革。现阶段, 企业在管理方法、组织结构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可选择余地变大, 有多种理论支持, 如虚拟企业、一贯制管理、顾客认知价值定价等, 我国企业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非核心技术创新的新思考

我们上面讨论的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大都是指产业链上的。社会化大分工的今天, 没有哪个企业能独占整个产业链, 每个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只有一个或几个, 掌握的企业数目很少, 多数企业不具备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在不具备核心技术的情况下, 处于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企业将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关键在于能否将企业所掌握的非核心技术进行创新, 打造成自身企业的核心技术, 并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此作为在竞争中获胜的基础。从产业链纵向看, 企业不具备核心技术, 但在同一生产环节的横向上比较, 由于在非核心技术上进行了创新, 即将纵向的非核心技术打造成横向的企业核心技术, 这样在同类企业中就具有竞争优势。

目前, 中国企业应该注重非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 充分发挥自身特点, 利用低劳动力成本、健全的营销网络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以非核心技术甚至非技术方面的优势制胜。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例, 其核心技术大多由国外企业掌握, 而我国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下游, 但中国的加工生产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如made in China已经遍布全世界, 依靠的正是非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 即以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将产业链中的非核心技术进行创新, 并打造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最成功者是计算机行业中的Dell公司。Dell在个人和商业用电脑生产上处于组装和销售环节, 整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Inte手中, 但Dell通过将采购——销售环节进行创新, 采用新的方式, 使采购——销售变成自己最有力的竞争手段。在传统企业所采取的供应链管理中, 一般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直接交易的“B-B模式”, 即制造商不直接和顾客交易, 而是通过经销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将自己的产品投放于市场。而Dell采用的是“B-C交易模式”, 即公司和个人间直接交易的模式。它绕过分销商或零售商等中间环节直接向顾客提供产品, 从而可以免除中间商费用, 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的需求。据原康柏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传统的间接销售模式下, 通过分销商和零售商配送产品所产生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总额的13.5%~15.5%, 而Dell的直线模式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 这一费用降到销售收入的2%左右。

目前, Dell已成为拥有50000名员工, 年销售额高达450多亿美元, 在全世界拥有39个办事处, 用户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直销商。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家企业中排名第48位, 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54位, 并连续九年位于“最受仰慕的公司”之列。Dell公司在20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绝非是它在产业中的核心技术有所创新, 而是核心技术以外的东西, 主要归结为其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这一核心竞争力促进了Dell的腾飞和壮大。

Dell通过独特直线销售模式, 实现了大规模定制, 把产业中的非核心技术成功地转化为企业本身的核心技术, 进一步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不仅能在与同类企业竞争中获胜, 而且在整个产业中也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根据目前我国企业实际情况, 在核心技术方面不具备优势条件的企业采取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 是短期内取得成功的一种好办法。只有经过逐步的积累, 我国企业才能有条件地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最终进入产业链上游。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篇2

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空间,技术创新必然成为核心问题。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设备涌入我国市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吸收其先进技术提供了机遇。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小、快、灵”的优势,制定前沿的技术创新战略。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小企业在经营上要有技术创新的前卫意识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要有前卫意识,其倾斜点即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围绕国家对西部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善于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自身现状,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前景的产业和产品。

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为中小企业提供契机。

大企业对规模效益的追求和社会化分工与协作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成为可能。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就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的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要求中小企业能提供大量质量优良、成本低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这就需要中小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产品、材料、工艺等方面具有差别化优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王宏道邹贻方

来源:销售与管理

企业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技术战略;问题成因;建议措施

1.企业技术战略概述

1.1企业技术战略的定义

企业技术战略就是一系列指导和规范企业技术行为的决策规则,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全面规划和战略性安排,包括技术的获取、维持和利用,技术能力的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等。技术战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和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是企业整体竞争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1.2企业技术战略的特点

企业技术战略重点在于企业战略性的技术选择和评价。技术战略的不同种类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技术战略不仅涉及技术的投入程度,技术在产品和价值链的运用,而且技术战略的目标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保证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涉及企业市场竞争的策略。企业是最先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是采用跟随战略,还是获取成本优势,还是差异化优势。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从基本资源的战略管理观点来看,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企业技术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有效的技术资源的积累和培养,来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技术战略的深度是有关企业目前技术存量和资源的投入规模。技术战略的广度,则会涉及企业的战略姿态和可以进入新的领域以及进入方式,是通过创造全新的业务和竞争领域,通过改变现有竞争领域的竞争规则;还是通过支持现有业务。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传统的竞争为技术竞争所取代,企业技术战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缺乏战略眼光,短期行为严重

部分企业主不了解战略管理的意义,认为,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事,其实,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同样重要。因为企业的诞生,往往是因为发现了市场空缺,在短时间内创办起来,即使没有足够多的资金,足够领先的技术也可以很快的生存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偶然性,使很多企业在开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规划,其结果造成了企业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变化及企业的应对措施。

2.2战略缺乏针对性,内容雷同

有些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别的企业怎么定,自身企业也跟着走,这样一来导致的是内容雷同。而战略应该针对环境、针对竞争对手、针对企业、针对企业决策者。以上四个针对性是制定企业战略最基本的原则,有了四个针对性,企业战略也具备了个性、特点、岐异性,不仅不会雷同,还会取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

2.3实施控制缺乏力度,规划形同虚设

企业毕竟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去保证制定出来的企业战略的实施,这是由于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力,即如何调配人力物力去保证战略的顺利执行,或是没有将企业掌握的资源正确地运用到企业的战略实施中去。

3.对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方面的对策分析

3.1发挥比较优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提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重新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前提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其远景业务必须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成长空间,使企业能够随着业务的拓展而发展。这个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至少包括某项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区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营销优势、偏好优势等等。

3.2制定企业竞争战略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客户定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顾客。需要明确企业将以哪类顾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哪些顾客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将企业所供应的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按照标准划分,找到其中对企业较为重要的群体。抓住他们的心理,是企业竞争优势建立的关键。

核心业务,回顾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分析,看看企业能够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如果某项业务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话,需要做哪些配套的工作。考虑一下是不是某项业务外包,就能够节省成本和资源。这个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对企业核心业务的审视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取决于核心业务。

寻找特点,在客户定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一下企业的客户为什么会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定具有一些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吸引着一些客户。同时,花时间考虑企业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怎样让顾客相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这一阶段考虑完成之后,在制定竞争战略当中应当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定价方式,考察客户为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付出怎样的报酬。定价的合理性对企业利润非常重要,价格竞争也是竞争中的常用方式。

企业需要了解,哪个价格实际上是顾客愿意支付的。自身优势,毫无疑问在制订战略的时候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绝不能避长扬短。在制定战略之前,企业务必要针对企业的资源,整理一下自己的优势所在。

3.3技术创新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当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一旦在市场上出现,便开始了其生命周期由新到旧的演变。由于竞争与发展,学习者和模仿者便会接踵而至,新技术随着时间的延长向空间扩散。当新技术在某一空间被同行所掌握时,这项新技术也就变成了普通技术,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就走完了由新到旧的历程。这时,所谓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由于竞争的结果已无利可图了。同时,顾客更多更新的要求,也使原来具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必须向更新的技术发展,开发出更新的更多的新产品,以满足顾客的更新需求,增加企业活力,延长企业寿命。

3.4落实战略的实施过程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保障

为了保障战略顺利执行,企业尤其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支持工作。要让员工更好地为战略服务,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一方面要在企业里营造一个合适的战略氛围。提高员工的战略水平,可以通过培训、宣传和接触客户等途径来实现;氛围的营造,则需要企业建立完善是薪酬激励措施、岗位责任制,以及企业文化的培养。很多人认为战略是老总的事,战略管理只有企业的领导人才会用到,下面的人不用多操心。其实不然。有句老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高层管理人员只有站在企业战略角度来想问题,才能够把本职工工作做得更好,并且为进一步提升积蓄力量。

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需要的不断增加,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不断而且比竞争对手更领先地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唯一依赖的就是持续的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培植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保证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的成长。因此,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战略,这是每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战略定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还必须注意检验和修正原有定位的环境适应性,否则,很可能倒在自己以前的成就上面。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思路 篇4

企业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动机

推动企业之间形成技术联盟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速度和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高, 使得技术开发所需的资金投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开发风险大幅度上升, 没有一家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单独获得成功。更为重要的是,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拥有全部所需的技术。二是由于模仿竞争加剧, 新产品上市的速度成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麦肯锡公司研究显示:在引进新产品的竞争中, 与新产品晚6个月上市的企业相比, 新产品抢先上市的企业业绩比前者好8倍。为分散投资风险、利用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加快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 占据有力的竞争地位, 即使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也会变成合作伙伴。

企业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优劣势分析

企业间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立了一种不同于纯粹外部市场关系或者纯粹一体化关系的新型关系, 形成了一个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的外部网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竞争加剧, 研发成本提高, 市场范围扩大, 更新和淘汰迅速等挑战应运而生的企业外部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创新组织形式。

获取技术资源, 弥补“战略缺口”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高精尖技术产品的研制过程表现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资金、技术、人才及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的突破与创新越来越依靠学科间和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针对技术优势分散的特征, 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可以形成技术互换和优势互补关系。由此, 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学科间和产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化水平, 实现合作方技术资源优势的互补, 从而弥补这种“战略缺口”。

分担研究发展的成本和风险

新经济下研发成本的日益提高和技术更新的加快, 使大型企业为了某些重要技术项目的开发建立起契约型的研发战略联盟, 分担研究发展的成本和风险。联盟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 其成员各自独立, 但紧密协调, 合理分工, 其成果在参加联盟的成员之间具有共享性。

建立新标准与获得标准优势

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生产工序及产品的标准化。在市场全球化与技术创新多极化的今天, 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单个企业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越来越困难。与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建立技术联盟, 将有助于企业推广其技术标准, 或通过协调建立一个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 获取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优势, 扩大市场占有率, 共同对付其他竞争对手。

实现技术研发的本地化

跨国公司在进入他国市场过程中, 必然要面临不同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机制与管理体系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这些构成了跨国公司的国别进入障碍。建立技术与研发战略联盟也是克服这些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摩托罗拉为进入中国通讯市场, 先后在中国建立了18家研发合作机构, 分设在各类产品销售部。在当地具有科研能力和产品开发经验的高层次人才的影响下, 迅速建立了与当地企业集团、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联系, 有效地跨越了不同体制下的国别障碍。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思路及相应对策

目前, 我国多数行业内的大型企业普遍实力较弱, 难以引领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赶超, 导致我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存在相当多的困难。针对上述现状, 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思路、指导原则和相应对策建议, 拟对我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提供借鉴。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思路

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以提升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以企业为核心, 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标准为纽带,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协调各方利益, 调动各方积极性, 集成社会技术创新要素, 聚焦战略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 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对策建议

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需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切实增强支柱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增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集成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新业绩明显、创新潜力大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 给予优先支持。激励企业加强创新机制体制建设,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发展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和创新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 形成企业创新激励良性机制, 引导企业走创新型发展的道路。

引导和支持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

在总结以往产学研合作经验的基础上, 按照加强自主创新的要求, 以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重要技术标准制定为重点, 以重点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 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 形成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另外, 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区域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产业集群中的技术联盟企业为主体, 配合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组织产学研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力度

优先支持企业承担或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承担的竞争前技术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引导战略产业的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调整政策引导类计划方向和重点, 将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等纳入统筹考虑。

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 积极扩大在转制科研院所和其他具备条件的企业中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试点规模, 采取多种方式新建一批科研基地、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区域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努力构建技术研发协作平台。进一步发挥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以及各类科技产业化基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产业化基地, 加快探索技术扩散的机制和途径, 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扩散应用。

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篇5

营销战略是企业全部营销工作的基石。市场营销要制定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建构营销理念体系,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必由路径。

衡量营销的成败,要依据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市场营销是以顾客或消费者的利益为核心来进行的。市场商品交易的活跃及消费需求的旺盛,要求从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再到市场营销观念的不断创新。市场营销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和谐共赢,把社会责任内化于企业的使命,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等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有效方式,为企业开创了新的天地。同时,要求市场营销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价格向市场提供适当的产品,社会的供给能力和购买力必须保持动态平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

营销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下开展的,环境对营销活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市场营销要制定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在市场定位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应该利用各种途径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产品的质量、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获得社会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不断开拓创新,向社会提供资源节约、安全便利的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制定好营销方案,是企业取胜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企业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习惯和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改进经营方式和经营作风,企业才能在市场营销中把品牌做强、做大,从而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过程,企业使消费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市场营销必须有意识地、最大限度地以最好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现实和潜在的需要,通过产品、定价及促销等活动,满足市场需求,协调供给与需求双方,使供求矛盾趋于平衡。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同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状况都有不同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特征并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发掘市场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归属感。

营销观念的变革要向重视消费者的方向发展。营销创新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保证,在营销中创造名牌与拥有名牌,应建立科学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营销观念,使所有部门和员工都能紧密协作,树立企业在未来产品和企业中的形象。市场营销竞争战略要求企业为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来策划市场营销,营销计划必须对此做出布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市场营销贯穿于市场调查、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整个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产品是文化价值观的实体化,要通过市场营销引导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二、明确市场细分目标,树立营销新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而市场营销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在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实践中,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帮助营销人员将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企业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市场容量,表现为产品总的市场购买力,由消费者的规模及其购买倾向等因素决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还包括产品所能提供的附加利益的竞争。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有明确的市场营销目标。产品的价格不是企业生产成本及利润的综合,而是消费者对该种产品的价值认定,或者是该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市场营销就是供给战略,企业营销的重点是要发挥整体营销力量,从消费者的感觉、情感、行动等角度,在中长期目标下设计一系列的短期目标,使消费者方便购买和使用,不断发掘消费者的新需求,重新建构营销理念,设计营销行为,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在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市场营销是创立名牌、更新与消费者价值链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商品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表现,是市场竞争的更高层次。市场营销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人口、资源、文化以及竞争对手、中间商、价格等等。价格是商品营销的重要手段,产品的设计和价格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在企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运用科学的营销方式,顺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要着眼于营销活动的结果,以达到营销目标为前提,在对市场全局把握的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和使用营销工具,使整个市场营销活动处于有序的状态。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营销环境而独立存在,可以直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出自有品牌,使消费者在参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情况,不断创新产品。

三、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市场营销需要企业的整体战略决策作为支撑,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最低的营销投入提升载体的价值,在创造或传递新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产品开发时要在消费者的观念中树立名牌意识,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满足目标市场所期望达到的东西。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产品的使用日趋复杂,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对消费需求也发生变化,决定了市场营销中企业品牌必须适时创新。营销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必须仔细分析营销环境,寻求恰当的机会和避开环境中的威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标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要不断对品牌进行设计和更新,不断强化各功能环节,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在营销组合中,服务是产品的一个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只有通过营销渠道的整合,突破原有的营销方式,主动面对市场,以有效的营销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的营销手段,才能对营销资源进行重新安排,实现市场优势和最大增值。无论何种市场营销目标,都必须在制定营销策略之初便明确化。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和工作流程,将市场目标、销售人员和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创造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能占领市场,市场营销必须深层次地展现产品的价值。产品宣传可在市场上塑造产品的名牌形象,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信任感,认识到产品是优质优价的。企业要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使消费者将企业及其产品与自己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

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着影响。企业要树立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并推广消费者满意工程,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和营销人员的分配与日常管理制度。对 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如何提高推广活动的专业性,决定了企业能否进一步拓展市场目标。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创新市场营销理念,构建营销决策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既可以运用网络进行常规的营销推广,也可通过搜索引擎、媒体舆论等方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营销不只是价格与产品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非营销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非营销变量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生产更优的产品。企业要从能生

产产品到能够创造市场,为企业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视野

和思路,从为自己创造利润到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

现代营销中想像力是成功的关键。市场营销的压力既可

来源于行业内各个企业之间,也可来自产业外部。市场

营销就是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协调各

种营销方式使消费者满意,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四、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

营销是有规律可循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了解市场营销规律,要求企业必须清楚市场有

多大、市场的增长率有多少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化和竞争

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等,做到心中有数。市场环境的不断

变化,使得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

整营销模式。企业必须以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和以消费者为导向,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

策略去占领市场。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

者需求层次提高,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营销也必须与

企业的其他要素进行整合与协调。市场营销各变量不仅

互相之间有影响,而且与企业的非营销变量之间相互也

有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

间上,都对传统营销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深化对

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加强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市场营

销实践的指导。只有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

以及消费习惯,才能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市场营

销目标。企业营销的运作水平与运用程度,也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营销观念的制约。企业之间的竞争不

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而且是产品所能提供的附加利

益的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消费者具有动态

性,消费者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的忠诚度会转移到其

他企业。市场营销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剂。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

在的需要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和促销为主要内容的市 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

在知识营销时代,企业更加注重传播新的消费方

式,注重强调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将文化内涵和消费 者的需求相融合,创造需求或更新需求,获得竞争优 势。市场需求是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特定的消费者群 体可能购买的某一产品总量。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 需求为中心的。要以全球市场为视野,制定和选择有利 于企业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商品经济 社会,市场营销系统中各因素必然是相互联系的。在营 销沟通活动中,各因素之间通过双向沟通的过程,达到 双赢或多赢的结果。在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或营销过程 中,必须对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掌握市场环境的特性。企业要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就必 须使消费者认为其获得的产品价值比实际支付的货币 价值大,感到实现了其购买行为的价值。企业的市场营 销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人文水平、氛围和外在形象。

企业市场营销风格是在企业发展中长期沉淀所形

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浅析 篇6

革的逐步深化,尤其在我国顺利加入

WTO后,我国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国企业只有通过技术革命,进行

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地获取竞争优势,提

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全球范围内

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特定

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制定出符合企业实

际情况的技术创新战略则是企业技术创

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进行企业

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我们思

考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战略的界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

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

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

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

从而推㈩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

法,丌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构料或半

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包

括科技、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

合过程。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

的产物,它是经济与技术相互结合或相

互统一的,既具有经济特征又具有技术

特征的技术经济范畴。技术创新贯穿于

企业价值链的全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

一个过程,始十研究开发,止于市场实

现。同时还应注意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

的区别,发明创造只是一种新概念、新设

想、试验品,技术创新则是把发明创造和

其它利技成果引入生产之中,实现生产

要素的“新的组合”,从而生产出满足市

场需要的商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

效益,赚取超额利润。因此,衡量技术创

新成功的根本标准应该是市场实现程

度,而非技术先进程度。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一定的时空

条件下面对有限的创新资源,在分析内

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权衡创新目标

的长短结合,所做出的技术创新目标的

总部署,以及为实现该目标所进行的全

局性、长期性的谋划。技术创新战略是企

业整体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是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强有

力的推动因素。因此,技术创新战略恰当

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竞争

战略的实现。但是,技术创新战略毕竟只

是公司整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

须服务于整体战略,与公司其它价值活

动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有效地促进公司

整体经营战略的实现。与企业的经营战

略一样,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

定、战略实施和评价反馈三个阶段。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

类型

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主要

有三种基本战略模式:自主创新、模仿创

新和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

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

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

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

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通常自主

创新要求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开发两方面

同时具有率先性,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

目标,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由于自

主创新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因

此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不宜

过分强调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

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

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

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

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

发。它着重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

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

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

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

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

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

为。从本质上看模仿创新应属于一种类

型的创新活动,它与单纯的机械模仿和

技术引进有根本区别,是从单纯模仿向

自主创新过渡的桥梁,在经济发展和技

术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

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

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合作的成

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以是相互

竞争的关系。它的前提条件是合作各方

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且共享成果,共同

发展。合作创新的成功实现可以缩短创

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地位,也可以有效

地降低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的选择

从中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企业

实施技术创新,应当以在引进技术基础

上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

的比重,同时采取适当形式积极进行合

作创新。

如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在

经济发展的初期实施在技术引进基础上

的模仿创新战略最为常见,对一国经济

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最大。通过这种途径,

企业可以用最少的投入接触到领先者的

核心技术,最大程度地吸取领先者的技

术溢出利益,且知识产权纠纷少。我国企

业在实施这一创新战略的过程中,要注

重培养自己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有效避免重复引进,逐步培育出一支善

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研发实力,

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

重,最终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

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

此外,合作创新也是现阶段我国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可

以使各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

现资源互补,从而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

新的风险和成本,使企业顺利进入新的

技术领域和经营领域。通过合作创新也

能把有激烈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企业

联合起来,使各方都从合作中获得更大

的利益,从而缓和矛盾,使企业获得新的

发展空间。如在上世纪80代,随着日本汽

车的大量涌入,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

激烈,此时通用汽车公司通过与丰田汽

车公司联合出资建立新联合汽车公司,

一方面,通用汽车公司借此缓和了与丰

田汽车公司的激烈的竞争冲突,为其调

整竞争战略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丰田

汽车公司通过这一联合研制出“凌志”

汽车,成动进入美国高档汽车的销售行

列。可见,成功实现合作创新,对一个企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地位。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

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

仗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

技术创新,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

新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

(1)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

场竞争格局,企业要自主选择适合本企

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同时积极有效

地实施研发、生产、销售和教育培训等创

新管理。(2)企业要成为研究开发的主

体。(3)企业要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

(4)重视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

互动。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只有

成功建立起两者的互动机制,才能为技

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有

力的政策支持、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技

术创新机构的运行机制,促使技术创新

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它的

合理的管理模式,给技术创新提供政策、

制度和组织上的保障、其次要努力营造

技术创新文化。因为技术创新贯穿于企

业价值链的全过程,所以企业应给创新

者必需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

持,以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

和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每位技术创新者

的潜力。

3、加强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

持。首先由于我国企业技术积累不足,

技术开发效率低,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

和实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和计

划,如税收优惠政策、风险基金政策、

贷款担保计划、技术援助计划、职工培

训计划和政府采购计划等,增强政府激

励,降低市场和技术风险,提高技术创

新收益,从而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活

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加他们

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企业技

术创新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

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以解

决企业在创业、发展不同阶段对技术的

需求。最后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

度,严惩侵权盗版行为,以此来激发企

业的创新热情,吸收投资和技术,尤其

是国外投资,以利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

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分析 篇7

创业以其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而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创业的类型不同, 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所谓技术创业, 主要是指依靠科技成果建立起新的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造就技术创业人才, 而且还通过创办起来的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最具活力的因素。技术创业强调的是创业者, 突出他们有技术, 并且是以这种技术方面的优势来进行创业, 进而经营自己的企业和事业。这与其他方式的创业企业或创业服务是不同的。人们也许听惯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概念, 但是这些概念与技术创业侧重点不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创业首先是解决他们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13万, 2007年达到495万, 2008年达559万, 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 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而“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这么庞大的数字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自主创业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渠道。不仅如此, 这么一个渠道还是最好的渠道之一, 这是因为从事技术创业的大学生都必须有创业的点子, 而这些点子通常是建立在所拥有的某些核心技术 (甚至具有专利权) 的基础之上。因此, 本文研究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

技术战略是指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 包括为获取、维持、利用和放弃技术能力而投入的资源, 它决定了企业基本技术能力的特征和程度, 以及可用的产品和过程平台, 主要包括研发过程中的项目选择和优先级划分、内部资源分配和外部技术投资选择等。研究表明, 技术战略并不仅限于高技术行业, 而是企业普遍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那些能力驱动型或顾客驱动型产业也都需要技术战略, 尽管这些行业的技术战略较为模糊, 但却决定了技术能力以及企业产品和过程平台的选择。一般来说, 企业技术战略主要受到环境、高层管理、资源和组织4个方面的影响: (1) 环境维度。公司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外部环境的影响, 包括任务环境 (如客户、供应商和竞争者) 、产业环境 (如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权、商业化新技术所需要的配套资产、主导设计和产业标准的出现、采用某些技术的收益递增等) 和宏观环境 (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等) 3个方面等; (2) 高层管理维度。管理高层是决定技术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有效结合的重要因素。与技术和创新相关的事物和问题是所有公司总经理工作组成部分, 总经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获取、形成和配置技术和创新资源; (3) 资源维度。资源决定了企业可以采取的技术战略以及技术战略的执行, 企业必须投入资源来进行一系列的技术选择 (产品、价值链中需要获得、应用、市场化或放弃的技术) , 这些决定着企业技术战略的范围和领先程度的选择、收到财务资源可用性的影响; (4) 组织维度。技术战略应该包含组织设计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因为如果公司能够满足技术战略的竞争方面、价值链方面以及资源投入方面对组织的要求, 技术战略就可能更有效。

技术是技术创业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选择合理的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 企业的技术战略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转移战略。但必须注意的是, 不同技术战略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它们之间的界限也并非绝对明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多种技术战略, 搭配使用, 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的技术战略组合。

1.1 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顾名思义, 指的是企业通过自我研发或者合作研发, 实现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包括技术领先和技术模仿两种战略。

(1)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是指企业试图成为第一个实现新技术研发的企业, 在技术创新上具有率先性。所谓率先创新, 即指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 产生核心技术或核心概念的突破, 并在此基础上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 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 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 是根本性的创新。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新产品率先进入市场, 企业得以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市场, 赚取超额利润;同时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行业标准, 技术领先企业可以提高后来企业的进入壁垒, 从而达到左右行业发展的目的, 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并且作为新市场的开拓者, 技术领先创新企业能率先建立起供应和销售网络,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此外, 由于新的技术和产品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 技术领先创新者得以享受到范围经济。

但是, 技术领先企业往往需要有大量的研发经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等大量资源的投入;同时, 由于技术领先企业开发出的新技术具有史无前例的率先性,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程度非常高。正如一句行话所言:“快一步是先驱, 快三步是先烈。”由于难以拿捏技术领先的程度, 因此, 难以预测产品的公众接受度, 资源投入可能难以收回, 投资风险度极高。

(2) 技术模仿 (技术追随) 。

技术模仿是指企业试图采取跟踪战略, 在技术领先企业研发出新产品后, 通过实物剖析或情报分析等合法方式, 掌握新技术的关键内容, 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 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技术模仿的基础是模仿创新,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 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 跟随率先者的足迹, 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 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这种模式对于激烈的竞争中的创业企业不仅投入较少、风险小, 而且由于晚进入市场, 特别是可以观望市场的发展和演变, 选择适当的时间进入, 因而可有效回避市场沉默所导致的损失和市场开发初期需求和市场行为不确定性的风险, 成功率高。同时凡是在市场受欢迎的创新产品, 多数技术水平较高, 企业模仿这样的率先创新, 通常都会有较高的技术起点。进而模仿者的技术水平提高, 创新能力增强, 抢占更多市场, 进入良性循环。当然, 模仿创新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和劣势, 一是被动性, 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 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二是有时会受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的效果, 这种壁垒一方面是自然壁垒, 如核心技术信息被封锁, 另一方面是法律保护壁垒, 有时会和率先者知识产权发生矛盾, 阻碍模仿创新的发生。

对于我国大多数技术创业企业而言, 技术模仿策略比较适合。正如上文所述, 技术领先企业需要具有雄厚的研发能力, 丰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 而我国大多数技术创业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同时, 我国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科技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为我国技术创业企业通过采取技术模仿策略得以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 采用技术模仿战略的企业由于没有进行创新性的、开创历史性的研发活动, 而只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二次开发。因此, 其研发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小。并且技术模仿企业是市场的后进入者, 因此, 无需承担市场需求不确定等风险。此外, 它还能享受诸多外溢效益, 投资风险因此较低。

但是, 由于技术破译难度大, 迫使技术追随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日益完善, 技术领先企业对其新技术进行了日益严密的保护。因此, 技术模仿企业的技术破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 大量的技术模仿企业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于技术模仿者是市场的后进入者, 因此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一方面, 技术领先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形或无形资产, 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另一方面, 大量其他模仿者迅速进入市场。因此, 市场竞争将惨烈无比。另外, 由于技术模仿企业在技术上依赖于技术领先企业, 因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难以采取主动的应战策略, 其技术创新将变得十分被动。

1.2 技术转移战略

技术转移战略一般包括技术转让与技术引入两个方面。作为技术转移战略的技术转让指的是企业将自行研发或持有的某项独特技术转让给其他组织, 以获取高额转让费用的技术策略。技术创业企业通常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 然而由于受到企业资源、规模的限制, 企业可能缺乏利用技术的能力, 或者缺乏开发市场的能力, 或者希望集中资源继续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面对这些情况, 技术创业企业往往会作出技术转让的战略决策, 将非核心技术专利转让, 以换取转让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转让是一种极具风险的战略。因为技术转让不仅可能为自己树立强劲的竞争对手, 而且也可能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因此, 技术转让时机的选择和把握是非常关键的。特别对于以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技术创业企业, 选择技术转让决策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统筹兼顾, 仔细权衡。不仅要考虑现状, 还应预见未来。

作为技术转移战略的技术引入一般指的是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技术创业企业引入未进入市场的非成熟的技术成果, 通过二次开发, 使其适应自己的企业基础, 并使其实现商业化。我国技术创业企业目前大多采用以产学联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引入策略。以产学联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技术策略可以使企业与高校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局面。高校可以丰富技术创业企业的科研信息来源, 提高其技术研发能力,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弥补其在有关资源上的不足。同时, 通过长期合作, 企业还可以从与高校的合作中, 获取许多额外的收益。例如:了解更多关于行业的信息和动向, 优惠获得教室、教师等员工培训设施和资源, 低成本获取高素质人才, 比如如果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与此相应, 企业也大大提高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减少了高校技术成果的闲置和浪费, 同时也使高校的研究课题更加贴近和面向市场, 更具有需求导向性, 更好地引导高校走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产学联合的主要形式包括短期合作形式和长期合作形式。短期合作形式有有限委托合同研究、项目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等方式;长期合作形式涵盖在高校设立企业的实验室、研究所、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多种层次和多种方式的合作。

2 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战略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 客观上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 同时主观上忽略知识产权管理

我国专利申请、交易、保护成本高、障碍大;而我国现行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制裁不力, 专利侵权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专利侵权案涉及复杂的技术和法律问题, 往往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从而延长了诉讼周期。以至专利侵权案往往伴随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而中止诉讼, 此外, 地方保护主义、社会上不正之风对审判人员的影响也会延缓专利诉讼的进程。反观专利侵权成本,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尚无规定专利侵权的最低赔偿金额, 赔偿也是采取“填平原则”, 即损失多少赔偿多少, 不具有惩罚性, 这就加大了保护专利的难度。与此相应, 技术创业企业普遍忽略知识产权管理。本文所指的忽视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它指的是技术创业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和有力的保护措施。众所周知, 科技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 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尤为不易。技术创业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目的在于获得一定时段内的市场垄断, 并获得相应的创新收益。如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 研发成果极易被人剽窃, 企业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另一方面, 它指的是技术创业企业在进行某一产品研发前, 没有去专利局查询的习惯, 以至于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理象严重。技术创业企业内部资源宝贵, 因此一定要合理利用。在进行一项技术研发前, 企业应该调查相关已有的专利成果, 或者绕过他人的专利, 避免侵权行为, 或者利用他人的专利成果, 搞二次研发, 以避免科研经费和科研人才的重大浪费。

2.2 忽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

技术型创业往往在创业伊始表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热情。技术型创业者急于将手中掌握的技术转化为产品, 因此在研发上投入极大的精力。然而, 技术创业企业往往容易忽略技术的继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产品周期短是高新技术行业的一大特征, 时效性是决定技术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 技术研发活动应当贯穿在技术创业企业的整个成长周期, 一刻的停滞就会导致企业创新优势的丧失。

技术战略要求技术创业企业不断寻找下一个技术创新项目。正如比尔·盖茨所说, 比起商业奇才, 他更愿意别人称他自己为预见家。市场竞争如同一场博弈游戏, 谁能预见下一步, 谁就能成为胜利者。同样, 在这场技术创业企业间的竞争中, 谁能预见下一个可能赢得市场的新技术并加以研发, 谁就能成为最终的成功者。

产生忽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问题的根源, 除了上述主观原因外, 还有两个客观原因: (1) 缺乏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在发达国家, 技术创业企业科技创新获得各种资金的支持比较容易, 而且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体制和政策支持创业企业搞自主创新。我国目前创业企业还缺少正常畅通的融资渠道, 除了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用于技术创新的贷款, 创业企业一般也不具备大企业拥有的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在国外普遍的风险投资和天使资本在中国也较难获得。另外, 创业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技术创新活动资金也极为有限。因此, 创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现象, 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 (2) 研发基础薄弱。创业企业规模小, 物质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创业企业对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过少。许多创业企业甚至没有技术创新资金, 很少有创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许多创业企业的科研支出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 而有关研究表明, 企业要想长期生存下去, 其科研支出至少应占销售收入的2%~4%。因此, 技术创业企业还应加强融资渠道的管理, 增强研发势力, 以确实保证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

2.3 盲目追求企业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

一些技术创业企业片面认为科技含量越高的产品市场需求越大, 带来的附加值越高。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高新技术产品大量重复建设, 供大于求, 库存积压严重, 资源极度浪费。其实, 高科技含量与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并不能画上等号。技术不能决定市场需求, 也不能决定企业收益。比如前几年, 我国出现的VCD生产线重复引进, VCD产品大量库存积压, 无数高科技企业因此倒闭。这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另外, 企业不应该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 投身于自己不擅长的技术领域, 反而得不偿失。

2.4 盲目追求企业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

好的工具确实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 如果盲目购置企业高新技术设备, 那就是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有一家企业曾花费巨资从国外引入设备, 然而由于无操作人员, 任设备闲置数年,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技术创业企业来说, 企业资金因为有限而显得尤其宝贵, 因此, 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合理配置资源, 平衡企业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不断进步的科技将有利地助推技术创业企业更上层楼, 使技术创业企业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强化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战略管理是全面推进和完善该类企业成长壮大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摘要:本文在探讨技术创业企业的概念及其技术战略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 剖析了技术创新战略 (包括技术领先战略和技术模仿战略) 和技术转移战略 (包括技术转让战略和技术引入战略) 的内涵及优势和劣势, 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战略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旨在为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管理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这对促进技术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 推进就业和创业将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战略,技术创新,技术转移

参考文献

[1].胡继灵.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8)

[2].赵炎等.技术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篇8

一、企业营销战略概述

在我国传统的企业营销观念里, 企业营销就是把营销活动作为一种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或者技巧, 并没有站在战略的角度上, 成系统、体系的对市场营销加以重视。因为企业把营销的定位仅仅是一种增加企业利润的销售手段, 营销战略并不是企业长远规划中的一部分, 仅仅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 将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销售活动, 只是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与销售数量的一种方式。新时期对企业营销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营销战略应当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提高到战略高度, 有一个系统的营销战略, 对企业产品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细分, 为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条件。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 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需求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精细, 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 产品推出灵活, 转型速度快, 这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但也对中小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提出了挑战。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后续资金不足, 缺乏发展的动力, 科研力量薄弱, 产品研发与创新受到限制等等, 企业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的诸多问题, 使得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生存难题, 必须不断进行企业的营销战略创新。

(二) 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挑战

在国内国际竞争日益复杂的今天, 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对我国企业营销战略产生了冲击, 也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与电脑、手持设备的普及, 当前市场上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 消费者的要求也更高, 注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与体验。知识经济是新经济时代的表现之一,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知识经济将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将产生重大影响, 其表现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和新产品开发所需时间不断缩短, 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 比如当前手机市场的竞争, 以前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倒下了, 苹果手机抓住机遇一跃成为行业老大, 然而近几年来, 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地位也开始被撼动, 随着国内手机制造商的崛起, 创新能力与营销能力出众的华为手机, 开始冲击美国苹果手机的高端市场,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 要想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企业主动研究市场, 不断进行营销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三、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几点建议

在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从营销组织、营销理念到营销方法创新, 缺一不可。

(一) 营销组织的创新

营销组织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织形式, 营销组织的创新是企业营销战略创新最强大的推动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企业必须要在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规模上创新。现代企业的营销组织发展向联合化、扁平化和概念化的趋势发展, 企业可以建立合作营销组织,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其影响力较弱, 可以开展合作营销。两个或更多的中小企业的联合营销, 有利于各中小企业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降低成本, 减少风险。

(二) 营销理念的创新

当前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我国传统的钢铁制造、材料冶金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大减弱, 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比如对于食品等, 现在一些厂家打出了有机农业、绿色纯天然的营销策略, 非常的符合当今人们的预期, 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 因此, 企业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 营销策略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此外, 视野要更加开阔, 有条件的企业应敢于把产品销往国外, 我们国家的产品, 由于廉价的劳动力, 与较高的劳动力素质, 以及鼓励出口的出口退税政策, 产品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不能把企业的营销战略仅仅局限在国内, 企业要树立全球营销观念。

(三) 营销方法的创新

营销方法是营销策略的表现形式, 当前有许多有效的营销方法, 比如关系营销、事件营销、网络营销等等。但是, 营销方法的创新一定要符合本企业的特点, 比如小米手机首创的“饥饿营销”的营销策略, 就是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与需求, 非常符合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每次小米手机推出了新产品, 就约定在某一日的某个时间, 由小米手机的厂家在网上开始直接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网上预订到, 但是每次小米手机生产厂商生产出来的手机并不是足量供应, 而是有一定的限额, 只有网速快、手快的消费者才能抢到, 否则只能到线下的实体店购买, 这不仅勾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 也让没买到的消费者无形中为小米做宣传, 这一营销方法的创新非常成功, 以至于后期的魅族等手机生产厂商开始纷纷效仿。

营销策略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创新手段, 企业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成长壮大,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 抓住机遇, 在充分了解消费者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 制订有效的营销创新策略, 不断地进行营销创新, 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孔艳芬.浅析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对策[J].电子商务, 2010 (11)

企业战略管理——价值创新 篇9

价值创新即是基于顾客需求, 通过为现有市场提供完全新型且优越的顾客价值或使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而使企业摆脱原竞争领域。该模式创新的主轴是让旅客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一夜良好的睡眠。战略的本质是取舍和定位, 是确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

价值创新战略的实施途径——创造新价值曲线。要企业对其价值曲线进行重新设计, 创造出一条新的价值曲线。根据传统的竞争逻辑, 行业内每个企业的价值曲线都遵循一种基本的形状, 竞争者只是力图提高自己的价值水平。

大胆地消除一些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创造一些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以及把一些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提高或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以创造出一种更为优越的价值曲线。考虑了这些基本问题之后, 企业可着手把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进行重新组合, 创造新的价值曲线, 实现价值创新。

二、蓝海战略的实质——价值创新

蓝海战略认为, 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 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 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 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 跨越现有竞争边界, 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 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在当今的商业现实和竞争态势下, 全球的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战略手段以实现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 为企业指出了一条通向未来增长与利润的新路。“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 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 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 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 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 从而摆脱“红海”, 即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 开创“蓝海”, 即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 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 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 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 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 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 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 突破竞争。由于蓝海的开创是基于价值的创新而不是技术的突破, 是基于对现有市场现实的重新筛选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臆测, 因此企业就可以用系统的、可复制的方法去寻求它。

因此, 企业需要采取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 通过客户提供价值飞跃, 彻底甩脱竞争, 使自身获得持续获利增长。

三、价值创新的途径

价值创新中, 价值与创新同等重要, 它有两个基本战略:一、要降低成本;二、要提升消费者的价值。它强调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者服务, 提高公司在市场的业绩表现, 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已基本战略为基础, 价值创新需要围绕以下原则:

一是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属性, 竭力将企业创建成学习型组织, 营造持续创新的氛围, 提升产品平台, 推出功能和质量显著不同于以往的产品, 增加产品的功能属性, 增加服务的质量, 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

二是降低顾客的代价, 建立客户联盟, 与顾客紧密互动, 紧密联系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重新定义产品价值, 价值创新要将竞争者视为利益相关者, 变零和博弈为非零和博弈, 构建虚拟企业, 实行战略联盟, 突破现有资源条件约束。

企业通过价值创新, 努力创造一块过去没有的“蛋糕”并占有它, 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价值创新的实质就是为顾客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竞争战略逻辑, 将经营战略主导逻辑转移到价值创新上来。

从价值创新的角度看, 企业的创新之举是否切实可行, 经过四个步骤的检验:一是买方效用, 也就是商业创意是否包含了杰出的买方效用;二是价格是否能让买方轻松偿付;三是企业是否能达到成本目标, 以便在战略价格基础上获利;四是企业在价值创新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接受上的障碍, 是否从一开始就着手解决它们。

成功的商业创意是真正能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或延续产品的使用属性、或创造新的产品使用价值, 而不是炫目一时却无法为消费者带来实际效用的所谓创新。同样, 一些商业创新失败之处也是违背了以上原则的某一项, 如摩托罗拉铱星计划的失败就是由于其运营成本高昂, 导致消费者使用成本太高而失败。

价值创新的动态管理通过一些管理策略和活动使企业建立和保持一种持续的价值创新态势, 从而使价值创新成为真正以顾客为基点的战略, 使企业得以超越竞争。

四、价值创新战略对企业成长的启示

1、顾客才是真正的战略重点。

价值创新战略则要求企业将战略重点放在顾客上。它不专注于如何去击败竞争对手, 而关注于如何向现实市场提供全新的、优越的顾客价值, 通过为顾客提供一个价值飞跃来达到成为市场领先者的目的。

2、企业更需关注顾客需求的共性。

价值创新战略则关注顾客需求的共同价值, 力图明了是什么价值把顾客联结起来的,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顾客需求的差异性, 其目标是赢得绝大多数顾客, 在关键价值要素上取得突破。

3、企业现有资源条件的约束是可以突破的。

价值创新则要求企业在评价市场机会时不要受原有思维定式和资源条件的制约, 而要以市场新进入者的身份来观察顾客需求和偏好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以获得更加客观准确的顾客信息, 及时果断地采取相应的价值创新行动, 以杠杆方式运用企业现有资源。

摘要: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创造价值, 价值创新能够减少现有事业中不必要的价值, 创造没有提供的价值, 为顾客创造创新价值, 不受现领域的限制, 脱离传统产业的束缚, 提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达到产品的差别化, 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战略,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郑冉冉.关于顾客价值创新的若干研究.统计与决策.2007 (10) [1]郑冉冉.关于顾客价值创新的若干研究.统计与决策.2007 (10)

[2]郑冉冉.价值创新战略的实施途径与管理.统计与决策.2008 (22) [2]郑冉冉.价值创新战略的实施途径与管理.统计与决策.2008 (22)

[3]钱丽娜.创新的方式—用户创新与价值创新.商学院.2011 (10) [3]钱丽娜.创新的方式—用户创新与价值创新.商学院.2011 (10)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竞争力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各个地方, 也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 带动了诸多国外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 并加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外企的进入, 国内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 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发展。

所谓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指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发展与当今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它不仅充当着企业扩展市场的先锋, 还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由此可以断定, 缜密、科学的、具有创新性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是企业成功的前提基础, 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意义

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生存, 其重要性主要有: (1) 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市场经济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不断变化, 市场营销策略就是为了让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生存而产生的, 但是传统的营销策略无法满足现有的变化, 这就需要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只有应用创新的策略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 获得一席之地, 才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2) 开拓营销市场的重要工具。借助服务销售、网络销售等形式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 这样能够有效的开拓市场, 销售出更多的产品, 赢得大家的口碑, 扩大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量。 (3) 能够增加市场影响力。通过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并结合使用多种营销手段, 能够有效的带动产品销售, 让企业的服务理念和产品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从而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目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要想顺利、合理的进行, 就必须先了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样才能保证营销战略创新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以下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调研不充分

所谓的市场调研, 指公司相关人员在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前, 收集相关的产品数据和客户群体, 再进行专业的研究分析, 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但是市场调研要想完成的充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因此导致较多的中小型企业省略了市场调研, 而根据自己的想象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但盲目的市场营销战略, 最终会让客户丧失满意度, 从而导致整个产品需求量的减少。

2.2 市场营销意识不强

国内较多的企业只顾做产品而没有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 与市场严重的脱轨, 即使现在有好的、新的产品, 也因不能进行合理的营销而失败。所以很多的产品在质量上已经完全满足标准, 但因为信息不对称使得客户不能有效的了解产品。由此可知没有足够市场营销意识会导致产品的滞销, 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3 市场营销理念落后

经济的不断进步, 也让人们的经济水平大大改善, 消费者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消费理念, 从基本的衣食温饱到精神层面的满足, 如在服饰上, 逐渐的追求品牌、时尚, 还有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享受。然而较多的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落后, 虽然也在不断的宣传产品的质量、功能等, 但是宣传的理念过于陈旧, 不能满足当今的市场需求, 导致落后的市场营销理念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绊脚石。

3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途径

创新并非单一的工程, 而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 这里我们既要完成技术创新, 还要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 主要的创新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3.1 企业战略角度

企业的营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上, 不能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思考营销战略。而是应该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做好布局, 这样既能帮助企业顺利的开展营销策略, 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理念, 企业的使命等, 即回答企业要做什么, 企业要怎样做的问题。在营销这个方面讲, 属于战略范畴的就是企业最终要生产什么产品, 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企业的营销理念是什么, 只有漂亮的回答这些问题, 并加上有关的创新思想, 就能实现成功的营销。如在大家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时代, 很多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积极研发非油炸类食品, 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样理念的产品都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3.2 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率, 保证产品的质量

没有营销策略的产品犹如一个空架子, 即使结构新颖、创新, 但无法持久, 因此, 企业要想成功并做好产品的营销战略创新, 就需要在各个层面打下基础。第一, 产品数量, 企业要有有效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 保证产品数量的充足,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还能创建良好的客户忠诚;第二, 产品质量。现在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较多随着消费者不同而不同的营销理念, 但是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这样就无法保证消费者对产品的长久忠诚。海尔公司在这方面就做的很成功, 该公司始终坚持“真诚到永远”, 不仅保证产品的数量, 还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 海尔正是坚持了这样的原则, 才能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 以及生产利润不断降低的市场中获得胜利。而三鹿奶粉就恰恰相反, 它生产伪劣的奶粉, 不仅失去了客户, 也让公司积攒下来的品牌土崩瓦解。

3.3 制定合适的营销模式

合理有效的营销模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产品的营销, 甚至能让一个公司获得胜利。前文中已进行了讨论, 我们要把营销战略创新上升到企业营销的精神层面, 做好产品质量的把控与市场的定位。而在制定合适的营销模式上, 我们要确保各方面之间的共存, 同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的发展让很多人有了更大的支配空间, 客户的消费意识也逐渐个性化, 特别是年轻人, 不喜欢随大溜而是喜欢有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做营销模式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各自的营销模式, 这也被誉为“个性化”营销, 该模式在服装行业特别流行, 目前已有众多的品牌将设计部分直接与销售进行对接, 这样就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不仅如此, 现在也出现了较多的私人定制企业, 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个性化的营销模式, 还要具有完善营销体系, 即要在产品质量和功能上满足消费者, 还在要外观上满足消费者, 并改善自身的售后服务。

4 结语

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企业营销战略为动力, 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知道目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并给出相应改善措施, 我国企业也只有这样, 才能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庆.对市场营销上水平的思考与探索[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0 (12) .

[2]高建中.多元化市场情况下市场营销的渠道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2) .

[3]王波.市场营销人员核心能力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49) .

[4]汪浩.浅谈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10 (23) .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篇11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根源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它来自实践,上升为理论后又被更多的企业成功地用于指导实践,到80年代已被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企业,几乎全部实行战略管理。因此,西方企业家把现代企业管理叫作战略管理,能成功运用战略管理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当今时代可谓是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创新的时代、战略制胜的时代。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在管理的目的、方法和条件等方面均存在弊端,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战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二、战略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

在谈现代企业创新管理之前,需要阐述的是创新,它是基于现实、着眼未来的一种创造;创新可能发源于过去和现在, 但肯定又是对现在的一种破坏,没有对未来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便没有创新。企业要开发一系列与管理者面临的新环境相关的新观点、新主意、新理论、新应用、新概念, 就必须摆脱旧约束、旧思维、旧问题。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 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它是企业全方位的活动,因此, 管理创新不是就管理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而言的,而是指从理念到思维、从制度到各要素的全过程的系统的创新。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是管理理论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部分之一。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总体性、全面性和长远性的高层次管理,是企业对日常经营管理模式高度的升级与总结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 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起适应环境变化、竞争和协作需要的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管理创新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对传统管理的一概否定。它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创结合之举。

三、战略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

首先,在当今世界,知识才是成就一切的基石,是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在现代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因此,知识管理战略在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中理应摆在首要地位,能够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信息与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知识透过获取、创造、分类、存储、分享、更新并最终产生价值的知识管理来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部,通过不断的积累使得企业具有浓厚的知识底蕴,企业员工对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企业内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助于企业对生产销售作出正确的决策,获得利润最大化。其次,全球化战略管理。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一体化格局格外明显,国家之间需要相互利用资源,全球企业更需要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全球化战略管理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要求企业从全球背景出发,确立目标市场,以全球化战略思维形成一支跨文化背景下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竞争挑战,适应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的企业团队,来合理安排企业的各项战略政策,不断增加企业价值。除这两大项之外,还有企业柔性管理、金字塔管理等不同形式特点的战略创新管理。

四、战略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实行战略管理创新是办好企业的根本指针,对于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是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如果企业对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方向,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没有一个实在的指导方针,那么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都将会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生存条件。因此,企业只有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追踪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这有利于企业明确战略地位,做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的产品求专求精,凸显独特优势;有利于企业内外人员利益关系处理得当,目标和企业一致;有利于体现企业家精神,使得企业家创新主体的作用正确发挥,起到凝聚融合作用;有利于企业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保证机制和制度创新的不断发展,最终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在于有没有战略管理创新,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战略就没有产品、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要不断增强核心技术优势,优化、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想走得更高、更远、更稳,致胜成功的关键就是自觉追求战略管理创新!

浅析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 篇12

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的含义

广义上, 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是一种围绕技术标准而制定的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总体谋划。具体地讲, 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是指企业从自身的发展出发, 利用标准和标准化这一武器, 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方略。其内容涉及面很广, 包括标准与科技协调发展, 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 标准的制定、使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项技术标准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仅依靠企业设立是不够的, 市场对标准的选择才是确立事实标准的关键。所以, 技术标准战略必须坚持以顾客为本的经营理念, 通过提供顾客满意价值来使企业的技术获得广泛应用, 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企业标准化战略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代企业必须学会运用技术标准化战略,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企业标准化战略的新特点

企业在进行标准化战略时, 还应清楚认识到目前标准化战略的新特点。包括:

(1) 影响远威力大

从规则角度讲, 技术标准有别于专利, 如果说一件专利对应的是一种产品, 那么技术标准对应的就是一个技术群落。它往往决定了某一行业的技术路线, 并最终决定企业的产品发展方向。标准化战略的运用得当与否, 往往能决定企业的生死。

(2) 系列化标准化

企业在进行标准化时, 产品批量化后, 一定要考虑其综合性的标准化要求, 以更全面的方式指导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传统的标准化形式即简单化、统一化、通用化下, 还应具有组合化、模块化等新兴标准化形式, 以求达到产品设计标准化的最高形式———零部件的标准化, 产品的模块化、系列化。

(3) 国际性

技术标准战略是为市场竞争服务的, 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技术标准来拓展或控制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这场争夺战中, 必然要牵扯到国际上各方面的力量。技术标准战略的制定、实施必须考虑到国际化这一因素。

(4) 政治性

技术标准之争涉及面广, 影响深远。由于事关国家经济利益, 其背后往往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控制国际标准化工作, 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

我国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随着经济、技术竞争的不断升级,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制定了与之相应的标准化发展战略。目前, 我国企业在标准竞争中大多数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标准化战略, 但其最终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 然后推而广之成为行业标准。下面笔者就不同企业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怎样去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出一些浅见。

1.对于资金雄厚、技术领先企业建议采取的标准化战略

(1) 兼并收购式战略

资金雄厚、稳定发展的大公司, 可不过多考虑研究开发技术产品, 可采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收购投资方式, 及时获取本行业需要的核心技术, 达到垄断某一行业技术, 来构筑自己的标准, 占据行业霸主地位的目的。

(2) 参与标准制定战略

在研发过程中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的准备工作, 并尽量使自己的技术在标准形成中发挥作用, 有效地避免按别人的规则办事。标准代表了一条产业链, 而产业中的所有公司都必须密切关注标准化发展方向, 从而决定选用何种标准进行设计。比如在移动通讯标准中, 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为选择了CDMA, 造成决策失误, 而走了下坡路, 在当时盛行的是GSM手机, 而非CDMA手机。而NOKIA的成功得益于其标准战略的成功。

(3) 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战略

随着经济、技术竞争的不断升级, 一个企业要想永远保持技术领先很难。与其等着技术让别人赶超, 等待别人研发替代技术, 不如主动出击, 将专利变为标准, 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首先运用专利战略, 圈占知识产权领地。再根据自己的技术数据把技术规范上升为行业标准。标准形成后, 要求其他要进入这个产业的厂家同自己合作, 而本企业则或是收取专利费, 或是让其他厂家成为代工。

(4) 企业间联盟战略

标准的形成首先决定于技术, 新标准的推出取决于新技术的形成与产业化;其次决定于市场, 技术没有市场跟随, 至多只能成为企业的内部标准, 标准的拥有者根本无法获得市场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地位。由于单个企业在技术、资金上的局限性, 要想形成标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为此, 企业间可建立战略联盟, 既可以彼此取长补短, 获得事业互补效益, 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同时, 又可以降低新技术开发风险, 尤其可以避免企业间的技术标准之争, 达到“双赢”目的。技术有多方跟随, 就容易制定并形成行业标准。如英特尔公司、戴尔公司及其他8家公司组建战略同盟, 共同开发了一套移动因特网技术标准。国外大公司建立技术标准战略联盟的通行做法, 于我国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多足鼎立, 各自为政, 尤其要重视标准战略联盟的作用, 集中实力, 形成我国某一行业方面的技术标准壁垒。

(5) 事实标准的市场扩张战略

技术群落形成后, 并不意味着标准化工作的结束,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赢得市场。因此, 获得市场支持就成为企业标准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软、英特尔因为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极高, 对于市场的控制, 有着极强大的运作能力, 它们推出的技术标准, 即使还不能成为正式标准, 也能很快取得事实标准的地位。

2.对于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建议采取的标准化战略

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 由于其技术研发力量薄弱, 市场主导能力欠缺, 在缺乏有效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下, 追随别人的技术标准是比较可行的策略, 同时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但在经营方面需出奇制胜、超越别人。若产品需进入已形成技术壁垒的市场, 就必须研究该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消化吸收, 使产品符合当地准入条件。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一篇:承重墙的强拆下一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