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模式

2024-10-21

“133”模式(通用7篇)

“133”模式 篇1

一、“133”教学模式

我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推出了“133”教学管理模式。“133”教学模式即:一个专业重点掌握三门专业课程, 一门课程重点掌握三个知识点和三个技能。对于“133”教学模式的理解, 是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133”教学模式在《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2.1“133”教学模式下《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的制订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133”教学模式要求一门专业课程必须掌握三个重点知识点和三个重点技能, 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在“133”模式下总结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和实用性的技能。制订计划时, 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工厂企业的需要以及现有实验设备这几方面因素, 不能只是跟着教材走, 不切实际地套用格式。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在校中职生, 近年来由于取消了入学考试, 出现的情况是总体基础比较差, 差异较大。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这方面因素必须重点考虑,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技能, 技能训练必须放第一位。但是脱离了理论的指导, 盲目地训练, 这跟工厂学徒没什么区别。这就要求在制订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时理论也不可少, 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 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必须是社会工厂企业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 不能与社会脱节。汽车自动变速器, 它由液力传动部分、机械变速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这几个部分组成。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内容都完全掌握, 例如液压控制部分的结构及液压油路的组成, 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 这个内容学生在短短一个学期内不能完全掌握。自动变速器结构复杂、故障率不高、维修困难是它的特点。平时出现的故障只是离合器打滑、电磁阀不工作及缺油所引出的各种故障, 并且重点是学会分析故障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 “133”

模式下结合课程的特点, 制订了《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教学计划如下:

2.2“133”教学模式下《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课堂教学

“133”教学模式强调一门课程重点掌握三个知识点和三个重点技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体现三个重点知识点和三个重点技能。在自动变速器教学中, 根据已制订出的教学计划, 重点讲授行星齿轮传动、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及自动变速器的试验。在课时安排方面, 这几方面的内容的课时应该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在技能训练上, 应该重点训练这三个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例如:我们选择丰田A340E型自动变速器作为我们的教学的对象, 那么对于该型号的自动变速器的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拆装方法, 就作为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对该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熟练掌握, 做到对每一样零件的安装位置、作用熟记于心, 每个档位的工作路线一目了然。对于其它的内容, 我们要求只要了解它的一般结构和作用就可以了, 例如: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强调的是对这个系统的组成和控制过程的了解, 重点讲授的不是它每个阀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而是整个系统的试验方法和对试验结构的分析。

“133”教学模式明确教学内容和重点, 要求把一门课里最主要和最实用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应该以现场讲授和技能训练作为主要手段, 每一节课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内容, 每个内容有良好的训练方法。

2.3“133”教学模式下《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技能的考核

好的教学计划还必须要有严格的考核方法才能体现出好的教学效果。”133”教学模式要求一门课程重点掌握三个技能, 所以在技能考核中, 这三个重点技能就作为某学生在自动变速器学习中的技能评价。在《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的技能考核中, 与其它的专业课的考核方法一样, 必须有严格的评分标准。本人在组织考核的过程中是这样执行的, 一是单人操作, 二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是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例如:试题1、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的拆装。 (60分、用时40分钟)

这样严格的技能考核过程, 是安全按照全国汽车维修工种技能鉴定和全区技能大赛的标准来进行的。采取这样的考核方法, 有以下的优点:一是学生在以后的工种鉴定中能更快地适应, 顺利通过工种考试;二是通过严格的技能考核, 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 为了不被补考, 学生必然会更能勤快努力地去训练, 去学习, 争取对该技能完全领会掌握, 这样就促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学到知识技能。

三、“133”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 “133”教学模式要求每门课程必须掌握三个核心知识点, 三个核心技能, 这给我们每一门课的教学安排了指定的任务。这三个知识点和技能是我们任课的老师通过总结得出的精华, 通过计划的形式向学生公布, 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有了明确的方向。这对教和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任课的老师都知道, 一门专业课不可能只有三个知识点和三个技能, 技能多的有十几个, 少则也有五六个,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如果面面具到, 什么技能都作为重点来学习, 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肯定做不到, 作为学生, 最终就会导致感觉什么都学不到。

所以, 目的明确的““133””模式的推行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三个重点知识点, 三个重点技能, 从数量上学生感觉轻松, 学习上学生感觉有目的, 老师组织课堂教学也跟着轻松, 效果明显。从推行““133””教学模式以来, 本人感觉不管是学生的积极性, 还是学生的成绩、实践动手能力有显著效果。

四、“133”教学模式的思考

“133”教学模式是我校刚推行不久的一套教学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成果, 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该模式还比较年轻, 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对它的理解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 特别是“133”教学计划的制定。所以每一门课都要求专业老师经过讨论, 制订最符合实际的“133”教学计划。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133”教学模式要求每位学生掌握最实用的技能, 所以在技能训练上应该使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设备, 但是在课时安排时经常出现与其它课程冲突, 完整的训练时间被打破。所以怎样安排技能训练时间也是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133”教学模式要求给学生传授工厂企业最实用的技能, 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应该走进工厂企业, 了解社会。所以, 如何对教师进行培训也是我们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广西钦州农业学校“133”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方案试行办法.2008.8

[2]吴玉基.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7

“133”模式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服毒自杀患者133例, 其中男36例, 女97例, 男女比为1∶2.7, 年龄16岁~75岁, 见表1.

1.2 服毒自杀原因

见表2.

1.3 服毒种类

见表3.

1.4 治疗方法

133例从服毒到开始实施抢救的平均时间为2.68 h (10 m in~40 h) 。行洗胃者129例, 平均洗胃液量为8 840 m L, 行导尿术者97例, 予以气管插管加压给氧者20例, 气管切开4例,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6例。人均抢救时间为3 d, 人均住院时间为7 d (12 h~7 d) 。

2 结果

133例患者抢救成功124例, 死亡9例。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服毒行为的关系

本组资料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这一现象可能与男女生理及性格的特点不同有关。在生理上, 女性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 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也有一定的波动, 激素水平的变化致使一些女性在月经前、中出现心情不愉快、烦闷、精神紧张等表现。如此时遇有不良刺激, 易于产生轻生的念头。我们在护理观察中发现, 除了绝经的妇女及有精神病者外, 轻生的女性往往都是处在经前1 d~2 d或月经期, 且女性的性格较男性脆弱, 易于感情冲动, 因而造成服毒行为。从年龄分布来看, 本组资料中以21岁~30岁的人数最多, 共65例, 这可能与青年人一般爱冲动、急躁、自尊心较强有关。在这一年龄组, 一是步入恋爱择偶阶段;二是新婚不久, 一旦遇到不顺心或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 常常不能妥善处理。

3.2 服毒自杀原因分析

主要归纳为 (1) 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睦:多由分配的不平均、粗暴干涉子女生活及婚姻、生活琐事、生儿育女等问题而引发, 精神苦恼难以摆脱。 (2) 恋爱婚姻:失恋、婚姻恋爱受到阻拦、不正当男女关系等, 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 由于恋爱中委身于人, 一旦关系破裂, 即感到绝望, 走上轻生之路。 (3) 个人意愿不能满足、工作不称心而又无力解决、升学无望、个人某种愿望由于经济等原因未能实现, 感到失望, 便以轻生来解决心理失衡。 (4) 生活悲观:丧失亲人的打击、心身长期忍受疾病折磨的痛苦等。 (5) 子女不赡养:因病或年老体弱失去自理能力又无经济来源, 被子女视为家庭的“累赘”而遗弃, 感到无脸见人而自杀。 (6) 身心异常:患有精神异常、神经官能症等病, 加之不良社会因素的刺激所致, 以及其他原因等。

3.3 心理干预

(1) 事前加强心理疏导、认知疗法和宣泄诱导。心理因素是患者服毒自杀的主要因素, 宣泄可以使自杀患者压抑在心中的恶性情绪得以释放。认知疗法是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认知中不合理的成分, 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想象、信念, 摆脱消极观念, 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 以消除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 (2) 事后心理安抚。自杀未遂后, 患者往往有羞耻感和悲观厌世情绪[1]。心理上痛苦和不良情绪依然存在, 诱导其发泄情绪, 指导其消除负性情绪, 帮助调整思路, 改变认知, 唤起对生命的兴趣和希望, 让其感情尽情发泄, 想哭就让其痛哭, 想说就让其诉说, 并耐心听其诉说内心感受, 真诚地表现出对患者处境的理解和同情, 以减轻其内心的痛苦;鼓励患者相信自己能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 去承担孝敬父母、抚养子女、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和义务,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勇敢应对挫折, 重新面对人生。针对不同的患者, 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做心理疏导工作, 使其摆脱悲观厌世的情绪, 努力克服自身弱点, 增强生活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坦然地面对各种始料不及的失败和心理压力, 在失败中成长、进步, 勇于做生活的强者。

4 结论

虽然不同的服毒患者自杀原因不同, 但只要我们重视并做好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观察, 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就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恢复患者生理上的健康, 同时还可以促进患者心理上的康复, 使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与此同时, 我们的护理工作也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33”模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腹膜炎患者133例, 依据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两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 (54.3±3.4) 岁, 病程2.3 h至4 d。开腹手术组83例, 男43例, 女40例, 年龄27~73岁, 平均年龄 (52.8±2.6岁, 病程2 h至4 d。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根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两个亚组:对照组40例,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27~69岁, 平均年龄 (53.2±2.7) 岁, 病程3 h至3 d;引流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30~73岁, 平均年龄 (52.9±2.8) 岁, 病程2 h至4 d。3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处理, 纠正体内酸中毒, 补充血量, 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2]。

1.2.1 手术治疗

经静脉全麻后气管插管, 待患者腹壁肌肉松弛后, 在脐部上方建立气腹, 通过腹腔镜确定原发病灶部位后决定手术的主、副操作孔建立位置, 术中采用钳刮和电剪, 电钩锐性结合法分离病变组织, 术后行腹腔灌洗, 吸引器吸净脓液后, 使用含有聚维酮碘和右旋糖酐的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 每次灌洗量为1500~3500 m L, 对腹腔进行反复彻底冲洗, 尤其注意对肝下、隔下及结肠旁沟这些难清洁部位的冲洗, 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 最后在相应部位放置引流管[3]。

1.2.2 开腹手术治疗

依据原发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术式, 83例手术患者中行阑尾切除术21例, 胃穿孔修补术19例, 小肠切除术20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 直肠肿瘤切除并乙状结肠造口术4例, 结肠肿瘤切除术并回结肠端端吻合术9例。引流组:术后在切口腱膜下肌层或脂肪低层放置硅橡胶引流管, 引出体外, 放置72 h观察无液体引出后即可拔出;对照组:术后不放置引流管, 若发现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时及时拆除部分缝线, 使用纱布充分引流, 待切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进行二期缝合[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APACHEⅢ评分见表2。

3 讨论

开腹手术作为急诊外科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主要方法, 存在手术切口大、患者创伤大、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多发等缺点[5]。近年来, 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该病已逐步成为焦点, 然而腹腔镜器械操作在灵活度上无法与手指操作相提并论, 并且在腹腔镜手术中暴露视野不如传统开腹手术[6]。因此, 笔者在本研究中针对不同方面来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用药时间、住院时间这两个指标优于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 (P<0.05) , 而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治疗后例灌洗口轻度感染, 1例脂肪液化, 1例残余脓肿。上述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在急腹症的治疗中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有如下优点: (1) 辅助诊断疾病, 避免了剖腹探查的大切口; (2) 手术切口小, 创伤小,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愈合。而传统开腹手术因术中暴露视野大, 手指钝性分离组织较灵活等优势, 可用于处理病情复杂的患者[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3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患者在治疗后3 d的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未接受治疗时, 且治疗3 d后, 腹腔镜手术组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其他两组。提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可能取得了更高的综合治疗效果, 且患者预后较好。根据此评分, 医护工作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 及时、合理的调整治疗措施, 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病死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术后处理方法对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133例急性腹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89例和保守治疗组44例, 其中手术治疗组根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引流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43例和46例, 记录各组入院时及治疗后的APACHEⅢ评分, 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抗生素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3 d后的APACHEⅢ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 (P<0.05) , 而传统开腹手术组中引流组较之于对照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上均低于后者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腹膜炎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术式, 且传统开腹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能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腹腔镜,切口愈合不良,APACHEⅢ评分

参考文献

[1]刘宗培, 张俊, 李辉, 等.急性腹膜炎118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 :135-136.

[2]杨春雷, 李璟.腹壁切口置管引流预防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D].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51 (8) :89-90, 92.

[3]吴风罡.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6) :1328-1329, 1342.

[4]张秀丽, 马健飞, 吴咏今, 等.姜黄素预处理后大鼠急性腹膜炎腹膜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8 (10) :749-750, 757.

[5]张秀丽, 孙丽, 樊怡, 等.姜黄素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腹膜Toll样受体2和6表达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2, 21 (3) :244-248.

[6]张秀丽, 马健飞, 吴咏今, 等.姜黄素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腹膜Toll样受体2和6表达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27 (7) :530-531.

[7]郭君平, 蔡文伟, 陈旭明, 等.急诊腹腔镜探查在急性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06 (8) :754-755.

“133”模式 篇4

纳米抗体是源自骆驼天然缺失轻链的单域抗体,是至今可以获得的天然来源并具有完整抗原结合活性的最小抗体分子[4],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在原核细胞表达量高及易于偶联其他效应分子等优点。另外,纳米抗体不仅能很好地结合常规抗体结合的表位,甚至还能结合一些常规抗体不易结合的表位,如酶的活性中心,受体与配体结合的裂隙以及其他隐蔽表位[5,6]。这些特性使得该抗体作为一种小型化的基因工程抗体在抗体基础研究、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本文针对CD133 制备靶向CD133 的纳米抗体,研究抗体与CD133 的结合活性,以期为今后在纳米抗体上偶联药物分子,从而开发一种具有肿瘤靶向作用和肿瘤干细胞抑制作用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实验材料

DH5α 感受态细胞、BL21 ( DE3 ) 感受态细胞购置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TG1 菌株、载体p ET28a、p MECS均为作者实验室保存。

1. 1. 2 试剂

Taq DNA聚合酶、d NTP、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及DNA marker均为Ta KaRa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质粒小提试剂盒、PCR产物纯化试剂盒为Omega公司产品; 蛋白marker及蛋白预染marker购自Thermo - Fisher Scientific。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 G为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抗c -Myc标签鼠单克隆抗体( HRP) 购于武汉CUSABIO,IPTG购于Genview公司,Ni SepharoseTM6 Fast Flow购自GE Healthcare公司。

1. 1. 3 仪器

台式高速离心机( 力康发展有限公司) ; Lynx6000 centrifuge ( Thermo Fisher ) ; 洁净工作台( Bo Xun) ; LAS4000( GE) 等。

1. 2 方法

1. 2. 1 骆驼天然抗体库的构建

收集3 峰新疆双峰驼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为c DNA作为扩增VHH基因的模板[7]。VHH基因的扩增采用巢式PCR方法。PCR1 引物为Call01 - leader: 5' - GTCCTGGCTGCTCTTCTACAAGG - 3'; Call02 - CH2: 5'- GGTACGTGCTGTTGAACTGTTCC - 3' 扩增得到约900 bp的VHH片段,切胶回收后进行第二轮PCR。PCR2 引物为VHH - back: 5' - GATGTGCAGCTGCA GGAGTCTGGRGGAGG - 3'; PMCF: 5' - CTAGTGCGGCCGCTGAGGAGACGGTGACCTGGGT - 3',扩增得到约400 bp的VHH序列,将回收的VHH基因片段和p ME CS载体进行PstⅠ和NotⅠ双酶切,16℃ 过夜连接,并转化TG1,鉴定阳性率并计算抗体库滴度。

1. 2. 2 噬菌体的扩增与分离

取0. 5 m L保存在- 80℃中VHH抗体库TG1 菌液( 约107pfu) ,接种至100m L的2 × YTAG( 100 μg /ml Ampicillin,2% Glucose ) 培养基中,在37℃ 、200r / min培养至OD600达0. 45,加入1012辅助噬菌体M13K07,37℃ 恒温箱静置30 min感染TG1 菌,于4 000 r / min、4℃ 离心10 min。将沉淀重悬于300 m L的2 × YTAK ( 100 μg /ml Ampicillin,70 μg /ml knamaycin) 培养基,37℃ 、200 r / min过夜培养。次日离心8 000 r/min,4℃、30 min,将上清转移到新的管中,加入1 /6 PEG8000/ Na Cl溶液,混匀置冰上至少30min。4 000 r / min、4℃ 离心30 min。倒掉上清后将得到的噬菌体用1 m L PBS溶解。13 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于4℃ 保存。

1. 2. 3 抗CD133 纳米抗体的亲和筛选

将定量后的CD133- 606蛋白[8]稀释至50 μg /ml,加入96 孔酶标板,100 μL/孔,4℃ 孵育过夜。加封闭液,37℃孵育1. 5 h。加入1013pfu / 孔噬菌体,37℃孵育2 h,用PBST( 0. 5% Tween20) 洗涤20 次,尽可能的洗掉非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每孔加入100 μl p H 2. 0 洗脱缓冲液,反复吹打10 min,洗脱的噬菌体,立刻加入中和缓冲液p H 9. 0,使得p H为7. 0。立即加入10 m L生长处于对数期的TG1 细菌,37℃静置感染30 min。分别取20 μL、40 μL、60 μL、80μL、100 μL菌液涂布于2 × YTAG固体培养基,计算噬菌体输出滴度。4 000 r/min离心收集剩余的菌体。重悬于2 × YTA培养基,加入甘油200 μL/ml混匀后置- 20℃用于下一轮筛选。抗原包被浓度第2 轮为5 μg / ml,第3 轮为0. 5 μg / ml,进行3 轮亲和筛选。每轮筛选获得的单克隆通过菌液PCR鉴定,计算阳性率及噬菌体输出量。

1. 2. 4 抗CD133 纳米抗体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设计特异引物( 下游引物带有c - Myc标签碱基序列) : 亚克隆引物设计VHH - primer - Forward:5' - GCGGATCCCAGGTGCAGCTGCAGGAGTCT - 3',VHH - primer - Reverse: 5' - CCGCTCGAGATTCAA GTCCTCTTCAGAAATGAGCTTTTGCTCTGAGGAGAC GGTGACCTGGGT - 3',提取p MECS - CD133 - VHH重组质粒,使用相对引物PCR扩增VHH基因,PCR产物经Xho Ⅰ 和Bam H Ⅰ 双酶切,连接至载体p ET28a。鉴定正确转化BL21( DE3) ,用0. 2 mmol / L IPTG,30℃ 诱导4 h。亲和层析纯化His - VHH -CD133 - c - Myc重组蛋白,SDS - 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VHH - 13 抗体的表达及纯化。

1. 2. 5 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纳米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

对纯化的VHH - 13 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结合性,一抗为VHH - 13 纳米抗体,按不同浓度稀释,二抗为鼠抗c - Myc - HRP单抗( 1∶ 3 000) 。阳性对照为兔源抗CD133 多克隆抗体[8]( 1∶ 2 000) ,阴性为无关蛋白FSHR[9]。ELISA实验中,抗原CD133 包被浓度为0. 4 μg /ml。抗体稀释终浓度为: 10 μg /ml、23 μg /ml、45 μg /ml、78 μg /ml、157 μg / ml共5 个梯度。阳性对照为兔源抗CD133多克隆抗体,阴性抗原为BSA。

2 结果与分析

2. 1 VHH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以c DNA为模板经过PCR1 扩增获得900 bp和700 bp的基因片段( 图1a) ,回收900 bp片段,通过PCR2 扩增获得400 bp的基因片段( 图1b) ,即VHH基因片段。与p MECS载体分别双酶切后,连接转化TG1,得到抗体库。

(a)PCR1扩增VH和VHH基因片段;(b)PCR2扩增VHH基因片段。

2. 2 骆驼天然抗体库质量的评价

从大培养皿中随机挑选100 个单克隆,进行菌液PCR鉴定,100 个克隆全为阳性,文库阳性率约为100% 。通过基因测序分析VHH基因多样性,其中有99 个正确插入外源基因。所有克隆的基因序列都不一样,即: 文库的多样性为100% 。通过梯度稀释,在10- 6培养板上的菌落数为140 个,获得库容为1. 4 × 109cfu / ml的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

2. 3CD133 抗原筛选获得的VHH - X抗体序列分析

经过3 轮筛选,共获得53 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25 个进行测序,其中有19 个样品测序成功。通过DNAMAN软件比对,其中8、13、14 和21 克隆,31和35 克隆,以及7、18 和36 克隆分别为重复序列,其余克隆均为单一序列。各序列比对结果见图3。选取VHH - 07、VHH - 35 及VHH - 13( 重复最高4次) 的克隆构建至p ET28a进行可溶性表达并转化BL21,结果显示,只有VHH - 13 得到正确表达,而VHH - 07 与VHH - 35 并没有表达出相应抗体蛋白,因此后续工作只选VHH - 13 纳米抗体。

2. 4 VHH - 13 纳米抗体的诱导表达、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

提取质粒p ET28a - VHH - 13,用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鉴定条带大小正确( 图4a) 。经IPTG诱导约在25k Da有表达( 图4b) 。经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His - VHH - 13 - c - Myc重组蛋白,SDS - 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获得了较高纯度的VHH - 13 纳米抗体( 图5) 。

2. 5 VHH - 13 纳米抗体的抗原结合性检测

纯化获得的VHH - 13 蛋白浓度测定为0. 45 mg / ml,CD133 蛋白浓度为0. 8 mg / ml。如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无关蛋白FSHR对照组相比,VHH - 13 纳米抗体在测定浓度下均可以与CD133 蛋白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中,可以看出VHH - 13 抗体能与CD133 蛋白结合。

3 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个来自多头骆驼淋巴细胞的VHH噬菌体展示文库。其库容和多样性均较好。我们虽然构建了库容为1. 4 × 109cfu / ml的骆驼天然抗体库,与前人文献库容可达1013左右[10,11]相比还有待提高。

(a)双酶切结果:1:p ET28a-VHH-13;2:双酶切产物(箭头为VHH-13基因)。(b)小量诱导蛋白表达结果:1:未诱导;2:诱导后(箭头为VHH-13蛋白25 k Da)。(a)results of double digestion:M:DNA marker(DL5000);1:p ET28a-VHH-13;2:double digestion products(Arrow of VHH-13gene);(b)results of protein expression:1:uninduced;2:induced(Arrow of VHH-13 protein about 25 k Da).

(a)诱导表达VHH-13;M(14.4~116 k Da);1:未诱导;2:诱导后;3:上清;4:沉淀。(b)纯化VHH-13;1:未诱导;2:诱导后;3:沉淀蛋白纯化;4:上清蛋白纯化。(c)Western Blot检测VHH-13蛋白表达;1:上清;2:沉淀;3:诱导后;4:未诱导。(a)Inducible expression of VHH-13:M(14.4-116);1:uninduced;2:induced;3:supernatant;4:precipitation.(b)Purification of VHH-13:1:uninduced;2:induced;3:purification of precipitation;4:purification of supernatant.(c)Detection of VHH-13 protein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1:supernatant;2:precipitation;3:uninduced;4:induced;

从天然文库中筛选抗体具有自身的优势,其不需要预先对骆驼进行免疫,可以针对任何抗原进行筛选。但天然文库也存在固有缺点,即得到的抗体的亲和力可能不够[11]。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纳米抗体VHH - 13 在较高浓度下( 10 μg /ml) 才具有结合抗原的活性,显示得到的抗体亲和力并不太高,另外,该抗体是否能与细胞表面的CD133 结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12]。

本研究中,多个克隆如VHH - 07 与VHH - 35在大肠杆菌中未获得预期的表达,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宿主菌为原核表达系统,而纳米抗体基因为真核序列,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虽然在表达蛋白的机制相似,但在密码子的选择上具有偏好性,真核表达系统偏好的密码子在原核中就是所谓的系有密码子,如果稀有密码数量达到一定的值,蛋白就不会表达。因此通过优化VHH - 13 基因,得到VHH - 13抗体蛋白的正确表达,且与抗原CD133 特异性结合。由于抗原CD133 带His标签,因此在构建抗体的重组载体中引入c - Myc标签,便于检测VHH -13 蛋白的正确表达及其抗原结合性。

M:蛋白预染Marker;1,2:CD133抗原上样量均为64μg,VHH-13抗体浓度分别为45μg/ml、9.0μg/ml;3:FSHR上样量300μg;4:CD133上样量90μg,VHH13抗体浓度为450μg/ml;5:FSHR上样量300μg。M:Prestained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marker;1,2:CD133 antigen were 64μg,VHH-13 antibody were 45μg/ml,9.0μg/ml;3:FSHR protein were 300μg;4:CD133 were 90μg,VHH-13 antibody were 45μg/ml;5:FSHR protein were 300μg.

从骆驼及骆驼科动物体内获得的单域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分子量仅为常规抗体的1 /5,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在进行结构改造和抗原结合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也成为今后开发小分子抗体的一个方向[12]。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抗体有望应用于结构生物学和疾病的分子检测及诊断和治疗。CD133 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目前还缺少更多的检测抗体,本实验获得了骆驼纳米抗体VHH- 13 蛋白,有望为今后肿瘤干细胞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3]。

摘要:[目的]获得骆驼来源的与人CD133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方法]从3峰新疆双峰驼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采用巢式PCR扩增获得cDNA并构建VHH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包被CD133-606于ELISA板,对天然文库进行3轮亲和筛选,菌落PCR和基因测序确定能结合CD133的候选克隆。挑选重复序列VHH克隆构建到pET28a并转BL21用IPTG诱导表达。IMAC方法纯化重组VHH抗体蛋白,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与CD133的抗原结合性。[结果]从109淋巴细胞中构建了库容为1.4×109cfu的噬菌体展示文库,Western Blot及ELISA结果显示重复4次核苷酸序列的VHH-13的纳米抗体能与CD133-606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通过对VHH天然展示文库的亲和筛选及鉴定,成功获得了能与人重组CD133胞外区特异结合的纳米抗体。

“133”模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出院病历及有记录的门诊病历共133份, 所有病历均符合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 已排除肺部原发病灶存在。其中男性80例, 女性53例, 年龄12~82岁, 平均 (48.3土13.8) 岁。

1.2 诊断标准

慢性咳嗽是指临床上将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咳嗽时间≥8周, 胸部X线或CT检查阴性, 无咳嗽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的非吸烟者或停止吸烟4周者。CVA经临床症状体征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 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可支持诊断。PNDS经体格检查可见鼻腔粘膜慢性炎性改变, 或影像学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 鼻窦内出现液平面确诊, EB经痰液细胞学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确诊, AG常有相应过敏史, 表现为咳嗽敏感性增高, 总血IgE或特异性IgE增高可确诊。药物诱导的咳嗽常与ACE-1服用有关, 咳嗽发生于 用药后, 停药后好转。GER咳嗽与进食相关, 部分有反流烧心感, 予奥美拉唑20mg, Bid, 8周左右缓解可支持诊断, 心源性咳嗽经心脏彩超, 心功能检查可确诊。

133例患者中, 12例患者幼年时有支气管哮喘史, 36例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COPD史, 3例患者有皮炎湿疹史, 48例患者曾有工作环境中刺激性气体接触史, 5例患者有鼻炎鼻窦炎史, 3例患者诉遇到冷热刺激或晨起后常打喷嚏, 12例患者有明确食物过敏史或光敏史, 2例患者有肾病史, 5例患者有胃炎胃溃疡史, 6例患者有高血压史, 1例患者有糖尿病史, 3例患者有胆囊炎胆石症史。

1.3 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所有患者中, 诉咳嗽剧烈难以忍受者43例;63例以干咳为主, 57例咳少量粘痰, 13例诉痰多;34例咳嗽以晨起后为主, 68例咳嗽好发于入睡前夜间, 23例发生于运动后;8例与进食相关, 4例与体位有关;39例常出现流涕, 咽后痰多, 咽干咽痛, 3例出现泛酸烧心, 胸骨后不适, 4例为阵发性咳嗽, 感呼吸费力, 运动后症状加重, 下肢水肿。

1.4 相关检查

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情况, 鼻部、鼻咽部粘膜情况, 肺部呼吸音, 心界大小, 各瓣膜区有无异常杂音, 常规检查血分析, 选择性检查包括经X线胸部CT排除肺病原发病灶, 必要时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 过敏原检测肺通气功能, 气道高反应性检查, 头颅CT, 胃镜, 心脏彩超。

1.5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指治疗满疗程后咳嗽频率下降至消失, 痰量减少至消失, 伴随症状减轻至消失.影像学提示病灶缩小至消失。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CVA患者常见的症状是干咳, 常出现于夜间和运动后, 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为主;PNDS常出现流涕咽干头痛。治疗上常口服抗组胺药物, 外用糖皮质激素吸入, 如有细菌感染征象加用抗生素口服并适当延长疗程;EB和AG常出现干咳, 治疗以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AG加用抗组胺药物;ACE-1类药物相关的咳嗽常发生于用药后两周左右, 停药后好转;GRE 的患者共6人, 2人偶感返酸, 4人以干咳为主, 治疗方法为制酸, 有必要时加用胃动力药, 心源性咳嗽的4名患者出现心慌气促下肢水肿, 3人有高血压病史, 1人有肥厚性心肌病史, 治疗以强心利尿改善循环为主。病因构成比、疗程及给药时间见表1。

3 讨论

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射之一,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借此方式可以排出体外, 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功能。但咳嗽出现频繁时, 也是疾病的征兆之一。除原发灶在肺部的疾病如肺炎肺癌肺结核之外, 能出现咳嗽的体外因素很多, 有文献报道, 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依次为CVA、PNDS、EB、GREC。这些原因占呼吸内科咳嗽比例的70%~95%[1]。在病因构成比上, 国内不同地区报道稍有差异, 可能与各地的气候、环境、民族分布、人口密度不同, 免疫系统受到的影响也可出现不同有关。就本院而言, 就诊的病人大多为工业企业职工, 有少部分工作环境温差大, 易削弱机体免疫力, 发生上呼吸道感染;部分工作环境空间狭窄湿度大, 易造成交叉感染;部分环境有机会接触苯酚等刺激性气体, 过敏的发生几率比普通人群高, 因此咳嗽病人占内科病人总数的40%左右, 而慢性咳嗽占大多数。就病因构成比而言, 排名前四位的病因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以下简称指南) 基本吻合。因患者来源较为单一, 受气候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有免疫机制参与的疾病的比例居多篇文献中提及比例区间的较高位, 与性别关系不大。另外, 文中所提及的各种症状及伴随症状均以患者主诉为主, 统计时可能受观察人群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表达能力影响, 少部分患者年岁较高咳嗽反射可能不敏感而出现漏诊, 还有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对症状可能出现耐受而未予重视也有漏诊情况。在统计工作中尽量对问卷做到定量和定性以消除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综合统计中提及的几种常见的发病原因, 大部分都有免疫机制参与, 无急性感染因素或感染仅发生于病程初期阶段并已被控制。有研究指出, 慢性咳嗽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值及氯化物水平下降, 且认为两种物资水平下降可增强咳嗽反射[2], 这说明慢性咳嗽涉及免疫、代谢、神经等多方面发病机制, 这也为我们临床工作中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社区医疗机构与高层次医院之间的制度化分工, 基层医疗机构有必要提高诊疗水平, 除了合理选择器械检查, 慢性咳嗽初期常以经验治疗为主, 应从起病入手, 详细了解其好发时间, 痰液状况, 并着重关注其伴随症状, 既往史, 结合查体中的异常体征, 遵循循证医学观点, 系统性分析, 不能单纯以感染解释其发病原因, 抗生素在有确切的细菌感染证据时才能使用, 并尽量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 否则会人为延长病程加重原发病灶的病理改变。工作中可结合指南中提出的居前几位的发病原因对症状从病因上加以解释并施以诊断性治疗, 尽量选择覆盖面广的复方制剂, 在治疗的同时观察疗效, 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再结合伴随症状和既往史的特点, 因人而异选用合理的器械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组患者中, 有二十人是复合病因, 占总人数的15%。有资料显示部分哮喘发病与胃食管返流有关, 胃食管返流通过神经反射或微量误吸等机制诱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通过抗反流治疗可控制或减轻一部分症状, 另一些病例为食管返流继发于支气管哮喘后, 与平喘药物使用有关。据统计, 与反流相关的哮喘50%无烧心症状[3], 若以单一因素解释或可能出现疗程延长或症状无法完全消除的情况。在治疗中要注意与患者的交流, 细致观察病情及体征的变化, 用药做到足量足疗程, 避免突然停药造成反弹。因大多数病例有免疫因素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应规避引发的因素, 注意平时的饮食起居,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增强体质, 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11 (28) :737-744.

[2]徐荔.慢性咳嗽最新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1 (12) :783-784.

“133”模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12 月我院收治的药物误服中毒患儿133 例, 其中0~2 岁患者32 例, 2~5 岁患者83 例, ≥5 岁患者18 例; 男73 例, 女60 例; 就诊时间0~4h患者124 例, ≥4h患者9 例;门诊患者128 例, 住院患者5 例; 所有就诊患者均符合我国相关药物中毒症状标准。

1.2 方法对我院手治的133 例患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随访, 记录相关情况, 并分析患儿中毒原因, 中毒情况以及造成患儿中毒的高危因素等。

2 结果

2.1 133 例患者中毒原因情况我院收治的133 例患者中, 大多数是由于误服药物导致中毒的, 且以农药中毒为主, 约占26%, 儿童用药、降压药以及成人口服普通消炎抗菌药物相对较多, 均约占12%。 见附表。

2.2 儿童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133 例患儿中, 因中毒药物的差异, 临床表现情况也有所不同, 主要以恶心、呕吐、神志不清为主。 就诊后, 我院医师根据急性药物中毒采取了相关针对措施, 给给予了适当的催吐、洗胃、解毒等治疗。131 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另有2 例上送到上级医院进行就诊, 预后良好。

3 讨论

儿童药物误服中毒, 属于儿童意外伤害的一种, 约占整个意外伤害比例的20%左右, 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已在20 世纪70 年代末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儿童期重要的健康问题[3]。 究其原因, 主要与幼儿本身、家长监护以及药物本身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33 例药物误服患儿进行了相关病例分析, 其结果也反应了药物中毒主要是误服, 且与患儿年龄性别等有一定关系。

通过本次结果提示, 中毒患儿中, 以2~5 岁幼儿为多数, 主要是因为幼儿所处年龄阶段里,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危险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及喜爱模仿家长行为等性格特征, 导致了中毒事件的发生[4]。 就家长而言, 在农村, 农药化肥的使用较为广泛, 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药化肥品种增多, 数量增多, 应用也相应增多[5]。

因此, 从本研究的相关分析来看, 导致幼儿发生药物误服中毒的因素多种多样, 对幼儿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 对其实施一定的防御措施必不可少。 总结笔者近年来对相关药误服中毒病例的相关诊断经验, 对幼儿药物误服中毒事件建议从以下两个层面来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以保障患儿健康[6]。

首先是家庭层面, 家庭是患儿每天都生活的地方, 因此需要特别予以重视。 建议 (1) 家长尽量不要使用平常所使用的饮料瓶等盛装洗涤剂及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妥善保管家中使用的相关危险药物, 尽量放在儿童不易触摸到的地方; (2) 加强对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 (3) 留意小区内鼠药安放位置, 注意小区周边是否有药物制造厂等; (4) 一旦发现儿童误服药物, 立马进行简单的催吐后送医院检查治疗 (最好找到相关误服药物与剂量, 方便就诊) 。

其次就是社会层面, 要对儿童药物误服进行更彻底的避免, 需要社会与家庭一起努力, 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 大力进行相关的科教宣传, 对社会人士 (主要以儿童和保健人员为中心) 进行必要的知识宣讲 (主要包括误服药物的危害、简单的防御措施以及急救等方法) ; (2) 对小区等鼠药、杀虫剂等投放点进行相关标示说明, 尽量避免颜色鲜艳, 样式可爱等; (3) 对药物生产厂家进行相关的专业检查, 有毒有害物质必须标明危险标志, 避免使用与饮料瓶相似的包装[7]。

综上所述, 儿童期的意外损伤原因多种多样, 儿童误服用药物导致中毒的因素也颇多, 但所有疾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的指征, 且大多数的意外损伤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避免。 因此, 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 积极强化自身及儿童的安全意识, 完善相关的防御措施, 有效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率, 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摘要:研究入选对象为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儿童药物误服中毒患儿。针对上述对象进行客观统计学分析。133例患儿中, 以农药中毒最多, 约占26%, 其次是儿童用药、降压药以及成人口服普通消炎抗菌药物均占12%;而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 约占总人数的62%;中毒原因主要是误服。学龄前儿童易发生药物误服中毒, 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监护, 妥善保管药物, 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儿童,误服,中毒

参考文献

[1]陈芳, 成怡冰.儿童误服中毒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7) :236-237.

[2]李发成.58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9) :161-162.

[3]田勇.小儿急性鼠药98例中毒临床体会Clinical Experience of 98 Cases of Acute Rodenticide Poisoning Children[J].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3.

[4]杨丽果.小儿急性中毒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35 (33) :67-68.

[5]顾鹏, 陈建荣, 陈令东, 等.应用自主开发的《药物中毒救治软件》分析436例急诊药物中毒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6 (9) :26.

[6]王晓莉, 王星刚.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3, 20 (6) :16-17.

“133”模式 篇7

Φ133热轧钢管生产线主要由加热炉区、穿孔机区、延伸机区、除鳞及定径机区组成。其工艺流程是:从炼钢厂送来的连铸管坯经断钢机按生产需要的尺寸剪断后,送入环形加热炉,当连铸管坯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后,送至穿孔机进行粗轧,把实心管坯穿轧成荒管(毛坯)。荒管再经延伸机精轧后成为符合壁厚的半成品管,然后经过除鳞及定径机进行定径,形成壁厚和管径都符合工艺要求的准成品管,最后经精整和超声波检测形成符合规格的成品管。

2 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该机组控制系统主要采用西门子S7-300 PLC对整条生产线进行逻辑控制。上层管理网采用环网结构的工业以太网,连接PLC主控制站、工程师站、操作员站,以光纤作为该级网络的通信介质。PIC主控制站通过CP343-1通信模块与工业以太网连接,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与分布式I/O单元ET2 0 0 M连接。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为工控机,都配有西门子CP1613以太网卡与工业以太网连接,网络协议采用TCP/IP,通信速率选用100Mb/s。根据系统工艺要求,将控制系统分为加热炉区、穿孔机区、轧机区、除鳞及定径机区,且每部分相对独立。自动化网络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3 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3.1 加热炉系统

加热炉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监控画面、炉温控制、炉膛压力控制、逻辑连锁顺序控制。

(1)过程监控画面。过程监控画面主要包括:①系统总貌;②历史数据及事件报警;③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温度的实时曲线趋势、参数调节、报表打印画面;④炉膛压力参数调节;⑤液压及润滑系统压力、温度记录并显示。操作人员通过监控画面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状态。

(2)炉温控制。炉温控制采用双闭环比值调节模式对煤气及助燃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使其达到最佳空燃比。

(3)炉膛压力控制。炉膛压力控制是加热炉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在加热炉最佳燃烧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实现对炉膛压力的PID控制。

(4)逻辑连锁顺序控制。逻辑连锁顺序控制主要是对进出料小车、炉盘传动、炉门和进出料辊道进行控制。根据工艺需要编制了进出料小车运行和炉盘传动的单动、手动和联动三种工作方式。①手动方式:按下相应的控制按钮,相应的设备动作,一般用于调试。②单动方式:分别按下进出料小车、炉盘传动的启动按钮,进料小车、出料小车、炉盘传动分别按各自的工作程序进行1个周期的工作流程。③联动方式:按下启动按钮,进出料小车、炉盘完成1个工作周期,但是炉盘和进出料小车的运行相互联锁,即进出料小车在工作时,炉盘不运行,炉盘运行时,进出料小车不工作,两者相隔1个工作周期交替运行。

3.2 穿孔机系统

穿孔机由前台设备、主机架、后台设备、顶杆小车、液压系统构成。该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监控画面、轧辊位置控制、顶杆小车运行控制、上支持器位置控制、穿孔区传动机构的逻辑连锁顺序控制。

(1)过程监控画面。操作站监控画面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①顶杆小车位移、前后停止位、前后减速位的显示及标定;②左右侧轧辊压进、拉出位移、极限位置的显示及标定;③上支持器垂直位移、极限位置的显示及标定;④穿孔区启动条件标定及图形显示;⑤高压主电机定子三相绕组温度、前后轴承温度、工作电流显示并记录;⑥液压及润滑系统压力、温度记录并显示;⑦穿孔钢温的记录及显示;⑧显示该区的总流程图画面;⑨报警画面。

(2)轧辊位置控制。轧辊位置控制分为左侧轧辊的压进、拉出和右侧轧辊的压进、拉出,位移采用分辨率为0.002 5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辊缝值为左右两侧数据相加,其操作方式既可单侧调整也可两侧同时双动调整。

(3)顶杆小车运行控制。顶杆小车由西门子直流调速装置6RA70驱动,且装置通过Profibus总线接受来自主站PIC的指令控制。其运行模式有高、低速两种,低速用于调试,高速用于正常工作。小车位移采用分辨率为5.715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为防止编码器故障引起小车发生机械事故,在顶杆小车运行的起始和终端位置各设一个接近开关作为极限位,以保证小车在极限位迅速停止。

(4)上支持器位置控制。上支持器垂直位移控制采用分辨率为0.005 0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

(5)穿孔区传动机构的逻辑连锁顺序控制。逻辑连锁顺序控制主要有手动和半自动两种工作方式。手动方式下按下相应的控制按钮,相应的设备动作,一般用于调试。在半自动工作方式下所有的手动按钮都有效,人工干预时半自动模式自动退出,干预完成后半自动模式自动恢复。

3.3 延伸机系统

延伸机区是由推管小车、主机架、芯棒小车、液压系统和其它辅助设备构成。该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监控画面、轧辊位置控制、芯棒小车运行控制、上下导盘位置控制、推管小车位移控制、延伸机区传动机构的逻辑连锁顺序控制。

(1)过程监控画面。操作站监控画面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①显示该区的总流程图画面;②芯棒小车的位置、位移、前后停止位、前后减速位显示及标定;③推管小车的位置、位移、前后停止位、前后减速位显示及标定;④左右侧轧辊的压进位置、位移、停止位置显示及标定;⑤上、下导盘的垂直、左右侧位置、位移显示及标定;⑥延伸机区启动条件的标定及图形显示;⑦高、低位2台高压主电机的定子三相绕组温度、前后轴承温度、工作电流显示并记录;⑧液压及润滑系统的压力、温度记录并显示;⑨延伸机区钢温的记录及显示;⑩报警画面。

(2)轧辊位置控制。延伸机轧辊位置控制与穿孔机轧辊位置控制相同。

(3)芯棒小车运行控制。延伸机芯棒小车运行控制与穿孔机的顶杆小车控制类似,只是延伸机芯棒小车在前进的同时需对芯棒工作段喷洒石墨进行润滑,在轧制时延伸机芯棒小车在限动缸的作用下限动前行。

(4)上下导盘位置控制。上下导盘位置控制分为轴向和垂直方向调整。上下导盘轴向位移都采用分辨率为0.002 5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垂直方向位移控制采用分辨率为0.005 0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

(5)推管小车位移控制。推管小车位移控制采用分辨率为5.715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小车必须要挡管器在开位置才能前进,以保护电机防止堵转。

(6)延伸机区传动机构的逻辑连锁顺序控制。逻辑连锁顺序控制主要有手动、半自动、全自动3种工作方式。手动方式下按下各相应的控制按钮,相应的设备动作,一般用于调试。在自动、半自动工作方式下所有的手动按钮都有效,人工干预时半自动、自动模式自动退出,干预完成后半自动模式自动恢复。

3.4 除鳞及定径机系统

除鳞及定径机系统主要由高压水除鳞机、定径主机、冷床推钢机、润滑系统构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站监控画面、定径轧辊位置控制、高压水除鳞机控制、冷床推钢机控制。

(1)操作站监控画面。操作站监控画面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①显示该区的总流程图;②该区启动条件的图形显示及标定;③定径机主电机、除鳞机主电机的定子三相绕组温度、前后轴承温度、工作电流显示并记录;④润滑系统的压力、温度记录并显示;⑤该区钢温的记录及显示;⑥高压水除鳞机进出口水压的调节及显示;⑦冷床推钢速度的调节及显示;⑧定径机运行速度的调节及显示;⑨定径轧辊同心度调节。

(2)定径轧辊位置控制。定径机总共有7对定径轧辊,由1台定径机主电机带动,每对定径轧辊之间的辊距固定,只能调整每对辊面形成的圆弧与轧制中心的同心度,定径机主电机由ATV61HC22N4变频器驱动。位移都采用分辨率为0.002 5mm/P的编码器进行检测。

(3)高压水除鳞机控制。除鳞机喷射高压水的时间由设置在除鳞机前的热金属检测器进行准确控制,除鳞机主电机由ATV61HD75N4变频器驱动,喷射高压水的压力由变频器运转频率控制。

(4)冷床推钢机控制。冷床推钢机的螺旋推进器由西门子6SE6440-2UD31-1CA1变频器驱动,推进速度随变频器的频率变化而变化。

4 结束语

投运后,Φ133热轧钢管机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轧制精度高,报表记录和历史曲线能详细地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方便了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实时查询和分析,为设备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介绍了Φ133热轧钢管机组的工艺流程、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并对加热炉、穿孔机、延伸机、除鳞及定径机系统进行了详细地自动控制功能设计。

关键词:热轧钢管,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

参考文献

[1]徐兵.过程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廖常初.S7-300/400 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PDCA持续质量改进论文下一篇:精密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