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创作

2024-05-11

儿童绘本创作(精选12篇)

儿童绘本创作 篇1

一、儿童绘本,童年阅读的魅力纽带

1. 文字稀少,符合学生阅读能力

儿童绘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因此,绘本图书中文字所占比例不多。其中的语句简短而又简单,对于刚开始认字的孩子来说,绘本就是让他们从阅读图画到阅读文字过渡的媒介物。精美的图画配以浅显的文字,大部分孩子都能读懂故事内容,儿童绘本正好满足了此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

2. 图片精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大人与孩子阅读方式的不同在于大人阅读的时候最先关注的是文字,而孩子关注的则是图画,儿童绘本中的插图都是来自著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根据文字的提示,以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把这些主题表现出来,画面或色彩浓重,或笔墨淡雅,或委婉写实,或奇异抽象,这些独具匠心的绘画,往往最先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即便不认字的孩子也能阅读。

3. 情节有趣,满足学生阅读欲望

儿童绘本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不仅因为那一张张如电影般变幻的图片,许多故事的有趣情节,也是孩子们愿意阅读的原因之一。故事的取材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贴近生活,是孩子们所熟知的事情;有的则是充满哲理,给孩子一定的人生启示。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有趣的故事情节总能满足孩子阅读的渴望。

二、“听说读写”能力在绘本中生长

1. 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现在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听”在听说读写中排在最前,只有能真正做到听懂,那么才能开展有效的“说读写”。

2.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使用最多的交际手段,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段,教师要把握好这段时期,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话,让孩子真正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读,也是一种能力。它与听、说、写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就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可见,学会读是—种相当重要的能力培养。

4. 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韩国作家南美英认为,“阅读是一种言语上的推测游戏。根据言语所提示的情况,想象作家没有写出来的部分,推测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这项工作,是属于读者的。”而绘本就为这种推测游戏提供了舞台。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结尾是狐狸被一群蜜蜂追赶着,可是到底后来怎么样了呢,于是我让孩子围绕狐狸被蜜蜂追赶这个话题进行写话。

续写:狐狸逃到河边,跳入河中,不小心被龙虾的钳子夹到了,于是就跳出水面,又被蜜蜂发现了,蜜蜂飞过去叮它,最后狐狸被叮得满头大包。它想:我真是倒霉透了,老天,为什么我那么倒霉啊!可恶的鸡。

我们且不论孩子在续写中出现的问题,单看他们写的故事情节,就能看出孩子们想象力得到了发展,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为狐狸谱写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三、绘本阅读,无尽的甜蜜收获

1. 积累好词

在孩子开始认字的时候,我就在教室黑板上开设了一块“好词记一记”板块,每次和他们讲故事的时候,把听到的好词记录在上面,孩子们则也会拿出自己准备的摘记本,把这些好词记录下来。每个故事讲完以后,黑板上总是会出现那么几个好词,有时是在故事中出现的,而有时是孩子们回答中的。

当孩子积累了好词,就会用到他们平时的写话中,在《贝贝熊的坏习惯》中孩子积累了好词“全神贯注”,在以后一次写话中,孩子就写到了“中午,小朋友都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看书。”这就是孩子在绘本阅读中的收获。

2. 乐于表达

通过一段时间的绘本阅读教学,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中、平时交流中都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可以围绕这个话题说很久很久,虽然有的时候话题会越扯越远,可是孩子们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大家都能听到他精彩的回答。

3. 乐于倾听

聆听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我们必须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学会。通过有意识教学,孩子们就能有好的倾听习惯,并且也乐于倾听,每次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静静听故事,享受在故事之中。

儿童绘本创作 篇2

【中文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杭州市儿童绘本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在于:(1)当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和绘本教学的认识现状;了解当前教师进行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比较不同教师在认识绘本和绘本教学,开展绘本教学中的不同表现;(3)比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认识绘本及绘本阅读,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异同;(4)针对相应状况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分别从杭州市6所幼儿园和6所小学中抽取173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工具分别为“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问卷”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资料用单因素方差等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并对2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对2个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和2个小学绘本教学活动进行实录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教师比较喜欢绘本,教师喜欢绘本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绘本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所蕴含的丰富价值;第二,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有一定认识,但程度不深。特别是在对绘本与其他读物的区别认识以及绘本活动独特价值的认识方面。教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深入;第三,不同背景的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识有差异。不同教龄,不同学历,所带班级人数不同的教师在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或者组间显著差异:...【英文摘要】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reading in several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in Hangzhou.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picture books and picture book reading;realization of the problems of picture books instruction;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picture books and picture book reading, comparison of kindergarten te...【关键词】儿童 绘本 绘本阅读 绘本教学

【英文关键词】Children Picture books Picture book reading Picture book instruc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儿童绘本教学现状研究7-813-2613-17ABSTRACT8

致谢

5-7

摘要第一章 绪论

图表目录11-13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3一、绘本与图画书13-16

第二节 相关概念解析

二、绘本教学与其他阅

一、读教学活动16-17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18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意义17-1917-18

二、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18-19第四节 已有研究回

二、国顾及分析19-24内关于绘本的研究23-2

4一、国外关于绘本的研究19-2020-2

3三、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方案设计24-26

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2

4三、研究

一、研究目标2

4方法24-26第二章 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26-

51一、基本信息分析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认识26-3026-27

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认识现状27-30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30-32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30-31绘本教学的认识31-32教学认识上的差异差异32-3535-37

32-38

一、从调查结果看幼儿园

二、从访谈结果看幼儿园教师对

第三节 不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及绘本

一、不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认识上的二、不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上的差异

三、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喜好程度与其对绘本及绘本教

37-38

第四节 幼儿园教师运用绘本开展阅

一、调查结果分析38-40

二、幼儿学认识之间的关系读教学的现状38-51园绘本教学课堂实录及分析40-49析49-

51三、幼儿园绘本教学实践分

第一节 小第三章 小学绘本教学现状51-70

51-54学教师对绘本的认识

一、基本信息分析51-

52第二节 小学教师对绘

二、小学教师对绘本的认识现状52-54本教学的认识54-56

54一、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难度的认识

三、小学教

二、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环节的认识

5454-55师对绘本教学适用场合及形式的认识本适用领域的认识的认识565656-60

55-56

四、小学教师对绘

五、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目标和重点

六、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有利之处及难处的认识第三节 不同小学教帅对绘本及绘本教学认识上的差异

一、不同小学教师对绘本认识上的差异56-58

二、不同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上的差异58-60学教师运用绘本开展阅读教学的现状60-6

160-70

第四节 小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学

二、小学绘本阅读课堂实录分析61-68

68-70绘本教学实践分析比较70-76识之比较70-7370-7171-73比较73-7

4第四章 幼儿园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

第一节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

一、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认识上的比较

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上的比较第二节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接触绘本及绘本教学程度的一、教师接触绘本程度上的比较73-7

4二、教师接触绘本教学程度上的比较74本教学实践的比较7

474-76

第三节 幼儿园和小学绘

一、教师对绘本选择的比较三、二、绘本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内容的比较74-7

575-76绘本教学形式的比较来展望76-83教学现状76-77

第五章 研究结论、教育建议与未

76-80

一、幼儿园绘本

三、幼儿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77-79园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的比较79-8080-8

2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为儿童绘本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80-8

1二、在教师群体中构建关于绘本和绘本教学的学习共同体81-82入研究82献83-8896 第三节 未来展望82-8

3一、关于绘本教学的深

参考文

二、关于绘本教学的实践探索82-83附录

88-96

《无锡是个好地方》儿童绘本创作 篇3

无锡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被誉为“太湖明珠”。实施本次活动是帮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感受无锡,学习积累生活中的经验,搜集素材,发挥想象,大胆构思,以展示城市特点切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以绘本故事的形式来展现生活画卷。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搜集资料、回忆想象等方式,了解无锡的地域文化。

2.掌握平装书的主要形式特点和硬体制作的基本过程,独立完成封面、封底的设计。

3.通过向同伴交流并展示自己的绘本,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绘本《荷花镇的早市》《中国节日》,《泰伯的故事》《阿福阿喜》等故事的视频,相关照片,还有胶水、各种彩笔、不同材质的纸、剪刀、装订机等。

活动过程

1.欣赏经典:读一读绘本《荷花镇的早市》《传统节日》,体会绘本所传递的浓郁的中国元素和炽热的乡情。

2.探究故事:观看《泰伯的故事》《阿福阿喜》《无锡名的由来》,了解无锡地名的由来以及关于无锡阿福的传说故事。参观惠山古镇、泥人博物馆并进行写生活动,积累创作素材。

3.创编文本:传说故事是孩子喜欢并且感兴趣的内容,传说中有想象的部分,正好契合孩子无限的想象力。

4.绘制故事:由传说故事、历史故事展开想象,结合无锡特产、民间工艺、人文地貌等特有的元素,绘制无锡的前尘往事、历史图景。

5.硬体制作:为图书设计封面、封底、扉页,并与内页一起装订成一本完整的书。

6.展示交流:进行绘本交流展以及绘本剧表演,分享孩子们心目中家乡的样貌。

活动评价

1.活动过程中自我展示的态度以及作品的效果。

2.发表对自己和别人所展作品的看法以及改进意见。

浅尝数学绘本创作 篇4

一、认识数学绘本

指导孩子创作绘本故事的基础是认识数学绘本。在此, 就认识感悟什么是数学绘本谈谈我当时的做法。什么是绘本?什么是绘本故事?什么是数学绘本故事?孩子们比较茫然。所以我将首要目标定位为认识绘本。从网上下载了几本数学绘本故事, 让孩子欣赏。带着问题“绘本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初读绘本、再读绘本、仔细品读, 作者将这个知识蕴含于怎样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合上绘本试着将故事讲述下来。结合你的记忆以及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尝试用几个场景, 表现绘本故事, 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每个画面。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绘本场景, 听取别人的评价, 对其他同学的绘本情节、画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修改建议。在热烈的交流中, 孩子们对数学绘本故事以及构思绘本有了深刻认识, 为创作绘本故事奠定了基础。

二、编写数学故事

数学绘本故事, 本身也是一种故事, 它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数学故事。故事应该是绘本的灵魂。因此, 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编写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为此我特意新搜集了一些数学故事, 让孩子们再次认真品读, 共同探讨, 认识数学故事, 知道数学故事其实很简单, 就是将一个数学知识编入一个小故事。其实, 我们经常接触的解决实际问题, 就是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数学故事, 但是这些故事过于概括化, 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 所以不够吸引人, 我们如果对它们进行艺术加工, 就可以成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 并给孩子们现场示范。如, 将蜗牛爬杆问题变成数学故事。原题:一只蜗牛爬竹竿, 白天爬上5m, 晚上下滑4m, 它几天能爬上10m高的竿顶?改编: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 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 我绝不能像癞蛤蟆这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 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m深, 你小小的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 怎么爬得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 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m, 蜗牛特别高兴, 心想:“照这样的速度, 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 它太累了, 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 蜗牛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m。它叹了一口气, 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蜗牛边爬边想:我白天爬5米, 晚上滑下4m, 一昼夜就爬上了1m, 嗯, 以这样的速度, 10天就可以爬出这口井啦!爬呀爬, 第6天傍晚, 蜗牛奇迹般发现, 自己居然爬上了井台。憨厚的蜗牛一脸茫然:“怪哉, 我没加速, 怎么提前出来啦?”孩子们听完故事, 发现原来数学故事这么简单, 满脸兴奋。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孩子发挥想象, 将有意思的数学题目改编成有趣的数学故事。

三、编写绘本脚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故事编写练习, 孩子们都有了自己比较中意的数学故事, 于是我开始引导孩子们编写绘本脚本。脚本是绘制漫画的前期准备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思维的故事内容来设计相应的画面。如何编写绘本脚本?拜读完《如何编写漫画脚本》、《漫画脚本及分镜技巧》、《漫画脚本与文学之间的区别》、《日本漫画脚本的套路》、《漫画脚本创作的一般程序以及可能格式》等资料, 我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是, 这些理论性资料读起来实在乏味, 孩子们肯定不会感兴趣, 我纠结了。于是, 调整方向, 我搜索了一些绘本脚本, 认真拜读, 选择烦了变只猫 (绘本脚本) 与孩子一起欣赏。

引导孩子发现脚本与故事的差别:脚本具有的很明显特征就是对画面的关注, 以漫画镜头语言表达的情节。漫画脚本创作也就是将故事分割成几个连贯的场景,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个场景, 最后通过绘画整理形成脚本。孩子们对绘本脚本有了基本认识后, 尝试将自己的数学故事分割成几个独立场景, 并分别用文字对场景要表达的故事内容和相应画面加以描述, 形成绘本脚本。

四、创作绘本故事

儿童绘本教案 篇5

我,是一个黑人,我出生的时候,就是黑黑的,你,是一个白人,你出生的时候,却是粉粉的,我长大以后,还是黑黑的,你长大以后,变成白白的,在太阳底下,不管怎么晒,我都是黑黑的,在太阳底下,不一会儿,你就晒成红红的,我很冷的时候,是黑黑的,你很冷的时候,就冻得发青,我害怕的时候,也是黑黑的,你害怕的时候,脸都变绿了,我们都是有颜色的,可是,你却叫我有色人种!

大家可能有看过这个故事的,据说这是一个非洲的口头传说,但是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故事有一本绘本呢?

封面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意味比较深,但是也有作家拿来选作绘本的题材,足以见得,绘本其实是一种包罗万象的书籍形式。先从图画书的“定义”开始讲吧

绘本,又称“图画书”(picture books),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它通过图画及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想互交织,互动。

当然也有很多成人绘本,比如几米的书,再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my way》系列,不过我们今天主讲还是儿童绘本这一块哈,等讲完了,大家可能会发现,说是儿童绘本,其实一点都不幼稚。

刚刚说了,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那么在一本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图画书的生命了。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WordlessBooks)

戴维·刘易斯在《阅读当代图画书:图绘文本》一书的导论中这样归纳:长久以来,对于图画书这种形式的基本特征取得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就是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模式——图画与文字——成为一个复合的文本。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我见过很多家长抱怨(在各大网站的差评中可以看到),花了几十块钱就这么几个字!这书怎么没有字啊?其实,图画书最精髓的地方,恰恰在美丽的图画。无字书,我推荐两个我自己最偏爱的,一个叫《黄气球》,另一个是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

一个以一只气球飘荡的轨迹,一页页展示出五大洲的美丽景色。另一本以骑马的旅人的视角,勾勒出中世纪的美景。

不要看《旅之绘本》一个字都没有,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还真读不懂呢。旅人游荡的旅途中,会看到从阁楼探出头来的贝多芬,会看到花衣吹笛人带着孩子们向城外走去。会看到为了一个女子决斗的两位青年,而在几个页面后,其中的一位与女子正在举办婚礼„„庞大的架构和充满细节的画面,每看一遍都很过瘾。

还有大卫威斯纳非常著名的《7号梦工厂》《1999年6月29日》,也是无字书,单凭画面就能讲述出奇绝的幻想,这也可以看出,图画书作者的功力,那是相当深厚~ 上面说了无字书,接下来说说有字书,图与文的关系。

在绝大部分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即图文合奏。所以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这是《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里的两个页面。

可以看到,图上的文字,完全没有提到狐狸,但是,图画中出现了一只狐狸

说到图文关系,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了。其实,它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就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有32个单词。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穿过院子/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垛/经过磨面房/钻过栅栏/从蜂箱下面走过去/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似乎一切正常,只不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如果只读文字,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趣味,就是一只母鸡散步的过程,但是配上图画,立刻出现了戏剧性的效果。

一般的图画书也是会在32-40面之间完成一个故事,这就很考验作者的功力,如何在短短的页面里完成起承转合,完成故事的冲突。不要看每本绘本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故事,十几个画面,很多作者可能一辈子也只有几本绘本,换言之,每本绘本都是作者智慧、天才的结晶,都是来之不易的珍贵东西。

阅读一本图画书,该分几个步骤?看图看字很重要。不过第一步,我们该看什么? 那就是:看封面

一本书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所以向来讲究的书籍都是精心设计封面和版式装帧的。一般而言,图画书的封面取自书里面的某一幅画,而这幅画往往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也有一部分图画书的封面是根据图画书的内容而单独创作的。封面上除了画之外,还要注意书名、作者及译者、出版社等信息。这些都是阅读者不可忽视的地方。

也有的图画书,需要将封面与封底连起来看。他们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一般我个人喜欢读完一本图画书之后,把书摊开,看一下封面与封底是否能连成一个画面,很有趣味。比如《挖红薯巴士》这本图画书,封面与封底就构成了一个长长的画面,一辆大大的巴士奔驰在原野上。

封面翻开之后,就到了环衬。

打开封面之后,我们会看到封面与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又称为蝴蝶页。这是成人最容易漏读的页,一般人匆匆翻过,或者干脆与扉页连在一起一翻而过,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运匠心。

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的,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什么,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与新奇的联想。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蝴蝶页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色彩。

有些书的环衬则是单色的一张纸,开始阅读前,盯着这个颜色半分钟到一分钟,可以更快的进入整本书的氛围。比如《菲菲生气了》,环衬的颜色是鲜红色,红色代表愤怒,暗示了菲菲的怒火。环衬的内容一般不需要讲解,只要稍稍提示,让读者注意罢了。这样,才会让读者有更深入的发现。

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扉页上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会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有点扉页上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以及本书的获奖记录。读图画书,扉页一定要仔细地看,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大部分图画书的扉页总是阅读的起点。因为正文向前后延伸,使得故事跨越了边界,让人读出无穷的意味。扉页中的伏笔与暗示,仿佛大戏开演前的锣鼓声响,为正文作好了铺垫与情境的营造。有的图画书的扉页是一张阅读地图,也许刚开始阅读并不能有什么发现。当读完整本书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扉页上已将故事中的重点一一指出,让我们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

扉页后面,当然就是正文,先看图还是先看字或者一边看图一边看字,都可以。我家讲故事的时候,一般会先读一下文字,然后看看图画细节,全本书讲完以后,再回头细读每一幅图画。

不过,大家是不是觉得,翻过最后一个页面,故事就结束了呢?其实,后环衬、封底也非常重要。

有一本书叫做《好饿的小蛇》,故事很简单,有一只小蛇,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吃下什么,就变成什么形状,而且,它是只很贪吃的小蛇。

先说一下,这本书是从右向左翻页的后来呢,好饿的小蛇吃下了一整棵苹果树!

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很多孩子读到这里伤心不已,甚至给译者、作者写信抗议:这么可爱的小蛇,怎么就死了呢!

它的译者彭懿老师告诉读者:请把书,再翻一页。

这是这本书的后环衬,所以啊,图画书,不到封底,故事是不算讲完了的,你看,这只贪吃的小蛇,还笑眯眯的说:啊,真好吃。

同时我们来看一个细节:

大家对比一下这两个画面,会发现什么? 中间一棵树没了

对,这棵树就是被小蛇吃掉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图画书的作者,对细节是相当重视的,而且也会在一开始就设下伏笔,从这个角度看,一本好的图画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作品。图画书既然是以孩子为主要创作对象的,在很多图画书里,我们能看出孩子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依然是看图说话,给大家贴两个例子 这两个画面来自《逃家小兔》,一只小兔子说,他要离家出走,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妈妈再也找不到。

兔子变成的鸟儿,用耳朵飞翔,变成的帆船,用耳朵做帆;但是妈妈会变成树,让小鸟停靠,会变成风,把小兔帆船吹回家。整本书充满了温暖和想象,我一个书友说,他的女儿读了这本书,再也不说要离家出走了。

其实,阅读绘本,我最喜欢读的是什么部分,你们猜一猜?哈哈哈,定价,对,看看定价,再想想自己什么价钱买的,乐翻了有木有。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抠细节。很多图画书里有很好玩的细节,类似于“彩蛋”。

这是《阿莫的生病日》里的一个画面,文字写的是: 吃饱肚子,准备好去上班了,他就从容轻松地走出家门在画面下方中部,我们可以看到,一只小鸟,也夹着公文包去上班了。

这个地方,这张图比较小不太清晰,实体书可以看得清楚,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巴士站牌,一只小老鼠也在等公交车。每本图画书我都要抠几遍,寻找这些令人心动着迷的细节。

再比如说《晚安,大猩猩》里的气球,《忙忙碌碌镇》里每页都会出现的金色虫子,《玛德琳》里出现了几次的一个鬼鬼祟祟的男人„„

图画书之所以能成为让人一读再读的经典,我想,这些细节功不可没,他们会使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趣味。

希望通过各个渠道的普及,能有更多人爱上绘本这一艺术形式,方不负我心。绘本和连环画的区别,我摘了这么一段话,大家可以品读一下。

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连环漫画相比,后者好比是传统舞台剧,读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低幼图画书却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一些以图为主的卡通类幼儿图书与图画书也不同。这些图书绘制精美,画面是活动的卡通片的固化,形式上失去活动的魅力,画面情节已被“肢解”,难以表达原著内容,书中的图画只是引起对卡通情节回忆的符号。恩,绘本进入中国还是比较晚的。不过我小时候读的《咕咚来了》《萝卜回来了》,回想起来,似乎是图画书的形式。

接下来说点什么呢,讲讲绘本的分类吧,其实这个很难分,因为涵盖面真的太广了,大类,就是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吧。哎呀太不好分了,反正你能想到的主题,几乎都有绘本加以表现。

比如涉及死亡的《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的肉丸子汤》;涉及集中营那段历史的《大卫之星》、《铁丝网上的小花》;《三十六个字》讲的是甲骨文,而我最近新买的《花木兰》,文字内容干脆就是《木兰辞》;涉及中国节日民俗的《中国记忆》系列,连我们现在已经不常过的《春龙节》《冬至节》都有涉及;还有讲饮食健康、各地食物风情的《饭先生和菜小姐》系列。

很多大人都搞不清楚的科学知识,也会被绘本作家拿来创作,比如《地铁开工了》,里面甚至讲了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地铁有几种施工形式。我个人非常痴迷于收集科学、艺术的绘本系列。因为写给孩子的书,内容和文字都很浅显,但是涉及的知识可一点不少。

名画、音乐之类的主题,绘本里也很多见,推荐一套我自己珍爱的名画欣赏范畴的绘本。启发精选艺术鉴赏绘本,包括《看!线条如何说话》等五本。值得玩味的是,这套书在京东被分为“艺术”分类,不属于少儿绘本分类。

最后,推荐几本绘本入门的教科书 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松居直《幸福的种子》 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

杨政《爱讲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 方素珍《绘本阅读时代》

最后简要介绍几个图画书奖项。

美国凯迪克奖

已有六十余年以上历史的“凯迪克奖”,是为了纪念19世纪英国的图画书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而设立,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邀请教育学者,专业人士和图书馆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就这一年出版的数万本书籍,选出一名首奖和二至三名佳作,颁赠“凯迪克奖”金奖和银奖。

在192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设立了“凯迪克奖”。凯迪克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图画书奖,得奖作品皆是公认的杰作,因此得到该奖项的作品必然成为当年最畅销的图画书。凯迪克奖为什么能获得一致推崇?那是因为在于其评选标准的周延和创新,着重作品的艺术价值,特殊创意,尤其每一本得奖作品都必须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另一个思考空间。

列举几本历年凯迪克奖书目吧 《小房子》《阿莫的生病日》《小岛》《下雪天》《驴小弟变石头》《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

其实很多,我懒得贴了,大家自行百度吧

英国的,是凯特.格林纳威奖

“凯特.格林纳威奖”是由英国图书馆协会于1955年为儿童图画书创立的奖项,主要是为了纪念19世纪伟大的童书插画家凯特.格林纳威女士所创设。

目前“凯特.格林纳威奖”设有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和“提名奖”是英国儿童图画书的最高荣誉。

这个奖项的遴选标准:不仅讲求艺术品质,整本书在阅读上也要能赏心悦目。插图绝对是最主要的元素,但是图文的整合也会是评选的考量。

《和甘伯伯去游河》《大野狼》《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都曾荣获这一奖项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安徒生奖

“国际安徒生奖”是全球儿童文学界的最高荣耀,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每年由IBBY(两年举办一次)颁发给作品对儿童有显著贡献的作家和画家,除了颁发奖牌和奖状之外,还会在IBBY大会颁奖典礼上接受表扬.“国际安徒生奖”是于1956年由IBBY所创办,一开始只设有作家奖项部分,1966年,有鉴于多数会员国在其国内设有画家奖项,以及图画书的蓬勃发展,特别独立出画家奖项部分.国际安徒生奖创设的宗旨,在推动儿童阅读,提升文学和美学的艺术境界,建立儿童正面的价值观,促进世界和平.如果大家实在不知道买什么绘本好,先买获奖作品是不会出错的。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有些获奖作品,嫌他们太说教、太无趣、太深沉,但是不妨碍他们是好作品。

绘本插图的创作特征 篇6

关键词:绘本;图画书;插图;创作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3-0071-02

绘本是一种运用一组连贯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像故事的主题的书。“绘本”一词源自日本,是日文对英文“picture books”的翻译,即“图画书”。从英文来看就更加清晰,picture books(图画书)就是绘本。如果书里有图,但是图与图之间没有连贯的关系,就叫illustrated books,“有插图的书”。

以下就绘本图书及其与插图的关系、特征进行探讨。

1绘本和图画书的区别

“绘本”和“图画书”翻译成英语都是picture books,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图画书”就是“绘本”,但“绘本”并不完全等于“图画书”。过去不论是绘本,还是英文的picture books,都包含有以儿童为对象的意思,但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少针对成人的绘本陆续出版并受到大众欢迎。绘本分为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种类型。如果用“绘本”和“图画书”分别搜索,常常找到不同的书目,“绘本”可以找到儿童图画书,但也会找到相当多的成人绘本;而“图画书”往往就限定在儿童图画书的范畴中,对于国内很多喜欢儿童绘本的人而言,更喜欢用欧美的叫法picture books的直译,即图画书。

2儿童绘本(图画书)和成人绘本

儿童绘本(图画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涵义的概念,包容性非常强,从内容上来说它包罗万象、视角广阔,涉及的领域有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等。从形态上来说,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广义上的图画书可以把它分为硬纸板/婴儿书(board/baby books)、概念书(concept books)、玩具书(toy books)、无字书(wordless books)等等,其中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s)是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儿童绘本专指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s)。

儿童绘本(图画书)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包括亲情、友情、生命、尊严、勇敢、自立等的生活故事之外,还包括幽默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幻想故事,此外还有涉及自然灾害、战争与死亡的故事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鲜明有趣的视觉形象,创意独特的画面,生动简洁的文字和风格各异的表现手法让孩子在这些短小的故事里体验快乐的同时,得到情绪的释放和心灵的抚慰。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注,喜欢儿童绘本。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绘本带我们进入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和儿童一起进入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愉悦的同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成人绘本是在儿童绘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现代都市人开始追求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阅读审美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从“纯文学”的阅读方式转而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现代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对绘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挖掘,创作出许多专门针对成人的绘本,以轻松细腻的笔触,诗意而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深得都市白领一族的喜爱,因此也有人把成人绘本称为小资读物。比如几米1999年创作的绘本作品《向左走、向右走》,画面中隐隐弥漫着一种寂寞和忧郁的气氛,营造出了诗意般的迷人风采,表现了现代人在孤独冷漠的城市中对生活温暖的向往。台湾绘本的领军人物郝广才2003年创作的《好好照顾我的花》以说故事的方式,勾勒出现代人常面临的难题,巧妙融入明喻、暗喻、类比等手法,诠释爱情与人生。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崛川波2002年创作的《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在日本创造了6个月内11次印刷的记录,以女孩子的角度,用清新淡雅的画风,描绘了在日常生活中与喜欢的“他”在一起时的小小幸福。

3绘本和插图的关系

绘本不是简单的“有很多图的书”,它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特别强调图画与文字的互动关系,即图文合奏。日本的绘本研究专家、儿童图画书的殿堂级人物松居直先生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区分“有插图的书”与“绘本”的关系,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绘本(图画书)。

绘本和插图的共同点在于:①绘本和插图都以相关的文字为创作背景;②绘本和插图的创作都经过了主观意识转化成视觉图像的过程,都是艺术性的视觉传达形式。

绘本和插图的区别在于:首先,绘本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图书,强调图文结合,与文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而插图更多的是辅助和诠释文字,具有从属性;其次,绘本是以多张连贯的整体形式存在,具有叙事性和连续性。插图则多以单幅、单张的个体形式存在,具有说明性和装饰性;再次,在表现技法上,绘本对画面的要求很高,不提倡电脑作图,多以画家手绘或手工制作(如拼贴、版画等)完成。现代插图的表现手法则丰富得多,电脑绘图应用广泛成为流行趋势;最后,绘本如果去掉文字,一幅一幅拿出来就是插图,插图则不能轻易转换成绘本。

4绘本图书插图的创作特征

4.1好的绘本大多是由同一个人撰写和插图的

在西方和日本,既写故事又画画的作者很多,作者和画者分开的情况较少。绘本作家用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完成一部作品,有的绘本作家,可能一辈子只有三五部作品问世,但是一部好的作品可以长销不断,一版再版,多次印刷,成为经典,它不单是一本书,还是一件艺术品。而在国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可以称之为“图画书”的创作,基本上还是延续着作家写好脚本,再找画家合作画上插图的传统模式。作者和绘画作者往往是分开的。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绘画作者在表达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时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距离,无法真正做到文图融为一体。

4.2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独特又复杂

(1)图画与文字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图画往往蕴藏着文字以外的内容,没有图画,故事就没有意义,根本无法存在。这时,不管是图画还是文字,都不能单独表达故事全部的意义,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故事得以完整,图画与文字是一种互动关系,如佩特•哈群斯(美)所创作的《母鸡萝丝去散步》。

(2)图画与文字互相衬托,互相协调。多见于成人绘本,图画与文字是一种平衡的关系。

(3)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的无字书,仅用图画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无字书图画的叙事功能和解说功能被最大化。如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妮克•弗利克斯(瑞士)的代表作无字书系列8册,全书没有一个文字,完全以画面来表现内容。

4.3绘本作家往往对其作品意义的延伸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绘本的图画与文字之间往往隐藏着丰富的细节和深长的意味,绘本创作者要用很多的心思去表现,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质朴的画面、简练的文字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赋予深刻的哲学意蕴。

美国天才艺术家谢尔•希尔弗斯坦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爱心树》、《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等。他用极其简单的黑白线条,充满诗意又略带嘲讽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爱与索取”、“缺陷与完美”、“成长与依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他的作品幽默温馨,却又充满淡淡的人生讽刺与忧伤的气息,如同饱含生活哲学的寓言,不只吸引儿童,更深深触动大人们的心,征服了全球亿万读者。

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创作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是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故事讲的是一只猫的传奇,却是关于生命和爱的意义的伟大寓言。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作者在绘画表现上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而故事的内容,场景的表现都是西方的,内容和形式的巧妙融合令人惊叹。

台湾绘本作家几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跟朱德庸、蔡志忠这样的漫画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爱用线条去表现想说的东西,可以做成长篇小说,我是用一张简单的图像,但一张图像我要说的东西很多,跟漫画不太一样……”几米要说的很多东西应该就是指他的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吧!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cture books illustration

Xia Ping

Abstract: Picture books is a proper book form that combines picture and literature, especially emphasize telling story by picture. Works of picture books illustration has risen to a pure art modality, beautiful pictures and dramatic words melt to one form, which is a perfectartistic combination of painting and languag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cture books and illustration.

儿童绘本与情感教育 篇7

“绘本”起源于西方,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 绘本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儿童少年成长和教育上所起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 被喻为开启人生宝库的金钥匙。日本专家公认日本战后国民教育的成功要归功于绘本”。[1]绘本主要是指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是透过图画和文字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因其丰富多彩的图画以及运用图画来表达连续的故事情节, 非常适合还没有形成系统阅读能力的儿童, 是儿童读物中的主力军。绘本在儿童个体与社会性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启发儿童想象、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帮助儿童融入社会等, 因而近年来绘本在儿童教育中广受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儿童绘本在儿童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二、儿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鱼霞在《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一书中指出,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2]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学生自杀、抑郁等情况频频出现。追根溯源, 儿童阶段情感教育的缺失, 情感、人格在儿童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学前教育以及小学阶段的教育传统是注重知识灌输, 在这种教育传统的引导之下, 我国缺乏绘制精美的、注重儿童情感教育的儿童绘本, 因而儿童发展过程中缺少情感教育的硬性和软性环境。

现在我们越来越看重情商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它代表着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毅力以及全情投入等能力, 它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比智商更重要, 因为情商不仅仅关乎我们工作、交往、事业的成败, 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如何培养情商, 这就有赖于儿童的情感教育, 我们在幼儿期就应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 塑造完整人格。

(二) 早期情感教育的关键性

1. 儿童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情感是儿童早期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力系统, 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因而, 相对于儿童的语言等其他能力, 其情绪情感发展最早, 也是发展最快的。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小学学习之前, 这种较原始的情绪情感已经发展成了人类基本的情绪情感。但是由于孩子的情感发展还不成熟, 不能够自主辨别自己的情绪, 所以其积极情绪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成年人的帮助, 这就需要家长、幼儿园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引导孩子稳定深化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 情绪情感推动儿童的认知发展

情感教育能够使儿童保持良好的心境、愉快的心情, 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 因为儿童的认知带有明显的无意性特点,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都带有明显的情绪化特点。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激活脑力活动, 对外在事物高度专注, 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记忆力以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相反, 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情感则会抑制和阻碍幼儿的认知活动, 降低活动效率。所以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儿童高效的认知和学习, 并且能够提高儿童记忆、识别、再认的效率, 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3. 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

个性是一个人是否生活幸福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而在一个人个性的形成过程中, 情绪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欢愉的情绪体验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 如果在孩提时代, 成人经常关心、爱护、尊重儿童, 使儿童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那么就有利于促进其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反之, 如果儿童长期在严格控制、严厉管教的环境中长大, 那么其个性多会向胆小、怯懦的方向发展。

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 五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小孩子如果无法集中注意力, 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 有各种恐惧的幻想, 对自己不满意, 那么他在未来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很难掌握好机会, 进而发挥潜力。所以, 在儿童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 当他们对这个不太了解的世界好奇张望的时候, 父母、教师以及周围的其他成年人应该引导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让他们知道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让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理解他们的情绪, 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 保持情感的安宁, 懂得诚信、勇敢、善良、宽容等人类美德, 感受最美丽的情感和最简单的幸福。

三、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 绘本内容的情感教育

1. 绘本中的人物和情节

康长运在其《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中指出, 图画书阅读能带给幼儿积极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娱乐幼儿的身心。每当孩子阅读时, 他会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 情绪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 这对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发展幼儿的社会化情感是非常宝贵的。[3]绘本是关于爱、关于美的图画与文字的组合, 在绘本中, 成人为儿童精心设计的人物与情境能够引导儿童情感的领悟与发现, 与儿童的心灵世界产生激烈的碰撞。儿童通过与主人公的互动, 感受与主人公相同的经验, 由此产生共鸣, 分享感受, 释放情绪以及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通过反思主人公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不恰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达到良好的生活适应水平。在绘本中儿童得到情感的触动与理解, 能够很好地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此外, 在富有情趣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幼儿的身心得以放松, 从绘本故事阅读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从而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绘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儿童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1) 产生共鸣, 表达情感。儿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常常将自己幻想为其中的一个人物, 这些都构成儿童最初的精神底子, 伴随并引导儿童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除了一些理想化的人物以外, 还有一些生活化的绘本故事, 主人公与自己相同的处境更能引起共鸣, 从而引导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例如《我爱我的爷爷》《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等绘本故事, 让儿童理解家人的爱、对弱小的同情心, 并教会他们如何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对周围事物的关心。

(2) 矫正错误, 宣泄情绪。考察现代家庭会发现, 由于子女数量的减少, 很多儿童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家长过多的溺爱导致现代儿童情感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 冷漠、缺乏爱心、缺乏同情心、自私、缺乏责任感和群体意识、不懂得分享等。而在绘本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犯错误的人物或者是反面人物, 在阅读这样的绘本人物时, 儿童会将自己与绘本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比照, 发现自己的影子,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学习绘本中处理矛盾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经历新的事物和情境的时候, 他们就会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此外, 对于有情感困扰的儿童来说, 他们可以通过绘本阅读与其中的角色进行对话, 将心中的矛盾表达出来, 从而接纳和化解矛盾。所以说, 通过阅读绘本方式, 可以帮助儿童扫除蒙在心灵上的灰尘, 让他们拥有更加澄澈的心灵。

(3) 学习榜样, 用于生活。阅读过《灰姑娘》后, 儿童开始向往善良, 厌恶丑恶, 因为善良的人会得到大家的垂顾;而读过《木偶奇遇记》之后, 知道了撒谎的人会遭到大家的唾弃……正是这些绘本故事在向儿童传递着人类共同的美德。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全身心的投入, 与自己喜爱的角色产生共鸣, 把自己融入其中去体验主人公的情感, 体验绘本中隐藏的道德情感, 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人类永恒的理念。绘本中的故事投射着自己的生活, 儿童从绘本人物身上学习到的优良品质会引导儿童积极地生活。

2. 绘本中的语言文字

绘本是善的文学、美的文学。绘本中的语言文字大多优美而富有感情, 在阅读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感觉到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 让儿童感受到更多的善与美, 在这样的环境中, 儿童的安全感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安全感的满足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在此基础上去实现其他的需求, 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 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1. 亲子阅读的形式

亲子阅读的形式对儿童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1) 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绘本是成人为儿童准备的礼物, 里面所包含的很多内容是成人世界的感悟, 虽然是用简单的文字和浪漫的图片表现出来, 但是其中的深层次意义, 儿童未必都能直观理解。这就需要父母的陪伴阅读和引导。当成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绘本中的故事时, 儿童一边听成人讲述, 一边看绘本的图文信息, 慢慢就会理解绘本所要传达的内容。

(2) 亲子交流。美国女诗人施特利戈兰·吉利伦有一首小诗叫做《读书的母亲》, 里面写到:“你也许拥有, 多不胜数的财富, 一箱箱珠宝, 一笼笼金银。可是你远比不上我富有———因为我拥有, 一位读书给我听的母亲。”[4]对于儿童来说, 亲子共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通过听父母读故事, 儿童不仅能从故事中体验到快乐, 而且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馨, 从而使儿童的情感得到满足。而绘本更是亲子共读的良好材料, 与纯文字的故事书相比, 绘本中的精美图画有利于儿童理解文字与记忆, 能够更好地帮助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交流。

与此同时, 亲子共读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是学习型家庭的雏形。当父母温柔、耐心地为孩子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 伴随儿童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乐于学习打下基础。此外, 在共读的同时, 父母也保持着一颗童心, 通过与儿童的对话、讨论, 交流彼此的感动与思想, 父母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 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情感问题, 并予以积极的引导。与儿童共同阅读, 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所以, 爱孩子的父母们应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孩子一起阅读, 带着放松的心情与平和的心境, 用这种美好的情感去影响孩子。

2. 在课堂上分享阅读的形式

所谓分享阅读 (shared book reading) , 又称大书阅读, 是指成人积极介入幼儿的阅读活动, 通过指读、朗读、提问、讨论以及绘画、表演、做游戏等一系列阅读延伸活动与幼儿共读, 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活动过程。[5]分享阅读是幼儿园阅读绘本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分享阅读中, 儿童不仅可以在成人的指引下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而且可以跟伙伴们一起交流讨论, 并一起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所以, 分享阅读不仅可以让儿童学到知识、扩大视野, 而且还能学会分享与体验。在课堂上分享阅读的形式对儿童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1) 表达自己获得认可。课堂上分享阅读的形式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为儿童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对于绘本中的内容, 儿童可能有切身的体会, 那么课堂讨论中儿童就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获得同伴的认可。在学习完《没有人喜欢我》绘本故事后, 儿童心中寻找朋友的渴望被激发, 主动表达出自己想和别人交朋友的想法, 并学习绘本中描述的行为和方法, 从而与周围的同伴建立友谊。这对于孤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儿童来说是一剂良药。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 寻找玩伴对于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共同游戏体验学习。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 儿童的世界离不开游戏, 游戏使得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它是儿童精神的一种表达。而绘本就体现了这种游戏精神, 这也是儿童之所以喜欢阅读绘本的原因之一。有些绘本本身就是一场快乐的游戏, 儿童通过阅读绘本与故事的主人公畅游于游戏的世界。可以说, 绘本体现的是一种游戏的精神, 它使儿童的游戏心理得到满足。此外, 还有一些绘本给儿童提供了游戏的素材, 丰富了儿童的游戏, 使儿童在绘本游戏中相互交往, 重现绘本中表达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感。除了游戏以外, 还可以结合故事进行表演、画画、讲故事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对于巩固学习,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宪彻.艺术的新领域——图画书[J].美术大观, 1996 (4) .

[2]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3]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4) .

[4]严吴婵霞.亲子阅读——儿童图书与儿童成长[M].香港: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1.

让绘本阅读回归儿童本位 篇8

种种现象证明,越是冠以这样那样的目的,学生读(听)书时的气氛就越难轻松越难愉悦。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寻求对策,使绘本阅读课回归儿童本位,回归快乐阅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

一、读图画———叩响绘本阅读之门

孩子是天生的读图专家,即使是不识字的孩子看着图画也能把故事讲得八九不离十。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认为能够看着书中的画读故事,通过画展开各种快乐的幻想的孩子,才是图画书最好的读者。所以引导孩子更“专业”地去读图是教师应该做的事。

图画书的封面其实就凝聚了整本书的灵魂,只一眼就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读图画书就要从封面开始读起,而且绝不可忽略封底,有些封底恰恰就是故事的结局。藏在环衬里的秘密需要你好好去解读,前后环衬有时会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漏看一个,就会读出完全相反的结局。如果环衬是一张有色的纸张,那么颜色会给你一种心理暗示,跟随它调整自己的心情,然后走进故事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体会。如果环衬上有图案,那么一定不要放过,它们一定跟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

一句话,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学生学会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而是要让学生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学生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尽管绘本中图画多过文字,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

笔者与学生共读《蚯蚓的日记》,他们就眼尖地发现这本绘本的环衬竟然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他们未读故事,就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未读故事,就仿佛已经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

在《五个小怪物》这本连页式的绘本中,笔者让学生仔细对比连页的两幅画面,找出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一个小怪物高兴地摘到了太阳,背景是蓝白色;另一页上的小怪物愁眉苦脸,背景转为黑色。这时自然地插上一句:“原来心情和颜色也有关系呀,你看高兴时背景是蓝白色的,愁眉苦脸时就变成了黑色。”学生这时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只小怪物表情会变化得这么快?这只小怪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呀?……”几本读下来以后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绘本中一些较为明显的色彩了,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无痕地激发了他们探知故事情节发展的兴趣及审美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虽说孩子在读图方面有其天生的敏锐性,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跳跃性,他们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外部的、直观的特征,不会精细地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形象、构图、色彩能引起读者在视觉上的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出独特的叙事关系,若教师能引导学生正确读图,就能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契机。

二、听故事———开掘绘本阅读之泉

“听老师大声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松居直在《图画书的快乐》中阐述道:“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

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读故事,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清楚地浮现出对故事的整体印象。在给学生读图画书时教师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可以自然地互相讨论,做到不落痕迹。这是绘本阅读教学最理想的方式。

笔者在给学生读故事的时候会经常运用这样一个策略———在讲到精彩之处的时候卖个关子,让学生进行猜想预测。这时他们便会天马行空地想开去,虽然有时候我们大人听起来会觉得滑稽可笑,甚至可能是无稽之谈,但这却正是孩子的乐趣所在。“老师,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老师,我想可能是……”在不断地相互否定或自我否定中,你会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眼中闪烁的光芒是那么灵动。“老师,快点讲下去嘛!”那种企盼往下听的迫不及待和专注的神情,会让你也深深地浸染在那份快乐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想象力变得丰富了,读(听)故事的欲望更加强烈。

三、动起来———体验绘本阅读之妙

1. 演一演。

“坐不住”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对此,笔者经常在绘本阅读中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能引起强烈情感共鸣的故事情节或人物作出回应。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又能促进他们更深入地去探究绘本。如《大大行,我也行》这本书,前半部分内容就是讲“大大会做什么,我也会做什么。不过……”我请学生和我一起演演书中内容:比比跳远,比比钻洞。大大的厉害,“我”的优势,在表演中更能体现出来。

2. 画一画。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喜爱涂鸦的年龄阶段。绘本中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阅读完绘本后,笔者常常会让他们照着绘本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有趣的画面依样画葫芦地描摹出来,用稚嫩的画笔将其中最吸引自己或觉得最搞笑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移到画纸上。

有时会让学生想象潜在的情节,根据绘本的绘画风格,尝试续画,自创图画。如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笔者让学生也来猜猜看,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有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会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再问学生,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把自己想到的画下来。

3. 捏一捏。

捏橡皮泥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会让学生根据绘本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或场景进行创作。如《和猪奶奶说再见》一书中,猪小姐和小鸭呆立在湖边,似乎在守候着什么。笔者就顺势让学生用橡皮泥塑造猪小姐守候猪奶奶的场景。

总之,在低年级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应以“趣”字为先。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忘却“主题教育”的使命,摈弃“深度理解”的习惯,淡化“功利色彩”的痕迹,真正践行绘本阅读的本真——让儿童在早期阅读中留下美妙的体验,并踏上快乐的阅读旅程。

摘要: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样式,已越来越受教师、家长的青睐。但要拉近绘本与儿童的距离,必须摒弃将绘本教学“训练化”的倾向,以“趣”字为先,通过引导儿童读图画来叩响绘本阅读之门;引导儿童听故事来开掘绘本阅读之泉;引导儿童动起来体验绘本阅读之妙。

儿童绘本创作 篇9

一、精心选择绘本内容

绘本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精心选择绘本内容。为此, 应注意三点。一是图画富有美感, 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是故事内容新颖、有趣, 贴近儿童生活。三是故事主题对儿童成长起引领作用。

当前, 大部分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为此, 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以超现实手法创作的绘本《朱家故事》。故事涉及性别平等、家庭文化等主题, 文字比较简洁、情节富于想象, 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另外, 故事的图画充满趣味, 隐藏着富于变化的细节, 学生可在阅读中边寻找、边欣赏。总之, 通过故事与图画的结合, 学生能充分享受阅读绘本的乐趣。

二、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为孩子提供趣味盎然的作品, 其原则是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为此, 在教学中, 我根据中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 给《朱家故事》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 提升对“家”的认识, 学会承担责任。二是通过“导”“猜”“说”“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图文阅读,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读了这个故事, 喜欢这个故事, 并乐于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那么这样的绘本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既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 又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该如何引领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 获得能力的提升呢?

1. 引导“猜想”, 激发兴趣

“猜想”是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 是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 是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猜想”不仅激发孩子的想象, 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和文中的省略之处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 以此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同时, 让孩子在教师的讲述或自己的阅读中获得印证, 从而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例如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图是:妈妈面无表情地弯着腰, 背对脸上满是笑容的爸爸和两个孩子, 这暗示了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在教学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此封面图引导孩子“猜想”故事内容,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绘本《朱家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到处找不到朱太太, 壁炉架上有一封信, 朱先生打开信封, 里面有一张纸……”到此, 故事戛然而止, 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 让学生“猜想”:“朱太太会在信上写什么呢?”就这样, 学生尽情猜想、积极参与, 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此起彼伏。然后, 教师揭示朱太太在信中写的内容:“你是猪”, 旨在使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 细心读图, 丰富想象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完整的故事。《朱家故事》的作者安东尼·布朗曾说:我画图时, 很喜欢加上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常常会忽略它们, 但多读几遍后就会有崭新发现。所以,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细心读图, 体会图文背后的意蕴。例如可充分利用《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干家务活时”的组图,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发表意见。事实证明, 孩子是读图的天才, 他们能够看到许多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朱太太干活时总是一个人, 弯着腰、低着头, 很孤独”;有的孩子说:“我发现看不清朱太太脸上的表情”;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图的颜色比较暗淡。”由此,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进一步深思:“这幅图画, 作者要告诉大家什么?”

3. 联系生活, 提升认识

那么, 如何在阅读故事和互动交流中, 使学生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例如在《朱家故事》的教学阅读分享环节,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讨论话题: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你们家里, 是不是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经验好吗?你觉得朱太太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完成许多的家务活呢?在一个家庭里, 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怎样做, 这家人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呢?

通过话题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从故事走向生活, 从他人走向自己, 从现象走向本质, 最终达到叩问心灵的目的。

儿童绘本的引进与开发 篇10

绘本市场主要由引进版权的外国绘本和国内原创绘本组成, 两者的比例不甚平衡, 国外绘本无论是在出版量上还是在在市场份额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目前, 引进的儿童绘本多以国外 (海外) 的获奖书、畅销书为主。这类书因为已有发行经验和销售数字做参考, 引进后, 风险少, 见效快, 对编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基本上拿到版权就可以说成功了。尝到甜头的出版社更加倚重引进版图书, 对原创儿童绘本的兴趣自然不大, 也不重视。这也从一个方面导致了原创绘本的创作队伍积极性不高。另外, 国内图书界至今还没有绘本奖项, 更缺少评论上的扶植与引导。无可否认, 国外绘本的发展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实验和沿革, 也经历了市场的检验和敲打, 风格、内容、绘画都比较完善。但是, 如众多舶来品一样, 它有着众多不符合中国市场的因素。

最主要的就是外国绘本有着诸多不适宜中国国情的习惯和文化。举例来说, 著名的噼里啪啦丛书 (日本) 中, 邮筒是红色的, 而实际上, 中国的邮筒是绿色的。比如日本的公车需要下车时要按按钮, 但是中国坐公车是不用的, 等等。

众多的外国读物中, 小朋友都是有兄弟姐妹的, 比如卡梅拉、小兔汤姆等等, 因为国外没有计划生育, 多数家庭都要两个以上的孩子。而实际上, 中国小朋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更缺教孩子如何面对孤独和如何去与家庭以外的小孩儿相处和交朋友的读物。

教堂、宗教, 相关的宗教节日及仪式, 是外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频繁出现在童书里, 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小朋友以及家长的眼里是陌生和无法理解的。甚至于谈到鬼神, 外国会有幽灵、上帝, 而中国是鬼怪、玉皇大帝。生活细节, 比如日本的读物会经常出现便当, 而中国没有这个习惯。欧美读物中会经常出现家里做意大利面、做披萨、蛋糕之类的场景, 但是中国人不会以这些为主菜。

诸此种种问题, 十分常见。

由于国外绘本有着它先天的一些优势, 在出版人一窝蜂地奔向它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其带来的问题。文化传承的缺失和被替代是可怕的。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存在于世的证据与灵魂。举个真实例子, 爸爸讲了一个故事的开头说, 大雪封了山, 车子都开不了, 小女孩在奶奶家的窗口等, 她在等谁呢?她女儿马上说:“在等圣诞老人。”实际上故事是讲在等爸爸妈妈。如果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都是这类的故事充斥, 带来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化, 不知道自己民族的节日与传说, 以至于民族身份的缺失, 对国家感情的缺失, 对自我民族存在感的淡化。

与欧美绘本相比, 我国原创绘本无论从绘画上, 还是文字上, 都存在很多的差距。首先, 国外成熟绘本作品的整体性很强, 一个绘本无论从封面还是到内页, 每一页、每一个图画和每一个文字都连接得很紧密, 意义都是互相诠释和提升的。但我国原创绘本在构思的精巧、绘画的精细、文字的张力等方面, 还需要加大努力。绘本不只是“有图画的书”, 它还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图书品种而存在, 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比如, 图画不只是解释文字, 它独立的是一幅意义深远细节丰富的艺术作品;文字也必须抛弃繁冗, 精简扼要又要符合孩子的心理与喜好, 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业。其次, 在印制的设计与质量过关方面, 我国原创绘本也有欠缺。国外绘本很多在绘制时就已经设计好了开本、用纸、特殊工艺, 这更像是一种总体的艺术设计, 涵盖方方面面, 最后做出来的, 是一个完整到各个细节的“艺术品”。而国内的绘本制作过程, 相对分裂, 往往作者创作是一块, 印刷、装订、工艺等则是出版社的事儿, 很可能导致作者想表达的效果表达不出来的情况。另外, 一些绘本不考虑儿童健康, 采用的纸、墨等不环保, 也是影响品质的一个要素。再次, 欧美绘本创作很多是一个人完成的, 作者既是画家, 也是故事作家, 或者是诗人, 他们能够把绘画和故事有机地融为一体。另外, 欧美绘本主题很突出, 都是关于爱、友善、亲情和美等的表现, 但又不是为了表现主题而刻意为之的, 往往是把教育意义很自然地融入了绘画和文字里, 又展现了童心趣味。但我国原创绘本在这一方面还不够, 很多画家的画功很好, 但文字理解力差, 而有些儿童文学作家故事好, 又找不到合适的画家。

欧美绘本读者定位很准确, 充分考虑了年龄和心理特征, 以及家庭亲子阅读的需要。这既说明欧美绘本完全理解了童书的市场化特点, 也说明欧美绘本艺术家、作家和出版人懂得市场规律, 善于以恰当的文本来培育读者意识和阅读群体。但我国原创绘本有的概念很好, 但过分突出了本土概念, 却忽视了市场分层和读者的趣味。

国内绘本在画风、语言方面已经存在诸多模仿国外绘本的痕迹, 在内容上万万不可再掉入拷贝“文化”的怪圈。绘本应围绕中国人的生活特点习惯, 尊重传统文化、风俗展开故事, 让孩子和家长既觉得贴近自己的生活, 又能从中了解了本民族的文化, 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

一方面, 我们要利用几千年来已有的经典寓言、神话等制作图画精美细致, 语言改编流畅优美的绘本。市场上此类产品很多, 但是都很难称其为“绘本”, 画面简单, 缺乏层次与细节, 缺少独特的视角与画风;语言乏味, 简单地把旧故事缩短、拼凑, 没有适合儿童的阅读的温暖感和流畅感。因此, 表面上似乎已经饱和的古典故事绘本市场实则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另一方面, 也是最重要的, 要开发培养优秀绘本作者, 创作符合儿童心理成长, 反应中国特有的文化社会风貌的好作品。画风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绘本。画面的丰富度上, 既要在恢弘大气的全景图中反映民族豪情, 又要在细节上也符合国情和国人的生活习惯。内容上, 除了儿童绘本应该具有的温情、愉悦, 语言简单而内容深远之外, 还应该融入符合中国文化的哲学观和世界观。

用好童话故事,进行绘本创作 篇11

用好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搭建阅读教学与绘本创作的桥梁,恰可以对上述所忽视的两点进行弥补并进一步深化。

一、阅读情节,确定绘本创作的长度

1.以故事为本,收集绘本素材

以故事为本,就是尽可能利用选编童话故事的插图,或者是与教材有关的其他素材,比如相同的人物图片、类似的故事场景图片、精练的语言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容易入手创作,又可以和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有很好的契合度;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趣。如《青蛙看海》一文,插图中那不断向上延伸的台阶,在初读时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青蛙究竟能不能登上大山,看到大海呢?同时,这一级一级的台阶,也正是学生绘本创作中的基本场景,学生所创作的绘本上,这些台阶贯穿着整个童话故事的发展,让人在阅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青蛙为了看到大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攀登高峰的精神。

2.以审美为先,编排绘本内容

刘绪源先生把儿童文学看作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阅读童话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愉悦,引起儿童精神上的快感、愉悦和满足,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感知力,让他们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现令人心醉的美的因素。在《小露珠》的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到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珍珠那么圆润,像水晶那么透明。在《云房子》的阅读中,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关于云朵的感悟是柔软、洁白、姿态万千的,天空像洗过似的……童话启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绘本创作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从文字到想象,从想象转为直观的画面,这样的过程,是艺术审美与表现的呈现。于是,在童话的世界中,学生的创作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云房子会有更多的姿态:像鲜花那样美美地绽放,像羊群那样悠闲地散步……小露珠会更迷人:有晶莹的光彩,有多种的颜色……这些内容都在学生的绘本中表现得更加美好。有了丰富的想象与创作的构思,学生在朗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更加有滋有味,语言文字,如同涓涓细流,引领学生进入童话般的世界中。

3.以情节为主,设定绘本场景

绘本以图画的形式展开故事,激起兴趣,易于记忆,主要有纯图画构成的故事、图文并重的故事、图重于文的故事等几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要符合阅读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其故事的情节,并给阅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索余地。这样,学生才会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主动去读明白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结果。阅读指导时,指导学生梳理童话故事情节,其实也就是在指导学生对故事场景的设定。比如《蒲公英》一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人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同时,也无形中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主要场景:一是太阳公公嘱咐场景,二是蒲公英种子自己选择场景,三是蒲公英三种不同结果的场景。这三个场景的编排,从故事发展过程人手,使学生的阅读思路与创作思路一致。

二、语言内化,确定绘本的文字表现

1.结合语言训练点,确定绘本的语言难度

绘本中,虽说语言文字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语言表达的难度设定,也是在创作绘本故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里的语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词汇积累的程度,二是句式训练的难度。如《蒲公英》,课文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等词语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的,句式“只有……才……”也是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需要训练与掌握的关联词。因此,这几个词语以及句式的内化巩固,需要在绘本创作中呈现,这也是根据这个童话创作绘本的语言所要达到的难度。学生在所创作的《蒲公英》绘本中,多次使用了“只有……才……”,绘本与课文之间的契合度更高了。

2.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年龄,确定绘本的理解难度

不同年级的孩子有其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绘本难度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喜欢以图为主的绘本,语言表达所占的比重可适当减小。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时设计故事时就可以适当加长内容,并且加入一些逻辑性的东西,让学生去思考。不然,一目了然的东西会令人索然无味。通过课堂的阅读,童话故事的内容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印象,其中的一些情节与细节学生已了然于胸,故事发展下去应该怎么样,都有定型。学生可以借助故事本身去创作,但具体的场景、画面设计如何,允许学生各自有自己的发挥空间。

三、想象感悟,确定绘本的情感表达

1.领悟主线,贯穿情感

童话故事有故事发展的主线,绘本也要有一条主线,整个文本要讲述些什么,学生在创作中心里要清楚,也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白。如上面的《蒲公英》案例,故事讲了三颗蒲公英的种子因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条主线从三颗蒲公英种子不同的表现来体现,选择与结果一一对应。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这条主线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创作绘本的时候,就能够依附着这条主线展开情节。

2.强调句式,激励情感

童话故事的语言表达浅显、明了,学生容易跟着语言文字进入童话的世界中。绘本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激励情感,就要有不断重复的语言或句式。《蒲公英》一文中,太阳公公的语言,强调了句式:“不要……要……,只有……才……”这样的句式表达,既是本课要教学的关联词的知识点,也是绘本创作中语言表达的比较鲜明的标志,在绘本中被反复提及强调,既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又将太阳公公语重心长的慈爱形象呈现在眼前,让学生感受到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们的关爱。

3.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感情的激励还要由人物形象来进行升华。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抓住故事中人物形象进行适度而细致的品味,对领悟故事内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童话故事的教学往往把“形象”和“感悟”两个词语作为教学关注点。例如《小鹰学飞》(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老鹰和小鹰的观察和对话,告诉学生学无止境,必须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奋力攀登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呈现是通过对小鹰这个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品味感悟这个形象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小鹰三次说“我会飞了”的语言情境,感悟其中的情感变化,从而对小鹰这个形象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有了阅读感悟,学生在创作绘本时,更加关注小鹰的神情表现。学生在对小鹰的形象创作中,将自己感同身受的理解,赋予小鹰,用画笔将小鹰嘴角向上的弧度逐渐拉直,将小鹰从最初嘴角上扬的得意、自以为会飞的样子,到最后认识到天外有天,神情变化为认真严肃、嘴角紧绷的形象,以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轻松地与作品对话,让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对话,柔软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身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学会坚强、勇敢。

儿童绘本创作 篇12

一、导读绘本,擦亮整本书阅读的眼睛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招就是大声读给孩子听。“为孩子大声读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因此,绘本导读至关重要。导读一般是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在笔者班级中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我们的绘本时间”,不用太长,5分钟即可,重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一本优质的绘本,有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但如果只关注这些,那么无疑是对绘本的一种极大浪费。绘本对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藏。5分钟的导读,笔者引导孩子看封面、看环衬、看扉页、看封底,这些地方往往藏着许多有趣好玩的信息。导读也可停留在故事的精彩处、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

德国著名的绘本大师维尔纳·霍尔茨瓦特的《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画面非常干净,深蓝的边框,大块的空白,画面上一只小鼹鼠头顶“嗯嗯”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导读时,笔者出示绘本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小鼹鼠的表情以及“嗯嗯”的形状,从而猜测是什么动物“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为接下去细读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将即将发生的绘本情节与自己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比照、感受。在猜测的过程中,既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幻想的心理,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悦”读绘本,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绘本阅读,不仅仅是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听,当它进入我们的教学现场,就势必要落实语文课程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绘本当作单篇课文来教学,而忽视了它作为“迷你书”的意义。因此绘本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整体,重视个性阅读体验,重视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指导,发现故事线索,捕捉故事信息,关注故事结构,学会猜测联结等等,发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技巧和能力。

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透过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孩子们了解到: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什么样的动物就“大”什么样的“便”。本书通过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满足其好奇心,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大小便的常识,是一本趣味性及知识性兼具的绘本。那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这类书呢?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学习单:

读完故事后,引导孩子与家长一起完成这张学习单,说说这些动物“嗯嗯”的特征,画画它们的样子,查查它们吃的食物,学学它们的叫声。这个过程旨在指导孩子捕捉书中关键的信息,并进一步梳理统整有用的信息。

再如在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后,指导学生按顺序将毛毛虫每天吃的食物画一画,通过梳理关键信息,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记忆并复述故事。

三、仿写绘本,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表达力

绘本因其童趣的表达、丰富的主旨、有节奏的叙事、富有特色的结构,不仅可以作为阅读课程,也能被开发成多样的读写课程。笔者在绘本教学中经常进行读写一体的绘本写话尝试,因为绘本常常通过反复的情节与句式来讲故事,在回环往复的叙事节奏中传递出故事的主题,所以是学生进行仿写的好素材。

绘本《逃家小兔》中“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反复出现,使绘本具有一种特别的旋律美。引导孩子反复阅读、品味,并让孩子和妈妈玩一场“爱的游戏”:你来做逃家小兔,变出新的模样,看妈妈能变出什么来追你。孩子们徜徉在温馨的想象里,自然而然地模仿《逃家小兔》中的语言,表达也变得温暖灵动起来。有的孩子写道:“如果你变成露珠,我就变成阳光,永远照耀着你。”也有的孩子这样写道:“如果你变成蝴蝶,我就变成蜜蜂,每天追逐着你。”

阅读绘本《我爸爸》时,启发孩子关注绘本故事中介绍爸爸的句式“爸爸可以……还会……他……像……”于是一个个“我爸爸”跃然纸上:“我爸爸会开车,他开起车来像火车一样快。”“我爸爸有时候像毛毛虫那样懒,有时候像小蜜蜂那样勤快。”“我爸爸的肚子像被子一样暖和……”

绘本的语言是儿童的语言,因其简练、有趣、有韵味,而深受孩子们喜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模仿、运用这样的语言,可以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当然,绘本是一种全息形态,除此之外,它对于阅读者的视觉、听觉、想象力、潜意识等都有不同形式的刺激。因此阅读绘本后,除了仿写,我们还可以开展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议一议、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等,通过不同的形式进入绘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拓展绘本,播下整本书阅读的“种子”

单本绘本阅读的结束绝不代表阅读阶段的结束,而是要让一个难忘的结尾引发新一轮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绘本阅读,目的不仅仅是领着孩子听一个故事,而在于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儿童学会阅读方法,最终为独立阅读与终身阅读打下基础。为此我们既要关注学生阅读一本书的能力,更要指导他们读更多的书,走向更广阔的阅读时空。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群文绘本阅读”入手,即围绕一个共同点组合起来的多本绘本展开阅读,这个共同点可能是故事主旨,可能是故事内容,可能是表达特点,可能是作者的经历,也可能是某种观点等等。

例如,课堂上读完“恐龙温馨故事”中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再引导孩子们自己阅读《你真好》《我是霸王龙》;先一起读“彩乌鸦”系列中的《彩色的乌鸦》,再让孩子们自己读《跑猪噜噜》;先读《獾的礼物》,再推荐阅读《獾的坏心情》等一系列有关死亡与生命的绘本;先与妈妈一起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再让孩子与父亲一起阅读绘本《我爸爸》《我爱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笔者梳理幼小衔接阶段的“群文绘本”主题如下:

借助“群文绘本阅读”,带领学生从扶到放,从课内到课外,从浅显到深入,碰撞出阅读的五彩斑斓。长此以往,可以让孩子从只关注插图和内容的浅显阅读提升为含内容、结构、主旨为一体的大容量思辨性阅读。

摘要: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这两种不同媒介从不同视角共同来叙述故事的一门充满创意的综合艺术。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绘本阅读能帮助其度过幼小衔接的“非常时期”,尤其是迈好第一学段儿童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可通过精彩导读、借助图表指导阅读策略、关注绘本言语形式、开发主题绘本微课程等方式,为第一学段儿童的起步阅读实现平稳过渡。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绘本,幼小衔接

参考文献

[1]瞿卫华.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4,(5):34-36.

[2]黄菁.小学低年级绘本学习单的设计与思考[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3):202-207.

[3]张学青.让故事的芬芳一瓣一瓣绽放---小学低段儿童读写绘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3,(13):50-55.

上一篇:水电站开发建设管理下一篇:企业的内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