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指标

2024-10-02

计算指标(共11篇)

计算指标 篇1

一、EVA的作用

(一) 能较好地解决上市公司分散经营中的问题。

公司下属的各部门均可根据各自的资本成本来确定部门的EVA财务目标, 这些目标还应该通过部门间的沟通来互相协调和互补。每个部门可同时制定长、中、短期目标, 用于不同的财务目的。公司总部则可根据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总资产以及部门的EVA指标, 综合制定公司的EVA目标。因此, 许多经营上的问题, 如是否接受新的投资项目、公司的分散经营范围如何确定、是否放弃某个部门或某项投资, 其答案都取决于股东的价值是否增值、EVA能否实现。

(二) 可作为财务预警指标。

第一, EVA作为一种创值指标, 由于它不仅考虑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 充分利用了公司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 而且考虑了风险、含有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而传统的创利指标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的报表信息。所以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指标, EVA更具有信息可靠性;第二, 由于EVA针对现行的会计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减少了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的选择, 改变资本结构, 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对于传统会计指标, 它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三, EVA相对于传统的创利指标, 特别是企业处于规模扩张的情况下, 能较早地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

(三) 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 (机会成本) 也计入资本成本, 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 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或部门的经营业绩, 反映企业或部门的资产运作效率。

二、EVA指标的计算模型

(一) EVA指标的基本计算公式。

EVA方法的出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其蕴含的经济思想引起所有管理者的关注:一是将经济学机会成本观念应用于生产、投资, 使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更加合理;二是颠覆传统会计利润观, 企业存在的意义不再是创造多么高的会计利润, 而是创造超出企业投资成本的价值。具体来看,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OPAT (Net Operation Profit After Taxes) :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即债务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的加权平均值;TC:企业总资本, 即全部股权资本和有利息负担的负债资本之和;WACC×TC:企业所承担的总资本成本。

(二) 会计报表科目的调整。

EVA的公式虽然非常简单, 但在实务中, 它的计算相对复杂。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时为了消除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真实情况的扭曲, 需要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二是资本成本的确定需要参考资本市场的资料。在我国, 需要在对研发费用、市场开拓费用、商誉、递延税项和各种准备金等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后才来计算企业的EVA。

1. 研发费用。

在传统会计制度下, 研发费用以期间费用的形式在发生当年从利润中一次性进行核销, 减少公司当年的利润。这对债权人而言是一种谨慎的行为, 但对股东和经营管理者来说, 研发费用有利于企业在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 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

计算EVA时所作的调整就是将研发费用资本化, NOPAT的加项是当期资本化的研发费用, NOPAT的减项是当期摊销额, 余额则作为股权资本的加项, 余额为正则表示当期股权资本增加, 反之则减少。

2. 商誉。

公司收购其他公司时购买价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总额的部分称为商誉。会计处理时商誉会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从而影响经营者的短期业绩, 使经营者在进行并购时会首先考虑此并购行为对会计净利润的影响, 而不考虑是否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计算EVA时所作的调整就是不对商誉进行摊销, 将以前的商誉累计摊销金额加入股权资本中, 同时将本期摊销额加回NOPAT。从而使利润不受商誉摊销的影响, 鼓励管理者进行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购并活动。

3. 各种准备金。

各种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短期股权投资跌价或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等。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 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损失公司必须预先提取准备金, 准备金余额抵减相对应的资产项目, 余额的变化计入当期费用冲减利润。这样可以使公司的不良资产得以及时披露, 避免公众高估公司利润而进行不当投资。

计算EVA时所作的调整就是将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股权资本中, 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变化加入NOPAT。

4. 递延税项。

递延税是指当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处理所得税时,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而影响的所得税。折旧是递延税的最大来源, 由于采用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从而导致折旧费用的确认出现差异。在会计处理时, 递延税从会计利润中进行扣除, 但它又不进行支付, 从而占用了企业资金。如果不进行调整, 会低估实际占用的资本总额, 高估资本盈利能力。

计算EVA时所作的调整就是将递延税的贷方余额加入资本总额, 借方余额则进行扣除。同时, 递延税贷方余额的增加额加回NOPAT, 反之则减少。

5. 其他调整项目。

除了以上项目外, 会计报表中的普通股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都作为EVA计算的调整项目。

(三) 各指标的具体计算模型。

1. 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的计算。

在会计利润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后计算得到EVA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指标。调整时将在传统会计制度下具有投资性质的资本支出作为资本加回到利润中, 同时将产生这些资本支出的投入资本作为费用扣除, 这样处理能真实反映经营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与税后净营业利润有关的投资性资本支出主要涉及利息费用、少数股东损益、研发费用、商誉摊销、准备金、递延税等, 则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净利润+利息支出+少数股东损益+本年商誉摊销+各准备金余额的增加+递延税项贷方余额的增加+研发费用-资本化研究发展费用在本年的摊销

具体的项目根据企业行业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 须作一定的调整。

2. 总资本 (TC) 的计算。

总资本 (TC) =债务资本+股权资本。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的短期部分。

股权资本=普通股权益+少数股东权益+累计商誉摊销+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递延税项贷方余额 (借方为负) +各种准备金。

参考文献

[1] .任翠玉, 胡晶.EVA奖金银行计划:薪酬激励机制的全新视角[J].财政监督, 2011, 17:10~12

[2] .王波.基于EVA的经理人薪酬激励模式[J].财会月刊, 2009, 3:101~102

[3] .许秀梅, 王秀华.EVA在企业经营者薪酬设计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 2012, 23:54~56

[4] .许秀梅.EVA在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定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会计, 2010, 7:36~38

计算指标 篇2

1、振型组合数应不大于结构自由度数(结构层数的3倍),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见《周期 振型 地震力》WZQ.OUT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2、周期比第一扭转周期除以第一平动周期(A级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高规》P25的4.3.5条

3、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平均水平位移):A级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P25的4.3.5条。

4、最大层间位移角(楼层层间最大位移/层高△u/h,△u=层剪力ΣVi/层刚度ΣDi)小于规范限值要求,见《高规》P30的4.6.3条(例如框架结构1/550),在《结构位移输出文件》中(WDISP.OUT)查看。P185、刚度比:相邻层侧移刚度比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查看,注意:

(1)剪切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转换结构及地下室嵌固条件的判定(例如一层框支);(2)剪弯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的转换结构(例如二层以上框支);(3)通常工程都采用地震力与层间位移比,执行《抗震规范》3.4.2条和《高规》4.3.5条的相关规定。P156、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查看,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A级高层建筑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层建筑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高规》P28的4.4.3条。P157、刚重比(结构刚度/重力荷载)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查看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X向刚重比 EJd/GH**2;Y向刚重比 EJd/GH**2。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5.4.1)

8、剪重比在《周期 振型 地震力》WZQ.OUT中查看,WZQ.OUT中按照《抗震规范》

计算指标 篇3

关键词:分布式;性能指标;分析;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2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论是在理论创新还是硬件配置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于传统网络技术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以高可靠性、高容错性及并行处理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能够利用本身的特点优化计算机与计算机及网络间、网络与服务器之间以及不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主流,需要合理的性能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和优化。

1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概述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是在基础网络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分布式网络没有固定的处理控制中心,其中的每一个结点都能够与其它的至少两个结点连接在一起,信息在结点之间的传递路径有很多条。网络中每个结点在信息交换和协调工作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彼此间的配合可以完成大型的任务。这种网络模式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及广布性等优点,以该网络为基础建立的分布式系统平台能够连接不同的工作组、分支机构、部门及企业,数据不仅仅存在于一台服务器上,而是可以多台服务器共用,不同区域间利用WAN链路进行连接。

该网络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资源更加多样;其次是多机互联,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第三是实现多机计算,增强了可靠性。分布式网络的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年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上发展的OLE及OLE2,后期发展为DCOM服务;Sun公司在Java的基础上研发出RMI,并被应用于分布式小型应用程序的构建;当前,OMG研发了CORBA,客户能够调用网络对象并屏蔽编译语言差异。

2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2.1 网络吞吐量

网络吞吐量是在帧数量完整的状态下设备或网络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测试过程中,在一定的速度下向节点或端口发送定量的帧,同时要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量。若接收方收到的帧的数量与发送方一样,就需要适当提高帧的发送速率后再进行测试;相反的,若接收方收到的帧数少于发送方则需要适当降低帧的发送速率后进行重新测试,通过重试、对比直到得出最终结论。吞吐量测试结果的单位为比特/秒或字节/秒。

2.2 网络可靠性

可靠性是一个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DCS的使用有利于可靠性能的进一步实现。可靠性作为一个基本问题的解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是一个全面的、多方面的活动,其实现必须同时对以下问题进行解决:故障的封闭、屏蔽及检测,检索,故障诊断、恢复、修复、重构、重启动和重综合等,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特定的环境,需要操作系统、子网、程序设计语言及数据库层次的相互配合。

2.3 网络延迟

网络延迟是指IP包穿过一个或多个段所需要的时间,可分为固定延迟和可变延迟两个部分。固定延迟的变化量很小或基本不变,可分为传输延迟和传播延迟两个部分;可变延迟可分为排队等待延迟和路由器处理延迟两个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单向延迟的测量难度比较大,在进行测量时通常采用往返延迟检测法,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时钟同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测量包上由入口路由器打上时戳后传送到出口路由器中,在接收到测量包的同时由出口路由器打上时戳,然后含有时戳的数据包原路返回到入口路由器,完成后对路径入口和出口两端时延进行评估。

2.4 网络利用率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多领域都是有效的,在任何一台主机上开发的编译程序、文件、排错程序及软件产品等资源都可以与其它的主机用户进行共享,这样可以共享高成本的硬件资源,避免重复劳动,有效减少使用费用。比如在文件传输协议和电子邮件这样的通信配置中利用分配式网络,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用户进程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的改善工作也可以通过多重处理软件来进行。

2.5 网络安全

分布式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联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对其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胁。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性能使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网络安全正逐渐成为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日益受到业界及用户的密切关注。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网络安全橙皮书即可信任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以用安全级别来进行评价,主要用于评估小型操作系统和多用户主机。我国是国际标准化成员国之一,非常重视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便自主编制了信息安全标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所制定的标准在资深的研究背景及全面的应用经验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相比,在覆盖范围方面还有待扩展,指导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

針对网络中出现的故障,处理任务主要有故障的检测、隔离及纠正,具体内容主要有接受响应故障报告、监测网络运行状态、追踪动态问题、备份与重配、诊断修复等。故障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故障的预防,降低故障发生频率;二是尽量缩短出现故障的时间,在发生故障后及时找到故障位置并制定解决方案,缩短停机时间。

网络故障的管理工作通常根据网络环境的分布特点来进行,常用的模型是客户/服务器模型。这种模型不仅可以开发多个客户和服务器进程,实现分布式的网络管理模式,还可以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和优化。在故障的管理系统中,根据功能的不同,网络设备在物理上可以分为两个集合:管理站和被管理站,一个子网中通常只有一个管理站来进行集中式管理,主要负责管理和控制;后者则属于被管理,网络中的被管结点都属于后者。该模型主要包含三个概念实体:管理者、控制台和代理,前两者主要在管理站上运行进程,代理进程的实现主要在管理站和被管结点上,三者之间的通讯主要利用SNMP。

4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优化

针对网络的性能指标和故障分析来进行优化,不同的性能指标有不同的优化方式,其中,网络安全指标与其它指标有很大的差别,需单独考量,针对网络安全,优化方法主要有:第一,建构入侵检测系统IDS。IDS是监听设备,与传统防火墙不同,需挂在链路上,无需流量流经便可工作;第二,使用邮件防毒服务器。工作原理是对网络邮件进行检测,发现威胁或病毒后便会立即启用防御系统;第三是构建入侵防御IPS。该系统主要是进行防范和阻止,位于网络的进出口处,受到攻击后会自动舍弃攻击包来阻断攻击,使黑客所利用的攻击包无法到达而无法攻击。

除了网络安全外,其它的吞吐量、可靠性、利用率等性能指标可参考可靠性方差来进行优化,一般对于分布式网络来说,吞吐量越大,利用率和可靠性要求越小越优。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优化,如客户偏重于费用和可靠性时,优化前的方案要好一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对其性能指标和故障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展开优化工作,尤其是对网络利用率、吞吐率和可靠性的定量分析及优化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系统的应用性能。分布式计算计网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更能适应用户对网络的高标准和高效率要求。优化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并与国际技术相接轨。

参考文献:

[1]宫婷.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与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83.

[2]芦颖.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分析[J].通讯世界,2013(09):25.

EVA业绩评价指标计算问题探讨 篇4

一、EVA业绩评价指标的内涵

EVA是指企业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其计算公式为: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中,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根据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求得, 而股权资本成本一般是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来的。从上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 EVA就是指企业税后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 (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和) 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数, 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 增加了财富;反之, 则表示企业发生了价值损失, 减少了财富;如果差额正好为零, 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在传统业绩评价所运用的方法中, 运用会计利润来评价企业业绩是最普遍的途径。但会计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更不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一方面企业的会计利润只是权责发生制的产物, 它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 将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此, 在权责发生制下, 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的弹性, 使得会计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 评价指标往往难以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另一方面, 会计利润没有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 而对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 使得会计利润并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利润。因为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 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的绩效评价体系容易使资本的使用者即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错误观念, 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 可以不计成本, 随心所欲地使用, 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 以至于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在反映企业真实的创造价值能力上, 经济利润比会计利润更有说服力, 而EVA正是建立在会计利润调整基础上的对经济利润的尽可能的真实模拟。与传统会计利润相比, 考虑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是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EVA考虑了对所有者投入资本应该获得的投资机会报酬的补偿, 消除了传统会计利润计算时对债务资本使用的有偿性和所有者资本使用的无偿性的差别对待。与传统会计利润计算不同, EVA量化了企业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增值收益, 并尽量消除稳健性要求对企业经营业绩所造成的扭曲。EVA指标中税后营业净利润和投入资本两个变量, 都是根据EVA的原则调整后的数字, 因此考虑机会成本和调整报表项目是EVA指标计算的两个重要的特色。

二、EVA指标的调整计算

EVA计算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报告期营业净利润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得到税后营业净利润;其次, 用资本总额乘以资本加权平均成本, 得到投入资本占用的成本;最后, 用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占用的成本就得到了EVA。因此依据现行财务报表数据计算EVA指标时, 应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Stern&Steward管理咨询公司共列示了164项调整项目, 用以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调整, 从而将会计账面价值转化为经济账面价值。这164项调整项目主要包括: (1) 税后营业净利润的调整主要有研发费用、坏账准备、存货先进先出法的转回、商誉摊销、其他经营收益、递延税款; (2) 对投入资本的调整主要有当期及前期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摊销、营销费用、有价证券、在建工程、非资本化的长期租赁、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存货FIFO的转回、资本化的无形资产 (含商誉) 、累计商誉摊销、累计非正常损益、税款项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企业往往难以做到如此多项目的调整, 而且也过于复杂, 不便于管理人员操作。国外大多数公司也只进行5-10项的调整, 就基本能反映企业实际创造的价值。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同样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 调整项目也不宜过多。因此, 在进行有关数据调整时, 主要对一些重要的会计项目进行调整。

(一) 税后营业净利润的调整项目

1.各种准备。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出于稳健性考虑, 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度末,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具体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冲减当期利润。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适时披露公司不良资产, 对避免投资者过高估计公司利润而进行不当投资是必要的。但是, 对企业经营者而言, 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必然影响企业的利润,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现金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 这些扣除的准备金同投入的其他资金一样, 也要求相同的回报;对于监管者而言,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引起对营业成果的不真实反映, 如果扣除准备金, 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者的经营成果, 会低估企业的投入资本, 扩大企业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差距。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 应将已经在营业利润中扣除的本期计提的准备金调整加到营业利润中, 同时将已经在资产总额中扣减的本期和以前期间计提的准备金调整加回。

2.商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是企业合并形成的, 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时, 如果是吸收合并, 商誉在账表上都会反映, 如果是控股合并则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其会计处理方法是至少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发生减值, 则计入当期损益。但按照EVA的理念, 商誉也是投资者对被合并企业投资的一部分, 要求有相同的回报, 而且商誉一般使用寿命无限, 应视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 应将本期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调整加到营业利润中。

3.营业外收入与支出。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债务重组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非货币性交易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罚款支出等。因为EVA指标计算中的变量为税后营业净利润, 所以计算EVA值时, 从会计利润中直接扣除“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本期发生额即可。

4.递延所得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因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而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分别会减少和增加未来期间的所得税, 从而造成未来期间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差异。而按照EVA理念, 唯一能从企业扣除的税款就是企业当期缴纳的税款, 而不是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或者不应缴纳的税款。因此在计算EVA时, 如果当期递延所得税增加则调整增加税后营业净利润, 反之则调整减少税后营业净利润。

(二) 投入资本的调整项目

1.无息负债。EVA指标的计算公式中, 投入资本总额是指自有资本和债权资本等有偿资本, 其中债权资本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需要支付成本的债务, 但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付费用等不承担资本占用费用的无息负债。因此, 在计算EVA时, 应将无息负债从债权资本中剔除。

2.研究与开发支出。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 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出于谨慎性考虑, 要求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发生时一次性的计入管理费用, 冲减当期利润。事实上研究支出对于提高企业未来劳动生产率和开拓企业未来的市场份额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所产生的收益都是体现在企业未来会计期间或营业周期。如果一次性的计入当期费用, 冲减当期利润, 必然使企业本期的EVA值减少, 影响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诱使企业经营者减少这项费用的投入,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在计算EVA指标时, 应将研究阶段的支出也予以资本化, 并在一定的受益年限内摊销。

参考文献

〔1〕张延富, 徐雪莲.EVA业绩评价指标计算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 2009 (8) .

〔2〕刘菁.基于委托代理的EVA指标计算问题〔J〕.商业时代, 2008 (16) .

〔3〕薛彩霞, 李卫.基于EVA的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4) .

银行信贷指标计算公式 篇5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quick ratio=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

分子:“利润总额+利息费用”等于息税前利润EBIT=“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

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EBITDA的计算公式】

净销售量Ej×Mj÷M0).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

NP为报告期净利润;

E0为期初净资产;

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

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

M0为报告期月份数;

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100%

1、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360/(24+36-90+3-0)=360/-27=-13

①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②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天数=360/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③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④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天数=360/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⑤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2、营运资金量=上销售收入×(1-上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3、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二)最高风险控制额度测算

1、CL=E×V×S= 万元×4×23%=

CL:最高风险控制额度;

E:客户有效净资产=账面净资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不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无效净资产;

V:信用等级调节系数(该系数为评级结果所对应的系数,下同);

S:授信份额系数 我行授信额度/该公司在他行授信总额。

2、根据客户日常经营周转的额度(含特别授信业务)最高不得超过其上一(或前三中任一)营业收入40%(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公司除外)的要求,上一销售收入

×40%=4292×40%=1716万元

另: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

7、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

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5、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税后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26、基本每股收益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备注:时间一般按天,也可简化为月。

27、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

公式分解,=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

=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资产平均总额/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总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28、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

29、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年末普通股总数。

30、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股数。

31、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100%

其中,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

营业增长率=(本主营业务收入-上主营业务收入)/上主营业务收入×100%

32、资本保值增值率 =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l00%,为资本保值

33、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34、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35、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增长额×100%。

36、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净额×100%

37、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138、资本三年增长率=--139、杜邦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40、长期资产适合率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41、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42、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 =(期末固定资产总值—期初固定资产总值)/期初固定资产总值×100%

计算指标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检测技术指标;地方标准

0.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也在过去10年中经历了几乎爆炸式的增长,为了跟好的了解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标准化方面的最新信息,借鉴沿海省区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检测地方标准、计算机以太网(Ethernet)性能检验规范的地方标准,通过这种地方标准来规范我区计算机网络建设,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避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中存在隐患而不能发挥其效能,减少用户因网络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正在不断的完善,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而这样一个网络检测体系建设的构建,正是我们着手要分析处理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检测地方标准的制定

计算机网络检测技术指标建设的研究工作技术复杂、工作量庞大,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项具有很强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过程中解决了众多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1)制定了DB65/T041-2001《建筑与建筑群计算机信息网络布线标准》的新疆地方标准。该标准补充了国家标准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对5类以上线缆的布线性能的指标要求,同时增加了判定规则,保证了检验工作科学公正。

(2)制定了DB65/T2082-2003《计算机以太网(Ethernet)性能检验规范》的新疆地方标准。计算机网络性能的技术标准是我国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尚无国家或行业标准,该地方标准从网络的基本要求、整体要求、设备要求、传输性、实时状态性能等诸多方面考虑,对网络的各项性能、检验方法和判定规则进行了规定,能科学、有效的对网络性能进行确认、评价。

(3)建立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网络检测标准层次体系结构。本文在引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建立网络检测标准层次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检测标准层次体系结构的流程

通过多年在计算机网络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计算机网络检测标准的依据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布线标准》,《计算机以太网性能检验标准》确定上述两个标准来建立检测标准层次体系机构,通过这个流程完成对计算机网络布线,计算机机房的检验、网络性能评估。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计算机网络检测标准层次体系结构。结构图如上:

3.检测技术指标解决的问题

3.1计算机网络检测技术指标的架构

鉴于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算机网络主要为以太网,所以本文确定了检验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以太网制定的,其他类型的网络以后逐步充实。根据多年实地调查情况、网络实际测试和网络工程验收中的经验,网络检验应该面向网络模型的下三层, 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本文针对网络检验的目的定位于检验网络的下三层是否存在问题,然后主要从综合布线标准、计算机机房、计算机网络性能、计算机网络安全测评等几个方面进行检验,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检测体系的一个完整架构。

3.2综合布线检验技术指标的确定

考虑到一个网络是由线缆、接口卡、网络互连设备、主机构成的。而一个网络的正常运行,综合布线合格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应该对布线进行测试。尽管已颁布了国家标准GB/T503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但是国家标准侧重于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部分,工程电气性能指标仅对三类线、五类线的测试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扰四项内容提出了要求,越来越多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超五类、六类线,GB/T50312标准所规定的电气性能技术指标不够全面,对抽样与判定规则未做出规定,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制定新疆地方标准作为对国家标准的补充。

3.3网络性能检验技术指标的确定

通过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使用等的全部环节,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局域网建设主要是以太网,网络设施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和客户端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设备能高质量地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转发,同时也开始关心以太网的运行质量、可管理性和智能化以及对搭建后的网络性能进行评价。评价需要有一个的依据,但因我国的检验手段的滞后,一直没有国家、行业标准。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检测技术指标建设的研究工作技术复杂、工作量庞大,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项具有很强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过程中解决了众多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设计科学合理,特别是在检验技术、标准制修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立,张晓微,等.建筑群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1-10.

[2]丁毅.千兆以太网测试仪FPGA设计与实践[D].重庆邮电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15-25.

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步骤与指标计算 篇7

1 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步骤

一般来说, 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的实施主要通过风险元件的选择, 风险状态的分析和风险指标的计算三个步骤来实现。

1.1 风险元件选择

电网中任一电气元件, 均有可能因检修和故障退出运行。这样的元件或其组合称为风险元件。电网中任一电气元件或多个元件的组合均可根据运行分析的需要而设置为风险元件。针对我地区电网110k V开环辐射运行的情况, 电网风险元件选取主要考虑110k V~220k V输电线路、变压器以及母线, 选择原则如下:

(1) 一条线路开断; (2) 双回线路中的一条线路开断; (3) 失去110k V~220k V变电站中的一个主变; (4) 单条母线故障。

1.2 风险状态分析

当发生上述任一条时, 就形成一个风险状态。对风险状态的分析是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 包括潮流计算、发电再调度计算、最优负荷削减模块。具体流程如下。

SCADA系统读取数据→电网基本数据元件故障数据输入→选取风险状态, 形成故障集合N→潮流计算→发电再调度计算→最优负荷削减→计算系统充裕度风险指标→数据保存及展示。

1.3 风险指标计算

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两大类共同构成, 为电网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第一类是概率充分性指标, 如线路停电概率、停电功率期望值、停电电量期望值、母线电压过高 (低) 风险、线路过载率等。

2 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1 风险概率计算

由故障枚举法生成典型故障集合, 任一故障i发生的概率为:

其中, Nf为故障元件数;Nw为正常工作元件数。

µk为元件k (变压器、线路或母线) 的停运概率 (或故障率、强迫停运率) 。µk为元件的可靠性参数, 软件将提供各类元件 (线路、变压器、母线) 故障停运率的典型值, 也可根据近一、两年元件停运时间的统计情况来获得, 即, , 其中, M T T为在统计时段内元件总停运时间 (小时) ;PRD为统计时段的长度。

变量表示说明:以下用下标i表示单个故障 (或元件) 的风险指标;下标s表示系统级的风险指标。

2.2 单个故障 (元件) 的风险指标计算

例: (1) 停电功率期望值EPNSi。

停电功率期望值用于从有功功率的角度来度量由于电网元件故障退出运行而导致无法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的程度。该指标可通过全网、平均两个层面来予以细化。具体如下:

全网停电功率期望值定义为:

平均停电功率期望值定义为:

式中, NLS表示切负荷的节点个数, ∆PL, K表示节点k的切负荷功率。

(2) 停电电量期望值EENSi。

停电电量期望值用于从电量的角度来度量由于电网元件故障退出运行而导致无法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的程度。该指标可通过全网、平均两个层面来予以细化。具体如下:

全网停电电量期望值定义为:

平均停电功率期望值定义为:

式中, ∆EL, K=∆PL, K×T表示在时段T内节点k的停电电量。

同理, 系统还能进行停电功率比Ri、线路过载率Rni、线路过载度Rpi、电压偏高率VHn, i、电压偏高度VHP, i、电压偏低率VLn, i、电压偏低度VLP, i、单个节点停电功率最大可能值△PL, max, i (最大电力不足) 、 (最大电量不足) 等指标计算。 (因篇幅有限, 公式略) 。

2.3 系统风险指标计算

系统风险指标是对定义的所有风险状态进行分析后, 按照概率统计方法所计算出来的关于全系统的相关风险指标, 用于评估整个电网的风险大小。系统级别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以下指标构成。

例: (1) 停电概率LOLPs。

停电概率是指系统中由于输电线路或者变压器停运而导致系统出现电力不足的概率:

其中, Fi为第i个故障的停电标志, 停电时取1, 否则取0;N为故障模式集合中的故障数目。

(2) 停电功率期望值EPNSs。

系统停电功率期望值是对所有的停运事件进行停电功率期望值的计算, 将结果累加。该指标可细分为全网、平均两个层面, 计算公式如下:

全网停电功率期望值:

平均停电功率期望值:

同理, 还可以计算停电电量期望值EENSs、停电功率比Rs、线路过载率Rns、线路过载度Rps、电压偏高率VHn, s.、电压偏高度VHp, s、电压偏低率VLn, s、电压偏低度VLp, s、系统停电功率最大可能值△PL, max, i (最大电力不足) 、系统停电电量最大可能值△E L, max, i (最大电量不足) 等指标 (公式略) 。

2.4 不收敛情况的处理

(1) 如果潮流计算及经济调度收敛, 则单个故障 (或元件) 和系统的风险指标均为0。

(2) 如果潮流计算及经济调度不收敛, 切负荷收敛, 则只能计算出与停电功率 (切负荷功率) 有关的风险指标。

摘要:对电网运行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方便电网调度员和相关部门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全局性的把握, 为电网监控和检修提供决策信息。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主要由风险元件选择、风险状态分析和风险指标计算三个步骤实现。本文以风险概率、单个故障 (元件) 的风险指标和系统风险指标为例, 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计算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网,风险评估,指标计算

参考文献

[1]周孝信, 郭剑波, 孙元章.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基础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汽油调合生产中主要指标的计算 篇8

关键词:汽油,组分油,调合,调合比例

油品调合就是将性质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石油组分按规定比例,利用一定设备,通过一定方法,达到混合均匀而生产出一种新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时根据产品需要适量加入提高产品性能的添加剂,汽油调合过程中,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油品分析数据,控制不同组分油的掺调量,最终改变调合后汽油产品的性质,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各组分掺调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调合后的产品性质。随着我厂顺利开工,到目前为止主要汽油产品已增至7种,包括国Ⅲ93#车用汽油、国Ⅲ97#车用汽油、93#乙醇汽油、粤Ⅳ93#车用汽油和粤Ⅳ97#车用汽油,92#、93#出口汽油。这7种牌号的汽油出厂除了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还满足我厂厂控指标的要求。目前调合汽油的组分油有8种,包括混合轻石脑油、重整汽油、重整抽余油、催化轻汽油、催化中汽油、MTBE和少量的甲苯、混合二甲苯。根据我厂汽油组分油的性质,需要调合及控制的主要指标有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RON)、硫含量、苯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氧含量、蒸汽压和馏程。

1 汽油调合的机理

各种油品调合,除个别添加剂调合外,大部分为液—液相系互相溶解的均相调合,是分子扩散、涡流扩散、主体对流扩散这3种扩散机理的综合作用。分子扩散是由于分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物质传递,在分子尺度的空间进行。涡流扩散又称湍流扩散,当机械能传递给液体物料时,处于高速流体与低速流体的分子界面上流体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产生大量漩涡,造成对流扩散,是在局部范围的涡旋尺度空间内进行的。主体对流扩散是一切不属于分子运动或涡流运动而使大范围的全部液体循环流动所引起的物质传递,是在大尺度空间内进行的。

油品调合后的特性,表现在与调合组分间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上,即表现在组分间有无加和效应的关系上。某一调合后特征等于其中每个组分按其浓度比例叠加的称为线性调合,反之称为非线性调合。

油品调合充分利用原料,合理使用组分增加产品品种和数量,满足市场需求。

2 汽油调合的方法

目前汽油调合主要使用的方法有2种,分别是油罐调合和管道调合。油罐调合有泵循环和机械搅拌两种方式。泵循环是指将组分油和添加剂送入罐内,用泵抽出油品通过罐内的喷嘴射流混合。机械搅拌是指在罐壁或罐顶安装搅拌器搅拌混合。管道调合是指将各个组分和添加剂按照预定比例同时输送进调合总管,通过管道上静态混合器均匀调合的方法(图1)。管道调合可以在自动化仪表的控制下,实现各组分油经管线静态混合器混流均匀达到自动调合的目的。目前我厂汽油调合使用管道调合,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减少了分析频次,节约了调合时间,降低了油品蒸发损耗。

3 我厂组分油的主要性质及产量

我厂主要调合组分有混合轻石脑油、重整汽油、重整抽余油、催化轻汽油、催化中汽油、MTBE和少量的甲苯、混合二甲苯。正常情况下由于甲苯和混合二甲苯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调合汽油的经济效益要大,在汽油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不使用该芳烃类油品。各组分油品主要指标见表1。

注:MTBE是纯净物,化学名为甲基叔丁基醚,分子式为C5H12O,是一种高辛烷值含氧化合物,计算氧含量为18.2%。100%的MTBE的理论辛烷值为117,而99%的MTBE的辛烷值为115左右,通过实验推算MTBE在汽油调合中的实际辛烷值为108

4 汽油调合生产中主要指标计算

涉及油品质量指标的项目有几十个,而汽油调合生产中涉及的主要指标有辛烷值、蒸汽压、馏程、芳烃、烯烃和硫含量等。在油品质量指标项目中,有些在调合过程中呈加成关系,有些则不呈加成关系。

4.1 辛烷值的调合计算

辛烷值在调合时无固定的通用公式,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调合因素法,一种是线性回归比较法。

调合因素法:

式中:N—混合汽油的辛烷值(RON或MON);V—2种汽油组分的体积,%;

N—2种汽油组分的辛烷值(RON或MON);

C—调合因数(用于辛烷值大的组分,查图2、表3)。

线性回归比较法:

式中a、b、c是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RONa、RONb、RONc是各组分汽油的辛烷值。

线性回归比较法属于经验加和型计算公式,计算方便,容易操作,但计算结果比实际调合结果小,在实际生产中按照不同组分的掺调比例很容易找到实际调合偏差点。该方法将非线性问题在数学意义上进行了线性化,减小了问题的复杂度,对于可加成或近似加成的质量指标都可用该方法进行计算,比如硫含量、硫醇性硫、密度、芳烃、烯烃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不同油品性质用该方法调合时的正负效应。

4.2 蒸汽压的调合计算

蒸汽压的计算一般用相对分子质量法和雪夫隆法计算。雪夫隆法是广为采用的简便的经验方法,把各调合组分蒸汽压RVP的1.25次幂和其体积分数之积相加起来。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假设所有组分表现出类似的行为,而不管其组成的不同。

式中:RVP—调合后油品的蒸汽压;

RVPi—调合组分的蒸汽压;

V—调合组分的体积分数。

4.3 抗爆剂(MMT)的调合计算

汽油调合过程中,按照产品性质的要求一般需要添加的添加剂有抗静电剂、抗氧化剂、抗爆剂等,目前我厂汽油生产主要添加抗爆剂和抗氧化剂。

抗爆剂目前行业允许添加的是锰剂,简称MMT,化学名为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分子式为C6H7Mn(CO)3,其中根据分子量计算锰元素的含量为15.1%。MMT可提高汽油产品的辛烷值,添加得越多提高的辛烷值也越多。汽油产品质量指标中锰含量指标为:国标锰含量不大于0.016g·L-1。所以在汽油调合过程中使用抗爆剂时最大加入量为0.016g·L-1,即为16mg·L-1。设16mg·L-1为常数n,汽油产品中允许的n值为0~16之间。

式中:净调量-汽油净调入升数,L;

n-调合后成品目标值,mg·L-1;

ρ-MMT密度,g·cm-3;

V%-MMT浓度。

为了保证数据有可比性,表4中抗爆剂按照25×10-6定量添加。抗氧化剂俗称安改剂。抗氧化剂可提高汽油产品的诱导期,根据油品性质添加量也有所不同,表3中国Ⅲ93#车用汽油的使用量为27×10-6。

5 指标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我厂生产的汽油有7种,包括国Ⅲ93#车用汽油、国Ⅲ97#车用汽油、93#乙醇汽油、粤Ⅳ93#车用汽油和粤Ⅳ97#车用汽油,92#、93#出口汽油。这里我们只选取国Ⅲ93#车用汽油做计算调合。

表3是8组国Ⅲ93#车用汽油调合比例表,其中轻石脑油组分占调合比例13%~22%,催化轻汽油组分占19%~33%,催化中汽油组分占14%~30%,重整汽油组分占0%~27%,抽余油组分占5%~16%,甲苯组分占0%~23%。由于选国Ⅲ93#车用汽油做例子,MTBE和混合二甲苯等高成本组分在调合国Ⅲ93#车用汽油时不做考虑。

按照表3中的各组分比例,计算得出最后成品的指标见表4(不含添加剂加成)。

6 实际生产中最终成品指标

按照实际调合比例,最终生产出的汽油成品都在指标范围内,具体成品指标见表5。

按照上面介绍的几种指标计算方法,最终生产出来的汽油成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的要求。

7 结语

前面介绍的计算方法在调合组分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指导汽油调合,当原油品种发生改变,生产装置按照加工原料进行工艺调整以后,馏出口的汽油调合组分质量指标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实际生产中,汽油调合受市场变化,原油加工种类变化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人为计算调控的同时还应借助于在线分析仪表的分析和自动调合软件的应用,减少加工不同品种原油时因各组分指标波动大,给汽油调合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征西,徐恩文.油品储运设计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58.

[2]蔡智,黄维秋.油品调合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180-188.

计算指标 篇9

火电厂能源审计工作的重点是针对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能耗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在热电厂进行主要能耗指标计算与分析评价的过程中, 由于热电厂供出的电能和热能在形式上不同, 质量上不等价, 需要考虑如何将总的热耗量合理分摊到电能和热能这2种不同品质产品的问题。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包括供热煤耗、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 其中供热煤耗和供电煤耗是热电厂进行财务统计、成本核算和能源审计工作的核心指标。在对多个热电厂进行能源审计的过程中发现, 不同热电厂计算主要能耗指标采用的方法和公式不尽相同, 致使即使采用同样的原始资料数据, 主要能耗指标的计算结果也不尽一致, 这就导致无法正确的对热电厂的财务成本和能效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文中就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与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这些公式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

1 热电分摊系数 (β系数) 法

目前较常使用的热电分摊方法主要有2类, 即:一类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的利用程度来评价热电厂的经济性方法, 如热量法、实际焓降法等;另一类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电厂的热经济性, 如做功能力法、焓熵法等, 常用于定性分析。

1.1 热量法

热量法是按供热、供电所用热量的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的方法。该方法不能反映电能和热能两种产品在品质上的差别, 也不能反映不同参数供热蒸汽在品质方面的不等价, 把热电联产所带来的热经济效益都归属于发电方面, 所以又称为“好处归电法”。但这种方法计算简便, 而且是我国法定的热电分摊方法, 所以在能源审计工作中较常使用。

对有多台不同参数机组的热电厂, 进行热电分摊系数β计算时, 可先按照热量法对单台机组的热电进行分摊, 再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全厂热电分摊系数, 即β系数。

热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0—汽机进汽量, t/h;h0—汽机进汽焓, k J/kg;hgs—给水焓, k J/kg;Dc—供热抽汽量, t/h;hc—供热抽汽焓, k J/kg;hh—回水焓, k J/kg。

1.2 实际焓降法

实际焓降法按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抽汽实际焓降不足与其进汽实际总焓降之比来分配总热耗量。该方法考虑了供热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不足对热能质量的影响, 注意了不同压力、温度下供热蒸汽在品位方面的差别。采用高质高价、低质低价的热电分摊方法鼓励用户积极改进生产过程, 尽可能降低用汽压力、温度, 对增加热化发电量, 提高热电厂经济性有促进作用。这种方法将热电联产带来的好处都归属于供热方面, 所以又称为“好处归热法”。这种方法所计算的供热成本低于实际值, 相应的发电成本高于实际值, 由于没有考虑电力生产的切身利益, 会影响热电厂发电的积极性, 因此在能源审计工作中使用较少。实际焓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C—供热抽汽量, t/h;

D0—汽机进汽量, t/h;

h0—汽机进汽焓, k J/kg;

hc—供热抽汽焓, k J/kg;

hp—汽机排气焓, k J/kg。

1.3 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由于热电厂的供热和发电有许多公用的用电设备, 无法通过计量统计出供热厂用电和发电厂用电, 因此可按热电分摊系数 (β系数) 将厂用电在供热和发电中进行分配。为便于指标的计算, 引入“计算煤耗用供电量”这个中间参数。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 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法

按照《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计基础[2001]26号) 文件中推荐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参照以往锅炉房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εr的经验值来计算主要能耗指标。

2.1 εr的取值

1) 对于燃煤链条炉, εr=5.73k Wh/GJ。

2) 对于容量为75t/h及以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煤粉炉, 采用经验公式修正, εr=5.73×[1+2 (ηgl-0.8) ], 式中ηgl为锅炉效率。

3) 对于容量为75t/h以上的锅炉, 可直接取εr=5.73k Wh/GJ。

2.2 厂用电率ξ计算

综合厂用电率为:

式中:Qr—供热量;Wf—发电量。

发电厂用电率ξf=ξ-ξr。

2.3 供热煤耗、供电煤耗计算

采用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方法计算时, 由于采用了经验值数据, 该经验值数据为2001年以前的统计经验数据, 随着各企业节能技改的力度加大, 各热电企业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已大大降低, 继续利用该经验值计算供热煤耗, 会导致供热煤耗比实际偏大, 供电煤耗比实际偏小。

此外, 在热电厂能源审计进行经济指标计算过程中, 应分别采用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和电力行业方法计算。当采用综合能耗计算方法时, 耗用原煤 (购入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按入厂煤折标系数进行折标;当采用电力行业方法时, 耗用原煤以入炉计量为准, 原煤按入炉煤折标系数进行折标。

3 案例分析

3.1 基础数据

1) 机组配置。

该热电厂总装机容量为94MW, 总产汽能力为830t/h;拥有3×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12M W背压机组 (二期) 及2×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35MW背压机组 (五期) , 具备700t/h的供汽能力。

2) 产品产量。

经统计, 企业年发电量34982万k Wh, 年供电量23170万k Wh, 年上网电量22978万k Wh, 年供热量8892528GJ (外供高压汽339502t, 外供低压汽2718381t) 。年综合厂用电量12004万k Wh, 其中:厂用电量11974万k Wh, 非生产厂用电量30万k Wh。

3) 原煤消耗量。

根据统计, 热电厂净消耗原煤565677t (购入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 锅炉入炉煤量为554364t。

3.2 采用热电分摊系数β核算

1) 按热量法。

根据热电厂全年运行日报并进行统计计算, 确定全年机组主蒸汽、机组抽汽及排汽的温度、压力参数, 按照热量法对各台机组进行分摊, 并加权平均后最终确定全厂热电分摊系数β为0.8214。β系数核算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按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全厂发电煤耗为182.93克标准煤/k Wh, 综合供电标准煤耗为194.85克标准煤/k Wh, 供热煤耗为38.23千克标准煤/GJ, 综合厂用电率为34.31%。

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 全厂发电煤耗为180.1克标准煤/k Wh, 供电煤耗为191.83克标准煤/k Wh, 供热煤耗为37.71千克标准煤/GJ, 综合厂用电率为34.31%。

热量法计算过程和结果如表2所示。

2) 按实际焓降法。

根据热电厂全年运行日报并进行统计计算, 确定全年机组主蒸汽、机组抽汽及排汽的温度、压力参数, 按照实际焓降法对各台机组进行分摊, 并加权平均后最终确定全厂β (热电分摊) 系数为0.3264。β系数核算具体如表3所示。

按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全厂发电煤耗为689.72克标准煤/k Wh, 综合供电标准煤耗为896.38克标准煤/k Wh, 供热煤耗为17.69千克标准煤/GJ, 综合厂用电率为34.31%。

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 全厂发电煤耗为679.04克标准煤/k Wh, 供电煤耗为882.50克标准煤/k Wh, 供热煤耗为17.48千克标准煤/GJ, 综合厂用电率为34.31%。

实际焓降法计算过程和结果如表4所示。

3.3 采用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方法核算

根据热电厂锅炉容量大于75t/h, 故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取5.73k Wh/GJ。分别采用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和电力行业方法计算发电煤耗、供电煤耗、供热煤耗和综合供电煤耗。

按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全厂发电煤耗为151.75克标准煤/k Wh, 综合供电标准煤耗为187.30克标准煤/k Wh, 供热煤耗为39.45千克标准煤/GJ, 综合厂用电率为34.31%。

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 全厂发电煤耗为135.89克标准煤/k Wh, 供电煤耗为166.67克标准煤/k Wh, 供热煤耗为39.36千克标准煤/GJ, 综合厂用电率为34.31%。

采用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方法计算过程和结果如表5所示。

3.4 计算结果分析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热电分摊系数 (β系数) 计算的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 实际焓降法因把热电联产的好处全部给了供热而导致计算得出的数据明显不合理。采用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方法由于先通过经验值计算供热煤耗, 再计算供电煤耗, 因此导致供热煤耗比实际偏大, 供电煤耗比实际偏小。此外, εr方法计算的结果采用了经验值数据, 但该经验数据为2011年以前的统计经验数据, 随着各企业节能技改的力度加大, 运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离也较大。因此, 利用近几年的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统计数据, 修改εr的经验值, 有利于提高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准确性。

由于按综合能耗计算方法计算时, 采用的能源消耗量为企业耗用原煤量 (购入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数据, 而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时, 采用的能源消耗量为入炉煤的数据, 因此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较大差别。两种方法各有特点, 实际中可分别根据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从整个热电企业的角度来评价, 可采用综合能耗计算方法;而从热电机组的角度来评价, 则采用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更为合适。

4 结语

1) 综合比较, 热电分摊系数 (β系数) 方法更适用于热电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时计算, 而利用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的经验值计算的方法, 更适用于热电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节能评估时计算。

2) 采用β系数方法中, 尽管热量法将电能和不同品质热能等价处理, 不符合合理用能的要求, 但由于这种方法计算简便, 而且是我国法定的热电分摊方法, 所以在能源审计中较常使用。

3) 在计算供电煤耗时, 容易直接用发电标准煤耗量除以供电量得出结果。这种算法未考虑将厂用电在供热和发电之间进行分摊, 这样会导致供电煤耗偏高。在具体计算时, 引入“计算煤耗用供电量”这个中间参数, 将厂用电量按热电分摊系数分摊到电能和热能两种产品中, 供电煤耗计算更为合理。

4) 热电厂能源审计时, 应分别按综合能耗计算方法与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如从整个热电企业的角度来评价, 可采用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而从电力机组的角度来评价, 则采用按电力行业计算方法更为合适。

5) 由于利用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 (εr) 的经验值计算的方法中采用的经验值为2001年以前的数据, 随着各企业节能技改力度的加大, 运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离也越大。由于先通过经验值计算供热煤耗, 再计算供电煤耗, 因此导致供热煤耗比实际偏大, 供电煤耗比实际偏小, 因此, 利用近几年的单位吉焦热的用电量统计数据, 修改εr的经验值, 有利于提高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准确性。

摘要:对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中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剖析, 就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这些计算公式的理解提出了一些看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以某热电厂为例, 具体阐述了其主要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 分别按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和电力行业普遍计算方法对供电煤耗、供热煤耗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计算指标 篇10

1993年全国税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纳税服务”的概念。纳税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给纳税人优质高效的服务。纳税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就是税务机关依据一定的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对纳税服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定和估价而形成的一套全面、科学、规范的体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评价纳税服务。通过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使纳税服务不断优化, 纳税服务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遵循这一思路, 江苏国税采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设计并实现了纳税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该方法由美国A.L.Saaty教授提出的, 是模糊数学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典范。

二、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2.1绩效评估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2绩效评估指标标识对照表

2.3判断矩阵的构成:设在同一层次有n种元素, 相对与同一层次中某一元素, 决策者可通过元素的两两比较重要性, 用九标度法可得出下列判断矩阵C:

2.4AHP计算方法:AHP计算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纳姆达的最大值) 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 基于“和积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 其元素的一般项为:

(2) 将各列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3) 将向量 归一化:

得到W=[W1, W2, …, Wn]T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4) 计算特征向量的最大特征根λmax:

(5)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6) 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当CR<0.1时,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者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7) 层次总排序:

2.5构造目标——维度判断矩阵:该矩阵表示相对于总目标而言, 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根据九标度法, 可得判断矩阵如下:

计算值:特征向量W=[0.10, 0.55, 0.10, 0.25]T, λmax=4.05, CI=0.02, RI=0.89, CR=0.02<0.1,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为:

投入维度 (0.10) , 过程维度 (0.55) , 产出维度 (0.10) , 结果维度 (0.25) 。

三、结束语

本系统根据纳税服务的主要特征, 建立“四维”纳服绩效评估模型。判断方法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 基于其方法建立了“总目标—基本维度—基本指标—关联指标”的纳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本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种“通用版评估系统”, 其设计理念先进, 使用灵巧方便, 应用广泛;可以搭建任何评估系列的系统, 大大降低系统开发成本。

摘要:某税务系统的纳税服务绩效指标计算模型是通过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来构建的, 根据纳税服务绩效指标的值构建权重, 实现纳税服务绩效指标的计算。

谈成本法中成新率指标的计算 篇11

一、成新率的理解

成新率一直存在着两种定义。教科书及有关文件材料中一般都把成新率定义为是指资产新旧程度的比率, 将其应用到基本公式中, 就有成新率=1-实体性损耗率;在《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 (试行) 》中, 将成新率定义为反映被评估对象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 将其应用到公式中, 就有成新率=1-综合损耗率。我们将前者谓之为“实体成新率”, 而将后者谓之为“综合成新率”。

两种成新率的定义都是科学和合理的, 从资产评估实践和成新率的估算理论看, 两种成新率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无法取舍, 也无需取舍, 关键问题在于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

二、成新率的四种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1、经验观测分析法。

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资产实体各主要部位进行技术鉴定, 综合分析资产的设计、制造、使用、磨损、维护、修理、大修理、改造情况和物理寿命等因素, 还需综合考虑资产的使用磨损、自然损耗、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影响, 来判断并确定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

2、使用年限法。

任何资产都有其寿命期间, 采用使用年限法估算资产的成新率涉及三个基本参数, 即资产总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剩余使用年限) 。公式有:

成新率=[资产尚可使用年限/ (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已使用年限) ]×100%或成新率=[ (资产总使用年限-资产已使用年限) /资产总使用年限]×100%

例:某资产总使用年限是8年, 已使用5年, 尚可使用3年, 求该资产的成新率。

成新率=[3/ (3+5) ]×100%=37.5%或[ (8-5) /8]×100%=37.5%

有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了大修理或更新改造, 由于更新后的设备结构更合理, 功能更先进, 经济寿命延长, 这时需要通过估算加权平均投资年限来代替资产已使用年限。公式为:

更新成本=原始投资额×价格变动系数;加权更新成本=更新成本×已使用年限;加权平均投资年限=∑ (加权更新成本) ÷∑ (更新成本) ;成新率=[资产尚可使用年限/ (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加权投资年限) ]×100%

例:被评估资产购建于2000年, 原始价值3万元, 2005年和2008年进行两次更新改造, 分别投入了3, 000元和2, 000元。2010年对该资产进行评估, 假设从2000年至2010年该类资产的价格每年上升10%, 该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经检测为6年, 求该设备的成新率为。

更新成本=30000×2.6+3000×1.61+2000×1.21=85250元

加权更新成本=30000×2.6×10+3000×1.61×5+2000×1.21×2=808990元

加权平均投资年限=808990÷85250=9.5年

成新率=[6/ (9.5+6) ]×100%=38.71%

3、修复费用法。

修复费用法是利用恢复资产功能所支出的费用来直接估算资产实体性贬值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区分可补偿性损耗和不可补偿性损耗。

例:一台数控机床, 重置成本为200万元, 已使用2年, 其经济寿命为20年, 现该机床的数控系统损坏, 估计修复费用为18万元, 其他部分工作正常。不考虑其他因素, 求该设备的成新率。

可修复性损耗引起的贬值:18万元

不可修复性损耗引起的贬值: (200-18) 2/20=18.2万元

实体性贬值:18+18.2=36.2万元

成新率=1-36.2/200×100%=81.9%

4、打分法。

房屋建筑成新率的计算, 目前多采用打分法和年限法并按权重来确定其综合成新率。

按房屋的结构、装修、设备等方面完损程度, 专家根据打分标准来进行评分。

打分法成新率=结构部分得分×G+装修部分得分×S+设备部分得分×B

例:某建筑物为框架结构, 总使用年限是60年, 已使用2年。经评估人员现场打分, 结构部分得分为80分, 装修部分得分为70分, 设备部分得分为60分。修正系数为G=0.75, S=0.12, B=0.13, 年限法成新率与打分法成新率按4∶6比例确定, 则该建筑物的成新率为:

年限法成新率= (60-2) /60×100%=96.67%

打分法成新率= (80×0.75+70×0.12+600.13) ÷100×100%=76.2%

综合成新率=96.67%×0.4+76.2%×0.6=84.388%

三、成新率注意事项

1、已经停产多年的老旧资产, 在确定成新率时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贬值, 对于大型、成套设备或生产线成新率的估算应在分结构鉴定其新旧程度的基础上, 再根据各部分的权重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其总体新旧程度。

2、使用年限法确定成新率时, 要正确理解评估中的各种年限, 要理解物理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不可以使用会计折旧年限作为设备的使用寿命;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的计算口径要一致性;国家明文规定限期淘汰, 如严重污染环境及高能耗等设备, 其尚可使用年限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日期。

3、对国家已明令淘汰, 报废的设备不得采用修复法评估;修复费用是否包括了设备的改造费用, 防止重复计算修复费用和功能性贬值。

4、打分法的关键:一是打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二是评估人员对打分标准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成新率是一个关键指标, 其估算方法也很多, 只要条件适合, 资料齐全, 获得方便, 哪种方法都可以运用。在实际操作中, 根据资产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为各种经济行为提供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资产评估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婕.成本法在专利技术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 2011.6.

[2]杨丽生.巧用年限法确定固定资产成新率[N].财会信报, 2007.

上一篇:农业管理体制下一篇:虚拟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