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

2024-10-13

图书馆2.0(精选10篇)

图书馆2.0 篇1

摘要:为了跟踪我国图书馆2.0研究进展,以2006—2010年CSSCI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Ⅱ对文献作者、机构分布及其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并采用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对研究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五年来图书馆2.0研究还未形成核心作者,作者之间的合作也仅限于本单位或师生之间;擅长理论研究的院系和具有实践研究条件的高校图书馆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但两者合作关系不够紧密;从主题上看,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建设、图书馆2.0的应用调查、OPAC和知识管理等是近几年该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2.0,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

1 前言

我国图书馆2.0研究几乎与世界同时起步,2005年国外图书馆博客中出现了Library 2.0术语,不久国内图书馆学博客中就对“图书馆2.0”进行了讨论。2006年1月,《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的学术论文《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1],从此,国内关于图书馆2.0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果便与日俱增。图书馆2.0运作五年来,许多学者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综述,或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图书馆2.0的发展背景、历史及其研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或者采用传统的文献计量法,通过词频统计分析研究热点[2,3,4]。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广度、深度受作者本身知识积累的影响,而传统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的深度不够、直观性不强,然而,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却可以透视庞大的知识体系中各个领域的结构,理顺当代知识大爆炸形成的复杂知识网络,预测科学技术知识前沿发展的最新态势。因此,本文利用可视化图谱技术对我国图书馆2.0研究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以及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并利用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对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把握和梳理我国图书馆2.0研究状况。

2 数据获取与基本描述

2.1 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CSSCI),数据的检索策略含两个,分别是:(1)关键词=图书馆2.0+lib2.0;(2)限定学科为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关键词=博客+web2.0+RSS,入库时间= 2006—2011年。共检出相关文献611条,这些文献共含参考文献3 701条。

知识图谱构建软件有多种,如Bibexcel、CiteSpace、SPSS、Ucinet等,本文选择美国Drexel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Ⅱ软件为分析工具,并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刘盛博开发的CSSCI转换程序,将CSSCI下载的数据转换成CiteSpaceⅡ可以识别的格式,以便绘制我国图书馆2.0研究知识图谱,进而进行有效分析。

2.2 作者分布分析

通过对作者分布及其合作网络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作者发文的大体情况,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而实现对该领域的跟踪与合作研究。为绘制作者知识图谱,设置CiteSpaceII相关参数为:时区分割(Time Slicing)设置为2006—2010年,单个时间分区的长度(#Years PerSlice)设置为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为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Descriptors与Identifiers),阈值为前30个高频词,词类型选择空(None),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为作者(Author)。运行程序,得到作者知识图谱(如图1)。图1中,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作者,结点大小表示作者发文量的多少;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越多;结点的年轮结构反映的是作者发文的时间结构,色调由冷变暖表明时间由远及近。表1列出了各不同发文量作者人数分布。

篇,人

由表1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

(1)611篇文献共含800位作者,绝大多数作者发文量只有1篇,只有少数作者发文≥5篇。可见,关于图书馆2.0研究还未形成核心作者。

(2)从图1结点的年轮结构可以看出,多数结点的年轮结构颜色单一。说明这些作者发文时间局限于某一年,进而反映我国多数学者均未对该领域进行持续研究。

(3)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合作网络,其中,比较大的合作网络(以发文量计)包括6个:以邱均平为核心的第一合作网络、以朱庆华为核心的第二合作网络、以任树怀为核心的第三合作网络、以刘磊为核心的第四合作网络、以李书宁为核心的第五合作网络、以王伟军为核心的第六合作网络;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合作网络中的成员无一例外的具有同一个特点:或者是师生关系,或者来自于同一部门,说明目前我国图书馆2.0研究的作者大多限制在具有直接“亲缘”关系间的合作,而不同单位作者之间合作关系非常弱。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该领域研究中不同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形成,不利于该领域的广泛、深入发展和传播。

2.3 机构分布分析

通过对机构分布分析,可以了解图书馆2.0研究的机构分布,进而为寻求合作研究伙伴提供素材。其他参数设置不变,将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机构(Institute)绘制出图书馆2.0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如图2)。同样地,结点大小代表某一机构发文量多少,结点的年轮结构反映某一机构发文的时间结构,结点的连线表明机构间具有合作关系,连线越粗代表机构间的合作次数越多。表2列出了各不同发文量机构数分布。

篇,家

由图2及表2,我们可以看出:

(1)全部文献分布于466个机构,由院系、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类型组成。发文5篇以上的16所机构中,有12所为院系;而2≤发文<5的44所机构中,有25所来自于高校图书馆。可见,院系是关于图书馆2.0研究的核心机构类型,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2.0的直接实践基地却稍逊一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院系的紧密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研究实力,而且对于加强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丰富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发文量来看,绝大多数机构发文在5篇以下,发文15篇以上的机构有3家,其中2家来自于武汉大学。由此可见,这些在图情研究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机构仍然是图书馆2.0研究的领头羊。同时,我们也发现,关于该领域的研究还未形成明显的核心机构。

(2)从机构知识图谱来看,结点的年轮结构比较丰富。说明各机构不同年度具有相关研究成果产出,各机构对该领域研究给予了持续的关注。

(3)从合作情况来看,机构间合作关系不明显。但值得一提的是,仅存的8个合作网络虽表现出来的合作关系均比较弱,但有6个是高校图书馆与相关院系的合作;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同一地区隶属不同高校或跨地区的单位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的不断加强与扩展无疑对图书馆2.0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 研究进展分析

3.1 文献共被引分析

通过绘制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对我国图书馆2.0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献,并通过深入到施引和被引文献内部进行分析,把握该领域研究内容。其他设置不变,词类型(Term Type)选择空(None),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为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运行程序,生成图书馆2.0研究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3)。图3中,结点大小反映文献被引次数的高低,结点间的连线表明文献具有共被引关系,结点的年轮结构代表结点的被引历史(即被引年度结构)。篇幅所限,表3列出了被引频次≥5的15篇文献的信息,这些文献对我国图书馆2.0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结合图3和表3,可以清楚地看到:

(1)总体来看,图书馆2.0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影响力均不高,年均被引频次≥5的只有1篇,年均被引频次≥2的只有3篇,绝大多数文献年均被引频次在1次以下;文献的期刊分布也较分散,还未形成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而能够反映系统性、基础性理论知识的相关图书《博客传播》、《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影响力不大。这说明目前我国图书馆2.0研究的知识基础还比较薄弱。业界比较认可专门讨论图书馆2.0的图书是《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该书出版3年来在本文统计范围内被引频次只有2次,影响力还不够。

(2)具体来看,以下文献在近5年对我国图书馆2.0研究形成了较高的影响:

1)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发表的《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该文被引频次高达26次,排在第一位,是国内外印本期刊中首次发表以图书馆2.0为主题的学术论文[1]。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媒体关于web 2.0和图书馆2.0的调研,介绍了图书馆2.0的起源与发展,并介绍了维基、博客、RSS、开源软件、应用集成和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等图书馆2.0的应用。该文一经发表,图书馆2.0运动便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大批博客文章和期刊学术论文发表,相关学术会议接二连三地举行,网络表达成为图书馆人的常态。五年来,图情学者、图书馆人对图书馆2.0的理念、技术、服务不断探索和有序推进。

2)被引频次排在第二位的是方兴东著、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该书被引频次为16次[5]。其从博客起源的背景、博客发展历史、博客定义及其相关技术角度对博客进行了阐述,虽是从普遍意义上对博客的讨论,但对图书馆2.0应用之一——博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书为图书馆界研究博客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3)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燕辉发表的《知识博客与知识管理的差异探析》,以11次的被引频次排在第三位[6]。可以说,在该文产生之时,图书馆2.0运动还未在我国兴起,因此,其发表后,在图书馆研究者和知识管理研究者中均引起了较高的关注。该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从管理方式、管理理念、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所适合的管理范式、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知识博客与知识管理的差异,并提出知识博客在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一种文本内容分析技术,它通过分析在同一个文本主题中的款目对(单词或名词短语对)共同出现的形式,确认文本所代表的学科领域中相关主题的关系,进而探索学科的发展。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来描述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与结合,以便进一步揭示图书馆2.0研究内容的内在相关性和学科领域的微观结构。其他设置不变,词类型(Term Type)选择名词短语(Noun Phrases),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为专业术语(Term),绘制图书馆2.0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图4中,结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结点间的连线表明关键词具有共现关系,两个结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带有紫框的结点具有较高的中心性(中心性≥0.1),是连接不同研究领域或主题的关键点。全部文献共包含1 260个名词术语,篇幅所限,表4列出被引频次≥30、中心性≥0.1的关键词。

结合图4及表4,并深入到关键词所代表的文献内部分析,我们发现,从总体上来看,五年来有关图书馆2. 0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当代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相关学者从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2.0、web2.0及其相关技术在图书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具体来讲,学者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个领域:

(1)Web2.0与图书馆2.0结合及其应用研究(共现关键词:Web2.0-图书馆2.0)。图书馆2. 0通常被定义为Web2. 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它应用得最多的还是Web2. 0的理念,包括以用户为中心、把Web作为平台、与用户互动、注重用户体验,等等。在技术方面,图书馆2.0借鉴了Web2.0的许多内容,例如,采用个性化定制、应用标签和民俗分类法以及集体智能,等等[7],因此,图书馆2.0与web2.0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这一点也可以从2006年开始图情界组织的每年举办一次的题名为“Web 2.0与信息服务”研讨会上得到佐证,会议上与会学者分享各馆实施图书馆2.0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对图书馆2.0实施现状、建设经验及不足进行总结[8]。

具体来看,该主题研究可以归纳为五个微观领域: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建设和图书馆2.0的应用调查研究。Web2.0及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图书馆2.0的应用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向个性化、交互性的服务转变,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活力,为此,国内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最为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如:胡昌平对基于Web2.0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下用户交互的群体性进行分析,从构建用户群体交互环境、设计基于Web2.0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以及建立用户兴趣小组三个方面拓展网络信息服务模式[9];赵东分析了图书馆2.0模式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的新变化,并提出Web2.0模式的学科门户建设[10];黄敏等人借鉴Web2.0用户参与激励方法,探讨了图书馆2.0服务模式下的用户参与激励措施[11];马国栋等论述了图书馆2.0下开展掘客信息服务[12];焦玉英等人论述了图书馆2.0环境下信息集成服务的特征、内容,并介绍了采用插件、Ajax等2.0技术的WebOPAC[13]。

在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内容和技术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知识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化,数字资源比重迅速增加,新的管理技术工具和应用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图情学者对web2.0、图书馆2.0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欧阳红红从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存储和信息挖掘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14];夏明春从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出发提出Web2.0在资源整合门户建设中的应用,包括基于Wiki的资源整合、基于Folksonomy/Tag的知识组织及基于RSS/ATOM的信息推送等几方面[15]。

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正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传递、开放链接、虚拟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向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动态、交互式服务方式转变,这就是Web2.0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式。Web2.0的理念、发展与应用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重视,如:丁久辉等人论述了Web2.0下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Web2.0在图书馆的典型应用方式[16];周凤飞等人以用户中心、文献信息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学习中心和网络社区5个模块为主要内容,设计了数字图书馆2.0服务体系[17]。

Web2.0及图书馆2.0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服务、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对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的变革。正因如此,王利萍等人通过对图书馆2.0服务模式的分析,阐述了图书馆2.0开放式网络知识社区的构建原则及其功能实现[18];魏群义等人以用户、资源、管理、服务为要素构建了图书馆2.0的理论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ADLIB2.0,从SNS用户社区、个人书斋、LKS、统计管理与决策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2.0领域的实践[19];马国栋等人对利用图书馆2.0进行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进行了研究[20];蒋悟生等人构建了基于WEB2.0的参考咨询平台[21]。部分学者还对图书馆2.0建设的具体技术进行了研究,如:钱国富等人对基于开源软件的图书馆2.0建设进行了研究[22];钟远薪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Ajax的嵌入式Tag系统解决方案[23]。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图书馆2.0在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如:刘磊等人分别从图书馆员眼中的图书馆2.0和用户眼中的图书馆2.0角度对图书馆2.0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调研[24,25];李剑对广东省高校图书馆Web2.0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26];张美怡运用问卷和访谈的调研方法具体分析南开大学图书馆的用户需求,最终从内容、形式和结构三个方面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南开大学图书馆用户支持体系[27]。

(2)图书馆2.0环境下的OPAC研究(共现关键词:图书馆2.0-OPAC)。图书馆 2. 0是一个互动双向网络,在此条件下,图书馆理应从由单纯的“用户读取”模式上转变为“参与编写”和“共同建设”模式。作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信息互动交流的桥梁OPAC,更应在技术上做出改进以适应用户在图书馆2. 0下的信息检索需求,否则缺乏生气和互动的OPAC将会与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渐行渐远。为此,相关学者对新环境下的OPAC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OPAC2.0、WPopac的具体实现进行了探讨,如:黄田青等人研究了基于Web2.0技术的WPopac,并以开源系统(OSS)Word Press来架构馆藏书目信息[28];徐少同等人结合WPopac系统给出一个OPAC2.0的设计构想[29];曹艳介绍了基于WordPress架构的SCRIBLIO实现过程[30]。

(3)Web2.0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研究(共现关键词:web2.0-知识管理、信息传播)。Web2.0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应用与创新,尤其是解决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传播的障碍,融入Web2.0理念、方法和技术的知识管理,更容易使用户自主参与知识内容的“写”和“贡献”,并在协同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组织内外群体智慧的汇聚,形成知识创造、组织、更新、交流和共享的社区,因此,引入web2.0理念和技术的知识管理研究五年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如:董燕菲研究了运用Web2.0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式[31];闫晓妍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Wiki的知识检索概念模型,构建了语义Wiki底层知识库[32];杨斌等人结合web2.0的特点,设计一种自适应专长识别与共享模型(AEISM)[33];芦昆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2.0环境下的隐性知识挖掘的概念模型[34]。

除此之外,相关学者对博客资源的长期存取以及著作权问题[35,36,37,38,39]、RSS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及知识传播中的应用[40,41,42,43]、图书馆员2.0[44]等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4 结语

国内关于图书馆2.0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年限尚短,因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1)还未形成核心作者,作者持续研究的热情也不够,作者之间的合作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核心期刊和核心研究机构也不明显,图书馆与相关院系等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强度不够,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研究也需进一步扩展;(3)虽然不少成果对图书馆2.0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但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相关成果多为学术型的理论探讨,而对开发及其具体应用实践则甚少。尽管我国每年召开一次的图书馆2.0研讨会上,各馆都分享了其在实施图书馆2.0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但是真正在实践图书馆2.0并取得良好成果的图书馆并不多[45],笔者认为这主要与各地图书馆界对图书馆2.0的认识以及实践基础有关。这些问题说明目前我国图书馆2.0研究从整体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研究空间还很广阔,相信图书馆人能够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将图书馆2.0研究不断向前推进。

2.0时代的图书经销商赢利模式 篇2

很多图书经销商并没有意识到现在时代的变化,我们随之需要调整的是整个经营模式。在这些人眼里,目前的图书市场的萎缩是自然、暂时的,他们被动地盼望市场回暖的一天。事实上,不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改造,只是进行局部的零敲碎打——或者扩大库房面积,或者加几个人手,或者上局域网等等,是无法改变利润微薄的局面。我们面对的是图书品类极度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运营,只能造成一部分图书动销,大部分图书退货的局面,其结果是,我们在经营过程中耗费了极大的流通成本,对于中盘商来说,流通成本的增加,对其净利润的削弱,有时候是致命的。

1.观念刷新:不做温水中的青蛙

在2.0时代,首先要改变的是观念,我们面临的是市场阶段的转化,而不是一个行业常规的起伏,现在是转变经营模式的时候了,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模式继续“优化”下去,只会加速企业的窘境。

2.明确定位:选择角色胜于选择品种

现在做图书批销已经不能只是商品的倒进倒出了,这样简单操作的结果,就是利润空间只是买进卖出的差价,随着经营成本的提升和批销折扣的降低,这种差价显然是不断降低的。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来确定新定位,现代的中盘商,有做前向一体化,进入零售环节,有做后向一体化,进入出版环节,而有的是把自己的服务功能加强,成为下游分销商的经营顾问和服务提供商。这样做就是要在价值的传递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价值分割能力,从价值链中得到更多的利润。当然,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扩张,拔苗助长。物流配送能力较强的,就可以强化自己的物流服务功能;营销能力强的,就可以为下游提供商品采购、店面经营指导的服务;有零售经验的,可以开店,实现业务拓展……总之,定位并不只在于经营什么图书类别,而要有战略性的定位,使企业具有利润拓展的想像空间。

3.营销提升:两条腿走路更健康

通常图书经销商重采购,轻销售,进了一堆货,而如何把这些货在销售网点有效设置、如何向下游零售店进行推广,做得还太少。自认为重点的就往所有店一铺,不怎样的就放在门市,哪个店看上了就拿点。而且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就是批销店员,对下游零售店的了解基本限于进货情况或者平时的沟通,既缺乏零售经验,又缺乏对下游客户的实质性了解,更不用说对其进货的指导了。

4.客户忠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下游分销商来说,图书批发商只是单纯地给予供货支持,并不能绑定他们。一旦市场上有能提供更好的图书、更好的折扣的供应商出现,他们立刻就会弃你而去。要提高客户的粘着度,应该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从外至内,从客户到自身的业务模式,既能对客户的商品需求迅速反应,及时供货,又能对客户的图书结构、门店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并主导区域的图书推广活动。只有和客户在各个环节、流程实现多头链接,才能提高其转移成本,使其无法摆脱你的服务,因为商品交易的转移可以很快,但模式的调整则要困难得多。目前看到的,往往是经销商对图书一知半解,对门店经营更是只有听零售店唠叨的份,遑论为下游客户提供人才培养、资本运营方面的咨询了。所以说,目前大多数的图书中盘还只能是批销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销商。

5.员工发展:从业务型人才到管理型人才

图书馆2.0 篇3

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

从现状来看,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总量匮乏,提供服务的学科面偏窄;二是信息追踪滞后,资源开发欠深度;三是资源组织体系不规范,共享难度大;四是馆际合作性差,资源共建水平低。据OCLC发布的专门研究报告《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理解:给OCLC成员的报告》指出,同样是信息搜索,84%的读者使用搜索引擎,只有1%使用图书馆网页;大学生有着最高的图书馆使用率,但其中只有10%认为图书馆馆藏可以满足其信息需求[1]。

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过于注重对学科专家掌握的学科信息线索进行收集、整理及利用,忽视了读者的参与和评价。一方面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缺乏互动,信息资源以馆藏资源为主,读者作为信息资源的被动接受者,个人资源往往被孤立,难以发挥群体的集体智慧和创造性价值;另一方面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实现程度不高,读者难以基于个人兴趣进行收藏、编辑、推荐、发布等活动。然而,作为信息服务的基础,信息资源的选择和筛选标准是否合理,其服务方式是否人性化,却需经受得起广大读者的评价和意见反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怎能缺少读者参与的环节呢?

2 图书馆2.0

Web 2.0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技术与服务,图书馆2.0是Web 2.0在图书馆的应用[2]。图书馆2.0以强调读者参与和协作为服务理念,以维基、博客和RSS等技术手段保障服务理念得以实现,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应对当前信息服务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1 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

基于图书馆2.0,读者作为信息资源的主体,不仅可以参与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控制,还可以共享其他读者的资源成果,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浏览器浏览网页的网络模式,一种由普通读者自下而上综合集体智慧、功能更强、内容更丰富的互联网新体系日渐形成。图书馆2.0提倡的理念体现为[3]:

一是以读者为中心。针对读者在兴趣、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主动、及时地提供尽可能满足其需求的信息和服务,以节省其资源获取时间、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强调读者的参与互动。通过读者参与信息资源的创建,鼓励、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参与,使之由单纯的信息服务接受者转变成为资源建设、服务开展的参与者,从而增强服务的个性化及互动程度。

三是图书馆没有障碍。合法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任意查询、检索和获取到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并随时可以和其他读者及馆员进行交流,做到信息民主。

四是倡导个性化、人性化知识服务。通过运用Web 2.0和知识管理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知识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体现图书馆相应的专业服务水平。

五是保持开放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具社会化。通过开放的系统架构,将读者在互联网上的浏览线索进行组织,借助博客、维基等技术手段聚合大量分散的网络资源,增强读者的社会关联程度。

2.2 图书馆2.0的技术手段

在图书馆2.0的概念出现之前,众多的Web 2.0服务,向图书馆提示了在网络环境下拓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延伸图书馆信息服务,实现与提升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无限可能。常用图书馆2.0的技术手段包括[2]:

一是维基(Wiki)。维基是支持社群协作式写作的知识积累和共享平台,是一种读者共同编辑、保存编辑历史、不断丰富与改进内容的系统,具有开放、协作的特点。

二是博客(Blog)。作为网络日志,博客注重个人思想的表达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目前在很多图书馆得到了应用,如员工内部工作交流、发布馆内新闻、提供专题信息等。

三是站点摘要(RSS)。与博客一样,RSS也在很多图书馆得到了应用,较多的是馆内新闻发布与专题指南和导航。

此外,随着基于图书馆2.0服务模式的逐步推广,网络标签(Tag)、对等联网(P2P)、网摘(Social Bookmarks)、社会网络(SNS)和即时通讯(IM)等技术手段也陆续得到相应的应用。

3 高校图书馆2.0视角下的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普遍注重数字化建设,资源范围被拓宽、资源数量激增、服务手段多样化。然而,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不同检索方式和技巧,读者“读”得手足失措,“写”的意愿日益强烈。随着网络状况的逐步完善,适时改进高校图书馆2.0的信息服务模式,不仅能有效保障信息资源的组织,而且便于读者的利用和共享,进而实现服务手段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1 新服务模式的特点

图书馆2.0并非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更代表着实践网络社会化、个性化的理想,实现了信息资源由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传递的演变,更有利于读者集体智慧的体现。相对于传统信息服务,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主导者多元化。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传播,大多以学科专家等权威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为主导。而基于图书馆2.0,信息资源交流的途径多样化,信息服务的主导者相应发生变化。读者既是资源接收者也是资源建设的主体,自主在门户中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观点,进而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二是服务渠道多样化。传统信息服务渠道相对单一,普通读者只“读”不可“写”。基于图书馆2.0,借助各种技术手段,鼓励读者参与共建,实现了信息服务渠道的多样化。既促进了显性知识的共享和隐形知识的挖掘,又保障了知识领域中信息资源的应用和传播。

三是服务反馈机制灵活化。传统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强调对信息的获取,忽视了读者的反馈建议。而学术观点的最终形成,往往是众多学者、读者之间集体智慧的聚合。基于图书馆2.0,注重读者间的实时交互,读者作为资源的接收者、反馈者和建设主体,拥有对资源标引、描述、推荐、评价等权限。

3.2 图书馆2.0技术在新服务模式中的应用举例

基于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式由传统的半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依托维基、博客和RSS等技术支撑,新服务模式的人性化、交互化、智能化等理念得以逐一体现[4]。

3.2.1 基于维基的资源优化和知识协作共享平台

首先,提供个人知识积累平台。读者可将科研过程中发现和收集的信息资源以符合维基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放,并可供他人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形成有关概念和知识主题的具有知识层级的知识库。

其次,支持同行评议。读者登陆维基系统,可以阅读及修改其他读者发表的文章或阐述的学术观点,修改记录会相应予以标记区分,从而有利于使非科学性观点得到及时、有效的修订,促进了学科领域知识创新和新学科体系的形成。

再次,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维基提供了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的良好环境,项目组负责人可实时查看各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工作进度,并进行校对和修改,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

3.2.2 基于博客的个人知识创建和管理机制

首先,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博客供读者发布关于学科领域的最新资讯、提供专题信息服务,鼓励更多读者参与;读者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工具讨论问题,通过留言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其次,作为科研日志平台,博客供读者存放科研日志,为研究范畴相似的读者提供参考,提升其对知识的感悟;允许其他读者就此发表评论,使研究成果得到充分的共享交流。

再次,作为信息资源积累平台,博客供读者存放经过搜索、积累及收藏的信息资源,供其他读者及时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群体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

3.2.3 利用RSS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通过RSS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注册读者在门户中借助RSS阅读器阅览最新的学术信息资源,根据需求保存定义信息,系统会根据定义条件定期搜索资源,并通过RSS推送给读者,以利于读者及时了解本学科或感兴趣的信息资源。

3.3 高校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式

基于图书馆2.0,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将随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创新而不断发展,通常可从以下几种服务模式入手[5]。

3.3.1 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模式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通过信息分类定制服务系统,供读者根据目的和需求,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和系统的服务功能等,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是个人定制服务模式。其实质是读者按照自己的目的和信息需求,自行设定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并从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中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

二是系统预测服务模式。其实质是通过系统对读者提交的信息和系统记录的读者偏好和访问习惯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自动搜索并组合出对读者有用的最新资料,并发送给读者。

3.3.2 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模式

推送技术是一种信息发布技术,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型,在这种模型下的服务具有主动性。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从网上的信息源或信息制作商获取信息,通过固定的频道直接把读者感兴趣的信息传送给读者。

常见的推送技术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频道式推送技术,即将某些网页定义为浏览器中的频道,读者可以像选择电视频道那样去收看感兴趣的、通过网络播送的信息;二是邮件式推送,即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电子邮件发送系统,以电子邮件方式主动将有关信息发布到列表中的读者。

推送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减少了读者上网搜索的工作量,将个性化的信息直接送给读者,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目前利用RSS是图书馆实现信息推送的主要方式,它主要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订阅、共享、发布、推送等。

3.3.3 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在充分采集、分析读者信息需求及使用特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有价值、实效性、针对性强的服务。主要包括利用网上信息咨询台为读者提供实时在线的数据、知识导航、学科导航、定题跟踪、专题论坛等。从而突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时空限制,提供给读者一个更为灵活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例如:利用维基建立参考咨询知识库作为信息导航工具、利用博客建立重点学科信息库等等。

3.3.4 “我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所谓我的图书馆,是以读者为核心、以个性化选择为界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搜集方式及信息服务。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通过Web页面以个人的形式,收集和整理个人所关注领域的数字资源相关链接,并提供最新信息。从而为读者建立一个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库,提供一个集标签功能、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学科导航服务和智能代理服务于一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相继推出“我的图书馆”服务,并在基于这种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拓展相关图书馆2.0信息服务。

4 新服务模式的展望

尽管新服务模式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交互性的服务理念,但许多相关技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基于图书馆2.0,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环境与功能都有待完善,服务的高度集成化与知识化是其发展的趋势。

在集成服务方面。尽管图书馆2.0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各种服务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为此,读者往往不得不通过多种途径才能获得所需信息,费时费力。为提高效率,新服务模式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与应用软件,将各种信息服务模块加以集成。

使之更充分地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信息资源在同一界面中的无缝存取,如:将博客和维基结合,通过界定读者级别,高级别读者具有编辑发布及修改他人发布信息的权限,而低级别读者则只能阅读信息和发表评论。这种新型信息发布和交流服务模式比博客更强调参与性,比维基更具严谨性。

在知识服务方面。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问题和环境,融入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6]。基于图书馆2.0,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为适应读者多变的需求,借助相关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处理,揭示有价值的知识单元,并进行采集、组织、编目和维护,从而使显性知识被更大范围的应用、传播和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隐性知识不断显性化,知识的创新得以实现。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中读者个性化程度低、交互性差等弊端,基于图书馆2.0,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有效地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图书馆2.0,信息服务,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05):Conclusion by OCLC.http://www.oclc.org/re-ports/2005perceptions.htm.

[2]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5(1):2-7.

[3]魏群义.图书馆2.0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与情报,2009,19(4):16-21,46.

[4]袁源.Web2.0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徐险峰.图书馆2.0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9(9):257-261.

传统电商2.0 篇4

2012年,我们一起见证了今年电子商务的风云变幻。各种价格战、平台之战,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的破局大战。

连续3年在跟踪和关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商业价值》发现:对于很多传统产业的中坚力量来说,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一个部门级职能,而是在逐渐实践的过程中,分量不断升级为企业级的战略职能。

天猫CEO逍遥子预测,在未来2~3年内,这些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部分,会从纯销售部门转向成一个服务部门。只有这样,电商所承担的职责才会从简单的“把实体的货放在网上卖”进阶到和企业本身商务、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和打通的位置——这将不再是用销售额来制定考核标准,而变成电子商务对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体系的改进和再创造。也只有这样,传统电商才会从1.0时代向2.0进军。

幸运的是,《商业价值》杂志的“2012年最具价值企业电子商务评选”,历时半年多的时间,深入采访了近20家企业,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先行者对2.0时代的理解和实践雏形,很多企业已经抱着自我颠覆的决心在大力向电子商务倾斜。

以苏宁易购、国美电器为代表的渠道企业,获得了“最具价值企业电子商务奖”中的最佳实践者称号。无论是苏宁电器的“沃尔玛+亚马逊”的融合模式,还是国美“国美网上商城+库巴网”的双驱动力模式,作为最老牌的家电渠道商,他们做出的选择并不是走向线上那么简单,这两家企业正在从大的视角看待和适应零售业业态的进化,自我变革的决心也更加彻底。

对品牌商而言,网络渠道常被称作新通路。多品牌经营的参考范本要属百丽集团,旗下优购网充分发挥了品牌优势,寻找到独特的垂直模式;单一品牌的直销鼻祖戴尔,也在通过直销和多渠道经营策略让顾客更加满意。

而在年底被热议的C2B柔性定制,实际上是消费者的需求驱动供应链的再造,这一点传统企业一直有所实践。家具作为非标准化的大件商品,顾客对它的需求非常个性化,曲美家具就自己研发了一套三维立体定制系统,反向打通供应链,以实现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特步的DIY定制系统,也已经初步成形。消费者可以再线上自行选择产品的配色组合,自主完成产品的部分设计工作。

除此之外,泛化的电商概念让很多虚拟产品和服务也成为电子商务的践行者。航空客票和服务是典型的电子化产品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东航为代表的航空公司也开始做更多改变和创新;而互联网金融无疑从今年起成为电商创新的焦点,保险业务是相对成熟的金融电商产品,平安车险甚至以此成为国内首选电话车险。

如今的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已经“过河”,而很多传统企业经过3年以上的“摸石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模式。他们把传统企业原有优势和电子商务新的基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

图书馆2.0 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零距离服务,Web2.0,图书馆,2.0

“零距离服务”概念起源于工商服务业。1999年, 海尔电脑面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市场萎缩, 提出了“零距离服务客户”的市场行动。“零距离服务”是一种随用户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服务, 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时时处处想着用户, 与用户保持零距离, 只要用户有需求, 就主动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1]。

高校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 也一直追求拉近与师生读者的距离, 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高质量服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 特别是现代网络相关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不仅拓展了馆舍空间, 而且创造出了零距离服务的有利条件。

一、从Web2.0到图书馆2.0

1.Web2.0。

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 由原来自上而下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基于Web2.0的模式, 可以采用Tag的方式来管理元数据, 给予用户定制元数据的能力;利用RSS来发布更新内容, 使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必要信息;Wiki可以汇集互联网上所有用户的智慧来不断完善一个知识库, 让数据与最新的变化同步。另外Blog和SNS的信息交互也可以促进专业用户相互之间的交流。依托Ajax、API等技术, 用户不但可以“读”信息, 而且可以“写”信息, 用户成为互联网络的中心。

2.图书馆2.0。

随着Web2.0的发展和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2005年9月, 鲍尔·米勒博士提出图书馆2.0 (Library 2.0) 概念。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图书馆Casey Bisson认为:“图书馆2.0不是一种技术, 它是力求从外界搜集好的思想并且利用它们传递新的改进的服务, 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图书馆2.0的核心是一种思想, 是一种操作运行的方式。”Talis白皮书提出的图书馆2.0四原则更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 (1) 图书馆无处不在。即图书馆没有围墙, 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和地点, 读者都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获得图书馆的资源和帮助。 (2) 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2.0应该确保图书馆的资源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获取, 并使资源使用中的障碍最小化, 应该鼓励读者利用和再利用这些资源, 实现信息民主。 (3) 图书馆鼓励参与。图书馆2.0鼓励参与文化, 尊重和鼓励图书馆员工、技术伙伴以及其他人的贡献, 促进读者对他们已经使用的和希望获取的资源提出自己的意见。 (4) 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图书馆不再像以前一样采用由单一厂商提供的整合性图书馆系统, 而是由用户挑选最好的单项系统后组合成新系统, 采用来自多个厂商的组合性系统[2]。

综合各家意见, 所谓图书馆2.0, 是将Web2.0的IM、Tag、Blog、Wiki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 通过设置特色化网页, 管理人员和读者能够及时沟通, 读者既可以阅读自己所需的信息, 也可以发布消息、提出疑问和相互交流,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文献信息需求, 使读者成为网上图书馆的主人。

二、基于图书馆2.0的零距离服务

Talis图书馆2.0四原则之首就是“图书馆无处不在”, 也就是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没有了空间距离, 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处于图书馆的服务之中。

1. 图书馆工具条。

图书馆在读者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本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状况, 利用工具条的嵌入式搜索、网站快速导航、动态新闻等功能, 将信息资源和服务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 制作成图书馆工具条, 将各种服务嵌入用户环境, 以吸引读者更多地利用图书馆。读者只要下载安装了工具条, 工具条就嵌入了浏览器, 以浏览器工具栏的快捷按钮呈现, 无须经由图书馆主页, 通过点击工具条上的栏目, 即可直接查询图书馆馆藏书目、电子资源、电子期刊等, 也可快速链接到电子图书、检索工具、图书馆电子资源动态等栏目。上网即进入图书馆, 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 都能让读者感受到零距离的文献信息服务。这种服务形式已经在很多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应用。

2. 即时咨询。

在Web2.0的众多应用中, 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aging, 简称IM) 作为一种快捷和方便的交流方式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运用, 充分显示出其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适应能力与支持作用, 成为理想的数字参考咨询工具。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交互式的虚拟咨询服务方式, 有着方便、快捷、实时互动的独特优势。它通过文字聊天、音频和视频会议、远程协助、同步浏览、网页推送等方式, 由学科馆员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 即时回答读者的咨询, 读者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参考馆员讨论直至获得满意答案为止。利用IM进行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将读者置于他们自己信息世界的中心, 让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更加人性化, 更加体现出图书馆无处不在。

MSN、QQ、新浪UC、网易泡泡、Skype等软件, 都使网民能够进行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各种信息的实时交流。高校读者可以通过IM聊天面板下方菜单功能键, 在线查找相关对应学科馆员, 实时咨询相关问题。相同专业的师生读者还可利用IM创建专业群组, 随时共同探讨教学、学习中的各种专业问题。

3. Tag管理信息元数据。

Tag是一种更为灵活、自由的分类和标识方式, 是一种从下向上建立的分类方法, 一般被称为“标签”。高校图书馆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文献分类和主题标引来组织资源检索系统, 读者则不可能都熟识相关标准全部内容, 因而时常出现检索障碍。Tag是人们在互联网上用来定义相关信息的标识, 类似于主题词法中的“关键词”, 却比“关键词”更加自由, 更加便捷地汇聚了各类型读者的个性化信息[3]。Tag也不同于一般的目录结构的分类方法, 能以较少的代价细化分类。各个Tag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行的关系, 但是又可以根据相关性分析, 将经常一起出现的Tag关联起来, 而产生一种相关性的分类。通过这种方法, 不同读者可以将自己读过的有价值的任何信息添加上符合本人特点的个性化标签, 向其他读者传播推广;图书馆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将点击率较高的或者读者尚未认识到的比较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列成表单, 推荐给广大读者。这种双向“加标签”看似杂乱无序, 却能聚集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广大读者的集体智慧, 形成多种分类或聚类规则, 更能切合不同类型读者的检索需要, 消除读者的检索障碍, 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 RSS信息推送服务。

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中文称作“简易信息聚合”, 通常被用于新闻和Blog、Wiki等按顺序排列的网站。RSS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聚合网络信息内容和进行互联网信息发布, 同时也是信息“推送”理念的良好实现方案。RSS的信息定制、信息推送和信息聚合等功能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 可使读者无需访问网站, 即可了解新闻公告、新书通告、培训讲座、网络导航、参考咨询、电子资源、服务动态的最新更新, 通过浏览窗口知道各个网页的最新信息, 大大地节约时间。“用户一旦订阅使用RSS, 浏览习惯绝大多数发生了变化。用户从原来主要通过浏览器浏览新闻信息到部分使用RSS阅读新闻信息甚至以RSS阅读为主。”RSS技术因其聚合性、时效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已在各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得到了广泛应用[4]。

采用RSS后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推送丰富的专业信息, 当服务器数据库中出现新资源时, 图书馆根据读者个人信息及以往的检索行为, 将其可能需要的信息资源第一时间发送给相关读者, 极大地提高了时效性和利用效率;信息垂直门户服务通过汇聚网上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 并对其进行挖掘与加工, 满足相关读者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数据挖掘服务是从数据库和浩瀚的网络信息空间中获取读者感兴趣的知识, 帮助读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 发现被忽略的要素, 它对预测学科趋势和决策行为是十分有用的。

5. 手机图书馆。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已得到了普及, 随着3G网络的开通, 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方便。手机图书馆又称掌上图书馆, 是指图书馆将无线通信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相结合, 以手机作为信息接收平台, 针对手机用户提供诸如信息查询、信息咨询、文献传输与阅读等服务。通过手机图书馆, 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了解和使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上海图书馆于2005年率先开通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 开展了讲座预订、问答咨询、书目查询、文献请求、续借申请、挂失申请、书到提醒、图书馆信息定制等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相继建立了手机图书馆系统, 为用户提供了7×24小时全天候信息服务[5]。

移动互联网服务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变化。一方面, 图书馆开展手机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输与服务, 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另一方面, 图书馆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服务的精准特性, 提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水平。由于手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 读者可以用手机主动点播和定制所需各种信息, 使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随着手机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其服务领域还将不断拓宽:手机虚拟参考咨询、文献信息检索、图书馆信息个性化定制、留言建议咨询、新书信息公告、讲座信息通知及预定、移动阅读、邮件论坛和博客等服务, 都可以在手机图书馆实现。

总之, 基于图书馆2.0的理念, 充分运用Web2.0的最新信息技术, 构建“图书馆无处不在”的服务环境, 为读者提供高质高效的零距离服务, 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兆龙.零服务, 零距离, 零境界[J].管理与财富, 2002 (2) .

[2]范并思.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1) .

[3]杜新中.基于Web2.0的贫困地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6) .

[4]中国互联网协会.2005-2006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 2006.

图书馆2.0 篇6

1 Wiki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1.1 建立Wiki版的学科信息库。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致力于开展建设重点学科信息库, 也是图书馆提供的一项深层次信息服务。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难以完成, 利用Wiki技术来构建学校重点学科信息库, 可以融合图书馆员、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研究人员的知识, 将他们的研究内容、成果添加进数据库, 形成一个不断丰富的学科信息库。按照不同学科类别分别建立不同专业的互动社区, 吸引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 大家集思广益,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信息库系统可以由图书馆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对收录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工整理, 建立专业学科导航。Wiki技术担当信息过滤器和信息导航员, 高校图书馆将筛选后的信息利用Wiki技术传递给读者, 读者亦可以将信息通过Wiki再传递给其他的读者, 提高读者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效率。

1.2 Wiki版服务于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可以利用Wiki技术进行图书馆馆际的资源共享和咨询, 可以提高馆际资源共享与合作的效率、速度和质量。图书馆通过Wiki来了解和利用其它馆的资源, 充分发挥馆藏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使用Wiki作为内部交流的平台, 开展信息通知、新书推荐、新闻发布等活动。专业学科馆员还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与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交流本学科的科研动态, 挖掘读者潜在的信息需求, 切实推进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Wiki技术设计和发布用户问卷调查, 主动收集、分析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 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3 利用Wiki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提供的核心服务, 体现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读者的信息需求日益复杂, 对资源提供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实时交互技术, 实现资源和服务的共享, 但是由于信息量过于庞大容易使读者产生信息迷航。可以通过Wiki实现集成化数字参考咨询, 一方面可通过协同合作开展馆际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透明的、无缝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学科参考咨询的Wiki模式, 作为学科实时虚拟咨询的补充。可以利用Wiki社群效应, 充分调动读者参与图书馆专业学科咨询活动的积极性。

2 图书馆利用Wiki技术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些建议

高校图书馆日常服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专业软件, Wiki技术为图书馆改进各项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软件工具。随着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型人才的不断引进, 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应用Wiki的条件。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吸收和总结国外图书馆利用Wiki的实践经验, 加快Wiki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改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清晰地认识到面临的危机, 对现有的一些不合理制度进行大胆改革, 合理地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提高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的质量, 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实现Wiki信息服务模式规范化, 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增加读者信息服务的利用率和可信度, 帮助读者树立使用Wiki信息服务的信心。同时对图书馆员进行技能培训, 引导读者、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帮助读者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

2.1 首先要做到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无缝契合”。

将Wiki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图书馆的工作, 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各项服务。高校图书馆的Wiki系统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学生、教师和专家学者以及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 对系统的完善性、易用性有着较高的需求,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功能定制, 而这些特性在免费开源程序中无法找到, 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二次开发。

2.2 其次由于Wiki是一个开放编辑的系统, 理论而言每个读者都可以对其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

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相差悬殊, 且不排除有的读者会故意破坏。所以应建立相应的技术保障和设立必要的编辑规则, 保证经过创作和反复修改的信息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一些页面内容进行锁定、设立编辑规则、保留网页变更版本进行对比、屏蔽蓄意破坏者的IP地址等。这些技术和运行规则既坚持大众公开参与的原则, 降低因为参与者众多所带来的风险, 又体现了Wiki技术自由、开放与合作的理念。

2.3 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付和应对数据冲突。

在Wiki技术平台下, 每个读者都有编辑条目的权利, 在编辑条目的时候容易发生冲突。主要有数据冲突和人为冲突两种:数据冲突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读者编辑和提交信息的时间过于接近, 例如一些热点条目常会同时吸引多个用户进行编辑。对于数据冲突, 应鼓励用户适当调整自己的编辑和提交时段, 或继承当前版本的有效信息。而人为冲突最主要的原因是观点分歧, 特别是部分读者对于其他人的观点缺乏包容心态。因此对于人为冲突应从读者的观念出发, 提倡编辑者以中立的观点进行客观编写, 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 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的观点。

总之, 目前Wiki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全面推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 不断创新和探索信息服务方法, 服务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健.利用Wiki技术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10) :34-35, 6.[1]王健.利用Wiki技术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10) :34-35, 6.

[2]向菁, 黄如花, 吴振新.Wik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 2008, 27 (7) :54.[2]向菁, 黄如花, 吴振新.Wik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 2008, 27 (7) :54.

[3]杨慕莲.Wiki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 2008 (10) :61.[3]杨慕莲.Wiki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 2008 (10) :61.

[4]吴振新.Wik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J], 图书馆杂志, 2008 (7) :53-57.[4]吴振新.Wik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J], 图书馆杂志, 2008 (7) :53-57.

图书馆2.0 篇7

一、Web2.0与图书馆2.0简介

关于Web2.0,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于Web2.0的观点大家公认的是:Web2.0是互联网上一系列新的技术应用的总称,包括Blog, Wiki, RSS, SNS, Podcast, Ajax, Tag,等等,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可写Web,用户参与并协同,社会关系网络,开放格式与协议,等等[2]。与Web2.0一样,到目前为止图书馆2.0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图书馆2.0”就是“Web2.0+图书馆”,《维基百科》给“图书馆2.0”下的定义是:图书馆2.0是图书馆世界内部的转变,它将改变与转换向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图书馆2.0的概念借用了Web2.0,与它有同样的理念与概念基础。这一概念的支持者期待最终的图书馆2.0服务将取代过去数世纪以来过时的、单向的服务[3]。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图书馆2.0是Web2.0的技术、理念和服务在图书馆中的恰当应用,是顺应用户需求的图书馆服务。Talis的白皮书提出了“图书馆2.0四原则”,诠释了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1)图书馆无处不在,即泛在性原则,用户在任何地方访问图书馆网站即可获取想要的资源。(2)图书馆没有障碍,即开放性原则,图书馆的资源必须共享。(3)图书馆邀请参与,即参与性原则,强调用户参与。(4)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由用户挑选最好的单项系统后组合成新系统。图书馆2.0具有开放性、参与性、整合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开放性是指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图书馆;参与性指图书馆鼓励用户在使用信息的同时积极参与信息的构建;整合性指图书馆内部多种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及多个图书馆的资源在一起;交互性指图书馆利用简易的软件达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个性化指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及用户可以方便地发布个性化信息。其实,图书馆2.0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二、图书馆2.0的常用核心技术

图书馆2.0技术是指Web2.0技术能够被图书馆行业所应用的部分。这些技术主要有IM(即时通讯)、RSS(真正简易聚合)、Blog(博客)、Wiki(维客)、Tag(标签)、SNS(社会交往网站)等。

1. IM(即时通讯)。

IM,即“Instant Messaging”的缩写,译为即时通讯,它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和移动通讯平台,由软件执行的可以多种信息格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沟通的,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讯技术来实现的同平台、跨平台的高效通讯工具。IM近几年发展迅速,无论国内外,IM产品和用户数量都有极快的增长和较大的人口比率。IM软件的典型代表有QQ、MSN Messenger、Skype、Google Talk、Yahoo!Messenger等,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IM软件集成了信息即时收发、语音交谈、视频交谈、网络会议、公共聊天室、手机短信、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递或共享、搜索引擎等多项功能,具备Email多任务并发性和电话的即时性两大优点,堪称Intemet上融合多种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

2. RSS(真正简易聚合)。

RSS通常被认为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简称,可译为“真正简易聚合”,是基于XML技术的因特网内容发布和集成技术,是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是一种由网站直接把信息推送到用户桌面的技术。RSS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推送、共享、订阅和发布。RSS是互联网新技术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管理方式和网络阅读的革命。站在信息传播者的角度,它通过主动的“推送”技术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实现信息整合传播;站在用户的角度,它以频道订阅的方式,随时抓取网络上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动态地获知相关信息,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借助RSS技术,图书馆能够更好地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目前RSS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主要有:新闻/公告信息推送、用户信息推送、新书通报、最新期刊目次服务、专题信息推送、学科信息聚合、资源共建共享等。

3. Blog(博客)。

Blog(博客)又称网志(网络日志),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网络上按时间顺序发表并且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网站形式。博客软件或博客平台通常都支持以下功能:不同版本的RSS/ATOM发布、分类、留言、评论、回溯引用、站内搜索等,这使得博客具有可订阅、更新通知、任意聚合等重要特性,有些博客还支持标签(Tag)、多种语言脚本以及群组聚合功能。博客是一种非常简易的网络信息发布工具,具有引用通告、新闻定制、社会化网络、标签、评论、链接等功能,并且没有技术壁垒,可以让用户随心地使用,更重要的是,博客的交互性功能可以让用户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提出批评、建议,接受远距离咨询服务,评论图书馆的相关事物,等等。博客是图书馆公告信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的应用,让图书馆的信息流动起来,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活力。

4. Wiki(维客)。

Wiki的汉译名至今没统一,常见的有“维客”、“快纪”、“围纪”、“共笔”等,但不能译为“维基”,因为“维基”是对“Wikipedia”的汉译名“维基百科”的简称。Wiki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可对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的社群协作式协作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知识共享系统。Wiki网站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轻松地生成、修改HTML超文本页面,能记录用户的每次修改结果,可以帮助用户比较同一页面不同修改版本的差异,还提供了还原撤销修改的功能[4]。Wiki很方便供多人平等的共同写作,写作者也很容易聚集成一个彼此共享知识的社区。对图书馆来说,大量的Wiki网站提供了丰富便捷的在线百科全书,可直接作为参考工具书辅助参考馆员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Wiki也是一种网站建设和内容管理的软件工具,技术门槛低,方便快捷,人人可参与,特别适合用来进行协作式的学科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共享。Wiki的应用给图书馆服务和业务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

5. Tag(标签)。

Tag(标签)指的是人们在互联网上随意用来定义相关信息的标记。Tag是一种由用户决定的、灵活自由的分类方式,称为民俗分类法(Folksonomy)。标签类似主题词法中的关键词,但又要自由得多,它可以是用户的主观感受,不必是信息的客观反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上传的信息资源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并自行对内容进行组织。Tag(标签)有以下几个特征:随意性、时效性、平面性、分散性、趋同性、社会性。标签在图书馆中有如下应用:可以让用户更容易地进行信息查找;可以让用户为图书馆创造更贴切的标引数据;可以让大量的用户信息行为数据聚类、累积,从而构建一个更广阔的信息服务空间。

6. SNS(社会交往网站)。

SNS是Social Networking Sites(社会交往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交往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社会交往软件)或者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社会交往系统)的缩写。其核心在于Social Networking(社会化网络),我们通常所说的SNS是指提供SN服务的SNS网站。这类网站集成了社会交往系统和软件,让大家可以通过网站的平台实现社会交往的目的。SNS是以“六度空间”理论为基础,其实现原理是以一个人为中心,通过一系列工具形成其个人的网络关系群。与其他Web2.0工具相比,SNS最大的特点是把人跟人之间真实的关系在虚拟的网络中再现。目前较具影响力的SNS网站有Facebook、Myspace、Second Life等。目前图书馆应用SNS的常见途径是借助如Facebook、Myspace等现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跟用户互动交流,向用户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开展合作等。通过SNS,图书馆可以和用户建立更深的关系,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三、图书馆2.0技术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员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近年来,随着参考咨询服务环境的变化与用户使用资源习惯的改变,导致图书馆参考咨询业务量急剧减少,迫使图书馆不得不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图书馆2.0技术被运用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促进图书馆真正从过去的以“以资源为中心”和“以服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1. IM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Email、BBS和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是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但由于它们不具备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已逐渐被IM所代替。图书馆2.0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目前的多种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中,由于IM所具备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性,近年来成为图书馆参考咨询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新热点,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IM软件的应用使参考咨询馆员和用户之间有了非常便捷的沟通工具,实现了网上实时咨询和解答,突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提供信息,方便地进行在线对话或文献传递,服务效率大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参考咨询服务效果。

2. RSS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RSS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RSS的信息推送和信息聚合功能,图书馆可以利用RSS技术设置专门的参考咨询RSS频道,为用户提供FAQ或专题信息咨询、定题推送、最新资料推送、学科导航,等等,大大提高了参考咨询的服务的主动性和即时性。RSS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全自助式的参考咨询服务。

3. Blog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博客作为一种能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的网络日志,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如馆藏揭示、网络导航、在线咨询、学科服务、读者教育等。图书馆通过建立参考咨询部门博客或馆员博客,在馆员与用户间构建起双向互动交流平台,用户有什么信息需求,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博客直接提出,而馆员则可以通过博客实时地解决问题。咨询和解答的过程也让其他人也同时了解到,用于解决用户想解决的相关问题,不仅提高了咨询效率,也体现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 Wiki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多人共笔的信息知识生产、发布、交流、共享的工具和平台,Wiki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在参考咨询领域。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图书馆员由于精力和专业能力的限制,很难长期维持一个高质量、覆盖面广的专题信息资源库。Wiki对于建立参考资源所需要的专题信息资源库有很大帮助,它可以让更多专业知识精深的用户与参考馆员一起建设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库,既保证了资源的高质量、覆盖面、新颖度,也促进了用户和馆员之间的沟通。如今,基于Wiki的专题信息资源,已经是参考馆员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参考工具。Wiki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包括:支持用户提出咨询问题,支持用户推荐基于主题的资源,建立读者俱乐部、学科信息导航、地方史等。图书馆利用Wiki实现用户参与,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突破了图书馆员的学科限制,汇集了相关专业的学者、权威人士及专业学习者的智慧,使信息更加专业,更具有实际利用价值。图书馆员和用户可直接通过这个共创共享书写平台,提出相关问题,发表相关意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5. Tag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前面说过,Tag(标签)是一种民俗分类法,利用该技术用户可以方便地标记、管理、组织自己的网络信息,并与其他人共享。图书馆的参考馆员,需要经常收集和整理网上参考资源,要对这些收集来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并且方便使用,利用标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标签使信息资源的组织变得非常简便,获取资源也非常及时便捷。

6. SNS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会性网络,如Facebook、Myspace等,跟用户进行互动,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具体的过程是:图书馆或参考馆员创建一个账号且建立一个咨询组群,用户加入此组群后便可在里面提问与阅读参考馆员的解答。典型的有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Mlibrary2.0 facebook group”咨询。SNS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还有“虚拟现实空间”,类似Second Life,利用“虚拟咨询馆员”扮演咨询馆员角色解答用户问题,实现参考咨询自动化。

以上介绍的几种图书馆2.0技术是在参考咨询服务中应用较多的技术,有的注重馆员与用户间的交流,有的侧重于参考资源的创建、发布和分享,有些则是新的参考咨询方式。实际上,还有很多新技术虽未成熟,但前景广阔。图书馆2.0技术应用于参考咨询服务,建设一个知识交流平台,馆员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广泛的互动关系,实现了用户和馆员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提升了参考咨询的个性化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范并思, 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1) :2-7.

[2]张雪梅, 基于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 (5) :7-9.

[3]弓箭.图书馆2.0环境下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 (2) :113-114.

图书馆2.0 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2.0,馆员

“电子阅览室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通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 集电子文献、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利用与浏览复制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兴图书馆阅览室。”

1 电子阅览室的特点

资源数字化;信息提供计算机化;信息资源传播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资源存取自由化等特点。

电子阅览室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获取手段和途径。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对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产生影响, 在为电子阅览室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电子阅览室的这一特点使得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声像、缩微等图书馆的传统文献服务机构逐渐淡出图书馆历史舞台的时候。电子阅览室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各种新的形态。

正是由于电子阅览室的这一特点, 电子阅览室对于馆员素质的要求也与传统的图书馆员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子阅览室的馆员较之传统的图书馆员应当具备更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更专业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知识, 同时应当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与业务素质、知识结构。

2 图书馆员2.0

图书馆业内关于图书馆2.0的讨论已经比较系统。涵盖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与馆员素养几个方面。下面重点看一下与图书馆员素养有关的部分, 也就是图书馆员2.0的有关论述

国外的图书馆学者提出出了许多观点和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位的论点:

Michael Stephen提出的图书馆员2.0应具备的16项能力:

理解Web 2.0的技术及使用方法;学习图书馆2.0和Web2.0的主要技术和工具;融合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 消弭格式的障碍;成为一种独立的“工具和装置”, 能够提供虚拟和实体服务;发展联合主题搜索, 适应Open URL标准;能把人、技术和信息内容联系起来;不拒绝非传统的分类和编目;适应图、声像等非文本信息;理解和应用长尾理论;能够及时发现如The Open Content Alliance、Google Print和Open World Cat等潜在的信息源, 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用户和专家交流的沟通人, 帮助他们进行讨论、交谈和实践等;能够使用最新的传播手段 (如skype) 在信息内容、知识和用户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学会利用社会性网络及服务, 充分利用社会性网络增强图书馆的优势;通过各种联系方式, 在可能接触到的所有人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的通道;鼓励用户自建数据库和其他的信息内容;理解Blogs、Wikis、Podcast的影响和重要性。

Michael Stephen的观点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侧重于图书馆员2.0应当掌握哪些方面的技术和理论。

再就是劳拉·科恩 (Laura Cohen) 的17条宣言:

认识到全球的信息环境在快速的变化, 图书馆要对这些变化作出积极的响应, 提供用户需要和希望的资源和服务;图书馆员要训练自己适应用户的信息环境, 寻找方式,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到图书馆服务中来;图书馆员不应过度保护图书馆, 而是清楚的认识到它的情势, 做出诚实的可行的评估;图书馆员应积极参与推动图书馆向前发展的一切活动中;图书馆员应认识到图书馆在慢慢的变化, 并能够针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图书馆员应当勇敢的推出新的服务和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哪怕是存在阻力的情况下;享受积极的变化所带来的兴奋和乐趣, 并且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同事和用户;如果现在有更好的方式, 就舍弃以前的惯例, 即使这些惯例在过去是多么的伟大;图书馆员应当能够针对变化走出实验性的一步, 而不害怕犯错误;不等到一件事物变的完美才发布它, 而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的修改;图书馆员不应当排斥Google或相关的服务, 而利用这些服务来帮助用户, 同时给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图书馆员应当避免要求用户从馆员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根据用户的选择和期望来塑造服务;图书馆员应当出现在用户所需要的任何地方, 不管是现实还是虚拟空间中, 我都会履行图书馆员的职责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员应当尝试创造开放的网络站点, 允许用户加入到图书馆员中来, 贡献他们的内容, 提高他们的学习经验, 给他们的同行提供帮助;图书馆员应当致力于公开目录建设, 提供个性化、互动功能等用户期望的网上信息环境;鼓励图书馆的领导写博客, (或图书馆官方博客?) ;在任何进化的信息环境中, 通过行动验证图书馆员重要的和相关的职业角色。

劳拉所发表的这篇宣言则更强调了馆员的服务伦理和职业道德, 更着重于精神层面。

3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电子阅览室,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部门, 一方面其工作的内容与服务对象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会对电子阅览室的馆员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图书馆学界的新的服务理念也对电子阅览室的馆员产生各种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 我认为在图书馆2.0的时代, 电子阅览室馆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3.1 图书馆2.0时代电子阅览室馆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真心热爱图书馆事业。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 迅速更新知识结构及时了解业界新技术新理念新动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自我宣传能力。具备统观全局的眼光, 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具备自我挖掘的意识, 能够主动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具备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具备创新的工作意识。能够主动发现新鲜事物具备接受和赏鉴新鲜事物的能力。

3.2 具体到技术和知识结构方面, 图书馆2.0要求电子阅览室馆员应当掌握以下知识与技术

电子阅览室馆员作为整个图书馆对外服务窗口中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群体, 应当具备过硬的计算机及相关的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讯的相关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过硬的信息检索和组织能力。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熟悉一些主流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Web开发能力:掌握一到两门外语。

总之, 电子阅览室的馆员只有在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环境中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 同时还要时刻紧跟图书馆学界的先进理念, 并将之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字己的工作能力, 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蔼馥.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之比较[J].图书馆学刊-2005年1期

[2]魏群义彭晓东.图书馆2.0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与情报-2009年4期

[3]李李[J].中国图书馆2.0研究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年7期

[4]图书馆2.0工作室.《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

鲁能惨案2.0 篇9

没错,答案显而易见,这就是中超的亚冠惨案“专业户”——“大电厂”山东鲁能泰山。

今年亚冠联赛,鲁能是否能够一摆颓势,不再惨案乎?结果却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众人皆倒。现在问题来了,在鲁能打亚冠这个事上,已经没有是否惨案一说,而是怎么个惨法的问题了,一年时间“进步”太大,令人叹为观止。

鲁能惨案的惨法,坊间诨名“高效惨案法”,各种输法自选,只保证输得底裤无下限,那么具体有哪些种惨法呢?

西亚活埋法

自从本世纪以来,鲁能远征西亚便是一堆惨败,0比5,1比6,2比7要嘛有嘛,既有水土不服,舟车劳顿之嫌,又有西亚民风骁悍,专打鲁能一碰硬就怂的死穴,加上西亚主场哨横行,客征西亚对于鲁能来说,有去无回,毫无还手之力绝不为过。不过自从去年亚冠小组赛东西亚球队分区之后,鲁能再也不用担心被西亚“活埋”了,因为根本“惨”不进淘汰赛,打不着啊!

东南亚海葬法

印尼、泰国,鲁能挥之不去的痛。对于中国的亚冠球队来说,东南亚球队简直就是送上的“通关副本”,谁不拿分是谁傻。东南亚球会不光贵为送分童子,还特别惧怕中国“空军”长传冲吊45°角起传中,大中锋禁区埋伏的战法。但这些在鲁能身上简直成了对手的护身符。两翼齐飞打得牛皮哄哄,结果没几次进攻射中目标,这边攻得热闹,那边已经在偷笑了,不打反击更待何时?

于是崩溃场景开始显现,东南亚球迷狂热的呐喊,仿佛像是在用菜刀擂鼓助威,他们挥舞着烤肉串,挥舞着甘蔗,鲁能应声而倒。鲁能球员先有临阵轻敌,场上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攻,每每功亏一篑,守,往往交代一空;丢球则更加想攻,此时往往军心大乱,于是后场的“开阔地”便被所谓的弱旅鱼腩肆意践踏,被对方的小快灵前锋在自己宽阔的芳草地上纵横单刀,纵是有十个王大雷恐怕也挡不住如此糟糕的攻防转换。每每到了输了3、4球之后,才想起不能惨案,于是为了面子疯狂要进球,便有了2009年出线一战,2比0大好局面下竟连丢四球的巨港惨案,脆败于印尼的业余球队斯里加维亚,真不是对手有多强,而是鲁能的心理有多“易碎”,领先两个球都守不住,更遑论被泰国球队武里南联队先进球再想追平?天方夜谭耳。

日韩剃头法

目光转向出了渤海湾便碰头的日韩对手,在不存在舟车劳顿的主观理由之下,鲁能有所改观了吗?一切如故,甚至变本加厉。

既不不存在不了解对手、不熟悉场地,也没有对手有意刁难下榻酒店,或是东南亚球会的拿手好戏,故意干扰中超球队休息的客观因素,鲁能更是被邻国球队视作“鬼剃头”的绝佳开荤对象。

早在2001年在印尼举行的亚俱杯上,鲁能便以极端耻辱的比分先后2比6大败日本磐田喜悦、0比6被韩国水原三星净灌半打,这既成了恐日恐韩的根源,也为此后在东南亚岛国的一系列失利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后,虽无再大比分输球,但鲁能那点所谓的传控在日本的小快灵传递和韩国的倒三角起传中、跑不死相比,活脱脱就是个小学生。名曰控球却毫无威胁,要么是只在对手防线外围徒劳倒脚,也没有像样的传球穿透防线,改变防守;要么便是个人突击打到黑,却无有效配合,煞费周折推进到前场30米区域却草草了事。

让人闹心的是,场上的鲁能球员丢球了却不愿回抢,防守上又一塌糊涂,秩序混乱,层次全无。每每后防线在组织防守时,总是稀稀拉拉,层次散乱,防守队员弄不清各自的防守职责,也不见外围有球员拼命回追,帮助防线补住外围的空当,这竟成了山东鲁能的“标签”。比起日韩球队在被打反击的时候,防线的统一行动,组织有序,有人上抢延阻,也有人回撤补位,外围更是有前场的队员就地展开逼抢,支援后防真是望尘莫及。

山东鲁能这条业余到令人要哭的防线,不光和对手比起来相形见绌,在比赛中便造成了战局的极端被动。纵有王大雷场场五个以上的神扑,也救不了鲁能这样一丢球就被追着屁股打,被打得满身窟窿,回家“治病”。更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是,每每出国被打残了回来的鲁能,却又自顾自地说自己惨,希望球迷理解。真的是这样吗?年年如此,便是死不悔改,出去找打,关键是年年出去挨打,年年不长记性,去修正自己防守中的站位和盯人细节。

如果打东南亚球队还能依靠自己强势的进攻和对手同样孱弱的后防博取三分,那么面对日韩球队组织严密和防守,和高效的抓反击能力,鲁能就只有一惨到底,对手的“高效得分法”只能酿成鲁能的“高效惨案法”。只怪日韩打得还不够“狠”,没能让鲁大拿彻底醒酒。

补时绝杀法

这是鲁能给别人造惨案,也给自己挖坑的“新式武器”,鲁能仿佛是透支了足协杯绝杀江苏舜天的人品,先在中超遭辽宁宏运3比2绝杀之后,魂不附体的鲁能远征日本客场,被柏太阳神93分钟以讽刺性的头球吊入死角绝杀(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要比鲁能球员矮一个头),回过头来,在中超又先后被汪嵩86分钟任意球绝杀,被王新欣93分钟上演两连击,3比2再次击中命门。

其实对鲁能来说,丢球不论时间,不论地点,不分场合,只是时间问题。而为何比赛末段丢球多,一是思想不集中,想进球却反丢球所累,另一方面则是全队整体体能脱节,换人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往往到最后,就只剩下几个外援和换上场的球员能正常地完成攻防,这时防守更是漏洞百出,人在位难有动作,空当更是被对方一跑一个准,专打结合部,甚至专门从鲁能一贯的身高优势开刀,就打头球教你做人。

2015惨案法

2015全新出炉的鲁能惨案可谓这些年的“扛鼎”力作。2.0加强版不光丢球多,而且更加不分对手,不分主客,不分时段,防守全无。只要鲁能丢球就是被对手组织打反击,有反击就一定有单刀,等到鲁能的防守球员跑到位置,回过神来,射门早已完成,或是毁灭性的打击已经到来。更加要命的是,鲁能每场几乎能送给对手两位数的半场反击,先有主场对全北75分钟以后的连丢三球崩盘,后有出征柏市92分钟被日本球队眼花缭乱的调度耍得形同小学生,并被头球打入绝对死角,紧挨着的背靠背主场30分钟开始被柏太阳神三连击,10分钟内连丢三球,又有客赴全北,半场好不容易压哨扳平,下半场上来一触即溃,以第二个1比4再次惨败全北现代,小组出局。

我们可以脑补这样的场景,库卡翻着白眼唱道“全都是泡沫,丢四球是浮云”,大雷愤愤地拿起水瓶,悲凉地唱出《不惨不散》……为什么会那么惨?为何总是那么惨?恐怕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未解之谜,当数量巨大、方方面面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累积和震荡,早已不是换一个总经理、请一个名帅、找几个世界级球员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原因只有鲁能自己知道。在找到办法之前,鲁能唯有祈祷,不要再上演“高效惨案法”,不求能赢但求全身,能够完完整整的“回家”便是最大的幸福。

图书馆2.0 篇10

1 什么是图书馆2.0?

图书馆2.0通常被定义为Web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Library2.0一词最早由Michael Casey在2005年提出, 并很快在国内外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迄今为止, 关于图书馆2.0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国内外关于图书馆2.0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1 Michael Casey认为, 图书馆2.

0是一种图书馆服务模式, 这一模式反映了图书馆服务方式向用户的转变。

1.2 Talis白皮书从开发商的角度描述了图书馆2.

0的基本理念:a.图书馆无处不在;b.图书馆没有障碍;c.图书馆邀请参与;d.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

1.3 在国内, 老槐在博客中提到的阮纲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之2.

0版也体现了图书馆2.0的理念:a.图书馆提供参与、共享的人性化服务 (对应于"书是为了用的") 。b.图书馆没有障碍 (对应于"每个读者有其书") 。c.图书馆无处不在 (对应于"每本书有其读者") 。d.无缝的用户体验 (对应于"节省读者时间") 。e.永远的Bata版 (对应于"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

1.4 上海图书馆的刘炜等总结出图书馆2.

0五原则:a.图书馆2.0是为读者而存在的, 不是为图书馆员而存在, 也绝不是为了挽救图书馆已有的业务模式而存在。b.图书馆2.0应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和中立性。c.图书馆2.0尽可能采用开放资源进行服务, 包括开放内容和开放软件等。d.图书馆2.0尽可能采用商用服务。e.图书馆2.0的技术必须是模块化、组件化、具有很强的平台和设备独立性、符合各类协议标准、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组合搭配。

不管何种描述, 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思想:图书馆更加人性化、更加无处不在, 更加以用户为中心。

2 Web2.0的基本情况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主要包含博客 (Blog) 、RSS、Wiki、网摘、SNS、IM (即时通讯) 、Tag、Podcasting (播客) 等技术。2005年9月, 美国的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提姆·奥莱里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与Web1.0相比较而言, Web2.0从模式上是从读向写、信息共同创造的一个改变;从基本结构上说, 则是由网页向发表/展示工具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其他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从运行机制上是自"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的转变。它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以用户为核心, 以用户为出发点, 用户越多, 服务越好。其思想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应用于图书馆的建设中, 对于转变图书馆服务及信息服务方式,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Web2.0技术在图书馆2.0建设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由于图书馆2.0是Web2.0理念和技术的应用, 因此有些人认为Web2.0+Library=Library2.0。由此可见Web2.0技术在图书馆2.0的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图书馆2.0的建设中常用的Web2.0技术有以下几个:

3.1 RSS:

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共享/推送/订阅/发布, 应用于各类新闻报道、服务推送、书目或其它数据的定题查询定制 (类似传统的服务) 等, 是目前图书馆2.0应用得最多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应用于图书馆2.0建设, 带给图书馆的直接影响是用户更加方便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由于它所具有的推送服务功能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定制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 而图书馆开展信息推送服务, 也有利于把主动性、人性化服务做到实处, 有利于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3.2 Blog/Pod Cast:

中文称为博客/播客或网志, 可作为图书馆公告信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手段, 也可为读者提供博客空间, 可以看作是取代1.0时代BBS的部分功能。

博客/播客的应用可以说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是图书馆在新的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博客/播客, 员工内部之间, 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开放, 形成互动关系, 充分营造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新形象。

3.3 Insitant Message (IM) :

即"即时通信", 例如MSN、QQ等, 可以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各种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IM为读者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同时, IM也可作为内部人员的即时交流工具, 从而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促进馆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3.4 Open Source:

广义的开源软件包括开放源代码和开放内容等, 是开放精神的体现。对于图书馆2.0常包括开放应用程序接口、开放资源内容和开放标准规范。

开源软件在图书馆建立机构库、联邦搜索、远程用户认证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它的一些小程序如浏览器插件、bookmarklet, 使用户无需访问图书馆OPAC而直接获取OPAC检索结果, 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的理念。

尽管Web2.0的很多技术已经应用于图书馆2.0的建设之中, 但是目前图书馆2.0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 共同推进图书馆2.0的建设。

4 图书馆应用Web2.0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内容更新。

首先是要注意信息的更新, 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 内容的更新不能仅仅是将原有网站内容换个方式来进行发布, 而是应该完成基于Web2.0的应用, 要根据web2.0工具的特性来提供内容。

4.2 加强读者培训。

图书馆应用任何技术和资源最终都希望读者去使用, 得到读者的最终认可。但是, 读者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限的, 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 这就希望图书馆提供一个培训环境, 对任何新技术和资源都要逐一培训和介绍给读者, 使读者了解接受并且学会使用, 最终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参与进来, 共同建设图书馆。

4.3 加强技术力量。

提供Web2.0的服务时, 需要图书馆的技术人员来支持, 因此加强图书馆技术人员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培训要求技术人员了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及Web2.0技术和工具, 能够较熟悉地进行维护和升级。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对新生技术的研究并使之应用于图书馆的建设, 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要认识到, 图书馆2.0建设任重而道远, 图书馆界要真正实现图书馆2.0, 就必须使Web2.0融入到图书馆的每一根血管, 从而推动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不断地创新发展。

摘要:通过对图书馆2.0和Web2.0的基本情况的介绍, 着重论述了Web2.0技术在图书馆2.0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以及图书馆应用web2.0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2.0,Web2.0,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图书馆2.0的七个定义, 图林中文译站http://liblog.wordpress.com/2006/01/15/cite-in-sights.

[2]孙茜.Web2.0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 2005 (12) .

[3]刘炜, 葛秋妍.从Web2.0到图书馆2.0服务因用户而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 (9) .

[4]范并思, 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1) .

[5]张绚丽.浅议Web2.0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年增刊.

上一篇:民间舞蹈的发展和开发下一篇:雾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