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治疗论文

2024-10-22

门诊治疗论文(精选12篇)

门诊治疗论文 篇1

急性腹泻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 其起病急, 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1], 粪便量多而稀薄, 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 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极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每年约发生急性感染性腹泻8.36亿人次。合理、正确治疗腹泻可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和防止耐药菌的产生[1]。因此, 了解和掌握医疗单位的腹泻病治疗策略是腹泻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仍是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 为此本研究观察了抗生素单用和抗生素联合益生菌以及单用益生菌疗效的对比,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2013年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23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 (单用左氧氟沙星) 82例, B组 (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 90例, C组 (单用培菲康) 58例。A组男50例, 女32例;年龄18~70岁, 平均46岁;B组男48例, 女44例;年龄18~78岁, 平均48岁;C组男20例, 女38例;年龄15~90岁, 平均56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腹泻的要求[2], A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mg静脉滴注+补液1次/d或左氧氟沙星0.2mg/片, 2次/d, 治疗2d;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mg静脉滴注+补液1次/d, 同时给予培菲康3粒, 2次/d;C组给予培菲康3粒, 2次/d+口服补液盐 (ORS) 补液。

1.3 疗效评价标准

均在患者用药72h后门诊或电话随访[3]。显效:大便次数≤2次, 且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无任何临床症状。有效: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大便性状未恢复正常, 仅有少许腹部不适感。无效:大便次数无改变, 大便性状无改变, 仍有不适感, 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和换药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B组总有效率高于A、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C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急性腹泻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疾病, 在没有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 也是基层医院诊疗常见病[3],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节假日后、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一般起病急, 症状重, 患者主观不适感较明显, 对医生的要求也较高, 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 有的检查无法实施, 所以只有通过临床症状和自己的经验来治疗。本文对单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并对比单用益生菌与益生菌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一般急性腹泻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 所以首先用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 因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4], 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的特点, 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淋球菌等有强的杀菌作用。然而在感染性腹泻中, 抗生素在抑杀致病菌的同时也抑杀了益生菌。此时在有效抗感染的前提下加用培菲康治疗, 能较快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增强人体免疫力, 疗效显著。当然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而是两药间隔2h以上便可。而单用培菲康, 有许多这方面的报导, 虽然在体外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和粘附[5], 但临床试验结果不确定[6]。主要是导致临床腹泻的病原体复杂不定, 不可能用某种益生菌抑制如此广泛的病原体。对急性腹泻病进行合理的治疗能够降低经济损失, 同时也能预防产生耐药菌株[6]。所以, 医疗单位治疗急性腹泻的对策是对腹泻病进行防治的重点内容, 但是怎样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中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中,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由此可以看出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治疗急性腹泻疗效确切, 且据文献报导, 其在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及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疗效肯定。

摘要:目的 对门诊急性腹泻患者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探究治疗急性腹泻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2013年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23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 (单用左氧氟沙星) 82例, B组 (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 90例, C组 (单用培菲康) 58例。治疗后均在患者用药72h后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B组总有效率高于A、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C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治疗急性腹泻疗效确切, 并在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及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疗效得到了肯定。

关键词:门诊部, 医院,腹泻,氟沙星,培菲康

参考文献

[1] 宗晔, 赵海英, 梁晓梅, 等.急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J].临床内科杂志, 2006 (2) :122-124.

[2] 姜天俊, 虞爱华, 范荣, 等.以感染性腹泻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56 例误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4) :333-335.

[3] 王羿, 何郁泉, 卢金星, 等.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肠菌群变化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 (2) :124-126.

[4] 崔宁, 谢春娥, 李安德, 等.急性腹泻中医证候季节性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8 (7) :203-205.

[5] 萨仁, 王晓民, 李铁, 等.“合募配穴针法”治疗急性胃肠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 2010 (9) :211-213.

[6] 曾钟德, 徐飞, 曾紫微, 等.生首乌治疗急性腹泻27例临床报道[J].医学信息, 2011 (8) :304-306.

门诊治疗论文 篇2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工作。

2、仪表整齐,准备用物,热情接待病人。

3、每日清晨做好仪器维护和保养,检查仪器的功能是否良好,每个项目治疗应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

4、负责换药室、注射抽血室全部工作;负责吸氧、雾化吸入等患者的治疗工作,按医嘱执行并做好三查八对一注意,防止差错的发生。

5、做好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取得病员合作。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进行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并把病人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

6、病人一般治疗后如有手术,应提前准备物品并做好记录。

7、保持各治疗室的环境整洁及治疗车的清洁,保证治疗室床铺的整洁、舒适,及时处理医疗废物。

8、做好各种治疗登记工作,做好各种药品及耗材的统计并及时领回补充。

9、每日做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并做好记录;

肺心病患者社区门诊治疗效果观察 篇3

【关键词】 肺心病;社区门诊;舒血宁;硝酸甘油;诊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71-02

临床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会因受到劳累、冷空气刺激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甚至会诱发急性肺通气障碍,引起严重的缺氧或者是CO2潴留。增加患者血液黏度,造成大量微血栓的形成,进而导致肺动脉压的升高。因此针对该类患者应在急性发病期迅速有效对肺通气量进行改善,从而使肺部微小血栓-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这一过程得到阻断[1]。现阶段对于肺心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氧疗、改善通气、强心、利尿、控制感染等措施,然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近几年有文献报道,对社区门诊肺心病患者采取舒血宁联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且安全无副作用[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肺心病患者社区门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86例肺心病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社区门诊收治的肺心病患者,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43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51-76岁,平均(63.4±12.6)岁,病程2-9年,平均(4.1±1.1)年,心功能Ⅲ级者24例,Ⅳ级者19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52-75岁,平均(62.8±13.2)岁,病程1-8年,平均(4.3±0.9)年,心功能Ⅲ级者22例,Ⅳ级者21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心功能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舒血宁联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以及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1.2.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氧疗、改善通气、强心、利尿及抗感染等措施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滴速控制在6-12滴/min,依照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对滴数进行调整,每天滴注1次,疗程为7-10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舒血宁进行治疗。将15mL舒血宁加入到250ml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6-15滴/min,依照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对滴数进行调整,每天滴注1次,疗程为7-10天[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以及紫绀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肝脏回缩程度超过2cm,并且颈静脉怒张状态消失,患者的心功能提高Ⅱ级;有效:患者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以及紫绀水肿等症状以及肝脏回缩程度、颈静脉怒张程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没有达到显效的标准,心功能提高Ⅰ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未发生明显改变甚至恶化[4]。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等计数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異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升高(P<0.05),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 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则发生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见表3。

3 讨 论

对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而言,其会因感染而诱发严重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继而导致红细胞继发增多,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也会随之增加,致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从而诱发微循环障碍,加重组织缺氧,因此对肺心病患者展开治疗时,应对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性质进行考虑[5]。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从银杏叶中经提取后得到的一种药物,总黄铜醇苷和银杏内酯是该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它能对患者的血管张力起到积极有效的调节作用,拮抗血小板的活化因子,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有效抑制,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对机体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使自由基得到彻底清除。使心肌功能的恢复速度提高,从根本上使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6]。硝酸甘油可以使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充分扩张,故可使心脏负荷减轻,对心肌的血供进行改善,从而使心排血量提高,对组织血供进行改善。因此两药联合应用不仅可以使心排血量提高,使脏器血供和心功能得到改善,还可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舒血宁与硝酸甘油联合对肺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前后患者机体内纤维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后者,治疗期间心律、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且上述诸多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药物联合应用在肺心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联合用药治疗的优势,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在社区门诊,对肺心病患者展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合理使用舒血宁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疗效,在缓解患者血液微循环障碍、降低肺动脉高压以及改善心肺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胡泊.舒血宁和心痛定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8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4(14):445-447.

[2] 易旺东,周祖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21(04):1033-1035.

[3] 侯占彬,吴佩芬.多巴酚丁胺与舒血宁治疗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9,19(04):932-934.

[4] 吴秀芳,兰金花.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24(27):528-529.

[5] 耿立惠.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盐酸地尔硫卓片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0,16(01):778-779.

[6] 陈林.低分子肝素钙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11):891-893.

门诊治疗论文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治疗患儿18 例, 年龄为1 岁8 月~10 岁, 其中男性8 例 (占44.4%) , 女性10 例 (占55.6%) , 平均年龄 (48±30) 个月, 体重 (15.5±3.8) kg, 4 例为弱智儿童 (占22.2%) 。牙病防治内容包括充填修复、根管治疗、拔牙、舌系带修整、间隙保持、窝沟封闭、氟保护漆防龋, 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纳入标准:尝试其他方法不配合牙病治疗, 排除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 无麻醉禁忌证的患儿。

1.2 麻醉方法

首先了解患儿心理状态, 消除其紧张情绪, 并与家属解释麻醉的必要性、麻醉经过及麻醉风险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预约麻醉时间, 嘱家属按照全身麻醉要求对患儿进行禁食禁饮。

麻醉诱导及维持 予氯胺酮7~8 mg/kg、阿托品0.1 mg/kg肌注进行麻醉。患儿入睡后静脉输注50 g/L葡萄糖生理盐水以补充禁食量, 用微量泵静注异丙酚, 辅以氯胺酮1 mg/kg维持麻醉。

麻醉过程中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防止治疗过程中舌根下坠、分泌物、冲洗液、异物等导致呼吸梗阻。

自治疗结束至患儿哭闹或者唤之睁眼的时间称为苏醒时间;自手术结束至患儿离开恢复室回家的时间称之为离室时间。患儿苏醒后经麻醉医师同意并解释麻醉后饮食、呕吐防治措施及患儿活动注意事项后方能离开。

由于患儿居住地较远, 因此均采取电话或手机联系, 主动询问或由家属反馈患儿麻醉后情况及并发症, 并指导家属进行处理。

2 结 果

小儿全身麻醉下行牙病治疗共18 例。治疗时间平均97.2 min, 患儿苏醒时间平均20.8 min, 最快10 min, 最慢40 min, 离室时间平均为78.3 min, 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当日返回家中 (表 1) 。在麻醉期间大多数患儿监测指标均正常, 无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恢复期及术后访视有2 例出现呕吐, 均于当日晚前恢复正常。

3 讨 论

我院门诊在全身麻醉下开展牙病治疗18 例患儿, 因恐惧原因占77.8%;智力障碍及脑瘫占22.2%。对于全身麻醉, 患儿家 属 顾虑较多, 主要是对全身麻 醉不了解, 尤其担心全身麻醉对智力发育有影响的误解, 经耐心解释后少数家属方同意全身麻醉。

国内有作者报道使用肌注复方冬眠灵对不合作幼儿进行龋齿治疗[1], 但复方冬眠灵起效慢, 麻醉效果和对痛觉抑制作用弱且药物对血压和神经系统有副作用, 不适合小儿门诊麻醉, 同时没有麻醉医师协助对呼吸、循环的监测, 患儿安全得不到保证 (英国官方于2001-12-01起要求所有牙科麻醉必须在有急救设备的医院科室内进行) [2], 所以没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口腔手术或治疗与麻醉医师抢占口腔通气道, 使得麻醉医师呼吸道管理的难度极大。气管插管通常是口腔麻醉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佳方法, 亦有门诊麻醉中使用喉罩[3]的报道, 但使用气管插管及喉罩不仅成本高, 加重患儿的经济负担, 而且麻醉维持需要的药物剂量增大, 术后并发症较多, 影响患儿的恢复。故本研究采用不进行气管插管, 保留自主呼吸, 鼻导管中流量给氧, 使用吸引器吸出或纱布条阻碍口腔内水、分泌物及异物进入咽部, 但如此仍存在上呼吸道梗阻的危险。水、分泌物等不慎进入咽部可造成误吸或者治疗中采取某些体位 (如头前倾位) 可发生舌根下坠等呼吸道梗阻 (本治疗出现2 例) , 尚有3例由于治疗的刺激出现喉痉挛。因此保证门诊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也是一个必须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目前我们尚未找到非常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快速苏醒与尽早恢复活动是门诊麻醉首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我们选用短效的氯胺酮肌注后, 使用异丙酚进行维持, 仅用较小剂量的异丙酚即能保证患儿治疗中平稳。另外, Averley 等[4]发现使用咪唑安定结合七氟醚、笑气和氧气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则效果和成功率均明显提高。因此吸入麻醉亦是门诊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的较佳选择。但吸入麻醉药物昂贵, 需要较好的呼吸管理设备, 也考虑到吸入麻醉药物对治疗医师的影响, 我们未将其作为首选方法。

麻醉恢复期, 所有患儿苏醒迅速, 最快10 min, 平均20.8 min。18 例患儿均能当天返回家中, 麻醉后进行随访, 18 例患儿除2 例出现呕吐外, 均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父母对治疗效果、医院服务等均表示满意。

通过本次研究, 我们认为在门诊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是可行的。我们已逐渐掌握了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的技术要点, 也正积极开展新的技术方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我们相信, 这项技术的普及将会为儿童牙病治疗及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并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新, 姜广芝.肌注复方冬眠灵在不合作幼儿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 (附18例报告) [J].哈尔滨医药, 2002, 22 (1) :51.

[2]Landes DP.The provisi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in dental practice, an end which had to come?[J].Br Dent J, 2002, 192 (3) :129-131.

[3]Atan S, Ashley P, Gilthorpe MS, et al.Morbidity followingdent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under intubation general anaes-thesia in a day-stay unit[J].Int J Paediatr Dent, 2004, 14 (1) :9-16.

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护士岗位职责 篇5

1、治疗室、换药室护士必须穿戴整齐,戴口罩,操作前应洗手,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2、每日检查各物品消毒灭菌日期(一般为一周),定期更换,定期消毒。

3、治疗室、换药室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

4、做好医疗废物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参照《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

5、眼药水,无菌溶液,药品开启应注明开启时间。

6、用过的器械需清洗干净于每日下午进行高压灭菌。

7、治疗室、换药室柜壁、治疗车、治疗盘、桌面、窗台等无灰尘,地面清洁无死角。

8、治疗室、换药室布局合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开。

9、紫外线空气消毒,日期、当日照射时数、累计时数、检测记录并签名。

10、每周进行彻底大扫除一次并进行固定资产核对。

11、护士进行每一项治疗,需向患者说明原因及如何配合。治疗后需交代注意事项。

12、治疗室、换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4、除工作人员及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可进入治疗室、换药室。

门诊治疗论文 篇6

【关键词】手足口病;门诊治疗;护理人力;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0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样、病毒毒株的变异、重组、或引入[2]以及天气变化无常,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到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人数无明显递减趋势,加上患儿常因口腔疱疹疼痛不能进食而哭闹,以致静脉穿剌部位渗出肿胀,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使护理工作量成倍数加大。有些家长为了逗乐患儿,常让患儿与患儿相互间玩耍,甚至带患儿到处游哄。由于工作量增多,输液室护士常常需要长时间加班,过度疲劳的工作状态亦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难以保障优质的护理服务。针对上述情况,我院护理部为了保证输液护理安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本院门诊输液室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088例,其中1107例,女981例,年龄7月-13岁。临床表现为手部、足部、口腔、臀部等为主的多处丘疹或疱疹,丘诊大小如小米,疱疹如绿豆大小,部分患儿可发展至膝关节;发热患儿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发热。治疗上以抗病毒、对症为主,如利巴韦林、喜炎平、热毒宁、维生素C等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

2 措施

2.1 保证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根据门诊输液室的日输液量及儿童输液量、手足口病患儿输液量与之所占的比率,在原有护理人力的基础上增配1-3名护士到输液室支持输液护理工作,必要时指定专人负责手足口病患儿的输液护理。

2.2 设置特殊输液室

设专用接待处与特殊输液室置于远离普通儿童输液室处,为手足口病患儿输液提供服务场所,并有醒目标识。室内设专用治疗车与输液台,供手足口病患儿输液时专用。凡门诊病历诊断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1]患儿,均安排于此处接受治疗。

2.3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2.3.1 护士手的消毒 护士每接触患儿前后必须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或用0.5%碘伏3-5ml搓擦手部1-2分钟。不提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因为快速手消毒剂说明书已明确标示能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致病菌和致病性酵母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没有说明对病毒有效。盛装用于手消毒的0.5%碘伏的容器为手压式,并且按常规清洁消毒每周2次。

2.3.2 用物消毒 手足口病患儿使用后的体温针、止血带等用物按常规消毒,以含氯1000mg/L的84液浸泡30分钟;用于患儿肢端固定的一次性纸板,归于感染性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患儿接触到的物表、逗游患儿用的输液撑杆每天以含氯1000mg/L84液擦拭2次。输液台使用的一次性中单,一用一换。

2.3.3室内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60分钟1次。盛放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地板每日以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每个座位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患儿间相互逗玩,防止交叉感染。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护士及巡视护士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四肢发凉、体温39℃以上不退及肢体抖动或无力[3]的重症患儿,立时报告医师并协助作相应的处理。

2.5 加强健康教育

2.5.1 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多,感染其中某个型别病毒不能对其它型别病毒产生免疫力[4] 。因此我们教育患儿家长尽力阻止患儿间的相互触摸与逗玩,避免彼此间再度感染,并规定手足口病患儿逗游区域,严禁到普通儿童输液室客串或与其他非传染病患儿玩耍。治疗期间不到公共游乐场所,以免通过玩具传染给其他儿童或获得其它型别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未经洗手更衣,不得接触其他幼儿。患儿在家用的玩具、毛巾、牙具、便具、家具、不怕掉色的衣物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食具、卧具、怕掉色而又耐热衣物煮沸或开水浸泡消毒,被褥用日光暴晒[3]。

2.5.2飲食宣教 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而常常拒绝进食,不仅影响静脉穿剌的一次成功率,还关系到疾病转愈的进程。因为机体战胜疾病需要一定的能量,而摄入食物是供给机体能量的最佳途径。因此必需教育患儿家长尽量想办法让患儿摄入无渣或低渣饮食,如浓稠米汤、煮得稀烂的米粥、碎肉汤、碎菜汤等。避开激惹口腔疱诊周围炎性疼痛发作的辛辣食物如姜、豆类制品等,以免加重局部疼痛使患儿愈加厌食。摄入食物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儿的哭闹,使之安静以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进行。

2.5.3 患儿个人卫生及泡疹的处理 对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儿童饭前不洗手或很少洗手、儿童有咬手指习惯等与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5]。因此,必需与患儿家长共同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洗手,不咬手指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6],口腔溃疡者可用棉签醮1.5%过氧化氢液清洗溃疡面后以西瓜霜喷雾剂喷洒[7]。

2.6 护士的自我防护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种年龄组均可感染手足口病,其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伤口接触污水也可能被感染[5]。因此,要求全科护士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适当增加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上班时着工作衣裤,按标准要求戴由过氯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效过滤的一次性口罩,口罩边缘在距下眼睑1cm处,下缘要包住下巴,四周要遮掩严密,水汽浸湿后要及时更换[8] ,并注意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避免被感染手足口病。另外,在输液固定时尽量避开粘贴患儿手、足等处的皮疹,以免造成皮疹破溃溢出疱疹液。

3 结论

由于增加护理人力,严格落实了消毒隔离措施,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了健康教育,增强了护士的自我防护,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共完成了208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输液治疗共11711人次,观察并协助及时处理重症患儿7例,未发生普通儿童在我院门诊输液期间感染手足口病,亦未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期间染上其它型别的病毒,全科室护士及其家中儿童无一人罹患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发明电﹝2010﹞38号.

[2] 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3] 李海兰,孙树梅,何江梅等.手足口病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报,2010,17(6B):72-74.

[4] 张红.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0,18(8):1184.,

[5] 刘民,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1-594.

[6] 刘敏,陈玉平,何井华等.家庭访视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J].扩理学报,2011,18(3B):66-68.

[7] 孟庆玲.21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3B):52-53.

30例母乳性黄疸门诊治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10年5月于我院门诊初步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30例, 均为足月儿, 出生体重为2.5kg-4.1kg, 就诊日龄15~60d, 患儿均为纯母乳喂养儿, 一般状况良好, 排除感染、溶血、缺氧、头颅血肿及肝功能障碍, 皮肤粘膜轻中度黄染, 血清胆红素<256.5 umol/l (15mg/dl) 者20例, 256.5-342umol/l (15-20mg/dl) 者10例, 以未结胆红素升高为主, 结合胆红素均<34.2 umol/l (2 mg/dl) 。

1.2 诊断情况

30例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全部患儿均为单纯母乳喂养; (2) 黄疸在生后3~14d发生, 并持续不退; (3)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 (4) 除黄疸外完全健康, 吃奶好、尿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 (5) 排除溶血因素及其它疾病; (6) 停母乳24~72h黄疸明显减轻, 重新哺乳胆红素再度上升, 但未达到原来的程度[1]。

1.3治疗方法

(1) 血清胆红素<256.5 umol/l者, 20例, 继续母乳喂养, 予口服菌桅黄口服液 (3ml/次, 3次/d) , 妈咪爱 (0.3g/次, 2次/d) 。 (2) 血清胆红素256.5-342umol/l (15~20mg/dl) 者10例, 家属均因各种原因不愿让患儿住院进行蓝光治疗, 采用停母乳, 代之以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加口服茵桅黄、妈咪爱 (剂量同上) , 乳母则采用吸奶器吸出乳汁, 保持乳汁通畅。

以上患儿均于治疗后3~5d, 门诊复诊1次, 使用经皮黄疸仪复查黄疸情况, 黄疸消退不满意者再复诊1次。

2 结果

30例患儿黄疸均消退, 持续治疗时间3~10d, 所有患儿无特殊不良反应, 均无核黄疸发生, 停母乳喂养者再次哺乳, 未见黄疸反弹。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明确, 最近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而β-葡萄糖醛酸苷酶 (β-GD) 在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 产生未结合胆红素, 后者从小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 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引起黄疸, 新生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原因有三个因素: (1) 新生儿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 (β-GD) 含量丰富, 它来自:a.母乳中含有β-GD可通过喂奶而供给新生儿;b.新生儿自身产生;c.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即能产生细菌性β-GD。新生儿期β-GD主要来自母乳, 后二者产量较少。 (2) 新生儿小肠中β-GD不仅含量丰富, 且活性也很高。 (3) 当新生儿摄入不足时, 肠蠕动减少或因开奶延迟, 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晚, 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2]。

从中医辨证论治观点看, 母乳性黄疸皮肤黄染色泽鲜明, 应属阳黄, 阳黄责之于湿热, 因而母乳性黄疸属湿热黄疸, 菌桅黄口服液成份为茵陈、桅子、黄芩苷和金银花, 其中黄芩苷、茵陈、桅子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效, 金银花则有清热解毒作用, 从而加强方中清热利湿作用, 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退黄作用[3]。

妈咪爱散剂主要由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组成, 口服后能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 促进肠道在短时间内有益菌群维持在菌群的最佳状态, 当结合性胆红素经胆道系统排泄至肠内, 在肠道内细菌性葡萄糖醛酸甘酶解除葡萄糖醛酸基, 随后细菌将其还原成无色粪胆原,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而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 起到退黄作用[4]。且患儿口服菌桅黄后大便次数增多, 妈咪爱可防止由于大便次数多而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轻中度母乳性黄疸患儿门诊治疗既经济、方便、实惠、又减少了新生儿住院治疗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国凤.母乳性黄疸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3) , 131~132.

[2]金汉诊, 黄德坭, 官希吉, 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20.

[3]杨玉俊.口服菌桅黄与暂停母乳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346-02。

外科门诊换药病人的治疗性沟通 篇8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外科,门诊,换药

围绕病人健康并对其疾病治疗起积极作用的信息交流, 称为治疗性沟通[1]。随着医疗保健观念的转变及实行医患沟通制度的不断深入, 有主题、有目的的治疗性沟通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巧妙地运用治疗性沟通, 不仅使病人感受到人文关怀, 也使病人身心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在门诊外科换药室开展治疗性沟通, 提高了服务质量, 收到很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 070例, 年龄9岁~75岁;脓肿切开引流440例, 甲下积脓拔甲术100例, 手足外伤410例, 小面积烧伤、烫伤75例, 糖尿病足感染45例。

2 治疗性沟通程序

2.1 沟通需求评估

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评估:病人对换药治疗的要求与顾虑;对所患疾病的了解和疑虑;对治疗方法的接受和信心;对并发症或疼痛的情绪反应;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印象。由此确定病人心理和需求状况, 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性沟通与处置。

2.2 治疗性沟通的实施

针对评估的结果, 结合病人年龄、性格、职业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方式和内容, 将沟通贯穿于整个换药过程中。

2.2.1 换药前解释

换药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感。由于伤口换药时刺激创面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及因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而导致伤口短时间不能愈合的病人, 其情绪改变明显。作为换药室专业护士对每病人在仔细了解病情的前提下应向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正确认识疾病和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 使病人认识到不良的情绪状态可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 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从而导致伤口延迟愈合;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调动自身潜力, 有助伤口愈合。护士评估伤情后向病人说明换药方法、用药以及配合, 同时给予一定的保证, 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促进其缓解紧张与恐惧感。

2.2.2 换药中的关怀

护士在处置过程中多与病人交流, 询问病人的感受, 适时地关心、安慰和鼓励病人, 及时发现和处理晕厥等异常情况。在仔细熟练操作的同时, 注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如可进行饮食指导, 嘱病人加强营养, 多食肉类、蛋类、奶类、新鲜蔬菜、水果, 以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糖尿病病人指导糖尿病饮食, 说明控制血糖与伤口愈合的关系等。

2.2.3 换药后宣教

在结束操作后向病人讲明必要的注意事项及复诊换药时间。如嘱病人不要在饥饿状态下来换药, 以免发生晕厥。根据伤口情况向病人交代下次换药时间以及伤口拆线时间。脓液、分泌物较多的伤口, 每日换药一次或多次, 并保持表层敷料不被分泌物湿透;分泌物不多、肉芽生长较好的伤口, 可2 d~3 d换药1次。清洁伤口在缝合后第3天换药1次至伤口愈合拆线。沟通中注意消除很多病人换药越勤、伤口愈合越快的错误想法。向其讲解频繁的换药, 对伤口创面造成反复牵拉、撕裂, 降低了局部组织的免疫和再生能力, 打乱了局部微循环的灌注及促生长因子的聚集, 同时增加了与外界细菌接触的机会, 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对于手、足及关节部位的创伤, 有局部固定者, 需向病人和家属交代观察血液循环的方法及观察指标。如遇患肢颜色改变、皮肤温度较健侧低, 或患肢肿胀明显、皮肤温度高, 有搏动性疼痛, 应嘱病人随时来换药处理。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未包扎的手指或脚趾可进行舒展练习, 特别是拇指关节的对掌练习。未固定的关节可进行屈曲及伸展练习, 经常做抬举上肢或抬腿练习, 锻炼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患肢的功能[2]。通过沟通使病人对治疗有全面的了解, 避免盲目紧张, 提高了自护能力, 促进了伤口愈合。

2.3 治疗性沟通的评价

在病人换药期间根据上述5个方面即时评估, 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下一步的沟通要点和方式。整个治疗结束时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本组实施治疗性沟通病人满意率达99.5%, 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3 体会

3.1 重视首应效应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者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门诊护士从仪表、一言一行都应让病人感到你是一个受过严格培训、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士, 从而缩短与病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产生沟通的愿望。病人进入治疗室首先要热情接待,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是沟通的先决条件, 得体的称谓是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

3.2 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

沟通是一门艺术, 除了具有热情、尊重、真诚的态度和多元化的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还应强化自身的沟通能力,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 如注意 (专注) 、主动倾听、移情和探究[3,4], 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总之, 换药室是医院的窗口, 护士在服务中沟通, 在沟通中服务。与病人形成良好的互动, 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服务, 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沟通技能, 同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参考文献

[1]林菊英, 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9.

[2]娄湘红, 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66-67.

[3]韩翠, 李继平.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3A) :585.

[4]严秀芳.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研究, 2005, 19 (7C) :1398.

门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调查分析 篇9

通过对我院门诊2009年1月至10月诊治的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情况调查分析,消化性溃疡虽然易发,但只要及时治疗,得当治疗,治愈率是非常高的。比较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门诊2009年1月至10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3例,其中男61例,女42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岁。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A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B组(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52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B组51人,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治疗。

1.2 临床表现

103例患者中,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隐痛,绞痛或胀痛,进餐后常加重者92例,分别伴有腹胀88例、反酸69例、嗳气47例、恶心50例、呕吐39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方)党参20 g、黄芪20 g、白术10 g、甘草20 g、蒲公英30 g、海螵蛸20 g、白芍15 g、丹参15 g、莪术10 g、郁金10 g、陈皮6 g、茯苓15 g、元胡10 g、乌贼骨8 g、浙贝10 g、三七10 g,加水约500 ml,浓煎取汁200 ml,2次/天,连服8周。(西药方)奥美拉唑20 mg,2次/d,连服8周,Hp阳性者予克拉霉素0.5 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连服1周;(2)(中药方)瓦楞子30 g、海螵蛸30g、黄芪30 g、白芍20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蒲公英30 g、陈皮6 g,加水约500 ml,浓煎取汁200 ml,2次/天,连服8周。(西药方)奥美拉唑20 mg,2次/d,连服8周,枸橼酸铋钾120 mg,硫糖铝1.0 g,2次/d,连服1周。

1.3.2 西医治疗

(1)奥美拉唑20 mg,2次/d,连服8周,Hp阳性者予克拉霉素0.5 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连服1周;(2)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呋喃唑酮)三联治疗,用法用量遵医嘱,连服7~10 d。

1.4 疗效标准

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示溃疡面愈合或至瘢痕期;好转:主要症状和上腹部压痛明显减轻,胃镜下溃疡面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胃镜下溃疡面无变化或增大。

2 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A组)的治愈人数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B组)。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远远超出B组的68.63%。两组治愈率比较,A组(治愈率67.31%)明显优于B组(治愈率45.10%)。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国传统医学“胃脘痛”、“胃胀”、“心下痞”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身体亏虚等导致脾胃受损,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脾胃功能紊乱,气滞血瘀,胃失所养所致。中医认为此病脾虚是根本,瘀血是关键,湿热气滞是表象。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根据病情轻重,处方用药虽有不同,但多数中医配方比较趋同。如中药配方中:黄芪,白术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机体清除Hp。黄芪可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有利于溃疡及受损细胞的修复,乌贼骨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甘草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海螵蛸主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元胡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作用。莪术能够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瘀血经闭,食积胀痛[2]。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服药时间长,有时见效不够迅速,好处是易根治、少复发;单纯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服药时间短,易治表、多复发,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以杀菌、抑酸、护膜为主,虽疗效较好,但服药后胃肠道反应及副作用较大,且复发率高。通过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效果要远好于单纯西医治疗。从诊断情况看,消化性溃疡普遍存在血管微循环障碍,而活血化瘀药能增加胃黏膜组织的循环,促进其能量代谢,保证黏膜上皮及溃疡底部和边缘腺体迅速增生及保持黏膜微循环的酸碱平衡等,从而提高抗炎愈合质量[3]。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很好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服用中药的同时加用西药保护胃黏膜,消炎止痛,加快溃疡愈合,比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效果要好,且副作用较小。门诊治疗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药联用方案,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和巩固疗效,有利于兼顾乏力、嗳气、嘈杂等只用西药难缓解的症状。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诱因及规律,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保健,避免吸烟,消除焦虑、紧张情绪,做到饮食起居有规律,心情平和,可以避免发病与复发诱因[4]。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与单纯西医疗法比较,对消化性溃疡有更彻底的治疗效果,更能提高溃疡愈合,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降低复发率,增强消化道的抗感染能力,同时还能为进一步探索消化性溃疡治疗规律和选择个性化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疗效,总结经验。方法 对我院门诊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3例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率为68.6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愈人数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 中西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与单纯西医疗法比较,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愈合率显著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4.

[2]向余.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12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4(4),228.

[3]张大禄.药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99,201.

门诊精神疾病患者治疗难点和问题 篇10

门诊工作有其特殊性, 时间短促, 资料掌握难全, 却要求尽快做出诊疗决策。而药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都需要在门诊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 主要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如何规范地采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的治疗和及时评估治疗中出现变化以及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成为门诊医生治疗中的关键。最为多见的是首发、反复发作, 难治性和共病为主的分裂症患者, 长期维持和复发预防也是门诊治疗中的难点。

1 对象

对来就医的患者应明确是否首发或复发, 难治性或共病。是长期维持治疗还是复发预防。 (1) 目前对首发患者诊断尽量减少用“精神分裂症”这一名称所带来的病耻或治疗抵抗, 可用首发精神病性障碍或心理问题来解释能使患者接受, 配合医生治疗。但强调应尽早给予规范的抗精神病药治疗。首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学 (氯氮平除外) 通常选择单一抗精神病药物足剂量足疗程。即确定选择的药物目标逐渐增至治疗剂量, 尽可能服用6~8周的治疗剂量观察临床疗效和耐受性, 达到最佳治疗原则, 保持两者的平衡。必要时短期配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禁止短时期内频繁换药。初步控制精神症状后有目标的减少并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证实疗效明确, 继续原药原剂量的巩固和维持治疗, 过早减量或中断治疗。都是导致复发或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在考虑选择其它结构不同的药物或联合用药增效等。 (2) 反复发作门诊就医患者:首先明确以往药物治疗的选择, 剂量和可能导致复发的原因, 尽可能采用以往治疗获得明确疗效的药物足剂量长期治疗。疗效不理想在考虑替换用药选择或联合用药增效的方案。值得门诊医生重视的是, 等待充分的疗效常需要更为充分的时间, 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精神科知识的教育。

(3) 对所谓“难治性患者”对以往用过的药物澄清失败的原因对以前用药的剂量不足, 选择不定, 依从不好等情况充分评估。再决定是否选择氯氮平, 电抽搐治疗或抗精神病联合治疗, 耐心观察评估疗效, 以达到缓解或改善精神症状作为临床治疗目标。对精神分裂症共病其他躯体疾病应充分了解病情的性质掌握精神病学的种类、剂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 采取以安全占主导的治疗剂量。分裂症共病抑郁、焦虑等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应就症状表现, 严重难度而定, 通常首选SSRIS合用。目前专家共识倾向于相对足量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服用。在门诊工作中, 患者及家属在精神疾病缓解后经常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时候可以停药?或“不吃药”?临床医生也常在患者症状缓解后不断的减药或停药, 而导致患者不断出现反复发病主要因素。这两难问题至今没有好的办法, 只有通过医患治疗联盟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来减少复发的可能。

2 门诊抗精神病药的选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治疗首选, 单一用药的有效率是40%~60%, 远不能满足临床诊疗的要求。所以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成为近年来颇有争议的话题, 几乎所有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都强调单一治疗的重要性, 又不能不承认抗精神病联合用药治疗在临床实践的普及性。目前应强调在单一用药治疗优化的基础上, 未能获得相应疗效时, 可考虑联合用药。在联合用药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不同特点, 如高效价与低效价、高选择性DA阻滞剂或5-羟色胺-多巴胺平衡拮抗剂与多受体作用药物, 药物间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特点, 治疗靶症状与药物疗效普遍性等。联合用药还涉及到具体药物的治疗剂量、费用等问题。关键是疗效判定。

3 药物剂量

药物的选择是对患者在门诊治疗中的关键, 剂量不足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对患者的治疗剂量能充分优化做到相对足剂量。首发病人用药时副作用小、依从性好。根据病期、病程不同而定。首发患者的治疗剂量要低于慢性反复发作的患者、难治性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获得一定的疗效。必要时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合并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或合并作MECT。另外, 临床实际使用剂量与说明书上规定剂量存在很大的差别, 在符合治疗规范的情况下, 如何能采用个体化最佳剂量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4 耐受性与依从性问题

抗精神科药长期服用治疗中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和耐受性, 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的结果, 而且门诊治疗中药物起始量、增量过程, 应根据药物的不同药理特性和不良反应特点, 采取合适的加药速度幅度, 减少病人在治疗初期的拒药或中断治疗的发生, 长期康复治疗剂量、药物选择都充分重视患者不良反应, 寻求治疗量与耐受性之间最佳治疗效果。如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长效制剂, 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康复治疗起着很大的重要性。

5 医患配合家属支持

门诊治疗中, 家属对病情的认识配合医生治疗是治疗患者的主要手段,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能使患者和家属充满信心避免发生“医源性难治病例”和频繁的更换医院与医生, 保持良好的就医环境有助于门诊治疗的连续性, 帮助家属和患者心理教育延缓病人的复发达到康复的目的, 因此要求门诊医生必须具备规范治疗知识和执行相关治疗指南, 确保患者在门诊得到优化治疗。

综上所述, 门诊医生在门诊治疗患者中起到很关键作用。患者初发, 入院都要过门诊这一关, 治愈后巩固治疗康复治疗或维持治疗都离不开门诊, 所以门诊医生需要良好医德医风, 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 完善病人的治疗方案, 减少精神疾病的残疾率。

摘要:精神疾病在门诊治疗存在很多疑难点和问题, 门诊医生在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时候药物的选择剂量掌握, 依从性、耐受性等都很重要。治疗方法首选非精神科药物;反复发作的患者考虑是否联合用药。所谓难治性的患者回忆既往有效治疗药物或经典和非经典精神科药物配合, 必要时可做MECT。在治疗中一定争取家属的支持、患者的配合, 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这样才能在治疗中保持连贯性, 使患者治愈后能保证康复治疗, 维持治疗长期性。加强门诊医生的责任心, 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患者自行减药停药而导致治疗中断, 病情复发或加重。完善病人的治疗方案减少精神疾病的残疾率。

门诊治疗论文 篇11

[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异物原因、愈后改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例(218眼)角膜异物患者按无菌操作在裂隙灯下将角膜异物取出。结果:201例(218眼)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未因异物取出而引起眼内感染。结论:角膜异物是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可影响视力,应加强预防,一旦受伤应及早诊治。

[关键词]角膜异物;剔除;分析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干旱、风沙大的地区以及主要工业区多见,常见原因是金属异物、空气中的灰尘,昆虫及农业劳动中的谷壳等,其次是爆炸物所致0],处理不当可造成不同程度角膜感染、甚至失明等,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5月共收治角膜异物患者2Q1例(218眼),其治疗方法以裂隙灯显微镜下将异物剔除为主,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年来门诊患者随机抽样角膜异物201例(218眼),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4例,年龄12-56岁,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异物存留时间1小时-15天,2-3天的165例,异物性质:铁屑152例,石屑灰尘33例,麦芒及稻谷芝10例,玻璃3例,502胶水2例,不明异物1例。

1.2治疗方法:首先碘伏消毒眼睑周围,1%利多卡因(或0.5%地卡因)进行角膜表面麻醉3次,每次一滴,每次间隔3分钟,嘱患者轻轻按压泪囊处2-3分钟,避免麻药流入鼻腔内给患者造成不适感觉,嘱患者头部在裂隙灯托架上固定,双眼固视前方,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避免瞬目,用窄光带对焦确定异物的深浅度、大小、性质、所处位置以及查看角膜损伤程度。对于角膜浅表异物,只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纤轻轻擦拭即可脱落,对于角膜浅层异物,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剔除,对角膜深层异物,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或角膜异物针自角膜异物的边缘倾斜30-45°插入到异物的深度拔取,拔取方向背向角膜中心区,轻轻将异物由浅入深的进行分层次剔除,尽量不损伤周围角膜组织,但铁质异物因角膜组织被锈蚀、浸润,形成铁质锈环,有时异物取出后铁锈较深而坚硬不易脱落,需分次取出,间隔24-48小时以免角膜穿孔,术后依据角膜异物深浅就诊时间长短,角膜炎性浸润程度及有无前房炎症反应等情况酌情给予2%利多卡因0.2ml+庆大霉素1-2万结膜下注射,1%阿托品眼药水滴眼,贝复舒及维生素类药物以消除角膜炎症并促进角膜上皮生长修复,患者术后均常规涂抗生素眼膏,包扎患眼,嘱患者次日复诊。

2结果

201例(218眼)角膜异物中绝大多数异物为在裂隙灯下一次性彻底剔除干净,个别患者因铁质锈斑或异物位置较深而且易碎需要分次剔除。本组患者角膜均在术后24-48h修复愈合,无1例感染,角膜组织损伤小,无锈迹残留,薄翳生成较少,异物位于基质浅层,角膜修复完整,视力无影响,角膜基质深层异物剔除后,视力有不同程度影响,但无因感染或手术处理不当加重视力下降。

3讨论

角膜异物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于其愈后非常关键,多数异物比较易取,但若处理不当,不能完全及时取出,也可造成不良后果。经过201例(218眼)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治疗分析如下:(1)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2)操作过程应在严格无菌下进行,以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3)操作动作要稳、准、轻,剔除异物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小到大,逐一剔除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异物剔除后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涂抗生素眼膏及滴眼药水,必要时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包扎患眼,嘱患者次日复诊,如有不适随诊。(5)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力揉眼,按时滴药,如有疼痛,可适当服用止痛剂。

裂隙灯显微镜下行角膜异物剔除术,操作创面局限,薄翳生成减少,视力影响小,治疗效果满意。角膜异物是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可影响视力,应加强预防,一旦受伤应及时诊治。

参考文献

心理门诊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刍议 篇12

1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硬件配置

沙盘游戏治疗应配置专门的治疗室,治疗室位置选取应考虑到安静、安全、光线采集充足等条件,以典雅、舒适为宜。治疗室的大小应根据功能来配置,如个体沙盘治疗室,则10~20 m2左右,如团体沙盘治疗室应在30~50 m2左右,如个体沙盘与团体沙盘结合,应适当扩大治疗室的面积。

沙盘一般长23 in,宽18 in,深3.5 in[5],国内沙盘一般尺寸为72 cm×57 cm×7 cm使用这个特定尺寸,可以使个案不用移动视线就能够看到整个沙盘世界,可以全面的理解和欣赏自己的创作,并且沙盘的每个区域都在个伸手可及的地方[6]。沙盘底和边框一般以蓝色来模拟天空和水。沙盘内侧涂蓝色,并装有1/3~1/2的细沙子。目前提供沙盘系列产品的公司较多,提供的沙具数量不等,但大体必须包括神话传说、文化宗教、自然物质、风俗行为、人物人体、家居建筑、运动交通、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和其他等几类。如条件适合应考虑提供水罐等沙盘游戏所必需的用品,以方便来访者制作湿沙作品,一般门诊中为满足不同来访者的需要和提高沙盘利用率,建议至少准备2个沙盘,一个沙盘中的沙子可以制作湿沙作品,另一个沙盘中的沙子则保持干燥。治疗室内可考虑配置文件柜,存放沙盘游戏记录工具如:数码相机一部,记时器一个,沙盘游戏记录表、沙盘作品分析表等。

2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软件配置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应遵循医疗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沙盘游戏治疗操作规范、沙盘游戏治疗人员职责、沙盘游戏治疗材料使用和保管制度等上墙公示,以尊重来访者的知情权和规范操作人员工作流程。

3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人员配置

由于沙盘游戏横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三个范畴,因而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室和精神科医护人员均可操作沙盘,但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承担,便于对来访者的筛查、评估和后效追踪。所有操作前应接受沙盘游戏治疗专业培训,必须知晓沙盘游戏治疗的意义、操作流程、禁忌证和风险性,并能及时准确地辅助来访者完成沙盘作品,填写相关记录。应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开展特殊案例分析,接受专业培训或督导。

4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流程

沙盘游戏治疗在门诊中常作为心理咨询的辅助手段之一。

4.1 治疗前的了解、筛查

应在开始沙盘游戏治疗之前至少有一次与来访者面谈,了解其成长史、心理需求、心理状态评估,通过筛查后进入沙盘室,应向初次来访者介绍沙盘游戏规则并给予标准的指导语,获得他们同意后,开始沙盘游戏治疗。

4.2 沙盘游戏治疗阶段

国内有研究将沙盘治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抗争及积极重构阶段、统合转化阶段[7]。也有研究分为6个阶段:包括创造沙盘世界、体验和重建沙盘世界、治疗、记录沙盘世界、联结沙游体验和现实世界和拆除沙世界[8]。沙盘游戏治疗一般包括感受沙子及沙具、制作沙盘、变动沙盘、体验沙盘、对话交流、拆除沙盘等阶段。在开始阶段应取得来访者的信任,愿意尝试做沙盘,往往指导语参照使用“请把手放在沙盘里,去感受沙子带给你的感受”、“请用沙子和玩具,在箱子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过程中,操作员以关注的目光静默陪伴来访者,按顺序记录整个过程,包括制作的时间、移动频次、玩具总数及各类别玩具数、领域数、空白领域数等内容。可以在制作结束后,询问来访者是否对沙具进行变换。鼓励来访者对其沙盘世界进行探索与体验。对话交流阶段操作者可以通过支持、解释、整合、疏通、启发,帮助来访者澄清作品代表的意思、表现的主题,引导来访者分享作品制作的体验与感悟,命名沙盘作品的主题,不可强迫来访者探讨与作品有关的问题,更不要对来访者或其作品做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或给予绝对化的评语评价。沙盘游戏治疗结束后,拆除作品。沙盘游戏治疗可以1~2次/周,30~70 min/次。治疗次数方面,一般心理辅导使用沙盘游戏治疗的次数较少,心理咨询较多,心理治疗往往采用长程沙盘游戏治疗。

4.3 沙盘游戏治疗结束阶段

作品拆除一般在拍照存档之后,是否请来访者拆除存在不同说法,一般建议由操作人员在来访者离开后拆除,便于将沙具规范放置,并将沙盘中的沙子恢复平整状态,为下一例来访者做准备。操作人员应拍照或写一份报告来描述沙盘作品的创作过程,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提供作品照片给来访者,或让来访者自行拍照。整个治疗结束后,应予以整体分析和效果追踪。

5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费用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费用应考虑硬、软件配置、人力成本、拍照存档及撰写报告等费用,可以按照物价局核准的心理治疗费用标准,结合操作人员的职称与资质确定。也可以按特需服务的形式进行费用申请及收取。

6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最初的沙盘游戏治疗仅用于儿童的心理治疗,但经过多年发展,沙盘游戏治疗已经广泛用于不同年龄、职业的个体,以及家庭、团体心理治疗。治疗的领域也从人际、情绪等问题扩展到人格障碍、健康心理素质培训等领域。门诊沙盘游戏治疗主要用于一般心理困扰群体、各类神经症及睡眠障碍和康复期精神病人。

沙盘游戏治疗应注意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沙子误入来访者眼中,或使用沙具对操作人员的伤害,以及幼年来访者误食沙具等风险,排除患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严重躯体疾病等群体,以及具有冲动性、攻击性倾向的来访者。

摘要: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与医院建设发展的推进,沙盘游戏治疗作为心理科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医疗门诊中被广泛引进。通过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人员配置、治疗流程、治疗费用、适应症与禁忌症等方面的探讨,促进沙盘游戏治疗在门诊中的规范开展和广泛运用。

关键词:门诊,沙盘游戏,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陈顺森,张日昇,徐洁.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90-296.

[2]徐洁,张日昇.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1):126-132.

[3]王巧敏,黄钢,章小雷,等.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691-695.

[4]张利滨,章小雷,黄钢,等.沙盘游戏对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2010,21(4):414-416.

[5]Barbara Labovitz Boik,E.Anna Goodwin.沙游治疗完全指导手册一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41-69.

[6]陈灿锐,申荷永.地震中丧亲学生的沙盘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64-269.

[7]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118.

上一篇:经济报道要增强思想性下一篇: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