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要以读教学

2024-12-24

小学语文要以读教学(共5篇)

小学语文要以读教学 篇1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 倡导以读为本, 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互动, 与作者互动。那么, 小学阅读教学如何来实现以读为本呢?

一、境中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如果没有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就展开阅读, 学生还处于散漫状态, 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不活跃, 只是在应付性的读, 根本就无法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 无法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甚至还会让学生因此对阅读失去兴趣。为此, 要实现以读为本,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教师首先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将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等结合在一起, 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进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自主性阅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优美而壮丽的桂林山水风光图与视频, 并配以悠扬动听的壮族歌曲, 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中, 让学生欣赏桂林的山与水, 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利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去亲身感受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优美的山水, 这样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走进文本, 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读中引读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对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 更能从易于接受的事物中来获取信息, 体会情感。 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阅读中往往会受到文字表面的局限性, 并不能深刻地领会到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因此, 要真正实现以读为本, 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走进文本, 与作者情感互动, 就需要教师通过范读来引领学生进行品读。教师应选取重点语句来引领学生朗读, 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深刻感悟语言, 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文字深刻地领会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真挚情感与优美意境, 感受到文章的灵魂所在。 如《桂林山水》一课, 教师可以配乐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岸在后移。 ”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结合起来, 从而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 学生自然也会读得有情有调, 在后面学习关于桂林的山的描写时, 自然就会轻车熟路。

三、说中带读

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在与文本的互动中, 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的见解与感受, 甚至会产生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学生、不同于作者的观点与看法。 为此,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心得与体会的交流与讨论, 要给予学生更多说话的权利与机会,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学生为了更好地交流自然在阅读中会更加用心, 逐字逐句地展开分析。 当然为了让学生的说更有针对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 这样更能通过阅读来提取信息, 形成见解。 如在学习《桥》时, 教师可让学生找到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 并就此来展开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 接下来, 教师可让学生就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场暴雨和山洪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与充分交流中掌握拟人这一重要修辞格。这样的阅读活动将说话与阅读结合起来, 以读为主线,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

四、评中促读

评价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得当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 掌握阅读技巧, 深入地领会语言。因此, 在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同样要重视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更加主动而认真地阅读。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是把握在教师一个人的手中, 而是要评价主权下放, 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 参与到评价中来,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让学生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阅读,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 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同时, 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要具体, 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运用不同的评价, 要让评价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 能够从评价中汲取信心与勇气。评价要具有导向作用,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这段话为什么这么读?那段话为什么那么读”“这位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等等。 这样才能让评价不仅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 同时还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增长, 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总之,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 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因此, 我们要少讲精讲, 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与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 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晋桂景.以读为本彰显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与鉴赏, 2011 (8) .

[2]高飞.以读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 (Z1) .

小学语文要以读教学 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探究

 

郭金霞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口、眼、手、脑多种器官并用的情感感受,学生能得到切身体验。诵读的文本通过语言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最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一、培养学生爱读的欲望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爱读,如果我们能使阅读由“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牢固。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习惯呢?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其次,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青年双目失明看不见鱼,但画的鱼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眼前,青年为什么不用看就能画这些东西呢?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再次,要借助情景,激情入文,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导入《普罗米修斯》一文学习时,让学生重温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有想一读为快的欲望了。最后,可以分组讨论,或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如教学《记金华双龙洞》时,适时介入学生做小导游的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二、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其他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课文时代感强,文优兼美,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朗读练习时,教学精心设计,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描述性语言,有时通过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烘托、渲染气氛,促进学生入怀入境。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强,不同形式的读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运用扫读、跳读、重点处反复读等方法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诵读。朗诵的训练要体现出多层次,或分角色读,或个别感悟体验读,或集体表演读等。这样学生朗读起来就容易各有所得了。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字新词,所以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类工具书。在课内阅读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早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不同读的方法

1.按结构特点分合,读精华读欣赏。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全文的构段结构一致,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一段,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再把这段与其他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学其他的段落,由扶到放,充分体现学法指导。2.以读代答对着读,创设情境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前,首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的则是让学生自学质疑,通过读课文,提出疑问。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为写作准备。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最深刻的佳期。读、听、说、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写上,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机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

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评价

在课堂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如在教学《生命生命》时,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充分地说说自己的体验;结合现在社会某些情况,谈谈自己怎样对待生命的。这样,学生与文本交流,思想就会产生碰撞,阅读就是这样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抛弃答案唯一式的问题,尽可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的,就给予赞誉与鼓励。所以,适当地指导与评价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 篇3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今多媒体已经进入我们的教学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巧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而增强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制作小学语文积累运用《趣联巧对》多媒体课件时,我主要从如何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R“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部分,我充分运用动画,制作了两幅Flash,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大大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而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件开发程序是用Authorware,片头制作用的是Flash,从对联的起源再到它的演变的过程,产生电影效果,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超越了时空,制造了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对联形成过程中漫长的历史长河情景,又通过动画效果演示和图片资料展示部分名联,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历代名联的形成与形式;同时,还利用Authorware极强的交互功能,制作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现场操作并回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尾展示的是我国历代部分名联,利用图片制作成演示效果,同时,配以古筝《平湖秋月》,使用同学们在意境深远的音乐声中回味和加深对课文知识掌握,教学效果极好。

2、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主是能够创设形式多样、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让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究。

3、变抽象为具体,做到“润物细无声”

对联虽然常见,学生从感觉、知觉、表象上并不感到陌生,但要一个小学生真正说清楚它的起源、用途以及具体的对仗要求,他们也很难描述清楚。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官,帮助他们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稻草捆秧父抱子,竹蓝提笋母怀儿”这幅对联时,“稻草捆秧”、“父抱子”,以及“竹蓝提笋”、“母怀儿”概念比较抽象,好像联系不大,学生疑问也较大,我就利用两张图片来具体说明了这幅对联的意思,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识。

4、增大了课堂容量,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达尔文说过:“最大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应有效地把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在《趣联巧对》制作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自学探究,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和良好的互动空间。一是引导学生个体研究,提供并教会操作使用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思维和提示,以学促思。专门制作了拓展练习(如图所示)。有对联对仗、填缺字联、连线配对、名联欣赏等。通过学生亲自进行拓展练习的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能熟练和掌握对联对仗的基本规律。

5、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目的在于改进课件的设计,便于提高质量和性能;总结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结束以后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对课件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确认课件的有效性和价值,为课件提供改进意见。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根据评价结果合理地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课件质量和效果。

我在制作过程中设计的对联对仗、填缺字联、连线配对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操作,程序会迅速对学生所做的答案进行评判,并记录答题的时间和成绩,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及时知道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及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强化,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篇4

一、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

1. 好的阅读心态是取得良好读书效果的重要前提。

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物质载体, 是作者被一定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所驱使, 以伸张一定的道德理想、生存欲望为动机而创造的精神产品, 因此, 作者的匠心、妙笔, 无不饱含着深厚、真挚、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阅读作品是感化、熏陶, 读好一篇文章会使人心荡神弛, 情思横溢, 如饮甘露, 浑身清新豪爽, 获得无穷力量。特别是青少年, 从阅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 对其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 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 在读书之前要教育学生排除一切纷乱的杂念, 使心境如一池清水, 这样, 才能以平和的心态、放松的情绪收获到美感愉悦, 释放凝聚于心的情感能量, 放飞在与作品对话, 碰撞、共鸣中瞬间生成的思想。

2. 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 更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思想脉动。

朗读和音乐、绘画等艺术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正如清代散文家姚鼎所言“急读以求其体式, 缓读以求其神味”, 读得多了就能“手之所至, 随意生态, 常语滞意, 不遣而自去”。在学生阅读时, 可配以音乐、画面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此基础上, 学生自由读、齐读、跳读、速读、细读、吟读, 甚至师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还可以不止读上一遍、两遍, 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

3. 善于质疑, 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法宝。

朱熹语:“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怎样才可以做到能够质疑、敢于质疑?这必须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 读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以教学朱自清的《春》为例, 在美读基础上, 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美的地方并当堂诵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 好多同学都认为“春花图”写得最好, 并各抒己见。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语言, 我随即补充了一个问题:“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能让你联想到哪些词?”同学们马上列举出了“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等好几个表现春花的词语。然后, 我让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并讨论用哪一个词形容最准确, 这样一来, 好多同学想到了“百花争艳”。我再往下引导:“‘争’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刚才没想到的同学恍然大悟:“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可不就是“争”吗?我进一步引导:“这一段中还有没有其他既生动又含义丰富的的词?”引导学生找出“闹”字, 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 比较“闹”为什么比“叫”或“嗡嗡”好, 使他们联想到“闹”比其他词更能表现出热烈的气氛, 表现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而别的词却表现不出来。从而, 使同学们很自然地认识到:由于一些词的巧妙运用, 把春写活了。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进而受到艺术的熏陶, 得到美的享受。这样, 就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质疑——解疑———朗读中, 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在“读”中积累, 以读促写

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还可以促使他们实现由吸收到创造的转变。“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就说明了读对于写的促进作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 语感的培养, 更多的还要来自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感受和体验。我们还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课文学完后, 学生们明白了课文之所以能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 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生动、精炼的语言, 新颖巧妙的比喻, 形象传神的描绘, 艺术地表达了对春天、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做到了景美、情真、意切。为了学以致用, 我马上布置了写作练习: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去描绘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季节, 题目自拟。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很成功。由此可见, 读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而由于“写”使自己产生成功感, 又反作用于阅读兴趣的提高,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 要想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 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不能只为了读而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读书做到“四到”的要求, 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阅读时要专心, 要学会动笔, 该划的划, 该记的要动笔记下来, 做到有读就要有积累。

摘要:“读”是语文学习的精要所在, 掌握好的读书方法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从良好的阅读心态、阅读情景、善于质疑、读写结合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要以读教学 篇5

结题报告

华店乡蓝天小学

王秀荣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新授课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被德州市教科所定为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规划课题,参加研究本课题的有:王秀荣、姜其奎等教师。我们历时两年余,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全部研究内容,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内容提要

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在每堂课上灵活确定教学目标,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创设和谐教学环境,注重生成教学结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终于发现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进入课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我认为有效的阅读教学,要准确捕捉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深化知识理解。

二、课题论证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有了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教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

成绩虽有目共睹,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质,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主义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

但是,精美绝伦的画面,惟妙惟肖的音响并非真正的语文,学生不读书,不 动笔,不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在语文教坛繁荣的背后,不乏学生语文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养不高的现象。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以读为本,当堂达标”新授课教学旨在解决课堂上学生不读书,不动笔,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的现象,让学生养成“动情读,动脑思,动手做,动笔写,动耳听,动口说”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

3、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在国内阅读教育改革中,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专家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对阅读教育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国内有关回归语文本色的阅读教学的观点和理论,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世界各**语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或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这些方法也为我们开展“阅读式教学”提供了借鉴。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把情节分析转换为研究语言;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读写能力,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并超越文本,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研究本课题,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色,还语文课堂以语文味,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努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少修饰多原本,少外表多内蕴,少强制多自由,向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目标靠近。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既是完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标理念,遵循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原理等提出的,同时,又是对这些理论,特别是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实践,是针对当今学生的现状展开的教学探讨研究。因而,切实抓好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对于落实、丰富这些理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时机比较成熟。语文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教师们对语文课程标准已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路子。

(2)有一定的研究及实践条件。我校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图书室,区域网为本课题提供了良好的教研条件,并且本次课题研究还得到了上级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3)有浓厚的教研氛围和较高的教研水平,我校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并且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正在进一步提升,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6、课题界定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新授课教学,是在富有情感意味的教学环境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以学生的读、背、说、写、思为主要活动方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以“目标要明确,训练要落实”为基本理念的教学方式,力求达到“简单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境界。

7、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出“阅读式新授课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促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有序地读书,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5)、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6)、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运用词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

8、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适合本课题的课堂教学的教案。

①在备课过程中,研究出适合“以读为本,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的教案。②研究学生学习主体的学案,导学案,预习提纲,讲学稿。

(2)、研究协作式备课方式

①集中备课活动(定时、定点、定题)

②电子备课形式(主备与辅备相结合)

③个人备课要点(全面、深刻、独特)

(3)、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①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②教师活动的研究

③课文类型的研究

④学困生转化问题的研究

⑤课堂评价的研究

9、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11年1月——7月):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1)制定本阶段工作计划。(2)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3)实践观模、经验交流(4)确

定模式。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实验效果检测及分析。

2、形成结题报告及其他相关成果

3、成果推介。

10、主要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诊断分析,得出结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于所制定的方案进行实践探索、反思修正,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与策略。

(4)测验研究法:对实施本课题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验证新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的教学效果。

(5)经验总结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研究成果

该课题研究在“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当堂达标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1)、研究了小学语文“以读为本”教学理论,课题组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只有在语文课上充分读,才能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

(2)、探索了“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途径,我们课题组总结了一些指导朗读的方法①范读法②提示语感受法③对比朗读法④技巧朗读法⑤动作朗读法⑥引读法⑦情绪铺陈法⑧表演读⑨评读法⑩赛读法

(3)、建构了“以读为本,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以“初读——精读——研读”为教学思路,以“初读感知—确定目标--细读领悟—深读品赏--熟读积累—拓展运用”为具体步骤的基本教学模式,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理论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撰写了多篇论文,产生了许多精品课例。其中李龙梅老师在齐河县阅读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课题主持人王秀荣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以读为本,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初探》获山东省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5)、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本上能够自主预习,根据阅读问题或提纲,独立读书,了解内容,找出疑点。师生共同商讨,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书,并自我归纳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师的作用由讲转到引,着重于引导,启发。结论由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已思考出来,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学生能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成诵,品词品句,用饱满的感情诵读课文,与作者同悲同喜,声声有情,入情悟理。学生的知识积累,朗读水平,自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6)、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两年来,学校先后获县、镇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不断学习理论,用更为先进的理念来指导研究与教学。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课题所面对的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面对的问题,怎样能比一般的教师做得更为切实,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理论优先掌握在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制订了读书计划,还应该认真执行,多读一些教育理论的经典作品。

2、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来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求索。

在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中,有着各种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调动起各种手段,来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面的关系,让教学更有成效。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活用教材,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真正做到“拿着教材走向学生”。其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注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3、探求更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为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教学的评价机制一直也是一个讨论的问题,只有有了比较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才能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还应结合摸索评价的方法。虽然说,教学效果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评价学生学习当中也不能仅凭书面测验的成绩。怎么评价教学效果,要有更有说服力的方法。

五、不是结语的结语

转眼间,课题研究已进入了结题阶段,回顾这两年多的历程,竟然情不自禁地落了泪。我深知,我们为了教育这方圣土,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化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在我们心灵的高地一直在深情地歌唱„„

课题即将结束,但是对我们说来还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的教育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我们求索的步伐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2011市级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组 名:

课题主持人:

上一篇:综合性中医院下一篇:集中式餐具消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