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共10篇)
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 篇1
认识冷冉老先生是从我校开展“情·知”教学开始的, 所以拜读了《冷冉教育文集》。知道了何为冷冉思想, 何为“情·知”教学, 可谓感触颇深。
《冷冉教育文集》收集了冷老先生许多教育论文, 从中可见冷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期待。书中冷老提出究竟该从何处着眼当今教育: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 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 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所谓教会学习, 包含:第一, 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 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第二, 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第三,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 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 灵活地选择对策;第四, 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尝试;第五, 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 具备与年纪相应的自学能力;第六, 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以上六条内容充分保证了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为发展智力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结合冷老的观点, 笔者谈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英语。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 只有积极、肯定地情感, 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唤起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 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课程标准》中, 也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要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 一要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放松的学、愉快地学, 还能够使教师愉悦地教, 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笔者认为, 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一是利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图片、音乐、简单有趣的英语小故事, 甚至短片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直观印象;二是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 语音语调要尽可能抑扬顿挫, 并配合丰富的表情和相应的手势来组织课堂, 由此创造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英语中大部分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掌握了有效的记忆方法, 学习英语就会事半功倍。
1. 利用拼读拼写规则记忆单词
按照语音规律和拼写规则学习和记忆单词, 能有效地掌握大部分拼写有规律的单词, 如cat, bag, bad……。
2. 趣味记忆法
韵律明朗, 节奏感强的儿歌, 丰富多彩的游戏, 脍炙人口的英文歌曲, 颇具童趣的《Let’s do》都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其轻松识记单词。如歌曲《Hello》歌词“Hello Sarah/John/Mike do oh do.”中的人名, 我们可把他们替换成新学的单词, 让学生边拍手, 边唱歌。学生不仅兴致盎然, 而且单词的巩固率也高。
3. 规律记忆法
帮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 发现单词间的联系和规律, 自主地寻找记忆单词的方法。如:联想记忆:four—for, for—fork, hear—listen;分类记忆:father, mother, brother;对比记忆:big—small, old—young……。
4. 循环记忆法
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因此, 教师可在上新课前先复习上次学习的内容, 并多次重复循环, 开始间隔短, 以后逐渐延长时间间隔。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勤学多思,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去发现语言规律, 总结词汇学习的好方法, 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种子会萌发幼芽来。”作为一名教育者, 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温馨的话语会给学生强大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英语教学中, 需要英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 用科学的激励形式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用智慧的激励方法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 用艺术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通过学习冷冉先生的教育思想, 我对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会学生学习英语, 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有了学英语的兴趣, 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他们就不仅能跟教师学, 自己也能自觉地学, 不仅仅在校能学, 离开学校他们还能通过各种渠道去学。教会学生学习, 使学生知道了怎样“学”, 又知道了怎样“习”, 这就解决了英语学海生涯中船和桥的问题, 使学生通过它们顺利地达到胜利的彼岸。会学英语、学会英语, 这可以使学生通过英语这一交际工具走向世界。把英语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 是英语教学的真谛, 它为实现英语教学目的开辟了新径。
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 篇2
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条件或手段,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新时代的学生,已不再属仅要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在现今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极力思考。”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人才。
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学科,在塑造人才方面,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间如何培养学生读语文的能力,更是重中之要。教师怎样教会学生读,并且是有原则地读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读是学生应学会并掌握的基本技能,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
每个人的知识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中学生也不例外,但它有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在阅读中碰到的文字障碍,不该慌了手脚或者不屑一顾。我认为要求学生人人一册《新华字典》是必需的,在不太熟识处,在疑惑难解处,在模棱两可处,工具书都有办法使你迎刃而解,当然学生要肯查、能查。在新课改下,我主张文章阅读完毕之后,不归纳中心大意、分析写作特点,仅要学生能把故事大概作个简明叙述就行,哪怕是学生不怎么切中要领,只要学生放胆说出来,都该鼓励。教师规规矩矩地讲,学生服服帖帖地听,不合时宜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无法送给学生智慧,只能教给学生猎取智慧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挖掘。
二、引导学生在大的语境中学语文
大部分中学生以为语文学习就是语文科的学习,认为只有在课堂上,在教材里,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才能把语文知识学到家。可是,语文学习不但可从那些“有字处”着眼,也可以从“无字处”入手,即把学校语文科学习的水珠与社会生活的大流交汇起来。学生在广阔的语言环境下留心学语文,意义远远大于只懂语文教材的学习。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大的语境中学语文。1.在美育中学语文。学生热衷黄莺出谷般地买弄歌喉,就让他们谈谈对乐理的认识,学生酷爱鬼斧神工的绘画,就让他们讲讲对画风的理解。2.在影视作品欣赏之余,让学生评价一下作品的优劣,使学生由盲目的消遣变成有意注意的学习。3.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家人的说话习惯,街上的宣传标语,招牌字号、广告构图等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相关对象。
三、掌握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有效学习
学生必须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自身阅读能力的进展顺序,逐渐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熟练的阅读技巧。
循序渐进地学习,是古今中外学者们的共识。我国古代《学记》强调“不陵节而施”和“学不邋等”讲的就是循序渐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本着事物自身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散而杂乱无章的知识,就会像杂乱无章的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
为了能有效地使学生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去读书,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论语》开宗明义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用心 爱心 专心
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这些读书学习的经验都说明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前后知识的自然序列是知识内部固有的关联。温故是知新的基础,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二)劳逸结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读书既要勤奋紧张、聚精会神,又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人的生活是一个整体。要注意保持生活的整体平衡。循序渐进,并非让你一味地追求毫无理智地冲锋陷阵。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加强身体锻炼,密切师生联系,等等,都有助于我们读书读得更好,良好的守时、节时、增时的习惯,是一个人时间利用的调节器。
四、让学生带着兴趣阅读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清事物的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中激发兴趣是何等重要。假如学生有“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我们老师一时是较难排除的。由于语文课重在日积月累,难以立竿见影的特点和社会“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我们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冲破的,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他们越学越有劲,越学越爱学。
五、创新是目的
在传统教育里面,老师仅限于讲授、传授知识,学生限于学习、记忆知识。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己任,学生不只记忆知识,而且能研究、探索、开掘知识。教师不该人为地杀挫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而应想想如何使学生对所学产生思考、产生疑问,提出创见,这才不失为一条素质教育的途径。
“没有创新思维,科学将陷入黑暗的困境;没有创新思维,教育将走向沉寂甚至灰溜溜死去,学子的创新精神不应该再被窒息下去了。”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一为博爱而学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一个人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就不会迷信书本,不会为思维定势所羁,就能有新的创建。
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内在因素是懒惰、胆怯与缺乏自信,如果教师再有心无心地去禁锢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硬把一个人往昏暗无力毫无生气的地狱里送,我们教师主要应该帮助学生营造起一种勤勉、勇敢、自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放开手脚自如驰骋。因为懒惰与创造无缘,胆怯会丧失创造的机遇,缺乏自信是“创造麻痹症”的最大病根。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就不会再一个劲的主动或被动地死读书,因为他有了自我价值需要在学习上的张扬,而不是书本的俘虏,教育的奴才。
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有原则地读书,激发学生的自读呢?这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与时代社会的变迁革新不无关系。知识的新陈代谢那样的快得惊人,大家都有所知。学生具备了语文自学能力,那么他就更能踩准时代前进的节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使广大学生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追求真知”使命,这需要培养起学生语文的自读能力。
教会学生质疑 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俗话说:“学贵有疑。”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又怎样教会学生质疑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从题目上质疑
我教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要看清题目,针对题目,产生一系列疑问。如,学习《苹果里的星星》一文,看到题目,就应立即想到:苹果里真有星星吗?若有,星星又怎样的呢?这个是谁发现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文,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阅读中质疑
这是阅读质疑中最重要的一环,读中有不认识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则做上记号。带着这些疑问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或请求老师得到解答。而培养学生质疑的途径则必不可少,具体路径如下:
1.抓住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些文章从结构上看,作者的安排很独特。在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结构进行质疑问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从中领悟和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2.对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方法。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
3.抓住矛盾处的质疑问难方法。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发问,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抓住中心段的质疑问难方法。如,我在教学西师版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让学生先找出全文的中心段,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在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难点很容易就被学生突破了。
三、课文结束后质疑
一般老师教完一篇课文,学生完成作业,可能就结束了,而我教完课文后,让学生继续质疑:(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能归纳了吗?(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我体会到了吗?(3)这篇文章的优美词句,写作方法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能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了吗?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还有哪些?通过继续质疑,既检验了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通过近几年我对学生质疑问难的培养,我所教班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教管中心大地査懋声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该教会学生什么 篇4
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拼读的能力;三四年级培养学生日常交际对话能力;五六年级就是培养学生自学和知识输出能力;各个学习阶段都是相互依存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年段差异,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低年级, 培养学生开口的习惯
在外人看来, 低年级教师都是很轻松的, 平时只需要唱唱跳跳, 没有很多的作业需要批改, 其实是这样吗?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还小,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学习缺乏自觉性。再加上在中文环境中学习英语, 学习英语缺乏语境, 课后也没法交流。在课上, 有些学生不敢说不愿说, 到后来就发展成听众的角色, 长此以往, 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以至于懒得说。所以低年级英语教师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不仅要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要维持纪律, 既要让学生都high起来, 又要能及时收得住。那么如何才能在有序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呢?
通过深入观察, 我发现有些学生不敢开口是由于性格原因, 他们不善言辞, 胆小内向。有些学生则是自信心不足, 怕说错了, 同学笑话;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语文、数学学得不好, 认为自己英语也同样学不好。只要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就有可能会导致焦虑, 甚至是厌恶,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 读单词和课文的时候能很配合, 但一到口头表达, 就“哑”了, 呆呆地站在那里, 不知怎么办;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时语言流畅, 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表达时甚至出现许多错误。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 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我觉得可以在中午阅读的时候, 和学生一起阅读英语绘本, 和学生一起感受经典, 并组织学生进行好书推荐活动和读书漂流活动。形成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后, 不仅在无形中拓宽了词汇量, 还在语境中学习了纯正的口语, 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收获了知识, 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更增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 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中高年级, 教给学生学会识记的方法
小学生升入中高年级, 除了口语练习外, 还要练习做一些习题。在平时的教学中, 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 如果他们记不住, 教师就会反复讲, 反复让学生做。如果还是记不住, 教师就会很生气, 让他们反复抄写, 直到他们依葫芦画瓢做对了, 教师才会罢休。殊不知, 这样下去, 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就被扼杀了, 随之, 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乐趣。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识记的方法, “先理解再背诵”, 不要死记!对于一些难以记住的知识, 我们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它们的同时来解释这些知识的实质, 使知识活起来。让他们理解记忆, 逐渐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 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人。
比如, 我在进行语篇教学时, 曾经走过这样的弯路:我总认为, 课文教学要建立在单词和句型已经掌握的基础上。每个单元只有当单词和句型几乎全部教授完后才适合进行课文教学, 然后很自然的就是让学生背诵课文。可是慢慢地发现, 学生对于并不是很长的课文背起来还好, 长的课文在背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困难。
我询问了班级中几名老是背不出课文的学生, 他们很无奈地告诉我:当我背第一句的时候我总是在想着下一句开头是哪个单词。我感到了严重的挫败感, 原来学生在背诵的时候, 专注于下一句的开头单词, 而并不是下一句要说的是哪句话,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就相当于我们背诵文言文, 我也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习文言文感觉压力很大, 总是想着生涩难懂的语句, 后来慢慢才摸索到好的背诵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记住关键词语, 尝试全文复述, 进行课文背诵。
语言学习都有其相通之处, 英语也一样。因此在接下去的语篇教学中, 我尝试整体出示课文, 让学生带着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去观看课文卡通或者听课文录音, 当学生答对了以后, 他们会很有成绩感。此时趁热打铁, 逐步设计一系列任务, 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并给出相应的提示。这样的尝试相对于以往的局限于深挖单词和句型的教学, 突出了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思考的能力。因为在语篇中也可以解决较为重要的单词和句型, 而且更加自然, 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思考, 得出的答案更加深刻。并且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能很好地进行单词和句型的细化操练, 当回过头来看课文时, 对其中不太理解的地方也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样再进行全文背诵的时候, 难度降低, 学生背起来也更为轻松, 也更为快乐。
三、小学英语, 要帮助学生养成专注学习的好习惯
当学生学会了学习, 学会了思考, 这时候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控制注意力就值得教师好好研究。如何才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 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要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 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的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 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现在的语篇教学要求我们放权利给学生:教师给出话题, 学生思考, 产生疑问给出问题, 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产生疑问, 产生求知欲, 稍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注意力集中, 课堂效果也一定会提高。
以前我们是把学生培养成会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 一般出示课文教学, 教师往往是给出问题让学生听录音或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这样便于教师操控课堂, 但是这样有可能出现学生开小差现象。
而实际上这样的学生确实是存在的, 他们心里会想:反正有人会举手回答, 我就不用听了, 也不用认真看了, 一会儿教师会给出答案的。因为教师的问题是有限的, 也确实只需要提问几名学生。如何才能转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 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能力、信心、兴趣方面下功夫。我想,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 我在课堂上尝试着通过开展同桌合作和小组竞赛来给小组加分。学生们都很有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他们都争着要为自己的小组加分, 所以不但举手的同学多了, 学生们也学会了倾听, 发现回答的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者不够全面, 就赶紧举手纠正或者补充。这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真的是很有帮助的。养成了专注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生毕业后也就能适应今后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 并有利于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篇5
阅读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虽然师生在这方面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然而收效不大,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每次语文考试下来,学生总是认为课外阅读题难做,无论会考、高考,课外阅读题的得分率总是最低。分析原因。我想根子还是在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太深,许多老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仍然是注入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知识口袋”,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开发,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不快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才能改变阅读教学中的低效率情况呢?首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了在课程教材整体改革中促成这一转变的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要求:“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究、讨论”,“教师在必要时予以释疑解惑,并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它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在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中,我着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无论组织预习抑或讲解课文,都努力启发学生质疑。对质疑多的学生给于鼓励表扬,久而久之,就有较多学生敢于质疑,甚至能提出有相当深度的问题了。
例如,在教《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在琼珊病情好转时,要加上她“躺在床上织一条无用的围巾”的细节?围绕这位同学的质疑,我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有学生说,这说明琼珊病好了,有了精神。有学生说,这说明琼珊对活下去,重新有了信心。有的学生说,这是为了与小说开端部分医生分析琼珊病情时对苏艾说的“要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能从十分之一提到五分之一”,互为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这样的质疑讨论,学生对这个细节理解更深刻,对小说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好“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给课文的结构填空)。正式上课时,有学生提出书上的结构表不科学,他们说,《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条目的释义是“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因此,产地、习性都应包含在“生态”之中。有的同学还指出,表中将“荔枝的形态”和“荔枝的果实”并列,这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这里的“荔枝的形态”是指“荔枝果实的形态”、“荔枝的果实”和“荔枝果实的形态”,是属种关系,它们是不能并列的。对学生的这一质疑,虽然是我备课时始料不及的,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表扬了他们能将课堂上学到的逻辑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肯定了他们看法的合理性。接着,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画出了更合理的课文结构表。这样的质疑讨论,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于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作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观察 篇6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 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 指导学生捕捉写作时机,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在作文中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 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 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一) 从玩中观察
指导学生从喜欢的事物中观察, 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 效果容易事半功倍。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 认真观察它的颜色, 样子以及生长特点, 然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 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 摸一摸, 闻一闻, 有的还专注地拿笔记一记, 生怕忘了似的。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在第一节作文课上, 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 喜欢这种植物。学生争先发言, 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 从教室里传出。很显然, 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仔细观察了自己喜欢的植物,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文第三步———“写”, 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 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 再没有左顾右盼, 呆呆坐着的人了。有的同学写道:“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 可是走到近处看, 却是四, 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 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 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 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 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 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 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 还给了孩子们观察植物所带来的乐趣, 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在活动中观察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 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六年级毕业前夕, 要写一篇《我爱我的学校》的作文。写作之前, 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 (天天见到) , 又陌生 (熟视无睹) 的校园的印象, 我在班里开展《校园一角》摄影比赛。每人选出3张优秀的作品参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学校》为题, 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 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课堂学习的动态。学生行动起来, 背上相机, 走遍校园去选景, 选角度, 还真像个小摄影师。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的眼底。照片出来了, 学生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 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让他们有话可说, 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 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作文教学过程中, 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 情绪性突出, 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 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 我利用一些电教手段,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一)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人们从事一项活动, 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 观察活动也是如此。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喜动物》一文时, 我从学校找到了《小白兔》的录像。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 指导学生观察白兔外形时, 录像采用定格, 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全身雪白的小白兔, 真惹人喜爱。”然后在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 从头到尾, 从左到右, 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指导过程中, 强调观察的顺序。各部分仔细观察之后, 再把录像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 从整体上加深观察印象, 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到写下来。通过指导, 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 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观察与联想相结合
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 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 使联想与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 多用投影, 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 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 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 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想向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 具体而生动的。
三、平时教学中, 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只认识到观察的重要, 学习了观察的方法, 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 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 最有意义的事物, 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 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 再到写篇, 长期坚持,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更细致。
从语音入手教会学生学习英语 篇7
一、学习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我发现很多英语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字母时就已经注定被落后的结局,他们会把几个较难发音的字母发出与之类似的模糊音,久而久之,涉及到单词和句子以及大段的文章时,这些问题就显示出其巨大的障碍。所以,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讲,字母教学尤其显得重要,要让学生对字母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否在学习字母的时候就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和学好英语的决心,对以后的教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把26个字母归类,把具有相同音素的字母放在一起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规律,从而记住它们的正确读音。在每个字母的教学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器官的变化——口型、舌形和舌位,揣摩发音的部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发音,在学生发音的同时,让他们的手指摸在声带部位,用手指去感受声带的震动而发音的方法,会对他们的发声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而在发音的过程中,不妨让学生夸张地去说。这样,像字母:Cc、Gg、Hh、Jj这些较易出错的字母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纯正的语音,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我在教授学生们学习字母名字的同时,就告诉他们这些字母在规则单词中的发音,对后面的单词教学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了,再将音与形相结合,字母的学习很容易就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我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更轻松更简便地记住这些字母,于是,一个近似于本地区的电话号码:7483211就在学生的合作下产生了。Ff Ll Mn Nn Ss Xx Zz;Aa Hh Jj Kk;Bb Cc Dd Ee Gg Pp Tt Vv;Uu Qq Ww;Ii Yy; Oo;Rr.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多种感观去学习、去感悟,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种能力,将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正确的字母发音学习,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音素”的概念,既然英语最小的语言单位学生已经领悟了,那么对于后来的音节的学习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字母发音,会为单词以至句子的发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单词的拼读方法和技巧
海量的单词,使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困难,而单词记不住,学习英语就举步维艰。这就需要老师去帮助学生找一个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记忆,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单词。
英文是表音文字,可以通过其字母的排列、组合方式找到其规律,抓住这个规律,让学生巧妙地诵读单词,并培养其拼读能力,基本做到见到单词就能拼出其读音,通过读音就能拼写出该单词的能力。
在英文单词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辅音加元音是可以拼到一起的,作为一个音节来处理,单个的元音和单独的辅音要单独去读,不构成独立的音节。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单词的节奏,有了节奏感,学生学习起来会容易许多。之后我的工作就是,先将单词的可以拼读的部分(即辅音+元音)展示给学生,比如我在教授“bag” 一词时,首先我告诉学生,字母“a”在重读闭音节时发的音是[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音,可将左食指与中指并拢,口型的大小与两指高度相同,右手摸到咽喉部分,感觉声带震动声音即结束,就可准确地发出它的音。于是 “[b—æ]”让学生像拼拼音一样拼出其结果“[bæ]”,学生就可以准确定位是“ba”两个字母构成的音节,随即读出“[bæɡ]”的读音,学生马上会在“ba”的后面加上字母“g”,于是,“bag”这个单词就会牢牢被学生掌握,无论是它的拼写还是它的读音,都会准确无误地被学生记住。字母“O”在重读闭音节时发[ɔ]音,于是,“dog”一词的读音学生就会自己拼读出来,构成这个单词的字母会很轻松地被学生记住。
英文单词中具有较多的字母组合,告诉学生这些字母组合的读音,会帮助他们轻松记住单词,并通过发音很容易地写出单词,我们可以从众多的例子中举出一个:比如发“[ei]”的字母及字母组合有:a、a_e、ai、ay、eigh、ey、ea。“ a”在开音节中:race、grade、cake、shake、l a k e 、 m a k e 、 t a k e ;“ a ”在“ t i o n ”前读[ e i ] : n a t i o n ;station ;“ai”:rain、rain、rainbow;“ ay”:day、lay、play、may、say.“eigh”:eight,freight、eight、weigh、weight、neighbour等。“ey”读作“[ei]”:grey、hey,they等。“a”在nge前读“[ei]”:change,strange,danger、dangerous、change等。“ea”读“[ei]”break,great等,在这种直观的例子当中,学生不仅会很容易记住它们,并且在小范围的字母组合中有针对性地记住某个单词的拼写,增强了学生的目的性,使他们更容易牢牢把握。
通过这样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单词的发音,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并且能够达到使学生听音写词,看词读音,听音辩字的学习效果。
在每一步的启发引导当中,我时刻注意提醒学生要运用多种感观去学习语言,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舌形及舌位,仔细辨别发音的长短等,并仔细琢磨,字母和字母组合都发什么音,将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这对以后句子,乃至大段文章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掌握句子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语音是语言的灵魂,纯正的英语发音,也会强烈地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每一根神经,使他们有想要说英语的冲动。字母和单词的学习也就是为句子服务的,在字母和单词教学时就融入语音和语调知识,潜移默化地为学生说句子奠定基础。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越来越感觉到,学生们在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后,学习句子相对来说就容易许多,老师清楚地发音,有节奏地范读,会使学生的听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电脑时代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下载一些英语音频或视频资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极大的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Where is it?一句时,每个单词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较容易的,如何才能说得更纯正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单词时的本领了,辅音+元音要拼在一起,于是,学生很快就会找到可以连读的部分。既然能找出来连读部分,那么很快就会把这句话读得流利,顺畅,老师再适当地做重音、轻音以及如何断句等的提示,学生们很快会说出较纯正的英语了。例如对于在句子中成并列的短语或单词来说,在朗读中要出现语调的变化,并做短暂停顿,如: I can cooknoodles、rice、fish、and soup.一句,noodles,rice,fish ,soup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所以在读前三个单词时都要用升调,而在“and f ish”时要把声调降下来,并且,在口语中“and”一词只读“n”的音。这样,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的语调感召下,很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并牢牢记住它。
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感恩 篇8
一、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感恩教育的阵地
1. 语文课程的性质要求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倘若我们的教育仅以可以量化的效率为主要目标, 而缺乏对思想和情感完整性的追求, 缺乏对精神与文化的敬畏, 那将成为没有灵魂的教育”。语文学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大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之一。感恩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应当传承下去。我国古人说,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诗经·大雅》的“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孟子·梁惠王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陈寿《三幽志·吴志·骆统传》的“感恩戴义, 怀欲报之心”等指的就是感恩意识,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据历史记载, 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 费尽千辛万苦, 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 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 尽管后主“乐不思蜀”, 仍“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晋朝时李密以孝敬祖母闻名于世等都是鲜活的感恩事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渗透感恩教育,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是德育的现实需要。
其一, 当代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 父母为他们提供了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 今天的孩子开始更注重自我感受、自我享受。再加上有些父母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 溺爱、迁就和包办代替, 致使一些孩子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感恩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东两。他们忘记了我国自古就有的“羊跪乳, 鸦反哺”的古训, 忘记了感恩或者有意无意地忽略感恩。因而, 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其二, 感恩教育正逐渐从语文课堂消失。在高考的指挥棒下, 不少语文教师没有坚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把语文课当成了知识与技能训练课, 只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了喊喊的口号, 只教书不育人, 没有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正从我们的语文课堂消失。
3.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细化的具体要求。
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感恩教育其实是一种更实际更具体的形式。现今的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导致很多人高呼“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但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提出学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源何在。其实, 现行德育真正缺乏的是实效。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并实践抽象而宽泛的德育概念, 谈何容易。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感恩教育才应运而生。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肯定地指出:“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 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把感恩作为基本情感之一, 让它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之一, 也许更利于广大中学生接受。在这方面, 语文学科大有可为。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 勇担重责, 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
二、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1. 挖掘语文课程资源,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 有的反映的是山河的壮美, 有的反映的是人物的高尚情操, 有的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不少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例子, 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因此, 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选文情况, 挖掘、整合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让学生品味课文所包涵的感恩之情, 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让学生感父母之恩,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师长之恩, 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让学生感自然之恩, 陶冶美好心灵;让学生感社会之恩, 树立回报他人的意识;让学生感国家之恩, 培育爱国精神。
2. 将感恩教育穿插在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之中。
感恩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懂得感恩的道理上, 最重要的是要把感恩思想融化到学生的血液中, 让感恩变成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并促使学生影响别人、影响社会。要达到这些目的, 教师必须给学生机会, 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之中释放他们的感受、体验、情感。通过让学生说, 让学生写, 让学生辩, 让学生演, 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1) 写一写。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体现自我、实践自我的最好场所。在教学时, 可以结合课文及写作训练, 通过写去表达学生的真实的感恩情感。 (2) 说一说。学了课文后, 学生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 通过说来展露学生的内心感恩之情。 (3) 辩一辩。让他们畅所欲言, 敞开他们的心扉, 飞扬他们的思想,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感恩故事的震撼。 (4) 演一演。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课文所给予的情境中扮演角色, 使学生体验感恩之情。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 达到忘我的境地。学生通过角色换位, 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换位, 学生产生心理换位, 感恩之情向深刻性、丰富性、理性升华。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学习活动,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课外阅读历来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 向学生推荐有关感恩读物, 列出书目, 引导学生去读, 要加强阅读指导,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给他们读书方法, 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 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恩教育。
综上所述, 语文学科教学应切实把感恩教育作为渗透德育的切入点, 让学生认恩、知恩、懂得报恩, 不忘国家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父母之恩。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知恩图报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 篇9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 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 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关系到年轻一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乃至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为此, 我们必须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三大必然趋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倡导自主学习,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把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英语教育改革的一大理念。
(一) 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性学习,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 是从“我要学”向“我能学”的强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确立, 自主学习 (autonomous learn
-ing) 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Learning is an innate ability) 。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景中通过参与活动, 与他人交往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探究者和知识构建者;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基点;学生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是有效学习的内部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学生的英语技能不是靠老师“教给”的, 而是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的。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培养策略一、二
自主学习, 即自行获取知识, 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观察, 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评价, 是一种自我教育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 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 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对于当今新课程改革而言, 其意义是很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人云亦云, 而是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问难, 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
以下是笔者和所在英语教研组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1.确立主体观念, 转换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还是观念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确立新的目标观, 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 更主要的是掌握日后所必需的语言运用方法技巧, 也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新的学生观,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更教学方式, 教师要随着教学方式的变更而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激发兴趣,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有效地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是最具特色和广泛被采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材料, 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并以任务为中心,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 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及鼓励,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3.突出主体, 确保自主学习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学的主导。这就是说, 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要按照儿童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思考学生将会怎样去想;在思考时可能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 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发展。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就意味着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 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机会, 实现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先学后讲”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为了操作的方便把它分为四步, 第一步确定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步集体讨论, 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第三步教师讲解, 解决通过自学及讨论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第四步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依靠学生自己完成,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多思勤问, 开启自主学习大门。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 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 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 就等于开启了自主学习的大门。学生并不是不善于发现问题, 也不是不善于提出问题, 而是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老师要能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利用英语背景知识的魅力, 创设情境, 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积极发现问题, 多思勤问, 开启自主学习的大门。
学习方法的掌握比具体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学法可以由教法转化而来。我们英语教研组的教师通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采用多思勤问,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预习方法;选择课外阅读资料, 构建网络资源平台, 使师生利用网络资源共同走进教学活动, 从而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5.指导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比如说:在初一年级着重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方法, 通过拼读法过单词关, 运用“速记法”提高记忆能力等;在初二年级着重指导他们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 阅读英语短文, 概括段落大意等;在初三年级则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英语读物, 注意文章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通过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不断更新观念;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第三要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突出主体, 确保自主学习地位;第四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培养学生多思勤问, 开启自主学习大门;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 反复训练, 认真评估, 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提高自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结论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不尽。”学生只有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 才能真正自由地进入学习和创造的殿堂。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 篇10
一、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和重点
学生评改一篇作文, 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 看其形式, 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 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文章内容方面, 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 选材是否恰当。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 内容立不住脚, 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二是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 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 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 中心确定之后, 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三是文章形式方面, 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 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作文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 材料的详略, 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四是语言文字方面, 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 合理, 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 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 书写是否正确, 修辞是否形象贴切。五是看标点是否正确, 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评改, 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 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 重点要突出, 以便使学生注意力指向比较集中,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评改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 其实就是修改思想, 要它想得更正确, 更完美。想对了, 写对了, 才可以一字不易”。前面讲作文评改的内容、表达方式、结构, 基本都是“想”的问题, 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 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 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 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 要放在那里, 反复看几遍, 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 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 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 还是要“多启发, 多指点”。但动笔改的, 应当是学生自己。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 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之前, 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 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 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 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在评改过程中, 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 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学生明白这些后, 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 做到胸中有数。
其次, 提供范文, 做出示范。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 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 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 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 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 集体评改文章, 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 边读边改。
另外, 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具体地说, 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 看评改是否得体。作文改得好, 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改的不好, 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把准症结, 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 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 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 可以说, 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 评语要有针对性, 主次要分明。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训练过程。训练中, 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 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 从片断到小作文, 再到大作文, 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 对习作者而言, 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 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 即通过作文评改, 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 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 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 情感得以充分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 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 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 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 甚至争论, 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 赏识他们的文章, 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 从根本上说, 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 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 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 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
【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推荐阅读:
教会学生学习英语09-21
学生质疑能力数学教学05-17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09-06
课题质疑引领教学05-14
阅读教学质疑论文07-11
阅读教学中的质疑教学07-14
阅读创新质疑教学管理07-25
质疑能力与物理教学08-12
阅读教学中的质疑方法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