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精选12篇)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1
很多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对一些运算公式、运算法则记得不牢, 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敢充分相信, 特别是间隔时间比较长的运算知识, 在运算过程中不敢大胆地运用。如计算能力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计算499×999, 大部分学生把999转化成1 000-1, 而学困生有的也知道这种方法, 但缺乏自信心, 便放弃了简便方法。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了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和规则外, 提高运算过程中的自信心也非常重要。
2.听课能力的影响
《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且有耐心。”由此可见, “听力”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听课能力低是影响学生思维的第一障碍,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然语言能力, 并借助数学语言这个载体进行数学思维。一般来说, 学困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听课能力都比较差。例如,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我让他们把这句话反过来叙述, 优等生能脱口而出, 而学困生对这句话本身都没理解, 更别说反叙。
3.识记能力的影响
识记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数学上有一些规则、定义, 只须学生会用, 不须死记硬背。对于经常运用的规则、定义, 优等生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加以重视, 而有的学困生虽然也很努力, 但就是不懂, 无意识记能力很差, 离开课本脑袋就一片空白, 甚至有时连是否学过都不知道。在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
(1) 如果———————, 那么|a|=a;
(2) 如果———————, 那么|a|=-a;
(3) 如果———————, 那么|a|=0。
这是绝对值的性质, 是知识重点, 必须记忆且会运用。优等生潜意识中已经掌握, 所以他们比学困生答得准确、完整。
第二次识记测验是通知学生测试内容和时间后进行的。他们都积极作准备, 特别是学困生, 非常想与其他同学一样考好,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识记。统计结果发现, 三类学生的得分差别不大, 个别学困生得分超过优等生。这表明, 学生的差别不在于有意识记能力, 而在于无意识记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增强落后生的学习自觉性, 提高学习效率, 将无意识记渗透到有意识记之中。
4.思维能力的影响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和反映。人们通过思维活动, 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完善地反映现实, 能认识到人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在联系。有疑难才能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方能启动大脑, 有了思索才会有收获。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情况。在学习几何时, 有些学生就感到头疼、害怕。看到几何图形无从着手, 所给的条件用不上,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没有形成。比如,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是“边角边”, 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 但有的学困生不管是否为两边的夹角, 就胡乱写起来。
四、努力的方向
针对上述影响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 教师要有长远的计划, 拟定转化学困生的目标。鉴于当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可通过多种渠道去弥补。教师要以父母之心去对待学生, 发现学生的优点, 给学困生一个温暖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建立融洽、信赖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兰溪市第八中学)
提到早期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 这是对早期阅读的错误的认识。其实, 幼儿的早期阅读与中小学正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一种“阅读萌芽”, 是真实生活情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 是正式阅读的准备。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萌发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 获得观察、体验有关书面语言的读写经验, 从而进一步尝试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书面语言。在早期阅读中, 幼儿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 积累阅读经验, 从而建立起对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 而这种意识与技能不是被教会的, 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 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与温暖陪伴下“自然而自发”形成的。因此, 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在于:成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多元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接触图书和文字, 逐渐形成对文字感兴趣的阅读动机, 学习阅读技能, 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因此, 幼儿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早期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需要丰富的阅读材料作为支撑, 因此, 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自主阅读的物质环境, 提供幼儿喜爱的阅读材料。
1. 了解孩子最喜欢的图书类别, 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图书
幼儿最喜欢的书一般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知识类书籍以及各类杂志。家长应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出发, 分层次为幼儿选择多元的阅读材料, 小班幼儿喜欢图书的色彩及外在形式, 图书外在形式及质地的多样性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因此家长应选择色彩艳丽的塑料书、布书、绒毛书、带有小动物的可以操作的幼儿读物。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比小班要广泛, 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较多, 因此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多方面内容的图书, 包括童话、儿歌科学知识、百科知识、散文等, 可以扩展幼儿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家长在为其选择图书时, 要注重文体的多样性与阅读材料的多样化, 并引导幼儿参与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制作, 除了选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 还应选择指导游戏活动的“工具书”, 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符号或图例及常见的文字, 自主地去完成如美工制作、搭建楼房等的游戏活动。
2. 为幼儿创建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 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是他们通向阅读之路的重要的一步, 家长在为幼儿创设早期阅读环境中, 要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处不在。在幼儿环境周围的重要物品上贴上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标签, 如门、桌子等, 以幼儿的名字做的标志, 如××的房间、××的书……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幼儿的经验或活动, 投放上一些报纸、和幼儿一起去购物的购物单……还要在环境中进一步投放有汉字表征的各种实物、汉字卡片, 让幼儿在环境自然熏陶中认识汉字。这样的环境, 有利于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 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 产生认识汉字的兴趣, 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性。
二、亲子互动策略
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还需要家长陪伴幼儿阅读, 与幼儿展开互动, 从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幼儿阅读兴趣和热情, 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通过在服装专业中实行“双元制”教学, 我校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 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笔者在多年的参与和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下面我就学生的企业实习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实施企业实习的必要性
服装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贴上一张广告, 就可以找到大量熟练生产的一般岗位工人, 对于技术、管理工种, 一方面重视文化、技术职业技能资格, 强调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熟悉企业运作管理, 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 强调综合素质。以往传统的服装专业实习教学是单裁单制, 强调个体全能, 忽略团体和谐协作。因此, 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运作, 生产一线之间的隔阂充分暴露出来。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熟悉企业运作和实际生产操作的一线管理技术工人, 而不是一线生产工人。要熟悉企业运作就必须进行实际而又系统地训练, 把服装专业实习安排到企业中进行, 参加现场实习。
二、实施企业实习的体会
动手能力是通过服装制作训练来实现的, 动手能力强弱同学生的悟性及提供一定量的训练积累有关。熟悉企业运作管理是通过实际参与企业流水线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 实施企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企业生产方式教学, 为学生提供大量训练机会,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不仅会制作, 还懂管理, 分工协调, 增强发展后劲。引导学生运用服装专业理论指导服装生产实践, 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既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积累专业知
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家长需要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和赞赏, 注意每天为幼儿提供看故事书的时间。家长的关注有利于幼儿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千万不能用“图书”来打发幼儿, 让幼儿自己看, 作为幼儿不吵闹、不纠缠的工具。
2.参与幼儿的阅读
家长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 能够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可采用朗读图书或说“书”的形式参与幼儿阅读。因为家长参与幼儿阅读活动, 可以进行一对一指导, 增强幼儿参与程度, 使讨论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 有利于幼儿更好理解图书的内容。可采取的方式是:在朗读前和幼儿一起看看图书封面上图画和文字及书的题目, 了解有关体裁、作者等信息。在朗读的过程中, 家长对故事中的关键字、词, 要以重音突出, 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同时, 培养幼儿对语音的敏感性。对幼儿在理解上有困难的词和概念, 家长可以通过书中的图或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在朗读过程中家长可有意作一些停顿, 让幼儿有机会问问题, 边读边讨论, 也可让幼儿来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果。在一本书读完后, 家长可通过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回顾故事的结构和内容, 也可让幼儿提出问题来讨论, 并给予正确的解答。通过参与幼儿的阅读, 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的故事内容, 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对家长来说, 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 同时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3. 讲究指导方法
家长在指导幼儿阅读时采用何种方法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识, 又能满足学生适应就业的要求。
实施企业实习的体会:
1.在实习前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 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 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的培养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实习水平的提高。
(1) 结合实际开展成才教育和乐业教育
企业实习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实习前就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车间, 观察工人的操作过程与熟练技能, 了解工厂中的相关要求, 并请实习单位领导做报告, 提出职业要求和希望, 进行成才教育。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开展“乐业教育”, 通过参观、访查, 让学生在了解自我———进行职业信息调查——确定职业奋斗目标这三个环节中, 切实了解和感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 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 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
(2) 开展职前培训———强化职业意识
企业实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对参加实习的意义不明确, 在实习前就产生了不愿做、没有好工序就不想做的想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类消极因素, 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在学生参加实习前一周的时间可以定为“职前培训周”。给学生开设职业道德、职业指导、法规条例、模拟应聘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使他们克服偏见, 树立正确
的关键。家长指导幼儿阅读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 “图读法”即边讲故事边指画面。 (2) “点读法”即边讲故事边指点汉字。 (3) “诵读法”即把故事连贯讲完, 尽量不让幼儿打断。 (4) “跟读法”即家长讲一句孩子跟着重讲一句。家长指导幼儿阅读时, 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图书能力的发展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小班幼儿多采用“图读法”, 中班幼儿可采用“图读法”和“诵读法”相结合。大班幼儿可采用“图读法”、“诵读法”和“点读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阅读情况、阅读阶段, 有所侧重。如刚接触新的图书, 可多采用“图读法”, 幼儿对这本图书阅读有了较熟悉的认识后, 认识汉字的愿望强烈就可多采用“点读法”等。
4. 鼓励幼儿与图书、文字进行创造性互动
家长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还应当引导幼儿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 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真正做到与图书互动, 使幼儿成为主动阅读者。同时也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口述自己听到或看到的“故事”, 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创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 通过制作图书、玩文字游戏、写便条、写信以及为熟悉物品做标签等途径, 帮助幼儿学会创造性使用书面语言符号, 使他们成为图书和文字材料的创作者。
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家长对幼儿阅读的点滴进步应给予鼓励。如有时间, 家长还可帮助幼儿记录他们讲的故事、经常说的话, 将幼儿的这些话写出来或讲给幼儿听, 鼓励幼儿将这些内容讲给家庭中其他成员听, 也可以讲给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听和老师听, 使幼儿的阅读成果能得到交流与分享。
总之, 在家庭早期阅读中, 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从而体验早期阅读的乐趣, 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2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特别强化了实验要求,在“科学探究”部分新增加了“(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课标》列举了8个实验,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次突出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还是一般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最后讨论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规律。但是,随着新课程实施的纵深推进,这样的验证式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实践中我们觉得:若能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仅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为例,来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
一、发现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实验设计方案的题材新颖,更容易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激发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问。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呆板模式,变“学生答”为“学生问”,活跃思维。要借助依据,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形成假设的能力,从而确立研究内容。
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内容时,可先演示趣味小实验“变色的小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景:教师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渐滴加稀盐酸,振荡,使其充分混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再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在一起后,我们并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就会七嘴八舌,各抒己见:①两者没有发生反应;②两者发生反应了。同时也就确定了研究内容,即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验证。
二、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在确定了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所研究的内容。首先,对研究的课题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要有全面、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要尽可能估计到在什么样的实验条件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其次,必须按照化学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性质、实验条件的控制、发生反应时可能产生的能量变化,来预选实验方法和手段。然后,确定实验操作的程序和步骤。在实验控制条件方法上,可向学生介绍全面比较法、优选法、正交试验法等探寻最佳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实施。教师要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药品和仪器及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六个方面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例如,在上述“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验证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备选的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石蕊、酚酞、pH试纸等)和仪器(玻璃杯、温度计、试管、烧杯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指示剂与酸、碱反应的颜色异同,酸、碱性溶液的pH异同,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等化学知识,通过对比分析来设计出实验方案:①借助酚酞的变色来验证;②借助石蕊的变色来验证;③通过测溶液的pH来验证;④测溶液的温度变化来验证。
三、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设计的方案初步形成后,教师要严格把关,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要从理论应用是否正确、实验方法是否可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反复修改,最终加以确认并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验验证中,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的学生会马上反驳: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为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有的学生建议: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其他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了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还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最后到pH<7。也可以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或者用温度计测量混合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如果发烫,说明反应了。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方案的理论正确性,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完成,是否能达到验证目的,如果达不到目的,应该怎样改进,以确保学生的实验方案确实可行。
四、依据方案,进行实验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视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并作具体指导,确保实验万无一失。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必要改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上述验证实验中,学生的很多错误操作都会导致实验失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量的控制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溶液的颜色变化。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溶液可能变为无色;滴入盐酸后,还可能产生气泡;用手摸试管底部,温度变化可能不明显等现象都有可能发生, 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化学实验。
五、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再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是否完善、实验设计的内容是否全面、实验内容是否有针对性、实验操作理论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实验成本是否经济合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进而分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例如,在上述验证实验中,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很多,如用pH试纸,但操作时间长,数据不准确;根据热量的变化来判断也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如果浓度太稀或量太少,热量变化也不明显;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断,由于蓝色到紫色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用酚酞作指示剂,从而确定出最合适的实验方案。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3
1“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总框架
在我园的幼儿科技教育 “做中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些特点,抓住适宜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在语言策略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与表现,幼儿能力的差异不同,可运用启发性语言策略、暗示性语言策略、鼓励性语言策略、挑战性语言策略。在非语言策略中包括材料支持策略和行动暗示策略。
下面将以案例的形式详细地对指导策略作一阐述。
2“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策略
2.1 启发性语言指导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制作大吊车
对象特征:有些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但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弱,缺乏自己的主见。
运用策略:启发性语言策略
实录:小妍要制作一辆可转动的长臂大吊车。她选择了一个透明的化妆品盒子做汽车的车身,想将弹簧固定在透明轻巧的化妆品盒子上。吊车的长臂是小妍从家中带来的弹簧。车身轻,弹簧又长又沉,怎么也装不上。老师说:“小妍,你的吊车装得怎么样了?能转动吗?”她说:“不能转动。那怎么办啊?”老师启发说:“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制作吊车的长臂呢?”小妍思考了一会儿说:“弹簧太沉、太长,盒子太小、太轻,那我就用高筒袜子装纸盒试一试。” 于是,小妍在袜子里装上了三个牙膏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小妍把车身与纸盒相连,长臂终于立起来了。
策略分析:小妍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认真的,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在制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孩子有时需要老师适时的启发与引导。
2.2 暗示性语言指导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和泥实验
对象特征:有些孩子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在做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只要给他一些暗示,他们就能自己动脑筋完成任务。
运用策略:暗示性语言策略
实录:在“和泥”的实验活动中,我们准备了水、土、自制量杯、百宝箱等。刚开始小茵和萱萱就发现草根、小石子很扎手,他们有的动手拾,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小棒挑。这几个孩子都是能力较强的孩子,于是老师提示他们:“试一试百宝箱里的塑料纱窗能不能把草根和小石子清理掉呢?”小慧从百宝箱找到一块塑料纱窗,细心的把土筛到另一个盆子里。他们通过讨论、验证,认为有洞洞的工具才能把土筛干净。
策略分析:在“和泥”的活动中,由于这一部分孩子都是比较有想法、会动脑筋的孩子。因此,只要通过老师暗示性的语言,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开始制作筛土的工具,就能得到成功。
2.3 鼓励性语言指导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有趣的沙雕
对象特征: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自己缺乏自信,经过老师的鼓励之后他们能更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试验。
运用策略:鼓励性语言策略
实录:在“制作沙雕”的活动中,小杰问:“老师,我堆的大恐龙的身体总是往下塌。”我说:“它是怎么会往下塌的呢?” 小杰说:“我把沙子倒上去它就滑下来了。”老师对大家说:“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办法怎么才能让沙子站起来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好办法的!” 雯雯说:“是沙子太干了。”薇薇说:“我看见电视上做沙雕,用水枪喷水。”老师鼓励孩子们说:“你们的想法都很棒,可以去试一试,只有试了才知道行不行。”听了老师的话,小杰赶快说:“那么我们就加水吧!”孩子们在提水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用小桶提水倒到沙子里水一下子就没了,用大桶倒到沙子里会发出“噗嗤噗嗤”沙子吃水的声音。于是,他们换成大桶给沙子加水,用湿沙堆砌成恐龙、乌龟时,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策略分析:小杰和雯雯会自己动脑筋,但是遇到问题时经常会产生疑惑,并且不能正确地对待结果,害怕失败。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通过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孩子们感受了不同工具的不同作用。
2.4 挑战性语言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制作赛车
对象特征:有一些孩子在“做中学”的活动中热情、主动,能力较强,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活动中教师使用一些挑战性的语言,引导他们打开思路,进行更高一层次的制作。
运用策略:挑战性语言策略
实录:韩扬和小宝在制作赛车时,选择了4个瓶盖做车轮,用双面胶粘在了车身上。老师问:“咦?车轮为什么不会转呢?能不能想办法让车轮滚动起来呢?”老师的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将汽车放在了桌上,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小宝说:“噢,原来是将车轮粘死了,所以它不能滚动了。”于是,他们经过商量之后改用4个螺丝钉连接4个硬纸板,重新为赛车装上了车轮。他们在地板上开起了经过改装后车轮可以转动的赛车,别提有多高兴了!
策略分析:在活动中,韩扬和小宝属于我们班中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平时在每次活动中的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样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只要运用挑战性的语言加以指导,这样的孩子只要一经老师点拨就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自己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良好的方法。
3“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非语言指导策略
3.1 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斜坡实验
对象特征:有时老师发现孩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新的想法,但是这些孩子的能力较弱时,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参与他们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运用策略: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实录:老师用长绒毛、地毯、绒布和木板铺出4块操作板,用4块积木垒高,把板的一头搁在上面,斜坡便形成了。斜坡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更多幼儿的参与,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把汽车放到不同材质的斜坡上,观察他们的滑行速度。老师问:“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小慧忽闪着大眼睛说:“我发现汽车在木板上滑得很快的,在黑色的板上面就一动不动了。”(她指的是黑色绒毛地毯)老师继续追问:“那其它两块板上呢?”她十分自信地告诉老师说:“第二个快的是黄色的板,第三个快的是红色的板。”这小机灵可真厉害,还能将4种材料的速度按快慢进行排列呢。
策略分析:在斜坡实验中,老师观察到幼儿在斜坡上尝试用餐巾纸、抹布增加摩擦力进行实验时,根据幼儿的需要老师及时为孩子们提供了材料上的支持——4种材料不一的斜坡,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操作的兴趣,在实验中他们发现不同材料的斜面会影响汽车的滑行速度。
3.2 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做糕点
对象特征:有的孩子在“做中学”活动中遇到困难,但他们的能力较强,自己又很多有创意的想法,那么老师只要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而不告诉他们怎样使用材料,他们会自己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
运用策略: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实录:小宝和薇薇利用印模做糕点,倒出的糕点总是粘在模上不能成形,他俩脸上露出了难色。见此情景,教师找来食用油和干面粉,放在操作台上,并退到一旁观察,小宝首先拿起干面粉搓搓自己粘着面团的手,发现手心变干了,就顺手抓了一些放在印模里,这次印出来的饼虽然完整但饼上有干粉,显得不干净。薇薇受到启发,在印模里倒入食用油,经过尝试和比较,他们发现使用食用油加面粉做出的糕点最漂亮。
策略分析:小宝和薇薇在制作糕点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认为她们两个小朋友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当老师发现她们的问题之后,只为她们提供了一些材料,而不告诉她们怎样使用材料,她们会自己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
3.3 行动暗示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制作上海小吃
对象特征:处于模仿期的孩子,他们在进行“做中学”的活动中以模仿为主,这时老师可以制作示意图供他们参考。
运用策略:行动暗示策略
实录:在主题活动“上海小吃”中,幼儿对各种小吃的制作方法很感兴趣,在参观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的技能制作小吃食品。因此,在活动前,老师在操作台前贴出操作步骤和工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图,活动中遇到困惑的孩子就能根据示意图找到答案。
策略分析:一部分孩子的行为还处于模仿期,老师在操作台前贴出操作步骤和工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图。这样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图片和示意图中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操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们的启示
在今后教师指导“做中学”的活动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层次,如:有的幼儿在制作时出现畏难情绪;有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等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尝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充分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纲要》实施课题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及活动指导纲要[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龚平.幼儿园科技活动方案设计指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4]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顾志跃,丁沅.《走进科技教育》——中小幼科技教育论文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 徐子煜.幼儿科技教育概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陈冲,供职于上海市宝山区四季万科幼儿园。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4
一、尊重“生命”的客观性, 强练教师内功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高中学生无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存在朦胧的成人感, 但是其思维方式又不成熟。处于就学 (即受教育) 阶段的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视这些“生命”的客观存在, 积极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以适应“生命”客体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
(一) 积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而且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新教材的特点, 明确新教材的要求及目的。教师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让教材跟着教师走, 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教学指引了方向, 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成为学生自我生成与发展的价值引导者。
(二) 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知识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老师必须有一桶水, 而且是一桶活水。”教师的这一桶“活水”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 给自己补充新的知识和思想。在教学之余, 教师不仅要善于更新学科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适时、适当地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新时期的教师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 提供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
二、尊重“生命”的主体性, 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育学理论指出,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组织者、示范者、指导者, 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时, 要尊重学生“生命”的主体性,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让学生“会学、好学、乐学”, 最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发展。
(一)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他们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要认真研究教材, 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 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高一教材里有谈论节日的话题, 教师可先以“我们是怎样过春节 (或中秋节) ”这个话题来导入, 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 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在学生介绍了各自的节日活动后, 教师话锋一转, 提出“同学们不想想知道国外有哪些节日、国外的学生又是怎么样过这些节日的”两个问题。这样的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他们对国外节日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英语课堂的学习当中。
(二) 创设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
学习是一种主动认知的过程。掌握知识由感知、理解到巩固、应用, 都离不开学生的主观努力, 并且需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灌输英语知识的教学方式, 转变为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创设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等合作探究方式,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语法知识时, 通常是在课堂上单纯地传授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学生较难接受。相反的, 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首先认真编写一个学案, 在学案中呈现语法的重点知识讲解及配套练习;接着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讨, 内化语法要点, 完成相关练习;最后在课堂上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探究, 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提高学习效率。
三、尊重“生命”的差异性, 关注“生命”个体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 接受教育的对象———青少年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 既有同一年龄段的共性特征, 又有个别差异。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的差异。当今也有教育家指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像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 无论从形状到质地都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对待学生应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 去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 让每个“生命”个体都得到自由发展。
(一) 以“智慧”之眼, 欣赏“生命”的闪光点
每个“生命”个体都存在差异性, 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生命”个体, 更不能仅以“学习成绩论英雄”, 只关注少数学习尖子生, 而应该从德、智、体等多方面, 用智慧之眼发现每个“生命”的闪光点。教师应该有一种“好木匠”的眼光, 发现每根“木材”的特点, 对每个学生的长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 学生才会感觉到他们在教师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每个“生命”都享受到教师洒下的“阳光雨露”, 从而对教师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并信任一位教师, 也往往喜欢其任教的学科。学生喜欢了这门学科, 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 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二) 以“宽容”之心, 感化“生命”个体
青少年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人, 他们的中学时期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过程,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犯错误是难免的。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教育本身就是完善“人”的事业, 而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他们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他们可能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制造种种麻烦。面对这样的“生命”个体, 教师的发怒训斥有时能起到短期震慑的作用, 但是时间一久, 学生就会把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扔在脑后, 这样的教育并没有在学生内心留下“烙印”。
英语教师在与学生的磨合中, 要慢慢地学会宽容, 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唤醒学生积极善良的人性, 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并且快乐地投入学习, 最终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篇5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 ”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 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 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 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 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 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 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 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 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 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分析
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随着大学的逐年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但是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目前东部和中部的就业岗位已出现饱和状态,但很多招聘市场上西部的很多单位和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却无人问津。很多大学毕业生认为现状与自己设想的工作落差太大,条件比较差,不愿去选择。这就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供需严重不平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部分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面临着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在当前的很多招聘会上,女大学毕业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很多用人单位对女生的年龄、婚姻状况等提出诸多限制条件,甚至直接提出只招男生的政策。男女同工不同酬,女生得不到与男生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就业机会。
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学业,放弃找工作。鉴于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部分学生不想面对残酷激烈的竞争,就选择考研,暂时摆脱找工作的问题。为了完善自我发展而考研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逃避找工作而选择考研的话是十分不明智的。找工作这个问题只是被推迟,是一直存在的。
2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内容和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由于自身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等原因,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会产生很多消极负面情绪。例如理想抱负远大但是无法面对现实,期望人人平等同时又希望自己被区别对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消除大学生的消极思想,从而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很多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面试怯场或者被拒的挫折时极易出现自信受挫或者无法从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信念,帮助毕业生养成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不服输精神,强化他们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最终形成过硬的就业心理素质。此外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诚信问题,例如答应前去应聘,面试时却无故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避免类似不诚信问题的发生。
3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师德要求,爱岗、敬业、奉献,增加职业教育的比例。还应掌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正确方式方法,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心理疏导教育,加深学生对社会就业现状的了解和认识。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客观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客观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自我,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和挫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正确面对就业挫折和风险,适度调节自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张勇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
[2]吕祥.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02).
[3]何利平.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北方文学,2012(07).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7
对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无论是前现代还是现代, 对话一直是我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大多数人认为, 最早提出对话思想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M.M.Bakhtin) 。巴赫金说:“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的。”他认为, 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不断的沟通为基础。继巴赫金这番探讨后, “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的词语开始被众多的人文主义者所关注, 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出发, 探索不同层面的对话理论。
在哲学解释学看来, 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理解”与“对话”的关系。他们把理解看作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和视域融合。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交往活动的本质在于人, 总是通过文本与潜在于文本中的作者进行对话, 与其中包容的文化内涵进行互动的交流, 这两种对话都是由人与文本的对话衍生出来的。
哲学意义上最早论述对话思想的是西方对话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马丁·布伯 (M.Buber) 。他认为“存在”并非“我”自身所具有, 而是发生于“我”与“你”之间, 他指出个体“我”不应当把他者视为客体而形成“我—它”关系, 而是应建构平等的“我—你”关系, 使人与世界、他人之间构成平等的相遇, 这种“我—你”关系和敞开心怀便被称之为“对话”。
对话, 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开始活跃于人文主义者的视野之中。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要以对话为基础, 促使教育的方法、程序和价值发生改变。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 同时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
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念转变的, 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 (Paulo Freire) , 他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文中提到: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 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 而是发表公报, 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他认为, 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 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与写的过程中, 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 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 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 通过这种教育, “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 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
二、对话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指导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人才的责任, 承担着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责任, 承担着培养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责任。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高职教育有必要引入对话理论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一) 对话理论注重教师、学生地位的平等性
在西方哲学家眼里, 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一个过程, 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对话中, 对话主体双方地位是平等的, 气氛是自由的, 内涵是丰富的。对话的主体双方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和机会, 任何一方不得靠自己的权威或权势压迫另一方, 压制他们的观点、行为。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同教师享有平等的话语权, 享有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解读权。教师不能搞“一言谈”, 独享课堂的话语权, 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我们的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类院校的学生相比, 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那么我们在给他们上文化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有一高职学校的英语老师向笔者抱怨:“跟这种学生上课简直对牛弹琴, 他们完全是听天书, 他们痛苦, 我也痛苦。”那么, 请问, 这位老师是否找到了适合此类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进行了平等的对话?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沟通?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差而不能按照自己预计好的教学目标行课就产生抱怨, 也不能因此而埋怨学生, 更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 多聆听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看法。后来, 该老师听取了意见, 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后得知, 不是学生不想学, 而是该班上的学生是学舞蹈的, 以前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专业课的训练, 对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造成了基础差、底子薄, 升入大学后学大学英语就更加吃力。于是, 该老师调整了教学计划, 班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 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找到文本、学生、教师三者对话的契合点, 搭建起师生间、文本与学生间良好的对话平台, 有效地组织起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随着教师发展、学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师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对话理论要求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在中国, 大家普遍抨击的一个教育现象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和“满堂灌”。在我们的大学课堂里, 借助“听”的学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在当前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 这个主导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很多教师认为, 如果他们不讲, 学生就没有学, 生怕自己讲掉了或学生学漏了每一个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的膨胀, 大学课堂中的讲授内容越来越多, 教师也越来越感觉到时间不够用。而越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就越是容易开快车从而形成“满堂灌”。显然, 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有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让他们说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样, 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得到沟通, 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教学对话的形式是自由、多种多样的, 有问答式、参与式、交流式谈话, 其实质是意义的理解、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生成和人格的提升。比如, 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的课堂授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尤其是非理论类专业, 如音乐的演奏、演唱, 舞蹈的形体与训练等。这就提倡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 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参与式、开放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学习和领悟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更好地从自身实际出发, 充分发展个性。
(三) 对话理论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
通过对话, 教师的学生以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 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教者, 还是学者;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释疑解惑, 还应接受新的知识, 将教与学融会贯通。在与学生的对话中, 教师本身也受益不少。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 从而促进双方共同成长。教育必须从解决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入手, 通过调解矛盾双方, 让他们同时互为师生。记得有位教授这样说过:“我能从学生那儿得到很多反馈信息, 且不论他所提的问题是否错误, 我从中都会受到一些启发, 从而开拓了自己的思路, 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了。‘教学相长’真是至理名言。”就学生而言, 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接受一方, 但被接受的位置并不等于被动地位。以积极的态度去听课, 遇不明之处, 敢于提问, 与教师切磋, 则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起来就有热情、有劲头。在治学道路上, 师生是一对好伴侣。教师讲课, 使学生有所获;与学生交谈, 有助于自己提高。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 学业会大有长进。如此循环往复, 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 最佳的教学效果就会实现。
正如有人所言, 如果说在过去我们所强调的是“老师需一桶水, 才有学生一碗水”的话, 那么在今天我们则更应该看到, 学生群体中很可能有“一缸水”。如何在用好老师“一桶水”的同时, 又用好学生群体这“一缸水”,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对话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练好自身的“内功”
教师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 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教师因素, 包括教师的知识、能力技能、思想道德、个性品格等方面。高校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背景, 要超越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窄口径的专业教育, 而强调复合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师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 这是核心部分的知识, 教师应该花大的精力在这一上面, 否则, 即使教师其他方面的知识渊博扎实, 也将给教学带来严惩的问题。二是该课程所属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 确立所任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 及师生交流的艺术。如果缺少这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就只能照本宣科, 使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 势必让他们丧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由此, 教师与学生就难以得到有效沟通, 难以搭建起双方对话的平台。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二) 讲授———不可或缺
讲解, 作为教师的课堂传统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为对话式教学中的解说。从讲解到对话, 无疑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进步。但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本身没有错。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有些学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活跃气氛, 有些班级还将学生发言的次数看作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 甚至有的以内部形式规定要求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能超过限定时间, 而应留给学生多一些讨论的时间。这实际上是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表现, 是对对话教学的一种极为肤浅的认识, 完全没有理解到对话教学的内涵。
讲授是教学预设目标的展现, 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和基本逻辑。对话、讨论、交流、平等与自由, 都是教学不可缺少的, 但永远也不能用它们替代教师的讲授。讲授符合课堂教学的某种特质, 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能增进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首先应当有讲授, 然后才有对话、有讨论。没有教师的讲授, 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对话和讨论。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不仅要将对话理论引入到高职教育中来, 还要鼓励高职教育跨越“专业边界”, 吸纳其他多门学科, 譬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多元整合的基础上, 使之更好地为高职教学服务,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 赵友华, 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白春仁, 顾亚玲等译.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3]张传燧, 李学.对话与理解:魏晋玄学清谈之教学意蕴解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1) :60-61.
[4]薛晓阳, 教学概念的重建及其课堂的基本任务[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1) :44-45, 60-61.
[5]王伟廉.质量、创新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3-4) :44.
如何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 篇8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培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家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领略家教的科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与社会需要相吻合。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做学习型家长,这是时代的需求,面对现状,我们开展了家长学校,为家长正确、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1. 观看周弘老师的家教光盘,加强家长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每个家庭都希望培养出一个思想品德优秀的后代。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是个思想品德优良的人,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时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平等的亲子关系,以及用赏识、发展的眼光对孩子进行教人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光盘中的周弘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优秀,他以幽默地语言讲演了自己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以故事的形式给家长们讲解了新时期民主型家庭关育的先进经验。家长们听后,被周老师的讲座折服了,赞叹不已,力争努力向周老师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2. 利用农闲时节,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讲座
在新时期,每个人都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更何况肩负着教育下一代这一世间最艰巨的家长呢,就更需要学习,才能有资格对孩子进行教育了。为此,我们利用农闲时节,请家长们听科学育儿知识讲座。下课后,老师、家长进行家教讨论,请家长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老师们一边记录好的家教经验,一边根据孩子的特点及表现给予家教支着,并记录在案,以便日后观察孩子发展变化情况。
另外,我们还利用《家教周报》《家长》《儿童大世界》等报刊,开辟“家教诊所”“家园共育”等栏目,对家长宣传科学育儿常识,更新其家教观念,端正其育儿方法。
二、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区角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区角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游戏活动。活动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角,无拘无束尽情游戏,模仿成人、同伴、教师之间交往,模仿身边比较熟悉的事或生活活动。为了帮助家长让孩子在兴趣中完成其预定目标,我们深入千家万户帮助有条件的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家庭区角活动。例如,上中班的运运,顽皮、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较难完成一件事情。面对其幼儿,家长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与其家长共同商讨方案:根据孩子的兴趣,在家庭中建立各兴趣角,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比如,运运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便在电视旁边设计了一个“动画天地”,让孩子自行取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但是进这个区域有要求:看完光盘后,所有物品要摆放整齐;看光盘时不准到处走动;看光盘不能超过三十分钟。如果表现的好,将在本区红花栏处贴一朵红花,反之,则停止在本区活动一次。运运还喜欢看书,于是我们一起为他创设了有趣的图书屋。选择图书时,我们指导家长购买一些画面之间关联比较明显的,如《小兔乖乖》。升入大班后,再选择一些培养识字兴趣为主的图书。购买时,让孩子参与购买,以满足他的兴趣特点。只要孩子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看、去学。在指导孩子阅读时,我们指导家长运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其阅读兴趣。如“书中找宝贝”“书上有宝贝”“到书上去找”等游戏活动。还可以安排一个全家共读的时间,让孩子模仿父母读书。此外,我们还帮助其建立了操作区、娃娃家。每区有每区的游戏规则,并把孩子在家表现记录家庭个人档案,随时与我们联系,经过家园手拉手活动,运运进步了,能够坚持集体教育活动了,但是仍然继续努力。
三、请家长进课堂,参与教育实践
家长参与教育实践,是家长学习教育方法的便捷途径。活动中,家长不仅学到了教育方法,还与老师成了真正的、平等的,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双方在合作中育儿观念逐渐靠拢,形成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这其中,没有老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家长的无奈,有的只是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家长、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共同成长,家长育儿的理念,方法向幼儿园靠拢,家长更关注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方法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从家长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是宽容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转化,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更强了。这是从“伙伴”的行动中“悟”出来的,不是管理者说教的结果。
四、指导家长树立家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里的事情能让孩子做的,尽可能地让孩子去做。实在不能做的,家长要尽可能地指导孩子去完成。对孩子确实不能完成的事情,可以先培养兴趣,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培养独立完成的能力,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例如,在蒸馒头的过程中,孩子对面团产生了兴趣,就随手给女儿个面团,让孩子专心地玩面。孩子把面拽出两个长条当作“兔子”耳朵,家长随即表扬,激发了孩子的欲望。一会儿功夫,孩子做了一窝大大小小的“兔子”,接着跑过来还跟我要面团。我灵机一动,随口说:“宝宝的小兔子会变魔术,看它变成什么啦?”我顺势拿了一只“小兔子”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只“小猪”,女儿见了,也学着我的样子把一只只小兔子变成“小猪”。我不断提示“小兔”还能变成什么呢?哦,兴趣盎然的女儿把“小兔”一家变成动物园:小刺猬、小老鼠、小猫、小狗、长颈鹿……直到我装锅时,女儿还不肯罢休。“小动物们累了,想和馒头睡觉去,睡醒了再和宝宝玩好吗?”我一边哄她一边装锅。女儿欣然答应了,寸步不离的守着我烧火,边烧火边数着她一共做了几只小动物,分给妈妈一只,还剩几只?分给爸爸一只还剩几只?分给奶奶一只自己还剩几只……不一会功夫,馒头熟了。女儿兴高采烈地分给爷爷、奶奶等家人,一家人幸福而快乐。
在这件事情中,当大人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妈妈先是采用欣赏的教育方式激起孩子制作的兴趣,训练了孩子小手肌肉群的发展,动作协调能力;然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极强的特点,对孩子进行启发教育,启示孩子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在浓厚的兴趣中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了数数和运算的训练: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与他人分享,心中有他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教育。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有待我们共同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摘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培训;观看周弘老师的家教光盘,加强家长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利用农闲时节,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区角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请家长进课堂,参与教育实践,直接学习新时期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树立家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9
一、根据“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 教学设计应该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生活,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许多生活现象都蕴含深刻的物理道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感知, 往往是被动的、无意识的。因此,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合理选择与整合生活现象, 即创设与教学课题密切相关的物理情境, 在课堂上再现生活现象, 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观察,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
生活现象纷繁复杂, 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设计时应该呈现典型生活现象,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示的生活现象既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又要简洁快速地进入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要“学什么”,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就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案例一:在教学“力与运动”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力推自己的凳子运动, 手不用力后凳子就停下来。针对这个现象,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呢?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很多学生都持肯定态度。接下来, 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推一下静止的乒乓球, 球离开手了, 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了, 怎么还在向前运动呢?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不受推力仍然运动的例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认知产生怀疑, 进而激发他们探求“力与运动”真正关系的欲望。
案例二: 在研究决定灯泡的亮暗的因素时, 教师展示100W和40W的灯泡各一只, 让学生思考, 给它们通电后, 哪个灯泡更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都回答100W的灯泡更亮。教师在电路示教板上将两只灯泡串联在220V电路中, 让学生观察, 结果40W的反而更亮。此时学生的既有经验受到了强烈挑战, 无疑使他们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不能将生活现象简单罗列,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取舍与整合, 既要符合学生的既有认知基础, 又要有利于后续新知问题的生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 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作为教学的起点, 以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等作为教学的生长点, “少告知, 多发现”,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应有的发散。
二、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 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做”为中心,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 没有学生活动安排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江苏省教科院《江苏教育研究》主编金连平提出关于学习图式的六大问题, 即“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和谁一起学、学到什么程度”无疑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几大问题。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 (R.MAGER) 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 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 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了那里”。综上不难发现, 教学设计是一个包含教学目标、达到目标的手段或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的系统结构。显而易见,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它将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也将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这里的“做”可以理解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怎样安排合适的物理情境与系列活动, 让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动”起来。教学设计的多个活动要有合理的顺序排列, 前一个活动要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或有效地引出下一个探究活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要由浅入深, 从简单到复杂, 由熟悉的现象或情境不断向新知发展。教师要根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要注意突出重点, 又要注意分散难点。科学的设计活动既能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又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优化, 才有希望打造有效和高效课堂。
三、根据“社会即学校”的领域论, 教学设计应拓展学生学习物理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的观点,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而是立足于学生所生活的广阔社会, 这样就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大大增加。新课改下的《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 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有意识地和有效地学习物理。实践证明, 在教学设计中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些探究专题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10
针对这些影响就业质量的个体因素, 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指导, 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 使学生的职业理念和从业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课堂教学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课程改革, 使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学生就业、创业、择业需求, 在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就业、创业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同时,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德育课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中加强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在实训课堂上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使教育内容与就业、创业相关知识做到有机结合, 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就业和创业知识, 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2.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班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的美德;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吃苦耐劳教育, 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 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具体做法: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调查, 自我推销或亲身体验。如旅游专业学生到银川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去亲自体验一下求职的滋味, 让她们把平时学的技巧用上去, 看看管用不管用, 结果学生回来后反应不一, 但是有一点共识:亲身体验得来的东西要比课本上学的多得多。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培训单位实习, 如酒店、旅游专业的学生, 她们的专业是客房、餐饮、酒水以及导游服务、旅游地理等, 学校一方面联系机场酒店、博悦酒店等单位, 让她们到那里去见习一周, 锻炼和提高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技巧;另一方面又联系各大旅行社, 让我们的学生定期到西部影视城、沙坡头、沙湖景点采点, 提高她们的导游技巧和导游知识。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进一步了解职业, 体验职业, 增加学生对社会及职业的认识, 为其将来从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大的, 是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首席指导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者, 经常与学生接触, 对学生情况较为了解, 学生也十分信赖班主任, 因此, 利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班会, 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 可让班主任更好地发挥其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特有的、难以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4. 主题团 (班) 会
由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团 (班) 会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在上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之余, 结合开展如讲授、经验分享、讨论辩论、动画启发、角色扮演、创设、游戏竞赛、小品表演、唱歌、展示汇报、问卷调查、心理测试、问题抢答、诗朗诵、演讲、讲故事、特长技能展示、榜样模仿、模拟训练、采访调查、案例分析、观看影视片段、现身说法等形式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班会,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不但可以巩固和提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的教育效果,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认识自己, 增强自信心, 提高在未来职业竞争中的素质,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班组管理, 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团队精神, 促进班风、学风的改善。
此外, 还要注意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如课件、幻灯、录音、录像、网络等, 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直观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以加强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 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跃班会气氛, 提高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
5.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渗透着社会文化、民族文传统文化等,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教学活动、文体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 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 也不断根据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 不断认识自我, 补充知识, 自我, 完善自我, 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校认真研究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和个人实践能力方面的影响力。
5.1 一方面, 在校园文化中唱响“奉献社会, 完善自身”的主旋律, 要用事实说话, 用理念引导, 把这个问题讲透。
另一方面, 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不仅仅是指办公司, 从广义上来讲, 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从个人发展来看, 无论在什么单位, 从事什么岗位, 只要用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态度对待工作, 踏踏实实干出成绩, 这也是创业。
5.2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 创建专业协会品牌活动, 积极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增长知识, 锻炼能力, 丰富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 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一般情况下, 专业性社团是以深化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为目的, 与归口指导管理单位所辖专业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旨在通过开展社团形式的活动, 起到传播专业知识信息、扩宽课堂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团委审批并注册备案的学生社团。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性社团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研究的第二课堂, 为学生提高实操能力提供舞台, 学生在参加专业性社团活动的过程中, 经专业老师的指导, 把课堂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专业性社团的活动的合作化与多元化, 各专业性社团活动精彩纷呈, 品牌化塑造更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 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综合人才, 让学生在将来的实习、就业、创业中能够得心应手, 学以致用。
6. 招生就业工作
我校利用每年招生和新生入学的机会, 对新生及家长进行择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 家长了解孩子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避免了由家长包办代替或盲目从众的问题。同时, 通过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学生直接与企业及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 推销自己, 展示自己, 使学生在职场实战中得到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联合教务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处理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效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
[1]成光林.职业学校应强化创业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 2001 (5) .
[2]高奇.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0) .
谈朗读的有效指导 篇11
一、在语感障碍处范读诱导——该出“手”时就出“手”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朗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走进文本,需要教师的引领。比如在让学生朗读时有些教师只是泛泛地要求学生要“读出感情来”,学生其实很茫然——怎么读才算有感情?当学生的朗读达不到老师标准时,老师该怎么办?这时老师就应抓住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用充满激情的范读来诱发他们心中的情感因素,打动学生的心,用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用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在老师的“以‘声作则”的带动下,学生就能辨析自己与老师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异,从中领悟正确与偏颇,从而迅速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随着教师动情地朗读,情不自禁地走进文学殿堂,沉浸在佳作的欣赏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同时感染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这样语感也就悟出来了,从而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二、在情感宣泄处引读渲染——润物细无声
引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课堂上,语文教师应是充满激情的,要通过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于激昂处还它个激昂,于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教师要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宣泄处,还要通过语言的描绘,促发学生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敏锐的心灵和内心的經验情感调动起来,激荡起来,通过朗读充分地宣泄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善于抓住引读的切入口,用情感与语言渲染带路,通过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对话情境之中。学生边听边感悟,思绪与情感随教师的语调、语气、语态的变化而变化,融入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体悟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时就会以“声”解“义”,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
我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宋朝政府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对他们盼啊盼啊!
生: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时,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
师: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五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六十五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全诗的“魂”,遗民的苦苦挣扎和对王师的殷殷期盼,作者对遗民的同情和对朝廷的不满尽在其中,我以此为引读的切入口,巧妙地“切割”时间,在老师低沉而激越的引读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跟读。六十五年漫长的苦难历史,犹如一幅连绵的画卷在学生的脑海中徐徐展开,这样的诵读声声血,字字泪。遗民们欲哭无泪,权贵们花天酒地的景象如在眼前,凄凉、无奈、悲愤之情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个诗句也因此被学生用心灵的声音读出来了。
三、在美文喷涌处诵读涵咏——千树万树梨花开
诵读即“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涵咏,其实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即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摄取,就是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作品。消化,就是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作品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储存记忆。“涵泳”是古人和今人都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从特征上看,朗读不但要有声而且要有情,诵读既为朗读的反复,理应在反复中以传情为本。涵泳则侧重于诵读时“有所思”的心态,强调的是“读者主体意识的参与”,在心理过程上因诵读而起,随诵读深入。诵读的过程其实也正是反复玩味的涵泳过程,二者连用并举,为的就是要达到目口耳脑并用“读”“思”结合、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交流状态,只有这样朗读教学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科学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 篇12
一、重任务布置
学生只有明确了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并按这个方向去活动、去实践, 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成效。教师在布置实践活动的任务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任务, 教给方法。
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前, 要告诉学生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要从哪几个方面、采用哪些方法去进行实践研究, 使学生在活动前明确任务, 习得方法。
如一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爸爸妈妈, 我爱你们》时, 她在学生明确主题后, 让学生讨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 可搜集描写父母之爱的感人故事;有的说, 可寻找表现父母之爱的物品, 讲讲与父母的爱心故事;有的说, 要对父母进行访谈、录音;还有的说, 要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意见后, 又教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方法, 如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怎样访谈录音, 怎样写祝福感谢之语……有了这些“前期铺垫”, 学生实践活动起来, 就会得心应手, 活动成效自然也就显著了。
2. 组成小组, 分工合作。
学生明确研究任务后, 指导学生按研究需要自由组成小组, 按不同的分工进行实践活动。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丰富多彩的语言》前, 我先让学生按自然村的划分, 就近组成小组,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面去进行实践活动:有的小组去搜集歇后语、谚语, 并按类整理好;有的小组去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 并作好讲述的准备;有的小组去寻找特色“提示语”和“广告词”, 并学着写一写;还有的小组去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 并试着演一演。然后, 再指导各小组长按组员的特点分配好任务, 做到人人有任务, 个个抢着干。这样,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 既保证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 为“展示课”作好了准备, 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重过程指导
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在课外进行, 因此,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呢?
1. 保证时间。
每次综合实践活动都要提前一到两个星期布置, 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合作, 探究有关课题。
2. 了解反馈。
在学生实践活动时,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以便及时加以指导, 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中外童话为友》前, 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的活动。在小组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 (大约一星期左右) , 我利用“午间管理课”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了解。学生在交流中向我倾诉了许多他们在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讲童话故事该用怎样的语气?可加上哪些动作?演童话的道具要怎么做?有的角色抢着演, 有的角色没人演, 怎么办……面对学生的种种困惑和他们期盼、希冀的眼神, 我有的就地解决, 解决不了的, 就放到课后, 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 再加以悉心指导。
3. 指导总结。
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寻找错别字》时, 我在学生查找街头广告、同学作业本上的错别字的基础上, 在展示交流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整理、交流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调查方式各异, 所搜集的资料也多而凌乱, 学生对怎样交流无从下手。于是, 我就交流的方式、交流内容等对学生进行了适时的指导, 让学生对调查成果加以整理, 让他们选取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内容进行交流, 并根据“成果特点”确定交流方式。
三、重展示评价
展示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心组织展示环节, 重视展示中的评价, 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研究的兴趣。对如何进行展示评价, 我从评价时机和评价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 评价时机。
(1) 展示时。在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时, 教师或学生对学生的实践成果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激励性标志等及时加以评价, 或肯定他们的实践成果, 或提出中肯的意见, 使学生在展示评价中习得方法, 获得快乐。
请看一教师在教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留住秋天》中师生交流的一个片段:
师:秋天多美啊!那么, 在美丽的秋天即将离我们远去时,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留住秋天的呢?
生:我是用搜集儿歌的方法留住秋天的。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你把儿歌记在了心中, 也就永远把美丽的秋天留在了心中。
生:我画了一幅秋天的画来留住秋天。
师:你真了不起! (竖起大拇指) 画得美, 说得更棒!大家表扬他。 (生一起鼓掌)
生:我是用搜集描写秋天的古诗的方法来留住秋天的。
师:你读得又响亮又准确, 真好!你很喜欢这首古诗, 对吗?为什么?
生:是的, 我很喜欢。因为这首古诗把秋天的美丽和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写了出来。
师:那么, 你能不能再读一遍, 把秋天的美和诗人对秋天的喜爱读出来呢? (生再读, 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你真棒!果然一点就通, 老师真为你高兴!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师亲切引导学生交流, 并于交流中适时运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激励性标志”等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评价, 使学生在老师或肯定或点拨的评价中, 享受交流的过程, 获得成功的快乐。
(2) 展示后。在展示交流后, 教师组织学生把实践成果制成展板展出, 供学生观赏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 评价别人的成果, 也接受别人的评价。
2. 评价方式。
为了给学生常实践常新的感受, 我们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有时是口头表扬, 有时是书面评价, 有时用等级表示, 有时又是激励性的符号 (大拇指、笑脸、金苹果、红五星等) ……口头表扬、激励性符号, 我们通常在展示交流时运用, 而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一般放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
为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 我们设计了以下表格:
通过这样的表格,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 使他们在家长、老师的话语中, 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推荐阅读:
怎样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论文06-19
家庭教育七种有效方法范文08-29
朗读的有效指导06-27
日记指导的有效策略10-17
指导朗读的有效策略11-02
音乐教学的有效指导08-03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08-17
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指导06-14
作文指导的有效性06-28
朗读指导中的有效性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