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媒体

2024-10-05

阅读媒体(通用12篇)

阅读媒体 篇1

课外阅读这个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 许多学校把它列为研究课题, 课外阅读指导课也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课型。而电脑多媒体的使用, 以它形象直观的优点, 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 在阅读指导课中当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案例:

近阶段, 我推荐孩子们阅读了冰波的童话《月光下的肚肚狼》, 上了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月光下的肚肚狼》是冰波的又一部好看的中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肚肚狼的离奇经历。乞丐肚肚狼居然每到月圆之夜会变成一位风流倜傥的王子!作品通过一匹乞丐狼的神奇转化故事, 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立意新颖, 文笔非常幽默, 故事引人入胜。上课前, 我选取了童话中的部分图片, 制作成动画, 再配上音乐, 做成了多媒体课件。

一、认识主人公

(1)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一匹狼, 他就是肚肚狼。大家看, 这个就是。 (出示头像) 同学们觉得他如何? (有趣的, 傻里傻气的, 有一个大鼻子, 下垂着两只眼睛, 没有什么精气神)

(2) 他也有一个固定职业!听和读, 看谁有最快的反应。

——一个乞丐

(3) 但是, 肚肚狼不只是一只普通的行乞的狼, 还有一个和他有关的神秘的传说故事。当在月圆之夜时, 他就会变化成英姿飒爽的王子, 而且还能唱出优美歌曲。他的歌声悠扬、婉转、动人心弦。 (出示王子图片)

(4) 这本书名就叫《月光下的肚肚狼》。 (出示封面)

蔚蓝、静谧的天空中, 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悬挂, 清亮的月光悠然撒下。我们的肚肚狼坐得直直的, 抬起头, 呆呆望着天上的月亮, 静静等待着属于他的时刻到来。

二、了解肚肚狼的故事

起初, 肚肚狼变成王子后只能持续几分钟, 然后就又变成了乞丐的样子。如果当肚肚狼变成王子的时间超过了二十四小时, 那么他才可以变成一位真正的王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肚肚狼和身边希望通过这件事一举成名的仓鼠玉碎先生 (出示图片) 想了很多办法, 同时也闹出了许多笑话。

(1) 动画出示故事《肉包子》

谈谈你的感想。

(2) 之后, 他们又有了一个发现, 当神秘的扑满中积攒的黑宝石越来越多时, 肚肚狼变成王子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所以他们就有了主意:抓紧赚钱买黑宝石!

动画出示《赚黑宝石》

肚肚狼在做什么呢?你对肚肚狼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3) 然而, 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肚肚狼王子的时间没有增加。然而, 他却得到另一个收获。让我们一起来看《小红鞋的午餐》。

动画出示《小红鞋的午餐》

肚肚狼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小红鞋的信任与爱心, 收获了朋友与友谊)

(4) 故事还在继续着, 如此可爱, 如此善良的小红鞋得了绝症——白血病, 为了帮小红鞋治病, 肚肚狼卖掉了他的珍贵的黑石头;为了让小红鞋开心, 肚肚狼去学了唱歌。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肚肚狼变身为王子, 为小红鞋和爱心医院的病人们深情地演唱。奇迹出现了, 听了王子唱歌所有的病人, 不治而愈, 神秘的王子突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5) 在月圆夜晚来临的时候, 爱心医院被病人挤得水泄不通。人们建造高台, 撒下花瓣, 等待王子的到来

此时让同学们先猜故事的结局。 (肚肚狼变成了英姿飒爽的王子。)

(6) 让我们来看《月全食》

(7) 故事在肚肚狼余音缭绕的歌声中, 在玉碎先生的问题中戛然而止, 留给我们无穷的思考:

肚肚狼最后有没有变成王子? (没有) 为什么没有变成王子? (月全食, 月亮被地球巨大的影子挡住了)

最后, 肚肚狼出现在人们面前只能是狼的形象, 你觉得他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失败了, 因为他没有达到让自己变成王子的目的;成功了, 因为他成全了别人, “牺牲”了自己)

现在, 在你的眼里, 肚肚狼形象是什么样呢? (他有爱心, 善良, 有酷酷的装扮, 有奇异的本领, 有动听的歌声, 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他就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王子。)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肚肚狼呢? (是温暖的爱心, 是真诚的友谊, 是无私的奉献改变了他) 是啊, 有首歌唱得真好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反思

(一) 问题

整课教学中, 我都穿插了多媒体课件, 或是精彩的图片, 或是有趣的动画, 或是悠扬的音乐,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一下子引起孩子对故事的兴趣。上课过程中, 如我所预料的, 课件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眼球, 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动画中人物的形象, 言行举止, 同学们又展开了讨论, 说人物, 谈感想, 一节课结束, 同学们意犹未尽。

但作为课堂调控者的我, 总觉得这不像一堂阅读课。回过头细想想, 同学们的发言, 都是针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故事, 首先吸引人的肯定是跌宕起伏的情节, 但情节以外的:优美语句的运用, 气氛的营造, 人物的内心世界, 隐含的哲理都是不可缺的部分, 而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也最容易忽略这些。孩子容易忽略的, 应该是我们教师指导的重点。但是在这节课中,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 反而让孩子的目光停留在了情节的发展上, 所以他们反馈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情节上。

童话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蔚蓝、静谧的天空中, 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悬挂, 清亮的月光悠然撒下。我们的肚肚狼坐得直直的, 抬起头, 呆呆望着天上的月亮, 静静等待着属于他的时刻到来。短短两句话, 如诗般美丽、神秘的画面轻轻铺开, 肚肚狼虔诚、投入、期盼的形象似乎就在我们面前, 这怎是一幅简单的插图所能展现的!

不知道这节阅读指导课后, 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孩子们还有没有兴趣看一看整本书的内容;不知道重新翻阅全书的孩子们, 在滑稽的情节之外, 有没有留意到那醉人的语言;不知道在阅读中为笑料笑出声的孩子们, 有没有发现主人公身上闪现的人性的光辉……

(二) 分析

那么, 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 问题出在过多的用多媒体阅读代替了文字阅读。

文字阅读, 顾名思义, 是人们从纯文字符号的字里行间里, 理解词语的意思, 分析隐藏的内涵, 品位作者深意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我们人类有文字起, 使用上千年的阅读方式, 是立足于人类社会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孩子们在认识这些文字符号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阅读、思考、理解, 积累而来的。

多媒体阅读, 就是通过图片、录象、声音、动画等手段, 全方位多层次理解作者讲述内容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也更明白, 读起来省时、省力。

其实, 传统的文字阅读和新颖的多媒体阅读各怀“绝技”。前者以揣摩文字入手,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 并能从中学习布局构篇、遣词造句、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知识。后者在激发阅读兴趣上凸显优势, 能一下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关键在于, 教师如何把它们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之相得益彰。

三、调整

经过考虑, 我把原本一课时的内容扩充为两课时, 将多媒体阅读的部分和文字阅读的部分重新安排, 力求更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读物推荐

(1) 了解作者

冰波, 本名赵冰波, 杭州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杭州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的创作以童话为主, 从婴幼儿至中学均有适龄的作品, 已出版各种童话著作150余本。他的作品主要风格是抒情、优美、富有意境, 被称为中国“抒情派”童话的代表人物。 (出示作者本人)

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奖项。有机会, 同学们可一定要饱读一番哦!

(2) 引出推荐读物

1. 今天我们的主角也是一匹狼——肚肚狼。

喏, 这就是肚肚狼。 (出示头像) 觉得他怎么样? (可笑, 傻乎乎的, 有一个大鼻子, 两只眼睛耷拉着, 没有神)

2. 他还有份固定的职业呢!听读, 猜一猜, 看谁反应最快。

——乞丐

3. 不过, 肚肚狼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行乞的狼, 他和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有关。在月圆之夜, 他能变成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 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他的歌曲婉转、悠扬、动人心弦。 (出示王子图片)

4. 这本书就叫《月光下的肚肚狼》。 (出示封面)

(3) 精彩场面激趣

(播放《肉包子》一章中的动画)

(4) 制定阅读计划

1. 指导阅读方法:注意人物的对话, 注意主人公前后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 根据个人情况, 制定每天读书时间和读完时间

第二课时:阅读鉴赏

(1) 整体回顾 (从总体入手, 迅速捕捉主题, 理清文章思路)

1. 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2. 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2) 细品第十章《小红鞋的午餐》

1. 让我们一起来看《小红鞋的午餐》。

肚肚狼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朋友与友谊, 收获了小红鞋的信任与爱心)

这就是小红鞋给肚肚狼的两元钱, 掂一掂, 怎么样? (很轻, 并不是什么大数目, 同时又很重, 因为那是一个生病女孩用来买早饭的钱, 是她对肚肚狼的信任, 是一颗沉甸甸的爱心。)

2. 是啊, 将这两元钱捧在手里的肚肚狼, 这时你想说些什么?

a. 小红鞋对我太好了, 我一定要报答她。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好, 我收下, ”肚肚狼把钱放进口袋里, “我肚肚狼会记住的。”)

b. 小红鞋, 你真是个善良、可爱、有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

(“你怎么受了这么重的伤啊?”小红鞋刚说完这句话, 终于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

“肚肚狼, 你的伤很痛吗?”小红鞋没有回答肚肚狼的问题, “你流了这么多的血, 应该在家里躺着啊……可是, 是不是你在家里躺着, 就没有人给你钱了?所以, 你只好在这里……”

“不, 这是属于我自己的钱, 我就是要给你。”)

c. 我太坏了, 真不该假装受伤出来骗人。 (“我真浑!”呆了好一会儿之后, 肚肚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拳。)

肚肚狼, 我觉得你变了, 从你想把钱退给小红鞋, 从你骂自己浑, 我觉得你不是我开始认识的肚肚狼了, 同学们认为呢? (肚肚狼受到了小红鞋的感染, 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变得有点儿可爱了。)

(3) 深挖主题

这样调整后, 第一课时偏重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很好地达到了完成这一任务。有了兴趣的激发, 阅读计划有了保障。第二课时偏重于文字的感悟, 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 感悟其表现方法, 并积累优美词语,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提高了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文字阅读、多媒体阅读如两柄作用不同的武器, 各有千秋, 不能互相代替。让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细致些, 考虑更周全些, 把利器用在妙处,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传统的文字阅读和新颖的多媒体阅读各怀“绝技”。前者以揣摩文字入手,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 并能从中学习布局构篇、遣词造句、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知识。后者在激发阅读兴趣上凸显优势, 能一下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关键在于, 教师如何把它们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之相得益彰。

关键词:文字阅读,多媒体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课反思

参考文献

[1]张仙峰, 闫国利.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3) .

[2]孙方, 廖军和.Power Point课件的信息加工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4) .

[3]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05) .

阅读媒体 篇2

阅读

——杨剑龙教授在杭州师范大学的讲演

杨剑龙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网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了、淡化了。”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

杨剑龙 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政策咨询特聘专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2003),纽约大学访问教授(2005),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都市文化研究》主编。

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与发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新媒体具有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形态。按照传播学的视阈,新媒体大致包括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电视新媒体等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形成了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等全新的特征。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某些观念。新媒体不仅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了当下社会的文学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新媒体传播文学的形态与方式有关,文学不再仅仅刊登在报刊、杂志、书籍上,新媒体大大拓展了文学发表的空间与传播的方式,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电视新媒体等,都成为文学的载体与传播的渠道,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对于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拓展了文学领域。与传统媒介相比较,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虽然受到商业化的左右,但是新媒体大大拓展了文学发表的空间。据统计,我国文学网民高达2.27亿人,其中约有2千万属上网写作人群,经文学网站注册的写手高达200万人。新语丝、天涯、博库、盛大等诸多文学网站的出现,造就了一个文学狂欢的时代,文学创作的方式似乎更加自由了,文学创作甚至变异为文学生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网络作品为人们所关注,不少网络文学作品走红后,即受到出版社的关注,有的甚至改编为影视剧,网络作家鹊起的声誉和丰厚的报酬,使网络作者层出不穷,盛大文学网号称有123万个作者,以每天1至3万字的速度写作。由点击率创造出的网络稿酬的神话,令一些以往轻视网络创作的作家们也艳羡不已,有的甚至也将创作初稿挂上文学网站,有的还上了网络文学排行榜。在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中,文学创作的类型也有了长足发展,小说创作领域就有奇幻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灵异小说、网游小说等,文学的天地越来越宽了。

2、改变了文学观念。与传统的文学观念不同,以往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经被淡忘了,文学不再仅仅是劝善惩恶道德说教的工具,由网络、手机、电视等作为传播媒介的文学,更突出了娱乐性、消遣性,在现代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作为商品的文学,其消费性更加突出,网络文学、电子出版、数字出版等对于纸面文学的冲击,使得诸多出版社调整方向,诸多书店濒临困境。在新媒体时代的读图语境中,文学与影视、戏剧、游戏、动漫结缘成为一种倾向,关注读者、关注市场、关注消费成为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一种动向,忽略经典性、重视大众化成为文学创作的趋势。在文学突出了娱乐与消费的语境中,某部文学作品的走红便引来了文学跟风,姜戎的《狼图腾》畅销后,出现了《狼的目光》《狼的诱惑》《狼的故乡》等作品。在电视剧《金婚》走红后,又出现了诸多以结婚为题的电视剧。

3、转换了创作方式。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甚至渐渐使一些作家转换了创作方式,这并非仅仅是作家由用笔写作转换到用电脑写作、手机写作,更重要的是某种创作方式发生了转换。网络写作的互动已经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创作不同的方式,读者影响着作家的写作思路,作家接受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作家与读者共同参与作品的创作。在读图时代,影视剧的巨大市场影响,传统作家向影视业转换或向影视剧献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创作的方式,在小说创作时就将小说剧本化。在某些影视作品走俏市场后,又从剧本改换为小说,出现了一些剧本小说。倘若说网络文学让写家有了自由宣泄大肆铺叙的可能,那么手机小说、微博的出现,让写手们努力以简练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涵、撰写有意思的故事,在其不断传播过程中,具有了不断被改写被丰富的可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倾向,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等,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网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了、淡化了。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某些变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也有了重要的变化,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让读者的阅读具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浅泛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一。网络文学、电子报刊、电子图书、手机文学,让读者的阅读更为自由与随意,地铁里、码头上、公交车里、办公室里,只要有电脑、手机、电子书就可以阅读,翻阅浏览式的阅读,跳跃式的阅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现象,便捷、快速浅尝辄止的阅读,成为当下社会浅阅读的基本特征。由于这种阅读方式,形成了大量浏览而缺乏深入的泛阅读,甚至只浏览标题而不细读文本的现象,不在大量文本前驻足,而在吸引眼球的段落词句上留步。阅读的图像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二。数字电视、动漫图书、移动电视、DVD影视、3D电影、彩信等,让现代人的阅读图像化了,人们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常常凭借影视作品,而非通过名著的文学文本,在读图时代往往又出现了插图本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行,甚至也出版了一些图说中国古典哲学名著的系列丛书,在让一些深奥的古典哲学图像化的同时,却也将一些深邃的思想简单化了。追求读图的形象与轻松,追求读图的视觉快感,形成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倾向,过于沉溺于读图往往会弱化人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的游戏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三。在某些小说创作中,明显可以看到电子游戏的痕迹,那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幻想,打斗杀戮的场面,除暴扶弱的行为,都与电子游戏十分相似。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与传统的文学阅读接受教益不同,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呈现出游戏化特点,追求愉悦、寻觅刺激、求得快感已成为阅读的某种目的,以至于在一些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跳跃式的浏览式阅读已经成为习惯,选取有刺激的场景与情节,无论是情欲宣泄,还是阴谋算计,无论是偷窥盯梢,还是杀戮火拼,读者们往往在这些夺人眼球的地方滞留,形成了阅读的片断性、零碎化。手机小说的阅读更是如此,那些有色彩的手机小说,往往与性和政治相关,通过手机的一再转发,引起哈哈一笑,在游戏状态中完成了小说的阅读。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固然与媒体技术发达有关,也与大众文化流行有联系,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成为大众文化流行的症候。

新媒体时代文学发展的前瞻

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改变了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境况,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了评论家们所说的文坛传统纸媒文学、商业性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三分天下的境况,甚至有人提出网络文学已占“文学的半壁江山”之说,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在整体结构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在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中,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繁盛的时代,多元化、丰富性成为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表征,文学观念的改变使文学卸下了以往一些强加给文学的重负,回到文学原初的娱乐消遣自我表达之途,创作方式的转换使文学与读者更加靠近了,在作者与读者、创作与市场的互动中,读者已经置于作为文学接受者消费者的上帝的地位,网络文学与纸面文学的互动与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文学创作必定随之发生变化,在文学日趋大众化普泛化中,在文学日趋商品化消费化中,文学繁荣的表象下却存在着某种隐忧。

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让文学阅读进入了一个更为自主更加自由的时代,在作家被脱下启蒙者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华丽外套后,读者不再接受启蒙者登高一呼的启蒙,也不再聆听灵魂工程师絮絮叨叨的说教,读者可以随心所欲选择读物和阅读的方式,将娱乐休闲置于首位的阅读抉择决定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作为文学商品消费者的读者可以对作家作品颐指气使地评说,甚至参与或影响某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学接受的寓教于乐被强化突显了,读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于文学创作的过程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大。

新媒体时代文学的发展与变化,也具有某些值得警戒之处。在文学商品化大众化的语境中,文学创作的自由随意,使作家与写家缺乏精品意识,缺乏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粗制滥造粗俗低劣的作品层出不穷,快餐式的作品充斥市场与网站,如评论所指出的:“‘文革’前17年,我国发表的长篇小说总共是200部左右,但几年前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内就收到长篇小说147部”。虽然文学创作回到了娱乐消遣的原初状态,应该追求寓教于乐的文学创作境界,但在注重文学的商品性市场化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涵,在注重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生活化的同时,必须强调文学创作的典雅化经典性。在尊重读者的意愿和意见的同时,作家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完全为市场所左右,不绝对尾随读者的见解,尤其注重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反对文学创作的复制性和拷贝式的生产,将创作具有文学内涵和艺术品位的精品力作作为作家创作的责任。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在阅读的图像化过程中,我们也反对一味阅读图像而忘却文字阅读,因为这将抑制文学阅读的想像能力和批判色彩,因此,要倡导在图像阅读过程中的文字阅读。在阅读的游戏化过程中,应该提倡具有理性色彩的学理性阅读,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评说,在快餐式文学作品泛滥的同时,注重对严肃的雅文学的阅读,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影响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阅读都发生了某些变化,传统的、精英文学的创作仍然在坚守,纸面文学与网络文学创作的互动也说明了文学界发生的变化,网络文学作品进入“茅盾文学奖”的候选作品中,也说明了网络文学创作能够产生精品力作。文学是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消遣,文学也是人们消费中的文化商品,文学更是人们生命中的精神寄托,文学是发展的、是多元的、是变动的,希望我们的文坛为人类留下更多的经典名作。

阅读媒体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图书阅读;网络阅读

【作者简介】贾建伟,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影响日益加深,人们的阅读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当今社会的阅读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网络阅读逐步过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网络化的数字阅读将在更大程度上取代传统阅读;当然,传统阅读模式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我们应当对这两种阅读方式加以正确的认识。

一、网络阅读的特点

科技进步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信息终端日益普及,网络阅读模式应运而生。网络阅读与传统的图书阅读相比,有着显著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呈现模式与网络阅读模式

在多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传播方式早已经取代了过去纸质文本的单一传播方式,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读者,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不断趋于碎片化。网络阅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呈现模式和网络阅读模式。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日益普及,人们更多地利用等车、乘车等时间进行网络阅读。网络媒体运营商为了迎合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模式,把各种网络媒体信息以碎片化的模式呈现出来。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微文化”,这也是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呈现模式与网络阅读模式的集中体现。

2.更为广泛的信息量与信息检索定位水平相对不足

由于互联网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阅读可以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网络数据库可以提供的信息量仍然在以几何级数方式不断膨胀。人们通过网络阅读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信息检索定位水平的相对不足。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超大容量,常常会使得对读者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淹没在大量不相关的干扰信息之中。读者往往在查找需要内容的时候,由于不相关的干扰信息过多而找不到对其有用的信息。这一方面是由于读者寻求的信息内容可能过于生僻;另一方面则更有可能是由于信息检索定位水平的相对不足,导致网上可以找到的信息资源无法正确、恰当地呈现出来。这是多媒体时代网络阅读应当改进的重要缺点和不足。

3.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对网络传输速度的依赖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人们的阅读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过去可能在图书馆的书堆中苦苦寻觅才可以得到的信息,现在仅仅通过敲击几下键盘和点击几下鼠标就能轻易获得。但是在网络阅读为人们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也显现出这种阅读方式的某些不足之处。网络阅读需要相应的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更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网络硬件建设水平往往各不相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网络硬件建设发展水平可能较为滞后。由于网络阅读对网络传输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很可能由于网络原因而无法实时刷新信息数据库,进而对网络阅读造成影响。这种对网络传输速度的依赖是网络阅读无法避免的不足。

二、传统图书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相较于多媒体时代的网络阅读模式,传统图书阅读模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傳统图书阅读对软硬件设备没有要求,更为简便易行

虽然网络阅读有许多优势,也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由于其对网络和信息终端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也存在着各种局限性。网络阅读首先需要网络硬件提供足够的信息传播速度,无线网络还需要足够强度的网络信号,在山区等特定地区很可能因为信号强度不足而无法进行网络阅读;即使网络信号强度足够,手机和平板电脑也有电池电力的局限,电力耗尽也无法实现网络阅读。相对的,传统图书阅读不需要特定的软硬件设备,只要有足够的光线和可阅读的内容,就可以进行阅读。可见,传统图书阅读在简便易行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

2.传统图书阅读可以为人们带来的阅读体验

在多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也助长了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浮躁情绪。在这样喧嚣纷繁的世界之中,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本好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式的高雅艺术追求。纸书爱好者往往愿意带上一本好书,扔下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踏上一段旅程,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使自己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由此可见,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模式在文化传承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3.传统图书阅读在学术研究和探索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由于传统图书阅读更具有思辨性,因此在学术研究和探索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在进行传统图书阅读的过程之中,可以更专注地进行学术思辨与探讨。不仅如此,一些较为新近的学术研究成果由于涉及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进程,往往仅在一些专门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要获取相应的专业研究成果信息,则只能通过订阅相关的学术期刊来实现。当然,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在网上也可以找到,但是与学术前沿课题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还不能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实时更新。由此可见,传统图书阅读在学术研究和探索方面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多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应齐头并进

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各有所长,两者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多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应当齐头并进,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以自身优势来弥补对方的不足。

1.傳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方式将长期共存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传统阅读模式仍然没有被网络阅读取代。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网络阅读所存在的局限性仍然未能被完全克服;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眷恋传统图书阅读模式,这与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毕竟纸质信息载体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两千年,虽然当前的电子信息存储技术可以实现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但是由于大多数人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都与纸质图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在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也不会完全放弃传统图书阅读方式。由此可见,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方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长期共存。

2.深阅读和浅阅读融合互为补充以满足时代需要

网络阅读的碎片化特点导致其必然归于浅阅读的范畴。在多媒体时代,海量的网络信息以碎片化的模式呈现给读者,使得网络阅读更倾向于对娱乐性和休闲性的追求。与之相对应的,传统图书阅读方式则以深阅读为特点。传统图书在思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阅读过程有利于人们对图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在当前的多媒体时代,人们既需要浅阅读带来的娱乐和消遣,也需要深阅读所激发的思索与感悟。由此可见,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在深阅读与浅阅读两方面各有所长,两者应当相互融合,互为补充,这样才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阅读需求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两种不同渠道和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应当对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进行有效的协调,使不同的阅读方式共同为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生活质量服务。

[1]郭蕊. 借鉴传播学理论探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A]. 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 2009.

[2]梅建文,何金彩,刘文. 不同类型网络游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 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06.

[3]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又有重要变化——2006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有六大发现[A]. 中国编辑研究(2007)[C]. 2007.

[4]魏一平. 近十年我国非学术期刊研究综述——以对“中国期刊网”1996-2005年有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为依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 2006.

[5]王燕,刘继贤. 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调查分析与提高对策——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5C-298)[A]. 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 2006.

新媒体与阅读推广 篇4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 提供的新媒体阅读服务主要包括:电子书、移动图书馆、读报系统、LED大屏。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 应对新媒体阅读似乎准备不足。笔者就这些服务, 对高校图书馆主页进行访问、调查。 (表1) 选取了国内知名的7所高校图书馆, 基本反映中国大学目前移动阅读服务开展的现状。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遵循从“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到“移动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发展进程, 从短信订阅提醒服务逐步发展到基于WAP的在线移动阅读或电子图书、期刊下载阅读。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 据统计的54所高校图书馆中, 仅12所大学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一) 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 读书实在是一件苦差事, 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长时间, 但只要高考的大棒存在, 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个好分数, 耳边被灌输的也是一些励志名言, “头悬梁, 锥刺股”“十年寒窗无人问”“富不爱看贫不暇, 世间惟有读书难”。而苦读的目的则是功名利禄,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举成名天下知”“学而优则仕”, 学生从未有过读书的兴趣。据报道, 5月20日, 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在教学楼前将废旧试卷和书页洒下, 并大喊“高考加油”, 在网上引发关注。5月28日, 网络上一则贵州省六盘水第五中学毕业生们撕书减压的视频再次引起热议。记者从视频中看到, 在长达40秒钟的视频中, 漫天的雪白书页源源不断地被从空中抛下, 场面十分壮观。因此, 到了大学, 再也不愿意去苦读书了, 如今在新媒体覆盖下, 千奇百怪的故事, 天马行空的穿越小说, 可以轻易获取的娱乐享受。维基、百度与谷歌的存在几乎不需要再用大脑去思考, 就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谁又愿意重拾读书之苦。所以, 应结合学生的兴趣, 而不能硬性列出一些必读书之类, 反而容易引起抵触。

(二) 将新媒体阅读推广与传统阅读推广相结合。如果新的媒体手段, 结合传统阅读推广方式, 将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不久前就对这种推广方式进行了尝试, 在一期由校团委主办、在图书馆开讲的“金陵名人堂”讲座中, 请来了著名古琴大师马杰先生介绍古琴文化, 讲座前夕, 主办方制作了多幅宣传展板介绍马杰先生生平、古琴的基本常识与我国十大古琴名曲, 考虑到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对古典音乐文化了解有限, 主办方还精心挑选了古琴演奏的视频在图书馆内的LED大屏上播放:一艘小船在青山绿水间悠然穿行, 船头端坐一鹤发童颜的古装老者, 气定神闲, 轻抚琴弦, 悠然间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当这样的视频画面出现在图书馆近40m2的LED大屏上时, 立刻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观看, 画面散发出的古典、清新而又宁静的文化气息在现代化配置的图书馆内迅速弥散开来。立体直观的视频宣传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 很多人返回到宣传展板前开始认真阅读详细介绍, 当看到诸如“广陵散”“嵇康”等熟悉的字眼时, 就有同学开始谈论相关的图书并在身边的检索机上进行查询。

(三) 加强阅读推广服务宣传。2012年8月, 上海书展和“书香中国”上海周以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为主线, 汇集了全国近500家出版社、15万余种参展图书。活动期间, 举办了喜迎十八大、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献礼图书大联展, 阅读论坛、新书首发、作家签售、文化讲座、经典阅读、中华名花书画展等活动400余场, 并首次推出“理想书房”的概念和实景空间, 营造了全民爱书、读书、尚书的良好氛围。由于活动内容丰富, 好书繁多, 吸引了大批观众,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展”。对于图书馆, 应结合学生兴趣、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吸引学生。

(四) 建立多功能阅览室。阅览室应从传统的纸质阅览, 转变为提供多种功能。可以借鉴山东潍坊学院图书馆的经验, 向师生征集图书, 整理加工以后放在此阅览室, 作为图书漂流。图书漂流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进优秀图书在学生之间共享互动阅读。

(五) 积极运用新一代的阅读推广方式——阅读2.0。在WEB2.0理念和技术成功应用于各“门户网读书频道”“付费阅读网站”“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社群网站”后, 阅读2.0成为新一代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部分图书馆引入了阅读2.0的理念和技术来吸引习惯网络阅读的读者, 如“图书评论”“读者或图书借阅排行榜”“各类推荐 (如主题、相关推荐等) ”“各种聚类 (图书聚类、作者聚类等) ”“与读者互动、与豆瓣双向互检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OPAC2.0) ”“Google搜索引擎”、聚合 (RSS) 、标签 (Tag) 、博客 (Blog) 、微博 (Twitter) 、手机平台、即时通讯 (MSN、QQ等) 、小书签 (Bookmarklet) 、豆瓣、My Space、Facebook等社交类网站。

移动图书馆是指依托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 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各种便携设备 (手机、ipad、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MP4等) , 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的信息查询、浏览和获取资源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苏海燕.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 2012 (3) :52-55.

[2]中国网.多地学校高考前上演撕书吼楼减压专家:做法愚蠢[EB/OL].http://news.163.com./16/0531/13/BOD8L4BG00014JB6.html, 2016-05-31.

[3]苑世芬.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3 (1) :77.

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 篇5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步骤

1、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理清教学环节,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好教学设计。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比如需要交互的可用Authorware制作,以展示为主可用PowerPoint来完成。教学时要灵活运用,不能一刀切。

3、备课前要先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将有关内容下载下来,为课件的制作做好准备。

4、经过比较、筛选,确定需要补充的内容,再将这些资料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分类编排,以备在制作时便于调用。按照备课的顺序设计制出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

1、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主要根据语文课文内容,并结合教学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织。通过交互实施双向交流,从而达到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素质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设计时要做到:文字内容简洁、重点突出;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

3、多媒体课件中,要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比重要适宜,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几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吸引学生,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我上郦道元的《三峡》时,利用Powerpoint,把纪录片《话说长江》中“长江三峡”部分精彩画面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通过直观的感受,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让学生创造性地描述三峡四季的景象,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2、突破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合理地处理教材,不仅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而且还能简化程序,增加较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我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了更好地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我就有意识地把“父亲过铁道,攀栅栏,买橘子”的场面制作成课件,学生就有直观形象的感觉,教师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创造性的表达画面的内容。学生再结合课文,就能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把握人物的形象。所以说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课件还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突出达到的。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再如,我教学《安塞腰鼓》时,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网页。分为“黄土高原民”,“黄土高原风”,“黄土高原情”三部分,通过资料及影像的显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通过阅读课文,再联系自己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口头表述,然后再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生命的旋律。

4、启迪思维,提供创新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学生对沙漠的形成,沙漠对人类的危害还不完全了解。我就想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前我通过网上搜索、剪裁,再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性。在运用滚动的画面展示沙漠是如何向人类进攻的。这样同学们就有了感性认识,再结合课文内容我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并且收复失地呢?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心,也很感兴趣,就积极地讨论,有时还发生激烈的辨论。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多媒体手机引发阅读革命 篇6

排队、等车、坐车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掏出手机,打开阅读器,翻开彩信手机报,聚精会神地读起“书”看起“报”来。通过手机进行阅读,渐渐成为一种阅读新时尚。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这样说过:“2009年是中国无线宽带的元年,3G成功推出,手机阅读市场也将进入成熟的拐点。”

对于用户而言,手机的相关应用随着3G的成熟与普及,移动网络宽带化、IP化,以及手机终端的智能化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3G业务的推广、上网资费的下调、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阅读内容的日益丰富、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手机阅读必将成为3G时代主流阅读方式之一。

喜欢武侠、侦探小说的周超在中关村某权威网站上班,自从有了手机,周超就“摆脱了出门背书的沉重”。

“书本太重还占地,出门携带不方便。只要在网上下一个电子版小说,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手机来看,还能加书签,”周超说,除去上班和睡觉的时间,他现在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手机阅读上。除了用手机阅读小说,他还订了份《体坛周报》手机报,他说:“体育新闻会每天准时发到手机上。”

像周超这样“看书不带书,读报不买报”的例子不在少数。时下,在公交车上、地铁里,很多年轻人盯着手机屏幕,利用间隙时间进行阅读。自号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的《距离》于2004年11月15日在上海和北京通过高科技手段同时首发起,手机阅读在我国经过5年的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初步形成。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手机阅读仅手机报用户一项就达到了5000万,今年预计将超过8000万,而2005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00万。

对于手机阅读用户的迅猛增加,手机媒体专家朱海松分析,截至2009年7月末,我国手机用户已达7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55亿,这为手机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提供了数量基础。

海量内容是手机阅读对传统纸质媒体的最大挑战。花几块钱的流量,就能读取千万字。而且,将书本厚厚的“大部头”化整为零装进手机,轻松多了。以中国移动推出的5元30MB的流量为例,折合成文本格式的电子书,就是1500万字,相当于100部15万字的长篇小说。这让手机阅读拥有了传统图书无法比拟的性价比。

2009年7月,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现场,300万字的网络小说《盘龙》被盛大买下改编权,将以同名网络游戏亮相。很多读者最早是通过手机阅读接触《盘龙》的;而同名网游主推的游戏界面之一也是手机。从“手机小说”到“手机游戏”,都可轻松而方便地“随身行”。

新浪读书、起点中文网等诸多门户网站和文学网站,都开出了手机阅读专区。2008年,我国手机网民有42.4%看手机小说,手机小说是增长最快的手机业务之一。

2009年7月,“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有大约2500万用户,从来不看报纸、杂志,也不看网站,只通过手机看书、看小说,我国18岁至70岁国民“手机阅读”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为4.47分钟。

2009年10月13日,国内最大的新媒体及电信运营行业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中国手机应用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09》,报告显示,手机阅读成为继手机游戏之后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手机应用业务,用户使用占比达到58%。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报业整体已推出涵盖新闻、娱乐、体育、财经、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此外电信运营商也各自推出了多种定位各异的手机报。

据调查,手机报订阅费一般在每月3元到20元之间。按去年年底的5000万订户计算,数量庞大的订户每月至少为之付出1.5亿元的使用费。此外,订户超过一定数量后,还会伴生很多经营模式和赢利模式。手机阅读蕴含着许多未知的商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报植入了广告内容,因手机阅读衍生的赢利模式远不止广告。

面对着巨大的市场潜在用户,电信运营商早已盯上了这个商机,将手机阅读定位为继手机音乐之后的最具潜力增值业务。2009年3月,中国移动在浙江成立了阅读基地,并已于8月份推向市场;中国电信也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小团队,希望能够尽快进入这个领域;而中国联通也开始探讨加大业务力度。

而较具竞争实力且掌握丰富内容资源的互联网阅读厂商,如盛大等也开始深度拓展无线阅读市场,力图基于内容资源抢占无线阅读先机。

从目前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运营商由于其依托的用户资源以及对网络资源的控制,在移动阅读产业中占据了优先的主动权。

国外很多案例证明,手机阅读大有可为。亚马逊Kindle成功发迹,其利润率超过100%。而日本NTTDoCoMo的手机小说和手机动漫服务的销售额2008年已达2亿美元。

两种不同呈现方式的手机阅读都获得了成功:基于专门阅读器有推出Kindle的亚马逊,其在内容上有很大优势;基于普通3G终端上实现手机阅读的成功者有运营商NTTDoCoMo,其网络优势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匡文波表示,随着3G技术的推广和新媒体的进一步开发,手机阅读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手机小说最早诞生于日本。2000年1月,日本第一部手机小说《深爱》面世,一年内预订该小说的读者突破200万人。目前我国的7亿手机用户突破所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来尝试抱着手机看小说、听小说的阅读方式,将能实现手机文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价值。

2英寸的手机屏幕上,图片大不过邮票,字甚至和蚂蚁相仿。一行20多字,每页500字至1500字的设置,“阅读界面”左右着手机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少网络写手特意针对界面调整写作模式,用短句堆出百万字。而传统纸媒小说转换成手机阅读,因为文体差异,会遭遇“媒介代沟”。

目前,我国手机阅读涵盖了手机小说、传统图书电子版、网络文学、手机报、手机杂志等内容。其中,手机报和手机小说占据重要位置。艾瑞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手机网民利用手机看手机报以68.3%的比例位居各项手机应用之首,看手机小说以42.4%的比例位居第五。

“手机文学首先要求你的旋律特别紧凑,第二语言越浅白越好,越闹腾越好。我认为长短不是真正的壁垒。”前不久,在空中网举办的手机新文学研讨会上,曾策划过《明朝那些事儿》等畅销书的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说。

多媒体走进早期阅读 篇7

●多媒体体现了早期阅读的审美功能

康德说过:“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早期阅读给予幼儿美的享受, 使幼儿获得感情上、精神上的极大快慰和激动。多媒体生动有趣、直观具体的形象, 与幼儿接受上的感性态度十分契合, 因而首先产生的是美感效应。

如《月亮生日快乐》的阅读绘本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意境, 通过小熊可爱而笨拙的行为给幼儿以友情的教育。但绘本毕竟是静止的, 我通过多媒体制作成电子书并配以优美抒情的乐曲, 整个绘本就“活”起来了, 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想象、讲述、对话, 得到了文学的熏陶和阅读的快乐。

●多媒体体现了早期阅读的愉悦功能

多媒体符合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规律。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 可以把每一个文学对象都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如绘本《雪人》是一本无字的书, 幼儿只能靠观察静止的图片理解故事情节。我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 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 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面的意思, 通过放大、具有连续性的画面帮助幼儿想象。故事结束, 幼儿说出了许多富有诗意的话语:“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雪人, 我也会和他做好朋友。我会教他认字、写字, 教他穿衣服, 画画。”所以说, 生命的课堂是享受的课堂, 享受每一个优秀的早期阅读作品, 享受每一个绘本, 也就是多媒体教学所追求的。

●多媒体体现了早期阅读的认识功能

幼儿对文学诉诸感情和想象, 而不诉诸理性思维, 对于习惯于直观感受事物的幼儿来说, 多媒体以直观、生动的形象, 色彩和附有背景音乐的语言构成“充满纯真的、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幼儿通过感受, 从中获得美感和乐趣。

如在大班的绘本教学《小威向前冲》中, 把难以表述的性教育变成了浅显易懂的“我从哪里来”。课件中的小精子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泳池中游泳, 把受精的过程表述为游泳比赛。通过课件, 把遗传基因的奥妙告诉给了幼儿。多媒体课件由于其情境化、情感化、生活化的特点, 特别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特别容易与幼儿的心灵产生共鸣, 有利于幼儿语言的整体发展。

●多媒体体现了早期阅读的教育功能

早期阅读的编创, 主要是在原语言形式、句式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 调动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展开想象进行的个性化创作活动。幼儿在诗化语言创编的过程中, 主要通过对作品的感悟、表现和想象这三方面获得学习经验和有效发展。在多媒体生动画面的刺激下, 幼儿想象的闸门被开启, 创新意识随之萌发, 编创激情油然而生。这时, 他们会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表达出充满童稚的、原汁原味的“幼稚语言”。如在绘本《子儿吐吐》的创作中, 幼儿通过对课件的欣赏, 从中感悟诗歌所营造的温柔、诙谐的意境。教师随机引导“你知道胖脸儿为什么要倒过来睡吗?”由于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突破, 这一引导激发了幼儿的灵感, 编出了富于想象的画面。

运用网络媒体构筑阅读乐园 篇8

有研究者对四、五年级的4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 孩子们在阅读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80 ℅孩子们的阅读目标不够明确; 75 ℅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 对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 不能做到主动地阅读; 学生们在课堂上不能真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以致于课外阅读的效果不理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网络这种特有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其阅读能力呢?

一、立足课堂, 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细致的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 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 多数学生在读流行小说、漫画、卡通等快餐文学; 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 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 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以阅读内容为抓手, 立足课堂, 拓展课外, 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 发挥网络声像并茂的优势, 运用大量的网络材料资源将课外阅读有效开展下去, 不断的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多媒体网络中的阅读资源具有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迷人的语音、绚丽的色彩等特点, 能够很好的吸引孩子们的阅读注意力。孩子们通过网络阅读, 就如同看动画片一样生动有趣, 相比传统的书本阅读, 更能激发孩子长久的阅读兴趣! 通过网络阅读独特的视听功能, 充分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 使孩子的阅读兴趣得到全面的培养, 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其次, 网络具有海量储存信息的功能, 可以将丰富的阅读材料呈现给孩子们。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功能, 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 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在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开展拓展阅读时, 老师不妨充分利用这些便捷的信息资源。如对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的课文, 如 《小英雄雨来》, 可设法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其背景及相关文章, 以此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 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如学习 《小兵张嘎》时,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带学生了解表现儿童团员机智勇敢品质的故事。对选自名家名作的课文, 如 《三打白骨精》 《草船借箭》, 学后趁热打铁, 利用机会在网络上看相关视频, 并趁势荐读原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

二、依托网络, 实现个性化阅读

任何一个阅读者, 只要具备上网条件,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 可以在任何时间, 地点进行学习, 通过这种学习, 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 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因为学生的个人技能, 心里和生活规律上面有所差异, 所以学生在安排阅读的时间上也有所不同。而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 “魔术师”, 能够快速地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优秀文章提供给作者阅读, 为阅读者创造大量丰富可感的语言材料, 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开放语文课程资源, 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 大大提升学生阅读量。在过去, 学生想要随时随刻阅读, 就必须随时随地将书籍随声携带。而有了Internet网络系统, 学生即使是探亲访友, 也可以在朋友家上网阅读。在阅读途中, 如果有事中断阅读, 可以暂时将阅读材料保存关机, 等处理完事情再接着阅读。在阅读劳累时, 还可以休息一会再进行阅读。这就为个性化的探究式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网络协作对话, 探寻方法, 指导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 有效利用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系统,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写作与对话, 也可以让教师对网络阅读辅导进行优化完善, 从而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意见在互联网上完整表达。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激烈的网上讨论。同时, 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 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 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 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 将所需要的信息迅速、方便的查找出来, 通过网络资源, 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还可以与更多的阅读者一起交流分享, 获得更多有益的阅读指导。因此, 阅读教学中, 应当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 扩大学生阅读量, 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独特资源优势与功能。

总之,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 丰富学生的阅读, 扩展其课外阅读, 于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养生良好阅读习惯,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 语文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这一重要目标。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内外的有效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利用对媒体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巨大的资源优势正不断促进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运用网络媒体构筑阅读乐园, 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媒体,有效阅读

参考文献

[1]张丹丹.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东方青年·教师, 2013 (13) .

阅读媒体 篇9

一、内容为王———新媒介环境下出版业竞争原点的回归

腰封因为其包系于书腰之上而被形象地称为腰封, 设计精美。内容精炼的腰封曾带给受众新鲜的购买体验和视觉享受, 但近年来呈现出诸多问题, 如推荐词语浮夸, 甚至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万人推荐”、“中国最伟大”、“难以逾越的高峰”等成为腰封上常见的评语, 此外滥用名人推荐, 从余秋雨、梁文道到奥巴马再到小s, 各色名人列阵腰封, 其中不乏大量的被推荐。腰封形式本身没有错, 出色的腰封能够为图书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但是如果不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特点, 缺乏正确的传播方法和传播形式, 一味吹嘘浮夸, 任腰封恶俗化, 则无法实现对受众的传通, 更无法实现其商业目标。受众并非“枪弹论”中描述的在媒体强大的宣传下毫无抵抗力的标靶, 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互动频繁, 网络的口碑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仅仅依靠名人的权威威震天下、畅行无阻的时代已经过去, 缺乏精彩的内容, 只靠噱头吸引注意力, 最终抵不过新媒介时代受众真实的发声, 不仅不利于建设媒体的公信力, 也不利于出版媒体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新媒介环境下的出版机构应该正视受众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尊重其阅读品位和需求, 重视对出版内容的建设。当前, 出版社除了要面对同质出版媒体的竞争, 还需面对来自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 媒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获得关注, 图书出版中各类策划营销层出不穷, 腰封变“妖封”就是其中的一个极端表现。而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求生存空间, 则需要出版媒体善于在尚显无序的竞争态势下, 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特色。虽然现代图书重视营销, 其中诸如选题、策划、媒体宣传, 都发挥着不容轻视的作用, 但是最终决定受众购买图书的根本仍然在于图书的内容, 因此在图书营销中需要回归传播的本质, 把重点回归到对内容的制作上来, 以优秀的作品吸引读者, 尤其是随着新媒介的飞速发展, 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 内容作为稀缺性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读者提供丰富、优质的阅读内容成为决定媒体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 与其舍本逐末注全力于缔造惊人之语、策划轰动效应, 不如先从把关开始, 培养和发现好的作者、编辑和制作好的作品, 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轻视对图书的营销, 而应当理清思路、分清主次, 落实到腰封的设计, 也应当突破陈旧的思路, 更新设计理念, 剔除“最”、“不容错过”等极具煽情色彩的宣传用语, 通过实事求是推介, 回归图书的内容本身。同时, 也可以借鉴欧美出版界的做法, 书稿正式付印前邀请权威书评人推荐, 在腰封上标示, 给读者真正有价值的参考, 配合符合时代审美的设计, 让腰封成为图书的一部分, 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推介的任务。

二、自媒体营销———新媒介环境下出版业新的着力点

Web2.0信息环境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自我表达平台, 开创了网民的自媒体时代, 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样式的出现, 丰富了媒体传播的种类, 也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方式,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媒体, 获得表达的空间, 传统的信息传播不对称状态得到极大的改观, 这种全新的传播环境激发了受众空前的参与热情, 受众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搜寻, 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前所未有, 传播者与接收者的界限日益模糊。因此, 在新媒体时代, 必须重视自媒体自下而上的传播力量, 图书营销中应更多地发动来自受众自身的力量。可借鉴电影的营销模式, 以2011的票房黑马《失恋三十三天》为例, 其以不足一千万的制作成本赢得了三亿的票房, 成为当年小制作电影的票房奇迹, 该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自媒体的营销方式。由于成本限制, 制作团队从营销之初就对投放市场做了严格的市场分析, 将目标受众锁定为18至30岁的人群, 通过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传播影片的预告片, 在影片正式上映前通过新浪微博等播放, 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此外, 采用官方微博、草根微博和明星微博同步推广的方式, 借助微博投票、微博活动、微博小插件等微博应用, 组成一个微博矩阵, 充分利用主创人员的名人效应以及普通粉丝的口碑营销, 获得了10万粉丝的滚雪球效应;将网上的虚拟“失恋博物馆”落地, 为失恋的网友寄放失恋信物、寄存情感提供现实的依托, 实现从虚拟向现实世界的延伸。不仅如此, 营销团队还开发了影片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 推出猫小贱玩偶、通过淘宝平台售卖等作为营销的衍生产品。不难发现, 从内容到推广策略, 该片的营销思路是以受众情感为主线, 反复传达受众与电影本身的关联性, 巧妙地将受众纳入整个产品的宣传制作中来, 因此影片还未播放就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具有共通情感的关注者。自媒体平台的有效运用, 不仅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 累积了众多的观众群体, 这是该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为图书营销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在图书营销中, 自媒体的影响也有迹可循。以柴静的新作《看见》为例, 上架1个月, 销售已突破百万册, 成为2013年图书市场上的绝对热门, 《看见》登上了包括当当、亚马逊、京东几乎所有网站的排行榜榜首。以当当网为例, 其推荐之语为“十年个人成长的告白, 中国社会变迁的备忘”, 并无浮夸之处, 腰封缺席、惊人之语隐退、设计极其简洁, 却并未影响图书的销售业绩。该图书的成功元素除了内容之外, 作者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读者也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图书推广中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视频、博客、微博等方式, 通过新书宣传片、新书发布会、新书签售动态直播等, 与受众互动, 保持受众对新书的关注度,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环境中草根力量的崛起不容小觑, 在新媒体环境下, 图书营销不仅仅要关注传统媒介的环境特点, 更需要对各类自媒体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估计, 积极搭建和利用自媒体平台, 开发与受众互动的多种渠道, 运用博客、论坛、微博、微信、作者QQ群、线下读者见面会等, 同时联手众多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和文化网站联合推出图书产品, 发掘潜在受众, 通过征集创意、连载、试读、结局有奖猜想、赠阅、推广宣传片等多种方式调动受众对推广产品的兴趣, 在图书面世前就吸引受众参与到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来, 充分发掘自媒体的潜在能量, 才能够真正地把握先机、获得发展。

三、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业的精准化营销与数字化生存

传统的图书出版虽然对图书定位有所考虑, 但是更多的是遵循大众化传播一对多的覆盖模式, 对受众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考虑不足, 新兴媒体的勃起带来了巨量的可独立表达的个体, 受众的身份发生转变———不仅仅是受者也是传者, 互动频繁, 更具有游戏精神、参与意识与分享意识, 更加重视自己的阅读体验, 善于将自我真实的需求表达出来, 在信息选择、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分裂为迥然不同的群体, 其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体现在对图书作品的需求上, 表现得更为多元化, 各种小众化阅读群体形成, 这种变化加剧了现代传播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的必要性。由此, 要求出版媒体转变思路, 将传统意义上的读者重新界定划分, 不仅将其定位于受众, 更要将其定位于用户, 重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实行精准化营销;在图书营销中强化服务理念, 把握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 借助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 通过前期读者调查, 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圈子等, 同作者、编辑、受众微博关联, 集合受众群体, 同时借鉴特色网站运营模式, 如豆瓣, 通过为受众量身定做个性化阅读等创新互动理念, 准确分类目标受众, 密切掌握受众的需求与动态, 针对不同类型读者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选取内容, 制定营销策略, 针对性地投放图书产品;以此为开端, 在争取受众的基础上维系和保持受众忠诚度, 善用网络口碑传播优势扩大受众群体, 同时及时接受受众反馈, 调整推广策略, 建立反应灵敏、可监测可调控的营销体系。

随着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渗透, 电子书、网络出版、手机小说等新型数字出版技术出现, 大大丰富了传统出版的内容和形式, 改变了传统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和出版模式, 同时也带来了网民阅读模式的变化, 出版机构应当积极适应这种改变, 抓住机会, 把握数字化潮流, 开发相关数字产品, 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可以从加强新媒体编辑人才储备入手, 发掘和充实新媒体编辑力量, 优化现有编辑格局;同时, 不断充实和丰富内容数据库建设, 通过改变产品形态和产品内容的叙述方式, 采用多种出版模式, 为受众阅读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此外, 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 密切关注和把握受众个性需求, 适应和引导受众的阅读方式, 掌握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阅读变革的动态, 多方拓展媒体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日]鹫尾贤也.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陈宝莲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管方方.《失恋33天》的成功学[J].《中国新闻周刊》2011 (45)

[3]张曼玲、汤林莉.中国内地、台湾和日本图书腰封比较和传播效果分析[J].《编辑之友》, 2011 (1)

[4]李明娟.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受众细分[J].《新闻知识》, 2011 (1)

[5]陈颖.图书腰封文字不靠谱读者纷说被忽悠[N].文汇报, 2009 08 04

运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 篇10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个体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 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 其景其物仿佛伸手可及, 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走进丽江》 (文中例子均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社s版四年级下册课文) , 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 对课文中的描述缺乏感性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 我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丽江古城去旅行。”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丽江古城美丽的风景。在优美抒情的纳西古乐声中, 神秘的摩梭人, 绵延起伏、峰峰相连的玉龙雪山, “家家溪水绕户转, 户户垂柳赛江南”的神奇风貌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眼盯屏幕, 耳听优美的纳西古乐, 沉浸在多媒体营造的氛围中, 为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展示场景, 突破难点

阅读活动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 凭借已有的经验, 通过思维而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的过程。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 会对学生的文本感悟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情缘境生, 在阅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意境中, 让学生缘境察情, 产生共鸣。

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4至10自然段讲述了父亲坚持不懈地挖掘废墟, 苦苦寻找儿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地震灾难离日常生活较远, 学生很难体验到地震后这对父子骨肉分离的伤痛。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地震的录像, 直观、形象的场景, 缩短了时空距离, 一下子把学生带到1994年地震中的洛杉矶, 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个巨大的灾难中, 从而加深了对文本中所描写的情景的感悟, 使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在这种特殊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父爱也越发沉甸甸。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审美感知, 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审美感知是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 感知美是审美进程的起点, 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描写的美好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 学生就能深刻感知审美对象, 产生美好情感, 陶冶其情操。

如, 《桂林山水》一文的作者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无限的情和爱。然而,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 对桂林的“山”和“水”没有感性认识, 任凭教师“千呼万唤”, 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 而借助多媒体 (按电视散文的方法制作) , 配上动听的抒情音乐,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就能在感知桂林山水美好风光中深入体验“舟行碧波”之景, 感悟“人在画中”之情, 感受课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适时引导, 表达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 文能感人, 情能怡人。在学生熟读课文, 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了真切的体验后, 教师趁热打铁, 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适度拓展作者描写之物、之景、之事、之人,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展开合理想象, 或口头或书面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 在学生弄清了鸟儿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和鸟多的原因后,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榕树之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景, 让学生展开想象, 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充分表达保护自然环境应尽之责。

阅读与多媒体的摩擦火花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电教手段

一、巧妙应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他从事阅读活动的原始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认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设置课堂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别出心裁的开头,可以先声夺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课堂是一个整体,单单有一半是不够的,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都应该是别出心裁的,都应该是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兴奋点并使其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中的。

以“自选商场”的教学为例,我先是问学生:“爸爸妈妈经常带小朋友去哪里买东西呢?”“超市”“商场”“小卖店”……学生都很兴奋。这时,我将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可视图像播放出来,并说:“那么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去逛一逛这自选商场吧。大家注意看,老师都买了些什么东西?”图像播放中,学生都很认真,完全被带进了商场的购物场景中。播放完之后,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各种商品,显然学生对课文中的商品名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自选商场充满了好奇。

2.利用动画情景引路,深入阅读提高

传统教学中,观念陈旧,教学死板,“一言堂”“满堂灌”,但如果在新课标的新形势下,依然沿用旧法,“穿新鞋,走旧路”,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会随之降低。因此,在设置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还应根据文本的情节和内容特点,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为后面的进一步的认知引路,拓展并强化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能力。

如通过上面提到的自选商场的情景,学生认识了商品的名称,但也仅此而已。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类,并体会自选商场的便利,就必须要进行教学情境的完善和再利用。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家“凌乱不堪”的自选商场,并告诉学生:“老师是这家商场的老板。但是你们看,商场里没有什么人,东西卖不出去,老师苦恼急了。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学生纷纷说:“老师的超市太乱了。”“是啊,那你们谁能帮老师把商品摆放整齐,并做好分类呢?”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纷纷在自己的本子上,在黑板上将商品分好类并说出了自己的分类,摆放理由。通过这样的情景,不仅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而且不用教师分析,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分类摆放给自选商场带来的便利。

3.模拟真实环境教学,加深阅读情感

世间万物,情最动人。尤其是,古人的著作之所以传诵不衰,也正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情感、心血和生命。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情感世界却非常丰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将语文文本看做是纯工具,只注重对文章中的语言进行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而不注重对语言中丰富情感的把握,自然学生也无法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再现,带领学生走进真实,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的语言。

以《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文中这样描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单纯的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于是我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引领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泛舟漓江的惬意,感受桂林山的奇特,激发他们内心对于美的向往,对于桂林山水产生浓浓的喜爱之情。电教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所无法比拟的。

二、有效融合电教手段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不单单是“读”,还要“练”。只有将“读”和“练”结合在一起,读、练结合,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积累到语言,感悟到情感,从而内化并迁移,运用语言,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得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以《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教学为例,学生阅读之后,我先是引导学生“品一品”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设计多样的练习题,让他们学习使用这些字词的方法;其次,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猜猜看,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假如是你们遇见了受伤的小鱼,那你们会怎么做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启发他们的思维,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渗透道德教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思考,尝试,总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高效课堂尽一分心力。

参考文献:

周希文.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软件导刊,2007(10).

媒体评出2009年十件阅读大事 篇12

2009年底, 媒体评出了2009年十件阅读大事:温家宝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首部《全民阅读蓝皮书》倡导全民阅读;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吹响集结号;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杭州发放图书消费券刺激阅读;两岸携手规范汉语形音义;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人阅读率不敌青少年;一线教师质疑小学语文教材部分篇目失真;金融危机引爆财经读物阅读高潮;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热销彰显文化事件意义。

术品三要素或三层面, 也就是首先唤起五官感觉的欣赏愉悦, 其次是激发情感、直觉、想像力等心理激荡, 最终是要深入个人内心幽微至深的神志层次, 并提出早前的张艺谋和冯小刚等的中式古装大片只达到“感目”层次, 而没抵达“会心”更无理由谈论“畅神”层次。从这样的可赏质标准来看“三枪”, 张艺谋同几年前相比, 同样还只是停留在初级的“感目”层次, 也就是满足于运用时尚俗艳镜头取悦于观众感官, 而无法调动他们的更深的心灵和至深的神志, 所以陷入同样的“眼热心冷”困境。它表明此前尚存多样化文化景观的中国娱乐界和文化界, 如今正无可挽回地转向越来越趋同的时尚俗艳喜剧流。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下一篇:德育功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