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模式

2024-11-03

物流发展模式(通用11篇)

物流发展模式 篇1

绿色物流在强调对环境保护下,铁路作为其物流业发展方向,注重行业内部资源运用管理

按照国务院(2014—2020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的总体要求,铁路运输业从简单货运转向实现供应链下的铁路现代物流,有着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所具备的技术管理手段;从铁路提升运输效率,实现动力全面电器化,有着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的条件;从铁路内部全路货运整体布局,到外部陆水联运、公铁联运等物流链整合,有着最大限度地引导全社会绿色物流的能力。

随着铁路运输企业完成第一轮政企分开改革,作为行使企业职能统一调度指挥铁路运输,实行全路运输集中管理,确保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确保重要运输任务完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服务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提高经营能力,积极抓住以“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契机,促进铁路货运改革引向“优化结构,合理配置”上来。

铁路物流结点建设

绿色物流强调对环境保护,铁路作为其物流发展方向,应注重行业内部资源运用管理。建设铁路全盘绿色物流,整合现有铁路货运站场,切断铁路专用线输送运能占用造成的物流资源浪费,改变过去铁路运输单方追求到门,铁路货运为运输而运输的服务理念。综合评估现有货场货物配置能力与物流需求覆盖面,选择适合提升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物流中心地址,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结点下的铁路运输基地。以策划铁路物流长期发展,谋求自身生存开展多重服务的思路,强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化、集约化。

物流基点占有量是物流发展的根本。虽然说铁路过去常以基础面相对具有点多、面广的优势著称,但是在另一面也存在点多带来的诸多问题:科技含量低、标准化低、设施陈旧、规程复杂。所以铁路物流现代化,必须合理配置建设铁路营运线、货场货线、站场货区、配送中心、运输整备、物流装备、公路转运、专用堆场、高层仓库等基地配套设施。促进功能性货场与集约化物流作业的形成。建立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强化站区货场功能的扩建改造,运用国家给予铁路“以地养路”政策,激活铁路城市土地,有能力进行站区货场以物流中心向城市外潜移;同时转化货区功能,最大可能地促成专用性货场、货区等货物集散的形成,为集中运输,大宗货运物流,二次物流(铁路转公路的汽车运输)送配提供趋势条件;大力发展运输集装化,集中投入专业装卸设备,实现专业化、大型装卸机械;货区规模化修建现代高层仓库。实现货区内外营运联动,发送货物集中暂存,到达货物分散仓储的储运整体物流大格局。最终促成铁路物流以货物为结点“陆港”基地的形成。

集约化经营货场

绿色物流强调对环境保护,铁路作为其物流发展方向,注重行业内部整体功能管理。铁路运输物流化,在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以适应功能配套、组织周密为出发点,推进装卸机械化作业无限放大,加大装卸机械化比率,刺激装卸物流技术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铁路作为物流系统集成商,装卸服务必须与物流集成,强调铁路装卸设备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倡大型装卸装备化,以占有意识与独有掌控能力,促进铁路货物装卸机械化的规模优势形成;另一方面是讲求货场货物区专业化,强调货物吞吐量高速周转。以强调铁路货场集约化,铁路专业装卸机械替代人力劳动,快速发展货物落地短途配送。在建立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铁路货场运用周转能力的战略提速。提高铁路货场货物装卸能力,加强现有铁路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装卸设备投入,提升作业效率。建立组织铁路职工机械现代化装卸队伍,扩展储备装卸能量,保证装卸作业稳定。

完成铁路装卸机械占据货场基本物流功能性建设,是铁路货场基地“陆港化”模式形成的前提。铁路货场基地,科学地将货物运输组织、车辆编组、车辆整备、货源组织、仓储存放等全方位进化集合在一起。以提高车辆运用、运输能力、机车效应等,完成绿色物流下全新物流经营活动的货场多功能整合,才是货场物流化的最终目的。

优化物流行程

绿色物流强调对环境保护,铁路作为其物流发展方向,注重行业内外社会绩效管理。铁路货场基地化运输的优化,就在于运输效益最大化。铁路货运物流化基地选址,实现了基地到基地长交路运输方案的锁定,为运输组织优化提供了条件。改变过去运输线路与货场能力不规范,能力状况不一致给优化铁路行车带来繁杂的工作。铁路货运地基地到基地后,运输优化简约而规范。铁路基地实现前期科学选址,为货运优化组织打下了良好基础。铁路货运物流化基地配置的科学定位,决定了运输优化选择的简约。避开了复杂的车辆回空、动力调配、点线占用等运行置尺测量。省去了货源组织的空车等候,去向配车组列调转等工作。实现行业绩效的优化,最终完成节能减排总体目标。

铁路货场基地化运输的优化,就在于地基地到基地的运输路线长交路的运输货物品种来源的锁定。简约的运输组织,社会群体化大宗货源的物流方式选择清澈可见,带来客户需求的稳定性,有效组织长距离、大运量货物的公路汽车物流方式货源向铁路物流方式转移,最大化提升绿色物流的货运社会占有量。同时,有效引导公路物流向绩效高、成本低短途货区物流送配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提倡绿色物流予与公益性补偿;充分运用铁路“货运价格市场调控”政策,配置合理的铁路货运长短交路收费,运用价格杠杆的作用,有效吸引长距离社会物流量向铁路运输方式选择。作为国家与各级政府,积极对铁路开展绿色物流给予政策支持与方向性指引。

提高铁路物流协同能力

绿色物流强调对环境保护下,铁路作为其物流发展方向,注重行业内外不同物流方式转换配合交叉科学运用。以公路汽车运输装备配置,组织短途公路配送,实现门到门物流。改革现有铁路运输单一管理模式,加快铁路物流实质性转型。作为现代物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服务。促进铁路物流企业向供应物流及第三方物流转型是适应物流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铁路物流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改革现有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对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体制上改革铁路企业的组织建设,促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建立搞活营销,推进发展的经营体系,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性引导,是寻找铁路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新课题。促进铁路运输企业从货运生产型,向物流经营型转化,主要构架于铁路运输与物流服务两部分。其前者作为铁路运输,作用在基地与基地铁路运输来完成;其后的物流服务以铁路现有的物流公司在物流送配下来完成。

打破长期来以等待客户需求的运营模式,加强与建立铁路物流基地下的,以铁路多经企业支持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物流的形成。提高铁路物流承运响应迅速,运用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收缩支线铁路营运,发展公路短途送配,配合港站区集装箱下水,大力发展公铁水联运,将铁路系统的发展与水运、空运,以及其它专业的服务支持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网路,突破铁路封闭式系统运输格局,促进铁路运输企业供应链的营运基础形成。

基地到基地的铁路运输下的门到门物流,必须是建立在基地配送前提下完成。实现基地配送,首先要组织购建汽车运输装备,形成公路运输下的物流延伸。开展公路汽车运输配送,铁路现有多种经营体系有着良好的经营基础。在现有物流管理技术的运用的基础上,公路运输管理比铁路运输管理优越性更为显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收益也更加丰厚。

基于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篇2

【关键词】水产品物流;物流概念;物流模式

一、水产品物流概念综述

(1)价值导向型。陈蓝荪(2006)提出水产品物流由一系列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加工价值组成,将水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和服务实现有机结合。该观点强调了水产品物流的价值,但是它可以被引用到其他行业物流中,并没有表述水产品物流的个性。(2)顾客导向型。此观点强调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赵勤(2005)曾对我国水产品物流进行简要分析,他认为水产品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水产品物质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链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该观点表明了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应用的学者也比较多,朱伟伟、陈蓝荪也提到水产品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出发点的经营企业。(3)外延型。此观点是相对于内涵而言的,它重点在于对水产品物流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进行具体阐述。如张祎、黄永忠(2008)将水产品物流向上扩展到水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水产品采购与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水产品客户支持、水产品配送、水产品物流咨询、水产品物流方案选择与规划等。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他们尽管没有对水产品物流概念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对它的基本特征还是有共同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者肯定了物流功能要素在水产品物流中的普遍存在性。陈蓝荪认为水产品物流基于价值基础上,实现运输、储存等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赵勤也指出水产品物流是从供应链到消费源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的活动过程。第二,学者开始深入探究水产品物流。它主要包括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赵勤却认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才是关键。张祎、黄永忠对其概念进行延伸,他们认为水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水产品采购与订单处理、水产品物流咨询、水产品配送都是水产品物流功能要素的组成部分。笔者发现学者们关于水产品物流的概念大多是基于物流的功能要素来解释,这种观点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扩大了水产品物流概念的应用范围,缺少了鲜明特征。张祎、黄永忠的观点主要阐述水产品物流的范围,缺少实质性内容,不够完善。相比之下赵勤从顾客需求出发,对水产品物流进行理论上概括被较多学者所接受,他综合物流与水产行业特点进行阐述,之后逐渐将该观点进行总结并拓展,最终形成初期理论体系。所以在研究水产品物流时,需要把握从物流到专业化物流的发展过程。

二、水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

(1)自营型物流模式。这种形式为“渔户(水产品企业)+消费者”,是最初级的水产品物流模式。宿长海、宋晓露(2010)研究大连农产品物流(粮食物流、水果物流、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优化问题时提到农户(企业)自己完成生产、自行完成物流活动,不需要第三方达成协议的物流模式是大连市场的主要物流模式。陈蓝荪也指出目前水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直销配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产品的流通。(2)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它指水产品的供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的模式,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朱伟伟、陈蓝荪在研究我国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时提出我国的一些单一物流功能的“类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很大的可能性。李云帆(2007)认为水产品物流的发展应建立第三方专业性水产品物流的模式,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水平。(3)战略联盟的模式。它是由两家以上的水产品物流商家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所采取的联合物流行动。张祎、黄永忠提出的战略联盟形式为打造一个规模化的水产品物流中心。综上所述,自营物流模式只是在一些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被广泛推行,而且成本较高。第三方物流和战略联盟已经在我国初步发展,学者也进行理论研究,但是它们能不能适用于地方性水产品发展的需要,还有待于实证的检验。

本文梳理了水产品物流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发现水产品物流的理论在不断发展,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目前对水产品物流的概念基本上有了共同见解,但是学界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存在着价值导向型、顾客导向型、外延型三种观点。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物流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

参 考 文 献

[1]陈蓝荪.水产品物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3~16

[2]赵勤.浅议我国水产品物流的发展[J].物流研究.2005(124):7~10

[3]张祎,黄永忠.北部湾水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水产.2008(5):29~30

[4]宿长海,宋晓露.大连市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2):100~101

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探析 篇3

1 对物流金融概念的界定

物流金融是近几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关于物流金融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提法:一是认为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二是认为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的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三是认为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是金融资本与物流商业资本的结合,是物流业金融的表现形式,是金融业的一个新的业务领域。依笔者看来,以上三种观点虽然在认识上存有分歧,但共同之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

因此,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金融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化发展的状态。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商品和货币,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同生共长的一种状态。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和金融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是金融资本业务创新的结果,也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根据现代金融理论,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物流金融的概念。

首先,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转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据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物流总费用是3.8万亿,其中运输费用为2.10万亿,占物流总费用的54.7%;保管费用为1.23万亿,占物流总费用的32.1%;管理费用为0.50万亿,占物流总费用的13.2%。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2 169亿,其中交通运输9 775亿,仓储投资470亿,批发业固定资产投资1 827亿,配送、加工、包装业用固定资产投资58亿,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几乎都是靠商业银行提供。如果没有银行业的鼎力支持,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将难以想象。

其次,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务创新更需要参与物流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主要表现在信用贷款、仓单质押、权利质押、信托、贴现、融资租赁、保险、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担保业务中。对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不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成为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粘合剂”,而且也为新兴的金融衍生品提供了销售平台,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重要形式。由于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在融资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信用,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全面了解物流企业库存商品的规格、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库存的变动状况和充分的客户信息,由物流服务供应商作为担保方进行操作,利用保单、提单和仓单质押等业务可使物流企业从银行融资。

再次,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有赖于物流金融的发展。“零库存”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关键。但在实际运行中,库存在所难免,且多为不合理库存,使得交易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而存货占用资金又常常使企业陷入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过多的库存商品与过低的资金周转率,使企业大量占用银行资金,也使银行面对大量不良资产而束手无策。物流金融的提出和物流金融业务的应运而生,解决了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因资金不足而产生的困难,拓宽了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发展的空间,提升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不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且也使金融业开辟一个新领域。

2 物流金融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转效率

按照美国物流协会发布的最新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既涉及渠道伙伴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合作,又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可以看出,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实物流与资金流活动,也包括了整个生产运作,可见,供应链是物流管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所以,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许多物流企业乃至整个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金融的结合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效率,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进而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2.1 物流金融是实现供应链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物流业水平低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没有推进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大量的资金搁置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既影响了供应链的顺利运转,又导致了物流运作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更使得物流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无法对信息系统、操作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而物流金融的发展,为物流业和金融业同时提供了商机,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现代物流业是一个以供应链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大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而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多行业相互交叉发展和运作的领域,这既为物流业和金融业走向差异化和个性化经营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运作平台。其次,物流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由于物流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也就出现了对许多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如汇兑、银行托收、汇票承兑、贴现、网上支付、信用证等结算工具,这必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结算、资金查询、票据承兑等中间业务,同时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创造存款货币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财服务,从而获得相关收益。再次,在发展物流金融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开发了新客户,尤其是培育了优质客户。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流动的枢纽,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使得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得到较好的投资收益。

物流金融的出现不仅提高了金融业和物流业各自的效率,而且为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条件。就供应链而言,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库存,虽然合理的库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应链上的企业纷纷视库存为一大负担。因为大量的库存意味着有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其他交易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想尽办法以降低库存。而他们所采用方法的最终结果都只会让其上游或下游企业承担负担,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库存并未减少而只是转移。而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物流企业就能充分利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手段盘活这部分资金。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而言,既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又提高了企业一体化服务的水平和竞争能力;对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而言,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降低了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资金占用率,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销售利润;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对整个供应链而言,整合了资源,提升了供应链的竞争力。

2.2 物流金融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作为供应链上的两个等量反向流,实物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协调运作不仅可以促进供应链的良性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交易规则的多样化,加上中小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实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常常出现不和谐。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以及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出现的想借借不着和想贷不敢贷的尴尬局面,都体现了实物流与资金流不相匹配的矛盾。而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对客户的信息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作为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粘结剂”,在金融业务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通过发展物流金融,以资金流盘活物流,以物流拉动资金流,使两者相互促进、实现一体化发展,是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特殊地位,能清楚地了解到商业银行不易掌握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库存产品的动态信息等。这为物流企业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或由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于物流企业的融资服务提供了可能性。这样不仅使中小企业盘活了流动资金,商业银行降低了业务风险,而且物流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和商业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度。

2.3 物流金融的开展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控制放贷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经济活动中,不管融资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如何变化,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变的。因此,掌控企业实时物流活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就成为协助银行控制风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合作者。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通过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为商业银行了解质押物的一系列信息,并接受其指令控制质押物的进出库,可以有效控制由于信息不对称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放贷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也可以先替购货商向供货商预付一部分货款,待购货商提货时交付全部货款,再由物流企业将另一部分货款交给供货商。这样不仅使供购双方放心,而且物流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流动的时间差,从事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者,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将服务延伸拓展到供应链上其他优质企业,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就完善信用机制来讲,如果信用机制不完善,整个供应链就会中断,管理效率就会降低。一般而言,经济社会中的信用机制是由信用监管体系、企业自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而物流金融业务就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实力和信用,控制了供应链运作的风险,促进了中小企业的诚信和自律,由此保障了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因为金融业、物流业、中小企业的这种业务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信用和自律为基础的,物流业承担信用监管的职责,中小企业承担信用还贷的职责,金融机构承担信用放贷的职责,因此,物流金融的发展必将有效促进信用机制的完善。

3 发展物流金融的几种模式

3.1 以债权债务关系为纽带模式。

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现状,不仅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距甚远,而且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虽然,20世纪90年代工商企业向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股出现了高潮,进而有大型工商企业集团,通过建立全资附属的商业银行,将资本运作延伸到银行领域,如中信实业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的建立。同时,1996年就开始在部分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的主办银行制度,即一家企业以一家银行作为自己的贷款银行并接受该银行的金融服务,以及财务监管的一种银企结合制度。发展至今,商业银行在这种结合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股权联系松散,规模小,实力不强。比如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仅是单一类型的结合,即仅是工商企业对银行的单向资本渗透。主办银行制度仅强调主办银行对企业的服务,没有体现银行对企业的监控,而且只限于合作协议,没有长期稳定的产权纽带。因此,应完善主办银行制度,采取债权债务关系为纽带的模式。这一模式下的金融业和物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短期、小额和松散的借贷关系,而是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集团之间长期、大额、稳定的借贷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如在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中,主银行是客户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在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会以紧急融资给予支持;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则有审核监督的权力。

3.2 以股权关系为纽带模式。

这种模式有两种表现:当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或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单方面持有对方的股权时,就是单向持股模式;当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互相持有对方的股权时,就是双向持股模式。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生产企业间从外在的债权关系发展到内在的股权融合,加大了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利益的关联度,提升了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增强了各方的实力,实现了互利共赢。许多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多是借助这样的融合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

3.3 债权转股权模式。

即对那些经营管理和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注资不足而陷入困境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可将超过一定年限的部分贷款转为对该类企业的股权投资。通过这种模式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具体的做法就是商业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相关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商业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相关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对供应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的开展金融服务。这也是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高负债、保全银行资产、强化银行对相关企业监督和管理的一种途径。

3.4 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即利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专业服务,将商业银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实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封闭运作,为企业提供全程金融服务。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在无分支机构的地区开展动产质押业务,保证了生产企业及经销商资金有效运转,保证物流企业及时提供配送服务,优化供应链。在此可借鉴美国持股公司的做法,由商业银行向物流企业集团的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股、控股或直接建立自己的控股公司实现间接的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结合。

3.5 人事渗透模式。

即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双向人事渗透,互派人员。由于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资金流量大,信贷资金占用多,经济效益比较稳定,合作风险小,应允许金融机构与大型优质物流企业集团之间的双向股权融合,并互派股权代表,建立以股权为纽带,集商品流、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银企集团。

摘要:物流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同时也给现代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从金融学的视角界定物流金融的概念,分析物流金融在供应链运作及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物流金融的五种模式。

关键词:物流金融,供应链,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郑玥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9):31-33.

[2]储雪俭龙.初探物流金融的经济学原理[J].物流技术,2006(5):102-104.

[3]邹小芃,唐元琦.亟待关注的领域:物流金融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163-165.

[4]曹静.论我国专业物流金融公司的建立:UPS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5(6):13-14.

[5]闻则.物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J].上海物流,2005(2):18-20.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发展模式 篇4

2010-05-27 来源:中物联 作者:

标签: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 第三方物流现状 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

摘要: 中国的各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为数不少,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第三方物流运作的框架和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中国现在掀起了一轮物流热,各种各样的企业都谈物流、搞物流,其中不乏一些作出成绩的企业。比如海尔的物流推进本部,使企业的零配件的采购实现了零库存,企业内的物流实现了高效率的运转;上海联华的超市配送系统,实现了在低成本下的高效率配送;广州宝供物流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为P&G等公司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但是我们也清楚看到,中国多数企业虽然接受了物流的概念,但距真正理解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虽然提出要建现代化的物流,但真正实施却步履缓慢。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源于企业业务的外包。企业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将一些业务承包给第三方企业去完成,这就是企业的业务外包。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接各个企业的外包物流业务,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既承包供方物流、又承包需方物流的专业化物流,一般以合同方式规定这种承包形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物流。

在欧洲:“第三方物流”作为一项外包行业,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物流领域许多着名的企业在中世纪都有踪迹,其祖先提供组配、仓储、运输以及在几百个公国和侯爵领地之间的通关服务。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欧洲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服务范围广泛的大型物流企业。

二、从事传统物流的物流公司。

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四、大型国有机构加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欧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汽车制造厂家和家电生产厂家为主要顾客,以制造业为中心而进行物流服务。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发展。冷战过后,世界经济重心更加倾斜,美国就成为绝对的霸主。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走在前列,物流业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很多企业更是瞄准了“第三方物流”,利用其在通信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其物流行业,以此占领更大的市场,提供更优的服务,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促进其它行业在更多更广的范围发展。据美国咨询企业卡斯公司统计,1992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营业额为350亿美元。占物流市场总营业额的2%3%,1996年已达到500亿美元,增长到物流市场总额的5%~6%。同时,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

在日本;规模较大的零售商如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等都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此外,还有约160万个中小企业则靠社会化配送中心维持正常的运营,如三菱商社的物流配送中心等。“第三方物流”就是为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几乎一切都是从头再来。而物流业的发展,对其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现在日本的物流业利用其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第三方物流”也得到快速发展。

2.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使商品减少库存及运输的费用,成为商品“第三利润”的。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迅速,市场潜力非常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约有19 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20%左右。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70%的物流服务商在过去三年业务中平均增幅高于30%,而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20002005年,估计年增长率将达到25%。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则显示,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以便获得更低成本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营销策略、服务等全面物流服务。企业对新型物流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使第三方物流市场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丰厚利润的源泉。

2.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

中国第三方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4种模式:

①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服务企业

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服务企业,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占50%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传统的储运企业在物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它们却面临着生死抉择。因为90年代以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需要的是全套高效物流服务,这就迫使众多的转统储运企业纷纷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

传统储运企业提供的存储和运输服务是物流服务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全国性的经营网络、各种运输工具和仓储资产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保证。这些转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政府扶持,还可以利用以前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客户关系,为客户继续提供服务。基于这些优势,这种类型的企业占据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这些企业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些弊端。因为有些企业只是在公司名称或是表面层次的转型,而其最根本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所以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比较低下,冗余人员的比例较高。同时由于以前传统储运根深蒂固的经营思想和企业文化,对现在公司的思想转变和业务开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湖北供销物资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由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公司,其下属的八方物流配送公司是一个全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它们已经为海尔、山绿等公司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且积极的整合社会资源从而实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双向物流。比如通过双向物流使货物通过公路运输由武汉到上海的每吨运费由0.9元多下降0.4元多,在成本下降的同时降低了车辆的空载率,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作为提供第三方物流的公司,系统是其存在的支柱,技术支撑是其发展的基础,第三方物流是出现在企业实行批量生产、精益生产、柔性加工、敏捷制造等现代化生产方式产生以后。如果没有现代系统的支持,第三方物流就不可能满足这类生产方式的要求,而八方物流公司却恰恰缺少最基本的系统的支持,可见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储运企业的模式。作为有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第三方物流,要借

用其广泛的网络和资产优势加速物流增长,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重组,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重塑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动作效率。

②新兴的物流公司

这种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是在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和发展的过程中诞生的,占据了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约25%。此类公司大多是私有或者合资企业,其业务地域、服务和客户相对集中。由于这些公司的根基不深,经营规模不大,它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集中利用自己的资源,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由于新型的组织结构,进取向上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类企业的效率相对较高,发展速度很快,它们一般都拥有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经营理念,机制灵活,管理成本较低,是物流企业中最具活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样这类企业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由于是民营或合资企业,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十分有限,不能为众多的不同客户提供大范围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引入不长,银行机构及一些投资人对这类企业的前景还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所以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在社会上获得广泛的财务支持。虽然这些企业的观念比较新,但由于成立不久,对于企业运作的经验欠缺,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广州宝供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公司。目前宝供已构筑起覆盖中国并已跻身于国际市场的物流运作网络,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璀璨之星”。1993年,中国的美国宝洁公司把其在中国市场的物流业务交给宝供物流的货物转运站。全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加盟促使宝供的物流服务迅速登上了一个国际水准的高台阶。严格而高质的服务,使宝洁的产品快速、准确、及时地送往全国各地销售网点。宝供全面创新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以“量身定做、一体化运作、个性化服务”模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③企业内部物流公司

这些新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由于担心外包物流给其他公司,可能会使企业自身失去对物流的部分控制,所以有许多企业都是自办物流。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在市场生存,必须进行资产重组和资产优化,将以前自办的物流部分从企业剥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公司。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物流公司主要为内部客户服务,经过长时间的合作,熟悉原公司业务,在为原公司提供物流方面具有专长。企业为了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放弃了自己的物流部门,而这些物流企业将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但是这些企业可以利用原公司的客户资源来发展自己的客户网络,在为原公司服务的同时也向其他的公司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④国外的物流公司

加入WTO以后,国际跨国企业将大举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长期从事物流服务,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运营经验,先进的理论,完善的设施。这些公司资产庞大,有完善的海外网络。他们会因其与国际物流客户的良好关系,将成为国际跨国公司中国市场的首选物流服务商。从WTO的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物流业的对外开放过程是渐进的,中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在这些宝贵有限的时

间内,提高自己的物流服务水平,争取到更多的国内和国外的客户。其次,这些国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中国缺少网络资源和运输资产,而要建立自己的网络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他们大多是通过与内地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经营其业务,这样不但会使他们在中国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增加,而且中国的物流企业也有机会学习其先进的思想和经营方式。

尽管第三方物流的所有制不同,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完善的客户服务功能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服务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应该具有3cs的观念,即向顾客提供服务,以达到顾客满意直至达到顾客成功。服务应该始终围绕着客户的需求来制定,同时要尽可能的创造顾客需求。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基础性的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务。优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研究分析客户的需求,精心设计出新型的服务项目,供客户选择。

②完善的配送网络建设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重要标准,是看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是否在物流提供商品的网络范围之内,并且网络要适应企业目标市场的动态增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目标市场已经延伸到全国甚至是全球,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配送网络方面,能够给客户更多的选择。

③高度的化

高度的化表现在物流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这就要求建立先进的管理系统,运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等。

④优秀管理团队的建设

物流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用物流技术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同时现代的第三方物流要求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与之相适应。他们应该在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方面达成共识,树立与顾客达到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的思想。

总之,中国的各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为数不少,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第三方物流运作的框架和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物流发展模式 篇5

【关键词】协同发展 物流金融 盈利模式

物流行业包括了运输、信息网络管理、仓储管理、营销策划等多个学科,它是一种将很多领域和环节包含在一起的复合型产业。物流业所涉及领域非常的广泛,并且可以很好地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有着很好的促进生产、带动消费的作用。物流业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也随之产生,至今为止它也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发展对象之一,经济市场的需求正在逐渐的增大。物流和金融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共赢的目标,所以建立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行业的供应链中,将金融工具运用到这个业务活动当中,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对资金在供应链中的运作可以更好的进行组织和调节,从而实现资金价值增值的一系列业务经营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金融公司与物流公司在供应链运作的时候,像所服务的对象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贷款、租赁、保险等。

二、现代物流与金融的关系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金融行业也同样需要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和壮大。可以说物流是一种基础,资金是一种形式,它们之间是需要互补的,只有做到相互促进发展才能形成一个物流金融生态圈。物流和金融这两个行业的融合,形成了是一种新型的业务领域,它们的协同发展既是现在的一种趋势也是共同盈利的一种选择。

从物流行业的角度来说,物流金融可以有效的推动资金在这个供应链中的使用效率,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物流企业需要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银行对客户抵押贷款的物品进行管理,同时增设一些配套的功能,这样它的附加值就会增加,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说,物理金融的出现为这个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也成为拓展新型服务领域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物流公司在日常运营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资金在供应链中运作,与其有合作关系的银行可以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并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所提供的理财服务中,这些做法都是金融行业不可小觑的经济利润来源。

三、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盈利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物流金融合作关系

物流公司需要和金融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物流公司需要他们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在建立合作关系时一定要以长期互信为基础,这样才能得到他们最大的资金支持。首先可以对物流业开展统一授信,就是将银行的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然后物流公司可依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质押贷款和最后的结算。但是物流公司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向银行做好担保工作,然后就可以将银行所提供的信贷额度与其他公司灵活的办理业务,在办理业务的过程当中银行是不会参与的。这种模式减少了传统贷款中一些复杂的步骤,从而提高了办理业务的效率,可以让企业更加容易的融到资金。在运行这种模式的时候需要与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

(二)增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物流行业的发展正在趋于全球化,所以要尽快地建立起物流金融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金融保险市场已经完全的开放,这将非常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促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创新。现代的物流行业需要建立起自己供应链服务,同样需要金融机构可以快速的融合到其新的经营模式中去,就可以更方便的向物流企业给予资金的服务。

然而,近些年金融行业各方面的不断改革也让物流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化金融结算方式让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更加的通畅方便,并且去除了一些繁琐的步骤,使资金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国际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下,金融行业中的服务与技术正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而我们也正在学习国外一些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并不断将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因为这才更有利于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金融协同发展要给予相互的支持,物流业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不仅仅只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各种先进的金融结算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辅佐。

(三)加强物流保险,化解物流金融風险

现代物流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货物储存和运输,而是一种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产品后加工、营销策划、组织等一体的多技术、多领域、多环节、多学科的综合领域。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为了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运用配套的风险管理技术、保险技术化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还蕴藏着许多的市场,例如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保险行业,因为物流公司中大量的货物都需要买保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物流企业需要借助保险服务轻装上阵,增强物流产品国际化竞争优势,以保障物流业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四)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监控物流运行的全程

金融机构必须对物流的运行过程做充分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这个市场的动向、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措施。一个良好高效的金融市场应该是成本低廉、资金透明度高、管理模式完善、运行平稳的市场。要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首先一点就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因此,银行必须加大对金融资金运作的监管,防范企业风险,监督企业加强内部核算,科学而合理组织资金资源的分配与使用。

四、结束语

现代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是一种非常主流的趋势,不仅仅只是两个行业之间的共同发展,更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物流金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要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本文对基于协同发展的物流金融的盈利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但这只是初步的探索,我们还要继续的深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鞠颂东.物流网络: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J].中国国际物流期刊网,2006.02.

[3]国家流通现代化的特点和趋势.国家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年鉴.

[4]何明珂著.物流系统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8.

淘宝平台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篇6

关键词:淘宝网,物流配送,C2C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运作模式也应运而生。淘宝网作为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典型, 它的成功发展顺应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淘宝网的主要模式是:C2C (Consumer to Consumer, 消费者对消费者) , 由于淘宝网的销售量较大, 淘宝网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对淘宝物流配送模式进行研究, 可以了解淘宝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并进行相应的解决, 以提高淘宝网在物流方面的效率, 赢得更大的利益空间。

一、淘宝平台物流配送模式

中国企业按照组织方式主要有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三种, 淘宝网没有自己的物流, 它的物流基本上完全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快递公司来完成, 通过参考“网货物流推荐指数”可以知道淘宝网与圆通速递、中通速递、韵达快递、中邮EMS等公司合作, 一般是以汽车为主, 走的专线较多, 小件的就以快递和EMS为主。淘宝在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和高效的网络交易平台时, 离不开物流的支持, 由于淘宝网的物流配送是多方合作的, 所以卖家商家可以自主选择, 买家也可以与卖家进行协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购物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且网络购物十分经济实惠。淘宝网主要是在网上销售商品, 考虑到顾客的消费心理, 销量大的都是些体积比较小的商品, 这也决定了淘宝网的物流配送格局是小规模、多频次。在淘宝的购物链中, 买家从淘宝的交易平台找到合适的商品, 与卖家进行沟通, 然后卖家通过物流公司把商品送到买家手里。在这条产业链中实现了完整的电子信息化, 货物的实体流动完成, 产业链才得以实现价值。由于不同的物流公司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也有所差异, 所以导致了在货物配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野蛮装卸, 在货物的装卸过程中, 工作人员的随意抛掷造成货物损伤等状况, 导致收货人对购物网站产生不满。即使网站的信誉很好, 目前也很难改变这样的现状。

二、淘宝平台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一) 配送服务质量差。

服务质量是提升企业形象最有效的途径, 淘宝网在物流配送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配送质量差。

由于物流公司的业务量较大, 所以经常会发生丢失或野蛮装卸损坏物品等行为, 而且不允许买家进行当场验货, 如果出现问题买家需要再次和卖家进行沟通退货,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而且也为买家和买家造成了困扰。

2、物流快递人员态度差。

物流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 主要的表现是没有耐心, 当顾客领取货物时, 因为人多就催顾客, 在没有及时领取快递时, 打电话通知的态度恶劣, 整体素质不高。

3、送货时间慢。

顾客收到货物的时间过长, 物流公司并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到达。特别是在销售旺季和销售低潮期时, 物流公司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货物到达的时限, 配送时间有的甚至拖延几周。

除此之外, 淘宝物流配送的网点也比较少, 而且淘宝网对配送网点进行了规定, 在市区内只能按照规定配送到一定的区域, 其他的则由买家亲自上门提货, 这样的方式不仅给买家带来了额外的消费, 也为买家造成了很多不便, 从而降低了淘宝网在物流配送方面的质量。

(二) 配送成本过高。

配送成本不仅有配送的运输成本, 还包括储存保管成本、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等, 网上商品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必然经过这一系列的步骤, 同时也产生相应的成本。淘宝没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 淘宝网的配送成本正在逐年上升, 淘宝网上常用的“三通一达”的配送费用已经经过两次大的提价。

(三)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对物流最具影响的关键环节,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总体上来说, 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以交通运输条件为例, 交通基础建设是物流基础设施的一大核心, 2004年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测算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与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9个百分点的差距。集中体现在铁路和沿海水路运力偏紧与港口疏运能力不足两个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尽如人意, 有些港口出现拥塞, 事实上一些地区的公路、铁路和港口已经超负荷运转, 但仍难以满足社会物流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物流的需求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几乎与除美国以外的多数发达国家同时起步, 但总体上与他们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物流。由于没有高效率的物流体系作保障, 电子商务的无空间距离快速交易的优势就难以体现。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脆弱, 缺乏规划, 其建设本身就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 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 虽然我国物流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 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 需求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 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的企业少, 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更少。企业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 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 不重视专业化的咨询。我国配送中心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 仅限于日常事务管理, 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 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线、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 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 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机械化程度低, 基本上是原有物流设施转过来的, 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比较陈旧, 有的配送中心实质上等于原来的仓库, 功能也仅限于原有仓库的储存、保管上, 同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比, 仍有一定的差距。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具体体现在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物流各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方面。

(五) 物流配送问题原因分析。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的内涵,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淘宝物流配送问题的原因包括淘宝自身的原因、物流行业的原因以及C2C电子商务的配送系统水平较低等原因。

1、淘宝对物流的控制力差。

马云曾经说过淘宝不涉足物流方面, 也正是因为淘宝的不涉足, 才造成了顾客对淘宝的不满。在近几年淘宝网的物流配送企业集体进行两次涨价, 而淘宝也只能被迫接受, 淘宝的物流配送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对淘宝产生不满, 转向其他网购平台购物, 严重影响了淘宝的收益。

2、物流行业的原因。

我国的物流行业由于发展较晚, 所以存在许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物流管理的较为分散, 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个部门, 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其次, 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得慢, 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 层次也较低;最后, 物流市场散乱无序, 长期处于小、少、弱、散的状态。小 (经营规模小) 、少 (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 、弱 (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 、散 (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企业的这些问题。

3、C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水平低。

我国目前的C2C电子商务配送需求量巨大, 而且还在继续上升。但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水平仍然较低, 其表现为三慢、两低、一高。即信息传达速度慢、配送中心作业速度慢、送货速度慢、配送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配送总成本过高。

同时, 由于在淘宝网上开店的门槛较低, 淘宝网上的卖家也比较杂, 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预知对于物流配送中出现的问题, 对商品不能进行安全的包装, 也容易造成配送出现问题。

三、淘宝平台物流配送改进方案

(一) 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比如配送的差错率、运输中的货损率、客户投诉率等。服务过程中人的因素更重要, 也更难于控制, 因为服务过程更多的需要人的参与, 许多货物就是因为人的参与才会破损。第一, 减少配送的差错率, 增强货物配送的准确性。通过信息化的管理, 及时处理订单信息, 采用条形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来保证订单的准确性。另外, 加强客户服务的网络化, 及时更新企业内部信息, 使消费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货物的状态;第二, 减少运输中的货损率, 增强货物配送的安全性。卖家在货物发出的时候可以采用比较结实的包装材料, 防止商品被损坏, 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第三, 减少客户的投诉率, 增强配送的敏捷性。缩短物流配送时间, 在承诺的期限到达, 做到准时把货送到顾客手中。

(二) 降低配送成本。

物流配送成本可以通过采取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 减少运输次数, 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 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 从而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管理平台技术控制降低物流成本。

(三) 加强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 突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铁路枢纽功能扩大物流企业的营运能力, 同时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子商务配送的产业政策以及政府对电子商务的大力支持。比如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物流活动较集中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的协调, 做到布局合理、规模协调、功能配套、水平适当, 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片面追求高质量等。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优化物流资源的配置, 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 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使用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工具, 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四) 加强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对物流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 它是一种工具, 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 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 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信息技术与物流相结合, 可以提高淘宝物流配送的效率,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第一, 加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二, 加强物流市场信息化, 构筑企业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第三, 加速物流配送信息化, 建立企业物流支撑体系等有利于信息化的途径。

四、结论

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也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个环节, 由于物流配送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顾客购买商品的价格。所以, 只有实现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 才能保障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阳.淘宝网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 2011.12.

[2]史瑛.淘宝物流C2C物流配送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 2010.16.

物流发展模式 篇7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第三方物流的表述是:“有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 不参与商品的买卖, 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 具备信息网络化、关系合同化、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等特点的物流服务。

2011年发改委发布的《2010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 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是125.4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15%, 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率达到23%。

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快速增长, 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而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行业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企业中的战略管理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成为继生产、销售之后, 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与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相比, 第三方物流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 也包括订货与自动补货、选择输工具, 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代理等。在近二、三年中第三方物流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起来。

二、开滦物流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与不足

开滦物流公司是由传统的供销、运输、仓储、货代公司改组而来的物流企业, 是开滦集团的流通利润中心, 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探讨开滦物流公司借助现有的资源优势建立适合于现代物流公司业务特点和第三方物流的特点的现代物流模式, 改善和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 为客户提供现代的物流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滦物流是从体制上将供应、销售、仓储、铁路、港口等物流资产及业务进行分离, 通过几年的独立运作, 形成了一整套相对稳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专业化管理与运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 为煤炭物流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支供销经验丰富、业务、思想素质比较高的物资供应与仓储运输和港口管理队伍, 为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拥有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 形成了极高的声誉和行业的知名度。具有相对完备的物流设施, 拥有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等储运设施, 铁路专线通达各个煤矿, 与新进入或准备进入本地物流产业的企业相比, 具有相应的先发优势;具有客户资源优势。这些都为向现代物流经营企业转型提供了物质基础。

然而, 开滦物流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还有很多不足。第一, 专业化管理模式未能全面落实, 有利于物流产业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企业体制尚未形成, 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原本属于一个系统的物流资源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由不同的分 (子) 公司分管。而各子 (分) 公司侧重不同的经营目标, 独立核算, 导致各部门在物流业务中的衔接不顺畅, 不能有效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设备陈旧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物资吞吐能力弱、劳动生产低下、缺乏完善的物流网络等问题, 远远不能满足开滦物流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需要。

三、开滦物流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

第一, 对开滦这个辐射面比较广泛的特大型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确立企业发展战略, 按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的要求重组业务流程, 整合现有资源。第二, 充分利用开滦在各地的办事处、及所属各地的煤矿, 健全和完善以G5信息系统为主的物流网络, 积极开拓物流增值服务, 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体系。第三, 发挥调度中心的作用, 开展物流的查询、运输跟踪、结算等服务。第四, 大力引进物流业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开滦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模式探讨

开滦物流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 以开滦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为依据, 以开滦集团丰富的物流资源为基础, 以开滦集团产业扩张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 按照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全面整合物流资源。基本战略思路是:“整合物流资源, 形成物流网络;优化内部物流, 开拓外部物流;深化体制改革, 健全管控体系;建立信息平台, 提升运作效率”。可对以下几种经营模式进行探讨:

(一) 以内部扩张为主、整合资源形成物流网络的经营模式。

内部扩张是企业利用内部资源发展物流的经营形式, 全面整合市场资源、物资资源、仓储资源、铁路资源、港口资源、社会资源等。主要可以考虑三种经营模式:垂直一体化模式、物流中心模式和集团化经营模式。

1. 垂直一体化模式。

垂直一体化是相邻生产、供销、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发挥供应链整体效应。能较好的使其实现为客户一条龙服务。因此, 第三方物流的垂直一体化实际上是物流服务的相关功能扩展, 是一种相关多角化经营。

2. 物流中心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中心模式就是要建立一个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这些功能为一体的组织机构, 以物流据点的形式形成吸引一一辐射的双向式发展。

3. 集团化经营模式。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是指形成一个以物流总体协调与规划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集团所属的子 (分) 公司分别完成各项物流功能, 母公司主要利用资本为纽带, 通过持股、控股、融资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控制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物流活动, 达到有效地组织物流服务、改进供应链企业关系、灵活地规避经营风险和提高开滦物流整体竞争力的目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是开滦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 内部整合或继续扩张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二) 以外向联盟为主的物流经营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利用自身内部资源发展物流外, 还可以利用企业外部一切可控的、可利用的, 有协作关系的以及有竞争关系的所有资源来发展物流, 外向联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外向联盟发展可主要遵循五种模式:供应链合作模式、供应商/分销商合作模式、虚拟经营模式、特许连锁经营模式等。

通过资源整合, 深化专业化重组, 辅以信息技术手段, 构建开滦物流产业完善的业务布局, 健全的物流网络, 形成采购、供应、销售信息网络、铁路干线运输网络、公路运输干线网络、区域配送网络、国际物流网络、客运交通网络等各项物流网络的相互衔接与支撑, 推动开滦现代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保障第三方物流经营模式有效运转的措施

(一) 人才保障。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思想和专业思维, 掌握专业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物流人才队伍做保证。建设培养一批掌握供应链技术管理、能够从事物流咨询与服务, 进行物流系统专业设计与管理的现代物流业务运营管理的专业团队。

(二) 资金保障。

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特别开滦集团目前的物流设备与设施老化现象严重, 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与更新, 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确保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 经济政策保障。

物流产业特别是大规模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和分工的日益专业化与社会化基础上的。唐山虽然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区域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但距离发展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的要求还很远。矿区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将限制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因此, 地方政府与开滦集团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 加快矿区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因此, 可以考虑利用矿区塌陷区土地, 在进行系统规划, 确立产业发展规划与重点的基础上, 通过优惠的土地转让价格和其它政策, 吸引外部投资者或新型项目, 繁荣矿区经济, 实现经济转型, 为开滦物流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开滦物流公司应抓住机遇, 加快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步伐, 借鉴国际和国内物流强企经验, 高点起位, 快步迈进现代物流, 形成开滦自己的服务品牌, 健全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规范, 进行科学的物流策划和运作, 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开滦员工的不懈努力下, 开滦物流必将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大的物流公司。

摘要:开滦集团这个百年企业, 面临着资源枯竭、经营理念需要变革等诸多问题。企业要发展, 必须要探究一种摆脱资源依赖的新型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国内第三方物流的状况分析, 开滦物流公司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分析, 客观地探讨了开滦物流公司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企业管理[J].煤炭图书馆, 2003, 1

[2].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78~81

[3].欧新默.以煤炭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 2004, 1:6~8

[4].范维唐.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 2004, 8:8~10

[5].王军.成功企业管理实战模式全集[M].北京: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6].赵国杰.管理与管理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7].开滦集团公司制度汇编, 2006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篇8

电子商务物流是基于电子环境中规划的物流方案, 利用ERP系统体现物流操作。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与传统物流密不可分, 特别是在物流配送方面, 与传统物流相同, 应用上门送货的服务方式, 可见部分环节仍旧保持传统物流的特色和方式[1]。电子商务物流的出现, 主要是弥补传统物流的不足, 体现信息、高效的配送方式。近几年, 电子商务物流成为物流行业的主流趋势, 时刻改善物流发展。因此, 社会逐渐关注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 促使物流模式体现改革特性, 展示多功能优势。如物流网络的多覆盖、配送自动化、服务高水平。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 以实际电子交易为发展基础, 优化物流系统结构。

1 分析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

目前,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基本包括四类:自营模式、物流联盟、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针对此四类发展模式, 做如下分析。

1.1 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萌芽模式, 属于早期物流。自营物流主要应用于两类企业:一种是业务流量比较大的电商企业;另一种是电商网站企业, 在企业自身的需求下, 形成自营模式。自营物流属于企业内部结构, 对企业发展具备高效益的影响, 自营物流的灵活性明显,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促使虚拟市场处于激烈竞争内, 消费者趋向于网络交易, 电子商务物流成为评价网络营销的方式, 自营物流评价独立、控制优势, 获得企业认可。例如1号店网络超市, 构建自营物流, 推出半日达、定时送的物流服务, 满足消费者对B2C交易的需求。1号店网络业务量大, 通过自营物流, 企业自行控制物流方式, 免除价格协商、合作伙伴选择的繁琐性。自营物流在为1号店带来效益的同时, 占据企业大量的运转资金, 成本回收的周期明显较长, 暴露自营物流的缺点。1号店运营需解决自营物流的耗资问题, 确保自营物流发展模式的稳定。

1.2 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的成立, 需要利益相同、目标统一的企业参与, 所以物流联盟直接关注的因素是利益。在物流联盟的约束下, 联系合作企业促使企业成为独立平等的合作伙伴。物流联盟具备最基本的物流服务, 适用于C2C, 企业之间必须具备足够的信任度, 共同承担物流效益的同时, 分担风险[2]。例如Iaura ashley, 体现物流联盟形式, 为拓宽物流范围, 与联邦快递合作, 迅速打开全球物流市场, 吸纳更多C2C成员, 体现长期供应的方式。物流联邦的分配能力和服务性比较强, 每个组成企业明确自身角色, 优化物流模式, 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特定服务, 承担跨区服务, 做好自身工作, 杜绝相互干扰, 体现物流联盟的优势。物流联盟明显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科学控制整体物流系统, 与C2C客户建立友好关系。但是物流联盟同样存在缺陷, 如联盟企业在享受物流联盟优势后, 收获大量效益, 可能会面临解体的选择, 即强势企业选择独自发展, 脱离物流联盟, 影响物流联盟的稳定结构。物流过程中, 如果发生物品丢失或质量问题, 较难确定责任, 影响物流联盟的声誉。

1.3 第三方物流

相比自营模式和物流联盟, 第三方物流的独立性更强, 不参与电子商务买或卖的环节, 利用合作形式, 负责多家企业的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按照企业制定的服务对象, 提供物流服务, 也可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物流方案。第三方物流具备完整的物流体系, 第三方物流的参与, 可以分担企业的物流工作, 促使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供应链管理上, 物流业务虽然是企业的一部分, 但是并不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因此,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 既可以满足自身对物流的需要, 还可节约物流成本。例如京东商城第三方物流的开放, 担负将近60%的物流业务, 京东利用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提高竞争力, 稳定自身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地位, 原有自营物流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京东庞大的业务流量, 所以京东逐步引进第三方物流, 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高效、功能齐全的特性, 简化内部业务模块[3]。第三方物流更贴近于实际, 清晰了解消费者的物流需求, 结合物流设计、操作, 不仅显示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专业水平, 同时为合作企业赢得良好口碑。

1.4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的前景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逐步改善。电子商务业务的大规模发展, 推进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发展, 现有物流模式基本存在缺陷, 必须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才可满足电商时代的需求。因此, 以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为中心, 提出物流模式的发展方向。

1.5 第四方物流模式的发展

第四方物流更偏重于咨询类服务, 参与产业供应链, 主要起到整合特性。综合物流合作企业, 分析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现有物流特性, 为其提供物流规划。第四方物流更趋向于虚拟服务, 不具备物流设备和完整的物流平台, 通过虚拟环境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借助自身拥有的物流技术, 合理利用物流资源, 连接参与物流的各项企业[4]。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 体现概念化的方式, 或者说第四方物流属于雏形阶段的设计文件, 并未投入实际应用, 实际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 确实具备诸多优势。例如第四方物流针对供应链, 实行全方位整合, 利用技术集成和专业思想, 拓宽物流服务市场, 高效利用物流资源, 优化资源分配, 优化物流结构。

1.6 物流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一体化发展模式, 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 紧密联系由生产到消费的整体供应链, 应用代理的方式, 促使商品迅速参与买卖关系, 保障包括物流公司在内的各个参与者, 均可获得与自身相符的利益。物流一体化模式, 对物流体系的要求较高, 各项物流环节都需处于完善状态, 协调各项系统, 体现物流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所以, 物流一体化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的理想状态, 既具备专业的服务水平, 又具备合理到位的物流平台, 同时还可确保低成本、高效益, 达到最优状态。物流一体化不仅塑造成功的电商物流模型, 还为第三方物流创造发展空间, 提出规划思想, 明确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方向, 有助于打开电子商务物流市场, 满足电子商务市场的物流需求。

2 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优化和调控作用, 结合物流随着特性, 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电子商务物流不同的发展模式, 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所以应综合发展模式, 做汇总分析, 保障物流模式的适应性。电子商务物流逐渐发展为电子市场内的效益产业, 应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物流的特性, 推进其发展, 改善物流发展现状, 体现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茜.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2 (23) .

[2]徐燕.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 2012 (12) .

[3]孙瑞者.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1 (20) .

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探讨 篇9

一、现代钢铁物流的发展状态

(一) 钢铁物流数量多, 发展快

据调查显示, 我国的钢铁物流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是物流量最大的国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近几年来, 我国的钢铁产量与钢铁物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一直保持在一比五, 这个比例的意思是指我国每生产出一吨钢铁, 就会产生五吨钢铁物流量, 由此可见, 钢铁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规模是何等庞大。

(二) 钢铁物流成本较高

虽然我国的钢铁物流发展速度快, 需求量大, 但是由此产生的钢铁物流成本也是非常大的, 我国的钢铁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全世界钢铁物流的平均标准, 属于成本偏高型, 这是由于我国现代钢铁物流的技术不够纯熟, 无法减少钢铁物流成本, 是我国现代钢铁物流的一大重大弊病。

(三) 我国钢铁物流发展空间大

我国钢铁也现有的六大钢铁集团, 将对今后我国的钢铁物流造成极大的影响, 包括对钢铁物流的区域分布、物流模式等都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物流, 钢铁物流有着其较大的特殊性, 它不仅是物资的转移, 同时也是材料加工的过程, 物流链较长的特点也将钢铁物流的高利润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国的钢铁物流需求量极大, 因而我国的钢铁物流具有极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利润也是较为可观的。

(四) 我国钢铁物流技术不够纯熟

我国的钢铁行业仍属于扩张阶段, 钢铁行业的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最初的以钢铁生产者为主变为现在的钢铁消费者为主, 整个钢铁行业 (包括生产商、销售商) 都随之发生变化, 那么很自然的, 钢铁行业的附属产业即钢铁物流也将发生变化。在今后钢铁物流分销方式相较于现在的百分之七十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整个钢铁物流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健全, 我国以内部需求为主的钢铁模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1]。

二、我国钢铁物流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 加快发展钢铁物流中的流通加工环节

流通加工环节在钢铁物流中占据着着极为关键的位置, 在今后的发展中, 流通加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加大流通加工环节的相关规模;第二是提高现有流通加工的方式, 向更加高端的方式发展;第三是更大程度的进行流通加工环节的统一。

(二) 完善和优化钢铁物流的运营模式

在现代钢铁物流的运营模式中大致有两种, 分别是供应模式和商业模式。简单来说, 供应模式是指有一个核心的企业, 在供应模式的前端是一个企业, 后端则有多个企业, 在前后两端之间建立一个供应关系。商业模式则是指以一个核心企业主, 存在多个核心企业和多个扩展企业, 在这些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商业系统[2]。

(三) 更大程度发展钢铁物流的信息化进程

概而言之,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刚物流的核心部分, 唯有最大程度的完成信息化, 才能使现代钢铁物流得到最大的发展, 同时还应建立钢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共同发展模式。随着钢铁的供应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相应的也推动了钢铁物流的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 并逐步形成功能高端化、个性化的平台, 进而加强了钢铁物流信息化实际应用水平。当前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某钢铁物流的基地建设, 已初步形成, 其功能与作用逐渐健全, 也即将构成物流、商流、资产流及信息流的一体化工序。在这个基地中拥有足够大的空间, 是一个典型的商品交易市场, 共占六十万平方米以上的面积, 其中包括了钢材物资装卸储存区、钢材加工A区, B区、产品配送区、商务信息交易区、综合服务区、以及钢材现货电子商贸暨智能物流平台等五个服务功能区及一个物流平台。其主要是进行钢铁信息的传递与电子商务的交流等, 构成了一个储存联盟, 进而为整个钢材物流贸易机构服务。这样科学的扩展和进步, 将生产开发企业与钢材流通企业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将钢铁物流的服务及功能进行了扩展, 进而使钢铁物流的经济效益增长到最大的程度。

(四) 钢铁物流的高端信息化脚步将得到不断加快

因为我国当前的钢铁量以及同钢铁相关的资源的流通量极大, 进而在钢铁运输、钢铁储存、钢铁加工以及钢铁配送滞留的时间较长。因此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高端信息业务的发展及延伸, 其中主要包括钢铁物流贸易、物流地产以及钢铁远期与现货的交易等通过电子信息进行的业务[3]。

三、钢铁物流的具体盈利方式

现代的钢铁物流市场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中一些实力雄厚, 见识长远的钢材贸易商逐渐开始对新的盈利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例如品牌式的盈利方式、服务优先的盈利方式等, 而这些新型的盈利方式中都包含了三个重点竞争模式, 即以产品质量为重点的竞争模式, 以服务为重点的竞争模式以及以创造能力为重点的竞争模式, 这三种竞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共同倡导了以强化产品结构为特点的盈利方式、以使用功能为特征的盈利方式和以创新优化服务质量为手段的盈利方式等。

钢材贸易商对经营的产品的结构越发重视, 并不断进行加强钢材的品种结构规格, 时刻关注国有大型企业的著名品牌以及市场上大多用户青睐的钢材, 并结合客户的特殊要求, 进而生产适合的钢材品种, 起到拓展市场的作用。通常钢材贸易商在进行钢材的选购时, 对于钢材的生产地、品牌以及质量等相当的重视, 大多选购大型钢材厂的知名品牌, 进而可有效的提升钢材渠道的议价水平及加大终端钢材用户对自身的认知度, 最终以加强钢材结构品种上达到理想的盈利效果。

钢材贸易商通过对客户的服务进行优化, 为客户附加增值服务, 进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例如, 某钢材物流基地中的钢材物资装卸储存区、钢材加工区、产品配送区的综合服务中, 尽量的减少客户的采购成本以及运输成本, 进而加强钢材的利用率, 使客户得到实际的增值服务, 节约了客户的资金, 进而与钢铁贸易商形成了更为可靠牢固的合作关系, 进而通过加强增值服务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

在我国的钢材贸易商中普遍存在规模不大、数目极多、实力不够、等问题, 且对市场的风险的预知和防范能力不强, 进而影响了钢材贸易商的经济效益。因此, 部分中小型钢材贸易商, 试图采用兼并联合的方式, 形成一个大型的钢材贸易集团, 不仅使整体规模得到了扩大, 也通过大批量的钢材贸易保证了企业的盈利。而多数实力较为雄厚的钢材销售商, 加大了对供应链的研究与探索, 将钢材贸易商、钢材生产商、物流金融商、各区批发商结成一个循环的联盟链条, 进而使钢材物流的盈利, 实现最佳程度[4]。

四、结语

总上所述, 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钢铁物流的发展和盈利模式不仅是加快钢铁产业的发展, 也是将钢铁物流业转化为销售发展模式的有效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的钢铁物流业从传统的买卖形式, 向联合贸易链和供应链不断的发展, 并拓展出了一系列, 科学合理的服务手段和使用功能, 进而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钢铁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我国钢铁物流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 2012, 43:38-39

[2]徐建民.论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J].现代商业, 2013, 02:18

[3]彭艳梅.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盈利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物流发展模式 篇10

关键词: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物流管理

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要求企业的物流活动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燃料和以噪音、废气污染环境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1]。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相互作用

循环经济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绿色物流发展的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及其依赖的环境。传统的线性经济是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物资要素的流动性是具有线性特征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循环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后,要求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从单向线性经济向循环式经济转移,循环经济模式是尽可能使物质得以循环使用,物质要素流动形式具有闭环特征,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达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的目标。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使得物质在闭环中流动,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的循环,属于企业物流层面;中循环是企业与企业间物质循环,即供应链层面,大循环属于区域物流和社会物流层面。

绿色物流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绿色物流使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2]。绿色物流以绿色产品为基础,要求物流对象、物流装备本身绿色环保。绿色设计与制造是综合考虑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设计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以及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销售行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转变。从而在整个社会带来一股绿色消费潮。绿色物流和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等相关途径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设计与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等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绿色物流是联系资源与产品、产品与消费的纽带,正因为绿色物流的存在才得以构成循环经济。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业的表现,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

二、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有待提高,绿色物流的意识淡薄。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仅仅是刚刚具有淡薄的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的观念,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 物流环节不够关心。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2、政府政策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绿色物流的实施不只是物流企业的事情,还涉及到政府、制造企业及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有些大城市己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限制行车时间和路线。但是总的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另外,由于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由于部门间的独立运作和缺乏沟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进一步加重了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技术设施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材料的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以上差距说明,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观念。要使绿色物流畅通无阻,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物流的思想观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生产的循环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就难以继续。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绿色物流归根结底是物流企业在运作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即实施绿色物流企业是关键。物流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既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的思想。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企业建设和营运绿色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物流企业的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

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绿色物流对中国物流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必将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物流企业应审时度势,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绿色物流的实施。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必须构建绿色物流系统。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优化与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分销和绿色消费在内的绿色物流循环系统。

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大量生产、流通、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从而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企业要从整个供应链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3]。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绿色物流必须把提高开拓市场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运用多种形式树立我国绿色物流的国际形象。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强化物流信息网络,搞好物流服务。要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好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积极探索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绿色物流整体素质。绿色物流要大胆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制。绿色物流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广泛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物流管理经验,使我国绿色物流整体管理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5-36.

[2]黄海峰,牛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物流投资体系[J].生态经济,2004,3:3-6.

[3]陈绍银.绿色物流: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J].经营管理者,2005,9:44-46.

[4]王丽梅.浅析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与政策激励[J].税务与经济,2005,6:37-39.

Under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 type our country develops the researchwhich the green flows

Yang Shulan

Langfa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bstract: Green Logistics is a new logistics management trend under cyclical economic model. The paper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to develop green logistic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 and green logistics, and then it proposes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Circular Economy; Logistics Management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篇11

一、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1. 自营物流。

企业自身经营物流, 称为自营物流。自营物流是在电子商务刚刚萌芽的时期, 那时的电子商务企业规模不大, 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多选用自营物流的方式。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意味着电子商务企业自行组建物流配送系统, 经营管理企业的整个物流运作过程。在这种方式下, 企业也会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 向运输企业购买运输服务, 但是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 而且是临时性的纯市场交易的服务, 物流公司并不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服务, 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的松散的联系。如果企业有很高的顾客服务需求标准, 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 而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能力较强时, 企业一般不应采用外购物流, 而应采用自营方式。

由于我国物流公司大多是由传统的储运公司转变而来的, 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物流需求, 因此, 很多企业借助于他们开展电子商务的经验也开展物流业务, 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经营物流。目前, 在我国, 采取自营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资金实力雄厚且业务规模较大电子商务公司, 电子商务在我国兴起的时候, 国内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公司的要求。第二类是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批发企业经营的电子商务网站, 由于其自身在长期的传统商务中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 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只需将其加以改进、完善, 可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选用自营物流, 可以使企业对物流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易于与其他环节密切配合, 全力专门的服务于本企业的运营管理, 使企业的供应链更好地保持协调、简洁与稳定。此外, 自营物流能够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 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 维护了企业和顾客间的长期关系。但自营物流所需的投入非常大, 建成后对规模的要求很高, 大规模才能降低成本, 否则将会长期处于不盈利的境地。而且投资成本较大、时间较长, 对于企业柔性有不利影响。另外, 自建庞大的物流体系, 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更重要的是, 自营物流需要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 建成之后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管理能力。

2. 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制造业、销售企业、物流企业基于正式的相互协议而建立的一种物流合作关系, 参加联盟的企业汇集、交换或统一物流资源以谋取共同利益;同时, 合作企业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物流联盟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企业间形成了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 只要合同结束, 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

选择物流联盟伙伴时, 要注意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种类及其经营策略。一般可以根据物流企业服务的范围大小和物流功能的整合程度这两个标准, 确定物流企业的类型。物流服务的范围主要是指业务服务区域的广度、运送方式的多样性、保管和流通加工等附加服务的广度。物流功能的整合程度是指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提供物流服务所必要的物流功能的多少, 必要的物流功能是指包括基本的运输功能在内的经营管理、集配、配送、流通加工、信息、企划、战术、战略等各种功能。

一般来说, 组成物流联盟的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物流联盟的各个组成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物流联盟中的优势及担当的角色, 内部的对抗和冲突减少, 分工明晰, 使供应商把注意力集中在提供客户指定的服务上, 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效率, 满足企业跨地区、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要求。

3.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 Logistics, 简称3PL或TPL) 是指独立于买卖之外的专业化物流公司, 长期以合同或契约的形式承接供应链上相邻组织委托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 因地制宜地为特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 实现特定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快捷地向市场移动,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它是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它不拥有商品, 不参与商品买卖, 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设备 (库房、站台、车辆等) 及专业经验、技能的批发、储运或其他物流业务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它的发展程序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 企业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从事该业务的专业公司去做;其次,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企业, 有丰富的专门从事物流运作的专家, 有利于确保企业的专业化生产, 降低费用, 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目前,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十分迅速, 有几方面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 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 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 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 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 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 提供配套服务。第二, 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 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 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 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 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主要是指由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 但咨询公司并不就等于第四方物流公司。目前, 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 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 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公司应物流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诊断, 或提供物流系统优化和设计方案等。所以第四方物流公司以其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为资本, 为物流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物流系统咨询服务。它从事物流咨询服务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物流行业背景和相关经验, 但并不需要从事具体的物流活动, 更不用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只是对于整个供应链提供整合方案。第四方物流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 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个性化服务等。

第四方物流有众多的优势, 第一, 它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 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 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第二, 它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 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 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为其创造超额价值。第三, 它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 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 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 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最后, 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 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 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 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 (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 方面的资本投入, 降低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 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 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 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形象。

5. 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 由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20世纪9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法、德等国提出物流一体化现代理论, 并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 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 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 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 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的广泛交流供应信息, 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 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 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 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 子系统协调运作, 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 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 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 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 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 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 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 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 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结合上述理论,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大于求, 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 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 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所以, 我国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 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 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 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方式可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综合物流代理, 是第三方物流的一种高级形式, 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 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 该代理系统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 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 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在国外, 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著名企业, 如美国的Fedex、UPS, 日本的佐川急便, 由于它们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早已成为物流业内著名的国际综合物流代理企业。而国内物流水平还没有形成一个大的网络化体系, 都是以本企业自身为核心建网络, 在这种环境下, 经营综合物流代理的思路是: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 即企业将主要的物流服务工作委托他人处理, 注重建立自己的客户营销队伍、物流管理网络和物流信息系统, 提高自身的物流综合管理素质;实行特许代理制, 将协作单位视为自己的战略伙伴, 进一步可将其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协调、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 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创新。

综合物流代理系统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市场, 在这个虚拟市场中, 主要产品是物流服务。客户 (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 与物流代理商以多对多的方式进行物流服务的交易活动。物流代理商作为系统中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根据物流一体化原则, 对客户、运输企业、配送中心、仓储企业等进行统一的调配管理。

三、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发展趋势

从以上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发展来看, 我们可知以后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呈现以下的特点:

1. 多功能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 物流发展进入集约化阶段, 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就不仅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 还必须开展包括配货、配送以及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在内的物流项目。此外, 还可以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以上几种模式都强调了物流除仓储运输外的一切与供应链有关的服务, 尽可能地形成多功能的物流服务模式。

2. 系统化。

物流模式过去一般强调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系统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 并付诸实施, 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地在一起, 从采购物流开始, 经过生产物流, 再进入销售物流, 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物理交付的流通全过程, 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 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 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本最小, 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3. 强调各方的合作。

现在的物流模式强调价值链上各企业的通力合作, 如物流联盟就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更是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 设计出最合理的供应链管理。

四、结语

我国物流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在发展电子商务时, 物流业仍是瓶颈问题, 所以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物流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不断进行创新, 我国企业应不断完善物流模式, 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 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发展趋势之我见.商场现代化, 2007年4月 (中旬刊)

[2].陈雯.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探讨.当代经理人, 2006

[3].赵蕾, 马丽斌.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商务现代化, 2007年3月 (上月刊)

[4].孙霁.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探讨.商务现代化, 2007年2月 (中旬刊)

[5].翟晓松, 吴志万, 尤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系统整合分析.研究与探讨, 2007年第1期

[6].李珍, 张颖江.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财经纵横

上一篇:综合性高校下一篇:一次性输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