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2024-12-27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1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 其课堂的生动性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效。因此,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促进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明显提升, 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策略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一切生动、有趣、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因此,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为其组织出更加生动的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进而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习惯以“灌输式”组织教学活动, 这种教师“一张口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与呆板, 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为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 积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新鲜、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从而增强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被引进教学活动中, 可根据教学需要同时给学生播放视频、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 可多角度、多侧面地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种信息,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知识、 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教学实践表明, 多媒体教学法可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有很大积极作用。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 教师就可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由于很多初中生没有参观过真实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因此让他们通过文字描述清晰而准确地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所有建筑特点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为学生展示纪念碑建筑特色,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纪念碑有关的视频与图片, 再加以文字解说, 就可使得学生更加准确、牢固地掌握相关内容。另一方面, 由于多媒体技术操作简单、灵活, 并且信息容量大,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可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信息内容,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时, 可有效拓展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广度与深度, 并大幅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二、增加师生间互动,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的具体体现, 而频繁的师生互动是烘托活跃气氛的主要途径。因此,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才能提高师生互动频率。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小组协作教学法的运用, 将教学内容以多个问题形式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适时点拨, 拨正学生思路, 促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种互动、协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并以主人翁姿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之后, 教师应就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完善、补充、甄别及筛选, 并大胆肯定学生在探究中的成果与创新性思维, 使得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从而更加自信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

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父母的心》一课时,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 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1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 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2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应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 对于迷茫的同学进行点拨, 启发思路, 比如提示: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 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当每个小组都完成探究学习后, 教师可详细听取学生代表汇报, 然后做出总结、补充与点评, 并就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优秀学习成果进行肯定与赞扬,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表明, 提高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频率, 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而且还扎实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与教学实效。

总而言之, 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兴趣, 而且还可优化教学实效, 并且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的优点组织教学活动, 并尽可能多地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

参考文献

[1]陈跃辉.论如何更好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J].成功 (教育) , 2013 (8) .

[2]邓小存.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的思考[J].语文天地, 2014 (23) .

[3]李秋喜.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J].考试周刊, 2013 (18) .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2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撑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学会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历史学习基础,应成为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主要任务[2]。初中生不太喜欢历史课,除了明显的历史是“副科”等功利思想影响和教材本身的空洞性,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外,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能力低,致使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使学生对历史课兴味索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加强史学理论功底的修炼和史学知识的储备与更新,着力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史动机与兴趣,让学生在“有趣”中学习历史,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制订学习计划。

二、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对内阁、军机处与丞相制的不同有了一定认识,而且理解了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还作进一步探究,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明清的更多问题主动学习、探究。学生搜集、甄别史料和提取信息的.技能得到了提高,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些参考论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协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对其实施过程提出一些建议[3]。因此,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还是他们的读者―――对学习者的研究成果,以赞赏的眼光享受,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稚嫩和偏激的地方,紧扣“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学生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历史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其次,要带着问题听课。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学导入处于上课起始阶段。导入既能发挥一定的教学组织功能,又具有复习已知和导引新课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4]。学生每天在学校有很多门课程需要修习,脑海中的兴奋点非常多,尤其是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课间休息时大都会做一些与学习没有关联的事情,学习注意的转移直到上课铃响仍未停止,偶尔还会因一些小意外干扰全班学生进入正常的历史学习状态。教学导入在此时与候课对接,为历史课堂教学进入正轨提供了双重保障。带着问题听历史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最后,听课时,要积极踊跃地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总之,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通过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永芹.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39:269-270.

[2]姚仕怀,秦云生.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9:98.

[3]陈都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12.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探析 篇3

1.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的要求,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

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2.语文生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就要注意到教学设计的动态性,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

3.语文生动的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把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评赏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变过去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去学习,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

初中语文互动性教学浅探 篇4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践的产物。过去我们过多强调分数的重要性, 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都是协力合作的结果, 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有效调节和分工是大多数工作的特征。现有的教育过多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忽视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教育, 往往只能培养学生片面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 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会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无所适从。课堂是一首诗, 教师应该用诗一般的语言和文本对话、和学生对话。在课堂教学时, 要注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自然, 更亲切, 更具有亲和力, 最重要的是时时记住自己是在和学生对话, 而不是命令学生。教师要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开动脑筋, 抓住教学时机, 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让教学张弛有度。合作交流与恰当点拨相得益彰, 说明白一点, 就是该放则放, 该收则收, 否则只有形式而无教学实效, 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得不偿失。如果不精心组织, 就会使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 实际上却没有解决问题。探究意识有赖于主体意识, 而学生主体性则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因此, 初中语文课堂应少一些刻板, 多一些自由, 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与教师、文本的探究对话中,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从而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 形成探究氛围

游戏法教学现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极有效的手段。边学习边游戏,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自然地获取知识, 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会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竞赛、测试法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取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方法。许多实验研究表明, 在竞赛、测试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向上,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丰富。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发挥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善于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优化问题的设计, 发展学生的思维,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 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 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才会有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关注探究结果的同时, 更要关注探究过程, 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个性体验。因此, 对探究学习的评价, 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 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活跃他们的思维, 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三、注重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体验互不相同, 自然的语言感悟能力也有差距, 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如有些学生会快速抓住诗歌主旨, 有些学生会存有疑虑。学生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 在文章的空白处、矛盾处及语文与生活的契合处设置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意识的形成有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 而学生主体性需要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 重视课堂提问, 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 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是指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结语

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是师引生品语文之韵味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思考, 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绝大多数情况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水平。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 课堂提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冬元.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0-03-26.

[2]严丽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激活, 2011-06-11.

[3]周静.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3-10-15.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5

【佳作示例】

贴玻璃纸

“长约半米,宽也半米,就这么裁吧!”我拿着白色的玻璃纸,准备给窗户“更衣”。按尺寸剪裁好了玻璃纸后,我把它们拿到了窗边的写字台上,拿起一块,在窗户上又比了比大小,正合适。我搬来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开始贴纸。

我把玻璃纸背面的保护膜撕掉,露出了不干胶,两只手各拿着一个角,往窗户上贴。由于我的经验不足,这玻璃纸一点也不听我的话,像顽皮的小孩子,到处乱粘。上面的纸贴得还行,可下面的纸却错了位。只好揭开,重新贴,但它与窗户像长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让我无可奈何。

这时,我看见了桌上的小刀,于是我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揭开纸的一角,然后慢慢地从这个角一点点往外撕,还好,完整地揭下来了。然后又把纸从上往下展平,这才算粘好一块玻璃。

剩下的纸可不能按这种方法贴了。这次我没有把保护膜一次都撕下来,而是撕了一半,把上半边展平后,才把剩下的保护膜撕下来。可这又让纸与玻璃之间留了气泡。我在阳台找了一块小木板,从上向下刮,把气泡赶到了一起,然后再次用小刀把这一部分纸揭开,让气泡跑掉,最后再铺平,这回比第一块贴得好了许多。我按照这种方法,很快把剩下的几扇窗户贴好了。

阳光通过这层“屏障”,不再那么刺眼了。这次给窗户的“更衣”行动终于成功了。

[评析]

这篇习作的作者详细叙述了“贴玻璃纸”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贴玻璃纸”,读了这篇习作之后就知道怎样贴了,这就得益于作者运用了行动描写。“我把玻璃纸背面的保护膜撕掉,露出了不干胶,两只手各拿着一个角,往窗户上贴。”具体写出了贴玻璃纸的过程及方法。当纸贴“错了位”时,作者以“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揭开”、“一点点往外

撕”、“完整地揭下来”、“从上往下展平”等行动描写,细腻地写出了重新贴的具体过程。为了解决“纸与玻璃之间留了气泡”的问题,作者“找了一块小木板,从上向下刮,把气泡赶到了一起,然后再次用小刀把这一部分纸揭开,让气泡跑掉,最后再铺平”。这些行动描写,仿佛作者就在我们眼前操作似的,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动力来自鼓励

暑假到了,爸爸拉着我的手,和蔼地说:“去学学游泳吧,练练自己地胆量,也多学会一门本领。”我害怕地望着爸爸,不住地摇头。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肯定可以的,要相信自己哟!”看着爸爸慈爱的笑容,听着他鼓励的话语,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我们一家人来到游泳馆,人真多啊!看着同龄的人们在水中像鱼一样灵活地游着,看着他们欢快地嬉戏,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但是望着淡蓝色的池水,我胆怯了。这时,姐姐紧紧地握住我那颤抖不已的手,仿佛要把她全身的力量传送到我体内,她为我打气道:“加油哟,我陪你一起学。谁最后学会可是有惩罚的呢!”“比就比!”我决定和她一较高下。教练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是新学员,先学蛙泳。现在我教你们基本动作。”教练说完,就跳进了水里,给我们示范起来,随后给了我一块救生板让我下水。

我害怕极了,身体不由得向后退。妈妈笑眯眯地说:“不怕,没事的,老妈在旁边给你助威呢!”妈妈还夸张地做了个大力水手的招牌动作,逗得我笑了起来,前进的动力又回来啦!

下水之后,我按照教练指导的方法,抬腿,绷脚,向两侧划圆,蹬腿„„我刚把头伸进水里,就被呛到了,不停地咳嗽。“你游得不错。再注意配合上换气!”教练喊。原以为格外严肃的教练会骂我笨,没想到他竟然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动作完成得好。得到教练的鼓励,让本来想放弃的我重拾动力。

经过一星期的学习,我终于学会了游泳。如果没有爸爸的鼓励,我根本不会想到来学游泳;如果没有姐姐的鼓励,到现在我仍然会对水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如果没有妈妈和教练的鼓励,我早已经半途而废了„„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学会游泳的动力。

[评析]

这是北京市2007年中考的一篇考场作文。原考题为《动力来自》,“鼓励”是作者补充题目的内容,也就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写了众多人物对自己学习游泳的鼓励,鼓励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语言对话,因此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爸爸、妈妈、姐姐及教练对自己学习游泳的鼓励的过程。

“你肯定可以的,要相信自己哟!”“加油哟,我陪你一起学。谁最后学会可是有惩罚的呢!”“不怕,没事的,老妈在旁边给你助威呢!”“你游得不错。再注意配合上换气!”这些人物语言,虽然都是鼓励“我”游泳,但我们能感觉到是出自不同身份的人物之口,真正做到了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的要求。

再有,作者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还注意对人物说话时语态的描写。如:“爸爸拉着我的手,和蔼地说”,姐姐“为我打气道”,妈妈“笑眯眯地说”,“教练喊”等等,这些说话时的神情、举止,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使文章显得更生动,更形象。

【写作百宝箱】

1.有人向托尔斯泰请教怎样使语言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托尔斯泰回答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用不着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放心地编造句子,因为,如果一个人从马上爬下来,从马上跳下来,从马上跃下来和从马上一个跟头跌下来——这全是不同的动作,这些动作就描绘出人的不同状态。所以必须首先寻找能说明物体的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2.我写一句话要想半天。比方写一个长辈看到自己的一个晚辈有出息,当了干部回家来了,他拍着晚辈的肩说:“小伙子,‘搞’得不错呀!”这地方我就用“搞”字,若不相信,你试用“做”,用“干”,准保没有用“搞”字恰当、亲切。假如是一个长辈夸奖他的侄子说:“这小伙子,做事认真。”在这里我就用“做”字,你总不能说,“这小伙子,‘搞’事认真。”要是看见一个小伙子在那里劳动非常卖力气,我就写:“这小伙子,真认真干。”这就用上“干”字。像这三个字:“搞”、“干”、“做”都是现成的,只看你把它搁在哪里最恰当、最合适就是了。(老舍)

【牛刀小试】

1.题目:我有一双的手。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你每天都要用到这双手。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这个半命题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灵巧”、“能干”、“笨拙”、“闲不住”、“令人羡慕”等词语,然后作文。无论你有一双什么样的手,都是用于劳作的手,因此这就要求你写成叙事的记叙文,叙事中要细致写手在劳作过程中的动作。这就要求你运用行动描写,用行动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你自己在文题的横线上所填的词语,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以你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某一谈话情景为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动的教学方式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是基础。如果学生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那么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语文,才能使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一个人的兴趣还可以激发自身的潜能,是一种强烈的倾向和个人喜好,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只有打造了生动性的课堂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生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发自内心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有自信学习,有信心学习,让他们不自我否定。教师也应当构建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生动的课堂上,无拘无束的自由发挥,言论自由、发言自由、思维自由,让学生极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优秀合格的教师,还应该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要区别对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于优等生要夸奖,对于差等生要鼓励。不要有打击性的行为发生,因为这会对处于初中阶段还未成年的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样伤害是无形的、挥之不去的,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没了兴趣,学习主动性降低,完全没有了学习的兴致,严重者还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很优秀,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在学习方面是有潜力在的。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爱护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在生动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而和学生们搞好关系,营造良好的亲和的教师形象,使学生不厌烦教师,自然就会喜欢上充满生动性的课堂。

(三)生动课堂使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也是最远离生活的一门学科。它的贴近生活源自语言的通俗易懂,文章和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远离生活又来自于语文本性就具备充满幻想的文学性。生动的课堂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他不但可以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的融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在初中,学生的品行教育是比知识的教育还要关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1]。

二、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基本内容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情感的作用,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引发起情感的迸发。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显得比较单纯和细腻,所以,教师要打开学生的心窗,通过情感的交流,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的建议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幻灯片、图片、录像、录音、标本等形式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感性认知,引导他们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取有对话的课文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教师通过探索有益于课堂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生动性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生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军.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企业家天地,2010(1).

[2]毛秀梅.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新课程导学,2013(25).

[3]陈跃辉.论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J].成功,2013(8).

让初中体育教学更加生动高效 篇7

1、让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成为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情感动力

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思想与情感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一面, 他们渴望教师的尊重, 渴望同学的认可, 渴望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温暖。许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导致他们对体育学习应付了事,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处处注意维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氛围与环境的和谐,这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保持情感与态度的克制,哪怕学生再顽皮,也不轻易表现出发怒,而是坚持和蔼可亲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自己从内心感到错误,从内心感到羞愧,教育引导效果得到了发挥,也避免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其次,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表扬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激励,对他们运动技巧掌握、情感态度转变等方面予以表扬,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增强了积极情感,对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帮助较大,也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另外,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亲近。

2、让丰富活泼的教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初中体育教师要能够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状况,从现行体育教材着手进行拓展,让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活泼,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结合本地乡土体育特色增加了部分内容,以校本课程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本地区乒乓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专门增设了乒乓球技巧训练内容, 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以及联动课外兴趣活动,对学生进行乒乓球技能技巧训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成长所急需方面的内容,例如班级小胖墩较多,这一现象与学生不科学饮食以及缺乏锻炼两个方面因素有关。对此,笔者在体育室内课教学中增加了这一方面的内容,教会学生怎样科学搭配食物,怎样进行健康饮食,以及如何锻炼。笔者向学生传授了这些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茅塞顿开, 对于今后如何健康饮食、科学锻炼具有了初步认识,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学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另外,笔者还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拓展,例如许多学生对体育明星非常崇拜,在课外经常搜集足球明星、篮球明星的资料,笔者对这一方面没有加以阻止,而是乘势引导学生,向学生补充了国内外许多球星的资料。笔者所补充的资料不仅有球星的生平, 而且还有他们刻苦锻炼取得成功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追星的过程中受到了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

3、让先进形象的教学手段成为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辅助支撑

形象的教学手段主要指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手段,许多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体育教学中,个别教师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手段对体育教学的促进功能,片面认为体育教学以室外课为主,以技能动作训练为主,多媒体的运用没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理念, 多媒体手段只要运用恰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空间, 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室内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如各种急救知识,触电、溺水、心脏病、骨折等各种类型的急救常识。借助于多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运用真人演示、动画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急救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技巧,这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对于初中生的 健康成长 而言具有 重要的意义,一旦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再比如一些连贯性、高难度的技能动作,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讲得透彻,教师的示范动作也属于瞬间过程,学生观察不够清楚,在具体训练中容易出现动作不到位的地方。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在室内课教学中进行真人慢镜头动作的播放,让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直观形象地观察, 配合室外课的动作训练则会提高效率,更好地掌握技能技巧。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还能够营造氛围,在学生向自身体能极限挑战时播放激昂的旋律,在放松训练时播放轻柔的旋律,让学生的身心逐步归于正常,这些都是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具体方面。

4、让创新优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核心因素

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优化是最为核心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更加喜爱体育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潜心研究了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 结合教材内容要求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转变。例如传统的训练模式不仅消耗学生体力,而且过程乏味,笔者将其中的一些内容设置为竞赛或游戏形式,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在排球垫球训练中,如果要求学生一直枯燥进行训练,不仅学生体力消耗较大,而且枯燥感疲劳感油然而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效率下降。笔者将这一训练活动设置为6人组对立垫球游戏,不仅训练学生垫球动作要领,而且提高了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移动能力。有了游戏活动,学生更加感兴趣,不知不觉中训练的时间悄悄过去了,训练的效果也达到了,这样的训练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学生训练的很有兴致,教师也欣喜地看到目标任务的完成。再比如篮球运球训练,如果简单进行直接训练,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笔者将其设计为竞赛形式,要求每一个小组6个人进行30米运球往返接力赛,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在正式比赛开始前,每一个小组都进行了动作运球动作的反复训练,比赛过程中各个小组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在保证运球动作规范的基础上提高了速度, 这样的训练过程让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充满了浓浓的趣味性。另外,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和难度要求,安排一些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各个小组进行示范, 开展了争当小教练活动。为了能够争得小教练的岗位,大家都卯足了劲训练,为整个体育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5、让各具特色的教学拓展成为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延伸空间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除了抓好课堂技能动作的训练之外, 教师还要着眼于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参与各种体育兴趣活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拓展活动中重点抓住了三个方面,首先为学生搭建兴趣活动的平台,通过设置不同兴趣小组的方式,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帮助男生组建乒乓球队、足球队,帮助女生组建健美操队等等,以这些兴趣小组为载体,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活动,这些方面都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次,笔者在体育课外活动中着眼于学生个性需求、特长潜质,针对性进行个性化培养,重点选取一些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门训练,让他们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拓展潜能, 尤其是为立志于从事体育专门发展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广阔空间。另外,笔者在体育教学拓展活动中还注重发挥校外资源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种运动会,在这样的竞技体育赛场上树立志向,提高体育技能技巧水平。

综上所述, 初中体育教学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更加拓展、开放、生动、高效,广大教师应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创新程度,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让学校体育教育成为学生终生健康的平台。

摘要: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当体现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要结合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整合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让体育教学更加生动高效,打造素质化体育教学。

追求生动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重点与难点,生动有趣,策略

英语听力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必备技能。加强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视程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制止“哑巴英语”现象的发生。对此,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分析听力教学现状的同时, 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使听力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下面就来谈一谈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如何从困境迈向新的台阶。

一、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造成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枯燥、低效的原因有很多。第一,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导致在做听力题时非常困难, 比如听力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复杂的句式, 常使学生感到迷茫。第二, 学生语感不好或是发音方式不对, 导致他们在理解对话时产生障碍, 比如一直搞不清楚发音相似的单词, 像“weather和whether”、“quite和quiet”、“where和while”等。第三, 学生受汉语的干扰较大, 影响了听力反应速度。学生往往不适应美式口语的发音, 在答题时只注重听选项中出现的字眼, 从而造成对整个对话的不了解。第四, 学生在听力时易受语速的影响。比如语速较慢时, 学生就会觉得听起来很容易, 可以找到答案所在, 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跟得上较慢的语速;语速正常时, 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吃力;语速很快的情况下, 全班几乎都听不懂了。此外, 英语在发音中会受爆破音、重读音的影响, 这也是学生不易把握的。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举步维艰。

二、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生动性的有效策略

面对上述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不足, 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听力课堂的生动性, 促进听力教学质量的飞跃。

(一) 加强课堂听力训练, 提高语音质量

课堂听力训练要以听为主, 说为辅, 分清听说的主次关系。英语教师要在初次的教学中, 向初中生讲明学好听力的重要性, 让生动有趣的听力教学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方面, 教师应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听力训练, 比如收听校园英语广播、观看英语新闻等。这要求教师尽量采取全英授课的方式, 让学生多听英语、多讲英语。可能部分学生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但经过长期的训练, 所有学生都会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另一方面, 教师要重视单词的发音。许多初中生对国际音标了解不深, 导致他们在单词发音上产生困难, 叫不准单词的发音, 这对听力训练也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课堂听力训练中, 要重视音标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语音质量, 让学生听力的辨识力大大增强。只有这样才会使听力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二) 掌握听力题型, 有目的进行训练

首先要在规定时间里分析选项。对于“听录音选项”这个题型, 题干中的选项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文, 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要点, 使学生合理猜测听力的内容。因此, 学生要学会在有限时间内, 迅速、有效地分析题干中的全部选项。其次要做好标记。当听力对话较长、人物较多时, 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准确辨识出各选项的差异。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做有关的标记。做标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也可以让学生随时回顾听力内容的要点, 对以后的改正有帮助。再次要善于找到关键词。学生在听短文对话时, 要重点掌握五个“W”, 即what、when、where、who和why五个疑问词的用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提到的疑问词串连在一起, 从而推测出短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思想。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关注短文的最后一句话, 若是带有结论性质的句子, 就可以知晓作者的写作主旨了。可见, 听出关键词对英语听力至关重要。听力训练只有具备良好的目的, 才会提升其生动趣味性, 从而让学生对听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重视课外听力训练, 使听力教学多样化

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欧美文化及习俗, 多收集一些英语的俗语或谚语, 使他们对听力中出现的口头语不再陌生。其次,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观看一些英语电影或者听一些英文歌曲,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语感, 提高听的能力, 真正做到耳熟能详。再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教科书相配套的听力材料, 比如录音磁带、听力练习册及单元测试题等, 让学生每天坚持做课后训练。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听力训练, 这要比传统的训练方法效果要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听好听力。同时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有用的线索, 让学生准确地去推测听力的内容, 并结合所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对听力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 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此外,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游戏环节, 让学生做一些趣味性练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加强听力技能, 从而提高听力教学的生动性。

总结:

总而言之,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听力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这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做到课内、课外练习相结合, 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追求生动的听力教学是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浅谈新课标下提高初中英语听力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4)

[2]许红春.运用听力策略指导初中英语听力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 2009

[3]张国良.浅谈如何搞好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J].成功 (教育) , 2011 (09)

略谈初中化学的互动性教学方式 篇9

一、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在教学中, 学生和教师看待教学内容的角度不同, 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 容易出现学生和教师见解不同的情况。此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在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 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想法进行提炼、总结, 作为新的学习材料, 有效启迪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其次,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对于学生在反馈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引导, 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错误所在,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 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智慧。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研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汇集学生的智慧,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得到重视与接纳,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注重参与教学活动, 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进行互动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又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感受化学。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化学知识讲座, 向学生讲解“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温室效应的成因及控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等教学内容 ,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带领学生做化学小游戏, 如将学过的化学知识以变魔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举行化学知识竞赛, 将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和抢答,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辅助, 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 又可以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 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内容。

三、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注重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选择互动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互动模式展开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体验, 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 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座山谷被称为“死亡之谷”, 其中充斥着一种奇怪的气体, 如果人带着小狗进入, 人不会有任何异样, 但是小狗会莫名其妙地晕倒甚至死亡。当人蹲下来抢救小狗的时候, 人也会晕倒及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这样以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而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更可以以问题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引领学生归纳和推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时候, 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你是否可以设计出合适的实验, 证明此溶液是否变质? 变质后的溶液能否继续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 学生众说纷纭, 各自阐述看法和理由,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从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互动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初中化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环境背景下,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 探讨如何实施互动性教学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互动性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秦少艳.初中化学互动性教学实践与探索[J].成功 (教育) , 2013 (06) .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10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科学合理地设计授课内容

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知识, 就是在科学家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的努力下探索出来的。其实中学生也和科学家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展开知识, 会使课堂教学更吸引人。比如在讲“温度”这一概念时, 我们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沪粤教版教材中, 列举了很多不同物体的温度, 也介绍了绝对零度, 但是没有介绍热的本质。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 科学家最感好奇的正是热的本质。人类的好奇心是相通的, 科学家好奇的东西也一定是中学生所好奇的。所以我在设计授课内容时, 会把热的本质纳入其中, 从早期的热质说到后来的唯动说, 告诉学生热的本质是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越热, 反之越冷。198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朱棣文用多束激光, 从各个方面对纳原子进行照射, 使原子的运动不断受到阻碍而减速, 从而将其温度下降到接近绝对零度, 这一实验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的本质。

二、介绍科学家探索过程的更多细节

对于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的物理规律, 如果把实验的过程讲得更详细一些, 能够使课堂更吸引学生。比如,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我是这样介绍的:一开始盖里克使用一个装满水的葡萄酒桶, 用黄铜泵将桶内的水抽出, 但桶不严密, 水抽出后不久就有空气进入, 盖里克就用空心铜球代替木桶继续实验。起初抽起来比较轻松, 后来活塞很难推动了, 再后来“卟”的一声巨响, 铜球瘪了。盖里克又换上更结实的铜球, 这一次铜球没有瘪, 但抽完气后瓶里放气的场面十分吓人。1654年盖里克当着德皇和国会议员的面演示了大气压有多大, 也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关于托里拆利实验, 有一些细节也很吸引学生。托里拆利公开了他的实验后, 很多科学家仍不相信玻璃管水银柱是由管外的大气压支撑起来的。托里拆利实验后来传到了法国的帕斯卡那里, 他用红葡萄酒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 由于酒比水银密度小, 他使用了一根46英尺长的玻璃管, 结果得到一段真空, 他进一步想, 如果水银柱真的是被空气压力顶住的, 那么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空气压力与水银柱高度应有变化。他自己身体太差, 不能登山, 于是他写信给他的内兄, 请他带着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登上当地的多姆山做实验, 果然在一英里高处水银柱下降了三英寸, 帕斯卡将实验重复了五次, 结果使他十分激动, 因为这进一步支持了托里拆利关于大气压支撑水银柱的观点。

三、向学生介绍一些由重大科学发现引发的发明

有些科学发现, 看起来很简单, 但意义重大。比如奥斯特实验, 发现电和磁之间有联系, 电能生磁, 堪称伟大发现, 在当时震动了整个欧洲科学界。可是在课堂上演示完这个实验后, 学生感觉好像很简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时我向学生介绍电报的发明:人类一直都有远距离瞬时通讯的梦想, 但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前, 信息的传递速度完全取决于信使坐骑的速度, 在奥斯特的发现之后, 安培很快就试制了一种电报, 他用26根导线连接两处26个相对应的字母, 发报端控制电流的开关, 收报端的每个字母旁边各有一个小磁针, 可以感应出连接字母的导线是否通电, 人类最初的电报就是通过这种电磁方式来完成信息传递工作的, 但这种电报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电流太弱, 很难将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较远的距离。后来, 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发明了一种电码, 他的电码用点和横线代替了26个字母, 有了电码, 在1837年莫尔斯制造了一台电报机, 它的发报装置很简单, 是由开关和一组电池组成, 按下开关, 便有电流通过, 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 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 它的收报装置是由一只电磁铁及有关附件组成, 当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便产生磁性, 这样电磁铁装置就在匀速前进的纸带上记下点或横线。1844年, 莫尔斯鼓励美国国会架设了一条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 人类第一条电报线路就这样在美国诞生, 几十年以后, 电话也发明了, 其中也用到了电磁铁, 由电能生磁的发现能引发远距离瞬时通信的实现。向学生介绍这些由重大科学发现引发的发明, 既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科学发现的伟大意义, 又能使课堂更生动。

四、用自己观察和积累的例子来解释一些物理知识, 会使课堂更生动

课本上介绍每一个物理知识, 一般都会有相关的例子来说明或解释, 但是如果教师用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得来的例子, 效果会不一样。比如, 我在电视里看过一个魔术表演, 表演者在舞台上轻松地抱起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孩子, 然后叫一位观众来抱这女孩子, 结果怎么用力也抱不起来。这个魔术我看很简单:这个女孩子的鞋底有一铁块, 而舞台下装有电磁铁。我在讲电磁铁时就用上了这个例子, 学生很感兴趣。再比如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时我举的例子学生也特别有兴趣:我们知道人从地面上跳起时, 要先蹲下, 道理是下蹲后腿步肌肉才能收缩然后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力, 地面再给脚底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人向上跳起来, 所以香港电影的鬼片里那些鬼向上跳起时不用先下蹲, 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有次我看到电视上介绍一种树上爬行动物, 它从树上跳起时不需要先弯曲腿部的, 为什么?难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反例吗?原来这种动物从树上跳起时, 心脏会向脚底压出血液, 利用血液通过脚底向树施加一个力, 树木给予脚底施加一个相互作用力使它跳起来。

使课堂生动有趣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可以经常布置学生在课后思考、讨论一些有趣的物理问题, 向学生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 指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等等。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如何构建“生动”的初中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生动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抱怨自己在提问的时候,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课堂的气氛也变得非常压抑。尤其是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严重,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思考。

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

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学科,收录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对这方面的潜在优势充分进行挖掘与利用,这也是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受到熏陶。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学习中,要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奋斗精神为目的;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课文学习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及其带来的变化,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在《生命 生命》、《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课文学习中,要贯穿给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以及感受生命的意义等内容。此外,要对语文课堂的气氛进行营造,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导入新课可以采用传说故事、名言警句、名人轶事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如要读出《桂林山水》的秀美、读出《圆明园的毁灭》的愤怒、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凄凉等等,引导学生以读促进感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妙与精湛。总之,一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从课文描述中从外到内、从浅到深地逐渐与内心情感发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学习,从而成功地构建出生动课堂的第一步。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教师是传统的文学的传播者,也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教师的诙谐幽默、睿智机敏、亲切宽容、渊博学识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人格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渊博的知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首要体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作为教师来说,尽管不需要做到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但仅仅只是停留在专业课本教学层面也是不够的,在经济、政治、科学、自然等方面也应该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学生所爱戴的教师,必然是能够创造一个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的教师。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力;用独特的观察力和领悟力驾驭课堂教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一旦感染到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三、精彩的提问设计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唱独角戏的姿态进行教学,课堂非常枯燥,教师也非常辛苦。如果要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进行启迪,关键问题在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合理。一些教师所提的问题连自己都很难回答,也难怪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回答。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某位教师授课时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但是在提问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该文中,难点部分之一是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教师将课堂设计如下:用爬山虎的图片导入,对第四自然段点名朗读,让其他同学思考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该环节学生的回答还是非常好的。但是,紧接着教师的问题让学生们都不知所措,问题是:爬山虎的脚和叶子有什么关系?大胆的学生举手回答,全都不正确,而教师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也非常着急。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欠考虑。其实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正确,而第二个问题也应该是在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先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如对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进行分解,或者用图片的演示让学们理解爬山虎如何往上爬,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第二段“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这句设问: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会一顺儿朝下?并对图片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是因为拉力作用,使其紧贴在墙上,也是这种拉力作用使得叶子一顺儿朝下。有了这些铺垫,再将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就容易应对了。

四、根据不同层面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

生动的语文课堂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学生与教师是否一起投入到学习中,直观上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举手是否踊跃、发言是否积极。根据观察发现,出现学生不举手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不会回答教师所提问题、不知道回答是否正确而不敢回答,此外,就是学生完全将自己放在课堂之外,不管是会或者不会,都不会举手。针对前两种现象,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少批评、多鼓励。只要学生敢于举手,即便是回答错误,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不能指责,可以先表扬学生的勇气,并适时地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教师要对关注全体学生,所设置的问题也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以大多数学生作为对象。在所设问题中,要难易适中,鼓励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如果问题相对简单,就找前两种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调动其积极性。而对于第三种学生,教师就要多费心思,要与学生多沟通,关注其发言的次数,不能放松,并尽可能地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有发言的兴趣。

五、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所有能够利用到教学中的有利资源,坚持不懈,营造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成勇.“身临其境”方能构建生动语文课堂[J].快乐阅读:上旬刊, 2012,(5).

[2]李玉宏.构建气韵生动的语文课堂[J].信息教研周刊,2011(9).

[3]張捷.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局面[J].躬耕, 2007(5).

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12

一、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初上美术课, 面对色彩斑斓的课本, 看到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内容, 也许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但这种兴趣不稳定。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 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大胆地表现自我, 从而使学生们爱上美术课。

二、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参与课堂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和要求。评价一堂课优劣最重要的一条标准, 是教学主体参与是否到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倾其全力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全体参与的氛围, 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干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 特别是对待一些后进的学生, 多给他们创造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使他们同样感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去年我教过的八年级祁小虎同学, 他成绩、纪律性都不好, 颇让老师们头疼。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 我偶然提问他一个问题, 他回答得张冠李戴, 引来了很多同学的讥笑。这时我并没有责怪他, 反而严肃地批评了讥笑他的同学, 并强调即使他回答错了, 也比那些站起来一声不吭的学生好。我的态度显然让小虎同学感到意外, 从此他上美术课的态度很认真, 作业也一次比一次好, 我又多次地在班级里夸他的进步, 他的信心更足了, 而且课堂上还经常主动举手发言!

三、转变观念, 创设活动, 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

要想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忽视,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所发现, 有所领悟, 有所创新, 并能够自觉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人物画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说出人体的结构, 再引导学生用最简单快速的方法画出人物来, 选出其中最简单方便的方法:甲骨文似的“线条人”, 再让学生尝试让“线条人”长胖、长眉眼、头发、穿衣等, 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人体拆分图片, 拼摆出不同姿态的人物, 以加强对人物动态的了解, 可讨论说出自己拼摆的人物是怎样的姿势, 绘画时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 相互探讨和交流, 不仅提高了学生萃取知识的能力, 还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提供表现空间, 自主学习, 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艺、因地施教。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受条件所限, 有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学生根本无法准备, 尤其是一些手工课。这时候我往往就会和学生共同探讨完成此类的作业, 让他们提建议, 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其含义就是指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急切心情。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自学, 教师适当导播, 传授的知识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在八年级教材《以刀代笔———黑白木刻版画》, 我分两课时上,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让学生感悟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美, 了解版画制作的基础技法。在第二课时导入时, 我先展示自己制作的几幅版画作品, 并说明作品就是利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制作成的, 在同学们赞叹的同时我引导他们讨论制作方法。有了上节课的讨论基础, 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 以纸版画为底版均匀刷上颜料或涂上墨汁, 上面盖上一张纸, 用文具盒底磨压印刷而成。接着学生分组制作, 我适当地指导, 结果做出的作品出乎意料地好, 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最后师生一起选出最好的几组作品在课堂中交流展示, 我鼓励作者说说制作心得、成功经验等。在整个教学中, 学生们在一起合作交流, 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 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其学习主动性, 挖掘了他们的潜力、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 而且还充分地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个性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深化了素质教育。

上一篇:水合物技术论文下一篇:植入静脉输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