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共10篇)
作业治疗 篇1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 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统计, 患病率约2.8%[1], 估计我国有一千多万患者。因此, 儿童弱视的治疗任重道远。目前其治疗方法有遮盖法, 压抑疗法, 后像疗法, 光栅疗法, 红色滤光片法, 以及药物治疗。遮盖法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弱视的最有效的方法。本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遮盖联合精细作业治疗儿童弱视52例93只眼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93只弱视眼, 其中男31例56眼, 女21例37眼, 年龄3.5~10.5岁, 平均5.5岁, 疗程1~4年, 平均2年零8个月。
1.2 方法
治疗前检查远近视力、眼位、眼底、注视性质, 点1%阿托品眼液, 3次/d, 连续3d后检影验光, 三周后复验配镜。戴镜1月后复查视力, 根据视力情况确定遮盖方法。单眼者, 采用5:1 (3.5~8岁) 或6:1 (8~10.5岁) ;双眼且视力相差2行者, 采用5:2或4:3交替遮盖方法。在整个疗程中令患者用弱视眼坚持做描绘, 串珠子等精细作业。嘱3周复查1次, 每年复查验光1次。
1.3 疗效判定
采用1987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标准[2], 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与进步率之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 基本治愈57眼 (61.29%) , 进步24眼 (25.81%) , 总有效率87.10%, 无效12眼 (12.90%) 。
2.2 年龄与疗效
见表1。经治疗, 3.5~6.5岁组视力≥0.9者占65.39%, 高于7.5~10.5岁组的40% (P<0.05) , 而7.5~10.5岁组的无效率为33.33%, 高于3.5~6.5岁组的8.97% (P<0.01) 。
2.3 弱视程度与疗效, 见表2。
经治疗, 轻度弱视视力达≥0.9者为92.86%, 中度为51.06%, 重度仅38.89%。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 , 弱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2.4 弱视类型与疗效, 见表3。
经治疗,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力达≥0.9者为36.36%, 屈光不正性弱视63.16%, 斜视性弱视65.9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本文52例93只弱视经常规遮盖联合精细作业治疗都获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达87.10%。从年龄与疗效类型分析可以看出, 治疗越早, 疗效越高;从弱视程度与疗效分析表明, 弱视程度越重, 疗效越差;从弱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发现, 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较差, 有无斜视与疗效的关系不大。这与刘嘉琦等[1] (1985) 观点一致。遮盖联合精细作业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可靠, 简单易行, 经济方便, 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精细作业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93只弱视眼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精细作业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2例93只弱视眼中, 基本治愈者57眼 (61.29%) , 进步者24眼 (25.81%) , 总有效率达87.10%。结论 遮盖疗法联合精细作业对儿童弱视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遮盖疗法,精细作业,弱视眼,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02.
作业治疗 篇2
一、名词解释
1.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或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减少或恢复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及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使人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得以发展和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并贡献于社会。2.作业表现: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3.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种分析认识的过程。4.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5.活动分析:是将每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然后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6.感觉运动成分:接受传入、处理信息及产生输出的能力。包括感觉、知觉过程、神经肌肉骨骼的反射、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力量、耐力、姿势控制和总体(粗大)运动的协调等多个成分。7.转移活动:整个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位置变化,是获得或保持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的一个基本活动。8.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生产性作业疗法:通过生产性活动进行训练,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作业训练方法。10.精确抓握:是手的拇指与示指和中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桡侧手指(示指和中指)相互运动的结果。11.对掌活动: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12.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顺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13.单侧忽略:又称单侧空间忽略、单侧不注意或单侧空间失认,是指对于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体空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上。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14.感觉调节障碍:个体不能将警觉状态调整到适合于生活所需的水平,不能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称为感觉调节障碍,包括感觉防御、重力不安全感、对移动的厌恶反应、感觉迟钝。223 15.节省体能技术:通过利用人体功效学原理,结合身体功能状态,通过合适的姿势、正确的活动方法或使用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以减少体能消耗和预防并发症的技术和方法。16.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出患侧足,最后迈出健侧足的步行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作业治疗过程的六个基本步骤。
⑴评定: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⑵设定预期目标:在评定中将各种有价值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分析其残存功能,确定妨碍恢复的因素(恢复阻碍因素),从而预测出可能恢复的程度。⑶制定治疗方案:制定一个包括预防对策在内的,为达到目标的治疗程序。⑷治疗的实施:根据处方或确定的治疗程序表,与各专科治疗师密切联系,按照医师总的治疗方针,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进行治疗。
⑸再评定:根据处方或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之后,患者逐渐恢复,但也可能与预期相反,并未接近目标。因此要进行客观的复评,并要不断观察记录,这就是再评定。
⑹决定康复后去向:通过反复再评定,确认患者恢复已达极限,症状已固定之后,则要决定患者今后的去向。2.简述作业活动的层次。
⑴角色:在已有期望、责任和权力的社会中的角色及位置。
⑵活动:通常是指有目标及指定的工作,对参与者有意义,并且与多项任务有关。⑶任务:具有共同目的和行动的结合,对参与者有意义。⑷行动:可认识的及看的见的行为。
⑸能力∕技巧:支持作业表现的一般特性或者个人的特性。3.任务分析时,需要评定行为构成的神经肌肉骨骼内容有哪些?
需要评定行为构成的神经肌肉骨骼内容有:①反射;②关节活动度;③肌张力;④肌力;⑤耐力;⑥姿势控制;⑦姿势定位;⑧软组织完整性。4.请列出洗脸的活动成分。⑴ 打开水龙头; ⑵ 冲洗毛巾; ⑶ 关上水龙头; ⑷ 拧干毛巾; 223 ⑸ 擦脸
5.治疗性作业活动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治疗性作业活动选择的原则有:
⑴ 在全面评定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选择。
⑵ 对活动进行分析,选择具有针对性而安全可行的活动。⑶ 对活动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合患者的需要。
⑷ 尽量以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治疗效果。⑸ 充分发挥治疗师的指导、协调作用,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6.为改善平衡功能,可以选择那些作业活动?
为改善平衡功能,可以选择的作业活动为: ⑴ 生产性作业活动:锯木、刨削、拉锯、制陶等。⑵ 手工艺活动:编织等。⑶ 艺术活动:舞蹈等。
⑷ 园艺活动:种花、浇水、剪枝、游园等。
⑸ 体育活动:篮球、乒乓球、太极拳、游泳、飞镖、骑车等。⑹ 游戏:套圈等。
7.为改善手的灵活性,可以选择那些作业活动?
为改善手的灵活性,可以选择的作业活动为:
⑴ 生产性作业活动:钉钉子、打磨、制陶、缝纫、纺织等。⑵ 手工艺活动:编织、剪纸、折纸、插花、布衣、豆艺等。⑶ 艺术活动:书法、绘画等。⑷ 园艺活动:剪枝等。⑸ 体育活动:乒乓球、飞镖等。
⑹ 游戏:钓鱼、迷宫、棋牌、电脑游戏等。8.什么是手的误用、废用和滥用?
误用是指由于活动中原动肌之外其他肌群的异常收缩导致的关节运动模式异常。废用是指肢体的非有效使用。滥用是指活动太快、太用力、太多或活动范围太大导致的组织损伤。
9.简述记忆力障碍的认知训练。223 ⑴环境适应:通过环境的重建,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⑵外在记忆辅助工具:如使用记事本、活动日程表和记忆提示工具; ⑶内在记忆辅助工具:如无错性学习、助记术等方法的应用。10.简述认知障碍的训练原则。
⑴在训练前应先进行注意功能的评定,即要求个性化训练。⑵训练由易到难,切勿好高骛远。
⑶刚开始训练前应注意环境安静,避免干扰,以后逐渐转移到接近正常生活或正常生活的环境中训练。⑷家属参与。
11.简述常见失用症的功能适应性训练要点。
训练要点如下:
运动性失用:尽量减少口头指令;
意念运动性失用:尽可能在相应的时间、地点和场景进行ADL训练;
意念性失用:选用动作简化或步骤少的代偿方法;
结构性失用:完成组装作业时提供说明书或安装顺序;
穿衣失用:教会患者根据商标或做标记区分衣服的不同部位。12.简要说明感觉统合治疗的原则。
⑴活动的环境要安全,使孩子能放心大胆的探索,摔倒了不疼不伤;
⑵活动的器材要能提供多样的刺激,在所设计的一个活动中就能提供视觉+听觉+活动;
⑶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合孩子的发育水平,“有点难又不太难”,充分享受挑战的乐趣并得到适当的刺激;
⑷ 活动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的内驱力;
⑸ 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要有个性化,由孩子决定刺激种类及剂量; ⑹ 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随时调整活动;
⑺ 动态与静态、粗大与精细相互搭配交错,通常以3:2相结合; ⑻ 当好治疗师的角色。13.简述感觉统合治疗的目的。
透过有系统有目的的感觉刺激活动,促进大脑发育成熟,使大脑能有效地处理来自环境与身体的感觉信息,继而作出与环境需要相适应的反应,借此最终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兴趣。223 14.压力治疗的适应证有哪些?
压力治疗的适应证有:
⑴控制瘢痕增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瘢痕,包括外科手术后的瘢痕和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⑵控制水肿:有效地控制多种原因所致的肢体肿胀。如偏瘫肢体的肿胀、淋巴回流障碍的肢体肿胀、下肢静脉曲张性水肿、手术后的下肢肿胀等。
⑶预防性治疗:①有效地预防烧伤后21天以上愈合的创面发展成增生性瘢痕;②预防关节由于增生性瘢痕所致的挛缩;③预防长期卧床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④预防从事久坐或久站工作人群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⑷促进肢体塑形:用于截肢残端塑形,防止残端肥大皮瓣对假肢应用的影响。15.节省体能遵循什么原则?
节省体能应遵循的原则为: ⑴ 合理地安排活动。⑵ 利用辅助器具简化活动。⑶ 工作节奏要适中。⑷ 保持正确的姿势。⑸ 运用合适的身体力学。⑹ 活动中配合呼吸。
16.C6平面脊髓损伤者可能需要的辅助器具有哪些? ⑴ 矫形器:手功能位矫形器、踝足矫形器等。
⑵ 轮椅:手轮圈有突起推动把手的轮椅、电动轮椅、高靠背轮椅(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才需要)。⑶ 自助具:
1)进食自助具:万能袖套、带C型夹的勺子、带腕固定带的勺子、防滑垫、防洒碟、防洒碗、自动喂食器等。
2)修饰自助具:电动剃须刀、带C型夹的梳子或剃须刀、带固定带牙刷。3)穿衣自助具:穿衣器、扣纽器、带指环的拉链等。4)洗澡带自助具:扣环毛巾、长柄擦(海绵)。
5)交流自助具:电话托、书写器、翻书器、电脑输入辅助器具。6)其他自助具:特制手柄钥匙、拾物器、开瓶器。223 ⑷ 其他辅助器具:环境控制系统、坐便椅、坐厕、加高坐厕、扶手、床边便椅、洗澡椅等。17.如何根据使用者驱动轮椅的能力选择轮椅?
⑴完全不能操纵轮椅者只能选用他人推动的轮椅。如双侧上下肢完全瘫痪以及有严重智力障碍者等。⑵双侧上肢虽无驱动轮椅的力量,但有残余能力可搬动小手把或按动电开关者可选用电动轮椅。⑶肩、肘部肌肉有驱动力量,但手的握力不够者可选用带有推动把手的手轮,或在手轮上包塑料海绵。⑷只有一只手能驱动轮椅者,可选用单侧驱动轮椅或选用电动轮椅。
作业治疗 篇3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作业治疗技术 知识掌握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不仅是联系患者与家庭、社会的纽带,也是患者由医院回归社会的桥梁。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适应高职教育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为了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作业治疗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对100名学生进行教学比较,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本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班级100名学生,年龄18-2l岁,平均(19±1.1)岁。根据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名,其中男性30名,女性20名,年龄18-21,平均(20±0.9)岁;观察组50名,其中男性26名,女性24名,年龄19-20,平均(19±1.8)岁,两班入学时成績、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预习、理论讲解,再进行实践,其中理论、实践各30学时,在教室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在学校康复实训基地完成实践课的学习。
1.2.2观察组
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治疗技术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任务模块,包括作业治疗评定、作业疗法原则与计划的制订、治疗性作业活动内容、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等模块。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为例,实施步骤如下:设置医院场景给出一简单典型病例—按照康复治疗师岗位提出相应的内容—作业治疗工作开展时所需要的人员准备—按照任务具体解决一在学与做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在一章节学习结束后以综合模拟实验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准备、常规检查等。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边讲边做。教师针对本次课的具体情况,提出意见以及建议。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在“做”中必须体现工学结合。
1.3教学效果评估标准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教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 %;理论考试采取随机化安排考场顺序,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统一考试,试卷阅卷采取盲法,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流水阅卷。综合技能考核随机分班进行考核,每班由2名教师严格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取其平均分,计算两班成绩。任课教师不参加综合技能测试的考核。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以α=0.05 作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1%的学生接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中9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94%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动手能力,90%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沟通能力及促进师生交流,还有8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具体见下表:
2.2观察的理论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3、 讨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再实践,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只能凭想象去理解、记忆,感觉较枯燥;加之从理论到实践有一段时间的间隔,在实践时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有时操作起来感觉无从下手[2-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模拟病房组织教学,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与原来枯燥的、单纯的理论授课相比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91%的学生接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9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94%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动手能力,90%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沟通能力及促进师生交流,还有8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的理论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实验班学生不仅是理论成绩的提高,而是多元化能力的全面提高。
本研究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持中立态度甚至是反对情绪,保持中立态度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的考试成绩能够达到自己期望的水平,临床技能可以以后就业再慢慢积累;持反对态度的学生认为已习惯传统模式的授课方式,不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正在
积极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全面深入理解课本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又要熟悉临床的进展。该模式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康复专业学生适应临床治疗工作,经过该模式培训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一段时间后与未经过培训的是否存在差别,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聪敏,岂爱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论坛,2008(36):169.
[2]徐洪祥.郑桂昌.岳宗辉.“教、学、做”一体化网站建设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8(3):158—160.
[3]张凤仁. 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 3) : 184
[4] 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6)
作业治疗 篇4
1 作业治疗与养老服务
作业治疗是设计和应用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改善人的功能障碍,促使其改善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最终回归社会的学科[2]。其服务对象包括功能残障、失能人士,而老年人正是其服务对象中的一大人群之一。
作业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训练和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改善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精神状况;通过作业活动,促进躯体功能恢复;设计、制作各种辅具帮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职业能力的恢复;对患者的家居环境进行评估改造。
由上可见,作业治疗关注提高患者的作业能力,让其能够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大部分服务内容均与老年人相关,可以服务包括患有脑卒中、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老年病患者及普通正常老化的老人。
2 应用作业治疗理念分析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设计上往往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需求,而作业治疗的思维模式研究的是个体、作业、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相互关系,对人的理解十分到位和全面,因此在体系构建时,作业治疗的思维模式值得借鉴。
作业治疗中的重要应用手段就是作业活动,所谓作业活动即为人们生活中一切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作业治疗思维模式之一的加拿大作业表现和参与模式(Canadian Model of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and Engagement,CMOP-E,见图1)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娱乐休闲活动三大范畴,认为人的生活质量与其作业表现直接相关。基于这个理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就应该考虑到老人的以上三大需求,而评价体系构建的好坏,应以老人的作业表现是否得到提高和其是否满意作为标准;在架构的顶端考虑的是作业活动中的个体因素,也就是为老人提供服务时首先应考虑其需求、社会角色、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信仰禁忌等多方面因素。
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该作业范畴的关注程度不尽相同。在老年期间,由于个体功能衰退,社会性需求相对缩小,老人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为日常生活活动的质量,其次为娱乐休闲活动的需求,而工作生产和学习活动相对被放在一个次要地位,由此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应放在老人的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其身心愉快上。而再往下分析,要做到以上作业活动,个体必须具备运动感觉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参与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不仅需要提高老人的基本功能水平,也需要考虑到环境、时空要素等对其的影响,尽可能为其提供安全、简单的环境支援。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一定程度的医疗服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环境改造、娱乐活动服务、社交活动服务及社会援助保障。
3 作业治疗介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
3.1 作业评定和筛查
在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功能情况较差、需求较大的老人,而如何制定准入标准,就需要有评估筛查手段。作业治疗评定中有许多评估手段可用于老人基本功能状况的筛查,如用于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的改良Barthel指数;用于筛查有老年痴呆倾向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等;了解老年人跌倒风险可用跌倒评估量表(Fall Assessment)等。
3.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对于老人而言,个人生活最大程度的自理是其晚年最为关注也是很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最迫切需要的。很多社区服务虽然提供一些送饭、送药及清洗服务,但事实上个体最关注的是“独立”而非“辅助”。作业治疗中有很多训练和帮助功能障碍人士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方法,如能在社区养老机构中开展,势必能帮助一部分老人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3.3 团体活动组织
作业治疗中有一种常用的技能就是小组治疗,即把相同疾病和功能水平相近的患者组织起来进行一些作业活动训练,同时彼此分享治疗经验并互相鼓励。而这种小组治疗的方法非常适用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活动主题可以多样化,如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心理疏导、家务劳动等。虽然当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会尝试把老人聚集起来进行相关活动组织,但若由专业的作业治疗师进行,将会在人员选择、主题设定、活动安排、疗效观察等层面更加专业化,更可以提升团体小组活动的组织效果。
3.4 认知功能训练
当前我国老年痴呆患者即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正以每年30万的数字增长,数据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达到5.6%[3]。这些患者往往存在记忆障碍、失认、定向力减退、人格改变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老人的生活。而作业治疗中的一个特色就是认知功能训练,主要通过补偿和代偿的方法改善老人的认知状态,重整老人的生活,尽可能减轻由疾病带来的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和安全隐患,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
3.5 辅助器具、助行器的评估、设计、制作
老人多数存在生活和出行不便,因此各类辅助器具和助行设备在老人当中的需求量非常大。当前有些社区养老机构也会提供一些辅助具及助行器的购买和租赁服务,但往往缺乏专业人员的评估、设计和指导,导致有一些用具并不适合每位老人的需求。而经过专业培养的作业治疗师可以通过对老人的评估,选择、设计、改装适合其的辅助用具;可以为老人开具轮椅等助行器处方,设计、订做轮椅和其他助行设备,为其出行移动提供便利;同时可以建立长期适用的跟踪服务,适时为老人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6 家居评估和环境改造
当前养老还是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多数老人不与子女同住甚至一人独居。居家环境中有许多不利其行动和安全的隐患,如门及通道的宽度、物品的摆放、室内采光等。作业治疗师可以上门为老人进行家居环境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造意见,设计和帮助其进行环境改造。
4 小结
作业治疗无论从理念和服务内容上均与社区养老服务有诸多契合点,而作业治疗的介入将会弥补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些不足和空白,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水平,更好地实现我国养老政策提倡的“五有”目标。当然,在社区养老机构开展作业治疗服务也需要多方部门和制度的支持及一支专业的人员队伍。
摘要:社区养老已逐渐作为主流养老模式在逐步推进,而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养老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当前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空白地带,本文将从作业治疗的专业出发,探讨作业治疗介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和优势,以期为构建更理想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思路。
关键词:作业治疗,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宁.城市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1):77-79.
[2]周菊芝.作业治疗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作业治疗 篇5
(日期:2013-12-04)以教学研究型大学康复医学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课程界限,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和课程的传统观念,建立以课程群为背景的分层式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康复型人才实验教学新体系。结合科研和临床应用,全面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各系列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如下:
1、“康复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
康复心理学是在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其目的在于解决康复对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接受残疾现实并逐渐适应,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本实验系列全面推进“知行并举”理念下的实验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带帮教,根据实践领域、实践环节、技能点设计规模适中,与社会应用需求相结合的创新的实实验践项目,组织实践教学资源。设心理测评室,内配备辅仁心理测评系统(医院版)8套,可以同时容纳60名被试进行心理测评,而其包含的心理测验项目达到54个。在此设备基础上,制定了实验室的开放制度,设备共享制度,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申请、开题、计划使用等规程,使实验室工作更为有序。通过结合课程计划的实验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科研素养和能力,以培养成新时代的康复应用人才。
2、“人类行为作业治疗基础”实验课程体系
《人类行为作业治疗基础》研究有关人类正常的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及相关评定方法的一门课程,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人类行为作业治疗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人类正常的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理论,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的相关评定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阐述人类正常的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评估人类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行为,解释和分析作业治疗实践中评估结果的本质,能够阅读和总结专业文献资料,为作业治疗实践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设24个理论教学学时,56个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和皮质觉功能的临床评估技能,包括活动的反射能力、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躯体感觉、运动觉和视觉,掌握精神状态和记忆力的临床评估,掌握有效的会谈技能、情绪和压力控制及领导一个小组的治疗活动。
3、“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实验课程体系 《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有关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业治疗评定、治疗,以使相应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与能力参与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一门课程。
《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业治疗评定及作业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评定及诊治原则等基本理论,并能熟练掌握其作业治疗的评定、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作业治疗的开展,培养合格的作业治疗师。本课程设32个理论教学学时,48个实践教学学时,以骨骼肌肉疾病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和参与能力受限为核心,着重阐明对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所引起的活动能力受限和参与能力受限的作业治疗评定和作业治疗方法,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业治疗。
4、“内科与老年病的作业治疗”实验课程体系 《内科与老年病的作业治疗》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常见老年内科疾病对老年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给出作业治疗干预手段,使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参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门课程。《内科与老年病的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当地和全球性的老龄化对老年人进行作业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使用恰当的临床技能,在不同地点如社区、医院、福利院等场所解决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病人的作业活动需求。本课程设24个理论教学学时,32个实践教学学时。在实践学习过程当中,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去发现、挖掘病人在身体功能,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PPT的形式汇报,这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演示评估的过程,治疗方案的实施,使其熟练掌握作业治疗相关的评估量表和治疗原则等。此外,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开放实训室,并伴有相关的老师进行下班辅导给学生进行疑难解答
实践教学老师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5、“职业康复学”实验课程体系
《职业康复学》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精神发育、躯体障碍患者回归工作的一门课程。
《职业康复学》设置24个理论学时,32个实践教学学时,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身心疾患和工伤患者的职业功能障碍进行整体治疗。通过实践和病案讨论使学生能对此类患者进行处理。实践部分注重于在评估、治疗方面的技巧和成果记录。提高学生在病案处理中的整体理论水平、治疗方法和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不同的评估工具,进行职业康复的评估, 确定与患者工作相关的需求;改善患者与职业相关的生理、心理功能,制定功能评估和职业训练的方案 ;阐述不同的原则、模式和职业康复过程;进行职业康复治疗干预, 为患者设计特殊的职业训练和职业介绍。
作业治疗 篇6
【摘要】本文意在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作业治疗技术实践授课中的效果,通过选取我校2013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比较二组学生课上参与、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课上参与、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因此得出结论:体验式教学能够提高作业治疗技术实践授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作业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36-01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在临床工作中对常见疾病及其功能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和治疗。因此,教学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与治疗对象的有效沟通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以上要求。
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感上亲身经历,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1、2]。 为了探讨体验式教学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将该教学法应用到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校2013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在校52名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两组学生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第三学期的《作业治疗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的方法主要包括情境体验法、角色体验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学生讲课法等。体验式教学法的操作流程为:①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点,创设符合治疗对象实际社会生活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②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回忆体验所得的感受,并查阅和分析所提供的资料;③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组内或组间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④指导学生互相配合将提出的设想付诸行动,进行实践检验其是否成立;⑤若设想不成立,则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设想,不断进行实践验证,直至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4、5]。
3.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课上的参与、与治疗对象和工作团队的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定,满分100分。
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或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课上参与、与治疗对象和工作团队的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比较(x-±S,分)
组 别 N 课上参与 沟通情况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对照组 26 76.33±11.07 77.22±9.34 72.83±9.83
实验组 26 85.35±7.81 88.59±8.82 82.24±11.53
T值 -2.771 -3.697 -2.601
P值 0.009 0.001 0.014
三、讨论
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真实体验,获得情感和躯体思想上的感知,积极思考,相互询问,互相配合实践验证,直至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不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成绩有所提高,课上参与、沟通情况也有提高,说明体验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治疗对象功能障碍的感受和培养对待治疗对象的耐心和爱心;有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首先站在治疗对象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积极动脑思考解决的办法,然后进行实践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不断的改进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有助于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医患沟通和创新能力,这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尚峰,田涛. 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3,(11):55-57.
[2] 王学东.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A].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 2009,509-518.
[4] 张金华,叶磊.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作业治疗 篇7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体验式教学法,作业治疗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康复治疗师。这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德。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主要强调治疗技术掌握的准确性和运用的灵活性,难以让学生从内心中生出对治疗对象“感同身受”的感触,很难让学生真正做到耐心、体贴、细致地对待治疗对象。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感上亲身经历,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需要把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合情”地运用不同地方式、方法让治疗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乐于治疗和坚持治疗,才有可能成为从事临床第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为了提高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尝试将体验式教学引入课程之中,初步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作业治疗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程序。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和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还有相对应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 结构) 主义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观、情知教学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等。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体验式教学法的方法主要包括情境体验法、角色体验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学生讲课法等。体验式教学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教师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体验所得的感受,并提供充足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 第三,教师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第四,教师指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设想付诸行动,检验是否正确; 第五,若设想不成立,则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新的设想,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为止,即教师设置情境,学生( 主体) 体验———学生根据体验进行学习( 教师的提供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找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验证方法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体验式教学情境设置必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以及紧密结合康复治疗对象的社会生活实际。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1. 确立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联系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如采用情境体验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如体验盲人、老年人、脑卒中和手外伤后遗症等人群在与人交流、穿脱衣裤、如厕、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各种不便和不适。
3. 启发学生寻找、提出和验证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提供学习资料和对学生分组,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团队沟通、分析归纳和创新的能力。如采用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手外伤患者在拇指、食指、中指、示指、小指受伤缺如会导致的功能障碍的程度后,提出解决的设想,讨论、并验证设想是否成立,最终制定符合案例中患者康复要求的作业治疗方案。
4. 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教、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服务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将体验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体验式教学法的体会
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肢体和心理上对各种功能障碍带来的种种不适的痛苦体验,让学生更能切身体会和理解治疗对象对于快速解决自身问题的急迫心情,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治疗对象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同时通过回忆体验的情景,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讨论和验证,一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助于作为主体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认识程度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实施素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的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设计、课程节奏的把握和如何恰当引导学生得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提出了挑战,督促教师及时总结、积累每堂课的经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业治疗 篇8
脑卒中所致肢体偏瘫患者中有75%~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作业治疗就是通过设计及利用治疗活动(occupational)来提高残疾人在自理、工作及闲暇活动中的独立能力[1],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81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5.3±12.6)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49例,病程在2~12周。随机分成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40例和运动疗法组4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损伤类型和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功能训练(45min/d)配合生物反馈(丹麦产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电刺激(20min/d)治疗。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治疗(30min/d),作业的内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肢体的功能状况、兴趣爱好和脑卒中前经常从事的活动为主,如抓扑克牌、擦桌、餐具使用、梳洗、洗手帕、穿脱衣服、行走、上下楼梯、球类游戏、卸螺帽、写字等,由简单至复杂作业活动逐步展开。每日选取1~2个作业,在患者尚不能完成作业动作时,由治疗师控制患者的肢体,以一种较为正确的姿势和肌肉活动来助动甚至被动完成作业内容,如此进行反复训练,并逐步向主动过渡,在患者能掌握简单作业内容后逐步进行更为复杂的作业内容。平均疗程8周。
1.3 评定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2]得分,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得分。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在接受康复治疗前改良Barthel指数平均得分为(33.2±9.2)分,Fugl-Meyer平均得分为(31.3±11.2)分,运动疗法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2.7±10.1)分和(32.1±10.9)分,经检验两组间无论是Barthel指数得分还是Fugl-Meyer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康复治疗8周后,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平均得分和Fugl-Meyer平均得分分别为:(77.5±13.6)分和(72.4±12.1)分,而运动疗法组为(65.8±11.3)分和(63.7±13.4)分。两组治疗后得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但在治疗8周后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平均得分和Fugl-Meyer平均得分均高于运动治疗组,经t检验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3 讨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不仅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呈越来越年轻化趋势。年龄是一个影响脑卒中患者是否能坚持康复治疗的重要因素[4],中老年人往往比高年龄者有着更为强烈的康复意愿。
作业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和手的实用性[5],特别是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的康复治疗可能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6],加速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基于“一般的日常活动可维持及促进个人健康”这一信念,我们将手工艺、园艺、唱卡拉OK、打麻将、烹饪、为友人准备礼物、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做家务等均作为作业治疗的媒介。真正的作业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自主治疗活动,给予患者选择治疗活动的权利,可增加有意义的元素,令他们更投入地活动,更积极地寻求他们的快乐,也就能得到更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制定作业治疗计划时一定需要患者的共同参与。本文结果表明,作业治疗,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治疗能更有效的促进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黄锦文.作业治疗从寻找意义开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56-57.
[2]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33-353.
[3]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4]黄黎明,陆亮.297例脑卒中患者未能坚持系统康复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4-85.
[5]刘璇.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与ADL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45.
作业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8—03~2010—09在我院因痉挛所致的拇指内收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儿100例, 其中男67例, 女33例, 年龄6~36月, 平均15.61月, 其中6~9个月21例, 9个月~2岁62例, 2~3岁1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2006年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两组患儿同时接受常规作业疗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康复训练师进行康复训练, 并根据每个患儿障碍程度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 治疗组在进行对照组常规作业疗法的同时加用蜡疗法。将固体石蜡在蜡疗机中溶解, 溶解温度控制在60~65℃, 然后把溶解的蜡倒入蜡盘中、厚度约为2~4cm均可, 然后冷却至45~51℃。将患儿手臂伸直外展, 使腕、肘及手处于外伸展位, 拇指处于外展位。然后将准备好的厚度约2~4cm温度约30~40℃, 已垫两层医用纱布的石蜡饼敷上, 外面用厚毛巾或塑料薄膜包裹保温。每天1次, 每次20~30min, 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 取下石蜡手套, 放置另一容器中, 待下一次熔解再用。作业疗法采用bobath法: (1) 拇指关键点控制法, 治疗师一手握住患儿拇指向外牵拉后, 另一手握住其余四指使其外展, 与患儿拇指相对; (2) 对于智力正常可以配合的患儿采用如下方法:治疗师用手轻柔患儿的大鱼际肌, 连续活动几次后, 把大拇指用力向外拉, 使其患儿大拇指往上翘。在训练时, 可先把患儿其余四指握住, 再诱导拇指外展, 并反复多次, 增加信息反馈。治疗师要用自己的拇指, 在平推“伸指穴”及按揉“合谷穴”之后, 用牵拉法用力拉伸患儿的拇指, 并使其上下反复摆动; (3) 先将患儿双手并掌, 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再松开, 反复多次。并掌时, 先引导患儿伸开五指及小指并在一起, 然后再把拇指并拢。并掌以后, 为患儿进行五指外展、内收等动作。每次总训练时间为30min, 每日1次。其中, 治疗组每次都是做完蜡疗之后即刻接受常规作业疗法。
1.3 评定方法
1.3.1 评定时间:
每位患者于治疗前进行初次评定、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一次疗效评定。
1.3.2 肌张力的评定:
由于较难对患者的肌张力尤其是拇指内收肌的肌张力进行量化评定, 肌张力手法检查一般由检查者对患者进行有关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PROM) 检查。常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3]。0级:肌张力不增加,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1+级:肌张力稍增加,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 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在大部分ROM中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3级:肌张力中度增加,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中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 患侧肢体僵硬, 阻力很大, 被动活动十分困难。正常:0级在PROM的全程均无阻力;1级轻度在PROM的后1/4出现阻力;2级中度在PROM的1/2时出现阻力;3级重度在PROM的前1/4出现阻力。
1.3.3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的检查方法, 采用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专用工具进行测量。正常化:MP+IP达到130°;显效:MP+IP≥20°;好转:MP+IP≥10~20°。无效:MP+IP无变化。
1.3.4 评定标准:
评定以拇指内收肌肌张力和拇指的掌指关节 (MP) 伸展活动范围+指间关节 (IP) 伸展活动范围之和为标准[4]。正常化:MP+IP达到130°;拇指内收肌肌张力0级, 显效:MP+IP≥20°;拇指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级, 好转:MP+IP≥10~20°。拇指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级, 无效:MP+IP无变化, 拇指内收肌肌张力无下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方法。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评价, 治疗组有效率96.0%, 对照组78.0%, 作业疗法加蜡疗组:MP+IP达到130°12例, 拇指内收肌肌张力达到0级, 正常化率24%;MP+IP≥20°13例, 拇指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级, 显效率26%;MP+IP≥10~20°23例, 好转率46%;无效2例, 无效率4%, 总有效率96%。单纯作业疗法组:MP+IP达到130°8例, 拇指内收肌肌张力达到0级, 正常化率16%;MP+IP达到130°8例, 拇指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级, MP+IP≥20°12例, 显效率24%;MP+IP≥10~20°19例, 好转率38%;无效11例, 无效率22%, 总有效率78%, 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我国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9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窒息、早产、胆红素脑病为主,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 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 窒息、胆红素脑病已不成为主要因素, 而早产、低体重已成为重要因素。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为2.913%, 为足月儿的25.16倍[5]。脑性瘫痪的患儿中, 痉挛型最为多见。约占总数的60%。痉挛是世界难题。肌张力是指肌肉在安静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大部分存在拇指内收情况, 主要由拇指内收肌痉挛造成, 临床表现为拇指外展功能受限, 拇指功能约占手功能的一半, 拇指内收将严重影响手的抓握、拿捏、进食等能力。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的拇指内收畸形是一种可使拇指运动功能受损的畸形, 因此会导致手功能受限, 影响患儿日常生活。为了改善这种功能我们采用正规现代作业疗法, 可有效抑制拇指痉挛, 纠正拇指内收姿势异常及功能障碍, 提高手的各种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如果拇指内收不能及时、正规的给予康复治疗, 其肌腱挛缩、肌肉萎缩等合并症也越来越多。通过查阅国外相关资料得知, 国外学者对各种功能障碍的病因、发展进程及其实施的康复手段介入[6]等研究领域较广, 成果颇多。石蜡疗法是指利用加热溶解的石蜡作为温热的介质, 将热能传导至机体, 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7]。石蜡虽然温度可达55~65℃, 但是患儿并不会感觉到热, 一般石蜡敷于人体后, 局部温度很快升高8~12℃。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 但温度下降的很慢, 在50min内还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是因为石蜡溶解后, 能与皮肤之间迅速产生冷却膜, 此冷却膜有过滤热气的功能。蜡这种良好持久的温热效应, 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8], 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的张力, 持续的温热刺激其生理作用是缓解疼痛, 有利于神经再生, 具有温热作用, 充血作用, 镇静作用, 从而阻止肌肉萎缩, 早期使用蜡疗结合作业疗法的综合康复训练疗法, 可有效矫正脑瘫患儿的拇指内收。脑瘫的治疗及康复是全方位的, 主导思想是综合治疗方法, 本研究表明, 应用蜡疗配合常规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疗法,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技术。
摘要:目的:抑制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畸形, 重建拇指功能。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0例采用作业疗法及蜡疗;对照组50例, 仅接受作业疗法, 患儿年龄均在636个月, 平均15.61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差异,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显著改善, 但治疗组患儿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蜡疗配合作业疗法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功能的恢复, 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作业疗法组。
关键词:蜡疗法,痉挛型脑瘫,作业疗法,拇指内收
参考文献
[1]李晓捷, 主编.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
[2]陈秀洁,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 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 (5) :309
[3]陈秀洁, 主编.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
[4]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357
[5]鲍秀兰, 孙淑英, 王丹华, 等.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244-247
[6]Russell DJ, Eoswnbaum PL, Cadman DT, et al.The 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a mea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J].Dev Med Child Neurol, 1989, 31 (3) :341-352
[7]乔志恒, 华桂茹.理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187-189
作业治疗 篇10
1 教学对象
康复治疗学或作业治疗学专业大二学生,初次学习作业疗法,每班30~40人。
2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制作教学相关PPT资料,多媒体教室一间,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并将教学相关资料(病例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3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ICF架构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学会用ICF架构进行案例分析,学会小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技巧。
4 教学实施
4.1 复习旧课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次课相关知识(如作业活动及表现模式),用时5分钟。
4.2 导入新课
结合课前预发的相关资料,观看治疗师为黄先生进行评定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并记录黄先生存在哪些问题?根据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健康包括哪些内容?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可能会回答身体结构方面的内容较多,更多的是对医学生物模式方面的思考,在教师提示下,可能会想到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深入到医学生物—心理模式,此时学生已充满了好奇心,可以进一步提出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健康”为切入点引入ICF的概念。用时10分钟左右。
4.3 ICF简介及架构分析
首先讲解ICF的中文名称为国际功能、障碍和健康分类系统及其架构图,并将作业表现模式图与ICF架构图进行简要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作业层面更好地认识ICF基本架构。
接着逐一分析ICF架构中“健康状况”“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与参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教学方式类似,首先选取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找出其异同点及相互关联,并选派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动画形式进一步分析讲解各功能及影响因素间的联系。用时30分钟。
4.4 从溥仪的人生认识ICF
通过对ICF架构每一板块及其间关系的讲解,学生对ICF架构有了一个基本认识,但不一定深刻。接下来我们引用溥仪的故事用ICF架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ICF架构在案例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ICF架构的理解。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溥仪的视频,小组讨论并口头汇报如下问题:他健康吗?他存在哪些问题?请按ICF架构进行问题分类并分析。最后教师总结,进一步强调ICF架构理论。用时35分钟。
4.5 布置任务
结合黄先生的病例资料,让学生课后从治疗师的角度分析完成以下任务:(1)黄先生存在哪些问题?(ICF架构)(2)试为黄先生制定康复目标及建议。任务要求:(1)各小组制作PPT。(2)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病例汇报。(3)小组成员准备回答教师及同学的提问。用时10分钟。
4.6 小组汇报与总结
本次内容主要通过PPT形式进行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对病例中ICF架构的理解,以及各因素间关系的阐述,同时回答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教师予以点评总结。用时30分钟。
4.7 学生反思
请学生再次拿出第一次课记录的黄先生的问题,前后对比思考,并回顾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写下反思日记,选取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ICF架构及应用。用时15分钟。
5 教学评价
主要通过3方面进行评价:(1)汇报表现,考查学生对ICF架构的理解及汇报思路,占50%。(2)PPT制作,考查学生资料收集情况及编排的条理性,占30%。(3)学生的参与性,考查学生汇报、讨论及提问中的表现,占20%。
6 总结分析
6.1 以“顾客”为中心
本次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到作业疗法,对其内涵往往理解不够,因此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过高,以学生掌握ICF架构理论为主,适当辅以应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打下基础。同时,以学生为“顾客”,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时,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到底需要学到什么,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2]。
6.2 教学案例选取
溥仪的故事家喻户晓,他虽然身体正常,但为什么不会穿衣吃饭呢?我们选取从身体与结构正常的溥仪入手,呼应前面对病例分析的缺陷,强化作业治疗中“活动与参与”层面,让学生更能体会到作业治疗的意义所在;同时提示学生要全面分析问题,不要局限于身体方面,要注重活动与参与方面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学会用ICF架构分析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ICF架构的理解。
6.3 教学思路清晰
本次课程设计中,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把ICF架构形象化,对每个元素都有详细分析,在分析前每个元素的引出与讲解都与学生互动,包括提问与特异性图片的提示,便于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合作。在内容衔接点上自然而不重复,每个元素的解释都可以由上一元素或者其他元素引出,在授课时学生不会由于跳跃性而分散注意力,而是一直跟随教师的思路直达课程目标。
6.4 教学方法丰富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案例教学、视频动画教学、看图分析并提问、小组讨论与汇报、总结与反思等,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分析问题;小组讨论时多种思维的互补与交融,能够让不同思考方向得到融合,在此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ICF架构的理解,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方法。教学实施每一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注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值得各院校推广。
制作PPT及汇报过程能够促使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制作及教授等多方面技能,而这些都是作业治疗师需要掌握的技能。此阶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成为合格的作业治疗师。
6.5 教学中的不足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各院校教学条件及学生素质不同,具体实施时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教学中偏重于ICF架构的框架式教学,教学对象为初学者,较局限,教学内容较表浅,没有详细解释ICF的多层面架构,在深入应用及分析元素间联系方面有所欠缺,还需要在其他课程与临床实践学习中进行补充[3]。
参考文献
[1]邱卓英,陈迪,陈艳.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现代康复学科和康复教育知识体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2):1193-1195.
[2]杨永明,孔志华.以顾客为中心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10.
【作业治疗】推荐阅读:
作业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11-02
中南大学2018药物治疗学_在线作业一10-18
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09-20
银质针治疗的原则及银质针针刺治疗程序06-11
免疫治疗07-16
全身治疗07-20
治疗关系10-14
清宫治疗10-16
参与治疗10-17
添加治疗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