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探索

2024-09-14

表达探索(共12篇)

表达探索 篇1

一、线条线条作为描绘图形的基本手段, 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表达主观感情的最直接、最原始也是最为有效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东方, 还是西方, 我们从发现的原始壁画艺术上可以看出, 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他们的画面效果都是二维平面的, 都是绘“形”的, 线条是他们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画面的重要体现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 线条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表现的尤为突出。“一画 (线) 之法而立, 万物著矣。” (石涛语) 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变化所具有的美感及其抽象性, 可以引起人们视觉感受上的无限变化, 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的无限联想;再者, 中国画线条造型的书法用笔, 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又进一步加强了作画者主观感情的抒发与表达。由此可见, 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是无限丰富毋庸置疑的。与中国传统绘画线条注重生动, 情趣性的审美表现相比较, 西方绘画体系中的线条则显得较为科学理性了。准确与否是他们判断线条表现力的首要标准。当然他们也不排除线条自身的审美体验。线条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 随着透视学、解剖学的完善和发展, 作为界定客观物体的外轮廓的功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严格来说, 它更加准确了, 已开始体现出透视的变化, 形体之间丰富的穿插变化。后又经过多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逐渐完善了写实绘画造型体系。在这一完备的造型体系当中, 许多艺术家认为, 客观世界当中不存在线条, 线条只是面的压缩或是转折。至此, 线条的含义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它代表着空间的转换关系, 包含着物体的外轮廓和明暗交界线的双重含义, 线条作为造型艺术语言表达空间的含义也更为丰富了。此外, 用线条来连接客观物体水平切面上各个空间位置关键性的标志点的探索可更进一步完善我们对空间的理解, 可让我们建立一个立体的、空间的、全方位的观察方法, 从而使我们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西方写实绘画造型体系中以线造型的含义, 扭转那种被动的描摹对象的尴尬局面。二、形体形体是表达客观物体体积的重要基础, 是其它绘画造型语言如线条、结构、明暗、块面等的存在基础。离开了形体, 它们便失去了存在依据。形体引起了写实艺术家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美国国家美术馆、油画馆馆长希尔沃德莱斯特库克在其理论著作《油画技法》一书的第二章节中指出:“画家应该尽早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把握住形体, 这很重要。”中国当代著名油画艺术家徐芒耀先生曾说:“多年来研究与揣摩古典大师们的作画技法, 让我养成了对形体和解剖结构的敏感性;长期不懈的实践使我的造型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 从而拓宽了视域, 锐利了视觉。”由此可见, 形体作为绘画造型手段的重要性。但形体作为体积塑造的重要手段却不是画面的最终体现形式。形体作为体积塑造过程的重要阶段, 应内化为艺术家的造型本能。事实证明, 优秀的艺术家均能熟练运用这一造型手段。形体可以单独存在, 也可以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在绘画实践当中, 形体通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几何体, 如方体、球体、锥体、柱体等, 这些几何体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绘画课题的训练当中。在形体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会逐步地接近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客观物象的准确表达, 其体积感的准确塑造完全取决于我们丰富的形体知识。三、结构与块面如果说形体是我们画面形象得以立体的根基, 那么结构与块面是画面中形象的体积得以丰富和强调的重要形式。“结构”“块面”词汇在中国的出现大概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 应中国之邀, 苏联派遣年轻的艺术家马克西莫夫在中国举办了为期两年的油画培训班。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当中, 马克西莫夫曾就结构问题开课讲解, 意图使学员从学理上明白:结构就是构造, 就是解剖, 就是组成人的本质关系, 所有体面和明暗只不过是结构构造的外在呈现, 素描造型训练就是要透过形体现象抓取形体本质。由此, 我们可领略结构与块面的初步含义。然而, 绘画艺术发展到现在, 结构一词自身的含义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它已不单指人物绘画当中的解剖结构。除此之外, 它还包括生理结构, 几何结构、画面结构、动态结构等。块面作为空间的营造手段及对空间的细致诠释, 也已被艺术家们熟练掌握并加以运用了。在写实绘画造型艺术中, 对结构与块面知识点的准确掌握与深刻理解, 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对写实绘画空间表达的能力。四、明暗明暗, 作为写实绘画的造型语言, 容易引起人们太多的误解与偏见。有的错用、滥用明暗, 有的排斥明暗, 有的彻底否定明暗应有的艺术价值。如何正确处理、运用明暗则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难题。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王华祥关于明暗这一造型语言的态度与运用值得大家借鉴与思考。他认为, 写实绘画的核心是明暗, 并依据这一理论思想总结出了素描五步训练法, 探讨了明暗这一造型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力。在他这一理论主张中, 明暗的价值得到了彻底的体现, 大大拓宽了人们对于明暗这一造型语言的理性认识, 使人们明白明暗作为塑造物体体积的真正作用。其实, 明暗的成功运用, 在西方绘画发展过程中不乏成功的作品和先进经验。如丁托列托、伦勃朗等。他们运用此种方法创造了不朽的作品, 成为人们学习、研读的典范。中国现代艺术家徐悲鸿也运用明暗并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线条的优越性创作了许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成功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家靳尚谊、徐芒耀等也都成功的运用明暗, 并结合自己的个性和专业特色创作出了堪称中国当代绘画经典的优秀作品。然而, 明暗的运用不是对明暗五调子、三大面的简单重复与涂抹, 而是应将三大面、五调子的明暗规律充分的和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块面结合起来进行描绘, 这样才会真正达到运用明暗来塑造客观物象体积的目的。五、总结写实绘画是西方自文艺复兴至印象派时期的主要绘画形式, 以准确地再现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表达为目的。其中, 建筑和雕刻艺术是这一绘画形式得以形成并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空间的准确、深刻表达是这一绘画样式的重要体现形式, 对这一绘画样式即空间造型的表达的探索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解剖与透视学是这一绘画门类的重要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求艺术家有着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实践经验。但笔者认为, 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条、形体、结构、块面、明暗在对象的造型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这些造型元素理解的深刻程度及运用的熟练程度将会决定绘画人员的绘画表达能力和画面的最终效果。以上这些造型元素似乎独立性都很强, 都能找到相应的绘画风格样式, 但它们又都是相互依存的, 不能分开的, 我们可以有所侧重, 但又不能忽视其它造型元素的作用。事实证明, 一个优秀的写实艺术家, 他们对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的掌握是到位的、熟练的。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作为空间表现的手段是和谐统一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一幅出色的写实绘画便是一幅好的抽象作品的说法也一点儿不为过。总之, 线条、形体、结构与块面、明暗作为写实绘画空间表达的基本的造型元素在具体塑造对象的过程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 将会使我们的空间造型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素描精义》.大卫·罗桑德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徐芒耀素描精品集》.徐芒耀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3]《精彩肖像》, 吴宪生、潘汶迅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4]《王华祥与飞地艺术坊》.王华祥.杨慎修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5]《我的油画之路——靳尚谊回忆录》, 吉林美术出版社.

表达探索 篇2

●探索型主题活动如何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空间?

●教师应该如何认识幼儿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与情感?

实录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超市”中,孩子们在逛了超市,并尝试自己独立购物后,对超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眼中的超市。

成成介绍自己的画时说:“明明拉着我的衣服,和我一起买东西,我看见超市里的上方有许多标志。”

月月说:“小朋友正在挑选东西,有的在跑,有的拿着购物篮在选东西,有的挑完了商品,推着车去付钱。”

恰怡说:“我看见超市里有一排排的货架,货架上整齐地放着许多商品,有水果、包、鞋子等等。”

羽羽说:“超市里灯光很亮,喇叭里还播放着音乐,小朋友边买东西边跳舞。录音机也在跳舞。”

思考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的活动。在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尽兴探索、尽情表达的机会,创设了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空间。这也是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

在活动中,幼儿情绪愉悦,敢想敢做,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他们会大胆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在表达和抒发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得到了展现,各种潜能得到了发挥。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超市”中,喜欢画画这一表达方式的幼儿,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对超市的感受,并画出自己心中的超市。他们有的关注超市里的各种标志;有的关注超市里购物的人群;有的表现超市里的各种商品;还有的对超市里的灯光和音乐感兴趣,等等。这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认知与情感以及不同的兴趣点。幼儿的画不仅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经验与经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索型主题活动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心灵世界的一个“窗口”。

建议尝试的活动

中考书面表达题探索 篇3

一、把握书面表达要点

1. 标题要点

标题是书面表达的第一个要点,是书面表达精神实质之所在,是书面表达的灵魂。标题的表达应简洁明确并具有较强的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标题可用一个短语或一个简单句子概括文意。

2. 格式要点

不少应用文考查行文的正确格式。通知的开头常交待通知对象,例如:Ladies and gentlemen或Boys and girls,后面加逗号。日记的开头则交待写日记的时间及当天天气。信件的开头要写地址和时间,写信的地址和写信的时间写在信件左上角,下面应顶格写上称呼,并在其后加上逗号,正文结束后要有结束语并签名,签名在右下角分两行书写。不少同学漏写了应用文的某些部分,不是因为没有格式要点表达能力,而是因为缺乏格式要点表达意识。显然,同学们应重视格式要点的表达,并增强其表达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 正文要点

正文要点是全文主要要点集中的部分,也是整个书面表达占分最多的部分。同学们应认真审题,理清材料大意,将所需要点一一落实,并检查要点是否有遗漏。

4. 常识性要点

不少书面表达需要使用常识性要点。这些要点虽然在原材料中没有反映,但仍很重要。它们既是重要内容,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增强文章的照应性、连贯性和可读性很有帮助。

如在写一般信件时可在结尾部分使用常识性要点: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 love/ wishes to your parents.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Waiting for your reply.

写交友信时开头部分可使用常识性要点:

I learn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lub that you wanted to make a pen friend.

结尾部分可使用常识性要点: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或Waiting for your reply.

写英文通知时结尾部分可使用常识性要点:

Don’t forget the time and address. I’m sure you’ll have lots of fun.

或I’m sure you’ll have a pleasant time.

写参观欢迎词时开头部分可使用常识性要点:

Welcome to visit... Now,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o you.

结尾部分可用:

I’m sure you’ll have a pleasant journey.

写介绍人物和介绍单位的文章时,开头部分可使用常识性要点:

Now, I’d like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o you.

介绍结束时可用:

That’s all. Thank you.

5. 从写作说明中提炼要点

书面表达材料给出的形式很多,有要点式、图画式、表格式等,不同材料给出不同形式的书面表达均有要点相对集中的地方。不少同学整理写作要点时往往直奔写作要点集中的地方,如要点式书面表达中的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的要点,表格式书面表达的表格内容、图画式书面表达的图画内容,而忽略了从写作说明中提炼写作要点。书面表达写作说明中往往会交待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动机,这些不仅都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内容,还能增强书面表达照应性,应加以重视。

6. 发挥式要点

不少书面表达有部分内容要求考生有条件发挥。同学们应认真阅读写作要求,弄清可以发挥的角度及容量,使自己的表达仍然符合文意发展的需要,并且在语言风格、写作人称和时态表达上与写作内容连贯吻合。

二、把握要点的原则

整理书面表达写作要点时应把握不多不少的原则,即不该写的坚决不写,该写的要点不能不写。写英文书面表达不同于写语文作文,不需要写得过分细腻深沉。不少同学随意增加写作内容,结果使得文章偏离主题,也浪费了时间。

三、合理安排写作要点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明确规定,考生不得逐条翻译要点,然而不少学生养成逐条翻译的习惯,将所给材料按要点排列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加以翻译,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行文不连贯、脉络不分明、层次不清晰,语句间缺少过渡和照应,文章逻辑性不强。显然,同学们应更新观点,重视文章行文连贯性,同时要养成将所给要点重新组织整理、重新谋篇布局的习惯。同学们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有序地交待文章内容,以增强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行文的连贯性。

错误之一:用汉语的表达习惯表达英语。

这是同学们最常见的错误。汉语(母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初一学生,学习了六年的汉语才开始学习英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汉语和英语对号入座。例如:写“我的朋友汤姆”是个足球迷,他每天下午在操场上踢足球。他的足球踢得非常好。学生们常将其错误地表达为:Tom is a football fan. Every afternoon in the playground plays football. His football plays very well...

对策: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多读多背所学的例句,重视英语的表达习惯,而不能用汉语的语序来说英语。学会用英语思维,解题时大脑里要时刻想着英语的表达习惯。

错误之二:语言不得体。

这是同学们不注意如何表达才能使语言得体,只是生硬地把提示语言翻译成英语造成的。例如:写“艾丽丝的一天”,提示:艾丽丝早上六点起床,梳洗。七点吃早饭。早饭后去上学……学生们常常表达为:Alice gets up at six. She washes. S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She goes to school after breakfast...

这些句子语言没有大的语法错误,但是表达的不够得体。

对策:同学们应加强自身的口语训练,认真学习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梳洗”,习惯上用have a wash;“吃早饭”,习惯上说成have (one’s) breakfast;短文中反复在句首使用“She”,会让人觉得啰嗦。

错误之三:词不达意与单词拼写错误。

这是同学们记忆单词不牢所造成的错误。随着同学们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加,需要记忆的单词也越来越多,由于忽略了记忆单词,很多常用的单词,同学们也常会出错。

对策:同学们应该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重视记忆单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过头来复习前面学过的单词。因为一篇作文中如果出现三处或更多拼写错误,评卷老师对它的印象很有可能就会降低。只有词汇量多了,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表达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错误之四:标点与大小写用错。

“这是同学们在书面表达中最易出的“小”错。其实,标点符号和大小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Tom says the teacher is a boring man.”这句话,如果标点符号作一下调整,就变成了“ ‘Tom’, says the teacher, ‘is a boring man’.”,句子的意思就大不一样了。

表达探索 篇4

一、鼓励积累语言, 提高写作兴趣

⒈好词佳句要从学过的课文中开始积累

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项就是要重视文本, 在学生学习的课文当中在思考练习中都有这样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话, 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让学生感受到一篇好文章的魅力所在,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美文做到熟读成诵。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已经开始为写作打好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样能够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词可用。

2.使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积累写作的素材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 也是一种练笔的途径, 因为写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以写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能够没有束缚地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更能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3.在课外书中积累知识

古人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知识, 在写作时才能够行云流水, 所以说课内的知识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有的学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 这就要老师在平时的过程中慢慢地引导, 让学生多读一些文学性和科普性的书刊。课外书有好也有坏, 老师做一个好的引导者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 能够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读完书, 积累到一些好词佳句, 在平时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利用。

二、热爱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先从学会怎么观察生活、体现生活开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在这多彩的生活当中, 积累一些生活素材也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这就为学生写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 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很好的素材, 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写出真实的情感, 写出自己的话。想要写一篇好的文章, 必须养成一个时时刻刻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样才能够写出一篇富有内涵、辞藻华丽的文章。

三、自由创作, 呵护孩子作文中的童真

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中还特意强调了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要鼓励学生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习作中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能说一些假话、空话, 从小就养成一个很好的习作习惯。在以前学生的习作过程中, 学生束缚了手脚和思维, 写作完全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没有任何的兴趣, 很多的学生怕写作文。所以要让学生从心里喜欢写作就要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能够敢于说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四、赏识时时处处存在, 激发自由表达的欲望

在学生写出一些好的文章的时候要时常进行表扬, 让他们树立对写作的自信,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作文的教学中, 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时要多一分理解, 多一分鼓励和欣赏,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

1.要多加肯定, 使他们克服自卑感

学生的自尊心一般都是很强的, 鼓起勇气把自己花了很大心血的作文拿给老师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最想要的是自己写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 在我们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时候, 要从作文中多发现一些优秀的部分, 并且进行表扬, 这样就能够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很多时候我都会让学生大声地读出自己写的文章, 并且当着很多学生的面来表扬他,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满足自身的虚荣心, 更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更加努力写作。

2.真情朗诵学生作品, 让他们有成就感

我自己的教学方式就是在学生一年级学完了拼音以后就让学生开始写一些句子, 一年级的时候学生都不会写, 那我就让他们写一句, 到二年级的时候就让他们写两三句, 这样下来到了三年级以后很多的学生就会自己写日记了。我经常会对他们写的语句进行批改, 并且运用晨读的时间或者自习课的时候把发现的好语句和作文在全班来进行朗读并且进行表扬。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 并且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如果把习作比作一棵大树的话, 那么大树的根就是积累, 大树的枝叶就是自由习作。一棵树没有枝叶是不行的, 没有树根更是不行的。只有不停地积累、不停地吸取有用的养分, 然后不停地生长出新的枝叶, 这样一棵树才能够茁壮地成长,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想写好文章就要不停地多阅读新的知识, 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这样才能够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摘要:自由表达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从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热爱生活、自由创作和赏识学生四个方面谈了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表达能力,措施

参考文献

表达探索 篇5

东于中心小学

武福爱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很有必要。于是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作为我行动研究的内容,试图探索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操作策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一.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来自于教师,教师一方面比较威严,主导作用凸显,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以至于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三缄其口;二来不能做到面向全体,课堂上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让少数几个“优等生”回答,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

2、来自学生本身,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3、来自于其他学生,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由此,我觉得要让学生自信地张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景,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让学生敢想敢说。

在我的课堂里,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自信。同时,在课堂的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要、尽量采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尽可能地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我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肯想愿说。1.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关于余数的表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学生往往会说“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了解到两种说法的不同,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好的兴趣。

2.体验语言表达的愉悦,激励想说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课堂中,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三.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如数与代数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算法、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统计与概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可能性事件;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对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进行合理地解释;空间和图形重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让学生能说会说。

1.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12÷4时,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就要把3个百和1个十合起来是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要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3和个位的2合起来是12,除以4得3,所以商是73。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3.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连续完整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4.应用题教学,思路表述要简明精炼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精炼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如:水果店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就训练学生从条件出发可以这样想:根据“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可以求出桔子有多少筐,再根据“4筐苹果和12筐桔子”可以求出“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从问题出发可以这样想:要求“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要知道“苹果有多少筐和桔子有多少筐”,而“桔子有多少筐是未知的”,可以通过“水果店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这两个条件求出。

经常像这样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精炼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说。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外,还要求他们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整个表达过程中的语言是否规范,用词是否精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只有重视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对学生数学语言精确、规范化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让学生

在模仿中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就需要课堂上的教师语言作为典范,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时必须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明。对概念陈述时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

小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探索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09-01

小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时期,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语音、语调,使他们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而突破“哑巴英语”的教学困境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能刺激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他们自然喜欢说英语。”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就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以老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实物教学法,还可以运用儿歌,歌曲,游戏等方法。这些方法都适应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例如笔者在上课时使用全身动作反应法,学生不仅仅动了口,还动了手,学生会觉得英语课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上英语课,也愿意开口说英语了。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有利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丰富多采的网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英语。笔者在使用课件和教学光盘时注意到,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跟着课件或是光盘后面就读起来了,这种”说”的主动性是极为难得的。另外,课后也要让学生的磁带起到作用,学生利用磁带可以纠正发音。

3、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口语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像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与此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口语锻炼的机会。

二、创设口语教学情景,营造英语表达氛围。

小学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训练,作为英语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密切配合的教学环境。

1、创设轻松的英语语境,培养学生敢说敢练的习惯。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人在各种环境中交流的工具。语言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传授英语时,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教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让学生习得语言。但是,由于学生生活在母语(汉语)环境下,教师和小朋友使用英语交流时常受到环境的制约。许多教师觉得让学生跟着念是件容易的事,而让他们主动开口就不太容易。因此,能否主动开口说便成为关键。

如何弥补现实环境中的不足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机会创设模拟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练习语言,增加英语实践的广度和密度,从而激发他们大胆表达的兴趣,帮助其加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真实的环境中能积极地大胆表达。

2、运用多媒体、英语动画、游戏,全方面激发学生讲英语。由于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因此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讲英语的欲望。可以设置轻松愉悦、富有童趣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呈现色彩鲜艳的图片,采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教授钟点表达法与现在进行时的句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用正在活动的图画和与之同步的声音,无需解释,学生马上能解其意。而人见人爱的有趣动画,更能吸引学生们用英语表达。教学中,教师能坚持运用多媒体、游戏、动画等方法创设英语口语表达教学情景,学生良好的学英语习惯就得到培养,口语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三、加强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口语表达水平。

无论学习何种语言,语言实践是最根本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老师应精讲多练,多渠道、多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促进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

1、充分运用英语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语教学的成败与学习外语的环境或课外学习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没有在课外进行练习或实践,学习成绩就难以巩固,更不易提高,而且极易产生遗忘。这就需要课外多创造外语环境,多给学生提供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使英语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外,还应从教学策略上设法为学生创造尝试成功的环境。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为英语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环境,还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积极探索不同途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要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使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英语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所以,积极尝试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滲透“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还逐渐了解英美人的生活、习俗、信念、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和情感,在融入文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篇7

一.坚持不懈引导, 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备课上动了一番脑筋, 准备了一些音像资料, 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录像、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录像、申请奥运会的陈述演讲、电视节目“赢在中国”中马云和俞敏洪等人的精彩点评等等。在每次上课的时候, 我经常用几分钟的时间播放一个片段, 我发现这有出乎意料的奇效, 远远超过教师的苍白说教。当马丁·路德·金富有感召力的声音在教室回响的时候, 学生体会到了口语表达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力量;当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有理有节地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时候, 学生体会到外交语言绵里藏针的张力;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和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企业家表现精彩点评的时候, 学生体会到口语表达中的智慧和技巧……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 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兴趣空前高涨, 经常在课间都能看到一个个小“演讲家”、“辩论家”、“新闻主播”、“外交官”在精彩表演, 兴趣之火已被点燃, 还怕形不成燎原之势吗?

二.丰富思想储备, 筑牢口语基础

言为心声, 一个人只有充满理性、情感丰富、富有才情才有可能妙语连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思想储备, 筑牢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一是关注时评增加深度。学生看待问题的思想深度固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 但是这一个过程是自发而缓慢的,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关注周围的世界开始, 关注媒体时评, 从比较和借鉴中自觉快速地增加自己的理性深度。譬如,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些问题, 我询问学生的看法, 再投影我收集的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的评论, 把二者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看短长。针对全国深入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 我在课堂上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讨论, 并一起学习《人民日报》时评《在名利上要有满足感, 在能力上要有危机感》的文章。这样经常和学生关心时事, 关注时评, 学生的思想深度在不断快速增长。二是欣赏美文增长才情。古今中外的美文都是人类智慧的积淀和呈现,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美文, 我都首先从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方面引导学生欣赏。从《论语·宪问》中学习“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的智慧, 做到自信坚强、淡定坦然;从《秋声赋》中欣赏月下美好的意境和作者豁然达观的心态;从《听听那冷雨》中体会作者的母子之痛、父女之爱、家园之思。经过长期的引导, 学生看到美文会自觉地精读深思, 并且把看到的好文章整理出来, 每篇文章后面加上自己的评论或者心得体会。这种做法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升思想境界, 增长自己才情。三是涵咏诗词增添魅力。诗词是语言高度凝练的表达形式, 在口语表达的时候恰当地引用诗词无疑会增添语言的魅力。我在诗词的讲授过程中经常以身示范, 声情并茂地朗诵, 或者再辅以多媒体课件, 营造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涵咏其中体会诗词之美。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口语表达的基础不断增厚, 口语表达能力会不断增强。

三.采取灵活方式, 分层实施训练

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一个“活”字, 即形式丰富多彩, 方法灵活多变。既可以在课前小演讲中进行, 也可在课堂对文本分析中进行。既可以在学校举行的比赛中进行, 也可在班级主题班会中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采取分层训练, 逐步提高的方法。

第一, 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入手。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课文朗读, 我要求学生朗读时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训练时不仅让学生做到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表意明确, 感情投入, 还要注意发音准确, 去掉方言习惯。我找来了一些名家名篇的朗读音频资料, 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 在比较中学习。对于方言严重, 积习难改的学生, 我用录音笔把他的朗读录下来, 再放给他听, 让他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这既是一个不断修正、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过程, 也是学生逐步克服胆怯、羞涩心理, 勇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树立自信的过程, 是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

第二, 在回答问题和互相点评中提高。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 设置各种不同的情境, 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方式, 让学生去归纳、概括, 然后诉诸语言, 使之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和对老师的质疑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都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同学的回答,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点评, 互相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越来越多的学生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精彩的点评常常会博得其他人的掌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 在演讲和辩论赛中完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是口语表达的较高形式, 需要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每节课的前三五分钟是固定的课堂演讲时间, 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台演讲, 自定演讲主题, 接受同学评价, 两个月轮一轮。每年定期举行“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教师节演讲比赛, “灿烂五月”和“流金十月”两个大型艺术节也有演讲和辩论赛内容。不论哪种形式, 我们在表达的技巧上给予指导, 让学生借助多种形式来表情达意, 比如演讲中体态语的使用, 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手势、表情、动作完成。

第四, 在采访活动中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仅仅是演讲, 更重要的是实际交际。高二和高三年级的上学期根据选修课程的开设,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 让口语表达真正走进生活。每个班级都成立小记者团,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机关, 进行实地采访。他们把在课堂学到的口语表达能力放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应用提升, 还把采访的结果通过校园广播和校报进行宣传报道。

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提供自由表达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需要为他们提供安全自由的表达环境, 让他们内心觉得安全自由, 我倡导“言者无错、言者自由、言者光荣”的观点。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逐渐克服羞涩紧张的心理,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在积极的环境里, 鼓励每个学生去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表扬和鼓励是最有力的武器,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克服羞涩和畏惧心理, 从不敢说到敢说, 从敢说到说得精彩。最后, 在说中找到自信, 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以后的发展开拓出一条宽广的路。我曾经教过一个很内向的男生。上课偶尔提问他, 他都会紧张得满脸通红, 说话结结巴巴, 语无伦次。为此, 我常常鼓励他, 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最终他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变得自信了很多。在课堂上发言虽然还会紧张, 但表达流畅许多, 上课甚至都会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从这一变化看出,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就要让学生走过心理这一关, 做到“敢说”, 最终才能达到“会说”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要多形式、多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学生, 让学生由敢说到能说再到会说。只要我们怀着一份责任和热情, 用我们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 我们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肯定可以成功。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林远峰《浅谈新课标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表达探索 篇8

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不高,由于这些学生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也缺乏兴趣,而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因人而异,仍然使用传统的哑巴英语式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学生很难融入到英语口语课堂中。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首先,中职生一般都是中考成绩不佳的学生,在升入高中无望的情况下,报考中职院校。因此,很多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初中时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其次,即使有些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成绩尚可,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指导下的是哑巴英语模式的教学,学生英语写作和听力能力较强,但是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没有花时间。这就导致中职英语教师的口语讲授教学步履维艰。

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由于中职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类学科,使得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存在模糊的理解,认为学习英语口语和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相干,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学习口语没有计划,也缺乏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使本身英语基础就不太好的中职学生学习口语更加困难。越是困难,就越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最后导致彻底放弃口语学习。比如说,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很好的把握,没有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方案,学生很可能不会回答。

3.缺乏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

中职院校的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知识点讲授的方式,并且贯穿于整个课堂,没有给学生留有口语训练的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高的只有听的能力。其实,这还是哑巴英语教学在中职阶段中的延伸,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教学进展,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进步没有任何帮助。

二、提高中职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1.以学生为根本,给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发挥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的同时,必须接受英语老师的指导,训练要有针对性。例如,中职英语教材里有很多口语对话的场景,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来,进行口语对话的情境再现。对话结束后,教师再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在每一堂课中创设不一样的场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对话进行改编和创新,然后再通过对话的方式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2.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激发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而科技设备和教学课堂的结合也是中职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展示的丰富的音频和动画效果,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的目光,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发音的标准性。多媒体的音频技术还可以把标准地道的发音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临场进行模仿和纠正,及时地更正自己的发音,这有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到一般将来时例句“你要做什么?”时,英语句子是这样的:“What are your going to do?”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音频设备,播放准确的口语发音,还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方式,播放一段英语对话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英语原声电影。笔者曾经给学生播放了美国经典大片《阿甘正传》,学生被剧中的经典对白和场景深深打动了,在课余时间还经常揣摩剧中的台词,并不断地模仿,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经常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大胆地创设口语实践情境,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英语口语的文化魅力。

例如,在每堂课的上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讲台前来一段脱口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和锻炼自我的机会;还可以设置主题教学,安排好每堂课的谈话时间,并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素材,做好口语表达的充分准备,积极营造宽松的训练口语的环境,让学生舒缓压力,发挥自己的水平;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部分配好组员的角色,然后小组内部进行互动交流。

三、结语

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探索 篇9

一、“说”的环境很重要

他们听课时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踊跃, 声音响亮;一个班级学生默不作声, 呆若木鸡。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同, 有的老师善于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学生上课情绪高涨, 发言踊跃而热烈。老师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说的环境, 让学生有说的环境、说的机会、说的欲望, 学生的本性是爱表达, 也爱表现自己的,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是中心, 得到来自各方的关心和爱护, “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个主题。那么为什么在课堂上, 学生的说变得这么的举步维艰呢?主要是没有环境, 没有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环境。

比如,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 给学生提供一个说的环境,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同学们, 我是X老师, 从今天开始我将做你们的班主任, 你们喜欢不?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 也是你们的大朋友, 我喜欢看书, 弹琴, 还喜欢画画,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和你们在一起学习, 你们愿意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他们明亮的眼睛, 高高举起的小手, 都表达了他们想要说话的愿望,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见面会开始了, 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 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借助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的“说”

长春版教材内容里, 安排了很多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 这都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表达, 受词汇积累缺乏的影响、受生活阅历的限制, 经常是纵有千言万语, 不知如何表达。这样的情况下, 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 逐步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

1. 让学生学会听

倾听即是一种应该具备的修养, 同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也是充分理解别人说话的前提。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表达, 学习别人说话的技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比如交给学生倾听时看着别人的眼睛, 集中注意力, 不中途插话, 让对方把话讲完。然后, 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正确使用词汇进行表达。

2. 学会有序地观察

观察是小学生表达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长春版教材安排许多的看图说话内容, 这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内容, 然后正确表达图画中要表现的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 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 都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图画后面的内容, 可以适当出示提示词汇。比如, 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但是, 可能、还有, 等等。小组间互相评价, 看看谁观察得最清楚, 比比谁说得更完整。

三、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说”

1. 课间活动时的亲密交流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会有很多适合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作为一个教师, 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学习机会。同时, 老师要作学生的大朋友, 设法让学生亲近自己, 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间, 多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由于没有了讲台把师生分开, 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消失了, 他们的表达更为放松。特别是老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游戏, 那更是培养学生交流的好机会, 学生在此时会表现得乐说。

2. 各种活动后的即兴交流

学校或者班级, 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种活动,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活动机会, 引导学生会说。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沈浸在活动的气氛中, 设法让学生的情绪融合在活动中, 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次活动的看法, 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谈谈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某个方面。比如, 每年的儿童节, 班级或者学校都会搞一些活动, 让学生尽情地玩耍, 然后引导谈话, 说说这次活动中哪一个环节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训练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利用生活中的场景促进学生的交流

家庭生活是学生主要的业余生活, 在家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这要和家长密切配合, 勤于沟通, 教师也可以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比如, 在家里招待客人的过程, 用语言表述出来。在课堂上, 激励学生将家中招待客人的场景叙述一遍, 注意顺序和人物对话的表述,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有多种,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只要学生有说的欲望, 就不愁说的能力, 慢慢会得到提高的。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中, 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表现为语言的表达能力很差, 语言的表述不清楚, 缺乏逻辑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说”的环境, 借助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的“说”, 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说”, 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学习,口语表达,低年级

参考文献

[1]宋孟芬.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J].文教资料, 2009, (09) .

[2]蒋连敏, 刘金广.加强口语训练的几点尝试[J].教育科学论坛, 1997, (07) .

表达探索 篇10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想象的时空中,儿童可以摆脱内外压力,突破种种束缚,海阔天空,自由驰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少一些硬性要求,多一些鼓励和激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个性凸出来,实现“有创意的表达”。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想象作文的训练方式。

一、假想式

儿童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他们的好奇心极强,对于浩渺的、遥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冲动。合理地引导他们对未曾经历和体验的事大胆假想,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假想式作文题材丰富、思路宽广,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形式,关键是要学生做到:“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如以《假如……》为题作文,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写作对象及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展开假想,构思成文。学生可以假想自己是“环保局长”“联合国秘书长”等,也可以假想拟写“赤壁之战”重来的情景……

二、童话式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体。儿童是天才的童话家,在孩子们澄澈的双眸中,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他们喜欢用天真的童心与世界对话,能将万事万物人格化,并赋予其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将这些所感、所想、所悟自由地表达出来,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经常这样训练,在发展想象力的同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鲜明的个性,并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和各自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等,想象组合、巧妙构思,拼出鲜活的画面,编写有趣的故事。如提供“兔子”“兔妈妈”“大灰狼”等动物画片和“森林”“太阳”“蘑菇”“草地”等环境图片,让学生随意拼组、合理想象、编写故事。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必然带来拼图结果和编写故事的丰富多彩,从而在拼组想象中实现个性的飞扬。

三、观察式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进而激发创新欲望。如冬天下雪让学生置身于粉妆玉砌的世界里,留心观察纷纷扬扬的雪花,然后想象写话,并在课上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有的说雪花像鹅毛,像白糖,像蓬松的棉絮,像凿碎的银子,也有的说雪花像仙女撒下的银花玉叶,像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像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答案异彩纷呈,创新思维的火花四溅。所以,教师要经常布置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四、补充式

现实生活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为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启迪学生展开联想、填补空白、探究意渊,以训练思维的连贯性和灵活性,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只提供事件的某个环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构思出具体、生动、完整的故事。如:教师提供故事的开头、结尾,让学生想象补充主体部分,使故事内容连贯、情节完整。也可以借助文中的空白处,调动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设想被省略的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揭示蕴含。

五、看图式

看图作文所提供的画面展现的只是事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拓展想象空间,由画内向画外延伸,由表及里,由静致动,勾勒出事件的完整情节,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

另外,课文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其内涵丰富深邃,意境幽远,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其深层内涵,予以合理的补充和拓展,进行再创作。如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可让学生从插图中一枝出墙的红杏,推想出满园的诱人春色,描绘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春景。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并无穷尽之意。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想象作文在内容上允许出乎意料之外,但应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感到既有新意又不觉得荒诞不经;在情节上,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完整曲折,又要重点突出;在背景的设置和题目的拟选上,都必须给学生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想象时空,使学生能思接千载、神通八方,但切忌漫天空想、胡编乱造。

创作中荒诞表达方式的认识与探索 篇11

关键词:荒诞;创作方式;延伸意义

1 荒诞

其实荒诞在定义上有很多种,有哲学上的荒诞、美学上的荒诞。艺术创作中的荒诞是用一种违反常态的、有矛盾的、变形扭曲的手法把在本质上自相矛盾和对立冲突的事物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荒诞运用在艺术创作中,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迅速,同时在巨大的物质虚荣下,人们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越来越不平衡,宗教衰亡使人在精神上变得无所依靠。在此环境下,艺术领域产生了“直觉说”,由此,艺术家开始着力表现人内心无意识的冲动,经常把一些不相干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形象拼到一起,画面看起来荒诞不经,离奇多变。荒诞产生的背景使笔者受到启发,因为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对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关注越来越少。

荒诞自身的表现形式决定着其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往往表现对现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多半依靠具象表现形式与抽象画面情景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搭配,荒诞不经的叙事方式与真实的现实相结合,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既真实又荒诞离奇的画面感受。

笔者所接触过的荒诞手法在电影《发条橙》中(图1)表现明显。影片设置了荒诞的人物形象、搞怪的表演和荒诞不经的小丑面具,但是电影所表现的主题却不是荒诞的,有着很深的现实主义思想。另外,西方还有一些荒诞戏剧、荒诞文学。《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每天重复毫无意义的等待,不断重复着那几个动作;《椅子》里,一对年逾九旬的老夫妇想向人们宣布他们一生所发现的人生奥秘,却无法说清,最后只能将传达真理的希望寄托于一个哑巴,看起来可笑又荒唐。带有荒诞手法的艺术作品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图2),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作品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不相及的形象、不真实的物体、夸张的造型以及荒诞的故事情节使得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幻象,这种幻象会让人觉得作品表达的很多事情没有意义,产生一种荒诞感。这种荒诞的表达方式的很多特点能够启发了笔者,笔者可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2 发现荒诞/选择荒诞

笔者的创作来源于人的精神状态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对文化的精神状态具有一种广泛性。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快速的经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更高效率地去工作,生活节奏太快使得人们无暇去关注周围。对人和事的冷漠与对本土文化的漠视逐渐使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里,也就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肆意地想象,大胆地狂想,看起来它是荒诞不经的,无厘头的。笔者创作的题材源于此,通过成语表现一个或若干人或物在同一个空间中的状态,表现内心的一种精神狂想。笔者创作中的人物都是一种戏剧化的,荒诞不经的,看似无聊肤浅的。在一个空间里,有着无聊、惊喜、嫉妒等各种情感纠葛,每个格子中,人物表情的夸张和道具的使用都想赋予荒诞的色彩。荒诞的表达方式在画面中具有象征性、梦幻性、反逻辑等特点,具体体现在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多半依靠具象表现形式与抽象画面情景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观者提供追寻艺术家个体感受的信息。另外一种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更能吸引观者从看似荒诞肤浅的小趣味中发现作者真实要传递的讯息。荒诞是一个被疏离了的世界,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的一种恐惧。这种荒诞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它造成人与人间的疏离以及由此产生心里苦闷感。精神的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是一个为所欲为、没有约束的世界,是被疏离了的世界。(图3)

3 创作中的荒诞

荒诞的表现方法本身并不荒诞,反而更加真实。荒诞的表现方法看似离经叛道,天马行空,表现的内容超乎想象。更因为夸张的视觉效果,才能使主体更加突出。达利画面中超乎想象的地时间以液体流动,更加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创作中,个体本身具有的多变、情感的抽象与荒诞夸张的形式表现更加适合。雕塑中的个体可以是你、我、任何人,就存在于自己身边,喜怒哀乐并无规律,本身又具有荒诞性,作为艺术表现方法,荒诞的夸张效果更加突出了情感或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同在于一个空间里,被相同的方格包围,不同的是,每个格子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容。以荒誕的方式表现成语是很现代的方式。格子中人的表情夸张,动作看似无意义,看似一目了然、肤浅荒诞,但所有的成语都有自己的小趣味,或低级或高级,由字面意义出发,使之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层次的含义。例如,作品《目不暇接》中,一个穿着华丽的小姑娘,只有面部施以淡釉,突出她夸张的表情。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一切对她是那么新鲜,但是,有些事她能看到,有些事她不想看到,所以她只用能看到美好的眼睛去看,然后欺骗自己世界一切都美好。再如,《夸父追日》颠覆了夸父强壮有力且执着追求的形象,格子上的夸父汗流浃背,已经累得跑不动了,只能无力地遥望着他的追求。而现实中亦是这样,有些事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达到的!荒诞之所以表现为非理性的、无意义的、混乱的、无法言说的,是因为它背后一定隐含着理性的、有意义的、有秩序的、可以言说的参照,是对理性生活的缅怀和有意义生活的追思,也是对生存价值与理性状态的向往。物质社会越来越繁荣,而人的精神世界却迷失了,每个小雕塑都表达了笔者的狂想,自己在自己世界中的想象并不是完全无法言说的。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忽略了精神家园的找寻,画面中夸张的人物表情动作,荒诞背后是情感的迷失。另外,荒诞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自由性强。毕加索曾把鸽子塑造得宛如天使,也曾把情人画得像一头幸福的母牛。夸张的线条,荒诞的笔法,自由不羁的想象力,变换出丰富的内容。创作中融入魔术帽子、冰冷的面具、留声机,荒诞的表现使得内容更加充实,表达方法更加准确。运用荒诞的手法,作品能更好地凸显思想主题和创作者的艺术观点。

4 荒诞的意义

荒诞作为一种夸张、离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有着其他艺术语言无法替代的意义,荒诞的艺术语言使人产生离奇的、孤独的荒诞感。荒诞的基础是混乱,荒诞令人产生的是不和谐的感受。在荒诞中,有笑有悲,笑不像喜剧的笑,喜剧的笑是一种希望,一种赞叹,荒诞的笑没有希望,没有好坏。悲呢,荒诞的悲可以让人欲哭无泪,面临一种尴尬的感受,悲喜混合不可置否。荒诞的手法使人产生离奇的、不可信的,甚至是痛苦、孤独的荒诞感觉,而这种荒诞的感觉时刻提醒着人们去铭记尴尬背后深层的内在原因,打破荒诞离奇内容背后的混乱。因此,荒诞的艺术语言本身带有的特点决定着它在表达观点上的优势,就是更有吸引力,能够通过语言本身的离奇来引发观者更深的思考。

5 结语

表达探索 篇12

1.什么样的课程能够满足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2.怎样的学习路径能够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3.立足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方式需要做怎样的转变?

上述问题可提炼为载体选择、路径设计和策略调整三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 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不是打破重建, 而是梳理重构。“重构”, 原本是软件工程学用语, 指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增加程序设计模式和架构的合理性, 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将“重构”用于语文教学, 是指筛选原有课程、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吸纳新的理念和经验, 以改善组合方式为重心改进教学, 使教学能够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一、载体选择: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特设课程

学校现有课程, 大致可分为两个层级, 一是国家或地方的规定课程, 二是依据学校特色研发的校本课程。前者致力于实现同一学段学生的共性发展, 后者力求满足不同学校学生的个性需求。这两类课程都能够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但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均未直接指向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 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它关注个体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结, 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学生可能在某个活动中重点发展某一种素养, 但绝不可能只发展这一种素养。换个角度来看, 不存在发展单一核心素养的语文活动。因此, 用“一一对应”的思路, 试图各个突破核心素养的做法, 并不符合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要求。

另外, 语文核心素养是内隐的, 需要借助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显现出来, 也需要在上述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提升。语文学习活动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够真实发生。真实的情境大致有三种指向——个人情感体验、社会生活经历和学科认知过程。

现有的学校课程很难兼顾四种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品质需要在综合性的活动中体现和形成, “四位一体”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依托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类实践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迫切需要特别设计课程, 使之能够涵盖三种情境, 融合三类活动, 整体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 将书册阅读开发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特设课程”, 明确课程目标, 梳理课程内容, 设计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合理嵌入阅读与鉴赏活动、表达与交流活动、梳理与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在此过程中丰富原有的言语实践经验, 提高对语言、对情感的审美品位。梳理探究书册内容特点、语言风格和情感倾向的同时, 与其他阅读内容建立联系, 与自己生活的世界建立联系, 完成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如此, 书册阅读课程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合理载体。

再如, 将某个主题开发成语文学科综合实践课程,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现, 基于发现建构知识体系, 生成对语言、对生活的新思考和新认识。在这样的“特设课程”中, 学生需要运用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解决问题,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形成核心素养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路径设计:立足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要求学生完成真实的研究或实践项目, 充分选择、利用多种学习资源, 借助实践体验、内化吸收和探索创新等活动, 获得相对完整而具体的知识, 发展实践能力。项目学习的基本结构为“基于问题—研究反思—呈现成果”。相对于以“讲授、训练”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的特点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过程完整。项目推进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探索新策略、新方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他们的思维方式得以调整, 行动方案得以完善, 能够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设计方案, 处理问题, 提升应对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其二, 深度学习。项目学习的实践取向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身体验的建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反思认知经验,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不断调整或重构原有的认知图式, 进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项目学习伴随着学生认知方式的更新和认知策略的丰富, 让学习的深度大大增加。

其三, 团队合作。项目的复杂性使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变得更为重要, 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制定合作的规则, 协商合作的机制, 共享合作的成果。这样的学习过程与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更为接近, 实现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的整合。

例如, 针对学生不喜欢中国现代散文的问题, 设计“编一本现代散文选”的项目学习。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 查阅资料, 界定中国现代散文的年代分期。

(2) 检索文献, 圈定中国现代散文的名家名篇。

(3) 学习理论, 确定中国现代散文的分类方法。

(4) 研读选文, 商定不同文本的阅读价值。

(5) 辨析评论, 判定文本及作者的文学地位。

(6) 编目排版, 选定文选的框架结构与呈现方式。

在此过程中, 学生依据项目推进的需求收集、整合知识信息, 为做出合理的选择不断拓展阅读广度, 在研读的过程中更为细致深入地感受中国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阅读他人评论的同时, 学习评价文学作品的不同视角。随着了解和理解的深入, 学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原始体验可能会发生变化, 探寻如何站在读者的立场选择并呈现文章, 学生的“读者意识”得到强化。

另外, 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召开讨论会, 摸索参与讨论的合理方式, 逐渐体验到沟通和协商的重要, 学会捕捉交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认识到观点整合的价值。相比教师的宣讲, 项目学习的内容和情境都有比较强的综合性, 三类言语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更为真实, 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三、策略调整:设计凸显主体的“学的活动”

语文素养关注个体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这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必须也只能是学生在自主自觉的体验和实践中习得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设计“学的活动”。

学的活动, 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 活动主体是学习者, 主要形式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学的活动中, 学习者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 以体验、建构为主要形式, 充分展开学的过程, 生成学习成果。在学的活动中, 学生的参与度高, 思维习惯得以养成, 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成为语文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

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语文知识的过程, 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提升的过程。例如, 阅读《苏东坡传》, 教师可设计五个彼此关联的学习活动。 (1) 画出苏东坡的“人生地图”。 (2) 为苏东坡纪念馆选址并陈述理由。 (3) 为苏东坡纪念馆设计展厅并撰写前言。 (4) 为苏东坡纪念馆设计雕塑。 (5) 为纪念馆的大门撰写对联。

第一个活动, 指向传记阅读的基本要求——了解传主的主要经历, 学生完成“人生地图”, 基本勾画出苏东坡的人生轨迹, 顺利达成学习目标;第二个活动, 指向对传主重大人生事件和突出业绩的掌握;第三个活动, 指向传主的主要成就领域;第四个活动, 指向传主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第五个活动, 是对传主的评价。完成上述五个学习活动, 传记阅读的目标就可以基本达成。更为重要的是, 为完成上述活动, 学生需要反复阅读文本, 而且每次采用的阅读方法并不相同;需要将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 转化为活动要求的呈现形式, 综合运用议论、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反复阅读启动了学生对苏东坡所处时代历史文化的思考, 文化传承渗透其中。上述“学的活动”是一整套“智力动作”, 整套动作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又如, 《木兰辞》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你代木兰写一封信给父亲, 告诉他离家后的这段时间你都做了什么, 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完成这个学习活动, 学生首先要依据要求筛选信息, 然后依据写作对象和目的选择写作视角和话语方式, 最后是正确使用书信的格式。看似单一的活动, 包含多重目标, 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涉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类言语实践活动, 表现出较为鲜明的综合性。

再如, 《四世同堂》学习活动设计:如果小羊圈胡同的人们要建“群”, 哪些人会在一个群里, 他们会给自己的群起什么名字?学生给小羊圈胡同的人建群, 前提是给他们划分类别, 不同的人群在作品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比较大的差异, “群名”则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划分类别的过程中, 学生关注到《四世同堂》对人物群像的刻画, 产生梳理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愿望。在阅读小说的审美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对小说探讨的地域文化形成初步认识。

综上, 学的活动为学生“习得”搭建了平台,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高质量地完成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成果要求上凸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重要地位, 能够综合表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上一篇:植物园体系下一篇:再担保体系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