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教学

2024-10-02

新授教学(精选4篇)

新授教学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许多缺乏有效“复习环节”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学尽管很有趣味性, 课堂引入和深化推进等各个环节的即时效果也很好, 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很好掌握, 最后的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尽如人意。目前的课堂教学, 特别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因为教学内容多、考试范围广, 教师把相关内容的“细枝末节”都给以充分挖掘, 什么都讲, 什么都怕漏下, 常常出现大容量的知识“满堂灌”现象, 一堂课结束后, 只是收获了一大堆零散杂乱、似是而非的东西, 弄不清什么是重点, 甚至连一个“大概”都不清晰,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普遍的“教学低效”。

二、“三段式”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脱胎于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 (组织—复习—新授—总结—巩固) , 其基本形式为:教师以复习提问或练习检测上一节课主要内容的方式开始教学 (5~8分钟) , 然后进行新知识和技能传授,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 (8~10分钟) 。也有学者把这一课堂教学形式称为“复习—新授—巩固”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学生在他们已掌握的知识领域中会学得更好, 因此新授课新内容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复习 (唤醒) 旧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此其一;其二, 复述是人们为了记住信息而在头脑中或者出声地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信息的记忆策略, 使用复述 (复习学习) 可使人们控制那些信息得到长时间的储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新授课的内容无论深度和广度, 都有待在反复刺激中推进。毕竟对于学生来说, 新授课的新知识和技能即使教师讲得再清晰、有趣, 学生自己不反复学习, 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牢固依然是合乎情理的。三段式教学从复习和检测旧知开始教学, 正是反复刺激、强化知识和技能、长时间储存原有信息的过程, 并为新知学习创造了条件。生活中, 我们都有“一回生, 二回熟”的认识陌生人的过程体验, 反映的也正是这一道理。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 教学应该在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下, 把最为基本的概念、理论等通过合理的方式传授或者通过有效的组织呈现给学生。因此, 课堂持续5~8分钟后的时间为传授新知的最后时间。三段式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新授课的教学安排是符合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

在“三段式”课堂教学中, “新授课”环节的教学时间明显地被压缩或者控制了。所以, 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只能“择其要义”, 突出教学重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支架、能力框架, 想办法通过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 按照事物发生的逻辑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概要, 而这正是当今被认可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最普遍特征。

此外,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 体验是一个深刻的过程, 知识的落实和转化只有在实践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认知, 才能检测出是否真正掌握, 显然检测本身应该是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必需的环节。三段式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馈和巩固。谁也不否认反馈、练习等在学生巩固学习中的作用, 只是因为教学内容多, 现在许多教师都把这一环节“延伸”到课堂之外了, 直接的成为学生作业多、学习负担重的原因。课堂中的练习检测是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基本标准, 也是好课、有效课的重要指标。课堂的练习与家庭作业构成巩固教学的必需环节。但与家庭作业相比, 课堂作业与课堂学习的联系更为直接, 课堂的即时反馈有利于检测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 促使教师在课堂未尽时做出相应的教学补充,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特别是课堂检测、反馈环节的使用, 能促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 真正把教学从局限于课本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

三、化学“三段式”课堂教学形式的新课程内涵

1. 运用问题情景统整复习检测和新课引入环节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 是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过程。因此,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的已有知识和技能常常是必要的, 况且学习需要不断地温故知新, 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教师经常性地检查和督促, 所以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复习检查多数情况下是需要的。不过, 以往化学课堂的复习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上节课知识, 检查学生对上堂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而且复习旧知环节基本以纯粹的问题或练习为基本手段。新课程的复习检查环节强调用新的情景复习和巩固旧知, 而其新前景的创设不仅仅是“复习检查”, 更主要的任务是为新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和技能上作准备。创新以及有发明意义的筹划, 乃是用新的眼光看这种事物。

(1) 在新的情景创设中复习和巩固旧知。赋予复习巩固环节以新的化学前景能再次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并有效弥补前次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牢固的缺陷。如在金属活动顺序的复习中, 我首先展示一枚在学生当中很流行的戒指, 让学生去猜:这枚戒指一定不是什么金属?再次回顾了金属的通性, 然后请学生帮老师鉴定这枚戒指是不是纯银的?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好, 老师将采取他的设计方案进行鉴定。此时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已经学过的关于金属活动顺序的相关知识也调动起来了。有学生说加盐酸、有学生说加硫酸铜、有学生说加硝酸银……我引导他们逐一分析, 既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让他们学会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最后选定一组实验, 证明他们的猜想, 促使学生在运用金属相关问题的新情景过程中复习和巩固旧知。

(2) 在新情景的“复习检测”中引入新课。问题情景教学已被广大化学教师认同, 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 基本采用这一方式引入新课。但事实上, 大部分课堂的新课引入还仅仅局限于“新课”情景, 多的是图片、音乐等, “问题”的教学意义发挥不大。“复习与巩固”环节与“引入新课”环节整合有利真正发挥“问题情景”的问题优势, 提高情景创设, 在唤醒旧知中引入新课。如在硝酸性质的教学中, 可以先展示一尊金光灿灿、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的图片, 进行金属的通性复习, 在学生回答: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金是金黄色的、铜也是金黄色的……这时我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一瞬, 问道:“铜是金黄色的吗?”学生又想起来新课上介绍过纯铜是紫红色的, 但是平常见到的铜又的确是金黄色的, 就在他们感觉疑惑之际, 我给予适时的点拨, 平时见到的是黄铜, 是铜和锌的合金, 所以才显金黄色, 但有些街头骗子用黄铜冒充黄金骗钱, 我们怎样才能拆穿他们的伎俩呢?这样既复习了金属通性的相关内容, 又促使学生思考新知识, 产生新的探究冲动。新授课通过在新情景中的化学旧知识唤醒推进, 应该是教学有效的重要举措。

2. 在情景创设和思维逻辑支架构建中提高新授课实效

(1) 倡导问题式的教学, 给学生以思维的逻辑支架。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当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从信息与经验建构的过程时, 学习复杂问题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学习者, 经过指导与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创建有意义的、相互关联的知识表征;能够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以及有意义的方式联系起来。在三段式的课堂教学中, 新授课的教学实效提高是通过精心构建知识支架, 通过有思考价值的系列问题设计, 让学生在思维的调整中, 获得新知。

如:《有机化学基础》将异丙苯两种生产工艺 (AlCl3催化工艺和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工艺) 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就要对教材进行整合, 让学生联系工业上氢氧化铝制备的几种途径比较、工业上由铜制备硫酸铜和硝酸铜几种方法比较, 由此总结工业生产如何进行评价?评价的思想从何处来?课堂教学尽管会对某些具体的细小知识有遗漏, 但“骨架”在, “型”在, 这样的课堂依然可以是成功的。因为补“枝叶”远比补“框架”容易许多, 后者更具价值。

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多, 学生悟得少, 不会提问, 不会比较, 不会批判, 自然不善于创造, 多的是被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古人云:“君子不器。”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储存知识的容器, 而应该是富有发展潜能的创造者。教学就是要通过问题呈现、问题的逻辑梳理、有效的问题设计等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在不断创造中学会创造。作为社会性、注重实验的化学教学, 还必须注重开放, 更多具体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补充。

(2) 将问题情景策略运用于各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校任何科目的教学法应该尽可能不是学院式的, 要懂得经验或经验情景的意义, 我们必须想到学校以外出现的情景, 想到日常生活中使人对活动感兴趣和从事活动的那些作业。因此, 问题情景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策略。情景教学的意义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在许多课堂中, 情景似乎只是一个引入新课的手段, 没有挖掘其充分的价值, 情景也常常是只留于“情景”本身, 缺乏足够的问题配合。所以, 常见课堂新授课教学在情景激发兴趣过后, 又复归“死气沉沉”“平铺直叙”的化学常态。赋予“三段式”教学以新的实践含义, 强调的不仅仅是新课的情景创设, 而是强调把问题情景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新课程的情景也绝非仅仅局限于情景本身, 更重要的在于情景所引发的问题。教学的艺术, 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 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带来的疑难, 足以使学生得到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 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如在处理钠教学内容时, 我选取“广州日报大洋网”上一则关于“金属钠事故”的报道———《炸起千层浪, 珠江金属钠“水雷”谜团待解》 (2002-7-9) , 这起事故的报道中包含着中学化学中关于金属钠的全部信息, 就针对性地设计几个可信的问题情景:除爆炸的一桶外, 还有五桶金属钠怎么处理?爆炸中产生的白烟可能是什么物质?装满钠的桶漂浮在水面上, 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爆炸时先有白烟, 再有火光?爆炸产生物质溅在船工手上为什么使手感到疼痛?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和事实例证, 把整个钠的教学内容予以落实。因此, 每一个情景创设均有其内在的价值和深刻的化学思想, 努力把每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把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张图片都精致化、深入化、都赋予情景创设的价值, 思考需要什么, 有什么价值, 能挖掘出什么东西。

3. 有效运用教材资源整体设计巩固和反馈环节

按照教育学中的巩固性教学原则和认知心理学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 巩固和反馈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必须的, 大多数教师也能经常采用, 但新课程强调的显然不仅仅是在课堂结尾时和课外要求学生巩固、反馈, 更强调的是能将这一环节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 能有效运用教材资源中的问题和思考等, 有机地融入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 有效发挥分散教学难点、分段巩固功效。

(1) 配合以学习任务单, 将课堂目标要求与巩固检测整合。问题情景式的学习任务单既可以作为学科开始, 也能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目标, 更是巩固和检测的重要手段。如:必修课本物质分离与提纯在讲解过滤这一操作时, 可以设置任务单:过滤操作用于分离什么样的物质?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吗?沉淀如何洗涤?如何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怎样加快过滤速度?如何判断沉淀已烘干?太空中能进行过滤操作吗?这种任务的设置, 使问题题组化,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单中落实教学。

(2) 运用教科书中问题与思考实践资源等设计巩固、反馈教学。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材, 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它本身就包含丰富的拓展系统, 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功能, 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准则。显然, 教科书的思考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巩固和训练功能, 更多的可能具有启发、引导等的教育教学价值。格式塔“认知重组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 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还处于无组织、未分化的状态, 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在一定意义上, 化学学习也就是学生依托教材, 研究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调查研究”等栏目;理解知识定位、知识网络的过程, 把教材中资源作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巩固检测素材, 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

(3) 设计基础和拓展迁移的分层式巩固检测。基本题, 与新课教学内容同步, 检测主干内容和技能;联系题, 与前面知识有联系, 在联系中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易混题使学生区别于相近、相似而不相同的问题;综合题把新知识含在综合题中, 在复杂中理清思路;拓展题, 为学有余力学生的检测反馈。

合理的课堂结构设计及其实施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基石,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 又要掌握现代教学理念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 还要克服盲目性、片面性和形式主义, 增强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 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手段的不断出现, 特别是“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被不断强化, “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形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中已日渐式微, 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尤其少见, 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 赋予“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 通过运用问题情景统整复习检测和新课引入环节、在情景创设和思维逻辑支架构建中提高新授课实效、有效运用教材资源整体设计巩固和反馈环节等手段实现新课程要求, 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又有积极的行动研究来支撑。

关键词:三段式课堂,新课程,内涵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荆建华, 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新授教学 篇2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学”“我对这节课很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在学导式的模式下,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教授歌曲的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

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

所以老师要用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和歌曲内容相符的一段故事,使学生的情绪迅速与作品拉近,引发他们想唱歌的欲望。如:教材第三册《小麻雀》,导入时我首先设问:大家谁见过小麻雀?谁来讲讲你和麻雀的趣事?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同学们争着想讲。我就采用“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生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有放有收,同时使学生了解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讲述小麻雀的故事,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新歌曲。

二、律动参与导入

律动是以发展学生协调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着音乐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通过表演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歌曲的时间距离和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教学。如:教材第二册《多么幸福,多么快乐》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藏族舞的律动,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环境,引导学生展开情景联想,缩短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达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导入

角色表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变换成与歌曲内容相符的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与新歌曲的距离。如在学习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我先放一段《摇篮曲》,并轻柔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了,小动物们也都累了,停止了歌声,我们家的小宝宝也睡着了。”老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们说:“孩子们请闭上小眼睛,让妈妈的歌声伴随你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老师角色的变换,话语中时时透露出像妈妈一样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这时教师弹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旋律,再进行新歌曲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欲望与浓厚兴趣,更能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形象思维等能力。

四、逸闻、趣事导入

老师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名曲、逸闻、趣事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材十一册《摇篮曲》,在学唱前,教师问学生:“你们说说一盘土豆能值多少钱?”再问:“你们知道曲谱、菜单、土豆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惊讶、有疑问,会很想知道,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把舒伯特在菜单上写出《摇篮曲》的经过向学生讲述,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儿歌朗诵导入

儿歌以其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恰当好处地运用儿歌导入,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小画家》时,伴着舒展柔美的音乐,我朗读道: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学生们的思维很快地进入了恬静的意境中去,很快就导入了课题。又如在教学听赏《洞庭鱼米乡》时,我朗读道:天蓝蓝,水茫茫,洞庭湖,好风光。棉花白,稻浪黄,杨柳绿,莲子香。大雁飞落芦苇荡,水中蹦出红太阳。爸爸下湖把网撒,一网鱼来一网粮。把学生带到了江南鱼米水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观图、想象导入

通过观察图画有目的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了条件。如我在教学《堆雪人》一课时,我先展示第一幅冬天下大雪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画面然后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最想干什么?”学生们兴奋地说:“打雪仗、堆雪人”。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歌曲的兴趣非常浓厚。

??入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课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作者简介:

是复习还是新授 篇3

笔者通过初读教材,并围绕上述问题和同事展开了讨论,达成两点共识。

1. 内容需要新授。虽然这个内容编排在“整理和复习”中,但其中的知识点学生却没有接触过,所以必须作为新知展开教学。

2. 过程设计要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数线段”有序地思考问题、获得方法。围绕“有序地思考”,笔者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第一步体验“有序”,通过数线段(6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归纳方法,形成认识“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二步学习“有序”,打乱6个点,使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画画、数数、观察、思考,发现规律;第三步是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后,笔者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课后,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这节课要告诉学生什么?仅仅是“有序思考”和“记住结论”吗?它和编排在各册中的“数学广角”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家对这个内容的认识,笔者还访谈了部分学生,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记住算线段的基本方法”。

果真如此吗?“有序地思考”其思想方法在前几册教材(搭配、组数、数线段、数角)的教学中已进行了渗透和运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样的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教材在这里再以例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编写意图何在?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再一次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教学用书上有一段话给了笔者启示,“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规律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例题中的数线段只是渗透“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数学思想的载体,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明确教学方向后,同一年级组的数学教师针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了再次讨论。

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经讨论后达成共识:教材意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序思考”、“数形结合”、“找规律”、“比较归纳”等思想方法,通过“化复杂为简单”的策略来解决一类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过程,感知策略,获得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2. 新授和复习的平衡点在哪里?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是以具体的内容为载体的,本课的教学内容编排也是如此,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本节课放在小学数学学习即将结束的复习阶段,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完这个内容之后,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学过的一些类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梳理,在积累的基础上提升思维品质。

由此,笔者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在新课展开环节设计了“探讨交流—发现规律—运用解释—回顾小结”的教学流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这节课的讨论磨课过程中,笔者获得了一种启示:教材不止是教学的载体,更是教学的方向,读懂教材,弄清“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浙江淳安县教育局教研室311700

小学英语语法新授策略探讨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新授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语法知识与其它知识相比较为枯燥、抽象, 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玩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相悖, 这就教师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点, 开展语法教学。在学习英语知识时, 语法是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和写作方式的内部规则, 是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的基础, 提升语法教学质量十分关键。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 隐性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隐性原则, 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避免直接讲解英语语法规则, 主要通过情境模式让小学生体验英语知识, 通过对英语语言的直接交际、运用总结和归纳语法规则, 比较适合小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第二, 意义先行原则,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 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句子的意义, 很少观察句子的结构形式与表达方式, 而且在特殊的语境中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境, 让他们理解句子的含义之后在学习语法知识。第三, 适量原则, 指的是小学英语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要适量, 不要讲解过多的内容, 解释清楚即可, 如果讲解过多,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容易导致弄巧成拙, 导致小学生一时间难以接受和消化, 反而不利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具体新授策略

1.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相结合。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 小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汉语语法基础, 而在英语语法中, 一些特殊的句式与汉语表达顺序完全一样。所以,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 针对英语词序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较为熟悉的汉语表达方式进行讲解, 以此降低学习难度, 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英语语法知识。例如, 英语“I want to eat some beef”, 与汉语“我想吃一些牛肉”的词序方式相同;英语“What are you doing”, 与汉语“你正在做什么”的语序正好颠倒。由此可见, 英语中的陈述句与汉语句序类同, 而疑问句则的疑问词在最前面, 动词be或助动词do需要在主语之前。通过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对比, 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兴趣, 还能够轻松掌握单词顺序, 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2.利用直观教具开展语法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 对于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往往难以理解。此时,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开展语法教学, 这些素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 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还可以有效消除英语语法教学的单一性与枯燥性。对于小学生来说, 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教学法, 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兴趣, 提升学习注意力, 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同时, 这也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 在进行《I can play basketball》教学时, 主要讲解“can”这一情态动词的用法, 后面需要跟动词原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搜集一些姚明打篮球的图片, 让小学生观看到“can”的具体用法, 不仅可以体会到语法知识的学习乐趣, 而且记忆更加深刻, 掌握的更加牢固。

3.使英语语法教学具有趣味性。由于英语语法知识较为枯燥, 缺乏趣味性, 为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归纳和总结语法知识, 从而语境入手, 并不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和语法概念, 促使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之前, 可以先给小学生准备一些含有语法知识的英语材料, 让他们在学习这些英语材料的同时, 感悟这些语法现象, 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和归纳英语语法规则。同时, 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的关键处进行有效点拨, 引导小学生观察、概括和归纳英语语言特点,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 教师可以把一些英语语法知识融入到故事中, 通过给小学生讲述故事进行语法教学, 以故事增添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学习语法知识, 并且归纳总结出语法知识,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针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降低语法知识的理解难度,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霍凤云.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07:233.

[2]王雯.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2:294.

上一篇:计算准确性和快速性下一篇:药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