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图书馆

2024-11-04

黑龙江省图书馆(共8篇)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1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医疗机构图书馆工作规范》 (浙卫发[2004260号) , 加强医院图书馆工作, 受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委托, 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于2006年12月制定了《浙江省医院图书馆评估标准》下发到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 并组织专家评估组于2007年11月-12月采取抽查的方法, 对全省37家三级医院图书馆进行了检查评估 (占三级医院图书馆总数的50%) 。其中, 三甲综合性医院10家, 各类专科医院4家, 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家;三乙综合性医院16家, 各类专科医院3家, 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家;于2008年11月中旬-2009年1月中旬期间本会继续组织专家评估组对省内59家二甲医院图书馆进行了检查评估, 评估标准为《浙江省二级医院图书馆评估标准》, 评估对象为已参加过评估培训的省内二甲医院。其中, 综合性医院41家, 各类专科医院6家, 中医医院12家。。评估组根据评估标准, 对各级医院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办馆条件、基础业务工作规范、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读者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现将评估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主要成绩

(1) 医院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此次评估工作, 布置、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有的医院在短期内给予图书馆一定的人员、设备和经费投入, 图书馆工作者也基本理解和掌握评估标准的具体要求,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积极改进尚欠缺的工作, 力求不失分, 少失分, 力争取得到好成绩; (2) 各医院都建立了明确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有垂直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和健全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馆员和读者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 各医院图书馆都实行了书刊的开架管理, 图书馆开馆时间都达到了评估标准的要求。有的医院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览需求, 开馆时间大大超过了评估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4) 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朝着网络化、电子化发展, 图书馆在进行实体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到虚拟文献资源的建设。大多数医院或多或少地购买了中、外文文献数据库, 也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二级医院馆也开始注重虚拟文献资源的建设, 有的租用了中文文献数据库, 也有的利用外文全文传递平台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服务; (5) 一些医院领导已意识到人才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开始引进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 并采取措施改善现有馆员的知识结构。

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由于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作, 诸如馆藏资源建设、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办馆条件等不是在短期内能改善的, 因此, 在被抽查的医院图书馆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其主要问题是:

(1) 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不平衡, 其中三级医院图书馆中54%的馆未达到标准的资源要求;外文文献资源匮乏, 三乙医院图书馆外文期刊未达到标准的占67%, 25%的馆不订外文期刊。二级医院图书馆中64%的馆未达到标准的资源要求;外文文献资源更加匮乏, 只有8%的馆达到外文期刊的订阅种数要求, 44%的馆不订外文期刊; (2) 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 三级医院图书馆中, 38%的馆未达到经费标准, 25%的三乙医院经费投入少于标准的50%。二级医院图书馆中49%的馆未达到经费标准, 其中20%的馆经费投入少于标准的50%。有些馆管理也有所欠缺, 有些书长期在读者个人手中或存放在临床科室, 不催不还甚至根本不催还, 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功能在逐渐萎缩; (3) 外文文献服务水平低, 三级医院图书馆中40%的馆无外文文献检索工具, 不订购外文文献数据库, 也不熟悉和了解Pub Med等网上免费检索数据库, 不提供外文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 二级医院馆尤甚; (4) 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有些医院图书馆中虽然有些馆员已达到大专学历和中级职称, 但对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还未掌握, 图书馆的基础管理未达到基本要求。二级医院图书馆更为明显, 业务能力普遍较低, 基础工作大都沿袭前人的做法, 不标准、不规范, 业务工作和管理方面很多未达到基本要求。其中17%的馆{图}书不用《中图法》类分书刊, 或用数字或用字母进行学科分类, 同类书的区分号也很不规范。除已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的馆外, 大部分馆对书刊不编目, 没有目录体系; (5) 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单一, 大都只能承担书刊借还工作, 诸如馆际互借、新书通报等简单服务都未开展, 至于文献检索、信息提供等稍高层次的服务既受一般业务能力的限制, 又受外语水平的制约。很多馆对期刊连续性的特征并不了解, 期刊不编目、不装订, 即使装订的也不规范, 无封面、无封脊、厚薄不均, 排架大多按年代, 不利各学科读者查阅。; (6) 少数馆馆舍面积及计算机未达标准, 有的馆因为医院医疗业务扩张或基本建设工作大幅度压缩图书馆用房。

3 建议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及原因, 为使我省医院图书馆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跟上医院的发展步伐, 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出以下措施及建议。

(1) 按照行业管理的原则, 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建立浙江省医院图书馆管理委员会, 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分支机构, 制定医院图书馆管理标准, 建立督查机制, 将医院图书馆评估的达标作为等级医院评审中图书馆的评审分值, 一方面能促进医院领导对图书馆建设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投入, 另一方面弥补等级医院评审中缺少图书馆专业人员参与的不足; (2) 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开展业务辅导, 进行岗前培训, 开展图书馆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 逐步对全省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指导, 以提高其业务技能胜任医院图书馆工作; (3) 医院管理者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应加大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 在人员、经费、馆舍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和保障。要将馆员培养作为促进图书馆建设的长期性工作来抓, 大胆使用, 给予信任和一定的自主权。

4 结论

目前我省医院图书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馆员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各医院在加速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同时应踏踏实实做好传统管理工作, 如文献资源建设 (包括实体和虚拟文献资源) 和各项读者服务工作, 提高外文阅读能力, 熟悉和掌握馆内及网络各种文献资源, 为读者提供准确、快速的文献信息导航。

从本次被评估图书馆的医院性质看, 中医院图书馆的概况落后于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 湖州、丽水地区落后于本省其他地区。因本次医院图书馆评估检查为抽查, 所有数据也许有一定的片面性, 有待全部评估后再作全面的分析。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2

2018年3月29日,黑龙江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中心举行.馆领导、各部主任和馆员一行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立海主持,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刘世英作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报告。随后,刘万国教授作《新时代、新环境、新目标、新希望》的讲座,北京理工大学副馆长作《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前沿发现和态势分析》报告。参会的馆领导和同志们认真听取了专家报告,学习了图书情报领域最新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思想。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3

一、国内外研究及实践现状

1. 国外研究及实践。

受整体科研与实践水平影响, 国外对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研究比较全面、深入。在理论上分析了资源共享网络的架构:联盟、论坛或合作组织、合作馆藏发展系统、联合书目加工系统和联合信息资源利用系统及信息共享工具开发系统[1]87。在对图书馆网络和联盟管理技术的探讨中提出, 利用统一评估标准体系能有效地提高成员参与的效果, 从而提高整个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在实践中, 国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 如前苏联是集中型, 美国为分散型, 英国以集中型为主分散型为辅, 日本为国家保障型, 德国包括集中型与分散型两个层面[2]63。总的来说包括网络型模式、区域层次型模式和协作采购制度模式, 如美国OCLC、WLN等的“书目利用共同体网络”, 澳大利亚MEIVYL、SHORLINK的区域网络, 印度理工大学各成员馆的联盟等。

2. 国内研究及实践。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以1956年中国第一个专门的馆际互借条例《高等学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办法 (草案) 》的颁布为标志[3]53, 1991年北京召开了全国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会议, 签署了《全国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 倡议全国图书情报单位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 建立以国家级信息资源为主的地区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正式拉开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序幕[4]3。理论研究逐年呈上升趋势, 就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基于网格的图书资源共享管理、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立法、服务质量的评价等进行广泛的研究。在实践上, 目前全国性的影响较大的图书馆数字信息共建共享项目主要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简称CALIS)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简称NSTL) 、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简称“共享工程”)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简称CASHL) 。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 以上海图书馆为中心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湖南省高校图书馆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等为代表。这些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推进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为广大信息需求者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信息渠道。

二、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情况

1.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通过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所高校作为代表, 对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这些高校很好地结合了本校专业特点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题库。但是, 在对数据库进行测试过程中发现, 部分数据库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维护不到位的情况。

2. 黑龙江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现状及问题。

笔者于2011年12月分别以“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黑龙江”和“信息资源共享+黑龙江+图书馆”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得到搜索结果分别为5462、1460、1、1条。可以看出, 对我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和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 急需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知识服务者进行理论研究, 并推进实践探索。

那伟栋调查显示, “我省总共有15所院校同时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数量仅占全省71所普通高校的五分之一”[5]31。综合以上调查分析看出, 黑龙江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仍停留在构想阶段, 信息服务方式与深度不尽如人意, 可以总结出如下共性: (1) 内容和范围有限, 大部分仍停留在文献传递等初级项目上, 对共建共享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协调采购、联机编目、一卡通借、电子资源共享等等均未实现。 (2) 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网络硬件设施预留条件良好, 具备开展各种网络化共建共享的硬件条件, 但利用很不充分。 (3) 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相对完备, 馆藏基础都比较雄厚, 但缺乏共用共享的平台。 (4) 各校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大都只对本校IP范围内的读者开放, 普遍利用率偏低, 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 白白浪费了资源。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些成功模式分析, 本文认为进行省内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最具可行性的形式, 即成立一个联盟组织管理中心, 协调各成员馆按用户比例及自身优势分工进行文献资源建设, 构建一个统一检索平台, 所有资源通过统一检索平台来揭示, 供所有成员馆的用户随时使用。

1. 加强省内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实现省内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不是几个高校的事情, 也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 它涉及与国内外传统媒体、网络服务业、数据库制造商与信息服务业、著作权人的长期合作[6]101, 是关系省内所有高校、高校管理者、信息服务与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近期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需要充分地联系与合作, 因此, 树立并加强参与者的共建共享意识, 转变各高校长期的闭门自建观念, 使高校管理者真正发挥协控作用, 让信息的建设者与使用者有机联系起来, 是实现我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前提。

2. 制定健全的组织管理体制。

实现省内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使之持续发展, 首要问题是成立图书馆信息共享联盟, 健全组织管理体制, 使我省高校图书馆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保证馆藏量的基础上, 压缩成本支出, 尽量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走合作化的资源集约管理模式[7]117。可以由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图书馆联盟管理中心, 对整个共建共享体系进行统筹规划、监督指导、合理定位及有效监控。通过制定一套明确的、便于操作的联盟政策、条例和法规, 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使这一联盟机制运行有制度上的保证, 使各成员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章可循, 有效组织、协调及监控各个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分工与布局, 真正做到各司其职, 尽职尽责, 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保证共建共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3. 进行科学合理的共建共享。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 共享是共建的目标, 共建程度决定着共享效果。根据各省目前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可以先组织少部分馆藏条件较好、信息服务较全面、建设经费较充足的高校形成一个共建中心, 按照整体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服务用户的原则, 在图书馆联盟组织的协调管理下, 将各馆已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再根据整体规划的要求, 分别依据各馆的用户比例、馆藏基础、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分工负责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加工, 以及各种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与维护。纸质文献以满足各馆基本需要、突出特色为准, 重点协控电子资源的采购, 建立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馆藏体系, 通过相互联系与协调形成我省共同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基于开放获取理论, 创建统一检索平台, 全面揭示共建中心的信息资源, 通过本地接待、远程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和用户培训的方式, 向成员馆用户开展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 积累一定经验后, 逐步扩大联盟范围至全省高校, 并主动向省内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延伸, 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全省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资源环境。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只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各高校由于办学主体隶属关系不同, 办学方向、性质和层次有差别, 使得图书馆基础及规模水平等也存在很大差异, 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所占比例不同。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 利用先进技术构建共享平台,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已不具悬念, 如何解决机制上的障碍, 满足共建资金需求, 协调每个投资主体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和补偿, 使区域信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进行了分析, 借鉴一些成功经验, 具体结合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实际,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Jaswal BA.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Library Resource Sharing:Revisiting LABELNET in the Digital Age[J].Pakistan Journal of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2005 (7) .

[2]杨晓秋.高校图书馆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8 (2) .

[3]邓勤.CALIS系统下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铁道师院学报, 2002 (2) .

[4]李仲良.我国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现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3) .

[5]那伟栋.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6) .

[6]张道义.广东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布局与共建共享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04 (4) .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4

机房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工程, 更重要的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综合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对供配电方式、空气净化、安全防范措施、抗干扰、防电磁辐射、防静电及防水、防雷、防火、防潮、防鼠等诸多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以确保图书馆机房设备高效无障碍运行。

机房工程方案应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并结合机房设备运行特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设计方案以安全实用、绿色低碳为主, 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行, 使机房工作人员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实现图书馆机房使用效益最大化。

机房的设计与建设必须满足图书馆功能业务需求, 同时兼顾未来3-5年业务拓展需求, 需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

标准规范;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布局合理;经济适用;可扩展性。

2 机房选址

机房位置的选择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图书馆大楼的位置选择;二是楼体内位置确定后, 机房在楼体内位置的选择。

楼体内机房位置选择, 应综合考虑结构荷载、信息点密度、空调室外机位置、设备运输、安保、水浸、扬尘、虫鼠害等因素, 机房选址宜在楼体的第二、三层或裙楼的中间层;应避开容易引起水渗漏的区域 (顶层、一楼、地下室) , 暖气管道禁止进入机房;机房应选择楼体背光侧, 以避免阳光直射, 室内温度过高将增加空调耗电量, 不利于节能环保[2];同时考虑空调室外机工作时机器噪音大, UPS电池辐射等问题, 机房位置应远离工作与学习区域。

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以下简称我馆) 为例, 我馆共计8层楼。其中90%计算机终端都集中在一层和二层 (电子阅览室设在二楼) , 设备高度密集, 为了降低管线敷设成本和设备运输方便, 我馆机房选址在二楼。

机房选址时应兼顾考虑机房专用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 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与室外机在高差和距离上均有使用要求, 因此在确定主机房位置时应予以考虑。若墙体不能够悬挂室外机 (例如楼体表面采用玻璃幕墙装饰) , 室外机应选择安装在地面。

若楼体建筑采用“倒反梁”设计 (即一楼棚顶为平面, 梁柱框架在二楼地面凸起) 。考虑建设成本, 机房与电子阅览室不宜选择二楼。“倒反梁”设计需将地面梁柱凹陷处先用水泥填充, 做水平处理, 然后在其上铺设静电地板。这种情况下, 不但使建筑成本增加, 而且破坏了楼体立体空间感。

3 机房布局

在机房工程设计过程中, 机房效果图能够直观的感受机房整体空间布局, 交通流向, 装修风格和成果的预览, 使用户直观看到机房装修完成后预期效果。

通常机房面积设计应为设备占用面积的5~7倍的关系[3], 机房的主体结构宜为大跨度大开间的柱网。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机柜侧面 (或不用面) 距墙不应小于0.5m, 当需要维修测试时, 则距墙不应小于1.2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4]。

机柜采用“多横少纵”排列, 空调送风可采取“下送风”方式, 这样适合空气环流, 增强降温制冷效果, 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排检故障。若机房空间有限, 服务器可选择刀片式,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服务器机柜数量, 从而节约机房空间 (空调送风采取“上送风”方式, 建议不要选择刀片式服务器, 由于其制冷效果不好, 刀片又散热量大, 会大大降低服务器的使用寿命) 。

4 机房布线

机房的综合布线设计包含如下工作:准确把握楼体的设计图纸, 实地勘察楼体的地理环境和室内环境;根据地理环境选择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并进行整个工程造价估算;绘制施工图 (CAD) , 基层材料, 工艺做法, 尺寸是否合理, 都要在施工图中表现;同时制作施工进度表, 按计划完成阶段工作量。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距离尽量短而整齐, 排列有序, 强电线槽和弱电线槽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防止相互干扰;6类电缆在布放时, 应减少对绞电缆之间串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机房内所有管道都应进行防锈处理, 所有线缆用钢制桥架、钢管或金属软管保护[5]。

机房装修进行强电布线时, 对配电柜的电源供电进行详细的分区管理, 电源的线缆直径应根据电源插座的容量进行选择。同时, 机房的供电应有单独的供电回路, 采用三相五线制。机房的设备供电和空调供电应分为两个独立回路, 其中设备供电应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5倍进行预留, 而空调用电按空调设备的要求供配即可[6]。

弱电布线时, 做好机柜、设备连接的线缆的标记工作, 同时考虑以后的发展需要, 各种线缆应做好线标, 并分门别类用扎带扎好。做电子表格将配线架端口与信息点位置一一对应, 方便以后故障维修。

在机房布线过程中, 根据不同设备 (服务器、网络设备、空调等) 的功率选择相应的电源插座, 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 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 (例如欧式插头;空调等设备大功率插头) 。整体布线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播撒鼠药, 灭鼠护线。

5 机房装修

机房墙体要采用防火隔断墙, 周围均要进行防潮 (尤其是设有消防栓一侧墙体) 、屏蔽、保温处理。墙壁表面要采用塑铝板、彩钢板或其他屏蔽性能好的防静电材料进行贴面, 玻璃隔断处应悬挂机房专用窗帘 (或防火专用窗帘、卷帘百叶窗帘、遮光窗帘) 。

机房地面最好采用质地硬、不易起尘、防静电的材料。如选用水泥地面, 其表面必须光滑, 水平度好, 并涂有防静电漆。铺设静电地板时, 靠近门口地板拼接处和安放设备处, 地板承重做加固处理, 消除在设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尘埃的二次飞扬, 对机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影响较大, 因此装饰材料应选用不易积灰、不易起尘、易于清洁、防火保温的饰面材料, 同时注意该材料不应产生眩光。机房设单独出入口, 并在入口处设换鞋间 (柜) 。

吊顶构件可拆卸, 顶棚上面应留有300~500mm的高度空间。当顶棚上面作为空调回风静压箱时, 要求静压箱内有较高洁净度, 其内表面要光滑, 平整度好, 刷涂防静电漆, 并敷设保温材料。天花及梁、墙沿上部需做1:2水泥沙浆抹灰, 并粉刷涂料做防尘处理。

6 结语

机房建设过程中应设项目监理人员, 来协调设计院、施工单位、基建处、资产处与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工作。同时, 校方应设一名副校长主持机房建设整体工作, 督促与协调各个部门具体工作。下设工程建设小组, 分担各个具体部门工作, 定期汇报工程阶段性进展。并根据效果图、施工图和施工进度表对工程进行阶段性验收, 发现与方案出现偏差应及时沟通修正, 确保机房建设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彭栋.校园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1) :2546-2550.[1]彭栋.校园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1) :2546-2550.

[2]易斌.图书馆计算机房的整体方案设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6 (4) :51-54.[2]易斌.图书馆计算机房的整体方案设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6 (4) :51-54.

[3]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S].[3]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S].

[4]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S].[4]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S].

[5]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5]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5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2010年6月, 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 (下称《体系》) , 同时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针对指标体系进行自测自评, 报送自查报告和评分情况, 并组织专家组对8所院校图书馆进行了现场考察, 在现场考察、自查报告和相关数据分类汇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14年11月, 浙江省教育厅再次组织专家组对10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 其中4所国家示范 (骨干) 院校图书馆, 1所省示范院校图书馆, 5所普通院校图书馆。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抽取其中一些定量性指标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 并与2010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建议, 为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从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创新与特色等五个方面对被调研学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听取汇报材料、查看档案资料、现场询问及现场统计等方式, 获取调研信息, 力求数据真实可靠, 同时对少量有疑问或不全的数据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调查表, 进一步确认、补充和完善 (2014年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1月底) 。经过数据统计、分类处理和分析研究, 得出以下调研结果。

三、调研结果

(一) 办馆条件

1. 队伍建设

10所图书馆共有202位工作人员, 各馆工作人员与在校学生数的平均比值为2.7‰, 比2010年的2.4‰略有上升, 但仍低于《体系》要求的3‰标准。其中在编正式人员占71.3%, 男性占27.2%, 与2010年相比, 变化不大, 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仍然严重。职称结构中, 高级、中级和初级分别占11.4%、40.6%和48%, 与2010年的16%、41%、43%相比, 高级职称人员有所下降, 初级职称人员有所上升。学历结构中, 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比例从2010年的43.8%减少到现在的32.7%, 本科、硕士人员比例分别从2010年的42.6%、13.1%增加到46.5%、20.8%, 高学历人员数量增加明显。学科背景中,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的为35人, 占全体工作人员的17.3%, 与2010年持平, 与本校专业相符的91人, 占45.1%, 两者占工作人员总数的62.4%。年龄结构中, 30岁以下、30-40岁以下、40-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分别占11.9%、31.7%、32.7%和23.8%, 其中40岁以下占42.6%, 年龄梯度比较合理。

2. 经费

表1显示, 高职高专图书馆年度经费投入总体上逐年略有减少。其中报刊购置费、过刊装订费、设备购置维护费和公用业务经费各年投入虽有波动, 但总体保持平稳。纸质图书购置费逐年快速下降, 2014年投入仅为2012年的76%。与此同时, 数字资源购置费却逐年快速增长, 2014年投入为2012年的140.7%, 数字资源购置费与纸质图书购置费之比从2012年的27%上升到2014年的50%, 与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相符。但各馆经费投入相差悬殊, 发展很不平衡, 如纸质图书购置费最多为180万元, 最少年度投入为0元;数字资源购置费最多为115万元, 最少为0元。

3. 馆舍

10所图书馆有7所具有独立馆舍, 2所有独立区域, 还有1所不具备独立楼层且所属区域也不适合图书馆之用途。各馆生均馆舍面积为1.86 m2, 较之2010年的1.6068m2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但其中仍有50%的图书馆未达到生均馆舍面积2.03m2要求。各馆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均值为0.19, 与2010年的0.1303相比, 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有3所图书馆达到或超过生均0.2的标准, 6所生均在0.17-0.19之间。

(二) 文献资源建设

1. 纸质图书

10所图书馆近三年新增纸质图书数量合计分别为327 253册、291 309册和236 755册, 2014年较之2012年减少了27.7%。表2所示为近3年的纸质图书年新增生均和馆藏生均情况, 生均年新增图书总平均值超过3册标准, 但呈逐年快速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多数图书馆前些年图书购置数量较多, 已达到馆藏生均册数的要求, 且库容压力也逐渐显现, 故在满足馆藏生均册数指标要求的情况下, 对纸质图书采购进行数量控制。馆藏图书生均达到81.7册, 与2010年的生均62册相比有了大幅提升。

2. 纸质报刊

10所图书馆3年纸质报刊订购种数分别为9 786、10 035和9 346。表3显示, 各馆纸质报刊订购种数与读者人数之比相差悬殊,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近5倍, 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且近3年平均值都低于《体系》要求的15%的标准。

3. 数字资源购置

2012-2014年, 各馆数字资源建设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数字资源采购数量总体上在逐年增加 (见表4) , 但各馆拥有数字资源数量差异很大, 最多的拥有24种, 最少则没有购置任何数字资源。8所图书馆参加了浙江省高校数字资源集团采购, 各馆均利用区域数字图书馆平台 (如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宁波市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等)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三) 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10所图书馆共拥有服务器82台, 数据存储设备容量303.85TB, 工作站1 435台, 其中电子阅览室用机1 092台, 后者占工作站总数的76.10%。各馆均有防盗检测仪, 具备日常办公所需的复印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图书馆网络状况良好, 同时多数在馆内配置了无线设备, 硬件具备了24小时不间断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功能。但是, 从表5可见, 各馆之间硬件条件差距很大。

10所图书馆均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 实现了与校园一卡通的对接, 基本能满足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要。10所图书馆均设立了图书馆网站, 网页基本功能完备, 可以提供Web检索功能, 有8所图书馆通过“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实现馆藏书目数据和数据库资源等的挂接, 部分图书馆通过网站开展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

(四) 读者服务

各馆周开放时间平均达到88.8小时, 远超《体系》规定的70小时标准, 比2010年的84.05小时略有增长。如表6所示, 各馆2012-2014年生均年借书量分别为4.39册、3.96册和3.63册, 总体上逐年略有下降, 与《体系》规定的生均10册标准相距甚远, 与2010年的馆均10.17册相比, 下降十分迅速。与此相反, 年读者到馆阅览量却基本稳定在20次左右, 比2010年的14.11次有较大幅度提升。

电子资源利用率主要有点击量和下载量两个指标, 各馆年生均点击量远超《体系》规定的生均10次的标准, 但这类统计数据均从数据商处获取, 其真实性如何值得商榷。电子资源的校外访问受到各馆的普遍重视, 访问方式主要有VPN或数据商提供帐号二种。随着学生个人电脑的增加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已经非常低, 电子阅览室服务如何转型值得探讨。

(五) 创新与特色

调研中, 发现了一些颇具高职特色的创新服务。例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立职业资格考证服务中心和职业素养服务中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立高职教学参考与研究特色馆;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编发的《竞技体育信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当地新华书店合建学校分店, 成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等。

调研中, 也发现有些馆自建了具有行业和地域色彩的特色资源, 校企结合、服务社会成效显著。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机电塑料模具特色资源库和精品家电特色资源库,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衢州市企业信息数据库等。

四、发展思考

(一) 打造结构合理的馆员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适中、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骨干稳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 是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开展深层次服务工作才能体现图书馆作为学术性机构的价值, 但当前高职高专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普遍显得力不从心, 究其原因是缺少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学科结构合理的馆员。一方面要争取学校支持, 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 着力引进具有本校专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作为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的业务骨干;另一方面要对现有馆员加强新技术、新理论培训, 根据图书馆发展需要制定馆员培训计划, 鼓励并为馆员的进修创造条件,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适合图书馆发展的支撑力量。在保证必要的基本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前提下, 可以尝试配备一定数量的临时工和学生管理员, 以解决当前人员编制的限制。

(二) 拓宽多种经费来源渠道

当前高职高专图书馆经费基本来源于省财政专项拨款, 每年额度基本稳定, 而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价格逐年上涨是必然趋势, 图书馆必须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以解决此种矛盾。对内可以加强与各二级学院合作, 从教学专项经费中争取部分图书资料经费;对外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关系, 主动争取他们的投入, 同时争取社会力量捐赠等。

(三) 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高专图书馆要突出本校办学特色, 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来制定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合理设置各类文献的比例, 不断优化和完善馆藏体系。资源采购时不求全, 要有与其他图书馆“错位收藏”的意识, 重点采集特色专业的各类文献, 包括与专业相关的灰色文献, 形成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图书馆要主动深入教学、科研一线, 及时掌握专业教学、教学改革和重大课题动态, 将特色馆藏建设与本校教学、科研结合起来。

数字资源采购要立足资源内容的可获得性, 集中经费去购买那些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数字资源, 鼓励教职工充分利用各种共享渠道去获取普适性资源。同时, 图书馆应搜集整合网上相关免费资源, 制作资源导航, 为读者获取免费资源提供便利。自建特色数据库要紧扣学校专业建设, 争取专业教学部门和行业、企业的支持, 采取合作共建模式。

(四) 关注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高专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未来在硬件和软件进一步建设中应注意:一是设备购置以够用、技术成熟、广泛兼容为宜, 软硬件更新换代很快, 采购时不应盲目求多求大求超前;二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需要满足自助借还、非书管理系统及一卡通等接入, 故在更换系统时需要事先谈妥接口处理方法和费用, 为后续服务的拓展留下空间。

(五) 开创高职特色的读者服务方式

协同教学学工部门, 打造有效的阅读推广机制。高职高专图书借阅量低有其特定原因:高职学生大三就要离校参加社会实践, 因此三年的课程必须压缩在二年内完成, 所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集中授课多、课余时间少, 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学生晚上必须集中晚自习;课后书面作业少、实践训练多;教师对学生没有阅读课程参考书的要求;高职学生升学意愿不强烈等。在现实面前, 图书馆采取很多措施来吸引学生阅读, 比如举办读书节、推出微信掌上图书馆等, 但由于图书馆没有强制权和考核权, 客观上对推动阅读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高职学生普遍重视专业学习, 且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 因而如果专业教师能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引导, 阅读推广肯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项工作仅靠教师个人自觉是行不通的, 必须通过教学部门以行政手段加以规定, 比如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学分设置、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等通盘考虑。

改变馆舍空间布局, 吸引读者入馆学习。图书馆空间布局和文化建设要体现高职特点和本校特色, 充分考虑本校读者需求, 努力营造宜人的阅读、休闲和交流互动空间。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金融博览馆、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旅游博物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南岸艺术中心等。

依托行业开放办馆, 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都有明显的行业背景, 图书馆馆藏特色鲜明, 应把提升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作为发展方向, 面向行业和社会开放, 成为社会大众终身学习的教育载体, 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的通知[EB/OL].[2010-06-03].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0-06-10/news20100610163646.html.

[2]毕惠芳, 韩惠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 (5) .

[3]陈娅.浙江省衢州职技学院:让图书馆成为成长梦工厂[N].中国教育报, 2014-05-26.

[4]董云棣.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路向探析[J].图书馆论坛, 2006 (4) .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6

1 日本科学协会及赠书事业概况

1.1 日本科学协会概况

日本科学协会成立于1924年, 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公益团体之一。主要从事开展对年轻科学研究者的资助;开展科学普及体验活动;捐赠图书并举办其延伸活动等公益事业。旨在:加强国内外科日本科学协会赠书数量大, 且逐年增加, 现有库室已经无法容纳, 导致部分赠书积压在书库, 无法拆箱上架供读者借阅, 严重影响日文文献资源的利用。

2.3我馆对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管理

面对如此大量的日本科学协会赠书, 如何克服民办高校图书馆现有困难, 科学管理, 使之为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成为我馆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 我馆做了大量工作。首先, 招聘日语专业毕业生 (笔者) 来馆工作, 并在上岗之前参加中文与日文图书编目培训。为缓读者借阅之急, 笔者注意到每本赠书上大多有原图书馆书标, 笔者参照原书标的日本十进分类法分类, 然后按作者姓名依五十音序排架标引, 再在书架上贴上相应的架标, 以方便读者查找和归类上架管理。尽管这不是科学完善的长久之计, 但也缓解了读者渴求借阅的燃眉之急。其次, 我馆为规范日文图书数据, 派笔者到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 借鉴他馆的编目管理经验;被

学技术从业人士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普及科学知识, 奖励科学研究, “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批准使用其数据;被吸收加入“中国高等教

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为发展世界和平做贡献。

1.2 日本科学协会赠书情况

1997年7月开始, 日本科学协会推出“有效利用教育、研究图书”的项目, 在日本的出版社、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协助下, 收集有关图书, 并加以分类整理, 赠送给以中国为代表的需要这些图书的亚洲邻国大学和研究机构, 以贡献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促进学术交流, 增进友谊。

1999年7月, 日本科学协会首先向中国10所大学赠送图书资料, 随着项目的发展又陆续增加了多所受赠大学, 我校 (黑龙江东方学院) 于2004年开始获得赠书, 成为国内唯一一所接收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民办高校。

2 民办高校图书馆对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管理

2.1 民办高校图书馆对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接收情况

迄今为止, 我馆作为国内唯一一所接受日本科学协会的图书馆, 已接收日本科学协会赠书近16万册, 这些赠书包括日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多个语种的原版图书, 图书种类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这些赠书极大的丰富了我馆的外文图书馆藏, 解决了民办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紧张的问题, 满足了师生对外文原版图书的需求, 促进了我校外语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我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民办高校图书馆奠定了基础。

2.2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日本科学协会赠书时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公办院校图书馆成熟的管理体系,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对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 专职日文图书编目人员缺乏, 工作量大。民办高校大都存在由于人员精简, 人才流失又比较严重, 导致工作量大的问题。图书馆中也是如此, 加上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日语知识掌握不多, 对日文的文字输入, 内容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 而日语专业毕业的人员又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 导致图书馆缺少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掌握日语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次, 日文文献编目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很多民办高校图书馆在日文文献编目方面没有统一的编目规则, 导致数据库混乱, 更有的图书馆没有兼容日文的图书管理软件, 造成著录文字不规范, 文献检索率低等问题。再次, 图书馆馆舍面积不足, 民办高校图书馆规模都比较小, 大多属于中小型图书馆。由于育文献保障系统”, 成为日文联机编目成员馆, 可以套录与上传日文图书数据, 参加CALIS举办日文编目业务培训学习班, 提高日文编目业务水平。另外, 我馆采用支持小语种的金盘系统, 使得日文编目数据更加规范标准化。再次, 对于馆舍面积不足的问题, 我院正在积极开展新校区建设, 新馆建设也在计划之中, 新馆建成, 所有日本科学协会赠书将全部上架与读者见面。

经过我们的努力, 我馆的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管理工作初见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的与日方加强沟通联系, 表达我们的需求意见, 对赠书书目进行严格的挑选审核, 规范日文文献数据, 更快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为促进两国学术交流, 增进友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振力.高校图书馆接收国外赠书管理工作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 (4) .[1]杨振力.高校图书馆接收国外赠书管理工作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 (4) .

[2]何维义.对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 2005 (4) .[2]何维义.对日本科学协会赠书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 2005 (4) .

[3]王诗涵.关于日文图书加工建库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3]王诗涵.关于日文图书加工建库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

[4]穆晓婷.财团法人日本科学协会日文赠书分编概述[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 2009 (9) .[4]穆晓婷.财团法人日本科学协会日文赠书分编概述[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 2009 (9) .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7

关键词:图书馆,茶学著作,新农村,信息建设

1 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对于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茶文化在黑龙江新农村的传播与弘扬

图书馆的茶学著作里或多或少的会对茶文化有所宣扬, 其内容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茶文化内涵。例如, 赵国栋先生的《茶与社会》中鲜明地指出了茶对于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以及茶文化对于农村风俗面貌的塑造化作用, 此书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茶文化对大众生活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也促进了茶文化在黑龙江新农村的传播。若论及茶学著作之最莫过于唐朝陆羽的《茶经》, 其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 并详细地介绍了煮茶饮茶方法以及茶道茶艺, 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茶事活动, 对茶文化进行了完整而具体的解析, 该书对黑龙江新农村村民们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1.2 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通达性发展

图书馆的茶学著作所囊括的知识包罗万象, 不仅涉及到茶文化, 也多多少少地涉猎到其他领域的相关信息, 而村民们通过茶学著作可接触更多不同层次的文化资讯,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黑龙江农村的相对闭塞性, 村民们可以茶学著作为窗口触摸世界的精彩, 感知文化的魅力, 享受信息通达的便利。例如, 沈括的《梦溪笔谈》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茶的某些特性, 在讲述茶的过程中, 也对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进行了介绍, 触及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学与医学等方方面面。黑龙江新农村的村民们通过这本茶学著作还可以增加对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知识与认知, 从而促进其信息接收量的增大。

1.3 推动黑龙江新农村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化

图书馆所陈列的茶学著作, 对茶文化精髓的解析比较深刻, 从各角度全方位地对茶文化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而茶文化中的“重德”、“尚和”、“贵真”、“崇俭”等核心思想, 也被各种茶学著作论述得淋漓尽致。从“重德”中领悟茶德———人品塑造的重要性;从“尚和”中习得人际交往信息交流的必要性;从“崇俭”中树立为人朴实为官清廉的价值观;从“贵真”中理解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这些茶学思想的影响下, 黑龙江新农村的政府官员以及村民百姓都会渐渐被其所浸染, 村民们按照茶德要求来约束自己, 加强其对于外界信息的关注度。而政府官员也在茶学思潮的引导下严于自律, 恪守清廉淡雅的为官之道, 以一颗淳朴之心对待工作, 勇于公开工作信息, 从而促进黑龙江新农村政府信息的透明化。

2 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在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中将面临的问题

2.1 茶学著作中的茶文化内涵诠释不够深刻

琳琅满目的茶学著作对于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毕竟林林总总的信息总有一些能传递到村民们身边, 也总有一些知识能对其产生影响。但是, 在进行茶学著作文化资讯的传达时, 茶文化内涵的展现并不充分。简而言之, 茶文化在信息传递中的比重并不大, 其分量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一方面, 茶学著作中的“主角”———茶文化内涵被忽视, 村民们在阅读了相关的茶学著作后, 并没有领略到茶文化的精神实质, 反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文化元素上, 忽略了茶文化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 由于村民们知识水平的限制, 其对于茶学著作中所罗列的茶文化内涵并不能进行深入理解, 也无法加以揣测研究, 也使得茶文化内涵被掩埋于尘埃中。

2.2 村民们对茶学著作的阅读兴趣寡淡

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过程中, 村民们对图书馆所陈列的茶学著作并没有预期的兴趣盎然之感, 阅读欲望甚至极为低下。据调查, 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 阅读能力极为有限, 一旦相关书籍稍有深度, 村民们就看不懂了, 更别提文言文式的茶学著作。因此, 村民们只能通过简单的白话文来了解基础的茶文化知识, 但是茶学著作中提到的茶文化专有名词对于文化水平低下的村民来说理解起来就颇为吃力, 这也导致了村民们对茶学著作的阅读兴趣日益淡薄化。

2.3 茶学著作过于晦涩深奥

我国经典的茶学著作大多为古文式的典籍, 异常生涩难懂, 所运用的表达手法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大相径庭, 通读完后仍然是一副不知所云的样子。村委会为了积极响应“茶文化与新农村信息建设”相结合的号召, 其图书馆所添置的茶学著作大多为面子形象工程的产物———晦涩深奥的茶学古籍, 完全没有考虑村民们的文化教育水平, 进而也造成了茶学著作无人问津的现象。此外, 村委会在添置茶学著作时, 缺乏战略性眼光, 没有对村民们的文化需求及阅读能力进行统一调查, 盲目地被新政策所牵引, 不切实际地引入徒有虚表的茶学著作。

2.4 忽略了茶学中茶文化的净化作用

茶学著作中的“清”、“和”、“静”、“寂”思想对于大众文化情操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 甚至能重新塑造人的心性品格, 其教化感召的功能不容小觑。但是, 黑龙江新农村在进行如火如荼的信息建设工程中, 却不大注重茶学著作中茶文化的思想净化作用, 甚至直接忽略了其精神本质。政府官员一心投入到新农村信息建设中, 对茶学著作中的茶文化内涵是直接无视, 也没有意识到茶文化对于促进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而是将茶文化与信息建设完全地孤立起来, 极大地抑制了茶文化感召教化作用的发挥。

3 解决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在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中问题的措施

3.1 透过茶学著作深入剖析茶文化

茶学著作的重心是茶与茶文化, 虽然有些茶学著作也会谈到其他的文化因子, 但是其所研究的对象仍然是茶文化。所以, 在阅读茶学著作时, 要透过现象看到其隐含的茶文化寓意。为此, 首先, 村民们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加强对茶学著作的研读与解析能力, 掌握茶学著作的正确阅读方法, 从各种茶学著作中提炼茶文化知识, 构建完善的茶文化结构体系, 从而促进自身茶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其次, 农村基层政府也可以通过邀请茶学专家学者, 下乡进村对村民们进行茶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例如, 举办茶学知识讲座、茶文化知识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来帮助村民们加深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

3.2 逐步培养村民们对于茶学的阅读兴趣

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进程中, 最重要的是通过培养村民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对茶学著作的阅读能力。如果连基础的茶学文化都不知晓, 又如何通过茶学著作来推动信息建设呢?所以, 应从村民们的阅读水平着手。一方面, 致力于村民们识字理解能力的提高, 村委会可以利用空闲业余时间对村民进行简单的文化课程培训, 以提高其文化水平。另一方面, 村民们也应该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意识, 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自身刻苦努力, 不断拓展知识眼界, 从而提高对茶文化内涵的领悟力。再者, 黑龙江新农村的村委也可以通过组织茶文化知识大赛、茶学著作阅读心得分享会等活动来提高村民们对于茶学著作的阅读兴趣。

3.3 基于村民们的文化程度配备不同层次的茶学著作

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过程中在引用图书馆茶学著作这一元素时, 应该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村民们的文化知识水平, 对茶学著作的添置进行有效性筛选。首先, 村委会应对村民们的教育程度进行调查, 在掌握了所有村民的教育水平后, 根据其平均的文化程度进行茶学著作的添购工作。例如, 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村民可以添置简单的茶学著作, 对于文化程度一般的村民可以添置难度适中的茶学著作, 对于文化程度高的村民可以添置难度较大的茶学著作;基于不同的文化层次挑选相应的茶学著作。其次, 村委会应该摒除面子工程的恶习, 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利益为宗旨, 根据村民的文化需求进行合理地茶学著作配备工作。

3.4 充分发挥茶文化中“清廉”思想的感召精神

图书馆中茶学著作蕴含的茶文化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一度被视为民族文化之魂, 不仅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即其有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意义。很多茶学著作都折射出一种“自然豁达、清新淡雅、清廉朴实”的人生观, 对于大众情操的陶冶与自身修为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功效。因此, 农村的政府官员应以此为指导, 对工作始终持一种清廉朴实的态度, 尤其是在信息建设过程中, 敢于将政府的工作信息置于阳光之下, 接受村民们的监督与质询。另外, 政府也应该积极地利用茶学著作这一因素推动新农村的信息建设, 尽一切可能加大其对该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补贴额度。

参考文献

[1]沈佐民.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池州师专学报, 2007 (4) :18-20.

[2]刘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自革命老区农民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情报知识, 2008 (7) :70-71.

[3]刘吉祥, 黄政, 晏昭洪, 王明, 施建军.浅析茶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功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88-89.

[4]晏嫦妤, 黄静, 赵超艺, 卓敏.弘扬茶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茶叶通讯, 2009 (4) :45-46.

黑龙江省图书馆 篇8

黑龙江大学将从2011年起招收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 或具有大专学历, 毕业满2年, 且修读5门以上本科相关专业课程成绩及格者 (提交成绩单证明) 。

二、报名与考试时间:

从2010年起, 每年10月或11月报名。具体日期请注意相关媒体或网络公告。一般为网上报名。考试一般于报名次年1月份进行。本专业学位考生报考时间与全日制学术学位报考时间一致。

三、入学考试科目:

公共课科目: (1) 外国语; (2) 政治。专业课科目: (1) GCT (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试卷) ; (2) 图书情报综合 (包括信息管理概论、信息检索两门本科知识) 。

四、学制:

全日制脱产两年。

五、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基础课知识,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业课知识以及公共课知识 (政治与外语) 等。

六、毕业:

学满规定学分,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 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双证) 。

上一篇:穿插式教学下一篇:开放的中国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