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运动

2024-08-21

国民运动(精选6篇)

国民运动 篇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仅仅是原始的攻防技术了,而是演化为蕴含有深刻哲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建国后,武术和其他传统文化虽然一度遭到“左”的路线影响,但最终被当作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弘扬,一些武术流派如太极拳等被列为重点研究和推广项目。20世纪80年代,原国家体委曾动员800余人历时3年开展“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文化遗产”的工作,对民间武术进行挖掘整理,但是对武术的保护仍然是边缘性的。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民间武术传人故去,“人亡艺绝”的现象十分严重,以武术主管部门认定的129个拳种为例,目前尚存多少不得而知。中国民间武术已成为“我国最大宗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拳种流派正在不断消失。若再视而不见,将失去中国武术文化的“根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民间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真正的根基,一旦文化根基断裂,将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

1 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样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特定的族群或特定的区域的人群所传承的,反映了该族群的生存历史、生活习俗、心理特征以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内容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而不是单一的文化现象。群体性和区域性、民俗性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武术的存在方式是通过具体的人群或个体的动作行为过程被人感知的,是一种“身体文化”和“活态的人文遗产”,如武术的练功方法、武术技法、技能、武术拳种套路等,这些是武术最主要的行为传承,也是进行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其次,围绕武术文化遗产最本质的行为传承内容,与这些内容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如武术练功遗址、武术器械、武术服装、武术典籍、武术拳谱、文物遗迹、民俗武风等,这些都应该包含在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之列。

2 民间武术文化遗产保护遇到的挑战

2.1 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认识深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它自身包含着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宇宙、自然、人事,都是无限的,是人的知识理性和科学无法穷其究竟的。民间武术集佛、道、儒三教之精义,融汇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之妙法。由于中国农村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很多就把民间文化特别是其中属于民间信仰范围的种种文化事物和现象,统统归为封建迷信、巫术,缺乏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认识。民间武术文化底蕴深泓,内涵异常丰富,但我们向国家申报的版本不敢、也不能谈民间武术的根源,不能谈民间武术的信仰,不能写民间武术的文场,更要回避“香理妙法”,甚至现在有些地方仍把民间武术视为具有“会道门”性质的民间“拳会”。轻者说是搞封建迷信,重者说是有碍社会安定。于是民间武术得到保护的文化就只有套路和功法了,人为地把一个系统的、深邃的、厚重的文化撕裂、支解。当然,由于民间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众多的传承谱系,传承人的素质与信仰诉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难免有杂质和糟粕混杂其内;也有人故意把民间武术的“香理妙法”引入诡秘、神化的极端。但这丝毫也掩盖不住民间武术文化的光辉。只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把它融入现代科学社会里去检验,便会去伪存真、完善发展。

2.2 经济大潮的冲击压缩了民间武术的文化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在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广大农村,青少年不是上学就是外出打工,原有的不少拳场分崩离析、土崩瓦解,根本聚集不起拳民。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打工者,劳动强度大、生活水平底下,散兵游勇,没有习练的基本条件。中小学学生,应试教育的体制,升学压力之大难以言表。大学生没有毕业就受到失业的严重威胁,天天为自己的前途命运东跑西颠。练拳的人数锐减,民间武术的文化空间大大缩小。

2.3 民间武术文化遗产不断在湮没

在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武术的许多经文、资料被当成“四旧”收缴焚烧,民间武术宝贵的历史文物被破坏,伴随着一些老拳师的相继谢世,一些民间武术的文化遗产不断湮没、流失,而且这种湮没和流失没有可逆性,失传之后无法恢复。

3 加强民间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3.1 加快对民间武术文化的挖掘与整理

1983年原国家体委组织全国武术工作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最后初步整理出中国境内现存“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种拳种。每一个拳种都是一个活化石,它活生生的记载了此拳种的历史,反映了拳种原创作者的技击思想以及在拳种的传承之中形成的某种传统。优良传统必然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并在不断的提炼与升华之中形成。这种传统正是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的主旨,同时也是保护武术遗产的意义所在。民间武术虽然是载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民间武术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不同的分支又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如果属于民间武术的分支,都要对它的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使不同风格派别的民间武术取长补短,共容共生,展现民间武术百花争艳的盛景。

3.2 对民间武术的传世经文典籍进行抢救性保护

民间武术文献资料是民间武术文化传播的载体,然而现在大部分民间武术的传世文物、文献、资料尚在拳民自己手里存放,十分分散。同时受民间武术传统规矩的影响,又往往秘而不宣,并且存放条件简陋,环境安全隐患很大,使孤本武学文献不仅受到风化、霉变、虫蛀等侵害,而且随时都有绝本的危险。一旦损坏、丢失,就无法再现。要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对在民间流传的民间武术的传世文物、经文、典籍、资料将尽快收集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记忆和符号。

3.3 建立中国民间武术博物馆,形成武术文化保护、研究、传播中心

由于经济力量的限制,民间武术博物馆可以与民间武术档案馆、图书馆等合建在一起,使民间武术的文化遗产获得国家有效的收藏与保护。以民间武术博物馆为基地,发挥民间武术文物、档案、资料、图书等作用。建立中国民间武术博物馆,形成武术文化保护、研究、传播中心,促进民间武术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研究、继承、发展。创建民间武术学术会刊,为民间武术文化的研究、交流、传播提供平台。

3.4 以农村为重点,对民间武术传统技艺进行再挖掘,对不同流派的传人进行重点保护

武术的“师徒传承”与“口传心授”是武术传播的主要方式。从“择徒拜师”到“登堂入室”,实践着人们对武术的追求与人生的体悟。武术依附于传承者,既展现了活生生的人体攻防技术,同时还内隐了传承者对武术技艺的理解与创造,同样的武术内容会在不同的人的传承中产生不同的风格与特征。传承人是技艺的载体,传承人就是活着的遗产。保护民间武术的传承人是保护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根本任务。首先,要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对民间武术各个分支的传承人,分别进行认定,对其身怀的绝技、套路、拳法不仅要形成文字的记录,而且要用现代科技手段拍摄下来,以动态性、直观性、真实性收藏历史遗存的拳术技艺;记录这些不同分支、不同门派的民间武术传承到当今的发展状况;展示出不同分支、不同门派的民间武术中有代表性的技法、技能和风格特点。

3.5 加强民间武术拳术的普及,培养年轻传承人

为了使民间武术传统武术后继有人、长盛不衰、永葆青春,必须加大普及力度,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复一些历史悠久的民间武术场。对认定的传承人要进行保护,解决他们生活、活动上存在的困难,鼓励他们多带徒,宣传他们德艺双馨的高风亮节。民间武术界有为拳师立功德碑、德教碑的传统,政府应予支持,提供方便。办好民间武术武馆、武校、俱乐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办了一些民间武术学校,笔者虽然没有作详细的调查,但总的感觉成功的不多。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习武价值观,吸引青少年爱武、习武。以城镇的文化广场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群众习练民间武术。现在城市里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这固然与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有关,但不是说民间武术就无所作为。关键是要有热爱民间武术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传人。

4 结语

民间武术文化遗产极为丰厚,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归根到底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保护。我们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保护它的“过去”,又要立足于他的“现在”,并思考它的“未来”发展和走向。因此,对于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保护应从武术遗产的活态文化入手,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立档留存,开展学术性研究,建立教育、宣传、传播的保存机制,形成三大系列保护板块。

参考文献

[1]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江胜信.孙家正:不竭的文化思考者[J].新华文摘,2006(20).

[3]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

[4]王俊奇.从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引发对“保守主义”的文化思考[J].体育学刊,2008(2).

国民运动 篇2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知识体系

1.从发展阶段来看,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从国民革命内部发展情况来看,可以表述为

二、阶段特征

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

剖析:国共合作的条件:①中国共产党从二七罢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当时,坚持革命,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几经挫折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下,也真诚地欢迎中共同他合作,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③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 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北伐军主力进入江西,南北合击,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占领南昌。北伐军在福建未遇抵抗,占领福建和浙江。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从武汉出发的北伐军与冯玉样会师郑州,从南京出发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5)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②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军火的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③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胜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 的光荣称号。

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剖析: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加紧勾结,准备和部署反革命政变,已完全蜕变成了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镇压革命的代理人。1927年3月,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后,蒋介石来到上海,同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流氓头子进行秘密会谈,并得支持,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同样的大屠杀。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蒋介石已成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大革命遭到局部的失败。

重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剖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例题精解

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记忆是否全面,该题知识容量大,命题角度新,改变了单选题考查知识较为单

一、狭窄的状况。本题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是选项④,这一选项体现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正确答案D。

2.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国民女神与国民女王 篇3

希拉里这句话用在美剧《纸牌屋》里的新总统夫人克莱尔身上何其应景:克莱尔绝不仅仅配得上一半军功章,她应获得整枚军功章;克莱尔绝不仅仅是温暖的避风港,而是与丈夫并肩戰斗的战友——在帮助丈夫实现总统梦的过程中,她不断实现自我。

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与都教授一边吃着拉面一边畅想婚后的生活,如果说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民女神,那么,辅助丈夫成功上位的克莱尔就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女王。

《纸牌屋》里,弗兰克对太太克莱尔说:“如果你要的是幸福,如果你要的是一大堆孩子,那你就不必选择我。但是,我可以给你永不无聊的未来。”千颂伊要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克莱尔不要的:灯下的浪漫接吻、大捧的玫瑰、山顶情人餐、儿孙绕膝。克莱尔要的是一张进入政治世界的入场券,在那里可以施展她的所有抱负、才华与魅力。甚至她的出轨,也只是一个强大女性偶尔疲惫时的短暂休假,而绝不是情感的归属。

有人说《来自星星的你》之所以走红,是因为爱情与浪漫。我看到的却是,这世道能挡得住富二代的就只有外星人了。

千颂伊之所以成为国民女神,说白了,她是男性国民的意淫对象,因为她在外是国民女神,在内是邻家女生。国民女王克莱尔在干吗?为了实现自己与丈夫最大的人生价值,她3次堕胎;面对钟情她多年的摄影艺术家不是不动心,但从不让身体的冲动遮蔽理智;面对暗恋她到死的贴身保镖,深知那只是爱慕而不是理解;面对被强奸的往事,没有隐瞒,更没有让丈夫利用副总统的职权为其报仇,而是选择自己在媒体前大胆承认,想通过《军队性侵害保护法案》,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但在丈夫最危难的时刻,她顾全大局,放弃自己的提案。当然克莱尔也有心狠手辣、行事诡异之处,她与丈夫各自有外遇,双方了然于心但绝不影响夫妻感情。

有人说这不是真爱,真爱必得像千颂伊、都教授那样初雪时有炸鸡与啤酒,双方温暖相依。可是在现实的人生道路上,一位亲密的战友要远比一位因荷尔蒙而冲动的恋爱对象难找得多,克莱尔与弗兰克就是战友,是真正的伴侣。

爱,意味着深知你的价值。让千颂伊最糟心的不就是都教授有一张不老容颜而自己已经年方二十八即将成为过期蛋糕吗?克莱尔呢,已经遭遇更年期综合征,但谁能否认她的性感与魅力?因为那是一份智慧、勇敢与坚忍。当然,克莱尔当不了国民女神,因为除了要当总统的,大概大多数男人,只愿意带千颂伊回家,至于克莱尔,一般人谁hold得住啊!如果男人是一辆汽车,千颂伊好比劳斯莱斯的车标;而克莱尔就是赛车引擎,甚至根本就是与你并道而驰且毫不逊色的另一辆跑车。

这依然是古老的话题,东方女性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外表年轻美貌、内心柔弱温顺;西方的女性,就像《冰雪奇缘》里的姐姐,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也不做传统的“好女孩”。什么国民女神,随她去吧,要做就做国民女王!

国民运动 篇4

一、反袁复辟期间梁启超的国民外交运动是一次预演

梁启超进入北洋政府的第二年,即1914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与英法等协约国激战正酣,无暇顾及中国的利益。日本觊觎山东已久,乘机对德宣战。8月23日,日军不顾北洋政府中立宣言,在山东龙口登陆,9月10日占淮县、济南等地交通枢纽,11月7日在英军配合下攻占青岛。1915年初,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条约涉及南满、内蒙、湖北大冶、中国沿海岛屿等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权。为了圆自己复辟称帝的春秋大梦,袁世凯承认了其中大部分条款。梁启超闻此消息,数次要求袁世凯对德宣战,以收回胶州半岛[2]18。袁世凯已从日本人那里收了好处,哪能肯听梁启超之言。10月2日,梁启超与蔡锷一同在参议院会议上提出政治质问案,斥责北洋政府军队节节退让,纵容日本侵略山东的行为。此外,梁启超还在《京报》和《国民报》等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外交轨道外之外交》、《交涉乎命令呼》、《再警告外交当局》等8篇文章,说出他坚决抵抗日本的外族侵略的决心,揭露袁世凯为称帝而不惜卖国的丑陋嘴脸,得到举国民众以及政治界、舆论界、知识分子们的一致响应,这可以看作是梁启超“国民外交运动”的一次预演。他又在上海《大中华》月刊发表了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与袁世凯决裂。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举国上下一片唾骂声中呜呼哀哉了。此时梁启超也未认识到此次倒袁胜利的关键在于国民的关注,以及“国民外交运动”的重要性。他又将重点放在拥戴另一个军阀———总理段祺瑞身上,极力支持他“对德宣战”立场,并与时任总统的黎元洪在“府院之争”中闹得不可开交。1917年3月4日,失去耐心的段祺瑞亲率督军团进京,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总统黎元洪、腐儒康有为、辫子军首领张勋等人也只好答应对德宣战了。

二、梁启超的国民外交活动正式上演点燃了五四运动导火索

梁启超倡导的所谓“国民运动”,是希望民众能关怀国家前途命运,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在如何推动国民运动思想的问题上,梁启超后来总结道“:对外问题易发动群众,对内的问题却难发动。自公车上书以来至五四运动时期,凡有壮烈为国之举动者,十有八九都将中华屈于外辱作为自己的革命动机。因为一则外交问题的运动易将民众斗志激昂起来,革命热情燃烧起来;二则外交问题不触及国内军阀专权,不会触怒当局,自然危险性就小,因而随声附和的人也多了。所以梁启超先从“国民外交运动”入手,推动国民运动,并由他亲手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事件起因于1918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惨胜告终。之前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后,因“再造共和”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赶下台,徐世昌任总统,梁启超辞职。12月,梁启超与蒋方震、张君劢、丁文江等七人便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和记者等私人身份前往法国,与各国政要及社会知名人士展开外交活动。此时日本正欲借机从德国手里强抢胶州半岛,因此指派本国驻巴黎代理公使芳泽宴请梁启超和林长民,以打探中国口风。当芳泽一脸无耻相地提出日本应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利益时,梁启超严词拒绝说:中对德宣战,中德条约随之废止,日本也不存在继承不继承一说。然而北洋政府9月间已与日本签订密约,早将山东拱手让人了。梁启超得知这条消息后愤然电告外交委员会,揭穿政府的卖国行径。电文大意是:自日本占胶济铁路以来,中国一直不承认日本继承德国权利。如今德国战败,政府却早于九月间与日交换密约以自缚,此是为何……可望取消……政府也再勿授人口实。

外交委员会汪大燮、林长民一干人等接到梁启超的电报也大为光火。立即致电梁启超在巴黎进行外交活动,尽量弥补损失。国内方面,1919年的2月,国际联盟同志会在北京大学成立,北大师生千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推举梁启超为理事长,汪大燮代理其职。推举北大校长蔡元培、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参政院参政李盛铎、南开中学堂校长严修、财政总长熊希龄、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张謇等人为理事。2月16日,又在熊希龄家中成立了国民外交协会,推举熊希龄、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范源濂、蔡元培、王宠惠、严修、张謇、庄蕴宽等人为理事,并通电表明国民外交协会有关实施国际联盟、撤废势力范围、废弃不平等条约与合同、撤领事裁判权、关税自由、取消庚子赔款、收回租界等七点外交主张。然而美英法等协约国成员是不会关心中国权益的,已将中国的胶东半岛私相授受给了日本,北平政府正考虑签字。梁启超焦急万分,4月30日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建议发动一场不签字运动,以抵制北洋政府卖国行径。另外,在梁启超授意下,林长民于5月2在《晨报》头条发表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此文一出举国上下一片震动。5月3日,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全体职员大会,会议宣布不承认日本的“二十一条”及其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既得利益,并将日本的最后通牒期限———5月7日定为“国耻纪念日”。5月4日,北大全体师生在蔡元培带领下,与北京13所学校学生代表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北洋政府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五四运动”的大幕正式拉开,全中国民众爱国热情被点燃,爱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商界的人士纷纷走向街头,发起了拒签合约、还我山东的游行示威活动。旅欧、美和日本的留学生、爱国华侨也采取行动,积极响应。全球华人共举爱国反帝的大旗。另外,当林长民得知北洋政府向巴黎的陆征祥发去签字训令时,当即密电梁启超,让他将此消息通知巴黎的中国留学生。28日,当陆征祥等人准备出门时,被留学生和华侨团团包围在寓所里,并收到警告:若出门半步,即扑杀之!面对旅法华人的激愤,陆征祥也只好躲在寓所内,并发表拒绝签字的声明[3]77。此轮“国民外交运动”以胜利告终。

三、国民运动及其外交运动是梁启超对自己“贤人政治”的反省

眼看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日本军国主义当然不甘心。1920年1月,日本又提出要与中国直接交涉山东善后问题,遭到国民一致反对。3月梁启超返回上海,在《申报》上发表对山东问题看法时指出:巴黎和会的拒签是中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若接受此次交涉,则前功尽弃。1921年冬,协约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商讨解决巴黎和会遗留问题,包括日侵占山东青岛等问题。北京、山东等地又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表达对政府立场过于软弱的不满。梁启超在北京各团体国民外交联合会上也发言提出:日本应无条件将山东交回中国,联合会还发表了《关于山东悬案的宣言》。1922年2月,迫于中国国内舆论压力,中国政府坚持了全部收回山东及青岛权利的主张,且在美英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

国民总收入不是国民的总收入 篇5

国民的总收入,是偏正短语,如果对之一般的理解是全体国民的收入合计,那么其与作为经济术语的国民总收入,即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初始收入的合计,是显然不同的。两者可各分解为三部分,其含义完全不一致(见表1)。

本文欲说明的是三组不同中的“国民”含义的不同,因为“总”和“收入”含义的不同可以协调,关键差异点在于国民总收入之国民是属地原则,在某国而不论是何国人;而国民的总收入之国民是属人原则,是某国人而不论在何国。

与国民总收入概念密切相关的是更为人所知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生产的价值是收入产生的源泉和依据,此为“做蛋糕”;按照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常住单位、非常住单位(即国外)分配价值就形成了各单位的收入,此为“分蛋糕”。另一方面,常住单位的收入还可以来源于国外分配其所做蛋糕时对应分给国内的价值,把一国经济体内所有的常住单位获得的收入加总即为该国的国民总收入。

这个过程和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两者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描述如下:

①来自国内生产的收入合计

=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②来自国外生产的收入合计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③国民总收入

=来自国内生产的收入合计+来自国外生产的收入合计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分配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两项总量指标的测度对象都是由全体常住单位或部门所构成的经济总体,两者的差别不在于指标所覆盖的范围(国内还是国民),而在于一个测度生产、另一个测度收入。国民总收入之国民(national)实际上就是国内(domestic)之意。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这两个术语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不必对其称谓进行调整,但其含义必须清晰。

国民(national)真实含义的演变简述:初时,人们讨论国家经济时,关注的重点在于一国国民从事了多少经济活动,故有国民经济之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间人员、资本、技术交流的广度、深度都大大加强,关注一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更有意义、也更可行,国民经济实质上转为一国范围内的经济。但仍沿用着既有的约定俗成的表达。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国民总收入与国民的总收入,可用数字通过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角度来展示一下(见表2)。

注:1.收入不是严格的自然人收入的概念,而是国民所掌握/获取的收入的概念;2.因为有外国控制或入股的常住单位,故把营业盈余(资本回报)分为国民和外国人所得两部分。

据表2可得:

国内生产总值=550+130+120+200=1000

国民总收入=1000+(12+2)-(5+15)=994

国民的总收入=(545+12)+130+120+(150+2)=959

如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呈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没有一国可以独自发展或运行,国民总收入与国民的总收入不是一回事,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把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经济中既有外来的先进成分,又不损伤国人自己的能力和利益。仿佛我们在办足球、篮球联赛时,引进外援是手段或组成部分,目标是要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要注意把握好度,避免手段伤害目标,局部损害整体。

国民运动 篇6

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在对比了国富民强的西方和风雨飘摇的中国之后,曾提出了从提高国民素质来振兴中华的思想。虽然,严复并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的人,但他的国民素质思想观却在当时乃至当下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笔者拟借鉴严复的国民素质思想观,提出解决在中国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种种素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国民素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飞跃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高和增长。相反,近些年不断出现的负面事件表明中国部分国人的国民素质令人堪忧,这其中也不乏中国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群体,他们中的部分人所表现出种种国民素质缺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道德素质滑坡

国民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其中,道德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虽然,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整体上较强,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乱弃废弃物、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破坏公共财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缺乏文明行为习惯的问题,考试作弊、拖欠贷款不还、人际交往不诚信、不守信用等缺失诚实守信意识的问题,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养尊处优、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问题。

(二)思想素质不高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05 年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通过在高校开设“两课”中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的所谓自由主义和民主,而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没有正确的政治信仰,缺乏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对政治表现出明显的排斥现象,政治取向上存在实用、功利主义倾向;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容易走极端,不相信党的领导。

(三)心理素质脆弱

国民心理素质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大学生经过十二载的苦读,虽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校进行深造和学习,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易稳定,不能及时化解诸如无法适应环境、无法承担学业压力、不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自我定位模糊、对周围人群不满、心理阴影、容易记仇、人际交往障碍、心态消极悲观等矛盾,从而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心理危害。

(四)身体素质下降

只有常运动,身体才能常健康。虽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仍有不少大学生把时间用来学习或无目的的玩耍,很少抽出固定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出现身体素质偏弱,易于感冒生病,耐力素质、肺少量指标下降,身体肥胖、怕苦怕累、意志力差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严复的国民素质思想观

谈及国民素质,必定绕不开严复。严复虽不是中国近代史上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的第一人,但他在比较了中西方的国民素质及其教育,深刻分析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之后,提出要从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思维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以达到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并最终取得振兴的目的。

(一)国民政治素质

首先,严复要求国民必须首先具备参政的相应素质。只有树立了坚定的民权观念,明确自己在政治中的地位,才能以主人的身份自觉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其次,严复认为国民要努力培养自由的精神,具备自由的政治价值观念。再次,严复认为近代国民的政治素质还应包括民主的观念、平等自由的观念和民主原则。此外,严复认为国民还应对民主制度有最基本的认同,具备一定的政治思维及参与政治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二)国民思想道德素质

严复在比较了中西方国民道德素质的差异后,提出要提高中国的国民道德素质,首先要重新塑造国民的人格,形成国家观念和新道德风尚,破除“身奴”和“心奴”,时刻在心中装着祖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成为具有独立、尚公、爱国心、热爱真理的新国民。其次,要通过社会、学校等途径传播自由、民主的种子,帮助民众确立新时代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新民德的生长、发育和养成。最后,要有必需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国民思维素质

严复认为,必须要全面开发国民的智慧,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即所谓“开民智”。他说,要“开民智”,就要摒弃只以僵死的书本世界为未知对象的传统,代之以生动的自然为求知对象;要不仅采用重视记诵、训诂的方法,更要通过求知者自身的耳目心思训练,激发其主动了解客观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严复认为,通过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还应从培养胸有实学的各种专业人才、普及教育制度、提倡实业教育等目标出发培养新式人才,以有效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局面。

(四)国民身体素质

开发国民的身体素质即严复所提的“鼓民力”。严复认为国民的手足体力之强是国富民强的根基所在,要从体力教育入手发展体育,提倡医学,禁止吸食鸦片和革除缠足陋习,使国民有强健的身体,否则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体魄,再好的知识和道德教育都将是空谈。为此,他提出,为了增强人民的体质,一是要改变中国一向重文轻武的统统价值观念,发扬尚武强国的精神。二是要通过教育,提供医学,普及卫生知识,革除礼俗积弊,严禁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三是通过运动来达到健身强身的目的。

三、严复的国民素质思想观对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启示

严复早在19 世纪时就提出要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提高国民的素质,实现国家自强。虽然,严复所构建的现代理想国民模式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但面对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素质问题,将用何种途径、何种方法来提升大学生的国民素质,严复的国民素质教育思想依然有其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家庭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起始点

严复提出的“新民德”首先就是要提高中国民众的道德素质。家庭是大学生从小到大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和家人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授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培养道德品质的重任,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因此,必须优化家庭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起始点开始做好培养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工作。首先,要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礼仪传统培养大学生的文明习惯。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有很多为世人所称道的文明举止,是道德素质的基础。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大学生养成诸如谦和有礼、待人诚信、尊老爱幼、谈吐有致等的文明行为。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格,加强道德约束和自律。最后,要用合理而科学的方法建立大学生的道德自信。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避免因教育方式的粗暴无理而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打击,使其不能正视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及素质低下的种种表现。

(二)学校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核心

学校是帮助大学生“开民智”的第二个主要环境,必须加强学校的主阵地建设。首先,要在重视课堂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学校不能以大学生应接受家庭道德教育为由,而只重视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对其公德意识的培养。相反,学校应将加大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力度,不仅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还应积极提供实践场所,将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公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办学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不尚古、不唯圣、不唯书的治学精神。严复在论述“开民智”时,曾比较过中西在思维素质上的不同。西方人通过求实达到求真,而中国人则经几千年的教化形成尚古、唯圣、唯书的僵化思维模式,不利于学习西方先进而振兴中华。因此,学校必须要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做到有学有问、有问有学,以达到真正“开民智”的目的。

(三)社会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助推器

大学生是辛苦求学的学生,但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社会中的正能量及负能量同样影响着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养成,所以社会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助推器。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的素质培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关于解决问题的实施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努力形成优秀、先进的社会文化,抵制低俗、落后的社会文化对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集全社会之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社会教育,使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

(四)自身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最终要落到大学生自身,自身学习、领会、实践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身国民素质的高低,所以自身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国民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做一名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大学生。要能够有选择、有分析地接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理成分,不受社会中存在负面因素的影响,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生活和情感,用阳光的心情坦然踏上生活的坦途。其次,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要用严复“鼓民力”的思想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体育锻炼,以搭建好学习、生活的根基和平台。

摘要: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思想素质不高、心理素质脆弱,道德素质滑坡、身体素质下降等国民素质问题,借鉴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国民素质思想观,提出可以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环境出发提升大学生的国民素质,使其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

上一篇:大型检修作业下一篇:民办高校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