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2024-11-06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共11篇)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1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用新型辅料的大量涌现, 促使药物制剂新技术迅猛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新剂型药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目前, 新剂型药品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2.5%增加至8.0%[1]。相信在未来的几年, 因新剂型的靶向性、低毒副作用等显著特点, 这个数据还会大幅度提高。中职学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会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部门及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等与药品密切相关的岗位工作。根据中职学校课程开设遵循“必需、够用”基本原则[2], 对于药物制剂新技术课程, 笔者认为其属于“必需”范畴, 学生有必要对其做一定了解, 从而拓宽视野, 提升专业水平, 更好地服务社会。

1 课程分析

药剂学是中职学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对常见的普通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从特点、处方、制备以及最后的质量检查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药物制剂新技术是药剂学课程的补充, 主要章节为: (1) 固体分散技术; (2) 包合技术; (3) 纳米乳与亚纳米乳技术; (4) 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 (5) 纳米囊与纳米球制备技术; (6) 脂质体制备技术。

目前, 大多数中职学校药学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药物制剂新技术课程, 但由于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 授课时往往只重视理论讲授, 实验课由于种种原因都未开设。由于药物制剂新技术介绍的是药剂学领域逐渐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因此教学难度较大, 单纯靠理论讲解, 学生未必有深刻的认识, 很难激发其学习兴趣, 而实验课的开设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课, 让学生亲自动手, 了解新的制备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 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中职学校学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习基础较差 (34.6%) 、缺乏学习动力 (31.6%) 、自制力较差 (12.3%) 、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9.0%) 、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7.5%) [3]。

由此可见,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首要任务。为此, 中职学校教师都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理论课大多采用多媒体及信息化教学, 结合动画、图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 单纯的理论教学仍较枯燥, 而实验课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目前, 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演示实验教学法、验证实验教学法、探究性实验教学法、学导式实验教学法、设计性实验教学法等。依据药物制剂新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基础能力, 我们确定药物制剂新技术以验证实验教学法为主。

3 实验项目的确定

本课程主要有6 个章节, 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章节都应设置对应的实验, 但是由于药物制剂新技术实验所需辅料不易获得, 且很多新技术还在研发试验阶段, 重现性较差, 加之很多应用新技术制备出的新型化合物, 很难靠肉眼和一些简单的物理鉴别方法验证, 必须借助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谱法、熔点鉴别等方法, 要求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设备。虽然很多学校在实验设备上加大了资金投入, 但上述设备目前在中职学校还是很难配备齐全, 若学生的实验结果不能很好地被验证, 那该实验的开设则毫无意义。

实验前教师必须做预实验, 考察实验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确定实验方案后, 再搬到实验课堂上[4]。笔者搜集了大量新技术的制备处方, 结合辅料的可获得性、现有实验设备和学校设备购置预算, 通过反复预实验, 最终筛选出3 个实验项目, 分别为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的制备、β-CD的制备以及微囊的制备, 制备方法分别选择共沉淀法、饱和水溶液法和复凝聚法, 选择熔点鉴别、薄层色谱和显微鉴别这3 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对最终制备物质进行鉴别。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体会新技术的实用性, 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对专业充满憧憬。

4 结论与分析

通过分析课程、学生特点以及实验条件, 再加上大量预实验, 最终确定3个较为可行的实验项目。受实验辅料和设备以及课时限制, 药物制剂新技术可实施实验项目较少, 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若以后实验条件具备, 建议开设更多的开放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对药剂学专业产生更大的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霞, 杨兴广, 李杰.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养生, 2015 (6) :63.

[2]张健.关于“必需、够用”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9) :54-55.

[3]刘博, 马艳玲.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0) :223-224.

[4]任瑾, 魏雅芹, 王杰.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5, 23 (2) :359-362.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2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明胶;脆性;水溶性

2、硬胶囊剂;软胶囊剂;

3、压制法;滴制法;

4、制粒压片法;直接压片法

5、外观;装量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

6、口服片剂;口腔片剂;其他途径

7、压片;包衣;分装;包装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A2.D3.A4.B5.B

6.A7.C8.D9.B10.D

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胶囊剂: 将药物填充于硬质或弹性软质囊壳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2.硬胶囊剂:将一定量的药物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或将药物直接充填

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3.软胶囊剂:将一定量药液加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

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4.片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后经制粒或不经制粒压制而成的圆形片状或

异形片状制剂。

四.判断对错(10分,每题2分)

1.对2.对3 错4 错5 错

五、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答:1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

3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不足

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和定位释药

5可使胶囊具有各种颜色或印字,利于识别且外表美观

2.答:1岗位的洁净度要求

2化胶操作

3软胶囊内容物的配制

4.软胶囊的成型操作

5.软胶囊的干燥与清洗

3.答:1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2质量稳定

3为固体制剂,体积小,易携带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能适应治疗与预防用药的多种要求

4.答:1填充剂

2润湿剂与黏合剂

3崩解剂

4润滑剂

5矫味剂、着色剂

六、.简述题(10分)、答:

1.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可压性。因物料流动性差,不易均匀地填充于模孔中,易引起片重差异超限

2.增大物料的堆密度。因物料中含有很多空气,在压片时部分空气不能及时逸出,易产生松片,裂片现象

3.减少各成分的分层,使片剂中药物的含量准确。由于片剂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易因机器震动造成分层,致使主药含量不匀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3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2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100-01

《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制药专业必修课,是对药品生产、研发与质量控制的应用技术学科,具有知识点比较零散、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1],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首先考虑的内容。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将现代科技融入到《药物制剂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既能提高师生的互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除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能够胜任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岗位[2]。因此建立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能满足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知识的要求。

1 运用GMP仿真教学手段

由于现代高级仪器在运用时只能看到仪器的外表,无法清楚了解其内部构造,而设备结构、原理、功能区别等,都与实验原理、实验成效紧密相关[3]。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仿真实训系统可以完成原辅料准备、药品生产、设备组装、产品检验、设备清洗等工作,使这些生产工艺能更直观、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生产工艺的了解与熟悉。将GMP仿真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利用软件提供的三维立体仿真制药设备场景,学生通过角色帮助进行操作,使学生动手机会增多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局域网络使GMP仿真软件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极大地改善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显著提高。

2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互联网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使有限课堂得到延伸,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讨论。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可将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扩展和延伸。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师授课主要讲解课本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对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有限,药物制剂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方法比较单一,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受时间限制。而资源共享平台对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补充,教学资料交流共享,视频学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将课本之外的教学文件,PPT课件、试题库、相关药品生产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均可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上传,学生可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上传与其他同学共享。学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自行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大大开拓了学生学习视野,为学生自主学习药物制剂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目标教学法实现教学一体化

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时,一般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清晰。传统的教学法中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进行相应实验操作,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资源共享平台目标教学,即教师先设定实践目标 ,学生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如片剂制备目标教学中,先给出实验项目,即片剂的生产指令,学生接受生产指令后,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查找应选取的物料、如何制软材、如何制粒、如何整粒与干燥、对所制备的片剂应该做哪些常规检查、如何检查等。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片剂实验方案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后由学生亲自操作,对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教师做最后的评判与示范。 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筛分设备的选用、制备软材时粘合剂的选择、制粒的方法等作出相应的解答,要求学生今后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这些问题。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片剂制备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

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是文字、声音、信息、图像、视频等的综合运用。学生利用此平台学习,扩大学生专业领域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加深了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卫世杰,金描真,秦凌浩,等.《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论坛,2009,6(31):101~102.

[2]万其进,喻德忠,冉国芳,等.仪器分析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狄斌,吴春勇,李博.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引入仿真教学手段的思路[J].药学教育,2005(5):13~16.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4

药物制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药物制剂学实验是药物制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制剂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药物制剂制备和质量检测等工作奠定基础。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一定欠缺。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药物制剂学实验进行改革。

二、课程设置

药物制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剂型的设计原理、制备工艺、生产环境及其设备、药品质量检查和临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校为大专院校,学生就业面对的是一线工作岗位,这就不仅需要有理论教学,还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我校在药物制剂学的课程设置方面,采取的是理论+实训+实验的三模块教学。

通过开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可以更好的把实践和理论相融合,为以后从事药物制剂制备等工作奠定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2]

但是以往的实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虽然也做了实验,但只是局限于“教”的过程中,印象不深刻,参与的主动性不强。通过开设药物制剂学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力,这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阔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改革教学模式

在实验中引入PBL教学法,教师根据实验的预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组成小组,每组设组长,各自分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实验内容,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在实验课之前认真预习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由此才能改变传统以教师为讲授主体的实验模式。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传统验证性药剂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剂型实验,开阔学生视野,比如滴丸的制备,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作成滴丸可起到延效作用。其次,增加了片剂的质量检查,外观检查、重量差异检查、脆碎度检查、崩解时限检查等内容。第三,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参与实验设计。

3、多媒体教学

与其他学科不同,药物制剂学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与企业生产密切联系。由于地域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参观的机会很少。很多生产

过程中的机器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步骤通过语言的描述就很空洞。企业一线的药品质量检测的操作方法及其所用的仪器也很难讲清楚。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内容的反馈,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雷同,相互抄袭,并没有真实的反应实验情况。由此,在进行实验改革时,要求同学在实验结束以后就根据自己小组的的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既可以避免实验数据的雷同,又可以让同学们专心做实验,认真操作实验步骤,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授课效果评价

药物制剂学综合性设计实验改革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设计与操作这两面进行考查。在药学制剂学综合性实验完成以后,组织实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实验考核成绩占药物制剂学总成绩的30%。在实验设计方面,根据平时的实验教学内容,给出相关的问题,给出部分物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比如片剂的制备,提供主药和辅料,让学生根据主药和辅料的性质确定处方及其生产工艺,进行片剂的制备。

五、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药物制剂学实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能否贯彻到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坚持。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思路,研究教学改革内容,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掌握多学科综合性知识。药物制剂学就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物理学、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分析学等相关学科,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性,才能培养出复合应用型人才。

此外,由于综合性实验耗时长,实验设计复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教”变为“帮”,从主角变为配角,而学生从配角变为主角,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物料、提供知识解答等,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团队合作精神[7]。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或者共同解决问题,做到教学相长,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开展药物制剂学综合性实验,开启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庆,汤碧娥.适应实验方法改革,打造多元化高职实验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60-62.

[2]张军,燕友果,胡松青等.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5(02):115-116.

[3]朱志彪,高山.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2):88-89.

[2]王俊香.推进药学实验改革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95-96.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 篇5

一、实训动员,个个精神饱满

今天是实训的第一天,实训辅导老师在我班开了实训动员大会,并且为我们班分成了两大组和说明了进入车间的注意事项及其程序。接着我们就去实训车间了,班

上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而我们也都按照老师说的程序进入了实训车间,首先每位同学拿到一双鞋套,按照老师说的具体步骤一一进入车间,丝毫不敢马虎。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生产设备,老师也一一为我们解说各自的具体操作原理及其注意事项。同时我也很好奇,总喜欢把设备能拆开的都把它拆开来看一下,这样让我了解到更多,关于它们是如何运行的也都明白了。

我们参观完了整个车间之后,到了下午,我认真的预习接下来要实训的各个内容,做到实训时能够明白自己所要做的内容,清楚各个设备的注意事项,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二、制丸制粒,各有蹊跷

第二天,上午,我做的是制丸,要制柴胡丸,制丸用的设备是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制丸机,全自动制丸机主要由搅拌器、制条轮、伺服机、测速器、轧丸和搓丸等部件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药粉置于混合机中,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粘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材,即丸块,丸块通过制条机制成药条,药条通过伺服机进入有槽刀轮切割,搓圆成丸。

首先,老师一边解说一边操作给我们看,讲解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要把伺服机与制条机的转速协调一致,否则药条易断。

2、混合机上的进料口的搅拌器要注意不要被夹伤。

3、拿药条放到伺服机上时要注意刀轮,以免手指被刀轮割伤、切断。

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及我认真听讲的情况下,我操作得还是蛮顺利的,制出来的柴胡丸看起来又圆又光滑,基本上算是成功的了。

下午,我要做的是制粒了,制粒的步骤有制软材、干燥、制粒。制粒的设备有快速混合制粒机、K—160摇摆式颗粒机、GFG—40A型沸腾干燥机,其中快速混合制粒机的工作原理是由气动系统关闭出料阀,加入物料后,在封闭的容器内,依靠水平的搅拌浆的旋转、推进和抛散作用,使容器内容物迅速翻转达到充分混合,粘合剂或润湿剂从盖顶部加料口加入,同时,利用垂直且高速旋转前缘锋利的制粒刀将其迅速切割成均匀的颗粒。制得的颗粒由出料口放出。沸腾干燥机工作原理是将制备好的湿颗粒置于沸腾器内,沸腾器与干燥器连接好密闭后,空气经净化加热后从干燥室下方进入,通过分部器进入干燥室,使物料沸腾起来进行干燥,干燥后废气中的细粉由旋风分离器回

收。

K—160摇摆式颗粒机为挤压式的过筛装置,它利用装在机转轴上棱柱的往复转动作用,将药物软材从筛网中挤压成颗粒,可用于制颗粒和整粒。

我们第一次制出的软材以失败告终,制成的软材太湿了,原因有两个可能:

1、物料称重失误,2、加入的润滑剂或粘合剂过多。在此过程中,我明白了如何操作此设备,并了解了应注意的问题,切勿把润湿剂或粘合剂加入过多,并且要趁热加入,否则制成的湿颗粒很难用“握之成团,轻压即散”来形容,也就是说制成不好的软材。

接着再做了一次,制得了很好的软材,然后就拿到沸腾干燥器去干燥。沸腾干燥器要注意开机的顺序,要先开通风,要是先开了加热就会烧坏看了设备的器件。干燥了四十多分钟后就拿到K—160摇摆式颗粒机制成了颗粒。摇摆式颗粒机要注意手不要放到转轮上以防被夹断。

三、压片

第三天,上午我做的是压片,所压的片也就是用前一天做的颗粒,今天接着来做压片。压片的设备是ZP—8旋转式压片机,它是八冲的压片机,主要部件有上冲,下冲、中摸和月型栅式回流加速器等。安装的顺序为中摸、上冲、下冲。其利用的是上下冲之间的上下轨道的压力力把颗粒压成片的。老师说得很清晰,制片剂要注意它的脆碎度、硬度、崩解度和重量差异,各个要点都需要一一检查通过,否则是不允许流通市场的。一批产品只要检查出一件不过的话,那么所有的产品都无法流通市场,也就是说要损失惨重。所以说制片剂时要注意控制各个要点,做好质检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下午,我们只是了解一些设备而已,并没有亲手操作。我们了解了软胶囊机、滴丸机和包衣机的设备和工作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四、硬胶囊填充

第四天上午,我们做硬胶囊填充,其设备是半自动胶囊填充机,主要部件有播囊器、填充器和锁紧器等组成。工作原理是装在囊斗的空心胶囊通过播囊器完成空心胶囊的排囊、调头和分离工作。填充器完成药料的填充工作。锁紧器完成了囊体和囊帽和为一体的工作。

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和操作,我基本上懂了许多。接着每位同学都自己亲手操作了硬胶囊填充。在轮到我的时候,我特别兴奋,既然之前经常吃的胶囊,今天我就要来做它了,原来胶囊是这样做出来的。在操作过程中几乎每位同学都有点差错,我觉得我是做得比较好的了。

这个维持五天的药物制剂实训,让我大开眼界,了解不少制药方面的知识!让我知道药物安全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中国具有如此先进的制药技术!也让我觉得在医药方面的发展是一片光明的!在此之前就听说这次实训是自己动手制药的,我们都好兴奋,终于自己可以制药了!

第一天的上午,首先是去班里开实训的动员大会,在大会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好多在实训车间的要求,也讲这次实训的考核内容,后来我们就去了实训车间参观,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穿白大褂,去到实训车间,老师就叫我们看那个正确的进入车间的程序,为了保持车间的洁净度,为了养成习惯,都是按照GMP的要求啦规定!脱去自用鞋,放入鞋柜内,转身,穿上洁净工作鞋,进入一更衣室,脱去外衣,洗手并烘干,进入二次更衣室,带上工作帽,要遮盖头发和耳朵,戴上口罩,要遮盖口鼻,穿上洁净服,拉好拉链,穿上洁净裤,裤腰末在上衣外,侧面,这样就能进入生产车间了,一进入更衣室,发现里面的设计好特别,地面铺了还氧树脂,都是圆角,说是以防微生物的生长,连空气也是过滤的,而且人流和物流是分开的,而反向,我们看了各种制剂的制备机器,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一下,我们平时吃的药都是又这些机器制造出来的,让我们大饱眼福。下午也是回到班里讨论,老师深入讲解了制药知识,讲解了考证的内容,让我们做好准备,后来就是看书,了解下机器的操作!

第二天,照安排是压片,个个好兴奋,精神饱满,去到实训车间,就积极的交实验报告,做好准备就进去压片车间等老师的到来,据了解首先要看看机器上的清单,是否在三天内曾用过,上面是否挂了“合格”“已清洁”的牌子,老师首先是给我们讲解了几时的运作原理!然后老师就教我们装零部件,我们自己一件一件的装上去了,先装中模,接着装上冲,然后装下冲,组装好,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下机器的危险性,让我们首先要做到安全第一,接着就把颗粒倒进料斗,然后就开机,调好厚度,压力等等的设置,就开始压了,我亲眼的看着一个个药片出来,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很澎湃的,很激动,很有成就感!开始的那些片是不要的,怕机器的油污污染了,接着就取一定数量的取做质检,测脆碎度,硬度,崩解度片重首先看看片的表面是不是有斑,称量片重看片重是否在维持在误差范围内,若偏重则减小填充厚度,若偏轻则调大填充厚度,再进行片的硬度,若硬度过大则压力调小一点,若硬过小则将压力调大,然后进行正常的压片。下午是做中药制丸,去到老师给我们介绍机器的零部件,哪个是螺旋推动器,哪个又是减速器、测速器,伺服轮、制丸刀轮等等,组装好机器,我们对这些也很好奇,到底是怎样能够制出一个个小小的药丸,老师讲解后也说了哪个地方危险,叫我们不要放手到搅拌桨里,然后就开动机器,看看一条条的药条出来,经过制丸刀轮就变了一个个圆圆的小丸,在此之前也要开酒精,是用来润湿药丸的!我们每人来操作熟练下,此时觉得好自豪,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做的!

第三天的上午我们是做制粒,老师首先也是讲解机器的操作原理,然后就给机器的装好,接着老师叫我们进入调浆室去调浆,在调淀粉浆时,先要让淀粉溶解于冷水中,再用加热把它煮为糊浆,是用来润湿作用的,然后就把加药粉进机器里,在制颗粒的同时加入淀粉浆,在制粒刀的切割下,就能切成小小的颗粒,看起来很精细,把颗粒从出料流出来,要打开阀门让颗粒流出,通常阀门要打开几下,防止残留在阀门口上,这样雪白的颗粒就出来了。下午是水针的讲解,我印象最什么的制制注射用水的机器好大型的,好复杂,要经过石英、滤网、离子交换、灭菌等等,老师详细的介绍,参观了好多机器,现在的科技真的好先进,在装瓶、灌封都是一条线生产的,全自动,在灌封的那个小小空间里的洁净度(GMP)要求是100级的,还有高压蒸汽灭菌等机器,让我了解到这些机器的很多知识!

第四天是滴丸的讲解,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这些制丸机器,是怎么制备滴丸的,同时我们有什么不明的,老师都给我们解析,我都这些讲解的印象一般般,我们都没有自己动手做,可惜!下午是做硬胶囊填充,这个是最好做的,同样老师也是给我们讲解机器,叫我们要安全第一,然后就加料,老师认真的操作一个,我们都仔细的看着,哪一个关键点我们都要牢记着,然后老师就讲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己操作下,熟练下操作机器,我做的时候很认真,过程过也犯了一些小毛病,我会记住我所做错的,这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知识。最后还是很能制出很好的胶囊。

第五天,就是这次实训的考核,在考之前,心情很紧张,怕有些东西会忘了,我是考硬胶囊的填充,到我考的时候,放松心情,慢慢的小心操作,考完后感觉还是挺好的,我明白到以后的工作上一定要小心,关系到人的性命安全,下午是清场,我们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工作,按照GMP的要求来做,把每个车间扫到一菌不染,时间过得真快,实训就这样结束了!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 药物制剂技术 生产实训 教学质量

巡回指导是教师在对实训项目按模块化进行系统讲解与相应的技能进行标准示范后开始的,教师对学生的生产操作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分析、判断,按操作要求做出全面的检查和指导,这一过程是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最好时机。笔者学院开设的药物制剂技术及生产实训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岗前培训的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分为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其中,巡回指导是实训过程中占用课时最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实现实训课堂化教学的同时,突出巡回指导环节,发挥巡回指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一、熟知学生,让教学事半功倍

教师教学指导的对象是学生,技校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枯燥乏味的练习缺乏兴趣,甚至将其视作负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前,需全面、仔细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巡回指导中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

多数学生在综合实训阶段都有了明确的专业定位,教师在巡回中要重点指导他们掌握各制药工序的基本操作技能、制药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达到零距离上岗。

2.多视角观察学生行为,多角度了解学生性格特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性格各异。例如,有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自主性强,但做事急躁。无论学生性格如何,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必须全面熟知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例如,要求做事急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沉着冷静,踏踏实实,做到活而不浮;帮助有自卑感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在操作过程中多鼓励、多肯定他们,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其他学生同步发展。

3.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好有差,接受能力也是有高有低,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思维活跃、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增加操作难度。例如,在操作中设置一些设备故障,或者进行限时练习;对接受能力较慢、动作协调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放慢进度,可手把手教学,重复操作较难的步骤,使其尽快掌握技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教学深度,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理论与实训的衔接,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

从新时期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药物制剂技术及生产实训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实训,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在巡回指导中,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反对理论脱离实际、实际偏离理论的错误行为。

在巡回指导中发现问题时,例如,产品不合格或安全存在隐患,教师应让学生详细记录问题,并相互探讨产生不合格品或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教师根据巡回指导,及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合格品或安全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指导,以便在下次练习中降低不合格产品率,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针对压片过程中出现的裂片、松片等现象,从物品、机器、方法中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习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尤其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结合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才会把理论课上所学的内容巧妙、灵活地应用在实训中,并通过实训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针对不同环节,巡回指导要到位

技能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从入门到熟练、再到精湛,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不同操作阶段的表现,调整巡回指导的重点。在初练阶段,学生操作时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等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实训进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在熟练阶段的操作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所加强,动作更加规范,教师此时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无主动参与的意识,确保最终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例如,学习制粒模块时,检查学生是否在课前准备了记录表格。在以精湛训练为主的阶段,教师在巡回中不要一味地指导学生如何做,而是要多启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的迁移、拓展能力。例如,提出问题:在胶囊剂的生产中,囊体、囊帽正向排列应用的是什么原理?

在此环节中,教师的观察位置、辅导方法、巡回指导路线要力求合理,既不妨碍学生操作,又有利于保护、帮助学生,并能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表现,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脑、动手的机会,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生会学、乐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的评价要及时,评价内容要丰富多元,从学生的行为品德、资源搜集、作业完成、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到创新思维、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任务的承担和完成等方面,广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口头评价、档案记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多样的评价形式,使学生的成功得到肯定,同时也指出学生的努力方向,让学生愉快地、充满信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抛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更让学生拥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思维。

总之,巡回指导是生产实训教学中所需教学时间最长、教师所用精力最多、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最强的环节。因此,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把巡回指导当成简单的纪律管理,任由学生盲目练习,而应使巡回指导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练习。在巡回指导时,应做到“五忌”:一忌没有标准的示范操作。教师要边讲、边练、边指导,避免学生只理解了字面意思而未掌握技术要领。二忌应付了事、走过场,要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巡回辅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解消化,辅导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忌分析问题太片面,或只有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看准问题所在,做到透彻分析问题,有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忌不分场所或过多地批评,更不能言语过激。确实由于学生不认真而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回避大部分学生,再单独对其进行教育;学生已经努力了,但还是出现了问题,教师可善意地指出问题并纠正错误。但无论怎样,教师都要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五忌静止地指导,如果教师只在讲台前站站讲讲,那么学生也不会重视练习,只有动态的巡回指导,教师才能综合学生的操作表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还应做到“五勤”,即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水溶胶技术于药物制剂的应用 篇7

1 高分子水溶胶的特点

高分子水溶胶是对在水中溶胀的一类聚合物的统称。因为水溶胶聚合物的交联之中往往充斥大量的水分, 这就使得整个体系成为一种流体性质, 这就和占有大量水溶液的机体器官组织都极为地相似。水溶胶与人体组织的极好亲和力就极好地减小了材料对于周围组织的刺激性能, 这就使得水溶胶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现今存在一种随着人体温度为凝胶-溶胶状态相互转化的水溶胶材料, 引发人们特别关注[1]。这种注射性的水溶胶体系在偏离人体的体温时, 其存在方式为溶液状态, 可以采用这种大分子包埋蛋白质、药物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如果注射到皮下或者肌肉组织, 包埋的活性物质转变成为凝胶状态, 包埋的活性物质扩散从而达到长效效果。

2 水溶胶应用于药物制剂

现今, 天然存在的或者半天然可注射性高分子水溶胶因为其本身的天然可降解性能以及来源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现今比较常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可注射性水溶胶材料主要有壳聚糖、多糖以及纤维素等。

2.1 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制备

现今, 在所有由高通量药物筛选所最终得到的活性物质中超过百分之四十为水难溶性。这些药物在水中难溶就难以达到其治疗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浓度而最终难以被人体吸收, 进而人体对其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 极大地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使用, 而且难以实现剂型的多样化研究。在近几年的新药研发中, 为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水溶性, 导致其中41%的工作量消耗在其上。增加对水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 在药物应用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现今医药化学行业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将水难溶性药物运用一些物理化学方法通过进行载体包裹或者做成水溶胶系统, 是一种将难溶药物进行增溶的有效的方案[2]。

在制作水溶胶系统时, 有可能应用到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结构上既存在亲水性基团也存在疏水性基团, 依靠于尾链疏水的相互作用, 其可以在水溶胶制作中缔结多种大分子的自组装体。而表面活性剂在水溶胶系统中常常生成一种有核-壳结构的缔合体, 这就被称为胶束。胶束往往还有油性的内核, 这个内核能够用来捕捉或者包裹某些难溶性物质, 使其的溶解度极大地增加。由国内学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胶束的增溶位点。在中药材提取物中的丹参酮是丹参脂溶性的所有成分中最为重要有效成分, 丹参酮几乎无法溶解在水中, 一般情况下, 为更好发挥出丹参酮的效力, 有必要增加在水中的溶解性能。有文献报道也研究了诸多表面活性剂胶体对丹参酮的增溶效果, 在所有考察过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之中, 增溶效果也伴随表面活性剂本身的HLB值的增强而增加。不过采用表面活性剂胶束作为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的时候, 其增溶效果不理想。同时因为表面活性剂本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 比如用于对紫杉醇增溶的聚氧乙烯蓖麻油也有可能引发人体出现过敏以及P-糖蛋白的逆转等副反应。所以在水溶胶制作中, 对于难溶性药物水溶胶制作时, 表面活性剂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3]。

也有学者研究尝试, 并且成功将PLGA-PEG-PLGA三嵌型共聚物对PEG化学修饰过的药物进行包埋和缓释, 成功地实现了喜树碱的PEG化, 使得原本在水中溶解度为1.3μg/m L的喜树碱溶解度高于150 mg/m L。这就为该类型药物后期的药物制剂开发提供了极好的技术解决基础。两亲性的高分子水溶胶嵌段聚合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在机体里面能够生物自然降解吸收, 使其成为药物增溶载体, 显示出了极为优良的溶解性能。在这些载体性的材料中共有亲水性和疏水链片段, 能够使其存在于水溶液中有微相分离。在水溶液体系中, 疏水油相的内核能够将难溶药物包裹于疏水的微环境中, 将水难溶药物包裹到内核油相区域的方式可以使化学键合和物理包埋。从而对药物起到极大的增溶作用。这些高分子水溶胶和低分子相比, 聚合物的胶束还有比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在这个浓度下, 即使注射以后大量体液稀释也能够稳定存在于体循环中。

2.2 应用于药物载体的制备

尽管现今以泊洛沙姆为基础所制备的PEO/PPO嵌段共聚物水溶胶能够通过注射给药, 可是这种聚合物在人体之内只能够存在几十个小时然后就被体液所稀释, 从而其根本不能达到长效的治疗效果。

大自然界中存在的用于水溶胶载体的高分子极多, 其中有纤维素、壳聚糖以及各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片段, 比如聚乙二醇片段等。纤维素本身作为一种生物材料, 其是自然界之中分布最广而且存储量最大的天然性高分子物质, 最为重要的来源就是植物秸秆等, 它也是最为重要的农副品。纤维素一般都是由p-1, 4-糖苷键的D型吡喃葡萄糖所构成的多糖[4]。一般普通存在的纤维素无法与水相溶, 不过通过进行化学改性以后, 使其衍生成为可溶性的物质, 伴随着温度变化, 其性质能够发生溶液-凝胶的相互转化。并且其两相相互转变的温度能够通过改变纤维素衍生产品中亲疏水的比例来进行各种调节。有学者在温敏性甲基纤维素凝胶之中混进不同种类无机盐等, 得到了即温敏感的p H敏感性可逆水溶胶材料, 而且还成功应用在了蛋白质药物的DDS系统。在上述体系进行了包裹模型蛋白后, 发现药物的释放量还有赖于体系中存在的藻酸盐成分。而当藻酸盐的含量达到百分之二十的时候, 藻酸盐成分在p H值为1.2时只释放了2.5%。

对于壳聚糖材料, 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壳聚糖和多羟基磷酸盐相互混合做成的溶液在温度低于室温时为液态, 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就成为凝胶状态, 同时这个注射性的水溶胶体系已经成功地在活体小鼠内成功输送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 壳聚糖材料也能够用来包裹活细胞而应用于组织工程。有学者也采用了壳聚糖和多轻基磷酸盐水溶胶包裹的紫杉醇能够使得在体外其缓释达到1月。还有文献报道, 在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细胞之后注射瘤内紫杉醇的水溶胶, 1次注射相对于小鼠肿瘤抑制效果和4针静脉注射紫杉醇的效果相比来说, 其毒性更小, 而作用效果更为有效。同时也发现, 采用壳聚糖和多羟基磷酸盐水溶胶对小鼠进行不同部位的皮下注射, 发现在后足的皮下注射最终产生的水肿反应最为剧烈。在背部进行的皮下注射其炎症反应就较小, 这说明对于水溶胶来说, 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还有赖于注射的部位的选择。同时发现, 如果壳聚糖脱乙酰程度越高, 其水溶胶降解速度就较低, 同时其生物相容性也就越好。有文献报道, 采用聚乙二醇成为改性的壳聚糖可注射的水溶胶材料, 这种复合型的改性壳聚糖材料在10℃时就以液体形式存在, 而每当温度上升至室温时才发生溶液-凝胶的相互转变, 而且其粘度也迅速地增加, 就会形成透明的水溶胶。还有,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采用可注射性的水溶胶系统作为蛋白质的持续释放载体具有极大的潜力, 发现在药物释放开始的5 h内进行突击式释放, 而之后则是超过70 h的直线性释放;而当采用交联剂的原位交联进行物理水溶胶成为化学性溶胶以后, 药物前几个小时发生的突释就会显著地减少, 而且能够出现类似线性释放达数个星期, 还发现无论物理性水溶胶还是化学水溶胶, 化学药物初始分子结构均有极好保持。

除了纤维素以及壳聚糖, 自然界存在的多糖也是一种制作水溶胶的优良高分子材料。多糖是葡萄糖经过糖苷键而聚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在较低温度的时候, 溶液之中所存在的多糖就是以无规则线团的方式存在。伴随环境温度升高, 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相互的作用显著地增强, 从而形成空间的螺旋结构而起到交联点作用。在体系温度进一步出现升高的时候, 这些螺旋型的结构就凝结一起, 进而形成“物理交联点”, 溶液在整体上都转变成凝胶。这些物理交联点在温度降低时能够解开, 其凝胶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除了天然存在的材料, 还有极多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那就是PEG/PPG嵌段共聚物, 有课题组工作比较出色。采用光气以及二酞氯作为偶联化合物来得到在大自然界可降解的共聚物[5]。这些间接的PEG/PPG多嵌段共聚物以及无规则性PEG/PPG多嵌段共聚物都是通过羧酸键相互连接, 并且可降解, 与此同时也有温敏性可逆溶液-凝胶来相互转化。现今, 无法降解的波蛤沙姆水溶胶因为PEO-PPO-PEO嵌段共聚物不断进行膨胀以及溶解, 从而导致在数天以后消失, 可降解聚乙二醇共聚物水溶胶在体内能够极长时间存在。为长效提供极大的可能性。比如PEG-PLGA-PEG所形成的溶胶能够存在于大鼠体内长达1个月, 因为可降解性PLGA嵌段, 其降解就从PLGA片段开始, 使富含聚乙二醇的寡聚片断能够先一步扩散于溶液中, 这就使得降解过程中水溶胶的凝胶亲水性降低, 这就导致了凝胶在开始的时候是透明凝胶, 然后变成为不透明凝胶。而温敏性的PLGA-PEG-PLGA嵌断共聚化合物, 其水溶胶也能够存在于人体内超过4星期。PEG-g-PLGA则能够存在于体内完整达到一个星期, 也能够作为药物输送系统 (DDS) 。

3 结语

本文依据大量文献的参考信息, 对当前重要的水溶胶体系和水溶胶材料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 现今存在于药物制剂中的缓控释和水溶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对水溶胶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以及对于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对于制剂中, 药物本身的溶解度跟其溶出度的关系极为密切, 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则其崩解以后颗粒周围的液体能够容纳到的药物浓度也就越大, 药物的溶出速度就会越快。而药物本身的溶解度越小则其溶出速率慢, 所以能否良好地提高制剂中药物本身的溶解度, 对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来说其意义极为重要。现今, 增强制剂药物溶解度的方案主要通过改变药物晶型或者其制剂形式, 在大量的液体制剂中, 难溶药物就制成液体形式的制剂以提高药物溶出度, 不过在增强其溶解度时, 则最佳优良方式就是通过添加一些必要的活性物质来进行增溶而制备成水溶胶。

水溶胶除了能够应用于药物缓控释制剂以外, 也能够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构建。在多数的组织修复中, 组织工程也逐渐成为近些年以来所研究的前沿领域[6]。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植入到人体内, 流动性的生物材料十分容易地就填充到整个不规则形状的缺损部位, 手术的创伤很小而且临床操作也极为简单。在制剂的制备中, 现今的新型制剂已经逐渐应用到临床中, 新型制剂相对于传统剂型来说均有着各种无可比拟的优点。新型水溶胶材料的发现及其衍生物制备在新型制剂的制备中提供了物质基础。大自然存在的天然高分子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片段已经逐步地应用到各方面的应用研究中, 为水溶胶液体制剂的制备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车尔玺.纳米晶体技术在水难溶性药物口服制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0, 13 (12) :1-3.

[2]兰顺.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 2004, 23 (06) :32.

[3]陈军.难溶性药物阿替洛尔单层芯渗透泵片的制备[J].中国药学杂志, 2008, 12 (05) :14.

[4]赵成.难溶性药物给药策略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17 (07) :12-13.

[5]白雪莲.潜溶剂和环糊精对难溶性药物的联合增溶作用[J].药学学报, 2006, 10 (12) :34.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8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简介

根据人才需求调查, 确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针对的主要岗位群是:制药企业高级操作工、车间班组长、质监员、工艺员等。拓展岗位:药物检验工, 药品营销、生产、研发技术辅助性岗位群。通过调研分析各岗位所需能力后进行归纳整合, 确定本专业从业人员所需的核心能力, 分析这些能力之间的逻辑联系并结合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归纳本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 从而确定学习领域, 明确专业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药物制剂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框架教学计划中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之一, 围绕药物制剂工业化生产的配方理论、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着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 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为进行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提供技能训练, 根据岗位要求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1.2 课程设计理念

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基于完整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服从岗位能力培养需要和专业要求, 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连接,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通过针对专业教师的调研、针对岗位进行企业调研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探讨, 了解黑龙江省地区制药企业生产的主要剂型、主要工艺及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 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 开发课程标准, 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 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药物制剂技术学习领域分为6个学习情境 (以产品为载体) : (1)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2) 其他制剂生产技术; (3)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技术; (4) 无菌制剂生产技术; (5) 药物生产新技术; (6) 制剂生产相关知识。

2 教学内容

2.1 内容选取思路

知识方面:能够支撑后续课程、支撑技能证书考核内容, 适应未来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需要。技能方面:掌握广泛的基础技能, 参加企业项目, 掌握技能证书考核技能。

2.2 内容选取依据

主要根据黑龙江省地区制药企业生产特点及本行业通用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选择。“口服液、片剂、胶囊、颗粒剂、针剂”是黑龙江省地区制药企业生产的主要剂型, 也是整个制药行业的主要剂型, 其生产过程中制剂及检验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是本课程设计、开发及实施的目标。

2.3 课程内容的整合

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符合认知学习规律。将课程内容整合为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其他制剂生产技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技术及无菌制剂生产技术等。

2.4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项目进行,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体现做中学。主要通过在一体化教室中做、在一体化教室中学、在教学基地现场教学、在教学基地实习等形式, 使教学内容程序化。

2.5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以行动导向课程为指导, 以为专业服务为宗旨, 摒弃学科内容体系, 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以活动为载体, 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编写形式新颖, 融教、学于一体。

3 教学方法

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并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相互配合,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多练多议, 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及模拟教学法等。

4 教学手段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现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应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设计、编制与该课程教学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以课程大纲为主线, 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 通过大量图片, 视频资料及动画, 图文并茂地介绍有关剂型的生产设备和相关结构,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 优化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教学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共6个步骤, 资讯 (学生自主学习) 、计划 (小组讨论) 、决策 (学习任务工单) 、实施、检查及评价来组织教学, 使学生会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由模拟到真实, 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 动手能力明显提高。该课程开发实施, 是提高药物制剂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4, (2) :4-7.

[2]白水泉.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 2008, (6) :16-17.

[3]王光霞.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中的因材施教[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8) :110-111.

[4]黄桃红.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职业化课程[J].成人教育, 2008, (5) :85-86.

[5]周爱军.课程整合理论的启示[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65-66.

[6]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14-17.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9

1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1 优点

(1) 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方式平稳, 能有效的防止血药浓度波动, 使药物的不良事件减少; (2) 缓控释制剂一般都是长效的, 患者每次仅需服用1或2次, 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减少患者长期服药的不便; (3) 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缺点

(1) 其使用的都是新材料和新工艺, 相对来说药物的价格较高; (2) 一般缓控释制剂的给药量较大, 如使用不当可导致药物过量而中毒; (3) 胃肠道运动对某些缓控释制剂有很大的影响; (4) 使用缓控释制剂如需停用更换其他药物, 需要较长时间, 导致给药方案不灵活。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适用范围:

(1) 有很强的首过效应的药物;

(2) 半衰期很短、需要反复给药的药物; (3) 某些抗菌类药物;

(4) 某些易成瘾性的药物[2]。

2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类型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主要分为3类:定速释放制剂、定时释放制剂和定位释放制剂, 其各有千秋, 现分述如下。

2.1 定速释放制剂

此类制剂在服用后以一定的速度均匀、连续的释放, 其释药速度和体内药物的吸收速率无绝对的相关性, 这对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有很好的作用, 可以提高顺应性。例如双氯芬酸钠因其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吸收迅速等缺点, 使用聚合树脂包衣缓释片, 改善了该药的临床效果。2.1.1骨架型

属于扩散控释系统类, 按一级过程释药, 此类制剂骨架材料有很大的差异。

(1) 凝胶型骨架材料: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 HPMC类骨架材料一般仅限于实验室科研应用。

(2) 溶蚀型骨架材料:其骨架材料使用的是惰性脂肪或蜡类。

(3) 不溶型骨架材料:其骨架材料使用的是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

2.2 膜控型

是对固体药物进行缓控释包衣, 服药后药物从包衣内部经膜孔缓慢释放, 其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3类:肠溶型、肠不溶型和渗透型。

3 定时释放制剂

定时释放制剂是指在服药后一定的时间后按生物时间节律释放适量药物的制剂, 对有生物节律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定时释放制剂分为闭环式给药系统和开环式给药系统。脉冲片、脉冲微丸和脉冲胶囊是闭环式给药系统的三种常见制剂。定时释放制剂可以针对人体的生物节律进行单次或多次释放药物, 能防止持续性高血药浓度使受体脱敏的产生。该类释药系统也适用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其释药一般借助渗透泵或亲水凝胶溶胀产生的力或包衣层控制释药时间[3]。

4 定位释放制剂

定位释放制剂是指在胃肠道的特定部位使药物释放, 其一般机制是利用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胃肠道局部p H值、胃肠道酶的差异、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特点等生理学特性, 这样有利于药物在靶部位发挥更好的药效。定位释放制剂可以防止药物在未达到靶部位前就被降解失活, 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降低药物的首过效应, 有效的防止了因胃肠运动引起的药物吸收不完全现象的发生。

(1) 胃内滞留给药:有胃内漂浮、胃内膨胀、生物黏附的方式, 能使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 增加药物的吸收时间, 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2) 结肠定位释药:该类给药系统被用于结肠疾病的治疗, 能在结肠局部形成很好的药物浓度, 保护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不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破坏, 增加了药物的吸收, 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4]。

5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注意事项

(1) 剂量突释:是指服药后缓控释制剂突然大量释放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

(1) 生产工艺有问题, 规定的释放速率标准没有被严格执行;

(2) 患者在服药时咀嚼或辗碎后服用, 使缓控释制剂的包衣膜、骨架或渗透泵结构遭到破坏, 导致药物迅速大量的释放。一般的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剂量较大, 如发生剂量突释的现象, 极易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

(2) 服用间隔:缓控释制剂一天一般只要服用1或2次, 为了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患者不能漏服, 以免造成病情反复, 也不可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在服药时应注意服用间隔的一致性。

(3) “整排”现象:有些缓控释制剂使用的是不吸收的骨架结构, 药物释放完成后骨架可随粪便排出。在使用前应提醒患者, 以免造成患者的误解。

(4) 中毒救治:缓控释制剂具有吸收滞后、达峰时间延长, 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等特点, 当发生缓控释制剂中毒时, 患者的中毒症状会维持很长的时间, 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需要对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紧急治疗和监护, 以免造成意外的发生[5]。

综上所述,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合理、正确的使用, 随着工艺的革新, 笔者相信缓/控释药物制剂会得到更大的应用, 会取得更安全的疗效。

摘要:目的:对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 对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该系统分为定速释放制剂、定位释放制剂和定时释放制剂, 3类制剂各有特色, 互为补充。结论: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在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值得深入的科研研究。

关键词: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研究分析,释药系统

参考文献

[1]周璐, 王宇, 向春艳, 等.缓释、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8, 06 (01) :38-42[1]周璐, 王宇, 向春艳, 等.缓释、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8, 06 (01) :38-42

[2]朱兰, 顾鹏, 李健, 等.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 (10) :1983-1985[2]朱兰, 顾鹏, 李健, 等.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 (10) :1983-1985

[3]程建娥.浅谈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 07 (01) :53-57[3]程建娥.浅谈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 07 (01) :53-57

[4]杜小莉, 李大魁.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 20 (28) :53-56[4]杜小莉, 李大魁.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 20 (28) :53-56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10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参照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和教材内容分析,可以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知识内容分为基本理论等陈述性知识、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等程序性知识以及价值观等内省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例,笔者探讨了不同教育目标类别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实施程序。

一、基于目标导向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陈述性知识”的设计与实施

在《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涉及基本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虽易于掌握,但容易遗忘。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在短时间内将陈述性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生讨论法等。

方案:《粉碎》

1. 课前准备

首先,把握教材内容。本节内容选取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是药剂生产的基本操作,在固体剂型的制备过程中非常关键。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1)知识性目标:说出粉碎操作的含义及目的,知道粉碎常用的技术,分析粉碎的质量控制项目。(2)技能性目标:能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制剂要求选择适宜的粉碎方法,能叙述粉碎操作的过程,具备一定自学和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3)情感性目标: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再次,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粉碎常用技术及操作过程。教学难点:粉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应用。

最后,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实践为导向”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采用问题探究、师生互动的方法分析基本理论新知,让学生思考进行分析归纳。

2. 教学实施过程

首先,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到实训室参观,在已经学过粉碎设备的基础上,熟悉粉碎车间的布局、粉碎的环境。复习几种设备的名称、结构与操作。

其次,课中实施:(1)导入新课(实物展示),PPT展示图片两张(一张小麦,一张馒头)。教师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小麦怎么变成了我们平常吃的馒头?学生观看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2)新知讲授粉碎操作概述中,主要涉及粉碎的含义、目的和粉碎度以及粉碎常见技术等四项内容。a.在粉碎的含义教学中,教师提问:大家思考其他生活中常见的粉碎的例子。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举例,引出粉碎的含义。b.在粉碎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两份物料,一份是粉碎之前的物料,一份是粉碎之后的物料,让学生观察思考粉碎的目的,并由药物制剂的需要引出粉碎度的概念。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归纳总结。c.在粉碎度的教学中,教师要粉碎度计算举例。学生计算并思考粉碎度与物料粗细关系。师生根据学生计算结果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展示两份粉碎程度不一的物料,请学生比较粉碎度的大小。d.在粉碎常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列表,让学生看书思考,将表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学生带着疑问、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结合书本、归纳总结。教师推选学生上黑板完成列表的填写,根据填写情况分析总结。对于每一种粉碎技术,举例讲解。

再次,教学小结:教师展示四种物料的粉碎图片,并请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属于哪一种粉碎?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并顺势进行总结。

(二)教学效果反思

在本方案中,笔者采取的是“课前准备——情景创设——系统讲授——师生互动——对比分析——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课前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引入课堂,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辅助教授法,使学生对粉碎操作的含义、特点、粉碎度等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给出讨论主题,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通过与生活实例相联系而起到巩固和强化理论的作用。第一节方案的实施课堂教学很成功,大家很期待下节课的实践。

二、教学评价及反思

(一)教学策略指导下学生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学习调查

该教学方案实施以后,在实施班级内对研究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笔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98份。通过对收回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该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1. 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对学生对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态度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现在喜欢上药物制剂技术课;90%的学生认为改变教学方式后,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融洽相处,喜欢听教师讲课;8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这说明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新的教学策略下,在每节课开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都先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加有目的性,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调查显示,92%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力求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

3.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

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与教师同学互动;实训课上积极动手操作,小组协作交流;课后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任务等。调查显示,85%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4.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变化

新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在知识分类的前提下实施的,将知识内容进行了分类,再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调查显示,80%的学生在该教学策略指导下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反思

虽然教学策略指导下的方案实施后有了一些收获,但是经过反思,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方案一的粉碎操作这一节虽然理论内容比较多,但是许多内容还是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解时不能仅仅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必要时要和实训室设备相结合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 篇11

1 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育好人, 做好药”为药物制剂技术人才的培养理念, 与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苏中药业、正大丰海药业等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的原则, 把“制备高质量的药品”作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目标。通过与企业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全程合作, 根据制剂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以药物制剂的工作过程为框架, 序化教学内容, 以典型制剂为载体, 设计学习任务;在模拟符合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要求的实训场所中, 进行与制剂生产的岗位实践相吻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融药物制剂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与岗位技能要求于一体, 把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内容贯穿于学习过程,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使学生能规范地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树立“质量第一, 规范生产”的优良药品观念,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同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的组织

药物制剂是覆盖医学、药学、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为使学生具备从事制剂工作的能力, 学校课程组与医药企业合作, 分析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确定药物制剂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 进而确定学习内容, 建设课程资源库。

一般制剂的生产工作过程为:生产指令→生产方案 (处方、工艺) →实施生产→质量检查→包装、贮存。我们参照药物制剂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 根据制剂的生产过程、各种剂型的类别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进行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归类与整合, 设置药物制剂工作的认知、液体制剂、无菌制剂、固体制剂、其他制剂、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和综合实训等7个模块, 设计以典型制剂工作任务为载体的25个学习性项目, 如药品生产的工艺布局、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注射剂、滴眼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栓剂、软膏剂、乳膏剂、膜剂等, 分别与制剂各工种及其工作任务相对应。

各制剂项目按工作用品、工作任务、工作指导和工作测试设计, 工作任务按生产指令 (处方) 、工艺、制备方法、岗位操作和质量控制序化, 层次明确, 条理清楚, 同时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开发教案、课件、学业卡、参考资料、操作记录等教学资料。通过参与完成逐个剂型制备的完整工作, 使学生将理论与技能联系起来, 做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统一。

3 课程的教学模式

由于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集药学、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等于一体, 知识面广, 操作规范性强, 要求严格, 而且生产组织需要团队协作。所以, 不仅需要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将制剂生产过程作为学习内容, 根据项目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开展工作→验收评价”的基本模式实施教学活动, 通过学业卡的引导, 采用“引导、探究、实际操作”的方法, 将“教学做”融合在一起, 在逐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每个阶段都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 把工作的合理性、经济性、协作精神、组织能力、安全与环保等列入评价内容, 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药品的质量安全, 树立药品的质量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4 课程的教学方法

药品生产及其质量管理有极其严格的规范要求, 如单纯地讲解药品生产的各项操作规程, 使学生被动地接受, 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不高。本课程以25个学习性项目组成学习情境, 以典型制剂为载体来设计和组织学习项目, 以教师为车间负责人, 通过以制剂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使学生手脑并用, 快乐学习。

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按岗位要求, 将5~6名学生分为一组, 由教师下达工作任务, 在学业卡引导下, 借助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 同时考虑经济、安全、环保等因素, 教师对各组的方案给予指导。学生按方案实施操作, 按工作要求完成学业卡、操作记录等的填写。将学习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印发给学生, 由学生研讨并向指导教师汇报;然后由教师反复示范和学生反复操作, 直至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学习结束后, 教师检查、点评工作完成情况, 为学生考核评分。

另外, 我们精选典型案例, 让学生研讨, 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分组操作, 加深学生对枯燥知识的理解, 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再辅以综合实训、处方与工艺设计、操作规程拟定、校内外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制剂操作技能, 具备优良药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以致用。

5 课程的考核方式

我们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重要性, 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 并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以工作成效为要求, 采用每个项目的形成性考核、期末的终结性实际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的“三考核”模式, 权重分别占50%、20%、30%, 由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

每个学习项目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前准备 (占20%) 、知识掌握 (占30%) 、工作过程 (占30%) 、结果记录 (占20%) 4部分。既有操作技能、工作前后的表现和产品质量的考核, 又有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既有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也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6 课程建设的成效

本课程紧密结合药物制剂生产领域的发展动态, 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项目, 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结构以制剂工作过程为中心, 循序渐进, 以岗位任务为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按生产岗位进行分解, 从简单剂型到复杂剂型, 从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 实现了从新手到能手的培养;以典型制剂生产过程设计教学项目, 打破常规学科的系统性, 采用学业卡引导法组织小组协作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将学习与岗位工作融为一体, 将企业管理与文化融入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和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过渡, 自然地形成药品质量、药品安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 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本课程2010年被学院评为精品课程, 课程网站提供了教学项目、学业卡、教学指导、教学课件、试题库、在线测试、教学资源 (制剂工艺与生产的图片、视频、动画和产品案例、教学录像等) , 并及时跟踪制剂新技术, 更新教学内容, 大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摆脱了课堂教学时限的束缚。

3年来, 我院与企业进行专业共建, 以工学交替的形式, 在企业开展阶段性认知或顶岗实习, 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上课和指导学生见习、实训,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交际移情视角下一篇:信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