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

2024-10-20

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精选12篇)

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 篇1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 校园网在现代化高职学校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 各高职学校从提高办学效益和增强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加大校园网

一、设计目标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和具体情况确定校园网的建设目标, 提高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水平,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我院校园网的建设目标是: (1) 建立统一的主干网络, 覆盖整个校区, 将所有网络业务部署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 实现有效的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和性能管理。 (2) 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各类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料馆、教学数据中心等信息资源环境, 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二、网络结构

校园网总体上采用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 主干网络采用1000M网络技术组网。全校所有上网计算机均通过各大楼的楼栋汇聚交换机与该区域的汇聚层交换机相连, 各区域汇聚交换机通过高速线路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 再通过路由器与中国网通和CERNET连通。

(1) 核心交换层全校现有核心交换机两台, 办公区和教学区各有一台锐捷6806, 两台核心交换机采用环状连接构成校园网络核心交换层, 采用开放最短路经优先 (OSPF) 动态路由协议, 保证了网络的健壮性。

(2) 区域汇聚交换层

在核心交换层的外围由五台区域汇聚交换机组成校园网络的区域汇聚交换层, 其中教学、科研、办公区域汇聚网络设备为5锐捷为3550, 区域汇聚层网络设备采用两条1000M光纤链路分别连接到两台不同的核心交换机上, 提高了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交换性能和链路的健壮性。

(3) 楼栋汇聚层

从汇聚层交换机向下以1000M光纤连接到校园每栋楼的楼栋汇聚交换机, 楼栋汇聚交换机构成了校园网络的楼栋汇聚层, 即校园网络的主干节点。主干节点千兆光纤交换机主要有锐捷3750系列、华为5516/E026系列等。1000M主干节点基本覆盖了校内各教学、科研、办公大楼及实验室, 全校1000M主干节点总数为33个。

(4) 终端用户接入层

从楼栋汇聚层交换机向下以100M双绞线连接到终端用户接入交换机, 再以10/100M的带宽通过双绞线连接到终端用户, 交换机主要有锐捷2126等系列。全校的网络信息点总数为5147个。

(5) 网络出口

校园网至中国网通网和CERNET网络出口带宽都为100Mbps, 路由器为华为NE40-8。校园网

三、网络服务

网络中心目前对校内外提供的主要服务与应用有:E-MAIL服务、WEB服务和虚拟主机服务、FTP服务、DNS及代理服务。

(1) E-MAIL服务

邮件系统基于一台高性能且内核稳定的Linux服务器, 采用美讯智安全信息网关 (Message Soft SMG) 作为邮件网关, 美讯智专业邮件系统防火墙能有效的阻挡垃圾邮件与邮件炸弹对邮件服务器的攻击, 实现了对校内师生长期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子邮件服务。目前校内电子邮件用户已达3000多个。

(2) WEB及虚拟主机服务

学校门户网站以及各部门机关、系部以及实验室等二级网站都以虚拟主机的形式托管。WEB服务器操作系统为

Win-dows 2000 Server, 采用IIS 5.0为

各部门、系部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目前校内共有虚拟主机20个, 虚拟主机服务器采取了合理的安全设置系统, 通过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安装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等一系列措施, 确保虚拟主机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3) FTP服务

通过一台Power 6800 SCSI存储器和一台IBM Fast 600外接存储器提供约1T的FTP存储空间。校园网内FTP服务仅面向校内师生, 提供各类免费和共享资源, 给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休闲娱乐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4) DNS及代理服务

校内设置了两台DNS服务器, 一台提供对校内的域名查询服务, 一台提供对Internet的域名查询服务。学校网络中心能建立“IP-用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能限制网络用户开放端口, 可清晰的明确IP的使用者和使用情况, 确保了信息流的安全和健康, 取得了良好收效。

四、应用服务

目前校园网提供的应用服务主要有:全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以及各单位基于WEB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建立了以一卡通为基础, 覆盖人事、教务、教学、科技、资产、财务等单位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基本形成了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蒋先华.《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1]蒋先华.《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

[2]刘志勇.《网络服务器安全配置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刘志勇.《网络服务器安全配置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李庆明.《网络服务器的建立、调试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3]李庆明.《网络服务器的建立、调试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

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 篇2

关键词:文化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

一、高职院校文化融合视角下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以文化融合的理念、融合的目标、融合的内容、融合的载体以及融合的模式为基础,探索一条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是亟待相关部门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以校园文化建设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高职学校要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文化融合的辐射发挥引领和启迪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学校扎实开展多文化融合、多层次渗透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此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高职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及优势

1.高校师生的自身特点为文化融合奠定基础。

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高校师生,他们自身的特点为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院校,师生年轻而富有活力,开放而富有思想,在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渗入高职校园环境的背景下,面对大数据时代,他们不排斥、不抵制,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收并蓄,能站在较高的文化维度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和完善提升自己。

2.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平台。

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了稳固的平台。

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环境。

笔者所指的环境既是指高职校园的物质环境,也指校园精神环境、生态环境和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结合。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免费对外开放,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和学习考察,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了稳固的平台,让文化融合成为一种可能。

3.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载体。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平台机制,打造新的文化阵地。

大学校园社团活动丰富、人文关怀浓郁,生态文化和谐、课程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实现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社团活动是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它有着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以及娱乐身心的功能。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企业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将在校园杂糅共生,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文化融合视角下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

1.交流积淀、融通互补,创新校园文化融合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不同的职业院校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培养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校企文化、社团文化等的建设中也都凝聚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学生受到的职业文化熏陶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高职的课程建设中,专业建设是根据企业、行业及岗位的不同,因材施教,培养工学结合、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可以说,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是围绕自身专业优势,凭借品牌立校的,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与校之间可以多沟通交流、实现融通互补,抓住校校文化融合的着力点,丰富文化融合的内涵,创新文化融合的途径。

2.求同存异、互信共赢,创新校企文化融合的契合点。

无论是从文化塑造人、引领人与培养人的功能出发,还是从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基本形态来说,校企文化是紧密联系,和谐相融的。

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应按照求同存异、互信共赢以及互补共生的文化融合模式,从双方愿景、合作内容等角度出发,构建“校企共导、主亚共融、核心共创”的文化渗透融合的路径,达到两种文化相互结合、促进文化融合,实现协同发展的目的。

3.共生互融、传承创新,创新校地文化融合的闪光点。

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辅相成,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积淀,同时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高校师生对于地域文化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依托区域优势,深挖地方丰富的传统文化,主动吸纳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与地域文化共生互融,同时更应利用自身文化塑造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传承创新,努力打造校地文化的闪光点,如地方丰富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文化底蕴可以打造校园文化新阵地,深入滋养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侯波,辛香玲,高志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4).

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建校园文化;高校形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184-0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但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对新型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了大胆的探讨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淮信”之路。

一、从物态文化、精神文化两方面构建新型校园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起着重要作用,更影响着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江苏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就得益于学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抓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校园建筑影响着人的心境和审美情趣,设计独特、建造精良、宽敞气派的校园建筑,可以使师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情感,因此,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学院的基本构思是:

1.生态校园——自然生态网络(山、水、绿)与人文生态网络(校园建筑、道路等相互交织、创建生态型校园空间)。

2.交往空间——交往空间是大学校园形成与持续发展的媒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大学生活内在的活动及创造力的源泉,交往空间的人性化,交往化是大学校园空间的特质与魅力所在。

3.创新网络——通过新型校园空间塑造,突破传统教育空间模式,鼓励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空间创造,展示校园生活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4.以人为本——校园空间塑造、交通组织、功能分布、及活动方式的组织等,均以使用者为中心,这是设计的基点所在。校园内道路、景点、楼宇的命名也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从校园精神建设入手,重视“三风”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

淮信院从校园精神建设入手,重视“三风”(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建校30年来,学院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以“明德尚行”的校训为内核,培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慎思、明辨、躬行”的学风和“严谨、规范、求真、铸魂”的教风。

首先,校风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育人的环境。好的校风,能使学生在其中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收益无穷。步入学校大门,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根据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培育、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校风,并通过深入持久的校风教育和继承来指导和影响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搞好学院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地位,树立良好形象,为广增生源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其次,搞好学风建设,培养新型的学生群体学风,是指学生群体对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态度、风气、方法等方面的共同倾向。我们学院以校风和教风为指导,秉承“德育为首,教学为重,科研领航”的传统,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和“立足苏北,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培育、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学风。

再次,搞好教风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风,是指教育教学工作者群体长期形成的精神风貌,是体现在思想、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学院实施了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部分。这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学院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做到“督”有成效,“导”有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新型校园文化中凸显高职特色

淮信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了“四个嵌入”教育教学改革:将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职业体系嵌入学历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嵌入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教育环境。学院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立足苏北,依托行业,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突出职业特色是淮信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紧扣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叫响学院品牌

2007年6月,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由富士康公司在校内投资5000万元,创建超精准模具车间,开启了世界500强企业将车间办进江苏高校的先河。与富士康的合作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范例。

同时,学院先后投资5400万元,建成了由108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工程基础实训中心”、“网络工程实训中心”、“自动控制实训技术中心”、“通信终端实训中心”、“商贸管理实训中心”等具备教学、培训、生产、研发四大功能的8个实训中心。学院获得的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依托基地实训技能”,学生不出校,就能得到与知名大企业基本同步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多种形式的企业临岗实习,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等,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著追求。

(二)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参与性

我院创建了淮安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培训、物流师和电子商务师以及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培训、普通话等级考试站等。此外,中国商业技师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授予我院“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站”。

我院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可以为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一种人人争先恐后拿各种证书的氛围,使学生除获取专科学历证书以外,还能方便地获得英语、计算机等全国通用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相关专业主要岗位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样地也可以为淮安市各类需要培训或取得某些资格证书的人群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结语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在校园先进文化的引导下,全面发展。对于我们淮信院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院校文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候波,辛香玲,高志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浅议 篇4

1. 设计目标

(1)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学生网上求职等。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视频点播(VOD)、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

(6)创建学院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7)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进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2. 设计思想

(1)系统性校园网建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

(2)先进性、实用性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不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无疑会形成建成不久即面临淘汰的局面。而一味追求先进,不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将存在巨大的风险。

(3)开放性、发展性系统的规划、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的沟通。

(4)安全性系统具有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手段、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和破坏。

(5)易用性、可靠性系统要求设计简单,层次清晰,软、硬件设备性能优良,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6)经济性系统设计和资金投向合理,体现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7)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 方案解析

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技术方案设计、应用信息系统资源建设。技术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选型等;应用信息系统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外部信息资源建设等。这里我们介绍网络技术选型。

(1)目前的网络技术选型设计,在局域网建设中,比较流行的技术有快速以太网(100BASE-T)、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T)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校园网建设一般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实际构筑中采用三层结构。最下层到桌面为100Mb/s以太网;第二层为楼内各楼层到二级交换机,由100Mb/s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构成;各楼到网络中心(即主干)为以光缆为介质的千兆位以太网。一级交换设备具有ATM端口,二级交换设备支持ATM端口模块,可以方便地向ATM网过渡。

(2)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校长查询、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思教管理、教工管理、党务管理、工资管理、财产管理、档案管理、文件管理等,各模块的功能在此不作赘述。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INTERNET功能、远程访问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以多媒体方式介绍学校的功能、讨论和交流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各项功能均可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在此亦不做详细描述。学校的网络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供简单、有效、便捷的理想办公、教学环境。校园网一方面缩短了学校与外界的距离;另一方面,构建了以INTERNET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校园网建设的普及应用,学校最终将迎来科学管理和教学的新时代。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 分析了高职学院在校园网建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学校信息化建设、营造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策略、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院,校园网,建设

参考文献

[1]傅秀斌.将E-learning进行到底.中国教育网络, 2004, (6) .

[2]陈强, 程昌品.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思考.计算机教育, 2004, (4) .

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论文 篇5

一、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清,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是从中专院校和中职院校升格而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沿袭老路,没有达到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和内涵;二是走上翻版的普通本科院校之路,过多地模仿,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知,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师生。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对建设主体认识不清,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某个具体部门的工作,或者仅仅认为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认为活动数量多了就是校园文化繁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过多反映的是学校一些具体部门的要求,或者学院工作的配合,不能真正体现学校师生的需求,更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的意愿。校园文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不能达到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学校基础建设、招生就业和科技创新,对于校园文化这种软实力缺乏必要的保障,往往在组织支持、人员配置、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上相对缺乏,使校园文化成为空谈。

(四)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新媒体建设,不能达到校园文化信息化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手机报、QQ、飞信、微信和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使用新兴媒体这一工作载体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就必须清晰地认识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把不足内化为动力,并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加以改进。加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具备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推动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高职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去实现的,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相同和相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了与他们专业背景相匹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新时期高职教育正是要努力改变这种与素质教育要求不协调的育人方式和育人环境,使大学生获得与个人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使大学生逐渐完成了个人社会化的转变,并从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升华和完善,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校园精神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行为的后续力量使得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能够作用于社会主流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主要反映在它的文化制度建设上。主要反映在,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优良学风、教风以及建设制度对学生产生了必要的约束机制。良好的校风学风、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这种约束作用能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和勇于担当的意识。第二,校园文化还是矛盾的调节器和中和器,它通过舆论评价、习俗、道德观念等形式,调节师生的行为认知和个人评价。第三,校园文化有很强的评价重要,它弃恶扬善,对周围的事件有明显“善”与“恶”判别,从而使大学生个人认知和评价得到加强。

(三)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可以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校园主流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尽管在校园中师生个体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现象,但校园主流价值观仍然影响着个体价值观,并使之趋于一致,这其中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等来实现,具有较为鲜明的教育性、发展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内在的补充和发展,在更高面使学生成为文化人、智慧人、社会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育人作用。从无意识地形成校园文化,到有意识地营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不断积淀使师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评价得到加强。同时,人文艺术类学科的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的统一,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升华。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和取代的。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由于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作用,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三、结语

浅议高职人文校园建设 篇6

关键词:高职;人文校园;缺失;原因;理念;办法

一、当今高职校园人文建设缺失的原因

第一,生源较差,学生入学时人文素质缺失严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来自中专、职高、技校,即所谓的“三校生”;一部分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五年制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技能的起点也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教育就已经占用了大部分的精力,所以对于看不到具体现实效果的人文校园建设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对人文校园建设的投入不够。我国的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一直不能满足教育实际的需要。从高职院校层面来说,人文课的师资建设没有专业课受重视;从教师自己的层面来说,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术思想缺乏交流和碰撞,创新少,并且教师自身素质存在不足。另外由于扩招过快,每个学生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明显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接受人文熏陶的机会。

二、树立先进的人文校园建设理念

以人文为宗旨的人文教育,虽然历经变迁,但却有一些核心观念和态度使之独立出来,区别于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实践。人文校园的建设理念可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作为人而求人的进步,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因此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通过教育,更大限度地提升人的智力和体力潜能,并使每个人具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愉快地生活。高职教育中,要改变单纯的技术教育的现状,学校从管理者到教育者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并教育学生读高职并不只是谋求生活的工具。

第二,坚持超越的人性理念。在人文教育中,人性理念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解读,一是完善,即人性是完善的。《学会生存》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二是美好,即人性是美好的,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达到一种具备完整人性的、成熟的自我实现,在这种自我实现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而不仅仅是技术熟练工。

第三,坚持陶冶的课程理念。高职学院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任何部分都无法与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因此,校园人文建设虽然不直接属于课程范围,但是却与课程密不可分,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陶冶是建设人文高职校园的必要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时,必须梳理陶冶的课程理念,将人文教育注入课程中,具体要做到:一要实现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吻合;二要实现情感领域(情绪、态度、价值)与认知领域(理智的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三要实现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人文与专业融合在一起,比如进行护理专业课程授课时,要将医德放在重要的部分进行,并在所有课程内容中渗入医德的成分。

三、以三个抓手为主的建设方法

第一,抓领导。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领导者都起了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倡导作用。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都要有一批人进行倡导和推动,才能有意识地形成人文校园。领导班子全体要将人文校园的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在全校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第二,抓机制。人文校园的建设最终要通过机制来落实,只有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够真正保证人文校园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人文方面进行规范,对每位职工和学生的人文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在严格管理中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同时,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学校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第三,抓氛围。良好的人文氛围既是人文校园建设的目的,也是人文校园建设的促进因素,一个浓厚的人文精神建设及文化环境对创建人文校园活动十分重要。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包含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学校人文精神建设中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要吸取现代先进文化。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扩大宣传,营造创建学校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韩飞雪.论提高人文素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J].华章,2009,(14).

[2]于凤军.如何构建人文校园[J].吉林教育,2009,(27).

浅谈农业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 篇7

大学校园是一个信息交流频繁的特殊场所,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校园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因此校园网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以农为本,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农业部首批“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试点院校。南通农院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现已发展成为由双百兆出口,千兆光纤覆盖全院楼宇的高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2. 校园网设计原则

校园网是一项基础建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带宽、远程连接、性能扩展等未来需要。因此,一般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在建设校园网络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先进性

系统设计采用当前国际先进而成熟的主流技术,符合业内相关的国际标准,网络系统至少在3~5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2)扩展性

在建设主干基础设施中应有扩展能力,包括技术和性能的提升、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网络应用的增加等的需要。

(3)可靠性

所建成的网络应能满足长时间重负荷运行的需要,不仅要求硬件品质的可靠性,同时要求软件品质的可靠性、技术管理手段的先进性。

(4)实用性

网络建设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和未来技术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充分考虑投资分阶段实施,每一阶段的投资应得到保护。

(5)安全性

校园网中保存的部分信息及配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网络设计时要采用网络隔离、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防止非法用户入侵。

(6)经济性

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3. 校园网的网络方案设计

3.1网络架构

规划设计一个网络时要遵循层次设计的思想,通常网络设计分为3层:(1)核心层。核心层网络组成高速互联的主干,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快速适应网络的变化。(2)汇聚层。汇聚层是网络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点,可以配置为VLAN之间连接的路由。(3)接入层。接入层为用户提供在局部网段访问互联网络的能力,直接与桌面计算机接入。

采用层次化模型能够节约成本,使网络中的每一层都能够很好地利用带宽,减少对系统资源的浪费,也易于理解,扩展和排错。

南通农院校园网的结构是由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组成,其中由安装在网络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组成校园网的核心层,由安装在各楼宇的交换机组成网络的汇聚层与接入层。南通农院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3.2设备的选择

♦核心层设备选择

学院主干网采用Cabtron E5交换机。它支持10/100/1000M交换模块,交换容量48Gpbs,支持SNMP网管,最多可以负载120个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接口、240个交换式以太网接口、240个快速以太网MicroLAN接口、240个以太网MicorLAN接口,满足集中式主干/分布式主干和服务器群应用及高可用性和多层交换不断增加的需求。

网关采用RSR50路由器,28Gbps的背板带宽,4.5Mpps的报文转发率,支持IPv6、BGP、ISIS等协议。

防火墙采用Netscreen,它是一种高性能的硬件防火墙,具有防火墙,VPN,流量分配和负载均衡功能。

根据学院的实际应用,配服务器10台,用途如下:

1) DNS服务器1台:装有SOLARIS操作系统,负责域名解析服务。

2) WWW服务器1台:装有windows 2003操作系统,负责校园网的对外发布及WEB站点的管理。

3)电子邮件服务器1台:装有亿邮电子邮件系统,负责整个校园网中各个用户的邮件管理。

4)鸿雁垃圾邮件处理器1台:负责处理垃圾邮件,过滤不良信息邮件。

5)教务数据库服务器2台:装有教育教学办公系统和全院师生数据信息。

6)电子阅览服务器2台:装有万方数据和圣典E-Book。

7)课件服务器1台:负责师生点播课件及教师精品课程的制作浏览。

8) FTP服务器1台:装有windows 2003操作系统,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载等服务。

所有上述设备放在网络中心方便统一管理。

♦汇聚层、接入层设备选择

汇聚层设备通过几个千兆以太网端口连到核心层交换机。由此C楼采用Quideway S3526C交换机,主楼采用RG-S4909交换机,B楼采用RG-3750交换机,办公楼采用RG-S2150交换机。而接入层设备采用锐捷系列交换机。

4. 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

♦校园网的管理

南通农院校园网络管理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南通农院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2)建立台帐制度。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按要求填写《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网络系统运行记录表》,内容包括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现象,排除故障措施等等。

(3)对网络中心的严格管理。网络中心控制室是校园网络系统的“心脏”,除网络管理员外,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随便进入。网络中心机房要绝对保持清洁、卫生,严禁在室内吸烟、乱扔杂物。

♦校园网的维护

网络安全是任何网络建设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而维护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手段,只有有效的维护才能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南通农院校园网络维护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硬件维护。所有设备均接入UPS电源,防止因外界断电时机器强制关机。机器运行中,负责人员时刻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机器恢复正常。平时保持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作好日常卫生工作。

(2)软件维护。主要包括:

a.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在每一台服务器上均安装了补丁升级软件以便及时发现漏洞,安装补丁程序。

b.加强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限制Guest账号的权限;关闭一些威胁安全的服务,如telenet服务;禁止一些不安全断口,如137、138、139、445等端口;设置安全性高的强密码,如字母、数字等组成的不少于六位数的密码。

c.安装防病毒软件。在校园网中安装了熊猫网络版防病毒软件,有效地阻止病毒在校园网中的传播。

d.加强防范。在服务器端接入了Netscreen防火墙,以防止黑客侵入、信息篡改、窃取,阻挡恶意攻击。

5.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校园的概念逐渐得到各高校的认可,并且逐渐成为学校办公、教学科研、资源整合以及宣传交流等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操作平台,也是体现和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南通农院先后建立了以下校园网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

2003年南通农院与常州市助手软件咨询开发中心共同开发《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成为教学管理的核心。

♦南通农院网站

建立了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和部门网站,及时发布学院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现在已经建成21个部门网站。

♦档案管理系统

可以通过校内办公系统查询最新的文件和会议情况,真正实现院务公开。

♦学生管理系统

为学工人员和班主任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可以查询学生信息、成绩、评语、住宿、奖惩、资助情况;为学生提供查询个人信息服务。

♦图书管理系统

方便师生借阅图书。师生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实现查阅、浏览、转借图书等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

安装了“软件通”计算机技能自助式网络视频学习系统,可以让师生网上自主点播学习。

♦电子期刊

购入了维普数据库、时代圣典、万方数据等电子文献,广大师生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从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其他公共信息资源中获取了大量的实用价值高,时效性强的科研信息。

♦电子邮件系统

各个部门人员和老师都分配了校园邮箱账号,在校内可以迅速地进行邮件转发,也可以对外使用。学院的亿邮电子邮件系统还提供了网络文件的存储功能。

♦精品课程开发系统

教师可以通过此平台快速的建立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目前上网有6门精品课程,还有一大批课程也正在搬上网络,整合了全院各学科最优秀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章节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心海软件学生心理档案系统

学生可以登陆系统方便快捷地进行心理测试,从而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6. 结束语

由于校园网建设和规划思路明确,方案经过反复调研与论证,所以建设进展顺利。已由一个功能单一、规模较小、带宽较窄的局域网,发展成为已具一定规模的双百兆出口、千兆光纤覆盖全院楼宇的高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为全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功能完善、使用安全便捷、技术先进可靠的高速互联传输网络,在学院电子办公、教学科研、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对外交流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斌.计算机网络与系统集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17-220.

[2]李法春.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22-227.

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 篇8

校园文化是一种植根于校园,以师生为主体,以文化活动、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1]。高校校园文化则是在大学特定区域产生的校园文化,它包括生活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及其在物质意识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会重要意义[2]。但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网络文化已逐步成为师生消费的文化主体,传统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为了继续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通过校园网站、校内论坛、网上社区等载体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塑校园的归属感。在此种情况下,校园文化特有的文化内容与网络文化的创新载体相互融合,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生活、学习及思维方式,其高质量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深化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1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1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虚拟展现

校园网络文化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校园文化现实,具有校园文化的实际内涵,但又带有网络的虚拟性,是校园文化的虚拟展现。由于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要依附于校园文化的普遍价值才能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3],而且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所展现的内容几乎全部来自日常校园生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园网络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现状以及校园文化未来规划蓝图的模拟。

1.2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延伸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文化对校园的不断渗透,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弱化,学生自主教育与参与教育通过网络日益得到加强[3]。学生消费的文化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校园文化,仅仅把校园文化搬上网络,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校园网络文化首先是校园文化的模拟,但它不是简单的复制或选择性的报道,而是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延伸。它既有校园文化的客观现实,又有网络文化的高时效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资源共享性,不仅可以破除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时空局限,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刺激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其交互性和虚拟性,弥补了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中师生交流少的不足,有利于活跃参与氛围,使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更强[4]。

1.3 校园网络文化是新时期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在高校更是如此。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新时期师生关系转变的影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逐渐淡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越来越淡薄,正常的师生互动行为也越来越少,师生关系淡漠。而校园文化建设又由于缺少教师的参与,内容缺乏先进文化理念和丰富内涵,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传统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校园文化内容匮乏,归属感缺失,学生心理危机频频出现等都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种情况下,通过校园网络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增强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吸引力,重塑校园文化归属感,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得更好。

2 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我们就“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题对广东省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进行了网络调查,并对个别院校派发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193份,占总数的96.5%。通过分析、汇总,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领导认识不到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高专院校领导普遍只认识到校园网络作为学校网络宣传平台的作用,没能站在弘扬校园文化的高度深入思考将校园网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对具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乏认识,在人力、物力上投入不足。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办学业务,或忙于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或忙于筹集资金大建特建实训场所,无暇顾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致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残缺,应用维护经费难以到位。

2.2 校园网站建设功能模块不完善,文化建设栏目少

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发现,100%的高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门户网站,并建有不少信息化平台,但在校园门户网站开设校园文化、校内论坛、学生社区、电子资源共享平台等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栏目的学校只有39所,占院校总数的60.9%。而在这39所院校中,相关栏目内容丰富的院校只有16所,仅占院校总数的25%。大部分院校的门户网站及信息平台除了办公自动化应用和教学资源管理外,就是校园信息的报道,极少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弘扬校园文化更是无从谈起。

2.3 师生参与缺位,校园网站内容缺乏内涵,吸引力不足

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经常访问校园网站的师生用户仅占在校师生的4.7%,而只是偶尔访问的师生则高达76.8%,校园网站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校园网站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慢,缺少内涵。由于校园网络文化是新生事物,其建设缺乏经验可鉴,一直以来不温不火,内容乏善可陈。而职业院校对教师技能和企业经验的要求又迫使教师忙于参加技能培训或下企业,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热情大大减弱。教师参与的缺位,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少内涵与凝聚力,从而导致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高。另外,大部分学校未注重学校自身历史渊源和校园文化特色的挖掘[5],仅仅根据行政指令开展一系列例行的教育活动或社团活动,所谓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内涵,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往往又来源于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力明显不足。

2.4 校园网络沟通渠道少,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我们经过统计发现,在调查的64所院校中,开设校园论坛、网上社区等交互平台的院校只有14所,仅仅占院校总数的21.9%,即便开设了互动平台的院校,对学生的过激言论也往往是重堵不重疏,方法欠妥。一些高校管理者对校园论坛、网上社区等互动平台的性质、作用、运行规律缺乏理性认识,往往因噎绝食,抑制校内交互平台的发展,甚至完全堵绝校内互动沟通的渠道,使校园网络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6],严重打击了师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 加强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在国家教育部16号文的指导下,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体现自身的职业特色,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好文化育人的功能。经过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加强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领导认识,更新建设理念,合理配置经费投入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建设,同样,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也包括校园网络硬件环境的建设,但硬件环境建设必须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避免过度建设和资源浪费。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凡谈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强调网络硬件环境的完善,却极少谈及应该如何合理配置经费投入的问题。而从目前的建设现状来看,高校领导往往也只重视网络硬件环境的完善,对具体文化建设缺乏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经费几乎全部投入到硬件环境的完善上去,而投入到具体文化建设的极少。然而,由于网络硬件本身固有的损耗,对其投入无疑是一种消费型投入,若一味追求硬件环境的先进、完善,却没有加强现有环境设施的使用,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将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因此,必须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更新建设理念,既要抓硬件环境建设,又要抓具体文化建设,从经费上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既有平台可用,又有丰富的内容投放,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2 提高师生参与意识,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精品,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吸引力

为了体现学校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整体价值取向,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师生共建,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并把行政办公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逐步移到校园网络,把网上的虚拟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融入到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去,逐步培养师生的参与意识。只有使师生置身其中,才能让其切身感受到点滴的进步,从而增强其责任感。

此外,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精品,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促进特色校园网络文化的生成[7]。通过建设专题网站,开设网上社区互动栏目,搭建视频娱乐平台等形式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逐步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精品,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

3.3 深度挖掘特色与内涵,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归属感

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必须体现国家教育部16号文的办学精神,在文化内容建设上融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突显“职业”特色。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清醒认识自身的目标定位,不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建设模式或公众网上社区的套路,着力于自身历史渊源和校园文化特色的挖掘,创建反映自身特色和内涵的栏目,增强师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的亲切感。

一些学校常抱怨毕业生对学校越来越没有感情,其实这得归咎于商业功利主义运作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人文关怀导致的归属情感缺失。要想重现昔日师生的深厚情谊,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借助校园网络媒体搭建校友文化平台,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丰富人文关怀,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归属感。暂时的文化现象往往因为经不起时代的冲刷而显得苍白无力,只有那些具有深厚内涵、饱含本校师生归属情感的特色文化才能在师生中得以传承。因此,必须注重自身特色的挖掘和内涵的提炼,以独具特色的内容和文化魅力吸引学生,从而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归属感。

3.4 理性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活泼性,活跃校园网络互动氛围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理性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活泼性,如果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教育的严肃性,缺乏大学人文精神的思考,将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一厢情愿的困境,而增加其活泼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则更显成效。另外,拓宽师生沟通的渠道,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更有利于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青年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又年轻气盛,容易偏听偏信,助长不良舆论的散播,学校加强舆论监管无可厚非,但若采取消极的办法生硬地堵、删,而不是针对问题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则适得其反。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高,其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一旦自觉知情权与发言权被剥夺[8],就会选择微博、社会论坛等途径发泄,使矛盾扩大化,不利于舆论的平息和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创新教育形式,灵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活泼性,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开设时事论坛、名家大讲坛等形式充实教育内容,增强师生互动,使校园网络舆论得到及时疏导。

3.5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成熟的制度文化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必须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从机制上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网络使用制度、信息安全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培训进修制度等的制订、完善和落实。另外,必须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那是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活力的基石。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其成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信息敏锐性,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发现文化建设的兴奋点,懂得更新文化建设理念,创新文化建设形式,促进文化精品的生成。一般来说,这支队伍由政治辅导员、校园网络舆论领袖、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专家领导等人员组成,既可以监督引导舆论,又可以释疑解惑、辨析商讨,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深层次、高品位发展。

4 小结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成熟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校园文化的沉淀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同样,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也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层次和文化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为指引,建设师生喜闻乐见并具备自身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其伴随院校的发展,不断凝聚精华,逐渐深厚自身的内涵。此外,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不管是硬件环境建设还是具体文化内容建设,都需要制订一个周全的规划,以保证其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文化的传承、发扬光大。

摘要: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校园文化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校园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新时期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分析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网络文化,高职高专

参考文献

[1]周运来.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M].长沙:岳麓书社,2009:2,5-6.

[2]广东省教育厅.2011年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公布[EB/OL].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35/2011-10/125468.html/2011-10-18.

[3]赵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07(5):150.

[4]敬菊华,张珂.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4-135.

[5]张松平,蒋小丰.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9(12)下:228.

[6]林曦.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北京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265.

[7]袁纪玮.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75,78.

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 篇9

1 IPv6 综述

1. 1 IPv6 的发展历程

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 理论上最大约有43亿个地址, 可用地址已于2012年被分配完毕, 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 拥有海量的地址资源。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 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注重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 还考虑了在IPv4中没有解决好的其他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丰富的地址资源、改善了的服务质量 ( QoS) 、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

最大的优势是IPv6大大地扩展了地址空间, 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 为互联网的普及新应用的拓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 IPv6并非十全十美, 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 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1. 2 IPv6 的特点

IPv6与IPv4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有以下几点:

( 1) 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 理论上有232个地址; 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 理论上有2128个地址。

( 2) 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更好的聚类 ( Aggregation) 的原则, 这使得路由器能较少的条目表示更多的子网, 大大减小了路由表的长度, 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效率。

( 3) 增强的组播支持功能以及对流的支持。这些为网络中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 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 4) 加入了新的地址自动配置功能, 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补充, 使得网络 ( 尤其是局域网) 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2 IPv6 的主流过渡技术

2. 1 双栈技术

双栈技术是指设备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种协议栈的技术实现方式, 主要用于IPv4向IPv6过渡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实现上来看, 双协议栈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 也是其他几种过渡技术的基础。

IPv6和IPv4都属于TCP /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协议, 两者使用相同的网络接口层, 尽管它们的实现方式有许多不同, 但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都用于实现网络层的功能, 上层的传输协议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新建和升级改造的校园网, 在部署IPv6时, 首选方案就是双栈技术。

2. 2 隧道技术

隧道是一种协议封装技术, 指将一种协议封装到另一种协议中。在隧道入口处, 将被封装协议装入封装协议, 在隧道出口处再将被封装协议从封装协议中取出。在整个隧道的传输过程中, 被封装协议是作为封装协议的负载。使用隧道技术只需要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进行修改, 对网络的中间部分没有特殊的要求, 比较容易实现。对于网络硬件设备不支持IPv6的校园网, 在部署IPv6时, 可选择使用隧道技术。常见的IPv6隧道技术有: 手工配置隧道、6over4隧道、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6to4隧道、ISATAP隧道、隧道代理及Teredo隧道。

隧道机制一般由隧道入口、隧道出口、封装协议、乘客协议等几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

2. 3 地址转换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是一种IPv4节点和IPv6节点之间的互通方式, 原IPv4用户节点不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所有包括地址、协议在内的转换工作都由网络设备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 具备协议转换功能的网络设备要向IPv6域中发布一个路由前缀, 凡是具有该前缀的IPv6包都被送往该网络设备。NATPT网关路由器应具有IPv4地址池, 在从IPv6域向IPv4中转发包时使用。此外, NAT -PT通过与SIIT ( StatelessIP/ICMP Translation, 无状态IP/ICMP转换) 协议转换和传统的IPv4下的动态的网络地址转换 ( NAT) 以及适当的应用层代理网关ALG ( ApplicationLevel Gateway) 相结合, 实现了只安装IPv6的主机与只安装IPv4主机的大部分应用的相互通信。

3 IPv6 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

3. 1 IPv6校园网的总体结构

校园网采用双栈方式, 建立IPv6与IPv4双协议栈校园网。借助校园网升级, 要求新采购和更新的网络设备均支持IPv6, 使得全网的核心和汇聚设备均支持IPv4/IPv6双栈。IPv6校园网整体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IPv6校园网接入采用纯IPv6接入模式, 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心机房至Cernet2甘肃结点兰州大学中心机房采用千兆光纤传输。实现校园网与CERNET2的连接。通过IPv6边缘路由器, 以专线的方式使用IPv6静态路由与CERNET2的主节点相连, 实现IPv6校园网与Cernet2的直连, 为校园网中所有的IPv4/IPv6双栈用户提供访问互连网中IPv6资源的通道。

3. 2 IPv6 校园网的地址规划和路由设计

( 1) 校园网的IPv6地址资源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接入Cernet2, 从Cernet2获到的到地址是: 2001∶da8∶c007∶∶ /48, 理论上可自由分配的地址有280个。由于接入时校园网大部分不支持IPv6, 早期的应用仅局限于IPv6实验。借助本次校园网的改造升级, 学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IPv6的大规模的部署。将/48前缀的地址划分为更小的地址块, 分配给各校区和楼宇。

( 2) IPv6路由设计

由于在ipv4校园网中在网络的核心层和汇聚层内部采用OSPFv2, 为便于校园网技术人管理IPv6校园网, 在IPv6校园网中路由协议采用OSPFv3。

在原有的校园网IPv4中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 ( Area) , 以后新增加校园建筑或接入单位, 再添加相应的区域。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构成了Area 0, 两台核心交换与某个校园范围内的汇聚交换机构成其余几个域。例如与总校区园办公区网为Area1, 总校区教学区网为Area2, 学生区域为Area3, 宿舍区域为Area4, 师范校区为Area5。为减少园区网路由变化对主干造成的影响, 各区域应将本网的路由进行汇总后再广播到Area 0中。为方便管理人员在IPv6环境下掌握IPv6路由, 相同的地理范围采用相同的区域号, 便于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边界路由器中采用缺省路由, 接入到Cernet2甘肃结点。

3. 3 终端用户的接入

( 1) 双栈用户接入

由于校园网用户大部分校园网终端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已更换为win7或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 这些操作系统对IPv6的支持比较完善。在地址分配方面, 采用了有状态地址分配和无状态地址分配相结合的方式, 对用户数较少的VLAN, 由该VLAN的接口提供IPv6的路由公告, 实现IPv6地址的无状态分配。学院在校园网搭建了支持IPv6的DHCPv6服务器, 对于IPv6用户较多的VLAN, 在该VLAN中配置DHCPv6中继, 使用DHCPv6服务器对该VLAN中用户进行IPv6地址的有状态分配。

( 2) 隧道模式接入

对于个别不支持IPv6的三层设备, 我们在校园网中搭建了IPv6隧道服务器, 对于这些设备所连接的用户, 可以通过连接隧道服务器实现IPv6的接入。

3. 4 IPv6 校园网中的应用建设

( 1) 完成了IPv6域名服务器搭建

域名服务器是互联网中的重要基础服务之一, 在以IPv6为核心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中, 域名系统 ( DomainName System, DNS) 作为最基础的应用, 其地位会更加巩固。因为128位的地址难以让人记忆, 所以会对DNS有更强的依赖性。

对于IPv6 DNS , IETF已经制定 了相关的 标准 ( RFC1886、RFC2874、RFC3363和RFC3596) 。为了方便校园网中用户使用互联网中的IPv6资源, 学院在CentosLinux6. 5上使用DNS服务器软件Bind搭建了支持IPv6DNS服务器。

( 2) 建设了IPv6WEB站点

www服务是互联网中最常见的应用服务之一, Linux和Apache在校园网中搭建了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的网站, 并计划将原有部分Web网络资源迁移到双线服务器上, 为IPv6校园网提供更多的资源。

( 3) 使用IPv4/IPv6加速网关实现IPv6/IPv4资源的互通和相互访问

学院在校园网中部署了一台协议转换网关, 可以实现ipv4网络中的web应用对校园网中或校外的IPv6用户提供服务。

( 4) 建设IPv6 FTP服务器

FTP也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之一, 学院在校园网中搭建了支持IPv6的FTP服务器, 操作系统使用了Centos Linux 6. 5, FTP服务器选择了ProFTPD, 建成的FTP服务器在IPv6校园网中为IPv6用户提供服务。

摘要:从介绍IPv6的发展历程, 分析几种常用的IPv6部署方式, 并通过在校园网中实际部署IPv6的实例, 提出了具体的IPv6部署方案, 以期为同类学校IPv6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网,教育信息化,IPv6,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五红, 王宇.高校IPv6校园网的部署与配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28 (13) :3106-3110.

[2]司广涛, 任芬芬.IPv4/IPv6校园网的规划与实现[J].研究与设计, 2011, 27 (4) :37-39.

[3]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IPv6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6-71.

[4]杨国良, 李阳春, 伍佑明, 等.IPv6技术、部署与业务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5]王晓峰, 吴建平, 崔勇.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6, 27 (3) :385-393.

[6]王瑾, 吴启山.基于IPv6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 2008, 9 (41) :142-144.

[7]冷俊敏, 付国, 荆振宇.IPv6试验网络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 (8) :1850-1852.

[8]Chen Yan-ge, Hu Zi-yi, Tan Shui-mu.IPv6 network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on campus network[C].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09.

[9]Cisco Press.IPv6 Deployment Strategies[EB/OL].www.cisco.com/univercd/cc/td/doc/cisintwk/intsolns/IPv6-sol/IPv6dswp.pdf.

浅谈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信息化时期,信息化技术正在向高校管理、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学校信息化程度成为衡量高校发展的又一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来说,学校的发展起步较晚,信息化的需求不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于2004年底组织发起的"2004年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活动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设也已经达到较高普及率,但与综合类高校相比还略有差距。为此掌握信息化现状,以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数字校园建设将尤其重要,这里谈谈高职院校中的"数字校园"建设问题。

一、"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设备与网络拓展矛盾突显。

高职院校中校园网的初期建设大都受资金、技术的制约,在网络的规模、架构等方面相对欠缺,网络覆盖面较窄,设备选取一般遵循够用的原则,设备接口可扩展的余地较少,有的甚至采用设备顶替使用来节约成本,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师生对信息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网络设备与现有数字校园网络拓展矛盾突显。

2. 数据资源共享不够,远景规划不足。

高职院校中根据工作的需求虽启用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类型各异,导致资源共享不够。应用系统独立运行并形成了资源孤岛、信息孤岛,大部分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既浪费人力,又无法统一使用,而且还致人员、机构等基本信息拥有多个版本,数据不一致。

3. 信息服务不够。

数字校园的核心作用是服务学生、服务老师和服务管理,信息标准不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门户、很多应用系统更多地体现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功能较弱,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4. 顶层规划与技术力量不足。

应用是数字校园的核心目的,以前的校园建设大都是在临时需求的驱动下进行的,缺少统一的顶层规划,建成的系统可扩展性和共享性极差,并且数字校园建设专职管理维护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网络信息化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培训不够。

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应以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

1. 加快教育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建设,确保信息化设施设备达到达同类先进水平,师生人机比达到规定要求。优化校园网络布局,实现对办公场所、学习场所、和学生宿舍的全覆盖,网络带宽满足师生上网和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的需要。加强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建设,提供完善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与服务、数字学习环境网络,确保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

2. 加快优质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

加强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数据库建设,开发一批高水平的优质数字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逐步建立师生共享数字期刊、专业技术平台等教学资源库系统。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率和师生对资源库的使用率。

3. 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

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营造校园信息化氛围,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努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4. 加快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建立涵盖办公、学生、教师等服务学院管理的电子院务平台建设,实现办公电子化。建设覆盖校园管理、教学、生活、科研等各方面的"一卡通"系统,并由师生普遍使用。

三、"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1. 基础设施建设:

无线网络建设、核心机房供电系统、安全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建设,数据中心的建设等,根据自身特点优化网络结构,整合硬件资源,分批次有重点的逐一实施。

2. 信息标准:

管理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之一,是将来实现全院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结合信息化管理特点,构建学院的基础信息标准集。

3. 用户管理: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系统(一卡通号),让学院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对应的电子身份,并通过电子身份访问有权限的任何系统。

4. 数据服务与管理:

根据数据分布的实际情况,采用以集中存储为主的分布存储策略,集成各种信息服务,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发布和服务。将有特殊需求的数据存储在相关部门,整个系统的数据采用统一的视图,实施统一的管理,数据集中存放在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5. 信息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管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现实校园的信息数字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并根据相关的业务逻辑组织起来支持用户的管理活动,使用户实现管理现代化。

四、"数字校园"设计原则

1. 先进性:

数字校园建设须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以便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2. 实用性: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须坚持实用的设计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实际需求,遵循与应用相匹配,适当超前的原则。

3. 易用性:

数字校园的用户包括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须坚持易用的设计原则,确保结构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 安全性:

数字校园涉及到大量敏感数据,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安全策略、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安全。

5. 可靠性:

数字校园支撑着整个学校的日常管理,必须具有高可靠性、高容错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使用成熟的热备份技术和集群技术,以确保不间断运行、确保局部出错不影响整体、确保快速响应。

6. 开放性:

数字校园建设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因此,采用面向服务的基础架构,通过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公共数据交换,整合、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和各种信息资源,以尊重历史、满足现状、适应发展。

五、"数字校园"建设措施

1. 加强领导,统一师生认识。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数字精神,充分认识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实施的基本。

2. 加大投入,确保建设资金。

数字校园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一项系统工程,确保资金的投入与有效使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

3. 技术保障,确保建设质量。

成立数字校园工作办公室,统筹规划,制定远景发展策略,聘请数字校园建设专家论证通过发展策略,由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建设可持续发展。

4. 强化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数字校园"涉及的部门多,强化部门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及责任人,形成目标考核、奖惩机制。

5. 过程监督,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建设项目管理力度,建立学院信息化项目立项、集成调试、试运行、收集反馈、整改、初验、终验的全过程项目监管制度。

总之,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决策者高瞻远瞩,需要全员上下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密切配合,更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策略推动方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大学校园网建设应用状况调查报告http://www.cutech.edu.cn/cn/jyxxh/webinfo/2005/05/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重要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创新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文化品位、独立品格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

二、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途径

(一)精神文化(核心和最高目标)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人员长期或短期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和,例如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坚持学院办学理念,大力弘扬学院优良传统,使广大师生员工铭记校风、校训,使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校风、校训发扬光大。这既是学校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活力的动力和源泉。

1坚持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反映了一个学院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是学校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工作指南和自觉行动。通过校园环境以及主要宣传阵地、重要宣传品等多种形式来反映办学理念的具体内容,让师生在日常环境中耳濡目染。

2弘扬学院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优良传统,树立核心价值观。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师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不断铸造凝炼的“自强不息,求是创新”的精神,是全体师生今后继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学院的文化内核。

要继承弘扬学院优良传统,可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出版新生特刊,发挥校史的教育作用,编写校史,建立荣誉展览室,适时开展校庆活动,宣传学校优良传统,办学历程和重大成就,促进师生爱校、荣校。

3铭记校训——厚德润物。校训寓示做人做事要博学笃行,厚积薄发,自强不息,永不停止。“厚德润物”的校训是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广泛认同的行为准则。

4注重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学校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风建设主要包括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重视教风建设——“诲人不倦”。教师的职责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在教育学生中要有热情,有耐心:“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尤其要注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校的各项政策要充分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怀和支持,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强化学风建设——学以致用,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体系,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进取的信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努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以及与人为善、宽宏大度的胸怀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要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二)物质文化(基础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她是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

1加强校园设施建设。按照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学校整体规划,加强校园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按照既有齐全的现代化功能,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原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格。

根据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场所,逐步形成“三中心”——科技创业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实训中心,进一步完善宣传橱窗、报刊亭、广播站等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良好的条件。

2重视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学校对各种宣传媒体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学校主要宣传载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逐步完善具有广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的校园标识系统。强化全校各单位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学校形象标识意识,倡导师生佩戴校徽、校牌,倡导学生统一校服,谱写校歌,鼓励师生传唱,激励师生热爱学校,学校产业产品的标识、交通工具的标识都可印上无声的文化,无声中加强院校的对外宣传。

3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学校的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中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做好校园的环境美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并加强管理。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广场、设备仪器等都可以校名人名、企业命名,还可增加名人雕塑,醒目的标语,处处营造优美、自然、和谐、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

(三)制度文化(内容本体)

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例如包括在办学过程中,与学校有相互关系的外界建立的有关机制,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按照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精神,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第一,入学初期,全院统一学习《学院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并在军训结束后考评;第二,分部门组织学生干部干事学习《学院团委工作条例》、《学院学生会工作条例》、《学院学生活动管理规定》等;第三,学生个人可根据自身需要了解《学院

办理“绿色通道”规定》、学院勤工助学管理暂行规定等。通过以上学习,逐步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的素质,外化为师生的行为。

3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坚持依法治校,认真开展校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监督,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营造浓厚的民主、法制的文化氛围。

4规范各类重大仪式活动。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学校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表彰活动、庆典仪式等,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既隆重、热烈、简朴,又富有特色。要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表彰大会、军训汇报表演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激励师生珍视荣誉。

(四)行为文化(具体表现)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等,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学校只是倡导者,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则完全成了主体,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实操技能。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途径着手:

1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丰富文化活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积极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坚持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提高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的品味,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支持科技类社团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为社团组织选配好指导老师,积极为社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4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组建直接面向公寓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公寓开展以心理咨询和辅导为重点各类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文明楼道、文明楼栋活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篇12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人才培养模式被定义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能体现出普通高校的共性, 又具有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当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

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 十分关注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硬件设施的完善, 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认识并不清楚, 认为学院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校园文体活动与社团活动就是校园文化的全部, 反而忽视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学院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认同与推广。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只关注自身的形象设计与宣传, 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变得形式化, 得不到教职工与学生的认同, 最终导致师生整体责任心不强, 难以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发展要求不匹配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注重, 高职教育更侧重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应用性, 技术性的市场教育, 就业教育,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职教育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抄袭了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 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与发展要求不匹配, 因此, 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就必须要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体现其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特点, 促使高职教育能够紧紧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企业实现无缝衔接, 真正实现其不可替代性。

(三)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说:“所谓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而有大师之谓也。”这就是说, 大学的建设不是通过“硬件”设施来完善的, 需要有思想品德高尚、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 能够把握学院发展方向与发展要求的, 能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关键带头作用的引领者。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由普通高校转化而来, 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又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 教师素质的高低就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普及与实施。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于战略, 优秀的校园文化, 是基于学校的发展战

略, 通过绩效管理将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层层展开, 逐级分解, 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 使教师在工作中始终沿着学校的发展规划走, 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二) 基于学习型校园文化, 通过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 鼓励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的素质。

增强学生的学习精神, 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积极地知识汲取者转变, 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 基于公平、公正, 创造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做到奖罚有据, 奖惩分明;

教师对学校有高度的责任感, 学校对教师有充分的信任感;尊重每一位教师, 赋予教师更多的职责, 教师积极承担责任。

(四) 丰富的课余生活, 良好的沟通途径, 有凝聚力的团

队精神, 优良的工作环境, 清晰地发展规划, 包括学院的发展规划与教师的发展规划。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 创建学习型校园

美国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巨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曾经这样定义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 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 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他认为, 人们在学习型组织中更能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思考模式, 全力实现共同愿望, 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共同学习, 带动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 使得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与不断完善,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使其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社会就业要求, 解决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创建学习型校园, 可以调动各位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在学院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与强大的凝聚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超越自我, 融入团队, 打破思维定式, 树立共同目标,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思想基础。

(二) 重视教师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思潮的影响下, 人才的流失率较以前有大幅提升, 这与教师缺少职业发展机会是密不可分的。高职院校应具有“人才兴校”的战略思维, 把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学校战略价值保障体系的出发点, 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学校工作氛围, 在学校目标中包容更多的个人目标, 通过薪酬改革、绩效考核、竞争上岗、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五项机制创新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为教师实现个人的目标搭建公平的舞台, 真正做到从五个方面留人, 即: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和环境留人。完善教学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指引, 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 使得教师能够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看到个人的发展, 从而增强改进自我绩效的动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 要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师德和高职教育观的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师德和高职教育观建设;二是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制度, 支持和引导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三是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和教学科研结合的道路, 规范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制度, 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 使教师真正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四是加强专业建立和课程改革能力, 加大对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五是实行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制和导师制度;六是制订适应高职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 让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鼓励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三) 凝炼校园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 是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注意发挥学校历史文化传统、领导个人魅力、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 使之成为学校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并通过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宣传和教育, 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 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的参与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需要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但是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有师生的广泛参与, 教师与学生只有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 才能真正了解学校的文化, 并逐步使其融入到日常行为规范当中, 深入人心。也只有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下, 学院才能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的深入建设, 逐步增强学院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全京.关于高校师资队伍柔性化管理的一点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 (01) .

[2]吴海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

[3]李红, 郭少卿, 陈军, 杨立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探讨[J].党史博采 (理论) , 2011, (09) .

[4]金荣蓉.浅谈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 2009 (, 35) .

上一篇:中小型虚拟企业下一篇:童话女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