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2024-09-16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精选12篇)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篇1

艺术作为一种由多种文化符号所构造的交流方式, 不可避免地承载着创作者的文化基因。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空间中所做的二维设计活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形式更是创作者和受众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在信息时代, 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人们审美观念的集中反映, 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需求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受众的审美趋向更是时刻左右着平面设计的发展。

一、平面设计民族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

步入21世纪这一文化多元化时代,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性在国际舞台上竞相争艳, 这些不同的文化特性所引导下的艺术设计均被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本民族的文化烙印, 尤其是在视觉符号所构筑的平面设计领域, 民族传统文化痕迹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文化创造活动, 艺术的实践和理论与人类文明发展共进, 同时被染上了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本民族的艺术和审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 这种专属于每个民族的审美传统便是民族化的生动体现。在处于广泛的世界文化交流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这一观念反映了在国际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设计文化只有通过彰显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性格特征, 与西方文化拉开距离才能在新时代取得辉煌成绩, 深刻体现了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在熟知本土消费者审美需求和价值趋向的基础上, 研究民族美学、传统视觉符号, 以及各个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将是平面设计者的首要任务。由于平面设计属于商业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传统与潮流、商业与文化交汇和冲突的复杂位置, 因此, 其民族化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的内涵和意义。平面设计的民族化主要是指在对平面设计的传播主题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且深入发掘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富有民族特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 以达到商业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和传承并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双赢。事实上, 平面设计的民族化是一个双向过程, 一方面是对传统进行改良, 另一方面是对西方设计进行本土适应改造。

二、民族审美视角下视觉符号的民族化

民族是历史长期形成的, 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所创造的文化在形态表现上具有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显著特点, 而这一特点便是民族化。图像、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 也是平面设计的核心要素, 如龙、凤等图腾;黄、红等传统喜庆色彩;中国书法等。这些视觉符号传达出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和生活形态, 是其物质生活的艺术表现。

民族文化符号是指那些承载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符号, 包括各个民族的图腾符号、实物符号、民族语言符号等。而视觉符号特指人类的视觉器官所能看到的, 能够表现事物的一定性质的符号。而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和色彩这些元素的单一存在或组合形式。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 作为信息发送者的设计者必须针对接受者的知识背景和文化性格, 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符号来传达特定的信息。

中国56个民族经过千年的文明熏陶, 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 且具有极为丰富的符号学内涵, 这些视觉符号是拥有共同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群体才能理解的信息媒介。平面设计不同于单纯依靠语言进行抽象概念的传达, 而是要求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 然后将这些能够反映群体文化心理的信息传达给接受者。因此, 在平面设计中, 首先, 设计者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 然后将自己需要通过平面设计传达出的理念以特定的视觉符号的形式传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 选择和构建视觉符号决胜的关键。设计者首先必须明确受众的民族审美心理, 其次必须了解民族视觉符号及其内涵, 最好还必须对这些视觉符号进行加工, 在其文化共性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赋予其特定的意义, 而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过程。

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来说, 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艺术设计资源, 尤其体现在平面设计中, 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抓住人的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能否第一时间传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 要做到这一点, 设计者只有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不断钻研, 切身感悟方能达到设计上的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 使设计出的作品既能传达出创作者的设计理念, 也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激发其文化和情感共鸣。

虽然, 在平面设计领域, 视觉符号的民族化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广大设计师和受众的认可, 并成为他们进行创作和审美实践的指引, 但是, 众多设计师在极力推动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 由于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艺术迁移, 导致其艺术作品创作中对民族视觉符号的误读, 甚至抛弃了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体验与表达, 剩下的仅仅是在形式上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夸张和简单堆砌。这种错位现象在诸多设计实践中的普遍存在导致大量伪民族化作品泛滥。

反思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使不少艺术设计师在经济利益面前急功近利, 失去了创作的艺术信念。加上目前, 社会在艺术批评和评价方面缺乏公正的机制, 许多机构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 助长了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民族化错位现象的不良风气;其二, 平面设计者技术知识丰富, 而文化基础薄弱, 缺少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责任感。

三、结语

事实上, 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民族化并非简单地罗列或将艺术符号加以堆砌进行复古化呈现, 而是要求设计师在对民族文化及其地域特征获得真实感触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将本土、民族及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中去, 与受众进行沟通, 丰富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使其获得现代化建构的持续生命活力。

摘要: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承载了大量视觉符号元素, 这些文化元素在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架起了一道信息沟通的桥梁, 是平面设计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探讨了当下在由国际化“唯美主义”向民族性“特色之素”转型时期, 视觉符号民族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民族审美视角,平面设计,视觉符号,民族化

参考文献

[1]章利国, 《设计艺术美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版。

[3]李幼蒸, 《历史符号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化;传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平面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也在增加。但由于我国的平面设计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内容都是从西方国家传播过来的,因此,无论是在平面设计的宣传形式还是设计表现,其都没有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子,这使得我国的平面设计缺乏对应的民族性。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本文对当前我国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表现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增多,我国同国际市场接轨的领域也在逐渐增加,这使得很多的外国品牌逐渐进入到中国市场中,想要在我国并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当前比较成功的有可口可乐和肯德基等,这些公司在进入我国的市场之后,通过自身品牌的特殊性以及对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调查,迅速占领了我国的市场。而在这些产品的宣传和包装等领域中,其采用的也是我国人民比较常见和喜爱的泥娃娃和舞龙等,这些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宣传使得其更加受到我国人民的欢迎。随着这一现象的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当前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丢弃,相反,随着我国的各个行业发展,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也在增加。对于平面设计,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这使得大部分的平面设计都是对西方文化的模仿,不具有属于我国自身民族特点的平面设计,而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得我国的平面设计正在逐渐向着民族化表现发展。在当代的中国平面设计中,其一方面对西方平面设计中的优秀内容进行吸收,改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发展模式,我国的平面设计正在逐渐向着属于我国的特殊美学风格和特点。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平面设计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并试图寻找适合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民族化表现,使我国的平面设计能够更加符合我国人民的需求。近些年以来,我国的平面设计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作品,其通过亲切的面貌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吸引着我国人民的关注,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增分。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爱护自然》和《自在》等,其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的事物描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宣传。

二民族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

对于民族发展,民族化是其必然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民族发展中的主要代表。通过民族文化的应用,其将我国发展中的优秀知识和历史沉淀进行全面的陈述,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明发展的代表。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拥有独立的语言和象征图像等,这些代表物质和文明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但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人类科技的进步等,使得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舍弃,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是不能够舍弃的,这些民族文化是我国发展的文化根本,只有保持这些传统文化的有效发展才能使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平面设计是一种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实际事物中的表现形式,对于我国的平面设计,其需要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传统和产物融入其中,通过平面设计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同时形成属于我国发展的平面设计形式,因此,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中,平面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表现错位问题

对于平面设计领域,民族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这为我国的平面设计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灵感,同时也带给了观众各种各样的新奇体验,增强了我国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在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也需要对当前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错位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平面设计的民族化,其主要是对平面设计的传播主题及存在的文化内涵中等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我国的民族特征产生的一种表现方式和方法。平面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通过商业传播方式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发挥其应用的社会责任。对于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表现,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民族化的错位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最主要是由于其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完全抛弃,仅仅是从民族文化的表面形式上对其进行简单的堆砌,缺乏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导致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仅仅流于表面。在当前我国的平面设计民族化中,很多的平面设计仅仅是以民族文化为噱头,然后通过一些无关民族文化的平面设计吸引观众的眼球,这对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具有较大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对观众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打击。此外,一些平面设计师在进行作品的设计时,仅仅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简单陈列,而对文化之间的连接性完全不了解,造成平面设计作品中出现一些滑稽现象。对于平面设计,实现民族化指的是将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的表现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产物,促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比较常见的有:传统的佛学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于不同时期的佛学文化,其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问题等都具有丰富的表现,但一些平面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仅仅是单纯的对一些佛学元素进行堆砌,对于其中的内涵完全没有涉及等,对于这些问题,其使得对应的平面设计作品缺乏内涵,影响观众对平面设计民族化的信心和关注度。

四平面设计中的民族文化表现错位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对于很多的观众来说,其对平面设计的民族化不了解,认为只是单纯的将民族文化中的符号或者其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罗列就是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这种看法是对平面设计民族化的错误认识。平面设计的民族化,其不应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化复古层面,而是需要将民族文化中的内涵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在平面设计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其在进行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地的文化精髓进行了解,然后同观众进行沟通,了解观众对平面文化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将民族文化和人民的需求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完美的体现。对于当前我国的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表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建议对其进行改善:首先,需要设计人员和观众放平心态,随着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我国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浮躁的风气,人们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发展中,过分的追求功利,而失去了一颗对待文化和对待事物的真诚之心,但文化创作是一个平和的过程,设计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思考,同时结合当前观众的需求,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平面设计中,为此,平面设计师需要尽快摆正自身的位置,明确自身的责任,保持一个平和心态进行作品的设计。另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沉淀,通过文化的理解创作优秀的作品,为观众呈现更多具有民族文化的设计理念,将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观众的需求表现在作品中。然后是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作品的设计时首先需要的是自身对民族文化的了解,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其表现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实现作者和观众的文化共鸣。而当前的平面设计民族文化堆砌是对民族文化和观众的不负责现象,这种问题会造成观众对民族文化的信心逐渐缺失,同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也是一种严重的限制。最后是引导观众和社会风气,平面设计是一种大众化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通过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表现,能够帮助观众更好的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中包含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精髓,通过这些文化继承能够引导社会风气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此,平面设计人员在进行作品的设计时需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同时结合人民的实际需求创作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引导社会风气的发展,为此,有关人员需要尽快纠正当前平面设计民族化中的错位问题,促进我国的平面设计和民族文化良好发展。

五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为此,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需要不断创新,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将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我国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化。

参考文献: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动画美术民族化造型设计

在电影诞生的短短一百年间,动画伴随人们走过了动荡而艰难的时代并一如既往地将人们心中的梦想童话变为现实。要使现代的动画作品整体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特性。在造型设计的细节上都需要美术师将传统创作理念融会贯通并大胆的进行创新。

一、多元化渗溶的动画造型设计

动画美术中的造型设计是多元化渗溶的造型设计,这为美术设计师的创作开拓了更新更广阔的空间。

美术设计创作过程是一种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动画设计师首先通过逻辑性思维理解作品题材故事定位,而后通过形象思维综合剧情及相关的角色(在动画中,一切现象的造型都可以成为角色。如人、动物、植物、石头、铅笔……等等)进行全面的影像空间的总体造型设计,从而以某种视觉元素表达对情节、角色的认知与理解并演绎出作品的整体风格。

“视、听、时、空融为一体的造型内容皆为美术设计的创作思维范畴”,因此动画美术中具体的造型任务包括了形(角色、道具、场景)、光、色、音(既音效和音乐)及等几大方面,这些都是构成动画片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其中,光影造型、色彩造型、音响造型都是渲染和强化故事情节气氛的,构成方式上以角色、道具、场景为主的“形”的造型为基础。

以上这种多元化渗溶的造型设计事实上己经打通了很多一直独立发展成型的艺术领域并使作品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这既使深受传统文化背景影响的本民族美术设计师面临新的课题。也为他们构筑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二、符合现代流行审美的造型设计

动画是一种文化传播艺术,在动画美术设计中对具体形态标准的取舍的前提是首先要符合动画片传播特性,即符合现今社会流行的审美标准。

便捷的传播技术使现代人的宙美观处于快速产生和迅速交流影响的状态,而传统社会中一直固守某种定势的情况已经以一去不复返,过分单一强调传统艺术形式的民族化造型特征只会使动画形象显得老套和千篇一律从而在第一时间失去观众,更不用说让人体会到其中微妙的艺术思想了。

《宝莲灯》未像以往的美术片一样十分的注重民族化的美术风格,造型设计也是出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之手并有借鉴迪斯尼风格之意,对此导演常光希先生说:“这是考虑到年轻人比较了解现代青少年的喜好”。确实具有“某种概念化的倾向”。事实上,片中造型仍旧保留了较明显的中国传统造型的风格特征,如沉香的造型多少有哪吒的造型痕迹,而二郎神等造型最大的变化则是改变了以往的戏剧脸谱化特点。显然这是出于“民族化”目的的实验。

我国早期民族化风格的优秀动画片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深刻地体现了绵延五千年的民族内涵,但却忽略了国际化的外型塑造,因而一直不能在国际动画界稳占一席之地。科技的发展注定了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与之同步的,当然也就包括世界动画产业。民族和传统固然是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但是倘若深陷其中的话,又谈何进步呢?面对现代的课题。动画的造型设计应该以超越地域性的客观观念来创造剧本和形象,再结合当前的技术,那么中国的卡通明星也能够扬名海外,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那样才是动画民族化与国际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这不仅是我们动画片创作者,也是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造型设计应该突破狭隘的“传统化”观念从而追求一种最适合传播规律的形式标准。对于动画来说,不能在国际上赢得大多数人的关注和讨论就不可能在国内形成与外来动画文化抗衡的力量,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能否“国际化”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能否实现真正的“民族化”。

三、强调人性化和真实性的造型设计

民族化包括了“民族样式”和“民族精神”两个层面,不管着重哪一边都先以符合大众传播为标准。而“人”则是一切的中心。我们的文化、历史、思想等全部是由人创造的,热衷于体现一种民族化的情绪。其目的也是为了展示人的智慧结晶从而满足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出的抒发情感的愿望,因此让作品的造型充满人性化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

无论体现一个民族样式还是体现一种民族精神都是在体现一种“事实”。动画片作为一种影像艺术也是有局限的。他仅仅是描绘了各种造型的外部结果——由动机、思想、愿望所产生的动作反应,比如《风之谷》描述在一片被未来战争污染的不知地名的荒漠上,公主微笑着任由“狐鼠”咬她的手指,而“狐鼠”狠咬几下后终于改为用舌头轻轻的舔伤口——并没有语言的旁白。但观众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反应充分体会到女主人公坚信与自然和谐的热情以及仁爱无敌的力量。

书籍设计“民族化”刍议 篇4

一、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样一个说法, 指的是绘画的一种意境, 疏密关系和谐得当, 把观者带进意境中去。把这个观点引入书籍设计中去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廖洁莲老师设计的《纸白》一书就大量的运用了反白的效果, 使书籍给人一种洁雅、清新、富于想象的感觉, 给阅读者带来愉悦感。把中国人的内敛、含蓄、儒雅尽表于书籍之中。

(一) 疏。

我们可以理解成书籍版面中的“空”, 指在书籍版面设计中使用大面积的留白, 使阅读者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 密。

指书籍版面排版设计中创作者把版面中可以利用的空间都利用上去, 与“疏”达到一种“空”和“满”的视觉感受。

疏密关系合理的运用能够使书籍设计在视觉上达到和谐, 使读者在阅读时张弛有度。中国有句古话“师法自然”, 是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的意思。书籍设计一定程度上就是把自然的、合理的元素运用到书籍中使读者有回归自然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其实就是师法自然的一种写照, 由此我们可以把书籍设计中的这种疏密关系理解为“意念反白”。

二、材料有性, 设计无边

“三分设计, 七分材料。”由此可见材料在书籍设计中是何等重要。

(一) 传统的书籍以纸张材料为主, 结合工艺使成品与设计结合达到最佳效果。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纸张已经不是书籍的唯一材料, 大量的综合材料的介入使书籍形态呈现多元化。目前运用在书籍设计中的材料有:布料、皮料、金属、五金、聚乙烯材料、化工材料、木料、石料、植物纤维等。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思维把书籍材料运用的可谓无所不能, 使书籍形态丰富多彩。同时对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书籍设计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 这就要求书籍设计工作者不断的推陈出新, 创造更多的优秀书籍作品。

(二) 工艺的变革。

传统的印刷工艺和新技术共存。数码印刷、丝网印刷、UV效果、起凹凸效果、烫金银效果、模切、镂空效果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印刷逐步过渡到数码印刷时代。

1.数码印刷。

是指印刷技术的数码化, 泛指印刷全过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数码化。例如:激光照排、远程传版、数码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印厂ERP等都属于数码印刷的范畴。从印刷是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 一次加工多次输出的需求将对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2.数码系统。

数码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 涵盖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数码打样、按需、快速印刷等技术, 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印刷设备正向多色、多功能、高速化、联动化和自动化现明显的差异, 这一新情况的形成, 对油墨的特性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印刷工艺还要求油墨具有耐热、耐光、耐酸、耐碱等性能, 当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 墨层要鲜艳夺目, 达到不变色、不淡化和不透印等良好使用特性。而包装印刷产品还要求油墨印在承印物上后, 应具有较好的耐摩擦特性。印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印刷效率和解决书籍印刷产品质量问题。

3.对设计师的素质要求。

设计师需要对印刷工艺有较深的了解, 只有把设计与印刷工艺完美的结合才能够创造出完美的书籍。

三、元素可驭, 运用适当

书籍设计中可用的元素无数, 且有更多的元素被设计师们创造出来, 在如此之多的元素中如何驾驭元素是书籍设计师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就中国元素而论可以总结出如下优秀的传统元素以供设计师使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吉祥纹案、水墨、中国传统建筑、瓦当、陶瓷、刺绣、钱币、剪纸、园林、传统文化、茶、汉文字等等。在中国历史浩瀚的文明中还有些元素尚待我们设计师去开发和加以利用, 以此推动中国书籍更快的走向世界。

四、艺之无法、形之有道

(一) 书籍设计的整体性。

书籍的设计与书籍出版中的其他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具体体现在艺术构思、工艺选择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即:书籍形式与书籍内容的统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设计创意与书籍主题内涵的统一;在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 必须体现配套、互补、协调的原则。

(二) 书籍设计的艺术性。

书籍设计应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仅要求书籍设计充分体现艺术特点和独特创意, 而且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 既要体现书籍的内在内容、书籍的性质和门类, 更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三) 书籍设计的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要求书籍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读者使用不同类别图书的便利, 充分考虑读者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与审美需要, 充分考虑审美效果, 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导向作用。

(四) 书籍设计的经济性。

书籍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书籍阅读和鉴赏的实际效果, 而且必须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的比差:一是所需要资金投入与可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比差;二是设计方案导致图书定价与读者承受心理、承受能力的比差。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J].装饰, 1992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思维方法论文 篇5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人们态度、生活、信仰以及理念的产物,因此在设计中如果想更好应用传统文化,最关键的就是要深度剖析它,加强设计作品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太极八卦图”,其中的文化内涵较为深厚,图形符号仅仅作为一种载体,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利用其中的古典哲学理念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如果设计者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出原型,就需要加强对民族品格、地域文化的关注,将受众关注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1]在构思中,设计者需要充分挖掘作品的含义,并把握作品内在的情感,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中还可以加强与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衔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有效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对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时代因素的思考,融合历史文化和相关要素,找出共通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系列平面作品。

二、加强对文化结构的充分依托

在定位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局限于设计主题或历史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还需要将眼光投入到整体的文化格局当中。比如在视觉中国中有关“鱼”的作品,设计者并没有就鱼的形象进行单一、生硬的设计,而是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鲤鱼跃龙门”的文化典故,在这一文化典故中,鲤鱼作为一种象征物,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一旦跃过龙门,就能够变为龙。在古代,人们将其看作是升官发财的象征,而现代人将其看作是一种好兆头,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更为显著。[2]这样一来,相关文化结构就需要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应用,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三、加强象形框架和序列的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自身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平面设计中,如果想有效应用民族化素材,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将各物质之间所具有的从属关系找出来,然后利用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平面设计作品内涵优化,以文化设计理念为基础,充分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民族文化元素,然后设计成相应的图形符号,赋予图形符号新的含义。其中,在民族元素选取过程中,设计者需要站在美学审判的角度,对相应的图文符号进行有效评价。设计者还需要加强对作品结构的构建,为民族符号树立具体的形象,按照“层级次序”的原则,对各元素进行排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四、准确排序版式和元素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精神需求也处于快速变化当中,平面设计作品只有具备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题后,才有可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在平面设计中加强对民族化元素的应用,能够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充分彰显出来。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的平面设计作品大多数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就民族文化作为主要切入点,进而最终得到的设计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设计民族化作品的时候,还加强对意象化的重视,通过现代技术制作出作品模型,然后将意象化的内涵灌输到模型当中,最终民族化的艺术效果得到有效呈现。[3]总的来说,元素排列顺序的不同,对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需要注重排版的创新性,打造出更好的创作格局。

五、有效结合传统文化和现实主题

当设计者在明确作品表达内涵和设计主题之后,就需要加强考虑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提高主题的鲜明性。只有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民族化元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作品的价值。比如设计者在确定好设计主题之后,就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文化内涵用传统文化代替,融合传统文化和平面设计作品的节奏、素材等要素,突出中心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受众能够更好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者实现情感共鸣。[4]总之,在传统文化中充分展现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哲学理念,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有价值的结论,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同时也将人类自身所独有的人生观以及精神面貌充分展现出来。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利用民族化元素,能够大大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效触动受众的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源甜.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探讨[J].大众文艺,,(14):51.

[2]乔婷.论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J].包装工程,2017,38(06):233-235.

[3]苗甜,关梦盼.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11):116.

中国民族化包装设计的材料特征 篇6

民族化包装材料的归类

包装材料总类繁多,我们要了解材料的特征和特性,不同的材料包装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民族化包装就是用民间当地的自然材料如竹、叶、藤、木、皮、陶、棉等材料做的包装。其中竹子包装,竹子是中华民族最常见的植物,宋代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由此可见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竹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又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所以十分适合做成包装容器。在中国傣族,人们用竹子作为包装容器承装物品,如竹筒饭盒、竹筒篮子等,不仅便于使用和存储而且价格便宜又极具当地的民族特色。荷叶包装,中国有一道很有名气的菜叫做叫花鸡,其包装就是用荷叶作为包装容器,把上好的土鸡包上层层荷叶放入土中烤制,等烤好时,土鸡就会散发荷叶的清香而且荷叶的翠绿也会衬托金黄的土鸡,堪称一绝。在这里荷叶的包装不仅从样式颜色上别出一格,更是把气味融入进去。藤蔓包装,把藤蔓包装运用的淋漓尽致的是四川地区。四川很有名气的就是四川的泡菜,用藤筐作为泡菜坛的外包装。这样的外包装不仅可以起到密封的效果而且可以保持罐中的温度稳定,更可以在运输过程中起到减震的效果。人们也用藤蔓编织各种盘子,筐子,篮子,用于装放一些容易打碎的物品和当地特产,很有地方风味。木头包装,用途十分广泛,如今在北京故宫就珍藏着明代中期的剔黑行旅图委角方盒。盒方形,委角,平盖面,矮方足,造型精美,很多都为古代达官贵族所使用。其中紫檀木和金丝楠木做的木包装最为精贵。陶罐包装,通常用于酒包装上,如绍兴花雕酒、女儿红都是由陶罐子作为包装向外销售的。原因是第一,陶罐酿酒的味道好,它能吸附杂味,透气性好,能够使酒越放越香。第二,价格低廉,制造成本不高。第三,在没有玻璃塑料的古代,人们是用陶罐装酒的,现代人继续沿用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化包装材料的图形特征

图形是包装中重要的信息承载者,是视觉传达过程中直接、准确的传达要素,对消费者有直观影响力,合理的在材料中运用图形,并以此传播民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民族包装上的图形是人们因为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造就的鲜明民族特征,其中也包含着对家乡情感的流露。例如龙、凤这些中国民族的传统图案,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崇拜与精神向往。还有一些图形包含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美好的爱情故事,例如卧薪尝胆、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它们被人们抽象的转化为图形利用在民族的材料包装上,这种大胆的删减、夸张、故事性的处理,使其留下本身最朴素的精神文化,并使外形更有趣味性。在祝寿和婚礼时,这种包装通常被用来送礼,其中多为谐音祝福,例如早生贵子就是在包装中画有花生和大枣,鸳鸯戏水寓意幸福美满,仙鹤松树被寓以延年益寿等。设计者对现实物体形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充分体现人的创造性。图形是将民族的符号传承的过程,是选择、组合、变化、再创造的设计过程,在民族包装材料上运用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故事,把它们演变成特殊的图形符号将是对民族包装材料的升华。

民族包装材料的色彩特征

色彩是视觉符号的灵魂,直接影响着艺术符号的表达,它比包装的外形更有感染力,材料中所蕴含的色彩直接影响包装的美感。好的色彩能够起到衬托和深化外包装的作用。心理研究表明,色彩能够勾起人们心底的购买欲望,恰如其分地运用色彩,能够强有力地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如今让色彩在人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一种强势的语言,色彩的艺术语言蕴含着人们复杂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寓意、象征和隐含的意义。每个国家都有属于每个国家的颜色,色彩蕴含着每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和地域特色,如中国的代表色彩就是中国红,它是由年的传说演变而来,中国红代表红红火火,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古代的民族漆盒上就有运用红色作为婚礼的陪嫁物品。少数民族的人们喜欢用纯度高的色相和强烈的对比色,依靠大小形状来统一,如大红大绿的色彩在民间十分普遍,它寓意着大自然的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并且有很强的吸引力,令人耳目一新。民族色彩是劳动者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进行了夸张和创造,像壮族、藏族等民族的服饰就是色彩缤纷的。民族色彩在民间是有自己配色口诀的,颜色鲜亮的色彩如果按照传统的口诀配置,作品呈现出的是艳而不俗的感觉。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把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装饰元素与现代多元化装饰风格的融合,形成一种强烈而独具个性的装饰效果,将传统色彩这一设计语言运用到更多的包装设计材料中,这将是未来是设计艺术本土化的一个趋向。

小结

通过对以上特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材料在民族包装设计方面的重要性,了解到不同的包装材料因为不同肌理、图案、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意义。民族的材料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只有适当的运用好这些材料,可以让作品富含地方特色,系统分析材料的特征,能够更好的改进民族包装,赋予它更鲜明的地域文化,把握材料在民族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

包装设计的民族化风格研究 篇7

一、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看似非常繁荣昌盛的包装设计行业身后其实是创新力和发展力不足的体现, 在当前许多包装设计作品中, 过分的追求传统文化的形式, 以传统文化为主, 附加五彩斑斓的装饰性手法加以修饰, 或简或繁, 表面看似极具观赏性和给人极大地视觉冲击, 然而仔细观察则让人不知所云。这种包装设计在现在社会非常普遍, 在设计中过分夸大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 然而忽视了包装设计的本质, 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在包装行业中存在专业与非专业之分, 也存在学术与非学术之分, 在包装设计行业鱼龙混杂, 导致包装设计也产品参差不齐, 盲目追求国际风格, 缺乏时代性。在设计中简单的套用传统形式, 更没有考虑商品的特性和时代的审美, 给人呈现更是一种空洞的形式。

二、包装设计民族化的对策研究

1. 中国现代设计应该发挥自身的本土特色, 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给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民间图案, 民间图形的应用, 图形装饰性强, 简单纯洁, 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 例如彩陶, 瓷器, 剪纸, 还有民间的葫芦, 龙灯等本地特色的形态结构来做外包装形象, 使包装更加富有审美的传承性和很强的民族文化气息。还有中国金石篆刻及书画艺术, 例如壁画、年画, 对联等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烈的东方艺术, 这些具有不一般的独特效果, 更能突出传统包装品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品位。丝绸娟线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 我国是丝绸大国, 丝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利用丝绸作为装饰品, 人们用彩色花纹的织锦做成包装袋, 称之为锦, 直到现在都还被有些人使用, 丝绸作为民族化包装的一种装饰手法, 已经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 既能起到装饰和点缀包装色彩的作用, 也能丰富产品的民族形象。

2. 在当今社会, 环保永远是不变的主题, 所以包装设计更加离不开绿色环保。

中国民族化包装设计理念需要注入推崇绿色包装, 倡导绿色文化的新血液, 这是塑造与提高中国民族化风格包装新形象的重要途径。绿色环保设计理念是一种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绿色环保包装部仅包装本身是无害的, 而且作为废弃物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 这就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包装。所以包装设计师可以尽量选择可再生可循环的材料, 也适量节约材料。我们又可以再这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现代包装设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新材料的选用,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 随之促进新材料的更新与进步。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追求新变的观念给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实现包装设计的民族化, 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自己民族文

化, 也不是复古传统文化, 也不是模仿传统文化, 而是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需要不断额创新, 在传统的基础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境, 新的形式, 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让包装设计焕发新的色彩。曾经有人说过;“创新是民族之本。”随着我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许许多多外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进入大家的视野, 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需要保住我们固有的东西, 不能让中国文化成为别人的附庸, 这是一个挑战。但它又提供给我们一个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机会。只有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包装, 才能更好的提升产品质量。因此, 在包装设计民族化方面, 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 更需要创新。不仅要对本民族文化作更深的了解, 也要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 多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手段, 不断创新, 升华形式, 从现代人的观念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形和意, 最重要的是满足现代人心智的需求。

三、总结

包装设计民族化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要求包装设计师需要在对传统文化不断的筛选和提炼, 要追求设计品的质量, 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产品的数量, 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去创造新的形式, 但更不能拘于传统文化, 多关注时事动向和国际潮流, 也要洞悉最新的科技成果, 利用最新的科技去设计包装, 这就是要创新, 对于包装设计来说, 通过创新可使产品保持市场占有率, 只有包装设计拥有民族化与创新两把利剑, 这样包装设计民主化才会有新的意境和无穷的生命力, 才会打破现在社会墨守成规的局面, 才能使中国的包装设计立于世界设计舞台的中心, 所以包装设计民族化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些看法只是一个浅显的研究, 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很深层次的探索, 譬如具体的怎样去做到包装设计绿色化等等,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道陵.设计风格的民族化[J]中国包装.2005.04

[2]江佳.包装设计民族化的分析研究.2011.5.10

中日民族化招贴设计之差异比较 篇8

一、中日招贴设计中的图形差异

我国传统图形源远流长, 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 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悬崖上的岩石刻到商代青铜器上的图形, 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 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总体来说, 中国传统图案呈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动感强烈的物质世界, 富于感性之美。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久昌盛的宇宙、人生观。曲线结构的图案占据了绝大部分, 原始时代的彩陶涡纹, 青铜社会的回纹、同纹, 春秋时期的钩连纹, 汉代的漆器纹、如意云纹, 佛教火焰纹、丝带飘飘的飞天, 还有最为常见的龙纹和凤纹、十二生肖纹等, 无不体现着强烈的动感和热烈复杂的感性之美。日本的传统图案没有那么强烈的动感, 曲线结构很少而多直线的构成运用, 寂静而又简约, 皆是纤巧而带哀宛情调。中国招贴设计风格重装饰, 多用曲线的图形构成形式, 富于感性之美。这与后现代主义追求装饰性、复杂性, 反理性, 提倡“少就是烦”等理念具有很多共同之处。日本招贴设计风格则与现代主义有更多共同语言:理性、简约, 多直线的图形构成。日本招贴设计的审美观念是禅宗冥想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招贴设计师将禅宗美学观念中“空”和“寂”紧密地渗透在招贴设计的各个层面中, 创作形式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空、简、寂”日本式编排特征, “闲寂、幽雅、朴素”的精神内涵, 成了设计师努力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也逐渐作为招贴设计师追求空灵、质朴意境的价值取向。在营造出日本招贴中所特有的“禅境”美。观赏者从这自然的艺术观念中领悟到一种空寂的境像, 品味出一种高远之美, 使人产生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 佐藤晃一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这种禅学审美取向。他不但吸收了日本文化中高远、素雅、柔和的民族风格, 还进一步将这种风格推向完美和极至, 彰显出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禅学精神。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招贴艺术的设计中, 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简单的挪用, 而是指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 并在此基础上, 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 让传统图形成为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 从而引导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招贴艺术。

二、中日招贴设计中的色彩差异

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 是一种最容易被接受的视觉语言, 它还承载了特定的含义而有代替语言文字的功能, 可以在极其轻松自如的情况下左右人们的注意力和情感反应。而且色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密切相关, 相当多的色彩与特定的情境紧密结合, 作为传统习惯而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更多地偏爱青、白、黑、红、黄五种基色。红色是太阳和火的象征, 和生命、吉祥、喜庆联系紧密, 是尊贵的色彩。黄色作为土地和谷物的颜色, 在中国也是尊贵的色彩, 为帝王专用。中国民俗以红色为一切吉、喜、庆典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色彩。关于色彩的象征意义有非常悠久的文化渊源, 都含在阴阳五行说这一宇宙观之中。中国在上古时期便以玄象天, 这是最早的色彩象征。在西汉末期, 五色—青、红、黄、白、黑与阳阳五行, 五个方位, 音律中的五音, 人体五脏、五味还有五气都是一一对应的象征关系。日本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民族审美趣味的影响, 更偏爱冷色系, 日本人推崇白、黑、青、赤四种基本色, 其中白色的地位最为尊祟。因此日本的传统色调一般是以空灵虚无思想为审美基础, 并带有日本固有的清愁冷艳的基调, 追求蕴籍其中的优美和冷艳的情感, 风格既是写实的, 又是极具抽象的。

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存在于招贴设计中, 并成为吸引视觉的重要因素。不仅包含着设计者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而且更为深刻地揭示事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深化招贴主题, 强化感知力度, 从而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我们从招贴设计作品中可以透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 许多日本设计师注重在色彩对比与细节之处表现微妙情感, 传达出含蓄、优雅、机智, 透露出的纤细、精致、空灵的禅意, 表现出极强的日本文化特征和美感。福田繁雄作品的色彩大都具有这一品质, 带有分离感和张力。他的作品在用色上喜以单色、纯色为主, 尤其对红、黄、蓝三种色调情有独钟。承袭一贯简洁的特性, 不加过多冗长繁杂的修饰。通过色彩的处理使主体形象更突出, 使事物更加圆润丰满。所谓“先看颜色后看花”的说法, 正适合福田作品中的用色规律。他用一种简约的色调把色彩的对比协调至极点, 进行巧妙的搭配在给欣赏者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的同时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当代两国民族化招贴设计作品比较分析——以田中一光及靳埭强作品为例

田中一光作为日本杰出的海报设计大师, 他的招贴设计作品总是给人以一种新奇的想象和无边的期待, 他所创造的图形以及所选用的形象和色彩元素, 均不限于地域、种族或某一种价值类别, 具有国际化, 能“全球共识”。他的作品运用的笔墨看似简洁, 却极为厚重, 引人深思。在色彩的处理上, 在题材的选题上都彰显出作为大师级人物超凡脱俗的卓越。他的每幅招贴作品都福田对设计艺术的切入都有独特的悟性与选择。

田中一光在自己的作品中既追求现代设计中的构成形式, 又采了日本的传统形象作为设计元素。像他在1963年为第三届东京国际版画展所做的海报中就采用了浮世绘版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表现, 其人物形象眉、眼、口的刻画既有现代设计的构成美, 又有版画中手绘刀刻的质朴美等特点。同时色调淡雅, 意境朦胧, 形象纤柔, 表现空灵和含蓄, 别有一番古雅温柔的诗情, 让人明显地感到一种神秘之美, 同时也体会到日本审美中最重要的禅宗精神内涵。而在他设计的系列海报《产经观世能》中, 则把传统能剧的面具和歌舞伎演员的形象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对象。这些设计作品既具日本传统文化的神韵、民族审美的特质, 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设计之美, 是田中一光追求的东两方精神互补调和的最佳体现。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 崇尚从民族传统中寻求创意灵感。风筝、印章、戏曲脸谱、剪纸、吉祥图案等等传统元素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色彩也多以红、黄为主调, 构图饱满, 风格热烈而又浓郁。《亚洲艺术节》系列海报是他民族化风格的代表作品。在招贴设计画面中融入水墨元素, 作品趋于单纯空寂, 是靳埭强对中国传统文化, 儒、道特别是禅, 最完美的诠释。

结论

日本的平面设计师把日本的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的形式传递出去, 成功地在现代风格和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了结合点, 其成功经验能给我们很多借鉴。中国当代招贴设计怎样最终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 并获得国际的认同就是目前我们广大平面设计师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靳棣强先生说过:“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的脸谱, 穿上龙袍, 才能让人认出自己是中国人, 这是中国的设计, 我们完全可以使用非常国际化的符号, 而表达的思想可以是中国的, 是中国文化的”。因此, 从本土文化中去寻根, 对本土视觉语言符号的深入发掘与研究, 不失时机地融合西方设计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全球语境下民族设计国际化的路径来, 把我国的招贴设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没有必要去照搬、模仿, 我们应该做到“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在理性的认识和辨别中借鉴、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 同时也加深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传统审美意识和民族图形风格的认识, 创作属于我们自己本民族风格的作品。

摘要:招贴设计是一门依赖受众视觉感受而传达信息的艺术, 是一种信息传达的工具。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到来, 现代招贴设计的风格已经日趋多元化, 继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和民族传统, 用现代手法来演绎传统符号和图形, 已成为一种潮流。因此, 如何借鉴和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元素, 做到既能体现现代招贴设计的观念与时尚, 又能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 已经成为当今设计师所密切关注的一大热点。

关键词:招贴设计,色彩差异,图形差异,民族化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3年.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4年.

[3]靳棣强.中国平面设计.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1999年.

[4]朱愕.田中一光.广西美术出版社, 南宁, 2002年.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篇9

一、提炼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象

卡通形象设计中的艺术形象分两方面,即性格和造型。设计者在设计卡通形象时应注意,使卡通形象的性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蕴含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使卡通形象的造型富含民族视觉元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提炼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象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中国传统戏曲中提炼

中国卡通形象设计与传统戏曲有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因为中国的皮影戏就是现代动画的前身。而中国动画独特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国动画的角色设定借鉴最多的便是戏曲的脸谱和戏曲服装。戏曲角色通过脸谱和服装可直接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品德、性格和气质等背景内容,而且带有明显善恶、褒贬的道德评价。动画人物的服装设计与戏曲服装特点亦有相通之处,戏曲服装主要是提示人物身份的作用,因此在细节上并不追究历史的真实性而更注重视觉效果的美感,动画人物的服装也借鉴了这个特点。例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做弼马温时,官服袖口露出一段白边,是借鉴戏身居高位的文武百官服饰却与宋元笔画中的神仙人物类似。

2、从中国文学中提炼

中国动画诞生以来,整体上看其与戏曲的关联性实际上大于和文学的关联性——这也是与西方动画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然而,不可否认,中国文学仍然不失为动画创作主题的母库。中国动画在传达民族文化和思想,创造卡通形象性格时,首选题依然是选择民族经典文学著作为表现题材。从20世纪40年代中国第一部影院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开始,中国古典文学就与动画开始结缘。该片作者之所以选择民族经典文学名著作为表现题材,正是抱着向美国迪士尼动画展示自身实力和价值的目的。除了小说,古典散文也是中国动画的题材对象。比如根据先秦散文《庄子》《孟子》等作品改编的动画片《五子说》,表现了轴心时期中国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哲学道理、处事原则和思想观念等内容。民间传说是中国动画题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如《女娲补天》《雕龙记》等神话故事,《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等民间寓言。从这些动画作品中,也创造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艺术形象,例如:忠义双全的全能英雄——孙悟空,坚持正义的小勇士——哪吒,乐于助人的幽默智者——阿凡提,各怀绝技的除妖团队——葫芦兄弟等。这些经典的卡通形象用轻松诙谐的方式传递着优秀的传统精神和价值观。

二、借鉴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具有民族特性的艺术风格

中国动画与中国绘画之间的亲缘关系犹如母子,具体而言,中国动画受到了古今中外绘画形式的影响,包括原始岩画、画像石、佛教壁画、水墨写意画、工笔重彩画等。繁多的绘画形式赋予了中国动画强烈的民族气息,体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1)岩画是一种石绘石刻文化。原始初民以石器作为工具,通过岩画这种自然的方法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内容和美好愿景。在动画片《牧童与牛》中,创作者抓住物象基本形态将结构简化到极致,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完全符合岩画的造型特征。该片还有意识地以一种粗粝的肌理作为画底,暗示延时的特质。

2)画像石是汉代绘画形式的代表,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表现汉代社会文化时积累了大量与大众对话的经验,描绘战争、宴饮、庖厨、乐舞伎戏等场景,凝重醒目、洗练质朴。画像石的造型放弃了细节刻画而重视对象的典型特征把握,表现为程式化和符号化特点。剪纸动画《南郭先生》正是吸收了画像石的这些特点,透现出一股古韵盎然、沉稳大气的视觉风格。

3)中国的佛教壁画从审美上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不同的美术形式,它以恢弘气势、庄重形象和色彩严明为基本特征。其中敦煌壁画是中国佛教壁画的巅峰,动画片《九色鹿》、不仅视觉形象取自敦煌壁画,连故事也源于敦煌壁画。

4)水墨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杰出代表。以水墨写意画作为视觉载体的水墨动画,打破了动画片最惯用的“单线平涂”模式,既保留了水墨画的优雅高远气质,也蕴含了隽永的表现深度。画面中的大量留白使背景不再与主要角色发生现实性的必然关联,从而可以让观众从客观物象中超越上去,进入心灵的无线空间。从《小蝌蚪找妈妈》到《牧童》,都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美学中的“意境”,韵味无穷。

5)工笔重彩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别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既有严谨的造型、精致的细节也有艳丽的色彩。在动画作品中,工笔重彩往往用来表现背景。剪纸动画《草人》便是借用清末大画家任伯年的工笔清绿山水画风,《天书奇谭》中场面宏大的千岩万壑,也都是宋元青绿山水画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体系中汲取养分的中国民族动画才有其茁壮生长的土壤,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精妙的中国传统艺术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在人的眼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必将散发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摘要:本文从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两方面探讨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素材,设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卡通形象。

关键词:民族化,卡通形象设计,中国动画学派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篇10

一、服装品牌产业体现服装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产品本身的核心要素包括差异化、产品线的宽度和产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人们普遍“喜新厌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服装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来迎合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例如在现代服装女装秋冬时装展览上, 面料的运用表现得非常丰富, 他们在棉/棉纶、马海毛/棉纶等交织混纺的拉毛面料上, 运用了现代扎染工艺, 产生变化而又丰富的层次来传达面料的独特、精致、手工的人情味, 这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氛, 同样也符合现代人在服装上不断需求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二、服装品牌的产品创新

服装品牌的产品创新就是流行性、季节性、式样、设计师声誉等软性的商品价值。在同质商品大量涌现的当代,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 挑选的不是硬性商品价值, 而是能满足人们感性追求的软性商品价值。服装的流行符合了现在的时代潮流, 它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使服装业得以发展, 为迎和人们求新的心理需求而变化, 在产品销售上起到一个主导的基础。因为现代人们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硬性需求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 更多追求的是美观和时尚。所以服装产品的创新与产品的销售有着直接的关系, 创新也就成为了服装产业的生命线。

三、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

很多品牌之所以经久不衰, 就是设计师把个人灵魂和个性注入进服装里了, 所以, 服装业其实并不单是制造业, 也是艺术行业。

四、品牌文化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一) 民族文化融入先进的品牌营销方式

文化品牌在注入了一种民族的、现代的、健康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意识后, 才使得品牌成为反映传统的、本民族的审美观、道德观的文化载体, 品牌的树立和营销过程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的打造是持久战, 世界名牌都是通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经济对品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夏蒙走的是与国际品牌加工合作的道路, 先熟悉国际规则, 再创国际品牌;庄吉法派使用的是与国际巨头合作的方法;而拿现在报喜鸟要在敦煌举办一次“天垂丽象”的主题活动来说, 在丝绸古路演绎原创豪情, 它走的就是另外一条道路。

(二) 坚持并拥有自己独特的工业文明

坚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工业产品和企业品牌的建设中, 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文化。这点对于服装品牌的建设尤其重要, 时代感和民族化使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近些年来, 中国的京剧、民族歌曲、杂技、风筝、服饰 (如旗袍、唐装等) 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 得到广泛的赞誉和推广, 在根本上就是以民族特色作为推动力。所以,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根本策略就是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利用国际惯例的运作方式, 把中国的文化特色推出去, 雅戈尔的罗浮宫之旅就是一个实例。

一年一次的世界法国巴黎时装节、时装展无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多少人趋之若鹫。而近年来时装展各个发布会上的中国设计元素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大, 当说中国话也成为必修课时, 当中国节日成为全世界的节日时, 中国服装也成为了世界服装界中的一朵奇葩。世界的趋势是多元化的发展, 随着多元化时代的降临, 中国文化必然要走向世界。

五、结语

中国的服装离不开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影响与改变, 同样, 世界服装大家庭也不能缺少中国元素的补充与点缀。在多元化的今天, 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之路是我们每一位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希望每一位设计师能在自己的设计之路上寻找到艺术的真谛。

摘要:中国民族服装有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内容,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 折射出了特定民族的文化和当地的风情。一百多年以来,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服饰也出现了巨大的演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如何让中国服饰能够真正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时尚元素, 这是所有中国服装设计师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服饰演变,民族化,国际化,融合

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6.

[2]曹建宁.民族时尚——服装设计永恒的主题.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俊.中国服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篇11

关键词:二战;日本家具;民族化

一、二战对于日本家具的影响

二战对于日本家具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以说日本家具的发展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发展起来的。也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与外国的交往更加频繁。由于日本四面环岛的独特区位情况,使得二战之后的日本需要制作大量的轮船向外运输货物,市场的需要使得在轮船设计制作中需要聚集大量的设计人才,这也使得家具设计行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日本的家具设计受到了包豪斯现代主义的影响,使得在家具设计中,融合了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大量的精简家具及新材料新技术开始出现。而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也为了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率,日本开始向海外输送本国的青少年,让他们去学习新产品和新技术;在这种文化的融合中,日本使得本国的家具设计水平得到了强而有力的提高,但是在这样的文化融合中,日本也依旧没有丢掉自身民族化的东西。

二、二战后日本家具设计中“民族化”的体现

二战后的日本,受到了多方文化的洗礼;在和国际社会的接轨中,虽然因为美国家具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设立相关家具设计专业,但是在家具事业和技术的发展中,根据其自己的文化特征,日本还是保留了大量“民族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自然与生态

二战后的日本本来就属于战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限;而根据日本当时的实际情况,日本本就是岛国,四面环海,森林覆盖率极高,各种木材的储备非常丰富,并且出产了诸如松木、柏木、杉木、山毛榉、桦木等珍贵的木材,日本人就因地制宜的为家具选择最自然,最朴实的木材作为基本材料,而且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尽量不选择染色,保证木材其最原始的颜色。而日本四面临海,为了保证木材的干透性,日式家具的材质也多使用自然漆和木蜡油进行处理,以此保证日式家具的纯粹性和自然性。

(二)讲究空间的协调性

由于日本本就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望通过这种区域扩展,达到人员迁移的目的。而二战失败之后,日本开始研究家具文化,由于人均使用面积的偏小,所以家具设计中多注重空间的延展性。以日本的推拉式木格子门为例,在日本民族化的改良之后,逐渐改变成为了目前半透明的推拉式木格子门,而且由于日本的建筑物小而精致,所以在推拉式木格子门的流动空间中,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来作为门和人的活动范围。而在于其他的家具摆放中,多讲究空间之后的互动和分离,空间的多功能划分,就让家具使得房屋的多元化和可变幻性。总体来讲,日本战后的家具设计,更多的采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运用各种材质、色彩和图案,来进行空间的搭配和实用,从而创造出一种纯净化的环境,来突出产品的抽象性与空间性,并且利用几何的特性,合理的处理线条和色彩,使得功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实用。

(三)禅宗文化的影响

二战之后的日本,更加注重对于禅宗文化的学习,倾向于“本心清净”。而这种民族化体现在家具中,就是多提倡以节制淡雅,禅意深远为主;不提倡在家具的设计中采用奢侈、豪华的金色。就好像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体会与大自然融合的力量。比如极具日本特色的榻榻米,就采用了偏稻谷的土黄色,并且散发着稻草的想为,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自然意境,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并且为了保证这种禅意的文化,在家具的细节设计中,注重素材的原始感,进行精细的打磨,保证物品的自然流线型。在这样的环境下,牵动人们的情绪,使人们沉浸在田园、自然、乡土的气息之中。而这样的家具设计所营造出来的生活意境就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对于生活,对于环境,对于工作,一种泰然处之的状态。这种禅宗文化,由内到外,再从外到内相互影响的过程,就是一种我们都在追寻的生活状态。

三、结语

日本是一个“民族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国家,由于其地理区位的限制,使得一直以来日本家具以冷色调为主,多注重空间的搭配和使用,也主要表达着一种淡然处之,一切回归于自然的生活状态;这和日本在二战时期作为战败国,迅速与世界各地建立联系的历史原因是分不开的,在不断的接触中,还可以强烈的保留本土的“民族化”特征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日式家具具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且多为黑、白、为主,拥有强烈的民族风,深受大家喜爱。这种在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而充分结合自身的“民族化”,并且能将“民族化”发扬光大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戴斐斐,曾利,张响三,戴向东.外来文化对日本家具发展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5).

[2]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安徽建筑,2007(03).

[3]宣晓志,戴向东,张玉. 日本和式家具的造型特征略论[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03).

[4]季爱琴.日本文化中的禅[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5).

[5]刘春丽.禅宗美学思想对我国设计的启示[D].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6]李海波.禅宗美学给展示设计的启示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09.

[7]宣晓志.日本传统家具风格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

[8]李苏晨.探究禅宗文化对设计风格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1).

[9]曾佳.论禅宗对艺术设计思维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10]栗智.日本茶道的禅宗与“四谛”[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

[11]张敏,徐人平,王坤茜.家具与“空间”的关系对家具设计的启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0).

[12]苗琳.“境”中“静”之美——论设计中的禅宗美学[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04).

[13]肖小英.浅析禅宗文化与家具设计中的自然主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9).

[14]赵寅.日本禅宗与产品设计[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2).

[15]金昕.论禅宗美学与现代设计追求的境界[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8).

民族化平面设计论文 篇12

日本和中国同为亚洲国家,文化和审美上颇有相似之处,本文以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力求提炼出山本耀司服装设计作品中值得借鉴的设计理念,以备给观者以启迪。

一、禅意的设计意境

由中国传入的儒学和佛教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日本将这两种文化理念与自身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 “禅宗”文化,大和民族的审美在禅宗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形成了“空寂”、“闲寂”、“物哀”的美学观念。 “空寂”的基调是幽玄,是人本身对世间万物的内心感触,是从尽可能简单的事物中感悟到宇宙自然的瞬息万变,讲究自身的修为和体悟。“闲寂”也讲求自身修为, 但更重视心灵以外的自然万物,唯有修炼坚守,才能洞悉自然浸润其中。“物哀”是触景生情后的真情流露, 这其中蕴含着大和民族极强的忧患意识。如同樱花散落, 将樱花看作美丽的生命,而陨落便是生命的终结,心怀怜悯却又悲戚的联想到自身,体会到生命的无情与世事的无常。“物哀”所表现的哀伤经过艺术处理,升华为日本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美学形态。

山本耀司的设计作品中都能找到这三点美学观念的影子。无色彩的服装,没有太多的装饰细节,不构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却总能带给人一种幽暗神秘的寂静之美,这种隐忍而神秘的特质引人入胜。仔细揣摩山本耀司的设计,追求素净的色彩是追求纯净精神层面的外在表现,看似粗糙的面料组合,呈现出设计者在丰富的服装结构中赋予了作品内在的充实感,不规则的剪裁方式显得自然流畅。

山本耀司青年时期处于二战后期,这一时期许多日本妇女不得不出去工作填补家用,为了使她们穿着便于工作,山本耀司开始为她们设计宽松、舒服且漂亮的服装。 在进一步接触中他发现亚洲人较为扁平的身材穿着西方时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有一种女装可以如男装般振奋精神,只要挺直腰板,你便会发现她们的衣服看起来很得体。山本耀司的服装作品是为了那些理想幻灭而又不得不在生活的困苦中挣扎的人们而设计的,而这正是他内心萌生的物哀之美。通过对世事无常的人生反思,萃取出的极其精炼的服装设计形式,这种别致的审美意念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服装色彩的民族化特征

(一)水墨色彩

“空寂”之美在幽玄,幽玄表达了神秘而不可知的审美理念,而黑色就与这种理念极为契合,所以日本人擅长使用黑色。日本人崇尚自然,黑色如暗涌奔腾,代表着一种极致的神圣意味。而山本耀司的服装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便是黑色,简洁大方的服装配以黑色面料,使观者暂时遗忘身旁纷繁的世界,而进入一个苦禅冥想的境界,沉静的黑色犹如一个无限延展的空间,引发人对世间万物的反思,在深沉的思考中将内心沉淀,自此达到旁若无物的觉悟境界,从顿悟中产生感动。

白是黑的另一面,无法独立存在,犹如水墨画中白纸与墨迹之间的相互依存。若黑色表现了枯禅的意境, 那白色则代表了优美、纯真的刹那。但白色的优美仍不能脱离寂与哀的界限,日本人眼中的白色代表着面对人生的无常,内心仍能悠然处之的平静心境,是将刹那定格的泰然自若,是对恒久永恒的无限向往与遐思。山本耀司作品中的白色,常常与婚纱设计有关,传统日式新娘服便是白色,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走入婚姻殿堂是人生成功的一种,而雅静的白色能将这种成功的喜悦娓娓道来,从他的作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将这样的优美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表现力。

黑与白之间还存在着不同色调的灰色,它将黑白调和,将生硬的连接变得柔和。灰色和鲜艳的颜色搭配会使鲜艳的颜色看起来多了一份稳重,和饱和度低的颜色搭配会增添一分变化的韵律。灰色也是山本耀司较常用到的颜色,他的灰色中有一种慵懒的气质,仿佛是经过岁月洗礼和磨练,衍生出一种淡然的随遇而安。

(二)传统民族化配色

日本传统的和服中鲜艳的色彩运用广泛,日本的浮世绘配色也非常经典,基本都是采用饱和度比较高的邻近色,或是明度变化小的相近色进行搭配,整体效果既绚烂又和谐。将色彩进行微妙的变化组合是日本人最为擅长的。

山本耀司用深蓝色表现“闲寂”的心境,这既是一种平静也是一份抑制的情绪,与日本人含蓄、抑制、谨慎的生活方法契合,同时也被他们看作为是一种美德。 借由深蓝色削弱其他艳丽的颜色,这也是山本惯用的配色手法。当然,他的服装中也不全是沉闷的色彩,比如浓郁的紫色。与黑白色或深蓝色所表现的寂与哀不同, 紫色表现得更多的是一种略带华丽的宫廷风格,山本耀司用紫色来凸显优美洗练的都市风格,显得别有风情。 他也运用夺目的红色来打破沉闷,表现出力量、热情和震撼。红色是能量极强的一种颜色,在日本只有在欢庆的节日中才会用到,山本耀司将红色穿插在其他色彩饱和度不高的服装中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表达了他对本民族文化的崇敬之情。

三、剪裁方式的民族化特征

剪裁方式是创造服装整体结构的重要环节,东西方在剪裁方式上大有不同。西方喜欢立体三维剪裁方式, 这样可以使衣服很合体,突出人体曲线,而东方则选择平面二维剪裁方式,这样的衣服宽松、飘逸,显得更为含蓄、而有韵律感。山本耀司的作品中对日本传统服装进行借鉴,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剪裁方法。

日本和服在肩与袖的部位可以折叠,这样同一件和服可以通过调整袖子的长度、衣服的合体度来适应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山本耀司以和服为基础,运用层叠、 悬垂、包缠等方式设计出一种对形体要求不高的非固定型服装结构方式,并从平面的线条出发,形成一种不对称的服装结构。在他的服装中,经常出现不对称的领型和下摆,这与传统和服一脉相承。不规则衣领和下摆反而显得生动、自然、流畅,这样的服装穿在身上会随着体态变化呈现不同风貌。西方对于女性身体的裸露向来较为大胆,而和服周身包裹严密,唯有领子部位可以露出美颈,这成为了视觉的焦点,是对背部美感的关注。 山本耀司对这一方式十分着迷,所以他的服装中既不会合体的包裹身体,也不会暴露胸部和双腿,却时常露出背部,于是人们发现他设计的服装无论正面背面都一样令人着迷,这样别致的意韵正是大和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作品集东方的含蓄、细腻与西方的热情、浪漫于一身。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他在服装理念、服装色彩和剪裁方式都是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再融合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反思,从而孕育出属于山本耀司的“禅意”设计风格。他勇于创新,将带有民族元素的固有设计模式打破,他以无国界的设计手法设计服装,却又能将东方韵味深植其中,让人意想不到又过目难忘。西方人在探索他的设计作品过程中,虽然未必懂得那些悠远艰涩的禅意,但当他们目不转睛看着服装的霎那,便成就了山本耀司不可复刻的经典。

摘要: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作品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又以一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无国界无民族差别设计在融合中裂变,通过服装的色彩、材质、剪裁方式组合起来传达了他所认为的时尚理念,大胆发扬了日本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本文将从禅意的意境、服装色彩的民族化特征、剪裁方式的民族化特征三个方面来分析他的作品,力求提炼出山本耀司服装设计作品中值得借鉴的理念,以期给观者以启迪。

上一篇:宪法学习下一篇:金沙江干热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