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化

2024-11-24

多媒体化(共12篇)

多媒体化 篇1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速度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 提高学习效率便成为各领域的重中之重, 其中则以教育尤为突出。本文通过简述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取长补短,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 并以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如梦令》一词为案例, 展示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构建立体化的小学语文。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

利用多媒体可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听、看、读、写、想等五方面, 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构建立体化的小学语文。

1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和多媒体的优势

1.1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基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一直以来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流程都是:教师朗诵、带领学生通读、解释生词、讲解全文意思、学生背诵、硬性抄写。但经科学研究发现, 这种以读写为主的旧式教学方式, 生硬、枯燥、低效, 通常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无益于学生学习。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所以新式教学应该秉承“学生为本”的模式, 图改革求发展。

1.2 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图、声兼备, 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方式, 它更加生动, 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并且能充分利用人脑的各个区域, 深化理解和记忆。不仅如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 也能从中受益, 提高教学质量, 领悟新的教学方式。

2 建立“听、看、读、写、想”, 五位一体

2.1 增加新视听,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能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教学中兴趣是关键。将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处理, 然后将其应用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 这就使得多媒体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便能具有更丰富的手段、更新颖的视角和更生动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能够互动, 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以《如梦令》一词为例, 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书写, 来对本词进行诠释。而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效果, 可以增加画面感和听觉感受。通过视频动画, 学生可以看到“常记溪亭日暮”的壮美, “沉醉不知归路”的妙趣, “误入藕花深处”的婉约;通过声音处理, 又可以听到“兴尽晚回舟”的流水之韵, “争渡, 争渡”的急切之音, “惊起一滩鸥鹭”的自然之声。如此便勾勒出一副异常美妙的画卷,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2 重塑读写定义, 深化学生的记忆

科学研究发现, 相对于文字记忆, 人们往往更加乐于对具有画面感的事物进行记忆。这是因为声音和图像更能调动人们的大脑兴奋度, 发挥各区域的潜能。视听也会使文字信息显的更有逻辑性, 让记忆更加井然有序, 分配合理, 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传统意义的读写, 枯燥乏味, 机械、重复, 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反还会因为硬性思维而导致记忆能力下降。而通过先前视听方面的影响和引导, 却能够加深学生对《如梦令》一词的理解。这样在学生朗诵或抄写原文的同时, 脑中便会浮现出视听中的所见所闻,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还能深化理解,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 避免了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2.3 发散思维, 立体化学习

将多媒体, 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它、思考它、分析它, 只有经过用心记忆的事物, 才能在脑中得到长期的保存,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走心”。而多媒体的应用, 恰恰能够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视听感受, 使学生思维活跃。然后通过新意义的读写, 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完成这两步之后, 学生就会自发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分析, 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探索文中所涉及的内容, 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开发了自身的潜能, 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当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首词是一种什么风格?作者还有哪些作品?这首词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领悟和借鉴的?由此, 学生的学习没有了压力, 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 又产生联想的思维方式, 确保了今后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无论对学生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一种积极地推动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对知识摄取的要求, 而且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多有不足之处。基于多媒体的方便、快捷、新颖等诸多优势, 将多媒体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紧密地相结合。能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生兴趣, 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谓事半功倍。以多媒体完善出一个“听、看、读、写、想”五位一体的新式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构建出立体化的小学语文, 这是新时代教学必须做出的改革与变化, 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岳艳玲.让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 2013 (10) .

[2]孙美玉.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3 (49) .

[3]吴芬.小学教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多媒体化 篇2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适应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对机电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改革是在原有机电专业教学框架下完成的,即专科层次的教育只是将本科层次教育的专业课减少一些,并降低部分课程的难度,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表明,现有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衡

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训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实训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实训内容长期不变,内容上以理论验证为主要目的。有的则采用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训的方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不明显

实训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特色不明显,特别是机械和电气不能有机统一起来。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通过学习体会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工作过程引导学习活动,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选择和序化学习内容,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各种项目任务。

教师和管理者要树立新的观念: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和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操作,主动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但要带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到了知识,真正提高了能力,这就是好课。故而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既要能讲又要会做。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学一体化”模式。

1.认识导向教学法。过去往往采用先实习后教学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我们先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的认识实习,由于高职生大多不是源自企业,感性认识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接着的课堂讲授主要在设有实训设备的教室进行,面对实物现场教学,加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2.专业项目教学法。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和训练项目都来自企业实际。比如机电专业船舶电气方向,可采用电动液压起货机控制系统、电站并车解列等案例,先让学生经过思考,收集资料信息,并独立进行复杂回路的分析,同时在实训台上进行元器件的选取、回路的搭建、调试运行、故障分析等,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方案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环节,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顶岗实习教学法。到与机电专业相关的的企业,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实际产品的安装调试,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早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技术水平。

(二)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改进传统考评方式

高职机电专业教育是把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应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实训的必备性及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毕业设计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

突出实践性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的培养优势,扬长避短,明确校企分工合作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培训课程。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目标评价;双方实现设备设施技术信息与人才资源的共享,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学生实训。

三、结束

多媒体化 篇3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  教学改革  多媒体化  词汇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同样,在教育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强烈冲击。数字化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应用,正在引发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转变,并终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体内容,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也能为其将来从事语言文字相关工作打好基础。[1]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理论性较强且授课方式相对传统,很容易遭受学生的“冷遇”,陷入“教学两难”的尴尬境地。现今,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现代汉语课程的优化改革带来了契机。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1]多年从事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的有益尝试。本文拟以现代汉语课程词汇部分为切入点,对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融入现代汉语教学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一、现代汉语课程多媒体化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现代汉语课堂,以教师“板书+口述”课程内容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拥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后,实现一部分教学计划的载体由黑板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相应地教学内容的口头解说部分地转向了教学课件的视觉呈现。的确,多媒体课件在动态性、直观性、扩展性等方面都展现出传统纸版教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更符合人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然而,要想实现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保证教学设计的切实可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仍需思考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多媒体化教学仍要以课程内容为轴心展开。多媒体的使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多媒体仅仅是教学辅助工具,其使用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多媒体化也绝不意味着完全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取代传统授课方式。现代汉语教学,仍要以基础的语言学理论为根本出发点,以语言学本体内容为根本支撑点,紧密围绕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即根据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在板书、口述、动画、图片、软件等多种呈现方式中灵活选择其最优者,并以实际取得教学效果作为检验手段,淘汰效果不佳者,保留并改进效果良好者,不唯多媒体论。

第二,多媒体化教学要重视并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教师一直充当着知识灌输者和课堂主宰的角色,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远多于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之一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加工、处理,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以获取知识。因此,多媒体化教学的实现过程必然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认知主体作用,使之在消化知识的同时主动探求学习方法,也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所要负载的任务之一。

第三,促进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汉语教学要素的有效结合。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层级性和生成性等特点。而现代汉语等教学课程,其主要目标就是传授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更具直观性,更有利于突显语法的特性,更便于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结合特定的教学要素来深入思考其在多媒体技术层面的最佳讲授方式。强调针对性,多探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多媒体最佳呈现方式。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当新的教学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时,必然要经历一段相互协调和适应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包括导入、讲授新课、小节、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在引入多媒体后,我们既要注意维持每个教学环节的稳定性,精心安排各个教学步骤,保证教学的流畅度,又要积极求新求变,对传统教学环节有所取舍,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创新性。因此,我们要更多地探讨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实际教学环节完美结合的可操作性方法,使得二者相互协调、衔接自然,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环境下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既要求我们“变”,即积极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革新,转变教学基本观念,谋求教学技术的升级换代;同时也要求我们“不变”,即始终坚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教学要素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

二、现代汉语课程词汇部分教学的多媒体化探索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的主体教学内容包括词的结构、词义、同义词和反义词、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熟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规范等。[2]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一直不断尝试在词汇部分的教学中融入多媒体元素,并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课后反馈积极反省总结及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下面将笔者在教学实验中所尝试采用的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总结。endprint

(一)关于词义的性质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等性质。在讲解的时候,注意结合有趣的对比图片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词义具有概括性,是指词义概括反映它所指称事物的共性和特点,并标示所指称对象的范围;而词义的模糊性则是由于词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及界限的不确定造成的。如果采用直接口述讲解的方式来解释词义的这两个性质,恐怕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在遮住姓名的情况下先展示一些明星的童年、少年时期的近照,让学生猜测每张照片是哪位明星?学生一般都对娱乐圈比较关注,而且通过观察这些似曾相识的面孔大多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接下来,去掉名字上的遮挡来公布答案,印证学生的猜想,并与明星现在的面部照片进行对比。然后,把话题自然过渡到概念阐释上,指出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界限把人的不同年龄段截然分开;另一方面,作为专有名词,一个明星的名字可以概括该明星的过去和现在,并起到与其他明星相互区分的作用。如此,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教师在明确概念内容的同时,也能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寓教于乐。

(二)关于词义的派生

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派生义是在词语原有义项(即本义)的基础上,基于事物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派生而来的。因此,词义的派生是一个动态的、历时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词义的派生进行图解分析及动态演示,有利于增强直观性,强化学生的图形感受和视觉认知。例如,蒋绍愚先生曾将词义的派生方式区分为连锁式和辐射式两种类型。分别以图形表示为[3]:

连锁式如“要”的词义派生路径:

①(本义)腰 → ②中间 → ③拦截 → ④要挟 → ⑤求得 → ⑥需要

辐射式如“节”的的词义派生路径:

教师可以合理借鉴这种形象直观的图形化表达形式,并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的特性,在幻灯片上逐项展现词语派生义,并同步讲解其不同义项的派生理据,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派生的基本方式,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词义演变的历时动态观念。

(三)关于语义场的类型

根据语义场内部各成员的不同关系,可以将其分成“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几种类型。每类语义场各具特点,需要我们灵活采取合适的讲解方式。如讲解“顺序义场”及其下属类“循环义场”时,可以以“春——夏——秋——冬”为例,用Flash动画展示一棵树从春到冬的生长过程,然后冬去春来,循环往复,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关系义场”则可以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举例,向学生讲解:牛郎织女是夫妻关系,“婚姻”(图片中的“鹊桥”即“婚姻”的具象化)是“夫妻”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然后用PPT展示鹊桥断裂、牛郎织女各自转身离开,向学生讲解:当婚姻关系破裂后,维系义场的关系义素消失了,则“夫妻”这个关系义场也就不复存在。

(四)关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在讲解时,教师同样要注意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点,避免直白陈述。例如先在幻灯片上呈现一些甲骨文常见的象形字(如下图),让大家依据字形猜测到底是哪些文字。然后,公布正确答案,简单解释某些字形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历程,并向学生揭示基本词汇的特点:这些文字所代表的词语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其词义和用法至今仍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这些词语不但通用于全民族,不受地域、性别、年龄、阶层等社会特征的制约,而且构词能力很强。

(五)关于一般词汇的特点及其与基本词汇的关系

一般词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经常变动,表现为大量的新词产生,一些旧词不断消亡。而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二者之间又可相互转化。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口头讲解难以描述清楚。对此我们可以以新词的命运为视角利用幻灯片动态化、形象化地展现二者关系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大致如下图。并向学生讲解:汉语中的新词总是先进入一般词汇,一小部分可能进入基本词汇,但大部分只能停留在一般词汇层面,并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遭到淘汰;而侥幸进入基本词汇的那部分新词,也很难站稳脚跟,其获得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的几率较小,因此有可能在时髦一阵子之后,降格为一般词汇,最终也有可能遭到淘汰。

汉语的一般词汇数量庞大,成员多样,灵活性强。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妥善利用互联网资源,以网络词语、新词新语、外来词为导入点,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扩展思维。例如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近几年的新兴事物和现象,像“高富帅”“白富美”“吐槽”“萌”“宅男”“甄嬛体”“何弃疗”“人艰不拆”等等。通过代表这些事物的词语进行来源和构词理据的讲解,既有利于展现现代汉语课程的时代性特点,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词语发展及规范化等问题的认识。

三、余论

多媒体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多年以来,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因其理论性强、枯燥乏味而饱受诟病,因此推行现代汉语课程的多媒体化教学势在必行。但实现一门课程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走两个极端:其一是“因噎废食”,即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暂时不理想,就放弃尝试,认为多媒体无用;其二是“以偏概全”,即因为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而尝到了甜头,便不加节制、随意滥用多媒体,甚至脱离或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服从服务于整体的教学目标;积极探寻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动画、软件、图片、文字、声音、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以上所列举的词汇部分的多媒体教学手法只是初步的尝试,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毕竟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优化,而且难免挂一漏万。所谓“教学有法儿无定法”,现代汉语的每个教学要素都有实现多媒体化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地积极探索多媒体的用武之地。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1JY074]成果。)

注释:

[1]现代汉语是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基础必修课程,长期由本院汉语国际教育系的部分教师所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讲授。本课程也被列入西南大学师范类专业重点课程数字化平台课程。

[2]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开发 篇4

1.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和问题

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使课堂教学向立体化的教学发展, 使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获得空前提高, 教师的职能会由传统的“传道解惑”向更深更广领域延伸。多媒体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加信息量等有好处。

(1) 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教学要素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 是文字、声音、信息、图像、视频等的综合运用。所以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 关键考虑教学设计。首先从整个教学体系出发, 考虑系统中的各个因素, 协调各个因素的关系, 对是否采用以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量进行设计。

(2)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内容必须协调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依据, 多媒体的使用必然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由于多媒体的参与, 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应用多媒体教学常可采用案例示范、分析、自学、启发等教学模式, 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 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课堂讲解的关系。

(4) 正确处理实践、实验与手工实验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在实践、实验上, 可以解决一些不易操作、危险性强、费用昂贵、不可再现的如分子离子实验、爆炸实验、化学腐蚀等实践教学问题, 但却不能替代学生亲手操作的实践实验。

2.多媒体课件制作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处于至关重要位置。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实用性问题

从设计的角度看, 可见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 即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用课件表现, 那些内容不需要。选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能够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加, 机械记忆成分减少, 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动画、视频图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2) 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 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 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3) 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 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难以出现或不易观察的现象, 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 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2)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用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 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1) 文字。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 使观众厌烦, 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 (2) 图像、图形。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文字, 是课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 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 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 图形、图像尽可能大并且放于屏幕中心位置。 (3) 动画。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 构图均衡统一, 色彩配置和谐明快, 动作自然流畅, 文字清楚醒目, 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易过多, 否则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4) 视频图像。视频图像真实感强, 画面包含信息量大, 再现需要表现内容全部过程, 适当插入效果很好。 (5) 声音。课件单凭视觉传递信息, 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到辅助作用, 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注意交互性问题。所谓交互性, 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 也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输入命令, 并根据命令进行相应处理。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 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学习内容, 安排学习计划, 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多媒体教学进一步的发展和多媒体课件的普及, 相应也会有新的问题和需要处理的关系出现。解决这些新问题, 唯有从教学目标、学生需求、现实条件变化等角度上, 采用创新思维调整多媒体教学思路, 开发出更多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舒建文.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4) .

多媒体化 篇5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再次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反映了两者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从“五个统筹”的战略高度,将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发展战略的宏观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央文件的精神,下面就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的关系谈几点认识。

1.正确认识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工业化基本完成,迈向后工业社会;(2)城市化发展从市区集聚化阶段进入郊区扩散化阶段;(3)都市型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4)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5)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多个行政区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共同体。其实质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以及一切以区域界限为依据的歧视政策和行为;区域中心城市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整合程度高,并形成区域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城乡一体化主要着眼于行政区域内部城乡的协调发展,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更多地着眼于跨行政区域的互动协调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要实现的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空间一体化和社会文明一体化等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任务,两者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

2.推进城乡一体化应注意城乡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差异性

我国城乡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具有下列明显差异:

(1)农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而农业是经济效益低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的产业;城市经济以非农产业为主,其生产效率比农业要高得多。无论是土地和资本的产出率还是劳动生产率,农业一般都不及非农产业。

(2)在城乡之间,存在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幅度的差异。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和扩散速度低于工业技术创新和扩散速度,加之我国农业本身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经营特点,因而在目前城乡生产技术水平木高及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农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幅度一般要低于工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幅度。

(3)农民的收益与风险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城市居民的收益与风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相比,农业生产更多地受控于自然条件,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经营,而且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越大,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损失就可能越大。而在城市经济活动中,更常见到的现象是,风险越大,收益就可能越高。

(4)城乡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在城乡之间实行了一系列有明显差别的体制和政策,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目前,虽然有一部分体制和政策障碍已经基本消除,但在城乡居民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依然可见。如目前在城市实行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尚未覆盖到广大农村,农村人口没有享受到现代福利社会带来的福利,而只能以各自所承包的土地作为社会保障的替代物,因而难免会导致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而且,城市贫困人口还可―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大量的农民难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5)城乡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分工程度低于制造业,因而它所能获得的利益也将小于制造业,并使得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非农产业布局具有集聚性和专业化等特征,易于通过产业集聚与产业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来获取集聚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而分散性和多样性则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特征,故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要远低于城市地区。

综合言之,农业主要是一个社会公益性的产业,因而应当弱化农业土地的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强化其生态保护功能;农村地区又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的空间,因而不宜向农业和农村索取过多的经济增长效益,而应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种由城市空、间返还一部分效益给农村空间的补偿机制。

3.区域经济一体化宜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远战略和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英国学者彼得 罗布森认为,一体化可分为合作、协调一致和一体化三个层次。合作是指在某些特定领域内各城市、各地区在政策和措施上自愿的、非强制性的互动行为。协调一致是指各城市、各地区以协定的方式统一行动、统一制定法律法规等。一体化则是指将某些经济职能和手段指派给同盟或共同体,并在同盟或共同体层面上协同运作。从上述三个层次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多处于第一层次或由第一层次向第二层次跨越。在不同的层次或阶段,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和措施。第二层次的战略重点是加强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区域协调,如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建立共同市场制度,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或行动准则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动因是减少区域政策导致的市场扭曲所带来的配置和效率成本。因此,要重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政策和制度协调,着力营造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建立一个无障碍和无壁垒的共同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共同市场的建立远非瞬息即成。欧共体经过30年的发展,直至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众多立法提案后所采取的行动,才开始达到真正统一市场的要求。

4.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重视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整合的过程中,首要动力是经济利益。毫无疑问,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整体利益要大于各城市、各地区孤立发展时的局部利益之和。但如何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又是一个极为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它既影响到一体化计划能否实施,又关系到该计划能否持续下去并取得成效。实践经验表明,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若得到了兼顾,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趋于密切。因此,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及其公正性和可接受性便成为瞩目的焦点。公正的利益分配方式不仅有助于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而且有助于国家生态安全的总体部署。

我国现行税收、财政、金融划地而治,行政区的利益边界与经济区的利益边界不整合,而协调两者利益分配结构的谈判机制、监督机制、仲裁机制又未相应建立起来,极大地制约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也要求建立区域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或利益补偿机制。而现行区域之间利益补偿机制的缺失或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和转移支付能力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互惠互利的预期效果,促使地方政府寻求地方利益的扩张冲动远胜于对区域整体利益或共同利益的追求热情。

5.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当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要求消除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消除以行政区界为依据的各种歧视性做法。因而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同等重要。但在我国,不少城市或地区对内开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远不及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显得迟滞而乏力,致使有限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未能发挥出最佳效应。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政策,区域经济合作还只具有形式上的发展而缺乏内在机制上的进展,致使很多要素市场尚未以整个区域为载体来运行,各城市间巾场关联度不高,制约着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深度发育。另一方面,区内不少城市热衷于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偏重同跨国公司进行产业整合,却疏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协调,既削弱了本土产业竞争力,又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互相割裂的现象。

兹举一例为证。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银龙坞村与同在一条沟谷的安徽省绩溪县逍遥乡逍遥村仅一河之隔,但由于行政区划上的原因,逍遥村的小学生若要到本乡或本县城上学,则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若要到邻近的马啸乡上学,则需支付一笔较高的赞助费。在这种两难处境下,逍遥村无奈只好自办小学,结果出现了五个年级仅有7个学生和1个老师的奇特现象。除了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以外,行政区划分割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症结。既然我们可以把河流作为行政区划的分界线,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稍作调整,改以山脊线作为行政区划的新界线呢?这样,不就可以消除这种奇特的行政割据现象了吗?由此可见,我们在实行开放政策时,不能“重外轻内”,而应当坚持“内外并举”。

6.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多方合力推进

多媒体化 篇6

一、“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基本特点

1.反映地方的经济和文化特点。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也有地方的特点。把那些反映地方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学生感兴趣的、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设置成课程内容。

2.反映学校的实际和体育运动传统。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是三者互相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对儿童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具有连续性。

4.时间的连续性。“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教育的过程从其横向上看,按照一定的时间,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教育渠道有序地、连续不断地进行。家庭和社会要尽量为孩子营造连续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与环境。这也是利用和开发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5.空间的扩展性。利用与开发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使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社区仍然要从事体育锻炼,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也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有机的衔接,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

6.系统的完备性。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是由一定的组织系统进行运作的。

7.管理的动态性。利用与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的管理中,管理的对象、人、组织、物质资源、时间、空间等,都是随着活动内容和形式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8.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包括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物质资源和体育人力资源。

二、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的重要性

1.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体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一般来讲,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包括家庭、社会、学校这三个基本方面,或者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活。据了解,城市中小学生目前平均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一般不低于6小时,在社会上每天活动3一4小时,其余在家庭。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断裂。据USD在1994年的教学改革中,对于学生如何才能在学校取得成功这样一个问题做的面向76名学生的调查(Henderson&Berla,1994)。调查结果表明,当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时,在学生的表现方面可以产生以下结果:学生获得更高的学校等级和更好的学校成绩;学生的出勤率提高,完成作业的情况有所好转;需要参加补习班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学校拥有更高的毕业率;学生升学率的提高。又如许多政界人士发表报告,将人们孤独冷漠和大肆犯罪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与缺少体育活动的机会联系在一起。1960年向英国国会提交的报告指出,缺少体育设施与犯罪率升高有关联。

2.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体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相融合,除了在时空上不能出现断裂外,还有一个在方向上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如果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它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应当指出,当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在方向上不能保持一致的问题相当突出。一方面,随着各方升学的迫切压力,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加,家庭对子女溺爱,娇生惯养的倾向日益突出起来。这些说明,增强社会各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庭的教育素养,从而切实做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在我国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家庭、社会与学校间的互补作用

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不仅在时空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也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一种亲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在教育中常常伴随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信任气氛。学校体育有严肃性、统一性、系统性和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青少年系统而又坚实地打好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这既有利于青少年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自然和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个性品质以及兴趣爱好。总之,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种教育是各有特色,它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益。

四、构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需要

为了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顺应课程决策走向分享的世界课程改革趋势,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即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这就是说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将改变我国一直实行的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而制定课程标准,人们可以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选用不同的课程材料,进行不同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被提出来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宏观课程结构,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如何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需要,开发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依托当地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是体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可资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趋向个性化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体育的领域,使学校体育向社会、家庭延伸,以及家庭对学校体育的支持与拓展,为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提供更大的可能。中小学时期是人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智力和体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活泼好动,对体育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普遍爱好体育活动。据调查资料表明,有93%的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对体育有很大的需求。同时,随着双休日的实施,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锻炼的时空,充分利用与开发“家庭、社会”体育资源,使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得以展示、发挥、提高和巩固,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大体系的组成部分,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我国已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些都是目前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背景。而利用与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从本质上说就是为生涯体育提供资源。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浏主编.体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晓东等.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2(2).

多媒体化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媒体技术, 在当前教学领域内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属于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当前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作为新时代教师, 为能够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 必须要将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特点掌握,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对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 使多媒体教学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促进现代教学进一步发展。

1 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分析

1.1 多媒体技术概念分析

多媒体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技术, 其主要就是综合电视、计算机及通信等相关技术而形成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计算机系统中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为一体, 主要包括图形、数据、文字以及动画、声音与图像等, 从而实行编排处理, 从而使一种全新媒体技术得以构成, 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能够对两个以上不同信息进行处理及采集。对于多媒体系统而言, 其组成通常包括多媒体数字化外部设备、多媒体主机硬件系统以及多媒体主机软件系统, 具有较强交互性。对于在不同方面所应用的多媒体系统而言, 其系统配置在存在一定差异, 相对比较完善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大容量外设及多媒体卡, 此外还包括高速大容量微机。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 其包括很多方面内容, 主要有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图像数据压缩技术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

1.2 多媒体技术特点

首先, 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表现力。当前社会上信息不断包括声音、文字及视频影像, 此外还包括一些新型信息载体, 即图像MIDI音乐及动画。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多媒体进行运用, 可使特殊性学习方法形成, 并且能够使学生与学习内容更加接近。另外,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重复进行练习, 对学生记忆具有很好促进作用。此外, 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反馈信息, 具有较好引导及强化作用。

其次, 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交互性。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 传统信息接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人们对接收信息的个性化及创新性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多媒体可提供多种人机交互方式, 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及志愿, 主动对信息有选择地加工, 从而使信息交互得以更好实现[1,2]。

2 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2.1 多媒体教学可得到良好视听效果

人们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所选择的主要渠道就是听觉及视觉, 这两种方式所或者信息也能够达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信息传递十分有利, 并且对学生接收及储存信息也十分有利, 由于其具备独特优势, 在教学中可强烈刺激学生, 使学生能够加强注意力。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 则其感知也就无法有较强烈观察力产生, 而观察力的形成是以感知为基础的, 缺乏感知, 也就缺乏观察能力。而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 使可学生注意力不断提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2.2 多媒体教学可增加课堂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可使很多课外资料得以补充, 尤其是比较前沿的一些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 可使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更加开阔。对于相关的一些文字表述, 可通过图片进行展示,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更好进行理解, 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这样一来, 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疲劳感及紧张感得到一定程度消除, 可使学生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以促进其发展。

2.3 多媒体教学可突破实践及空间限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涉及一些宏观自然现象及以往景色, 由于在时间及空间方面所存在限制, 无法使学生看到;另外, 对于一些微观事物及微小变化, 也无法利用相关仪器设备使学生进行观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均属于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可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以及具有较强感染力且比较直观具体的认知材料提供给学生, 可使学生对事物运动、发展及变化进行观察, 可通过真实感受替代凭空想象, 使一些难题得到较好解决。另外, 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更好感知, 与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比较符合, 可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

2.4 多媒体教学可实现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及自主控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为学生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 从而自主进行学习。对于这种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属于比较高级的一种主动教学活动形式, 可使学生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并且能够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从而使个性化教学能够得以真正实现, 对教学发展十分有利[2,3]。

3 结语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现已经成为必要任务, 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应当对多媒体技术充分了解, 掌握特点,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充分掌握多媒体教学特点, 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利用, 从而使多媒体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想, 刘俊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04) .

[2]徐有平, 潘彩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 2011 (12) .

多媒体化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 ,交互性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的任务则是记住现成的结论。而现代教育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创造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这种教育已不能适应知识高速膨胀的发展需要。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 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 卫星通讯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一词是由英文"Multimedia"翻译而来, "Multimedia"其实是由multiple和Media两个词合成的新词。"Media (媒体) ", 其各类繁多, 只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管道的角色, 都是媒体, 所以通常像文字、图案、视频影像、电脑动画、语音等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传递信息的媒体";而"Multimedia"中的multiple, 表示"多个、多种的", 所以multiple和Media组成的"Multimedia"一词就是"多种媒体"的意思。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还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20多年前, 人们曾经把几张幻灯片配上同步的声音称为多媒体。今天,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数字化音像技术的高速发展, 给多媒体技术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它把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 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简言之, 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 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为计算机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目前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 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这些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并赋予人机交互的功能, 从而创造出集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 使人通过多个感觉来获得相关信息表示,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同时由于多媒体采用了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触摸屏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多种高质量的声音、图像等信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 可实现教学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所出现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 不仅使原有的计算机技术锦上添花, 而且将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2、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按照英文的本意, 它是指计算机辅助教、辅助指导。它是把自己的教学想法, 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等, 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 并存入计算机, 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多媒体CAI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 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 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是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 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 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 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将教学中涉及到的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媒体资料,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组织起来, 并按照一定的呈现形式, 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行为。其硬件环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 投影部分, 主要设备有数字投影机、视频展台、投影屏幕、监视器、电子白板, 光学投影仪。第二, 音像部分, 主要设备有影碟机、录入像机、摄像机、话筒、高音台、功放机、音箱;第三, 中央控制器 (能控制各个设备的操作和各种信号的切换并能提供丰富的内存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产生的影响远比对其他领域影响深远得多。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教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有文字、静态图像, 还有动态图像和语音等。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教育的有交往途径, 还可以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更能进行交互式远程教学, 远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优秀得多。

3.1 学习效果好

这已经为许多教育专家所肯定,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单一的听课模式, 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 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在交互式教学、课堂演示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大大超过传统教学, 还可模拟制造出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多媒体教学不仅为学生创造的生动的学习环境, 也使教师拥有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个别学习到协同学习,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说服力强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效果生动, 使用者得心应手, 说服力强。人类的每个感觉器官均为接受信息、改变观念行为的最佳利器, 而多媒体便利用多种感官交互或同时产生多重刺激来传递信息。有研究表明, 人类从外界获得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 11%是通过听觉, 即通过视觉、听觉获得的信息占外界获得信息的94%。因此视听媒体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将大大提高接受效率, 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 真实的照片、加之所产生的模拟效果决不是单一媒体可相比拟的。

3.3 信息量大

书籍、文献、录像等均是文化信息资料, 但无论哪种信息资料都只是教学资料的一部分, 不像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样完整地集合所有教学元素, 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使受教育者地单位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益。可以说教学信息集成将以现货教学理论为基础, 以教学信息库为核心, 支持教师、学生协同交互教学环境,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诸要素的最优化组合。

3.4 更好的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发学习者的想象力是多媒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图文并貌, 形象生动, 让学生尤如亲历其中, 得到体验, 将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 使人的感官与想象力相互配合, 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资源。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去思考、去联想, 去观察比较,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 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 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启动, 网络多媒体更显示了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非凡才干, 必将有力地推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

3.5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所独有的交互性, 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传输,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来选择学习时间、内容、进度,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独立自主进行各种操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 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备课, 及时控制教学进度,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做到师生互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密度, 而且更符合认识规律。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教师应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昆明主编《多媒体应用技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多媒体化 篇9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等学科高度融合的专业, 其核心技术是利用各种现代控制手段实现对机电产品的柔性化、智能化控制。为了突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色, 培养合格的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人才, 应针对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的环节, 编写适合专业需求的一体化教材。

鉴于上述情况, 笔者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索, 分析了当前一体化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包括一体化教材编写组织原则与实施方法的新方案, 并以此为依据, 编写了一体化校本教材《气、液、电控制技术》, 其成功使用证明编写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一体化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有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材及相关相近教材,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复现象严重, 对相关课程缺乏有效整合 比如传感器部分、PLC部分、单片机部分存在一般机械电气内容的重复。德国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 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 种类繁多的专业用书经整合以后, 精简为《机电一体化 (基础阶段用书) 》、《机电一体化 (专业阶段用书) 》、《机电一体化基础部分》、《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 (基础和专业阶段用书) 》、《电子学、电子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用书》等数量有限内容集中的几本教材。

难度大、跨度大 很多高职教材借用本科同类教材, 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或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而成, 这些教材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 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基础理论分量过重, 应用技能分量偏轻, 出现大量比较复杂的数学推论与计算过程, 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

缺乏启发性 教材设计过于单调, 版面不够生动;编写格式死板, 缺少教学方法的设计;表达方式局限于文字, 陈述性语言过多, 缺少图像与文字的配合。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性不强, 没有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内容衔接 现有教材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 篇章结构均使用固定框架, 过分强调学科基本知识、知识结构与学科认知结构的协调, 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 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 没有针对职业岗位 (群) 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需要, 缺乏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没有把人际知识写入教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知识分成事实知识 (知道是什么) 、原理知识 (知道为什么) 、技能知识 (知道怎么做) 和人际知识 (知道谁有知识) 四类。现有教材过于侧重前三类知识, 而对社会交往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职业习惯以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的获得等人际知识表述不够, 甚至根本没有表述。

缺乏地方特色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 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特点, 体现高职教育的地方性。在面向市场办学的环境下, 各校所开专业不尽相同, 试图编写或使用全国通用的一体化教材,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可以预测以一体化教材为主的校本教材将成为教材的主要形式, 这也将成为各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体化教材编写的组织原则与实施方法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教材编写应该按照下面四个步骤进行组织和实施。

市场调研 一体化教材编写的质量如何, 取决于素材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以, 在编写教材之前应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 想尽办法把新思路、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与高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着重进行市场工作过程和使用设备分析、工作岗位分析、文献分析等工作, 对象可包括先进的生产企业、讲授该课程的一线教师、高职院校毕业的一线工人、工厂中的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及最新论著等。这一步收集的资料应包括最新的生产线流程及设备、工作岗位应具备的技能、可用于编写教材的项目等等。确定教材项目的主要方式有: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设计;根据企业设定的职业岗位内容进行设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标准进行设计;根据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合作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在市场调研后, 应建立的文档包括职业岗位 (群) 定位分析报告, 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分析报告, 课程指导方案开发报告, 教学解决方案报告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清晰的课程目标和合适的编写大纲, 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方案论证 编写大纲是否可行, 需要进一步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论证, 主要包括编写方案论证、项目安排论证和实训设备论证。编写方案论证有利于核实教材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安排论证有利于检验实训项目的合适性与时效性;实训设备论证有利于保证教学设备的完备性与先进性。这三者相互关联, 缺一不可。方案论证通过后, 需明确该课程的定位、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课程应定位于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课程内容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模式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 根据前两步的成果, 先编写出校本教材, 经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后, 在本校进行试点使用。应在教学实践中收集来自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反馈意见以及由企业专家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价进行修正。教材分析与评价的出发点是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概念。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教材编写者从众多的分析项目和标准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次序, 有利于澄清项目之间的关联和含混不清之处。

动态完善 校本教材修改成熟后, 可考虑联系正式的出版社出版, 但必须保持教材的开放性, 及时根据技术与设备的更新以及使用反馈意见进行教材修订。

一体化教材编写实例

笔者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中承担了《气动和液压传动》课程建设的任务, 项目要求贯彻任务驱动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将该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公开出版课程教材一本。

项目组成员按照上述组织原则和实施方法开展工作, 广泛调研了上海卷烟厂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先进生产企业, 获得大量一手的生产过程项目资料;与FESTO公司合作, 得到了设备和技术上的支持;从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获得了《气、液、电控制技术》专项职业能力 (技术) 鉴定资料;考察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了解了兄弟院校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以上的资料, 项目组确定了课程的编写方案。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气压传动、液压传动及电气控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对相关的系统控制回路能正确联接, 对系统的故障能进行准确诊断及排除。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面向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为设计主线, 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几个大小合适、相对独立的模块 (即任务) , 每个模块既符合职业标准要求, 又突出实用性。理论部分简明, 技能部分具体。语言生动有趣, 信息量大, 尽量多用图示和案例。在体例上抛开章节式结构, 改用模块式结构, 一个模块就是一个教学单元, 逐块教学, 逐块训练, 逐块测评与过关, 充分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 课程内容的顺序排列线索按项目的关系安排。具体采用的工作项目逻辑关系有:递进式, 即项目是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并列式, 即项目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 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流线式, 即项目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的。

教学模式: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经过半年的教学实践, 校本教材编写基本完备, 教材中每个模块采用的知识、能力、素质表现层次如下。

第一层:人际知识。突出趣味性, 以上海企业一线工人的工作案例为背景, 讲述工作中的操作经验和人际知识, 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或吸取教训。

第二层:理论课堂。突出知识性, 多采用以图表和结论为主的二次加工知识, 侧重基础和应用, 淡化中间推理过程。

第三层:典型工作。突出职业真实性。

第四层:问题探索。突出悬念性, 激发学生乐于了解原理知识的好奇心。

第五层:思维碰撞。突出创新性,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层:知识抽屉。突出综合性, 包括初、中、高级不同层次的说明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选取相关的支撑内容进行学习。

笔者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主编的《气、液、电控制技术》一体化教材, 解决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程度、课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梯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等三大问题。教材内容简洁、实用, 结构安排科学新颖、课程项目设置合理, 层次性强, 从教学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 基本理论讲清, 大量引入企业的实际设备与控制机构, 使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模拟进行生产实践, 可实现产、学、研的充分结合。教材试用过程中反映良好, 现已考虑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高职院校应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体化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教材编写的组织原则与实施方法, 包括市场调研、方案论证、教学实践及动态完善等四个步骤。《气、液、电控制技术》校本教材编写的成功实践证明, 实施一体化教材编写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教材,编写方案

参考文献

[1]邱建忠.职业教育机电专业教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1) :71.

[2]刘晓林.论建立和完善我国高职教材编写的体制与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1) :69-70.

[3]郭佳萍, 张继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 :521-522.

多媒体化 篇10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 每年一届, 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 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 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 丰富教学内容, 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 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参赛作品分析

1、网络版交互平台是课件制作的发展趋势;

本届大赛现场决赛作品80%左右是以网络版的课程交互平台形式呈现。网络版课件层次清晰, 链接流畅, 易于推广及共享。从评委的评分情况来看, 有许多单机版的作品制作精美, 可以看出制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得分并不高。由此可见, 评审专家将课件的制作形式有意导向网络版。

2、课件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参赛作品大多内容丰富, 基本上都是以一门课为开发对象, 结构上形成树状导航, 层次分明, 而且每一个信息终点都内容充实, 教学实效显著。内容上将与课程相关的各种环节纳入, 例如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信息量最大的作品在提交时, 共计六张光盘。

3、课件功能齐全, 互动性强;

大多数课件与网络课程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都能关注师生交互环境的建构。在教学中使用, 学生不但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自我考核, 还可以进行远程登录, 上传作品, 提交作业等。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作品, 作业进行审阅;可以进行远程考试, 可以进行成绩分析, 统计等。甚至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交流。

4、课件制作手段先进, 形式丰富;

多媒体课件的作手段先进, 一些较复杂的技术, 如“虚拟现实”技术在课件中的运用已很普遍, 使用的工具有:Virtools, Quest3D, Web3D, Labview……等;其他的较新课件制作工具, 如Flash Paper, Ipsring, Presenter也被愈来愈多的教师所采用。包含文本、图形、动画、音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 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不但形象直观, 而且将一些不易理解的复杂结构及工作过程拆分, 详细体现, 教学效果显著。

5、课件作品界面新颖, 艺术修养高;

高水平的课件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极强, 将学生感让人看一眼就不能忘记。制作过程中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作品《Java Script探密之旅》中, 将游戏背景及音效引入, 将知识点贯穿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喜欢的场景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

6、集中力量, 团队作战。

高水平的课件往往凝聚了一个团队长时间的心血。在面对国家级的大赛中时, 赛前会做出精心的准备, 挑选出课程组中语言能力, 表现能力最强的教师现场汇报, 讲解。在汇报中, 往往可以做到人机一体, 讲解与演示配合的纯熟, 流畅, 现场效果极佳。

三、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途径

根据比赛结果统计和现场评分情况看, 高分作品多数来源于江, 浙, 两广等沿海教育发达地区。优势的区域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引使得他们在教育技术方面已领先全国其它地区。这样的结果源自于所在学校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 政策上给予倾斜, 激励制度完善, 力度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热情高涨, 已形成良性循环。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要全面赶超先进水平,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竞赛, 激发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欲望。

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 调动老师主动学习课件制作的积极性。定期举办比赛, 通过比赛, 普遍提升对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技能, 这是加速教师储备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比赛, 发现在自己的周围, 有哪些同事的水平较高, 自己在课件制作与应用中有哪些不足, 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这样不断的学习, 提高, 可以在各级竞赛中不断创造佳绩, 从而激发更多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欲望。

2、学习当前多媒体课件先进的开发方法

定期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相关技术课程, 形成培训制度。学习课件制作的理论方法及创作思路;通过开展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培训, 可以借助专家支持, 培养一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先进个人和多媒体应用的骨干人员, 让他们首先精通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

3、形成专业的开发团队。

要想快速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课件, 单靠个人的力量, 完成起来是很难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创作思维毕竟是狭窄的。这时, 就体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分工合作, 共同收集素材, 合作合成课件, 集体进行美化, 这体现出团队的巨大力量, 创新是无限的。

4、共享优质资源

课件制作的素材越来越丰富, 我们可选择的空间也更大。我们的课件制作起来才会更快捷,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效率才会更高。随着网络的高度发展和媒体库的建设, 共享成为一种对课件利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共享的优势不仅在于课件本身, 还包括课件创作的思路、创新的设计理念等, 这些都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增长。

总之, 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需政策导向, 制度支撑, 常态运行, 多方共同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提高, 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多媒体化 篇1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信息传播技术、信息的整合技术等等,这些都带来了各行业重大变革,尤其在教育行业特别明显。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信息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并将在未来引领着教育界的发展。所谓教育信息化,即将电脑多媒体等技术广泛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本文将以新闻视野下会计类课程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环境下会计学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不断激化,资本投资和商品输出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企业的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跨国公司,这种国际性企业组织的投资人、债权人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情况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为投资人、债权人提供适应这种新变化的新型会计人才,这样在客观上就加速了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的国际化趋势。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时代的社会要求。因此,加强会计信息质量与立法的改革与完善对于当前会计管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财政部正就《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纲要征求意见稿》对“十一五”时期会计工作取得的成就予以了回顾,对“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具体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对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全面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努力开创会计视野的新局面,推动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和财政管理的基础。一个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需要通过会计工作进行记录和反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十分重要,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等。因此,会计改革势在必行。《纲要意见稿》指出,目前,我国会计改革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从国际上来说,G20峰会推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逐渐增强,有利于我国实现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从国内来说,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要求进一步推动会计的改革。而会计改革的根源就要从学校教育抓起。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設,着力培养高校会计教育人才,并以此引导和带动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发展,不仅关系到提高会计行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而且关系到全国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会计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间竞争的焦点之一。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我们要认真贯彻《人才规划纲要》,突出对高校会计人才教育的培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筹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出,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会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构建会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互动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会计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相当之重要,然而这取决于平时在课堂上的锻炼,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避免一味地点击鼠标,教师需要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言传身教往往十分有效。

会计学科本身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门类繁多,随着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会计学习中出现了重点难点,这些必须在课堂上和学生充分探讨,如《中级财务会计》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所得税的核算等知识点都比较难,如果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即不可能完全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更加谈不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真实可靠,并具有权威性,重点突出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一定要真实科学,因为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课件制作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必须依据权威的教材编写课件,并适当加入时政新闻,创设必要的情景,让其具有真实感,如在《中级会计》财务报表章节可以结合数据图表给学生真实的感官冲击。

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课件必须重点分明,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何谓重点和难点,并对整个会计知识体系有很好的把握,而非零碎的记忆,在讲授重点时要有强调、有提醒,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来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这一点在会计实务中最能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模拟实务流程,这样让学生觉得很真实且很实用,学生也会颇有兴趣的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讲授银行转账结算模式时,因为与现实联系较为紧密,故采用多媒体技术,联系财政热点,再将每一种结算方式的流程配以动画,声音,图片等,然后展示出来,学生会对其有着难忘的印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学的内容。

(四)会计教学要加强与财政新闻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的会计教育要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强与当前财政新闻的联系,改进教育教学中的不足,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大力推进会计人才战略,健全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和布局,创新培养使用模式,强化国际交流,形成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以培育高校会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会计人才保障。

多媒体教学在会计类课程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图式理论认为,对于信息的加工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如何进入这些规则的。如某人让你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图式理论认为,你必须用自己的图式去预测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并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

這样的理论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理解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是图式理论的正确运用,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之一。所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专业技术,将媒体信息以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传递给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完成主要归于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潮流,这样的模式亟待改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教学改革理念,被广泛地引入到现代教学中,相比而言,多媒体教学在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创设的会计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原本认为很枯燥无味的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有时候会计知识难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多媒体,如图表、会计操作流程、会计分录等。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会计学习的感官变得丰富和多元化。以会计账簿的填制为例,利用多媒体展开在现实生活中记账的内容,格式,凭证样本等,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重复思维。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时政新闻,掌握会计学的最新动态,同时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会计工作岗位的性质,包括会计工作环境的认识。往往许多会计初学者对于会计行业比较模糊,并不知道和了解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或者说对于会计的了解只停留在最初的认识上,不能结合当前国内形势完整的理解会计这一概念。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视频介绍,相关图表分析以及当前财政新闻等技术来让初学会计的学生深刻体会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揭开疑惑,并了解会计行业下面不同的会计岗位,而不同的岗位所体现的不同的制度和文化。

(三)减轻教师板书的负担,信息量大,课堂效率高。传统会计教学,教师基本以板书为主,包括会计分录的讲解,会计理论的讲解,新闻资料的收集与讲解都需要大量的板书,而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这样教师能从容的上好每一节课,能在电脑面前,给学生传授大量丰富的会计知识。对于会计学科下抽象的会计概念,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如会计核算理论、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同时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财政新闻,做好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其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及掌握。

(四)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最直观的优势在于前者操作简便。例如报表数字的由来,则可以在建立多窗口或者超链接等技术,将所需要的内容调用出来。这样,省时省力,并且十分有效。另外多媒体教学所用的课件也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的重要载体,内容简便,重点分明,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把握。

综上所述,多媒体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一定是未来会计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紧密联系当前财政新闻,提高学生学习会计学科的效率,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一流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

|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多媒体化 篇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检索有趣的信息[1]。在传统的DBMS中, 它管理字母数字数据, 有两个隐式假设: (1) 数据的表示是明确的; (2) 知道人们寻找的是什么。 但这些假设在管理多媒体数据并不真实。 多媒体对象的内容是复杂的。 另一方面, 用户对多媒体数据库的访问是复杂的, 可能是不明确的。 例如, 用户对他们想要的东西可能只剩下一个近似和模糊的描述。 更糟糕的是, 人们对相同的多媒体文件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同等。 但这是事实, 多媒体数据包含如此多的信息, 这是有趣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 多媒体数据管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2]。管理字母数字数据的信息检索 (IR) 系统更改为多媒体信息检索 (MIR) 系统, 它的目的是存储和检索多媒体数据。 许多作者断言, MIR系统与传统的IR系统, 有本质区别, 因此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技术不适合MIR系统[3,4]。

MIR系统的内核能够从大量的多媒体数据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5]。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MIR系统的数据库必须提供完整的和严格的多媒体数据内容, 并且这种描述不仅包含基于结构化特性 (如空间关系) 的内容, 也包括语义特征 (如信息 “握手”) 的内容。 试图建立一个可以包含上面所讨论的内容的数据库模型。

2 多媒体演示基本单位和关系

这里有两种类型的多媒体文件, 简单的多媒体文件和复杂的多媒体文件。 前者包含一种多媒体类型的实例, 而后者包含一种或几种多媒体类型的实例。 可以将多媒体数据格式化到对象中, 并且将这些对象联系起来, 所以可以收集有一些关系的对象, 将它们组成一组并添加几个合适的描述来作为多媒体文档基本单位 (MDU) 。 多媒体文档基本单位 (MDU) 是一个三元组m:< MO, RC R >, MO是由MDU所描述的一组对象; RC是一组各种各样的关系。 R是RC×2MO×2MO的一个子集, 并且它意味着对象之间的关系。

每个MDU可以描述在一个图层中的一块信息。 这里的块意味着如果在两个不同的MDUs内的对象之间有几种关系, 这两个MDUs必须组合在一起。 在MO中的每个对象包含几个属性、 函数和限制。 属性描述对象的特征。 在某一层中的属性的值代表在同一层中的特性的值。 函数是用来实现值和不同的算法, 它可能在同一性能中得到一个不同的值。 限制用于设计重要的局限性。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 知道使用MDUs可以收集对象, 并且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一批信息。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如何展示不同层之间的MDUs的连接。 在MIR系统中, 必须回答一些夹层查询, 如 “找到图像的二进制数据流, 包括太阳从海上升起的事件”。 首先, 应该找到所有这些包含太阳和大海的图像, 并且这些信息以语义层方式来描述。 其次, 必须完善这些图像, 以发现太阳和大海之间的上下空间关系, 并且这些信息以结构层方式描述。 然后, 可以在物理层中得到二进制数据流的用户需要。 因此, 有必要描述MDUs层之间的关系。 两个MDUs m1和m2之间的MDU内关系是一组映射 λ: O→O', 由n (m1, m2) 来描述。 O和O' 是一组满足, MO和的对象。

MDU提供了展示多媒体数据的数据结构。 考虑到不同的抽象层, 一个多媒体文档的描述应该包含许多MDUs, 其位于所有的三层结构中, 并且所有这些MDUs之间相互关联。

结合上面的定义, 可以形式化地来表示多媒体文档。 多媒体文档 (MD) 是一个四元组MD: <Mp, Mc, Ms, N>.Mp, Mc并且Ms是MDUs的集合。 他们表示物理层、 单独结构层和语义层的MDUs集合。 N是一组n (mi, mj) ( mi∈Mp∪Mc∪Ms, mj∈Mp∪Mc∪Ms) , 用来描述MDUs之间的映射关系。

一般来说, 因为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要求, 即使在一个抽象层有几个MDUs用于描述一个多媒体文件。 例如, 在文本的物理层中, 两个MDUs呈现出两种用于文中的编码方法。在一个图像文件的结构层中, 一个MDU也许用来描述这幅图像的颜色信息, 而另一个MDU也许用来描述对象在该图像中的形状信息。 如果需要描述一个复杂的多媒体文件, 其中包含n简单的多媒体文档, 那么在结构层中至少需要n个MDUs。

通过上面的定义, 可以形式化多媒体文档, 将其作为一个结构化的数据类型MD。 在此基础上, 下面的定义将建立一个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文档数据库 (MDD) 是一组MDs, , 每个都意味着一个应由该MDD管理的多媒体文件。

3 多媒体文档代数

解释如何解决多媒体文档数据库, 其中每个都呈现了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时间粒度中的多媒体文档的内容信息。在定义查询操作之前, 必须表达一个重要功能。这里有两个MDUs x和y, 当且仅当和 (运算符意味着一个模糊的操作, 它使用MDU内部关系来完成MDUs的通知[13]) , 函数包含 (x, y) 返回真, 否则, 包含 (x, y) 返回假。实际上, 包含函数提出无论x的信息是否被y包含, 可以超载包含函数来检查MDU和MD之间的包容关系。也就是说, 如果包 (x, MD) (MDis a MD) 是真的, 至少必须有一个MDU y (y∈MD.Mp∪MD.Mc∪MD.Ms) 由包含 (x, y) 返回真制成。显然, 这意味着MD包含完整的x信息。

建议输入MDU n, 然后查询将由返回下方的操作来执行。

选择操作多媒体文档来自一个包含给定MDU信息的多媒体文档数据库。 使用小写希腊字母 “σ” 来表示该操作。 选择操作 σ 找到一组来自MDD的MDs, 表示为, 其中:n给定MDU, 并且对于每一个来说, 如果函数包含返回真, 。

缩小操作减少了每个来自Q的多媒体文档。 使用小写希腊字母 “ζ” 表示该操作。 缩小操作允许放弃所有MDUs, 除含有n的MDUs, N中的每个多媒体文档表示为, 其中: 对于每一个, 首先, 收集每个来自MD的MDU m, 这使得或。 然后, 还添加了一个新MD来作为。

项目操作根据用户的要求从H上映射每一个微小的多媒体文档。 实际上, 在这一步需要做的只是放弃所有MDUs, 除某些层的MDUs以外, 当然, MDUs之间的相关映射也会被放弃。 使用小写希腊字母 “π” 表示该操作。 项目操作 π 允许我们抛弃所有MDUs, 以接纳在用户需求的特定层中的MDUs, 它们表示为, (C是P, C或S, 这意味着物理层、结构层、 语义层上的投射) 。 根据MD的定义, 对于每一个。有3种MD'。如果投射到物理层MD, 应该为<Mp, , N'>。如果投射到结构层, MD'应该为。如果投射到语义层, MD'应该为。无论如何, 可以根据用户要求, 从H中得出。

此外, 有可能是输入不止一个MDU。 例如, 用户只是想找到一些包含来自MDD的目标的文件。 需要做的是在MDU中消耗对象, 类似。 另一方面, 当用户的需求是找到一些只包含一定的多媒体文件的文档时, 应该借助MD分离几个MDU, 然后得出结果。 显然, 它可能失去一些约束, 尤其是MDUs之间的映射。 因此使结果MDD大于实际结果。 所以, 应该超载包含函数来再一次检查MDUs之间的包容关系。

4 典型描述和查询

在物理层mi, 是复杂的多媒体文件中的一组媒体实例。 特别是, MDU mi是一个三元组, 如果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文档。 图1 中的示例是一个复杂的文档, 由一段文本和图像组成。 就物理层而言, 文档O1是由一个图像O2和一段文本O3组成, 在他们之间有着特殊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 图1 (b) 显示了这些关系。

没有其他信息包含在内, 一个命名为mp的MDU描述的是在物理层上面所示的多媒体文件。

在物理层中的对象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原始数据流, 并且相应的功能被定义为编码和解码。 另一个属性用于表示元数据, 包括生成信息 (例如发电机、 生成时间和地点) 、 格式信息和使用信息 (如版权) 。 物理层中的对象的约束意味着转变速度、 同步关系等等。

在结构层中的集合Mc描述结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 并且其中一个媒体实例应至少包含一个MDU。 显示在图2 中图像的结构信息如图1 (a) 所示, 其是否应该在区域分离和目标提取过程后描述图2 (a) 展示了空间结构关系, 并且对象集合用于呈现10 个必须在MDU中描述的对象。 与对象O4进行比较, 对象O6分为几个详细的对象。 图2 (b) 介绍了对象之间的组合关系。 图2 (c) 显示了空间关系。关系Left是一个局部关系, 并且信息Left (O4, O6) 隐含在图中。Join是一种对称关系, 并且暗示信息Join (O4, O5) 和Join (O5, O6) 。 图2 (d) 描绘了一个包括几种关系的其他的复杂的关系。包含意味着对象O8包含O9和O10.。

根据图2, MDU来描述结构层中的图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且可能这里会有另一个MDU mc' 用来描述 “足球明星罗纳尔多 (R) 获得金球奖……” 的文本信息。

在结构层中, 对象的属性依赖于在物理层中的原始数据流, 并且它们的值对应于媒体特性的值和统计值。 文本匹配算法、 图像处理算法和视频分割算法能够获得这些值。 约束被用来设计重要的限制, 例如, 一个特殊的属性必须在另一个之前计算出来。

语义层信息的描述更为复杂。 这里有许多原因。 首先, 需要复杂的数据类型来描述语义信息; 一些信息, 特别是具有抽象概念的信息, 如 “幸福”, 不能被正确描述。 其次, 语义信息有丰富的抽象层次, 并且在这些层次上很难描述所有信息。 最后, 语义信息通常取决于特殊的背景, 然后同一个多媒体文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只有专家才能解决这些模棱两可的解释。

为描述语义信息, MPEG-7 提供了许多描述符 (Ds) 和描述模式 (DSs) 。 可以被用于统一的数据结构, 但这里有几个问题。 例如, 图2 中的O3 的语义信息可能是 “Ernault将金球奖授予罗纳尔多”, 或 “Ernault颁了一个奖给罗纳尔多” 或 “有人颁了一个奖给罗纳尔多” 等。 如果只使用Ds和DSs来列举这些大量的信息, 并没有区分出抽象层次。 它可能是一个“数据爆炸”。 使用两种类型的约束来限制描述, 一个名叫中间结构约束, 另一个叫抽象层级约束。 前者约束结构信息, 例如, 每个O1 “授予” 对象包含中等约束, “X是Y授予的” (X和Y是变量) ; 另一个更加严格的中等约束也许是“地点P, 时间Q, X是授予Y Z”。 后者注重不同的抽象层级。 例如, O3 “Ernault” 存在抽象级约束, “Ernault泛化X” (X是一个变量) 。

从图3 可以得到一个新的MDU。

在语义层中, 每个在MDU中的对象都是一个基本的语义实体, 并且对象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一个完整的语义单元。 在语义层中的属性、 功能和约束在不同的背景知识中是不同的。

例1测试和ms.的包含函数。

显然, 因为, O4=Golden Ball, 并且可能属于每一个集合, 。这意味着ms包含金球奖的信息。

例2从MDD P (1) 中找到包含金球奖的照片:

然后, 可以得到图片O3, 它包含金球奖。

5 结语

使用上述模型来定义形式化的多媒体文档。 最后, 也解释了如何操作这个模型。 在未来的工作中, 将会发现这个模型的更详细的操作能力, 并设计一个适当的查询语言。

摘要:MIR系统的内核能够从大量的多媒体数据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MIR系统的数据库必须提供完整的和严格的多媒体数据内容, 但目前的多媒体文档的描述方法, 如MPEG-7有很多不足, 无法呈现分层信息。对于这一问题, 根据多媒体文档内容的抽象的层次类别, 提出一个分层的多媒体文档描述模型, 并讨论图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上一篇:搞好历史教学下一篇:初中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