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管理

2024-08-16

中断管理(精选9篇)

中断管理 篇1

0 引言

1992年, 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 Christopher指出: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给企业带来深刻变革。然而, 过去一二十年通过各种途径建立精细的、敏捷的供应链, 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种能够实现高效运作, 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供应链运行的前提是稳定的环境, 比如供应商产能稳定, 物流运输不发生大的波动, 需求的不确定性较小等。但实际上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以及错综复杂的供应链网络结构, 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运作与目标计划发生较大偏差, 都会使供应链变得脆弱。

大量事实表明, 供应链如果发生中断, 对于企业来讲, 短期内要遭受巨大损失, 长期内遭受重大的影响。如2000年, 作为爱立信手机零部件的供应商飞利浦, 其美国新墨西哥州芯片厂遭受火灾, 致使爱立信手机芯片供应中断, 其最终的结果是爱立信黯然退出手机生产业务。类似供应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案例还有很多。现如今, 供应链中断产生的巨大面影响,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企业为了确保供应链取得良好收益, 只有对供应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做好防范和应急准备, 才能使供应链稳健地运行。在这种背景下,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1 供应链中断风险

对于供应链中断的研究多是针对交货量不足进行的,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不仅仅保证有足够的交货量, 还包括交货的质量、成本等因素。所以, 供应链中断的含义为: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供货量与客户需求量、成本或质量与供应链预定管理目标发生显著的偏离, 在这个定义对供应链中断的原因和表现进行了阐述。

供应链中断对企业的冲击一般集中在供应、运营和需求三个阶段。因此, 可以将供应链中断风险分为三种, 即供应中断风险、运营中断风险、需求中断风险。另外, 还可以将供应链中断风险分为:一是发生供应链中断的概率比较大, 持续时间短, 危害性小, 易于防范和控制;二是发生供应链中断的概率比较小, 但持续时间长, 危害性大, 不易于防范和控制;三是由外部突发事件引发的供应链中断, 并且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低、产生的后果严重, 如前所举的飞利浦大火的例子。

2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体系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生概率大、损失小的中断风险, 应该通过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对于发生概率小、损失大的中断风险, 由于其发生与否通常难以控制, 所以更主要的是构建弹性的供应链。因此, 在供应链中断发生后降低中断损失, 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成为提高供应链具备长期、稳定、持续运行的能力的关键和基础。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管理应该是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中断发生前, 要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 做好中断风险的预防和监控;中断发生后, 首先要及时发现, 然后实施应急管理, 对中断带来的各种后果进行评估, 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风险管理, 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的、不利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 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有效控制风险因素, 对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进行妥善处理, 确保实现供应链的管理目标。企业所处行业不同, 因而供应链的特点也不同, 企业往往需要结合自身特点, 权衡防范成本与风险损失, 找出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

3 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保持合理的库存冗余

应对供应中断风险,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保持合理的库存冗余, 即在正常库存水平基础之上再增加适当的库存量, 使企业在供应中断发生时尽可能保持均匀生产, 缓解供需矛盾。这似乎与现在的精益思想 (如零库存) 不符, 但多数零库存之类的策略都是基于没有充分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建立的。而风险无处不在, 且有时危害巨大, 所以保持一定的库存冗余可以增加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不过, 增加库存必然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会产生一定维护费用, 引起成本的提升, 而这部分库存只有在出现概率很小的中断发生时才能起到作用, 这就需要管理者权衡冗余库存引起的成本增加和供应中断风险带来的损失。总的来讲, 对于发生频率较高、持续时间短的中断, 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应付各种变化, 起到应急和缓冲作用。

3.2 多边采购策略与后备供应

单源供应使企业完全依赖于某一个供应商, 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中断风险大大增加, 解决办法是多边采购策略。与单源供应相比, 多边采购会增加采购成本, 但能够避免对单源的依赖, 增加供应柔性, 提高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但是, 核心零部件的供应源过多可能会影响成本和效率, 使产品的竞争力下降。采用单源还是多边采购、供应商的数量, 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在成本与保障所带来的收益之间做出权衡。后备供应只在中断发生时才启用, 费用的产生也在中断发生以后, 因而对许多企业而言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要考虑后备资源的可得性, 一般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来保障。建立后备供应商信息库, 特别是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并定期更新。

3.3 需求管理

如果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品类型比较多, 产品彼此之间能够替代, 通过需求管理影响顾客选择,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顾客的需求。在需求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可替代产品与受限产品的生产或供应源之间没有相关性;监测供应和库存水平;了解定价与推广服务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拥有与顾客直接交流的沟通平台。

3.4 备用物流运输计划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物流运输通常是跨国界的, 运输距离长, 环节多, 随时都可能受到自然因素 (台风、泥石流、地震等) 和社会因素 (罢工、政治动乱、恐怖袭击、政策改变等) 的影响。物流运输是相对容易出现中断的环节,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必须要制定备用的物流运输计划。如采用一种运输方式的企业, 要有备用的运输方式。

3.5 产品零部件标准化

供应链节点企业采用通用的、标准化的零部件, 一方面减少零部件的种类, 便于对供应商的选择, 另一方面对零部件的库存水平进行分担, 使企业由多个供应源进行供应。此外, 采用标准化零部件, 发生供应暂时中断时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商, 进而减小供应中断产生的不利影响。

3.6 主要供应商的选择要考虑风险

选择主要供应商时, 应考虑其供应存在的风险, 甚至连供应商的供应商也要进行考虑。需要考虑供应商的供应成本和服务, 以及供应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局情况、战争、自然灾害等发生的可能性, 造成供应中断的风险有多大。

3.7 应急措施

建立供应中断处理小组应对供应链中断。要有合适的组织或者机构负责风险管理相关工作。供应中断处理小组可能由独立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小组负责, 也可能由负责供应的相关部门负责, 这些机构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一旦发生可能影响到供应商或者运输渠道的突发事件, 必须迅速的做出反应, 评估供应中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郭茜, 蒲云, 李延来.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 2011 (03) .

[2]钟玉洁, 薛云建.基于弹性供应链的供应中断风险应对[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2 (16) .

[3]杨宝华.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1 (18) .

[4]刘浩华.供应链中断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市场, 2009 (23) .

[5]李雷鸣, 刘丙泉.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4) .

中断管理 篇2

“亲子关系中断”。通常来说,0-7岁的孩子,尤其是0-3岁之间的孩子,最好和父母在一起,受到父母的照顾。如果要和父母分开的话,分开的时间也不要太长。因为0-3岁的孩子,神经系统还没有足够的承受力,如果跟父母分离很长时间,会产生极度的恐惧,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情绪创伤。孩子长大之后,他/她内心的安全感,他/她与人连结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铁脸实验”,把一群一两岁的孩子放在一个游戏室里,让这些孩子去玩,然后让妈妈全部出去。孩子玩了一会,发现妈妈不见了,就开始哭,开始叫。实验人员规定,这种情况下,不管孩子怎么哭怎么叫,妈妈都不要理他/她,妈妈都要拒绝他/她。这样几轮下来之后,突然有一刻,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哭了,都安静下来了。这时候妈妈再上来逗孩子,孩子的表情都成了“铁脸”,没表情了,麻木了,不理妈妈了。

实验到了这里,无法在进行下去,因为妈妈们投诉得很厉害。由此也可以看到,当小孩子被妈妈拒绝,被妈妈忽略,被妈妈不理会,离开妈妈的时候,遭到的创伤。

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你可以上班,可以出差,但是请尽量多的与孩子待在一起。你每次回家,最好多拥抱他/她一会。孩子在父母的怀抱里,感觉是最安全的。父母,尤其是妈妈,既是创伤的开始,也是疗愈的开始。

在孩子0-3岁这段时间,谁在照顾他/她,他/她就可能把这个人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养育孩子,最好父母自己带;第二给自己的父母带,也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再其次是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带,比如叔叔姑姑;最次是给陌生人带,比如让阿姨带,让保姆带,而且父母也不经常去看孩子,这对孩子会是相当大的心理创伤。

问:如果创伤已经发生,怎样去弥补?

答:刚才说了,有一种方式叫“强抱”,紧紧地去拥抱孩子,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你都去拥抱他/她。例如七八岁的孩子,调皮捣蛋,父母去抱他/她,他/她往往会把父母推开。但是你耐心一点,多抱一会儿,比如一个小时,你会发现孩子会软化下来,孩子其实很需要你。

问:如果早年有亲子关系的创伤,父母已经去世了,该怎么办?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篇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逐渐为企业重视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而近年来伴随企业全球化采购、非核心业务外包、单源供应和精益供应等业务模式的发展,供应链在空间上越拉越长,而在时间上则越缩越短,供应链的这种时空变化提高了中断发生的可能;而自然灾害、恐怖主义、战争、流行病、计算机病毒、经济波动等外界环境要素扰动的不断加剧,使得供应链更加脆弱,发生中断的概率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针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这些研究大体分为针对供应链日常运作风险的定性研究和基于供应链设计、供应链应急协调的定量研究两类。对上述两类研究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本文即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上述两类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2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定性研究分析

当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定性研究主要面对供应链日常运作导致的中断风险,以供应链运作风险理论为研究基础,重点探讨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识别、评估、缓解及管理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中断风险,明确中断风险的来源,对其进行归类。Kleindorfer和Saad[1]将中断风险来源归为三种:运营事故、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及政治不稳定性,其中运营事故包括机器故障和系统性问题,如停电、罢工、关键供应商的倒闭等;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飓风和暴风雪等。在供应链中断风险分类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很多分类方法,目前大多数学者基于供应链的构成将供应链中断分为供应中断、协调中断、需求中断[2]三种。

2.2 风险评估

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估,主要是评估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对供应链的影响。Kleindorfer和Saad[1]在其研究中指出评估方式基于三个主要理论:利用事件树的概率风险评估、利用针对目的性代理活动的不确定性评估以及决策分析,这些理论通过模拟软件来执行,并由审判评估来支持。恐怖主义对供应链的影响导致概率评估方法的实效,而最坏情况分析方法以及应急反应情景方法应运而生。

Bier[3]等人总结了三种评估中断风险发生概率的方法:专家观点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专家观点与决策者观点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博弈论的方法。上述三种方法在处理由不同原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时各有优缺点:专家观点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被用在那些历史数据可获得的中断风险评估中(如由交通事故、罢工等原因所导致的中断风险),如Bigun[4]结合专家观点及历史数据评估了民航交通事故风险;专家观点与决策者观点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被用在难以获得历史数据或者历史数据对风险评估作用较弱的中断风险评估中,在这种方法中,一般将一个事件分为若干因素,分别预测每种因素发生的可能性,然后综合分析整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基于博弈论的方法通常针对像恐怖袭击等具有目的性代理行为所导致的中断风险,该方法将导致这些目的代理行为的对手因素考虑在内,如Major构造了一个攻击者与防御者之间的博弈,攻击者在给定的预算下,考虑到风险及回报来选择要攻击的目标,防御者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必须保护可能受攻击的目标,对攻击者和防御者分别建立目标函数,以此分析各自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评估风险概率。

中断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方面,Wu[5]等人通过Petri网研究了中断风险在供应链内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并根据事故之间的联系描述事故发生时间,通过预测这些事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从而对中断事故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行建模;有些学者通过模拟的方法对中断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对成本、服务中断风险比较适用;还有学者基于最优化模型同时考虑风险与利润最优化,建立多阶段动态模型,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分析利润最大化。

2.3 风险缓解及管理策略

供应链中断风险缓解及管理策略的研究主要包含风险防御措施和风险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两个方面,其中关于风险防御措施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提高供应链弹性和灵活性的研究上,而对风险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计划的实施上。

Sheffi,Y.和Rice,J.B.[6]指出供应链的必要因素包括五个方面:供应采购、转换过程、分配渠道、控制系统及企业文化,前三个要素构成了供应链运作的主要流程,该流程在运作过程中受多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并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熏染下运作。基于此,他们认为可以把这五个必要因素作为提高供应链灵活性的突破口,每一种因素中都有提高灵活性的机会。在供应及采购方面,他们认为关键问题不是进行单源采购还是多源采购,而是供应商关系与采购战略之间的合理搭配,如果企业选择单源采购,那么必须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或者也可以选择多源采购,与每个供应商的关系可以不像单源采购下那么密切;在转换过程方面,提高灵活性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标准生产流程,并且拥有具有互运作性的多个设备点。在产品分配渠道方面,一旦中断风险发生,制造商可以通过一定的决策标准(如利润、成本、客户关系重要程度等)来决定向哪些客户供应,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面向顾客的活动,如延迟战略,来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在控制系统方面,两个主要作用是迅速检测中断风险以及迅速形成风险纠正措施;在企业文化方面,为了提升供应链弹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如从以前的中断风险中吸取经验,通过注意小中断风险的暗示作用,可以将重大中断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Adegoke Oke 和 Mohan Gopalakrishnan[7]通过对零售业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案例的研究,对风险缓解措施进行了总结。针对供应中断风险,可以分析供应链不确定因素,并建立应急计划,也可以采用多方采购战略;针对需求中断风险,可采用需求管理策略,即向消费者提供促销与激励措施,或者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对于需求和供应中断之外的一些中断风险,可以采用降低运作成本、与供应商合作寻找替代原材料、游说等措施。

Knemeyer[4]等人针对由灾难性事件导致的中断风险提出了一系列风险缓解措施,主要有将设备点转移出高风险地点,增加设备点或供应商以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增加每个设备点的安全负责人员,提高电子监测水平,对设备点进行再设计提升其备灾水平,适当增加库存水平,进行供应商选择时增加风险指标等。

Sheffi,Y.[8]在“9.11”事件之后分析了在恐怖主义威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从供应商关系、库存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运输过程可视性、与供应链其他成员加强合作、加强与公共部门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恐怖袭击风险的缓解措施。

3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定量研究分析

目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定量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通过数量模型找到提高供应链弹性的方法和措施,其二则是通过量化模型探讨中断风险发生时供应链的应急协调问题。

3.1 针对供应链弹性提升的定量研究

通过定量模型提升供应链的弹性从而降低供应链中断的概率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问题,供应链中断风险下的模型设计、供应商数量选择、及策略选取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供应链风险下的模型设计基于两方面的考量,第一,在没有供应链中断风险模型的情况下,进行模型的全新设计;第二,在已有供应链中断风险模型的情况下,进行模型的保护,从供应链中选取适当的节点进行保护,增强已有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Snyder[9]等人基于中断风险对供应链设计模型和保护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于设计模型和保护模型,该研究从节点选址和网络设计两个角度考虑,并考虑决策者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两种情况,分析了基于中断风险的11种不同的模型,其中5种供应链设计模型,6种供应链保护模型。易海燕[10]在Snyder研究的基础上,对Snyder分析的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Snyder的研究假设从主要供应商和后备供应商处获得产品的价格是一样的,而易海燕考虑到后备供应商的供货是紧急供货,价格应该与主要供应商正常情况下的供货价格不同,同时也考虑了惩罚成本的存在什么时候会使经销商选择歇业,基于以上考虑,易海燕对供应链设计模型和保护模型进行了重新分析。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对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刘希龙[11]在只考虑成本的供应网络基础上,引入期望容忍服务水平参数,建立了基于多源供应的弹性供应网络模型,研究表明基于多源供应的弹性供应网络能显著降低供应网络中断数量,提高输出均值,降低输出标准差,提高供应网络的弹性。Yu等人[12]在供应链中断风险背景下对单源采购和双源采购模型进行了比较,模型假设需求是价格敏感型的且是不稳定的,当供应中断风险发生时市场规模会扩大,通过分析求出中断风险概率的两个关键值为决策者选择哪种采购决策提供了指导。Ruiz-Torres[13]等人利用决策树方法分析在供应中断的情况下的最优供应商数量,他在考虑个别供应商供应中断的情况下建立模型,模型分析了供应中断的多种概率和选择次可靠供应商带来的采购及运营成本的节省,研究认为当供应商可靠性高时,单源采购是最优方式,只有在供应商不可靠而且由供应商中断引起的运营成本很高,且企业降低风险能力又很低的情况下,多源采购才是有效战略。Sarkar[14]等人指出在考虑中级事件的情况下,利用决策树分析最优供应商数量会遇到维数问题,为避免该问题,Sarkar等人使用表格评价所有可能的决策并在表格中按照单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升序排列,这种方法排除了一系列次优决策,从而解决了决策树方法下的维数问题。Sheffi,Y.[5]认为关键问题不是进行单源采购还是多源采购,而是供应商关系与采购战略之间的合理搭配,如果企业选择单源采购,那么必须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或者也可以选择多源采购,与每个供应商的关系可以不像单源采购下那么密切。目前关于供应商数量决策问题没有统一的结论,而大多数研究认为进行多源采购可以提升供应链的弹性。但是,多源采购并不能完全规避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因此有些研究在多源采购的背景下分析其他提升供应链弹性的方法。刘希龙[15]在多源供应网络设计的基础上,为两种应急供应方法:战略应急库存(SES)和实物期权建立模型,模型引入最低容忍可靠性参数,分析了供应网络设计时的弹性和成本之间的均衡问题,模型分析表明采用战略应急库存和实物期权相结合方法设计的供应网络,可以提高供应链弹性。

Tomlin[16]从比较综合的角度来分析中断风险减轻对策和应急改线对策。他建立的模型涉及到一种产品、两个供应商,其中一个是可靠供应商,另一个为不可靠供应商,不可靠供应商能以相对低的价格提供产品,但是具有产能限制,可靠供应商提供价格相对高,但产量灵活。假设对于一个风险中立的企业,在面对中断风险时只能从采购对策、库存对策、应急改线对策中做出选择,Tomlin分析指出运行时间百分比及中断风险性质对于选择哪种对策起到决定作用,对于发生频率低但时间长的风险,采购对策优于库存对策;若不可靠供应商产能有限,或企业是风险规避型的,那么混合对策(采购对策与库存对策的混合)是最优策略;在可靠供应商产量灵活的情况下,临时改线对策是最优策略;对于给定的运行时间,如果中断风险很少发生,风险减轻对策(库存对策或采购对策)优于临时改线对策。

3.2 供应链中断风险发生时的应急管理

供应链中断发生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将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应急处置成为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角度,供应链协调是中断危机爆发时最重要的问题。学术界对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应急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针对中断危机发生时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尚不多见。

Qi等人[17]最先将应急管理引入供应链协调问题中。该研究构建了由一个供应商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模型,模型假设需求是价格的线性函数,单位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在需求确定的情况下,使用全数量折扣合同可以协调供应链,Qi研究了当需求中断时将偏离成本引入目标函数从而使原来的数量折扣合同发生改变,以达到协调供应链的目的。Xiao[18]等人对模型进行了扩展,所分析的供应链中具有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竞争的零售商,并且零售商采用促销策略,需求是促销投资决策的函数。在他的研究中,利用价格下降合同来协调需求中断后的供应链。研究发现一个恰当的合同可以充分协调供应链,该研究主要针对需求中断。Xiao和Qi[19]还对中断风险情况下两种供应链协调方案即全数量折扣合同和递增数量折扣合同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上研究为简化模型,一般假设中断风险导致的偏离成本由制造商承担,Xiao等人[20]考虑了偏离成本既可以由制造商承担也可以由零售商承担的情况,分析了线性数量折扣合同和全数量折扣合同两种不同的供应链协调方案在供应链协调中的应用。Chen和Xiao[21]分析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主要零售商及多个次要零售构成的供应链在需求中断时的协调模型。他们分析了两种协调方案,一是线性数量折扣合同,一是格尔夫斯批发价合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数量折扣合同下,当需求中断出现时,制造商只需调整批发价格的最大化变量。

Xu等人[22]也对Qi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扩展,考虑需求不是价格的线性函数而是非线性函数的情况,即令Q=Dp-2k。在此基础上,Huang等人[23]进一步考虑非线性需求函数的情况,但具体的需求函数形式与Xu的不同,他令需求函数是价格的指数函数,即Q=De-kp。

盛方正[24]将援助合同作为中断风险下供应链协调的工具建立了两阶段模型,模型包括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研究表明可以协调供应链的援助合同应满足:零售商提供的援助数量对供应商恢复时间的偏导数为零售商订单拖欠成本的相反数,并且援助数量对供应商初始预防措施的偏导数为0。随后,盛方正[25]又基于相同模型背景,分析在中断风险下,如何使用罚金合同协调供应链。分析结果指出,供应商应支付的最优罚金数量是零售商的订单拖欠成本和供应链恢复所需时间的乘积,并且存在罚金合同时,供应商的恢复时间将减小,而预防措施将增加。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从总体上来看,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两个研究方向—基于日常运作风险的定性研究和基于量化模型的定量研究都已比较深入,并且学术界对该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在加强。但是,当前的研究大都属于理论研究,都是在大量研究假设和简化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简化和研究假设使得研究成果严重脱离了实际,只具有理论意义,而缺乏现实意义,减少研究假设,增强研究的现实意义增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是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当务之急。

摘要: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供应链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分别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基于对日常运作风险的管理探索了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定量模型方法则通过供应链设计和量化模型探讨了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本文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当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职工医疗保险中断 篇4

王先生:请问居民医保能够在门诊使用吗?

咸阳市医保中心:咸阳参保城镇居民可在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享受门诊统筹医疗待遇。参保城镇居民在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每次发生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起付标准金为20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为:Ⅰ档55%,Ⅱ档60%。一个参保年度内,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累计支付限额为500元。

想从咸阳转至西安治疗,需要什么手续?

张先生:我有居民医保,我想转院到西安治疗,应该走什么流程才能报销?咸阳市医保中心:咸阳参保城镇居民因市级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条件所限,需转往西安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由市内二级以上(含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内部组织会诊后开出转院申请,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审核登记,再经参保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即可。急诊患者可先转院,三日内补办手续(节假日顺延)。其费用个人先全额垫付,治疗结束后,持正式有效票据、住院病历复印件(加盖骑缝公章)、住院费用汇总单(加盖医院公章)、诊断证明、医疗保险卡到参保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可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扣除住院起付标准金(18周岁以上为元/次,0-18周岁为1430元/次)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为:Ⅰ档60%,Ⅱ档65%。

居民医保中途断保,可补缴费用吗?

刘女士:请问孩子现在住院,医保登记时却发现未缴费,去年可能是2月交的费,还能补缴费用吗?

咸阳市医保中心:咸阳居民医保参保后中途断保的人员,对补缴既往年度个人缴费部分的,从缴费之日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不补缴既往年度个人缴费部分的,设6个月医疗保险待遇等待期。

职工辞职想保留参保年限,怎么办?

陈女士:如果因辞职中断职工医保缴费,又想保留参保年限,辞职后是否要到医保中心办什么手续?

咸阳市医保中心:可由参保单位在市医保中心办理暂停缴费手续。

职工医保可转成居民医保吗?

庞先生:我女儿是西安市户口,在咸阳结婚生子,爱人和小孩都是咸阳户口,小孩出生后就参加了咸阳居民医保。我女儿20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到咸阳邮电学院工作,并参加了咸阳市职工医保,现在她准备辞职出国求学。我想请教一下,她的职工医保关系如何处理最好?她的职工医保关系能否转成咸阳居民医保。如果中断职工医保缴费,其以前的缴费年限是否保留,如果以后回国在西安工作,其职工医保缴费年限能否顺延?

咸阳市医保中心:职工医疗保险可以转成居民医疗保险,在参保所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出手续。中断职工医保缴费后,参保年限保留,以后参保时可以延续计算。

中断管理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1年度在我中心结核科接受肺结核免费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资料来源于《结核病人登记本》、《免费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和中断治疗患者督导干预记录本。

1.2 调查内容

调查中断治疗发生的原因和时间, 中断治疗与患者职业、文化程度、户籍状况等之间的关系。中断治疗发生后督导干预效果情况。

1.3 方法

1.3.1 调查方式

对中断治疗患者通过电话咨询或社区医生 (村医) 上门等调查方式了解中断治疗的原因。

1.3.2 中断治疗原因

将中断治疗原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包括: (1) 对长期规则治疗认识不足; (2) 工作忙没时间复诊; (3) 自认为病已好转、治愈, 无需再治。客观因素包括: (1) 药物不良反应, 不能坚持; (2) 经济困难; (3) 外出工作、打工。详细询问患者停药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 停药原因可多选。

1.3.3 中断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将中断治疗患者分为主观因素停药组和客观因素停药组 (主客观因素均有者纳入主观因素调查组) , 分析两组患者文化程度、职业、户籍等因素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4 督导干预措施实施及效果判定

(1) 加强督导尽早发现每周定时查阅项目病历及取药记录, 对未及时取药超过1周者立即电话督导, 详细询问并记录中断治疗原因, 并要求患者3天内尽快复诊;同时与社区医生和村医联系, 对未及时复诊者通知社区医生和村医上门督导;部分患者通知家属, 寻求配合。 (2) 具体干预措施a) 对因主观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加强结核病的健康宣传教育;b) 药物反应者积极调整化疗方案,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c) 经济困难者减免医药费;d) 外出打工者通知家属转告患者及时回来复诊或到当地疾控中心继续抗结核治疗。

1.3.5 督导效果判定

根据督导后情况将督导效果分为3种: (1) 恢复原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2) 调整结核方案继续治疗; (3) 拒绝治疗。调查患者督导后效果并加以统计。

1.3.6 最终治疗转归

总疗程结束后按患者治疗情况分类统计, 分别为治愈、完成疗程、丢失、死亡。

2 结果

2.1 中断治疗发生状况

2007—2011年我中心结防科免费治疗肺结核患者1 413人, 共计出现中断治疗者296人, 中断治疗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33人, 女性63人, 年龄16~88岁。初治患者268人, 复治患者28人;涂阳患者158人, 涂阴患者138人。所有患者均给予全程督导。中断治疗最易发生的时间为疗程的前3月, 占中断治疗患者的81.4%。年度中断治疗发生情况见表1。

2.2 中断治疗的原因

296例中断治疗患者中因主观原因停药者195例, 占总数的65.9%;单纯客观原因停药者101例, 占总数的34.1%;主客观因素皆有者86例纳入主观原因中讨论。具体中断治疗原因 (患者可多选) :对规则治疗认识不足者162例 (54.7%) , 忙没时间复诊者62例 (20.9%) , 认为已治愈无需再治疗者74例 (25.0%) , 药物不良反应者152例 (51.4%) , 经济困难者5例 (1.7%) , 外出工作、打工者36例 (12.2%) 。

2.3 中断治疗相关因素

2.3.1 患者职业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2。结果显示主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高的职业依次是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民、无业人员、退休人员, 而客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高的依次是羁押人员、干部、教师学生和工人。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8, v=8, P<0.05) 。

2.3.2 患者文化程度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3。结果显示, 主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反比, 而客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正比, 即文化程度越低则主观因素中断治疗发生率越高;两组数据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4, v=4, P<0.01) 。

2.3.3 患者户籍状况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4。结果显示本市常住人口中断治疗发生率为18.8%, 其中主观因素中断治疗比例为11.9%;外地户籍的流动人口中断治疗发生率高达39.3%, 其中主观因素中断治疗比例为3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1, v=2, P<0.01) 。

2.4 督导干预实施效果

经积极督导干预后, 296例患者中有133例恢复原抗结核化疗方案, 占总数的44.9%;144例经调整化疗方案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占总数的48.6%;19例仍拒绝抗结核治疗, 占总数的6.4%, 督导干预有效率为93.6%。

2.5 最终治疗结果

296例患者治愈149例, 完成疗程126例, 丢失19例, 死亡2例。

3 讨论

我国对结核病患者实施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 (DOTS) 策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规则治疗的发生率较过去相比已大为减少, 但DOTS策略的执行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 即使在目前DOTS项目全覆盖的地区, 中断治疗也是结核病项目门诊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大多复治病例、甚至难治、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均源于此, 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断治疗的原因很多, 我们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我市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对积极采取的督导干预效果给予评价。

(1) 中断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以患者主观因素为主, 其中对规则治疗认识不足为最主要原因, 与沈建恩等[2]报道的一致。因主观因素停药说明患者对结核病的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对结核病的危害了解不深, 不能坚持规律用药。吴瑕等[3]报道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其实所有患者在接受项目免费治疗同时均已接受结防医生的健康宣教, 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签署治疗协议, 但从这些中断治疗的病例来看, 似乎并没达到我们预想的宣教效果, 提示结核病健康宣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工作, 需要我们不断地、重复地、耐心地、细致地讲深讲透。不但是结核病科的医生, 还应包括村医、社区医生以及患者家属均应成为施教者, 以达到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的目的。

(2) 客观因素也是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 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 外出工作、打工和经济困难。单纯客观原因停药实际上就是结核病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困难, 只要我们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一般都能很快恢复治疗。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绝对数高达152例, 占总数的51.4%, 与李向群等[4]报道的基本一致, 其中不少患者原先就有主观中断治疗因素, 加之药物不良反应, 加速患者做出停药决定, 致使中断治疗。部分患者对项目门诊免费提供的板式和复合式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重, 我们需及时调整化疗方案, 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细胞分析,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以保证结核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3) 中断治疗发生的时间以抗结核治疗疗程的前3个月为好发时间段。治疗初期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服药不适等很容易出现停药现象;治疗二三个月后有些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症状的消失, 自认为疾病痊愈也易出现中断治疗情况。因此, 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对患者治疗前期的督导管理, 经过前3月的强化管理和健康宣教,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会大大提高, 与医生也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一般都能顺利完成疗程。

(4) 中断治疗尤其是因主观因素中断治疗的易发生人群也是我们调查的目的, 此类人群是我们防范的对象, 督导的重点。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职业与中断治疗的发生有着的密切关系, 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民、无业人员、退休人员是主观性中断治疗的易发人群。文化程度与中断治疗的发生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越少, 主观性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就越高, 与李爱霞等[5]报道的相符。患者的户籍状态与中断治疗关系密切, 我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依从性较差, 高于甄延城等[6]、吕英等[7]的报道。提示我们今后对于那些具备中断治疗易发因素的结核病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督导管理, 确保高质量的DOTS策略的实施, 以减少主观性中断治疗的发生。羁押人员是一特殊群体, 本文显示他们因客观因素中断治疗的比例较高, 也需引起重视, 需与看守所、监狱、戒毒所等部门密切合作, 以保障这类人群的规范抗结核治疗, 防止结核病在这些机构的传播和蔓延。

(5) DOTS项目其宗旨在于提高肺结核服药的规律性、确切性和依从性[8]。我们通过加强DOTS管理, 提高DOTS质量, 使患者减少了中断治疗的发生, 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对每位患者在治疗同时加强健康教育, 反复讲解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及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 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 我们采取市、区、社区 (乡村) 三级督导管理网络, 建立及时发现患者中断治疗管理制度, 对未及时取药患者采取电话督导、上门访视等方法, 及时了解停药原因, 并针对原因采取具体督导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治疗, 对不配合者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合作,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经督导干预后恢复原治疗方案者133人, 调整方案继续治疗者144人, 共计277人, 占总数的93.5%。总疗程结束后治愈149例, 完成疗程者129例。但遗憾的是仍然有极少部分患者或查寻不到, 或坚决拒绝恢复抗结核治疗, 导致19例患者丢失, 如何管理督导这类较固执的和流动的结核病患者仍是我们今后督导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原因, 并对督导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中断治疗患者通过电话咨询或村医上门等调查方式了解并分析中断治疗的原因, 同时督导患者恢复治疗, 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中断治疗原因以主观因素为主, 占65.9%;同时也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户籍状态有关 (P<0.01) , 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中断治疗的重要原因。督导干预效果良好, 恢复完成治疗率达93.5%。结论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重视督导管理, 及时干预指导是减少中断治疗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中断治疗,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翠南.肺结核病人规律用药依从性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 (5) :273-274.

[2]沈建恩, 雷涛, 王祖恩.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2) :133-135.

[3]吴瑕, 陈倩盈.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4) :304-305.

[4]李向群, 梅建, 夏珍.333例肺结核患者不规则治疗原因与转归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6, 28 (6) :379-381.

[5]李爱霞, 王友谊, 王艳丽.影响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8) :135-136.

[6]甄延城, 李荔, 徐凌忠, 等.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54 (8) :561-563.

[7]吕英, 陈伟, 宋金德.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9) :685-686.

暑假休息岂算工龄中断 篇6

自1992年9月起, 王老师就在某县一所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但是直到十年后, 即2002年8月学校才与王老师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最后一次劳动合同于2008年7月31日截止后, 学校通知王老师:由于她属于代工代课老师, 没有正规的教师编制, 学校决定不再聘用她。

王老师感到既委屈又气愤。针对校方主张代工代课老师不适合教学的说法, 她拿出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反驳。“我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有几十本。作为一名代工代课老师, 我一点也不比在编老师差。”王老师提出, 她在校工作已满十年, 要求与学校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学校给付补偿金“买断”工龄

校方又找出新的理由:如果要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王老师必须是连续工作满十年, 而王老师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校方指的是, 在2000年县教委出台“关于终止代工代课人员劳动关系工作方案”的时候, 学校已根据县教委的要求, 对包括王老师在内的所有代工代课人员都给了一次性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学校给付补偿金的行为属于工龄的买断, 工龄买断后王老师的工作年限不再连续计算, 因此学校没有义务与王老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王老师这才回想起, 学校曾于2000年给所有代工代课老师都发过补偿金。“但是领取补偿金后, 我并没有接到校方让我离开单位的通知, 仍然继续留在学校任教。”

■暑期休息一个月属工龄中断

校方马上又搬出了一个理由:王老师于2000年7月25日领取了经济补偿金, 8月份在家休息, 直到8月底才又回到学校。王老师在家休息了一个月, 属于工作的中断。听到校方如此“抵赖”, 王老师气愤难当。“2000年7月, 我按照以往的惯例填写了授课意向表, 8月份放暑假我在家, 这正当的暑假休息怎么就成了‘工作中断’呢?”

王老师急切地找到了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李松律师, 希望李松律师能够就她的一连串疑问做出详细解答。

■连续工作满十年即可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领过补偿金后仍留用, 工龄连续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职工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 便有权要求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给付补偿金的行为并不绝对引起工作的中断。

本案的关键是:王老师在领取校方给付的补偿金后, 双方的用工关系是否还在延续?如果王老师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校, 就达到了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 在此情况下王老师就有权利要求与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校方给付所有代工代课老师补偿金的行为, 是基于某县县教委的统一要求, 学校并没有解聘王老师的意思。校方在给付王老师补偿金后, 继续留用她在校工作, 双方的用工关系仍然延续, 因此王老师满足“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

2.暑期休息一个月是教师正当待遇

对于学校提出的“王老师领取经济补偿金后在家休息了一个月, 属于工作中断”的说法, 这很明显是学校在抵赖。

众所周知, 根据国家的规定教师是享有暑假和寒假待遇的。王老师在学校从事的是英语教师工作, 和其他在编教师一样, 8月份在家休暑假, 而她在学校工作的16年里, 每年8月份无一例外都在家休假, 只有到8月底临近开学, 学生报到的时候才回到学校上班。

王老师在7月25日领取补偿金时, 双方未办理任何的离职手续, 更何况在7月份她又按照学校以往的惯例, 填写了授课意向表, 这些事实都说明双方的用工关系一直在延续。既然双方用工延续, 王老师的工作时间应当连续计算。

律师释疑

法律为什么要偏向劳动者?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国家对特定劳动者的一种保护, 只要劳动者具备了法定要件, 在劳动者主动提出续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 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种续订劳动合同意愿的主动权掌握在劳动者手中, 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同意续订劳动合同, 只要劳动者提出, 用人单位就必须同意续订, 而且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李松律师说, 法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 是考虑到一些职工在本企业已工作多年, 如劳动合同到期后, 该企业不再续聘这些老员工, 这些老员工进入市场, 确实存在着竞争力弱、难以适应的问题, 年龄的局限又使其没有充足的条件来提高改进。

作为老员工, 他们不仅关心能否与原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还担心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很短, 在其尚未退休前合同就到期了, 那时很难有用人单位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很好地解决了老员工的后顾之忧。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也有利于维护其经济利益, 减少频繁更换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而带来的损失。

法条链接

什么条件下单位必须签无固定期合同?

中断管理 篇7

当线路输送功率超过其最大容量限值时会发生线路过载,造成设备损坏、部分用户失负荷,在严重情况下将导致系统解列乃至崩溃。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线路在系统发生偶发性故障时,长期处于越限运行状态,最终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导致系统失控和大面积的停电,快速进行负荷中断显得尤为重要[4]。基于Matlab语言编写的潮流计算软件Matpower[5],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运行稳定、输出结果清楚直观的特点,虽不能直接进行负荷中断量计算分析,但是通过增加相应的参数能够快速计算系统负荷的中断量,满足中断分析需求。

本文根据电力系统线路故障情况,提出负荷中断分析方法,并建立N-1准则下的负荷分析模型,然后根据提出的方法和模型通过对Matpower中节点加发电机和参数修正方式,进行负荷中断计算[6],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发电机出力和中断负荷,使系统重新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此方法不仅拓展了Matpower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作用,且有利于快速解决电力系统中遇到的故障问题,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添加一份保障。

1 负荷中断分析

1.1 负荷中断分析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为避免过负荷和电压越限引起的设备损坏,或由于过负荷设备在系统保护作用下退出运行而导致的大面积连锁故障停电,常采用负荷的中断量分析方法,削减部分可中断负荷,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7]。

近年各国大停电事故的发生也显示了负荷中断量分析重要性。如2003年意大利大停电[8],由于瑞士与意大利电网之间的互联线,在风力作用下意外断开,导致其他线路通过潮流急剧增大,线路过载。此时意大利电网没有及时中断负荷,使得线路在过载一段时间后断开,随着第二条线路的跳开,导致越来越多的线路越限,而此时意大利电网中断负荷量不足以使越限线路恢复正常,于是越来越多的线路相继断开,最终导致意大利电网从欧洲电网中分离出来,发生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同时中断负荷量的不足也是2003年美加“8.14”大停电事故[9]的重要原因。

负荷的中断分析[10],不仅能保证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及时中断足够量负荷,防止级联事故的发生,使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同时也可防止系统中断负荷量过大,导致部分用户不必要的停电。

1.2 负荷中断分析方法

负荷中断分析主要是分析系统出现故障之后,为了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所需中断的最小负荷量。以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图1为9节点系统图,图中发电机发电量和节点负荷量已经给出,1~3节点发电机最大发电量分别为220 MW、40 MW、120 MW。本文对线路过载的确定采用通用的线路输送容量上限来确定,每条线路允许通过的最大有功功率如表1所示。

当线路6~7发生故障时,节点7处的负荷所需功率只能通过线路7~8传输,节点7处的负荷量为60MW,线路7~8允许通过的最大功率为55 MW,此时如果不进行发电机的调整或中断负荷,线路7~8将处于越限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路将会断开,导致节点处的负荷60 MW负荷被中断。随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电力事故甚至导致系统崩溃,为阻止系统恶化,在进行发电机出力调整的同时,配合负荷的快速中断才能使系统恢复正常。由于线路7~8最大只能通过55MW的功率,因此将节点7处的负荷中断5 MW,同时调整发电机,系统恢复正常运行不再引发级联故障。图2为负荷中断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图。

1.3 Matpower下的负荷中断量计算

传统的潮流计算只能通过基本编程实现,不仅输入工作量较大导致错误率上升,且其输出结果不直观,导致数据不好比较,也不易修改错误。此时一种具有友好界面并且便捷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Matpower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通过Matpower只需将电网的电源、负荷和支路参数按规定格式输入,即可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各节点参数值,且软件应用方便、计算精度高,所得到的数据清晰明了。然而Matpower虽能进行潮流计算,无法直接计算出系统中负荷的中断量,需要通过参数调整间接得到中断量值。为得到负荷中断量,在发电机的每个负荷节点加高价发电机,高价发电机最大发电量为该节点处负荷量。在正常运行或故障但不需要中断负荷的情况下,该高价发电机由于价格昂贵不会进行发电,当系统需要进行中断负荷时,由于只通过调整低价发电机无法满足系统的正常运行,高价发电机必须也进行发电才能使系统恢复,此时的高价发电机的发电量即为负荷中断量。

2 负荷中断量分析流程图

本文分析负荷中断量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为:(1)根据N-1准则[11]选择系统中一条线路为故障线路;(2)对线路故障之后的电力系统进行孤岛判断,如果形成孤岛,则对孤岛进行处理,即将系统分成两个独立系统分开进行处理,若没有形成孤岛,则直接进行下一步;(3)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处理,判断最优潮流计算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说明通过发电机调整即可恢复系统正常运行,不需要中断负荷量。若最优潮流计算不收敛则需要中断部分负荷才能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4)对最优潮流计算不收敛系统继续处理,在每一个负荷节点加上高价发电机,确定高价发电机的负荷量;(5)更新负荷的中断量指标。

3 N-1原则下算例分析

根据负荷中断量的分析流程,在IEEE 30节点系统上进行负荷的中断量计算。图4为IEEE 30节点系统[12]结构图,包括6个发电机出力、21个负荷、30个节点、41条支路。针对以下3种不同线路故障状况进行负荷的中断量分析:(1)线路1~3故障;(2)线路27~28故障;(3)线路25~26故障。

表2为故障前发电机发电量。当线路1~3故障之后,系统中并没有孤岛的形成,此时发电机1的所发出的电量只能通过线路1~2传送。而线路1~2的允许通过最大功率小于发电机的出力,导致线路1~2处于越限状态,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后,发电机1的发电量减小,其余发电机发电量增大,如表3所示,线路1~2此时不在越限恢复正常。因此当线路1~3故障时只需调整发电机出力即可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无需中断负荷。

当线路27~28故障之后,系统中没有孤岛产生,进行最优潮流计算之后系统不收敛,这是因为当线路27~28故障之后,节点26、29、30上16.5 MW负荷所需功率只能由线路24~25传输,而线路24~25上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为16.5 MW,因此单纯通过发电机的出力不能使系统恢复正常,必须进行负荷中断。在负荷节点加高价发电机后,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得到发电机发电量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在26、29、30节点上加的高价发电机发电量为均为0.17 MW,说明当线路27~28故障之后负荷中断量约为0.51 MW的负荷。

当线路25~26故障时,节点26独立于系统之外形成孤岛,对孤岛进行处理,由于节点26上只有负荷节点而没有发电机节点,因此该节点上的负荷由于不能供电导致断开。而剩余系统进行最优潮流计算之后恢复正常运行,无需中断负荷,因此当线路25~26故障之后,系统负荷的中断量为3.5 MW。

4 结束语

计算机中断系统浅谈 篇8

关键词: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输入/输出,CPU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处理器控制输入输出部件或者端口的数据传送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 CPU对I/O设备采取的是程序查询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高速的CPU和低速的输入/输出端口是串行工作, 在两者速度极度不匹配的情况下, 致使CPU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的等待状态中, 造成了CPU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提高CPU的使用率, 中断方式应运而生, 这种方式解决了程序查询方式下CPU循环等待的问题。现代计算机系统中, 都毫不例外地引入了中断系统。中断方式是指由于某些随机事件的产生, 使CPU暂停执行当前的程序, 转去处理相应的外部事件, 待执行完毕后, CPU返回原程序断点处继续执行。在这种方式下, CPU和I/O设备是并行工作,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其利用率。

中断方式具体是指, 当外设需要CPU为它服务时, 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 响应请求, 转去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待中断服务子程序执行完毕, 再返回原程序的断点处继续执行主程序[1]。在这种方式下, CPU与外设是并行工作的, CPU不需要等待, 所以CPU的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假如, 外设完成输入数据的准备工作的时间是100毫秒, 那么CPU会利用其中99.9毫秒的时间继续执行主程序, 待外设准备完毕, CPU只需要利用剩余的0.1微秒时间完成数据的接收, 然后继续执行被中断的主程序。这样会节省99.9%的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中断系统不仅可以解决CPU与外设在速度方面的矛盾, 还可以实现实时时钟请求中断、故障请求中断等, 在这些随机性事件中, 若没有中断系统, 计算机是很难为系统服务的。在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中, 应该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判优、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1、中断请求

中断请求是中断源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一类是由于CPU内部指令或程序出错直接引发的中断;另一类是由于外部设备引起的。对于外部设备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引起中断, 其一就是该外部设备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即随时可以对数据进行输入/输出;另一个条件就是, 系统允许该外部设备发出请求, 否则外设的中断请求会被屏蔽。

2、中断判优

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中断源, 中断请求又是随机的, 多个中断源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发出中断请求, 而CPU往往只有一根中断请求线, 并且任意时刻只能响应一个中断请求, 所以此时CPU就要根据中断源的优先级进行合理的判断, 然后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予以响应和处理。

在系统中判断中断源的优先级可以采用软件查询法, 也可以采用硬件电路排队法。软件查询法下, 优先级的高低由软件查询的顺序来决定, 最先查询到的中断源优先级最高, 也最先执行, 最后查询到的中断源优先级最低。在这种方法下每次发现中断请求, 都要反复的进行查询。硬件电路排队法下, 各个外设的优先级与其接口在排队电路中的位置有关。每个外设对应的接口上连接一个逻辑电路, 然后构成一个链, 用来控制中断应答信号的通路。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判优, 但是各有优缺。软件查询法下, 不需要增加硬件;硬件电路排队法下, 速度快;共同的缺点是现实起来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非常的麻烦。目前另外一种可编程中断控制器得到普遍的应用。

对于不同级别的中断源, 通常的处理原则是:

1) 不同优先级的多个中断源同时发出请求, 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处理。

2) 当处理低优先级请求时, 出现高优先级中断请求时, 暂停执行低优先级, 转去处理高优先级中断请求, 待处理完毕后再返回低级别中断服务程序, 这个过程也成为中断嵌套。

3) 当处理高优先级请求时, 出现低优先级中断请求时, CPU暂时不予处理。

4) 当处理中, 出现同级请求时, 暂时不予处理, 待本次请求处理完毕再处理新的请求。

3、中断响应

经过中断判优后, 优先级别最高的中断源的请求被送往CPU, CPU收到请求后, 对中断源发出响应信号, 并暂停处理正在执行的程序, 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这就是中断源响应。那么问题是, 当中断产生时CPU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判断出是哪个中断源发出的请求, 以便转向其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这就是中断源的识别[2]。其实所谓的中断源响应就是如何识别中断源, 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的过程。中断源的识别是软件和硬件进行有机配合的过程, 不同机器系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一般情况下有中断隐指令和中断矢量两种方法。

1) 中断隐指令:当CPU响应中断后, 由硬件电路向CPU直接提供调用指令的机器码, 接着CPU执行这条指令, 而转入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这条指令不是预先安排在程序里面, 而是在CPU响应中断时, 由硬件电路提供, 所以称为隐指令。[3]

2) 中断矢量:中断矢量方式, 适应了实时系统的要求。CPU响应中断后, 由中断源提供一个地址信息, 该地址信息就是中断矢量, CPU根据中断矢量转移到中断复位程序处执行。中断矢量就是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例如, 8086/8088可以处理256种矢量中断, 根据矢量为索引指针号, 从中断矢量表中取得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4、中断处理

中断响应后进入中断处理阶段, 也就是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处理中, 将当前正在执行的主程序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及标志寄存器的内容压入堆栈。找到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 把中断服务程序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装入寄存器内, 从而转入中断服务程序, 执行需要被处理的中断服务程序。于此同时, 可以关闭CPU内允许中断的触发器, 也就是说中断屏蔽了。这样的优点是, 很多中断服务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是不允许被中断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定保护机制, 那就是CPU的中断屏蔽了。

在中断处理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几点:

1) 保护现场:主程序中寄存器的内容在中断前后应该保持一致, 不可发生变化, 为了能在中断返回后从断点处继续执行, 需要对寄存器的内容进行保护, 保护现场时需要注意寄存器内容入栈和出栈的次序。

2)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的内容应该根据需要进行编写, 不宜过长, 在中断服务程序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 程序中只保留必要的内容, 其他相关操作可以放在主程序中。

5、中断返回

中断方式的最后一步是中断返回, 那么在中断服务程序的最后一条指令一定中断返回指令, 这条指令必须存在。当执行这条指令时, 实现中断完成后的恢复现场, 也就是说把原来被中断的程序的断点地址从堆栈中弹出。恢复现场的作用就是恢复到中断前的状态。这样, 原程序继续从断点处继续执行下去。若存在中断嵌套, 那么CPU结束对高优先级中断的处理返回低优先级的中断服务程序。

6、程序举例说明

某机器中断系统采用一级链路排队, 优先级由外部设备距离CPU物理位置的远近决定, 近高远低。实际连接时, 距离CPU最近的是扫描仪然后是打印机。如果, 此时扫描仪和打印机均产生一个事件, 那么IRQ上的请求应该来自扫描仪。因为在这种硬件结构中, 只有IEI高时, 才能发出中断请求, 且有中断请求时IEO为低, 。因此, 后面的设备无法发中断请求信号。所以, 当扫描仪和打印机两者同时发生一个事件, 只有前面的扫描仪可以发出中断请求, 不过如果扫描仪接口中的屏蔽触发器位置被屏蔽时, 那么信号就是由后面的打印机发出的了。

7、总结

在CPU对输入输出系统的控制中,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引入了中断系统。中断系统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由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和软件指令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 中断系统也是不相同的。计算机的中断系统与外部设备是并行工作, 能够加强CPU对多任务事件的处理能力。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应该包括五部分, 中断请求, 中断判优, 中断响应, 中断服务和中断返回。每一部分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在微处理系统系统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管理中, 有程序查询方式, 还有上面讲到的中断方式, 还有比中断方式更直接的DMA方式。各自的方式都有不同的优点, 不管哪种方式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计算机系统, 只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这种管理的方式愈加的先进。

参考文献

[1]高国红、付俊辉、李学勇.《计算机组成原理》[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2]符意德、陆阳.《嵌入式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中断管理 篇9

应用Small RTOS51系统编程,尤其是Small RTOS51的中断原理、中断的设置及用户中断程序的正确编写是一个难点,本文就此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1 Small RTOS51系统内核的中断与任务内容的处理

Small RTOS51是采用抢占式的运行方式,它可以管理最多达16个用户任务,每个任务可以设置不同的优先级,Small RTOS51总是运行就绪条件下优先级最高的任务。Small RTOS51采用中断管理方式,中断可以使正在运行的任务挂起。当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被中断唤醒时,则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在中断嵌套结束后立刻执行。

Small RTOS51的系统节拍信号源,常采用单片机中的定时器T作为产生系统时钟频率的基准。

当定时器T设定并启动运行后,系统的时钟节拍中断也就产生,并循环的运行。在前、后的节拍中断之间,系统按由用户对各个任务预先设定的优先级为序,先运行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后运行优先级较低的任务,最后运行优先级最低的任务。如此循环,直至关机。

图1中所示的是相邻二个节拍段,大致过程是:定时器T产生节拍中断,执行节拍中断服务程序OSTickISR(),再由系统的内核函数调度运行优先级高的任务,任务完成并退出后,再由内核函数调度运行优先级低的任务,最后由内核函数调度运行优先级最低的任务,直至下一个系统节拍中断的到来。

Small RTOS51内核中设置有一个优先级最低的任务OSIdle(),它的优先级不接受用户的设置,它可以确保在系统运行过程中,CPU内总是有一个任务处于“就绪”运行。

为了使各个任务在前、后的每个节拍中断内,运行的内容保持连续并衍接,必须对各个任务的有关内容使用“任务堆栈”的方式来保存。在一个节拍中断之间,同一个任务在运行退出时,该任务的相关内容就要压入与该任务相对应的“任务堆栈”中,在下一次该项任务的运行之前,其相关的内容又从该任务的“任务堆栈”中弹出,恢复原有状态,使同一个任务在前、后相邻的不同的节拍中断内运行的内容保持相互连续,相互衍接,直到完成该任务的整个内容。

Small RTOS51是针对80C51系列单片机设计的,其片内提供运行的RAM一般仅有128个单元,最多的也只有256个。实际应用中因全局变量、数组及寄存器等要占用一些,供保存各个任务使用的“任务堆栈”空间已经不多了。这是由80C51系列单片机芯片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运行环境。也就是讲,Small RTOS51在中断处理的方式上必须采取一些特有的措施,适应这个运行环境。否则,必然是“溢出”,造成系统的崩溃。

Small RTOS51在“任务堆栈”的处理方式采取二个方法,一个方式是是采用移动“任务堆栈”的位置,与内存中的自由空间相连,把所有空闲的RAM都分配给当前工作任务,为该任务的堆栈使用。第二个方式是对各任务所需要保存的内容,尽可能缩减到最小。尽可能的使各任务的堆栈占用量降低至最少。

Small RTOS51定义了一个“任务堆栈数组”,数组名为OSTaskStackBotton[]。此数组保存所有任务堆栈的顶端和底端的位置。

如图2(a)所示;当Small RTOS51在运行任务1时,自由空间SP就用于任务1。

Small RTOS51把系统及用户所设置的全局变量、数组等都安排在RAM的低地址端,即图2(a)中所示的“已分配空间”,尽可能的留出RAM中的高地址端用于任务的堆栈。在任务的堆栈的区间中,任务1、2等及系统任务OSIdle()各自再占用整个任务堆栈区的上、下二个高低端的位置。当任务1运行时,自由空间SP移动至任务堆栈区的低端。任务2至任务N的堆栈则相应移动至任务堆栈区的高端。当运行任务2时,调整任务堆栈数组中任务2的位置,使任务2的堆栈移动任务堆栈区的低端,与任务1的位置相连,自由空间SP则向上移动,如图2(b)所示,自由空间SP就用于任务2。这个方式是以延长CPU的工作时间,来换取在短、小RAM空间中工作,即以“时间换空间”,最大限度的节省系统对RAM的开销。

在运行中,这些工作都由Small RTOS51的系统函数完成。

2 Small RTOS51对任务切换方式的处理

Small RTOS51系统把各任务切换的方式归纳有二类;一类是由系统中断被“强制”放弃对CPU的占用而切换退出的。此类任务在以后它获得占用CPU后要继续运行时,必须要恢复原有寄存器的所有内容。此类任务在切换时必须保存所有寄存器的状态,如图3(a)所示。它所要保存的数据大致有三类:

1)要保存当前任务中断发生时,需要入栈的数据。

2)要保存当前任务的环境数据,如图中的PCL、PCH、ACC等。

3)还要保存当前任务的“关中断计数器”的内容。

这样,在恢复后这个任务可以继续独立的工作,无须考虑与别的任务之间的影响。

第二类是任务通过调用系统的内核函数,主动放弃对CPU的占用而被切换并退出,以后它再获得占用CPU要继续运行时,只需要PC指针,无需恢复寄存器的内容。此类任务中断切换时,如图3(b)所示。此类切换中中要保存的内容,总体上讲,同样有三个类型的内容,但在“当前任务的环境数据”中仅需保存PCL及PCH,它在任务切换时所需要保存的总量,就比前者要少。

概括的讲,同样的一个任务,因切换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它在进入任务堆栈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3 Small RTOS51的内核中对任务切换的处理函数

Small RTOS51的内核把节拍中断的处理、用户中断服务程序的处理及优先级高的任务运行结束后切换成优先级低的任务运行的处理等都归并成“任务处理”。在内核函数中有OSIntExit()及OSSched()二个函数分别处理。前者又称“中断退出函数”,后者又称“任务级调度函数”。

在节拍中断程序及用户中断服务程序退出处理中,必须使用中断退出函数OSIntExit()作为此任务的退出处理。它所执行内容包含如图3(a)中所示的过程。

在用户的任务函数退出中,要使用任务级调度函数OSSched()退出。它所执行内容包含如图3(b)中所示的过程。用户任务函数的常用OSWait()、OSQPend()、OSSemPend()等用于用户任务的结束、退出处理。这些函数中都含有任务级调度函数OSSched(),使任务进入“主动放弃对CPU的占用被切换退出”而进入下一个任务的运行处理。

4 用户的中断服务程序与任务运行的关系

对于Small RTOS51系统来讲,用户的中断服务程序产生是随机的,不可预先固定的。任务的运行是由系统节拍控制下按任务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先后依次执行的。当中断产生后,用户中断服务程序可打断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进入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执行结束后再返回。按占先式内核,一般要返回至就绪状态中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开始执行。Small RTOS51内核中利用一个全局变量OSIntNesting,对中断嵌套进行计数。当在用户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后,中断嵌套计数不为0时,则返回到原任务内,使原任务能运行至结束。如图4所示。

用户中断服务程序的内容安排尽可能的短、小,中断的嵌套理论上可达255层,实际上尽可能的不要过多。否则影响到任务的正常运行。

如果需要,用户也可以禁止中断嵌套管理。由宏EN_OS_INT_ENTER设置为0或1,就可以禁止或允许中断嵌套管理。

5 Small RTOS51中断及其在充气机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Small RTOS51中断程序在应用中有二个方面;一个是在节拍中断的设置与编写。另一个是在用户中断程序方面的设置与编写。下面就是充气机设备控制部件中的应用。

5.1 充气机设备及控制功能的简要描述[1]

详见《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6月第7卷第18期第4481页。

5.2 节拍中断程序的主要内容

Small RTOS51系统的时钟中断服务函数OSTickISR()位于文件OS_CPU_C.C中,其内容如下:

5.3 用户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

利用芯片内自带的实时时钟源RTC,产生“秒”基准的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在对实时时钟RTC进行设置及初始化后,产生“秒”中断。中断服务程序如下:

用户在中断服务程序内的内容尽可能的“少”,仅是“秒”标志位置位这一句。置位以后的工作安排由相应的任务中再去实施。

6 Small RTOS51中断的小结

在小RAM环境下运行的Small RTOS51,它既是Small RTOS51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个“瓶颈”。在用户中断服务程序的工作内容要尽可能的少占用RAM单元,避免RAM的溢出。中断的嵌套尽可能不要过多。这些也是制约了Small RTOS51系统服务不能过多。

总体而言,Small RTOS51是在8位机中一个比较优秀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它可以使8位机的编程,尤其是80C51系列的单片机的编程,从C语言阶段提升到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阶段。对于学习、深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人员,它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台阶。

参考文献

[1]周伟.基于Small RTOS51的充气机控制部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8):4481.

[2]陈明计,周立功.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mall RTOS51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2-74.

上一篇:民间立场下一篇:农村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