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平(精选12篇)
环境公平 篇1
公关传阳播挑战狮年目6, 前集并月中团为发国旗中布企下《国业领创企在先造业海的公赢外战平得的略并更并传购公购过播平环程咨的境中询交》所机易白面构价皮临明格书的思提, 障力详出碍集了细及团软分于五性析今了大沟通方案和策略。
今年2月, 中海油以151亿美元的高价正式收购加拿大尼克森, 5月双汇宣布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海外并购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成为谈论的焦点。政府的支持政策、欧美各国的债务危机及能源技术的战略并购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但同时很多挑战和障碍也逐渐暴露出来。据估计, 中国企业在并购时平均支付了15%-20%的高额溢价, 而根据明思力对1600名来自英、美、法的受访者进行的调查表明, 58%的受访者认为被中国企业收购是一种威胁。分析并研究中国企业的问题并助其在竞购场中更胜一筹是白皮书的重点内容。
海外并购动因何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不景气催生了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并购活动。欧美各国的债务危机导致许多企业估值下降, 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并购目标, 而中国企业往往现金流充足, 国内有很好的融资渠道, 也吸引了很多外国投资者的目光和注意。除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获取知名品牌或海外市场的渠道、获取关键技术或技能、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料也是驱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因素。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中国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都是这一动因的体现。此外, 政府支持也是中国企业的另一动力, 2012年6月, 包括发改委在内的13个中国政府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外字》[2012]第1905号) , 旨在鼓励境外投资。“十二五”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计划至2015年海外投资额增长17%, 达到1500亿美元。
中国企业面临的障碍
中国企业尤其要面对声誉方面的挑战。如果收购的是有名气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公众可能会产生情绪化反应, 工会甚至也会牵扯进来, 影响交易进程。若被收购企业属于战略或敏感领域, 并购交易常常会引发全国性的争论, 甚至可能会演变成政治问题。外国政府已多次以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反对并购:禁止华为在北美市场的业务开展、专门立法推迟提白港务公司对美国六大港口收购都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同时, 高额溢价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业内交易顾问认为, 中国企业在并购时平均支付了多达15%至20%的溢价。一方面是由于跨国并购的政府审批过程让并购案变得更复杂, 同时也受到诸如各利益相关方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反应等“软”因素的影响。基于各种因素, 参与海外并购案的中国企业需要超额补偿卖方, 而卖方有时候会滥用这一优势, 他们邀请中国企业参与投标以抬高其他竞争者的出价。
公关传播五大挑战
虽然企业无法控制政府的审核过程, 但通过有效的公关传播却能改善企业的“软实力”。基于我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和观察, 研究认为,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下述五大难题。
1.对未知的恐惧带来社会阻力。基于对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18周岁以上的1600余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显示, 85%的受访者更愿意自己所在的公司被北美或西欧企业并购, 58%的受访者认为被中国企业收购是一种威胁。这些观点大部分源于对中国的固有印象或成见, 而非企业的声誉。这可能有失偏颇, 但中国企业若不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行应对, 这些问题将会一直存在。
2.出于竞争顾虑的政治阻力。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 以及近期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全球的政客都在担心如何保持本国竞争力, 并保护本土产业免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另一方面, 中国也同其他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声誉问题。有时中国企业也被怀疑从外国公司窃取创新技术, 政治反对派常指责从事间谍活动。2011年, 华为对三叶系统的收购失败便是由于政治阻力造成的。海外并购的棘手之处在于政府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并购过程, 让并购变得更复杂。政府官员也是利益相关方, 企业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公关传播手段与他们进行沟通。
3.内部沟通不善导致员工绩效下降、产生抵触和负面情绪。员工是公认的并购后最主要的沟通对象。员工和工会在并购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很可能会对并购案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 企业并购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员工的焦虑情绪。在调查中,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文化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企业文化的问题不解决, 并购交易的结果就会因为员工的表现欠佳而大打折扣。为了缓和员工和工会导致的交易风险, 企业需要在并购过程的开端就采取公关传播手段与他们进行沟通。
4.中国=廉价。品牌是决定海外扩张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也是期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品牌缺乏知名度, 而人们往往不敢购买未知品牌的产品。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在国外可能完全没名气。即使一个中国品牌在国外有一定知名度, 他们的产品也常常被贴上“廉价”和“次品”的标签。国外对“中国制造”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如果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更加卓越的表现, 那么这种固有印象极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更高质量细分市场的绊脚石。
5.“浑水公司”现象和谨而慎之的国际投资界。外国的投资者常以同样的标准看待中国企业, 近期, “浑水公司”曝光了某些中国企业在财务披露中的违规行为, 对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加之对中国企业缺乏透明的印象, 中国企业在海外常被谈及关于“财务不透明”的问题。
中国企业如何赢得更公平的交易价格?
了解公关传播前景。在交易的最初阶段, 首先需要了解战场:分析竞争对手和他们的优势, 找到支持者, 并鉴别企业内外持保留意见的人群。在并购之前, 以竞争对手为基准评估企业自身实力, 进行SWOT分析。了解潜在买家和卖家对并购案的看法, 最后罗列出涉及交易的利益相关方, 以及他们对交易的看法。
统一信息, 提早准备, 确保针对多个利益相关方的战略清晰有效。强有力的公关战略和计划能够将潜在事件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同时确保由企业自身而非媒体或利益相关方掌控对外发布的信息。另外, 企业也要确保利益相关方能够在适当的节点充分了解信息, 以化解他们的担忧。
及早发现和处理社会抵触情绪, 有效应对危机。善于聆听社会化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声音至关重要, 随时关注社会公众因相关交易而产生的情绪, 在信息扩散之前, 对可能产生的信息泄露或信息误导作出准备, 采取措施, 同时根据事件的发展灵活调整当前公关战略。
此外, 企业也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应急方案以应对各类潜在情况, 并提前草拟好相关声明, 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 针对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同立场制定不同的应对战略和反应方式。
及早沟通有利于缓和担忧及敌对情绪。买方企业必须积极与政客和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对话, 以缓和他们对亏损或失业的担忧。与政府沟通应安排在其他所有并购讨论之前, 越早越好。分清支持和反对阵营, 利用NGO组织了解社会舆论, 找出支持人士, 这对解决公众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讨论具体并购时, 重要的是阐述行业意义和战略意义、并购给双方带来的益处, 以及如何应对裁员和企业迁址等敏感问题。
关于形象和品牌问题。品牌拥有清晰的国际化定位对合理估价乃至成功达成交易至关重要, 保证发言人和顾问口径相同, 将有助于达到沟通一致性, 同时强调并购背后的企业故事, 这非常有助于让目标公司相信你是战略投标人, 而不只是有钱的投标人。
促进企业文化交融。将两种“企业DNA”拼接在一起通常是艰难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两家公司完全融合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 但积极、创新且参与度高的内部传播战略可以刺激参与度, 从而缩短这个过程。
通过透明持续的交流提升可信度, 安抚投资者。企业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企业公关及政府公关、投资者关系项目来展示管理系统的透明度和水平。同时, 投资者关系传播应该根据不同的投资者成分构成, 在多个层面开展。
企业并购公关传播十要素
1.跟踪及监测所有信息。
2.制定一个全面的传播方案, 包括负面应对和危机管理。
3.为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定制信息。
4.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5.选择双赢的定位。
6.找出意见领袖并让他们参与其中。
7.利用所有可行的传播渠道。
8.提出承诺和担保。
9.制定两年的整合计划。
10.公关传播不仅限于媒体。
环境公平 篇2
代际公平理论关注的是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资源与环境的公平分配问题.在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将眼光更多地投向未来,利益关系调整的.框架也从当代扩展到未来世代.本文从实现代际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张勇 作者单位:宁渡大学法学院,315211 刊 名:知识经济 英文刊名:ZHISHI JINGJI 年,卷(期): “”(12) 分类号:X3 关键词:代际公平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篇3
从全球范围看,在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条件。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将为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是我国工业的主要增长点。据工商部门统计,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从增长量来看,1998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5%~8%,而同期中小企业增长率超过30%。1988年~1998年间中小企业数量增加了214.2万个,占全部工业新增企业个数的99.3%;中小企业总产值增加了4578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新增额的63.08%。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了大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创造就业机会被认为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之一。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大多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同样的资本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且,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工资不高,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是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普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1年3月的一份中国官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值得警惕。因此,我们只有依靠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才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下岗压力、维持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是繁荣经济、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繁荣经济、搞活市场,有赖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中小企业具有贴近市场、贴近顾客、机制灵活、易于创新、反应迅速等优势,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决策,同时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形成与大企业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共同促进经济繁荣。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催化剂和实验室。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先遣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中小企业作为体制外的增量,积极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它们把市场经济的观念带给了广大的国民,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生产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许多改革举措,如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兼并、出售、拍卖等都是中小企业先行一步,然后逐步推广,由此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缩短了改革的时间进程。而且,许多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措施方案,先是在中小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才在各个产业部门逐步推广,以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和损失,因此减少了改革风险。
《中小企业促进法》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技术设备落后、融资渠道不畅、人才匮乏、信息化水平太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结症。而《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及时出台,将为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政策上提供资金支持。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该法规定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对这一基金的捐赠。法律还要求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积极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另外,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各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加强信贷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例如,美国设立的小企业管理局与全国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小企业管理局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的资金最高可占每笔贷款的75%,通过小企业局担保的贷款的期限还可以延长,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诚信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而且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素质偏低,企业发展缺乏长远战略,因而商业信用较差,不还贷款、不还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金融机构产生了“惜贷”、“慎贷”的心理,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见怪不怪了。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的发展对信用等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有了完善的信用制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日本在战后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在1950年就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法》。
建立和完善鼓励创业、支持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充分自由的创业环境,还存在着中小企业开办难,手续繁杂,开办成本太高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工商、财税、融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支持创办中小企业,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拓宽渠道,引导中小企业吸纳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禁止向中小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国家应对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税收减免优惠。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家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进建立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这样,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后劲的问题。
国家和政府应在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和企业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所以中小企业应避免与大企业在相同领域发生正面竞争,而应该寻找恰当的产业缝隙,与大企业形成互补和协作的关系。为此,国家要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国家还要制定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境外投资,政府有关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提供政策指导和金融帮助,支持中小企业产品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在此,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例如,1996年,在美国联邦政府2000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合同中,中小企业所接受的合同金额为411亿美元,占20%以上,还有约250亿美元,占12%~14%是作为接受政府定货的大企业的分包企业给予中小企业的。由此可见,政府的采购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制约,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及市场等方面处于劣势,为了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欠缺,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形式鼓励社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人才引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法律咨询等服务。我国香港、台湾的经验说明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如,香港贸发局设立“小企业服务中心”,承担贸易咨询、贸讯科技、电子商务操作和发布贸易信息等,受到小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台湾则设立了财务融通、经营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行销等10个辅助体系,渗透到小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启示和思考
望政府创造公平环境 篇4
同时, 《规划》也为行业设置了规范的“门槛”, 那些名义上的园区将被拒之于门外, 这有利于物流园区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创新驱动和能力提升, 促进物流园区整体的转型升级。
传化公路港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 确立了自身的网络规划体系。该体系在公路港平台网络化选址原则、标准方面, 以及“60主平台, 600子平台”的战略规划上, 均与《规划》中的一级、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基本一致。总体来说, 《规划》对传化公路港全国连锁复制战略布局影响不大。但传化将以《规划》为指引,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市场需求, 以及传化公路港平台发展自身的需要, 从微观上对战略布局做一些必要调整。
传化用5年时间, 在杭州打造首个平台, 形成了公路港模式的第一代版本;第二个5年, 传化对公路港模式进行完善和升级, 形成第二代版本, 并在西部的成都和长三角的苏州相继落地。目前, 传化已经与青岛、天津、重庆、泉州、沈阳、宿迁等20多个城市成功签约, 有100多个城市正在洽谈。随着传化大网络的快速扩张, 网点与网点之间的资源整合协同性将不断加强, 整合速度的提升也是必然。这与《规划》中提出加快物流园区资源整合的规定一致。
《规划》提出, 要不断提升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 在这方面, 传化公路港物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总体概括为“创新性、应用性、开放性、服务性”。十年前传化公路港物流搭建物流平台, “平台服务于中小微物流企业群和社会车辆, 中小微物流企业群和社会车辆服务于工商制造业企业群”的服务模式, 具有创新性。应用性是指公路港平台运营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既能改善公路物流行业“小、散、乱、差”的面貌, 促进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又能集约资源、改善运输环境。开放性指传化公路港物流平台依托标准化、信息化, 不仅自身能够快速实现全国连锁复制;而且还可以向其他企业或平台输出标准、信息、管理、模式, 共同打造全国公路港物流网络。而服务性体现在通过整合物流资源, 有助于密切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联系, 不仅服务了物流企业、社会车辆、制造业和商贸企业等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和环节, 还带动了物流配套设施设备、信息通讯、生活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
未来, 传化将升级第三代公路港模式, 以更大的视野和内涵深度, 根据各个区域的发展特点, 因地制宜地建设园区, 针对性地形成符合各个城市需求的公路港枢纽平台体系, 发挥当地和传化公路港平台的优势基础, 深挖物流产业主体和工商企业货主企业的深层次需求, 优化、提升平台服务模式。尤其在信息化建设上, 顺应物流产业互联互通的大趋势, 加大信息化投入、研发力度, 同步提升线上线下的服务能力。这都与《规划》大方向吻合。
环境公平 篇5
永宁县水务局2012年开展营造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法制环境的实施方案
局属各单位:
2012年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宣传年,也是实施全区水利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之年。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法制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宁营造环境发〔2011〕 3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永宁县水务局2012年开展营造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法制环境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二五”水利发展改革目标任务,以建设风清气正的水利法制环境为中心工
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切实解决水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水事秩序,促进水利和谐稳定,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和保障,为水利大发展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认真梳理和分析,当前水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交叉执法,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案卷格式不统一,存在随意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
(二)基层执法部门水政执法装备落后,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行政执法人员对水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明确各水行政执法单位的职权,细化执法标准;实施水行政执法队伍基础设施建设,配发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条件;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 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加强河道安全专项治理,强化水利安全
生产、优化执法环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深入推进水利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水、依法治水,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具体任务:(一)规范执法行为
1、梳理执法职责
工作目标:切实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交叉执法的问题,杜绝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主要措施:界定各水行政执法单位的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职责梳理工作,明确行政执法的职责依据、职责分类、职责性质等。(牵头领导:郭浩;责任处室:水政水资源处;责任人:苏立宁)
2、细化执法规范
工作目标:制定水行政执法统一规范,明确执法标准、执法依据和执法流程,解决水行政执法标准和操作不统一的问题。
主要措施:制定水行政执法格式文本,统一执法案卷书写规范,并下发全区各级水行政执法单位遵照执行。按照〘水利厅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定〙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具体行政行为要形成行政执法案卷,并组织人员编排目录,进行评议和审查。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以〘自治区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办法〙为依据执法,不得随意处罚,滥用自由裁量权。(牵头领导:
郭浩;责任处室:水政水资源处;责任人:史燕斌)
3、提升执法能力
工作目标:切实增强水行政执法人员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和法律意识,解决水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的问题。
主要措施:组织安排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邀请自治区法制办领导授课,学习〘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公共课程,并通过专业考试颁发执法证件。争取中央资金,开展全区水政监察队伍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40个水政执法队伍配发调查取证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提升基层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牵头领导:郭浩;责任处室:水政水资源处、科技教育处;责任人:王连生、江静)(二)强化执法监督
工作目标:强化执法纪律,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作风不正、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够等问题,落实责任追究。
主要措施:制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水利厅执法争议协调制度〙,严肃查处执法不公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监督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环节,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牵头领导:郭浩;责任处室:水政水资源处、监察室;责任人: 王文秀、王连生)(三)营造平安环境
1、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工作目标:抓好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推进“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主要措施:组织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及“安全生产月”活动,查隐患、找问题,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坚持24小时值班责任制,落实安全维稳和反恐工作。(牵头领导:郭浩; 责任处室:水政水资源处、防汛办、经济局;责任人:朱云、宋正宏、史燕斌)
2、推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目标:化解各类水事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主要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涉水矛盾纠纷,做好行政复议和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对待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水事案件的发生。(牵头领导:周京梅;责任处室:办公室、水政水资源处、监察室;责任人:张林海、苏立宁、王文秀)(四)开展专项治理
:
1、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工作,维护水事秩序,营造和谐水利。
卜主要措施:严厉查处违法侵占、围垦河湖沟渠行为,督促完成违章建筑物的整改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取水许可、河湖渠沟管理、水土保持等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查处乱打井、乱
取水、乱建违章构筑物等“三乱”违法行为,对沿黄小高抽取水逐步进行规范管理,维护水事秩序和社会稳定。(牵头领导:郭浩;责任处室: 水政水资源处;责任人:苏立宁)
2、治理“慵、懒、散”行为
:工作目标:改进思想作风,杜绝弄虛作假、办事效率低下等不良行为。
主要措施: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公正” 主题教育,全面推行文明执法用语,着力打造“服务型”执法部门。(牵头领导:崔莉;责任处室:监察室、水政水资源处;责任人: 王文秀、苏立宁)
四、方法步骤
(一)〔2012年1月至2月底〗。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 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组织学习自治区〘关于开展进
一步营造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法制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 安排部署。
(二)〖2012年3月1曰至4月底)自查自纠阶段。认真组织各级水行政执法人员对照公平正义、执法为民要求,一是深入查找在执法权限、执法规范、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看执法权限的界定是否合法、清晰,有无职责交叉、责任缺失的问题,看执法规范是否完成、明确、便于执行,有无过时滞后、重复繁琐、衔接断档等问题,看管理制度是够健全,有无缺项及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看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有效,有无监督不到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二是查找执法人员宗旨意识、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履职尽责和执法风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看执法人员是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否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感情上是否贴近群众,有无架子大、官气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现象,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看行政法行为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是否严格、文明、链接,有无执法不严、粗暴执法等问题。三是查找执法活动、执法权限、执法规范、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查找 其他方面与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不相符的问题,分类梳理。,^|(三)〔2012年5月1曰一 7月底)整改提高阶段。针对自 查自纠和民主评议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任务分工,从建设优良的
党风政风行风的高度和角度,从思想、作风、服务、执法等方面,逐项梳理,深刻剖析存在问题和原因。
(四)检查考核阶段〔2012年7月1日一8月底)各级水行 政执法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做好查漏补缺、资料整理
工作。水利厅风清气正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各部门开展活动情况进
行耧鳌考核。; 一
五、要求
按照水利厅统一要求,从自查自纠阶段提出的几个方面入手,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法制环境工作目标,针对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出相应措施并形成书面材料后上报水利厅风清气正领导小组。
主题词:活动法制环境实施方案通知^^^^^ 抄送:自治区纪委,各巿、县(区)水务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办公室 2012年3月31日印发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 执法为民 法制环境 实施方案
环境公平 篇6
毫无疑问,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血缘近亲,即使政府主观上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想法,但在具体的资源分配中,国企也总能因为这种天然的优势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如果政府再有点私心的话,民营企业的境遇必然会更加艰难。不过,有远见的政府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不管是否亲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自己辖区内的经营主体,都在为本地区的产业进步、民生就业、经济总量做着贡献,如果因为政府对其实行亲疏有别的政策,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那无异于帮助其中一方打压另一方,是自断臂膀的做法。这会导致一个地方的企业窝里斗,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产业的进步。当然,现实中,政策能否不偏不倚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领导的喜好、施政习惯,以及官方和企业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会展业来说,政府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影响还是举足轻重的。
从产业链上来看,会展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以设计搭建为代表的下游服务商领域,而从行业地位和影响来看,则以上游从事展会主承办的展览公司为最,而处在中间环节的场馆则较少有民营企业。这三个环节各自的特点不同,在与政府相处中遇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讲,从事主承办的民营展览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过程中优势相对明显。凡是旗下拥有成熟的展览项目的民营展览公司,一般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如果是全国知名的展览集团或者拥有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的民营企业,甚至能够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给予更多行政资源的支持,如税收优惠、房租减免、资金奖励等等。但是,目前除了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展览集团或中外合资的企业之外,我国大型的民营展览企业数量很少,全国叫得出名号的屈指可数。所以,即便是处在产业链顶端的办展企业,在获得政府关照的方面,民营企业也不如国营企业得天独厚。就目前的行业实践来看,民营展览主办企业能够从政府获益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展会品牌认证,获得政府奖励和扶持。现在很多城市都有针对会展业的专项奖励资金,对于达到一定规模或其他标准的展会给予现金奖励。这类政策相对来说公开透明,标准清晰,只要符合相关标准,都可以申请奖励资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请过程中,与政府关系亲密的行业机构(包括国企、行业协会或其他事业单位)显然更加便利,也更容易获得审批部门的好感,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做到不偏不倚,严格按照标准办事,这样才能形成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除了各地方设立的会展专项奖励资金之外,中央部委如商务部设置的引导支持展会名录也都能为展会主办单位带来实际利益。但是现在入选各类支持展会的大多是行业协会主办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仍处于劣势。现在很多大型展会都会有多个主办单位,尤其是民营展览公司,一般会与政府相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合作办展,这里面固然有借助其行业资源和号召力的考量,但未必没有借助这些合作伙伴的官方外衣在评优以及获得其他政府资源方面赢得便利的考虑。这种氛围的打破,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决策,只有展现出政府一心为公的一面,才能打消民营企业的疑虑,让他们在面对国企时不会觉得是后娘生的。
二、政府型展会市场化运作的承办权。由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特点,许多品牌展会是由政府主导的,尽管十八大以来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政府资源在高品质展会中仍占据很大优势。近几年,根据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部署,很多政府展都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其中比较常用的方式包括展会服务外包,主办权让渡,与民营机构合作办展或者拍卖展会所有权。不管是哪种方式,民营企业也有了参与的权利。而如何保证民营企业和国營企业及其他单位公平竞争则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在展会项目竞拍过程中,在企业实力达标的情况下,政府不应制定带有区别性质和歧视性质的招标方案,应让所有竞标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在城市对外招商引资方面,获得对外推广的权利。我们知道,很多城市都会举行专场推介,把当地知名企业推介出去,会展业也不乏这样的专场推介。一般由当地商务部门或会展主管部门牵头,政府领导出席,介绍当地会展发展环境,重点介绍当地会展场馆和已有展会品牌。在这种场合,无疑国企露脸的机会更多,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给民营企业更多这样的机会,无疑对推动当地会展业发展也有好处。
其实上面种种情况,民营企业的弱势地位往往是由其实力决定的,而非政府刻意偏向国企,毕竟足够引起政府重视的民营展览公司太少。不过在其他领域比如展馆运营方面,政府就未必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了。虽然我国几乎所有的展馆都是国有国营,但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场馆运营也客观存在。如果一个城市同时存在两个或更多场馆,既有国营,也有民营,如果政府不能平等对待(实际上很难),那民营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比如在交通、安保、消防等协调服务,在优秀展会的评选上,在展会补贴和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上,如果政府执行两套标准,给一方开绿灯,而另一方按规矩办事甚至穿小鞋,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会展业是一个小行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靠各类企业的共同努力,这需要政府从大局着眼,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还年轻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篇7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在校女大学生不仅参加了考试,而且获得了99的高分。在众人的一片质疑声中,才知道这个得了高分的女孩与三亚市社保局的现任局长是父女关系。而这次招考的单位与这位局长所在的部门都属于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属同一系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到最后都变得可能且成为事实。
可以说,这是一起典型的考试腐败案件!从头至尾都是由腐败操作!
谈到女儿为什么没有资格却能够参加考试,该局长说是因为内部子女有优惠条件,而他的上级局长却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出现问题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看清报考者的档案和资料,是工作上的失误。
且不论两种说法谁对谁错,在这里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明明是公开招考却要对内部子女给予照顾和优惠,这是不是对“非内部”考生的不公正?即使如当事人上级局长所说,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看清档案和材料造成的,那么,为什么把关不严看不清资料的恰恰都是内部人员子女?有没有普通家庭子女或者农民子女因看不清材料条件不够参加了考试并且得到高分的?这难道都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这一切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且进行到底,说到底就是因为考生是内部工作人员子女且父亲还是局长。试想,假如不是因为99的高分,这件事会引人注意并最终暴露吗?不会!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当事人最后一定会不显山不露水地弄假成真。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这个事件最恶劣之处就在于剥夺了年轻人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我们不知道这次考试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他们都是什么学校毕业,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但我可以肯定,这些考生在参加考试时,一定是经过严格的审查,一定不会有不符合条件参加考试的可能,他们一定会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定会想通过这次考试大展才华,获取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却成了这次考试的陪衬人,不过是再次交了一笔考试费,在众多的考试之中又多了一次经历,以满足自己仍在继续努力的心情而已。
尽管三亚相关部门坚决否认这次考试有内部子女优惠的政策,但事实上,对内部子女给予照顾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明规则”。从政府部门到金融机构到一些大中型企业,莫不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人所共愤的腐败。
一位学者称,“掌握公权力的人违规操作,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公平,将使老百姓质疑政府的公信力。”还有人说,所谓的内部政策、内部优惠,正是侵蚀社会公正的毒素。
还有学者称,“99分事件”虽然是极端的个案,但确有典型性。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的部门就是在招考时“量身定做”招考条件。这个事件暴露出的特权现象,对社会发展极其不利。
这些话都说到了根本。事实的确如此。可以这样说,那些无处不在的内部优惠、内部政策,是对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的公然歧视和践踏!试问,种地的农民属于哪个部门哪个行业,什么部门可以对农民家庭的子女给予优惠?我们怎么忍心让那些从小就在不公平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农村孩子,在上大学、就业、提拔等方面再次遭受不公平待遇,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失去希望和信心?所以,这样的腐败,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伤害了年轻人对社会的信任和对未来的希望。正如一位专家所说,行政公权力的滥用、私用,是对公平正义理念的公然践踏。在招考方面对公权力的滥用动摇了考试的权威性和录用公务人员的公平性、正义性,它甚至比个别官员的腐败影响更恶劣。
做公平教育环境建设的践行者 篇8
学生在成人之前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活动, 他们不仅在学校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还要参与学校各种寓教于乐、熏陶品质、张扬个性和促进成长的教育及实践活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培养, 更需要公平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人本关爱行动的引领、和谐“生态”氛围的培育。创建公平教育环境, 需从资源配置、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创建等方面着力。
公平配置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公平配置资源是学校建设公平教育环境的基础条件。学生在学校受教育, 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这就需要学校统筹规划, 积极采取开源节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等措施;依据国颁与省颁标准, 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教育教学功能设施, 努力为所有学生提供符合标准, 满足教学和教育实践活动需求, 有助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图书资源、实验设备、网络环境、体艺场馆、实践和生活等硬件设施, 为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服务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公平、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是学校落实教育公平原则的重要前提。学校应把打造理念新、业务精、师德优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立足于“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服务理念, 着力于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和师德素养, 引领全体教师强化“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的责任和真情关怀意识, 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坚持把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幸福作为工作的动力, 把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责任, 把每一个学生的智慧生成和能力提升作为工作的期盼, 热忱关怀和真情帮助每一个学生。在编班、配课和教师配置上不可厚此薄彼, 要一视同仁, 充分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 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教育服务, 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感受公平、享受快乐的过程中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
公平设置课程发展个性特长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和载体。公平设置课程, 为所有学生提供有利于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课程环境, 是学校实施公平教育的课程保障。学校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精神, 结合校本实际, 创造性地设置和开发课程, 为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构建科学、公平的课程环境, 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资源, 既发挥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培育功能, 又突岀学校课程的多元性、选择性的特色引领作用。公平设置课程, 需从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两个方面着力。
首先, 着力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方案规定了全体学生必修内容和供兴趣发展的选修内容, 并通过规定必须达到的毕业学分的方式, 既为规范课程开设及学生的课业修习制定了准则, 也为全体学生合理选修提供了弹性选择空间。创造性开设国家课程, 就是要深刻领会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的精神实质, 在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发展必备的必修科目和必修模块的同时, 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 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和环境资源, 依据学生学科兴趣和发展需求, 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开设的内容和时间, 为所有学生创造公平的选修机会和兴趣发展空间。
其次, 着力于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国家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了侧重于共性发展需求、突岀基础的学科类课程。但是,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不仅需要从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吸纳成长的营养、获得发展的能量, 也需要从体现地方文化特点、突岀学生个性志趣培养的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类特色课程的学习中培育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因此, 学校应重视校本特色课程建设, 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 立足于“公平”与“生本”发展理念, 以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 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核心, 充分利用区域内和校内外有利条件, 有效开发各种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规划并组织开设内涵丰富、引领性和选择性强的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实验课程, 以及社团活动、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生依据个人志趣选课, 引领学生在兴趣支持和自我发展的目标驱动下, 在探究与实践、体悟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发现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态度、发展特长和提升品质。
构建公平课堂引领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平台。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所有学生,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师生之间才能心灵相通、情感相融, 才能使教学合一, 形成教育合力。这需要引领教师注重学情研究, 精心设计有助于全体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案,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神态与表情, 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 捕捉每条一闪即逝的信息, 掌握每一个学生思考和领悟的状态, 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和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适时进行分层指导, 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思维都能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递进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都能在思考、交流、探究、合作、释疑的互动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 达成有效学习目标。
个别答疑和分层次针对性辅导, 是体现因材施教和创设教育公平环境的有效措施。要通过构建教学反思制度, 强化针对性辅导措施, 引导教师在反思课堂教学状况, 梳理作业暴露的问题和学生质疑反馈信息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答疑式分层辅导, 既对学优生进行点拨, 助其向问题的深层探究, 更向学困生倾注精力, 给予其更多关注、关怀、帮助和指导, 使他们在质疑、释疑过程中突破障碍, 消除困惑, 掌握知识, 领悟方法, 提升能力, 体验学习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快乐, 增强主动进取精神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浙江省各地市资源环境公平性分析 篇9
基尼系数是一个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分析指标, 又称为洛伦兹系数。
王金南等按照基尼系数的内涵, 将基尼系数引入到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贡献的公平性中, 假设排放一定比例的污染物 (或消耗一定比例的资源) , 而对GDP做出了相同比例的贡献, 则污染物排放 (或资源消耗) 分配为绝对平均, 从基尼系数和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来看, 两者基本一致, 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等级划分标准采用基尼系数的国际惯例。
二、研究方法
2.1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计算与评价方法
本文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求算采用梯形面积法, 其公式如下:
式中, Xi为GDP累计百分比;Yi为污染物排放量 (或能源消耗量) 的累计百分比。当i=1时, (Xi-1、Yi-1) 视为 (0, 0) 。
2.2绿色贡献系数计算与评价方法
绿色贡献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G和Gi分别为浙江省和省内各城市的GDP, P和Pi分别为浙江省和省内各城市的污染物排放量 (或能源消耗量) 。
以绿色贡献系数作为判断不公平因子的依据, 若GCC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3.1、浙江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 按照建立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2007年能源消耗、COD排放、SO2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4项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04, 0.26, 0.28, 0.613。
2007年浙江省的能源消耗基尼系数为0.104, 处于绝对平均的区间内, 说明能源消耗在浙江全省的空间分配比较合理, 各个城市的能源消耗比较公平,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协调性良好。
2007年浙江省COD排放、SO2排放这两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均处于比较平均的区间内, 说明污染物排放在全省的空间分配总体来说是均衡的, 但相对于能源消耗的分布合理性较差。各个城市COD排放、SO2排放的公平性一般, 经济发展与COD排放、SO2排放的协调性一般。
2007年浙江省工业固废排放的基尼系数远远超出了0.4的“警戒线”, 处于差距悬殊状态, 说明各个城市的工业固废排放十分不公平, 工业经济发展与工业固废排放非常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各个地市在工业固废治理力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进一步说明浙江省存在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3.2、浙江省绿色贡献系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以浙江省2007年的能源消耗、COD排放、SO2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4项作为评价指标, 按照建立的绿色贡献系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逐项分析, 可得以下结果:
从2007年浙江省能源消耗的绿色贡献系数分析, 金华、宁波、舟山、嘉兴、绍兴、湖州、衢州等7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小于1, 是引起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 但是这些城市中, 绝大部分接近1, 只有衢州的绿色贡献率小于0.5, 因此虽然不公平性因子较多, 但能源消耗的基尼系数依然很小, 其它4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在1以上。
从2007年浙江省COD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分析, 绍兴、杭州、温州、衢州、丽水等5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小于1, 是引起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 其中, 衢州和丽水小于0.5, 从污染排放的公平性角度考虑, 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污染物排放强度。其它6个城市均在1以上。
从2007年浙江省SO2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分析, 绍兴、丽水、宁波、湖州、舟山、衢州等6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小于1, 说明他们侵占了其他城市的分配公平性。其中, 舟山、衢州小于0.5。其它6个城市均在1以上, 台州绿色贡献系数最大。
从2007年浙江省工业固废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分析, 舟山、绍兴实现了工业固废零排放, 说明这两个城市的工业固废治理力度较强, 对整个浙江省的环境公平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金华、宁波、嘉兴、衢州、湖州、丽水、杭州7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大于1, 表明这些城市体现的是一种绿色发展的模式。与此相反, 台州、温州均小于0.5, 侵占了其他城市的分配公平性, 因此这两个城市应加大治理力度调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在浙江省的11个地市中, 经济比较发达的杭州、温州、台州3个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大于其能源消耗占全省的比例, 金华、嘉兴两市的经济贡献率大于其污染物排放占全省的比例, 体现的是一种绿色发展模式;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衢州、丽水是引起全省资源环境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 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占全省的比例高于其经济贡献率, 为缩小浙江资源环境分配的空间差异, 这些城市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礼奇.基尼系数计算方法【J】.中国统计, 2003, 4:58—59.
[2]、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
[3]、王金南, 逯元堂, 周劲松, 等.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 (1) :111~115
环境公平 篇10
何为公平?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道德准则的要求就是公平。人们从牙牙学语阶段就已经被灌输这个思想了。所以我们对事物是否公平性的判断已经是人们每天都会做的或者是想的一件事了。社会的公平有很多的种类, 例如权力的公平, 分配的公平和教育的公平等等。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每一个符合国家要求的适龄儿童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力, 是国家强制性要求, 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和拒绝。但是教育的公平有一个不对等的现象, 就是外在环境和主观能力的差距造成的。所以国家现在的教育政策在权衡利弊, 向着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弱的地区倾斜。对“平等”的维护, 即反对和遏制那些旨在破坏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的教育特权。[1]职业教育公平体现为,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任何人都不可以剥夺,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 并且享受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较差的人群, 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就体现了它不歧视任何差生, 让他们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来获得谋生的手段, 使得他们在进入社会时有一技之能, 可以立足社会,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二、公平视野下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1. 法律环境
在现代社会, 法律是我们认为最具有公平性质的一项工具, 一旦遇到不公平待遇或者受到威胁的时候, 我们都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法律就有三个特性, 公平性、强制性和权威性。职业教育中要想达到公平性, 首先必须要在法律环境中运行才行, 这是职业教育公平性体现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构成要素中存在着很多牵扯利益的关系者。如果单靠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市场准则是无法制约这些利益相关者的, 所以必须要重视法律环境的营造。
目前, 职业教育法律环境的形成还不完善, 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第一, 我国现有法律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公平理念。无论是国家的法律还是地方性法规都对公平理念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只强调了公平理念的管理成分而缺少服务成分。第二, 监管力度不够。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公平性这块并没有专人负责进行管理和监督。导致很多利益关系者会钻这方面的空子。所以需要加快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公平性的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与此同时, 需要社会各团体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的作用, 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公平性的发展。
2.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就是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制约和完善, 一般都是以利益最大化衡量事物的基本准则, 经济利益中的价格, 竞争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关系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职业教育虽然是教育单位, 但是仍然是以学校的利益为基准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学费的价格。当然, 这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关键的是学生是否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例如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机制以及市场竞争制度。
市场环境要想在职业教育中顺利的运行, 就必须要有法律的保障和法规的制约, 政府部门可以制度相关的管理体制, 规范市场体制, 主要是对职业教育学校资金, 学生和教师这方面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公平性的发挥, 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 达到经济最优化的局面。
三、公平视野下职业教育发展关系考量的方向
1. 政府与市场的方向
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辩证统一关系, 政府是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的大方向, 而市场是职业教育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只有在政府和市场的统一, 才能培养人才,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中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这是只有政府进行管理和监督, 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公平发展。政府在此承担主要的成本支出, 同时适当调整市场关系, 有效促进利益整合。[2]在此过程中, 政府就要做好管理和监督的工作, 保证市场竞争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有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的机会, 很多课程都是与企业进行联合的, 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短缺的原因, 无法给协助企业相应的报酬, 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很多学生只不过在企业里负责最简单的行政工作, 而得不到真正实际的锻炼。这种情况政府就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积极通过政策调整或者倾斜, 促进双方的平衡, 解决这个问题。当然, 政府只是把我职业教育的一个大方向, 职业教育必须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 成为市场的主体, 提高教育的竞争力。
2.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是个体发展没有的, 这种不同步现象, 都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 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一直在扩大, 但是这不影响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直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这也是所有教育都必须要关注的放米娜。
结语
综上所述, 职业教育如果要达到公平性, 一方面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水平和教育水平, 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更加规范化和公平化, 才能更好地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另外, 需要社会各团体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的作用, 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公平性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张中。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由于受到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 绝对性的公平教育还是无法实现。提高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一方面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水平。本文就环境建设与关系考量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环境建设,关系考量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3) .
环境公平 篇11
这个朴实的道理,相信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晓。但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个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多年,很善于低买高卖的企业家,为什么看到香港和内地资产的价格会下降呢?这才是问题的症结。遗憾的是,记者似乎并不关心这个问题,访谈中根本没有触及。
我认为,企业家是一切法律关系的总和。企业家是要素的整合者,企业家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营环境好坏。假如只是少数企业家从一个市场上撤出,这不足以说明市场好坏,可是,如果是举足轻重的企业家从市场上撤出,那就足以说明这个市场真的出了问题。
市场的复杂性就在于,它里面既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某些市场政府的有形之手无处不在。因此,在分析企业竞争环境的时候,不能只看市场的资本要素或者竞争规则,还要观察这个市场的调控者,了解政府的大政方针。恰恰在这方面,李嘉诚先生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企业家。
现在,许多企业家都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中国内地政府也在简政放权,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正在逐渐回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影响市场自由竞争的因素仍然无处不在。
首先,地方政府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各地为吸引外资而设立的良性投资环境逐渐失去,在此情形下,各地市场环境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次,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兴土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在中国投资企业的税负将会越来越重,这是因为政府支撑庞大投资项目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而维持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转,又需要不断地投入大笔资金,就意味着将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如火如荼,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税收负担只会加重而不会减轻。此次李嘉诚先生之所以大规模抛售上海等地购买的楼盘,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异常混乱。以前,房地产投资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巨额利润,是因为地方政府减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如果地方政府严格依法办事,那么,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将会降低80%左右,这对于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是不可接受的。对于这些变化,李嘉诚先生洞若观火,他意识到香港和内地房地产业即将发生变化,因此提前抛售自己在内地多个城市购买的房地产。
随着中央政府强化自己的宏观调控权,企业家与地方政府官员建立的良好关系将逐渐失去作用。作为一个习惯于用资本说话的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未雨绸缪,选择从中国内地和香港撤出部分资本,或者,选择从一些高风险的行业撤出自己的资金,是一个企业家最为明智的决策。
笔者建议,学术界把中国重要的企业编织成企业家指数表,来分析中国企业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政府官员下海经商,诞生了中国首批企业经营者。然而,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宏观调控,几乎把具有独立决策能力的企业家赶出了国门。
当前,在中国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企业经营者几乎都是官商勾结的好手,他们充分利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当前,在中国内地能被称之为企业家的企业经营者不足百人,他们在各个行业独领风骚,成为中国市场的“良心”。
观察这些企业家的生存处境,人们就会发现与李嘉诚先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非常愿意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他们内心的苦痛或许只能向自己诉说。这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是一种“荷戟独彷徨”的孤独感。
在此次从内地和香港的撤资过程中,李嘉诚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与政府作对。当一个市场出现问题时,选择更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家的本能,也是企业家的本分。企业家的功能就是把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政府要有所作为,那么,用公平的制度和竞争环境来留住企业才是最好行为。否则,对问题市场敬而远之,这对于企业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博主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环境公平 篇12
中小企业通过采用国际标准, 产品更容易获得认证, 竞争力更强, 销售业绩更好。国际标准让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享技术创新和进步成果。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政策和法规中引用国际标准, 从而更好地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 同时使人们拥有更多选择高质量产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