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法论文(共12篇)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1
牛的静脉注射一直在颈静脉进行, 但由于颈部皮肤较厚, 头颈弯曲时, 皮肤容易造成皱褶, 静脉暴露不明显, 加之部分患牛性格暴燥, 头颈频频摆动, 给颈静脉注射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且易造成输液过程针头滑脱。鉴于牛体躯干部活动幅度小, 腹部皮肤较薄, 乳静脉暴露明显, 通过临床反复操作证明, 牛 (尤其是奶牛) 采用乳静脉注射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保定
对于病情较轻、性格温驯、可以自行站立的患牛, 栓系患牛头部, 使牛自然站立即可操作;对于性格暴燥、有踢人癖的患牛, 在右侧后腿前面用一个长约2 m的木杠向后靠紧两后腿, 以防后腿踢伤操作者, 也可以用2 m长的绳子套住两后腿栓系于牛的后方;对于病情较重患牛, 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患牛不能站立而卧地不起的, 不必保定即可操作。
2 操作方法
(1) 静脉输液时按照常规准备好输液药品及输液用具, 针头和乳静脉常规消毒后, 操作者于牛体右侧, 面向患牛头部, 左手抓住患牛背部做为支撑, 右手持已消毒好的16#或者12#静脉注射针头以15~30°的斜角迅速刺入消毒好的乳静脉 (最好选择较直的乳静脉段) , 连接输液管即可。
(2) 乳静脉推注时, 提前将输液管连接针头的一端约15~20 cm的塑胶管剪下, 连接在注射器前端, 然后按照上述操作刺入针头后连接于注射器前端的塑胶管上缓缓推注药液, 这样即使患牛稍有燥动也不影响注射。
3 体会
奶牛乳静脉注射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由于乳静脉暴露明显, 进针一般一次成功。
由于牛躯干部位活动幅度小, 针头不易滑脱, 输液过程极其顺利。
因为进针成功率高, 患牛由于刺针的瞬间疼痛带来的燥动还没有出现, 进针已经成功了, 所以, 一般情况, 患牛没有必要特殊保定, 采取自然站立即可操作。
对于乳房炎及生产瘫痪的牛进行治疗, 采用此法效果更为明显。 (013)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2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要迅速发挥药效者,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因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
3、做诊断性检查,如肝、胆囊、肾等X线射片前,由静脉注入药物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二、汇报病例:患者王敏 女 60岁中学教师,主因“口干多饮多尿5年”于2017年1月10日常诊步入病房。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现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出冷汗,测随机血糖:2.0mmoI。遵医嘱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患者神志清楚。已查阅病例患者无心肺疾患,无药物过敏史.三、评估:拿通知单进病房,核对患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王敏。看手腕带。您现在觉得怎么样?心慌是吧?刚才给您测得血糖2.0。现在遵医嘱要给您推注50%葡糖糖。您对什么药物有过敏吗?没有。我看一下您的手部皮肤。活动肢体。这个血管粗直弹性好,待会在这给您注射吧?需要扶您去方便吗?不需要,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回来。
三、汇报评估结果:与患者沟通有效,环境安静安全光线充足,注射部位无瘢痕、硬结、炎症,血管粗直、弹性好,符合静脉穿刺要求。
四、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速干手消毒液、2%碘酊、75%酒精、棉签、注射药物、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择)、治疗卡、治疗巾、垫枕、止血带、弯盘、砂轮(或启瓶器)、锐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五、操作过程 治疗室配药:
1、洗手,戴口罩。
2、依据治疗卡,核对药物。检查药物品名、剂量、质量、有效期,弹击安瓿尖端,用75%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部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锯一痕迹,再次消毒安瓿后沿痕迹打开安瓿,将玻璃小帽放置入弯盘中。
3、检查5ml注射器(有效期、有无漏气、),拧紧针头抽动活塞,按无菌要求抽吸药物,套上安瓿,放于无菌盘内。
4、推治疗车于患者床旁。核对手腕带,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与患者交流,以取得配合;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注射部位。穿刺部位下铺垫枕、治疗巾,用螺旋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自无菌盘内取出已配药的药物,依据治疗卡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无菌要求连接头皮针,排气。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
5、穿刺: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嘱患者握拳。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缓慢推注药液。(推注过程中要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仍在静脉内。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重新注射。)王阿姨您现在感觉怎么?
6、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针头放入锐器盒弃用,注射器、一次性治疗巾、棉签放入医疗垃圾桶,垫枕放回治疗盘;再次核对药名,安瓿放入医疗垃圾桶弃用;核对床号、姓名。王阿姨已经给您注射完了,再过15分钟我会再次来给您测血糖。期间如果您有不舒服请您及时呼叫我。谢谢您的配合。
六、注意事项:
1、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了保护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远心端到近端的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局部及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作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取注射器(针头不动),调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止药物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药液外渗性损伤 预防与处理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刺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停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①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②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③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1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④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⑤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l0ml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并发症2:静脉穿刺失败 表现为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与处理
1.护士要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3.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4.避免盲目进针。进针前用止血带在注射部位上方绷扎。使血管充盈后再进针,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6.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24h后给予热敷,加速瘀血吸收。7.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
(1)静脉硬化、失去弹性型静脉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
(2)血管脆性大的病人,可选择直而显、最好是无肌肉附着的血管,必要时选择斜面小的针头进行注射。
(3)对塌陷的血管,应保持镇定,扎止血带后在该血管处拍击数次,或予以热敷使之充盈,采用挑起进针法,针头进入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4)给水肿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应先行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的渗液暂时消退,待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行穿刺。
(5)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选择较小的针头采取二次进针法,见回血后不松止血带,推药少许,使静脉充盈,再稍进0.5cm后松止血带,要固定得当,并努力使患儿合作,必要时可由两位护士互相合作完成。
8.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措施促进血管扩张,操作时小心进针,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皮针近端的输液管,可很快有回血,以防进针过度刺透血管壁。
并发症3:血肿 表现为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2~3天后皮肤变青紫。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与处理
1.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并发症4:静脉炎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与处理:(同静脉输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低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浅谈舒适护理在静脉注射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静脉注射 舒适护理 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6-02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到静脉注射的整体护理中,针对注射过程中,患者心理、卧位、穿刺、拔针等不舒适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愉快地接受静脉注射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来谈谈在应用中的体会,具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6例,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静脉注射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76例,女300例,年龄18至86岁,高中以下学历176例,来自农村226例,平均住院日10天。所选患者均意识清楚,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本组入院后均实施舒适护理,以患者感到生理、心理和环境舒适为目标。
2 护理
2.1 静脉注射前的护理。
2.1.1 舒适的护理环境。首先,应该保持环境舒适,安静。病室应空气新鲜,尽量使患者自由选择体位,患者应该单独安排房间,避免交叉感染和相互影响。室温在22~24℃,湿度60%左右。尽可能住单间,限制家属探视,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定期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禁止探视者送鲜花等易携真菌孢子的物品。其次整理病床单元时要防止尘埃飞扬,强调湿式清扫床单和地面。病室和物体表面消毒,应避免来苏尔等刺激性气味较强的消毒液,病房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使患者处于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最后还要鼓励患者采取最积极的自理行为,力所能及地解决别人无法替代的问题。
2.1.2 患者的生理舒适护理。在输液一旦开始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将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输液时间长,输液量大的患者,在肢体移动时,可能导致输液渗漏,而需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在输液过程前,在保护好肢体的情况下,护士可协助患者适当变换体位,以减轻卧位的不舒适感。象侧卧的患者,可在肘下、膝下垫一软枕,以增加舒适度。心肺疾患的患者,协助取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等等。
2.1.3 患者的心理舒适护理。静脉注射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易产生惧怕、紧张心理,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尤其是首次注射和经历过穿刺失败者。接受治疗的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注射过程中的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输液前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输注药物的名称、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整个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限,输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取得帮助,护士对患者的护理程序等等。使患者在治疗前即对整个治疗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解除患者一切顾虑,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使这一过程自然顺利完成。
2.1.4 良好的服务态度。作为护理的护士应热情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伙伴式的护患关系,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态度和蔼,语言得体,细腻体贴,给人一种亲切感。交流要轻声细语、谈吐亲切,充分利用护士美的言行来努力创造美的境界,全面了解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给予心理疏导。由于注射造成的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而疼痛具有“经验”属通过护士的言行把关爱的信息传递给患者,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治疗。
2.2 操作中的舒适护理。静脉注射是一种组织损伤性的操作,操作不当引起疼痛,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舒适,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减轻穿刺造成的创伤,从而减轻疼痛。护士应提高无痛穿刺技术,将注射各个环节引起的疼痛降低到最小程度。
2.2.1 穿刺舒适。穿刺前,可用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家属陪伴聊天等方法,分散患者注重力。穿刺时,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穿刺的血管,迅速、准确地将针头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采用一侧滚动法,以三条胶布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末端以“s”形固定于穿刺部位侧面,并注重避免压迫穿刺点。防止针头刺穿静脉,另外也可以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头带进组织,用时防止穿刺点被头皮针延长管压迫而产生疼痛。
2.2.2 注射过程舒适。负责护士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除观察有无渗漏,不良反应等情况外,并在巡视中给患者做有关卫生知识宣教,以便让患者愉快地注射。当患者打铃呼叫时,护士及时到达床旁,亲切地询问“需要帮忙吗”,“您现在觉得有何不适吗”等,并帮助解决。通过这些点滴小事,使护士以人为本的护理行为得到了规范和升华,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氛围。最后拔针时,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以达到保护血管,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应该采取先慢后快的方法拔针,拔针后护士要停留几秒钟,确认患者正确按压,确认无出血等情况后方可离开,给患者以安全感。对不能自行按压的,要代为按压到3到5分钟,以确认患者无不适及意外发生。
3 结果
通过询问、问卷调查,患者感觉舒适的有874例,對护理工作的满足度为98.65%。
4 讨论
舒适护理使患者减轻痛苦,获得舒适。作为护士应该以患者第一为原则,将整体护理贯穿于注射治疗的全过程中。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把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展现在患者面前,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开展对患者的舒适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改善了护患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患者确实享受到了护理服务的良好效应,满足了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舒适需要,成为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静脉注射与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健康必读,2010,9
[2] 赵振华.医患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现代医学,2011,3
犬猫静脉注射的技巧 篇4
在临床治疗中, 由于兽医操作不当和宠物惊恐、乱动等原因常导致静脉注射失败或多次注射。合格的兽医应对动物的解剖位置充分了解, 特别是静脉注射中的血管位置。实践证明, 犬、猫静脉注射选择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和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最为合适。其他部位的静脉血管不容易观察分辨, 也不适合保定。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位于尺骨的正上方, 后肢小隐静脉位于胫骨的正上方。兽医工作者应通过犬、猫解剖图和实体观察掌握。一般情况下, 大型犬和脱水不严重的犬、猫不难进行静脉注射, 但体型较小和脱水严重的犬、猫注射时就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 经主人同意可将宠物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 用胶皮带扎紧静脉近端, 使血管充盈, 耐心用食指触摸、寻找静脉, 从静脉的远端将注射针头平行刺入血管, 待有回血后, 松开绑带, 用医用胶布将针头牢固固定。
有些犬、猫性情粗暴或受惊吓难于保定。勿多人围拢观看, 避免异常刺激声音。即使他人用手保定时, 也不要用力过急、过猛, 能进行静脉注射操作即可。对于性情粗暴的犬、猫, 应由熟悉的人保定或先由主人绑缚住嘴。静脉注射主要用于宠物脱水严重、不饮食和需要注射急需药物情况下, 其他情况建议选用肌肉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等方式。不要刻意选用静脉注射, 达到所谓疗效快的目的。
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心得体会 篇5
IV比IP困难许多,我练习了非常久了之后,才抓到窍门。由于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指导我,所以我的IV技术可说是完全自己摸索出来的。当我遇到困难时,找了许多课本、网络,可是读了却做不出来,果然theory跟practical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一般书本所形容的IV很简洁,但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因此不先训练,是一定打不好静脉针的。
照例,打针之前,先量体重、准备要打的液体、做好稀释、load好进针筒里面。准备好完这些后,就开始要抓老鼠了。
但打IV不能靠普通的restraint方法,因为打静脉要很固定的,不能有丝毫动摇。因此需要一个restrainer,就是一个小小的塑胶东东,来困住老鼠,但它的尾巴可以掉出来。你就抓住它的尾巴,然后往尾巴上的静脉打针。
这个restrainer一定要把老鼠牢牢地关在里面,一点都不能动才可以。这时就要尽量把老鼠压在里面,压成一团也没问题,只要不要弄到它骨折,或者呼吸困难就可以了。
一般老鼠虽然喜欢关在一个圆圆的筒子里,但因为IV需要的是绝对的动弹不得,所以它会被关压到蛮不舒服的。而且老鼠不喜欢别人去碰它的尾巴的,所以打尾巴针对它们来说是相当痛的。如果不牢牢困住,就算有一点点的位置,它也会挣扎的,它一挣扎,你就打不到了。
为什么那么困难呢?就是因为老鼠尾巴的静脉其实不大,很小而已,只要稍微移动,很容易就打错地方了。
打静脉的针头我一般用30G,是比26G更加细的针头。我把步骤简化如下:
1)把针尖向下,即bevel up,这样比较容易刺进去,位置也能很精准
2)从尾巴的最后面开始试,不要一开始就刺比较靠近身体的部位,因为如果弄错了,还可以一直往上继续试,但如果一刺就刺靠近身体的,就没办法再上了 3)老鼠尾巴有静脉的地方会泛有红色的,就对准红色的线条
4)尾巴要抓紧,不要有丝毫动摇,有时候老鼠会挣扎,就要大力一点抓尾巴 5)刺进去时,尽量把针摆得跟尾巴越平行越好,因为稍微有一点角度就打不进去了(平行的话针就会在血管里面,如果有角度可能会刺过血管到血管下面的组织去)6)可以尽量刺深一点,只要是平行就好,刺得够深的话整支针可以挂在那里不会掉下来的
7)往后拉一拉plunger,如果看到血,位置就对了!
8)位置对的话,保持针的不动,然后注射,注射的时候会觉得很顺畅,而且可以亲眼看到红色的血管慢慢被你所注射的液体所flushed,所以红色就会慢慢变成白色
9)最后把针拉出来,针口的位置会流一点血(代表真的是血管嘛),然后用一块棉花按按扎针的部位就可以了
那错误又会怎样发生咧?举例如下:
1)明明是看到自己刺到红色的线条了,可是往后拉的时候没看到血,只是感觉真空压力,这时就可以肯定刺错位置了,刺到尾巴的其他组织上,要拉出来再找一个地方刺,一般不要再刺回同样一个位置
2)开始注射后发现很难注射,plunger遇到很大的阻力似的,其实这也是打错了,不在血管里面就会这样,这时你就会看到你打针的部位周围开始泛白,但这个泛白跟血管里面泛白不同,这个泛白就围绕在你打针的部位,而且尾巴的那个部分会开始肿胀。如果你强迫注射完进去,就发觉尾巴那里变大了,因为你所注射的液体都集中在这个部分的组织里,没有进去血管
3)有时候一开始时注射时没问题,似乎注射进了血管,可是注射到一半突然感觉阻力来了,感觉不在血管里面了,这可能是因为你的针移位了,或者老鼠的尾巴动了
4)如果注射错误,泛白了的尾巴部位就再也看不到血管了,因此才要从越下面开始尝试越好,因为你刺错后还可以往上在找找看别的位置刺,如果一开始就刺在很上面的位置而且刺错了,要从下面再注射是很困难的,因为上面已经充斥着肿胀的组织,要成功更加困难了
5)另外有一些时候,刺的时候发觉有血流出来,以为在对位置了,可是开始注射时就注射不进去,这可能跟针的角度有关系,角度不对就不容易进去,反而会注射到外面去
怎样可以帮助注射呢?除了要一个很好的restrainer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给尾巴加温。因为加温之后静脉会放大,放大了之后就比较容易注射。一般我的做法是注射之前拿一盏很热的灯,照老鼠的尾巴大概5分钟左右,才开始注射。这个办法很有用的,如果没有加温,效果差别很大。
还有一个TIPS,就是不要擦酒精。酒精有点凉,擦在已经加温后的尾巴上面会马上给尾巴降温。我每次擦了酒精之后都打得很困难的,所以还是不擦酒精比较实际。
如果万事顺利,打静脉针也可以很快的。最好是做好好事前准备,如果可以第一次注射就成功就是最好了。第一次如果不成功,之后就要更加小心仔细了,不然最后可能落得老鼠的整条尾巴都被刺得白白了,已经没有新的位置可以尝试了---然后你的实验做不成功罗!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6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72-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导致,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传播途径复杂以及流行强度大的特点,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会给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主要采用抗病毒、抗炎以及退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食欲改善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72-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导致,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传播途径复杂以及流行强度大的特点,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会给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主要采用抗病毒、抗炎以及退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食欲改善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72-02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7
病人, 女, 40岁, 护士, 于2008年3月20日在下夜班更衣过程中, 感到头晕、胸闷、心慌、恶心, 当时由同事扶到值班室, 测血压100/60 mmHg (1 mmHg=0.133 kPa) , 脉搏98/min, 呼吸20/min, 体温36.4 ℃, 医生诊断为低血糖。遵医嘱给予白糖水200 mL口服, 50%葡萄糖80 mL静脉注射, 5%葡萄糖400 mL加维生素C 5.0 g静脉输注, 于2.5 h顺利输注完毕, 无不良反应, 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正常无肿胀, 稍感穿刺部位疼痛, 当时并未引起重视。24 h后穿刺部位出现肿胀, 在家自行给予热水袋热敷, 未见明显好转, 但仍未引起本人重视, 仍在家继续用热水袋热敷。48 h后, 穿刺部位出现明显肿胀, 并逐渐向上蔓延, 手臂出现明显的活动后疼痛, 继而发现肿胀, 逐渐向上蔓延至肘关节, 患侧肢体温度明显高于健侧, 肿胀部位较硬, 有明显胀感, 但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 压之不凹陷, 即来医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静脉炎。
2 护理
给予抬高患肢制动, 局部给予硫酸镁持续湿热敷, 同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 距离照射部位 30 cm, 4 h照射1次, 每次照射20 min~30 min, 经过2 d的治疗, 病人手背及手臂肿胀基本消失, 但仍感患侧上肢活动时疼痛, 肢体温度仍高于健侧, 经过7 d的红外线照射和硫酸镁湿热敷交替治疗, 患侧肢体活动后疼痛消失。
3 讨论
注射的静脉为手背静脉, 管径细, 血流慢, 50%葡萄糖为高渗液, 导致静脉无菌性炎症并累及贵要静脉, 这种无菌性静脉炎的病程有一个过程, 故病人24 h后逐渐肿胀, 32 h后达高峰, 经过热水袋热敷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热水袋与前臂接触面积过小, 并且热敷次数少, 肿胀部位不能得到充分的热敷, 肿胀疼痛消失不明显, 给予硫酸镁湿热敷, 主要是持续湿热敷, 使手及前臂均处于热敷状态, 肿胀处受热均匀, 局部血液循环加速, 加之红外线照射, 可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使静脉炎治愈。
我可以静脉注射胰岛素吗? 篇8
美国认证糖尿病教育专家、注册营养师克里斯蒂·帕金针对此问题的答复如下:
“我先直接告诉你答案吧——千万别这么干!
这样做一点也谈不上安全, 这不仅仅是听起来很疯狂, 它事实上就是很疯狂!下面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你一定知道, 我们的身体需要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特别是在你吃了东西、血糖水平开始上升的时候。正常情况下, 胰腺会在几个小时内释放出少量的胰岛素, 就足以应对血糖的升高了。大体上看, 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因为胰岛素是以逐渐吸收的形式进入到血液中, 模拟了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血糖升高的反应。
而当胰岛素通过静脉注射后, 尽管降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但不幸的是其效果很短暂, 而且, 胰岛素不是被逐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而是立即大量进入到血液中, 其结果是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 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下降, 从而会引起低血糖。如果治疗不及时, 血糖过低可能导致昏迷, 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胰岛素也有静脉应用的情况, 但那多是由于血糖超高或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住院, 又或是糖尿病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昏迷患者补充营养物质) , 需要注射葡萄糖而在注射液中加用胰岛素。在医院里面的胰岛素静脉滴注, 所用的胰岛素是常规胰岛素, 而且滴注速度较为缓慢。严格的医院管理、严谨的医疗支持和监测可保障患者的安全。
而在医疗场所以外的胰岛素静脉注射, 一来由于输注速度无法严格控制, 二来由于缺乏严格的医疗监管, 出现低血糖以及因静脉注射导致感染的可能性都非常高, 这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低血糖的后果前面已经说过了, 而因静脉注射引起的感染, 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不排除有因滥用注射器具而罹患菌血症, 甚至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的可能性。
对于你的担忧, 血糖过高时高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当你的血糖过高的时候, 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 额外加用一次速效胰岛素。你还可以通过减少胰岛素泵离体时间 (胰岛素泵离体尽量不超过1小时) , 来使血糖尽可能地保持平稳。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9
1 资料方法
调研某院2014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25 日含肌苷注射液及注射用硫普罗宁的输液处方1200 张, 发现超剂量、溶媒不当、配伍不合理等处方36 张, 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点评, 并提出合理建议。
2 结果
2.1 超剂量处方
肌苷注射液1 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5 张;肌苷注射液1 g加入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2 张;肌苷注射液1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3 张;肌苷注射液1.2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2 张。合理处方:肌苷注射液0.6 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文献[1] 报道:静脉滴注肌苷注射液每次剂量0.2~0.6 g, 肌苷静脉滴注可能引起心脏停博和过敏性休克死亡。
注射用硫普罗宁0.3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3 张;注射用硫普罗宁0.3 g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3 张。合理处方: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专用溶媒溶解后,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文献[1] 有:静脉滴注硫普罗宁每次剂量0.2 g, 1 次/d。
2.2 溶媒错误处方
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5 张;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加入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4 张。合理处方: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 用5% 的碳酸氢钠注射液 (p H值为7.5~8.5) 2 ml溶解, 再扩容至5%~10% 的葡萄糖或0.9% 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 按常规静脉滴注[2]。
2.3 配伍问题处方
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维生素C2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1 张。合理处方:维生素C改为口服片剂给药, 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单独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者相同输液配制后出现颜色改变。
肌苷注射液0.4 g、维生素C2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处方3 张。合理处方:肌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分别稀释后再混合在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肌苷注射液0.4 g、酚磺乙胺0.75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1 张。合理处方:肌苷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分别稀释后再混入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文献[1] 报道:止血敏 (酚磺乙胺) 和维生素C注射液与肌苷配伍时, 应首先稀释后再混合。
2.4 避免输液硫普罗宁
有青霉素类过敏史, 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1 张;有头孢菌素类过敏史, 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2 张。建议曾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严重过敏史的患者不用注射用硫普罗宁, 改用多烯磷脂酰胆碱10 ml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孕妇处方开具注射用硫普罗宁: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处方1 张。因孕妇禁用硫普罗宁, 建议处方为: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有文献[1]报道孕妇禁忌使用硫普罗宁, 使用本药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 讨论
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今天, 药师审核处方, 能帮助医师把好合理用药关,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可杜绝不合理用药所至医疗纠纷, 抽查1200 张处方发现36 张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占3.0%, 不合理处方占比偏高, 提醒药师应认真审核处方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同时由于审核含肌苷、硫普罗宁等输液处方难度大, 因此, 我们调研某院静脉用药处方审核工作后, 分析不合理处方, 并将对应的合理处方进行分类, 诚望对保障患者输液治疗安全及合理用药有所裨益, 对医师开具合理处方及药师审核处方发挥一定指导作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附属医院药师在执行所有医嘱前进行处方审核, 发现问题医嘱暂停执行, 医嘱调整合理后才执行[3]。美国药师的方法值得学习并希望在我国普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772-778.
[2]高润霖, 金有豫.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419.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10
关键词:静脉注射,钙剂,护理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应用钙剂的问题 (通常是葡萄糖酸钙) , 钙剂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增加致密性, 使渗出减少, 有消炎、抗血管神经性水肿、保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加强大脑皮质抑制过程、缓解平滑肌痉挛和抗过敏的作用, 故儿科临床中常用。钙剂是一种高渗溶液, 对局部血管有刺激, 如果渗出到血管外, 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并可致局部组织坏死, 是儿科护理工作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我科住院接受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的婴幼儿80例, 月龄是6~24个月, 平均 (13.78±5.10) 个月。其中因腹泻严重脱水的40例;过敏性紫癜的25例;维生素D缺乏低钙血症15例。
2 护理
2.1 用药前的护理
2.1.1 用药前耐心细致的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宣教工作, 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并且详细交待钙剂的适应证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使家长知情同意;医患双方密切配合的同时, 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 并及时处理。
2.1.2 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用药前对患儿的全身情况及局部静脉要了解, 选择合适的静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避免使用血液循环差的部位穿刺, 以降低血管损伤, 保护血管, 防止渗漏。另外应该避免开关节、有静脉瓣的血管, 选择血液流速较快、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应选择头部两侧的颞浅静脉、腋下静脉、上肢的手背静脉、等较为合适。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穿刺。长期应用留置针的患儿, 应另建一静脉输液通道。
2.1.3 在护理工作中, 应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用量要准确, 严防差错出现。由于患儿的皮肤比较薄弱, 又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况, 要及时检查原因, 针对原因及时处理。应用钙剂之前, 要先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用手捏住输液器的下段与针头衔接处上方10cm处的输液管, 停顿5~10s, 如针柄部位有回血, 证明在血管内, 输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2.1.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需接受静脉输液葡萄糖酸钙的婴幼儿, 宜先行输液葡萄糖酸钙, 再输其他药物, 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
2.2 用药中的严密监护
2.2.1 加强责任心, 多巡视。应用钙剂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每10~15min巡视1次, 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 治疗护士做到心中有数,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有无肿胀、对触觉的反应, 如果发现液体滴入不畅、注射部位局部发红等情况, 应及时查找原因, 针对原因及时处理;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渗透性比较高, 如果渗出到血管外, 可以使局部坏死, 故应随时观察。
2.2.2 稀释合理, 注意配伍禁忌。应用钙剂时, 要根据药量, 计算好输液时间, 记录应用时间, 并报告值班医师。以利在应用其他药物时, 避开相互拮抗的药物, 有利于正确用药, 如西地兰、硫酸镁等药物 (一般情况下, 洋地黄治疗期间与期后1周内忌用钙剂) 。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如含有碳酸氢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鲁米那、维生素 、地塞米松等药物的液体滴入时, 临时加用钙剂, 应更换输液器及药液, 或重开一路液体输入钙剂, 以免浪费药物,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
2.2.3 建立警示牌, 严格交接班。凡输入钙剂的患者应建立警示牌, 加药及换药者签名, 在输液卡上详细记录输液起始时间、更换使用的时间、局部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并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交办者与接班者在护理记录单上都要有记录。
2.2.4 输液外渗的判断及处理。静脉输液部位皮肤红肿、表皮可见皮下水中隆起即为判断输液外渗依据。如有外渗, 立即停止输液, 用注射器抽吸针头及血管内的残余药液同时用氯化钠进行局部静脉冲洗, 首选33%硫酸镁 (45℃) 局部湿敷, 以利于血液循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和透明质酸酶并抬高局部肢体早期行冷敷, 后期行热敷。也可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超短波和音频治疗。
2.2.5 控制输液速度, 钙离子可以兴奋心脏, 注射过快会使血内浓度突然升高引起心律失常。
3 讨论
葡萄糖酸钙为酸性较大 (pH=4) 的高渗溶液, 对血管刺激性较大, 且要求输液速度缓慢, 故易造成药物外渗, 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在护理工作中, 对需接受静脉输液葡萄糖酸钙的婴幼儿, 应严格掌握药物浓度, 选择好静脉, 做好静脉注射钙剂期间的密切观察, 加强巡视, 及时排除用药过程中的障碍, 密切观察局部组织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有效地处理后续问题,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 用优质的服务换取患儿家长的满意评价。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J) .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 (1) :10-11.
[2]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实用药物手册 (M) .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394.
[3]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 (M) .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14.
[4]金汗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97-102.
静脉注射法论文 篇1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川畸病儿15例,年龄8个月~6岁(8个月~3岁6例,4~6岁9例),男5例,女10例,其诊断符合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间均在发热第5~9天,入院24小时内明确诊断,入院48小时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g/kg,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日)。使用IVIG后所有病儿体温均在36小时内下降(<38℃),所有患儿均在入院24小时内作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大3例,无动脉瘤形成。余12例在治疗5天后作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2例有CAL形成。随访8例1年(包括冠状动脉扩大者),无新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恢复4例,占80%,1例无明显变化。
讨 论
川畸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1],治疗首选药物为口服阿司匹林,并力争在发热10天内使用IVIG,因IVIG能使体温迅速下降,症状改善,并能明显降低AL的发生。目前,美国及日本推荐的用法为2g/kg单次应用,对于IVIG使用后36小时发热下退(>38℃),或退热2~7天后,再现发热并伴至少1项川畸病主要临床特征,视为IVIG无反应型,比型是并发AL的高危因素。由于基层医院医生的多种顾虑(接受IVIG治疗的病人中约3%出现不良反应,如心衰、发热、皮疹等反庆,增加血栓栓塞的风检),更主要的是患儿家庭经济的承受力(IVIG费用昂贵,使用2g/kg常需数千元),很多家长拒绝或难以实行。我科3年来对收治的15例川畸病患儿均单剂使用IVIG1g/kg治疗,临床反应好,全部患儿体温均在36小时内下降(<38℃),手足肿大、黏膜充血现象在24小时内明显减轻,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低,治疗后发生CAL为15.3%,既降低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也达到了治疗目的,取得了和单次使用IVIG2g/kg一样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单剂1g/kgIVIG治疗川畸病是最经济的有效量,可推广使用。当然,由于样本小及缺乏对比性,尚不能肯定其IVIG单剂1g/kg与2g/kg的效果相同性,及好发年龄、性别的差异改变,还有必要作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以作出更确定的结论。
参考文献
缩宫素脐静脉注射临床应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9~10月自然分娩产妇100例, 中位年龄25岁, 孕周37~41周, 第一胎70例, 第二胎30例, 均为单胎、顺产。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年龄、孕周、孕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脐静脉注入:胎儿娩出2~3min, 助产人员严格消毒脐带, 再次消毒脐静脉,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20U缩宫素加入0.9%氯化钠液20ml, 距脐根部5~10cm处注入脐静脉, 注射完毕, 用无菌钳夹住针眼;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缩宫素。比较2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人工剥离胎盘率。血液收集及计量:于分娩前将产妇所用的敷料和消毒单、垫巾, 一律称重, 分娩后将被血浸透的敷料、单、巾收集在塑料袋中, 并及时密封、称重, 减除初称重即为失血量, 按血液比重除以15换算为毫升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 结 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人工剥离胎盘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 论
第三产程的长短、出血量与子宫收缩的程度、胎盘剥离及排出的快慢有密切关系[1]。缩宫素是最常用的子宫收缩药物,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随着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增多, 胎盘粘连的发生率较以前明显升高, 胎盘粘连容易造成第三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等。传统方法为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但是缩宫素和多肽一样, 能大量被肾脏排泄, 少量至肝脏, 另外, 孕产妇血浆内含有一种缩宫素酶, 其为一种糖蛋白, 主要作用是降解体内的缩宫素, 肘静脉注射缩宫素, 虽然能直接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但一部分被肾脏排泄, 另一部分被缩宫素酶所降解, 所以到达子宫的缩宫素明显减少[2]。而脐静脉注射缩宫素, 使缩宫素几乎不能被血浆所降解, 可以使药物快速均匀地分布于胎盘母体面的胎盘绒毛, 通过胎盘迅速直接作用于子宫, 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 子宫腔所有开放的血管、血窦迅速闭合, 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同时迫使胎盘迅速剥离及完整排出, 降低胎盘剥离不全所致的胎盘、胎膜残留的发生率, 降低子宫腔操作的几率, 既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又降低了感染几率。再者, 分娩时产妇大多成膀胱截石位, 这不仅给操作者带来肌内注射定位困难, 而且大腿不能伸直放松, 肌肉相对紧张, 增加了产妇因注射带来的疼痛感[3]。现在女性对分娩的需求越来越高, 追求无痛已经涉及到分娩的每个时段, 当然也包括第三产程。提倡自然分娩、减少医疗干预, 作为助产士无论是在第1、2产程还是第3产程, 都很慎重开放静脉, 不能人为地给产妇增加不必要的疼痛, 也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 让分娩变得更加和谐, 从而真正提高分娩满意度。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
[2]张力, 刘兴会.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9 (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