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媒体

2024-11-14

美国校园媒体(精选12篇)

美国校园媒体 篇1

校园媒体既指的是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的新闻产品, 又指的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的传媒机构。与一般的社会媒体相比, 它既有媒体的共性, 又带有媒体分众化的特征:在以学校为中心的范围内发行, 信息的传者和受众均以校园师生为中心。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美国的校园媒体跟从“融媒体”和全媒体的发展趋势, 把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站、校园杂志、校园博客等信息传递的载体有机融合在一起, 生产出跨介质的新闻产品, 构成特定校园媒体的统一风格。同时, 不同的校园媒体因受众特征的不同, 展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色。

作为传媒机构, 美国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在组织结构、人员队伍建设、内容管理、推广模式等方面既有密切联系, 也有明显区别。美国校园媒体多采取独立经营的方式, 以非营利机构注册, 采取公司制的运作方式, 分为多个部门, 各尽其职, 采编和经营分离。同时在市场上公开发行, 同社会媒体展开竞争。因此, 校园媒体在美国被称为“准社会媒体”。

2015年2月, 笔者到美国高校参观, 调研了美国校园媒体在运营模式的特点。美国校园媒体以社会化运营, 市场化运作, 分众化传播模式, 学生全面参与, 媒介融合等运营特色为全球校园媒体树立了范例。

一、社会化合作机制

美国高校的“校园媒体”一方面承担着面向师生信息发布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 美国新闻教育注重实践特色的体现。与国内集中授课的专业新闻教育相比, 美国的新闻教育更偏重于应用性。校园媒体是美国新闻教育的实践和锻炼的基地, 也是新闻专业学生从教育走向实践, 沟通业界和学界的桥梁和纽带。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DEAN MILLS把校园媒体比作“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来说明校园媒体在美国新闻教育的作用。在媒介运营模式上, 美国高校校园媒体走上了社会化的运营道路。

美国社会与美国大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水乳交融的。大学在城市和社区中建设, 在城市和社区中发展。以耶鲁大学为例, 纽黑文是耶鲁大学的所在地, 纽黑文的每一条街道, 每个建筑都打上耶鲁这座大学的烙印。在纽黑文, 笔者了解到, 在纽黑文大街上一座普通建筑就是耶鲁大学教授的家, 或者是耶鲁学生组织办公室的所在地。大学和社会的地理环境上的接近性使得美国社会和美国大学形成相互支持的传统, 美国当地社会为美国大学提供办学支持, 美国大学为美国当地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

美国大学通过经济合作、信息共享等方式和美国社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合作办学是其中重要的方式。学校的创办有赖于社会的资助。1908年9月, 在密苏里新闻联合会的资助下,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 成立, 沃尔特威廉姆斯成为第一任校长。该学校办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闻和广告”, 这种操作模式被称为密苏里方法 (Missouri Method) 。

在合作办学的社会环境下, 美国大学校园媒体实行了开放的社会化的合作机制。

首先, 美国的校园媒体在建立过程中, 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扶持。美国著名大学以私立大学居多, 社会捐款是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也是美国校园媒体在建设过程中的筹款方式之一。《哈佛深红》 (The Harvard Crimson) 是哈佛大学校报, 创办于1873年, 是美国最早的校园媒体。早期的校报经营曾依靠学校拨款生存。后来, 为了保持报纸的独立性, 该报表示不再与校方有任何合作, 开始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哈佛深红》的建设资金, 社会捐赠和校友捐助是校报建设的重要来源。由于该报内容关注哈佛大学事件, 校友和学生家长也成为《哈佛深红》的稳定客户源。

其次, 在美国校园经营过程, 社会资本参与运作是重要的一环。校园媒体以广告的方式进行营销, 以媒体所拥有的“注意力资源”进行交换, 实现“二次售卖”, 把报纸采用售卖或者赠阅的方式发放到读者手里, 再把拥有的读者卖给广告商, 获得收入。这种经营方式, 使得《哈佛深红》的经营范围, 不仅仅局限在校园中, 而是延伸到与大学有密切关系的社区之中, 成为波士顿的社区中有影响力的报纸。该报纸内容的高质量和受众的广泛性, 给报纸带来大量的广告收入。而这些广告商也大多来自学校和社区, 同受众一样密切关注着学校发展和校园事件。这使得这份报纸不仅仅承担着新闻媒体报道信息的职能, 更无形中形成了以一张报纸为中心的一个社交范围。

此外, 在这种社会化经营模式要求下, 校园媒体内容也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 而是做到关注生活、关注人、关注社会发展。《哈佛深红》校报内容以校园生活为主, 同时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该校报在官方网站的推介中介绍了该报概况, 包括新闻、商业与技术社论、飞越、艺术、设计、体育、多媒体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 社会资本的注入为校园媒体的运作带来了资金上的保障, 让美国校园媒体能够依靠自己的销售和广告收入维持媒体的独立运转, 而不受到校方的影响。例如, 校方不干涉报纸的内容、组织、管理。校报职务也不与校方荣誉和奖学金挂钩, 校方的设备、场所都采取租赁方式提供给校报。学生是否参与校报运作成为个人选择。这一运营体制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保持新闻的客观独立性。《哈佛深红》曾多次站在校方对立面展开“揭黑”报道。2014年11月在全波士顿引起轩然大波的哈佛大学私自安装摄像头统计出勤事件, 就是由《哈佛深红》首先报道的。

另一方面, 美国校报也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以校园媒体为中心, 以校园和社区的社交范围由此形成。校园媒体的工作人员, 校园师生、社区生活的受众和广告商、印刷商、技术人员因为校园媒体而形成了一个社交范围, 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打出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 在校园媒体发行、推广的过程中, 与社会合作, 也是帮助校园媒体走出去的有力方式。所谓“借船出海”, 就是校园媒体在发行和推广过程中, 利用与社区社会媒体的特殊关系, 同社会媒体展开信息共享、人员交流方面的合作, 来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 借助受众较多的社会媒体来提升知名度, 创立自己的品牌。因此, 与社会性媒体进行多方位的合作, “借船出海”就是一个明智而可行的策略。

除了社会媒体合作机制, 校园媒体的发行和推广活动也依赖社会的广泛参与。校园媒体在发行过程采用多种发行方式, 采取收费和订阅相结合的方式。同时, 在发行和推广过程中, 为了增加报纸的发行量, 他们常常与商家联合, 开展订报或有奖阅报活动;长期订报的读者被视为校园报纸的支持者, 如发放有学校标识的纪念品, 接受邀请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 定期出现在网站或报纸捐赠者名单上。此外, 报纸的收入还依靠售卖各种形式的纪念品, 举办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沙龙, 发挥媒体的社交属性, 形成产业链和产品文化, 既增加收入, 又是品牌推广的重要方式。为了最大限度缩小媒体运营成本, 有的校园媒体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 不但成立了自己的报纸、电视台、网站, 还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印刷公司和出版社, 成为一个“准传媒集团”。

在合作过程中, 让美国学生以媒介经营角度, 亲身去思考媒体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亲身去经营和运作一个市场化的现代媒体。不仅仅侧重采编操作, 更培养了经营和管理人才。在与社会合作中, 美国校园媒体真正成为有志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这种合作也为当地媒体输送了大量的新闻人才。

二、市场化经营模式

相对于中国的公有制, 欧洲的双轨制的媒体所有制模式, 美国媒体以高度私有化的所有制模式为主要特色。在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 高度私有化的所有制模式带来的是高度市场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因此, 美国媒体采用现代公司制和股份制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以更好地发挥媒介作为商品的作用。

美国校园媒体是美国的“准社会化”媒体, 在经营模式上, 同社会媒体一样, 采取董事会或者编辑委员会运作的模式, 实行市场化的运作。具体来说, 美国校园媒体分为商业媒体和公益媒体两种。商业媒体主要的盈利方式除了广告费, 还取得报纸售卖收入和视听费, 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宾州人日报》。公益媒体的盈利方式则主要依靠广告费, 报纸通过赠阅方式发放到手中, 如耶鲁大学的《耶鲁每日新闻》。

美国校园媒体中, 公益性媒体以非营利组织的身份注册。根据美国国内税收法 (IRC) 的规定, 非营利组织 (NGO) 是以服务于公众、公民、慈善或社会目标为使命, 不以所有者或成员获取利润为目标的组织, 所以享有不同程度的免税优惠政策。非营利组织需成立董事会, 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营。

美国校园媒体的董事会设有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 定期开会, 掌管媒体的财务状况。但是不得干涉采编业务, 也无权干涉报道内容和采编工作人员人选。事会下设各个部门和机构, 实行严格的采编和经营分离, 采编业务和广告业务分属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权责明确, 互不干涉, 保持报道独立性。

采编业务由主编或者制片人带头组成的工作团队自主负责。报社主编多采用竞聘的方式由独立的委员会来选出, 对于报道内容有决定权。校园媒体由于市场化程度高, 媒体常常面临白热化竞争, 所以对主编的要求非常高, 需要出色采写能力, 新闻敏感, 团队协作能力来保证媒介内容的高质量。少数学校教职工以顾问的职务参加董事会, 或者作为指导人员协助工作, 但是无权干涉报道内容, 更何况, 很多校园媒体。例如, 《威尔斯利新闻报》是明确拒绝教师担任顾问或提供任何协助的。

三、学生参与程度高

美国校园媒体从建立到运营, 都是由学生完成的。首先决策机构由学生负责。董事会的组成人员为高年级学生,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担任过《哈佛深红》的总裁。执行机构中经理人也是由学生兼职进行, 采编业务、广告经营和媒体推广由学生独立完成。

美国校园媒体人员组成中的最大特色, 就是广泛吸收各个专业热爱传播事业的学生, 从事媒体事业。新闻教育在美国属于应用的实践学科。很多文理学院和理工类大学并不开设相关的学科, 但是在新闻报道方面, 这些学校并不落后于其他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例如, 麻省理工学院成立新闻办公室, 由学生运营新闻办公室网站。作为理工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新闻网站既培养有志从事新闻传播学生的新闻才能和技巧, 又充分发挥理工类大学的专长, 让科技新闻成为麻省理工新闻办公室网站的一大亮点。

积极开展交流和培训是美国校园媒体在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又一大特色。由于校园媒体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 所以人员流动性很大, 往往是“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如何让人员流动不影响报纸质量, 这是全世界校园媒体面临的问题。为此, 美国校园媒体加强人员培养力度, 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期掌握媒体应用技巧。

美国校园媒体主要采取定期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制定了国内交流和新闻实践相结合培养制度。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哥伦比亚学术出版社协会 (CSPA) 举办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从1925年开始, 哥伦比亚学术出版社协会始终坚持一贯的目标, 即明确成功的标准;保持学生媒体为学生服务, 由学生组织, 给学生提供内容的原则;设立竞赛或者奖项让学生媒体做得更好;致力于媒体行业被社会和民众更广泛的接受。为此, 它的使命是联合学生记者和机构顾问, 开展学术会议和观点交流, 并提供教程和评论, 并授予奖励来促进校园媒体的交流和发展。主要活动有春季全国性会议、秋季地区性会议和夏季记者工作室。

春季全国性大会每年三月中旬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 主要面对美国、加拿大和采取美式教育的国家的校园媒体人员。例如, 学生编辑和学校媒体机构的顾问。它涉及报纸、年鉴、杂志、摄影摄像、网络媒体等各个方面。除了交流和培训, 会议设计了顾问午餐会等富有特色的项目, 吸引校园媒体参加。2015年3月18日到20日, 第91届春季大会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

夏季记者工作室是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开展的, 面向记者修养的业务技能培训。它举办于七月最后一个星期, 持续五天。经过筛选和审查之后, 最终确定夏季工作室的110余名参与者。学界和业界的代表会以课程形式讲授有关新闻实务训练的写作、编辑、运营管理、高级设计等相关内容, 并且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操作和演练。

秋季地区性会议定于每年11月份举行。与春季大会不同的是, 秋季会议面向所有类型的学校。让一切校园媒体都有发展的可能, 培育发展的土壤。涉及的议题也很广泛, 除了新闻采写技巧, 还包括专业领域的报道及法规和伦理问题。

四、分众化传播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美国和欧洲的传播学的受众研究经历了一个重要变革, 就是从大众的传播模式向分众化的传播模式转变, 让“广而告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窄播”。在大众传播时代, 媒体追求的目标是“集体的一致”, 力图让尽可能多的受众都听到尽可能多的消息, 报纸的发行量越多, 广告费用越高, 媒体的收入状况就越佳。

然而,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 受众的社会人口学要素越来越多元化, 受众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再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可以做到满足所有受众的需要, 传统的“大而全”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受众需求, 取而代之的是有针对性的“小而精”模式。这种模式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进行传播, 旨在形成品牌, “留住客人”, 既培养读者的忠诚度, 又规避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同时, 广告商也把目光投向“有效的发行量”, 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的广告定位和广告投放。媒介追求的目光从“集体的一致”走向“针对性的差异”。

在传播模式的变革影响下, 美国校园媒体在运作过程中, 也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分众化传播模式的影响与启发。美国校园媒体是以学校广大师生为中心, 面向周围社区和城市辐射传播的, 主要受众是校园师生, 还有一部分社区居民和城市市民。由于受众的分化和差异, 美国校园媒体体现出分众化传播的两个特点:受众的内部不同需求导致内容的差异性, 受众不同特征导致的媒体风格的多样性。

(一) 受众的内部不同需求导致内容的差异性

为了满足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读者需求, 校园媒体的受众在初步分类基础上需要进行进一步内部细分。根据地理特征、人口统计学要素 (姓名、性别、年龄等等) 、行为特征、宗教特征等倾向的不同, 受众会呈现不同的信息需要。例如, 受众中的学生、教授、社区居民和城市市民对信息关注情况, 有相同的信息, 也有不同的信息。校园媒体则利用“新闻的接近性”以共同关注的话题来吸引和聚合受众, 但是在内容上, 又要平衡不同特征之间的受众的不同需要。《耶鲁每日新闻》 (Yale Daily News) 是耶鲁大学标志性的校园媒体。在纽黑文镇的任何咖啡馆里, 都有可能看到阅读《耶鲁每日新闻》报纸的人们。在耶鲁大学的办公室里, 也有可能看到人们正在打开《耶鲁每日新闻》的网页版, 可见其在纽黑文社区中的影响力。

在新闻版内容的选择上, 《耶鲁每日新闻》充分考虑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把内容以耶鲁大学为中心向外延伸。它的新闻分为校园、城市、文化、特色、科技、体育等不同版块。其中校园版面向广大师生, 紧扣校园消息。例如, 2015年4月11日的《耶鲁每日新闻》报道了19名非化石燃料抗议者静坐抗议一事, 引发广泛关注。而城市新闻则发表了《纽黑文会记住阿波马托马斯》的文章, 以此来纪念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前一条新闻面对师生, 与生活息息相关, 其中涉及的自由法律等核心问题, 也会引起其他读者的关注。而后一条新闻则将读者范围扩大到纽黑文市, 报道内容却也和大学的学术性、知识性有一定关系。两者在受众上相互补充, 在内容上相互配合。既吸引了眼球, 也实现了平衡。

(二) 受众不同特征导致的媒体风格的多样性

另一个分众化特征是美国的校园媒体很多, 却并没有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也没有出现同质化竞争激烈而亏损导致破产的情况, 每个校园媒体都日益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校报为例, 全美大学共有1500多家校园报纸, 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创立的, 以公益性机构注册运行;另一部分则为商业性的营利组织, 与全美的社会媒体开展竞争。每一张校园报纸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让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成为可能。

导致校园报纸差异的原因中重要的一点, 在于这些校园媒体在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 发现不同校园媒体之间, 受众的特征并不相同。并根据受众的特征来不断调整媒体的风格, 展现媒体和受众相关的独到之处, 留住受众, 进一步适应受众的需要。以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为例, 两个校园媒体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要。麻省理工学院新闻办公室负责发布麻省理工新闻, 新闻本身带有鲜明的“MIT特色”, 内容多为理工类和科技新闻, 关注前沿和尖端科技的发展, 学术研究类新闻占主导地位。社会新闻也大多关注气候变化, 环境问题等与科研领域密切相关的话题。而在新闻操作上, 以硬新闻居多, 且标题事实概括清楚, 内容简洁明了, 满足理工研究类学生的注重事实, 而阅读时间相对较少的需求。

耶鲁大学的校园媒体《耶鲁每日新闻》发布的校园新闻则带有明显的人文特色, 偏重历史和哲学性。新闻板块中“文化”部分, 不单单是关于展览的介绍, 也包含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科技”部分里, 考虑到受众多为人文和社科背景, 报道通常是把科技和耶鲁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联系实际, 而且通俗易懂。例如, 2015年4月10日的报道《Tech life after Yale》讲述了技术是如何改变耶鲁人的生活。此外, 《耶鲁每日新闻》在内容上充满人文情怀, 报道文辞较典雅, 引经据典, 有吸引力。因为服务的受众不同, 所以呈现出和麻省理工学院不同风格的写作风格。

此外, 在报道内容方面, 美国校园媒体朝着专业化方面迈出更近一步。例如, 《耶鲁每日新闻》开辟了体育新闻专栏 (Sport) , 对棒球、篮球、橄榄球等体育项目进行分项介绍。每个栏目既有对耶鲁体育强队历史的介绍, 也有对普通的体育知识的普及, 还有各种比赛的信息和概况。该栏目适合各种体育层次的学生。

五、媒介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如何适应新的媒体生态环境, 成为全世界媒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网络时代, 任何媒体不能忽视多种传播渠道在媒介运营中的作用, 有关媒介融合的实践也随之展开。新型媒体打破了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界限, 把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有机地融合起来, 产生了“全媒体”和“融媒体”的概念。

大学是知识和科技的先驱, 在新的媒体形式下, 美国校园媒体也无法做到置身于互联网之外。它运用“播客”、“博客”、“流媒体”、“整合视频”等新媒体技术, 把媒体变得“有声有色”。它打破了不同媒体介质之间的界限, 融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校园视频、校园杂志、校园博客等媒体于一体, 充分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和触觉, 使得校园媒体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

一家标志性的美国校园媒体, 既出版发行纸质版的报纸, 又开通校园网站, 发布视频和广播, 定期出版杂志。同时, 校园媒体会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开通校园主页, 接受受众的反馈和回复, 以提高受关注程度。甚至不少美国校园媒体开始开发专用校园媒体应用软件, 来追赶移动互联网的潮流。

美国校园媒体做到的不仅仅是多媒体介质的简单融合, 更在于新型媒体催生出媒体运营中思维方式的转变。它把传统传媒机构传播者眼中的“受众”, 转变为互联网媒体公司产品经理视角下的“用户”,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美国校园媒体采取多样性的变革手段, 力图实现报道方式的年轻化、互动化、个性化。

美国校园媒体把自己打造成“潮流媒体”, 实现报道方式的年轻化。校园媒体采用碎片化传播, 突出新媒体注重时效性和偶发性的特点。纵横校园 (Cross Campus) 是《耶鲁每日新闻》的子栏目, 它以网络日志的形式, 来介绍耶鲁校园里每周一到每周五发生的新鲜事。在每篇网络日志里, 都包含数十条当日的耶鲁新闻简讯, 其中标题短小, 内容精炼。例如, 2015年4月7日的消息“He got to say hi”以及“He noticed”, 简要介绍了演艺圈大满贯得主鲍比佩罗茨来访和校长鼓励学生踏青的消息。

互动化是指美国校园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媒体和受众之间交流的双向性。新型校园媒体完全是开放的未完成状态的新闻产品, 可以随时吸纳多方的声音, 关注多方动态, 进行信息交流, 形成多元化的意见平台。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媒体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模式, 使得交流横向发展, 出现传播网络化的潮流。

美国校园媒体不仅仅是作为新闻媒介, 也积极扮演社交媒体的角色, 通过构建人际传播的平台, 来设置话题, 吸引受众, 让人人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发布者。美国校园媒体都会在网站设置评论区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开通主页, 使得受众和媒体之间、受众和受众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交流和互动。《耶鲁每日新闻》在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和twitter上都设有公共主页, 来吸引受众进行社交, 同时参与话题互动。

个性化是指受众可以从丰富的报道内容里进行选择阅读和浏览, 实现个性化的私人定制。面对个性化的受众, 媒体呈现出相异的报道内容, 做到“千人千面”。校园网站和校园APP都利用RSS聚合技术相继推出订阅服务, 供用户选择浏览。让传播更加精准化、个性化, 媒体呈现出拟人化的特征。

从1990年开始, 美国开展了信息化校园计划 (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 它致力于对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美国高等教育进行研究。201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美国高校继续追求移动互联网的步伐, 83%的高校拥有自己的app, 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定制他需要的服务。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推出自己的阅读媒体app, 并已经翻译成10种语言, 在全球范围内供用户下载和使用。

美国校园媒体在媒体运营中采用社会化运营方式, 市场化运作机制, 学生全面参与的队伍管理, 分众化的传播模式, 媒介融合的技术手段, 这些校园媒体的经营经验和方法为全世界媒体提供了范例, 也值得我国校园媒体借鉴和利用。

摘要: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态势不断加强, 媒介运营模式越来越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作为高校信息传播互动的平台和思想交流共享的园地, 校园媒体既有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又有面向校园师生, 传播校园信息的特性。2015年2月, 笔者到美国高校参观, 调研考察了美国校园媒体的运作方式, 结合相关资料对美国校园媒体如何通过不断改革运营模式, 以不断适应自身角色的需要进行了研究。美国校园媒体所采用的社会化运营方式, 市场化经营机制, 学生全面参与的队伍管理制度, 分众化的传播模式, 媒介融合的技术为全世界校园媒体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美国校园媒体,媒体运营

参考文献

[1]李建新, 王烨, 乔飞.新闻学院还是媒介集团——与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DEAN MILLS关于新闻教育的对话[J].新闻与写作, 2012 (02) .

[2]潘祥辉.“附属医院”模式:传媒类院系校园媒体实践平台建设新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 (02) .

[3]罗自文.美国校园媒体建立与运转模式的启示[J].现代传播, 2007 (04) .

[4]王世华.美国大学校报的独立经营模 (下转第180页)

美国校园媒体 篇2

天生没四肢饱受嘲讽

现年25岁的尼克·沃尔奇克生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后来移居到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尼克出生时就没有四肢,只在身体左下方长出了一只只有两个脚趾头的小脚。当尼克长大以后上学时,他经常在学校中受到别人的嘲笑。绝望的尼克甚至试图滚下椅子,让自

己摔断脖子而死。

用演讲鼓舞他人

尼克的母亲建议他,如果有人再盯着他看,那么他应该主动和人家搭话,以友好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而尼克善良的个性也很快让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尼克回忆说:“当人们看到我说话时,他们就忘掉了我没有双臂和双腿的事实,而将我当成了另一个普通人看待。当我六七岁时,一次我对着镜子盯着自己的眼睛说:„没有人可以改变我的眼睛。‟”

一次,尼克在学校中听到一个曾是孤儿的成功者发表演讲,他意识到那些和痛苦不幸抗争的人也能给其他人带来希望,于是他决定学习演讲。从17岁开始,尼克在学校和一些教会发起的集会上发表演讲,讲述自己的痛苦和拒向命运屈服的经历。至今为止,尼克已在12个国家发表了1600场演讲,目前还有至少2500场演讲预约。每次演讲结束后,尼克都无法和别人握手,不过他喜欢被人拥抱。当尼克受邀前往美国演讲后,他选择留在了美国,在南加利福尼亚购买了一座房子,还创办了一个名叫“没有四肢的人生”的非赢利

组织。

学会刷牙写字和游泳

坚强的尼克不仅学会了自己靠“奇招”刷牙,甚至还学会了写字和游泳。尼克刷牙的方法是,将牙刷夹在脖子和肩膀之间的肌肉里,然后来回移动嘴巴进行刷牙。为了能够写字和画画,他专门让人制造了一个塑料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套在他仅剩的那只脚上,塑料模型可以夹住一枝笔,从而让尼克能够用脚写字画画。当尼克在水中“游泳”时,常常会令目击者目瞪口呆,尤其当尼克潜往游泳池的池底后,人们都担心他再也无法浮上来。尼克说:“这个世界总是爱用老套而世俗的观点来定义别人,可事实往往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请记住,如果这个世界认为你不够好,别相信,就当它是一个谎言。”曲名:相逢不必邂逅

歌手:张嘉倪

魂萦梦牵

怎能藕断丝连

风无力 桃花不残

若看惯了月缺月圆 泪水就不咸

听天由命

任凭因缘捉弄

这浮生本来是片漂萍 看错恍若隔世的 梦境 只等化蝶的来生

爱是那颗 手心里面的红豆 鲜艳欲滴 却美得不能入口 当思念已变久

被往事带走温柔 相逢 不必再回头

美国校园流行“忆苦饭” 篇3

惊人的“要饭”课

马里兰州的温顿小学校最近组织了一次为期3天的“要饭”课。孩子们扮演“无家可归者”要来的饭菜,只有粗糙的面包、水煮的土豆块外加两片肥猪肉(因美国人普遍不吃肥肉,故价格十分低廉)。在孩子们用餐时,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说,目前在美国,仍有至少100万无家可归者,至于在全世界,至少还有2亿人靠要饭为生———这些人平时吃的饭菜,比这顿午餐更差,不难想象,这3天的“要饭”让孩子们领略到了“饥饿”究竟是什么滋味。

旧金山的“饥饿体验“

旧金山市斯迪夫中学组织了“体验饥饿”活动,每个学生抽取一张就餐券———要是券上写着“15”,那就意味着他是世界总人口15%的“富人”,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要是写着“25”,那就意味着他是占世界人口中25%的“温饱型”,可以吃少量米饭、鱼和豆子;而要是抽到“60%”,那么他就代表了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就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校长说,这些孩子的比例恰恰与世界人口的“饥饿格局”大致相同。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参加过“饥饿体验”活动的孩子,便再也不会浪费粮食,还向学校的“粮食银行”捐赠了自己节约下来的食品或零用钱。

“过爷爷时代简朴生日”

美国媒体启示录 篇4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通讯法》,成立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负责管理州际和国际之间的广播、电视、卫星、有线电视和电话等通讯服务。承担包括牌照的发放和档案管理、分析投诉、调查市场状况、举行听证会以及发展、执行监管政策等责任。美国所有商业和非商业的广播电视牌照均由FCC核发。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传统媒体之间壁垒森严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并出现融合趋势。其放松规制的政策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就是“所有权规制的变化”。1996年美国《联邦电信法》的修改,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直接推动了近年来席卷全球媒介市场的并购大潮。根据《1996年联邦电信法》的法律调整和确认,放宽了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交叉媒体所有权限制,规定有线电视无须申请特许就可以运营电话业务,鼓励电信和互联网业进入传统媒介市场。新法案打破了媒体间的壁垒,允许各个不同媒体在市场上互相渗透。如此,大大促进了电子媒体竞争。放松媒介所有权限制使电信业、互联网业快速进军传统媒体,加大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含量,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从传统媒体中获得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双方在规模、资源和市场方面都有了极大的突破。美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也走过了从“制播合一”体系向“制播分离”体系过渡的过程,并直接带动了其节目生产等内容产业的崛起。

此外,1996年美国新的《电信法》一方面放松了媒介兼并的规制,一方面加强了电视节目内容的规范,以法的形式规范节目内容,限制色情和暴力等低俗内容的传播。譬如,新法对电视节目规定了严格的分级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特别是儿童的利益。同样,为了保护儿童权益,明确规定周末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电视节目中,每小时播出广告不能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不能超过12分钟。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媒体除了做强主业以外,衍生产业也做的相当透彻,媒体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在全世界最为著名的传媒巨头中,美国迪斯尼的衍生产业开发最为成功。据悉,迪斯尼的赢利模式是:公司推出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是第一轮收入;发行录像带是第二轮收入;然后是全球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每播出一部卡通片就在主题公园中增加一个新的人物,在电影和公园共同营造的氛围中赚进第三轮收入;接着是特许经营和品牌产品:通过迪斯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各地的迪斯尼商店和特许经营伙伴来销售品牌产品,实现第四轮利润;最后,通过电视媒体再获取一轮收入。在现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

我们在迪斯尼、好莱坞的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对媒体衍生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力量的理解,也不禁感慨其开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媒体衍生产业开发,从单个产品获取最大利润到多层次开掘这个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打造产业链,需要有良好的品牌运行机制,完善的品牌主导战略。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切要有一个产权清晰的独立的市场责任主体来承担。

同时,为了应对数字技术挑战,美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战略规划,比如“宽带服务”条款,推动宽带服务对于所有美国人的可利用性,鼓励并加快宽带技术和服务的革新与投资。

这是一场“技术改变格局”的媒体变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其它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的崭新媒体。这些新媒体既是未来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会是意识形态的新阵地。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校园概况 篇5

学校名称: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费城) Drexel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所在位置:美国,Philadelphia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891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语言 预科

学校性质:私立

学生人数:19882人

院校地址:3141 Chestnut Street Philadelphia, PA 19104-2000 (215) 895-2000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3783

一、大学概况

德雷塞尔大学是一所四年制私立大学,成立于1891年。德雷塞尔大学已经连续五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最佳美国大学,在的综合排名位于108位。

该校所有科系之中,工程学院与商学院最强。工程科系被美国科学基金会任命为国家模范学校,供各校参考。全美有1%工科毕业生来自该大学,人数之多,可想而知。生物工程专业在全美同类专业中排名第37,材料工程专业排名第41,环境卫生工程专业排名第47名。的长子亦于该校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学位。

此外,德雷塞尔大学有三分之一学生修读工商管理,还有时装设计、室内设计和摄影都很受欢迎。商学院的本科课程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全美第114位,M程被《财经时代》评为全美前20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信息系统课程被专业杂志评为全美第5名,图书馆信息化专业被评为第6位,图书馆与信息科学专业被评为第11位。

学生在德雷塞尔大学受到极大的重视,师生比例为1:10,95%的全日制教职员工拥有博士学位或他们所在领域里的最高学位,从事研究工作与研究生教育的老师也要为本科生授课。

德雷塞尔大学与工商业界有长期联系的传统,使得课程设置与雇主的要求密切结合。许多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还包括在英国或外国工作实习一段时间,五年制的CO-OP课程很有名,使得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学生有机会到美国各州、全球11个国家共超过2,400个公司及机构获得实习经验。

德雷塞尔大学下设13个学院, 分别是:文理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治学院,护理健康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理学与健康系统学院,公共健康学院,信息系统与技术学院,法学院,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职业研究学院。

二、地理位置

德雷塞尔大学位于费城,费城全称费拉德尔菲亚,是美国第五大城,也是宾西法尼亚州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州东南缘,特拉华河与斯库尔基尔河的交汇处,东距大西洋142公里。市区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158.6万(1990);大市区包括费城等5县和新泽西州的卡姆登等2县约140个城镇,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费城除了以其繁忙的都会步调著称之外,悠久的历史传统更是美国自由、平等的象征,1790-18曾是美国首都。作为全美最古老的城市,许多关于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决策都是从这个城市发起的。如象征美国独立前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陆会议便是在费城召开,后来富兰克林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草案也是在这里起草与签署,就连美国的国旗都是从费城设计出来的`。

美国媒体的“紧箍咒” 篇6

在美国新闻发展史上,“五角大楼文件案”(或称“《纽约时报》案”)可谓一个既重要又微妙的事件,它既显示了媒体的力量,也显示了这种力量的局限。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越南档案:五角大楼研究报告追述30年来美国逐步卷入的经过》的报告,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五角大楼文件”。这一事件引起了政府的强烈反应,尼克松总统同意了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的建议,警告 《纽约时报》,如果它继续刊登这份材料,将以间谍法对它提出起诉。应联邦政府要求,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法官默里·格尔菲对《纽约时报》发出了一项临时禁令,这是美国有宪法以来,政府第一次试图事先对出版物进行控制,而这正是第一修正案旨在预防的事情。官司最终打到了最高法院。

在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中,最高法院最终支持了报纸刊载“五角大楼文件”的权利,维护了不能事先对出版物实行控制的原则。雨果·布莱克大法官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说:“无论是历史还是第一修正案的条文都表明新闻机构必须不受检查、禁止以及事先约束 ,可以自由地发布新闻,而无论其信息来源。”

但最高法院的裁决却并未解决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间的冲突。法庭实际做出的裁定只不过认为政府在这起案件中并没有遇到需要对新闻媒体采取事先约束的情况。结果,在1979年,政府得到一项制止令使得《进步》杂志未能刊登一篇如何制作氢弹的文章,从而再度以国家安全为目的施用了事先约束。尽管后来政府撤回了指控,但人们还是担心,这些案件产生的结果可能是更多的媒体的自我新闻检查,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案中,怀特大法官的观点是,应当把第一修正案赋予新闻出版的免于事先约束的“特别保护”与第一修正案在事后惩罚问题上给予新闻出版的保护加以区分。而从保护新闻出版自由的角度看,免于事先约束和不受事后惩罚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自由,“假如报纸的出版者在出版之前享有免于事先约束的自由但却知道在出版后可能会被送进监狱,这岂不是首先就很有效地限制了出版吗?在事后惩罚方面,给予的保护越少实际上就等于采取了事先的约束。”

而事情的微妙之处就在于,这种事后惩罚并不总是以狰狞的面目出现,有时它只是表现为政府对那些积极配合政府的媒体多供应些“粮食”(独家消息),而对那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媒体则摊开双手(无可奉告),但这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却已足够严厉了——对“以食为天”的媒体,没有了充足的“粮食”供给,就等于是断了财路和生路。不仅如此,政府还通过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对电台和电视台进行公共管理,从规章制定直到吊销执照,方法不胜枚举。而这些也只是政府规制媒体的冰山一角。

新媒体与美国总统大选 篇7

(一) 新媒体释义

在2006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所给出的定义, 广义的新媒体包括新型媒体和新兴媒体。狭义的新媒体仅指新兴媒体。所谓新型媒体, 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改造、或者更新换代而来的媒介或者媒体。所谓新兴媒体, 是指在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媒介或媒体。它既必须是在形态上前所未有的媒介或媒体, 又必须是一种在理念上和应用上新颖的媒介或媒体。

而从具体的技术层面来看, 新媒体包括生产、发送、显示和存储等环节, 例如超文本方式及数字技术等。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看来,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事实上, 新媒体的“新”是一个在通过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换言之, 从相对的意义上说, 这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二) 议程设置理论界说

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议程设置的思想最初来源于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所提出的观点。李普曼认为, 新闻媒介体现着并转而有力地支配着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可以看作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M·E·麦库姆斯和D·I·肖1968年以美国夏贝尔山地区几家报纸和电视报道为对象, 研究该地区大众传媒的总统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 从而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社会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新闻媒介能够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 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 传统传媒议程设置效果将受到弱化。由于信息不再由少数精英掌握和控制, 多元化的传播者、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都弱化了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的效果。然而, 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新媒体时代并非被完全颠覆。相反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 议程设置功能以“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双向议程设置”即“媒介间议程设置”的形式继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 进入新媒体时代的美国大选

在网络等新媒体介入到美国政治生活之前, 由平面媒体 (报纸、杂志等) 、广播、电视等构成的传统媒体扮演着连接候选人与选民的桥梁的角色。从本质上来说, 平媒、广播、电视这几大媒体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 而他们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并在不同程度上都改变了美国总统大选。而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介入, 美国总统大选在多方面受到了巨大影响。根据议程设置理论, 新媒体也许无法告诉公众该如何思考, 但是能够影响公众究竟思考、关注怎样的内容。具体而言, 新媒体对美国总统大选的作用形式和效果, 主要包括:

1. 新媒体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

在新媒体上流传的政治信息,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 另一种是意见。从信息的角度来看, 由于新媒体所承载信息具有无限性, 候选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发布自己的宣传信息, 提供帮助受众理解自身的有利资料。而在这个过程中, 事实上候选人正是利用了新媒体作为媒体本身的议程设置功能, 对于受众所即将产生的议程进行设置。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媒体控制新闻议程的能力。编辑和记者都是“守门员”, 由他们来决定什么可以成为新闻, 什么不可以成为新闻。尽管他们仍然还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但在有些情况下, 因特网上的交流事实上已将“新闻”强加于他们。

与此同时, 传统媒介的设置功能正在被削弱, 数量庞大、立足于不同角度的信息将化解这一作用, 而候选人利用新媒体对于其他竞选者的攻击甚至爆料, 恰恰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处于瓦解中的力量。

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 候选人及其团队充分利用其本人的竞选网站、You Tube等新媒体, 作为与选民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他们通过发布新闻、公布其成就及试图实施的政策、并适时攻击对手。在这个过程中, 竞选网站将主要传达三种主要信息:自我宣传、自卫和攻击对手。2008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网站上, 提供了有关奥巴马的大量参选信息, 包括他对待各个方面问题所将采取的政策措施、每天的宣传演讲、新闻报道等动态信息等等。同传统媒体相比, 这无疑向选民提供了更为全面而翔实的资料, 竞选网站犹如奥巴马的信息集散地, 几乎囊括了一切和奥巴马有关的正面信息。值得注意的是, 在其网站中, 有专门的一块“Know the Facts”, 顾名思义, 即所谓的“还事实以真相”, 以达到攻击对手的目的。除竞选网站之外, 候选人还大量使用Email, 使信息直接到达选民手中, 起到点对点的市场开拓作用。

2. 成为候选人募集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

在竞选过程中, 利用新媒体, 候选人还能开拓其竞选资源, 在进行自我宣传、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 充分调动现存和潜在的社会力量, 吸收到其队伍中来。在这个过程中, 候选人通过利用新媒体较为自由的运作方式, 将主流的议程之一设定为“筹措资金”, 并通过宣传, 对受众形成“捐款则成为该党派一员”的意识。而在此基础之上, 选民也通过捐款的形式, 主动地成为这一议程设置的参与者和响应者。

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筹措资金开始于本世纪初。美国联邦竞选委员会在2000年明确规定网上信用卡捐款可被用作合法的竞选经费。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吸纳竞选资金, 候选人将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一些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之劳顿, 而选民也只需点击鼠标, 即可完成“政治投资”。这一过程大大降低了筹措成本,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候选人的竞选网站上, 鼓励捐款的标识往往位于竞选网站中的重点位置, 比如奥巴马的网站中, 红色的“DO-NATE NOW”的标识放在网站的最显眼位置, 异常醒目。

3. 帮助候选人与选民之间加强互动。

由于新媒体下的意见表达具有隐性、不负责任性, 因此不用承担发表政见之后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选民将更为自由、更为直接地参与到大选的过程中来。选民能够通过发表意见、随时响应候选人, 与此同时, 选民还能够通过发表博客、上传视频等方式, 成为信息内容的提供者, 并且在表达意见的同时, 影响到其它的选民的意向选择。这一层面直接受“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和“双向设置”的功能影响。

如前文所述, 另外一种流传于新媒体平台之上的政治信息是意见。这是在竞选团队的积极利用之外, 民众主动参与、积极表达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 受众随时可以转而成为传播者, 从而让候选人了解受众对新闻事件或有关人物的看法或态度。

对于产生于私人博客或公共论坛的言论, 以及对于大众政治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很显然, 这种反映是公众既作为传播者又作为受众进行的自我议程设置, 而对于候选人而言, 这种来源于大众本身的言论和存在于彼此之间的交流, 是弥足珍贵的。

在实践经验当中可以看到的是, 2008年美国大选的电视辩论中首次引进了You Tube视频, 用户可以通过这一视频分享网站提出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将出现在电视辩论中, 候选人将对网民所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 而网民所提出的问题, 往往更能反映美国人实际关注的事项。他们所设置的议题则将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传播。

(四) 结论:新媒体改变美国政治文化

新媒体变更着美国大选本身, 与此同时, 它还对大选所立足的社会关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很明显, 在新媒体时代中, 曾经的议程设置逻辑正渐渐发生着变化, 这使得原先缺乏话语权的一部分受众参与到“议程设置”当中, 有时并成为主流媒体的一种“议程设置资源”。而传统意义上对于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候选人们, 也把选民所较多考虑的问题纳入到考量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 给美国的政治文化、尤其是选举政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 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 总统营销高速发展。其次, 政治娱乐化趋势增强, 加速政治世俗化进程。第三, 候选人个人形象空前突出, 党派形象较过去弱化更为严重。第四, 社会话语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变化。最后, 强化选举的民主性意义。

用议程设置理论来看, 由于传统媒介“守门人”的作用被弱化, 来源于受众本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于议程内容的检验和把关。负面信息被恶意反复扩大, 将影响到正常的选举环境和选举秩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流量巨大, 信息源多元化, 随意性强、自主性高, 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断裂开政治权力对媒介的主导控制作用。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壮大, 对于美国大选的影响和意义巨大, 但终究是有限的。■

摘要:在美国总统选举中, 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高度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自主性及享乐潜力的特点, 在多层次影响着美国大选。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展开分析, 认为新媒体不仅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筹措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候选人和选民之间加强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 而且对于美国选举政治文化而言, 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 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然而, 对于低投票率的美国总统大选而言, 新媒体的作用并非是能够无限扩大的。

关键词:新媒体,美国,总统大选,议程设置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第二版)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

美国校园媒体 篇8

万物相联时代的美国新闻业

2014年3月,Businessinsider. com发布最新报告称,万物相联的新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世界正从单一设备相连到物物相联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包括客厅里的电视、出行的汽车、可穿戴计算设备……等所有消费者和商业工具悉数纳入万物相联的生 态系统。如图2所示。

预计到2017年,全球互联网设备的使用依次为:联网汽车、可穿戴式装置、智能电视,其使用量维持在1200至1400万件之间;消费者兴趣所在依次为:可传送资料的医疗装置、传感器腕带、头盔或眼镜;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已在使用智能电视。如图3所示。

尼尔森2013年9月发布统计美国独立受众最多的新闻网站如表1所示。

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计划”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官网发布了“2012年新闻媒体状况报告”。以下为该报告之中的几个重要发现。

(1)受众方面

新闻网站有了最大幅度的增长, 而印刷媒体的受众则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较之于前一年下降了5%左右。

◆数字:

不论设备装置如何,数字新闻消费在2011年是持续增长的。尼尔森在线调查结果显示,顶级新闻网站的每月独立访客人数以17%的速度增长, 这与2009到2010年的增长趋势相似。

如今,美国人已经完全走入数字时代。美国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年人拥有一台手提电脑或者台式电脑,除此之外,有44%的美国人拥有一台智能手机;18%的人成为平板电脑的所有者,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夏天时仅达到11%。人们使用这些设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浏览新闻,51%左右的智能手机拥有者使用手机获取新闻, 56%的平板电脑拥有者也是这样做。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大约占人口的23%,现在主要依靠多重数码设备获取新闻。

◆网络电视新闻:

在2011年,三家广播电视网络的晚间新闻平均收视率增长了4.5%, 也就是增加了972,700名观众。2011年,每晚平均有2250万人收看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或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 (NBC News)。而在每天清晨,大约有1310万人选择收看,这一数字比2010年增加了5.4%。几乎10倍左右的人转向通过电视新闻广播了解重大突发新闻和天气,就像之前依赖当地电视台网站一样。

◆有线电视新闻:

无论在晚上的任何时刻,总会有330万人左右观看有线电视新闻。

这背后的推动力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总体增长,其在黄金时间段的节目收视率增长了16%,观众人数的中间值是654,000人。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 (MSNBC)白天档的节目增长了20%。

◆音频:

根据电视节目收看状况调查公司阿比创的数据显示,每十个美国人中有超过九个(93%)会表示,他们使用或者拥有一台AM/FM收音机;而且该设备是美国人生活中将其视为仅次于电视,排名第二的最流行媒介。但数字选择正在变得更加具有影响力,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据电子营销人员(eMarketer)估计,有近40%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设备或是电脑收听在线音频服务,例如Pandora或Spotify,而这一数据到2015年很可能翻一番。

新闻/电台的嘉宾热线节目逐渐流行,并且很可能在明年持续这种趋势。同时,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发现自己在数年来首次遭遇总收听量的下降;但是,该组织在发展数码平台以获得更多新受众方面取得了进展。

◆报纸:

在所有的媒介部门中,报纸业在2011年损失最为惨重。报纸网站也正在逐渐流行,并且总访问人数正趋于稳定。

(2)经济方面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2011年是在经济上混杂的一年。广告费用紧跟受众进入网络,稳定的商业模型对有线电视施以援手。但是,大部分媒体仍然遭受收益减少。

◆地方电视新闻:

地方电视台实况转播广告的收益总计达181亿美元,较之于2007年在地方电视台的收益少了10%。收益的其他方面则持续增长,包括通过电报、卫星系统、网络和移动通信广告方面付出的费用,但这些方面在地方电视台的总收益中只占大约15%左右。

◆报纸:

在2011年,印刷广告的收益减少了约21亿美元;也就是说,下降了9.2%。在印刷广告方面遭受的损失,相较于在网络上获得收益之间的比例接近于10比1。网上和印刷广告的总体收益在2011年下降了7.3%,只有239亿美元。大部分报纸仍然在运营基础上有利可图,净利润(在收取了利息、税收和特殊费用之后)微乎其微。而且,绝大部分报纸都是通过大面积削减开支来保证利润。这一年同样也有更多的报纸收益情况与此相似。《纽约时报》和其他近150家报纸都做出了一种改变,即设置所谓的《纽约时报》“付费墙”计量模型。参见图5。

离纽约时报对其内容进行收费已经有两年半,截止到2013年9月,纽约时报拥有72.7万数字订阅用户,这对于不愿意为数字新闻内容付费的用户而言,纽约时报这个成绩值得为之庆祝。更重要的,纽约时报对内容引入的付费墙,对收入起到了不错的拉动作用,在付费墙引入后的10个季度中纽约时报实现了8个季度业绩的正增长。

◆数码:

2011年,在线广告相比2010年整体增长了23%。五家大型科技公司占据了近半数特排广告的收益,其中Facebook是最大的新闻玩家之一。在整个在线广告之中,这类公司占据了68%。

◆杂志:

据出版信息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对于印刷杂志来说,在2011年,该行业的广告版面销售整体下降了3.1%。

◆音频:

无线广播在2011年的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却没有了前一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广播广告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总体而言,无线电广播总收益比2010年的水平增长了1%,即174亿美元。在无线电广播收益中,真正实现收益增长的是数码平台方面,其在网上和移动通信方面收益增长了15%。但是,这些领域只占到无线电广播总收入这块大蛋糕的很小一部分。

◆网络电视新闻:

网络新闻节目在2011年得到了整个十年中的最高收视率,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都从广播广告总收入的增长中受益,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则从其有线新闻频道获得收益。

◆有线新闻:

据SNL Kagan表示,在2011年,三家主要新闻频道的总收入增加8%,达到33亿美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其兄弟频道HLN, 总收入增长7%,达13亿美元;而福克斯公司增长9%,达到16亿美元;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 预计增长8%,达到4.09亿美元。

在有线新闻广告的总收入增长比例(9%),与订阅者总收入的增长比例(8%)相似的情况下,如果按美元总价值来看,订阅者总收入占到了总收入这块大蛋糕的较大部分,约有18亿美元(较之于广告总收入的14亿美元而言)。

(3)新闻投资

◆数码:

在2011年,媒体公司向网络视频注入了新的内容。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向雅虎新闻提供新的视频内容;路透社成为领导性的新闻组织之一,向YouTube提供原始视频内容,并将最终成为十大原始新闻发布、视频分享网站之一。《赫芬顿邮报》宣布,将创建一个24小时在线的新闻频道,这是继CNN之后推出的一个类似的范本。

◆报纸:

各家公司的新闻编辑部持续缩小,以保持盈利,并降低成本以减少运营周期。在使用实际尺寸较小的纸张并减少提供给新闻的空间之后,当代新闻编辑部的实际“产量”较低。但是,剩下的编辑和记者被要求通过制造合格的内容,以适合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使用;就像建立一个社会化媒介存在一样,以衍生更多的内容。这就不仅要将重大新闻既发表在每天的印刷报纸上, 还要发表在网页上。

媒介融合从后台融合走向全面渗透融合

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发达国家媒介融合正在从后台融合走向前台全面融合,多来源和跨媒体是当代全球媒介环境下新闻消费的特征之一。电视、电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正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体屏幕,运用多终端获取新闻并进行多维互动正成为全球新态势。人们在观看电视时,同时使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终端的行为,称为“双屏现象”,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注重观众与观众以及电视节目间互动的“社交电视”,或许将是未来传统电视的转型方向。

201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受众态度和新闻媒体现状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正在下降。31%的受访者表示, 他们不再对某种新闻媒体感兴趣,因为这些媒体要么不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要么报道得并不详细。

调查指出,由于消息的来源日益多元化,许多记者沦为“传声筒”, 越来越依赖社交网络或数字科技来代替传统的新闻过滤和原创过程,而不再是故事的讲述者或新闻事件的调查者,从而可能导致新闻失实。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美国媒体的新闻质量下降,是因为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美国传统新闻媒体机构陷入裁员潮。

美国一些知名新闻机构近来纷纷传出裁员消息,其中包括《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时代周刊》等。据皮尤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相比2000年鼎盛时期,2012年全国报纸编辑的从业人数减少了30%,而美国报业的全职专业雇员人数自1978年以来首次减少到4万以下。

以深度报道著称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过去5年间,将报道的篇幅压缩了一半;而《福布斯》杂志一类的媒体,完全可以依赖计算机科技获取新闻,根本不需要记者去做报道。媒体行业中的老手生存尚且艰难,一些如美国芝加哥新闻集团等成立不久的媒体公司,就不得不关张了。

分析人士认为,数字革命让世界媒体都站在同一平台上,传统媒体正遭遇日益激烈的竞争。只有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变革,成功地实现转型,传统媒体才有望生存和发展。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谢斯睿教授却认为,不是美国媒体的新闻质量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人们对于新闻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对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需求正在发生转移。从个案来看,裁员的确对新闻行业造成冲击,但总体来看,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的信息量和新闻空间都要巨大,新闻媒体在某些领域的报道比以前更好。

大数据时代崛起数据新闻首次获得普利策奖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利用数据新闻扩展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机遇。ProPublica是纽约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的调查性新闻编辑室,由《华尔街日报》前执行总编保罗·斯泰格创立,他是将数据方法应用于新闻业最早、最杰出的先驱者之一。在报告中,数据新闻的定义是:依赖数据标准化采集、整理、分析和查询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以确定模式、趋势、统计偏差和异常现象的新闻业。 其可以用大量详细依据支持传统新闻业,有时甚至可以预测未来行为模式或事件。

从2008年开始,仅经过5年时间和两届普利策奖,ProPublica就成为如今美国数据新闻用户最活跃的网站之一,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其他美国媒体加入ProPublica,其中包括一些业界大亨,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以及一些其他公司。在英国,《卫报》和英国广播公司都采用这一技术来补充和支持传统新闻。

佛罗里达调查报告中心联合创始人和副董事长以及新闻调查记者和编辑协会(IRE)的董事会成员马克内丽·托雷斯指出,在IRE,有菲利普·迈耶新闻奖,主要是褒奖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每年,他们都会用数据科学完成一些极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从而揭示问题和错误行为。比如,2012年的获奖作品是《破解密码》,就是一个多部分组成的系列。这一系列报道记录了成千上万医疗专业人士在过去10年中如何一直为更加复杂和昂贵的卫生保健向联邦保险开出账单,尽管少有证据证明老年人要求更多的治疗,但是他们要求在原本费用上增加110亿美元或更多。

尽管对于大数据的提法已经并不陌生,但人们对于大数据的理解依旧只是一个开始。究竟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对我们的生活又会有哪些实质性的改变和影响,并不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清楚。

具体到大数据对于新闻业的影响,数据新闻可以从两个方向扩张传统新闻业。一是应用技术来收集和深度分析数据,二是以交互方式呈现结果或将结果可视化。为编辑部增加一个程序员,或许报业是时候考虑这个问题了。

社交多屏时代:新闻通过社交网络精准服务用户

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实验室遍访美国新闻业界人士预测2014年新闻业的未来,受访者普遍表示,美国新闻业的未来在手机、社交、视频:社交网络分享平台Instagram、Facebook, Vine, Twitter和Snapchat作为全新强有力媒介通过移动网络设备迅速传播独到表现力强大的视频,这些社交网络平台成为新的受众聚集地。手机上的社交用户无需寻找新闻,而是新闻主动推送找到用户。

即时互动、随时交流、多平台多渠道的信息整合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这一切,也告诉我们,技术变革给传播带来的影响不可抗拒,而我们需要面对的未来却是充满不断变化的未知。在《2013世界报业创新报告》的前言中,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提亚斯?多普勒的这句话,似乎为当前报业的所有尝试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为报纸的发展用尽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留住过去的辉煌,而是在探寻未来的无限可能。

2013年9月尼尔森发布美国独立受众最多的十大网络品牌为:

2013年9月超过2亿700万美国人使用网络。Google是首选,独立访问人数达1亿6000万,该月平均每人访问约24次。前十个网站中Facebook. com的访问者平均花费时间最多,每人超过6.5小时。整体上,美国网民每人平均使用网络逾27小时,每人访问90个不同的网域。

门户社区博客浪潮后, 秉承博客基因的 社交网络媒体繁荣

自从1997年问世的博客Blog走过了16年,在2004年问世的脸谱时代、2007年问世的推特时代,尤其从2008年美国大选开始走向衰退,但是所有网络和手机应用程序保留了博客基因DNA。在开放的网络上,一切皆会被随时死去风浪席卷而去,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

美国民调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11月14日发布调查显示,在用户争夺中,新闻服务成为各大社交网络的一个竞争焦点。从Facebook到LinkedIn,均已经推出了新闻媒体产品,试图通过新闻保持用户粘性。新闻服务和社交网络正在紧密结合,除了社交网络可以提高广告收入之外, 传统新闻媒体,在纸媒发行量大跌的背景下,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向网民提供新闻。可以说新闻和社交网络合作,相互满足了对方所需。

如果以希望获取新闻的用户占到全部用户的比例,来衡量新闻服务含金量和实力的话,兼具社交网络属性的Reddit排名第一,其62%的用户, 借助该网站获取新闻,不过Reddit在美国渗透率较低,仅有2%的成年人访问该站。在网民渗透率上,Facebook排名第一,有64%的美国成年人经常访问Facebook,不过大约有一半的用户希望通过Facebook获取新闻, 也就是占到了美国所有网民的三成左右。和Facebook类似,Twitter用户中,一半也是以获取新闻为目的。Twitter在美国渗透率为16%,也就是有8%的美国网民通过Twitter获取新闻。虽然YouTube往往能够催生出一批颇具新闻价值的网络红人,但是皮尤调查发现,YouTube的新闻属性却较低。目前,美国51%的成年人是YouTube用户,但是获取新闻用户,仅占到YouTube的20%,即一成美国人通过YouTube获得新闻。在新闻服务上,白领社交网络LinkedIn表现最差,只有13%的用户通过它获得新闻,仅仅占到3%的美国成年网民。即使是已经过气的老牌社交网络MySpace,读新闻的用户比例也超过了LinkedIn。也许是意识到了软肋, LinkedIn近来一直在加强新闻服务, 尤其是财经新闻、财经名人博客的提供,LinkedIn还收购了新闻聚合客户端Pulse,将其服务整合到了网站上。近来,Pinterest、Instagram等图片分享工具成为风投家热捧对象。不过在新闻服务上,大部分网民并未将它们视作获取新闻的工具,Instagram用户中获取新闻的比例为13%,Vine和Pinterest的比例都在个位数。

美国四大新闻客户端各具特色

据美国皮尤调查公司2013年发布调查报告,91%美国人拥有手机, 63%的美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上网, 意味着57%美国成年人为手机网络用户。如图6所示。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取代了古老陈旧的报纸,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最重要工具,新闻市场也上演了一场平板和手机的客户端大战。目前美国新闻客户端,大部分采取聚合新闻模式,如果用户希望阅读全文, 将会被转引到移动版新闻网站。美国从事移动新闻专业服务的Onswipe公司监测了新闻客户端工具转引给移动版新闻网站的6000多万名独立访问者 (2013年11月13日-2014年1月13日) 报告显示,新闻客户端呈现出四强争霸:分别是Flipboard、白领社交网络LinkedIn旗下的Pulse、CNN旗下的Zite,以及News360。在转引访问者的占比上,Flipboard遥居首位,给移动版新闻网站贡献了44%的访问者, Pulse排名第二,贡献了29.19%,第三名是News360,占比为24.94%, Zite贡献较低,仅为1.87%。在这四家主导的新闻客户端中,Pulse在访问时长上排名第一,每次访问时长为3分钟24秒,Facebook为2分钟40秒, News360为1分钟36秒。美国四大新闻客户端,在新闻内容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Facebook最流行的是娱乐新闻,流量占到了20.8%,Pulse最热门的是科技新闻,占到了50.4%, Zite最热门的新闻也是科技类,占到了36.3%,News360最受欢迎的内容是娱乐,占到了27.9%。如图7所示。

2013年,在客户端领域占据优势的Flipboard,推出了网页版聚合工具,这意味着其在移动新闻领域的地位还将攀升。在过去三年中,iPad等平板的风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交新闻阅读工具市场。一批新创公司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风险投资,有一批Pulse在内的知名客户端被收购, 还有一些奄奄一息的公司借此获得了

美国如何用新媒体搞外交 篇9

美国在推行新媒体外交方面,主要有六大招数。

第一,高举旗帜,理念当先。

美国人做事,首先要认为它是“正义”的、有利于全人类的,然后就高举这个旗帜进行大张旗鼓的推广。 不管别人怎么说,至少他要这么表述。

推动新媒体外交背后的理念是自由,实际口号是推动“互联网自由”。2010年1月21日,希拉里在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发表题为《互联网自由》的演讲时表示,美国已经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优先点。以此理念展开行动,为的就是抢占道义上的优势和制高点。

第二,领导带头,高度重视。

奥巴马当选总统,与他善于利用新媒体大有关系。 因此,对利用新媒体推动外交工作高度重视,他带头起到了表率作用。除了Twitter外,奥巴马还四处开设社交账号,Facebook、Google都有,可谓不遗余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奥巴马也会选择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露面,而不仅仅出现在传统的报纸杂志上。

希拉里一上任,就大力支持社交媒体,将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列为美国“21世纪治国方略”的重要措施。2010年1月7日晚,她和奥巴马在白宫小范围宴请10名美国IT界高层时指出,美国21世纪的重要策略就是利用Google、Twitter和You Tube等技术力量来推动外交。

第三,引进专家,知人善任。

美国政界、学界和商界,有一道“旋转门”。今天还是商界巨子,明天可能就成为财政部长,如鲍尔森; 从总统或国务卿位置上退下,转身也可以成为商人。吸引专家、学者进入政界,负责专业事务,是美国多年的传统。在利用新媒体推动外交工作时,也不例外。

美国大力启用社会化媒体专家,负责社会化媒体外交的组织策划和领导工作。身兼奥巴马和希拉里的高级顾问的艾历克罗斯,被称作美国新媒体外交的“三驾马车”之一,他是美国国务院推行社会化媒体外交的灵魂人物。

2010年1月21日,希拉里在关于技术政策的演讲中,正式抛出了“网络外交”的概念。这场讲话的幕后推手是国务院创新高级顾问罗斯。

创新高级顾问是美国国务院新增职位,希拉里交给罗斯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利用网络为美国外交服务。罗斯深谙技术和政治的结合之道,21世纪之初,他就致信比尔盖茨等IT界巨头,筹集资金用以“填补不同社会层级间的数码沟壑”。作为创新者,他被《赫芬顿邮报》、 《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列为影响新媒体的关键人物。

另外,杰瑞德科恩、安妮玛丽斯劳特、本斯科特、查德波利等人,都是美国社会化媒体外交方面的顶级专家,受聘进入电子外交办公室等部门工作。

第四,有的放矢,融入本土。

美国的新媒体外交,不是设立一个网站,爱谁来谁来,爱谁看谁看,而是有重点地突破,不是平均用力。 也就是说,和哪个国家关系不好、哪个国家对美国的威胁大,就对哪个国家重点发力,重点“关照”。比如说, 古巴、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罗斯,就是美国新媒体外交的重点领域。当然,中国更是不可忽视的。

为加强对伊朗的渗透,在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建立了“美国驻伊朗虚拟大使馆”,大使馆有英文和波斯文两个版本,直接与美国国务院波斯语社会化媒体相呼应,给伊朗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的数字外联小组,则重点关注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以及乌尔都语(Ur Du,巴基斯坦官方语言)的网站、博客及论坛,并参与各种在线互动,其主要任务是阐释美国外交政策及防止信息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小组并不隐瞒身份,不是“水军”, 他们公开表明自己是美国国务院的工作人员。

第五,循序渐进,重视青年。

通过网络的沟通、交流来改变其他国家民众的看法, 需要细水长流,难以一蹴而就。用美国官员——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副国务卿塔拉索南夏恩女士的话说,是增进了解,而不是让人喜欢美国。

塔拉在和我聊天时,曾表达过美国新媒体外交的理念。她说,社交网络绝不会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坐在饭桌前,倾听与家人之间的谈话,仍然让人觉得妙不可言。但是,社交网络所涉及的广度更大,比如, 能在同一时间与多人交谈的功能,就非常强大。她对“科技增进关系”持乐观态度,“我的副国务卿办公室会积极推动各种方式的交流,包括通过社交媒体、新技术, 特别是那些为青少年所喜欢的方式。”

第六,部门协调,齐头并进。

2009年2月23日,白宫任命了一批新媒体技术人员,充任奥巴马私人班子的网络顾问。尽管没有独立部门,但白宫对外将这些顾问及其助手统称为白宫“新媒体小组”。

不少白宫网络新贵是从2008年大选中脱颖而出的,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梅肯被任命为“新媒体小组”主任。他在2008年一手打造了“改变”网站, 为奥巴马聚拢网络人气。这个小组吸纳了美国IT界精英,比如,小组“公民参与项目”负责人卡蒂曾是Google公司的产品经理。

打造亲民形象的同时,奥巴马并未放松对网络安全的警惕。2009年5月29日,奥巴马对外正式宣布设立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年届60岁的施密特走马上任,成为首任办公室负责人——网络安全办公室协调官。此时,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美国网络外交新政发表讲话正好一个月。

网络安全办公室属于总统顾问班子的一部分, 由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同管辖。该办公室并不直接拥有制定政策或获得预算的权力,但办公室负责人必须定时向奥巴马汇报工作并与之就单个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在白宫和国务院积极介入网络事务之前,美国网络安全主要由国土安全部负责。国土安全部于2003年6月成立国家网络安全科,下辖100多名员工,管理美国的网络应急系统和险情处理程序,同时保护政府网站免于受到黑客袭击,是美国的“网络警察”。

美国数字化教学覆盖校园 篇10

上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项名为“连接教育”的项目,旨在用5年时间让全美所有学校和图书馆,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学校都能享受不低于100兆比特、最高可达1吉比特的稳定高速无线网络服务。

“连接教育”是美国政府对“教育折扣”项目的升级。美国国会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教育折扣”计划,并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普遍服务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学校和图书馆提供打折的通信和网络服务。到2002年底,全美99%的公立学校都连入了网络。

“教育折扣”项目实施10余年后,美国在宽带网速方面已明显落后于一些国家。新加坡、韩国等国的网络硬件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韩国目前是全世界网速第一的国家,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而美国目前还未进入网速排名的前10。美国联邦教育部称,目前全美只有约20%的教师报告称科技资源充足。因此,必须改进美国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现状,加强美国学生在全球的竞争力。

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詹姆斯·卡沃谈及“连接教育”项目时指出,数字化教学是趋势,将高速宽带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能为老师和学生们开启一片全新的天地。其次,网络教学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共享课堂、图书馆和博物馆等资源。

美国校园里的“新虫族” 篇11

美国一名大学生凯姆·里奥斯坚持每餐吃虫已经30天了。这—个月来,他身体状态良好,而且不断创造新食谱。通过这项自我挑战,他想证明,如果连他都可以连续吃30天虫子,那么任何人都可以。

挑戰者里奥斯是奥本大学大四的学生,他说:“我不觉得我喜欢冒险,我其实很挑食。”开始这项挑战源于里奥斯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用虫子做食物这一行为很好奇。虽然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吃虫子很普遍,但美国人对此仍然忌讳。随着美国吃虫子的人越来越多,他决定亲自试试。

里奥斯说,吃虫子有很多好处:它们脂肪含量低,且合有高纤维蛋白质,碳排放量也极低。比起传统肉类,培育每克虫子所需的能量更少。因此吃蟋蟀比吃乳酪汉堡更划算也更环保。事实上,美国在2013年发表了—份报告,督促西方国家为了世界环境接受吃虫。

对于里奥斯来说,吃虫并不恶心。他说蟋蟀和蠕虫能和佐料很好地混合,吃起来很美味。里奥斯说:“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吃虫是多么环保的—件事。我只是想与人分享这—好消息。”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里奥斯既没时间也没厨艺来精心将虫子藏在食物中。于是,他把蟋蟀和蠕虫丢到了三明治、煎蛋卷、薯条、外卖和一些墨西哥食物中。他说:“蟋蟀与墨西哥玉米饼及酸橙汁搭配得很好,吃起来味道不错。”

昆虫已经被证实是最适合的蛋白质来源,但里奥斯仍想扩大他的食谱,下个阶段他想试试蟑螂和狼蛛。里奥斯说,那些不想看到虫子的人,可以选择吃蛋白质粉等用虫子做成的食物。

美国电信新媒体发展趋势研究 篇12

按照北美地区统一使用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1] (The North Am e rican Indus try Clas s ification Sys te m, 下文均简称为NAICS) , 全美电信产业在整个NAICS的指标体系中的代码是517 (具体分类情况见附录1) , 具体是指提供电信和相关服务的产业, 如电话 (包括互联网语音协议, VoIP) 、有线电视分配服务、卫星电视分配服务、互联网接入、电信转售服务等。概括来说, 全美电信业务内容主要包是为语音、数据、文本、音频以及视频的运行及传输提供各种设备及服务 (传输技术可以是单一的, 也可以是各种技术的组合) 。

从经营内容来看, 全美电信产业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 其中三大类都是为电信业务提供设备或相应的基础设施 (即各大电信运营商) , 其中的区别只是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 (如无线运营商、有线运营商或卫星运营商) , 第四大类则与其他三类有很大的不同, 那些为电信行业提供各种维护服务、提供电信转售服务、或不属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电信公司均属于第四类产业集团 (如卫星遥测公司、雷达服务公司等) 。

根据美国普查局 (UCB, US.Census Bureau) 的统计, 2010年, 美国电信业总收入将近5000亿, 比2009年增长了42亿, 涨幅达0.9%。但这显然比不上2008年3.8%的产业增幅。与2007年相比, 电信产业2008年的总收入达到4980.68亿, 几乎与2010年的总收入持平。

具体来看, 现阶段美国电信新媒体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一) 有线及其他分配方式[2]在电信产业中增幅最大, 传统电信运营商[3]逐年萎缩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卫星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 美国各大有线运营商纷纷开展新的业务。2010年全美电信产业收入中, 有线及其他节目分配方式 (主要包括有线接入和卫星接入) 增长最快, 涨幅达6.2%, 收入121, 382百万美元。与新的接入方式的蓬勃发展相比, 曾经占据垄断地位的固定电话运营商则呈现逐年萎缩态势, 从2005年开始, 产业均呈现负增长趋势, 具体来看, 2010年产业收入相较2009年下降达到6.3%[4]。

2002年, 有线电视运营商Com cas t斥资475亿美元收购AT&T有线宽带的所有资产, 将其38个州近2100万有线用户纳入囊中, 从而开始了它对宽带网络的运营。2004年, Com cas t基于现有的HFC网, 开始了IP电话业务。至此Com cas t成为了美国规模最大的有线数字电视、有线宽带和IP电话三网融合业务的运营商。2010年2月, Com cas t将旗下互动媒体公司的数字宽带、高速网络及数字电话服务品牌统一更名为“XFinity”, 继续推出它的三网融合业务。该项计划旨在允许注册用户通过电脑, 直接在线观看有线电视节目, 对于现有的数字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用户则完全免费[5]。

数据来源:SNL Kagan, High Speed Internet Customers 1997-2010, 转引自美国国家有线协会 (NCTA) 官网。

据SNL统计 (见图1) , 从1997-2010年14年间, 通过有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始终呈现上涨趋势。截止到2010年, 通过有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美国用户达到4440万户, 比2009年增长了6.2%。

同样根据SNL的统计 (见表1) , 从2001-2010年, 美国固定电话 (有线接入) 的用户也不断增长。截止到2010年, 全美固定电话 (有线接入) 用户数达到2390万, 比2009年增加了170万, 增长率为7.7%。

在德勤公司的调查报告中, 6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希望自己的电视可以轻松连接到互联网上, 这样他们可以更方便地下载收看节目[6]。从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 这一趋势在不断加强。对于受众来说, 电视所提供的“后仰式”收看方式无疑让他们感觉更加放松, 既然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电视与互联网更好的结合后, 它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二) 移动通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无线协会CTIA的统计数据 (见表2) , 截止到2009年12月, 全美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超过2.85亿 (当年美国总人口为3.07亿) , 比2008年增长了5.7%, 比2000年增长了161%。从1990年的500多万用户到2009年的将近3亿用户, 美国移动通信用户增长了近54倍。

从收入来看, 2009年美国移动通信产业服务收入达到1525.52亿, 占到当年电信行业总收入的31%;每年投入到移动通信行业的投资数额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截止到2009年年底, 投资总额达到2851.22亿美元。

与不断增加的投资相比, 移动通信用户的月账单则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1990年, 美国用户每个月需要交纳80.9美金, 到了2009年, 每个月只需要缴纳48.16美金, 缴纳的金额下降了, 享受的服务却在不断提升, 这正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用户带来的一大便利。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行为的不断变化, 美国移动用户收发短信和彩信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据CTIA的统计, 2009年12月, 全美手机用户共发送短信1.527亿条, 比2008年增长了4230万条;共发送彩信510万条, 比2008年增长了350万条。

注:NA表示数据无法获得。Z表示数据小于测量单位的一半;1表示以无线个人通信服务 (PC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或无线蜂窝系统为基本地理单元;2表示百万美元 (million dollars) 单位;3表示产生于用户呼叫系统以外的服务收入;4表示从2005年开始, 资本投资总额等于当年资本投资增量与上一年累计资本投资之和;5表示截止到当年12月31日;6表示短信数量为当年12月当月的统计;7表示彩信服务。数据来源:CTIA-The Wireless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Semi-annual Wireless Survey, (copyright) , 2010-12-15发布。

根据com Score的数据, 2010年, 估计有2.34亿美国人使用手机。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最新报告称,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到2015年, 手机广告支出预计将高达15亿美元。

卓越新闻项目和皮尤中心美国人生活研究组于2010年1月19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 80%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手机, 超过26%的美国人声称通过手机了解新闻时事, 占拥有手机人数的33%。有充足的理由认为, 随着越来越多人拥有i Phone等智能手机, 这个人群的数量会明显增长。

调查同时还指出“移动新闻消费者”通常会最大限度使用和依赖手机。比起其他手机用户, 他们使用短信的概率高出68%, 用手机拍照的概率高出一倍, 通过手机传送照片的概率高出5倍。他们中82%的人经常上网, 写电子邮件、写博客、使用社交网站, 在Twitter上更新资讯等网络活动的比例也比一般网络用户高出许多。

(三) 电信运营商拓展视频业务, IPTV蓬勃发展

事实上, 美国大多数电信公司都将固话、高速网络接入、无线和视频视为未来的四大主体业务。IBB咨询公司无线部门主管马克·罗兰德 (Mark Rowland) 表示:“如果Verizon推出整合视频的服务, 自然会让有线电视公司感到忧虑。”

电信运营商的视频业务, 主要包括手机视频和Telco TV (IPTV的一种) 。据尼尔森的研究统计, 2010年美国手机视频用户数比2009年上涨了40.52%, 涨幅非常大。研究结果还表明, 手机视频用户平均每个月花4小时20分钟收看手机视频。

2005年, 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Ve rizon率先推出Te lco TV服务, 并逐渐扩展到美国其它地方。根据SNL的统计 (见表3) , 2010年第四季度, 美国Telco TV订户数达到690多万, 比第三季度增加了45.8万户, 涨幅达到6.9%;比200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77.1万户, 涨幅达到34.5%。与有线电视订阅户数相比, 尽管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订户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发展势头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 在美国, 电信并不是IPTV的唯一经营者。在美国, IPTV经营者类型各异, 从目前来看,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电视经营者。比如几大电视公司; (2) 电信经营者。随着市场的开发, 电信运营商也开始进入IPTV领域; (3) 网站经营者。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展IPTV业务; (4) 专营公司。随着IPTV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专营公司, 一般都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特色经营。不同的经营者由于特性和经营特点不同, 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美国的IPTV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 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资讯类, 包括新闻背景、节目指南、节目时间表、剧情介绍等;二是娱乐类, 形式主动、节目随选随来, 可极大地满足用户对各类内容的需求。以AT&T为例, 2009年, 总共推出了13项新的U-ve rs e电视应用;增开了25个高清频道。业务服务范围扩展到了美国的东南部, 覆盖的州达到22个。

2010年5月最新发布的美国消费者满意指数ACSI调查结果显示, 受众对美国电信业提供的Telco TV的客服满意度较高, 这无疑给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一个下马威。调查结果表明, 在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行业中, 电信运营商Verizon的Fi OS TV和AT&T的U-Verse TV业务分别以73和72的得分领先其他卫星电视运营商和有线电视公司。相比而言, Comcast和时代华纳的得分只有61分。有线电视运营商中得分最高的是Cox的67分。在固网电话方面, AT&T和Cox分别以75和74分领先其他运营商, Com cas t的得分仅为68。这似乎也为我们的广电网运营商提了个醒:与电信相比, 客服的确是广电的一条“软肋”, 还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客服应该比网络铺设、维护和升级更重要[7]。

注1: (000) 代表1, 000订户。Q1、Q2、Q3、Q4分别代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数据。注2:Net Adds加 (*) 是因为在该统计结束后, 美国时代华纳下属有线公司修正了自己201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 该数据将华纳有线2010年第四季度的订阅量提高了12000, 而这一数据将导致全美2010年第四季度有线电视订阅下滑从526, 000减少到514, 000, 特此说明。数据来源:SNL Kagan, U.S.Multichannel Subscribers 4th Quarter 2010 R esults, 2011-3-15发布

二、电信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一) 移动互联发展步伐加快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快速繁荣的背景下, 电信运营商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3月20日, 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宣布, 将斥资390亿美元, 收购德国电信旗下的T-Mobile USA。若能完成此收购, AT&T将重返美国电信业的龙头位置。与此同时, 美国电信的另一巨头也有所行动, 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联合谷歌对外宣布, 两家公司即将整合其语音通话业务。

毫无疑问, 运营商2G时代的生存法则已经是穷途末路, 语音服务的产业链地位也开始有所动摇。在当前的3G及未来的4G时代, 从语音向数据转型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而转型的方向也已逐渐明朗, 那就是移动互联网。

2009年底, 摩根斯坦利发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认为, “现在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 这是过去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其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 且规模将大得超乎想象, 因为它代表着五大趋势的融合 (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 ”[8]。

2011年5月10日, 知名风投公司KPCB (Kle ine r Pe rki ns Caufie ld&Bye rs) 发布了《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9], 该报告通过10大点分析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就是社交网络向移动网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新服务、新功能层出不穷。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 (John Doerr) 将这一过程戏称为“SoLoMo”, 也就是社交—本地化—移动。而对于许多移动/社交应用来说, 成功的核心在于游戏元素。KPCB合伙人Bing Gordon称, 加入游戏元素的应用是吸引新一代用户的根本之道。

2004年, 全球第一大市值互联网企业为e Bay, 市值为620亿美元。到2011年, 苹果成为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 市值为3270亿美元。智能手机用户60%时间花费在了新活动上, 这些新活动包括地图、游戏、社交网络等。相比之下, 传统活动包括打电话等、收发邮件等。

根据FCC的统计数据 (见表4) , 从2006年到2010年, 全美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不断增长, 截止到2010年6月, 已经达到7000多万用户, 占到整个互联网用户数的46.5%。

注:1表示2008年, 根据FCC Form477, 关于移动互联的统计标准进行了调整, 因此使得移动互联接入数据在2008年下半年呈现大幅减少。数据来源:FCC, Internet Access Services:Status as of June30, 2010, 本文作者略有修改。

“2010年是移动行业产生革命性变化的一年。”comScore移动高级副总裁马克·多诺万 (Mark Donovan) 说, “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无限数据计划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移动媒体消费, 让移动设备深入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年的情况将会更加激动人心。毫无疑问, 随着移动生态系统, 特别是移动广告的逐渐完善, 移动设备注定会成为对各行业数字营销人员越来越重要的平台。”

根据尼尔森的统计 (见表5) , 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 全美13岁以上用户中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22%, 比2008年第一季度同比上涨120%。

注:HDTV/DVR渗透率数据来自尼尔森人员测量仪;宽带数据来自尼尔森RDDI在线样本调查问卷;智能手机数据来自尼尔森手机调查。数据来源:Nielsen Company, Three Screen Report, 2010年第一季度, 本文作者略有修改。

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媒体提供了便携性更强、用户粘度更好的平台。目前, 美国移动网络媒体的服务已渗透到诸多领域, 主要包含信息、娱乐、商务、社交四大类。其中, 交际与分享成为推动移动网络媒体发展最重要的应用服务, 用户不仅进行信息搜索、新闻阅读和生活信息查询, 个人邮件、社交网站、即时通讯、工作邮件、视频/照片分享也逐渐被广泛使用。

(二) 全国无线计划面临考验

2011年年初,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全国无线计划[10] (NWI, National Wireless Initiative) , 具体内容包括:

·未来十年内, 将无线频谱扩大一倍以满足无线宽带发展;

·全力建设高速安全的无线接入服务, 并使得4G高速网络全国覆盖率达到98%;

·大力推动无线创新 (Wireless Innovation, WIN) ;

·为公共安全打造全国协作的无线网络;

为了保障用于无线宽带的大量频谱资源, 美国政府计划从卫星通信以及船舶无线通信等处回收无线电频谱, 具体收回计划如下表所示:

尽管无线带宽不足, 但是政府不能单方面收回已经分配出去的无线业务牌照。因此FCC向电视行业出示了“自愿竞拍”的提案。提案主要内容是, 让电视台拿出无线电频谱自愿参加FCC倡导的无线竞拍。FCC除了向积极配合的电视台返还部分拍卖费用之外, 还将承担因交出无线电频谱, 无线电频谱变动所导致的设备更新维护费用。

针对这一自愿竞拍方式, 美国广播业协会 (NAB) 在2010年曾表示将积极配合。但是, 2011年开始NAB却认为“还需要时间制定计划”, 而转为反对的姿态。2011年4月11日为期4天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NAB年会“2011 NAB SHOW”上, FCC与NAB围绕无线电频谱问题发生了正面争执。NAB的抵制对于奥巴马总统与美国移动通信行业都构成一大难题。需要大量无线电频谱的4G无线宽带建设或许也会受到影响而延期。

摘要: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 电信与广电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本文通过翔实的数据, 结合深入的分析, 对美国电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试图为我国的相关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信新媒体,美国,产业,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10]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即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en-sus System, 简称NAICS。1994年7月26日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 (OMB) 宣布北美国家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的统计机构已经同意开发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NAICS) , 使三个国家可以使用共同的产业分类标准。美国普查局 (UCB, US.Census Bureau) 同意从1997年全美经济普查 (每5年一次) 开始使用NAICS, 目前有NAICS (2002) 指标体系和NAICS (2007) 指标体系, 指标基本相同, 部分产业略有调整。本文所用的数据均来自NAICS (2002) 指标体系。最新的依照NAICS (2007) 指标体系进行的全美经济普查报告, 将在2012年1月发布。更多关于NAICS的详细内容见美国普查局官网数据库[EB/OL].http://www.census.gov/eos/www/naics/index.html.

[2]NAICS代码5175, 英文全称:Cable and other program distribution, 现已并入2007NAICS体系5171 (Wired telecommunications carriers) 中。

[3]NAICS代码5171, 英文全称:Wired telecommunicationscarriers, 根据NAICS的解释, 该类别下主要包括以固定电话、微波等为代表的传统电信产业。

[4]数据来源:美国人口调查与统计局 (US Census Bureau) .[EB/OL]. (2010-12-15) [2011-06-10]http://www.census.gov/services/index.html.

[5][7]龙思薇.Comcast三网融合业务实践[J].媒介, 2010, 12 (9) .

[6]Deloitte.State of The Media Democracy Survey:Recession Intensifies America’s Love for TV.[EB/OL]. (2009-12-15) [2011-06-10].http://www.deloitte.com/view/en_US/us/press/Press-Releases/dce196d6a8295210VgnVCM100000ba42f00aRCRD.htm.

[8]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摘要[EB/OL]. (2009-12) [2011-06-10].www.morganstanley.com/institutional/techresearch/pdfs/Mobile_Internet_Report_Setup_Chinese.pdf.

[9]KPCB: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EB/OL]. (2011-05-10) [2011-06-10].http://www.techweb.com.cn/special/download/kpcb.pdf.

上一篇:第一性原理计算下一篇:中职语文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