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质量

2024-09-02

作品质量(通用8篇)

作品质量 篇1

一、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向受众传播正能量

主旋律的基本概念是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会在这部音乐作品或乐章中让听众很容易捕捉得到,从而成为这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特色标签。将主旋律的概念来限定文学艺术作品的类型,意在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富有正面教育意义这个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其中的深刻含义就是在阐明,我们党的宣传工作要突出宣传教育的主旨,要以党的宣传教育的主旨实现正面教育的目的。目前我们党的宣传教育的主旨是社么?就是要宣传教育全党全国人民迸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的势不可挡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有我国文化工作者创造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由优秀共产党员群象组成的,具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体裁的和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创作出的,传播正能量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与受众情感共鸣

1、以耳濡目染的形式作用于受众的感官

文学艺术(literature and art)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表情达意的文化手段,可概括为语言、表演、造型、综合类等四种形式。语言形式的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表演形式的如音乐、舞蹈等;造型形式的如绘画、书法、雕塑等;综合形式的如戏剧、曲艺、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哲理性、典型性、趣味性、移情性等审美特征,以耳濡目染的形式作用于受众的感官,极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共鸣的形式达成感染人、引导人、启发人、教育人的作用。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叙:“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也正如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所叙:“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2、以真情实感打动受众的心灵

主旋律文学作品的“正能量”就是符合于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24个字的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我国的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就一定是在符合这样的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是中国共产党致力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是为整个中华民族谋福祉的正确选择,要感染、引导、启发、教育全中国人民与党同心同德,坚韧向前,主旋律文学作品就是能够产生这样效应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不是混杂了其他方面中庸,甚至于是反作用的作品。概言之,主旋律文学艺术审美作品的审美特征包括:从内容上看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从审美效果上看,是实现情感共鸣的;从审美目的看,是获取感染、引导、启发、教育全中国人民与党同心同德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三、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理贯通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让学生在思想上扎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子,对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人民必须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自信和自觉。理论的学习和坚信是为指导实践做准备的,也即理论是实践的前提;理论学习仅仅凭讲授的效果显然是不够的,付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才能够达成预期效果,而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就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中的一种极其富有效果的一种,能够让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施教结合作品的演释形成情感交融的效果,有情才能真正被跟动,动情才能够真懂真信。

譬如理解建党理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可组织大学生观赏主旋律的这方面内容的影片,会让大学生通过影片中的感人故事情节和感人人物形象加深对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建党时期的极端困苦的社会环境、建党不易、巩固强大党更不容易的道理理解得更加鲜明,也会更鲜明生动地感受到建党前夜的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时期,人民生活在北洋政府腐败无能、袁世凯称帝的混乱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涂炭和宰割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巴黎和会分赃、我国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们站立在捍卫中国利益的前沿阵地,以非凡的胆识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宣传和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觉醒起来,战胜强大于我的白色恐怖,和他们一道建设自己的政党的史实,收到以史鉴今的感动和教育效果。再譬如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文化、具有责任担当意识的教育,组织大学生观看和座谈《横空出世》这部影片,会让大学生感受到这部以新中国研发原子弹为背景的影片,成功塑造了我国一批科学工作者和军人充满正能量的人物群体形象,并通过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位代表人物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感受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绝不退让的力争做出最大贡献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品格。理论联系实际、情理交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会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体现出来。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以大学生为本,从方式方法上更贴近于他们的需要,更能够引发其思想共鸣,使之愿意接受,积极内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坚信和恪守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决定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运用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关键词:主旋律,文艺作品,审美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燕,文学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10))

[2]刘越,运用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学教育2015(05)

[3]邓皖宁,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影评介2015(07)

[4]向元琼,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J]时代文学2011(26)

作品质量 篇2

2016年第68届艾美奖颁奖典礼将于美国时间9月18日晚举行,此前提名名单披露,每个类别的候选人名单提升至10人,很好地反映出当前电视产业的良性增长趋势。当然,还是会有人表示失望,还是会有受到观众喜爱的剧集未被列入提名名单,也总有一些演员奉献出了精彩的演技,却被视而不见。但更重要的是,艾美奖正在努力做出改变。

之前被媒体誉为最优秀的剧集《美国谍梦》,播出三季口碑不减,却始终被电视学院排除在艾美奖提名之外。而今年,《美国谍梦》终于等到了迟来的公正,一举囊括多项提名,其中包括马修·瑞斯的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和凯丽·拉塞尔的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玛格·马丁戴尔的最佳客串女演员提名、以及乔尔·菲尔德和乔·维斯伯格的共同创作提名。

更令电视评论家感到兴奋的是,在各个类别的提名质量和覆盖面方面,本届艾美普遍有所提升。此前一直受冷落的《黑客军团》获得最佳剧情类剧集提名,表现优异的主演拉米·马雷克如愿获得了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ABC的《黑人一家亲》与Netflix的《无为大师》获得喜剧类最佳剧集提名;安东尼·安德森与阿兹·安萨里获得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翠西·艾丽丝·罗斯则首次获得喜剧类最佳女演员提名;亚马逊的《大祸临头》和Netflix的《无为大师》获得最佳编剧提名……这些提名都是观众喜闻乐见却一直被电视学院“选择性无视”的。

《百年酒馆》在提名中出现更是让很多人“万万没想到”,这说明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确实把视线转向了更为小众化的“文艺”剧集。而《谐星买咖啡》获得了最佳综艺脱口秀提名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因为“这杯咖啡”击败了多年统领艾美奖这一类别的各种“每日秀”“每周秀”。

所有《冰血暴》和《美国犯罪故事:民诉辛普森》获得的提名都是实至名归,尤其是《冰血暴》中博基姆·伍德拜因的最佳男配角提名,更是堪称众望所归。

总体来说,电视学院这一次给出的提名名单,让人欣慰。

作品质量 篇3

关键词:物流,微课,高质量,制作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短小精悍。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已经开展了两届,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物流微课,微课的优势也越来越惠及到物流专业的教学中来。因此,为了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物流微课必定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1 物流微课获奖作品的现状

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http://weike.enetedu.com/)的搜索结果来看,上传的与物流有关的微课作品数量很多:第一届有146个作品,第二届有160个作品。通过进一步地搜索与学习,有多个物流微课获得了决赛优秀奖以上的荣誉,其具体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第二届决赛中上传的作品总数高于第一届,但获奖比例却低于第一届。这说明:(1)物流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参赛的作品数量才越来越多;(2)评委与大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流微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2 高质量物流微课的要求

2.1 合理的时间控制

通过对前两届比赛物流微课获奖作品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这13份获奖作品的授课时间最短的为9分4秒,最长的为22分32秒,大部分作品的时间都控制在10~20分钟,其获奖作品的授课时间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吸引评委及大众的注意力,物流微课的录制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内。比如:第二届比赛的两个“二等奖”作品,它们的时间分别为13分49秒、13分53秒。这可能是由物流知识点的特殊性这个原因造成的,时间太短可能不能够将知识点讲解清楚,时间太长可能会引起评委及大众的视觉疲劳。

2.2 精细的课题选择

在这两届的物流微课作品中,涵盖了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多门课程,仅从决赛获优秀奖以上的作品来看,就包括了“管理学”、“物流装备技术”、“国际货运代理”、“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物流运筹学”等课程。总的来讲,还是以物流专业课为主。

要从来源丰富的物流课程里选择一个合适的物流微课课题,不管是否参加比赛,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独立性;二是具有代表性;三是能调动兴趣。比如:第二届大赛优秀奖作品《无处不在的RFID》,这个课题在“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且非常贴近社会前沿,所以很能吸引评委及大众的眼球。

2.3 理实结合的教学设计

通过一个短短的视频,要让学生能把这个物流知识点理解透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由于物流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操作比理论讲解还要更重要。

在这两届大赛的作品中,大部分的物流微课作品都非常重视理实结合,比如:第二届大赛二等奖作品《从“牛奶取货”到分送式配送》,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分送式配送线路设计方法(即“节约里程法”)的解题步骤,主讲教师除了运用精美的动画来讲解分送式配送的产生背景、当前应用领域、线路设计的基本思想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例讲解来详细说明“节约里程法”的每一步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精练的语言表述

要录制出一个效果良好的物流微课,且要在短时间里将某个物流知识点讲解清楚,教师在语言表述方面必须要流畅清晰、各环节之间的语句衔接自然。因此,主讲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精炼,不能出现多余或重复的话语,更不能出现平时上课中类似“啊”、“嗯”等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话语。

2.5 必要的教师风采展示

物流微课,虽然是一个视频,但教师的讲解还是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面对摄像头的时候,容易紧张、表情僵硬,从而使微课的录制效果不太理想。在录制过程中,主讲教师的精彩表现是高质量物流微课的重要部分。比如:第一届大赛的二等奖作品《管理》、第二届大赛的优秀奖作品《航空集中托运及模拟实训》,两位主讲教师的全程讲解自如、教态自然、手势使用得当等,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个人魅力,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着装、表情、手势等影响教师风采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物流微课的成功与否。

3 制作高质量物流微课的措施

3.1 建立分工协作的微课团队

一个成功的微课,在看到主讲教师精彩表现的背后,凝聚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在制作物流微课时,主讲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可能不太熟悉相应的视频录制、PPT制作、视频剪辑等,就需要建立一个分工协作的团队,各队员各司其职,其相应的角色及其主要职责如表3所示。

建立分工协作的微课团队,这是制作一个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基础。一般来讲,物流微课的主讲教师隶属于商贸系,而课件制作人员、摄像人员、后期制作人员则隶属于计算机系。所以,要将不同系部的教师整合在一个团队里,不仅需要主讲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与配合,还需要的是系部之间的协调,甚至需要学校领导层面的安排。比如:有些学校就专门建立了自己的微课团队,由团队里面的工作人员给主讲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3.2 完善教师个人的微课技能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专业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甚至连一个精美的PPT都不能制作,更不用说让他们去完成视频的录制、剪辑与美化等工作。在整个物流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主讲教师是整个工作团队的中心,虽然有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但这些工作人员存在曲解主讲教师想法的可能性,从而不能达到主讲教师的设计效果。

因此,为了让主讲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更好地沟通,提高物流微课的质量,其主讲教师也需要懂一些微课制作的基础,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微课技能。比如:苏州教师培训网开设了“POWERPOINT课件制作技巧与微课录制”的网络培训,参加过这次培训的教师,不仅学到了许多PPT的制作与美化技能,还学到了微课录制的一些基础知识。

3.3 细化实践性质强的知识点

在目前的课表安排上,大多数学校的物流专业课是每次两节课连上,一些大的知识点可能需要几节课。要在10-20分钟的时间里录制出一个效果良好的物流微课,知识点的选取必须要小。所以,对于一些大的知识点,可以将它拆分成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当作独立的知识点,从而选取其中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的制作。

另外,在选取知识点的时候,尽量选择带有实践操作的知识点,避免纯理论讲解的枯燥。而且,实践操作强的课程更容易让主讲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也能看到教师与学生的镜头切换,从而从多个角度呈现出课堂的教学情况。

3.4 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

微课的时间再短,也是一堂完整的课,因此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课堂环节。对于物流微课,要实现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其教学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本文认为,应从两个阶段去考虑,即前期准备阶段及实施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主要考虑教学场景的布置,包括需要多少学生、教师与讲台位置、投影仪的安置等,有实训条件的课程可以选择在实训室。

在实施阶段中,可以将物流微课设计为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及作业布置。

(1)在新课导入中,需要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的集中可以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不管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衔接对于学生的知识过渡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各部分之间应有确切的逻辑联系,并且不应跨度太大,而且相应的各部分之间可以采用一些重复的图片或文字,表明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1]。

(3)在新课总结时,需要用短短几句话归纳出物流微课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4)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在本次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需要学生通过其它渠道才能完成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5 耐心录制和完善

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录制,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学设计录制一段视频。从开始到结束,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物流微课在录制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台词准备。在录制微课时,要保证主讲教师语言的流畅,避免平时课堂上“嗯”、“啊”等语言,主讲教师可先把讲授台词书写出来并熟读,有条件的话可通过相应的渠道给予提示。

(2)分段录制。高质量的物流微课,就跟一部好的电影一样,学生和教师在录制过程中都比较辛苦,所以可像拍电影一样把其过程分为多个片段,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录制。

(3)视频剪辑及合成。在录制好各段视频后,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软件(如:会声会影),剪辑掉各段视频中不需要的地方,并将各段视频合成一段完整的微课视频。

(4)视频完善。在合成的微课视频基础上,为达到震撼评委及大众的效果,还需要做好很多工作,如:添加字幕、添加背景音乐、添加学校LOGO等,从而使这个物流微课更加完善。

3.6 重视学生反馈

物流微课,实质上还是一种物流专业教学的工具,这种工具应用的效果如何,关键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观看物流微课视频后,主讲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去搜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为了得到充足而科学的学生信息,主讲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批次地观看,并分批次地询问意见,从而不断提高物流微课的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作品质量 篇4

黄耀莹 / 一件霓裳

杨俊洁 / 剪花——宝相花

帅静泉 / 世界上最好的家

陈智强 /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创意海报

尹述睿 / 新精卫补海篇

陶 珂 唐胜天 / 华·韵——中式餐厅

黄军 / 华(海报)

张凌霄 / 文房四宝

张潇珑 / 民族特色手机游戏《高跷捕鱼》角色设计

陶玉 /“美意延年”包装设计

牟炼 / 永和豆浆历史人物篇系列海报——玄奘篇

彭丽莎 / 剪狂纸舞(书籍装帧设计)

周景秋 / 0排放——吸尘器篇

作品质量 篇5

下面我们不妨以此为依据, 来探讨抒情型与写实型文学文学作品的不同教学模式。

一.抒情型文学作品与情境教学法

抒情型文学是指以抒发或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文学。由于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人类的情感总是与一定的欲望、心愿和理想相联系, 抒情型文学往往又具有表达理想的特征, 因此, 我们把那些表达理想境界的作品, 也划归抒情型文学的一类。依据抒情的方式, 抒情型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型。第一种是客观抒情型, 一般通过景物的逼真描写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等。第二种是主观抒情型, 它们有的在对生活具象描写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用理想化的方式处理情节、人物, 以及景物。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乡思乡愁和一系列人生的感悟, 由自我感觉中梳理和抽取种种雨的意象, 并从冷雨所织出的图案中去体味其美妙的神韵, 且又与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汤显祖的《牡丹亭》, 先是让人物在现实世界中活动, 后来为了理想可以表达, 情感可以抒发, 便使他的人物为情“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 生出许多亦真亦幻的情节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等也皆属于此类;有的干脆丢开生活具象形态, 而采用魔幻形态, 以求理想可以驰骋, 心愿可以表达, 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

既然抒情型文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抒发或者表达情感,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带领学生迅速而高效地把这种情感给体验或者揭示出来呢?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早已为我们创造出了情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之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 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而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是解读和鉴赏最为有效的过程。因为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因素, 包括各类情绪、情感、感觉、知觉、想象、联想、判断、推理等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交融过程即是情感体验过程。情感的发生和领悟属于人内心的主观产物, 正与人的成长环境、生存需要、知识水平、思想发展等等状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不可能凭空产生,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只有身临其境, 或者类似于身临其境, 同时又具备了上述诸因素, 情感体验过程才有可能发生。

情境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一) 课前带入情境:即通过音乐、绘画、诗歌朗诵等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二) 课中凭借情境:即通过语言描述、表演体会、实物演示, 或者继续通过图画再现 (包括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 、音乐渲染 (包括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 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 、朗读等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三) 课后拓宽情境:即通过旅游观光, 或者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等方式把学生带入大自然, 带入社会, 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 把作品中的情境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从而加深和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二.写实型文学作品与问题教学法

所谓写实型文学, 是一种立足于生活, 以描写和表现人的现实生活为己任的文学类型。这种文学类型能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满足人类“直观自身”的审美需要。在西方, 它主要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描写主义等文艺思潮和流派。它有三大特征:第一, 注意细节描写的逼真性, 即要按照生活中本来的样子来描写生活。这是写实型文学的前提性条件。第二, 现象的真实还必须与生活的逻辑相统一。所谓“生活的逻辑”, 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事理”。有的作品虽然所描写的细节很真实, 但由于细节之间推导不合生活的逻辑, 也不能算是写实性作品。比如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 由公园里一对男女的偶然对话, 一直在真实的细节里推导, 最后推出“夫妻对面不相识”的悖谬, 违背了生活中的事理与逻辑。因此它自然就不属于写实型的作品。类似的还有卡夫卡的《城堡》《审判》以及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等。第三, 写实型文学对生活的表现追求客观性。所谓客观性, 是指作家在进行艺术描写时, 要以忠实于生活的态度, 让艺术形象本身去打动读者。既不编造生活中没有的东西, 也不表露自己的倾向, 而要用作品中的场面和情节本身去打动读者。

对于写实型文学, 我们究竟该解读什么呢?既然它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描写和表现人的现实生活, 按照上述顾先生对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分类, 它应该属于表述历史的范畴。文学作品显示历史本质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直接以历史事件为题材, 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以及文学史上出现的历史小说、历史剧、报告文学、纪实小说等等;其二是以虚构的社会生活图景反映历史真实, 比如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为了写出法国的“风俗史”, 他“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 等等。因此, 这类作品解读的首要任务便是理清事件的要素;分析人物性格, 理解社会生活。前者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影响, 后者包括性格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所显示的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对于上述内容怎样才能进行高效的解读呢?我们知道, 语文课“是一种‘非真理模式课程’, “语文能力的心理结构是一种无先无后、无主无次的心理图式, 但它们组合在一起, 最后构成一个整体, 它与客观对象存在对应关系”。从语文课程的这种特点及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 无论是“学习语言”, 还是“通过语言学习”, 语文教学都应该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讨论法和发现法是与这种理论相适应的两种基本方法, 而这两种方法的关键又在于设置一些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主问题, 为此有人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问题教学法”。尤其是新兴的“问题教学法”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 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当然, 问题教学法对于任何类型的作品都能适应, 但对于写实型文学作品来说, 由于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性格等要素的构建, 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 无须再到别的资料库中去索取, 省时, 又省力, 因而效率应是最高的。

问题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

(一) 问题生成:创造问题情境, 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结合教学目的, 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即给问题定向。

首先, 教师要创设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克服胆怯和从众等表现。其次, 要教会学生遵循思维规律, 采用搭桥式、递进式、比较式、因果式、转换式、逆向式等方式来提问和质疑。再次, 在“问题意识”培养中, 对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要加以注意:如知识的积累、心智技术发展、动机与情绪状态和个性思维习惯等。第四, 要教会学生选好思考点, 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设疑出发点:如对小说要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主题等, 不要抠字眼、钻牛角尖, 纠缠文章的细枝末节等。

(二) 问题探索:对生成的问题, 进行自主探究 (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 , 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要让学生尝试解答, 凡学生能解答的教师不答。教师的点拨要精要, 但一定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学生的答案只要有合理性, 就要肯定, 不搞惟一的标准答案。

作品质量 篇6

关键词:档案工作,法人作品,职务作品,著作权

档案工作中创作出大量的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正确区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长期以来,档案界更多的是侧重于从理论上对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划分的探讨,缺乏对实践中范例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件的介绍、法律适用的点评来阐述界定档案工作中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标准问题。

一、区分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的典型案件概况

1. 原告的诉求。

本案中原告王某某系H档案馆工作人员,其接受了本馆下达的编写《李墨林年谱》的工作任务,他通过对本馆馆藏与馆外资料的收集、分析、核查、论证,独立执笔完成了《李墨林年谱》(草稿)的编写,经本档案馆主管副馆长提出意见修改后定稿。定稿署名为“H档案馆”,而且作为档案归档。随后,王某某将署名为“H档案馆”的《李墨林年谱》定稿交到《B档案史料》编辑部,并在该杂志(内部发行)当年第5期以其个人名义发表了该文献的上半部。随后,H档案馆致电《B档案史料》编辑部,认为《李墨林年谱》系单位成果,王某某不能以个人名义发表。《B档案史料》编辑部立即在当年第6期《B档案史料》发表《李墨林年谱》下半部时将署名改为“H档案馆”,并以“更正”方式对上半部署名作了修正。王某某认为《李墨林年谱》系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其所有,H档案馆、《B档案史料》编辑部侵犯了其著作权,于是在向B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H档案馆、《B档案史料》编辑部停止侵权、公开道歉、返还稿费、赔偿经济损失与精神损失。

2. 被告的抗辩。

由于《B档案史料》编辑部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权利义务由B市档案馆承担。B市档案馆辩称,《B档案史料》1997年第5期以王某某名义发表《李墨林年谱》上半部完全是王某某对编辑部的欺骗造成,因为H档案馆从来没有同意以个人名义发表该文献,编辑部对署名予以更正就是要以正视听,并非对王某某著作权的侵犯。H档案馆辩称,编写《李墨林年谱》是单位工作计划,主题思想、资料收集都由单位组织完成,王某某最终执笔,单位领导审阅把关,立卷归档。《李墨林年谱》反映单位意志,由单位承担责任,是法人作品,著作权归单位所有。另外,按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王某某个人无权将已经归档成为国家档案的《李墨林年谱》擅自发表,其行为属非法公布档案。档案馆要求编辑部更改《李墨林年谱》署名没有不妥,不存在侵权问题。相反,王某某侵犯了单位的权利,请求法院驳回王某某的诉讼请求。

3. 法院的裁决。

B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李墨林年谱》是王某某为完成单位任务,在收集分析馆藏资料,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执笔完成,当属职务作品,王某某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归H档案馆享有。档案馆未提供他人参与创作的证据,单位领导对编写进度的过问、督促和文字方面的修改,不能证明《李墨林年谱》系集体创作。档案馆简单的任务下达,不能构成法人主持,亦不能说明体现了法人意志。同时,档案馆不能举出与王某某之间有关于《李墨林年谱》著作权归属的约定和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单位所有的规章制度。因此,档案馆主张《李墨林年谱》系法人作品的意见,不予支持。《B档案史料》编辑部更改署名草率、不严谨,视为与档案馆共同侵犯了王某某的署名权。判决:《李墨林年谱》的作者是王某某,B市档案馆、H档案馆向王某某书面致歉,赔偿王某某经济损失、精神损失500元。由于王某某无权将已经归档的《李墨林年谱》擅自发表,故无权要求返还稿费。王某某不服一审判决,向B市高级人民法院上诉,要求判决《李墨林年谱》不属于“特殊情况”下的职务作品,其应对该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而不是只享有署名权,要求增加赔偿金数额、公共赔礼道歉。二审法院查明,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二、典型案件法律适用评述与思考

1. 编纂成果是著作权保护客体。

本案涉诉的作品是档案编纂工作的成果,凝结了创造性智力劳动,符合得到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性要求。另外,《李墨林年谱》可以被模拟化复制,或者被数字化复制,满足“可复制性”的作品构成要件。所以,《李墨林年谱》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无疑,属于《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的“文字作品”。

2. 作者与单位有否隶属性关系。

一般来讲,职务作品的作者是法人单位的职工(包括在编人员、聘任、借调、兼职、临时工等),这些人员同法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或者能够由录用通知书、报到证明文件、任职文件等证明的事实劳动法律关系,即作者隶属于法人单位。比如,本案中原告和被告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与本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的作者完成的作品不是职务作品,但是不能认为法人单位职工创作的作品都是职务作品。法人作品既可以由与单位具有隶属性质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作者创作,也可以通过劳务合同或者委托合同关系由非法人单位的作者完成。

3. 创作是否在单位业务范围内。

职务作品应当是作者为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创作具有行政强制性,这是由作者与单位之间存在的劳动法律关系所决定的。按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工作任务”是指作者在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因此,作者的创作具有职务性,任务内容应该是劳动合同,或者单位职责规章、长期工作规划、岗位守则等指明了的职责范围。与职务性无关的作品不是职务作品。在本案中,原告接受创作《李墨林年谱》任务,属于档案编纂业务范畴。法人作品既可以是因为作者“履行自身职责”创作,也可以是因“履行非自身职责”创作,创作行为是否具有职务性,要视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

4. 作品是否在单位主持下完成。

职务作品虽然是为完成单位任务而创作,但是单位只起到下达任务和验收工作完成情况的作用,起不到主持创作的角色。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情节的处理、文字的表述等都由作者自己决定。在本案中,对馆藏资料的查阅、馆外资料的收集、核证,以及执笔都由作者完成,被告没有实质性地介入这些活动。相反,“单位主持”是法人作品创作的前提条件。所谓“主持”是指:其一,创作的动议由法人提出。其二,创作的整个过程在法人的随时监督、指导、检查、控制下进行,并按照法人的意见对创作活动作必要的调整。

5. 作品是否体现了单位的意志。

职务作品的作者接受的仅仅是单位要求其创作的意志,作品归根到底体现的却是作者个人的意志,作者不需要把单位意见完全地融入创作过程。在本案中,被告H档案馆对《李墨林年谱》的创作只提出了思路和框架,以及对文稿的文字性修改,具体怎样创作和实施创作,都由原告决定与完成,体现的是原告个人的意志。法人作品则不同,作者只能按照单位的意志和要求去创作,不能篡改、更不许违背单位的意志,创作活动就是再现单位意志的过程,这是认定法人作品的关键标准。

6. 作品是否由单位来承担责任。

通常情况下,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承担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和其他可能的法律责任。《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对“普通职务作品”的规定就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基于职务作品创作的特殊性,《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一)项又规定,“特殊职务作品”由法人承担责任。在本案的二审中,法院认为《李墨林年谱》内容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利益,最终由单位领导审阅批准定稿,责任只能由单位承担。于是判定,《李墨林年谱》属于《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特殊职务作品”,而非该条第一款规定的“普通职务作品”。

7. 不同性质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按照《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成两种情况。其一,“普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完全归作者所有,单位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其二,对于“特殊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单位享有,单位可以给作者奖励。在本案中,《李墨林年谱》被法院认定是“特殊职务作品”,因此原告只享有署名权,而修改权、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收益权、转让权等都归被告H档案馆所有。对于法人作品,单位享有全部的著作权,包括精神权利与财产权利,参与创作的任何自然人作者不得主张权利。

德国著名学者迪兹博士指出:“中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法人作品的规定很难与第十六条的职务作品区分,前者好像是一种职务作品创作的特殊形式。”法律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由档案工作者来界定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就更不容易了。为此,在档案界应开展深入的著作权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宣传活动,使从业者能够完整理解、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档案馆要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使法律抽象的原则性规定变成具有约束力的指导现实活动的行为规范。此外,档案馆可以通过与本馆职工,或者与馆外受托人及受托单位签订著作权合同来解决职务作品、法人作品的区分问题。

参考文献

[1]魏湘玲.王和平与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侵犯著作权纠纷案[J].电子知识产权, 2000 (6) .

[2]杨述兴.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J].电子知识产权, 2005 (5) .

[3]李顺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导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4]唐广良.浅论“单位作品”[J].知识产权, 1995 (3) .

作品质量 篇7

人们都是在全心全力地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生活故事.可见的.不可见的。作品以消解了具体的物像为基础, 主要元素是以人为个体.在玻璃纸后面以片段的方式呈现, 让人们可以只通过简单的视觉感受, 忽略了具象信息.得到一组最直观的情绪传达。在消解了物像的同时, 消解的还有我们对于一些固定见解的痕迹。也许我们不需要去理解事物的真实形象.只需通过身体而使我们的心灵感受到——当我们沉迷于这些在事物与我们之间游移的影像时.光线在我们的眼中以及由此也在我们的头脑中勾勒出与实际不同的世界。而我们在进入这一空间时, 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的心房里, 让我们"看见"我们一般情况下如何看也看不到的情绪。

作品质量 篇8

一、声乐作品在我国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 刻画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发展。作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声乐作品时常穿插在影视作品中, 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 声乐作品也会不断调整和变化。同时, 部分声乐作品还可以刻画人物形象, 以音乐独特地艺术品质, 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当观众听到美妙的乐曲时, 就会逐渐受到这种乐曲的感染, 进而沉浸到乐曲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中, 进而对影视作品的剧情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 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影视作品中的许多故事背景都可以通过声乐作品进行细致的体现, 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背景和主题。声乐作品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凸显故事背景氛围, 并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 因此, 在影视作品中应根据实际需求, 合理进行音响效果、曲调、乐器选择, 以增强主题表达效果。声乐作品将语言、乐器和音调有机融合在一起, 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因此, 可以更加有效的展现剧情, 揭示影视作品的主题。

(三) 渲染影视作品的气氛。影视作品的剧情发展需要音乐、角色和情节的有机配合, 因此, 声乐作品可以通过听觉刺激渲染故事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在影视作品中, 画面形成的视觉刺激固然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但声乐作品同样可以通过听觉刺激, 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正是画面与声乐的有机融合, 引导观众跟随剧情不断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同时, 声乐作品以其独特地审美韵味为影视作品增添了韵味, 渲染了作品氛围, 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

二、声乐作品在我国影视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一) 在开头和结尾处的运用。在许多影视作品的开头处与结尾处都配有相应的声乐作品, 这是因为声乐具有较好的融合性与配合性, 可以与画面完美结合在一起, 促进影视作品情感的表达。在影视作品的开头合理运用声乐作品, 可以有效吸引观众的目光, 引导观众跟随音乐继续欣赏。例如, 由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就曾多次引入秦腔唱段, 充分展现了陕西人的豪迈气概, 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在影片开头, 画面中出现一望无际的麦浪, 伴随而来的是充满沧桑之感的秦腔唱段, 有力地渲染了影片的氛围, 引导观众主动进入关中平原, 体会这里特有的陕西豪情, 体悟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在影视作品结尾处合理引入声乐作品, 则可以提高引发思考、收束全剧的作用。还有一些声乐作品是为某一部影视作品特意创作的, 它的出现时常起到引起共鸣、渲染烘托、推动情节等作用。通常情况下, 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声乐作品的渲染、烘托和配合。例如在港剧《无间道》的结尾处, 身为卧底的梁朝伟在电梯中含冤被杀, 伴随画面响起了低沉的女声吟唱, 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卧底的伟大, 并不禁为之动容。由此可见, 声乐作品在影视作品中的使用是很广泛的。影视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彩巧妙的人物对白, 还需要内涵丰富的声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影视作品的主题, 抒发其内在情感, 增添戏剧的张力, 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

(二) 在特定静默场景中的运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 时常会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插入声乐片段, 以此构建故事情境, 渲染故事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的声乐作品, 不仅可以推动剧情发展, 还能够诠释人物内心丰富的心理活动, 促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此外, 一些影视作品在展现人物心理活动时, 还会运用静默场面, 即没有人物对白, 此时, 背景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渲染或悲或喜的氛围, 抒发人物情感, 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中, 老三与静秋之间的恋爱关系纯洁而微妙, 因此, 在他们的相处和相恋过程中, 就有许多静默的场景, 人物仅仅依靠一些细微的动作, 甚至是一个眼神就能够传递内心的情感。而在这些场景中则时常用唯美纯情的背景音乐, 来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 促使男女主公之间的爱恋之情自然流露。

参考文献

[1]杜鸣心.电影音乐浅见——在电影音乐座谈会上的发言[J].电影艺术, 1981.

【作品质量】推荐阅读:

播音作品07-14

雕塑作品10-17

作品情感10-18

作品指导10-18

作品鉴赏10-21

网页作品05-23

作品意义05-24

作品效果06-14

金庸作品06-15

视听作品06-25

上一篇:分类学习下一篇:感受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