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评价体制(共8篇)
创业教育评价体制 篇1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现阶段, 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当前,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问题已成为最重要、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课题之一, 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足毕业生总数的1%, 不到发达国家的1/20。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我国的创业教育不发达、创业环境不完善。根据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 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环境, 从而促进“全民创业”和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
教学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 因而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 必须分析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 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深化教学改革, 创建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指导思想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出发点, 全面规划创业教育的目标, 实现人才、就业、创业的统一。系统的创业教学体系要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业实践紧密结合, 在大学期间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 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经验等综合能力的实用型、创业型人才, 从而使创业教育成为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推动力。
增开有关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 培养创业意识, 传授创业知识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欠缺和创业知识缺乏的状况, 高等院校应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 加大技术性和技能性专业的设置力度, 增开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并使他们掌握创业规划、签订协议、注册登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业知识。在国外, 高校十分重视培养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其教育内容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如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商业法规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等。
增加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学, 它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 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其中, 最著名的当属商业计划大赛。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 并提供资金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我国大学也在不断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 对于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团队或个人, 学校为他们提供创业活动基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践课程得以实施的保证,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业,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改革现行的学年学分制, 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
鉴于学年学分制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 我们建议实行完全学分制。如何实现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过渡, 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进一步完善选修课制度学分制的精髓是选修制。选修制的发展表明, 没有选修课和全部是选修课都是行不通的, 问题的关键是给予学生和学校多大的选择权。比较合理的方案是:学生应该具有“有限制的学习自由”, 学校应该有责任对学生的选修进行指导。国外很多大学开设的选修课一般都有几千门, 平均每个学院数百门, 一门课只要有5个人选修即可开课。我国一些高校的选修课比重达到40%, 但多数高校还达不到这么高的比例。原因很多, 如选修课程的开出受到师资因素制约, 受规定的必修课比重过高制约, 受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制约等。因此, 在我国推行学分制;完善选修课制度, 一方面, 要各高校呼吁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干预方式, 从规定具体课程的直接干预改变为规定原则的间接干预, 另一方面, 各高等院校应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划,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积极培训和引进师资力量, 在不断开出新的选修课的同时, 教务部门还应根据情况变化, 及时改变排课方法, 保证选修课能够顺利开出。
逐步推行导师制学分制的另一个特色是导师制。我国大学传统的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制, 管理对象是班级这个群体, 而导师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个人。在班主任制度下, 很难达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修养并达到品德与学问俱进的效果。目前, 我国高校也在试行导师制, 可以在借鉴国外导师制的同时,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名副其实的导师制。目前需要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导师的基本职责是什么;导师应该享受怎样的待遇等。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 真正的导师制才有可能在我国得到推广。
教考分离针对有些学生选课避难就易、考试舞弊、教师轻易送分等不良现象,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完善重修措施, 确保学分质量。选课自主, 学习自由, 年限不定, 就必须有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推行完全学分制, 要求现行高校课程考试制度作以下改革:严格考试纪律, 试行重修制度, 建立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评卷要有课程组教师共同完成, 避免出现印象分、人情分等现象;建立试卷质量分析体系, 增强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建立质量监控系统, 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关于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考虑: (1) 建立学校、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听课制度, 规定每位校领导每个学期必须听课3~5次, 各学院领导和专业主任每学期听课5~10次。听课采用不提前通知任课教师的抽查办法, 每学期结束前由教务处统一公布听课情况, 促使听课工作有章可循,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2) 学校还要成立由退休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 不定期地进入课堂听课, 及时向学院和教务处反馈课堂教学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 为了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的基础上, 每学期在期末考试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评估。可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推广完善辅修制辅修制是面向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的学生, 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多规格、宽口径、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增加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 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可以跨校选课的跨校辅修制。通过学校间的资源共享, 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 学生修满了所选专业的全部课程, 成绩合格并获得规定学分者, 可以获得主办学校的《辅修专业证书》。
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创业教育中, 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是不可缺少的。可采取如下措施:鼓励教师吸收大学生担任科研助手, 指导大学生撰写并发表科技论文, 举办大学生科技报告会, 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 等等。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创造性工作, 一律视为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并记入教学工作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培训、撰写并发表科技著作或论文、申请专利、研制新产品、转化科技成果、担任科研助手等科技实践活动, 凡是有利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创造性学习, 一律视为学生学习环节的组成部分, 并记入学分。经审批可以免修相应的课程, 或在相应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作为重要的平时成绩予以加分。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诊断、激励、交流等作用。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评价有利于加强整个系统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督促学校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优化, 促使教育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有利于开展校际间在创业教育实施中进行良性竞争, 使之办出各自的特色;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创业教育, 促进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评价内容要包括知识量考核和创造力考核两部分内容, 二者要有科学合理的比例。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知识量考核可采用试卷方式;创造力考核可采用试验、设计、调研等方式。在评价教学效果时, 也可采取创业调查的方式。
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包括对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学生的跟踪调查, 以及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的评价。总之,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 既要纵向比较, 也要横向比较,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综上所述, 要将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培养合格人才置于教学指标体系之中, 推动学生在学习上全面发展, 势必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摘要:创业教育不但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出路, 而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因此, 各高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促进创业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阮秀梅.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高等教育, 2001, (4) .
[2]李燕凌.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 (10) .
[3]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5) .
[4]邵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20) .
我在体制内创业 篇2
在中金做到2007年的时候,我就想,在我们公司里面像PE这个业务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做起来,有没有愿意来研究一下PE这个事要不要做?因为监管机构是不让做的。后来我说我来研究,我就去研究这个问题了。我觉得在中金公司做PE这个过程可以算一点点创业。从开始的时候,对我们创业来说的第一个问题是牌照的问题。我跟监管机构开始沟通,既然国内不给我们牌照,我在国外有牌照,因为中金公司在海外有办公室,香港有牌照,能不能用香港牌照做一个美元基金,我投到中国来,因为摩根也做,高盛也做。监管机构说行,你做吧。既然你(监管机构)有这个想法,我们可以一起研究是不是放开整个证券公司这个行业的PE业务,研究一下如果我们放开的话,我们应该怎么管,研究一下国外这些法规的监管框架,看看这个事应该怎么做。后来我们一方面做海外美元的基金,一方面在国内帮监管机构研究他怎么管我们。有的人就笑说你是猫和耗子的问题。我们2007年做美元基金,慢慢说服监管机构,放开了监管,我们做PE,所以我们成了第一批的两个做试点的公司之一。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的选人的原则就是,我希望有不同的类型的人来加入我的团队,希望我的团队里有投行、咨询公司、创业、VC、PE,是一个很好的综合体。因为看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这样会更全面一些,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知识结构不一样,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投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巴菲特说得对,你要投你看得懂的东西。刘总(刘二海)做的VC早一些阶段的东西,我们真的就没敢做,因为太高科技了,太早了,需要的知识、判断的能力我们是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就投了成长期、中后期的投资,这些东西是传统行业偏多,我们看得懂,我们知道怎么回事。
这些年下来我们也投了20多家公司,因为起步毕竟比较晚。到目前为止退出的几家公司里最成功的是贝因美奶粉,当时是投资回报十多倍出来的,作为传统行业挺多的了。我们抓住的时机比较好,恰恰是在出了三聚氰氨这件事以后投的,所以估值会比较低一些。我们当时仔仔细细研究了这个公司,觉得确实是放心,就把钱投过去了。投进去以后企业增长非常快,因为贝因美没有出事,不在因三聚氰胺出事的那22家的名单上,所以他们的奶粉就疯狂的卖。当时融资的原因就是因为奶粉卖得太好了,他们的生产规模能力不够了,所以需要融钱,建新厂。
最失败的一个投资是因为人的因素。我们在南京投了一个恒温恒湿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我们不能做开发商,只能做投资。我们对人做很深入的尽职调查,但是有一点没有想到,人确实没有问题,以前跟别的基金合作过,都没有问题。后来出了问题是因为这个老板非常小孩子脾气,在项目上跟另外一个合作伙伴闹翻了。闹翻了以后,他耍脾气宁愿不做,也不管,所以这个项目耽误了两年的时间没有做开发,给我们造成了亏损。
创业教育评价体制 篇3
一、设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一)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由学校党政领导、督学、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全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组织、指导、督促、协调和实施工作,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牵涉全局的规划、政策、表彰等重大事宜负有决策权力,负责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下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或团体进行宏观管理和监控。
(二)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小组
在学校设立专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机构,组织一定的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如,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为学生开辟创新创业实践场所;有相关优势的高校可以设立和建设创新创业研究实验实训室以及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创新创业研究实验实训室主要的日常职责和相关任务为创新创业创意教育的计划、组织及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考核和事务管理;而企业创新研究中心是串联学校和相关企业的中转站和对外联络的窗口,主要的日常职责和相关任务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经营内容的服务,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同时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操作平台。
(三)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小组
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小组在高校创新创业创意教育中起着学术研究和科研研讨的职责,组织与实施相关人员参与创业研究和学术研讨,促进创业学术信息的传递和延伸,加速创业创新内容的实时性转化, 同时组织实施相关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学术交流会和论坛会,在相互研讨和互通中不断推进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并积极组织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为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交流提供园地。
二、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一)实施弹性学分制度
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保证学生知识结果的合理性完整性。 而弹性学分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内申请先创新创业、就业,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 弹性学分制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有利于有创新创业愿望的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在既不耽误完成学业的同时,抓住创新创业的机遇,把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高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新创业实际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到学校进一步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上的补充。
(二)实施保留学籍制度
保留学籍制度, 在某种程度上和弹性学分制度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就是为未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 保留学籍制度的实施,将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 关于 “休学创新创业”,大多数教育界人士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的正业是学习,他们在校期间应该学习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相应的技能,而不是浪费黄金时间走向社会办公司。让有能力学生进行休学创新创业,为其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 可以让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许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
(三)实施创新创业与学生奖评相挂钩
将学生创新创业与一定形式的奖评相挂钩,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们将此方法扩大、变通,形成独特的学生创新创业考核评价制度,即不仅让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其学分相挂钩,同时可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绩纳入到大学生常见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同时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间接的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推行 “课外必修学分制”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高校应要求大学生在校除完成课内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外,应修一定量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实践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学分的推动,它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塑造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树立学生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
(一)实施兼职教师制度
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创意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先进性创业知识理论储备还比较匮乏,师资力量和质量的提升、创业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 金融经济管理专家、政府决策智囊专家、工程技术及应用实践类专家、 成功企业家等熟稔创新创业创意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为高校提供强有力的兼职师资队伍, 与本校专职教师配合,来共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有效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 极大的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向全社会敞开大门, 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制度
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且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可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教师培训制度关键在于日常的学习、实践及实训的相互融通,强化培训、培养的双向融动, 在日常教师培训中注重培训的效果、效率,转变培训的总体化思路和培训技巧始终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紧迫性、必要性映射于教师培训的全方位意识之中,促使教师创新意识,更新理念和观念,构建科学化和合理性的创新创业创意知识结构,为相关教育提供充实准备。
( 三) 实施创新创业指导与教师福利待遇挂钩
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成绩与其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是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热情,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或指导成果与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住房条件的改善、先进模范的评定表彰、工资的晋级、奖金的分配等挂钩,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这种奖励和利益待遇的激励及有关行政规章的约束,来保证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管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有效实施
( 一) 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高校教学评估体系
要改进原有的教学评估机制, 在原有的教育教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多的去考虑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如何更大的激发推动教师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热情。 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评估方法,围绕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去探索新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新的评估办法,确定和运用评估结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时间有保证、内容有特色、同时达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有实效。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教学结果上。评估者利用知识性、学术性考试等方式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知识在教学及其管理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新创业者所必须的技能方面的教学及其管理和评价却很少涉及。创新创业教育评估考核制度的出台旨在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将主要由社会和市场来评价。
( 二) 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监督机制
学校的管理机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监督作用,探索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监督制度。制定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督导、检查、奖惩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校内外监控系统,务求监控到位,反馈改进及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具体由以下做法可供参考:1)创新创业教育领导负责制。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自己承担的任务,有计划、积极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把领导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绩, 作为考核领导的重要内容之一;2)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制。 各院系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部门制定好本院系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 3)年度自查自评制。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年度自查自评,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并形成详实的自查材料,依据自查找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确定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飞宇.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6).
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体制与机制构建 篇4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创业 体制 机制
我国正面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创业促进就业”成为解决难题的基本方针,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常态化、稳定化,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的体制和健全的机制。
一、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体制
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体制,把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制度化,主要包括:
第一,组织管理体制的统一化、协调化。政府、学校、企业应当在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积累、准备阶段和起步阶段起到导向、培育和鼓励、扶持作用,应是“扶上马再送一程”。首先要从体制上强调和强化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的责任,构建起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以明确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责任,并相互协调,做到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各部门工作以及落实政策项目的执行,构建起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组织管理体制。
第二,宣传导向体制的一体化、多元化。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和多方面的传导引介,有利于调动和激发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热情和动力。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不高,创业成功率低,原因之一在于其创业意识和热情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对创业知识所知甚少,不懂得如何成功创业,缺乏积累和经验。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宣传导向体制,要以创业宣传、创业引导为中心内容,将涉及的各个部门、各个途径、各个手段整合,促成体制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宣传导向职能,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宣传导向形式和方法,以体现体制的多元化,从而形成宣传导向的主题和信息一体化,层次和方式多元化的格局。
第三,教育培训体制的常规化、系统化。实施创业教育和培训,应是长期化、常规化和系统化的,贯穿于高等教育学习的始终。不仅要有专门教育和短期培训,更应渗透于专业学习。必须构建稳定成熟的教育培训体制,包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体制,各高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体制,各社会机构的联动参与和培训支持体制。通过领导一体化,工作常态化,分工明确化,资源整合化,运作持续化,最终达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系统化。
第四,法律法规体制的规范化、操作化。高校毕业生应在法律法规维度内创业,也要靠法律法规保障创业的成功。目前,围绕高校毕业生创业还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带有明显的政策式、随流式创业的特征。应当构建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规范细致、操作可行的法律法规体制,把政府的角色担当、学校的职责履行和学生的行为依据都明确化、规范化,将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权利、义务、条件、程序、政策、行为等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此,应当出台一系列涉及工商、税务、卫生、科技、劳动、人事、教育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包括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收入分配等在内的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提供法律法规的坚实有力保障。
第五,服务保障体制的稳定化、具体化。应当给予高校毕业生创业以充分的社会服务和风险保障,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和保障型社会。社会服务是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排忧解难,以助一臂之力;社会保障则是为其创业保驾护航,以解后顾之忧。要明确政府、学校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服务者和保障者角色,把社会服务支持和风险保障措施明确化、具体化和稳定化,从而形成体制化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要解决目前主要依靠宏观政策执行而产生的较为模糊、散乱的问题,就要从体制完善入手,强调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将有关服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的政策具体化、条理化和制度化。
二、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机制
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机制,以制度化方式运作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主要包括:
第一是创业教育机制。创业教育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创业教育机制要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工作方式和教育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发挥领导组织作用和引导支持作用。要对各院校提出明确要求,确定具体目标,配套鼓励政策,进行考评督促,加大投入力度,在经费、项目和基金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⑵各高等院校要在教育资源的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突出创业教育的位置。要理顺创业教育的领导体制,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教学院系、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参加的创业教育协调机制,整合力量,在机构设置、教学体系、经费投入、绩效考评等方面,形成稳定而持续的长效机制。⑶创业教育的运作应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融入创业教育的观念和内容,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创业技能的培练结合。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加强创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考虑通过从企业家、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者等社会人士中聘请兼职教师的方式,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尤其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实练性。可以通过模拟创业活动、举办创业大赛、参与创业体验等方式,将创业知识和技能行动化、实践化,强化大学生创业的动手能力。还应当建立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建立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在校和毕业大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
第二是创业宣传机制。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宣传导向工作,主体是党团宣传机构、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等。要充分利用报刊、广电、网络等各种宣传途径,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等常规宣传手段和电子、视频等新型传播技术,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新闻报道、专题报告、先进典型巡讲、展板介绍等宣传形式,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熏陶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了解创业政策,懂得创业知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应当特别重视现代传播媒介的利用和新型传媒技术的运用,与传统宣传形式和手段有机结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第三是创业激励机制。包括创业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扶持、创业培训支持等在内的创业激励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起着十分重要的利益引导和鼓励作用,即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直接而明显的增量利益,从而激发创业的积极性。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内容要具体明确,执行措施要到位,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创业资金的投入应得到切实保障,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密切衔接,及时配套,发放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
第四是创业服务机制。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综合性服务支持,包括公共文秘、财务、法律、营销、管理、公共实验室、创业基地等一系列从创业、孵化到发展壮大所需要的服务。各级政府应当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供经营、融资、政策、管理等多方面服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努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性创业服务机构,各所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创业服务工作,整合学校职能部门力量,展开各种具体创业服务项目,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服务引导和配套。包括对创业失败者,也应当提供相应的救助性服务,以鼓励更多人积极创业。
总之,鼓励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应当并只有转换为稳定成熟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将分力转化为合力,单力转化为众力,才能得到贯彻执行并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立安. 简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未来[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31-32.
[2]李建国. 关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04(4):67-68.
[3]孙泽平,滕发祥.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与过程设计[J]. 现代教育科学,2004(4):62-64.
[4]崔万珍. 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64-65.
[5]刘志超. 关于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有效机制的思考[J]. 理论界,2009(02):172-173.
创业教育评价体制 篇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相适应再一次以大学生创业为焦点凸现出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集结号”。简政放权, 解放生产力, 营造阳光明媚的大学生创业“体制环境”成为时代强劲呼声。
创业, 要扫除观念、政策的拦路虎。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强调对人的服务、对生产力的解放。李克强总理提出, 要实行最严格的行政审批“准入制”, 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 要一律取消。李总理说, 我们非常希望在大城市上学的大学生, 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 带动当地就业。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 他怎么回去创业呢?
创业, 需要降低门槛。李克强总理10 月25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降低创业成本,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会议指出, 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 放宽市场主体准入, 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建立高效透明公正的现代公司登记制度, 是新一届政府转变职能总体部署和改革方案中又一项重要举措。
创业, 需要政策支持。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发布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等四条新政策, 标志着中关村“新四条”政策正式出台。这是继“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之后, 中关村在创新创业政策领域的新突破。 (唐景莉)
境外创业板监管体制的对比与借鉴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业板,监管体制
一、创业板的含义及地位
创业板市场, 其名称源自香港, 也叫“二板市场” (The Second Board) , 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主板市场 (The Main Board]相对, 指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途径的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特点鲜明:主要面对新兴企业, 注重增长潜力:上市标准较低, 市场监管严厉;强化信息披露, 风险高;有的会借鉴做市商制度。
企业的多样性需要多层次性的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 肩负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只有主板 (中小企业板只是主板市场的一个板块) 和散落各地的产权交易中心, 而深交所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的“新三板”, 与国外典型意义上的创业板相差甚远, 更无法完成为新兴中小企业融资创业的任务。
二、创业板监管的现状
从我国资本市场总体的监管情况看, 我们的监管做得非常不到位, 监管部门常常误以为监管就是打压股价, 不让市场有泡沫, 其实监管就是打击不法交易和保护中小股民, 前者包括内幕交易、操纵股价。 (1)
在中小企业板设立、上市门槛逐步降低的条件下, 第三步是设立独立的创业板。但是, 现在理论界、实务界和决策层都还没有共识。如果没有统一细致的监管架构, 那么在摇摆中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将摆脱不了摇摆的命运。
三、境外监管体制的比较
公开数据显示, 截至2006年底, 全球已有41个创业板, 去年约有600家公司挂牌, 融资约580亿美元。 (2) 创业板已然成为公司融资的重要场所。
(一) 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简介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NASSDAQ) 建立于1971年, 是世界第一家, 也是目前最大的电子化证券交易市场, 已经成为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扶持高新产业方面作用巨大。
英国AIM市场创建于1995年, 其定位是服务所有具有成长性的企业。AIM市场的主要制度特色包括:包容性强的市场定位、便捷的上市程序、小额多次融资方式、以“终身保荐人”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全方位覆盖的政府支持。
香港创业板市场设立于1999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设立。香港创业板市场独立性很强, 是主板市场以外的一个全新集资市场。
1997年创立、2003年关闭的德国新市场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总结了其倒闭的原因是:一是门槛太低, 监管过于宽松;二是行业覆盖面过窄, 市场容易受到单个行业波动的影响;三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转板过早, 劣质公司沉淀, 创业板市场成为一个低端市场。
(二) 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的对比分析
1. 监管体制。
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体制主要有三种:集中型监管体制、自律型监管体制和综合型监管体制。监管体制主要决定着创业板市场的外部监管。
纳斯达克市场采用了集中型监管体制。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 (NASD) 是监管机构, 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监督。美国证监会是间接监管机构, 但有权直接管理上市公司申请证券发行注册。集中型监管体制的优点监管机构具有超脱性和权威性, 而且重视法律程序制定, 监管有法可依。但是, 统一的监管机构权力很大, 不当行为容易产生巨大的行政成本, 而且由于创业板市场纷繁复杂, 出现不当行为的概率不容低估。
自律型监管体制的代表市场是英国AIM市场, 证券交易所是监管主体。这种监管体制的优点在于监管机构很专业, 并且直接参与市场, 在监管信息和反映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 监管效率较高。但是, 由于其参与市场, 如何保障其中立性和公正性是个难题, 并且, 由于其不是全国统一的监管机构, 与其它市场的协调也是问题。
混合型监管体制能够吸取其他两种监管体制的优点, 强调集中监管的同时也注重自律约束, 香港创业板市场采用的就是这一体制。香港创业板的监管主体是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及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有关机构, 其日常监管是由香港联交所下设的独立机构———监察与调查小组进行。混合型监管是创业板市场监管模式发展的方向, 很多国家都在向这种模式过渡。
2. 保荐人制度。
保荐人制度的功能在于强化券商职责。严格的保荐人制度可以有效阻却上市前造假行为, 同时还能督促公司上市后履行信息披露等义务, 对上市公司给予规范性指导, 这就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有效保荐人制度能够保障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因此对保荐人的监管也就成了创业板监管的重要内容。
纳斯达克市场没有保荐人, 而是实行多元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双向报价, 承担连续交易的责任, 做市商赚取买卖佣金, 还可以赚取卖价和买价之间的价格差, 做市商之间竞争寻找买主和卖主, 这样, 做市商为了吸引买家, 必然有动力保荐质量较好的股票, 起到了保荐人的作用。但纳斯达克市场对做市商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 通过完善的做市商制度, 纳斯达克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英国AIM市场实行以“终身保荐人”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因为终身保荐, 减少了很多繁琐的审批程序。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对保荐人资格的审核。
香港创业板的保荐人工作在近期火热起来, 联交所对保荐人资质做了一系列细致规定。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 加强了保荐人有关的独立性要求, 使得保荐人履行职责时能够保持中立, 保证了监管的力度和公正。
3. 信息披露制度。
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所有市场的共同要求, 创业板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就是生命。在创业板市场, 市盈率标准不再适用, 而且由于市场融资主体历史短, 投资者只能依靠持续的信息跟踪来做投资判断。从海外经验来看, 各国对创业板的信息披露要求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和全面, 除了一般内容, 还要求发行人披露详尽列出集资款的用途、重大消息及股价敏感资料和其它方面的数值标准。
4. 主要股东股份的禁售期和股票出售的限制。
为了保护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的连续性以及创业板市场的稳定性, 主要的创业板市场大多数都规定6个月以上的禁售期, 不同的是纳斯达克市场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主要股东可以自行做出选择, 但一般会尽量避免在上市不到6个月就出售所持有的股份。相比之下, AIM市场则是对禁售期做出了具体且严格的规定, 但是对股票出售份额没有进行具体的限制。而香港创业板市场对于禁售期采取的是逐步取消限制的做法。
四、对创业板监管的思考
监管的创设要学习西方, 但更要立足中国现实。我国的创业板有盈利标准, 是名副其实的成长板 (GEM,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这实际是根据中国国情改良的创业板, 是已经过了创业期的创业板。所有借鉴应根据我国创业板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具体落实。具体的说,
第一, 海外监管的经验要有选择的学习。借鉴, 是必要的, 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考虑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监管不只要在发行制度、退出制度上进行严格控制, 而且在交易的过程也要进行监管, 必须加大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力度, 要督促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有效的管理团队, 建立内控机制,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第二, 选择合适的监管模式。从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架构看, 政府主导型的集中统一监管在目前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但是这只是阶段性的选择, 当我国创业板市场变得成熟之后, 必须要结合市场力量、行业组织力量进行共同监管。
第三, 对泡沫要有正确认识。创业板基于自身的特点, 较容易产生泡沫和风险, 但更大的风险是, 监管者经常人为刺破泡沫造成更大的风险与波动。因此, 监管思想必须要提高, 这需要对监管者进行教育。监管要以投资者保护为中心, 要爱护创业板市场, 学习西方监管体制的精髓。
第四, 信息披露是创业板监管的关键。要实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但是同时要体谅创业板企业由于本身历史短、信息有限、资本也小, 对披露费用的承担能力有限。这需要研究如何在利于上市和利于投资之间取得一种合理的平衡。在强化信息披露的同时, 做好投资者教育, 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 这一点需要用好保荐人制度。
第五, 禁售期必要但要设计合理。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和监管架构都是不成熟的, 因此对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发起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要有足够的警惕, 所以, 禁售期是必须要设置的。但是, 我们不能把禁售期当成医治一切疾病的百灵丹, 其具体的效果要根据市场效果来灵活调整。
五、小结
从西方创业板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中, 我们可以发现严格的监管与多样化的风险控制机制 (保荐人、禁售期等) 是创业板市场成功的重要原因。要保证创业板市场顺利发展, 就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在构建中国创业板监管体制的过程中, 要认真研究好西方的制度, 踏踏实实地做好本土的调研, 虽然笔者也赞同加强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保护、全程监管等论点, 但立足国情, 永远适用于制度建设的始终。只要始终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在构建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体制,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就一定能够繁荣兴盛, 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郎咸平:创业板推出后监管更加重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05-15, 14:57。
[2]参见蒋家华的文章:刘纪鹏:创业板上市标准或可多样监管绝不放松,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7-12-03, 05:28。
[1]刘得扬, 杨征.海外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8:381-382.
[2]董登新.创业板上市规则“看点”[J].中国中小企业, 2009, (7) :59-61.
创业教育评价体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管理体制
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受到就业办、学生处等部门的协同监督,但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类似的机构来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高效管理。同时,也没有设置可行的激励机制、专项基金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也没有注重创业大赛和培养学生将创业计划转化为实体企业的能力。为此,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管理体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以校内实训基地开发的创业项目为基点,对其管理体制予以探讨。
一、巧妙地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从创业学角度来说,创业是指那些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新创企业,也可以指在以工资形式就业之后,在自身所处岗位上不断努力与创新,进一步拓展原有的事业。就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是指在个人、组织努力下,优化利用已学的知识、技能等,通过不同方式,比如寻求合作、技术入股,在有限的环境中,不断努力与创新,寻求更多发展的机会,不断成长,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
高校要将创业融资常识、实践锻炼巧妙地融入创业教育中,注重师资配备、实践引导,逐渐提高那些想要自主创业学生的融资能力。当下,大学生可以获取的公共资助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众面比较窄、资金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进一步通过不同途径增加公共财政中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的类型、数量,为更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保障。银行也要正视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他们融资的途径之一,国家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出台免担保等政策,让那些优秀的自主创业大学生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此外,由于我国大学生人数较多,在依靠公共财政的同时,还要实现多元化融资,在政府作用下,把不同类型的民间资本巧妙地融入大学生创业资金市场中,不断拓展对应的融资渠道体系。
二、健全创业合作机制,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道路上,要明确合作责任,不断完善创业合作管理机制,需要构建专门的机构,为校企合作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高效管理校企合作事务,充分各项管理功能,比如组织、控制,不同地区要结合自身情况,共同制订可行的操作方案,确定好时间表,落实好相关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完善的校企创业合作评价体系,共同探讨校企创业合作形式、渠道,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校企合作中,采用税费优惠等策略,激励企业和高校合作,达到共生共赢的目的。此外,还要多鼓励多元合作,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途径,探索各种对接形式,共同探讨创业合作的保障机制、评价体系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有效指导创业实践,健全校企合作实施机制。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
三、构建灵活的协调机制
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双重功能,构建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非常必要,构建的制度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校要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授课计划等,不要影响实训基地的使用时间,避免和创业项目经营活动相冲突,特别是寒、暑假的时候,实训基地还需要进行社会培训。为此,创业项目的负责人要和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教学秘书共同组成协调小组,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实训基地、创业项目能够有序进行。
四、构建合理化的创业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创业项目的运行和健全的项目运行管理制度紧密相连。校内实训基地开发的创业项目规模并不大,但也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所建立的管理制度必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安全生产职责、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公司)文化,确保所对应的自主创业项目有序开展。而创业人员也需要全方位正确认识这些制度,并结合创业项目加以优化创新,不断促进创业项目向前发展。在日常运营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基点,还要注重创业人员自身的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非常必要的,是大学生展现自身价值、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此过程中,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采取各种措施,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管理体制,有效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其自主创业项目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创业教育评价体制 篇8
沈阳远大企业集团科研体制改革之路
(一) 探索与产业相分离的科技创新机制
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是多元化高科技非公有制企业。 自1993 年成立以来, 已逐步发展成为以智能建筑业、智能工业、 智能农业、 科技产业、 金融商贸投资五大业务为支撑的大型企业集团, 并成功打造了2家上市公司。截至2015年底, 远大已连续8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并成为全球第一建筑幕墙公司。
在国家大力倡导企业主辅分离、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大背景下, 沈阳远大集团高层敏锐地发现, 在传统的研发体制和机制下, 研发系统与产业公司混为一体, 科技与创新得不到有效激励, 集团内部各产业公司受制于利润指标考核, 不得不忙于短期内能迅速收益的项目。 在管理机制上, 企业的工资待遇、 经营分配一直放不开, 内部科研人员缺少创新激情, 外部高端科技人才引不进来。 据此, 远大集团果断实施将研发机构从产业公司中分离出来, 组建了远大科技创业园。2012年9月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注册成立, 2013年10月正式运营, 这是在全国率先实行技术研发和产业相分离分立, 按照公共服务平台思路进行研发和服务的多功能高科技园区。 科技园由沈阳远大企业集团、 沈阳市科技局、沈阳市经信委共同投资组建; 园区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占地面积10.4 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注册资本1.35亿元。 科技园设有建筑科学、 建筑运输系统、 动力智能控制、 环保工程、 工业工程、 先进技术等6个核心研究院, 这些机构下辖几十个各领域细分的分院所, 并设置了先进实验室和试制工场。
园区成立以来, 通过实施一系列全新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破解了长久以来企业普遍存在的科研与生产相混合、 科研处于从属地位、 研发人员动力不足、 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弊端, 取得了显著效果。 截至2015年底, 已有来自不同国家、 不同行业的700余名研发人员进驻园区, 申请专利102项, 授权专利58项, 立项研发项目104个, 实现成果转化项目59项。
(二) 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功能定位
远大科技园将自身定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领先的科技研发创新基地及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来实现资源聚集和产业升级, 为远大企业集团所属企业及东北地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主要功能如下:
1.研发创新功能
结合沈阳市优势产业的升级需求, 科技园集聚全球科技资源, 以该集团幕墙、 电梯等支柱产业和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服务为着力点, 积极促进相关产业新材料、 新部件、 新模块、 新产品的研发创新。 如: 幕墙产品标准化项目、 PM2.5电袋除尘项目、 工业机器人项目等。
2.技术资源整合功能
通过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远大科技园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牵引, 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科技园还积极引进、 消化、 吸收国外高新技术, 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3.新项目孵化功能
科技园为创业期的中小企业提供新项目孵化服务, 成为产业界投资创业的 “理想栖息地”。 同时又强化内生式发展理念, 在孵化新项目的同时增强集团内相关产业的创新活力。
4.工业设计能力
不断提升工业工程师的能力是支撑转型时期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除了传统的产业经济外, 科技园还谋划为园区以及沈阳的特色产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 加大集团内的技术服务业比重,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三) “六制” 并举助推科技创新发展
1.科研公司制
就是集团与所属研发人员和机构实行新的商业模式 ——市场化管理。科研人员将研发成果转让集团, 转让费即为科研经费。 同时, 科研人员将以入股或提成形式, 终身享受自己研究成果带来的利益。“科研公司制”由三大机制构成: 一是承认知识资本化机制, 在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的同时, 确保科研成果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 实现知识的资本化; 二是个人终生受益机制, 科研人员的收入、 奖励与成果挂钩, 个人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终生受益; 三是风险抵押贷款机制, 即通过项目向集团进行风险贷款, 用于科研, 用成果转让收入对风险贷款进行偿还, 项目与研发人员风险挂钩。 此制度一改过去科研是企业内部附属品, 强化了科研的市场属性和私有属性, 把科研人员的利益、 风险永久地与研发技术、 产品挂钩, 从根本上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项目负责制
远大科技园推行 “有项目、 有成果、 高收益; 没项目、 没成果、 没收益” 机制, 有效提升了研发系统的自主性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 科研人员进驻科技园后, 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进入项目团队, 否则会被调岗或淘汰处理。 因此, 科研人员的危机意识被唤醒, 必须结合自身业务能力迅速找到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不仅需要主导科研工作, 而且必须担当起经营管理的全部责任, 在人才引进与使用、 工资标准、 科研立项、 项目补贴申请、 风险贷款、 成果转让、 奖励分配、 费用支出等各个方面与市场结合, 进行自主决策, 彻底改变了原有体制下由行政干部管理科研的传统模式。
3.成果转让制
“成果商品化” 是远大科研创新体制机制的关键, 旨在解决成果难以转化的难题。 科研项目实行与市场、 产业、 国内科研院所、 竞争对手接轨, 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均归科技创业园所有。 在对该项技术成果的经济性、市场需求、 技术推广、 标准化、 专利等方面进行评估后, 确定成果价值和价格, 然后科技园和项目负责人协商定价。 成果商品既可转给远大集团, 也可在远大集团外进行技术转移、 成果转让或投资发展。 采用市场商品化效益来量化科研成果的价值以及科研人员的贡献程度, 科研人员可按效益和贡献获得更多的收益。 如远大研发的混合电袋除尘器, 每销售出1台, 项目研发团队就可以从销售额中提取3%的报酬。 远大科技创业园运行以来, 技术成果转化率实现了100%, 大大高于国内1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4.创新人才机制
为使各类人才竞相施展才干, 科技园提出人才使用的 “4 个100% 法则”, 即 “对人才赋予100%的权力、给予100%的信任、 搭建100%的舞台、提供100%的服务”。 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开发效能, 采取 “授权经营, 分权管理” 的方式; 根据各类人才的管理能力、 专业素质、 技术水平进行优化配置; 从高级管理人才到普通技能人才, 逐人提目标、 给权力、 压担子;在拔尖人才使用上, 破除论资排辈, 不拘一格地选拔研发团队的 “ 领头雁”。 科技园还采取 “不求所在, 但求所用” 的 “柔性” 人才引进策略, 科研人员或研发团队通过签订协议, 远程自主加盟等形式, 聚集了百余名海外专家, 建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 “本土+海外” 专家团队。
5.创新创业机制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创新、创业激情, 科技园推行了 “金点子”创业项目政策, 员工有任何创新 “点子” 项目, 可申报到科技园平台进行孵化, 科技园提供资金、 设备等配套服务, 这与目前政府提倡的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相吻合。 科技园还积极与外部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之间进行产学研合作, 将其优秀教研成果与企业的产业化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如2015年初, 由设计公司 “梵天”、 技术公司 “新松”、 需求公司 “远大” 三家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跨界组成的团队, 开始了玻璃幕墙智能清洗机器人的研发攻关历程。 这一产品在全球市场尚属空白, 如研发成功后, 高楼玻璃幕墙的清洁将不再需要 “蜘蛛人” 或擦窗机, 成本和安全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6.服务保障机制
远大科技园为全球科技人才及科研项目团队提供项目投资、 项目检索、 市场推广、 产品营销、 专利保护、 供求交易、 人才智库检索等综合性服务, 并通过政策及法律引导等手段, 有效降低科研新项目的创业风险, 创建共赢商业模式。 同时, 为保证创新体制的高效运行, 远大科技园搭建了包括信息、 人才、 融资、 创业、 技术成果交易在内的 “五大公共服务平台”, 真正实现了从体制、 机制和服务的全面创新和突破。 另外, 科技园给予科研人员基本工资保障, 确保他们安心做科研, 并为引进的拔尖人才提供住房、 用车、 配偶就业和子女教育等多项福利。
天津可借鉴的经验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 提出, 到2020年努力把天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区域创新中心, 为天津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做出引领和示范。 结合天津工作, 可从 “远大模式” 中借鉴如下几点:
(一) 牢固树立市化场理念
远大企业集团将研发机构从企业中剥离出去, 按市场化进行运作, 找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 契合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其模式无论是管理体制创新, 还是激励机制创新, 目的都是让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赋予更多自主权, 使科技成果转化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科技经营管理更加遵循科研活动规律。 有条件的大企业把科研部门作为独立实体分离出来, 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去发展, 政府应该给予积极支持。 在远大科技园成长过程中, 沈阳市政府以参股45.5%的形式, 先后2次注资6000多万元给予支持, 可见支持力度之大。
(二) 探寻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远大科技园实施的科研公司制, 为企业转型升级找到了突破口。 科研公司制带来了3个方面显著变化: 一是实行公司制后, 集团所属企业必须按照市场化机制, 从科技创业园引入科研成果, 倒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二是科技创业园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促使其必须以市场衡量科研价值, 加大科研评估与投入,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三是科研人员直面市场压力, 开展科研工作必须努力寻找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 通过该机制, 带动企业逐步走向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科研和市场, 摆脱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领域, 努力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为此, 可以选择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 在不改变体制的情况下, 在内部试行建立独立的科研机构和项目负责制, 以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三) 探索建立研发人员长期收益机制
最近, 科技部发布的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若干规定》 提出, 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 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奖励。 这意味着, 主要贡献人员至少可以拿到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25%作为奖励。 而远大科技园实施的 “知识产权私有化” 机制已经先行一步。 科技人员在获得研发成果转让收益的基础上, 产品在市场上每完成一次销售, 研发人员都能再获得一定比例提成。 这样科研人员不仅可获得集团提供的技术转让费用, 而且可终身受益自己研发产品创造的价值, 即 “版权税”。 其机制值得我们思考。
(四) 强化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