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管见

2024-07-31

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管见(精选7篇)

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管见 篇1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与策略手段的应用经济学科。其操作性、实践性很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营销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技能,不管何人,从事何种行业,人人都在参与营销活动,如工商企业营销产品和服务,教师“营销”知识,政治家“营销”政治主张等。总之,营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营销学以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较系统地阐述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策略,并注重介绍国内外市场营销的新成果和营销实战的新经验。教学中如果仅实施课堂教学,就显得枯燥乏味且比较空洞,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营销实践的需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在中专教学内容基础上应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具体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案例教学,与学生一起剖析最新的和最典型的营销个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留意身边的营销事例,从中发现问题,继而理解问题的实质并最终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营销技能。比如在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一节讲解中,引入“华龙”集团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华龙”集团是怎样进行市场细分的,“华龙”为什么要确定农村市场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待讲授到推销技巧时,可以运用著名营销专家乔·吉拉德的一些经典营销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真正理解营销是门“艺术”。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同学们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便于理解记忆营销的理论知识。当然,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必备工具。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无法进行,教师要注重案例的搜集整理,从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的、最经典的、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合理组织学生研讨,引导学生科学运用所学知识,并随时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求教师下功夫率先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实施

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法就是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展现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市场营销实践的情景,使学生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学会独立做出分析和判断,在多变的情景角色转换中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以来,我们设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储蓄》模拟实验室,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场景,很好地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对《营销》这门课程,它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它可以把情景引入课堂。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搜集市场营销方面的实际资料和案例操作过程,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将这些实际操作场景展示给学生。还可购置一些营销教学录像光盘,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应用,模拟企业的市场运作,做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以便学生加深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其次,为学生进行仿真策划。例如在讲解人员推销时,为学生仿真设计购置某些商品的实例。每个实例设计固定的角色,不同的过程。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分别模拟不同的销售过程。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分析,共同探讨销售技巧。这样参与者如同亲身实践,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是最好的实践舞台。只有在生活和企业实践中才能领悟到营销的魅力。首先,与多家企业联系,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为某百货商场元旦、春节的促销活动进行促销策划,并写一个1000字左右的营销策划方案。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又锤炼了他们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积累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其次,选择确定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俱佳,具有市场营销示范作用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可定期到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巩固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我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粗浅看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会不断尝试与探索,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城乡饲料、兽药市场监管之管见 篇2

1 对经销商按法律法规实行行政许可, 建立经销商档案

对要经营饲料、兽药的单位和个人办理行政许可证, 建立经销商档案 (包括电子档案) , 档案包括经营地址、品种、范围。

2 要求经销商对进入当地销售的饲料 (含添加剂) 和兽药办理行政许可证

要依法对进入辖区销售的饲料和兽药进行审查, 要求生产企业提供资质、国家许可生产经营证明、质量保证体系情况证明 (认证情况) 、分支机构 (办事处) 情况。审查绝不是地方保护, 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合法生产商和农户的利益, 更是为了畜产品安全。要求凡进入市场的产品, 在一定时间 (如三月) 必须提供合法与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最好为第三方的检验报告, 以保证其公正性) , 确保农户利益。

3 建立销售档案

要求经销商对进货和售货建立档案, 进货档案包括生产商、品种数量, 产品合格证明与检验报告等。销售档案包括销售对象、销售品种及数量。建立这几类档案的目的是便于溯源, 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保障农户利益。

4 监督管理

现在电脑技术普及, 县级管理机构应建立管理网络平台和管理档案, 管理网络平台需要设计或购买软件, 在经销商的电脑上安装软件, 要求经销商对其进销档案及时上传, 随时了解其经营动态, 根据档案资料, 随时抽查,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5 监督监测

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 对辖区内饲料和兽药市场进行检查, 对质量不稳定和有疑问的产品进行抽样监测, 或按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辖区销售产品进行抽样监测。对监测结果予以公布, 对监测出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依法处理。

6 取缔流动摊点和打击无证经营

通过笔者了解, 查处流动摊点和无证经营是控制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在农村, 赶集时流动摊点和无证经营现象较多, 是违禁药物销售和坑农事件的高发地, 因此需要进行取缔和打击。

小学作文教学管见 篇3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如写雪的作文,就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如《夸夸我们组》、《我的好伙伴》等的写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除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变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读了《凡卡》后写《凡卡的梦》,读了《小音乐家杨科》写《小音乐家杨科来到我们中间》,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

二、抒写真话

作文应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我给它们归纳成“三亲”。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学生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我请学生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兴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样便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三、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学生们个个点头。

四、注重观察

在学生身边,处处都有素材,只是学生不会捕捉素材,这就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例如在初春的季节,窗外又刮起了沙尘,课堂上学生被风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向窗外张望,还不时地指指点点。看到学生已无心听课了,我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机呀。我手一挥,走,都到窗口来看大风。学生们纷纷走到窗口,兴奋地议论着。我说:“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看到了树在摇摆,地上的树叶和杂物被卷到空中,顺风骑车的人们非常轻松,逆风骑车的人非常吃力……我听到了风的声音像尖锐的口哨声,又像野兽在大叫,听到了把门刮得乱响……”我说你们有没有在大风中经历过的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有的说:有一次大风把红领巾吹飞了,他使劲地追,差一点就掉进了沟里。真是惊险呀;有一次在外面玩沙子刮进了眼里,我奶奶,妈妈特着急,给我又是吹又是洗,我觉得他们真是爱我……然后我招呼大家坐回座位,在黑板上写下了:“风真大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几个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一说,学生们很踊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举起了手。马上就要放学了,我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去亲身感受一下大风,观察路上发生的一切,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非常高兴。

作文创新教学管见 篇4

一、打破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拓展创新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去留心周围的生活,寻找不到生活的素材。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的话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细致观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从而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水平和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大胆想象,开阔思路,多写想象中的事物和自己的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写童话、写寓言故事、幻想故事及未来的东西等,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笔者在教学《自由习作》时,就让学生大胆想象,想些什么就写什么,科幻童话、未来的事情等等,只要想象合理,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即可。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个个都兴致很浓,写得又快又好。

3.激励学生善于思考,感受创新实践。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的信息量越大,就越能使自己丰富起来。引导学生看电视、看报、看书、上网等,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吸取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挖掘、调动学生的信息和人生阅历,了解他们的看法,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的信息量能够不断扩大,不断积累生活素材,发表对生活的不同看法,感受创新实践。

二、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工夫等于虚掷。”这就说明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和习作修改的评价。对此,教师应依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采用多种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推进习作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注入新鲜血液。笔者在这几年的习作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保护和激励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

1.学生重改。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习作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受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在习作修改中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生互评。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安排学生互评习作,从构思、选材、感受等不同的角度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然后再修改。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习作互评,能使优等生辅导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另外,学生们在互相评定,共同探讨,不断争论中,能提高习作水平。

3.教师评语要有启发性、民主性。学生评改完后,教师还要将学生的习作收上来仔细审阅,以便了解和指出学生的合作修改、不足评价,在需要时做眉批。同时,习作评语要针对每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抓住学生的主要毛病,分析病因,指出修改的途径和方法。评语要有启发性、民主性,这种启发性、民主性的评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在讲评课时,教师不仅要讲评习作,还要讲评学生的习作评语,使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不断提高。

小学体育教学管见 篇5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应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2)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3)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4)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二、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小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六年级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以防止因裁判员不足而出现工作差错,从而保证游戏评比在公正、准确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四,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做朋友。教师以一个活泼、乐观、有趣甚至于天真的形象出现在学生当中,既当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做游戏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玩、一起乐,共同营造一个温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不断养成文明、宽容、团结、协作、合群的健康心态和习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感情交融,赢得游戏教学的成功。

3.游戏的总结

这一环节很关键。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应立即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并进行认真总结。对游戏过程中个别小组或个人在意志品质坚强、严守组织纪律、遵守游戏规则、发挥集体智慧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应及时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发挥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道德风尚,使参加游戏者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多表扬、少批评,切忌游戏虎头蛇尾。

四、结语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认识体育、理解体育,进而形成体育意识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更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参与者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做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地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学习—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篮框降低到1.5至2.0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参与。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体育形式,而体育游戏无论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7.6.

[2]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人学学报,1998,(2).

[3]莫少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分析[J].体育科技,2005,26(2).

[4]张德勇.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J].中国学校体育,2007,(04):73.

[5]白微.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95.

律动的绿荫场

———音乐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张桂红

(仪征市实验小学,江苏仪征

摘要:在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将音乐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氛围,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音乐应用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体育课,已不再是一个单纯掌握运动技术的学科,而是一种健康体育。体育课不但要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要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体育是一门综合学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体育和其它学科的关系,结合其它学科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体育课。

音乐通过人的声音或乐器发出的旋律、节奏等音响直接刺激和影响人的听觉,使人产生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体验。因此,音乐不仅涉及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对体育运动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音乐在体育教学中已经被很广泛地运用。

音乐进入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上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欣慰、愉悦、兴奋、镇静等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境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衬下,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机能,原来枯燥的教材通过音乐的融合能使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持久、神经类型得到调节,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下面就是我在体育教学不同阶段应用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效果。

一、音乐在准备部分运用,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学习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准备活动时选择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进行队形队列练习和热身练习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知识,在愉快中锻炼身体。例如,队形队列练习:四列横队走—十字队形走—合、裂队走等。配以雄壮的《进行曲》,学生随音乐节奏踏步,在此基础上逐步变换队形队列。通过团队步调一致的整体动作,振奋精神,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整体观念。热身运动:音乐可选择100—120拍/分的迪曲,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数拍子,在数拍子时强调从强拍开始,依次进行。然后让学生把音乐和口令逐渐地融在一起,在学生比较习惯后,就可以过渡到心中默数,在以后的课中再加强练习,循序渐进地练习后,学生就可以自觉地随音乐进行整套准备活动操的练习,从而完全用音乐去代替口令,并使学生在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形成用耳听音乐、用眼看示范的一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转化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病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种全身心运动的学习方式,也为后期学习韵律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声带疲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师生在动作与音乐之中相互沟通的目的。

二、音乐在基本部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这部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而有些运动技能学习起来是很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可是配上音乐后,可以让学生很快地兴奋起来,提高运动的适应能力。例如:在武术教学时,配上《中国功夫》音乐就能解决教材的单调、枯燥,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一下子就能被调动起来,并能很快地兴奋起来,学习的氛围立即就不一样了。在耐力跑教学时,由于耐力跑平时很少练习,对学生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个考验。如果只是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跑圈,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疲劳和抵触情绪。可是如果在跑时配上音乐,学生就可以克服因动作简单重复而产生的厌倦情绪,从而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和兴奋性。

当然在基本部分教学时不应只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有时还可安排一些律动和游戏。律动本身就配了音乐,让学生随音乐一起进行运动。我在教学二年级学生一节游戏课时,安排了一个钻山洞的小游戏,这个游戏有多种做法。以前我只是教学生多种游戏的方法,可是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音乐老师教学生唱了一首钻山洞的歌,我立刻在一个班做了实验,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起来,学生一边唱一边游戏,本来就很活跃的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尽情地唱着、跑着、跳着、笑着……看着他们一张张幸福快乐的小脸,我也感觉无比幸福。

三、音乐在结束部分运用,放松学生的身心

音乐可以抑制疲劳,加快疲劳的消除,从而达到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例如:课的最后,我尽量做一些慢速轻松、抒情的音乐,学生边听边做边休息。这样剧烈运动出现疲劳后,听听悠扬的乐曲,不仅是一种对修养的陶冶,而且是一种娱乐的享受。这样既可以降低大脑的兴奋性,又可以达到全身放松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和音乐教师沟通,根据学生学过的音乐歌曲,创编一些简单的放松舞,让学生边唱边舞,自娱自乐,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便激发学生对动作的创编热情。

由此可见,音乐进课堂已成为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在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高教出版社,1995.4.

小学作文教学之管见 篇6

1. 学生学会倾听。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现自我,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些教师误认为对学生提出要求, 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大力提倡自主空间, 任学生尽情张扬。从而使课堂没了规范性, 到处一片“气氛融洽”。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学会倾听, 才能从听的过程中汲取别人言语中所蕴含的优美, 获取语言中所含的信息, 学会不同语言的表达, 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 作文自然不是问题。

2. 教师要学会倾听。

有人说, 中国教师不善于倾听, 究其原因, 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很多教师习惯于自己肆意地言说, 要求孩子只有服从和执行。这样一来, 如何为学生学会倾听做表率呢?因此, 教师应该也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当教师身体前倾, 双眼注视, 侧耳倾听, 我们的学生才会觉得受到尊重, 才会有说的自信, 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乐于说, 乐于表达, 不知不觉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从另一方面讲, 只有教师认真倾听, 才能从学生的口中知道其表达的详细内容, 才能准确地辨别、判断、选择。及时捕捉价值的资源, 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正确的评价, 从而使学生改掉缺点, 发扬优点, 为作文打下基础。

二、学会看

1. 在生活实践中学作文。

(1)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首先, 在观察前, 要引导学生确定观察目标。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随意地看, 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其次, 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看。如写人, 就要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观察, 并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观察时, 教师还得做必要的讲解, 点拨学生正确观察。最后, 教师还应进行理性的渗透。单靠观察, 没有理性组织的作文只能是记流水帐。因此, 教师在学生观察后, 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的素材中加入个人的情感、观点、想象等内容, 使所观察的内容变为有血有肉的作文载体。 (2) 在生活中教会学生观察。在生活中, 每个学生身上发生的事都不同, 有的参加比赛获奖, 有的得到“三好生”称号, 有的游览了名山……这时, 教师就可以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他们把这些生活经历转化为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教会家长, 如何在生活中让学生留意观察事物、事情, 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2. 在读书实践中学作文。

作文从生活中来, 作文也从书本中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 而且单纯的生活记录, 只会变成一种纪实, 缺乏文章生动与趣味。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学作文。引导学生品读书本里的人物, 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教学《桥》这篇课文时, 笔者就注重学生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简短而有力, 优美而震憾人的特点, 从中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写场面, 写人物。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 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丰富背景知识, 从而更好地为作文服务。

三、学会说

作文, 事实上就是把内心的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一个过程。转化为口头语言是作文的另一种方式。学生随心所欲地“说”, 便于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有效地将口头语和书面语结合, 便于学生从所想向所写过渡, 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 积累写作素材, 促进学生快速地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因此, 笔者在课堂语文教学时, 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例如, 每节语文课前, 我让学生花几分钟时间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或看到的书的内容, 讲述给全班同学听。要求讲述者把内容讲清楚, 讲具体, 要流利。倾听者认真听, 听完作出评价, 哪里讲得好, 哪里讲得不好。教师给予讲述者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从而树立学生倾诉的自信。课堂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注重鼓励学生发言, 给予广大的表现空间。并适时点拨学生, 让学生把内容说完整。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架起了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桥梁。

四、学会写

听、说、读、想的最终目的是写。如何学会写呢?笔者认为这“写”应该渗透在每一节阅读课中。课堂中, 林老师主张一课一训练。当时, 两首古诗学完了, 林老师又出示《送别》这首诗, 引导学生吟诵。之后, 在《送别》音乐声中, 课件出示学校一些建筑画面, 并用言语渲染:“孩子们, 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 我知道你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留给母校, 希望你们也学今天的诗歌, 借一个景或几处景来抒发你的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 这样的言语, 这样的音乐, 完全调动了他们的情感。因此, 之后的诗歌展示特别精彩。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林老师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工具性。不仅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借景抒情, 还懂得了如何借景抒情。当然, 这样的训练不是每节课泛滥地进行, 应恰当地去体现。

因此, 真正的作文训练不应完全体现在作文课上, 而应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和学习的每个角落。只有“随风潜入夜”, 才能“润物细无声”。

摘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 心理负担越重。心理负担越重, 学生的作文就愈加失去灵性和创造性。“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因此,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 潜移默化渗透作文, 不知不觉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使学生不再怕作文。

中年级习作教学方法管见 篇7

一、树立整体观念,阅读课上习得写作方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专题,单元内不同课文既体现专题特点,又各显风格,而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对人物语言的细致刻画。通过多媒体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在人物语言的前面时要加冒号,在后面则直接写句号。最后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练一练。《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内心这一写法。这里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场景一:操场上,有几个男生正在兴高采烈地玩游戏;场景二:小红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请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来说一说。这样以说促写,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学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让学生画出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谈体会,使学生意识到动作的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心情。学习《妈妈的账单》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比的写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既避免了平均用力,又能各个击破,学生在写本单元的习作时就如鱼得水、轻松自如了。

二、学会观察体验,让习作透出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要积极面对生活,认识生活,描述生活。而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

比如春天到了,我会领着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看哪些树发芽了,哪些花开了,哪些小昆虫已经出来活动了;听听小鸟的歌声,闻闻花香,到草地上坐一坐,摸一摸柔软的小草。走入情境中,先观察后写作,学生写起“春天”来个个文思泉涌,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许多有意义、有趣味、有价值的事,我也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只有引导学生做观察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有心人,才会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地写出真情实感。

三、注重阅读积累,在小练笔中不断提升

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鲁迅先生曾勉励青年作者:“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就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广泛地获取知识。

首先,每个学生要有一个积累本,对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中出现的好词、佳句、美文,随时整理,特别喜欢的可以背诵下来,甚至再仿写一段。通过阅读积累,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在写作时就能厚积薄发,做到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其次,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会一生受益。教师要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可以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读书日记等。对学生的日记我会逐句赏读,细心批注。学生通过写生活中真实而细小的事,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

上一篇:单边控制下一篇:中药清肺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