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功能

2024-08-19

政治传播功能(共11篇)

政治传播功能 篇1

中国共产党是以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闻名于世的, 在其领导下的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21世纪, 中国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暴露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度注重政治功能的发挥, 忽视了其文化功能。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 并把文化建设同对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一)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文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传播, 并不是对既有文化的原本照抄, 而是一种选择的过程, 包含了对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排斥与舍弃等。思想政治教育会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批判地吸收, 使其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实际上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同时发展了文化、创造了新的文化。

(二) 文化传播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另一方面, 文化本身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国传统文化中, 不仅有忠孝仁义这类具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功能的思想, 还有诸如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等许多现代社会仍在注重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播之间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意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传播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滞后于时代要求、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滞后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不争的事实。[1]最突出的当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滞后, 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以及运用方法能力的滞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越来越难以奏效, 社会上甚至不时冒出思想政治教育“过时了”、“无用了”等论调。

在文化领域内,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潮, 外来文化涌入, 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如传统文化没落、热衷西方文化等一系列现象。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 不仅改变了社会环境, 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标准和思想政治观念。网络文化传播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方法和手段, 同时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化传播的现状令人担忧。

(二)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的意义

1. 有利于政治社会化,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加强对先进文化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既然文化传播与思想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视文化环境建设, 借助文化传播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2]生活中人们如何体认文化, 都是贯穿于文化传播的过程之中, 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文化传播的功能, 更为有效地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不失为有效之举, 文化传播所具有的这一功能日益应当受到重视。

2. 有利于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 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邓小平在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 不仅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而且非常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 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 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 提出了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精神我们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3]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使大量先进文化得到发扬, 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了精神我们建设的水平。

三、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力提倡和发展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过分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 也不能贬低和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现实问题的综合研究, 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发展变化着的文化环境中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 文化即加深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对峙内涵。提倡和发展先进文化, 不能异想天开, 不能脱离社会实际, 要进行多方面的文化铺垫和建构, 以扶植先进, 批判落后, 加强吸收, 改造利用。[4]

(二)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提炼与改造

如果说提倡先进文化是一种肯定性选择, 那么批判地继承可以说是否定性选择。对于腐朽糟粕的思想, 必须予以批判和抵制。另一方面, 对思想道德文化中的先进文明成果也要加以借鉴和吸收。所以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对任何一种文化因素, 都应采取辩证取舍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各种文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构建一种合理的文化选择机制, 使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再生, 借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强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充分利用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当代中国,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使其具有文化认同感, 从而提高凝聚力, 使文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把文化具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这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而且达到了文化价值的展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文化传播也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3]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天祥.论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镜鉴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1) .

[4]朱志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论学刊, 2007 (11) .

政治传播功能 篇2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冲刺点总结: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试仅剩1个月了,考生们要注意对新闻传播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下面整理总结的关于新闻传播理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冲刺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一般指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从宏观角度提出大众传播媒介有三项功能:监视环境、协调反应、传递遗产。——三功能说

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功能:娱乐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从微观角度细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功能的认识:

1)守望人的功能

2)决策功能:唤醒大众注意,加以劝服

3)社会化功能:视听教育功能

4)娱乐功能

5)商业的功能 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

2.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定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促进社会机制运转。

3.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4.娱乐功能:摆脱工作和现实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报班有什么好处?

❶ 现在开始报班能让你早早的进入复习状态,不至于想考研想复习但是没有实际行动。❷ 报班老师给你讲一遍能加深你对考试试题的理解,能学到各种应试技巧,答题技巧,毕竟考研是应试考试,所以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❸ 报班老师能让你准确的抓住考试的重点、难点,能看透大纲的新增点,删除点等等,毕竟那些老师在考研这块领域是咱们普通学生的爷爷辈的,经验比咱们丰富多了

❹ 考研机构的名师很多都是身怀绝技,幽默风趣,让你在考研路上能不少那么的无聊,相当于调节自己了。

⑤考研集训营学习环境好,气氛浓,学习效率高。报班的缺点?

❶ 报班需要一定的开销,现在的辅导班便宜的几百几千一科,贵的全部加起来好几万。

对于有意向报班的同学来说,如何选择一个好的考研辅导班,这里我和大家详细说一下。这里推荐全国最有名的考研辅导班——凯程考研。

其实看看凯程考研怎么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功的学生,最直观的办法是到凯程网站,上面有大量学员经验谈视频,这些都是凯程扎扎实实的辅导案例,其他机构网站几乎没有考上学生的视频,这就是凯程和其他机构的优势,凯程是扎实辅导、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辨别凯程和其他机构谁靠谱的办法。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上交等考试特点。

举例说明,凯程教育考研培训机构,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中传、教育学、教育硕士、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的黄埔军校,考研的领头羊,因为不仅是今年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其去年被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经管录取的人数也已占录取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最原因之一是,它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一批专攻金融硕士考研的王牌师资,这也是和其他普通以政治英语课程为主的考研培训机构最大的不同。由于专业课院校的独特性,尤其注重专业课成绩,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不完全相同,同样是专业课,各个学校不太一致,这就需要师资团队对专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而一般的考研培训机构无法做到这一点。为了让更多学员顺利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凯程教育从每一堂课、每一个老师出发,做到让学生满意,如不满意随时调换,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保证师资团队的相对稳定和优胜劣汰,不断引入新鲜血液,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和高标准。众所周知,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中传、教育学、教育硕士、法学、经济学等专业考生的专业课也是他们的一大软肋,95%的考生都是跨专业。如何让他们顺利通过分数线,并取得高分也是一个难题。根据跨专业考生的特点,选拔的专业课老师,具备多年教学经验,制定了一套适合跨专业的考研课程,以绝对的优势,在考研中获取专业课优势。

2、深入研究各个专业考研的专业特点,做到精准制导,同时深入发掘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质,呈现出基础扎实而稳拿高分的面貌。

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中传、教育学、教育硕士、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的考研,学生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拿高分,如果是复习不到一个比较深的深度,很难拿到高分,因为考研这是发现有培养潜质的学生的测试,从千军万马中选择千里马的过程,这就是很多考研辅导机构的学生在考研中成绩一般的原因。考研,既要注意专业基础的夯实,也要兼顾攻克难题的能力,不是靠着几个模板,几个定律就包打天下。而凯程教育既严格要求,扎实训练,精准辅导,同时发掘学生的各个科目的潜力,从而实现考试分数的最大化。

3、符合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中传、教育学、教育硕士、法学、经济学、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等专业考生特点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指导原则,其中寒假远程班、春季集训营和远程班、暑期疯狂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冲刺点题押题模考、复试辅导班均为各个阶段全程训练课程,满足学生扎实训练的要求;保过班课程均为个性化授课课程,会根据学员实际状况,以实际考试目标分数为导向,安排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个性化课程,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报名,学生在报考之前会有专业的老师予以指导,为学生量身打造课程,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这样的课程安排也是金融硕士考生的特点决定的,大部分金融硕士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问题,仅仅凭借集中课程的讲授远远不够,每个人暴漏出来的短板和弱点,必须由教师在长期的督导和训练下才能够得到纠正,“一对一”、“师徒式”手把手的单独辅导和研判必不可少。

作为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培训辅导的培训机构,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通关率的原因还在于,凯程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创新和提升,积极研究考试形式和重点的变化以 3 页 共 3 页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及新增专业的特点,在给予学生权威辅导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深度且宝贵的考研信息。他们每年都会举办考研咨询说明会和考研录取报告,详细分析录取考生的背景特点、考试分数、学习特点等,为广大考生提供极具参考意义的导航信息。

目前凯程教育在2016年将是成立11周年,一直以来专注考研高端辅导,例如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法学、教育学、教育硕士、心理学、翻译硕士、中传、中戏等课程,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为更多的考研学员保驾护航,助其真正实现考研梦想!凯程在考研这个教育细分领域,已经创造了其他机构难以超越的成绩,也许正是这种潜心练剑的精神才造就了我们独特而优异的特质。事实上,纵观整个中国考研的培训机构,已经是考研培训的领导者,没有之一。

短信传播的类型与功能 篇3

手机在上世纪末才与人类结缘,但仅几年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从精英阶层的奢侈品变为国民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的时尚首选。我国现有4.6亿余手机客户,预测到2008年将有5亿余手机客户。无疑,在构建21世纪和谐的经济社会中,手机与国民一起,随时随地随身随心与第五媒体共浮沉。

以往,谈国民经济GDP时,硬邦邦的钢铁、黑糊糊的石油、轰隆隆的机械等支柱产业当仁不让。而今,信息产业以“软黄金”和“绿色经济”的美誉正后来居上。今年春节,国民用手机畅享温馨与祥和,将祝福的短信“发”往天涯海角,据统计,中国移动短信发送总量达112亿条,比去年同期增长48%,以每条短信0.1元计则入账11.2亿元;中国联通今年春节短信总量也超过40亿条。“拇指经济”登峰造极的神话,令经济专家们大跌眼镜并惊呼:手机短信已进入了工业化大生产时代!

手机在信息传播上成本低、速度快,成为中国经济连续4年超过10%的增速后国民的掌中宝。国民在言论日益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下,精神文化的参与性、创作性、交流性、互动性也进发出超乎以往的潜能。他们站在互联网交流沟通平等自由的平台上,以第五媒体短信为载体,抒发情感,反映意愿,献计献策,是一场文化热情与民情民智的公益演练和海选。尽管短信在传播过程中也有不和谐的符号,但这并不是互联网惹的祸。相反,倒敦促新闻传播界要加强对第五媒体研究与监管的力度,加强对手机传播的分析与研究,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短信制高点,使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向真向善向美的短信“广而告之”,让“拇指经济”的键盘提升国民幸福生活指数,为和谐文化大餐布一道绿色经济美肴。

一花一世界,一物一春秋。当我们剖析短信的作用与功能时,从短信的语言特色、传播实效、目标市场、传者与受者的关系人手,可将其划分为祝福吉祥信、热闹庙会信、励志共勉信、至爱亲朋信、公益新风信、时令佳节信六类。

祝福吉祥信。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主干缭绕着“吉祥”的氛围。吉祥就是幸运,无病无灾,是国民最基础的人生哲学,也是“爱屋及乌”推及亲朋好友的虔诚的祝福。所以,短信绝大部分是祝福吉祥信,带着对人生财富才气,爱情亲情友情,健康发达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善良祝福,传递和谐吉祥音符。如2007北京“最受欢迎新春祝福短信”状元信:“金猪送福送吉祥,奥运福娃来帮忙:贝贝送你谷满仓.晶晶送你亲满堂,欢欢送你事如意。迎迎送你身安康,妮妮送你福长寿。祝你新春快乐,好运无限!”短信中的5个奥运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名字的谐音即北京欢迎你!该短信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北京人中国人的祝福吉祥,完美地传播了国民共盼2008奥运的心声,传者与受者在完成瞬间快乐之时,定会举杯共祝祖国繁荣富强!《互联网周刊》在评价研究“快乐经济学”的学者陈惠雄时指出:以古典主义的快乐为基石,全面重建经济学体系的经济学家陈惠雄,他的《人本经济学原理》,以“快乐”为核心,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的经济学体系,并以此为准重估传统经济现象。祝福吉祥信的繁多,恰说明随着财富增长的国民,在短信中提升着弥漫世界的快乐和谐的幸福指数。确如陈惠雄所言:“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是否和谐的终极标准。”

热闹庙会信。“庙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规定的日子举行。庙会原本属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从早期隆重的祭祀活动,到当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在保持式微的祭祀同时,多增加了娱乐和经贸性活动,因而又名为“庙市”,成为百姓逢节赶集、过年逛庙会不可或缺的内容。

热闹庙会短信的特征是:或人或神或雅或俗或真或假,主旨是大大的热闹!就像庙会上摩肩接踵的人们、不分伯仲、大雅大俗、大俗大雅,是一种平民式的狂欢与疯狂。据《重庆商报》2006年元旦报道,由华岩寺方丈开光的一条短信火爆地被转发了40多万次:“‘福’送你一尊白观音。愿用慈悲见欢喜音!送你一尊红文殊,愿得智慧解烦恼!送你一尊黄财神,愿因布施得福报!祝新年健康吉祥如意。”热闹庙会信殊途同归掀起欢闹的波澜。

励志共勉信。励志共勉信即勉励人们更有志向和宏伟的志愿。“励志”是当代使用率颇高的词,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深度人性关怀。人的一生不可能是风和日丽,困难与挫折会使弱者一蹶不振。此类短信有的存几分“阿Q精神”却无碍大雅。所以。挚友都会针对受众的实况,有的放矢地将特殊的关爱传递给对方。这种“雪中送炭”也许会让受众钟爱一生并旧貌换新颜。下面的第一、二条短信,从今与昔的角度,勉励与抚慰受众“向前看”;第三条网络术语动词更显匠心;第四、五条是中央文明办、中国移动“公益短信大赛”获奖作品,主旨都是关爱贫困生,唤起公益爱心的:

①错过了晨曦,你可以欣赏暮霭;错过了春花,你可以接纳秋实;错过了太阳.你可以仰望星月;错过了昨天,你可以拥抱今天!

②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选择表情;你不能预支明天,但你必须用好今天!

③删除昨天烦恼,确定今天快乐.设置明天幸福,存储永远爱心,粘贴美好心情,复制醉人风景。

④贫穷,熄不灭山里娃明眸中求知的渴望,他们把小小愿望寄托给天上繁星。现在,爱心告诉我们要替星星们履行使命,让孩子们纯真的愿望不再是梦。

⑤一豆灯光,给无边的黑夜以希望。燃亮万道霞光;一抹新芽,给酷寒的严冬以希望,披起碧绿春装;一点爱心,给贫困的孩子以希望,成才建设家邦!

至爱亲朋信。亲情是上天恩赐的、无法选择而血肉相连的;朋友是后天生成的、志同道合而患难与共的。茫茫人海中,亲情圈与朋友圈不及大海里的一滴水,所以更显弥足珍贵:“生命中总有几个日子最珍惜,心底里总有几个朋友难忘记,从细雨飘洒的春天,到瑞雪纷飞的冬日,虽不能时时相聚,却常常在心中想起,祝你春节快乐。”读之令人魂牵梦绕。具有亲情和友情的人,幸福的感觉指数就高。当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与至爱亲朋畅谈的机会少之又少,情难却,举步艰,发一条短信,即可弥补缺憾,这正是当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关键的是此类信无论是自撰还是下载,都要与对方的身份与你的关系程度相妥帖,一是不要表错情令对方尴尬;二

是不要矫情令对方感到虚伪;三是真情实意发到对方的心窝;四是不可偷工减料最好自己创作,针对所涉受众发个性化短信,让我们合着短信快捷的节拍,使友情、亲情更深更浓。下面的短信可开拓你的思路:

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车如流水马如龙,大雾天气道一声:出门的您要慢行。(注:郑州轻院大学生崔鹏发给开出租的父亲的信)

朋友是琴,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笔,写终身的快乐:朋友是歌,唱一辈子的祝福!

公益新风信。公益,公共的利益。公益事业是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福祉。我国的“社会公益研究”是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而展开的,加强社会公益研究,体现出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2006年年底,由中央文明办、中国移动主办的“倡导文明、传递爱心”为主旨的“公益短信大赛”开赛,使公益新风信成了短信中的“新宠”,用先进思想占领短信阵地,有奖征集内容积极向上的文明“种子短信”并鼓励转发。在“种子短信”传递中,用户将下载或收到的短信转发给好友,既可用祝福方式与朋友联络发展感情,又传递了文明“种子短信”,同时用户参与活动短信收入,将通过中国教育基金会捐助给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该公益活动将文明中国“和谐共处”的理念传播得有名有实,随着爱心在指尖的汩汩“溢出”,大大净化了短信环境,一批充满爱心、饱含感恩之情或富于人生哲理的短信在手机信号覆盖到的范畴传播。江苏的一条短信:“孔子西游,见两小儿放羊,问其何不学?回日:穷啊穷啊!子日:痛也!痛也!子路遂掏出手机泣日:发吧发吧……”该短信将传统文化、公益内涵、历史名人与当代贫困生巧妙并有机地融汇,令人看后不仅仅捧腹大笑,更多的是笑后的冷思考与捐助的热心肠。以下前3条短信即获奖的“种子短信”,弘扬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①人之相悉悉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拥拥于礼;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伴伴于爱。祝你生活愉快!

②文明起修养,明智为后良;火炬永传递,种子方茁壮;关爱下一代,爱心辅栋梁;成事先成人,长幼齐拯邦。

③人生三境界:为民如木,蕴至淳之风。养清明!守自然冲和;为商如土,秉至诚之性。除虚妄!涤六合尘垢;为政如水,修至清之德,执公器!存天地浩气!

时令佳节信。据统计,中国传统节日有20多个。另外,和国际接轨的节日也不少。地球村的村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手机问候天涯海角的至爱亲朋,乐乐呵呵收获一份好心情。湖北方鸿儒老师在《一份特别的“年终奖”》中讲到,他执教的高三班在参加区期末统测中几遭“滑铁卢”令他心灰意冷,加之闲言碎语的敲击,他产生放弃教学的意念。元宵节之际,他月圆心不圆。此刻,他收到一则学生短信:“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朋友却是一辈子的财富。认识特别优秀的你,真好,元宵节快乐!”他感谢这份“大礼”,深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同样需“学恩”的抚慰、鼓励与净化,油然而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和孩子们一起全力以赴”的信念。情感是双向交流与沟通的,在任何节日里传递快乐,一份快乐都会演变为N份快乐。再如:

你知道五一节的来历吗?就是像你我这样的辛勤劳动者,每天要做到五个一:开心一点、健康一点、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任何传播都是符号的传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远古的人类传播只能以“造符运动”形式出现,而第五媒体所承载的新闻、短信、广告、互动等传播形式从本质上看,是构建和谐的经济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是飞速发展的中国驾驭着第五媒体快车传播着独特的“文化信息宝典”。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手机短信汲取了新闻、散文、诗歌、广告、箴言、民谣等文种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特征的新新文种。

世人对第五媒体短信毁誉参半,而短信在议论中筋骨更健,说明短信文化非“无本之木”。中国经济近30年的腾飞,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门户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的正确国策,这些都能通过第五媒体折射出来。手机短信像“百家讲坛”,使国民有了“话语权”和“选择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手机传播依附于互联网络,占尽了传播的先机;越来越多的国民拥有手机,使第五媒体的传播率发挥到极致。

诚然,文化是一种天性,而任何天性都非尽善尽美,都需要理性的指导与法制的监管。这正是我们在21世纪和谐的经济社会中加速提炼具有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符号体系的重大任务,只有对第五媒体在信息传播流通领域中的缺陷进行遏制与疏导,才能使第五媒体信息传播永远屹立在“绿色经济”的峰巅!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政治传播功能 篇4

一、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属性

政治传播是政治传播者利用意义符号, 通过媒介向社会成员传播政治信息的行为过程。②会议新闻则是媒介对于会议活动中具有社会知悉意义的政治信息的传播。传播的主体是政治行动者和新闻记者, 传播的客体是社会公众, 传播渠道是各种形态的媒介。政治行动者、媒体、公众三个要素构成了政治信息的传播与反馈的完整链条。

会议是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政治活动, 传播政治信息的会议新闻则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传播属性。

(一) 会议新闻是政治信息的媒介传播。

政治传播的核心是政治信息的传播。政治信息是指以中介形式对各种政治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过程的表征, 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中政治活动的内容、形式、特点和规律, 以及人们对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要求和态度。③景跃进将政治信息划分为:表现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意识等的观念形态;反映国家机器及其运转状况的实体形态;通过一定的态度及行为表现出各种政治心理状态的潜在形态和不断运动变化的政治斗争、政治变革、政治行动的流动形态。可见, 政治信息涵盖了所有政治组织的各种有目的的政治活动、政治观念、政治心理及其社会公众的反馈和评价。

政治信息对于“政治组织的决策、政治系统的控制、政治问题的解决具有决定性意义”④, 同样对于社会公众消除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 形成国家、政党的政治认同, 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也具有重要价值。会议是政治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政治活动, 会议新闻则是对于会议政治活动信息的媒介表征, 社会公众通过会议新闻来了解国家政权的运行情况, 了解各级政治组织做出的决议、决策、政策信息, 其目的是消除政治、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适应政治、政策变化的需要, 调整由此带来的有关涉及其生活、生存和发展利益关系的决策和行动。

(二) 会议新闻是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

会议新闻作为政治活动的传播, 其实, 是政治行动者内部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 是政治行动者借助媒体将其政治活动向社会的扩散, 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过程。正如布莱恩·迈克奈尔所说:“媒体报道政治活动并对之做出分析, 不过同时它又是这些活动的一部分, 因为它为政治行动者以及他们的顾问提供了资源。而后者自然有很大的兴趣理解媒体如何运作, 以及如何才能利用它们达到传播目的。”⑤

任何执政集团的会议, 所形成的决议、决策一般都涉及公共事物、公民利益、各利益集团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任何涉及公共事物、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关系调整的信息, 倘若走不出决策圈子, 就不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参与、讨论、理解和认同。而没有广泛的社会认同, 再好的政策都将难以施行。会议新闻将会议决议决策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 使决议决策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实质上是政治行动者决议决策的社会延伸, 是决议决策影响社会生活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公众的参与讨论、了解、认同和反馈将推动这种延伸, 并且将扩大决议决策的影响, 为决议决策的施行创造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一系列拨乱反正的决议决策, 之所以迅速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反映了全党、全社会的意志, 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这为决议决策的社会延伸和施行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 会议新闻是政治社会化的手段。

会议新闻是政治组织由内部政治信息传播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政治价值、信仰和知识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 而是慢慢形成的, 这一形成过程被称为政治社会化。”⑥戴维·L·帕雷兹将政治社会化归纳为:体制合法化、政治效力、政治参与、党派认同、团体认同和政策偏向六个方面。媒体是执政集团实现政治主张、政治理念、政治思想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会议新闻对决议决策政治信息的发布、对于执政者执政主张、执政理念、政治思想的传播交流 (讨论) 的过程, 也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构建执政合法性、政党政府认同和决议决策以及政策偏向的认同。正如马莎·L·科塔姆所说:社会公众“许多重要的政治态度是通过社会化获得的。”⑦政治行动者通过会议新闻这一社会化过程来影响社会公众, 实现政治动员、政治沟通, 以及政治主张、政治理念的宣示与传播。

(四) 会议新闻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媒介作为传播工具, 构建的是社会情境、政治组织、媒体与公众互动协调与平衡的关系。媒体的会议新闻信息选择, 一方面要体现政治传播者的传播意图, 同时也要考量社会公众舆论的诉求。其实, 媒介在政治信息选择过程中, 也是在构建政治传播者与社会公众相互影响的关系。会议新闻传播作为公众政治参与的途径, 已经成为政治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执政集团通过会议新闻, 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执政理念, 发布决议决策, 颁布政策法规, 影响和引导社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公众的互动和反馈对于政治的影响, 公众通过媒体了解执政集团的决议、决策等政治活动信息, 并做出评价和建议, 以此来影响决议决策的制定及其施行。

二、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功能

1.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对于会议信息和叙事框架的选择其实是在突出新闻话题的显要性。“媒体不但提供认知信息, 告诉我们发生了些什么, 同时还排列、组织政治事实, 通过这些事件在媒体议程中的出现与否指定他们的重要程度。”⑧媒介话题处理的显要性和重要程度, 其实就是在引导公众“想什么”和“怎么想”。“想什么”就是媒介在设置议程。“受众希望从媒介那里得到公开的政治信息, 所以媒介在加工信息、形成舆论的过程中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公众的政治偏好。”⑨在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中,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议程的媒介化, 也就是大众媒介通过对于会议众多议程的选择, 将那些影响社会进程或者涉及国家发展、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等重大决议决策设置为媒介议程加以突出强化, 形成阶段性的媒介关注讨论的焦点, 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这也是政治传播者实现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是媒介议程的社会化, 也就是大众媒介通过新闻、评论、政策解读等多种传播方式, 将执政集团做出的决议决策信息向社会传播, 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接受、理解并做出积极的回应。事实上, 公众只有通过大众媒介才能了解那些无法直接参与的重大政治、政策议题的决策情况, 以做出调整自己行动的决策。三是公众议程的媒介化和政治化, 也就是大众媒介在传播政治议程的同时, 也要十分关注公众议程对于政治议程的反映, 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政治议程的建议和意见的媒介反馈, 以引起执政集团的关注完善其决策和政策。同时, 执政集团的政治议程的来源, 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公众议程, 是对于公众议程的集中反应, 从有利于长期执政和维护其执政合法性、公正性出发, 将公众议程变为政治议程, 形成政府、公众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从而达到实现良政善治的目标。

2.政治宣示功能。

政治宣示是指政治传播者根据国际国内的社会情境, 通过媒体发出的政治声明, 表达的政治主张。世界各国领导人作为重量级的政治传播者, 常常利用国际国内的一些重要会议发表讲话, 就某些国际社会和国内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代表执政党和国家阐述其政治主张、政治立场、表明政治态度, 回应国际国内社会普遍关切、质疑的一些问题, 这些政治主张、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其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宣示。媒体的政治宣示功能主要体现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政治和社会情境以及政治传播者的政治意图上, 通过新闻叙事框架的构建, 突出强化政治传播者的政治主张, 以回应国际国内社会有关政治、国防、外交问题的反映。近些年, 中国领导人在一些国际会议场合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 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列车”的政治主张, 其实就是在回应国际社会对于崛起中的中国的种种疑虑, 尤其是回应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谓中国搭了美国便车的论调, 也是在向国际社会发出的政治宣示。在国内的一些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些政治主张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 坚决向污染宣战”、“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 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这些政治主张、立场、态度契合社会公众议程, 通过媒体的传播得以突出和强化, 直接回应了国内广大公众的深切关注和期待, 展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形成很好的政治宣示效果。

3.社会动员功能。

社会动员是指政治传播者通过媒介向社会公众进行持久、广泛、集中、深入的政治信息的传播, 使其态度、期望与价值取向等发生政治传播者所期望的变化过程。任何执政集团要实施有效统治, 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决议和决策为社会公众所认同, 都需要借助大众媒介进行社会化的启迪和普及, 使公众在头脑中塑造出一种政治秩序和政治合法性。每一个社会成员, 对有关政治系统的认同、依附、认识、态度、概念、信仰、支持和参与大都是社会动员和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大众传媒的社会动员功能主要表现在, 在会议政治信息选择中, 突出会议所形成的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大政治决策、政治主张、重大政策的传播, 凝聚社会共识与力量, 引导社会朝着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公众期待的方向健康发展。媒介社会动员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使会议这一政治事件引人注目, 即通过新闻报道、舆论渲染等方式, 吸引社会公众对会议重大决议决策的注意力, 扩大社会知晓度, 从而引导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方向。二是突出某种带有倾向性的政治价值观念, 以制造人们的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评价与政治决择。社会动员是否成功, 取决于政治动员内容的社会知晓度与公众的政治认同度, 一定的知晓度是社会形成认识和共同信念的前提, 而政治认同度则是促进政治行动的基础。

4.政治沟通功能。

政治沟通是利益主体间通过互动而形成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在现代化国家, 政治沟通的基本工具是大众媒介。政治沟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就象血液之于生命有机体, 任何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政治沟通。沟通一旦不畅, 国家政治系统的运行就要受到严重干扰, 政治效能也会大大削弱。政治沟通主要是政治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政治沟通的目的在于影响受传者的政治认知、情感、态度、立场、信念、行为等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 使受传者朝着传播者所期望的方向变化。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 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形式……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⑩因此说, 任何政治沟通都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信息传输与转换并取得共识的过程。

大众传媒会议新闻的政治沟通功能主要体现在在政治传播者与社会公众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渠道和意见交流的平台, 营造平等平衡、协商协调、有序有利, 具有建设性的沟通环境。平等平衡讲求的是社会成员无论强弱, 社会群体的意见和诉求, 都应该有一个平等的发声机会和意见表达上的平衡;协商协调讲求的是媒介在讨论一些重大决策和政策上, 搭建政治行动者与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协商与协调的平台, 使决策和政策更符合社会要求;有利有序讲求的是社会各个群体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理性、秩序的表达, 政府也要尊重不同意见和诉求, 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取决于话语权分配的公平和话语力量的均衡。在现实政治传播中, 由于主体间的不平等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政治沟通不畅的问题比较严重。反映在主体的不平等上, 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层复杂, 强弱社会利益群体在政治资源和媒介资源占有以及对决策实施影响上的不平衡性, 特别是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相比, 无论政治资源还是大众媒介的利用均处于不利的位置, 他们的声音往往被边缘化, 其合理诉求和主张也很难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一旦政治沟通受阻, 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同时, 由于主体间的不平等性, 也造成了不同政治系统政治信息的不对称性。应当说, 普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意见和呼声如果不能及时、全面、准确进入沟通渠道, 不能形成对于政府决策和政策的影响, 那么, 公众的合法权益就将难以保障, 社会稳定就面临挑战。因此大众媒介在发挥政治沟通功能上坚持平等平衡、协商协调、有序有利的原则十分必要。

5.舆论引导功能。

舆论引导是政治传播者的政治传播积极影响公众舆论, 从而达到某种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执政集团的任何一个政治主张、执政理念, 做出的每一个决议决策, 颁布的每一部政策法规都有一个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化和意见统一的过程, 特别是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喧嚣和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见, 尤其需要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媒体在会议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上, 主要体现在围绕执政集团提出新的政治主张、执政理念, 做出的决议决策, 颁布的法律法规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解读和评论, 阐明观点、解疑释惑, 引导社会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转型期中国社会“由于急速的社会变迁, 舆论呈现一时的迷茫状态;由于公众心态的浮躁, 舆论呈现情绪化;由于社会群体的重新组合, 舆论呈现分散化。”舆论的迷茫化、情绪化和分散化给舆论引导带来相当的难度, 因此, 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要坚持引导的方向性、建设性和聚合性。所谓方向性, 就是舆论引导方向要明确。媒介政治传播的舆论引导, 既要植根于中国的现实社会情境, 正视转型期多元化和情绪化的舆论中所揭示的矛盾和问题, 又要廓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阐释政府的重大决议决策和政策时, 不能只拘泥于信息的告知, 而且要就决议决策和政策出台的背景、要协调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的指向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告诉给社会公众, 以减少社会舆论的惶惑。所谓建设性, 就是舆论引导要以平等的建设性的态度分析社会问题, 阐释政策主张, 指明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让公众在获知政府决策和政策信息的同时, 较为客观、全面地理解政府政策主张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性, 促进公众的政治认同。所谓聚合性, 就是舆论引导要客观分析分散的社会舆论内在诉求的合理性, 寻求政策主张与分散舆论合理诉求的契合点, 强化政策调整的广泛公众利益的主导价值取向, 增强政策的认同感, 在认同中聚合舆论。

三、影响传播功能实现的变量因素

会议新闻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 需要政治行动者、媒介和公众良性互动协调和保持适度的张力。处理不好, 任何一方都可能影响功能的实现。

(一) 政治行动者的信息控制影响传播功能的实现。政治行动者作为重要的信源和传播主体, 特别是会议新闻的把关人, 对于会议新闻功能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媒介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选择、媒介的议程设置以及传播效果等等。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建设透明政府, 是构建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条件, 也是民主政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政治行动者作为唯一会议新闻的信源, 披露与否, 披露到什么程度, 信息是否真实, 披露的信息公众是否需要, 即使需要是否能够满足需求, 这些将直接影响媒介的议程设置、政治沟通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实现, 因此需要政治行动者权威信源的开放。公众通过执政系统的信息提供来审视和评价其诚实程度和执政的合法性。

会议新闻的后置审核刚性把关所形成的模式化传播形态, 也将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后置审核的重点一般放在政治正确上, 会议新闻千报一面的模版化问题比较突出。既使是以讲话为主体的会议新闻, 也并不是凸显重要的政治主张、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 而是追求讲话内容的完整性, 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完整性使重要、精彩的主张、观点被淹没了, 弱化了会议新闻的政治宣示和舆论引导功能, 也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

(二) 传播媒介的反控制影响传播功能的实现。政治信息的社会化需要媒介对于政治信息进行持久、立体、深入的传播。媒介能否保持与执政系统相同的价值取向将决定传播功能的实现和传播效果。一方面政治行动者所倡导的单一国家利益价值取向与传播媒介的多元价值取向常常处于博弈状态。媒介虽然也考虑政治价值取向, 但是社会和商业价值的追求将更多影响其信息选择。媒介不仅要考虑政治意识形态因素, 而且还必须考虑媒介的传播效果, 以及有限媒介资源效益的实现。另一方面, 执政系统的信息控制与媒介自由权利的追求也形成了一定的博弈张力。在现代社会中, 新闻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 媒介新闻自由的追求构成了对于执政系统信息控制的监督与制约。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掌握了大范围受众表达思想的话语权, 能通过对某些信息的强调与广泛传播影响公共舆论。”大众媒介成为一种控制社会意志的力量, 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对于政治行动者的反控制。

(三) 受众的认知需要也影响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受众的认知需要是媒介内容和受众选择接受之间的中介变量。一方面, 受众对于会议新闻传播的政治观念、主张、决议决策的认知, 来自于公众既有立场、情感、价值观的激活, 受众关注和接受的程度, 取决于受众对于这些观念、主张、决议决策的认知激活的程度。这些主张、观念、意见、政策契合了受众内在的立场、情感表达, 那么, 认知需求激活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反之, 则会走向反面。另一方面, 受众的认知激活来源于受众的需求动力, 也就是说受众是否关注媒介传播的信息, 是由受众定向需求决定的。定向需求是目标受众的内在核心需求, 涉及其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益, 受众了解和把握这些信息, 主要是为了消除客观世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扰, 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改变和行动。会议新闻传播的信息能否引起公众的关注, 取决于传播内容与目标受众定向需求的协调。

传播实践证明, 受众对于媒介传播的信息常常采取选择性的关注、接收、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并不是“刺激-反应”模式中的消极受众, 对于他们不需要的信息不会予以关注, 更不要说接收和理解。因此, 受众认知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满足的程度将决定媒介信息传播效果。如果所传播的信息受众采取排斥或者回避的态度, 执政系统的政治沟通、社会动员和舆论引导的目的就将难以达成。

摘要:会议新闻作为政治活动的传播, 其实, 是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 是政治行动者借助媒体将其政治活动向社会的扩散, 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过程。会议新闻具有议程设置、政治宣示、社会动员、政治沟通、舆论引导等功能。会议新闻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是政治行动者、媒介、公众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实现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效果, 需要保持三者的协调和适度的博弈张力与统一。

关键词:会议新闻,政治活动,政治传播,传播功能

注释

11政治行动者广义是指通过组织手段和制度手段左右决策的组织和个人。包括:政党、政府、公共组织、压力集团和政治领袖、政治精英等。

22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30页。

33 景跃进主编:《政治学原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268页。

44 荆学民:《政治传播活动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年版, 第94页。

55 布莱恩·迈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年版, 第49页。

66 戴维·L·帕雷兹:《美国政治中的媒体:内容和影响》,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第130页。

77 马莎·L·科塔姆等:《政治心理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第12页。

88 布莱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年版, 第54页。

99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95页。

1010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第547 页。

11陈力丹:《论针对我国当代舆论特征的媒介引导》www.space.m4.cn/sps, 2012-08-02.

传播饮食文化 提升育人功能 篇5

人以食为天,食堂是学生就餐的地方;食堂又是学校的文明窗口、教育窗口、信息窗口和文化窗口。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学生食堂被湖北省十堰市卫生局授予“A级食堂”称号。学校不断丰富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让学校教育不再仅限于以书本为中心,而是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通过强化饮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凸显“以人为本,以爱为源”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一、完善物质文化,营造健康环境

饮食物质文化是推进校园饮食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包括硬件设施、人文景观等,因其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近年,学校投资了150多万元对食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扩建了100多平方米的设有1400个餐位的就餐大厅,各功能间严格分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精细规范,在餐厅配备电视和影音播放系统,让学生在就餐的同时了解时事新闻,欣赏文艺节目,了解健康知识;开辟“意见箱”“校长信箱”和“回音壁”,对师生反应的问题及时反馈;配有先进的电子售饭系统,使消费方便、快捷、卫生;每个餐桌配有不锈钢剩菜处理盘,既避免了乱扔乱倒,又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

二、丰富精神文化,拓展教育空间

饮食精神文化是指饮食管理和服务文化,体现饮食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是饮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坚持把健康向上的饮食文化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这些精神文化从不同侧面起到了激励人、发展人和成全人的目的,拓展了教育空间,放大了教育的效益,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2011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最佳文明单位”,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美食养生,文化养人。学校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一是在餐厅墙壁、台柱上张贴有关节俭、品德、健康的名言警句,提醒学生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合理饮食。二是餐厅广播和饮食专栏以及《郧县二中美食网》及时推出校园新闻、营养健康系列知识、饮食安全防范、学生建议及反馈信息等,引领健康生活。三是百米文化长廊让学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优秀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四是每年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教育月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师生积极为食品安全献计献策,参与饮食文化建设。五是开展饮食文化进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饮食文化安全教育,养成科学的饮食观。这些饮食文化随时随处直击学生视野,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服务暖心,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强化“育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实现在服务和管理中育人。一是坚持每月一次的食堂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每学期举行一次岗位竞赛,提高业务技能。二是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强化监督管理,定时检查饭菜质量、数量、价格和安全卫生等,不定时深入食堂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收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架起监督、管理的桥梁,提高了膳食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精细、采购精细、操作精细、安全精细、考核精细,确保了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出售等环节安全卫生,降低饭菜成本,让每个孩子吃好;四是坚持领导试餐制和值日督导制,每餐售饭前由领导先试餐,对饭菜的质量、卫生、数量等进行评价,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五是设立关爱窗口,为生病学生专门定做饭菜,给予人文关怀;六是编制每周学生营养菜谱及价格表,每天变化,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监督。

三、构建制度文化,培养团队精神

饮食制度文化是指为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围绕饮食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岗位职责等。学校通过构建饮食制度文化,培养员工职业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形成了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饮食文化制度建设,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一是完善各项操作管理制度,学校制订了《郧县二中食堂人员工作细则》《郧县二中食堂食品采购、保管、发放制度》《郧县二中食堂卫生制度》《郧县二中锅炉工操作细则》《炊事员操作细则》《食堂餐具、炊具消毒细则》《郧县二中膳食委员会工作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翔实而细致地规定了每一个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并悬挂在醒目位置,时时提醒按章操作。二是层层签订食堂管理责任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确保每个操作流程得到有效监督,让学生吃上放心、满意的饭菜。三是严格检查落实,食堂管理人员和值日人员每餐对各个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促使每位员工把制度内化为行动,确保了饭菜质量和饮食安全。

政治传播功能 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我国, 电视的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拥有巨大数量的观众。电视传播以声音和画面双重方式, 直接向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电视新闻以电视传媒为载体, 直接或间接的对观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甚至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和思想观念的改造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利用电视新闻这个强势的平台进行宣传,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具有非常有利的影响。

一.电视新闻的概念

电视新闻就是利用电子科技, 通过电视的屏幕, 向观众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具体流程就是摄像、采访、剪辑、解说和配音, 可以系统、形象的对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报道。电视新闻是电视台节目的主题和骨干, 包括各种新闻性内容和各种新闻形式。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现场直播, “共时空效应”, 最大限度的展示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 用不同的方法和视角、鲜活生动的画面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 还可以结合现场和演播室, 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迅速全面的传播新闻信息。

二.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已经完全被各种信息所包围, 信息的传播无处不在, 人们不断地在接触各种不同的新闻。新闻在一定程度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 在长期的熏染下, 会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需要严格的控制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与时俱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与时俱进的文化与渊博的科学知识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正确的导向性, 对传播力度的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够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除了能够将知识有效地传播之外, 还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时事形势

电视新闻传播对于新闻内容来说具有一定时效性。一些国内外的时事新闻, 让人们对于国内外的各种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对这些新闻产生不同角度和不同倾向的认识和见解。传播有价值、具有正确导向的时事新闻, 对于人们来说, 不仅可以接受到新鲜的信息, 还间接地受到很多时事形势的教育。

三.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教育功能

1.宣传教育功能

电视媒体具有形象、客观和强势等优势。利用这些自身优势, 电视媒体对一些事件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深度解析, 为广大群众揭示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保持与相关政府的密切联系, 第一时间向人民群众传递政府对某件事物的关注、看法或者解决措施, 为政府和人们的相互沟通建立一个平台和渠道, 起着揭示真相、凝聚人心、服务大局以及弘扬正义的重要作用。我国电视新闻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准确的传递党的路线方针, 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电视新闻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就是将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广泛的宣传到人民群众中。

2.舆论导向功能

电视新闻从其意识形态上来看, 属于一种舆论工具, 有对舆论的反映和表达以及对舆论的引导功能。具体表现为及时的反映一些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情绪, 并引导到一个符合传播者利益的方向。电视新闻按照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 自主的选择合适的时事事件和评论, 来实现对人民群众的舆论导向功能。换种说法就是传播者为了实现舆论导向向其自身的预期目标发展, 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新闻进行选择。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形式, 特别需要一个正面的、积极的舆论氛围, 所以电视新闻对此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责任。电视新闻通过其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舆论导向的作用。而电视新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马克思理论、时代精神和社会荣辱观等对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3.舆论监督功能

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 具体体现在对公民和国家、社会事物等的监督, 保护公民参与国家政策讨论权利。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舆论手段, 真正的捍卫真理和正义, 打击腐败和邪恶, 严格的对政府组织和社会进行监督和批评。电视新闻的舆论功能, 使之肩负着监督社会的重要任务。

4.道德养成功能

电视新闻应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为人们伸张正义, 扶正祛邪, 彰显出积极向上的社会规范。人们受电视新闻的正面影响, 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准和正确的价值观, 实现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使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

5.政治沟通功能

政治沟通是指通过传媒实现民众和政府之间、民众和民众之间各种信息的交换。政治沟通对于国家的政治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党和领导者的决策。因此, 新闻传媒作为沟通的桥梁, 对政府和人们群众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沟通起到重要作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及时的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 也及时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各种建议和要求, 使各种问题得到尽快的解决。电视新闻还可以发挥其自身特点, 最大限度的对社会的不同群体进行沟通协调, 使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的群众相互理解, 为社会的各类成员建立相同的价值观。

6.释疑解惑功能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情况和新的倾向, 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 导致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利用电视新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及时的解答人民群众的困惑, 化解人民的内部矛盾, 促使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的发乎自身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束语

电视新闻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促进全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可以一定程度的强化全民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正面影响全民的思想、生活和工作,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浓华.论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对策[J].西安科技大学, 2011.

政治传播功能 篇7

(一) 教育宣传

电视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 会根据自身的新闻传播的优势, 对当前社会最新发生的实事热点进行深入的解析和研究, 并始终秉持传播真实事实的态度, 从多个方面向人们展现出事件的真实状况。同时电视新闻媒体也会运用其与政府之密切联系的优势, 把政府当前的政策措施以及对社会事件的处理态度和手段准确的、及时的传递给人们, 从而在政府与人们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的桥梁。另外, 电视新闻在传播时还能很好的帮民众们解决心中疑惑, 并将民众们团结起来, 同时还能起到弘扬正气以及为社会大局进行良好服务的作用。电视新闻传播不仅能够及时的向民众们传播党的方针政策, 同时也能够将民众的意见和看法及时的传递给党和政府部门。

(二) 舆论导向

从电视新闻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 电视新闻媒体还能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的作用。当电视新闻媒体在传播事实新闻以及对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 其可以通过舆论导向功能对社会的舆论现象产生重要的影响, 并促使其向着之前设想的方向推进。这就是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所起到的最为明显的作用。当前国内正在建设和谐社会, 因此需要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来进行引导, 而电视新闻媒体就为这一建设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舆论环境, 并且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社会的舆论导向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电视新闻传播时, 会对国家发展的政策及思想进行大力的宣传, 从促进了社会向着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 道德养成

电视新闻传播的是一个具有主流优势的社会价值观, 它主要是通过新闻的传播来达到弘扬正气、反对邪恶的目的, 同时促使社会形成一种正面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因此, 很多人都将电视新闻媒体比喻成一所社会学校, 人们能够在这所学校里学到很多社会知识, 同时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习惯。这些社会习惯需要用人们的思想道德来进行监督和约束, 而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二、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对措施

(一) 正面报道, 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社会问题与矛盾

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 即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非常正面且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并且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也是正面的且具有很好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正面积极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对其所传达的价值观表示赞同和推崇。因此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首先就要选择一些正面的社会热点事件, 并进行正面的报道以及评论, 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社会问题和矛盾, 从而促使人们能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引导。而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要想达到良好的正面报道的效果, 还要尽可能的减少或者是避免负面报道。事实上就是要求电视工作者们对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事件进行公平客观的报道和评论, 同时引导人们对这些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对待。新闻传播的最核心、最基础的原则就是传播真实事件, 因此也不能只进行正面报道而排除负面报道, 因为一味地报道正面的社会事件也会使人们的可接受程度下降, 并且报道的事件也会极度缺乏时效性。因此电视工作者在报道负面事件时, 必须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而引导人们能够对社会问题和矛盾进行正确的、理性的认识和了解。

(二) 提升电视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以及职业水准

电视新闻传播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 因此电视新闻传播的质量就决定了功能的效果, 而提升电视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以及职业水准就是保证新闻质量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首先需要对电视工作者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电视工作者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理论, 并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同时运用这个理论来对社会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电视工作者还要时刻关注新闻环境的变化, 并将其长期的发展目标与近期的工作任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并借鉴党和政府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 将其引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从而提升新闻的思想水平。其次就是要提高电视工作者的职业水准, 只有提高了职业水准, 工作者们才能制作出更优质、更精良的新闻, 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电视工作者们也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知识架构, 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 运用网络技术,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效性

目前,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使得网络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加, 这些信息量不仅内容多而杂, 同时还包括很多虚假的垃圾信息, 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时缺乏准确的判断和认识, 从而造成选择上的困难。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很大的区别, 电视新闻能够对所有的新闻内容进行分析和把关, 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良好的传播价值的内容传递给民众, 从而让民众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新闻信息。同时, 电视新闻传播时, 也能够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制作和传播新闻, 例如可以从一些论坛或是微博中寻找到人们所广泛关注的、具有热议价值的内容或者话题, 并加以跟踪, 且电视工作者们还能够从网络上获取一些社会事件的不同观点来进行分析, 从而制作出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报道, 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分析和研究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应对措施, 不仅能够为其提供更有效的实现路径, 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玉.电视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突围[J].新闻战线, 2015 (2) .

[2]闻竹.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战线, 2015 (8) .

[3]毛浓华.论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对策[D].西安科技大学, 2011.

[4]解静.电视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解决途径[D].西北大学, 2013.

微信传播功能及其影响 篇8

一、微信的简介及其特点

著名IT评论员曾评价, “微信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线上即时通讯工具, 其打破了多项即时通讯业的纪录。”2014年11月, 腾讯公司又推出了腾讯电话本, 让人际交流的时间、空间距离进一步缩短。2015年春节期间, 微信红包让微信又一次成为中国人瞩目的焦点, 腾讯公司联合国内外多家企业推出的春节“摇红包”活动, 据报道, 累计送出了多达5亿人民币现金红包, 微信红包这一词汇也荣登2015年春节期间热词榜。

微信的三大特点是其能够风靡中国的主要原因, 这三大特点成为微信吸引各阶层人民、机构、政府参与其中的重要法宝, 现将微信的三大特点简介如下:

1. 功能集成度高

微信作为一款普通的即时通讯软件, 它比其他通讯软件的功能集成度高。它的功能包含了发送语音短信、文字、图片、表情、动态图片和多人聊天等聊天功能, 同时还具有基于即时定位的社交活动插件“摇一摇”、“朋友圈”、“附近的人”、“漂流瓶”等以及最新的“扫一扫”、“购物”和“微信红包”。这些功能高度集成, 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使人们摆脱了以往功能单一的通讯工具, 最典型的就是手机短信业务近年来持续下降, 微信成功的完成了对短信的逆袭,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支持平台全

腾讯公司推出的最早的微信支持的平台较少, 但是最新版的微信已经基本全部覆盖了国内所有型号的手机类型。Android、i OS、Windows phone、Symbian、Windows Mobile等各种手机系统, 成功的打破手机系统对于微信这款即时性通讯工具的限制, 支持各种手机系统之间相互收发信息。腾讯公司还开发出Windows网页版, 支持电脑客户端操作, 让微信的覆盖面更广泛, 让沟通更加畅通无阻, 让交流变的更加简单。

3. 资费低廉

与传统的手机短信每条短信0.1元相比较, 微信可以利用1M的数据流量发送约1000条文字信息或者1000秒的语音信息, 手机彩信每发一张图片需要0.5元, 而微信是按图片所占内存的大小来计算流量, 对于移动通讯公司推出的飞信而言, 看似和微信一样, 其资费都是采用消费流量, 但是这是有先决条件的, 要求收发双方同时在线时, 其采用消费流量, 否则就是要收取额外的费用。但是这一切微信都没有这样的限制, 其软件本身是免费的, 流量资费是由手机运营商收取。手机资费下降了数百倍, 大幅度减少了人际交往的成本。

二、微信的传播功能

微信作为一种新生的、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 其借助其自身的优势和时代的召唤, 成功的为现代交往增添了诸多方便。微信自身强大的传播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人际交往传播功能

人际交往是从人类诞生就随之而来的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人际交往的传播方式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 一是远古时期的面对面传播, 那时候人类交往圈主要集中在种族间, 是最小的人际交往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 人的活动范围广了, 人们的交往圈也随之不断扩大, 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延时传播,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旗语、飞鸽、快马等方式进行人际交往的信息传播。因为这些方式的信息传播需要的时间较长, 所以称之为延时传播。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人类交往的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丰富, 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电子传播, 也称之为即时传播, 时间对于人际交往的限制开始不再那么明显。

微信通过有效结合点对点与点对面的传播功能, 实现了对人际交往传播功能的延伸和丰富。微信语音功能让人际沟通中的词不达意现象减少了很多, 虽然它有语音时间限制, 但是依然极大方便了人际沟通。微信视频功能让远距离的人际交往实现了面对面的“察言观色”, 打破了空间对与人们见面的限制。微信红包功能让节日的气氛更加的浓烈, 为常年在外节假日不能回家的游子提供了孝敬长辈和关爱孩子的机会, 传达来自千里之外的爱心。这些功能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人际交往, 克服了时间和空间对于人际交往额限制。

2. 休闲娱乐功能

休闲娱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因此微信也顺应了这一要求, 开发了“微信摇一摇”和“游戏”功能。“微信摇一摇”由最初的摇到与你同一时刻摇手机的人, 发展到现在可以摇一摇听歌, 摇一摇参与电视节目互动活动。让娱乐时刻伴随在你身边, 特别要指出的是摇一摇参与电视节目互动活动, 受到了很多电视节目发烧友的追捧, 这让很多流行的电视节目能够更好的与观众进行互动。游戏功能也提供了很多休闲小游戏, 你除了可以自己玩, 还可以与朋友一起玩, 对你朋友圈玩该项游戏的小伙伴进行排名。让你及时了解哪些小伙伴都是游戏高手, 这无形中又为你创造一个交际圈。

3. 商务贸易功能

自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开通之后, 商业活动开始广泛的进入微信等社交领域, 通过社交媒体, 利用人际关系进行商业活动, 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微信也适时开通微商这一功能, 让朋友圈被各种商业广告席卷, 最近, 微信也开始对其进行整顿。希望这种出于好意的商业活动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三、微信传播的社会影响

1. 积极影响

微信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使得以往的面对面人际交往和延时人际交往成为历史, 人们的交往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成本, 传统的人际交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使得远距离人际交往难以实现或者只有少数上流社会的人才可以实现, 通过朋友圈你可以实时了解朋友的生活状况, 微信让交往更简单, 更自由。扩展了远距离人际交往的形式, 传统的人际交往只要是通过飞鸽、快马等方式传播, 现在利用现代化的即时通讯工具, 可以快速而丰富地传达交流信息, 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表达自我主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以往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表达自我主张主要依靠书籍、报纸、电视等, 其成本相对较高, 不能满足普通人们的生活要求, 现在利用微信,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社会言论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负面影响

微信的快速信息传播, 为谣言、骗局等提供了传播途径, 让许多人丧失了对于生活的理性认识, 让谣言、骗局等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微信朋友圈中的微商也屡屡爆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负面新闻, 这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微信的碎片化、去中心特点, 让人们放下了手中的书籍, 不利用人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微信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对人们的生活表达方式、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新洲, 安静.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D].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第6期

[2]张秀平.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J].新媒体研究.2013年第8期

浅谈博客的传播功能 篇9

博客的起源与现状

博客译自英文Weblog (Blog) , 也称“网络日志”, 肇始于1998年的美国, 它是一个无界的交流平台, 开创了一个无壁垒的交流环境。2002年, 一些网络精英将博客介绍到我国, 9月5日, 《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同时刊登有关博客的文章。人们将此视为博客在我国植根的标志。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博客的出现, 其蕴涵了更多、更巨大的信息价值:不同的博客选择不同的内容, 经过收集和整理, 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专业博客。“它成了类似于个人主页的东西, 但又无须雕饰, 只需自由而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可, 类似于一种公开的个人日记。” (1)

据媒体报道, 目前我国有4.2亿网民, 粗略计算4亿网民中一半在博。特别是近年微博和3G技术的介入, 人们用博客记录生活, 用博客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与沟通模式,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博客文化” (2) 。在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上, 据新浪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10月底, 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已达5000万户, 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超过2500万条。

博客功能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 互联网本身并不是媒体, 只是一种传送信息的渠道和工具。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博客, 却以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起来。究其原因, 源于博客在传播方面具有以下功能:

即时性功能。新闻传播的价值追求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新鲜性和传播方式的及时性。社会上的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而这些事件的爆发, 往往没有先兆, 传统媒体难以提前做好报道准备, 从得知信息到记者到达现场采访再到出版发行往往使得新闻大大滞后于事件的发生。而互联网正赋予了博客能够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功能, 也使得博客的传播方式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实时性。现场亲历者 (当然博客队伍中, 也不乏从事新闻工作的博主) 的迅速反应, 使得他们的报道几乎能够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

近年来, 博客成为许多突发事件的最先报道者, 例子不胜枚举。2005年11月26日9时江西九江发生地震, 一位网名为“寻找东海岸”的博主在震后4分钟就在博客上发布了此信息, 比全国各家媒体的报道早了至少一刻钟。加上其他博客的及时跟进, 为后续的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提供了及时新鲜的信息源和多角度的信息补充, 可以说这是新闻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胜过传统媒体的标志性事件。 (3)

微博的出现, 以其更加精短和便捷的特点, 使博客队伍迅速壮大, 其传播能力与速度日益凸显。其具有非常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 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地方, 只要手机可用就能更新内容, 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创建“嘀咕”微博网站的李松博士认为,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公众关注的动态性事件, 诸如2008南方冰雪灾害、2008年奥运会、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的进展情况发布中, 博客, 尤其是微博的即时性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3G技术使得影像互动和文字短信的交流更加迅捷, 随着这一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成熟, 将会使得博客的传播功能更加臻于完善。

全面性功能。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博客因其发布主体的特点, 决定了其发布内容的全面性。博主 (Blogger或Blog writer) 中既有社会上层人士, 也有芸芸普通民众;既有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 也有往日传统媒体的普通受众。对待新闻事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方面和角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取舍, 大到国计民生, 小到柴米油盐, 都可以成为博客的内容, 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包罗万象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叙述语言和表达方式, 于是, 针对同一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报道和评价方式。虽然博客习惯上被分为“草根型”和“精英型”, 但两者的转变随时都可能发生。作为榕树下的负责人之一, 著名作家陈村就说, 网络的即时、自由和互动对习惯了审查制度的作家、专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4) 而通过网络点击率和跟帖的考验, 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网络写手则纷纷投奔传统媒体成为畅销书作家。

包容性功能。博客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包容性。如今, 博客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和专家、精英、明星对等的话语权, 博客创作也从精英文化时代变成了草根文化时代, 博客行为具有平民性和非功利性。网络本身的特点赋予了博主们更大的自由度, 作为抒发个人情绪的博主们, “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那里是我的私生活”。博客世界里,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它不能涵盖的, 最终使得一些在传统媒体眼中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博客中都成为可能。于是就像之前网络红火了庞龙、杨臣刚一样, 博客也成就了木子美、李寻欢、芙蓉姐姐。

互动性功能。传统新闻媒体在政策信息的传播中处于一个单向传播平台上, 即“我说你听”模式, 这种传播方式于当今社会而言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2003年非典暴发前期, 某些主流传媒报道有误, 造成了非典事态的扩大和蔓延。而今, 随着新闻博客的崛起, 传统的线性传播的格局已被打破。各大博客网站对传统媒体所报道新闻的评论比比皆是, 反面的声音也屡见不鲜, 这些都为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提供了甄别资源。

博客给大家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精英们”的观点如果能够经受住考验, 最终为网民所认同, 那么他们自然会凸显出来;同样,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 博客也给了他们表达自己意见的一条渠道。今天, 不同级别政府、官员利用博客与民众交流, 进行沟通和了解下情已经不是新鲜事。而随着博客, 尤其是新闻博客的发展, 民众也将会更多地参与到以前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的各项重大事务中来, 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关心民族文化精神事件的发生。这必将给政府带来民主政治的新风气,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博客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

博客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新闻博客对新闻传播格局的改变引发了新闻观念的变革, 改变了传统媒体运行的逻辑。虽然博客的传播功能是以传统媒体为依托而迅速繁荣起来的, 从信息覆盖面来看, 博客也远逊于专业的大众传播机构。但博客却拥有着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海量的信息存储、新闻背景的立体化呈现、个性化的服务等, 尤其是其互动性特点, 对传统新闻媒介构成了强大冲击。RSS阅读器的出现更是将原本纷繁零落的博客资讯整合后, 呈现于网民面前, 这比传统平面媒体更廉价更自由, 更适合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的“胃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博客可以作为新闻的补充来源、新闻的加工者、新闻的整合者以及新闻的解读者。”媒体工作者张绪总结说:“博客是‘先开枪后瞄准’, 传统媒体是‘先瞄准后开枪’, 这个特性使博客颠覆了传播的固有模式。” (5)

媒体的博客传播将会改变整个信息化产业结构, 尤其是新闻和出版业的发展未来, 将会更多地受到它们的影响而改变。出版界和新闻界过去那种周期性长或者说是统一审查的出版和新闻制度, 大大落后于博客新闻给人们带来的即时性传播。人们对于网络出版的需求, 对于新闻阅读的需求都远远地超越出目前这两个领域的极限。博客在网络社会带给人们的变化是巨大的, 即时性的阅读和新闻传播节约了资源和纸张, 也同时使受众获得了快捷的知识和信息。

在我国博客发展进程中, 两件大事不得不提及。首先是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发帖《一个公民的拷问:谁应该为网络色情现状负责?》拉开的中国民间网络反黄的序幕引起官方重视, 进而形成了全国性轰轰烈烈的网络扫黄。再就是网民众所周知的“木子美事件”。由此, 更多大众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转向了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

博客的发展前景

博客的传播功能是以传统为依托而快速繁荣起来的, 不可否认, 博客的传播力量部分来自传统媒体。但从信息覆盖面来看, 博客还远逊于专业的大众传播机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 尽管博客历史还不长, 在内容方面也是良莠不齐, 但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它的传播蕴涵有大量的智慧和思想, 兼以其所拥有的传统新闻媒体所不具备的互动性功能, 在未来的新闻传播、政务管理、商业往来、教育教学等方面, 前途一片光明。

随着网络信息量的无限膨胀, 读者除对新闻本身关注之外, 更注重新闻背后的信息和观点。如铺天盖地的艳照门事件、沸沸扬扬的躲猫猫事件之类的热点事件, 人们除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外, 更在乎他人对这些事件的评论。于是, 博主们的新闻观点应运而生。

博客秉承的是自由精神, 使其更具开放性和建设性。在网络世界里体现个人的存在, 弘扬个人的社会价值, 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 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群体。自然, 某些博客的言语观点未免情绪化甚至失之客观性、公正性, 但这正是当今时代重个性张扬的一种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 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 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许多重要事件虽然是博客率先报道的, 但也正因传统媒体的迅速跟进才形成了其后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传统媒体的传播顺序是:过滤, 然后出版;博客的传播顺序恰恰相反:出版, 然后过滤。 (6) 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内容需要经过特定权威审核, 且有着博客所无法替代的各种资源优势, 以及非常专业的新闻编采队伍和严格的新闻操作流程,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等国际公认的价值标准。所以, 目前传统媒体仍是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 特别是那些政治方面的严肃性新闻, 传统媒体仍处于垄断地位。同时, 传统媒体的权威身份, 使他们更容易及时地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凤凰卫视战地记者闾丘露薇的每一次深入战地, 都会带来一篇内容别致的博文, 这正是众多“草根”博客所不具备的特点。

博客正在改变着新闻与出版模式。传统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或参与到博客中来, 建构新闻与出版的平台, 面对不同的声音, 重视和加强交流, 关注受众反映,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元需求。所以, 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技术、新媒体的互动关系。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 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双赢。

摘要:作为互联网的衍生物, 博客近年来以迅猛的姿态发展起来, 在博客的诸多功用中, 其传播功能日益凸显。相较传统新闻传播媒介, 博客在及时、全面、包容和互动方面优势明显, 对传统新闻媒介构成了强烈冲击。因此, 传统新闻媒介更应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 积极面对, 扬长避短, 形成与博客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博客,网络,新闻传媒,微博,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数字部落——中国Blog“博客”》, http://philosophyol.com/pol/?action-viewthread-tid-1932

[2][3][6]于绍宗:《博客,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600010100jhih.html

浅谈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 篇10

摘要: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尺,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密切关联。从文字的诞生.到现如今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变革始终伴随着社会、科技手段的发展,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无限放大。

关键词:大众传播媒介;娱乐;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伊始,其主要功能在于信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而作为刺激受众感知觉器官的娱乐功能仅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并且由于历史局限性,很少有人对其关注,更无法谈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在文字印刷时代,人们对书籍和报纸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是后人无法想象的,通过文字的阅读,进而著书立说,传播、讨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思想学说从此诞生并流传开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世界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将印刷机统治思想的时期称为“阐释年代”,认为那是一个拥有逻辑的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的时代,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娱乐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局面。

作为人类天性的娱乐,在“前电视时代”是一种在“精英文化”操控下的奢侈品,并不由人人平等享有娱乐的权利。大众传播媒介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很少拥有娱乐功能,这时的娱乐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更多地是被看做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随着电视的必起与发展,媒介的娱乐功能被逐步地释放开来。电视媒介降低了娱乐的门槛,使得普通人都可以享有娱乐的权利,人们的感官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放纵”,“精英文化”的垄断地位与权威受到了来自“平民文化”的挑战。

电视媒体的诞生肯定了娱乐的文化内涵,也充分挖掘了文化的娱乐性因素,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与传播功能然开始分庭抗礼。因此,传播学家赖特在探讨大众传播的功能的时候,在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的基础上加入了大中国传播的娱乐功能,并将其视为最显露、最有力的功能。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美国社会在20世纪电视普及后不久,娱乐就开始成为电视媒介的重要节目内容和形式,从竞技体育、游戏、音乐、肥皂剧到各式娱乐节目占据了美国家庭中的绝大部分休闲时间,娱乐风潮从“好莱坞电影梦工厂”转向普通人的电视收看行为。

电视媒体视听兼备的传播手段、近距离的视听形式以及兼容开放的传播内容,使得它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娱乐功能,显然,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电视这一媒介形式更有利于娱乐功能的传播。

人们通过电视这个娱乐优势载体接收信息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工具性需要:即把电视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并借此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所给予自己的不安全感。而电视娱乐由于缺乏严格的价值约束,因此更加自由,更加适合情感和表达释放。电视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与世界取得联系,体验日常生活中难以或者無法体验到的感受。尤其是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之后,媒介的娱乐功能更是将媒介的商品特性提高了首要议程,并将此视为媒介市场竞争的利器。美国《时代》杂志称,到2015年前后,休闲娱乐经济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有一半份额,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娱乐时代。可见,今天的媒介娱乐背后受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

同时,我们要看到媒介娱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媒体的泛娱乐化”实际上就是当今世界对过度娱乐化现象的一种批判。它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对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的低俗化、平庸化,从而过于强调媒介的娱乐内容,而忽视其教化功能。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给沉醉在泛娱乐化中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画面,在这幅画面中,电视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只是麻木不仁地把自己窝成了一个沙发土豆,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成了任电视摆布的玩偶。在这其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作者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媒介娱乐的负功能。

随着媒介娱乐的发展,什么都可以成为娱乐的对象,“被娱乐”成为一种常态,不仅明星绯闻可以成为娱乐的主题,甚至连政治、法律都可以在娱乐外衣的包装下呈现到受众面前。

在传播学领域,很多学者就针对媒介的泛娱乐化做出了思考,“电视人”、“容器人”、“拟态环境”这些理论都是针对于媒介的负面功能所提出的。电视的低门槛、直观的表达等特点使人们在长期观看电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媒介的把关人按自己的意图有意地或隐瞒或夸张或编造出各种情景,受众在这些场景中看到他们误以为真实的世界,实际上却是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离现实真实越来越远。

如今的媒介泛娱乐化现象比起波兹曼所在时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传播范围也随着扩张到了全世界。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与经济发展水平持平的是随之而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媒介早期的教化功能越来越淡薄,“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带来的“全民娱乐”风潮,“间谍门”、“艳照门”等“门事件”无处不在,并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配合早先的电视媒介,让受众感觉到,没什么是不能娱乐的。

炒作现在已经成为了媒体泛娱乐化的一种常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能引起受众兴趣、有卖点就能成为媒介竞相追逐的对象,更不用说处于新闻风口浪尖的名人消息、重要事件了。炒作使人们逐渐厌倦了媒体的报道,媒体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媒体娱乐大众的行为日渐为人们所诟病,进而对媒体的职业道德产生质疑。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 篇11

一、新媒体的事件传播特点对环境监测功能的消解

传播新闻事件是媒体最重要的传播功能之一, 通过对事件的选择、把关、传播完成媒体新闻报道、服务社会的职责, 满足受众了解外部环境的需要。新媒体语境下, 事件传播的特点发生了以下改变:

(一) 信息内容的碎片化堆积

传统媒体话语权集中, 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较大, 新闻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制造社会共识, 引领舆论导向。“权威化的主流价值观主导的话语模式”[2]仍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新媒体在事件表达中则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特点。新媒体“点触”式的信息获取手段和信息发布平台使得个体形态的“新闻源主体”[3]异常活跃, 借助新媒体,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渠道逐步融合, 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逐渐消弭, 个人和组织的信息传播能力趋于平衡, 权威化的宏大叙事让位于个体化的碎片堆积。

(二) 信息传播的无序开放

随着新媒体对社会影响的逐步扩大, 我国出台了许多专门针对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文件和法规, 但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制度往往以滞后的姿态对新媒体现象加以确认。传统媒介组织与国家机关往往是同化的关系, 政府通过对媒体的监控实现对社会的监管, 传统媒体的组织结构和媒介特征有利于这一监控的实施。新媒体以及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 打破了这一有序监控的平衡。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人们获知消息、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 这一渠道甚至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微博的匿名性, 在给网民自由传播提供保护伞的同时, 消解了个人的主体性, 个体的自觉性逐渐减弱, 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淹没在群体之下, 进而丧失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意见领袖的引导、谣言的恶意传播、情绪性信息的蔓延使新媒介信息传播充满了无序的混乱。

街头巷尾的琐事, 世俗化的吐槽, 明星的高调秀恩爱与离婚拉锯战, 官员的“不雅照”与小三反腐……各类不加筛选未经把关的信息碎片纷至沓来, 甚至在传播国家重要会议新闻时, 吸引大众眼球的不是代表们的提案, 而是各路明星的花边新闻。

新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碎片化表达和监控的无序使海量的未经筛选的元信息纷纷登上传播平台, 在给受众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查找和信息选择的困难与无奈, 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并存, 真相信息与谣言信息并存, 消解了大众传媒为受众提供环境监测的功能。

二、新媒体的情感传播特点对社会协调功能的消解

大众传播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塑造文化身份、激发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有别于传统媒体单向度的情感渗透, 新媒体的交互平台为受众的双向及多边情感互动提供了可能。情感学家诺尔曼·丹森认为:“情感互动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 它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结合在一个共同和共享的情感体验领域之中。”共同的情感体验造就了情感驱动下的群体的形成和群体行为, 当个体将自己认同于某一群体时, 同时也认同了这一群体的信仰、价值和行为取向, 并出于群体的压力, 采取与群体相一致的语言和行为。受众通过新媒体与群体成员分享喜悦、愤怒、同情、爱慕等情感体验, 同时也宣泄自己由现实困扰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从中寻找共鸣。语言作为情绪抒发的主要渠道, 当引起广泛的群体共鸣时就会形成“流行语”, 如《齐鲁晚报》总结2013年网络热词“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累觉不爱”等, 而当流行语作为一种情绪宣泄引起广泛的群体情绪时, 在去个性化的影响下, 极易引发群体情绪的极化反应, 如“官二代”、“富二代”、“城管”、“公务员”, 这种基于不良情绪的信息扩散与传播容易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 从而消解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协调功能。

2014年4月19日,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城管执法时, 将一名拍照的群众打伤, 随后“城管打人致死”的网络谣言激怒民众, 5名未能及时撤离的城管被群众围殴, 其中2人失血性休克, 3人软组织受伤。多家媒体在转载该新闻时采用了“城管打人被围堵”的倾向性表达, 在迎合受众情感认同的同时, 其新闻表述本身强化而非缓解了社会矛盾, 网络评论中一边倒的“打得好”“该打”的叫好声, 与其说是对事件本身的评论, 不如说是群体对抗性情绪的聚集与宣泄。

三、新媒体的“积极受众”消解了舆论引导功能

“受众中心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和信息选择行为是能动的、积极的, 新媒体语境下的受众是信息的个性选择者、无缝生产者、能动生产者和议程设置的分权者。[4]受众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向主动建构自己的信息环境, 其本身成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的“把关人”。

(一) 受众对负面信息的偏好

研究表明, “相对中性和正面新闻报道来说, 受众更加关注负面新闻报道。”[5]当诸多新闻信息扑面而来时, 人们会更优先关注负面新闻信息, 并且在阅读负面新闻时的受众情绪唤醒度更高, 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 并高估负面事件的发生频次, 强化消极的情绪体验。新闻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负面信息需求, 在进行新闻把关时优先选择具有负面倾向的新闻, “性”、“暴力”、“低俗”化新闻围绕受众, 媒体积极符合主流价值的舆论引导功能无法有效实现。

(二) 对官方舆论的对抗式解读

长期以来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和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因存在基础与目标追求的差异, 形成两个不同的舆论场。官方舆论对新媒体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舆论宣传时固守传统的权威应对方式, 采用格式化的官方语言, 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简约、生动、迅捷个体表达相比, 无论是反馈时效、态度立场还是表述方式都给公众以高高在上、乏味的印象, 从而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成为公众对抗式解读官方舆论的根本原因之一。[6]

“昆明PX”事件中, 公众于2012年底通过微博对该项目提出质疑, 而昆明市政府直到2013年3月才召开新闻发布会, 官方媒体应对的迟缓与受众对官方辟谣的质疑使该项目的讨论在微媒介形成白热化, 并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公众对官方舆论的对抗式解读和对微博微信的过分依赖成为促使PX项目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

四、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呼唤媒体社会责任提升

狄更斯说:“这是最坏的年代, 也是最好的年代。”新媒体语境下的大众传播, 不仅有功能的消解, 也有重构, 本文突出前者, 意在强化提升大众传媒社会责任意识的紧迫性。在新媒体所带来的媒介融合与社会转型期, 正视挑战, 寻找机遇, 主动改革, 正确发挥主流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 为构建理性、和谐的大众传播环境担负起新的责任。

注释

1[1]新华网.首批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9/c_1111045531.htm.

2[2]李凌燕.从话语的双重功能看新媒体的文化角色含义[J].现代传播, 2014 (1) .

3[3]李保军.简论新闻源主体[J].国际新闻界, 2006 (6) .

4[4]刘文辉.从“被时代”到“我时代”:新媒体语境下受众身份的重构与异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5) .

5[5]李强, 苏慧丽.网络新闻受众负面偏向的关注度研究[J].当代传播, 2014 (1) .

上一篇:群众路线教育下一篇:机械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