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法律制度

2024-10-06

交强险法律制度(精选7篇)

交强险法律制度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 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 确保其能切实维护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机动车交强险这一保险条例在交通事故理赔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其监管力度, 使其不断地完善。文章主要针对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完善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垫付赔偿

一、我国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特点

(一) 强制性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主要是对被保险机动车所致使的交通事故中除去本车人员、车外被保险人之外的人身伤亡保障, 它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实施的险种。机动车交强险的强制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没有投保的机动车禁止上路行驶;另一方面, 对于有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资格的保险公司不能够拒绝承保, 也不能够随意对与投保人解除相关保险合同。

(二) 实现奖惩结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的合规意识,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 中规定, 安全驾驶人员可从中享受更优惠的费率, 经常肇事者则需要承担更高额的保险费。还规定对于没有发生过道路交通事故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被保险机动车, 保险公司应当在下一年度降低其保险费率, 以后的年份将以此类推直至降至最低标准。反之, 则会提高其保险费率,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被保险人一方无过错的, 不提高其保险费率。

(三) 注重社会效益

一般情况下, 在交强险的相关立法中, 都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主要出发点。由此, 机动车交强险属于一项政府公益事业, 在费率、承保条件以及赔偿等各方面均有所体现。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 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保险人进行索赔,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机动车交强险存在的问题

(一) 分项责任的限额设置有失合理性

《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保监会的《交强险条款》规定了被保险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这一分项的责任赔偿限额造成的问题是, 会导致某一项费用不足责任限额, 另一项费用因超过责任限额而得不到赔偿, 这种分项责任的赔偿限额难以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的维护。

(二) 医疗费难以实现先行垫付

在《交强险条例》中有规定, 对于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必要的时候应代替车主先行垫付抢救费,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却难以真正有效的实行。在交强险的相关条款中规定, 对于先行垫付的, 应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 并不是保险公司直接将钱赔付给保险受益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使受害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 保险公司在垫付费用时, 应根据公安交管部门的通知以及医疗部门的抢救费用清单进行赔付,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理赔程序的复杂性, 由此导致的医疗费难以实现真正地先行垫付成为必然。

三、我国机动车交强险分项责任限额的改进

交强险实施分项责任限额使受害人只能在相应的分项责任限额内获得赔偿, 虽然总数额能够满足赔偿, 但是分项责任份额却不足, 这难以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地维护。从具体情况来看, 对于医疗费用、伤残以及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是最要紧的, 因此, 交强险的主要功能应放在这几方面, 更进一步地完善交强险赔偿措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三条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受害方的利益。

在过去, 法院大多依据《交强险条款》关于分项限额的规定, 但其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及《交强险条例》第23条的规定, 交强险责任限额应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规定, 而以往分项限额所依据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乃是保监会单方面批准并公布的《交强险条款》中的规定, 与《交强险条例》相冲突, 《交强险条例》所规定的责任限额指最高限额并非分医疗费、死亡伤残等的分项限额。设立交强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 不分项的赔付更能使受害人在医疗费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与立法目的相符。也正是因为这样, 目前我国有些地区的法院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在交强险122000的限额内不分项的方式领受害者得到足够的赔付。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完善立法, 明确不分项这一处理方式, 使受害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以及全面的赔付。

我国在这个问题上还应进行相应立法使之日趋完善, 达到既保护受害人又保障保险公司应有利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之问题探析.辽宁警专学报, 2008 (4) .

[2]文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7 (6) .

[3]卢克贞.建立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武汉金融, 2006 (8) .

交强险经营调查分析 篇2

一、交强险经营现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交强险从开始实行到现在, 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 并在2008年根据实行以来的经营情况对交强险费率和保额进行了一次调整, 然而交强险是盈是亏仍是人们讨论的热点, 对于交强险费率合理与否也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交强险是强制性责任保险, 每位在杭上牌的车主都必须购买杭州交强险。车主可以到保监会核准的20余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办理交强险业务。杭州聚集了全国很多的保险公司, 购车的杭州市民需要挑选好的保险公司为自己保驾护航。由于各家保险公司经营策略、网点多少、资金实力、承保数量等各方面的差异, 会产生交强险在承保、理赔服务方面的差异。

2010年8月, 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2009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的公告》, 公告中显示, 从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8, 502万辆次。保险责任已到期的保费605亿元, 保险责任未到期的保费增加63亿元, 赔付472亿元, 赔付率比2008年增长9.4个百分点, 经营费用186亿元 (含营业税37亿元) , 费用率比2008年降低1.8个百分点。2009年, 交强险经营亏损29亿元, 其中, 承保亏损53亿元, 投资收益24亿元。

将该公告数据结合2006年开始交强险业务到2008年底的数据来看, 从2006年7月1日到2009年底, 交强险开办3年半以来, 累计经营亏损8.5亿元。从30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专题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 30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的交强险经营都出现了亏损, 仅有7家交强险经营盈利, 如不考虑投资收益, 承保实现盈利的仅有平安、大地、天平、安邦、安华等5家公司, 而这5家公司中只有天平与安华的承保利润高于2008年。各家公司的报告显示, 多数公司的经营费用均呈下降趋势, 但赔付率普遍提高, 导致赔付率提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投保率过低。

交强险是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相应的责任保险, 其可以提高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面, 最大限度地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交强险首年投保率仅为38%, 占机动车比例达到65%的摩托车和拖拉机拖了后腿, 分别只有26%和15%。给交强险投保率拉后腿的摩托车和拖拉机车主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 这就决定他们的保险意识不够强, 很多农民购买了拖拉机甚至不上牌照, 认为麻烦也没有必要, 就更不用说给拖拉机上保险的意识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拖拉机交强险的宣传也不够积极, 这是因为根据最新交抢险的规定, 一辆6座以下的私家车每年交纳950元的交强险保费, 出了险后保险公司可以赔偿12.2万元。而一辆拖拉机每年只交纳几十元、上百元, 却也可以享受到6万元的赔偿待遇。

(二) 救助基金不到位, 保险代替基金承担损失。

根据《交强险条例》的立法初衷以及救助基金的设立目的, 救助基金垫付适用于受害人无法得到交强险赔偿的情形。机动车肇事后逃逸, 如果无法确定其是否投保交强险, 或无法确定交强险的承保公司, 此时由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如果可以确定交强险的承保公司, 则应该由保险公司代替救助基金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我国还未对救助基金的设立、运行、筹集、使用、管理、监督、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具体问题做出规定。现阶段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了按交强险的保费的一定比例提取、对于未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所有人和管理人的罚款、向责任人追偿的资金、救助基金和孽息, 从救助基金的来源看, 交强险保费的一定比例的提取是救助基金的主要来源。这样无论是保险公司支付还是救助基金垫付, 赔偿都是从保费中出, 一方面救助基金的来源过少;另一方面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将救助基金的偿付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救助基金一旦发生亏损, 基金和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

(三) 抢救费先行垫付难以执行。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 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是, 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垫付抢救费用的, 保险公司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 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支付或垫付抢救费用”。但上述规定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为目前保险公司依然按照交强险实施以前的流程进行赔偿, 即由被保险人先行支付受害人的抢救费用, 待事故处理完毕后, 被保险人再凭相关证明和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在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机动车辆未投保交强险或机动车辆肇事后逃逸的情况下, 由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在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醉酒的、被保险车辆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情况下, 由保险公司先垫付抢救费用, 再向致害人进行追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垫付通知中对事故原因确定往往含糊不清, 不能明确由保险公司还是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医药费, 造成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困难。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 实行地区差别费率。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居民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水平、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因素的差异将导致相同的交通事故在不同地区的赔付标准会有很大差异, 从而造成责任限额在经济发达地区偏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偏高。另外, 各地区道路交通状况、司法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也将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赔付率等方面的差别。从30家保险公司的交强险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 各家保险公司的各机构间的盈亏差异及各方面数据相差较大。实行统一的费率并不一定利于我国交强险的发展, 反而可能造成各地发展不一致, 拉大不同地区间的差距, 建立与各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差别费率将有利于各地交强险业务的协调发展。

(二) 合理运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记录。

我国的交强险费率实行与被保险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记录相联系的浮动机制。但以前除个别省市外, 其他地区都只将交通事故记录与浮动系数相联系。建议尽快将费率浮动与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挂钩。但又不能笼统的将所有交通违规行为都作为费率浮动的依据, 在我国现有的道路交通情况下, 将所有交通违法行为都与费率浮动相关联是不合理的, 应有所区别, 只要是属于驾驶人能够主观控制的并属于交通事故诱发因素, 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违法行为, 如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等行为都应于交强险的费率浮动相联系, 并对这些行为进行最高档次的上浮, 以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交强险的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大众的安全与权益的作用。

(三) 调整对财产损失的赔偿。

目前, 我国交强险对财产损失部分的赔偿限额为2, 000元, 无责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虽然现行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比2006年实施的赔偿限额有所提高, 但是在仅有的2, 000元财产赔偿限额是否有必要仍值得商榷。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看, 不管有无承保商业三者险, 2, 000元的赔偿对于被保险人的影响并不大。从保险人的角度看, 一方面在交通事故中, 车辆损失的几率大于人员伤亡的几率,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的交强险案件中, 实际上并未产生人身伤亡方面的赔付, 而是只有财产损失方面的赔付, 这使得交强险赔款中有很大部分是产生在交通事故的财产损失部分;另一方面如发生交通事故, 无责一方的保险公司会因为仅仅100元的无责赔款而产生同样的理赔费用, 而这100元的赔款能对被保险人起到多大的作用?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交强险财产损失部分的赔偿增加了交强险的经营费用和赔款支出, 但并未对被保险人和受害人有多大的帮助。我国交强险的主要目的是使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受到人身伤亡时的赔偿能够有所保障, 因此是否能够取消2, 000元的财产损失赔偿限额而提高相应人身伤亡赔偿限额或降低相应的保费,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 加大监管力度和内部管控。

2009年交强险经营费用虽然比2008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但目前经营费用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高额的经营费用是大多公司亏损的原因。而违规支付手续费、未按照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费率承保交强险、违规浮动交强险利率等情况在很多公司都存在。加强对经营费用以及承保理赔环节的监督管理, 控制成本支出, 增加经营费用的透明度, 有助于改变目前交强险业务亏损, 也关系到广大投保人利益。

摘要:交强险是一项全新的保险制度, 具有强制性、广覆盖性及公益性的特点。交强险制度的建立, 对完善我国立法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交强险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 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诸多缺陷, 致使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关键词:交强险,强制性,投保率

参考文献

[1]曹维洋.我国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家天地, 2010.5.

[2]毛庆平.谈我国交强险在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外企业家, 2009.18.

交强险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篇3

一、如何明确区分醉酒驾驶和酒后驾驶

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饮酒和醉酒所要面对的处罚是不同的,这本来是件没有争议的事,但问题出现在一直没有给予饮酒和醉酒一个明确的分界线。

对策: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于检验》,当驾驶人员血液中所检验出的酒精含量高于或者等于20毫克每百毫升但同时小于80毫克每百毫升,此时驾驶人员为饮酒后驾车,因此不在交强险的负责范围之内。反之大于80毫克每百毫升的,就可定义为醉酒驾驶,此时我们就可根据交强险,向致害人索取赔偿。

二、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

很多人不能理解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就是无论当事人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交强险采取的正是这种无过错责任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无论被保险的人是否在交通事故中有过错,保险公司都会在责任范围内给予赔偿。这种方式与商业三责险实施的过错责任是截然相反的。由于它和三责险的不同赔付的原则下产生的处理结果截然相反,使很多人迷惑。

对策:任何事情的划分还是需要依靠法律,因此,希望能够尽快的出台与交强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措施。因为新制度是离不开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即使是交强险也没有例外。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实施交强险制度,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需要根据经验在实践中改善我们的制度,尽早出台与交强险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和特点,使受害人能够尽快得到合理的赔偿并且使赔偿有据可依。

三、实行抢救费先行垫付的难题

一般来说抢救费是不给予垫付的,但这却成了交强险条款的一大特点,因此这一问题也饱受争议。虽然这确实是好的方面,但是实施起来确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为止,垫付的通知书该以什么样的程序和途径转到保险公司,以及抢救费用的清单在全国各地都不相同,这些都造成了“垫付难”问题的产生。而关系到相关颠覆措施的法律法规也还没有出台,造成了保险公司无法兑现先垫付的承诺。

对策:虽然保险公司有很多家,但应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机制,这种机制需要简化无责赔付的有关手续,各家保险公司积极配合合作,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有交强险的无责方仅仅提供相关的索赔资料就可以,其他的由全责方背后的保险公司全权负责,然后双方的保险公司最后再进行结算,既省时间也提供了方便。

四、基金是否会成为“空头支票”

很多人发现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到现在还迟迟没有发行,会不会使交强险“一切为了人民”的设计初衷成为无法兑换的“空头支票“呢?在法院进行判决时没有可依据的东西时我们能否继续期待它?

对策:加大交强险的宣传力度。因为当宣传力度增加,投入交强险的人越多就会越受重视,就越有利于完善交强险的制度,我们可以要求对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给予有效的经济保障和治疗,如果制度涵盖到这一方面,就能够节约不少的时间去处理问题。该种方式还有利于帮助交通事故中的肇事方减轻其承担的经济负担,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奖优罚劣”的制度,以此来促进驾驶人员提高自身的道路安全意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使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交通安全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这样的宣传当然不能仅对有车一族进行,没有车的人民群众也要进行知识的普及,对于人们抱有怀疑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耐心详细的解释说明,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使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和了解交强险的重要作用。

此外,有必要针对交强险的实施制定出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在交强险的推进下,与交强险相关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从保险公司报案情况来看,多数事故都是轻微刮擦,为了减轻投保人负担,对于此类小事故,尽量建议私下解决。而当事人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是由当事人诚信来决定,为此,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

总之,对于和商业三责险或者是其他汽车保险,要详细说明其与交强险的关系,尽管处理方法不同,但从源头上来看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这样就可以打消人民对于交强险的不信任和顾虑感,让交强险迅速“安家落户”,让人们可以更好的接受它。

参考文献

[1]余友飞.新保险法实施后交强险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2(03).

[2]徐素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

[3]曹维洋.我国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5).

对交强险费率结构的几点建议 篇4

费率因子和浮动机制是确定车辆保费和费率的主要因素,对于汽车强制保险的费率厘定,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第一个步骤是根据车辆的风险程度的不同(先验费率因子)计算出各类型车辆的基础费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历史经验事故次数再对算出的基础费率进行相应地调整。根据汽车强制保险实施历史和国情的不同,不同国家在这两个具体步骤的操作上关注程度不一,从而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有些国家对车辆的风险分类考虑较为细致,因此先验费率因子较多,相对而言对费率浮动机制方面考虑的较少,费率浮动系数显得数量较少且相对简单。而有些国家对车辆的风险分类考虑较为简单,因此先验费率因子较少,相对而言在费率浮动机制方面考虑的较多,费率浮动系数数量较多,较为复杂。尽管各国对先验因子和费率浮动机制方面关注程度不一,但是都是要尽可能的达到保险费率与风险成正例的目的,使得投保人的保费负担尽量公平合理。

与大多数国家相同,我国交强险的费率厘定也是通过这两个步骤完成的。我国交强险的费率厘定上采用了两个费率因子,分别为车辆类型因子和使用性质因子,根据这两个因子同时结合座位数/吨位数将所有车辆的风险类别划分为42个,42个风险类别分别对应不同的交强险基础保费,也就是新车初次投保交强险时的标准保费。

与商业车险不同,我国的交强险实行独立核算,经营的原则是不亏不赢,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2008年在社会公众对交强险提出了质疑,认为保费高、赔偿限额低,经营中存在暴利。为平息公众的质疑,中国保监会调高了交强险的赔偿限额,同时调低了大部分车辆类型的保费。伴随着赔偿限额和保费的调整,交强险的经营效益开始恶化,逐步沦为亏损业务,各财险公司对交强险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开始的欢迎承保逐渐变化为有选择的承保,并且对其中的部分严重亏损业务以各种理由变相地不予承保。交强险业务从盈利到亏损,除了赔偿限额和保费调整方面的原因外,在费率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之处,以下从几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交强险在费率公平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从交强险费率结构方面来看,在费率水平准确反映被保险车辆的风险水平上还需要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有:

(一)交强险实行全国统一的保费模式,无地区差异,因此客观上存在地区之间的费率不公平

自2006年7月1日交强险正式实施后近6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不同地区之间的赔付率相差极大,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看,交强险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南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的赔付率较高,而在北部和西部省份地区赔付率则相对较低,赔付率最低的青海和西藏地区与赔付率最高的江浙、广东地区,赔付率相比相差两倍以上,由于全国各省份的交强险保费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北部和西部地区用本地区的交强险的保费补贴了东部沿海和中部、南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

虽然交强险业务在最初实施时曾明确说明: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交强险业务经营的情况,实现地区差异化的交强险费率。但是自正式实施至今已5年有余,实施地区差异化交强险费率仍然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而论。

(二)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费率不合理

交强险业务在实施初期,由于缺乏相应数据支持,费率制定不尽科学合理,曾引起了“暴利说”的质疑。2008年保监会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调高了赔偿限额,调低了大多数车辆的费率,从调整后三年多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交强险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费率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且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营业性车辆交强险赔付率较高,而非营业性和家庭自用交强险赔付率较低,这表明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保险费率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实质上是风险较低的车辆在交强险保费上变相补贴了风险较高的车辆。保险正常运行的前提是不同风险状况的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与其风险水平成比例,而目前我国的交强险保费恰恰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调整不同车辆类别之间的保费是当务之急。

(三)赔偿限额分布不合理

目前交强险实行分项限额赔偿制,赔偿金划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金、医疗费用赔偿金、财产损失赔偿金三大类,各类赔偿金之间不能相互使用。具体为: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由于交强险的医疗费用类赔偿金限额仅为1万元。而在有的交通事故中,受害方花费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后,最终未造成伤残后果,反而得不到交强险的完全赔偿。如果同时被保险机动车未购买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就会造成受害方无法拿到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赔偿的情况发生,由此产生的矛盾日渐突出。鉴于此,部分法院开始对交强险的分项赔偿限额提出质疑,2008年9月5日,北京市昌平法院在总结相关案件后,专门向中国保监会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取消交强险赔偿金分类限额。

但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回复并未得到司法部门的认可,部分法院开始对交强险的分项赔偿限额说不,2011年10月成都中院就曾终审驳回保险公司的上诉,理由是保监会自行制定的《交强险保险条款》并非部门规章,且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冲突,不能作为依据。目前法院不认可交强险分项限额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甚至部分地区法院系统以与全国人大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相违背的理由正式发文明确对交强险分项限额赔偿的规定不予认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由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其中第23条规定了交强险责任限额划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无责任赔偿限额。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由全国人大2005年颁布实施的,从法理上来说,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的效力要高于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因此法院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客观上却使交强险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因此从维护交强险的法律地位方面来说,迫切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四)费率浮动办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交强险的费率浮动采取随车因素,即续保时的交强险保费根据该车在上一保险年度是否发生有责保险事故来确定浮动比例。在交强险业务开始实施的初期,由于当时家庭自用车辆相对较少,单位车辆(营业和非营业)较多,驾驶人员相对固定,费率浮动仅采取随车因素是完全合理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私家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同时部分家庭开始更换新车或购买第二台私家车,家庭自用车辆的数量已经超过营业和非营业车的数量,因此交强险费率浮动仍然只采取随车因素就显得有些未与时共进了。对于更换新车或购买第二台车辆的家庭来说,不管之前连续几年未发生保险事故,新车的交强险都要按照基准费率执行,同时我国现行的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在基础保费差异方面考虑较少,因此费率浮动的结果就显得不够公平合理。

现行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中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没有充分运用车辆的损失经验,下浮限制条件较上浮要多,在确定费率下浮比例时,根据过去三年的损失经验来进行确定 (如连续三年及以上保险年度未发生保险事故才能享受30%的费率下浮) ,而在确定费率上浮比例时,仅根据过去一年的损失经验来进行确定,对消费者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同时从精算原理方面来说,也有欠妥之处。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自用车辆的费率浮动增加随人因素,同时对费率上浮和下浮,都根据过去3年的损失经验来进行确定,尽可能的提高浮动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三、完善交强险费率结构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现行我国交强险在费率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够公平合理地问题,费率水平与风险水平不成正比,因此对完善交强险费率结构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一)适当增加费率因子

强制保险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实行初期我国交强险费率厘定只考虑使用车辆类型和车辆使用性质两个较为简单的费率因子是情有可原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应充分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汽车强制保险和我国商业汽车保险的经验,充分利用被保险车辆的各种有效风险信息,增加交强险的费率因子。

现行交强险费率最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有地区差异性的体现,而事实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交通密度、气候条件以及人的性格特点和驾驶习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被保险车辆的风险水平必然不会完全相同。从世界上其他国家汽车强制保险的发展经验来看,地区之间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以美国马塞诸塞州为例,2007年全州个人汽车强制保险业务被划分成了33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费率相差最大达到3倍以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理、气候、交通密度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美国马塞诸塞州,因此在交强险的费率厘定中,增加地区因素对公平投保人的保费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交强险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调整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的50%,或者打通死亡伤残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同时剔除交强险中的财产损失赔偿部分

从目前世界各国实施的汽车强制保险的历史来看,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障重心始终是因人身损害而产生的医疗、收入损失等基本、急需的费用,而且保障的受害人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基本上来说,欧美国家的汽车保险赔偿包括人身和财产损失部分,这与其汽车强制保险发展历史长,社会法制体系较为完备有直接关系。而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建立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的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均未将财产损失纳入强制保险的保障范围。

从本文之前的分析看,交强险医疗费用分项赔偿限额较低,不能充分保障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医疗费用补偿,是造成我国法院系统不认可交强险分项赔偿限额的根本原因,而如果单纯取消医疗费用分项赔偿限额,就需要提高交强险的基准保费。同时由于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的存在,客观上降低了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率。因此综合考虑,建议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将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调整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的50%,或者打通死亡伤残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以彻底解决交强险面对的尴尬法律境地。同时剔除交强险中的财产损失赔偿,以此手段促进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投保率的提高,由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不分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一方面可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对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赔偿保障范围,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保险公司商业车险的保费规模和利润率,弥补和平衡交强险提高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后带来的亏损。

(三)避免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

从国外汽车强制保险发展的历史经验过程看,在费率厘定中可能会存在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近些年国外在避免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方面进行了实践应用,譬如,美国马塞诸塞州2007年将个人汽车驾驶员分为“有经验的” (获得驾驶执照6年以上) 和“缺乏经验的” (获得驾驶执照6年以下) 两类,“有经验的”驾驶员的强制保险基础费率较低,而“缺乏经验的”驾驶员的强制保险基础费率相对较高。而在费率浮动方面,发生相同事故次数或违章次数时,那么“有经验的”驾驶员的费率上浮要大于“缺乏经验的”驾驶员。这种浮动办法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费率厘定中存在的重复性奖励或惩罚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该问题的严重性。交强险作为强制保险,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公平性和平稳性,因此在制定交强险的费率浮动办法时,应该采用先进的精算技术,尽可能避免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不仅公平投保人之间的保费负担,同时还要注意费率浮动结果的平稳性,将被保险车辆各年的保费水平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保费发生大起大落的情况。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当前交强险费率结构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提出了通过适当增加费率因子、调整费用赔偿限额、防止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等方面来完善费率结构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对完善我国交强险的费率结构有积极性的意义。

交强险法律制度 篇5

2007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下称“交强险”)普遍实行,目的是对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基本和及时的保障。2012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决定》于2012年5月1日起实施。而在此之前,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未承诺允许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强制保险业务,因此,在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旧版条例中,允许从事交强险业务的只限于“中资保险公司”。去掉“中资”两字,意味着中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中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尽管交强险经营处于连年亏损状态,但外资财险公司参与经营交强险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中国保监会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已核准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中国)有限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资格①。至此,包括美亚财险、利宝保险、中航安盟、国泰产险、富邦财险、三星财险、安联财险和中意财险等在内的11家外资险企已取得交强险经营资格。

本文试图通过各个公司的年报、行业数据等来分析外资财险公司在我国经营交强险业务对其自身业绩、对中资保险公司和对我国的保险行业会产生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

1. 财产保险整体情况分析。

据保监会统计,2014年1—10月,财产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869.37亿元,同比增长15.72%,其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47.54亿元,同比增长12.55%。

数据来源:保监会网站

图1 2014年1-10月主要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图1、图2分别为2014年1—10月中资、外资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可以看出中资保险公司的优势十分明显,而且,中资财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占财险原保费收入的98%,而外资仅占2%。在中资财险公司中,人保财险、平安财、太保财、国寿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排在保费收入的前五名,共占财险原保费收入的75.4%,相比之下,在外资财险公司中,原保费收入最多的安盛天平,约只占财险原保费收入的0.84%。

数据来源:保监会网站

图2 2014年1-10月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单位:万元)

此外,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外资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为134.6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市场份额由去年的1.2%上升为2.1%。

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一方面与交强险对外资开放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外资保险公司逐渐适应中国市场有关。目前,外资财险公司多在一线城市展业(如利宝财险的分公司设于北京、重庆和广州等;美亚财险的分公司位于上海、深圳和广东等),而在二、三线城市铺设较少,这对其盈利有利,但也意味着市场份额不会太高。

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已有两年多,我们可以看出外资保险公司开始涉足交强险业务对其提高在财险市场份额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国内财险公司的竞争格局也没有明显改变。

2. 交强险发展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中资财险公司由2008年的26家,增长到2011年的36家,2012年加上保监会批准经营此业务的外资财险公司,较2011年增加6家,此外,根据保监会新增批复,至2014年11月,共有11家外资财险公司获批,同时,仍有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在排队等候保监会的批复,准备进军交强险。据保监会统计,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各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承保机动车1.47亿辆次,交强险保费收入1259亿元;赔付成本880亿元,增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53亿元,各项经营费用369亿元(含营业税71亿元,救助基金20亿元)。2013年,交强险承保亏损43亿元,投资收益45亿元,经营盈利2亿元,当年实现盈亏基本平衡。

王智鑫(2012)认为,首先,保险公司过高的经营成本是造成交强险严重亏损的直接原因,严格控制经营费用则可以弥补亏损,或至少可以减少亏损;其次,商业车险的部分赔付成本和费用成本在交强险中不合理摊付导致亏损加速,改变交强险与商业车险混合经营的尴尬局面可解决这一问题②。庞欣(2011)认为,交通拥堵及意外事故频发;各地区赔付标准不同,费率却相同;道德风险的存在;地方法院对交强险认识存在盲区和难以划分与商业保险费用等的界限是交强险经营困境的5个原因。其中,她提到的主要解决对策是实行差别费率和加强监管措施③。

表1 2008-2012年我国交强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图3 2008-2012年交强险保费收入与赔付金额对比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图4 2008-2012交强险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2)中资公司。尽管2012年交强险经营亏损高达54亿元,但并不是42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是亏损的。2012年交强险盈利的保险公司有10家,分别为:平安产险1.77亿元,大地保险2.03亿元,阳光产险1.5亿元,永诚财险0.74亿元,安华农业保险0.08亿元,天平车险0.79亿元,阳光农业保险0.004亿元,华农财险0.03亿元,中银保险0.2亿元,都邦保险0.22亿元。

此外,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较多的包括人保财险(亏损35.71亿元),国寿财险(亏损3.19亿元),中华联合财险(亏损2.39亿元)等。

虽然交强险经营6年半以来,行业累计经营亏损已超过了200多亿元,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一直是整体盈利的。例如,截至2012年末,大地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8117万元,平安产险累计经营利润为8.315亿元,阳光财险累计经营利润为0.16亿元,太保产险累计经营利润为6.25亿元等。当然,也有部分保险公司累计亏损比较严重,如人保财险截至2012年末累计经营亏损96.9亿元。④

但是,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人保财险的交强险业务中,家庭用车经营是有盈余的,主要的亏损分部从亏损额由大到小分别是营业客车、挂车、营业货车、拖拉机和特种车。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0号,自2013年3月1日起,挂车不再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可以推断,挂车保费收入远低于赔付支出的状况将逐步消失,对财险公司交强险业务的盈利也是有相对好处的。

(3)外资公司。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复,在经营许可区域内,将责任保险的业务范围扩展至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仅意味着可以参与交强险经营,如要经营此业务,还要经过保监会验收资格、递交齐备申请文件、参与培训等流程。

表2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交强险专题审计报告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保监会审核要求外资财险公司的交强险系统能够完成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实时对接、能够实施交强险独立核算;支持见费出单,并与车险信息平台对接、车船税对接;针对交强险单独出保单,使用单独的险种代码、实现车船税代征代缴等功能。

此外,获批变更经营范围的外(合)资财险公司还需提交经营资格申请、公司未来三年车险及交强险的经营计划、交强险单独核算和费用分摊办法、交强险准备金评估及报告制度、承保理赔实务规程等十项材料清单。

交强险业务初期投入大、单均保费少、出险频率高、服务成本高;并且监管偿付能力要求高、合规要求高。

此外,保监会表示,交强险是全国统一条款费率,提交上述资料后不再需要单独报产品,审批一家总公司资格后就适用于全部分支机构⑤。

A.利宝保险公司。利宝保险公司是外资财险公司中第一家申请开展交强险业务并得到批复的。保监会于2012年9月5日同意其承办交强险业务在不到4个月的经营中,此公司就已经亏损了235万元,其中保费收入138万元,赔款支出39万元,经营费用高达237万元,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开展交强险业务的准备工作较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因此费用很高。另外,如挂车、摩托车和拖拉机业务还没有开始展开,也能反映出全面经营交强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保费收入上来看,利宝财险2012年度保费收入比2011年度有显著上升,共增长了约2亿元。由于交强险覆盖面大且多和商业车险一起捆绑销售,一般来说客户会在办理交强险的同时购买这家公司的商业车险,所以在表3中机动车辆保险的大幅度增长与此公司交强险业务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外资财险公司来说,交强险放开可以帮助其大大提升车险市场份额。

表3 利宝保险有限公司2012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单位:元)

数据来源:利宝保险有限公司网站

B.富邦财险。富邦财险得到保监会关于开展交强险业务的批复时间是2012年10月30日,晚于利宝保险公司。同样,在2个多月的经营过程中,此项业务出现了196万元的亏损,其中,经营亏损将近保费收入的四倍,而赔款只有保费收入的五分之一。从财务报告来看,严重亏损也是由于过高的经营费用导致的,在经营费用项目下,分摊的共同费用达到190万元,几乎与亏损额相等,而如此之高的共同费用里,包括职工薪酬74万元,公杂费56万元,其他业务管理费27万元,营销费22万元,租赁费11万元⑥,这也论证了前面已经提到的交强险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是费用的各个项目含糊不清,看到这些数字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像公杂费、其他管理费等此类开销从何而来又包含了些什么。当然,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想,外资财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要想转亏为盈还需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表4 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2012年度交强险专题审计报告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涉足交强险都可以使其更快地扩大市场份额。在新规定出台之前,囿于国内交强险与商业车险必须捆绑销售的规定,外资财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必须找一家中资财险公司组合销售中资财险的交强险,然后才能销售自己的商业车险,或找一家代理公司,通过合作来销售车险。这无形中就束缚住了外资险企拓展中国车险市场的手脚,所以只有自己真正可以独立做交强险的业务才有可能真正在中国的车险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交强险业务开放就等于开放了国内车险市场的大门,这无疑是外资财险公司拓宽其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浅析能够看出,外资财险公司进入我国交强险市场在短期内并不会对现有的车险、车险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冲击。因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不高,网点设置有限,本地历史经验数据不足,对于经营车险业务而言,并没有很强的技术管理优势,对各中资公司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太大影响。特别是相对中国人保、平安财险和太平洋产险等行业巨头而言,在客户基础、理赔服务、渠道网络等多方面均差距非常大。同时,即使交强险放开,外资机构网点批设进度却仍然滞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外资财险公司扩大车险市场规模并非易事。从中长期看,对整个财险市场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目前国内大型中资财险公司拥有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因此受冲击的可能性较小,而一些小型中资财险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挑战,一是它们与大型中资财险在各方面的实力悬殊,二是外资财险公司在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等多方面优势明显,想必随着时间推移,与小型中资财险会存在较大竞争。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外资开放交强险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车险市场日益成熟规范,行业自律加强,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时有外资保险公司加入车险市场,会进一步推动中国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如,引进吸收外国交强险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交强险经营的技术水平和内控管理;给我国交强险市场带来更先进的精算技术,更合理的产品理念,增强整体服务水平,缓解交强险的经营压力。此外,外资财险公司的定价技术和销售模式可能会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新体验。

当然,改革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与国际上主流的经营模式相比,我国交强险的经营模式上定位比较模糊,即非纯粹的市场化经营模式,也非纯粹的保险公司代办模式,两种模式的特点在我国的经营模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制度层面尽快明确我国交强险的经营模式以及推动交强险费率市场化,应该会是我国交强险今后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不再做过多探讨。

四、不足之处

由于对外资财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业务的时间不长,加之去年、今年各个公司的年度数据还没有公开披露,很多分析只能由2012年的数据得出,有些结论并不全面,在2013、2014年公司年度数据公开后应加入新的数据进一步分析;而且对于一个较新的政策专家学者的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与报道,许多观点并不具有权威性,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思考论证与更新改正。

参考文献

[1]冷翠华.交强险大幅拉升外资财险公司规模[N].证券日报,2013.8.8(B03)

[2]庞欣.反思我国交强险经营困境[J].海南金融,2011(12)

[3]田辉.从竞争的角度评估交强险向外资开放的影响(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3.3.27(5)

[4]田辉.从竞争的角度评估交强险向外资开放的影响(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3.3.28(5)

浙江省明确拖拉机交强险投保政策 篇6

《通知》明确界定拖拉机机型。根据《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6151-200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2004) 国家标准和农业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切实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实施工作的通知》 (农机发[2007]6号) 的规定, 兼用型拖拉机是指既可以通过挂接农具从事田间作业, 也可以通过铰接牵引挂车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 包括手扶式拖拉机、小型方向式拖拉机、带牵引挂车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等。运输型拖拉机是指货箱与底盘一体, 不通过牵引挂车可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 也即指符合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注册登记技术要求》的拖拉机。保险公司办理拖拉机交强险时, 应严格执行以上界定标准, 不得要求拖拉机所有人将兼用型拖拉机按运输型拖拉机投保。

稳妥实施拖拉机交强险地区费率制度。自2010年5月1日起, 凡符合《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6151-2008) 国家标准和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注册登记技术要求》的运输型拖拉机, 其交强险费率在原标准基础上按发动机功率大小分别上浮30%和40%, 具体费率如下:

1.发动机额定功率小于或者等于14.7 kW的运输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700元/台。

2.发动机额定功率大于14.7 kW的运输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980元/台。

兼用型拖拉机交强险费率维持原费率标准不变, 即发动机额定功率小于或者等于14.7 kW的兼用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80元/台;发动机额定功率大于14.7 kW的兼用型拖拉机, 交强险费率标准为120元/台。

交强险法律制度 篇7

无论是交强险还是商业三者都是对被保险车辆在交通事故中造成的本车人员以外的三者人伤以保险合同的约定的范围进行赔付。交强险的三者不包括被保险人本人;商业三者险的三者保险都约定为不包括“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交强险为保监会批准的全国通用条款, 是具有强制保险的合同行为, 医疗费的赔偿限额为10000元, 根据保险条款的约定医疗费包括“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必要的、合理的后续治疗费、整容费、营养费。”[1]商业三者险是根据《保险法》《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平等、自愿订立的商事合同行为, 但通常所提供的合同为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 具有不可协商性。其赔偿范围通常在合同中约定为“保险期间内, 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 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 对于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各分项赔偿限额以上的部分负责赔偿。”

二、保险公司理赔过程中医疗费参照基本医疗保险赔付的法律依据和合同依据

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抢救、治疗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卫生部《关于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 (卫医发[2007]175号) 第二篇“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医疗处置原则和认定”第三条规定“在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临床诊疗的过程中, 各项临床检查、治疗包括用药和使用医用材料, 以及病房和病床等标准, 在当地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按此规定, 参照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46号, 颁布日期:20060424) 第四十一条规定“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项目》中部分支付费用的检查、治疗和使用符合《药品目录》中乙类药品的, 应当征得本人或者亲属同意, 由个人按照下列比例自付后, 其余部分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执行: (一) 检查、治疗使用乙类药品的, 根据药品种类个人自付20%~50%”。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被保险机动车在本[2]条 (一) 至 (四) 之一的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受害人受伤需要抢救的, 保险人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费用清单后, 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进行核实。对于符合规定的抢救费用, 保险人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 保险人在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 保险人不负责垫付和赔偿。

依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第二十七条保险事故发生后, [3]保险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以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 在保险单载明的责任限额内核定赔偿金额。保险人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核定医疗费用的赔偿金额。

首先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 被保险人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是基于侵权关系, 而保险公司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是基于其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 两者同为被告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但却是两个法律关系, 不能等同。保险人因与侵权人存在保险合同关系而承担理赔责任, 这一责任系替代责任, 而非直接的侵权责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后, 法院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保险公司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鉴于保险合同明确约定了医疗费的保险赔付标准, 从尊重合同自治、契约自由角度出发, 只要合同约定的医保条款未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均应得到法律的认可。

医疗机构在治疗时应遵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及《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 在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临床诊疗的过程中, 各项临床检查、治疗包括用药和使用医用材料, 以及病房和病床等标准, 均应在当地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纳入医保范围的药品目录由省级社会保障部门公开发布, 在省辖所有医疗机构、定点药店都可以查阅, 被保险人在用药时可以非常便利地知道其所使用的药是否可以报销, 此类信息显然属于政府公开的信息, 应推定投保人知悉医保药品的范围内容。保险人理赔时仅对医保范围内药品进行赔付, 此表述清晰易懂, 没有歧义, 保险人无义务对此进行格外说明。事实上, 在医保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基本上都能在目录内找到替代药品, 使用医保目录外的药品并不具有必要性。

三、法院在保险案件诉讼中鲜有支持医疗费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赔付的原因

一是基本药物和诊疗项目非常复杂, 法官难以识别。基本药物上千种加之各地后加的增补目录并不一致, 难以清晰认定, 使法官甄别基本药物带来重大困难。即使保险公司出具详细的理赔的核损依据, 列明基本药物的所占比例, 仍然需要法官的甄别, 而这个工作, 在我国基层法院繁多的民商事诉讼中, 法官既不具备这种医疗上的的专业能力又不具备足够的精力。

二是被保险人或者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常常以保险公司参照基本医疗保险赔付是格式条款, 不予认可。这样根据《保险法》第17条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保险公司需要做到对格式条款作出提示义务和说明含义的义务, 往往保险公司拿不出这样的证据而败诉。[4]

交强险的法律公益属性, 使得交强险参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充分的法律基础, 因为交强险的基本原则就是收支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商业保险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 完全是双方自愿的商事合同行为, 在订立合同时要遵循《合同法》和《保险法》等法律的一般原则, 在法律的框架下合同内容主要受市场规律的调整, 但对合同内容由于是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 因此保险公司在医疗费商业保险赔偿原则和免赔责任的约定, 一定要尽到足够的提示和说明义务。

参考文献

上一篇:突尼斯软籽下一篇:产妇分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