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模式优越性

2024-09-28

主体性教学模式优越性(精选4篇)

主体性教学模式优越性 篇1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将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新环境。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中, 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 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 使得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代表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 形成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式。教学模式包含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策略、内容、评价等诸多要素, 教学过程中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完整地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至于模式中各因素的具体内容, 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网络化教学模式倡导“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四个因素:教师、学生、网络教学材料、网络学习环境。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讲授式、个别化、讨论式、协作式、探索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网络化教学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成为了虚拟的空间,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帮助, 学生从很大程度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化学习, 并且能自主管理其学习过程。这些特点也反映了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也充分体现了网络化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学教并重”的理论基础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由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完整地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式。其理论基础是“学教并重”的教育理论。“学教并重”的教育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 即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的结合。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但他强调“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否定“发现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者置于被动接受地位, 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与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刚好建构主义相反, 它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因而不利于创新人材的培养。“学教并重”的教育理论兼取上述两大理论之所长,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理论, 其特点是: (1)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又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者; (2) 学生既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 又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 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4) 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广阔的教学资源。“学教并重”的教育理论使网络教学模式具有了全新的特点。

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网络化教学模式在倡导“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的同时, 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单一形式发展为讲授式、个别化、讨论式、协作式, 探索式等多种形式。

1.讲授式

讲授式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系统授课。讲授式教学是利用网络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通讯工具、以授课为主的教学, 是传统授课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主要有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和基于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两种。第一, 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视频和音频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形式。第二, 基于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 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通过Internet实现讲授, 理论上听课学生人数可以无限多, 而且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 不必集中在同一地点接受教学。利用广域网进行的网络讲授式教学方式还可以分为同步式讲授和异步式讲授两种。同步式讲授是教师和学生利用Internet技术进行同步的教学。异步式讲授是教师事先把教学内容放在网络上, 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浏览所学内容, 通过E-mail、BBS进行师生交流。

可见, 在讲授式教学中, 网络的加入, 对教师来讲不仅多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工具, 而且使讲授式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网络作为新的教授工具, 不仅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资源的丰富性等特征, 它还具有很强的媒体整合能力, 所以必然会成为辅助老师教学的有效工具。

2.个别化

个别化教学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自学加辅导。个别化教学主要是运用编制的网络课程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方式。

在个别化教学模式中, 主要是借助网络在资源与交互上提供的支持, 使学生获得及时、充分的个别指导。基于网络的个别化辅导既具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更具有超越单机辅导的长处。

3.协作式

协作学习教学形式的特点是:互教互学, 合作教育。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网络化的协作学习过程中, 基本的协作模式有三种方式:竞赛、协同与互教互学。

在竞赛方式下, 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竞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为完成任务, 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 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在协同方式下, 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 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不断进行针对特定学习任务的讨论, 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 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互教互学方式下, 学生可以通过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 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 彼此之间互教互学, 从而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终止的问题, 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4.探索式

探索式教学是“从做中学”,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 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 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 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三、自主的学习过程管理

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学习环境成为了虚拟的空间,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帮助, 学生也从很大程度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化学习, 并且能自主管理其学习过程。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不仅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的单一性实现了多样化, 而且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也从传统的被动型转向了自主化。从严格的意义上说, 个体学习过程、协作学习过程是网络化教学环境下较为理想的学习过程管理形式。

个体学习过程是网络化教学模式学习过程管理的主要形式。个体学习过程支持的方式主要有四类:电子邮件;在线交谈;特定服务器上的资源;BBS系统。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可实现同教师异步非实时的交谈, 也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实现和教师的实时个别交谈, 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访问教师存放在特定服务器上的问题库, 通过BBS系统能够实现更强大的交流功能。

协作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

钢琴教学中初学者的听力培养

赵偲宇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钢琴演奏者是作曲家与听众的中介与桥梁, 在钢琴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 是学好钢琴的必要前提, 只有学会倾听,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才能进一步表现音乐并创造出美妙的声音。

关键词:钢琴;听力;培养

钢琴艺术是以听觉为基础的, 任何对于钢琴的感知首先来自于听众的听觉。所以培养钢琴的的乐感, 首先就是将审美与听觉完美的融合起来。所以要培养初学者的鉴赏能力很重要。而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的养成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从中去把握乐感和美感。

我们所谓的听, 并不单独指学生对音高的听辨, 而是他们对力度的变化, 声音的走向与连接, 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等等。培养听力的训练和提高方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进行的, 这就给钢琴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个人对如何培养听力的一些浅识。

在开始接触乐器之前, 首先让学生去了解钢琴的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做慢慢的示范, 手指轻触钢琴琴键, 然后让学生看仔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以后, 让学生进入实际训练, 臂力自然下落——手指站稳——听声音的共鸣——手腕提起。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弹奏前期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 在心理上也起到了想象的作用。然后要引导学生鉴别声音, 哪些声音优美悦耳, 哪些声音没有生动的感受, 哪些的声音是正确的, 哪些是由于姿势问题导致的声音变调,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纠正错误去引导学生的正确习惯对于其的记忆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的指正令人难忘。

旋律是一首作品的骨架, 是音乐的灵魂, 旋律线条的完整流畅、优美动听, 是弹好一首乐曲的前提。显然, 作为初学者怎样弹奏旋律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正确划分乐句, 理解每个乐句的语气及走向呢?

(一) 初学阶段首先引导学生倾听乐句的句头、句尾和句子的走向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起句之前内心先有声音, 先有符合乐句情绪的感觉, 注意听乐句的语气;句尾一般都是自然减弱, 因此手腕要轻轻带起犹如唱歌中呼吸的气口。有了一定基础后, 随乐曲难度的加深, 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听旋律演奏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二) 听声部的平衡

弹奏多声部的乐曲时, 应引导学生听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之间的关系, 突出主旋律声部。有旋律在左手时要启发学生听旋律, 心里唱旋律, 帮助左手把旋律弹出来。

(三) 听旋律的衔接

当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完成时, 要引导学生倾听旋律连接是否连贯, 旋律线条是否流畅。

(四) 听和声性旋律

弹奏由和声的连接进行而构成的乐句, 乐段时, 应把和弦标, 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最大化实现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的主要思想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去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在协作学习中, 学习者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另外, 协作学习过程和其他思想 (如自学、探索等) 的结合, 产生了一些新的模式, 如“自学-协作型培训模式”等。网络化教学模式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空间。

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是当前了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如果说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维度 (水平方向) , 学习过程的管理是另一个维度 (垂直方向) , 那么他们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的高音弹清楚。

(五) 听音色的变化

声音先于技巧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原则。要在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前提下, 教学生根据音乐性质选择适当的音乐。不同的音色又需要有不同的弹奏方法与与键触部位, 通过倾听自己弹奏出来的声音来调整弹奏方法, 使之符合意境和曲风。

在教学中还要提示学生注意听踏板对音色的装饰效果, 要有敏锐的听觉并严格按谱上的踏板标记进行练习, 按踏板标记练习是掌握踏板技巧的基础。

(六) 听音乐的织体

在钢琴音乐中和声进行经常以织体形式出现, 尤其是在分解和弦构成的作品中, 引导学生听和声的变化及其丰富的色彩, 不仅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对和声的进行有明确的概念, 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听觉上获得极大的美感。

(七) 听节奏的韵律

节奏的韵律使音乐富有活力, 是乐曲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多听, 多感受才能使内心有节奏的韵律, 才能表现出音乐意境。

(八) 听力度的起伏

力度的起伏跌宕 (力度的变化幅度大小) 是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之一, 要根据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来把握分寸, 控制手指, 而不能一味的或强或弱。

通过以上几点的训练后, 我们还要结合以下几点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一) 自我反思。平时练习中注意启发学生倾听自己的弹奏, 边弹边听边调整。

(二) 学业汇报。组织学生汇报一个阶段的学习曲目, 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学习, 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分辨能力。

(三) 范奏。教师范奏是培训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 完美的演奏能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给学生以启示, 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音乐意境。

通过经常用心的倾听自己和别人的演奏, 丰富听觉的想象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才能奏出更加美好的声音, 才能表达出更准确, 更具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作为初学者, 不能一味的去学习演奏技巧, 好的音乐感觉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只有这样把两者结合起来才算是成功的演绎钢琴作品的基础。音乐表演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再现与创作的高度统一, 演奏者个性与作曲家个性的完美融合, 这才是我们所有的钢琴学习者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班诺维茨著, 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3] (波) 约.霍夫曼著, 李素心译.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通过以上对网络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形式的探析, 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化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教学的教学规律, 切实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实现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

摘要:网络化教学模式倡导“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学习过程管理的自主化, 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学教并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顾小清, 闫寒冰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汪基德主编.《现代技术教育原理与应用》河南大学出版社

[3]邵宗杰主编.《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体性教学模式优越性 篇2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资源进行良好地整合,走进了语文课堂。它搭建了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如雪中送炭,使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师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我们如同春天的幼苗,允吸着甘甜的雨露,我们在远程教育资源网站尽情浏览,尽情地欣赏与教材相配套的同步课件光盘,感受着新鲜的气息,捕获自己需要的教学素材,准备着生成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资源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增长见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妙不可言,真想每堂课都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的优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同步课件光盘与资源网站中的同步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有声有色的范读和情景朗读,既能为学生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又能通过有感情的声音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以读促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的朗读提供了配乐朗读、情景朗读、范读,丰富了朗读的方式,增强了朗读的效果。

在教学《示儿》这首古诗时,我发现教学资源网站中的的同步课件既有《示儿》的情景朗读,又有《示儿》的范读。情景朗读是“声、文、图”并茂,可视画面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好地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情的声音通过听觉能再一次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展开联想。双重感染,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增进,能够达到不可言语的效果。范读选用的是浑厚而又深情的男声,低沉中见高昂,再现了诗人临终时的遗憾和坚信国家必然统一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听,学生从中不断体会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逐渐准确地把握朗语气。既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又起到了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作用。

二、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同步课件光盘与资源网站中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宝贵资料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拓展资料。

高年级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搜集资料。通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农村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少,图书资料有限,造成学生搜集资料困难,资料交流出现空白或三言两语。如果教师对此不理采,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拓展视野的机会,如果教师直接告诉或加以补充,显得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发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同步课件光盘和教学资源网站为教学提供了作者简介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介绍。有的资料配有背景音乐,有的资料配有画面背景,有的配有声音洪亮的朗读,它吸引学生主动去读、去听,这也算是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一种文式。

在教学中,我在学生交流资料之后,或作为资料的补充或作为资料总结进行展示,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背景。另外,我发现教学资源中为学生提供的拓展资料也都不错,既和教学内容有关,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既是课内拓展,又是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我尽量提供时间让学生去阅读。

三、从操作和审美角度看,课件操作简便省时,信息容量大,效果多样。

远程教育资源不仅将传统的电教媒体中的幻灯投影、录音机、录像电视的优势均发挥出来,而且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只要轻轻动一动鼠标就可以演示。而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演示载体--小黑板,相对显得容量小、书写不方便、效果单一,更与之无法相比。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课件展示出的内容富有艺术性。从背景音乐到背景画面都给人一种艺术熏陶,美的享受。小黑板更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美育效果。

虽然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1、在资源的利用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是为教学运用资源而不是为用资源而教学。面对优秀的教育资源,切忌在资源的利用上盲目、空乏、过频,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时、合理、恰当地运用资源有机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不可完全照搬教学资源,不能用教学资源代替了自己的创造,尽管资源丰富,它既有课件,又有视频,还有备课资料和练习设计,但它只是辅助教学,不是为我们的学生量身定做的。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扬弃。

3、切忌用远程教育资源代替一切教学手段。现实已经证明,个性的才是有创造的。教师如何高度地把握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都不是单靠远程教育资源能够完成的。

4、我们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整合,利用资源素材修改制作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网站中的课件采用了一样的模板,用得多了,容易失去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更换或自己设计模板,为课件增加活力。也可以把我们不要的内容删掉,添上我们需要的内容,让课件为教学服务更加得心应手。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课改的要求,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开辟了农村教学的新天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给实际教学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不断认识与探索。

主体性教学模式优越性 篇3

【关键词】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优越性

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二是根据已提出的教学模式的假说进行实验性研究。结合当前各大专院校的特點和实际情况及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进行了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初探讨。实践证明,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不仅非常适合体育教学,其优越性也日渐明显:不仅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成绩,增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而且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有明显提高。

当前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试图将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课相结合,找到一种适合当前大专院校体育课实际情况并且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而使教学不仅适应当代教育,也要体现体育课真正价值。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是目前体育工作者的重点,也是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试验前,抽取两个运动能力及运动素质比较接近的班级各30名学生,且男女生比例相同,并分为对照班A和实验班B,采用篮球内容进行授课比对。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练习。实验班采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将学生“异质分组”,即把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结成帮教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起到示范、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原地投篮和运球投篮的技术检测。在实验班将基础好的同学与基础差的同学混编成几个小组,对照班不做任何改动,经过36学时的学习,最后再检测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在实验班中采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上课。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以单元小组的组织形式上课,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程序上课,在整堂课中,教师对学生以异质小组为中介,来完成教学、管理。 而右侧为比较常见的普通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程序非常简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能毫无疑问地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其教学课堂很是枯燥乏味。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说明两种教学模式均有利于大专院校的篮球课教学。而实验班的技术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内部动机水平也要比对照班高出很多,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中专院校的篮球课教学,也更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运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使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发展,其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与竞争。这种教学模式也符合时代的需要。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竞争懂得合作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能力,教育也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以单元小组的组织形式上课,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程序上课,在整堂课中,教师对学生以异质小组为中介,来完成教学、管理。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其作用如下: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成绩和整体的教学质量。

2.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能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性环境,使学生在竞争中把握公平的尺寸,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乐趣,对培养学生人格、世界观、价值观等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各项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它能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爱好等方面优于常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优越性在于:

1.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引导教学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起到启发、指导、监督、支持、保护、评价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运动中个性自然流露,人格和谐发展,非智力因素不断发展。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帮助、互相指导,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不断地增加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又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指导。

2.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刺激有趣的游戏比赛中学习技术动作。但是比赛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一种促进学生提高技术的手段和检验学生技术成绩的方法;比赛不是简单的分出谁胜谁负,而是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以此来取长补短。游戏法和比赛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在学习技术时枯燥乏味的缺点。游戏法和比赛法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合理地运用所学技术、战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身体、心理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在相对固定的异质小组中引入游戏法和比赛法使学生有了长期努力奋斗的目标,以此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3.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注重评价,并且改变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改变那种绝对性的成绩评价,应该把成绩评价与态度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的标准呈现多元化,注意评价的手段,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的最佳时机,处理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因素。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自己所在的水平,提高学生进步的幅度,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学生评价,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运动中真正感到成功。只有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才会真正与体育结缘,才能真正热爱体育,才能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教师要有责任心,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上课内容、学情情况、环境、场地与设施等因素灵活运用,建议如下:

1.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适用于篮、排、足球,及超级伙伴等集体项目。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教师要降低自己的重心,深入学生,与学生处于同构状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3.教师在对学生的分组过程中,应该注意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以及组内之间的差异,真正做到异质分组。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优越性1 篇4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

优越性

内容提要:多媒体是一种集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个优越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学手段、高效率、优越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物理教学中,作为以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电教手段相对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文字、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加强了表现效果,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极大地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下面就对多媒体在辅助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谈几点理解和认识。

1、多媒体图、文、声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基本上靠老师口授、板书、演示的局面,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如临其境,更加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机械运动》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段录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他一把抓了过来……”画外音: “飞行员抓到的是什么呢?原来是一颗德国子弹。”学生在惊奇之余,教师提出: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各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非常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本节课成功教学的良好开端。

2、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性有利于多角度观察对象

由于初中学生的直接经验较少,且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的现象难以理解,这是教学中就要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例如:学习“电流、电压”是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就制作了:“电流、电压”课件,把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弱的不同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方法将电压和水压、电流和水流进行类比,便抽象为形象降低了难度,通过课件的演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和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和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同时直观的课件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地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扩充试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可以通过把静态物体动态化、宏观物体微观化、微观物体宏观化、抽象内容实物化、快速运动缓慢化,运用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模拟知识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就将一些不容易成功的实验省略或由老师口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来强迫学生记忆,运用多媒体我们把这些不宜于亲自做的实验设计成课件,整个实验过程完全由学生利用计算机鼠标来控制,这样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而且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现象都可以通过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很轻松地从中归纳出规律,有效地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

多媒体教学程序要设计学生的合作过程,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的表述过程。给学生必要的反思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升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

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解决问题,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运用了下载的光学实验软件,凸透镜的焦距有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有数字投影仪正确地呈现出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反复重现,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5、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实间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表明,运用一些好的教学软件和自制的课件能取代板书和有关图形,而且制作过程所用时间少,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时间,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复习课时,效果更明显,应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能把有限的课时间合理运用于学生思考、练习,拓宽知识面上。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且还能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并茂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训练,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单 位:清丰县双庙乡第一初级中学

姓 名:安晓骥

出生年月:1981年11月

学 历:专科

职 称:中教二级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anxiaoji1981@163.com

濮阳市教育系统2011年教师技能竞赛论文类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姓名:安晓骥

上一篇:供应商的档案管理下一篇:求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