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精神病

2024-11-06

重症精神病(精选5篇)

重症精神病 篇1

临床上重症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癫痫导致的精神障碍等, 患者在急性发作时需要入院进行治疗, 但是出院后则需要长期在家庭中进行治疗和护理[1]。因此正确的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可以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减少复发, 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中心采用了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康复护理的重症精神病患者50例,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1~71岁, 平均年龄 (47.34±4.18) 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1例,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例, 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患者7例,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例, 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2例, 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2例。

1.2 护理方法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护理, 成立护理小组, 由全科医生和社区岗位护士组成, 每月对患者进行1次社区康复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和家庭实施健康教育, 讲解重症精神病的诱因、症状、药物治疗情况及副作用的识别与如何预防复发, 重点基于患者和家属的知识缺陷进行针对性护理, 讲解正确医学知识, 纠正存在的错误认知,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其次对患者社会机能进行训练, 向患者及家属指导谈话技巧、娱乐方式以及应对躯体症状和独立生活能力, 由医师和护士综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从简到繁的训练目标, 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第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教育, 重点对患者的单个家庭、多个家庭或者和患者与社会有联系的人群, 让其尽可能的给予患者提供情感的关怀与经济支持, 通过进行行为指导与危机干预解决患者实际问题。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 (BPRS) 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SDSS) 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 (SANS) 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护理前后量表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注:患者护理后BPRS评分、SDSS评分和SAN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精神病患者由于伴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会丧失自理的能力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 患者会产生幻觉、言语行为异常等表现, 当患者处于失控的状态下就会有伤人或者自伤的行为出现, 而大部分重症精神病患者会伴有抑郁和自闭症, 会产生肢体的僵硬、面无表情、不愿意久留等情况, 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的行为等[2,3]。当精神病患者在接受完入院治疗后一般需要进行社区康复, 有报道显示社区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提供针对性的社区服务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康复的机会, 消除患者讳疾忌医的思想, 减少患者经济的压力与负担[4]。

我中心实施了社区康复护理应用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 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机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康复的干预, 可以让患者维持药物的治疗, 让家属在服药过程中起到检查和监督的作用;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让他们受到尊重, 得到家属和朋友等的理解、同情与帮助, 通过平等的方式关怀鼓励患者, 让他们学会自我的解脱, 接受患病现实, 争取主动接受药物治疗。在患者病情控制后, 让患者多与现实社会接触, 主动融入到正常社会中,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中, 鼓励同周围人群多接触、交流, 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回归社会的机会。本文结果显示, 患者治疗后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 (BPRS) 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SDSS) 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 (SAN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治疗前后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应用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重症精神病患者50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社区康复护理, 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 (BPRS) 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SDSS) 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 (SANS) 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 治疗前后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社区康复,重症精神病,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文咏, 宋瑁, 梁毅宁, 等.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3) :202-205.

[2]李益云, 夏镇南, 米宏亮, 等.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1 (1) :15-17.

[3]宋喜霞, 韩晶, 霍丽红, 等.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 :234.

[4]白杨, 王军.家庭随访精神分裂症180例临床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7) :142.

重症精神病 篇2

在2011年上半年中,根据县领导的要求和指导,对我镇辖区内摸底的74名精神病患者进行了AB表的填写,并进行规范管理,对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4月份兰州市精神病专家对我镇登记在册的74名精神病人进行确诊、筛查的工作。其中在册的35名患者确诊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未确诊的27人,项目外的12人。并对确诊的35名患者对其病情的变化、总体的身体状况以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连续两个月的跟踪随访,对未确诊和项目外的患者进行每一季度的普通随访。

在2011年下半年中,我们对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新增摸底5人(未纳入74人中),待进一步确诊。我们对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对患者的饮食和看护要多关心,为患者的早日健康做好准备。

根据县领导要求和指导,我们加强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改变陈旧观念,反对歧视精神病患者,关注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苏晓琛

2011-12-01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所以每个小朋友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天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传染病,其病原全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7.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天,一般3天,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8.肺炎:多由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人群易感性: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肾病,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等)以及老年人等。预防措施: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淋雨、受寒、醉酒等诱发因素。

9.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有以下症状可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1)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2)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3)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4)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5)大量咯血,胸背疼痛(6)高热。凡有(1)(4)项能对得上号者,应及时检查,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5)(6)项对得上号者,病情已较重,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预防措施: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疲、乏力、咳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疗程不得短于半年,口才要有足够的耐心。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增强全身抵抗力,仍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

10.痢疾:是,上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二)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不吃生的或末煮熟的食物;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便吐痰,不随地大小便。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四)及时发现的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病人的食具、用具要严格消毒,粪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源白粉等消毒处理。

(五)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的相关知识,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

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早操,晨跑,气功、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4.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解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天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肠道传染病。

重症精神病 篇3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5 年7 月本科收治的200 例精神病患者, 其中精神分裂症151 例, 双相性感障碍26 例, 包括躁狂症16 例, 抑郁发作10 例。使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6 例,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4 例, 癫痫和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3 例, 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8 岁, 最小13 岁。糖尿病者占3%, 躯体或头部有外伤者占1.5%, 心功能不全者占15%。本文通过对200 例精神病患者进行集中护理管理, 效果明显。

2 护理管理

2. 1 一般护理重症精神病患者都要放置在重症病室集中管理, 有护理人员24 h不离视线的看护。

2. 1. 1 日常护理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原因大部分都存在生活懒散, 自理能力差, 对自身的修饰没有要求。所以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工作, 及时洗澡, 更换休养服。督促、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清洁, 皮肤卫生, 修剪指甲和头发的清洁。卧床患者还要做好二便的护理。保持患者清洁卫生无异味。

2. 1. 2 保证患者营养平衡精神病患者由于服用药物所以要保证进食, 保持体内营养和水分平衡。护理人员每餐都要看护患者进餐情况, 不能多吃, 也不能少吃或不吃。对于进食较差的患者,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 分析原因, 从而应细心、耐心给予劝导或喂食。如果是吞咽困难的患者, 可给予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者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 要看护好患者进食, 防止呛咳或噎食。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 要通知医务人员给予鼻饲营养或静脉营养, 使患者能够得到应有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以维持体内平衡。

2. 1. 3 保证患者的休息睡眠精神病患者的基本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入睡困难, 所以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也是病情改善的基础。要保证病房安静, 监护患者药物的摄入。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不喝浓茶、咖啡和可乐等, 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1]。

2. 2 专科护理

2.2.1安全护理合理安置患者, 重症患者应放在重症病室集中管理, 24 h不间断看护, 做到患者活动不离工作人员视线。每位患者都佩戴身份手腕带。更换休养服, 做好安全检查。清除重症病室存在的一切危险物品。患者外出或会客回来时都要做好安全检查, 避免危险物品的带入。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每周还要彻底清查1~2次, 对病室设施、设备安全性能和药品物品进行检查, 包括品种和数量。另外每周还要进行1次安全讨论, 发挥集体的力量, 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防患于未然。有严重暴力行为倾向或病情不稳定者, 禁止外出活动和会客[2]。严密观察病情, 保证安全。

2.2.2用药护理精神病患者都不承认自己有病, 没有自知力, 拒绝住院治疗, 拒绝用药, 藏药或者将药吐出。所以医护人员每次都要监护患者服药, 还要检查口腔证实服下才可以, 叮嘱患者静坐30 min再做其他活动。严密观察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特别针对年龄较大、体质差的患者更要注意, 嘱其要缓慢起床, 稍休息后再下床活动, 防止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如果有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采取相应的措施。

2. 2. 3 保护患者的护理首先要评估需要保护的患者, 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打人毁物、伤人伤己的患者。有自杀行为、情绪不稳定激惹、幻觉、谵妄者, 有外走倾向的、癫痫患者抽搐发作频繁的、恐吓威胁他人的患者都要给予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使用保护带的患者, 护士要24 h看护, 不离视线, 被保护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保护带松紧适宜, 以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减少摩擦。每2小时给松解1次, 活动肢体给肢体按摩和皮肤护理, 防止并发症发生。保护的患者要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如有污垢潮湿及时更换床单和休养服。

2. 3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行友好的沟通。要尊重患者以诚相待, 要有爱心, 关心爱护患者, 要像对待小朋友一样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了解其本症状和心理需要。患者如有疑问时, 医护人员要给予详细正确的解答, 帮助其解除困惑, 才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早日康复。

3 小结

精神病患者是具有很大危害性的群体, 可能出现伤人伤己的行为。急性期患者在其幻觉、妄想、联想障碍以及情感障碍的影响下会发生不顾后果的自杀、自伤、毁物伤人等行为, 所以对重症精神病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 了解患者精神症状和心理状态, 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予患者希望, 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保证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提高患者住院依从性和治疗依从性。同时也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使患者坚信通过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 能使患者更快的康复, 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使社会更安定, 和谐美好。

摘要: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集中护理管理, 给予患者严密观察病情, 24 h不间断全面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管理, 给予其希望和信心, 使患者坚信通过努力,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其病情能更快的康复。

关键词:封闭,重症精神病,护理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6, 198-199.

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宣传材料 篇4

一、项目意义

让重症病人进医院,康复病人在社区,贫困病人有补助,精神病人有人管。从而得到社会安宁,人人安居乐业.共享和谐社会。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三、服务内容

(一)信息管理

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重症精神病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立意采样法[1], 2012年7月—2012年8月深入访问10名 (以N1~N10依次编号) 在急重症病区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访谈者均为女性;年龄21岁~46岁, 平均33.4岁;已婚6名, 未婚4名;工作年限1年~22年, 平均6.8年;学历:本科2名, 大专5名, 中专3名。研究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 (资料饱和) 为标准。

1.2 伦理问题

访谈前先与受访者进行沟通, 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告知在保护隐私权的前提下对谈话进行现场记录和录音, 承诺使用编码替代姓名,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 使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自拟半结构性访谈大纲:①您对压力的认识是怎样的? ②请叙述一下您在精神科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压力, 它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在访谈中进行现场记录、录音。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45 min~60 min, 每名护士访谈1次或2次。场所设在休息室、会议室等不受他人干扰的安静环境。

1.4 数据分析

由经过专业培训、有经验的研究者进行[2]。访谈结束后将所做的录音整理成文字, 然后按以下步骤分析资料:①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备忘录;⑥总结、归纳出共性的观点;⑦返回参与者处求证[3]。

2 结果

2.1 不良的生理反应

在描述自己的生理状况时, 有8位受访者 (80%) 表示在急重症病区工作期间, 出现了全身乏力、头痛、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如N1“一个夜班来了3个病人, 病人哭闹了一个晚上, 下夜班后就感觉头痛, 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 饭都不想吃就休息了”。 N8“有一次梦到一个重症病人把约束带解开了, 去砸门, 手上全是血, 吓了我一身冷汗”。

2.2 不良的心理反应

2.2.1 恐惧感

受访者中的护士都表示存在恐惧的心理。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害怕遭受暴力。N5“一次我给病人打针的时候, 他以为我要害他, 回头就咬了我一口, 都出血了, 现在想起来都挺害怕的”。N10“我有一个同事怀孕了, 病人病情发作, 正好踢到肚子, 结果流产了, 实在太可怕了, 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其中有6位护士表示工作时间越长, 恐惧感越强。N8“我在精神科工作20年了, 见过不少自伤、自杀的病人, 现在越来越害怕了”。

2.2.2 焦虑

受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N2“每天下班后, 总会去想我有没有做错事, 有没有工作忘记做, 害怕看到单位的电话号码”。N7“担心在我当班时有严重精神病病人突然发生自杀、伤人、毁物等行为”。N4“现在医患关系紧张, 每天上班精神绷得紧紧的, 就怕有医疗纠纷”。有4名护士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影响婚姻质量。N9“日常生活中遇事较以前爱生气了, 因为一点小事就和爱人吵架, 我们感情不如以前好了 (眼圈红了) ”。

2.2.3 压抑、无助感

N6“我们急重症病房都是全封闭式的, 每天见到的不是病人就是医生, 就好像是困在笼子里出不去的感觉, 挺压抑的”。N3“我在重症病区工作时间不长, 经验不足, 就怕病人突然病情发作, 身边要是没有其他护士, 我怎么办呢?”

2.2.4 委屈、不公平

N7“急重症病房的病人意识不清楚, 刚给他更换好床单位, 她又给尿床了, 嘴里还说着, 我就是要累死你, 这时候听到这话挺难受的”。N3“每天工作这么辛苦, 又挨打受骂的, 工资还不如其他科室的护士高, 不公平啊”。

2.3 不良的社会反应

目前社会大众对精神病普遍存在偏见, 同时对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工作的护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8名研究对象表示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 他们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表现为自我价值及满足感、成就感低。如N8“人家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对象, 可一听到我在精神科做护士, 害怕情绪受病人影响, 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歧视不仅来自社会, 也来自家庭。N2“我婆婆不敢告诉别人我是精神科护士, 有人问起来都说我是心理医生, 听到这感觉挺惭愧的”。N1“我在急重症病区工作8年了, 一直没有晋升和出去学习的机会, 觉得自己挺没用的, 想换个工作试试 (沉默) ”。

3 讨论

3.1 实施人本化的护理管理是解决精神科护士生理疲惫的根本措施

急重症病区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 超负荷的护理工作导致精神科护士体力、脑力的大量消耗。8位访谈对象在急重症病区工作期间出现了全身乏力、头痛、睡眠障碍等躯体化症状,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其中有6位护士希望在急重症病区工作一段时间后轮转到病情较轻的其他科室, 如心理病房、行为治疗中心等。所以护理管理者应经常与急重症病区的护士沟通, 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对有困难的护士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另外, 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和轮转制度, 也有利于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疲劳感。

3.2 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是维持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应对方式是精神科护士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调节因素, 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5]。由于护理对象、工作环境、职业性质等原因, 职业压力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其他科室的护士更为突出[6]。研究发现, 访谈对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反应, 担心遭受暴力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是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的主要原因。他们多采用发泄和自我调节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负性情绪, 这些措施也确实有效。但专业的压力管理培训也是我们提倡的[7]。对急重症病区的精神科护士进行压力管理培训, 如一些护士提到希望医院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室外拓展训练等活动, 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并有助于其采取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

3.3 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能力的有力保障

8名访谈对象认为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低, 得不到社会公众、医院管理者和家庭的支持是导致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 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 使得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 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工作满意度低。所以,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必要。首先, 加大对精神卫生护理事业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尊重护士, 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其次, 医院应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工资待遇, 创造更多的深造、学习、晋升的机会, 尽可能满足其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 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责任感、成就感, 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后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护士安全保障制度, 保证护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从而稳定精神卫生护理队伍, 提高护理水平, 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enjamin FC, William LM.最新质性方法与研究[M]//黄惠雯, 童婉芬, 译.台北:韦博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3:252-258.

[2]Pope C, Ziebland S, Mays N.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ealth care.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J].BMJ, 2000, 320 (7227) :114-116.

[3]李晓凤, 佘双好.质性研究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78-184.

[4]唐荣兰, 韩晓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 13 (2) :146-147.

[5]王玉玲.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7) :1065-1068.

[6]冯锦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改善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6) :125-126.

【重症精神病】推荐阅读:

重症病房10-20

重症医学01-16

危急重症05-14

老年重症07-07

重症心衰07-22

重症疾病08-15

重症感染09-18

慢性重症10-02

呼吸重症10-10

重症患儿12-20

上一篇:吸油烟机设计研究下一篇:建设新农村发展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