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2024-07-29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共12篇)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点

1.多媒体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是很多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语文课上不出语文味,令学生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2.多媒体能由静变动、化抽象为形象 ,突出教学重难点。文学界有这样一句老话:任何一个生动的比喻都是跛脚的。其原因,一是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符号;二是一个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去理解有些有深奥生活哲理的比喻句是困难的。因此,要学生去理解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是更困难的。由于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变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适时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形象的转换,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3.多媒体能增大课堂容量 ,节约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课堂教学对时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其次,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减少信息在大脑中转换,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住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多管齐下,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原则

多媒体手段引进语文教学课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近年来的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无视目标主次,特别是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会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多媒体便被滥用了: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因而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为了让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适量的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为,多媒体的应用应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1.符合语文认知规律原则。多媒体应以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为前提,注重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要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课件美观,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象、音频等信息,冲淡了主题,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必须明确,多媒体CAI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它同样也应该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语文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语文认知规律。

2.辅助性教学的原则。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已,这都是不妥当的。

3.趣味性原则。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注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优点,原则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2

#TRS_AUTOADD_1235460363603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5460363603 P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5460363603 TD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5460363603 DIV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5460363603 LI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摘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课件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关键词:多媒体 作用 原则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是与其他教学仪器和教具一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就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辅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用其它教具或仪器难以突破的难点的一种手段。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各种教具和教学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补充和提高。

一、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从心理和思维来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而对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笔者用AUTHORWARE事先画好相应的光路图,燃后再分成若干块,并排列好先后顺序。播放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一块或几块地播放,而且块与块之间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3.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比如在“透镜”一节中,用粗细适当的红线表示物体的反射光线,用激光声伴随着光线延伸,图画上或者附近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感官都处于最佳状态。另外也节省了平常课堂上仪器搬来搬去的麻烦,免去下课之后沾一身粉沫的尴尬。从而使教学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娱乐中“消化”了关于“透镜”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3

关键词:地理 多媒体 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是初中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浅谈如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地理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到的辅助教具。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

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总是由地理教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向学生描绘,而各人对事物的见解不同,表达能力及表述方法有差异,就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这时,如果我们老师能利用平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或下载或录下网络或电视里的相关节目,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播放,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有所体验,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4、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形式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我们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运用多媒体,可以及时反馈,集中交流

地理课中有大量的“图”需要学生记忆,例如大洲大洋图,中国政区图,主要铁路干线图等,训练后需要了解学生完成情况,一节课结束前需要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所以说即时反馈是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多媒体可以逐个或一批批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后,计算机判断其正确情况,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反馈,以促进学生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技巧。借助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实现大量的训练,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训练的容量,节约为出示训练材料而花费的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1、交互性原则:交互学习是多媒体课件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制作都没体课件是,要设计出尽可能丰富的交互方式,是教学过程实现人机对话,及时得到反馈,从而随时调整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知道下的交互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来掌握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摩或与计算机对话来学习,教师应借助于大屏幕对每个教学环节加以控制。同时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配合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2、循序性原则: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教材的要求。

3、辅助性原则: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教师教学,不能以课件为主导,不能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课件只能在恰当的时机用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性,防止课件演播现象,固执喧宾夺主。

4、实用性原则:课件制作和使用要考虑学生情况,教材情境、简单的内容。几句话能讲明的内容,无必要用多媒体展示。在突出重点,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多媒体课件。

5、启发性原则:呈现问题要巧设疑问,同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讨论时间。从而利于思维培养。

6、主体性原则: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自觉地动起来,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7、及时性原则:是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自我激励,从中不断获得“自我评价”“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8、最优化操作原则:在操作中要方便、简化、灵活、进退自如、切入切出准确,是学生思维、教师引导与课件同步。保证学生思维连续、准确,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尽量把课件设计成“傻瓜式”课件。

浅析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原则 篇4

一、实效性

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追求课件的外在形式, 使得课件花里胡哨。这样的课件确实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对课件的关注, 但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只集中在课件的外在上, 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过渡。另外, 许多教师借助网络的便利, 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 机械照搬。这样的课件并不能适应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 使教学处于低效状态。那么, 什么样的课件才是高效的呢?教师制作课件要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 同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只有这样的课件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 在设计课件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与具体的教情。第一,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 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才能真正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托。第二, 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图片、图象、视频与音频的选择, 不求华丽、繁琐, 讲究的是简洁性、连贯性与紧密性。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才是高效的, 才能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成为提高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辅助性

多媒体教学是在基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手段, 而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它与其他教学手段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而是互相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因此,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共同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愉悦而高效的教学, 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简单说来就是, 教师要处理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 要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 运用粉笔、黑板、教具、表情等等。如, 多媒体课件是提前制作好的, 在教学时是一页一页地进行演示, 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见解往往需要跨页, 这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回顾, 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在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时, 我们要及时将相关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要避免那种盲目排斥其他教学手段, 黑板上没有一个字的做法, 要及时将重难点、总结性内容等写在黑板上, 这样更能突出教学重难点, 更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利于学生进行回顾与巩固。教师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 才能真正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形成更多的技能, 掌握更多的思想。

三、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许多教师在运用时完全受多媒体的控制, 沦为了多媒体的“奴隶”, 教师成了课件的操作者, 学生成了课件的欣赏者,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是披着现代教学技术外衣下的满堂电灌, 学生依旧是被加工的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模式, 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让学生会学, 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是学习的主体,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 这一教学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运用多媒体时, 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与动手操作等预留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思考与操作的时间, 有更多与数学亲密接触的机会。当学生的认识出现错误、产生分歧时, 教师要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法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引向深入, 扩大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使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造性

课件不是教材的简单翻版, 也不是传统教学中预设教案的复制品, 而是要体现出创造性,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 使课件更具创造性, 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能够打破常规思维, 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可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象的形式多角度地呈现, 使学生可以突破文字材料的限制, 使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问题, 得出全新的学习思路,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状态中, 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活”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 多媒体教学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总结, 以使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 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多媒体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不足, 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实现多媒体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笔者现对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原则浅谈如下。

关键词:多媒体,实效性,辅助性,主体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姚宏.小学数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和原则.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5) .

[2]张德勤.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小学教学研究, 2008.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就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问题,从优化教学角度,主要用述了实验课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合理配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 课件

实验课这是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对实验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多煤体教学是正在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及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而在这其中,实验课多煤体教学的合理设置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性

1.1知识信息的整合性

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网络教学则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利用的技术方式,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和整合,在知识的重组、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过程中,教师成为了真正用心于教学的专家,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思想、理论、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而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体验创造的乐趣,增强建业的价值感。借助于媒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

1.3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首先,多煤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之间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其次,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改变了师生原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平等的关系。第三,多煤体网络教学为学生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在社会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诊释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多媒体网络实验室为依托的实验课多媒体仿真教学,它能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师、电脑、学生的三方互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课要想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开发仿真教学系统。实验课多媒体仿真教学系统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实验教学软件,它通过计算机,利用动画制作、程序设计、数据库开发等手段,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计算机小小的界面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物理世界模拟天地。

2、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设置原则

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其极大的优势,但从素质教育角度,如果不能合理与传统实验课相结合,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要遵守一定的设置原则。

2.1可行性原则

要开设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具有可行性。我们要尽量使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系统严谨、规范正确的特点,要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要尽量创造和具体实践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所超越。

2.2必要性原则

当前实验课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方面不够丰富、系统,另外还涉及仪器更新困难等问题。这就要求实验课教育工作者结合本单位实际,考虑开设网络实验的必要性,以及数量规模问题。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从媒体选择、媒体配套、媒体的功能设计和媒体的应用设计角度出发,使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能正确处理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选题上遵循教学需要、扬长避短、技术可行、经济效益等原则,达到优化多煤体教学过程的目的。

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要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就必须进行教学诊断评价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诊断评价是通过一定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井对其进行判断诊治的一种教学程序。诊断评价的方法包括问答、练习与测验等。诊断评价的形式一般包括提问、应答和反馈三个部分。

2.3实用性原则

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特点:(1)实用新颖、通俗简明。新颖简明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在我们的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设置与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2)激发兴趣、培养能力。通过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媒体提供感性材料,加大感知深度,提供具体经验,促进记忆理解,克服时空障碍,丰富课堂教学,由此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素质培养的目的。(3)因材施教、合理补充。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要想体现因材施教,就必须有个性化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而从素质教育、教学需求及实用性角度,实验课网络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我们必须把握这一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网络多煤体教学的作用,实现完美的实验课教学。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验课教学的前景是网络、空间、模拟、应用性、实用性与制作的完美结合。我们必须考虑这一发展特性,才能在一定的高度上来构建我们的实验课网络多煤体教学体系,才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去完善我们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6

作为一名教师就意味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课堂上和课下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政治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便能够取的更好的教学成果。

一、教育性原则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特别重视其教育性。因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事例的选择不仅要反映理论知识,也要注重教育性。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特点和需要出发选择素材,要能准确反映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对已过时的文字材料和视频资料不要使用。选用的文字资料和视频材料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迹,强烈的画面冲击,加深了学生的认识,通过课堂上老师有效引导,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二、实践性原则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高中政治新课程赋予了理论更多的生活气息,让理论与学生的生活更近。

高中政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也要重视课件的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即生活化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新课标、新课改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活跃思维,使其成为现代化的人才。

三、适度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是否强烈,思维是否专注活跃等,同时也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有关。用一般教学手段难于剖析重点或难点时,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效果就会很好。如果公开课、优质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这不符合实际,一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一些政治课件,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用电脑视频代替录像,那就没有必要了。二是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问,那其他上课就要打折扣,这对学校对学生都不是好事。因此,多媒体教学要注意适度使用,不能过度更不要过分热衷,要适量适度适可而止。课堂上并非什么时候使用现代媒体都能收到好效果,传统教育媒体同样具备能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方便直观等优势。

四、时政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时政性强。作为当代高中生,应该多关心一些社会国家大事,了解时代的发展,便于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做时代型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多了解一下社会大事。同时,新课标下政治课更强调引导高中学生关心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并通过对这些重大时事后分析,让学生既学习时政,又能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又为课堂增添活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也要重视多媒体的时代性,首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政治教师要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材料的选择要是学生有所闻的、典型的、时效的、最近的、最新的材料。其次,在课件设计与运用的指导思想上,应突出现代教育观点上,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学生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知识方面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因此,政治教学课件设计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应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向平等地参与学生研究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化,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融、和谐的殿堂。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学课件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在教学形式上可设计教师讲授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可设计一些知识抢答,教师角色模拟,课堂辩论等多种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让全体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价值,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要适应新课程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就要准确把握新课程基本理念。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应突出教学的。教育性、情感性、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生命课堂,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起的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的进行教学挖潜。

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有效运用的原则 篇7

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 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 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则时,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从动作感知表象, 再抽象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外, 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的特点, 新奇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把形、声、光结合起来, 生动、形象、鲜明, 感染力强, 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体现在使用常规教具、学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取得效果时使用才显得其优越与神奇。但是, 在当前一些数学课上, 教师往往用屏幕上的快速推导, 取代了板书教学中边写边想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用屏幕上有限的“形象”代替了启发学生的数学“想象”;用屏幕上个别的“具体”取代了启发学生的数学“抽象”。这种做法, 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特点, 反而会减弱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所以, 数学教学中, 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 注意实效, 恰当运用, 不可过多。特别对于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特点的那些数学课程, 应以带有启发性的板书教学为主。

二、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改革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力求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而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演示必须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 允许学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环境, 体现了人格化教学的思想。又由于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画面生动、内容丰富、问题多样、即时反馈等特点, 因此,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1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设计教学过程:

1.概念的引入

教师利用幻灯演示枫叶、蝴蝶等图形, 让孩子观察这些图形具有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活动, 先在纸上用剪刀剪出长方形, 再在纸上剪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展示, 有的儿童剪出的是雪松, 有的是房屋, 有的是衣服等。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猜想出这类图形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形成

学生讨论归纳:这些图形的特征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时, 两侧正好完全重合。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概念的巩固

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相关的形象资料, 例如:北京故宫的建筑、天坛的对称美、京剧的脸谱等, 用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让学生一边思考上述图形中所包含的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 一边欣赏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即对称、统一、和谐与奇异。并通过“变式”与“反例”来巩固概念, 如出示字母E, 说明对称轴不一定是垂直方向, 也可以是水平或者任意方向的。

4.概念的应用

在理解与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后,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并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

(2) 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3)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三、要展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

由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直接有声有色有序地呈现出来。所以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 要注意展开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数学性质发现的过程与解题思路探索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体验与数学思考。

例2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的教学

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教学, 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将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化归法”的思想方法。但是, 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将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就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那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如何证明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四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对此问题, 许多教师却无法回答, 因而在教学中常常采取回避或忽略的策略。

事实上, 如果教师在这里制作并恰当地演示如下多媒体课件, 以上问题就不难解释了。通过两次数学变换的展示:

1.旋转变换

即将三角形绕它的一个端点旋转180度, 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组合得到图1。

2.平移变换

引导学生回忆用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方法, 容易得到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 (图2) 。同理, 如果绕其他的顶点旋转180度, 再进行平移变换, 可得这个四边形的另一组对边平行。于是命题得到证明。

上例说明, 在展现学生认知的动态生成的过程中, 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在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中,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恰恰能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增加, 要求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这个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 对于复杂三维图形的多角度展示, 动态过程的演示, 影像资料的放映, 书写量过大的内容, 大量表格、资料、数据、图形的展示, 数学人物、数学史简介, 集体答疑以及复习课等, 这类数学课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手段既是教师教学的手段, 也是学生学习的手段。特别是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中, 学生更加需要借助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网上查询等方式掌握知识。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8

那么, 如何让课堂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锦上添花而不添乱, 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呢? 笔者认为应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加以运用。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 应本着“适时”的原则

所谓适时原则, 即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用, 宁缺毋滥, 充分显示其价值。其实, 任何多媒体课件都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其目的只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都纳入课件中, 以辅代主, 喧宾夺主, 失时失度。那么, 何时为“适时”而可用呢?

1.为理解教学重难点服务时可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应为教学重难点服务, 这是教师应有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上, 如果你的课件不为重难点服务, 那么它的“性价比”就低了。如初中语文《世间最美丽的坟墓》要解决的重点是对美的认识。美有两层含义:外在美和内在美, 只有两种美完美结合, 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美。由于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未完全形成, 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很难理解, 因此, 重点也成了难点。对此, 笔者设计课件, 首先列出托尔斯泰的许多优秀文章, 通过超链接, 学生可以阅读这些文章, 从文章中受到美的熏陶。接着通过图片的展示, 以历史上豪华的规模宏大的秦皇陵、埃及法老陵和托尔斯泰大树环抱的长方形坟堆作鲜明对比,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会到托尔斯泰融入自然的朴实人格的内在美, 从而解决理解美的真正含义这一重点、难点。

2.展示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时可用

在课堂教学中, 既不是必须运用多媒体课件, 更不是多媒体课件必须完整连贯, 贯穿始终。如果是能用深度讲解、精当板书、方便的小黑板、录音机等传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容, 就不必费时费力地制作或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内容抽象复杂, 学生了解不多, 学起来有困难, 语言又难以表达清楚, 就最好借助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象, 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 去过苏州的老师还好点儿, 没身临其境的只能照本宣科, 真是老师心里犯嘀咕, 学生听了犯糊涂。运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可以边欣赏园林边聆听课文朗读, 耳闻目睹, 好似“游”了一番苏州园林。这样一来, 园林的美妙不用多说也明白了八九分, 再品课文就一目了然。总之, 多媒体课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本着实效的原则, 灵活运用。

3.拓展延伸文本时可用

现在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就要最大限度地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在这方面, 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以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在有限的时间里, 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众多知识, 而利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声音、图像, 消除平时只靠口说手写的弊端。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更广泛的信息。例如我在讲解李清照的《武陵春》时, 除了向学生介绍李清照外, 还引导学生阅读她的《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加深对李清照生平遭遇的了解, 让学生更广泛、深刻地理解李清照在本文中表达的国破家亡之悲、颠沛流离之苦、夫死物失之痛。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本着“适度”的原则

所谓适度原则, 就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掌握好分寸, 把握好度, 恰到好处地使用。虽然多媒体课件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它只是辅助工具,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永远是课堂的灵魂与核心。要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决不能以课件展示取代师生交流。况且, 语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不具有的。文学语言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等特点。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品味语言”, 语文因语言而形象, 并非因图片而形象。试想, 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 那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何谈起? 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 更不能以此替代学生对语言的体悟。要警惕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有时候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师生之间要共同研读与欣赏文本, 通过语言的品赏感受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表达能力。如果把多媒体课件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 教师成为课件的操作员, 教师、教材和整个教学都围着多媒体课件转, 就是走进了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9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逐渐被幼儿园所采用, 在反复的实践中, 教师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及有效性产生了些许共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性、传播刺激性、时空宽广性、媒体多样性等特点, 其优越性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多次使用, 反复地重现需要认知方面的内容, 可创造最优的学习情境, 增加幼儿的情绪体验, 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多媒体教学“认识青蛙”的活动中, 通过放映科教片《青蛙》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青蛙生长过程会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青蛙捕捉害虫那种百发百中的精彩镜头令孩子们拍手叫好, 青蛙眼睛对动的东西“明朝秋毫”、对静的东西“视而不见”的特点, 会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又用投影的方式呈现青蛙从产卵到成蛙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动态的画面更是让孩子们感到新奇、魔幻, 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实现了教育目标。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促进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发展, 特别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 促进教育活动过程的整体优化,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会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二恰当地利用多媒体

俗语说:“美味不可多也。”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方便、快捷, 但不能一味追求, 要把充分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放在首位, 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趣味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就是说既能激发幼儿兴趣, 又能促进幼儿思维。如果单令幼儿入迷, 甚至如痴如醉, 却不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 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甚至是有害的。因此,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 着眼点应放在启发幼儿身上, 应考虑这一活动能否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2. 一张一弛的原则

所谓一张一弛, 就是多媒体教学要节奏明快而紧凑, 同时又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思考和动手操作, 这不只是把握教学的节奏问题, 而是从另一角度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去“玩”, 在快乐的玩耍过程中, 开发智力。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都有限, 因而要有更多的再现机会, 因为幼儿毕竟年龄小, 很想自己动手做, 但观察不够全面, 所以做起来不会一次就行, 教师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和掌握, 特别使其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掌握, 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声像结合和掌握适度的原则

所谓声像结合, 是指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色彩斑斓、富于动感的画面要同步或交替进行。所谓掌握适度就是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 既要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又要让负面的东西控制在最小化;既让幼儿在交替变换中保持兴趣和精神集中, 同时又能使幼儿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就目前而言, 由于看电视的时间过长或电视动画片过于“火爆”, 已经造成了不少幼儿视力减退甚至精神受损, 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四点, 一是时间控制、二是视频控制、三是亮度控制、四是色彩控制。总之, 不能过分强调视觉和听觉效果而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4. 自己动手和厉行节约的原则

所谓自己动手和厉行节约, 就是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充分利用好“废物”进行制作, 既满足教学的需要, 又达到节约的效果, 强调这一原则十分重要。因目前很多厂家都瞄准多媒体教学这个市场, 就好像玩具市场一样, 高、精、尖的东西层出不穷, 而这些东西既不一定符合教学的需要, 又花费大量的金钱, 这无疑加重了幼儿园和家长的负担, 同时也“养懒”了教师或“窒息”了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应该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比赛, 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运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时的情感投入, 与用买回来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时的情感投入应是不同的, 那种自信的情感对幼儿是有强烈的感染力的, 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无疑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10

一、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万变不离其宗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以课程要求为核心,充分围绕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展开,尽可能多地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比如在电解质这一节中,分别讲授电解质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分析归纳、问题探究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本节知识。搭配演示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和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等,通过多媒体网络手段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科学合理搭配

课程教学目的要明确,内容准确,表达规范,文本、图形、音像等各种资料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画面设计清晰简练。整个多媒体课件要求生动活泼而不失严肃,要特别注意引导式启发教育,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呆板说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失时机地穿插教学有关的资料信息。比如,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时,需要讲授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反应,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插入大量图片和Flash动画演示实验,并通过文本解说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部分知识点,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和拓展相关知识。

3.多媒体网络教学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也不能显得过于活泼,要将课堂可控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毕竟高中生自制力还较弱,避免不了好动贪玩的天性,但也不能为此而不作改变,仍用原来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要注意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尽可能增大课堂活跃性。在讲授知识点时,可适当加入相关趣味性的知识,但不能过多地加入课外内容,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相关知识。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学生易于接受,也不会使学生觉得知识量太大而难以理解。

二、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

在具体实施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转变教学思想,以开放、创新的理念,探索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在此总结以下三条策略,仅供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利用多媒体直观、具体的特点,对操作困难的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示教学,如以动画演示的方式,直观地把钠(Na)和盐酸(HCl)的反应过程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反应原理;再比如物质的空间构型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只通过课本的图像很难想象出物质具体的空间结构,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物质的三维立体图像,通过Flash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

第二,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好、可控性好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作幻灯片等教学课件时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幻灯片切换和超级链接等方式避免学生单纯地记忆课件信息,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比如在“甲烷”一节中,将甲烷空间构型通过超级链接插入PPT,先让学生自己想想甲烷的构型,再打开超链接通过动画演示其三维构型,更能加深学生对甲烷构型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弱化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第三,利用多媒体网络快捷、查询方便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查询和拓展与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以小论文的形式布置“燃烧和缓慢氧化在生活中的实例及预防措施”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知识,写成论文交由老师审阅。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

一、实用性

运用多媒体的目的不是为了装点课堂,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决定了多媒体本身要具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件制作得相当精美,精彩的画面、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的视频、美丽的图像,这些都可以说是美中选美,美轮美奂,个个抢眼,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这样的课件花里胡哨,徒有其表,虽然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些表面形式上,而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转移,到最后不仅不能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教学的最大干扰。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首先就要考虑到本身的实用性,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顺利地转移到教学内容本身上来。所选取的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等不需要有多精美,但求简洁、形象,能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什么样的课件才是最高效的呢?不是多精美,也不是优秀的课件在哪里都是高效的。而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才是高效的。要提高多媒体的实用性,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以下两点。

1.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在运用多媒体时首先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接受水平、认知规律等智力因素与兴趣、爱好、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全面了解,这样在选择材料时才能基于学生的基础,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多媒体的选材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来选择材料,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

二、主体性

现代教学理论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核心,不会因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有任何的改变。在运用多媒体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完全被多媒体控制,用多媒体填满了教学的空隙。整节课下来,教师就是忙着讲解课件,学生忙着观看课件,思考的时间、阅读教材的时间完全被多媒体占用,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缺失。这只是披着现代教学手段外衣下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运用课件时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进行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而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运用多媒体时要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时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学生间与师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突出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教师要摆脱机械操作课件、完全受课件摆布的被动局面,而是要成为多媒体的驾驭者,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在运用课件时要在适合的时机组织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尤其是出现教学预案之外的情况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善加诱导,使之成为延伸学生认知、深化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契机。

三、辅助性

许多教师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尤其是看到一些成功的教学大多运用了多媒体,而片面地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成为一堂成功的课。多媒体成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多媒体,而完全排斥其他教学手段。一节课下来,教师完全是在运用多媒体,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对于多媒体,教师要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与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二者各有各的优势,互为补充,教师在教学中所要做的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以其他优势来弥补各自教学的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浪费了教学时间。多媒体可以提前将所要板书的内容输入电脑,这样在教学时教师只需进行相应的操作,便可以直观形象地将内容再现于屏幕,从而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这是板书所不能达到的。但是板书并不是没有一点儿优势。板书更能体现教学的流畅性与整体性,更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而多媒体按页显示,这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回顾。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仍要发挥板书的重要作用,要将一些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这样更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与流畅性。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则 篇1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原则,对策

高校音乐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单一、抽象的音乐变得多维而具体, 在技术的支撑下, 音乐教学实现了动态化, 已经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 在实际运用中, 一些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 出现误用滥用的现象, 因此,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必须遵循其使用原则, 教师需要经过培训, 保证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与方法,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

1.辅助原则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其目的是辅助教学, 完成教学要求, 实现教学目标。因此, 课堂教学过程中, 需要准确定位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地位”的原则。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音乐教学是一种传递情感的艺术, 因此教学中更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与沟通。所以教师充满激情的演示和鼓励的眼神沟通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因此, 教学过程中,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完成的, 而多媒体技术则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性的附加值, 实现了音乐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2.视听协调一致的原则

教师准备音乐教学课件过程中, 其图片、动画的选择要与音乐紧密相关, 保证视听协调一致, 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的教学中,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和见解, 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其教学目的也包括激发和保护学生在音乐试听过程中的独立见解和学科态度。艺术是个性化的, 学生的感受和个性应该得到保护和鼓励, 才能让艺术发扬光大。不同学生之间的艺术层次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之中, 利用其协调统一的声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音乐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完全表述音乐的所有内容, 也不应该如此, 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在情感上对艺术和音乐进行想象。

3.适度原则

多媒体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 其优点体现在多种视听手段和方式的应用, 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多维化、多途径化。然而, 多媒体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所谓适度, 就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 要根据自身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 选择符合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 并使之操作简单。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提供符合教学条件的多媒体资料, 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甚至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搞好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

现代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学理念, 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更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味地由老师进行灌输。一味地进行灌输, 会使学生产生乏味和疲劳感, 进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 在实际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然而当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后,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但也存在灌输式教学的风险。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 师生之间的交流势必下降, 当教师只顾自己讲课, 不顾及学生的反映, 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这样不但没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反而成为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 并让学生去思考并回答问题, 另外可以适当增加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共同讨论一个问题, 然后选择一个代表向大家演示,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才是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应该利用多种教学途径,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如果教师不能观察学生的课堂反映, 就不可能对学生课堂反映作出反馈, 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 最终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终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简单来说, 就是要求教师时刻观察学生的接受状况, 根据学生特点选取课堂教学内容, 并及时调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大学音乐课程丰富多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构造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 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和教学模型。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持下, 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构建教师、学生、多媒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 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一致性, 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式教学, 其目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激活, 然后促使学生能够识别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有效合作性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针对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 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并且有助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此外,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展现自己的才艺, 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创新表演的机会, 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实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和要求,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体验机会, 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科学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依据科学的教学理念。尽管多媒体技术具备很多优点, 但是从教学的整体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角度而言, 一种教学手段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的, 也无法有效实现教学要求。教育界的实践表明, 所谓最好的教学手段必须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而言的。尽管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 大力提倡课堂多媒体、数字化等理念的引进, 但是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否认, 而是要针对具体的学习情境和需求, 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 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或者是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将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之中, 尤其是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 从而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方式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例如, 对于课堂音乐作品的赏析, 教师可以将作品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剖析, 但是里面涉及的一些类似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进行头脑风暴, 利用板书写出一系列相关的作品, 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 满足教学需求。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则应该选择图片或视频进行补充教学, 所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多媒体则能够充分发挥其功效。此外, 还有一些文字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或逻辑思想较强的教学内容也无法使用多媒体技术, 这些并不奏效, 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设计过程中, 必须首先定位学生与教师的角色, 基于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合理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充分研究, 结合不同的音乐专业教学知识, 设定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提供多样化、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 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 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安排教学内容, 并且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与此同时, 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系统, 让学生真正走入音乐体验的氛围, 接受音乐作品的感染力与表达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便捷、更高效。

教师在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制作前的思考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研究透彻, 从而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二, 制作过程中的选择。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材料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的选择。第三, 制作后的试运行阶段, 教师制作课件后必须进行演示, 才能够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诊断教学内容是否满足需求,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 教学课件的设计才能够具有创造性, 并能够实现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要充分考虑界面的友好性。即应该处理好画面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之间的关联问题。需要遵循美观、得体、色彩丰富等原则。

5.全面推进音乐现代化教育进程, 创建现代化教育环境

高校音乐教育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教育进程, 为了进一步符合时代的教育需求, 满足当代的教育理念, 其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合理性、先进性、科学性三大原则。在这个加速发展的进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是其核心的理念, 所以, 大力发展学校的音乐教学软件与硬件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多媒体是教学采用的有效工具,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 教学不应该被多媒体技术左右, 应该更加自主化、灵活化, 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结语

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 多媒体技术自身也迅速地发展和升级, 其广泛的应用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尤其是对我国传统高校音乐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为音乐学习者提供一个更有效的学习与互动沟通的课堂氛围和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为其有效学习开辟了一条合理的途径。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我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谢佳:《对普通高校音乐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索》,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 第93-96页。

[2]彭玮:《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康建华:《论音乐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决策探索 (上半月) 》2007年第3期, 第94-95页。

[4]朱骁:《论“多媒体”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应用》,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庞梅:《高校音乐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4期, 第141-142页。

上一篇:设施种植业下一篇:纠纷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