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2024-09-27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精选4篇)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篇1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从广义上讲, 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 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 也就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 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 规范员工行为, 凝聚员工力量, 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 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并在之后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它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 根本原因是由于它给企业注入了生命活力, 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 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它被看做是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的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 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的, 而其作为一种主流的管理思想则最早出现于日本。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出版了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 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所有这些对企业文化的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认为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并使每个人的才能全部朝着有利于达到企业的目标的方向发展,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使员工主动关心企业, 这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二、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征服, 改造自然的能力, 叫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精神要素×物质要素= (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经营管理) ×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其中,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那教育培训和经营管理就应该是第二生产力。

三、企业文化是生产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生产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等要素。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人,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一大批掌握先进思想、现代科技、团结向上并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的人和先进设备的有机结合, 将产生先进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但又始终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实现。人对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有没有自觉意识, 有没有积极性, 将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巨大影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活动模式, 一旦真正应用或渗透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 它就会由潜在的生产状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当今“政治多极化, 经济多边化, 文化多元化, 生活多样化”和“知识经济化, 经济知识化”的新历史时期, 生产力有着多种要素组合, 又会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优秀的人才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营管理等要素固然是重要的生产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是先进的生产力。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科研, 技术, 产品, 人才, 营销等各方面优势的综合, 而文化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员工的行为起着引导, 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它渗透于其他各项竞争力之中, 并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企业只有在文化力这种生产力的不断推动中, 才能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从而取得持续健康发展。

如:在日本企业界, 松下幸之助被称为经营之神, 其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向来为世人所称道, “松下电器是制造人才的地方, 兼而制造电器产品“这是松下公司所倡导和推广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 它十分鲜明的反映了松下的人才观念、人才战略。

“锲而不舍“是东方通讯极力倡导的一种经营理念, 正事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经历了3年多的股份制改制和多方公关, 终于在1996年上市, 成为第一家一年中同时上市并发行A、B股的公司。

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 技术源于管理, 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 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 减少费用支出, 节约成本, 提升品牌含金量, 增加产品的价值,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四、企业文化作为生产力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 企业文化为全体职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 道德规范, 企业精神, 是一种无形的准则, 是企业多数人的共识。企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 例如, 我们中国重汽的“用人品打造精品, 用精品回报社会”, 以“亲人服务”为宗旨, 坚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这种价值观就引导员工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引导员工在工作中不怕风险和失败, 勇于打破旧框框, 实现产品和技术的革新。

2、凝聚作用。

任何企业都需要一种凝聚力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去实现企业的目标。她象一根纽带, 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像磁石一般将分散的员工个人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让企业成为员工依恋和向往的地方。康佳电子公司以它“以人为本, 员工至上”的企业精神, 把来自十几个省区的职工留住, 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公司定期举行“爱国家、爱康佳”的升国旗仪式, 陶冶了职工爱国爱厂的热情,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激励作用。

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目的是要把蕴藏在人机体内的聪明才智和才能充分挖掘出来。企业活力来源于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是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美国管理学家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 你能用钱买到劳动, 但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 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奉献。而所有这一切, 都是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的。”

4、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中含有的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目的是约束职工的行为规范, 这是一种钢性控制;而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观、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伦理道德, 则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 虽不是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柔性自我约束。

5、协调作用。

指它可以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功能和能力。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得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众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加了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 使大家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 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是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 各种活动更加协调, 个人工作、生活心情舒畅。

6、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 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 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 (宣传、交往等) 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7、品牌作用。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品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 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 如“海尔”、“华为”、“康佳”等, 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品牌的价值是时间的积累, 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积累的价值所在。

五、综述

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具有在全球攻城掠地的能力, 靠的是成熟深厚的企业制度的支撑, 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 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 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文化涵盖了宗旨、理想、信念、理念、精神、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它看不见、摸不着, 但扎根在人的潜意识里, 却时刻影响和左右着员工的斗志、意志、信心、热情、行为以及责任性、能动性和创造力, 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企业文化不同于制度, 但却高于制度, 它可以到制度去不到的地方, 发挥制度发挥不了的作用。

如何建设高水准的企业文化, 如何充分开发企业文化力,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可以说, 塑造高水准的企业文化, 充分开发企业文化力, 比研究开发尖端技术和改善企业经营机制更为艰巨, 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 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的企业领导者和广大企业职工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建设, 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一是需要克服旧的文化, 排除糟粕文化影响;二是要适应新形势, 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和方法, 注意建立好的机制;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 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 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 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 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书绅主编《经济专业基础理论教程》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何伟林《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经济师》2007年第2期

[3]、林厚楮陈建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第5期。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篇2

浅议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众所周知,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近年来,我们江西雄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迈入了发展快车道,从公司数年的实践证明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节约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靠的是成熟深厚的企业制度的支撑,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而建立学习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企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也是竞争力 篇3

2011年, 上汽集团根据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 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步伐, 顺利完成集团整体上市。2012年, 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449万辆, 连续7年位居全国汽车销量第一名。第8次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排名第130位。多年来, 上汽集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新型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上海企业文化建设优胜单位等称号。

一、抓定位:确立引领发展的文化战略

企业发展要抓竞争力, 企业文化也是竞争力, 这是上汽集团累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验, 对文化定位最基本的感悟和认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上汽集团大体经过6个五年计划, 基本做到: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一次文化进步, 一个五年计划引领一次经济跨越。30多年间先后形成敢于合资经营的开放文化, 引领产业道路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造车的跨越;形成敢于国产化攻坚的质量文化, 引领产业技术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标准的跨越;形成敢于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文化, 引领产业地位从一般产业到支柱产业的跨越;形成敢于建设世界级整车基地的合作文化, 引领产业能级从国内先进到世界水平的跨越;形成敢于应对入世、出海跨洋的价值文化, 推动产业地域从上海到中国再到世界的跨越;形成敢于建设自主品牌的创新文化, 引领产业阶段从合资经营到合资经营与自主品牌并举的跨越。

正因为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上汽集团党政始终积极主动抓好文化建设, 做到领导、任务、组织、考评、资金“五到位”。即:董事长、党委书记亲自抓, 副书记和人事副总裁直接抓——领导到位;文化建设列为每年党政工作报告和“十一五”、“十二五”党建纲要重要内容——任务到位;明确党委宣传部主管协调, 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组织到位;文化建设列入每年部门和企业工作考核——考评到位;确保宣传部、公共关系部、培训中心等直接从事文化建设部门机构的经费——资金到位。

2009年9月, 上汽集团召开了全体集团领导和基层领导参加的文化建设推进大会, 董事长、党委书记胡茂元作题为《用先进文化引领上汽发展》的主题报告, 有力推动上汽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 上汽集团党委专门开展了“深化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旨在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提升上汽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

二、抓灵魂:培育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

上汽集团的文化建设, 核心的、根本的抓手是文化理念建设, 它是上汽集团经营管理和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上汽集团的文化理念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长期发展积淀的文化宝库。其中有:上海大众桑塔纳国产化建设时形成的精益求精行业精神;上海通用项目建设时形成的4S合作理念;基层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的“经营者”管理思想;跨地跨国经营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自主品牌建设形成的上汽愿景。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五大理念, 构成了定位准确、层次分明、联系紧密的理念体系。其中:上汽愿景主要解决崇高使命和发展方向这个首要问题, 它是最高文化理念, 起到文化统领作用;核心价值观主要解决共同价值取向这个根本问题, 它是核心文化理念, 起到文化支撑作用;精益求精精神、4S合作理念和“经营者”管理思想主要解决经营管理运作中的精神态度和思维方式问题, 它们是基本文化理念, 起到文化推动作用。

用文化理念指导经营行为和员工行动, 是文化理念建设的基本目的。为此, 上汽集团坚持不懈抓好文化理念的认知认同。首先,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当宣讲员和培训师, 胡茂元董事长多次在各种重要会议上宣讲上汽愿景、价值观和4S合作理念;其次, 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宣传上汽集团的文化理念;再次, 通过“千名书记上能级”、“万名党员进党校”、“合格汽车工人培训”等方式, 持续开展系统的理念教育;最后, 通过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对认知认同情况进行检查。几年来, 广大员工对上汽愿景和价值观的认知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三、抓运作:搭建融入管理的文化平台

上汽集团文化理念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昭示和启迪, 更在于运作和实践。多年来, 上汽集团致力于构建文化理念融入经营管理的运作平台, 使文化理念从墙上挂、嘴上说, 变成能做能干、能检验, 实现理念落地, 成为上汽集团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四大工程”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文化运作平台。

所谓“四大工程”, 即用户满意工程、全面创新工程、全球经营工程和人本管理工程。“四大工程”与核心价值观的四句话一一对应, 联系紧密。特别是用户满意工程, 是第一价值取向“满足用户需求”的运作平台, 被誉为上汽集团的生命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 上汽集团坚持制订用户满意工程实施计划, 提出产品改进、质量改进、服务改进的目标要求, 广大员工广泛开展“三找”活动, 找自己的用户、找用户不满意的问题、找让用户满意的措施, 形成了人人践行上汽愿景、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上汽集团的文化理念成功运作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充分肯定。2012年, 上汽集团顶住了市场增速趋缓的压力, 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400万辆的汽车集团, 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其中, 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3家整车企业年产销都超过了100万辆。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的中高级自主品牌荣威、MG突破20万辆, 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四、抓统筹:建设统一多样的文化格局

作为一家拥有50多家直属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上汽集团始终坚持建设统一多样的文化格局, 用统一的集团文化统领企业文化, 用多样的企业文化丰富集团文化。

在坚持集团文化“统一性”方面, 上汽集团力求做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文化理念, 指导企业文化理念建设;二是统一文化平台, 企业在“四大工程”平台上进行个性化运作;三是统一文化礼仪, 规范使用集团标志;四是统一形象展示, 总部建有上汽展示馆作为形象展示基地, 全国汽车展、全国全市大型纪念展等大型展览由集团统一领衔;五是统一文化活动, 每年集中举办大型文艺、体育或艺术活动, 凝聚人心、展现风貌。

在坚持文化“多样性”方面, 上汽集团多年来致力于建设企业特色文化。所谓企业特色文化, 是指集团文化的企业化, 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个性文化的品牌化。目前, 上汽集团已经建成31个企业特色文化, 包括上海大众“追求卓越”的文化, 上海通用“用户为中心”的文化, 上汽乘用车的“品质”文化, 延锋伟世通的“家园”文化, 联合电子的“环境”文化, 三电贝洱的“经营者”文化等等。

在跨地经营中加强跨地文化建设, 是上汽集团建设统一多样文化格局的新的重要课题。经过积极探索, 现在已经形成了“强化”集团文化统领、“融化”沪外企业优势、“优化”上汽文化品质的“三化”方针和推进措施。2009年12月28日, 上汽集团党政下发了《关于在跨地经营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跨地文化建设在上南合作中充分发挥了“融为一家”的重要作用。其中, 东华公司紧紧围绕“解困”目标, 以“融为一家, 赢领未来”为主题, 提出“凝心塑形铸魂”的方针, 以“新东华、新一家、新事业、新发展”为号召, 推动公司下属企业稳步“融入上汽大家”, 3年实现了“创百亿、进上市”两大跨越, 使一个困难重重的老国企旧貌换新颜, 焕发了生机活力。南汽集团紧紧围绕自主品牌建设, 以“精益求精”的行业精神为指导, 通过实施以“精致质量”为核心的“精益工程”, 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 产品开始走向海外市场。

五、抓氛围:营造催人奋进的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是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的重要手段。上汽集团坚持“四管齐下”, 营造氛围。

第一:出好文化精品。近年来, 精心编印了一批上汽文化丛书, 包括:与上海市政协联合出版的《上汽五十年》, 与上海市作协合作的《世界是圆的——上汽改革开放30年纪实》, 回顾总结上汽集团文化建设十年发展历程的《上汽文化创新与实践 (20012010) 》等等, 在汽车行业和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

第二:办好文化活动。上汽每年都要抓住契机开展主题鲜明的大型文化活动。比如:抓住上南合作的契机, 举办“上汽一家亲”团拜活动和“团结奋进”龙舟赛;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契机, 举办“思源奋进”历史展和“中国加油、上汽加油”歌咏会;抓住建国60周年契机, 举办“爱祖国、爱上海、爱上汽”艺术展;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契机, 组织广大员工参观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抓住建党90周年契机, 举办“献给党的歌”主题歌会等等, 广大员工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强化了集团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学好文化人物。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代表,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上汽集团十分重视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力弘扬上海大众全国劳模徐小平的“敬业、创新、求知、团队”四种精神, 积极营造催人奋进的文化环境, 形成了先进人物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4

据一项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事企业文化研究长达17年之久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德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企业文化,但目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他说,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的市场不太讲究道德,我们企业的内部的激励机制,不是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或者说过多地依赖了金钱的作用。而要想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有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有些企业在吸引人才时过分强调高薪未必是件好事,这很容易把员工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报酬这一个方面。他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顾客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

上一篇:需求激励策略下一篇:金融创新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