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2024-10-24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精选12篇)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1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 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技术的运用和仪器设备的更新需要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人才。为适应医学检验的检验技术自动化、试剂多样化、方法标准化、时间快速化、服务人性化, 就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检验专业人才。这几年, 借助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进行了不断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阶段性成果报道如下。

1 院校多元合作,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1 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基础上, 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会员单位包括多家行业单位, 表决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和理事会年度工作计划。借助理事会平台, 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以合作办学、专业建设、毕业实习、学生就业为主要形式开展合作, 使校企合作机制从原有的以学校为主、医院被动参与的合作形式向医院主动参与、校院共同管理的形式转变。

1.2 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修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委员会成员包括行业专家和校内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 对行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等内容进行研讨, 准确把握专业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办专业系列讲座, 定期与兼职教师沟通交流合作。与行业专家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和科技培训与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合作途径、渠道和方法, 搭建多元合作的“四平台”, 即资源共享平台、合作育人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 建立起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效合作机制。

1.3 与附属教学医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学院与附属医院签订协议后, 成立合作领导小组,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院检验科深度合作, 进行岗位互聘、成立核心课程组、学院教师和医院医师集体备课共同参与教学、校院合作拍摄专业录像、收集教学标本、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建立专业教师临床实践基地、设置专业课程实训任务等。

1.4 制订了合作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运行制度

制订了如校企合作人员培养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人员定期参与专业建设制度, 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管理制度[1], 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计划、方案和管理制度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定期派出教师对实习基地进行巡查, 及时与校外实训基地沟通, 反馈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的意见及情况, 并做出总结, 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有关单位也制订了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指定带教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生活、学习指导。通过校内、校外合作教学基地的相互协作, 充分保障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圆满完成毕业实习, 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1.5 构建产教结合、交互培养的“双师”队伍建设多元合作机制

制订师资培养计划, 包括专任教师定期下临床计划, 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 专兼职教师课程建设、科研合作计划等, 做到产教结合、交互培养。

2 校企紧密合作, 共建优质核心课程

2.1 校企融合, 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检验教研室与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融合建设, 先进行岗位互聘, 再融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组, 接着定期开展集体备课, 然后共同承担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共建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按照专业建设规划, 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与行业合作完成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为学生与教师搭建了沟通的平台, 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学生反响很好;共同完成教材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从岗位需求出发, 与行业合作, 开展职业分析,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建设以上优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 加强教材建设, 牵头组织其他院校的相关教师及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与项目化课程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项目化教材, 完全打破学科体系限制, 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项目, 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并运用于教学中, 学生反馈效果好。

2.2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

在教师中对教学理念进行进一步宣传, 使其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文件, 观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过程。在核心课程中, 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2]。教学模式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思路, 努力营造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根据工作任务列出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 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工作任务,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及时进行实践教学, 既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突出技能训练,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编的项目化教材进行教学, 与行业专家进行探讨, 不断修改完善项目化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使教材更适用于学生的学习。

3 专兼结合, 打造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 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 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 以校企合作为组织模式, 完善教师激励制度, 强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 形成合理高效的师资梯队, 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3.1 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培聘结合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 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学院兼职督导。遴选培养专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交流、主持重点课题或教学改革, 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近三年, 组织专业带头人多次赴国内外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 并将先进理念引入专业教育。通过主持专业调研项目、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关注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了解了最新发展动态, 把握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3.2 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职业资格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组织或鼓励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培训, 参加学术会议, 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 主持或参与科研教改课题、下临床实践等。骨干教师每人完成1门以上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承担特色教材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

3.3 青年教师培养

采用导师制、试讲制、听课制、集体备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导师从师德规范、为人师表、教学方法及学术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 使其健康发展。采用互相听课的方式, 让青年教师熟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 吸取老教师的经验, 同课程教师集体备课, 相互学习、沟通交流。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同时安排青年教师下临床实践, 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

3.4 兼职教师培养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 创新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机制, 聘任行业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兼职教师。学院对兼职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的系列培训, 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素质的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承担实习带教工作。建设一支由行业一线检验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除了参与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之外, 还参与专业建设、教材建设, 并定期来校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开设系列专业讲座, 帮助学生更早进入准就业状态。

4 行业参与, 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4.1 改善校内实训室的教学条件

与行业密切合作, 进行校内实训室改造。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了实验室改造。通过参观学习制订改造方案, 邀请行业专家利用专业研讨会对实验室改造方案进行修改论证, 建立了模拟检验科, 让学生实训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改建了理实一体实训室, 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大量调研, 并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 科学论证, 综合考虑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和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结合设备的经济性和使用效率, 确定最佳设备采购方案, 完成了校内实训基地实验设备的招标和购置;行业采用各种形式 (如捐赠仪器设备或资金资助) 资助学院专业建设。所有设备安装到位并验收合格, 纳入全院设备管理, 发挥了其教学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4.2 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

不断拓展新的优质实训基地, 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 并在附属医院内设立课堂, 建设“企中校”, 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或服务过程紧密结合, 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发挥专业优势,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1 开展检验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工作。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办化妆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班, 提高了学员本身的岗位检验能力及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同时, 主动为学院内有关部门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每月对附属医院的医疗环境和医疗器械等进行卫生检测。近年来,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坚持为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监测,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 在技术上给予咨询指导, 并进行定期跟踪随访, 为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开展良好的餐饮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专业教师还利用休息时间免费为群众测定血型。

5.2 为行业开展学历教育

不断规范成教工作, 探索成教新特点, 搭建人才终身教育的服务平台, 承担成人继续教育任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承担了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专业专升本的继续教育工作, 涉及专业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承担所有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虽然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我们将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地改革和进步, 继续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密切与企业合作,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浦春, 冯钢, 武其文, 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 (1) :173-175.

[2]余先祥, 蒋斌, 袁星, 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 3 (1) :113-114.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2

摘要:文章以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六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当今社会处于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催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源素质的下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结合自身工作,经过对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及河南省周边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课改对策。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认知程度差距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扩大,生源总体素质发生变化,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远不及其他学生。再加上学生对计算机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同学,由于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的兴趣也更少。

(2)教学内容多课时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备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需老师先演示,学生再练习。然而计算机的实践操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无法课下完成。因此,课堂时间往往不够用,学生还没来得及将操作方法形成有效的记忆便课堂结束。

(3)教学条件仍需改善。机房的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平台和基本环境,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房条件不达标,很多地方仍需要完善,机房管理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4)计算机教学的学科关联性不够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修课,被设定成某一孤立科目,脱离本体专业。其细分出来的授课模块没能被融汇至高职专业以内,专业彼此脱离。

(5)教学教材老龄化,教学内容严重滞后。随着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更新换代,教学教材应及时舍去这些老旧的知识和内容。但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育中仍在使用过时的教材。在课程、教材内容上严重落后于当前流行的技术。

(6)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单一。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层次或考核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不成正比,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实际运用严重脱节。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策

作为各专业公修科目,计算机基础授课占到了凸显的位置。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应对和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现状,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针对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专业不同来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来进行分组,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分到各小组作为组长,小组范畴内的学员应彼此协同,配合彼此探讨。

(2)更新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操作越来越大众化,青少年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认识普遍较高。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里就学习了计算机类课程,这就使高职院校教师要精讲多练,不能局限于旧教材里的教学计划,讲课时必须面面俱到,要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3)打造有质量的计算机实训基地。首先,学院领导应认识到计算机硬件建设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机房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环境,更是学生自我检验的平台。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机房,实践更需要一个有质量的基地。作为院部领头人,要积极申请建设和更新机房条件,创建更加优良的实训基地。同时,提高机房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是保证机房安全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必要条件。

(4)与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研究课程及教材。变更教材原有的内容,是必要的趋势。目前普遍的计算机教材都缺少特色,计算机教师要经常与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促进计算机与各学科的融合,共同发展。依据人才培养计划,更新课程及教材,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课本里有不一样的“色彩”。

(5)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计算机与本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为新颖的探析模式。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尽力规避单一路径下的解析理论。更新的教学内容要能融入计算机和医学检验双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悟出不同专业知识碰撞在一起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设定出来的项目要整合多重的基础常识,在探究进程中,更能体会趣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有别与其他课程,它更新速度更快,发展更迅猛,所以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要有前瞻性。学校具体开哪些课程,取消哪些课程一定要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确定。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要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采用最新的教材,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借鉴国外计算机教学的先进经验,加快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尽量做到计算机知识的每年实时更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加入到教学中去。

(6)完善现有课程考试评价机制。高职侧重培育出来的人才,都要拥有实际的操作和动手能力。针对这一特性,计算机基础科目的评价和考核应多设计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机考出来的结果才更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认知水准,反映综合技能。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

(1)与企业或单位合作制定培养计划。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该院与银河集团、南京佳韵公司等企业合作。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要求,共同制定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施行符合企业运作模式的教育。这样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学习,也能吸引一些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来指导学生实践,互惠互赢。

(2)创建高能力的双师队伍。强化师资建设,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培训,深入企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从企业选拔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经常开设研讨,互通交流,共同提高。安排校本培训,以老带新,储备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后备力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应在课余和假期间,深入到企业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教出适合这个时代的学生。中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多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多参与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多组织讲座、公开课等互相学习的机会,建立稳定和谐的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多接触IT市场,随时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水平和高度,弥补完善自己的不足。

4、结语

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是必须实施的一项技术革命。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需要各方面协同支持合作,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合格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和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管理观察,,(1):62-66.

[2]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8-26.

[3]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28-31.

[4]翟玉庆,邓建明.计算机学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1).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3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是关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近年来,不仅在本科层次开设医学统计学,越来越多的专科院校也将其列为必修课,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公式繁杂,学习吃力,教学起来困难。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谈谈对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况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三校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考生,医学统计学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接触到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尚未接触临床和检验专业课程。

1.1学生现况。

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面对的是疾病的诊治工作,认为科研离自己太远,对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虽然老师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对课程结构不明白,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缺乏主动性。近年,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下降,而对于专科学院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难掌握所学知识。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把医学统计学定位为数学课,看到数据就头痛,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1]。课程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学习激情,但随着课程越来越抽象,内容越来越枯燥,理解越来越困难,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主动性逐渐丧失,变成为考试而学,甚至为了考试过关,获得平时成绩,抄作业、实验报告的越来越多。

1.2教学现况。

高职学院的教师多是承担至少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时多,任务重,对专业的研究不深。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师都是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兼职讲授医学统计学,都是非数学专业类教师,对统计学的研究不深,也是非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

1.3缺乏合适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面向专科生或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对于高职检验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内容缺乏针对性,即便有专科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写版。我院选用的是马斌荣主审的人卫第6版医学统计学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属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第八轮编写教材。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思考

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分析,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医学原始资料会越来越多,对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越来越重要,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很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2.1增强学生认识,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

在每门新课的绪论部分,都向学生介绍课程情况和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也应向学生阐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的科学,是揭示数据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能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的分析数据以及合理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临床工作或医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学,对自身非常重要。教师应避免空谈重要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以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为例,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如上交专业、实验报告有少数未交,这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教材中有计算错误,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查找相关论文,让学生发现统计学应用不当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统计学并不抽象。

2.2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适合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2]。现今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演变而来,或为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少,缺乏吸引力。应组织相关学校的医学统计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讨,研究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应避免理论化,强调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少一些推导,增加课后习题,并配有答案,增加上机实训操作。

2.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教学任务重,尽管如此,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教师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帮扶途径,邀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到校授课,传授教学经验,选派教师到相关高校去进修。应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师徒”式的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多指导年轻教师,多到课堂,帮助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4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只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调整考核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从课题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程度、个案分析等方面,加深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加强对学生统计思维、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总之,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情况,选好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统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高职高专医学统计学教学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3(9):54-55

[2]段致平,王升等.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代职业教育,2015(15):20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4

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 医学检验专业飞速发展, 促使医学检验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了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验问题, 需要高层次的检验人才, 在广大基层、社区医疗单位需要能完成常规项目检测的检验技师。我校检验专业就是以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一定的自学能力、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检验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1]。

《生物化学检验》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 沿用多年的生化检验专科层次的课程模式基本上属于本科的压缩版, 它企图为毕业生提供可供终生职业所需的知识, 片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 淡化了岗位基本操作能力培养, 偏重学科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下, 旧的课程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合作能力, 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启发效应,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2]。因此,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尝试进行生化检验项目化教学的构建并实施, 对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生化检验项目教学法的构建

1.1 生化检验项目的选择原则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各环节中, 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 又要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的选择、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主要依据医院检验科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岗位能力需求和相应工作任务的要求来设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根据临床一线对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以强化基本技能为目的, 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需求,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在选择项目时, 尽量充分考虑职业能力的需求, 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尽量达到行业的要求, 以便毕业后能尽快熟练地上岗。

1.1.2 项目难易适中, 实验结果明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 因此, 项目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特点。如果设计的项目不容易取得成功, 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反之, 如果项目太简单, 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则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甚至可能养成散漫的学风。另外, 一个项目开展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否则学生容易呈现“疲惫状态”, 项目完成后, 最好能取得显而易见的结果, 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为继续学习增加动力。

1.1.3 结合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医学检验士) 考试大纲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劳动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 我国实行了医学资格考试制度, 这是最高级别的考试, 是判定我校毕业生能否上岗的最终标准。因此, 在制定具体项目时, 应充分考虑并结合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医学检验士) 考试大纲中的具体内容。

1.2 生化检验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生化检验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可归纳为:患者准备及样本采集、样本收集与处理、样本检测、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废物处理。我们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模式, 重新序化教学内容, 改变原课程教学内容彼此独立、职业性不强等缺点, 在教学内容上高度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 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以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 将生化检验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十七个工作项目, 每一个项目又分为多个子项目, 将质量控制、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见表1.

2 生化检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生化检验项目化教学的一般实施过程是以具体子项目为中心,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 培养相应的职业实践能力;然后教师将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知识融会贯通于教学过程中,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还采用了一些方法。

2.1 循序渐进法

开展项目前, 先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如微量加样器及刻度吸管的使用, 血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常用试剂的配制等, 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接着强化常规仪器如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的规范使用;最后再进行单个项目的训练。

2.2 单个项目训练法

所有子项目训练开始前, 学生以6人为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对具体项目查找实验方法、试剂与器材, 然后进行实验, 并详细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出现的问题,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 写出论文式的实验报告。

2.3 仿真项目训练法

为增加项目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临床已出报告的标本作为待测标本训练学生, 然后将学生的测定结果与临床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强化学生的质控意识, 从而使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 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这对于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

2.4 PBL引导式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 即让学生先进行各个子项目的实训, 然后围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层层深入,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作用很大。

2.5 病案教学法

病案教学法[3]分为真实检验报告单讨论法和典型病例讨论法。

2.5.1 真实检验报告单讨论法

从不同医院检验科搜集真实的生化检验报告单, 让学生分析和评价。

学生对来自医院的检验报告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师引导及调动下, 课堂气氛活跃生动,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检验科的工作并不是测定出检验结果就行, 还要分析检测结果, 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分析的良好习惯。

2.5.2 典型病例讨论法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从业后常深感自己游离于临床诊疗之外, 既缺乏与临床医生的对话能力, 也缺乏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多局限于判断其是否偏离了参考值范围, 因而对一些失误的检验结果也不能及时发现。将临床真实病例引入教学, 训练学生将患者病情和检验结果结合起来的临床思维意识和能力[4]。

2.6 角色扮演

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医学检验专业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扮演患者, 演绎患者诊疗过程, 更好地了解标本准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理解质量前控制的内容, 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通过扮演检验工作人员角色, 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性认识医患关系,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3 开展生化检验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3.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医学院校的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性较差, 考试成绩不理想。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对知识系统了解和掌握不足, 结果造成存在厌学的情况。

高职医学院校承担着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我们在生化检验中采用项目化教学,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研究中,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个项目的独立设计、动手操作, 以及实训报告的书写, 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仪器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专业性综合素质。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项目进行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与分工,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他们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的品质, 最终促进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真正为临床检验第一线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3.3 教材改革是必然结果

项目化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单元教材, 教材的编写打破原有课程体系, 以项目的开展为主线, 教材应充分反映职业能力的要求, 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创新性。

总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适合高职医学检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对高职医学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是高职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霞, 胡颂恩.高等职业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8, 15 (3) :1-3.

[2]汤晓, 朱建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08, 31:10-12.

[3]谷俊侠, 许文荣.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4) :392-394.

高职护生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篇5

一、影响

(一)高职护生特点分析

高职护生是护士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招,就面临着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下降的问题,这样的生源在学习基础课时就比较费力了,学生的理解力、努力程度等都需要提高,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程度灵活的调整上课方式与课时的安排等工作。

(二)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高级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基础医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三)对工作的影响

假如忽视基础医学,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护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病情,执行医嘱等,倘若片面的加强护理操作,忽视基础医学的学习,会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思维比较局限,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阻碍作用。

二、对于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提升授课水平

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记忆知识点多,面对高职学生,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的把握,因为基础课是为临床课的学习服务的。比如讲《人体解剖学》时,神经系统是学生很头疼的一章内容,作为护理学生而言,主要涉及这部分相关疾病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深度可以适当调整。

(二)加强基础医学课的实验教学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26-02

对于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针对医用化学课程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1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其次,教学目标必须清楚明了。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准备与教师教学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是一堂实验课,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教师最好预先做个实验,通晓实验结果及正确的实验数据范围,而且要对实验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验操作技术做充分详实的准备,尽可能估计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检查仪器的工作情况,试剂量的多少等,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除准备教材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从而找到最适合于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此外,注意自己能力素质的培养,要经常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实验教学,学习他们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监控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

2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不同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实验课的教学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由于专业总学时数的减少,要将医用化学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讲解是不可能的。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他们对医用化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必须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融合。增加一些既与学生专业相关又与生活有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2.2 尝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措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原理、步骤,再演示,最后学生做。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改进教学方法,就是要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2]。

实验教学本来就是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课程,课堂实验教学的好坏,学生的预习情况是个关键。把实验课要做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对于学生的预习,要列出合适的参考书,及其有关资料,并在教研室的网站里放置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通过留言板对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适当引导。

积极采用讲授式教学与学导式教学相结合。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为特点。学导式教学则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它是自学、辅导、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讲授式教学和学导式教学结合起来,既可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3]。教师还可以在实验结果的讨论中采用专题讨论法教学。专题讨论不同于一般的课堂讨论,是整堂课运用讨论法,由学生就一个或几个专题展开讨论,实质是学生集体形式的作业,学生做完实验紧接着参与讨论往往会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以其内容丰富、交互性好、形象生动等优点在几乎所有的课程教学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用化学课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教学手段,来改善教学的效果。医用化学实验中涉及到酸度计、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等许多仪器,这些仪器的操作及其使用注意事项通常是实验的重点。但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耗费不少时间、精力,效果却不尽理想。据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视频演示,让学生观看仪器的操作过程。多媒体能以声音、影像、文字等多方位动态信息,在短时间内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即便是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也不能确保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全把握仪器的使用要领。对此,要结合实验进度,针对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同步播放该内容并适时提醒,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仪器的使用。或者,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自行选择观看相关内容,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教学评价及调查总结

3.1 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的核心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持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要注重学生平时实验成绩的考核。医用化学实验的总成绩分为2部分——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实验成绩,前者占总成绩的80%,后者为2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预习情况、动手实验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实验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规范操作,配合默契;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数据记录完整,结果分析合理;实验后认真完成清洁整理工作。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

3.2 课后调查总结实验课的成功与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头固然重要,结尾也不能忽视。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操作规范,结果满意,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在每一次实验完成后,都要将学生集中起来,就学生的预习、仪器装置、基本操作、产品质量和数量、安全卫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小结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总结,而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赵先英.有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李哲.工程基础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医用化学,2005(3)

[3]吴英华,侯小娟,季怀萍.医用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3)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7

关键词:相关医学,临床医学概要,教学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与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均不同,因此,高职医学专业(如药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医学营养等)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也要有别于专科和本科教学,有其的独特性。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上基本是参照于大学本科或专科的教学模式,特色不鲜明,针对性不强,我们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逐渐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能,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 相关医学专业暴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广泛,学生基础医学知识欠缺

临床医学概要包括诊断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内容。内容繁杂、枯燥、且涉及面比较广,加之学生对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生囫囵吞枣式的理论学习,很多内容不能理解,故学生认为临床医学概要难学、枯燥、复杂,产生畏学心理。教师对于多数知识点不能深入讲解,而学生则很少能进一步钻研。进而造成虽然学的东西不少,但真正能熟练掌握并能在将来应用于专业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临床工作,学这门课程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所以也不认真学习,逐渐地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如何进行临床医学概要的教与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大难题。

1.2 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在对高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的教学中,大多数还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按照教材顺序,从概念开始,依次讲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而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在一些相关课程中已学过,属于重复内容。而在考核方式上,仍然采用一张试卷的考试方式,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的高分,这种不能突出实际能力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引起逆反情绪,所以,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其次,临床医学概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程中几乎没有安排临床见习机会,致使学生无法把书本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的感性认识相结合,致使许多基本知识点无法理解。一些典型的体征,如肺部的罗音心脏杂音等,无论教师怎么讲其特点、性质,都不如学生亲耳听到一次的印象深刻和记忆牢固。当前,对于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常规检查方法仅从书本上讲解,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把书本上的知识主动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1.3 教学设施及更新滞后

国内高职卫生院校一般无附属教学医院,学生不能及时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从事临床医学概要教学的教师不能经常做课堂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轮回培训。教师知识老化,临床知识动态把握不准确,前沿医学知识及技术手段不了解,造成教学病例陈旧、不典型,这些矛盾均制约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的教学发展与创新。

2 教学实践改革

2.1 灵活的教学方法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注意知识连贯,旁征博引。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又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语言流畅、旁征博引,恰当地联系临床和基础的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列举生动的病例,尽量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易于牢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过程,轻松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其次,掌握好节奏,采用明快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地授课。精讲多练、递进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适当联系生动的临床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最后,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心绞痛一节,可利用多媒体把患者发作时的表现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记忆深刻,对于理解心绞痛典型表现效果非常好。

2.2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目前,高职医学专业大都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自身办学定位不相适应。卫生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应用性[2]。高职医学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开发出具有职业特色、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相关医学类专业岗位为导向,提高各专业毕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及时增加新的知识点和实用性内容。我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目标要求,自编教材,另外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收到良好效果。

2.3 强化教师队伍

高职医学教育是否办出特色,教师队伍非常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培养一批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队伍,才能培养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才[3]。应该组织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见习,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相关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和临床查房,或在高级学校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聘请院外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做兼职教师、定期培训、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师生座谈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以更好地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在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接触临床,组织学生接触一些典型病例,开展教学讨论。

2.4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界限,对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时数非常有限,实验课时更是缺乏,因此,可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内容放在实验课讲授,或通过示教练习、观摩来完成,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4]。

2.5 完善评估体系

对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医学概要的学生成绩评价仅靠一张试卷是片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真实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成绩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对考试内容、形式、次数等的严格监控,得出一个客观的期末成绩,比如期中成绩、平时成绩、技能的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能力等,进行综合整理,最后得出学生该门课程本学期的最后总成绩,达到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本门课程的掌握水平。

在未来高职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实践性、辅助性等功能的拓展。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设置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改革方案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 (9) :137-138

[2]刘亚莉, 刘剑辉, 姜涌等.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探讨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10 (9) :187-188

[3]胡文胜, 王健敏.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 6:39-40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8

关键词: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医学检验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与普通教育不同之处在于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为大力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 构建和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指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 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

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盘活自身资源的同时, 努力开发社会力量, 以筑巢引凤, 校企一体的形式, 建设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盐卫金域医学检验所 (以下简称基地) , 探索产、学、研融合, 创新“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检验专业育人模式。

1 基地介绍

基地投资1 000多万, 建成临检室、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室、血检室5个科室, 采用LIS管理系统, 配有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检验设备。基地充分整合、共享双方优势资源, 将学校专职教师和金域检验所的检验师有机组合, 组建一支既有一定理论基础, 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有效弥补高校教师和一线教师的缺陷,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利用企业和高校资金共同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此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平台, 有效解决学生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科研实践的机会, 创新学生见习模式, 早期进入临床, 让学生进校即进入临床岗位;也为专业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临床实践提供便利, 促进社会服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2 基地的管理

目前,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学校管理模式, 二是企业管理模式, 三是校企共同管理模式, 四是股份制管理模式[2,3]。在总结诸多院校实训基地管理经验的基础之上[4,5,6], 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 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 共同负责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此模式校企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 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 灵活管理, 共同制定实训管理制度, 见图1。

公司技术人员兼任专业实训教师, 保证实训教师的稳定和教学质量, 专业教师负责对企业人员进行教学理论和新规范的培训, 校企人员、设备、场地共享, 共同管理。基地的生产功能及教学功能需有序结合, 特制定《基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训考核办法》、《样本处理流程》等管理办法。这样生产性实训不仅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 而且还引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和职场体验的条件下进行实训, 有助于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物安全意识、质量控制意识, 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 提高岗位实践能力。

3 基地的运行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和生产经济效率, 保障基地健康有序的发展, 促进基地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正确的管理制度的制约下, 基地形成“对外服务企业化、人力资源共享化、课程开发项目化、专业实践提前化”的运行机制, 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职业文化引进来, 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设备向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无偿开放, 统筹发挥基地的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共同编写实训教材, 校企共同评定教学培训质量。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3.1 对外服务企业化

基地主要的生产运营模式采用企业化管理。在协调好生产经营和教学的基础之上, 一方面, 通过为各级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服务, 保证基地各个科室正常运转, 保证企业的利益同时, 也为教学科研提供平台。大二的学生正在进行专业课的训练, 每学习完一个检验项目后, 即安排其去岗位上进行实践, 样本接收-检验-报告, 完成完整的一个项目的检验。

3.2 人力资源共享化

基地建成后, 将一批教学能力强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能手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来, 他们不但参与教学过程, 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选取和编写、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相关环节。而在校教师要求定期进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两方面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都有极大的进步, 实现教学相长, 保证了双师结构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校级实训基地建成后, 每个季度会邀请检验行业专家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全校师生开展“大讲堂”, 让师生能够了解最新的专业动向和行业发展前景。

3.3 课程开发项目化

实现“课岗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 选出《微生物学检验》等六门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进行岗位分析, 选择合适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由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一线专家所组成的“双师”共同参与项目化教学, 整个实施过程既重结果, 更重过程评价, 评价主体有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方组成。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训练进行全程的监护和辅导, 最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受到广泛好评。

3.4 专业实践提前化

传统的见习模式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后再见习。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利用实训基地, 从新生入学开始, 利用自习和双休日时间, 安排学生轮流进入检验所见习, 由临床检验人员指导, 让其早期接触临床, 熟悉检验工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较早体验专业岗位角色, 感知职场氛围, 使其“学习在未来岗位上, 工作于学习环境中”。

4 基地建设成效

4.1 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增强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检验专业的招生数在150人左右,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 按照企业运行流程, 以项目化来开展实训教学, 工作任务驱动专业学习, 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教师选择典型、完整的生产任务 (或服务过程) , 把任务下发给学生, 让其以团队形式开展检验工作, 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的学习, 使学生“学习在未来岗位上, 工作于学习环境中”。经过几年的开展, 依托基地的项目化教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近三年的医学检验技能大赛中,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综合特等奖1个, 一等奖3个, 其他奖项若干,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大大提升, 用人单位好评如潮。

4.2 有助于继续教育的开展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继续教育, 为各级医院检验人才的继续教育做贡献。在2016年初, 依托基地, 还开展了妇科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继续教育会议, 苏北地区各级县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参加会议,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3 基地经济效益明显

通过实训与生产一体的教学模式, 节省了校内实训材料和试剂的消耗。实训中的试剂盒由企业来供应, 减轻了教师工作量, 也降低了费用。企业在检验所建设和设备购买上, 节约了资金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盐卫金域检验所, 作为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承担了苏北五市的部分临床检验项目, 年产值约2 000万, 为实训基地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奠定了经济基础。基地还定期进社区、老年公寓等, 开展医学检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 累计约800人次/年。

4.4 打造一支教学与实践能力强的双师队伍

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师资队伍建设系列管理制度。广州市金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人才队伍最强大的独立医学实验室, 基地建成后, 通过遴选将一批教学能力强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能手充实到我们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同时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检验所进行临床实践, 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操作环境, 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切实提高了高职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高职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后期, 如何对基地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提高基地利用效率, 进一步实现校企利益更大化, 还需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红.落细落小落实实现创新发展——职教界解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24 (1) :55-61.

[2]贺彩玲, 张玉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4, 98 (2) :69-70.

[3]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29 (7) :61-62.

[4]江春然, 张玉玲, 顾洪洲.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9 (26) :153.

[5]白福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2 (1) :15-17.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 篇9

关键词:改革,重构,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 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进行实践教学的深入改革。遵循“能力本位”观点, 突出“以技能为中心, 以理论为支撑”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改变实践教学依从于理论教学。为突显实践教学在检验专业高职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要重构实践教学模式, 以适应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检验专业素质的第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1 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加强检验专业实践教材建设

1.1 修订好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检验专业中的实际问题绝大多数是通过实验加以解决的, 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正是检验专业实践技能强的人员。我们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体现岗位要求, 利用多种途径, 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首先要修订好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 力求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保证实验开出率。

1.2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重新建构实践教材内容

目前, 国内出版的真正适用于医学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教材和实验指导较少, 有些内容比较滞后, 实践教学内容也跟不上本地区发展的需求。如果学生都是在教师做好全部实验准备的基础上, 按实验指导所写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就很少, 既压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从实践教学实际出发,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临床实际需求, 优化高职检验课程设置,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可以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在检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联系临床实际, 把检验专业的先进仪器及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增加到实践教学内容中来, 使实践教学内容现代化。编写适合本地区的检验专业的实践教材, 并适时更新, 提供学生使用。实践教材可分为见习教材、基础实践教材、专业实践教材、综合实训教材、实习教材等, 适用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要求。并做到实践教材简明扼要、实用性强、综合性好, 有利于检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2 进行实践教学的深入改革, 重新建构检验专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2.1 适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块设置

2.1.1 临床见习模块

临床见习实践教学模块可分两个阶段, 一是早期下临床见习 (可利用暑期) , 可由专业教师带队下临床进行参观学习, 使学生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岗位的性质, 有利于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二是实习前的见习, 可由医院临床带教人员进行带教操作, 让学生提早熟悉一些相关先进的仪器操作, 这样可弥补实验室先进昂贵设备的短缺而导致实践教学的不足。

2.1.2 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教学 (亦即操作技能实践教学) 模块, 一为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是专业操作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学会基础实验的基本操作, 让学生明确基本操作技能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加强、丰富所学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基础上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 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2.1.3 综合实训模块

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及岗前培训是将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结合, 利用实训基地将临床真实场景搬进实验室, 颠覆以往实验室的教学模式, 改变为医院临床带教模式教学, 进行仿真强化训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又拉近了实验室与医院检验科的距离, 并能较好地进行学院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的无缝化链接, 有利于检验专业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2.1.4 顶岗实习模块

顶岗实习从岗位需要出发,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并学会许多在院校内无法进行的先进仪器的操作和新技术, 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2.2 重构前后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的比较, 见表1。

2.3 重构后的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内容的比较, 见表2。

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由原先的实验教学、临床实习2个模块重构为现在的临床见习、实验教学、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大模块, 促使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重构后的每个模块的学习目的、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规模、带教人员、教学方法及考核内容等均有不同的要求。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3.1 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模块匹配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

见习实践教学方法可分科室、分学科进行带教、参观学习。实验教学包括了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要改变以往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课的补充及验证, 应将它视为服务于理论的手段, 改变学生以往按照实验教材上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要贯彻终生学习的理论, 让学生主动学习。

基本操作技能实践教学, 如微检中的细菌鞭毛染法或临检中细胞染色方法就有好多种, 实验前应让学生做好预习, 查阅资料, 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 上课时教师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侧重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纠正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 引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对实验现象、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书面报告并进行分析,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教学要分小班教学, 采取启发式教学, 是让学生学会标本检验的整个程序, 如微检中的各种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培养基的选择、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药敏鉴别试验和药敏试验、检验结果及结果报告。不同细菌生物学性状丰富多彩,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上实验课时, 以质疑的方式提出本次实验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样, 学生每次实验都非常认真地思考, 认真地操作, 防止每一步实验步骤操作不当影响到实验结果。这些均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把检验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综合运用检验实验技术解决问题。主要是进行模拟临床标本检验, 不同的组别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甚至自体标本进行实验, 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采集标本以及对标本如何进行检验。临床标本经培养后, 在实验课中教师着重进行点评, 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录结果、得出进一步实验的依据, 在教师严密监控下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 教师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防止实验室事故发生, 最后,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认真分析, 写出完整实验报告。辅导课上教师将实验报告及学生在实验课中的操作情况, 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总结, 找出成功之处, 分析不足的原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查阅书籍和文献, 从更深层面掌握实验病例讨论, 如何着手检验等等。通过综合实训和岗前培训的强化训练, 学生不仅经历了整个检验过程, 了解到检验工作的规律、程序, 亲身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及成就感, 增强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 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年顶岗实习是检验实习生到全省各大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 这就要规范好临床带教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 因不同医院临床检验水平的差异, 检验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差异, 均可导致临床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好坏。有条件者我们的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在省级三甲医院下临床, 参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带教, 更好地将学院实践教学与医院临床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2 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进行实验展示, 不仅大量节约了实践教学讲授内容时间, 延长了学生动手操作时间, 而且还使实验内容变得具体、生动,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数码互动实验室, 可实时将教师或学生在显微镜下瞬间捕捉到的一些细胞形态或细菌运动状态及时拍摄下来并通过放大投影到屏幕上, 以供全体学生观看 (因标本的来源很困难, 一是路途较远, 二是收集困难, 三是生物安全的问题) , 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还能为今后形态学教学服务, 积攒资料, 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相关资料。

3.3 课余时间全面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实验室可在下午课余时间、晚自习或节假日时间开放, 动手能力不强或操作技能不规范的学生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针对自己薄弱实践环节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使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另外, 对某些专业项目有兴趣的同学, 积极参加实践兴趣小组活动, 可利用开放的实验室, 进行一些实验前的准备, 如常用实验物品及工具的包扎、灭菌, 培养基从成分到成品的制备, 甚至还包括每项检验项目从准备用物到处理用物的全程训练, 这样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进一步增强动手能力, 使学生的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化, 并能改变学生以往的定式思维方式, 逐步养成科学思维, 促进毕业论文的设计。

3.4 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为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中的静脉抽血技术的训练, 不仅可利用医学抽血肢体的装置进行训练, 还可在实验课中学生进行互相对练, 熟练掌握, 还可积极参与假期的社会实践, 如检影系上学期在院部为在校新生进行血型鉴定和HBsAg检测;还有这个暑期学生处组织学生下乡活动, 进村为村民进行HBsAg检测和寄生虫卵的检测;还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到就近的医院检验科见习, 零距离接触临床, 这些均为学生今后的技能操作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采用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 完善操作技能考核内容

公平合理的考评制度是体现学生真正学习效果的基础, 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要匹配好不同的实验考核方法和内容。

4.1 临床见习模块考核

临床见习实践教学考核内容为出勤、态度及写作 (心得体会或所见所闻) 的考核。

4.2 实验教学模块考核

检验专业课程的学生创立“理论+实验”考核模式, 结合每门专业课程特点, 设立了期中理论卷面成绩10分+期末理论卷面成绩30分+平时考核成绩10分+期末实验理论成绩10分+期末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30分+平时实验课成绩10分的考核结构 (这个模式中百分率可由各教研室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参考教务部门的规定确定) , 此考试模式能够真实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检验专业学生, 制定了一套实验技术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累积计分方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见表3。

每次实验课都有成绩记录, 期末汇总。期末实验考试即实验理论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 期末实验理论测试可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 主要考核与实验所需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一些常见的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对错进行判断, 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平时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观察的认真程度, 让学生真正懂得平时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期末综合技能测试内容根据不同学期不同考核标准实施, 内容包括主要考核学生对一个实践操作整个程序的熟练程度、无菌观念、无菌技术及其操作技能的规范性, 对所出现现象的正确判断、分析、综合及其结果报告的能力, 对错误能够进行纠正的能力。

4.3 综合实训模块考核

综合实训操作技能考核, 考核项目分为A级和B级, 考核标准是按本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进行的, 主要考核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规范操作。只有通过全部A级检验技能考核才能进入临床顶岗实习。

4.4 顶岗实习模块考核

顶岗实习模块考核, 包括实习日记、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医院检验各科室的综合考评等, 主要由医院带教教师和科室负责人考核。

论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 篇10

刘黛琳 (2008) 在论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指出:高职高专的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参加目标相同、教材统一、要求一致的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失去监控, 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本研究依据《医学类高职高专教学基本标准》及《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参照对比本科学历层次大学英语课程, 分析高职高专医学生具体学情, 研究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程的具体特征, 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结构等问题, 以期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的地位和作用, 对推动外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

2 高职高专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

2.1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与本科英语教育

高职高专英语和大学本科英语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革、发展, 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经历了从附属于本科外语教育, 对其“完全照搬”, 对本科外语教育的“精简压缩”, 到建立符合自己特征的独立的外语教育体系。作为组织高职高专 (非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主要依据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要求更加具体, 教学模式更加丰富, 教学评估、管理也日趋科学合理, 具有区别于本科英语教学的高职高专英语的鲜明特色。

2.2 坚持从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实际出发

本研究对某校2010级医学专业本、专科学生 (由于自主命题, 仅限四川省考生) 英语高考成绩定量分析显示:本、专科学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平均分分别为91.59、66.41, 标准差分别为21.58、30.03, 与集中量数、分散量数、P值及其它高考科目成绩相结合, 比较分析反映出:专科学生英语成绩平均水平较低, 且考生成绩发散程度远大于本科生, 专科学生成绩内部非常不稳定, 两极分化严重。

同时、通过研究人员量表调查本、专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采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本、专科学生在自主学习、学习兴趣、方法策略上呈现的差异 (P=0.000) 均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 在高职高专医学生英语教学、测试的各个环节, 既要充分考虑该学生群体入学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两级分化严重, 又要考虑其学习自主能力、学习兴趣、方法策略等因素, 以及高职高专学制相对较短、课业压力大, 学生面向一线职业的就业等特点。不能对本科外语教育盲目简单的“精简压缩”更不能将本科层次外语教学“完全照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切实贯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总结提炼出的“够用为度”这一基本原则。

3 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

3.1 大学英语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规定, 高职高专英语包括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大学英语传授英语语言、文学、文化、英美国家概况等相关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培养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拓宽知识、了解世界,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 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面向高职高专各专业方向 (英语专业除外) 学生。

3.2 专业英语

通常在结束大学英语教学后进行统一测试, 然后转入与学生主修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英语学习。历次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强调培养学生处理“业务资料”、“业务活动”的英语能力,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课程要求“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基本原则, “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针等均体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专门用途英语 (ESP) 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后迅速发展, 是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培养一线“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与专门用途英语有着必然而深厚的联系。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的外语水平实际情况及学习特点, 充分考虑其未来从事的医学职业方向,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等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3.3 坚持英语 (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 教学不断线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应结合专业学习,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要坚持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杨治中 (1999) 针对本科英语教学提出的“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基本原则, 因为它“符合外语教学的客观规律”, “四年不断线有利于巩固基础阶段的教学成果, 有利于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

由大学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高职高专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补充医疗卫生等科普英语, 在专业英语教学初期要阐明医学英语的基本词汇、语法特征及相应的学习方法策略。如在进行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时, 应强调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构词及词汇的广度 (词汇的绝对数量) 等, 而非大学英语中对词汇深度 (一词多义, 语境意义等) 的强调。

在大学英语的基础阶段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入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且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普及了解相关医学相关常识。如将美国之音特别英语健康报道 (VOA Special English Health Report) 引入高职高专医学生大学英语阶段教学, 既能让学生学习简易、规范的英语, 培养英语听说能力, 又能潜移默化地获取医学知识, 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夯实英语学习基础, 为大学英语向专业英语平稳过渡以及医学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4 高职高专医学英语

医学英语是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高职高专医学生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医学领域为内容的英语教学, 其核心任务是掌握医学英语的词汇、语法、语篇的规律及语言特征, 培养学生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高度重视医学英语的医学职业倾向性、医学英语词汇教学、医学英语的内容结构安排、医学英语自主学习及其资源构建等因素。

4.1 语料库方法促进医学英语词汇学习

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对语言和语言学习者至关重要。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是最大的障碍” (MacCarthy) , 词汇学习任务枯燥繁重。束定芳、庄智象 (2008) 指出“外语教学中词汇的处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课题, 需要设计一些特殊的词汇教学方法以提高外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词汇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和重、难点对特殊用途英语来说更为明显, 在医学英语学习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医学英语专业词汇枯燥冗长、晦涩难懂, 且数量繁多, 不断更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掌握医学英语核心词汇, 减轻学生负担,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学英语词频统计和构词方式的研究应用是重要有效的途径。

“高频词是学习英语词汇的关键” (桂诗春, 2006) 。Leech (2011) 指出语料库提供的频率有关的信息是其它任何方式所不能企及的, 因此, 基于语料库分析、研究医学英语词汇, 统计分析出适合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行业高频词意义重大。

以高职高专医学生一线工作岗位的英语需求为基本标准, 搜集整理高职高专权威专业英语教材、临床典型病例、医学场景等代表性英语文本, 建立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语料库, 或某一具体医学方向 (如护理) 子语料库。提取词频表 (Word List) 、词簇表 (Clusters) 、搭配 (Collocates) 等文本的词汇频率信息, 不仅有效缩小医学英语词汇范围, 也有利于分析描写高职高专阶段医学专业医学词汇特点, 制定相应的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大纲、提出明确具体的词汇要求。

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提取关键词词表 (Keyword List) , 将上述自建语料库作为目标语料库, 参照大型普通语料库 (BNC、ANC) , 利用wordsmith、Ant Conc等文本分析工具生成关键词词表, 凸显目标语料库高频词。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 分析研究、重点讲解这些在相关医学英语文本中突出出现的词汇, 体现高职高专医学英语的内容特色, 有利于减轻学生医学专业词汇学习压力。

对常用医学术语 (Medical Terminology) 系统分析, 归纳总结其词根、前缀、后缀和构词规律, 缩略规则, 发音特征等。深入探讨医学英语词汇的演变及趋势, 举一反三, 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记忆、掌握本专业方向核心词汇及其特点。合理使用通配符检索医学英语语料库中常用医学英语词汇的词干、词缀等信息。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构词规律, 有利于学生的词汇拓展。

4.2 医学英语自主学习及其资源构建

我国外语教学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 (李岚清语) 的问题, 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存在, 针对性较差, 实效性不强。束定芳等 (2008) 明确指出“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研究重点在如何教上面。忽视学习者的特点及真正需求”倡导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的转变, 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高职高专课程教学要求”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外语是学会的, 而不是教会的”这一观点已逐渐达成共识。外语教学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积极负责的态度;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创造学习环境,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同时有效监控和反思。

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特点, 既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普性、学术性有机结合, 又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积极构建医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 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专业英语学习兴趣, 调动其医学英语学习积极性。恰当使用欧美医学题材影视剧如:豪斯医生 (House M.D.) , 急诊室的故事 (Emergency Room) , 实习医生格蕾 (Grey’s Anatomy) , 以及BBC, Discovery的医学主题纪录片, 其它英文医学相关公开课程、网站等。

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如美国之音特别英语健康报道, 美国之音特别英语 (VOA Special English) 通过电台、电视及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 专为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非英语母语的人设立, 是公认的“一部活的教科书”, 其语言简单规范, 语速适中。其健康报道 (Health Report) 栏目兼顾医学经典传统问题及新近热门话题, 内容丰富多彩。知识性、趣味性强, 无论从难度还是题材内容都十分适合高职高专医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外语学习无处不在, 快捷方便, 学习者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均可收听、收看美国之音特别英语健康报道。听力语速调节、同步字幕显示、中英字幕切换、听力文稿提供、图文并茂等功能让其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学习者可在巩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 了解医学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 适合高职高专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5 总结

教学本身是一个由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以及学习环境等成分构成的系统, 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旨在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因此, 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系统中, 应重视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的现有英语水平、学习态度、风格因素;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医学生毕业后的典型职业岗位和主要工作任务的英语需求;具体分析医学专业英语的词汇、语法、语篇、体裁等特征;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 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医学专业英语自主学习环境, 使有限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自主学习延伸, 拓展专业外语学习空间, 实现医学英语自主学习个性化、现代化、网络化、立体化;同时, 关注医学英语专业教师的构成及发展等因素。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旨在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 总之, 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系统中要充分重视该系统中所有成分及其间的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迪克.系统化教学设计[M].6版.庞维国,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桂诗春.英语词汇学习面面观—答客问[J].外语界, 2006 (1) :57-65.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医药卫生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 (1978-2008)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修订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6]杨治中.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J].外语界, 1999 (4) :24-25.

[7]Geoffrey Leech.Why frequency can no longer be ignored in ELT?[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1) .

[8]Hutchinson T, Water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浅析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学英语 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综合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掌握有专业英语水平的综合实用型人才无疑会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是一个以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根本教学目的的医学型专业,在国际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培养具有英语交流能力的医务人员对于提高一个医院的服务质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學水平仍然处在基础阶段,难以真正培养专业英语型人才,无法满足医疗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探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专业教师。高职高专医学英语缺乏专业教师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医学院一直没有确定医学英语课程应该由外语教师还是医学专业教师负责。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外语教师虽然对医学英语知识有更加深入了解,但是若缺少医学背景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将难以实现;而医学专业教师虽然对医学背景有较深了解,但是,由于不是英语专业教师,掌握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脱节。医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全能型的人才,在临床工作中不受语言条件的影响,保障临床研究和诊治效率。而公共英语是现代化人才能够在社会上更加顺利实现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学好公共英语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掌握好专业的医学英语则是在医学领域不断向前的必要基础。但是,当前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均将学生英语等级看得非常重,学校也强制要求学生要通过四六级考试。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医学院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造成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出现严重脱节。

3.专业医学英语材料较少。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材进行调查发现,各大学院使用的医学英语教材几乎都是自选教材,教材水平比较低。虽然近年来不断有高质量材料出现,但是这些材料大多与英语听说和读写内容联系不到,只是一些供参阅的资料。而由于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因此直接整个影响教学质量。

二、针对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1.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切教学的老师,学生只有首先对医学英语教学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良好环境的方法有: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医学英语对未来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更多医学知识对其未来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加自觉的学习。其次,学会利用互联网选择高质量、高水平且比较有趣的教材。让学生在互联网遨游的同时提高其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更加生趣勃勃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第四,学会用情感进行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学会用肯定的词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感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认同,从而调动起积极性。

2.提高专业医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方法有:一,为语言教师安排较多医学基础课程旁听的机会,让语言教师对医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确保在进行口语和写作教学过程中与实际医学更贴近,教学课程也更加丰富和实用。二,聘请外教。外语教学老师对很多学生来说仍然比较具有吸引力,实践证明,外国人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更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更加容易学习好专业知识。且语言教师在与外教交流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口语水平。三,制定一个指导小组。指导小组负责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开展各项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并在不断的交流和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医用日常英语教学力度。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尽管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大多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学习医学英语和公共英语,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目标设定不当等原因,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虽然能够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英语口语或者书写一些比较简单的语句,但却很少能够与外籍人员顺利的交流,很多医学院英语学生甚至无法听懂外籍专家的报告及无法看懂英语报告内容。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无法使用英语书写病例。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加强医用日常英语的教学力度。比如,英语教学内容中应该包括英语病例的规范书写内容;教学模式应该多以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有更多口语活动的机会等。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医用日常英语。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对于提高未来临床医学研究和诊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来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发展的问题,因此探讨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整个医学教学水平,对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实用型医学人才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32(01):141-142.

高职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篇12

1 课程设计

以医药行业对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为依据, 培养熟悉药品管理法、GMP与GSP等法律法规, 熟练掌握药品、药包材及净化车间全性能检测分析工作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作为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同时, 兼顾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拓展。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 遵循“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探索的意识。

2.1 教学内容选取

选取不同剂型的药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产品、及净化车间监测项目等作为学习载体, 从实验室的设计、设置, 到所需检验仪器设备与人员配备、取样、检验记录过程、出具检验报告为止, 设计成不同的教学项目, 将检验工作常用的、特别重要的方法与技能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体现, 进行反复的学习、操作, 同时可避免单一、枯燥的重复。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项目化序化后, 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到药品检验工作的真实过程, 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真正实现与药品检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同时完全胜任检验工作。

2.2 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每一个项目学习前,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配学习任务单, 各小组通过查资料、找标准, 从取样开始到出具检验报告为止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方案;上课后由教师引入学习项目, 然后由小组代表讲述各自的设计方案, 不完善之处由同组、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 依据课程安排教师灵活掌握, 不同的小组可以讲述不同的检验性能或项目;再由教师对学习内容简要地进行全面讲解, 必要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岗位要求等, 这样就完成了学习方案。同时, 针对学习过程中突发问题, 可以临时进行分组讨论、提问、陈述、讲解等。

2.3 教学操作过程完全参照药品检验的真实过程

各学习小组依据各自的方案开始准备检验仪器设备与原始记录、配制溶液、抽取检验样品, 然后开始检验, 一边检测一边记录, 课后依据检验记录结果完成检验报告, 教师根据方案设计、检验操作过程、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给出学习成绩, 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

3 教学方法

3.1 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影视教学手段, 将无法真实再现或演示的方法与操作过程, 以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并通过图文并茂、语言、声音、视觉的变汇, 使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明了、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

3.2 启发式、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逐篇讲解, 实验课上再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简述一遍后, 学生再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学生虽然听了一遍, 但印象不深, 操作时又很盲目, 不利于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和有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前学生带着问题已设计了学习方案 (内容) , 已熟悉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 然后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点拔性讲述, 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动手操作, 这样学生操作起来目的明确、主观能动性强,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3 鼓励创新, 增加部分自主设计学习内容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己动手能力, 在学生学习一定药品检验知识具备一定检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可在教学活动前由教师先初步拟定一些实验操作题目, 让学生分组自觉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寻找最新、最先进的实验方法与内容, 构想和设计实验操作方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的实验结果, 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考核制度

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 不能单方面从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及单一的期终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平时表现, 即学习方案设计、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与准确率、操作的标准熟练程度、操作记录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表现, 再加上期终考核成绩等总体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环节控制好分寸, 能不能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有没有创新精神等等, 以便对学生能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4]。

摘要:针对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规划, 医药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 及学生就业的需要, 药品检验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在具备一定药品检验分析理论知识基础上, 强化动手与操作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本文从药品检验技术课程学习参考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立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性改革。

关键词:高职,药品检验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齐永秀.药物分析[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2.

[2]张学亮, 柯国琴, 王苹.探索建立“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Z3) .

[3]梁李广.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01)

上一篇:教育资源服务贸易下一篇:监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