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共12篇)
当代国际贸易 篇1
进入2l世纪, 全球经济跌入低谷,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逐渐削弱, 但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贸易保护, 而是趁势调整措施, 采取了以公平贸易和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面目出现的更为隐蔽和“合理”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
我国加入W T O以来, 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发展依然强劲。由此也引起了美国, 欧盟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激烈抵制, 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制裁措施不断增多, 我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重灾区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学者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研究。因此对当前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进行研究, 既具有理论意义, 更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把握当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及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 积极寻求合理合适的对策, 应对各种贸易保护, 从而优化贸易结构, 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一、贸易保护主义特点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而这一阶段的保护主义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些新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卢丹萍认为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是具有双重性, 更具有隐蔽性, 更加复杂, 具有争议性。钱人森对当前西方盛行的保护主义进行了研究, 并概括其特点:限制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限制的手段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各种非关税壁垒虽然名目众多, 但是“自动出口限制”之类的由出口国实施的非关税壁垒占了极大的比重, 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刘佳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中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做出了总结:它是以非关税壁垒为手段, 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 形式上的隐蔽性, 手段上的欺骗性, 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国内的学者进行研究所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是从结论来看,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也需要我们国家根据国情, 对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新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使我们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针对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国内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吴娟在《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特点和解析》中认为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影响主要有:实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措施, 使其国家职能中国际职能的加强;保护了落后行业;加剧了贸易摩擦;钳制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学者赵应宗, 董伟坤在《国际贸易学教程》中也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 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借助管理贸易体制, 对缓解国际贸易矛盾,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和保护新兴产业方面,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1、提高了贸易保护程度, 延缓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2、扭曲了贸易流向, 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损害国民福利。
4、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更加恶化, 南北差距扩大。
5、贸易摩擦增多, 贸易制裁案件上升。
三、针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的对策
面对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 所受到的伤害更大,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研究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其中邓孝宝在《浅谈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和政策》中阐述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他认为我国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
首先在政府方面, 我们应该完善立法,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摆正位置, 履行好服务引导职能;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合作。
其次在企业方面, 我们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 积极应诉;建立行业协会, 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发展绿色经营, 突破绿色壁垒;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 跨越技术壁垒;自主创新, 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看到众多的学者从贸易保护主义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可以发现贸易保护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时代特色, 它所保护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所表现的特点具有多样化, 手段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于我国怎么样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的新特点时从各个方面给予了答复, 对我国的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笔者觉得还有不足之处:现阶段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是世界贸易第三大国, 已经有了一批具有强劲实力的跨国企业, 面对美欧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我们在寻找自身的缺陷时, 也要主动出击。我国的跨国企业要走出国门, 在外国建立生产基地, 这样既节省了成本, 同时也有效的躲避了贸易壁垒。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出更多的新的特点, 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本文对各个理论进行梳理, 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影响及面对保护主义所产生的新特点我国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新特点,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应宗, 章伟坤编:国际贸易学教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版。
[2]、卢丹萍著:国际贸易壁垒战略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3]、林珏编:涉外经贸关系-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姚东旭:现代国际贸易,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年版。
[5]、何蓉编:国际贸易,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6]、沈伯明, 吴 方: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经济问题探索, 2006年第3期
当代国际贸易 篇2
目前,负责专门管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协议是WTO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该协议基于1979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并在1991年乌拉圭回合中重新修订,1994年在马拉咯什正式签署生效。TBT协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协定,它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由于各成员间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世界组织贸易自由化宗旨的实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发展的原因
如前所述,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为了能进一步厘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域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首先,我们先研究其不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利益是各国发展的根本准则。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中,不少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逐步地消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增添润滑剂,然后出于国家贸易利益的考虑,在传统非关税壁垒减少的同时,各国也不断推出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隐藏在合法的外衣下,要求日益苛刻,所涉范围日益普遍。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国家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且发展势头日趋明显。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低于,甚至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技术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具有“杀伤力”。
2.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无章可循。《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2]这些条款意味着各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有理有据”。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符合本国、国际环保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环保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实行相关政策、法规时,会将环保组织的意见与建议纳入考虑,并会相应地做出一定的让步,因此,就会对本国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例如世界环保组织(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国际知名环保组织,各拥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环保发展,提倡与宣传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之道,反对政府各种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压力之下,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从而间接影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切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化,伴生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之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契合了部分国家的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意愿,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因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众社会基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舞动之下,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冠冕堂皇”地建立各种名目繁多的标准壁垒,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一步复杂。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从杨慧力,杨国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严苛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日益增多
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非对等性,因此,各国常常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建立的载体。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从开始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3]因此,发达国家也是往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止步于标准的门外,无所适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2.合格评定程序日益复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依据技术规则和标准,对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等环节以及对整个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检验,合格后由国家或国外权威机构授予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以证明某项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合格评定程序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个方面:产品认证是指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应规定。[4]当代最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当前,贸易自由化形势日趋明显并将可能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力也愈加突出,然而除了国际体系认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尚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评定程序越来越复杂,不少发展中国家显得力不从心。 3.包装、标签规则日益严格
包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立法,立法内容包括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和含再生材料等包装标志的规定。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的规定延伸到进口包装的各个层面,要求商品包装及其内装物不许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害,已成为目前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如日本政府颁布的包装材料回收法,该法规要求所有纸质和塑料包装材料必须加以正确标示和回收,同时还规定了回收标签的印刷格式。再如欧盟出口产品的包装纸箱规定不得使用铁钉钉箱、封箱要用黏合剂而不能用塑料胶带,以便于纸箱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应包括关于产品的全部相关信息。欧盟有关产品包装和标签的法规,有些是强制性的,需要认证和注册;有些是推荐性的;也有不作任何规定的。美国也有许多标签方面的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颁布的《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浅显、详尽的文字标明食品的成分;在药品方面,FDA的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示及检测试验的方法都逐一进行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都有具体要求。各国进一步提高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点各异。
欧盟、美国、日本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地位、技术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 对《TBT协定》的执行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欧盟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相对较高,法规也相对严格,不仅执行欧盟统一标准、法规,各成员国也有各自的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较高。欧盟于7月9日通过了欧盟认可及市场监督法规,该法规对各成员开展的具有国际权威性质的认可提出了统一要求,规定各成员应制定各自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各国家认可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和非营利性,且他们之间不开展竞争,保证了成员国间的贸易顺畅。
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但大部分是民间组织制定的、由企业自愿采纳的自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本身不制定标准,负责制定者的资格认定和美国国家标准的审批。[5]美国以完备的联邦法律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监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贸易领域,同时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美国的认证体系也由政府和民间两部分组成。
日本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在每个行业中,日本又有很多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日本对很多商品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技术标准条款,同时附在信用证上,并在货物入境时须经日本官员检验通过。
三、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20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给国际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以外向型为主的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工具,这对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隐蔽性和强扩散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统计,从至20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减少的出口损失逐年增加,从20的288.13亿美元增加到年的622.59亿美元;2011年企业用于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259.62亿美元,比上升15.71亿美元。2011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化矿金属、农食产品、玩具家具和纺织鞋帽,成为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重灾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更是数以亿计的国家利益。
在现实困境下,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技术性贸易措施存在的合理因素,并以此作为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从战略战术、方法路线、方式手段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使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葛志荣.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3]杨慧力,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09,(4).
[4]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经济导刊,2011,(9).
当代版画的国际视野 篇3
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当代版画已是相当综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更为多样的空间。本次参展的外国版画家在国际上有着一定的学术影响,他们的作品从不同视角表达出艺术家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与解读。□
Melancholy of Chicago By Michael Glow (America)
Zhejiang Art Museum recently held a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by young artists. The participating artists enjoy som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Some have visited China and created some works during their stay. Their works glimpse into the world and provides their unique
views.
当代国际贸易 篇4
1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主要指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国际贸易是商品与劳务的国际交流或转移。国际贸易分为两个部分,即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体系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它可以调整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与劳务交换时产生的纠纷,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国际贸易体系是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新形势下,国际贸易逐渐向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在国际贸易实践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体系则重点突出了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以及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贸易组织。
1.1 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
缔约国在进行国家贸易活动时,应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入手,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有充分的就业,促进公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世界资源的共享。各国政府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达成互利互惠的贸易协议。这些贸易协议可以削减在贸易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体现了共同贸易自由化的思想。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一般地禁止数量限制的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自我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以及磋商调解原则等。
1.2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它的成立取代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体现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日益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继承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原则,致力于国际多边贸易的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推进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和改革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2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家或地区在进行贸易活动中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这些技术性措施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食品、科学技术、化工医药、机电产品、卫生、环保等等。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保证国内正常的贸易市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商品的质量等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阻碍其它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入一国的国内市场中,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等三大类别。
2.1 技术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法规主要指对指定产品的特征或者方法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和管理,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如:法律法规,政府的指示、决定、条例,产品的技术规范、要求,专业术语,另外还包括一些具有强制性特征的准则等等。技术法规主要用来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保护公民的劳动成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2.2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主要是指面向常用的或者可以重复使用的产品及其生产方法所使用的指南、规则等非硬性的文件。包括一些专业的术语、图案、符号以及相关的标签要求等。技术标准可以保护一国或地区产品运行的安全。但由于目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不够完善,出现了过多的技术标准,如行业、国家以及国际标准等,这些技术标准在保护本国产品安全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2.3 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是指一国或地区在评定某商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法规或者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时所采取的程序。其主要程序有对商品进行抽样检查,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后确定产品的合格,确定商品合格后,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认可或批准等等。只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可和批准后的商品才能进入贸易市场,这样可以保证贸易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质量。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对商品的认证,对商品的认可,以及相互承认。
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无法消除的,而且它会长期存在于国际贸易中。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发展,人、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总的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在保护环境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也相应增大。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也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无暇顾及到生态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商品上实施环境壁垒或者设置相应的绿色标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中国1998年的出口产品所获得的金额中,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品所获得的金额达86亿美元之高,在当年出口总额当中占6.2%;2000年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品的出口金额达110亿美元,在当年出口额当中占5.1%。环境壁垒以及绿色标准实施后,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产品遭到一定的限制,迫使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选择绿色的生产体系,出口绿色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保护环境工作的进展,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2 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
在涉及到人类生命以及动植物生命的相关产品上,为确保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使人类以及动植物免受产品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添加剂的危害,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了一套严格的要求,如设置严格的检疫标准,严格的产品包装标准等等,这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影响人类、动植物身体健康的产品如食品、饮料以及药品等蓬勃发展,其中不乏添加有害物质的产品等,同时,各类传染流行疾病也频频爆发,这严重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对涉及人类、动植物身体健康的相关产品设置相应的检疫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3.2 消极影响
3.2.1 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和环节,且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规定,这些规定束缚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由化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商品与劳务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过于复杂和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给各国之间的商品与劳务交易上了一条无形的枷锁。比如,美国规定,在进口肉类产品时,必须经过一整套消毒程序。为保证这些程序的严格进行,美国农业部设置了诸多的相关规定和繁多复杂的操作流程,这虽然可以很好地保证进口肉类产品的质量,但更多的是给国际贸易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流程,也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出口国家而言,则是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成本。出口国家可能会因为这些繁琐的消毒程序而降低肉类产品的出口量。
国际贸易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实现资源的共享,技术性贸易壁垒明显违背了国际贸易的目标,并且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发展潮流逆向而行。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到国际贸易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3.2.2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目前,国际贸易的分配机制并不完善,发达国家掌控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利益,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且这种被动消极的地位将长期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针对的对象则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本国的技术水平设置诸多的产品标准和程序,而这些标准和程序根本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因此有可能被排除出国际重要的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因此掌控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利益,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阻碍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比如,一直以来,欧盟都对我国的肉类、家禽产品设置比较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从1996年8月开始,我国的冻鸡在通过欧盟的检疫时就因为达不到标准而禁止进入欧盟的市场,一直到2001年才对我国的部分城市开禁。这样致使我国在冻鸡贸易中损失上亿美元。欧盟对我国商品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仅仅只是冻鸡,在茶叶、部分农药产品上也设置相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严重阻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3.2.3 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标准贸易战”,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由,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取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导致发达国家垄断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专利达世界专利总量的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专利仅在10%以下。
4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将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但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利益倾向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收益较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其繁琐、复杂的标准和程序则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
摘要:国际贸易的出现加强了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在国际贸易中, 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 又有消极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国际贸易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胡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陈晓东, 张小娜.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带来的积极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3]屠光宇, 胡艳平.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当代经济, 2006 (08) .
[4]刘宏.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36) .
当代国际社会 篇5
多次严正声明,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充分体现了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②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④我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近段时间,多国爆发了领土争端:日韩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之争以及中菲黄岩岛事件,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争端日益突出。据初步统计,全球有近60个国家存在岛屿争端,占世界沿海国的40%。这说明
①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加者②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无法适应时代需要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3.2012年9月上映的美国影片《穆斯林的无知》引发了整个中东地区的反美浪潮,并向其他地区扩散,且有长期
蔓延之势。这一事实反映出美国中东政策的失利,所谓“阿拉伯之春”正在走向“阿拉伯之冬”。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B.我国的国防政策必须彻底改变
C.文化实力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4.2012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美发表演说时强调:“我到美国来就是为中美关系增加正能量。” 中美关
系需要增加正能量是因为
A.国家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B.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
C.国家间的合作代替了冲突D.加强区域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5.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日本政
府的行为侵犯了我国
①主权②领土③人口④政权
B.③④.C.①④D.②③A.①②
6.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 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
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下列属于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是
①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海南省三沙市
②温家宝总理在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做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的讲话
③“海巡1826”巡逻船正式列编服役,以提升海事执法装备水平和能力
④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深入基层调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我国从“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 的理念出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联合国改革,反对恐怖主义、参与地区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A.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B.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
C.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D.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
8.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并进行海航行试验。对此举所引发的国际
关注,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称,中国拥有航空母舰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种重要的稳定因素,中国不会 I
因为有了航母而调整自己的防御性国防政策。这是因为
①我国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所决定④我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9.2012年3月16日,“中国海监”50、66船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执行巡航任务。这是我国在行使
①独立权 ②平等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香港就《基本法》23条立法咨询时期,香港反对派、美英反华势力、台湾“台独”势力等,借机发起反23条立
法、“去中国化”的恶浪;香港反对派诬蔑“湾区计划”是“香港„被规划‟”,造谣高铁是“中共希望藉高铁来统战香港”和“加速香港内地化”,诬蔑“自由行”是“中国加快对香港殖民统治”,发起“反国民教育”、“中国人滚回中国去”及“香港自治运动”等,这种从酝酿、成形、渐进到激进“港独”的过程警示我们
①必须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
②香港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2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延长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任期决议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指出,叙利亚的前途和命运只能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而不能是由外部强加,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军事手段没有出路。这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贯和明确的立场。上述主张主要说明()
A.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我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国际争端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2..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部分发达国家试图弱化《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
责任。对此,我国政府的立场是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但这种责任不应是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而是共担的、有区别的,这一立场表明
①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②各国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
③中国政府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④中国政府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愿意承担国际责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201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将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的标准名
称及位置示意图予以公布。18日以来,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中国海监船与渔政船已增至共20艘。这体现了主权国家在行使 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北京时间2012年9月19日凌晨三点,美国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三点,第67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开幕。叙利亚
争端持续升温,伊核问题、巴以冲突悬而未决,在今后的两个月内,193个联合国成员国将就这些热点国际事务交换意见。9月25日至10月1日举行联大一般性辩论,这说明()
① 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②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
③ 集体协作是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④ 联合国是多边国际贸易处理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2012年10月23日,第四次中美亚太事务磋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双方就中美关系、亚太地区形势、中美在亚
太互动、如何进一步推进地区合作等交换看法。其中“一岛”(钓鱼岛)、“两核”(伊核、朝核问题)、“三海”(台海、黄海、南海争端)成为中美博弈焦点。这表明()
①利益冲突是国际争端的根源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地区和平已成为两国共同关注的焦点④“中美共治”局面基本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有多家国际著名经济机构预测,到2030年,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将是中国占19%、美国16%、印度9%,其他
前几位依次为日本、巴西、俄罗斯、德国、墨西哥、法国、英国。这一预测说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②中美两极格局正在演绎重组形成③我国经济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④提高经济增速就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7.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2012年8月28日谈及钓鱼岛问题时,将钓鱼岛表述为“尖阁诸岛”,即日本当局对钓鱼
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的称谓。这一称谓()
①挑起中日国家之间矛盾的“小动作”②是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表现
③是美国在领土争议中“不站边”持中立立场的表现④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 B.②④ C.①④D.②③
18.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闯入南海中国黄岩岛海域,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并准备进行抓扣。中国国家海
洋局派出中国海监船对中方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对黄岩岛拥用无可争辩的主权,要求菲律宾军舰立即撤离该海域,避免使事件复杂化、扩大化。中国政府关于黄岩岛局势的做法是()①中国政府行使管辖权的体现②中国政府行使平等权的体现
③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体现④以两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2012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延长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任期决议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指出,叙利亚的前途和命运只能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而不能是由外部强加,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军事手段没有出路。这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贯和明确的立场。上述主张主要说明
A.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我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国际争端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0.目前世界上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
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材料体现的是
A.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B.国际间的合作趋势在加强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 21.我国可以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有52%与邻国有争议,对此,我国建立了全海域定期巡航维权制度,以显示我国对争议海域管辖的能力与决心。这表明
A.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我国坚决捍卫主权领土完整.我国坚决捍卫主权领土完整
D.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22.海盗问题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今年发生多起严重威胁中国船舶和人员安全的海盗劫持事件。2012年,中国政
府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继续派军舰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护航活动。这表明
①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②国际法对所有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③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④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又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某校政治兴趣小组就“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必要性”问题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讨论主题的是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B.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4.湄公河水域走私毒品、武器弹药等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船舶遇袭事件时有发生,为共同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在中国的提议下,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湄公河国际航运得到全面恢复。这表明()
A.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B.中老缅泰四国存在共同的根本利益
C.和平共处是各国外交奉行的基本准则D.中国履行国际义务谋求区域和平稳定 25.当地时间2011年11月3日,胡锦涛在G20戛绅峰会上指出,截至2010年底,中国通过双边渠道累计向发展
中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共计43亿元人民币,共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项目632个。2010年至2012年间将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至2015年间将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不断实现对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援助承诺。这体现了我国
A.以平等、互利、务实、开放为基本外交准则B.把维护共同利益作为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外交的国际主义 篇6
[关键词] 中国外交;国际主义;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5—0017—05
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是一种思想,是国家或团体在对外活动中进行合作的超越国家界限的一种思想理念。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它是关于全体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解放自己的斗争中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理阶级关系、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同时也是评判世界革命运动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在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科学思想,其精髓是实事求是,其品格是与时俱进.所以这就决定了其内涵是在具体的时代特征条件下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充实和发展。
一、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国际主义
在战争与革命时代,国际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列宁提出的“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口号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揭示其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注定要从事雇佣劳动,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而且这种对抗性矛盾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要彻底改变这种命运,就必须以革命的武装推翻武装的反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反动联盟的国际性,所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事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但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国际范围内的斗争。列宁揭示了其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时代。在这一时代,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帝国主义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只有通过世界范围内正义的革命战争来战胜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经典作家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一种国际性的事业,没有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就不能取得彻底胜利,因此他们强调革命者必须坚持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必须维护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就不应当只为本民族着想,而应当把一切民族的利益、一切民族的普遍自由和平等置于本民族之上”。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列宁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俄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真正的国际主义只有一种,就是进行忘我的工作来发展本国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支持(用宣传、声援和物质来支持)所有国家的同样的斗争”。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策略就是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1938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另一方面根据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原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应越南、老挝王国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的请求,先后派出部队进行援越抗法、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援老抗美的斗争。先后为70多个国家提供武器力量装备的援助,为50多个国家培训军事人才,有力地支援了这些国家的国防建设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国家与中国一道后来构成了第三世界的主体,成为共同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一股重要革命力量。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国际主义的一些偏颇认识和激进做法。毛泽东认为,世界大战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争引起革命,一种是革命制止战争。这就导致外交活动曾以推动世界革命为目标,而忽略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他还认为,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因而导致外交过程中过分强调阶级性和对抗性,而忽视了国家间的共处和合作。
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主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前沿,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战略洞察力观察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判断和精辟概括,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对国际主义的认识更为深入,体现出时代特征。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国际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为准则来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独立自主是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一切国际问题,以《联合国宪章》为准则,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斗争。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和领土争端,中国力求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尽可能维护各方利益,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主张就是新时代中国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的新思路,这样既捍卫了主权,又创造了解决国际问题“东学西用,中为洋用”的光辉典范。
邓小平曾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具体的做法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结盟,不当头,不输出革命,广交朋友不树敌,同
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把坚决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进行的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这样的政策定位就把中国自身的和平与发展提升到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相联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以世界和平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国内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以中国国内的稳定和发展来维护世界的和平。
要完成这样的时代任务,就要正确掌握“韬光养晦”,贯彻执行“有所作为”,就必须抛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摒弃社会制度和政权体制的差别,必须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角度去审视国家利益,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所有的国家(不分强弱和大小)实行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为此,中国提出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摘扩张。在对外关系中,中国努力实践这些原则,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坚力量,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国际主义的思想和理念。
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主义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以经济为中心内容的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并逐步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扩展。进入新世纪,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地区间、国家间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已初步显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潮流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国际主义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主义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力求构建和谐世界。
江泽民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由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再加上非传统安全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温室效应等全球问题的日趋突出,使得各国间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所以,要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就必须要求国际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合作,那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便成为国际主义的核心内容。
全球化的时代,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不断制度化的时代。融入国际体系、遵守国际规范、参与国际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是所有国家谋求国家利益和实现世界和平的根本前提和有效途径。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突出地反映在参与联合国事务的深度和广度上。目前,中国已积极参与到联合国维和、发展、人权、军控与防核扩散、反恐等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重要宗旨。从1988年12月,第四十三届联大决定增加中国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委会成员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累计向联合国十四项维和行动派出四千多人次的维和军事人员。2004年,中国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全球扶贫大会。2005年,中国同联合国共同举办了千年发展目标国际会议,其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在人权领域,中国是国际人权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到目前中国已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分别于1997年签署了《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近年来,中国与加拿大、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展了70余次人权对话与交流;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3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人权对话与交流活动,增进了了解,扩大了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
此外,中国已加入了10项国际反恐公约并参加了所有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书及大多数与此相关的国际组织,参加和参与了全世界多达135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加入WTO,实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体制性保障。2004年9月13日至17日,中国政府承办了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第55届会议,特别是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在非典和禽流感防治方面开展的合作,对控制非典和防止禽流感扩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努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2005年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又提出了5项具体举措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说过,“在我访问过的所有非洲国家的首都,都能看到由中国资助建造的办公楼和学校等设施。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还能慷慨解囊,帮助许多贫困国家,这种国际主义的精神在当今世界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我们在不断加强中国—南太平洋岛国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阿(阿拉伯国家联盟)合作论坛的同时,又启动了中拉(拉丁美洲)青年合作论坛,并与拉美就建立中拉合作论坛达成共识。
大国关系是国际格局的框架。新形势下,中国把稳定和发展与各大国的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关键。到目前为止,中国与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中国是亚太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在亚太经合组织、10+1、10+3、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建设作用。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从上海合作组织到朝核问题,这些史实无不显示了中国为参与地区建设、化解安全困境、追求合作共赢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树立的光辉典范。
然而,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利益的核心所在,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不同,导致判断利益的价值取向和实现利益的方式存在差别甚至冲突,因而人类的共同利益并不能包容所有国家或民族的利益,也并不是各国或各民族利益的简单相加。这就要求各国应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把握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合理把握本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追求本国的正
当利益而不损害他国的合法利益,以合作谋和平,以发展谋稳定,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通过和平共处促进共同发展,进而构建和谐世界。
四、国际主义在中国外交中的价值定位
国际主义在中国外交中的价值定位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国家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外交中的国际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充分体现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理念。新中国刚成立伊始,由于受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才是社会主义国家之最高利益所在”,我们曾一度以推行世界革命为外交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利益的结构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国家利益的实现策略发生了变化,于是外交中的国际主义以发展合作和参与建构为主要内容,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国家所实践的国际主义。日本帮助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典型的军国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国际主义是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美国以新干涉主义和人权外交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主义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倡导和实践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主义。
中国倡导并实践国际主义体现出中国外交哲学的价值回归。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文化,祟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镌刻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厅。
“和而不同”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含义是和谐而不千第一律,不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中国领导人把“和而不同”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有其广泛的实用性。它主要指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之间要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和互利合作,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江泽民在1999年访问沙特阿拉伯时讲到,“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这些文明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文明应该在乎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新的繁荣。”胡锦涛多次在国内外公开场合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构想。用“和而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就是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允许多种声音而不只是一种声音,国家和民族无论穷富、大小、强弱、先进还是落后,都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而不是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和而不同”为人们提供了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体现人类共同智慧的思维方式,同样也提供了人类共同向往的世界和平图景。因此,“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合”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后来的文字发展中,“和”演化出和谐、和平、和睦、和善、祥和等意义,“合”演化出汇合、结合、融合、联合、合作等意义。这种内涵的扩大本身就体现出中国外交中的和平、合作、协调和和谐,是一种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国际主义精神。不论是“和而不同”还是“和合”思想,绝不是以主权作为交易的,我国当代的外交始终坚持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原则。
当代国际贸易 篇7
国际格局, 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简言之, 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不论是从起内涵还是外延来看, 对“国际格局”的研究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理论属性。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的开篇即指出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 他指出“帮助政治现实主义在浩瀚的国际政治领域中找到方向的, 是以权力或实力为出发点定义的利益概念”, (1) 同时, “ (可重新解释的) 利益概念具有防止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属性”。 (2) 进而, 人们概括出现实主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三个基本假设: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是统一的理性行为体, 在国际政治中采取广义的理性政策;国家孜孜不倦追求是权力, 国家间政治是“权力政治”。上述假设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推论:第一, 权力关系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第二, 只有权力才能划定利益, 也即在国际格局中才能界定国家利益;第三, 国际和平的形成和维持依赖均势, 即权力关系的平衡。
虽然摩根索等人企图依据人类本性的某些特质得出有关人类行动的结论, 但没有为预测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任何基础。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的理论受到进一步批判, “结构现实主义”应运而生, 它是对原有现实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这一重任由新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斯·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中完成。华尔兹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以“结构”为核心, 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在精华进行系统的逻辑整合, 构筑了现实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华尔兹的现实主义也因此以“结构政治观”区别于“权力政治观”, 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按照“结构政治观”, 国际政治被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系统结构。华尔兹指出, “系统由结构和互动的单元构成。结构是全系统范围内的组成部分, 使得系统能够被视为一个整体”。 (3) 华尔兹所说的“系统的结构”, 也就是国际格局。接着, 华尔兹进一步地论述了决定国际格局本质的三个原则:排列原则、单元的特性、能力的分配。华尔兹对三个原则的解读是: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不可改变, 这是国家共存局面的必然后果;构成国际格局的单元——国家在性质、功能、类型上不存在差异, 各单元同质;单元的能力——国家权力的变化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 而国际政治格局则是由拥有强大权力的国家——大国所决定的。显然, 在上述三个原则中, 只有第三项是可变因素, 由此考察大国间的权力分布也就是明确国际格局的唯一途径。那么按照华尔兹的分析与方向, 当今格局无疑是美国独大的“单极”世界。
但是, 现实主义者们在关于“极”如何作用的问题上见仁见智。单极体系的倡导者宣称, 单极, 或由一个霸权主导, 将带来最稳定的国际格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提出, 恰恰是19世纪的英国霸权 (尽管不是单极)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霸权带来了最大的稳定。该理论的其他支持者如基欧汉提出, 霸权国愿意支付成本, 必要的时候单边地推行规范, 以确保其收益体系得以延续。当霸权国丧失权力, 走向衰落时, 体系稳定就会受到伤害。
二、现实基本矛盾
进入新世纪以来, 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 世界形势发生了比冷战结束之初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变化。一方面, 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并以新世纪领导者自诩的美国, 凭借其超强实力, 推行单边主义和黩武主义, 对新世纪初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直接威胁。另一方面, 以宗教极端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为代表的势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恶性恐怖事件, 人类社会不同组成部分和各种文明类型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发展进程遇到严峻挑战。由于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相互激发, 彼此借势, 当今世界很不太平。这充分证明了冷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新组合和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也许, 金融危机的出现会使很多人产生了“多极化”加速来临的观点, 但笔者并不如此认为, 一方面,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依然彻底地影响了全球, 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下的通力合作只是证明了“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多样”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基于上述世界发展态势, 有的学者认为世界基本矛盾可以用东西南北关系加以表述, 即表现为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和南南矛盾。 (4) 这固然不可称为错误,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概括过于混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周建明认为“在后冷战时期, 西方文明与多元文明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 其主要内容就是西方文明的普世化与基于非西方文明的国家坚持自己发展道路的冲突, 同时也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反霸的冲突, 并深刻地影响着南北矛盾的发展”。笔者认为, 这是现有的对当代基本矛盾的一种新视角的同时更为合理的一种概括。这是因为, 前文所言的“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都可以被纳入这个矛盾中, 同时, 它也是对两种主义兴起且持续发展的很好的解释。
同时, 世界形势的新发展, 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新变化, 对现实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 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需要对当代世界格局的新现象进行解释, 另一方面, 结构现实主义似乎出现了理论的缺陷, 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更新或补充。华尔兹所称的国家权力是高度物质化的, 软权力等其他权力类型由于无法精确客观的测量, 未被纳入严谨的分析框架中。亨廷顿试图解释新问题的“文明冲突论”失败了, 华尔兹的理论依然没有将世界发展的新情况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 除了恐怖主义, 我们至今经历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还包括金融危机爆发、环境危机、“非典型肺炎”流行、印度洋海啸灾难、艾滋病蔓延、疯牛病恐慌、网络黑客袭击、全球毒品泛滥等等,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 哪一个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当代的世界政治格局, 并且很可能, 借某次爆发的问题的契机, 几个国际力量突然“窜位”, 国际政治格局随之发生大的改变。
三、结论
现在的国际政治格局正处于“过渡时期”, 这在理论界已达成了共识, 后冷战时代并没有脱离冷战的影响, 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化和重组也并没有完成, 西方文明与多元文明之间的矛盾也只能称得上是一个过程, 在可预见的范围内, 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沿着现有的情况继续发展, 但究竟将何去何从, 仍然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问题。但不管怎样, 愈发复杂的世界对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仍然需要沿着前人的研究步伐继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M].海南出版社, 2008-9.
[2]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8.
[3]于洪君.世界基本矛盾与国际政治格局.国外理论动态[J].2003, (5) .
《当代国际社会》专题复习 篇8
命题趋势:从最近几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看, 本专题的重点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从考查的形式看, 本专题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均出现过, 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
应对策略:在2015年的复习 备考中要注意:
(1) 运用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知识, 说明我国坚持某一具体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及其说明的道理。
(2) 结合各国的经济、科技政策, 说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及提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性。
(3) 运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 务、时代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知识, 说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驳斥“中国威胁论”。
(4) 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知识, 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进行对外交往的必要性, 或者应如何处理某一具
体外交事务。作用
【重难点突破】
1.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
2.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3.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4.全面理解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5.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抬头,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国际经济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 竞争日益加剧, 保护主义抬头;周边安全问题极为复杂, 存在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为此, 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典型例题】
1. (2014·新课标全国Ⅰ) 2013年3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授权在刚果 (金) 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专门的军事干预旅, 负责解除当地武装团体的作战能力, 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护平民, 并协助刚果 (金) 政府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
1联合国积极参与成员国刚果 (金) 的和平重建工作2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 (金) 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3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4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A.13 B.14
C.23 D.24
解析: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其中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集体协作。由此可知, 13正确, 24错误。
答案:A
2. (2014·新课标全国Ⅱ) 2014年5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 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 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 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1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2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3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4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13 B.14
C.23 D.24
解析:1中“区域共同体”的说法错误。中国是促进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和力量, 3错误。
答案:D
3. (2013·福建) 2012年9月10日, 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声明将根据中国法律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 稳定推进对钓鱼岛的管理。这表明中国
1坚决捍卫对钓鱼岛固有的主权2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3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4致力于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A.123 B.234
C.124 D.134
解析: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国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是在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 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 2说法正确。中国将根据中国法律和有关 国际法的 规定, 稳步推进对钓鱼岛的管理, 说明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4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4. (2013·重庆) 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 其基础是普通公众, 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 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 我国每年出境旅游8000万人次以上, 普通游客的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 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 大声喧哗、不守秩序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1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2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3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4公共外交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A.13 B.14
C.23 D.24
解析: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两者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2错误。国际关系的参加者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3错误。
答案:B
5. (2013·新课标全国Ⅱ)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 区域外的国家中, 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1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2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3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4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12 B.14
C.23 D.34
解析:当今世界, 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错误。
答案:B
6. (2012·新课标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 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 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 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 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 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1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2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3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4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12 B.13
C.24 D.34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说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1正确。我国政府加强相关服务体现了我国政府相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 3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和我国国际法律地位高的论断。
答案:B
7. (2013·江苏) 当今世界, 各大国应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 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就需要各国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3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4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12 B.13
C.23 D.24
解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政策, 1不符合要求。“消除利益差别”说法错误, 4不选。
答案:C
8. (2013·浙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 在当今世界, 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 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 “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 家也有一定的 市场。对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增强综合国力,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 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 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解析:这是2013年浙江高考政治学科得分最低的一道主观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属于综合探究的内容, 有些老师和学生对考试说明把握不到位, 对这一内容并未足够重视, 导致考生知识储备不足, 临场心情慌乱。此题对考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很高, 不利于那些不会审题、只会拿到题目凭感觉作答的学生答题。对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可以理解成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具体包括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知识;对于夯实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可以理解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可从增强综合国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以往列强通过侵略扩张而崛起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中国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进一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化解“中国威胁论”。否则, 中国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 有可能被孤立, 中国梦也将成为泡影。2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有利于使我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有利于走和平发展道路。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管辖权是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下列事件中属于我国行使管辖权的是
1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2中国政府派海监船和渔政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3中国和俄罗斯在东海举行“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4中国驻越南使馆提醒在越公民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A.12 B.13
C.24 D.34
2.妥善应对气候变化, 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自主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比2005年减排40%到50%,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5% 左右。但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拒绝海外监督机构检查其减排进展。由此可见
1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3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4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权, 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A.123 B.124
C.234 D.134
3.2014年5月28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2014年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表示, 在未来100年内, 美国还要继续领导世界。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5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时表示,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世界老大, 并且还不止100年, 在历史上有兴衰的经验和教训。正反两方面教训使国人今天牢记如同《左转》所言“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中国的中学课本也一直收录汉代贾谊写的《过秦论》, 告诉后人两千多年前盛极一时的秦朝缘何如此之快灭亡, 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让人刻骨铭心的话。这说明, 在国际交往中, 主权国家要适应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 做到
A.“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 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 势倾则绝;以利交者, 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4.自1990年到2013年4月, 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3项, 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 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1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2中国履行其肩负的国际责任能力不断提高3中国协调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作用显著增强4各国的根本利益因维和而趋于一致
A.12 B.23
C.34 D.14
5.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4年5月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并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访华期间, 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开幕式, 双方签署了约50项合作文件, 数量之多创 历史纪录, 既包括分量极重的《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也包括被称为“世纪大单”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国加强合作主要是因为
1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2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3我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4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A.13 B.23
C.14 D.24
6.2014年5月5日, 李克强在非盟总部演讲时, 提出了中非合作的“461”框架, 作为中非全面合作升级的基本准则、方针及措施。“461”框架即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 推进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 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 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携手共创中非关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上述事实说明
A.我国在经 济全球化 中发挥着 主导性作用
B.我国坚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走和平发展道路
C.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D.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7.2014年上半年, 我国通过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 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工作密切结合, 科学统筹, 综合施策, 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 开辟了中国外交科学发展的新境界。这表明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我国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我国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 缔结发展中国家战略联盟4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
A.12 B.23
C.14 D.34
8.2014年3月8日, 马来西亚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 引发全球关注。“只要有一线希 望, 就绝不放 弃”。为了机 上154名中国公民和其他外国公民, 中国政府大规模运用海空力量辗转搜救于无垠汪洋。在这场空前的国际大营救中, 一些国家故意隐瞒信息、婉拒开放领海等不和谐做法, 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材料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在艰难曲折中日益形成和发展
B.基于人权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国家 合作的基础
C.国际关系的多样性取决于国家间 利益的复杂性
D.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利益
9.某校高一的同学们准备参加主题为“与邻为伴, 合作共赢”的演讲,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演讲主题的是
A.我国为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提供海运护航
B.大陆与台湾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C.我国与中亚四国谋划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D.日本修改教科书, 错误宣示岛屿主权, 中韩提出抗议
10.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2014年3月26日, 习近平访 问法国。50年弹指一 挥间, 尽管国际局势和两国各自都经历了很大变化, 但两国都追求和尊重文明多样性, 都视对方为重要合作伙伴, 都始终坚持友好合作的大方向, 中法关系始终充满活力, 日益走向成熟。其政治依据是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2中法两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中法两国的共同愿望
A.12 B.13
C.23 D.24
11.2014年1月22日, 习近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 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 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 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 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因为
1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之一,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3我国致力于国与国之间用合作关系取代竞争和冲突关系4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
A.12 B.14
C.24 D.34
12.2014年3月24日,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 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介绍中国核安全 措施和成就, 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 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 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中国之所以秉持这一观点, 是因为
1核安全会消除军备竞争, 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2核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不利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3核恐怖主义会助长强权政治, 导致世界战争不可避免4核安全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
A.12 B.13
C.24 D.34
二、非选择题
13.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 海洋国土观念淡薄, 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 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为甚。当前, 钓鱼岛主权是我国维权任务的重中之重, 考验着我国的智慧和实力, 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 将对黄海、南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有一位西方记者提问:中国政府一直宣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但为什么不承诺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放弃使用武力?
假设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你该如何回答?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理由。
14.1991年11月, 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 中华台北和香港 (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 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3年来, 中国一直以亚太地区为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 同时, 又用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2014年, 中国将抓住APEC在中国办会的契机, 积极唱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主旋律, 构建成员间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努力为本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使亚太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 分析我国做法的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防空识别区和领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者有着本质区别。领空是指处在一国主权支配之下, 在国家领土之内的陆地和水域之上的空气空间;防空识别区一般是沿海国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在领空之外划设的区域, 即防空识别区往往在领空之外划设。防空识别区主要体现了自卫权, 1不选。3主要体现的也是自卫权, 不选。
2.A从材料 第一句可 以看出, 1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独立权, 这一权利在我国外交政策中的体现就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23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发展问题不是和平问题, 4错误。
3.B 国 家 利 益 是 国 际 关 系 的 决 定 性 因素, 一国追求自身利益, 不应该损害他国正当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
4.A材料没有指出维和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 3和本题无关。4本身错误。
5.C 共 同 的 国 家 利 益 是 国 家 合 作 的 基础, 1正确, 排除 B和 D。3本身错误。
6.B其他三个选项本身错误。
7.C结合材料“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工作密切结合”可以判断2说法是片面的。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错误。
8.C国家利 益是国际 关系的决 定性因素, 复杂的利益关系是不同国家在这一事件中采取不同做法的根本原因。
9.C叙利亚不是中国邻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抗议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 A、B、D不选。
10.B2与材料无关。4本身错误。
11.B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尊重其正当的国家 利益, 2错误。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3错误。
12.C1中“消除”说法错误。3中“战争不可避免”说法错误。
13.回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主张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而不是武力威胁来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 但不会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
理由:1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任何国家受到外国武力攻击时, 均有权进行自卫。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 的决定性 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钓鱼岛、南海问题涉及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 我国的和平发展决不会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3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反而能威慑敌对势力, 维护国家安全, 促进区域和平发展。 (第三个要点如果从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准则分析, 言之有理亦可)
14.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积极利用亚太经济合作创造的良好条件来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2我国外交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 致力于增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4我国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助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专题八当代国际社会 篇9
【考点分析】
考点1:国际社会的成员
(1)主权国家。
(2)全面把握国际组织的知识。
(3)联合国。
例1(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这些措施
①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奉献与担当②坚持并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的权利④奠定了南南合作的经济基础
解析:选A。中国的这些措施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符合时代主题的要求,也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同时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种体现,故①②符合题意;这些措施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不等于是维护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权利,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具有平等权,各国都有权利发展,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故③和题意不符;这些措施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不是奠定经济基础,故④说法错误。
【归纳拓展】
区别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三个概念。
(1)从区别上看,三个概念各自的含义不同,所以不能相互混淆。
(2)从联系上看,它们都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相互联系的需要,以国家为单位形成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由两大类型成员构成,各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离不开国际社会,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组织是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考点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2)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例2(2016年江苏卷)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六国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会议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澜湄合作机制的启动
①有助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②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体现了国际组织在促进国家间合作的作用④说明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国家关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澜湄合作机制的启动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关系,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①符合题意;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组织的作用,③排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说法错误。
【归纳拓展】
在“国家利益”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考点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例3(2016年全国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的是“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对“世界和平发展”起积极作用(增添新的正能量)的原因。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考生只需要结合材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作用即可。材料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各国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第二部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各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建立政治互信。第三部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增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能力。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归纳拓展】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的国家利益。
(2)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①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及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3)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①原因: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做法: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例4(2016年天津卷)2015年,中国外交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从夯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到巩固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参与解决伊核问题,到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协议达成;从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进口商品降价,到多国调整对华签证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国与世界进入了深度互动。从中可以看出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量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③国际关系是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④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2015年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正确;中国与世界进入了深度互动,这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正确;①中“主导力量”夸大了我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的作用;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有竞争、合作与冲突,其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③说法错误。
【归纳拓展】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三者的内在联系。
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同性质的国家,其根本利益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斗争,各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又必然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实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6月18日,中国两艘海警船继续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我国在行使
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2.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也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根据国际组织的分类标准,下列与欧盟相似的国际组织是
3. 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非洲的刚果(金)、利比里亚,在拉美的海地,在亚洲的东帝汶、柬埔寨,中国维和人员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说明
A.中国对世界维和事务发挥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B.国际组织对于国际问题的解决都起着推动作用
C.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的所有工作
D.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4.2016年6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始终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同欧盟的关系,愿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这说明
A.中欧之间的合作关系代替了竞争关系
B.中欧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C.国际组织能够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D.中欧深化互信能够消除竞争和冲突
5.2016年6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这一提升
①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发展主题②印证了双方的共同利益高于各自的国家利益③意味着双方致力于打造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④传递出双方将结为重要战略同盟的信号
6.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习近平倡导“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以看出
①国家间关系的变动决定国家利益的调整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7.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牺牲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为更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策略运筹,落实底线思维,实现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是
①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②维护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③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8.2016年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中国秉持这一立场是因为
①核扩散会加剧军备竞争,违背世界各国的利益②核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③核扩散会助长强权政治,导致世界战争不可避免④反对核扩散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9.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充分发挥高层交往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与各国签署500多项合作协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
中央领导这样做是因为
①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④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10.2016年6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新华社社长专访时表示,中俄两国的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应丰富双边关系合作内涵。扩大双边贸易、提高技术合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并在国际舞台上携手维护国际稳定,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说明
①中俄两国在战略上有许多汇合点②中俄两国顺应了世界多极化趋势③中国正在积极建立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两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二、非选择题
11.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恰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5周年。15年来,上合组织在维护稳定、反对恐怖袭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势头良好,成为目前欧亚地区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
材料二: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威胁着本地区安全稳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遇到困难,进入调整期和恢复期。对这些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我们必须加强合作,联合自强。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合作、联合自强的必要性。
12.2016年6月7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双方达成330多项成果,但中美分歧明显。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美两国的关系,两国之间的状态应该是“复杂的”。一方面,两国是贸易伙伴,彼此获得既定利益。另一方面,他们是存在一些误会的竞争对手。美国前任驻华大使骆家辉表示,中美之间可能拥有“全球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中美之间存在分歧与摩擦不可避免,关键要看用什么样的办法加以解决。纵观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合作是一条不断加强的主线,只要双方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只要坚持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妥善处理分歧,中美关系总体将保持稳定发展。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构建和谐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专题八
【创新演练】
1. B 2.C 3.D 4.B 5.B 6.C 7.B8. C 9.B 10.A
1 1.(1)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协调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反恐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合作、联合自强,是各国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合作、联合自强,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合作、联合自强,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1 2.(1)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出现争端,是由利益对立引起的,而中美两国的密切交往,是由于存在共同的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美两国存在分工与合作,加强交流,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表现。
(2)①主权国家一定要自觉履行义务,遵守国际法。②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⑤要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⑥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周边地区是与我们的利益交融最深入的地区,也是我们可以更多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地区。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以自己的和谐发展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当代国际社会 篇10
【融会贯通】
1.政治生活内的综合: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是政府履行对外职能的体现。
2.与经济生活知识的综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之一, 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关系等相联系;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知识相联系;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相联系。
3.与文化生活知识的综合:运用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说明如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与生活与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分析国际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联合国的作用;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观点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热点链接】
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系列错误的态度和行为, 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2012年9月18日, 全国180多个城市的数十万民众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 许多民众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 部分民众情绪激动, 打砸日货, 一些日系车被砸毁, 不少日资商店被砸坏烧毁。《环球时报》指出, 中国需要“替代日货”而非“抵制日货”。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要求日方停止制造新的事端, 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洪磊同时强调, 中方一贯主张双方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和管控钓鱼岛争议。
(1)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谈谈如何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上述表态。
(2) 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理性爱国。
(3) 从经济学角度, 谈谈你对民间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的看法, 并谈谈为实现从“抵制日货”向“替代日货”的跨越, 中国企业应如何作为。
参考答案:
(1) 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 (1)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处理中日关系, 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 针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侵犯我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 我们要坚持斗争性, 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能妥协退让,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主权。 (3) 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 还要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大局, 找到妥善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方法, 尽量避免事态的升级, 在斗争中把握统一, 促进中日关系向和平稳定的态势发展。
分析: (1)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我国政府对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2) 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我国政府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这些重大问题上的表态与交涉, 是行使权利的表现。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禁止对他国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是联合国的原则。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永不称霸,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既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又体现时代主题。
(2) (1)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们可以通过行使游行、示威等政治权利和自由, 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2) 在我国,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我们行使权利必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参与反日示威活动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3) 在我国,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参与反日示威活动, 要在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 做到有序参与, 不扰乱公共秩序, 不损害国家利益。
(3) 看法: (1)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我国民间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 会给日本的制造业和经济带来一定的伤害, 但也会损害我国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 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抵制日货会影响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企业的对策: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 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创立自主品牌,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2) 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如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依托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努力打造知名品牌, 提升产品质量, 搞好售后服务等,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坚持依法诚信经营, 始终遵循市场规则, 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增强品牌意识。 (4) 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兼并、破产和强强联合, 强化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接受优胜劣汰的选择, 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 (5)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 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品牌效应, 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试题】
1.2012年9月10日, 在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后,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完全是非法和无效的, 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这告诉我们
A.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B.我国坚定不移地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外交政策的宗旨
2.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系列错误的态度和行为, 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2012年9月18日, 全国180多个城市的数十万民众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 部分民众情绪激动, 打砸日货, 一些日系车被砸毁, 不少日资商店被砸坏烧毁。对此,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1) 公民必须依法理性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 (2) 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3) 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 可以依法自由地行使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A. (1) (2) B. (1) (3)
C. (1) (4) D. (2) (4)
3.近段时间以来, 多国爆发了领土争端:日韩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之争以及中菲黄岩岛事件, 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争端日益突出。据初步统计, 全球有近60个国家存在岛屿争端, 占全世界沿海国的40%。这说明
(1)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加者 (2) 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 岛屿之争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障碍 (4) 我国的对外政策无法适应时代需要
A. (1) (2) B. (2) (4)
C. (1) (4) D. (2) (3)
4.截至目前, 中国已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 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非洲的刚果 (金) 、利比里亚, 在拉美的海地, 在亚洲的东帝汶、柬埔寨, 中国维和人员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说明
A.中国对世界维和事务发挥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B.国际组织对于国际问题的解决都起着推动作用
C.中国坚定不移地参加联合国所进行的一切工作
D.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5.2012年是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十周年, 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 中国与东盟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进程, 相继签署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协议和有关的议定书, 并实施全面降税, 在贸易、投资、次区域合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由此可见
(1) 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2) 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 (3)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4) 中国与东盟的各项利益趋于一致
A. (1) (2) B. (1) (3)
C. (1) (4) D. (2) (4)
6.为了养护和合理利用南海渔业资源, 促进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广大渔民根本利益, 根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关于2012年南海海域伏季休渔的通告》要求, 2012年5月16日12时至8月1日12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南海海域进入为期两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从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看, 这是我国政府在行使
A.独立权B.平等权
C.自卫权D.管辖权
7.经国务院批准, 我国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设立地级三沙市, 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的意义是
(1) 推动南海资源开发, 保护南海生态环境 (2)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矛盾 (3) 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维护国家利益 (4) 维护我国南海权益,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1) (3) B. (2) (4)
C. (2) (3) D. (1) (4)
8.受到欧美债务危机和“双反”措施的影响, 我国光伏产业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目前, 我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累计债务已达1110亿元, 多晶硅生产企业超过九成停产, 大批中小光伏组件厂商倒闭, 98%的产品依靠欧美市场的光伏产业面临着灭顶之灾。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B.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只有挑战没有机遇
C.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D.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9.2012年9月25日, 国务院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日本窃取钓鱼岛始末, 声明了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的非法无效。这体现了
A.我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我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独立自主
10.2012年8月15日, 中国保钓人士冲破日本军警的重重阻拦, 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了五星红旗, 向全世界宣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此举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保钓人士的壮举体现了
(1) 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 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保持团结统一 (4)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A. (1) (2) B. (2) (3) C. (1) (3) D. (3) (4)
11.“有人认为, 现在中国对外表现得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 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 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在国际交往中, “理”是指
(1) 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 (2) 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3) 政治一体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A. (1) (2) B. (2) (4) C. (1) (4) D. (2) (3)
12.2012年9月6日, 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 涉及金额达200多亿美元, 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2012年10月11日,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时表示, 贸易保护是“死胡同”, 协商合作才是共赢的大趋势, 希望德方积极推动欧盟从大局出发, 妥善处理相关贸易摩擦。李克强表示, 中德、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各方应共同维护良好发展局面, 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 运用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 简述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2) 运用经济学知识, 说明我国光伏企业应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A 6.D 7.D8.D 9.A 10.A 11.B
12. (1) (1) 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 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我们要以切实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2) 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相关国际法非歧视原则、平等互利原则, 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利于减少国际纠纷和明确国际责任。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蒙受经济损失, 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 (1) 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核心技术, 提高光伏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创新对外贸易方式, 既立足于国内市场, 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市场, 又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的本土化发展。 (3) 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 注意规范自身的贸易行为, 实施正确的价格定位, 使价格符合价值, 远离低价倾销, 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 避免遭受反倾销惩罚。
国际现当代雕塑市场新趋势 篇11
西方
雕塑高价化时代到来市场行情仍有成长空间
2015年拍场上诞生的最贵艺术品中,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指示者》以1.41亿美元的成交价排名第三,同时也刷新了雕塑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贾科梅蒂是全球雕塑最高价的保持者,TOP10中的前三名均为他的作品,分别是2010-2015年间拍出的《指示者》(1947)、《行走的男人I》(1960)、《双轮战车》(1950)。贾科梅蒂在全球各大拍行上拍的作品主要是雕塑和素描草稿,还有很小比例的油画,近1500件作品的成交率约为79%,千万美元以上的记录就有30条,包含3件过亿美元的作品。贾科梅蒂大约有四成的雕塑作品目前成交价在十万到百万之间,这部分中的优秀之作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总体而言,西方的雕塑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收藏地位极高,是众多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欧美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在三千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屡见不鲜,一千万美元以上更是稀松平常,市场份额只是略逊于绘画作品,放眼未来仍有成长空间。
进入现当代艺术史 市场地位不可撼动
罗马尼亚艺术家布朗库西不仅将西方雕塑从传统的具象写实推向了现代的抽象形态,还因其作品的前卫性,被认为是第一位极少主义雕塑家,第一位装置艺术家和现代公共艺术家。布朗库西1914年-1917年问创作的件木制图腾雕像《LR夫人肖像》,以3760万美元排名全球最贵雕塑第八位,此外还有5件雕塑作品成交价在千万美元以上。布朗库西的名作《吻》,不同版本的成交价均处高位,两件接近900万美元,一件为360万美元,尚有升值空间。
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著名的雕塑家还有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他的活动雕塑也有多件拍出千万美元高价,以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闻名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有19件作品成交价在500万美元以上。意大利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马里诺马里尼(Marino Marini)的作品千万美元以上有近30件。
著名画家的雕塑新鲜迷人 小体量衍生品潜力巨大
2015年11月中国藏家以17亿美元高价拍下意大利绘画大师莫迪利亚尼的油画《侧卧的裸女》,使更多国人熟悉这个名字和画中一贯的长脸造型。2014年,莫迪利亚尼一件同样是长脸造型的女性头像石雕,以7070万美元跻身最贵的现当代雕塑TOP4,相比4年前的成交记录,平均每年上涨约400万美元。莫迪利亚尼创作雕塑的时问很短,仅仅五年,大约有20-25件作品留存,包括几件未完成的作品,因此在拍卖场上出现,便显得尤为珍贵。
野兽派领袖人物马蒂斯1909-1930年间创作的背部系列浮雕中的第4件,2010年以4880万美元的高价排名全球最贵雕塑第七位。笔者检索ARTSPY,从1999年至今马蒂斯约50件雕塑作品上拍,市场价格与其绘画作品不相上下,千万美元以上成交的另有两件73cm的人物圆雕,于2006年、2001年上拍,分别拍得12896万美元、1265.6万美元。此外,还有12条百万美元以上成交记录,20条记录在十万到百万美元之间。
因绘画方面的贡献进入美术史的现代艺术家中,毕加索、保罗·高更、埃德加·德加、巴勃罗·毕加索、胡安·米罗、基希纳、伊夫·克莱因等的雕塑作品在拍卖场上均有良好表现。
笔者觉察到,越来越多当代知名画家,在绘画之余会创作些从绘画主题中衍生出来的雕塑、装置作品,以显示或者传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探索意识,或者与商业机构合作开发艺术衍生品,以期多种经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后现代装置 更懂得与媒体、体制、商业合作
雕塑与装置形态相似,均有三维立体造型,常常混为一谈,但它们不同源。传统雕塑的概念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都比较固定,现代主义兴起之后,雕塑语言及其概念开始泛化。而装置艺术产生于当代艺术最具革命性的十年,观念性是其生命所在。雕塑艺术对新材料和现成品运用,已呈难以逆转之势,与装置艺术的融合必然愈加深入。
身价最高的在世艺术家杰夫昆斯,被誉为安迪沃霍尔之后最成功的美国艺术家。他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充分认识到资本和传媒的力量并且运用自如,借助专业的经纪人,职业的策划团队,用最现代化的方式经营着杰夫·昆斯这一艺术品牌,成功奠定了自己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同时成就了自己的名声和财富。杰夫昆斯擅长创作大型公共空间装置,2013年其作品《气球狗》以5840.5万美元的成交价拍名全球最贵雕塑第五名,《郁金香》与《占边JB.特纳火车》的成交价并列第十。昆斯上拍作品的成交率在82.5%,102条记录成交价逾百万美元,其中包括15件千万美元以上的雕塑或称装置作品。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omien Hirsf)、日本艺术家村上隆(Murokomi Tokoshi)、草问弥生(Yoyoi Kusoma)等人的身份与杰夫昆斯近似,他们的雕塑更应被视为当代装置作品,是国际市场的新宠。后现代时期的装置艺术采取对体制、媒介、商业的合作态度,与此伴生的是不断扩张的平等主义与民主意识。
中国
缺乏收藏雕塑的传统 欣赏和评判标准尚未建立
中国现代意义的雕塑和油画一样是西方舶来品,在大众层面缺乏像金石书画一样的博大精深的收藏传统。相比于油画,普通民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不太适合雕塑的展示与摆放。一般藏家能够欣赏并买单的雕塑,大多是较为写实的作品,很多当代雕塑作品已经模糊了雕塑与装置、与影像、与行为艺术甚至与声音艺术的界限,非专业藏家几乎不会将其纳入收藏视野。
雕塑价值被低估
华人中雕塑作品行情最好的朱铭(台湾),个人最高纪录为1808.9万人民币(铜雕《单鞭下势》,1991);著名红色经典《艰苦岁月》(潘鹤,70年代),成交价为1100万;当代艺术家隋建国、展望、艾未未、蔡志松、向京等均有500万以上的拍卖成绩;这已经是国内市场的项尖力量,中层和底层市场更显单薄,拍场上单价成交价万元以内的作品数不胜数,国内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普遍被严重低估。
适合长线投资
国内现当代雕塑市场容量小,单价低,仍然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适合长线投资,即使是当红艺术家,雕塑作品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大幅升值。从投资角度来看,藏家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在选对艺术家的基础上选对艺术品。笔者建议,不妨放松心态,按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选购雕塑、装置作品,无论是作为家庭、办公、商业场所的装饰,还是个人收藏,这都是最佳的时机。
风险:雕塑认证体系不够健全 可复制性制约收藏
大多数传统雕塑作品具有可复制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雕塑拍卖市场的发展,同一作品的数量会影响其价格和升值空间。按国际惯例,雕塑作者亲自翻制并确认的雕塑作品,复制10件以内(由编号限制)均算原作。国内专家称,通常原作限制在7件以内升值空间较大。
当代国际新闻流动形式及影响探究 篇12
1 新闻自由流动原则的确立
新闻自由流动原则并非从一开始就有, 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等文件都对人们发表意见的权利能到尊重和维护以及人们可以跨国界寻求信息和意见的自由做出了规定。同时, 学界以及实务界也对按照“自由贸易”原则推动新闻的跨国界流动、尊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平等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认为国际新闻流动必须要符合自由的精神, 不应该存在任何人为的限制;应该在新闻跨国界流动中采用供求机制, 让市场在该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挖掘新闻的商品属性。
第一阶段, 早在19世纪60年代, 在欧洲召开了一次电报通讯国际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如下共识: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不受限制地利用电报通讯设备从事新闻宣传活动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和侵犯。然而,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不同国家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同, 章程未能就维护国家利益以及保持各国固有文化传统形成明确意见。20世纪初, 无线电广播通讯逐渐发展, 制定新型新闻协议成为国际社会的议题。1936年, 日内瓦国际会议举行, 包括4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除重申既定的无线电通讯使用权利以及跨国界传播新闻权利之外, 更对新闻内容的政治倾向性的责任认定做出了规定, 完善了新闻自由流动的若干原则。
第二阶段, 新闻自由流动的理论和实践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而受到影响。二战结束后, 新闻自由流动问题重新走入大家的视野, 美国更是力图将在世界范围内将“新闻自由流动”思想上升到法律层面, 使该原则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 联合国于1948年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虽研究了诸多问题, 但对于新闻工作者权利和义务问题却并未涉及, 使美国的愿望落空。
第三阶段, 上世纪70年代, 关于新闻自由的讨论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意识更加清晰, 提出了新闻非殖民地化的诉求, 并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清除美国新闻“自由流动”理论的影响并建立新的国际信息通讯秩序。发展到此时, 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新闻自由流动方面的争论也更加激烈, 这一点从多次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可以得到体现。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新闻自由流动理论始终难以完全接受, 因为, 他们认为该理论所赖以确立的若干准则是错误的。比如, 被派遣到其他国家的记者可以随便采访, 哪怕是高度保密的军事设施。再比如, 公开发行的报章杂志等不应该受到监督。但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 不经所在国当地政府的同意随便向别国传送卫星电视节目是对该国主权的蔑视, 会妨碍他人行使自由的权利。
2 新闻单向流动的理论分析
所谓新闻单向流动, 就是指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主要是发达国家在起主导作用, 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只能被动接受, 新闻流动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向。然而, “西方传播煤介在占有新闻传播绝对优势的同时, 又往往按照自己的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来筛选和编写新闻, 对发展中国家作片面的、有偏见的、甚至是歪曲事实的报道。它们发布的新闻既不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也不能真正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实[3]。”
有鉴于此, 设若新闻单向流动的状况始终存在, 则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闻新秩序和新闻交换政策根本无从谈起。如何消除新闻单向流动在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 学界和理论界提出了许多的建议,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 发展中国家要在综合考量本国上层建筑基本制度所包含的价值伦理的基础上, 深入吸收相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国内新闻通信政策。
第二, 在新闻领域基础设施的运作方面, 发展中国家综合考虑本国国情、文化习俗等, 保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信息领域竞争中, 维护本国在新闻流动方面的平等、独立和主权。
第三, 在全球化时代, 发展中国家在思考新闻通信问题时, 必须建立强大的科研中心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 借用最新的思维模式来分析事关新闻媒体运行的相关问题。
第四, 新闻流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邮电部门的积极配合, 因此, 要最大限度调动电信、邮政等手段解决出版物等的运输问题, 否则, 新闻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问题必将遭受种种阻碍。
第五, 为了消弭新闻单向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了丰富本国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之外, 还有努力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研究。
3 新闻纵向流动的理论分析
同新闻横向流动相比, 新闻纵向流动是另一种极富特色的新闻流动形式。所谓新闻纵向流动, 是指新闻信息从政权机关向用户流动。但是, 在近年来的实践中, 这种流动形式也出现了不平等的状况, 突出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元首以及他们的政府在造福国际社会中所作的努力鲜有报道, 被人为的屏蔽掉了, 导致一系列恶果的产生。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对新闻纵向流动的垄断最终将导致对第三世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市场上彻底消失。”
这种新闻流动形式的实质是指某些发达国家在新闻传播中大量散布宣扬自身在国际社会中主导地位的思想, 同时, 一些实力雄厚的通讯社、先进的通讯设备都被某些发达国家所垄断, 给平等、自由的新闻纵向流动造成了障碍。最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感到头疼的是, 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和信息垄断, 发展中国家那些关于本国元首和政府活动的新闻, 也难以充分有效传播, 只能求助于世界主要通讯社。以战争新闻的传播为例。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西方国家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不遗余力宣传北约每天新闻吹风会的主要内容、塞族在科索沃的严重“罪行”以及搜集的若干证据, 让巴尔干地区的听众逐渐相信这些广播的内容。某些发展中国家尽管掌握了某些比较关键和准确, 却苦于通讯手段掌控有限难以充分广播。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些行为无不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作为新闻媒介, 与其它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不同。它所传播的是诉诸社会的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人们传播和接受新闻的目的在于消除不确定性, 所以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必须是人们不知道的事实。如果已知道, 不能算作信息[4]。”
4 促进国际新闻流动的若干举措
面对如此严峻的新闻传播形式, 发展中国家并非无动于衷、逆来顺受, 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寻求同世界知名通讯社的沟通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达成一定的法规或者协议, 保证发展中国家能够及时报道关于自身垂直权力机构活动的新闻;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并认真解决国际新闻流动中客观存在的不平等状况, 等等。发展中国家并不会就此止步, 而是会继续努力。当前, 尤其是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国家新闻传播要坚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相待的原则, 不应该在新闻传播中夹带或者贩卖自己的价值观念、制度模式和文化, 而应该坚持客观公正报道, 对于那种利用传播工具为侵略扩张服务的行径更要坚决予以反对。
(2) 新闻传播应坚持双向化和合理化两大原则, 那种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占主导的自由流动或者单向流动、纵向流动, 国际社会应该予以坚决反对。同时, 新闻传播的核心和灵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不应该附着太多的意识形态色彩。
(3) 发达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的主导地位是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和先进技术所决定的, 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 面对这种不平等状况的发展中国家, 必须也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 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网络, 在坚持和平和发展的前提下, 努力打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垄断地位;要联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构筑公正合理的国际新闻流动新秩序, 努力为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明瑛.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全球新闻伦理[J].西南大学学报, 2010 (5) .
[2]王刘杨.浅析当代国际新闻通信市场新闻的流动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3]陈玉申.“新闻自由”与新闻霸权[J].走向世界, 1999 (4) .
【当代国际贸易】推荐阅读:
当代国际贸易导论论文05-18
当代国际社会教案08-16
当代版画的国际视野10-15
专题八当代国际社会07-05
当代国际礼仪的主要特点10-20
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11-22
当代学生10-18
当代笔墨05-09
当代影院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