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2024-07-25

博弈论(共12篇)

博弈论 篇1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奠定了博弈理论的基础。在194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中, 他们从策略、成本和回报的角度进行博弈分析, 尤其是以一方利益的牺牲为特征的博弈。在此类博弈中, 正确的策略可以将一方的回报最大化。

博弈双方可以有共同利益。例如, 在“囚犯的困境”博弈中, 双方既可以合作也可以对抗。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 相互间的回报就可以达到最大化。但如果一方有意对抗, 而对方是有意合作的“傻帽儿”, 则选择对抗的一方单方面获得的回报最大。在“一边倒”的情况下, 这种“背信弃义”的策略是合乎情理的。重复的次数和回报的积累成正比。策略应用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也取决于对方以往的行为, 如果对方倾向于合作, 采取合作行为的风险就会小一些。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参与博弈, 而对潜在对手的了解参差不齐, “囚犯的困境”的动态变化就会更加复杂, 结局也往往出乎意料。

博弈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梅纳德·史密斯创立了进化博弈论, 揭示了动物行为的许多方面。其理论发展的顶峰是确立了“进化稳定策略”的概念。这种策略带来的平均回报高, 不容易被其他策略取代, 因而将会成为人们的首选策略。

博弈论 篇2

生活中的博弈论

学院:

姓名:

学号:

生活中的博弈论

摘要:本文从实际生活入手,主要是把生活中所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选择用博弈论的思想进行分析。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其实深究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分析每一个问题参与者的心理,做出多种情况的假设,才能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关键词:博弈,心理,生活,假设

一、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类型:

(1)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1]。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称为完全信息;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

(4)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动态博弈:指双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可以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二、博弈例证

(一)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由于每个囚徒都发现供认是自己更好的选择,因此,博弈的稳定结果是两个囚徒都会选择供认。这就是博弈的纳什均衡。囚徒困境还适用于很多其他情况。单次多重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主旨

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2]。

(二)现实生活中的博弈案例

博弈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在这里列举其中两个

1、支票交换

现在有一个盒子,其中装有四张支票,分别是价值1万、2万、3万、4万的支票。规则是甲和乙两个人一起在这个盒子中抽取一张支票,分别看过自己支票的价值,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交换。

甲抽到一张2万价值的支票,在看过价值后表示同意交换,乙看过自己的支票价值后也表示同意交换,试问甲获利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统计,甲抽到的支票是2万价值的,则还剩3张支票分别代表1完、3万、4万价值,则有乙抽得的支票价值共有三种可能情况,有3万和4万两种情况可能会比甲的2万支票价值高,由此可以得出甲获利的概率是三分之二。这是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存在很明显的漏洞,倘若乙抽到的是价值4万的支票,他可能同意交换吗?4万的支票是所有支票中价值最高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可能获利,所以这种情况要排除,乙抽到的必然不是是价值4万的支票。那么还剩下1万和3万两种可能,获利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样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换位思考,乙抽到如果是价值3万的支票,那么获利的唯一可能就是甲抽到4万的支票,但甲抽到4万的支票同样是不可能同意交换的。所以最终可以得出结论,乙抽到的必然是价值1万的支票,甲获利的可能性为零。

2、三人分金

传统的两人分金的情况较为简单,只需要一个人分,另一个人进行挑选即可得到比较公平并且双方都没有异议的分配方案,现在来考虑一下更为复杂的三人分金的情况。

现有一堆金币,共100个,要分配给三个人,三个人依照抽签决定先后顺序,根据先后顺序逐个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提出一个方案后,让所有游戏参与者对这个方案进行评价,如果方案不能获得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同,提方案的人就会出局并受到惩罚,再由下一个人提出方案。

表面上看起来最后一个人是最有优势的,只要否定前面所有人的方案就行了,前面的人都出局了,金币就都是他的了。道理看似简单,但结果真是如此吗?

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并不是抽签顺序,而是你分配的方法。原本第一个人为了不出局,一定愿意放弃所有金币给后两个人。而第二个人人,同样因为决定权完全在第三个人,也只能放弃所有的金币给后者。因此,一般看来,第一人0枚金币,第二人0枚金币,第三人100枚金币是唯一的结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分配方案,第一人99枚金币,第二人1枚金币,第三人0枚金币。这个方案表面上看似不可能通过,多分点给后两人尚且可能不同意,这样应该更不可能。但第二个人何不设想一下,如果第一个人出局,只剩下两个人,在只剩下两个人的情况下,只要第三个不同意第二个人的方案,那就只能是出局的结果,就算第二个人愿意把所有的金币都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同样可以不同意这个方案,而且还不用担心被报复,比起那样,现在的这个方案,不仅不会被出局受到惩罚,而且还能拿到一枚金币,根本没有理由不接受,所以第二个人一定会同意这个方案。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同意了,第三个人是不是反对已经不重要了。很多情况,看似有利实则无利,看似劣势却是优势。

三、博弈论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意义

其实在电子信息方面也包含有博弈的思想,就每个大学生都会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为例,一个笔记本电脑是由很多部分所组成,CPU、显卡、硬盘、内存等,每一项指标都有等级上的优劣之分,一般来说,各项配置越高,电脑就越好,但是要考虑的不能只是这一个方面,配置越高相应带来的是更高昂的成本,就会导致更高的售价,会影响销售情况。而且,配置越高,各个部分工作产生的热量也会越高,所需要的散热能力也会相应升高,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影响,就无法制作出一台好的笔记本电脑。

注释与参考文献:

篮球博弈论 篇3

我今年12岁,技术还不错,但我需要训练来提高自信心。当我拿球对手冲着我大喊大叫时,我就会想最好把球传出去,我知道我比大多数小孩都要强,但是我没有证明自己技术的信心,请帮助我。我的父母开始不信任我了,我想证明他们是错的。

A:想象一下你花一周时间准备一场数学考试,你明知自己能解答所有问题,但因为某些原因,你在考场上却只交出一纸白卷,因此你的成绩单只能是C。你的老师知道你会答所有数学问题,因为你在课堂上总能准确无误的解答,但她只能通过考卷给你打分。

体育也是如此。你可以说你比其他的球员更强,但是如果你不能把能力用到球场的话,那这就没有了任何意义,球场上有裁判、教练、技术统计台、对手的压力和队友。

我觉得你应该重新认识下所谓的“比别人更强”。从你的问题看来,你对“更强”的定义很狭隘,“更强”包括更好的技术,更好的身体条件、更好的球场表现、良好的比赛阅读能力,更努力的训练,更好的队友,更宽阔的视野,更强的自信心、还有更懂得谦虚、当一名好相处的队友。如果你真的比队友更强,那我觉得你就不会有自信心问题,你的父母也不会质疑你的承诺,教练不会不信任你的能力,队友自然会认为你值得信赖,而你也绝不会怀疑自己。

我拿到了所有高中篮球锦标赛的荣誉,我还是学校的得分王,但是却没有大学要我。我的身体更好,控球技术也非常出色,但没有球队在意这些,因为我已经年满20岁,身高却只有1.78米,我太爱篮球了,我不想放弃。

A:我不喜欢借口。如果你真的如你所说的那么好,大学球队就不会在意你的年龄和身高。我建议你随便翻翻NCAA的篮球队名单,你可以发现不计其数的矮个子球员都打了大学预科篮球,并在19.20岁进入大学。最难接受的真相可能是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我建议你回到球馆训练,努力提高自己,弥补自己与大学篮球的差距。你在大学打控卫偏矮,所以你必须成为了不起的防守球员,像猫一样敏捷,把运球技术练到出神入化,开发出稳定的跳投,提高自己的篮球智商,保证自己能干好大学球队的组织进攻工作。

大学打球和找一份好工作没什么区别。大多数雇主希望应聘者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和有价值的技术,换句话说,多年的餐饮经验对平面设计公司没有任何帮助。你需要花时间重建自己的工作简历,也需要时间引起大学教练的注意。我猜你的高中篮球经历并不算特别突出,并不是说你的篮球梦就此破碎。你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篮球训练上,提高自己的实力。考虑一下大学预科,或者专科学校,在那些NCAA校队教练面前证明,你的水平比高中篮球更高,但距大学篮球略有差距。你也可以去大学校队跑龙套,起码你能进入NCAA,尽情发挥你在高中时期的才华,证明你值得信任,真正理解了“团队”概念。

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篮球梦总能实现的。但你首先要接受一个事实你不如你预期中的那么棒,你20岁了,到了该认真对待比赛和生活的年纪,你要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活在借口中。

马库斯·威廉姆斯/山西中宇/G

各位最近可好?明天就要开打CBA半决赛第二场了,我正在球队大巴上,车子开往北京的训练场地。常规赛我们三连胜收官,总共拿到20胜12负,球队进入了CBA季后赛,这是历史性的突破,队史上第一次,这是我们整个赛季的努力目标。我们拿到了常规赛第三名,因此在季后赛首轮有主场优势,我们当然还有更高的目标,起码现在球队还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季后赛首轮面对的是上海男篮,上海是CBA最好的防守球队,他们总能把比赛节奏拖慢,让我们陷入阵地苦战,这样的攻防节奏对球队的纪律、执行力是很大的考验。我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注重球场上的任何小环节,最终以3比1晋级半决赛。

我们的球队非常成熟,知道如何在胶着的比赛中击败对手,这在季后赛中尤其重要。因为对手都是强队,竞争比常规赛更激烈,每场比赛都白热化,我们的队员在球场上彼此信任,这是成为伟大球队的先决条件。

半决赛的战斗非常艰苦,北京男篮是一支很棒的队伍,他们有优秀的投手,伟大的球队领袖和出色的化学反应。北京和我们的球风相似,都擅长打快节奏的反击战,所以比赛场面将非常好看,这会是一轮高比分的系列赛。

我必须在博客里向山西球迷致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他们是最出色的球迷。每晚主场球馆都会爆满,他们甚至会在季后赛客场穿着红黄球衣支持我们。有时候,我担心他们的激情会把球馆屋顶掀翻,我们真的有CBA最好的球迷,他们在主场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我能感觉到,整个太原都笼罩在球迷的狂热氛围中,不管是入住酒店的员工,还是吃饭餐厅的服务生,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支持和热情,他们对山西男篮的爱与其他球迷绝对不同,谢谢你们。

技术预见与博弈论 篇4

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展开了技术预见活动,为制定科技政策或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表现出了政府主导、专家运作、社会参与、方法多样、先进适应、绩效明显等特点。技术预见的方法论及其理论基础也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现试图用博弈论解释技术预见活动中所做的各种决策。

1 技术预见的现状

1.1 技术预见的概述

技术预见活动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但却由日本将技术预见活动引入了正轨,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隔5年进行一次技术预见调查,为政府制订科技政策服务,促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预见活动,技术预见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潮流,如荷兰、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先后进行了技术预见活动。近来,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增多,又出现了跨国技术预见研究活动,技术预见活动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在1992年由科技部组织了关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研究,界定了国家关键技术的定义、特征和选择原则,并对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选择出了信息、生物、制造和材料领域的24项关键技术,共124个重点技术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多家机构都在同时进行技术预见调查工作,如科技部、中科院、北京、云南、新疆、上海、天津等。

1.2 技术预见的作用

1.2.1 技术预见活动可以为政府决策、产业界和研发机构提供依据,选择出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通用技术。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投资战略。

1.2.2 技术预见不是单纯的对未来技术趋势的估计,技术预见提供了一个建立国家(地区、企业)创新体系的工具,能够帮助构造一个自主创新的体系。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资金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这需要有选择的实施重点领域的开发与支持。技术预见则提供了一个系统的选择工具,用于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和支持项目,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关键技术领域。

2 技术预见的理论假设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假设前提下完成的,技术预见同样如此。技术预见来源于技术预测,技术预测的理论假设为“社会契约论”。该理论假设来自于1945年7月美国万涅瓦·布什向当时美国新任总统亨利·杜鲁门(H.Truman)提交的一份报告,认为只要对科技大力投入,就一定能有产出。“社会契约论”强调的是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重点投资使得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基础研究固然重要,它是技术应用、扩散的前提,是新知识的源泉,但是基础研究带给人们的收益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环境下的长期利益与现实利益的矛盾,现实利益(如就业、物价等)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不能满足现时的社会需求是“社会契约论”所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

“资源稀缺论”:所有国家都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当将给定资源连续地投资于某一给定领域时就必然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技术预见选择投资最值得投资的重点领域,合理的配置资源,避免资源闲置或开发过度带来的不经济现象。我国的技术预见从宏观(国家)、中观(行业、园区、区域)与微观(企业)三个层次展开。每一个层次的主体都是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行业也是以国家或区域为前提的。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本国(区域、企业)发展的技术路径,优化本国(区域、企业)资源配置,以达到本国(区域、企业)利益最大化。

“技术构建论”:上海科学学研究所的学者叶继涛在“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浅析与探讨”中指出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是包含着各种因素的折中,涉及到政治、经济、资源,认为技术是构建出来的,“技术构建论”也是技术预见的一个理论假设前提。

3 技术预见博弈论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博弈方的行为特征,即各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特征;以及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策略,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即决策主体决策后的均衡问题。

技术预见博弈论是指国家(地区、企业)等组织或个人在预见未来科技发展时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预见和谋划本国(地区、企业)的未来科技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选择。

从中可以看出,技术预见博弈论包含两层意思:a.科技发展战略的博弈,即对于某一技术领域,是否要由本国(区域、企业)完成技术创新,该技术领域是否符合本国(区域、企业)的国情;b.技术创新方式的博弈,创新方式包括原始创新、引进创新,对具体以哪种方式为主的抉择也是一博弈的过程。

3.1 科技发展战略的博弈分析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市场竞争者大量增加,各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不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财力追求所有的科技发展,因此不得不与那些具有不同生产成本的竞争者进行市场博弈,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和其它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合理制定本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技术创新与经济创新的宏观战略引领、调控、资源配置、整合作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例如:两个国家的技术预见活动对A技术的博弈分析,采用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假设:①博弈方为国家1和国家2;②两国采用的科技发展战略分别是重点发展A、不重点发展A;③国家1先采取行动,国家2根据国家1的行动决定自己的选择。国家1和国家2的博弈树如下:

①博弈N=2;

②国家1的策略集为G1={A,};

国家2可能位于国家1的A或两个结点,因此国家2有四种策略:G2={(A,A),(A,),(A),}

③该博弈有8个结果,分别是:(A,(A,A)),(A,(A,),(A,(,A),(A,(),((A,A)),((A,),(A)),。用支付矩阵的形式表示如下:

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的解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经过无数次的博弈,最终会形成合作的均衡,否则,只要其中一方违反该均衡,另一方就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期望损失,其结果只能是博弈双方均获得较低的得益。该博弈模型,国家1是先行动者,如果国家1选择A,那么国家2根据c11和c12选择大小决定自己的策略,即,如果c11>c12,那么国家2也将把A作为重点开发项目,反之国家2就不把A作为重点开发项目。如果国家1不选择A,那么,在c21>c22时,可以认为国家2优先发展A为上策,相反不优先反之A为上策。在c11>c12,c21>c22的情况下,对于国家1,若s11>s21,我们可以判断(A,(A,A))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那么技术预见研究最终给出的结果将会是A技术对于国家2的重要性程度指数比较高。此次技术预见对于科技发展战略给出的建议将会是在国家1重点发展A技术的情况下,国家2也重点发展A技术将能得到最优的利益。同样,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双方的支付矩阵得出相应的结果。

3.2 技术创新方式的博弈分析

中国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实现自主创新是最终的目标。但是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还处在创新型社会的初级阶段,我国传统产业改造仍然要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现阶段所有重点开发技术全部实施原始创新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优势策略。

技术创新方式受国家的资源、可投入的资金以及本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储备等因素。采取国家层面横向分析的方法,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式。规定:两个技术(领域1,领域2),各领域的战略集为原始创新、引进创新。支付矩阵如下:

对应技术创新方式的博弈分析可以采用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的分析方法,博弈模型略。根据支付矩阵,可以得到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对应领域1以及领域2是采取原始创新还是采取引进创新。在考虑原始创新还是引进创新时,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经济、资源等,技术是各种因素的折中,即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纯”技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技术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技术预见活动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最终得出该技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由自主创新实现的,还是通过引进吸收实现的,进而给出政策上的建议。

结束语

我国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技术预见提供了一种建立创新体系的工具。技术预见发展到今天,预见的方法越来越多,利用一定的基础理论规范技术预见是非常有必要的。

博弈论的最终追求结果是博弈方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可以对实际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导,已经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外交、犯罪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样,在技术预见领域,博弈论为技术预见关键技术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分析模式,博弈论可以在理论上对技术预见过程进行指导和规范,技术预见是博弈论的又一个应用领域。

摘要:我国正处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预见可以为制定科技政策或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依据,技术预见方法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简要论述技术预见及其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用博弈论对技术预见中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试图用博弈论为技术预见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技术预见,博弈论,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卫东,忻展红.开展技术预见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13-14.

[2]万劲波.技术预见与创新型社会建设[J].世界科学,2005,12:41-43.

[3]叶继涛.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浅析与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7,4:7-10.

[4]浦根祥,孙中峰,万劲波.试论技术预见理论的基本假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7:40-43.

[5]陈役军.对集群内企业采用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21):1419-1421.

[6]王金炳.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J].时代经贸,2007,6:1-2.

博弈论论文 篇5

“博弈”这个词在没上我们的<<策略性行为与谈判技巧>>这门课之前对我来说很陌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渐渐的我知道了博弈的含义并发现身边有很多博弈的现象!

比如说一个工薪族要懂得与老板讨价还价,要老板给自己加薪,那么这个工薪族与老板之间所进行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博弈一定是围绕薪水展开的。一方要让收入更适合自己的付出,而另一方则要支出更适合自己的赢利目标。

首先,作为员工,如果想要老板给你加薪,那么就必须主动提出来。你不提,不管用什么博弈招数都没用。在向老板要求加工资时,除了把加工资的理由一条一条摆出来,详细说明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应该提高报酬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确定自己提出的加薪数额。你提出的数额,应该超出你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数额。注意,关键是“超过”。鉴于你与老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这就是需要勇气,事先一定要对着镜子,好好练习一下这个“超过”的数额。这样见了老板就不会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一般人向老板提工资,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就越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同样的道理,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了解的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

你如果不在乎别人小看,就别要求提工资,就是要求也是很小的幅度。那样,你会发现分配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办公条件最差的,工作时间最长的。总之,你要是不重视自己,也别指望老板会看重你。要求的数额低,就是小看自己。其实,在你和老板之间形成的博弈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加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发生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种不一致。但是,如果你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博弈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最后达成有利于你的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还有一个现象也很常见,那就是大学里的恋爱现象!其实爱情里也存在着博弈。依据博弈效益原理:最好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做对自己和和对朋友最有利的事,那么放到恋人的“二人圈中”,完美的爱情=你和她或他作出对彼此都体贴的事。“体贴”包括:善意、理解、宽容、忠贞。这些是爱情博奕中的主要博奕策略。爱情其实是揣摩对方心理的过程。所有的恋人,恋爱中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心思,他们的爱情结果有三种情况:一方判变;双方判变;双方比翼双飞。很显然,最好的结果是后一种,最坏的结果是一方判变。双方变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没有任何一方受到伤害。彼此都能洒脱的放开包袱。假如一方变心,另外一方还傻呼呼的坚守那份已经不属于彼此的幸福,这种结果无疑过于残酷。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博弈论的要求是双方得到最好的效果——彼此不变心,要取得边际效益最大化!

要取得边际效益最大化,我们可以这样做|善意而不是恶意地对待恋人。宽容而不是尖刻地对待恋人。幸福的恋人可能并不是忠贞不二的,当然也肯定不是见异思迁的,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关键是能够彼此宽容,既宽容对方的缺点,甚至也宽容他偶尔的不忠贞。而尖刻地对待恋人的人,对恋人的偶尔不忠贞总是不肯迁就的人,往往也都不会幸福强硬而不是软弱地对待恋人。就是要在我永远爱你的善意的前提下,做到有爱必报,有恨也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其中,当然是要有限度和分寸的。比如对恋人与其他异性的亲热行为,要有极其强烈的敏感与斩钉截铁地回报,当然,每次发脾气都是有限度的,而且还要能宽容对方。简单明了而不是山环水绕地对待恋人。因为不简单明了地对待恋人最终导致误会而分手的爱情悲剧并不少啊。所以,爱情的手段,还是简单一点好,让恋人一看就明白,免去了很多猜谜的时间。

只要我们对爱情现象稍作一些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一.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愉悦情感,其本质是快乐之美,人们从爱情中能够获得甜蜜与快乐;二.爱情的享受,是人们用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主要投入,辅以花前月下楼台馆所等要素投入而生产出来的,另外同时他们也有可能因为遇到你,而失去了更好的缘分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三.生产爱情的收益,取决于当事人在这方面的天赋和人力资本投资,如语言天赋以及得自文艺作品的爱情观念。在这三个判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爱情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一种对称均衡博奕。

其实我们身边的博弈现象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稍微用心的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中都存在博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并,同时也在博弈中学到很多!

身 边的博

院系 | 姓名 | 学号 | 100101218

篮球博弈论 篇6

你会是下一个吗?

很荣幸,在过去的几年中,能够与伊丹拉万合作在本刊开设了“篮球博弈论”专栏。老实说,对我而言简直没什么“工作”要做——我只是每个月从你们的邮件中筛选出最好的几个问题寄给伊丹,他在解答完之后再把它们寄回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了解伊丹成了我的乐趣所在。正如他在专栏中所表现出的那样,无论是在餐桌上或是咖啡厅,伊丹都会给人专注且励志之感,所以我一点都不会疑惑为什么那么多全球顶尖的篮球选手都如此信任伊丹,愿意经由他的鞭策并变得比以往更为强大。在接下来这篇道别过后,伊丹与本刊合作的“篮球博弈论”专栏就要告一段落了,当然,你依然可以在Twitter上找到他(@ldanWan)。球场上见,伊丹。——LangWhitakerSLAM的读者们,非常感谢

你们提出的问题就像一个个窗口,让我得以了解你们的家庭,你们的球馆,你们的操场以及你们的生活。既然这是我在这儿的最后一篇专栏,我很想能将我从这不走寻常路的人生旅途中领悟到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分享,希望这些东西能在你追寻梦想的过程中起到时刻提醒的作用。

★太年轻、太老、太成熟、太忙,这些都不是阻碍你热爱这项运动的理由

★太矮、太高、太胖、太瘦,这些都并非限制你参与这项运动的障碍

★没有什么梦想是疯狂的,有的只是不敢做梦的疯子

★篮球的世界中是没有完美的,80%的罚球命中率、50%的投篮命中率以及40%的三分命中率,这已经很棒了。你没法把一切做到完美,能做的只有不断提高

★你在参与一项属于孩子的游戏,所以不必太较真了,不用惦记你的冠军,你的球队,你的排位,你的角色,你的称号,你的球迷或是你的薪水

★你还没有达到校队、奖学金或是职业的水准

★你必须为自己的梦想承担起责任,而不是由父母、教练、训练师、朋友或是学校来负责

★当你听到别人大发牢骚时,想想假如你自己也这么做,别人也会有你此刻同样的感受

★让嫉妒和忌恨见鬼去吧,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能乐在其中

★聆听每个人的发言,但只听取其中对你有意义的

★如果你真的热爱这项运动,它自会让你受益非凡

能动司法之三元博弈论 篇7

从最近几年的上访数量上升到近期发生的法官被暴力恶性伤害事件等, 表明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有恶化的趋势, 迫使司法体系重视对法官个体的安全。能动司法不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方式, 也是司法自身发展的不二法门。

笔者据此提出的三元博弈理论是:和谐司法是法官能动的司法行为、外在环境因素和当事人纠纷三大元素相互作用、博弈盈亏的结果。

元素一:法官能动的司法行为

能动司法绝不能践踏法律、更改法律, 应遵循司法规律、严格依法办案, 这是法官能动司法行为的前提条件。在程序上, 要依照诉讼法的规定, 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在裁判内容上, 应以法律和司法解释确定的规则为依据。

能动的司法行为集中体现在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上, 自由裁量权不仅存在于法官的审理裁判行为中, 在案件执行时, 有多种执行措施, 法官选择最有效的措施也是自由裁量的表现。

元素二:外在环境因素 (或称司法成本)

外在环境因素就是炎热夏季的“空调”, 对法官“睡眠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司法的外在环境因素常见为以下几类:

直接成本:是为解决纠纷的直接投入, 包括时间、人力、财力等。笔者接触过某起生命权纠纷执行案, 判决生效后, 原告申请执行, 要求被告支付死亡赔偿金5万余元。被告家境贫困, 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原告也无收入来源, 为解决子女学费问题, 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多次执行无果, 为减少执行成本和法官压力, 同意由法院支付原告2000元, 以解决原告急需, 后双方尖锐矛盾得以缓和。该案中, 法院金钱投入便是司法成本的一种。

不良后果:是指司法行为使纠纷可能出现的不利结果, 直接关系司法和谐性。法官在司法过程中, 对后果的分析必不可少, 是否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这些是能动司法达到和谐目的的捷径。

司法公信:是司法对社会稳定起作用的前提, 也是司法自我存在、保护的方式。当事人与法官间的暴力冲突, 使得我们必须考虑社会公信对法官自身安全所起的作用。

对外在环境因素的考虑, 将影响法官的司法行为。法官基于此考虑, 产生的作为和不作为, 直接关系到司法总成本的提高。如考虑不良后果, 法官需投入直接成本去消除后顾之忧;考虑到司法公信, 需较大的舆论投入等。因此, 无论对“空调”的投入还是对“电费”的投入, 均属于成本, 在司法中称之为司法成本。

元素三:当事人的纠纷

当事人的纠纷对于法官来说就是所面临的“蚊子”, 解决纠纷是司法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 基层法院纠纷有以下明显特点:1、当事人善于利用法官的“软肋”——上访;2、当事人善于找“关系”;3、当事人善于规避法律。

回到文章开头的趣问, 看该法官是如何处理成本与蚊子的关系:睡前开空调定时一小时, 室温降低情况下, 可以盖薄毯, 空调停止后, 室温开始回升, 两小时后, 醒来再定时空调一小时, 至凌晨四、五点时, 正是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候, 可以盖薄毯睡到天亮。睡得舒适又节省电费, 是一个很懂得运用生活“能动性”的法官。

这个方法促使笔者构思出三元博弈理论, 具体如下:

一、能动的司法行为应坚持个案分析, 按需投入

法官的能动性应遵循司法规律, 从纠纷实际出发, 针对其特性, 依法作出司法行为。首先, 能动性是发展、运动的状态, 而不是静止、僵化的, 这就要求法官不能用相同方式解决所有纠纷;其次, 能动性要求法官自觉、主动去解决纠纷, 而不是被动等待纠纷, 受纠纷牵制;最后, 能动性要求法官积极思索, 而不能仅依靠经验主义或书本主义去解决现实问题。

二、司法行为与纠纷盈亏难定时, 倚重司法成本

司法行为与纠纷盈亏难定可能表现为几种情形:1. 单凭司法行为无法解决纠纷。如前文所述的生命权纠纷案, 执行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强制执行措施, 均无法缓和双方尖锐矛盾。2. 强行司法行为导致纠纷的扩大。如某离婚案, 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 迫于外在压力, 达成形式上的“自愿调解协议”, 但结案后不久, 一方当事人自杀;3. 纠纷的不良后果迫使法官无法作出合理的司法行为, 如某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案, 审理中当事人扬言若法院判离, 将不顾一切与另一方同归于尽, 该潜在不良后果使得法官难以作出离婚判决。

此时, 应当倚重司法成本的投入, 应根据有利于解决纠纷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进行司法成本投入。前文所述的生命权纠纷案, 法院2000元的金钱投入, 对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需要和缓解尖锐矛盾起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减轻了法官压力和节约了其他司法成本;对于强行采取司法行为导致纠纷扩大的, 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导当事人;对于暴力威胁无法裁判的, 在必要时可以投入硬件设施, 如进行司法拘留。

三、司法成本过高时, 司法行为以分析纠纷为重心

司法成本过高, 即直接成本投入过大, 或可预测的不良后果严重, 或社会司法公信度影响力大, 此时, 一味靠司法成本投入解决纠纷明显不合理, 便需定位于纠纷自身, 通过分析纠纷, 寻求更好途径。

假设该空调每小时电费相当于其他空调十小时电费, 那么该法官通过空调解决蚊子问题就不是明智之举, 此时针对蚊子进行分析, 找到其他解决途径, 如蚊香、蚊帐等, 成本低, 问题同样得到解决。基层法院有很多涉农案件, 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本身不复杂, 却有可能带来较大社会影响或不良后果, 此类案件, 法官根据纠纷性质, 通过与乡政府一同协调, 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最高院提出“能动司法、服务大局”, 就是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纠纷, 结合大局, 考虑司法成本, 作出司法行为。综上, 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能动司法, 应该做到:一、公正廉洁;二、快审快结;三、注重调解;四、多思多行;五、把握成本;六、有节有度。

摘要:在当今基层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 能动司法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能够做到能到司法, 如何能在司法行为、司法成本和待解决纠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成为法官必须考究的问题, 基于此, 笔者提出了三元博弈论。

谈“博弈论”的策略研究 篇8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1.囚徒困境

两个人由于被怀疑犯罪而被捕。起诉官却苦于没有证据, 为了急于让这两个人坦白, 就把两个犯人分开, 并对每个犯人说:“如果你坦白, 而你的同伙没有, 我可以保证给你减刑至6个月, 同时根据你的坦白你的同伙被判10年徒刑。但是, 如果你们两个同时坦白, 你们每人将被判3年徒刑。”此时, 这两个犯人知道, 如果他们都不坦白, 因为没有证据而只能以轻罪审判他们, 为此, 他们会坐2年牢。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 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 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 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对于囚徒A而言, 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 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因此, 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2.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猪, 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 另一头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揿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若小猪去揿, 大猪先吃, 大猪可吃到9个单位, 小猪揿好后奔过来, 则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大猪去揿, 小猪先吃, 小猪可吃到6个单位, 大猪吃到4个单位;若同时去揿, 奔过来再同时吃, 大猪可吃到7个单位, 小猪吃到3个单位。在这种情况下, 不论大猪采取何种策略, 小猪的最佳策略是等待, 即在食槽边等待大猪去揿按钮, 然后坐享其成。而由于小猪总是会选择等待, 大猪无奈之下只好去揿按钮。这种策略组合就是名闻遐迩的“纳什均衡”。它指的是, 在给定一方采取某种策略的条件下, 另一方所采取的最佳策略。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效用最大化, 参与博弈的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互相争斗。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 以争得效用的多少决定胜负, 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 这就形成了博弈。

沃尔玛连锁店是美国一个极为成功的低价零售商, 它的成功在零售商业中显得非常不寻常。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由于现有企业的急剧扩张以及新企业的进入使廉价零售业的竞争极为激烈, 很多大的连锁店接连破产, 但是, 在此期间沃尔玛则不断地扩张, 并且他的利润也不断地提高。为什么沃尔玛成功而其他企业失败呢?关键在于它的扩张策略。当时大城镇中的廉价商店相互竞争, 利润越来越低, 但是在较小的城镇中却没有这类竞争, 沃尔玛进入了这样的小镇, 小镇只能维持一个零售商, 从而这个店成为垄断商, 而不用顾忌其他大连锁店的竞争。沃尔玛处于一种预防性博弈的状况中, 其报酬矩阵如下:

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左下角和右上角。哪个均衡成为现实则取决于谁先进入。这里沃尔玛的谋略是预防性德尔决策——在任何商家之前它在其它小镇里已建造了商店。

生活中的“博弈论”

假设你 (Y) 与竞争者 (C) 计划今年暑假在某个海滩上买饮料。建设这海滩长达300米, 并且假设海滩上的人均匀分布。你与竞争者卖的是相同的饮料, 并且价格也相同, 所以顾客愿意到最近的摊位买饮料, 你会在什么位置卖饮料?你认为你的对手会在什么地方设摊位?

分析:假定你的对手选位在A点上, 这时, 你不应该选位在中央, 你应该把你的摊位移动到很接近A的左方。这样你可以独自占领A的市场, 而与C竞争其余的市场, 这当然不会是均衡点, 因为你的对手会把他的摊位移到你的左边。不难发现你与你的竞争对手会在相同的位置设置摊位。

博弈论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现在它不仅在经济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军事、政治、商业征战、社会科学领域以及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工程学中如控制论工程也不少应用。现在它与信息经济学紧密联系, 如信号游戏、拍卖形式、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等博弈无处不在, 博弈就在我们身边。

摘要:在经济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革命, 分别是“边际分析”革命, “凯恩斯”革命, 和“博弈论”革命。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经济学革命, 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概念, 新方法论和一种全新的思想。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囚徒困境,智猪博弈,沃尔玛

参考文献

[1]迈尔森, 《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迪克西特, 奈尔伯夫, 《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米勒, 《活学活用博弈论:如何利用博弈论在竞争中获胜》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博弈论 篇9

2010年以来, 从升息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再到限贷、限购, 从经济政策到行政政策, 从抑制需求到增加供给, 中国政府对内地房地产行业实施了多次宏观调控。与往年政府行为不同, 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紧盯市场变化持续出台政策, 力度不断加大并一直延续至今。调控政策的密度、严厉程度超出市场预期, 特别是要求各地方政府明确提出“房价控制目标”, 极大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相关行为者预期, 特别是投机性投资需求得到显著抑制。另一方面, 提高二套房首付、加紧营业税征收等政策也极大提高了房产投资者的资金成本和未来的交易成本, 这必将增加投资性购房的获利风险。

本文拟通过对房地产业相关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包括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中央政府与单个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和重复博弈 (基于静态和动态博弈, 加入重复博弈条件后, n个厂商进行多次博弈, 中央政府与多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研究其背后的决策目的, 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二、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以下列基础假设为前提, 主要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 以此找准政府监管的突破口, 稳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 此博弈中假定中央政府不只是关注房地产业所带来的财政收入, 更关注房地产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用, 而地方政府的政绩与财政收入直接挂钩, 因此地方政策主要由财政收入主导, 所谓“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如没有强力制约必然导致地方政府抬高房价, 激化社会矛盾。房地产商的利益来源于地方政府对待房地产的态度, 因此此处可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合并为同一博弈主体, 并假设目前只有一个地方政府和一个中央政府以便模型分析。

(二)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可能同时出台, 在时间上具有一定滞后性, 而就一般而言中央政策先于地方政策, 因此此处假定地方政策就中央政策进行调整。此处地方政府的对策简化为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中央政策或是消极配合中央政策, 中央政府对其消极配合有惩罚和不惩罚两种对策。

基于以上假设可作出下列动态博弈模型:

如果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中央政策M (图中M为执行参数) , 那么地方政府的得益为土地收益U减去按土地收益的比例上交中央的应付款项αU, 而中央增加了一部分财政收入αU的同时, 由于政策得到落实带来的社会效益βM, 其中β为政策的效用力度。

而如果地方政府消极配合, 则中央会选择惩罚与不惩罚两种措施。倘若不惩罚, 地方政府会在收入土地收益的同时增加一笔额外收入B, 而中央政府则会减少λM的社会效益, 其中λ为政策失效时的影响力度;倘若惩罚, 地方政府会因此缴纳罚金A, 中央政府在惩罚的同时会投入一定的监管资金C。

由上述博弈模型不难看出, 如果中央政府不惩罚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消极配合, 在不考虑财政损失的情况下会减少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效益, 而政府的职责是维持经济与社会的总体稳定, 因此必须加强监管以惩戒地方政府的消极对待。而惩戒的力度体现在罚金上, 此部分罚金要作为转移支付抵消因此而减少的社会效用和监管成本, 在数值上体现为:

三、重复博弈

重复博弈主要基于静态博弈与动态模型的假设, 在条件上给予一定扩充, 从一个更为广的角度分析房地产业各博弈方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 一个国家仅有一个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数量较多但已基本固定不变, 而房地产商的数量却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上述假设模型仅能从某一角度解释房地产业中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商的数量庞大, 中央如果逐个监管虽然可以保证总体的稳定运营, 但其所造成的高额监管成本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必会对社会起到反作用。

就本文静态博弈的例子而言, 根据古诺模型可得出, 在没有市场干预的情况下, 即便施加重复博弈的条件, 地产商1和地产商2之间仍会形成双寡头囚徒困境, 同时不突破的不稳定情况也不会发生。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推广到n个地产商单独博弈的情况时, n数值越大, 总供给越多, 总利润越少, 因此政府调控在n个地产商的市场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此模型同理于静态博弈, 此处笔者不再论证。

就本文动态博弈的例子而言, 在重复博弈中地方政府会知道中央政府碍于监管成本, 不会在惩戒力度上面面俱到。假设共有n个地方政府, 其中中央政府每期抽样监督x个, 第i个地方政府Gi的土地收益为Ui, Mi为地方政府Gi对政策的执行参数, C为每监督一个地方政府的单位成本。博弈模型如下所示:

其余参数动态博弈中都已界定此处不再重复。

假设各地方政府理性程度相当 (若消极配合则同时消极配合, 积极配合则同时积极配合) , 则上图可理解为n个地方政府中有x个在当期监管中被发现违规并加以惩戒后, 地方政府加总收益 (有负有正) 与中央政府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地方政府消极配合受到惩罚, 则其将缴纳罚金A,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A;如果地方政府消极配合未受到惩罚, 则地方政府额外收入B, 中央不增加财政收入。因为政策受到消极对待所以社会效用必然减少ΣλMi, 监管成本C固定不变, 共有x个政府受到监督因而产生x C的监督成本。

从上述博弈模型可以看出, 只有当地方政府消极配合时的政府罚金作为转移支付可以抵消因此而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和监督成本时, 惩戒才会有成效, 在数值上体现为:

进一步简化:

如果能通过统计确定减少的社会效用及所需的监管成本, 则监管数量和罚金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上述公式揭示了罚金和监管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就要求当权者在制定惩戒力度和监管范围时需遵循一定的数量规律。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基本假设模型求解了房地产之间的寡头博弈、政府财政货币政策与政府干预市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中央与地方政府就房地产政策执行的博弈以及重复博弈条件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之间的博弈, 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得出下列政策建议:

(一) 国家发展房地产业不能只从宏观上进行扩张性房地产政策, 必须进行市场干预使得社会资源有效利用, 地产商之间合理竞争。

(二) 中央政府必须注意惩戒地方政府消极对待中央政策的力度, 综合考虑罚金、监督成本、政策积极执行时正效益与消极执行的负效益等因素,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维持社会与经济的双重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勇.房地产调控政策下相关者行为的博弈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2, (06) :95-97.

[2]陆效平, 孙伟.博弈论与地方政府间土地政策的竞争性选择[M].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 25 (3) :107-111.

[3]周斌.房地产政策中的博弈[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2, (08) :27-28.

[4]王珊, 万龙.房价调控中的利益博弈—以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 2011, (09) :215-216.

[5]王君, 王大伟.基于博弈论的房地产政策研究[J].金融经济, 2010, (09) :100-101.

[6]李英, 张红日, 田雨.基于博弈论的理论探求经济适用房政策失误之根源[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6, (04) :12-14.

[7]冯姗姗, 王望珍, 刘淳.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的博弈分析[M].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8, (04) :5-7.

基于博弈论的股权制衡模型研究 篇10

一、文献综述

在股权结构的研究上, Demsetz (1983) 最早进行研究并认为所有权结构为一个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过程的内在结果。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导致了股权制衡理论的出现, 研究认为, 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代理问题。Gomes和Novaes (2005) , Petroni和Wolfenzon (2004) 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在合资企业、非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现象都很普遍。Pagano和Roell (1998) 从公司初始股权所有者上市与否的决策出发, 通过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的权衡, 讨论了股权制衡的决定因素。模型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企业价值损失、监督成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但整个模型忽视了法律体系的影响;Bennedsen和Wolfenzon (2000) 模型用合作博弈方法研究了非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的形成, 并认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由于初始股东为了避免其中一个大股东采取单方面行动, 而使其他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在多个大股东之间权力平衡的结果。但该模型讨论的范围主要是非公开上市公司, 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Gomes和Novaes (2005) 通过对大股东控股与制衡型股权结构情况下, 运用不完全信息下讨价还价博弈分析股东对不同项目的投资决策行为, 来证明企业的最优股权结构。Cronqvist Henrik, Mattias Nilsson (2000) 研究认为, 控股股东具有掠夺其他股东的激励和能力, 而限制这种掠夺行为的唯一方法是利益驱动, 只有当控股股东具有不去从事掠夺的财务上的激励时, 其掠夺行为才可能从动机上得到限制。

李志彤、张瑞君 (2004) 采用实证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旨在为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多元化提供经验证据。林朝南、刘星、郝颖 (2007) 研究了所有权安排对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影响。黄渝祥等 (2003)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证了股权制衡对内部人掠夺行为的抑制作用。朱红军和汪辉 (2004) 用案例说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 要改善公司治理, 最根本的问题是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对经营者的约束才是提高治理效率的关键所在。股权制衡模式并不比“一股独大”的治理模式更有效。徐丽萍等 (2006) 对我国的股权制衡对公司业绩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分析认为过高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 但是不同性质的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效果有明显差别。孙兆斌 (2006) 从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两个方面,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 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和较高的持股比例会激发控股股东对技术投入的支持行为, 而大股东之间的制衡则往往成为企业效率提高的障碍。

已有文献对股权结构治理模式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相同, 还没有取得研究共识。绝大部分研究结论认为“一股独大”的问题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源。结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背景, 最优股权结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进行大股东之间的治理结构设计, 如何建立股东间的制衡机制来保护公司利益以及小股东的利益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还不是很多, 本文就是基于此展开对股权结构治理模型的研究。如果股权过度集中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是否均衡的股权结构可以改善公司治理问题;股权制衡机制是否能发挥作用以解决两类代理问题, 从而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率。

二、大股东治理博弈模型

假定一个上市公司有两个大股东, 他们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取决于各自的持股比例。设这两个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a, b, 且1>a>b>0, a+b<1。其余 (1-a-b) 的股份由众多小股东所有, 两个控制性大股东根据持股比例, 可以分为第一大股东A, 第二大股东B。两个股东股权比例相差比较大, A股东同时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优势, 具有控制权收益r。

假定公司利益与众多小股东利益一致, 而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从经济学最基本的利己性假设, 大股东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争取其利益的最大化, 做出损害公司和众多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而众多小股东在参与公司治理中有“搭便车”的倾向。那么在一个完全信息的市场上, 当大股东作出损坏公司利益行为时, 众多小股东因为昂贵的监督成本而缺乏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但他们可以“用脚投票”———抛售手中的股票, 导致公司股价下跌, 公司价值下降。长此以往, 大股东的行为不仅导致自己公司市场价值下降, 还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假设公司价值表现为市场价值, 用V0表示, 当大股东作出为自己利益而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时, 公司价值变为V1, 公司价值变化

△V (k) 称为公司价值贬值函数, k表示市场治理水平, k>1。k值越大, 表明市场治理效率越高, k值大, 治理越好的条件下, 侵权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就越大。

A大股东的行为选择有两种:要么选择既得利益, 不侵权, 获得控制收益r;要么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侵权行为, 可获得侵权收益, 治理环境越差, k越小, 侵权带来的利益就越大, 同时由于侵权行为对自身损失为ka (V0-V1) 。

B股东行为选择:和平共处, 与A共享侵权收益, 按持股比例分享, 同时承担企业价值下降损失kb (V0-V1) , 由于合谋会造成公司价值进一步下跌△V1;要么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抵制侵权, 称为监督行为, 获得由于监督而价值免于损失的部分b△V2, 同时付出监督成本θ, 由于监督成本不仅与自身股份比例正相关, 也与监督对象的股份比例负相关。不妨设监督成本函数为:

其中γ, λ为监督成本系数, 与公司治理环境等有关。

构建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由收益矩阵看出, 当时, 大股东就有侵权的动机。当公司治理越好, k值越高, 公司价值对于侵犯事件敏感性越高, 公司价值下降越多, 导致发生侵权的条件不断提高, 发生侵权的概率就会下降。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阶段, 由于侵权至少能带来正的收益, 那么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就变得可信。这时只有时, 其他的大股东才有监督的动力。即

由 (3) 式可知股权制衡的可信性与监督成本θ负相关, 而监督成本又与自身持股比例正相关, 与监督对象持股比例负相关。所以股权制衡的可信性与制衡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 即制衡方持股比例与大股东相差不大时才更有动机监督大股东侵权行为。再从颤抖手假设考虑, 如果A股东选择不侵权, B股东的监督行为就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当a足够大, 而b很小时, 损失就会很大, 从而让监督行为无可行性。这时股权制衡的可行性就要求大股东股权比例相差不能太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股东没有监督大股东的动机, 从而多选择“搭便车”行为。

股权制衡可信性与合谋的收益呈负相关, 而合谋收益又与额外收益正相关, 与价值损失负相关。只有当分得的额外收益足够大时, 合谋才成立, 这一切又归结于市场效率问题, 效率高则侵权收益成本就很高从而有效抑制大股东合谋侵害小股东利益。

不妨设A股东侵权的概率为Pa, B股东监督的概率为Pb, 用图形直观分析, 如图1、图2所示:

由于在A股东侵权概率为0时, B股东的监督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确保制衡可信, B股东监督的收益要至少与合谋收益相等, 即:

由 (4) 式看, B股东合谋收益越大, 监督的概率越大, 这形成了悖论。即在合谋收益大的情况下 (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治理不完善的情况下) , B股东选择监督与否就看两者的比较, 只有当

满足 (5) 式时监督概率才越大。即是说当监督成本足够大或合谋收益足够大时, B股东的监督行为越可信, 这有悖于前面的假设, 也有悖于实际情况。

再仔细分析合谋收益, 其与市场治理负相关, 即市场治理水平好的情况下, 合谋收益很小, A股东侵权收益也很小以至于侵权威胁不可信, B股东选择监督就很可能形成 (监督, 不侵权) 的策略组合, 从而造成监督成本损失。所以, 在市场治理良好的情况下, B股东也宁愿选择“搭便车”行为, 相信市场, 而不监督。

综上, 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作用是一个悖论, 即在市场治理效率差的情况, 第二大股东选择监督大股东侵权不可信, 而在市场治理良好的情况下, 监督就更加是不理性选择。

三、结论

在大股东治理博弈, 尤其是在一个大股东掌握绝大多数股权从而从根本上掌握控制权的情况下, 多个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机制不可行, 因为监督成本的存在, 当第一大股东一旦选择不侵权, 其损失就成为必然, 而合谋至少会有正的收益。此时, 在公司治理方面, 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法律机制的健全才是解决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根本方法。

在后股权分置时代,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市场机制的完善, 将大股东利益纳入市场的调节中, 培育可以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 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公司控制权市场作用。在一个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中, 公司业绩的下滑便会导致公司股票下跌, 市值缩水, 被别的公司收购的可能性增大。这可以让大股东和管理者感到压力, 从而不得不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二是利用好投票代理权。在全流通时代, 通过征集投票代理权, 集合中小股东力量, 就成为交易费用最低的公司治理形式, 可以确保公司管理层在履行股东信托责任方面做到勤勉和忠诚, 提高广大中小股东参与表决和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猜答案与博弈论 篇11

他们还说,写作《妙趣横生博弈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博弈,小到下象棋、养小孩,大到创事业、搞经营,再大到选总统、试军备,几乎无所不包博弈,决策的思想。与此同时,它不像一个伐木工人去砍树,面对的是没有想法和行动的树木,在多数对垒局势里,我们身边围绕着的是积极思考和同样工于心计的人,他们的选择与我们的选择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甚至互相牵制。正如作弊的考生要时刻面对来回走动、严肃监考的老师,做题跟猜谜一样的学生总要换位思考、寻思出题者的习惯,这些都是博弈。

对此,此书作者提到“当将军试图消灭敌军时,他必须料及并克服阻止其意图的反抗力量。如同将军一样,你必须意识到你的生意对手、潜在配偶,乃至你的子女都是富有谋略的。他们的目标与你的目标既可以相互冲突,也可以完全一致。你的决策必须求同存异并充分利用合作。”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多少需要懂点博弈论。要知道,它可不是什么小把戏,也不是厚黑学,

看完《妙趣横生博弈论》之后,应该对博弈论持有这样的看法:它应该是展开有效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应该是大智慧,应该是个人理性融入社会的艺术。对于那些试图探求真实世界现象之因缘的人们来说,博弈论也是理解高度互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此前,很多有关博弈论的文献都采取数学形式讨论,这使得博弈论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象牙塔里面的学科。迪克西特首先认识到,“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因为博弈论的洞见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有广泛的应用。于是他和合作者身体力行,将博弈论的重要洞见从原来数学形式的理论,转换成日常语言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论化的命题。他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思考”。

通过迪克西特等人的努力,不仅为博弈论提供了许多更深刻也更生动的思想,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如果说,当年谢林的成功之处在于从学术的立场影响了学界和政治界,那么,迪克西特则为那些来自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其他关心博弈论的大众读者奉献了精彩的理论读解篇章。

基于博弈论逆向物流构建的研究 篇12

由于参与主体在逆向物流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不同, 导致参与主体要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政府的目标是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企业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 政府要求企业将生产责任延伸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对使用过的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政府的最大目标—资源配置合理化, 社会福利最大化, 是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其中包括最主要的企业的力量。EOL (end-of-life product) 产品的回收处理带有外部性。而企业作为经济理性人, 其目标是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做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显然, 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社会的边际成本, 对企业是最优决策对社会而言不一定是最优的。政府有必要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必要的补贴。因此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博弈, 这里主要是指企业遵守国家政策对逆向物流进行投资, 但是得到政府的补贴率是不确定的。

一、模型描述

假设市场中有两家厂商从事产品的回收处理。厂商1投资新设备使得回收的产品得以更环保的处理, 而厂商2则采用简单的设备或方法处理产品。现实中电子垃圾处理就是这样的例子, 有的厂商处理电子垃圾的办法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拆解, 而有的厂商采用新设备和技术对电子垃圾简单拆解后的材料进一步提炼处理。但提炼处理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和设备投资。政府对这种投资给予补贴, 如何确定投资补贴率呢?

根据Mukhopadhyay的假设, 我们将回收处理厂商面临的EOL产品的供给函数设为p=a+bq=a+b (q1+q2) , q1、q2分别是厂商1和厂商2回收处理的数量, p是回收价格。p1、p2分别是厂商1和厂商2回收处理的价格, 厂商1在投资之前处理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与厂商2相同都是r0、r0是处理收益扣除处理成本之后的单位净收益。厂商1在新设备投资I后处理产品获得的单位净收益为r1=r0+f (I) , 其中f (I) 是处理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 一般与投资额I正相关。为简单记, 设f (I) =m I, 即r1=r0+m I, m>o。我们用博弈论来描述政府与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阶段, 政府对厂商的新设备投资进行补贴, 补贴率为β。第二阶段, 厂商确定回收处理的数量。第三阶段, 厂商确定投资水平。第四阶段最后再求政府的补贴率β。下面求得这个博弈的均衡结果。

第一阶段:厂商确定回收处理的数量

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

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2的利润函数为

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

联立 (1-1) (1-2) 两式得纳什均衡解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显然厂商1的数量要多于厂商2, 既然厂商1在投资之后要得到更多的数量, 那么他就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 根据Mukhopadhyay的假设, 我们有

同理我们有

此时我们再反过来求厂商1的利润

同理我们有:

此时我们令 得到厂商1的投资水平

政府从厂商收益和社会收益 (环保) 之和W最大化的角度去确定补贴率。设厂商1投资采用新设备和技术后, 所处理的产品的单位环保收益为n, 则有:

进而我们令得到政府补贴率

二、结论

1. 政府的补贴率β应该是考虑厂商1在投资之后的实际产量、价格后确定的。

也就是说政府的补贴是在厂商1为了得到更多的q1而支付实际价格p1的基础上制定的。

2. 政府的补贴率β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

这说明政府对企业进行逆向物流投资的补贴是基于环境效益而言的, 即投资所获得的环境效益越大, 政府就应该给予更大的补贴。这样就会激励厂商进行投资, 进而实现社会总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由于参与逆向物流的主体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博弈。本文在博弈论的基础上, 通过模型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在构建逆向物流系统过程中的关系, 并且给出了政府对企业补贴率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逆向物流,博弈,生产责任延伸,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优惠方式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