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2024-09-30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共12篇)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对健康知识的需要更加迫切。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 在存活的脑卒中病人中, 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 其中重度致残者的约占40%。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2007年6月, 对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280例及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 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212例, 女68例;年龄岁~84岁;脑出血136例, 脑梗死144例;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并经颅CT扫描证实。192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 140例有语言障碍, 72例有吞咽困难。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常规教育

病人入院后在诊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所用的物名称、剂量、作用、副反应、使用方法等) 以及病情的发展演变过程、预后等方面与病人及家属讲解清楚;鼓励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低盐低脂饮食, 控制高血压、保持情绪稳定;给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卡, 保证出院后的继续康复。

1.2.2 计划教育

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收集与病人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 评估健康需求, 做出教育诊断, 制定并实施教育计划。对于肢体活动有障碍的病人, 患侧肢体要保持功能位置, 生命体征稳定后, 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掌握正确方法,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对于语言障碍的病人, 多与其交流, 协助并指导家属经常对病人进行语言刺激, 教说一些单字, 如:“吃”“好”“不”等, 让病人大声慢读报刊, 鼓励其主动地反复地练习, 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对吞咽困难者, 要强调早期吞咽功能训练, 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1.2.3 随机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 巡视病房及进行护理操作时对病人进行指导, 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让家属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健康指导, 发现病人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时, 随时纠正不良行为或提供需求[1]。

1.2.4 预见性教育

脑卒中病人因卧床时间长, 极易发生便秘, 而便秘又可加重脑梗死或引起出血, 在饮食方面给予指导。嘱其多吃水果、蔬菜等纤维素多且易消化的食物, 早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等。通过健康教育, 病人及家属充分意识到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脑卒中病人发病1周内为脑水肿高峰期, 我们将脑水肿期的病情变化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清楚, 让他们有思想准备。通过预见性教育, 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与护理, 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1.2.5 因人施教

脑卒中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 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低, 接受能力差, 理解力不强, 易遗忘, 针对这部分病人, 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反复多次的对病人讲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并延续教育时间, 给病人一个接受过程。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 则从各个方面如健康问题的发生原理, 影响因素, 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教育, 满足了各层次人员的需要。

2 结果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 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病人的康复进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降低了病人的住院天数, 减少了病人的医药费用。本组病人对实施健康教育满意度100%。由此看出, 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使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张程慧, 黄志江.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28-329.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2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感谢您及家人对我院的信任,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防治脑卒中的重点是预防为主。虽然您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已稳定或好转,目前进入恢复阶段,出院后仍需要继续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争取病情得到更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通过规范化的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出院后您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多补充蔬菜、水果、谷类、适量蛋白质等;

2.戒烟限酒: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有吸烟和长期饮酒嗜好,应该戒掉烟酒;

3.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终生治疗,应该经常监测血压,根据自身血压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和剂量,保持血压正常稳定才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

4.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终生治疗,应该经常监测血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和剂量,合理饮食做到定时定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通过规范化治疗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特别是心房纤颤可以引起心源性脑卒中,如果您患有心脏病应该积极地治疗,对于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非常重要;

6.高脂血症的治疗:高脂血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合理膳食、锻炼和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7.康复训练:脑卒中导致的语言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够得到逐步恢复,可以通过阅读训练语言障碍,按顺序训练座、站立、行走,活动肢体各个关节防止挛缩畸形,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浴、入浴等,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有条件可以到专业康复机构进一步康复治疗;

8.心理障碍的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家属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从而有助于脑卒中的恢复;

9.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或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该定时翻身叩背,防止褥疮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应该缓慢进食,少量多餐,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必要时需要鼻饲喂养,应该给予营养支持,防止出现营养不良导致病情恶化;注意大小便失禁的护理,便秘者给予导泻或灌肠;

10.脑卒中复发率高,特别是发病1年内,一旦脑卒中复发可导致严重残疾,您出院后应该定期到门诊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如果您有脑卒中复发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

xx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主管医师:

科室电话: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 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4-02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昏迷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约50%以上的脑卒中昏迷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肺部感染不仅加重病人的病情,还可诱发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加强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昏迷病人94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过CT或MRI扫描。脑出血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33-82岁之间。大面积脑梗死58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在42-85岁之间。脑出血组有8个病人发生肺部感染,脑梗死组有17个病人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约为26%。病人临床表现为体温增高,大于38.5℃,痰液多、粘稠,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啰音或呼吸音低,X线胸片或肺部CT显示有炎性病变,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痰培养可找到致病菌。根据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出现上述三项症状以上即可诊断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

2 护理方法

2.1 评估病情 护士详细评估病人病情及潜在的风险,针对性找出该病人可能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原因,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1.1 病人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极易导致病人误吸入呼吸道,而误吸是脑卒中病人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2]另外病人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肺泡及气管的分泌物、误吸的液体不能及时排出,滞留于呼吸道和肺泡内,引起肺部感染。

2.1.2 脑卒中昏迷病人脑水肿严重,需要应用大量脱水降颅压药物,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

2.1.3 营养、水分供给不足,脑卒中昏迷病人鼻饲饮食,营养成分和饮食量易出现供给不足,加上脑卒中病人本身易出现消化功能减弱、胃贮留、应激性溃疡等,影响机体对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1.4 急性脑卒中病人还可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人意识障碍,大量的分泌物留滞在呼吸道内,易出现肺部感染。

2.1.5 大量的侵入行操作如吸痰、留置胃管、雾化吸入等,也会把细菌带入病人体内,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1.6 昏迷病人鼻饲饮食,不经口腔进食、饮水,再加上咽喉部分泌物滞留,细菌易大量繁殖,病人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2.1.7 昏迷病人留置鼻饲管时选择的鼻饲管管径粗细对发生误吸的几率有一定的相关性[3],管径越粗越容易引起食物反流,导致病人误吸,发生肺部感染。胃管插入的长度不足、鼻饲时速度过快、鼻饲时病人头部位置低,也会引起鼻饲液反流,导致肺部感染。

2.2 护理措施

2.2.1 卧位护理 协助病人平卧或侧卧位,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肢体良肢位摆放,每两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护士五只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叩击背部[4],每侧背部叩击不少于200次,拍背时可将床头略放低,以利于痰液引流。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人病情给予适当的体位,预防舌后坠,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道。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尤其在翻身叩背前,预防翻身时病人误吸。叩背后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吸痰,一方面清除呼吸道引流出的痰液,另一方面也可刺激病人咳嗽,协助病人将呼吸道深部滞留的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3 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脑卒中昏迷病人高颅压,常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清除口咽部呕吐物。鼻饲时应根据病人病情抬高床头30°-50°,鼻饲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l,鼻饲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翻动病人,除非必要时尽量不做吸痰,以免刺激病人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选择鼻饲管时注意,在能满足鼻饲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细的胃管。置入长度为发际到剑突再延长15cm,固定要牢固,有明显的标志。每次鼻饲前要认真检查胃管置入的长度。推注鼻饲液时速度宜慢,200ml应保持10分钟以上。

2.2.4 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 请营养师根据病人的体重、病情及脑卒中营养管理的建议等,对卒中后处于营养风险的患者,详细计算营养的供给量,制订个体化食谱,保证病人营养供给。脱水现象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在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从消化道内按24小时2400毫升的补水量补充足够的水分。

2.2.5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根据病情采用生理盐水、3%双氧水、4%碳酸氢钠棉球等仔细擦洗口腔,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繁殖,预防肺部感染。

2.2.6 护士在为病人做各项护理、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避免各种医源性感染,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2.7 保持病人大便通畅,病人便秘时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吸收差、恶心、呕吐、呃逆、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等,胃内张力高,极易反流,导致病人误吸。以手掌从肚脐始,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每日上下午为病人按摩腹部一次,促进肠蠕动。鼻饲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效果仍不好时遵医嘱给与灌肠,预防因便秘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病人误吸。

2.2.8 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每日至少两次通风换气,减少探视、陪护。通风时避免病人受凉。每日用500g/L的8-4液消毒床头柜及床头、床尾、床栏,避免交叉感染。

2.2.9 严格遵医嘱按时、准确的应用抗菌素,现用现配,保证药物能发挥最好的疗效。

3 讨 论

脑卒中病人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而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针对性采取及时清除口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病人营养,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机会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降低了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于永发,等.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09.

[2] 吴红,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

[3] 何立娜,常红,何心.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14):1354.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脑卒中病人,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证实。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0岁~80岁,其中45岁以下16例,46岁~60岁47例,61岁~75岁26例,76岁以上11例;脑栓塞33例,脑血栓43例,脑出血24例。将10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卒中单元组(实验组)与非卒中单元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卒中单元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与训练。两组病人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育内容

1.2.1 心理支持

脑卒中病人突然丧失行走、读书和感受外界的能力,病人的日常活动受到影响,常出现应激后消极行为,做出极端的、单向的判断,如无价值感、悲观失望、抑郁、沮丧等,感到生不如死,从而拒绝配合康复锻炼。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根据不同的心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针对卒中病人恐惧、绝望、焦虑、对功能的恢复失去信心的心理变化,经常与病人交流,分散影响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增加对生活的乐趣,鼓励病人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功能康复。

1.2.2 治疗方案、时机的告知

护士通过评估确定开始康复治疗护理的时间(生命体征平稳后3 d~7 d)、疗程、方案可能达到的效果等,告知病人及家属,需要强调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主要在病后3个月内,且最初几周恢复最快,帮助病人做出正确选择。对康复过程中出现急躁情绪,不遵从医嘱、护嘱及自暴自弃的病人,应及时帮助调整心态,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3 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治疗护理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关键是指导病人学会具体的方法并能长期坚持。实验组病人及家属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卧床不能去听课的病人,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单独的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康复训练方法及心理调整,对常见疾病的教育内容可制成光盘,以多媒体形式向病人宣教,讲解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操作性内容进行现场示范,讲课时有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参加,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经过教育使卒中单元的每一位病人都能获得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充分参与互动,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照组随机教育,无固定时间,以口头讲述为主。

1.2.4 肢体康复

请已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让病人明白肢体功能的康复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经过卧、坐、站、行几个阶段的艰苦训练,治疗期间需保持良好的心态,指导病人卧位时双手交叉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重点练习双手撑床自行翻身,主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被动活动四肢各关节的功能,坐位时首先训练病人侧位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直至能支撑保持平衡,病人能坐床边保持前后左右平衡的情况下,加强训练双手交叉平举、侧举,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为站立和重获正确行走姿势打下基础。家属协助病人行上下楼梯训练,每次45 min~60 min,每天3次,连续15 d~30 d。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

1.2.5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在康复治疗护理中的作用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在康复治疗护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两方面。健康教育者应让与病人接触最多最亲密的家属明白:病人此时最需要他们的关怀与支持,应尽快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习照料病人的方法与技巧,合理安排好病人的生活,配合各种康复训练[5]。

1.2.6 评定方法

测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首次评定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再次评定在治疗后30 d完成;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一直以来是全社会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在国内逐渐引起重视,但主要限于偏瘫肢体的康复,对病人的心理行为、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还缺乏系统规范治疗。卒中单元作为一种多元医疗模式,学科密切配合,强调早期活动,早期营养支持,及时行主动、被动康复训练等系统治疗,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多渠道加强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克服了康复护理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的现象,对病人进行积极引导和心理支持,把人文关怀放在首位,关注病人情感及生活问题,增强护患沟通,营造让病人“主动接受治疗”的环境,使脑卒中病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得以部分或全部恢复。加强教育提高脑卒中病人的依从性,可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病人功能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多渠道加强脑卒中教育对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实验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非卒中单元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卒中单元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与训练,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BI)指数评定,分别在入院后24h和治疗后30d对病人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FAM及BI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作为一种多元医疗模式,多渠道加强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依从性,可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功能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李志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老年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治疗的依从性[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53-254.

[2]李慧,姜亚芳.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3]徐慧英,李爱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89-491.

[4]刘岩,苗玉杰,谭永霞,等.卒中单元对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12A):3164-3165.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5

脑卒中

脑卒中又叫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表现为偏瘫、失语等,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中风发病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

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引起的。

预防脑卒中要点:

1、控制血压,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就应服药控制。

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冬天注意保暖。

3、注意克服诱发中风的不良习惯,如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睡眠过晚,酗酒等。

4、科学饮食,常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食物、豆制品、牛奶,少吃油腻食物、盐、糖,保持大便通畅。

5、警惕中风预兆,如突发短暂的机体麻木、单侧肢体笨拙、言语含糊或表达困难、头痛剧烈、头昏、恶心、全身乏力等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

糖尿病

1、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2、饮食原则: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良好的饮食控制是一切降糖治疗的基础。

3、可食用纯牛奶,避免应用酸牛奶等含糖量高食品,禁甜食、水果,禁食粥类,尤其是勾兑有芡、面粉的粥;

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振涛

4、三餐定时定量,减少主食量,适当增加蔬菜种类。

5、控制饮食基础上,按时服药,推荐胰岛素疗法,副作用相对较少。

6、学习自我监测快速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了解低血糖的表现,避免低血糖发生;

7、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达标,120/80mmHg;定期复查血脂水平;戒烟、限酒。

8、定期查颈动脉彩超,了解血管状况;查心电图或冠脉造影了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定期查肾脏彩超,肾功能、尿常规等,了解是否有糖尿病肾损害;定期查眼底,评估是否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高血压

1保持情绪稳定,心情乐观愉快,心平气和,要控制情感,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和激动。

2生活不宜紧张。劳累,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注意保暖。

3睡前不要太兴奋。激动,避免用脑过度,人睡前可听点音乐,让大脑静下来,睡眠要充足,不开夜车。

4进餐不宜过饱,忌暴食,吃少脂。少糖。少盐饮食,每天食盐

5克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谷物。不偏食。

6宜食芹菜,胡萝卜、荠菜,山揸。香蕉。花生。莲心。淡绿茶。黑木耳。蜂蜜等;不宜食动物油。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电烤鸡鸭。浓茶。动物内脏等。戒烟酒。

7衣裤。领带。裤带都不要过紧。弯腰不宜过度,不宜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止诱发脑溢血。也不宜玩麻将,看球赛。打游戏机,防止情绪过分激动诱发脑溢血。

8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做到适度、坚持。

9降压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做到长期眼药不中断不要随便服,不能随便进补,必要时须遵医嘱。还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

冠心病

1.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鱼籽、动物内脏等,多吃鱼、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2.限制食盐摄入,每日10克以下,禁烟、节制饮酒,白酒每日量控制在30ml以内。忌饮咖啡、浓茶等。

3.如果血压高,应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加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130~120mmHg/85~80mmHg)。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振涛

4.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可做适量运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如打太极拳、散步。

5.夜间不宜独居一室。起床前,做到“三个半”:醒后静卧半分钟,床上坐起半分钟,双腿下垂在床边半分钟,然后再起床活动,避免因体位突变导致意外。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6

【关键词】摄食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摄食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4-02

由于社会中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当前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摄食吞咽障碍成为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引发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1]。因此,临床中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文章对32例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情况进行了介绍,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共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为62.7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疾病类型:急性高梗死21例,脑出血11例。所有入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具有咳嗽能力,能配合治疗。

1.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1.2.1进食训练①体位选择:患者能自行坐立的进食可以选坐位,患者身体前倾,喂食者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患者保持坐位困难时,进食可以保持半卧位,将床头摇高30°,用软枕垫起患侧,喂食者处于健侧;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可取侧卧位,将食物送入健侧口腔中[2]。②食物选择:除了鼻饲患者之外,对于其他患者可以将食物做成糊状,不易松散,例如菜泥、果泥、肉泥等。保持适宜的温度,以偏凉食物为主,有助于产生冷刺激从而出现吞咽反射。③喂食方法:饭前用金属勺对患者咽部做10次冷刺激,喂食2勺凉开水后进食,1口量要保持在3-5ml,待患者吞咽完毕还要进行1次空吞咽动作。

1.2.2唇舌训练①声带训练:患者咳嗽,清嗓子,深吸气后憋气,然后用力发音。②舌肌、咀嚼肌训练:患者将口张大,尽力将舌头外伸,沿口分别舔上下嘴唇及左右口角,然后缩舌,上下牙互叩,并进行10次咀嚼动作。如患者不能自行伸舌训练,护士可以用纱布将其舌把持后进行。每次5min,每日三餐前进行。

1.2.3吞咽训练①咽部冷刺激:用冰过的棉棒刺激患者咽后壁、舌根、软腭,诱使咽喉肌出现收缩,然后做空吞咽动作[3]。每日餐前进行一次。②咳嗽训练:按照吸气—憋气—咳出的程序进行,要用手部按压腹部,快速咳出,增加呼吸系统对异物的防御能力。③吸吮训练:患者食指戴胶套后放入口中进行吸吮动作。

1.2.4喉抬高训练让患者感觉指导者吞咽时甲状软的骨运动情况,然后在对照镜子,让患者将食指放在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每日训练两次,后期将吸吮和喉抬高结合起来,直到患者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为止。

2结果

32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及护理,吞咽障碍治愈14例,明显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除了无效患者之外,所有患者在进食中均未出现误吸、窒息等情况。

3讨论

摄食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見并发症,根据相关报道,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有5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摄食吞咽障碍。吞咽会影响患者的发音、心理、营养,可能会导致患者误吸,甚至死亡。在正常吞咽中一般是按照口准备—口传递—咽阶段—食管阶段四个阶段进行的,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出现摄食吞咽障碍主要是在口咽阶段,是因为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在发生脑卒中后出现障碍导致的。

目前临床中解决摄食吞咽障碍常见的是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吞咽康复训练能对患者脑细胞产生刺激,促进运动神经元树突的延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适应性。在进食训练中,保持合理的体位可增加食团的内压,也可以防止食物误入气道。舌肌、咀嚼肌训练能加强肌肉的运动活性。冷刺激是较常见的康复训练,它能提高咽部的敏感度。发声训练能改善屏气时声带的闭锁功能。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措施增加了患者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射性刺激,同时也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量,从而促进病灶周围脑组织的重组。在本组病例的早期康复护理中,有31例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了较高的改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急性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维霞,孙慧芹,高从远.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97-398.

[2]李银玲,刘秀芳.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34-235.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7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确诊为脑卒中的出院病人90例, 均为首次发病, 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30例, 女15例;年龄65.6岁±6.4岁;小学12例, 中学25例, 大专及以上8例。对照组男29例, 女16例;年龄63.5岁±7.3岁;小学10例, 中学26例, 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1周开始定期电话回访, 并进行健康指导, 回访6个月, 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评价比较。遵医行为内容包括:定期测血压、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康复锻炼、情绪控制、戒烟限酒。

2.2 健康教育人员

成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 由经过培训的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临床护士担任。

2.3 健康教育频率

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每周回访1次, 第3个月、第4个月每2周回访1次, 第5个月、第6个月1个月回访1次, 通过回访了解病人近况, 并因人制宜地进行健康教育。

2.4 健康教育内容

2.4.1 饮食指导

限制总热量, 控制体重在标准或接近标准体重范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每日盐的摄入量;忌饮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因吸烟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保证适量的蛋白质, 尤其是优质蛋白质, 如瘦肉、鱼类、蛋等;多吃蔬菜、水果, 如芹菜、木耳、洋葱能降压降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如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等, 注意增加营养, 但不暴饮暴食, 保持大小便通畅。

2.4.2 药物治疗指导

指导督促病人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服用适宜药物能防治脑卒中复发。指导病人遵医按量服用有效的药物, 使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各项相关指标控制在正常范畴, 同时指导家属督促病人及时服用药物, 积极治疗并发症。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定期测量血压, 一般每周1次, 对有条件病人最好自备血压计, 每天测量1次或2次, 并让病人或家属记录。如血压偏高, 护士及时向原主管医生反映并调整剂量和药物,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坚持服用降糖药, 定期复查血糖及尿糖, 每周自测2次或3次。坚持服用调节血脂药物, 1个月来医院监测1次。

2.4.3 运动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 正确康复锻炼。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在锻炼中防止跌倒, 避免剧烈运动;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 min, 可减少脑卒中发生。

2.4.4 知识讲解

向病人和家属介绍一些专业知识, 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 增强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和康复行为, 自愿参与和接受有利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各种措施。并强调脑卒中是医疗急症, 复发率很高, 如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头痛、头晕、口角歪斜等表现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10 min, 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到最近的急诊室。

2.4.5 心理指导

指导病人在生活中做好心理调节, 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经常听音乐、看书等分散注意力, 保持情绪稳定, 保证充分的睡眠, 不熬夜, 避免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参与。要让家属掌握病人的心理, 充分调动病人积极性、主动性, 使病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康复。

3 结果

3.1 两组病人再入院情况

观察组再入院5例, 对照组再入院11例。

3.2 两组病人的遵医情况 (见表1)

4 体会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病人增进健康知识, 促使他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1]。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脑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3], 所以在脑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干预, 以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通过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 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 观察组病人再入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依从性, 促进恢复, 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减轻病人家庭经济负担,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电话回访,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427.

[2]梁月香, 严翎, 步红兵,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9) :49-50.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8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0月— 2015年3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病人共113例。在治疗过程中5例病人退出研究:其中3例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加重、意识程度下降不能配合调查, 2例病人未完成宣教内容中途转院治疗, 最终将108例纳入本项研究。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首次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或既往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无后遗症存在, 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病人。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NIHSS评分< 20分;志愿参加本研究者, 接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言语障碍、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调查过程中不能很好配合的病人;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病人;既往有认知障碍、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及酗酒史的病人;由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而引起的脑栓塞者。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纳入后发现脑卒中进展无法配合调查者;没有完成全部问卷调查者;中途转科、出院者。

1. 2方法

1. 2. 1研究团队组成 本研究成员由1名神经病学专业的主治医师、1名神经病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6名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专科护士 (长) 组成工作团队。

1. 2. 2分组 将10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 观察组加入家属54例, 其中男20名, 女34名;年龄28岁~72岁;关系:配偶20名, 子女23名, 其他1名;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8名, 高中以下26名。

1. 2. 3干预措施 对照组健康教育的方法:将脑卒中健康教育内容做成演示文稿 (PPT) 并转换成视频播放, 使病人进行自我学习, 医护人员加以指导。观察组在对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的同时, 加强对病人家属实施同步视频健康教育, 并要求家属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中。在视频健康教育后1 d护士对所有病人、家属提问, 对教育效果反馈差的病人或家属, 反复多次予以加强指导使其基本掌握脑梗死的有关知识、肢体功能训练方法、日常生活护理等。视频健康教育的内容, 主要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中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内容设计:①脑卒中疾病知识: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脑卒中的先兆症状;脑卒中的就诊时机;脑卒中的危害;脑卒中常用的治疗药物;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脑卒中的预防。②肢体功能训练方法:早期被动肢体运动方法;中期肌肉牵张技术训练方法;后期病人主动运动的力量性及精细协调性训练方法等。③日常生活护理:预防压疮的方法;预防跌倒和摔伤的方法;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等。④心理护理:观察病人负性情绪的表现, 给予及时疏导。

1. 2. 4对病人的评价 采用2个量表:1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 评分:包括大便、小便、穿衣、吃饭、活动 (步行) 、上楼梯、如厕、修饰完成情况, 满分为100分。 > 60分为基本完成, 41分~ 60分为需要帮助, 20分~ 40分为需要较多帮助, < 20分为完全需要帮助。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佳。2生活质量采用 “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 (SS-QOL评分) 进行评估, 其主要内容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对工作的影响12个方面。分值越高则病人的生活质量越佳。

1.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讨论

脑卒中病人一般发病较急, 其后遗症有的会伴随病人较长时间甚至终身, 有的丧失工作社交能力, 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很大的困扰,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相较于传统健康教育, 视频化健康教育克服了护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局限性, 规范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 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准确性[6]。接受视频健康教育的病人自我效能水平较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病人高[7]。脑梗死绝大多数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 更多病人带着病回家康复, 同时强化家属的健康教育, 使病人家属了解和掌握脑梗死的有关知识, 对病人的家庭康复及预防再次发病有重要的意义。在病人的治疗中家属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为社会的一员, 当病人面对压力和疾病时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8]。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对家属同步实施视频健康教育, 病人入院后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此研究结果与周桂媛等[9]研究结果类似。周桂媛等[9]研究结果表明, 家属同步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能有效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综上所述, 与家属同步的视频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家属共同参与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 观察组采取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和与家属同步的视频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家属同步进行视频健康教育, 更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脑卒中,家属同步,视频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陇德.脑卒中筛查与干预:一项重大的国民保健工程[J].中国实用内科, 2010, 30 (11) :965-967.

[2]Haggerty IL, Freeman GK, et al.Continuity of care:a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J].BMJ, 2012, 327 (7425) :1219-1221.

[3]华秀珍, 严燕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10, 24 (9) :26-27.

[4]张桂芳.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2) :102-104.

[5]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6]杨倩.床旁视频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3B) :667-668.

[7]杨婕, 李卡, 黄晓.视频健康教育在围术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4, 28 (7C) :2391-2392.

[8]庞久玲, 刘爱东, 张静涛, 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病人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2) :1129-1131.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首次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53.45岁±13.16岁;脑出血41例, 脑梗死39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并均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均有影像诊断依据[4], 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5]。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失语及不合作病人。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病人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对象的一般资料

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后续资料收集过程中, 观察组死亡2例, 失访8例, 30例病人完成研究。对照组死亡3例, 失访9例, 28例病人完成研究。两组病人年龄、病情、脑卒中病因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跨理论模型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 该模型强调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 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 是朝向一系列动态的循环变化阶段发展。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 促使其向行动和维持阶段转换。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脑卒中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别于病人入院24 h内、出院时、出院后10 d进行干预, 均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干预。首先对病人进行评估, 根据其所处行为阶段确定干预内容、方案、干预次数及持续时间。 (1) 前意向阶段:此阶段病人属于无动机群体, 主要干预策略是帮助病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 并利用其对疾病危害的体验促使其考虑进行行为改变, 此外还要了解病人行为未改变的原因。 (2) 意向阶段:首先要肯定病人的意向行为, 为其推荐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 与病人在认知及情感上探讨不健康行为的危害及行为改变的益处, 为其行为改变打基础。 (3) 准备阶段:与病人探讨自我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帮助病人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技能, 并争得家人的支持。 (4) 行动阶段:首先肯定、鼓励病人的行为改变, 充分运用家庭支持、同伴帮助、电话咨询等正性强化、营造氛围的手段帮助病人进行行为改变。 (5) 保持阶段:主要是防止病人因环境变化或自我效能不足而放弃已建立的健康行为, 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加强随访管理、家庭支持、定期监测等。

1.2.2 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6]评价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GQOLI-74) [7]调查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同时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水平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存活者中50%~70%留有一定的后遗症, 如昏迷、瘫痪、失语等残疾,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8,9]。但是只要预防用药及时, 治疗控制得当, 其复发率就会相应降低, 其期望寿命年限相对延长。通过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使病人懂得该病发病的原因、诱因、治疗经过以及如何进行功能锻炼、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保持情绪乐观等,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及2级预防措施, 掌握一些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 使病人能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降低致残率。

研究表明,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制订的干预方案对改善病人的不良行为有显著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 观察组病人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行为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05) 。提示:依据跨理论模型制订的干预方案对于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管理行为效果显著,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帮助病人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常规的健康教育只是简单向病人说明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 故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此外, 该模型引进了自我效能这一概念, 能够增加病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信心。根据自我效能理论, 他人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经验则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干预的过程中邀请了处于维持阶段的病人讲解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使疾病得到控制后的成功体验, 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护信心。

本研究提示, 采用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脑卒中病人的护理效果满意。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本研究提示, 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订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管理行为, 对病人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8例首次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管理行为, 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跨理论模型,自我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梁蝴蝶, 李静, 李晓静, 等.首发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26 (6A) :1458-1461.

[2]李明华, 殷凯声, 朱栓兰.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7-21.

[3]王晓洁.跨理论模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10A) :3150-3151.

[4]黄壮光.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52-53.

[5]张曼.浅述脑中风患者分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心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6) :158-159.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81.

[7]李凌江, 郝伟, 杨德森, 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Ⅲ生活质量问卷 (QOLI) 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 (3) :227-23l.

[8]刘聪聪, 祝筠, 陈淑雷, 等.脑卒中远程康复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4, 28 (2A) :385-387.

[9]李星丹, 张振香, 易景娜, 等.脑卒中病人连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3, 27 (12B) :3972-3973.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篇10

l 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1.1 体位要求

正确的床上体位可避免病人将来出现异常的痉挛。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尽可能地减少患侧肢体的压迫。卧位应采取健侧卧位和平卧位交替的方法, 1 h~2 h翻1次身。病人平卧时, 要将患侧肩下垫一小软枕, 使肩胛处于伸展状态, 患侧上肢也应垫一平软枕, 使肘、腕伸直, 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垫一长软枕, 腘窝处再垫一小软枕, 使患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 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在90°以下。双足之间也应垫一小枕, 防止小腿内收。侧卧位时, 背部垫软枕, 使身体倾斜60°~80°, 不可过度, 防止发生窒息。

1.2 被动运动

脑卒中急性期, 生命体征稳定后, 在不妨碍治疗时应开始进行患侧肢体的按摩和被动活动, 按摩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 先轻后重, 由慢而快, 每天按摩2次, 每次20 min, 也可在患侧肢体关节处涂抹上红花乙醇后轻缓按摩。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高活动。如前臂的外展, 腕及手关节的外展及对掌, 被动活动每天2次或3次。对意识清醒的病人, 在被动运动时, 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 嘱病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的肢体能活动。

1.3 主动运动

当病人意识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训练。主动运动应在护士和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每天2次或3次。第一步锻炼上肢:让病人用健手活动患手, 护士帮助病人将患手的五指分开, 将健手五指分别卡于患手五指之间, 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由低至高, 视病人的情况, 要求病人每次保持5 min~10 min, 手不要晃动, 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第二步腰、臀部的锻炼:嘱病人平卧, 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 双足抵于床尾, 助手压住病人的双足关节, 让病人尽量使臀部抬高离开床面, 并保持不要晃动, 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动作时, 抬高的高度以病人的最大能力为限, 嘱病人不要过分用力憋气, 保持呼吸平稳, 每次1 min~2 min, 每次5下, 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第三步在床上移行: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 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动, 健手握紧床头栏杆, 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若病人健手肌力达5级, 可教会病人手抓床边栏杆, 健足插入患肢关节下, 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2 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周~2周后, 出血性脑卒中发病2周至1个月后, 可对病人逐渐进行坐、立、行的训练。

2.1 肢体锻炼方法

教会病人将自己的健腿置于患腿膝下, 然后沿着患侧小腿向下滑至踝关节处, 用健腿来带动患肢上下运动, 或将弹力皮筋一端用健侧手拉紧, 另一端系套套在患肢的脚上, 用力蹬以训练下肢肌力。床尾系带子, 可以拉带子以协助抬起上身。在不引起病人疲劳的情况下, 进行床上举臂、抬腿、抬足等运动。瘫痪肢体不能主动活动时, 要帮助做被动运动, 由小关节到大关节进行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被动运动, 并进行肌肉按摩。对弛缓性瘫的病人要协助医师通过诱发病人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促使患侧肌力、肌张力恢复, 以增强病人信心。但同时应注意弛缓性瘫痪必须对痉挛进行预防性康复, 以避免由于恢复肌力而错误训练和形成错误的痉挛模式, 一旦肌力、肌张力开始恢复, 就应停止大的运动。痉挛期会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要通过静止性的反射抑制和反射性控制等方法对抗异常运动模式, 控制痉挛,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从而逐渐建立起正常的运动模式。

2.2 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

2.2.1 根据病人的失语类型,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脑卒中病人如果病变损伤了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可引起言语功能的异常, 会给病人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 重建语言功能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运动性失语主要是言语表达受到损害, 构音困难, 护士应首先给病人示范口型, 面对面地教。命名性失语主要是遗忘症, 病人说不出物品的名称, 只能说出物品的用途, 护士应有意识地反复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强化记忆。感觉性失语是听不懂别人的话, 护士应耐心细致, 应用图片、手势或实物促进病人的理解能力。

2.2.2 早期训练反复示范

一般来说, 语言训练越早越好, 首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感情。如病人不能讲话和阅读, 可用一些画片、单词或短语卡片。如病人对口语理解很差, 则可采用手势和视觉信号配合1个或2个意义明确的单词, 避免用复杂长句。进行训练时护士应大方、和蔼、亲切, 说话时语速缓慢, 并给病人充分的时间回答, 要反复进行[5]。

2.2.3 动员社会支持系统加强言语障碍的护理

言语训练需要长时间进行, 因此, 要动员病人家属、朋友、同事等, 与病人进行言语的交流, 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其能够多听、多说, 加快言语功能的恢复。

3 心理护理

3.1 运用技巧

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6], 倾听并发现病人抑郁的言语标志及抑郁主题, 帮助其探索内心问题, 使之重新认识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7]。护士应告知病情能治愈, 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许多病人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 精神压力特别大, 所以应避免在病人面前流露出对家庭所遇困难的无奈, 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拮据。

3.2 心理疏导

帮助病人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8]。鼓励病人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对病人表达需要给予确认和支持, 使其感觉到心理寄托;给予病人安慰、解释与积极暗示, 指导其从正向、有利的方面看待问题[9,10]。

参考文献

[1]冯正仪, 张华, 胡永善, 等.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J].护理研究, 2002, 16 (6) :367-368.

[2]周宏珍, 郭遂群, 蔡文智, 等.脑卒中病人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6, 20 (3B) :661.

[3]智粉香, 张玉香, 高春娥, 等.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1C) :3036.

[4]王玉龙, 吴向琼, 吴萍, 等.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 2003, 18 (3) :1220.

[5]卓爱琴, 陈少娟, 吴兆怀.脑卒中人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 2006, 4 (11C) :60-61.

[6]Anderson S, Marlett NJ.Communicationin stroke:The overlooked rehabilitation tool[J].Age Ageing, 2004, 33 (5) :440-443.

[7]Robinson Smith G.Verbal indicators of dep ression in conversa-tions with stroke survivors[J].Perspect Psychiatr Care, 2004, 40 (2) :61-69.

[8]孙海香, 梁芬, 于鸿滨.老年病人脑卒中后抑郁社会支持与相关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3, 10 (5) :13-14.

[9]李宇新, 张红瑞.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疗效及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11C) :3029-3030.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11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473. 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00-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在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78/10万,患病率为600/10万,1993年以后我国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2],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家庭照顾者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發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3]。为此,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62例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的相关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有的放矢地对照顾人员实施护理指导,提高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与排除标准

1.1.1 入选标准 本次调查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1例患者选取1例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1)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脑卒中,且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2)住院治疗10d以上(3)照顾人员为长期与患者一起生活的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或主要照料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以上)(4)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

1.1.2 排除标准 (1)所照顾的患者有内外科合并症和/或具有合并症的并发症如糖尿病、COPD等。(2)所照顾的患者为精神障碍者(3)照顾者有精神病史及完全失语症,严重智力障碍。

1.2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男29例,女33例,年龄37~78岁。大专以上23例,中专以下39例。照顾人员与患者关系为配偶31例,父母12例,子女16例,兄弟或姐妹3例,其他关系0例。其中脑梗死48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2、4),不同性别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调查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是笔者根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并搜集相关文献,并请4位医疗和护理专家审定。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和其家庭照顾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与患者的关系、每天照顾患者时间,是否为患者主要照顾者等;第二部分为家庭照顾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共有5部分,包括疾病知识(脑卒中病因、诱发因素、早期症状、后遗症)、治疗知识(药物名称、用法、作用、注意事项)、预防知识(再发预防、并发症预防、应急处理)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家庭环境改造指导)、基础护理(饮食、口腔、排泄、皮肤、心理和管道护理)。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答题,给予很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3个选择回答,分别计3、2、1分,得分越高说明需求程度越高。

1.3.2 调查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3d或至出院当天,由笔者分发问卷调查表,向患者或其照顾者讲明调查的目的,然后逐条件讲解调查问卷的内容,使被调查者完全理解后自行填写或由笔者代填,患者照顾者共发放问卷62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按项累计人次计算百分比及t检验。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希望获得的相关信息的需求程度,见表1

从表1可知9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康复护理知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80%以上家庭照顾者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很需要了解。

2.2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比较,见表2~4

从表2可知不同年龄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基础护理知识、康复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对疾病知识和康复护理知识的需求较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高;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对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较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高。

从表3可知不同性别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男性人群除对预防知识的需求较女性人群稍低外,对其余4项健康教育内容都普遍比女性人群高。

从表4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康复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大专以上人群普遍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较中专以下人群高。

3 讨论

3.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从表1可知9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康复护理知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由于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康复周期长的特点 [4],如今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的病因、一些诱发因素及早期会发生的临床症状等都迫切的想要了解,而脑卒中通常遗留的后遗症之后的康复及预防知识也是其照顾人员非常关注的项目,这提示了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把康复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而80%以上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的了解,这可能是针对一些已经留有某些后遗症的病患对其治疗及后期恢复知识的了解需求,缺少对脑卒中疾病护理技术的专业性指导,包括为患者正确翻身、叩背的方法,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管道护理等。有关资料表明,对照顾者有效的护理指导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而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也是其生活和康复的主要支持来源,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照顾者进行相关护理指导,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增进患者的生命质量。

3.2 年龄因素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从表2可见,对于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50岁以上组得分高于50岁以下组(P<0.05);对于康复护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50岁以下组得分高于50岁以上组(P<0.05)。可能由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照顾的大多为配偶、父母或兄弟姐妹的中老年患者,而大部分中老年患者在长期反复发病过程中都遗留一些脑卒中后遗症,其家庭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帮患者翻身、叩背、喂食、排泄及做一些管道护理等,所以相应的对这些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更为迫切。而50岁以下的照顾者则相对地更关心患者的日后康复知识及疾病知识。可能由于中青年组照顾的患者为同为中老年组照顾的患者(配偶、父母或兄弟姐妹)相较年龄略低,渴望回归社会继续工作,对疾病治疗和日后康复的期望值更高,则更渴望接受脑卒中的疾病知识,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转归有更深入的了解。健康教育内容要因人而定,做到具体化,而脑卒中的健康教育也应体现其专业性[6]。提示我们应更努力的满足中青年照顾者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而对中老年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重点放在基础护理,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相关需求。

3.3 性别因素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不同性别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论男女照顾者对于预防知识、康复护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量相对的还是最多,这与表1的显示结果基本一致,更进一步的表明如今越来越多患者家庭照顾人员对脑卒中的预防及后期康复知识的迫切需求。我们护理人员可针对这一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更为重视此方面的宣传力度。

3.4 文化程度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的程度不同,因此教育侧重点也应不同。表4可见,家庭照顾者的文化程度越低对康复护理和疾病的知识需求程度越低(P<0.05),对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疾病最好的转归是给予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而表4则提示低学历组较高学历组对康复护理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有资料表明,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质量[7]。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对文化程度低的照顾者给予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细致地向其传授脑卒中致病原因和正确康复锻炼等的有关知识,重点宣传康复护理和对疾病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对脑卒中的诱发因素、早期症状等的警惕性,提高照顾人员的照顾能力。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了解照顾者所需的不同健康问题,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上,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指导,帮助家庭照顾者掌握护理要点,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而使患者长期受益,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主编.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

[2] 张俊娥,苏永静,蔡丽娥,周凤婵.脑卒中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9,7(23):1891.

[3] 段思羽.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0,8(8):2219.

[4] 王麗华,陈亚红,黄明春.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9(24):45.

[5] 闰青.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指导的意义.临床军医杂志,2007,12(6):916.

[6] 向超群,陈静,杨文彬.中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华西医学,2005,20(4):749-751.

[7] 王乃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6,4(5C):15-17.

作者简介:

脑卒中男性病人导尿的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2008年8月我科对脑卒中男性病人进行导尿护理50例, 年龄45岁~75岁;脑出血24例, 脑梗死26例;使用一次性假性导尿袋10例, 使用男性接尿器20例, 留置导尿20例。结果发生尿路感染3例, 均为留置导尿引起。

2 护理

2.1 导尿原则

脑卒中病人要使用降颅内压脱水剂, 又要卧床休息, 比一般病人更容易出现尿路损伤, 如尿结石、尿路感染、血尿等。因此, 对于脑卒中病人是要求能自行排尿, 绝不导尿;能假性导尿, 绝不留置导尿;能早1 min拔尿管, 绝不多保留尿管1 s。

2.2 假性导尿

本组病人行30例假性导尿, 无一例尿路感染。

2.2.1 一次性假性导尿袋导尿的护理

清洗外阴及周围皮肤, 用0.5%碘伏溶液消毒阴茎1次, 尿道2次[1]。将假性导尿的橡胶套膜套住阴茎, 用布胶布固定, 胶布缠绕时松紧合适, 既防导尿套膜脱落, 又防阴茎缺血。每日早晚用温水清洗外阴及周围皮肤各1次, 保持皮肤清洁, 无尿迹, 清洗完毕用0.5%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 更换假性导尿袋。

2.2.2 男性接尿器导尿的护理

我科自2007年8月引进冀州市恒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男性接尿器, 在临床上运用后, 效果较好。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每日要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及周围皮肤早晚各1次, 接尿器每日用开水洗浸泡半小时, 洗净后吹干即可继续使用

2.3 留置导尿的护理

2.3.1 留置导尿操作

①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我科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 粗细在F16~F18号范围内;②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③动作要轻柔, 男性尿道有2个弯曲, 3个狭窄, 操作时方法要正确, 遇到阻力不可用力插入。本组20例留置导尿病人5例有前列腺增生肥大。护士在进行留置导尿时嘱病人张口深呼吸, 尽量放松后采用消毒液状石蜡润滑尿管或直接以尿道口注射利多卡因胶液 (利多卡因5 mL和消毒液状石蜡5 mL混合液) 将尿管插入20 cm~22 cm, 见尿后气囊导尿管再插入5 cm。本组病人行30例假性导尿, 无一例尿路感染。本组操作顺利, 无一例病人出现疼痛、出血现象。④注入气囊中液体的量及成分。生理盐水属于晶体溶液, 在囊内易形成结晶而造成拔管障碍[2]。我们选择用注射用水, 注入量为10 mL~12 mL, 前列腺增生病人8 mL~10 mL。本组病人尿管引流通畅, 病人无不适。⑤每日用温开水清洗会阴及周围皮肤, 早晚各2次, 尿道口0.5%碘伏溶液消毒2次, 每日更换尿袋1次, 1周更换尿管1次。

2.3.2 训练膀胱

采用导尿3 d后即行间断夹管试验:静脉输注降颅内压脱水剂时, 间隔1 h放尿1次, 连续2 h;输注其他液体时, 每2 h放尿1次;停止静脉输注时每3 h放尿1次。对于锻炼膀胱排尿反射效果明显。

2.3.3 膀胱冲洗

一般情况下不主张膀胱冲洗[3], 如必须清洗要严格无菌操作。我科用输液装置在消毒的尿管末端进行穿刺快速输入, 冲管量为200 mL~300 mL, 温度20 ℃~30 ℃为宜, 保留30 min, 每日冲洗1次或2次。

2.3.4 拔管

我们发现在膀胱充盈时拔管, 能减少拔管的困难, 又可有效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本科留置导尿的病人拔管后均能自行排尿。对20例留置导尿病人的尿液分析显示, 3例病人出现尿路感染, 拔管后, 嘱病人多饮水, 保证每日摄水量为1 500 mL~2 000 mL, 尿液分析均正常。

3 体会

脑卒中男性病人长期卧床伴随着各种并发症, 最常见的有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等。因此, 脑卒中男性病人行正确的导尿, 给予相应的护理, 不仅可减少尿路感染, 而且可保持被褥干燥、清洁, 减少压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毛红利, 赵红, 赵艳.留置导尿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7) :2485.

[2]段万玲, 李素芳.气囊导尿管拔管受阻的处理及预防[J].实用护理, 2008, 18 (1) :53.

上一篇:路桥过渡段工程下一篇:500kV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