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管理

2024-10-22

生态旅游管理(精选11篇)

生态旅游管理 篇1

一、生态旅游含义和如今发展状况

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含义的表述多不相同,早期的研究工作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相比于国内,那时侯国外的专业人才和学者对此比较关注,而我国对生态旅游的重视要晚一些,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生态旅游。但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含义,国内外的专业人才和学者都不能准确的下个定义,研究并不成熟。生态旅游的含义是基于原生态、大自然自身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因而,在开发生态旅游的阶段,要着重注意对环境的伤害,把其最大可能的压到最低,以确保生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中国人杰地灵,各种风景秀丽的地方,名胜古迹等更是多不胜数。例如:安徽黄山、陕西华山、九寨沟、张家界等等,对于旅游行业来说都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但在开发旅游途中,仍具有一些问题。

二、旅游行业的生态特征

(一)资源配备及开发使用的生态问题

旅游行业拥有高度联系特征,主要是与同行竞争、供应商、游客、当地政府、区域、学校、大众人民以及其他行业等关乎利益的存在不断进行商品流通、物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人力流通等来保证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新型能源的使用以及废物排放造成污染都属于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此外,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根本在于资源开发利用没有深度,资源利用率不高。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业在利用资源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重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生态流通”特性,平衡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以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低作为评判来达成。

(二)生态系统各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问题

各类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生存的根本就是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相互关联,把各种相互作用织成一张网。企业中环境处理要考虑物化网络、管理网络、文学网络及各类关系网络,保证制造一个人文空间,而在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中也要织成一张网,各类关系之间以互动性为最强,通过各部分的团结协作,确保这张网能畅通持续的发挥作用,因而,生态系统之间各类关系处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行业生态发展完备与否。

(三)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功能问题

和谐美好的生态系统必须拥有较好的配备、一定的存在价值、以及自身还原缓解能力,此外,还应该拥有自我组织、自我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还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共生序确保生态旅游发展的平衡,这些都在于组织能力以及人自身的管理、调控能力。生态旅游行业是建立在大自然的根基上,经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创造出一套符合人与自然共存条件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旅游行业代表都要遵守“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旅游行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认真处理矛盾关系,才能有更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三、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组成和特征

(一)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组成

旅游业生态经济的组成分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文因素,另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在此体系中,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保持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是游客最为看重的对方,同时也是如今旅游行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本质保证。因而,这些因素也成为了生态旅游经济重点发展的目标。社会体系也是实现旅游行业生态经济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发展的有利保证。

(二)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特点

1、高度依赖生态资源

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是生态资源,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美景、秀丽的山川河流、富饶的历史遗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和谐美。旅游行业说到底也属于经济行业之一,需要大量耗费生态资源。然而大自然的生态资源毕竟有限,这就提醒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从长远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方式来保证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且不过度使用。生态资源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基础。

2、有限的旅游容纳量

相对来说旅游行业的污染很小,但并不是无污染。旅游行业的发展的确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游客的大量观光,且催生出各类附属行业,逐渐导致旅游观光区环境恶化。国内一些观光区只考虑经济效益,在观光区修建餐厅、各类娱乐措施,导致旅游的生态性降低,使生态旅游停滞不前,旅游行业的规划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通常认为,旅游容纳量与自然环境容纳量、人工环境容纳量、社会环境容纳量有关。

3、生态条件下的经济脆弱

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生态能力、经济调控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这些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的规划制度和管理。旅游行业的经济能力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旅游系统中经济发展占据重要位置,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并不能完全以经济手段调控生态旅游,在季节变化中经济操作更是给生态旅游带来不便。

四、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

要想改变旅游管理的现状,将生态管理融入到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实现旅游生态管理的全新转变,首要的就是要转变固有的思维,不能够再以以往的旅游模式来硬套现在的旅游管理。传统的旅游管理理念只重视旅游需求,而对于旅游资源没有相应的保护观念,对于游客在旅游途中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总体来讲,就是始终将旅游景区置于一个此等的位置,轻视对其的保护与有效管理。在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不仅重视游客的相关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将旅游景区视为主体部分,重视对其的维护,并对游客提出相关的保护要求,对其中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要及时予以制止。

(二)专业人才的甄选

要展开旅游生态管理,肯定是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的。这样的人才不仅有生态管理的思维观念,还懂得如何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对于一些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需求予以满足,而另一些将严重损害环境的需求会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对整个旅游流程予以严格把关,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于旅游资源的有效维护,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整条旅游产业链的生态管控

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会发现,不管是旅游乘车,还是旅游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纪念品等漫长产业链条上的诸多环节,都是可以实现生态管理的。其中一旅游住宿餐饮为例,可以助推绿色饭店、绿色旅店的发展,在住宿餐饮领域构建出更多的环境友好型的单位。首先体现在饭店或是旅店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因素的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建设杂物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尽量降低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占用与浪费。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秉承着环保、健康以及安全的理念,提倡绿色消费,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的现象,减轻旅游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生态旅游管理 篇2

关键词生态资源;湿地;旅游

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80-01

湿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的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对环境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森工最大的湿地,当属沾河林业局的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 127°57′54″- 128°27′24 ″,北纬 48°01′23″- 48°46′45″,总面积211618公顷,是小兴安岭林区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中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为典型、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区发展建设最具潜力、保护价值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1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概述

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属于古生代海西宁运动隆起褶皱断裂带之侧翼,山体主要形成于洪积世末期,岩石以花岗岩为主,次为玄武岩。基本形成东南部高,西北部低,起伏不平的丘陵低山地貌。由于河水流蚀和冲积,多见有平坦宽谷和沟塘,加之夏季雨水过大、气温较低、蒸发量小,使得山脚低平地及沿河岸边地表层潮湿,因此形成较大面积的湿地。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具有湿润森林气候的特点。由于受海洋环流和西伯利亚冷气影响,四季明显,春来迟,解冻晚,风大,降水少;夏季短促炎热,多东南风和大雨,降水量大而集中;秋季日照渐短,气温下降迅速,多大风和阴雨天气,降水逐步减少;冬季漫长而寒冷,多西北风。另外,由于该区纬度较高,土壤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发育方向,区内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黑土等。保护区内河流纵横、湖泡棋布,地下水含量丰富,水质清澈。这些有利的地质条件、气温、土壤等,是历史和大自然给予的,也就造就了大沾河湿地并保存了其自然的、典型的、稀有而多样的天然原始景观。

2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

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飞禽随处可见,保存了如:白头鹤、丹顶鹤、紫貂、棕熊、马鹿等国家乃至世界的珍稀野生动物,除具有自然景观未受到破坏、区内河流纵横、水体资源十分丰富、奇花异草美不胜收,风景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都有鲜明特色的森林湿地景观外,还具有一些特色景观,如大沾河风光、红松母树林、凌空三桥胜景、连环湖胜景、药泉山“神水”、兴安小爬松、火山溶洞、白桦林、兴安杜鹃景观等。

2001年3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建立省(部)级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沾河林区的原始自然景观和开发旅游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保护区内陆续开展出以大沾河漂流为主线,兼带连环湖胜景观光、山间野趣游,药泉神水品尝、乘小火车游览拍照、森林文化娱乐等连环旅游项目,让来此旅游的人们尽情感受大沾河原始美景的魅力。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9--10月到大沾河系进行钓鱼旅游;在春暖花开以后,到大沾河宽阔的水面上进行漂流旅游;到沾河林区,特别是连环湖区、红松母树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观鸟旅游;到连片的天然林或草场茂密的山场进行狩猎旅游;到拥有碧绿树冠、滚滚松涛的森林中进行漫步旅游;还可以享受到森铁列车旅游、森林风光空中旅游、野生动物训养参观游、生物科学考察旅游、观赏民族风情游等。在人们崇尚自然、向往返朴归真的今天,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全能够满足人们从回归自然的历程中获得美的享受、绿的熏陶。

3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管理

1)坚持生态旅游思想。保护区要以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和自然社会为基本对象,将生态旅游、自然保护贯穿于整个生态旅游发展建设中,既要保护所观光对象的自然原始性、环境的完整性,使游客在旅游中获得自然保护的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而且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实现保护区发展建设的目标奠定物质和经济基础。

2)确保景区价格合理。景区、景点、旅游生态村门票,其样式、规格、数量等必须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统一要求制作,由地税部门统一监制,各景点的门票价格由物价部门审批,一经批准,各景点不得变动。自然保护区旅游服务中心要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征收各景点车船的管理服务费。并要在景区内设立价格服务监督站,设置价格投诉举报箱,严格实行价费、价格公示制度,规范商业网点明码标价,杜绝不正当竞争、强买强卖现象发生。

3)落实旅游安全措施。旅游景点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服务设施要定期检查、维修,以保障广大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景区景点内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提示标志,标明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将旅游安全应注意事项及时告知旅游者,做好旅游安全防范工作。景区、公司、旅行社应分别编制游客安全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并为游客购买旅游安全保险。

4)加强生态卫生管理。加强在旅游区内的码头、水面景区、景点的卫生管理,禁止在码头、景区、景点周围乱堆、乱放杂物,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在旅游范围线路中设立保护环境宣教牌,景区、景点、码头等要配备环境卫生管理员。旅游营运工具必须设置垃圾箱,并保持营运工具的整洁。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严禁破坏水生、陆生植物,严禁非法捕杀和惊扰鸟类、乱投食物、捡拾鸟蛋;严禁在适航水面、航道内围栏养鱼、扎箔捕鱼和设置永久性固定设施。

5)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将对景区员工、导游开展的培训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组织学习生态基础知识和保护区管理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导游人员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导游活动必须接受统一管理,并配戴导游证、上岗证上岗。导游、服务人员都要遵守职业道德,使用健康、文明语言,按照国家和旅游行业标准提供热情服务。要诚实待客,不得向游客作虚假宣传,禁止诱导游客购物索取回扣,禁止有损旅游形象和扰乱旅游秩序的行为发生。

总之,为实现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将其建设成布局合理、设备完善、管理规范的多功能、多效益的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的对外旅游形象,就必须在加快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建设、依法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规范经营秩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有效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原有景点,开发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从而为保护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 篇3

1. 生态旅游的内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先提高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3年具体定义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在当地固有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观光旅游, 过程中不损害资源并进行适当地保护, 在当地资源健康持续的基础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生态旅游是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的旅游活动,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强调保护自然景观。长期处于城市恶劣环境中的城市居民, 向往有利于健康的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 于是他们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休养、度假, 在享受的过程中慢慢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 同时保障当地居民的安定生活, 促成观光旅游、区域经济开发、资源保护三者融为一体。

2. 生态旅游管理的概述

基于生态学思想, 生态旅游管理旨在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 同时保护着旅游区的生态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

(1) 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及原则

从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来看, 生态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诉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旅游者置身其中能够系统地深切感受到自然生态、人文环境, 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遵守因地制宜与政府协助相协调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管理措施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原则。

(2) 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

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以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胃出发点, 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协调和控制好旅游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制定和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方针, 较少开发过程中工作的盲目性, 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足、缺少科学规划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未深入认识和掌握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规律、原则、任务等知识, 实践研究不充分, 不能准确把握区域生态资源的优势, 开发生态旅游时缺乏科学的规划。部分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生态旅游经济开发, 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导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地位不准、特色不足、开发层次低等, 生态旅游资源并未充分开发利用, 无法有效发挥潜力。同时, 出现了过度开发、开发不当等现象, 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这种重利益轻生态保护的开发方式将会严重阻碍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2. 旅游区与社区间矛盾突出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 能否协调好旅游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决定生态旅游的实现。然而, 旅游区与社区在土地权属、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冲突日益加剧, 当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 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 之间的互动较少且规模较小, 当地居民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来获得一定的利益, 但是并未有效的结合旅游区开发经营活动, 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和相关补偿机制。旅游区和社区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现。

3. 理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一般包括国有或事业单位和乡村居民, 国有或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较差且服务意识不足, 同时乡村居民缺乏专业培训, 经营理念落后。旅游主管部门专业人才相对较匮乏, 具备旅游管理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和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供不应求, 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缺口明显, 这直接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市场营销落后、服务有限、经营管理不当等问题。

三、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及发展策略

1. 加强认识、科学发展

政府需要在宏观方面推动生态旅游管理, 提高主体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和重视, 加强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普及生态旅游的内涵、管理理念, 并通过适当的培训来及时更新相关生态旅游态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综合考虑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因地制宜、协调开发发展生态旅游。避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地开发生态旅游,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价值功能,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考虑社区和居民的利益, 调动积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 更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各方面因素, 不能忽视社区和居民的利益, 重视他们对资源的经营权。同时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并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关键, 他们不但需要精通生态学和旅游学,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能力。只有保障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 才能为生态旅游管理注入动力, 有利于生态旅游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生态旅游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并增加了当地居民就业的机会, 同时也提高了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起点低, 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很惊人, 从而带来了一些生态旅游管理的问题。需要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促进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我国生态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7.

生态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4

1、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原则

1)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前应事先规划整个区域性的旅游管理计划。

2)项目建设初期应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各方观点权衡利弊,对该项目建成后对该地区的综合影响进行一个评估。若评估结果中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再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和监管,力求使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以当地自然环境承载力为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规模大小为原则,尽可能减轻游客游憩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冲击。另外,要始终以当地支柱产业为核心,其他各类产业紧随其后,切勿本末倒置。

4)在整个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民众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就算外来的理念再先进,无法得到当地人的认可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要采取沟通妥协的方针政策,在不触及当地特殊民俗的情况下,使地区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5)在建设中要充分理解当地居民的家园情节,通过表达尊重之下的合理解释,让他们明白这个项目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对一些古迹还可以形成反哺作用,不但不会破坏,而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翻修等。这样当地居民在支持该项目的同时也会投身到环境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去。

6)商业运作要合理,运作机构要慎重选取,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良心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使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既专业,又环保。

7)确保一定比例的生态旅游项目经营收益用于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当地自然生态。

2、生态旅游项目风险管理

2.1生态旅游项目风险识别

第一,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识别性和无法预知性,它潜藏在任何事情的深处,大事大风险,小事小风险。所以想要在项目建成之前便考虑到各种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关联法则来对其进行一般性的推测,找不到风险事件,却能发现其与其他事件和因素的各种联系。这样便能够无限接近风险,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使风险尽量降低。总之为风险做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大量搜集和风险关联的信息则能够事半功倍。

第二,分析各类不确定的因素。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因为不确定所以就要找出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行。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风险也许时刻都在改变种类,也有可能在改变大小。这就要求有关方面要有危机意识,做好风险增大的心理准备,设置多个预案来应对风险的发生。

第三,建立风险清单,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所有项目成员和当地群众,共同思考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对失败和挫折不能过分畏惧,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第四,风险清单建立之后,要尽快给出风险识别报告来更好地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若风险清单无法通过审核,那么就必须重复上面给出的步骤,直到得出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最终敲定发展案例。

2.2风险分析

对已识别的风险以大小为分界线,将其分组做一个归类,风险大的放在一起讨论,风险较小的放在一起讨论,这就是风险分析。说白了就是看看这些已经分类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如果实际出现这些风险,它对项目的建设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生态旅游项目和其他的项目有着很大的却别,它是切实关系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度的,其他项目几乎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然而麻烦就麻烦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无法量化,换句话说在短期内根本都无法估算出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也许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负面影响就会集中体现在环境破坏上。也许要过几百年,这都是无法预测的事情。因此这类项目在进行风险分析时,绝对不能呆板僵化,不能仅仅是程式化的进行理论分析,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富有针对性的进行多方面考虑,分析出风险和预防风险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完善风险预案,在实际运作中创造更大效益。

2.3风险评估

在每个项目建设初期,有关方面都会对项目的环节制定一个风险星级标准,而把最终的风险报告和该标准进行对比,这就是风险评估。评定出可以接受的风险,还有一些允许存在但是需要处理的风险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处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都有去做的理由。同样的,要想从这些事情当中获取利益,就必须面临风险。而相对的,利益越大,风险也就会越大。当风险尚未对项目的实际建设造成影响时,我们应该想尽办法,通过合理的人为手段,尽量避免风险发生:而当风险已经存在,并对相关事件造成了负面影响时,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另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对风险后遗症进行弥补,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只有这样,在今后面对风险时才能更加从容。

管理哲学新生态 篇5

知识成分越来越多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较好地解释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产业地理分布。土质好、气候和降雨量合适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生产;盛产石油的地方为其它地方的工业提供石油;资金雄厚的国家组织资金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提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以美国为例,“在19~20世纪在大部分时间内,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因为它有美国东部最好的天然良港,并有充足的资金建设通往中西部的水路;匹茨堡是钢铁之都,因为固有的煤炭、铁矿、河流和湖泊的分布,使该地区成为生产钢铁成本最低的地方;由于铁路的便利,芝加哥成为美国的运输的中心城市和全世界的肉猪屠宰中心;得克萨斯自然是石油中心;因为有足够的电力,华盛顿州的哥伦比亚沿岸成为铝的产地……”(《资本主义的未来》,p72, 瑟罗)然而,今天再研究一下20世纪初美国最大的12家企业的名单:美国棉油、美国钢铁、美国炼糖、大陆烟草、联邦钢铁、通用电气、国铅、太平洋邮电、人民煤气、田纳西钢铁、美国皮革、美国橡胶,这12家公司中有十家是自然资源公司。然而,除了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的通用电气,其他公司如今只有很少一点残余地保留在别的公司内(被兼并或已倒闭)而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生存至今。今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而言,自然资源的占有程度已经不是比较优势了。

“经济中的知识成分越多,能源消耗就越少。”(《知识资产》,马克斯·H.博伊索特,2004)现代产品所需的自然资源更少了:桥梁和汽车所含的钢材数量更少,电脑所需的零件几乎不占用什么自然资源——作为电脑最重要部件的芯片,其主要元素硅不过是从普通的沙子中提炼出来的;另一方面,低廉的现代运输,可以将资源运送到世界任何地方。而且,排除一般通货膨胀因素,20世纪70~90年代,全球范围内自然资源的价格下降了60%,可以断定今后25年内还将下降60%。更重要的是,世界正处在材料科学革命的边缘,这场革命将会带来新型的定制材料。生物工程技术也将加速农业的绿色革命。

资金的可利用性也不再是竞争要素了。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更多人可以在纽约、伦敦或东京筹措到借款。资金密集型产品不一定非在富裕国家生产,富裕国家的工人也不一定是在资本投入多、劳动生产率水平高和工资收入高和行业工作。传统意义下的、对企业所投入资金与所投入人工之比例的规划已不具现实意义了。无论是用于购买生产设施的有形资金,还是用于创造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的无形资金,都可以、也必须由相同的投资基金来实现。传统意义下的、未经训练及教育的劳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已不构成生产要素。

无需特定领导者的企业

“我们都是只有一支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Luciano de Crescenzo,1920)这位20世纪意大利诗人的隐喻并不是为21世纪的企业而作,但是它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成功将属于那些没有特定领导者的公司。或者更确切地说,成功将属于人人都有领导权,和蜂巢、生物群体、或鱼群并无两样的企业。

如果一个公司的CEO想控制一切,这家公司将遭到灭顶之灾。在一个越来越混乱、越来越需要智力的世界里,高层管理团队比一个单枪匹马、薪水高得惊人、坐在一个“招财进宝”式的钱柜后面的CEO要强得多。你或许会认为一个群龙无首的团队肯定是低效的。其实不然。一只蜜蜂或许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东西,但一群蜜蜂却是致命的。“你只要看一看生态系统,你就会明白,并不存在什么等级森严的制度。”Peter Cochrane先生,BT实验室的研究部主任说。“每一样东西都是低调的、平淡的,适应能力很强,也是非常残酷的。”

互联网使公司成了“蜂巢”。信息不是通过某种渠道自下而上地传到CEO那里、然后又自上而下地传了下来,而是平等共享的。“建立互联网的实质在于,人们只要一接触互联网就会明白一件事—没有任何负责人。”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商业创新中心的电子商务主任,John Jordan说。

这种组织安排的好处在于,最适合做出决定的人很快就能做出决定。这是否会给公司造成混乱呢?当然会。但是这未必就是坏事。自上而下的统一思想会使企业瘫痪。硅谷深谙此道:程序员调试软件时,故意使自己同别人隔绝开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与同事们犯同样的错误。

21世纪,统领一切的CEO将不再风光。要兴旺发达,公司”领导者“必须明白:商界与自然界一样,没有一个可以真正控制他人的人。

为“长尾”而设的企业

考查经济史,人类经济发展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小批量手工定制(早期的农业和手工业)、大规模标准化(工业化时代大批量地生产标准产品)、大规模定制(信息时代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既是大规模生产,又是个性化的。这只有在新经济时代才能成为现实。我们也已看到实践成果了,比如在线音乐的下载、在线购书、网络广告,等等。

“长尾”是一条统计曲线,认为非热门产品在技术和现实条件下如果容易获取、成本极低、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前提下,其规模总和将大大超过热门产品,这是对80/20帕累托法则的颠覆。后者说80%的收益来自20%的产品贡献。

大规模定制如何成为可能?首先,超低价的生产使尾部市场(利基市场)有利可图。其次,大幅度下降的(消费者)获取成本和(生产者)营销成本使尾部市场供应丰富。第三,为个性化的选择提供服务,需求分散化。第四,消费者自行加工产生需求信息,使尾部变长。最后,汇总的尾部市场的需求(从而是利润)不小于热门市场。

以上几种可能的实现又依赖于:①生产工具的普及,实现超低价格的用户生产;②传播工具的普及,使营销成本极大地降低;③高效、低成本地连接供给和需求,做好供求双方的匹配服务。只有数字化产品/工具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降低成本的终极方式就是消灭“原子”,用“字节”处理一切。纯数字产品的销售企业,只需将产品存储在硬盘上,并通过宽带来运送它们。生产、存储和销售的成本接近于零(在销售量达到一定的大规模之后);版税只在销售发生之后支付。这是最高境界的市场—即需即制的市场。

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篇6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渊源

在我国, 生态旅游的起步较晚。这一理念得到人们普遍重视始于1995年, 在全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之后, 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才开始频频出现。

生态旅游理念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现实考虑。第一是环境问题, 基于全球环境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 人类必须对资源利用方式和传统旅游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和定位。第二是游客心理, 人们在长时期的旅游活动中逐渐会审美疲劳, 表现出对传统旅游方式的厌倦, 旅游业相关部门必须从游客本身的需要出发, 积极探索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刺激大众消费, 拉动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最后一个方面是基于战略趋势的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不但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WTO也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演绎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理念, 为跟上国际趋势的大潮, 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旅游的开发刻不容缓。

二、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 生态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

生态旅游推行以来, 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热捧, 但同时这种热捧也造成生态旅游管理单位不计成本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以增加旅游利润收入, 把许多自然保护区开发成为自然生态旅游区, 将其作为旅游经济增长点加以不节制地开发和利用。由于缺乏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和评估, 管理者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盲目地探索和粗放式的开发, 并且在利用过程中保护不够, 造成相当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害和浪费。

2. 原始生态环境失衡

一味从经济角度出发建景区、修公路等, 只为了能吸引大量游客而不顾自然保护区内原有的生态平衡, 造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破碎化或岛屿化后果, 不但破坏了原本景区的自然风貌, 而且因过多的游客对保护区内自然植被的破坏和践踏, 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

3. 景区内环境质量下降

不加节制的旅游活动造成保护区内污水、废气、垃圾增多, 对土壤、水源和大气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 不适当的人工造景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视觉污染, 减少人们旅游的乐趣。由于游客众多, 随意丢弃的废弃物垃圾造成景区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不仅损害了原本的自然景观, 而且对野生动植物的存活也形成了威胁, 甚至于造成严重危害。而私家车的涌入, 饭店、宾馆增多等排放的汽车尾气、煤烟气中包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 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设施及其他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污水不加处理地随意排放, 污染了景区水环境。各种不适当地开发和滥用资源, 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三、生态旅游管理完善措施分析

1. 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管理观

在为了满足社会对生态旅游的需要而对生态资源开发和利用时, 要科学的规划自然保护区内的各个景区, 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及生态资源的有机保护。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 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旅游管理相关人员要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管理观念, 根据自然生态经济原则, 以科学的生态市场营销战略武装全局, 在突显生态资源旅游价值的同时, 还要尽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管理观, 科学地进行景区规划与建设,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有机结合起来, 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

2.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坚持绿色旅游理念

传统的“先开发, 后保护”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理念很难从根本上对失衡的环境进行治理, 因此必须要把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打造绿色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塑造自然保护区内绿色旅游形象, 做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旅游区要自觉并积极广泛传播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绿色旅游理念, 号召游客自觉爱护生态环境, 使旅游过程得到质的升华。

3. 保护区内要重视植被环境健康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的绿色植被不但可以起到造景的功能, 另外还可以优化自然环境, 净化空气, 保持水土, 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 要注意保护生态区内原有的森林资源, 引导游客不要随意践踏草坪等, 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明文规定, 把保护自然生态的思想放在首位, 尽力保持自然生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4. 加强立法, 以法制的强制性保护生态资源环境

政府旅游管理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对旅游业管理单位的开发行为进行约束, 建立旅游业统一规范的开发原则、服务标准和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作用, 对生态旅游实行法制化管理。

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环境都逐渐变为一种压力,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提倡生态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是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方式, 有利于保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长久、持续利用。因此, 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 以及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和完善措施, 是十分有必要的。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篇7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生态旅游到底能够给社区带来什么利益、怎样才能实现理想的生态旅游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内容究竟是什么、社区生态旅游的有效管理措施有哪些、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规范怎样制定等等问题的处理一直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文对生态管理的论述能为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影响因素

(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

由于旅游业影响范围比较大,因此对旅游实施管理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从总体上看,这些影响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内因主要是指开展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当地相关获益人,这些获利群体的积极参与能够最大限度的对社区生态旅游的进行和发展发挥巨大效用。因此,在对社区生态旅游进行管理是要将这些内部因素全部作为主要的调控对象。可以将内因具体分为三个主要组成成分,分别是旅游公司、政府单位以及当地群众,这三个组成成分之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相同领域内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约,它们共同作用、共同促进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社区生态旅游的外部影响因素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外因主要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者、外在环境积极非政府组织。尽管社区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社区居民收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施管理规范时就可以忽略掉旅游者的需要,相反的,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主体对象,他们的需求都对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活动中馋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它的社会地位正在稳步的提升过程中,并且在群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了一架互通有无的交流桥梁。在社区生态旅游的扩展中,非政府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调节、交流、咨询等作用,非政府组织通过使用合适的方法,再结合自身影响力,对社区旅游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达到维护当地群众利益和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目的。而外部环境则可以确保社区生态旅游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规范、经济、措施、安全等方面对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全面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的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

社区旅游模式与传统旅游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它将当地居民在旅游中的地位重新进行设定,并以社区的形式对旅游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定位,使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在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完美呈现。但是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最根本问题是旅游的发展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仍然在被运用,没有确立居民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认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居民进行旅游活动时具有单调性和被动性,同时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决策权力不足。因此,在强化社区旅游管理时,应该有效指导,从精神方面、规范方面和行为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指导和教育,不断加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

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阻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首要待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水平低下包含很多因素,对妨碍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两点:第一,以降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促使服务质量急速下降,这一点也是国内旅游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受到群众消费观念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情况,不但导致难以确保旅游企业获利,而且导游的服务质量和客户需求也都难以保证,这种现象也同样出现在社区生态旅运营过程中,是这种现代型旅游管理模式陷入极大的困境中来,第二,旅游其一二产品创新能力弱。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旅游项目内容过于单调。社区生态旅游最吸人眼球的地方就是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强,但是受到旅游企业制定的行程表的影响,新型的社区生态旅游有变回到传统的观光旅游,原本的价值意义得不到体现,严重阻碍了社区生态旅游的长期发展。

三、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利益分配机制

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利益获得者的创造能力和主管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社区生态旅游的今后发展。在完善和和改进利益分配机制时,要特别强调现代化的手段和理念,使利益分配机制能够达到大部分人的需求目标,同时,要具有生态补偿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第一,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社区生态管理模式,将通过旅游获取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当地居民。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运用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公民的利益,引导居民自主开发旅游项目,并为当地居民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第三,在旅游业的纪念产品中要突显地方文化特色,例如,在纪念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以当地特色材料为主进行加工,在饮食,住宿等方面加强地方特色建设。

(二)强化居民教育,提高旅游参与度和管理意识

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居民的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社区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上可以采取下面几种办法:首先建立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保障机制,使居民对旅游的发展和定位有表决权和知情权。其次,建立方便快捷的沟通机制,是居民和游客之间可以实现互通有无。最后要建立完备的旅游问题处理机制,使居民能够从客观角度提出与旅游发展中的问题相关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并把这些想法和方案反馈到相关部门。

(三)净化旅游市场,为社区生态旅游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浅析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篇8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形式和更人文化的生态旅游, 以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为目的, 重视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并且兼顾当地居民的参与和对其利益保障, 强调当地社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占据主导。社区生态旅游特点是将社区概念加入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 以社区为中心形成生态旅游发展的新途径。在这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中, 社区及其居民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 社区居民的利益被放到较高的位置上, 强调大部分的利益保留在社区内部, 社区居民不再仅仅是旅游发展的相关者, 更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者。

2 影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因素分析

2.1 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当地社区各利益主体的支持和参与, 生态旅游社区内部利益者主要由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社团、社区居民构成, 四者相互影响、互为作用, 他们互动关系的角色和作用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些主体因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他们参与社区生态旅游活动并扮演各自独立的角色, 从而构成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利益群体。

当地政府:政府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颁布各种政策等形式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和管理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当地政府的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法律规范, 建立的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都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影响。

2.2 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作为市场运作的主体, 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直接执行者, 具有十分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 与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和管理关系极为紧密, 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往往处于较强的主导地位。从需要建立保护当地自然人文资源、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这一角度出发, 要求生态旅游企业在旅游经营中需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的素质, 既是社区居民的雇用者, 更是其合作者。由此可见, 旅游企业素质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产生执行影响。

2.3 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态旅游受影响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同时也是旅游管理模式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因此, 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不能脱离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不仅社区居民的生活、工作即是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旅游标识物又是社区生态旅游服务提供方式。社区居民的角色和作用在社区生态旅游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4 当地社团

当地社团作为各利益相关者联合组织, 在参与社区旅游活动中集中反映了社团的整体利益, 能相对公平反映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各主体的利益。当地社团要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构建中的职能主要是对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各种活动实施整体协调、监控、生态环境保护、平衡各方利益方面的指导, 通过这些手段来规范社区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服务行为, 而不是自身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在以上社区生态旅游参与主体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当地政府与旅游企业之间, 政府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发展旅游事业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 而旅游企业则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旅游企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问题则表现在旅游企业和生态旅游者进入之后, 经营者成为社区旅游的最大受益者, 而社区居民却往往成为负面影响的承受者。旅游企业与生态旅游者之间的问题表现为旅游产品供给的变形;另外, 生态旅游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问题表现为在社区生态旅游中, 旅游者希望更多地接触当地社区居民, 但是为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企业会对社区进行过度的商业化包装, 使社区失去了原有的特点。另外, 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管理过程中, 由于参与程度不同, 因此获得的利益会出现较大差异, 由于获得的不平衡而容易在社区居民之间产生不满情绪。

2.5 外部影响因素

影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外部利益者和外部环境构成, 其中社区外部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生态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等。生态旅游者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结果的需求者和吸引对象, 决定着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中, 发挥沟通、咨询等职能, 其职能主要是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保护生态多样性。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管理实施中要符合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等。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要受到当地社区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活动, 社会和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条件, 影响社区生态旅游参与主体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和管理模式的作用和角色。

3 构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3.1 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决策机制

当地居民应当参与到旅游规划和实施旅游发展的决策过程中, 通过旅游开发管理部门授权居民相应的决策参与权力, 使当地居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旅游管理中。首先应创造保障居民参与的决策机制, 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在旅游发展的方向、目标等决策过程中充分注重居民的意见。另外, 需要在社区与旅游经营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成立当地各阶层参加的旅游区行业组织, 形成旅游发展与规划重大事宜的通报制度、协商制度, 做到任何旅游决策性方案都要经各方论证、研究, 并对一些旅游区重大决策实行否决制度。其次, 建立旅游发展具体方式的合作机制, 合作机制包括旅游业中具体的食、住、行等之间的比例及各自内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合理确定国有、集体与私营的比例关系。再次, 建立对旅游引发问题的协调机制, 当地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通过定期与居民进行沟通, 积极采纳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正确建议, 并及时反馈给保护区管理部门, 并根据这些意见或建议及时调整生态旅游中的某些措施或做法, 让生态旅游的各方主体都能满意。

3.2 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生态旅游活动中, 利益的分配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作为社区旅游而言, 要形成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的受益者主要是当地居民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部门, 补偿的方式可多样化, 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当地政府应该对此给予一定的补偿。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 可将门票收入、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反馈给当地的社区居民。。要积极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 通过自己的经济行为直接获益。当地政府也可以与金融企业联手, 积极支持当地各种主体开发旅游服务项目, 通过为开办旅游服务项目的居民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和担保, 使居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开办旅游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的机会, 旅游商品尽可能采用本地的原料, 在本地加工保证本地居民优先被雇佣的权利等等, 通过经济上的积极参与带动他们在其他方面对旅游的参与。另外, 要形成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3.3 形成有效的旅游技能培训和环境知识培训机制

社区居民对于有关旅游的管理知识比较匮乏, 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对参与旅游的各主体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并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包括环保知识、旅馆服务、导游、旅游市场开拓等, 以达到使社区居民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参与到社区旅游市场的开发, 从而能在参与旅游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定期的广播电视节目, 解释现有的旅游活动和一些基本概念, 突出旅游中的环保意识。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培养, 从而使能够居民主动的、自觉的形成保护环境的观念。另外, 需要定期对旅游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对社区参与的认识和与此相适应的管理能力。

摘要:近年来, 我国社区生态旅游正从萌芽状态步入发展期, 社区生态旅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社区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不断增长。本文分析了影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因素, 并提出了如何构建科学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生态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 2000, 1.

[2]黎洁, 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旅游学刊, 2001, 16.

生态旅游建设管理之我见 篇9

一、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态旅游的市场不成熟。

首先,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还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虽然大多数旅游者都向往自然、希望回归自然,但自然保护意识却不强,而且追求娱乐是其主要的目的。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者为了迎合这种需求从而在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大力开发各种度假娱乐设施,再加之目前环境技术手段和监测的缺乏,对环境造成损害在所难免。其次,从国内旅游者的环保观念来看,国内旅游者的环保观念较差。在一般历史文化景区,乱涂乱画、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的恶习尚难以完全杜绝,要求其在生态旅游区主动保护生态,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约束的条件下,更是难上加难。

2. 生态旅游企业存在的外部环境欠缺。

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真正生态旅游活动的完成有赖于无数个把环境保护纳入战略目标的企业的支持。而目前, 在我国现有的统计制度和会计制度下, 企业经营成果完全是以经济收益来衡量的, 这就与生态旅游的多重目标产生了本质上的冲突。在绝大多数的其他企业尚未考虑环境成本、经济成果的衡量也不考虑企业经营的环境收益时, 仅仅要求从事生态旅游经营的企业, 把环境目标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可能的。但是, 作为生态旅游区的企业如果在经营中不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势必会出现大肆招徕客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弊病。

3. 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用“经济”的眼光指挥一切。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回报、短期政绩,在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的情况下,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直接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甚至是濒临绝种物种的消失。这都是以牺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代价的不当开发模式。重开发而轻保护,使自然生态、文化生态遭到空前破坏。

4. 开发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生态旅游专业性很强,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等多重目标,所以开发队伍要专业化,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专家、还要吸纳当地居民代表参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必要的保护手段和技术也不可缺少。但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较短,现在仍沿用传统的大众旅游规划的人员结构和规划方法,这显然已经不符合生态旅游规划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托的资源基础多分属不同部门管辖,作为旅游管理机构的旅游局没有权利对其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参与意见。大多是保护部门又同时搞开发,无论从专业背景或经营管理水平均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开发经营人员的多样化要求。

二、强化生态旅游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地方政府要营造浓厚的保护和发展当地生态旅游的氛围。

我国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和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赢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地方政府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旅游相关实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营造浓厚的保护和发展当地生态旅游的氛围。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从正确思想和观念的培育入手,而不能仅仅是对行为的约束和惩罚。首先,应该增强当地居民对当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长远的观点和战略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增强自觉性和自信心。其次,应培养旅游者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旅游之前明确告诉旅游者应遵守的规范,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第三,从旅游开发和经营者角度来看,旅游从业者要提高认识。生态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身体力行和生态旅游区周围社区的环保氛围最能使旅游者受到教育和感染。

2. 加强环境立法。

保护必须立法,没有法就难以有效地保护。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更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

3.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外围建设。

4.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管理和服务人才。

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缺乏适宜的、高素质的各类人才,生态旅游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需要那些既懂得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又熟悉旅游业运行规律和机制,而且还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

总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也曾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这种旅游形式在未来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发展生态旅游, 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 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 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 强化旅游“富民”功能,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着重对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教育,旅游资源,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延毅, 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1997, 2:24-25.

生态旅游管理 篇10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企业管理;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98-01

智慧旅游指的是在旅游过程中,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应用于人们的饮食、出行等活动中,通过终端设备将最新的旅游资讯发送给游客。随着电子科技的普及,智慧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应用。智慧旅游一方面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另一方面也在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概述

智慧旅游的概念来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和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促使旅游业思考如何重构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服务管理模式,同时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启发之下,“智慧旅游”应运而生。智慧旅游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的变革,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以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从而实现旅游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1]。智慧旅游并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旅游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手机订购车票、查询路线、上网查看景点评价、景区电子地图等等,这些都是智慧旅游的应用。

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一部分。我国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列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江苏镇江确定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开始了“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规划的推动下,智慧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上海的“智能导游”、北京的“景区的电子门票”等。2014年更是被国家旅游局定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二、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智慧旅游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管理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等建立起的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相符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日常事务管理中的应用和某一智能领域中的应用,比如说办公自动化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二、信息技术为企业的综合事务管理和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帮助,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三、内联网、外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对外开放业务中的应用,为企业改善旅游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2]。这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和旅游服务的提升都提供了很大帮助。办公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纸质材料流通的低效性,打破了旅游企业各部门沟通不足的局面,让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为旅游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建议,有效地帮助企业制定管理章程、规划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企业蓬勃发展;内联网、外联网的应用,有效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客户需求和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促进了企业旅游业务的完善。在智慧旅游的推动下,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智慧旅游有助于減轻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

旅游作为一个流量大、流动性强的服务行业,其在管理工作上具有很大难度。而智慧旅游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一方面,减轻了旅游企业对景区导游的管理工作。每个景点都蕴含着特有文化内涵,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设置景区导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旅游企业在对这些景区导游的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如何实现对景区导游的工作态度、讲解效果和服务素质等方面的规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而智慧旅游通过设置电子化的景区导游,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管理问题。例如,在各个景点播放真人语音讲解,帮助游客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通过开发含有景区地图、旅游线路规划、景区内休息区和饮食区等内容的软件,让游客能够通过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满足个人需求。另一方面,减轻了旅游企业对景区交通的管理工作。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中,景区的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游客和旅游企业[3]。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游客们可以事先掌握景区的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旅游线路,避免在堵车、等车等交通问题上浪费时间;旅游企业也可以实时监测景区内外的交通情况,以便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比如说增派相关线路的车辆、控制相关景点的人流量等。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智慧旅游对于减轻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起着重要作用。

(三)智慧旅游有助于改善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

旅游行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应该更加重视游客的个人体验。但这一标准又是无形的,很难加以衡量和测度。而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向旅游企业反馈自己在景区的体验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旅游企业可以根据游客反馈的体验情况,制定改进措施以及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以改善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目标从扩大盈利转向提升游客满意度,提升旅游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而且旅游企业可以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归纳整合这些游客的体验感受和改进意见,从而帮助挖掘潜在的信息,促进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智慧旅游对游客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能够有效帮助旅游企业改善服务管理,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结语: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已经日趋成熟。通过智慧旅游的推广,游客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享受旅游过程,旅游企业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减轻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和改善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姿,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97-100.

生态旅游管理 篇11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内涵,发展路径

生态旅游的管理是以生态学为主导思想对于旅游事业的管理, 生态旅游是未来里旅游事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 人的生命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发展, 旅游其实是一个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过程, 是与大自然的一种身心融合, 对待自然美景不能不负责的随意破坏, 但是前些年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却给旅游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所以为了缓解过去带来的这些环境问题和计划未来生态旅游的发展, 很有必要进行一个这样的探究。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旅游管理是在生态学思想为根本的前提下对于生态旅游进行的全方位系统的管理, 这样不仅对于游客能完美的交差也能对于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有较好的保护, 生态整体性和美学价值也能减少破坏[1]。其实生态旅游管理的对象是受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管理的迅速的发展是基于上世纪末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污染甚至是生态失衡, 其中包括大气的污染、空气质量的破坏、水质的破坏、噪声污染等, 另外还出现了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少数民族文化渐渐消失等问题, 虽然生态旅游的资源原来就有着自身的脆弱性, 但是管理不善和人为的破坏因素却是主要原因, 长此以往, 旅游业带来的那些经意效益和巨大的环境破坏相比, 是得不偿失的,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可以靠旅游业, 但是自然环境和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却是不可复制的, 自然与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这个时代, 谁也不能因一己私利而让后代人失去享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所以说生态旅游管理其实不仅仅是当下的重点话题, 对于未来这也是一个长久的大计划[2]。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

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建设具有过重的盲目性, 主要原因就是旅游业的规范较差。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要从国家的重视、地方的保护、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出发, 要认真贯彻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经济的发展要协调, 如果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则以环境的保护为重点。维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完整、制止环境质量向有害的方向发展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首要任务与核心目标[3]。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必须将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当做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来做, 树立生态旅游、生态开发的理念, 从长远的的高度来审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

三、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在符合生态学原则的同时还要符合旅游产业经济学原则,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必须权衡的问题, 二者的持衡发展是最好的放向。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是使地区管理与地方环境相匹配, 结合实际情况来实施治理和发展, 即因地制宜原则。经济发展的原则不可以不考虑, 旅游业如果可以正常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受益的, 一个城市的小康水平完全可以由其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带动。政府的各项政策需要高度的重视, 政府的政策都以有利于未来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的。这些原则都是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四、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路径

上文提到了几条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 其实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路径在未来里最需要结合的就是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 这样更有利的制定出发展战略。生态旅游的发展终究还是围绕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共同进步的原则进行探寻。生态旅游管理路径的探寻是一项综合的探寻, 也是一件长久的计划。在计划的同时要考虑到政府职能的介入, 有效的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 明确政府的原则取向, 做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在一直以来都被误认为以经济为导向的, 这就是教育上的缺失,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观一定要作为产业经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前提。在国内的旅游景点开始营业之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大家想的都是怎样的让金钱流入本土, 而不是先做一个环境影响评估之后心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与短期的利益或者局部的利益是无法共存的, 所以在旅游景点开放之前就要在测试衡量之后公布生态的负荷极限给生态旅游管理部门, 以保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旅游业的发展要进行统筹性的规范, 在规范的过程中, 要通过比较合理得体的布局进行平衡的维持, 另一方面要以所在的市为依托, 配套设施要实现同步的发展, 这样就可以消除生态与经济同时增长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这项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制度的设定和实施的监督都离不开管理人员, 所以他们的能力和精神境界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管理人员在了解了生态环境管理的宗旨、重要性和过程之后才能真正的合理管理生态旅游, 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总结

综上所述, 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环保意义、人文意义都是无可复制的,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给自然带来了什么, 受益的是人类本身。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中不能被冲昏了头脑, 生态环境的保护比什么都重要, 况且任由恶性循环肆意发展, 未来的旅游业也终将颓败, 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平衡只有在正确的管理路径中才能有发展, 大自然和历史给予我们的馈赠才能完好无损的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杨柳.探讨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科技视界, 2014, 5 (23) :163-164.

[2]王昌玉.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 2010, 8 (27) :101-102.

上一篇:组织层次下一篇:长春城市风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