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效课堂

2024-10-10

“1+1”高效课堂(精选12篇)

“1+1”高效课堂 篇1

“1+1”高效课堂的阐释

我校的“1+1”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关注学情, 关注学生的学, 要激发师生生活力,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1+1”高效课堂中, “1”是学情, 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水平。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水平等。“+1”是教师为学生实现新发展所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创造活动。包括根据学情设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可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疑问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与策略, 也可以是教师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模式。“1+1”是学生实现新发展、教师为服务于学生新发展而创造有效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1+1”高效课堂的内涵

“1+1”高效课堂具有以下四个内涵:一是从师生关系来看, 是“主导+主体”。提倡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激励者、参与者。师生关系和谐, 地位平等, 作用相当, 责任同担。二是从学习内容上来看, 是“教材+ (导) 学案”。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 忽视教材以外知识的教学。“1+1”课堂教学, 利用导学案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进行个体学、小组学, 使学有目标, 学有方法, 学有检测。可以把课外读物、社会实践内容编入导学案, 引导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导学案成为无形的老师。三是从学习方式上来看, 是“自主+合作”。提倡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查、大组讨论三个环节完成知识建构。四是从学习的时间上来看, 是“课前+课中”。课前以自主学习为主, 然后由小组长召集进行互查、讨论。课前时间指的是课堂45分钟以外自习时间, 也可以是课堂45分钟的前段时间。课前学习可以是看书、作业、讨论, 也可以是探究、实验、实践活动。

1.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知识传授型”教学强调教师课堂讲授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研究, 轻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久而久之, 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得相对积极主动, 而学生学习变得被动消极, 更养成了“老师推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习惯, 逐步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或先听老师讲解学生后做练习”的习惯思维。最终将导致教书匠式的、经验型的“勤”教师和真正意义上的懒学生。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过程和方法, 最终失去的便是孩子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节初二英语课《Grammer》。课程一开始, 就有三名学生上台展示板书, 坐在我身旁的老师说, 这是学生们课前学习的成果。我的心中有一丝疑虑, 把眼前的一幕相比较于自己上学时被动听课、课后作业模式, 感慨于现在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无穷潜力。

三位学生分别对黑板上的展示做出了讲解, 语言流畅、思维敏捷, 教师同时指导, 但不批评。接下来的小组学习讨论气氛活跃, 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 每位学生都进入了课堂主题, 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孩子们在发言时, 一改以往上课多见的紧张不安, 换成现在的活泼、踊跃。一节课下来, 我的脑海里回忆的全是学生们的身影。

从课堂的学习效果来看, 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 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 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本节课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 完美地完成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过程。

2.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

要创建“知识构建型”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成长, 首先, 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其次, 在教与学行为方式上, 教师要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具有反思型、智慧型的“懒”教师和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勤学生,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改过程重要环节就是导学案、合作学习小组。导学案的作用是在预习中进行指导, 指引学生尽可能提升效率;合作学习小组是因为在大班化教学中, 靠个人很难有效管理, 而分组管理后, 只要把组长指导到位了, 小组学习就会提高很快。而且兵带兵的过程, 锻炼了同学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 带给我们的惊喜超出预想。

“1+1”高效课堂的实践

1.实现有效制定目标:即精心准确研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 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那么, 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1) 着眼课时目标, 走向“整合”

学科《课程标准》纵向结构上隐性地描述为三维目标;横向结构上显性地描述为富有学科特点的层次目标。同时, 对“总目标”进行了“阶段性”分解。因此, 我们立足“总目标”, 着眼“阶段目标”, 整合“课时目标”。一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其达成的基础上, 渗透“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二是课时目标要重点突出学科的鲜明个性, 要少而精深, 讲究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循序渐进, 切忌面面俱到;三是确定课时目标时, 把文本特点与学生的现状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本年段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进行整体思考。既要考虑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度, 又要着重思考在训练上让学生得到什么, 还要想好实现目标的方法、策略。

(2) 关注全体学生, 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首要条件是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就能加以考虑、明确。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基本目标是否适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展目标是否适合学习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班级有随班就读的特殊生, 在目标中如何体现对他们的关心?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出发定制教学目标。

(3) 明确叙写目标, 逐步“规范”

在行为目标的叙述上, 具体包含四个因素: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并且最终体现在学生有没有具体的进步上;行为动词是可以评价和比较明确具体的;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 为评价提供依据;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是测评学习表现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在认知式目标的陈述上, 采用的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体现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

2.突出两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 以训练为主

(1) 以学生为主, 彰显个性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乐,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2) 以训练为主, 发展智力

要做到课堂实效, 应从学生多尝试, 多实践做起。多尝试, 多实践主要是指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向“活动”倾斜, 而不是让学生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做练习。这就要求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媒体, 多种直观手段, 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 引导学生尝试用刚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形成新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

3.培养三种能力:即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1) 培养提问能力, 让课堂活起来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 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为此, 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重视, 并认真解答,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这样不仅能打消学生对提问的恐惧, 而且能激发学生再次提问的热情, 逐渐培养提问的兴趣与能力。

(2) 培养创新能力, 让课堂动起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要考虑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主要途径: (1) 创设情境, 激发创新意识; (2) 鼓励质疑, 保护好奇心; (3) 激发求异, 学习创新方法。

(3) 培养合作能力, 让课堂效益高起来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以提高教学质量, 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任何时间、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讨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1) 在重点、难点处讨论。 (2) 矛盾处展开讨论。 (3) 在问题的易错处组织讨论。

“1+1”高效课堂 篇2

桂阳二中李湘梅2013年-

在我国,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全国各校积极行动起来,我也卷入了这场改革的大潮,不断的学习。读书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通过读书体会颇多。

2013年4月—6月我的读书内容为《高效课堂八讲》,作者洋思中学的副校长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共分为八个版块:第一讲和谐:高效课堂的追求、第二讲发展:高效课堂的目标、第三讲“打假”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第四讲真学: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第五讲角色归位:高效课堂的前提、第六讲全程备课:高效课堂的关键、第七讲师资培训:高效课堂的基础、第八讲科学管理:高效课堂的保障。这八个方面阐述了洋思中学的经验和做法,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列举种种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真正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学,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从而不断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在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学,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学,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学。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深深地启迪着每一位教师,只要教师都朝着这个目标奋进,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大大提升。“教学生学会与会学”从欣赏学生、信任学生、提升学生的角度来教,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室”为“学室”,做到“我的课堂我主宰”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责任感和目标意识。为了避免“放羊式”无人管的现状,洋思中学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三不”教学思想,即“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等等,让我真正理解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所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在于教师会不会讲、会不会写,而在于教师会不会引、会不会导,引导的水平与效果如何。洋思中学高效课堂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科学地处理了放手与引导、学与教的关系。

“6+1”高效课堂感悟 篇3

【关键词】新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

本学期本校在学习和借鉴河北精英中学和昌乐二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行“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作为高考科目的政治学科不可推脱的也承担了这一任务。传统的政治课课堂,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局限在书本的世界里,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学生也是习惯的听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使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状况。而“6+1”高效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课本每一课每一框节都制作了一个导学案和一个训练案。导学案是课堂上使用的,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来设计,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从而使得每节课都能高效。训练案是课后使用,一般是晚自习留足30分时间给同学们去按质按量地完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两者相结合以达到高效。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甚至出现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处理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的,“6+1”高效课堂适应了课堂改革的需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按照其六个环节的安排来看,需要教师讲的就是“导”和“评”,这两个环节只占了一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其他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去“思”、“议”“展”和“检”,“思”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把导学案的知识提纲自行阅读,勾画和归纳;“议”要求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把老师归纳到导学案上的有建设性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展”要求学生把“思”和“议”的成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师“评”完之后,学生在课堂当堂“检”,看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动脑去思考,并动手去做,这样的安排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同时教师担心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往往一节课“一言堂”,加上有些知识过于抽象,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堂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了不管教师讲得有多么精彩,而听在学生的耳朵里确像在唱催眠曲,使得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因此不管教师的知识有多渊博,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多深入,最终都是做了无用功,效果是事倍功半。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达到高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6+1”高效课堂正是适应了这一点,首先其课堂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并伴有一定的奖惩机制。因此同学们既要兼顾个人利益,同时还要兼顾集体利益,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有可能会影响小组的利益,小组成员之间还需要一种合作精神。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在提升,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非常的积极,是我从教十多年以来首次有的局面,学习兴趣的浓厚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其次,从其课程设置的环节来看“思”—“议”—“展”,“思”是课本的知识提纲,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找到答案,答案的获得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议”是小组站起来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知识,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展”是小组派出成员展示思考、交流的成果,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教师再用几分钟时间归纳总结一下,这种“质疑—解疑—归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课堂氛围,能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逐渐得到张扬,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

三、创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师生之间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隔阂,这种隔阂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就要正确定位,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高效教学课程模式,就体现师生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关系,上课时我不再只是站在我的三尺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身边去,说明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大家平等的。同时提问的时候我都是采取举手回答的方式,而且鼓励学生说,让他们敢说、不怕说错,只要是举手回答的同学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会给予鼓励。说对了表扬其善于思考,说错了鼓励其站起来的勇气。因此,课后有的学生不是叫我老师而是叫我姐姐,这表明了学生对你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表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1+1”高效课堂 篇4

一、模式中概念的理解

1.“1+1”

第一个“1”是学情,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水平。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水平等。第二个“1”是教师为学生实现新发展所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创造活动。包括根据学情设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1+1是学生实现新发展、教师为服务于学生新发展而创造有效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2.“1+1”高效课堂

在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教师要为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使用适当的激励、引导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互动方式,运用“教育模式三原理”,为促进学生差异发展而创造优良环境和条件。要提高教学效益,形成师生共同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追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形成动态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体系。

二、模式的目标和假设

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理论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全方位建构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伙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创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智慧的火花,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这是现代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秉承“知学情,重创造,共发展”的基本思想,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四个“第一”的生本观念,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下图是我们构建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一个完整单元的教学模式。

三、模式的导向

通过模式的构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的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效益向追求人生命发展质量的转变。通过大面积研究实验形成了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等五个维度的教学导向。

1.把学习关系导向“主导+主体”

在“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解决和指导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把学习时空导向“课外+课内”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作业的前置,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时已经能学会、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再重复。教师只需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所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把学习内容导向“教材+(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部分,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便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4.把学习方法导向“自主+合作”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小组形式进行竞争与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合作与竞争。这样,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便能解决许多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把学习形式导向“前置+前移”

“学习前移、作业前置”把预习放在课前,先学后教,减轻了课后复习的困难,减少了问题的积累。作业设置在导学案中,实现“课后无作业”,课后的学习任务就是预习。

四、支持模式的实践系统

“导学案”是由教师设计、学生拥有的学习、合作资料,它是“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

1.“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1)课题名称。一般根据教材自然节次、单元或教学内容确定。

(2)学习目标。可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确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3)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4)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5)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6)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知识应用、成果展示、纸笔测验等。通过迁移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导学案”的设计是“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的瓶颈。为此,我们制定了“导学案”研制的基本步骤。

2.编制“导学案”的基本步骤

(1)培训业务。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组织成员学习下一时段所要设计“导学案”课题内容有关的各项文本,集体研究确立各课题教学目标,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及“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问题形式。

(2)明确职责。根据成员的特长,将下一时段“导学案”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导学案”的主要设计人与交稿时间。

(3)成果展示。设计人在规定时间前拿出“导学案”草案,交备课组集体讨论,备课组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编制人根据大家的讨论意见,完成修订,形成下一时段课堂“导学案”的电子文本,打印“导学案”,同时编印参考答案。

(4)精益求精。“导学案”首次使用后,每个教师都要形成“教学反思”,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给编制人。由编制人完善该“导学案”的修订,形成电子文稿,方可视为导学案编制工作的完成。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学习过程和管理方法。这种模式接受了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关于知识及其知识重组的观点,遵循了合作探究的原则,用简单的方式表述了丰富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学业知识获得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教学形态,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技能,培养了人际的感情与合作。

实践证明,“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它通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评价,形成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案通联互动的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原有状态和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围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这一核心,注重在知学情基础上的创造,在创造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堂1 篇5

高效课堂是时下课堂教学的主流,如何让英语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这些都是应该深思的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梦想,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把英语课堂也建设成为高效课堂,真正在英语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呢?

第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吸引学生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新课导入,巧设悬念,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一堂有高性的英语课堂必须确定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厚实点,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艺术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评价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让学生思维活跃一些,让每个学生在40分钟都收获得更多一些。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丰富精彩。,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如名言警句、奇闻趣事、幽默笑话、时事新闻等等。比如在教授有关旅游话题的时候,首先播放教师家乡的一些风景图片,让学生猜测教师来自哪里,顺势引入问题:Do you like traveling? Where can we travel in Huaian? What places have you ever been to?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foreign country?然后播放一段关于旅行的录像视频,学生观看后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What should we know before traveling? What do we need to take when we plan for our travel?教师顺势引入本课的词汇,完成阅读前的语言铺垫。通过提问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用英语来表达,达成了预期的热身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认真编写好导学案,抓住学生

“1+1”高效课堂 篇6

“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这些流传于大学校园的段子,大部分都有一个“摇篮”——高校BBS。

BBS,中文名“电子公告板”,花名“校园八卦阵”。在网络时代,或是谈天说地,或是八卦辩论,或是挖掘猛料,或是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高校,作为思想、学术、社会敏感的主要神经,更是各类生猛信息或是充沛情感的集结处。如果你想BeBetter Student,BBS绝对是成长的平台,当然,在跨入大学校园之前,也是你选择高校和了解高校真实一面的平台。

每所高校,几乎都有一个到多个BBS不等,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或似小茶馆,学子们敞开心怀,谈天说地。通过这些BBS,见微知著,我们也可观察到它背后高校的风貌、气质。

学术性BBS:

素面朝天,专业为王

BBS定位:学术园地,汇集资源

评估宝鉴:鉴定这类BBS,无需复杂技巧,因为它的名字,往往就素颜朝天,一派云在清天水在瓶的简单大气。这种BBS,通常是某所院校专业性和学术性汇集的主要阵地。在这里,你不仅能够了解学校最新的学术进展,享受充分的信息汇流,还能深入了解学校的王牌专业。

高校代表:“水木清华”;“我爱南开”中国政法大学BBS;云南大学BBS;人大经济学论坛

案例剖析: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经济学论坛

人大经济论坛成立于2003年,内容涵盖经济、管理、金融和统计,辐射文史哲等大学各种科目,是国内最好的经济学论坛之一。版块多、资料全,而且上这个BBS的基本都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或者老师,因此学术气氛很浓,江湖人断言“常常去发帖讨论时间长了水平就会进步”。

有志于报考人大经济学专业,或者是经济学专业的学子,可以提前通过它的版块设计来了解与经济相关的专业。透过它的分区大家可以窥见其专业性:如经济学人、经济学区、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区、工商管理与财会区、金融投资区、考研考博与留学区……

人大经济学论坛倚仗的是人大王牌——经济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在官方和民间的评估中列全国第一。经济学院是全国第一批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一批建立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建立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并在评估中列全国第一;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率先跻身国家百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国内率先获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

级授予权。而人大的大牌“经济学者”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宋涛、吴大琨、高鸿业、卫兴华、胡钧、杜厚文、胡乃武、吴易风等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以及以林岗、杨瑞龙、黄卫平、黄泰岩等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经济学教授已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为学术界所瞩目。

山水BBS:

俯仰天地,往来山水

BBS定位:天空海阔,博览综观

评估宝鉴:在分类BBS命名特征的时候,我发现大量的BBS都有“山水”“天地”元素。天地,纵向坐标,意在“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山水,横向坐标,不仅是指地域坐标中的各种名胜古迹,更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传统或治学之风在现代青年身上投射的一个标印。这类BBS以综合性为王牌,上至国家动态学术前沿,下至校内校外“家长里短”,俨然一副高校万花筒。

代表高校:武汉大学——珞珈山水、东北大学——白山黑水、重庆大学——民主湖、厦门大学——鼓浪听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观海听涛

案例解析:

武汉大学——珞珈山水

珞珈山水版块设置复杂,有分类讨论区,娱乐和下载,山水blog等,子栏目包括本站系统、武汉大学、乡情校谊、电脑网络、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这和学校的综合性与全面性相对应。拿其中的“皇皇武大”版块而言,近期讨论的主题包括:《关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转)》《赵小亭电影文学剧本》《武大成功引进邓子新院士》《校园卡丢了怎么补办》《毕业时节,19条经典总结》。一时之间,还真是不能找到其中的必然逻辑关系,但这种大杂烩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又契合了综合性大学的多样性。

作为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领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综合性大学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较为丰富,比如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学生喜爱的“四大名嘴”“珞珈讲坛”为代表的教会大学生思考的学者与讲坛,还有藏书丰富,建筑风格古朴的图书馆让学生迷恋,更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当然,这些议题也是BBS上各类大侠茶余饭后的谈资。

潮派BBS:

独辟蹊径,先锋精神

BBS定位:个性至上,创新工场

评估宝鉴:乍看这类BBS的名称,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难以将BBS名称和高校名字建立有效对接,甚至让你怀疑这是版主和创始人在某次夜谈会上笑谈着决定的。但细细思量,这样的BBS命名,又有着深意,包括对潮流的敏感,对创意的渴望,包括对大学生活古灵精怪的独特“视觉”。一些理工大学或者是有区域、民族特色的大学偏爱此种命名方式,用流行语喻之,就是“每个独特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创新生命力”。

代表高校:华东理工大学——梅陇客栈、北京理工大学——连理枝、中国地质大学——侏罗纪公园、中央民族大学——村里村外

案例解析:

中央民族大学——村里村外

村里村外是中央民族大学论坛BBS站,是中央民族大学校友交流平台,学术、思辩、休闲、交友。在这里展示了各民族的文化风情,方便各民族学子的思想感情交流。论坛成立于2007年,共有6个版块,每个版块下又有许多小分组:比如走进民大、休闲娱乐、民社(子栏目包括民族学、社会学、博物馆学、人类学学术讨论)、老乡会、“一个”漫画社等。

中央民族大学的BBS个性鲜明突出,既保留着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又有关于大学生活最尖锐和最前沿问题的探讨。比如,在民族传统方面,民大BBS上一篇介绍图腾、丧葬、饮食、节日的《少数民族的禁忌》被厂为转载流传,成为民族知识普及和各种旅行爱好者居家旅行必备文章,怕也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有这样的资源优势了。

可以说,中央民族大学BBS的特别是来自各个民族的特别。该校是目前中国惟一一所拥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诚如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美美与共”的原则,让不同民族的同学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而“知行合一”,这一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认识论命题兼校训,则引领着民大的同学为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民族理论创新和为国家民族问题决策咨询服务,以及关注和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建言献策。

情致BBS:

花鸟虫鱼,亭台楼榭

BBS定位:见微知著,亲民路线

评估宝鉴:乍看高校BBS列表,其中“园字辈”“楼字辈”“花字辈”“鸟字辈”的比比皆是,但看名字,还以为误入了东方庭院,欣赏各种诗情画意的景致呢。这些精巧的所属,往往是一个玲珑而有情调的BBS。在这些BBS中,学子们未必谈论许多高深的话题,或者莫测的大概念,往往从细节,从细处,关注学校的发展,交流生活的点滴。而这些大学,好似这庭园花草的意境,欣欣向荣,别具特色。

代表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花园、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福州大学——庭芳苑、南京大学——小百合、对外经贸大学——小天鹅

案例解析:

福州大学庭芳苑

福州大学庭芳苑一如它的名字,温暖清新,蓬勃向上,是各种生活信息和最新资讯的汇集处。且看它的版面设置:思奇图贴、动漫小窝、二手市场、学生商城、缤纷体育、老乡Show等,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展示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大学生活触觉。

一位福州大学的学生兼资深版友说:“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也养成了每天上一次庭芳的习惯。把庭芳当作是最快了解外面发生的事的窗口,当作是郁闷了,可以解闷的地方,也可以说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个朋友。小溪有清冽欢笑兮,瀑布有飞流以壮观;星月有闪烁点缀兮;太阳有炽烈以耀世。但是这一切,在庭芳的面前,显得多么渺小。”确实,饱经风霜的庭芳苑里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文章,那些都是有底蕴的文章,她的文化内涵的芳香可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到来。

福大BBS的桥梁作用,更是凝聚了一批足球发烧友,从庭芳苑BBS的足球版成立发展起来,成立了庭芳苑足球队。由此,学校开放凝聚的校园文化特色可见一斑。

金菱1号菱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篇7

1 地块选择

菱田宜选择在靠近水源、能排能灌、周边无污染源、涨落平缓的池塘、河湾、低洼水面、湖泊边缘等。水下的淤泥层深度在20 cm以上为宜,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到1.5%以上[1]。

2 播前准备

2.1 清塘

播种前彻底清除菱角塘内的杂草与杂物, 必要时施用石灰375~450 kg/hm2进行消毒。

2.2 基肥

菱角作为水生蔬菜, 其需肥规律与旱生作物有所不同, 需肥量较集中。种前可视菱塘肥力情况, 均匀施入腐熟泥粪30 t/hm2或优质有机肥525 kg/hm2。

3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 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菱角种性易退化, 必须选择具有品种特征特性、菱形饱满、充实度高、果形端正、果皮充分硬化、种芽完好、无病虫害、无腐烂果实的菱角作为种菱[2]。金菱1号为金华地区的菱角品种, 该品种经过多年培育和优化, 各种营养元素的指标均优于一般品种, 壳薄、质白、肉脆、香嫩可口, 出果率高。

4 适时播种

当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播种[3], 播种方法包括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直播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 有撒播与条播之分。用种量撒播300~375 kg/hm2, 条播行距2.0~2.5 m, 播量225~300 kg/hm2, 种植田需种菱300~375kg/hm2, 育苗床需种菱3 000~3 750 kg/hm2。

浅水菱一般在播种后45 d左右进行定植, 行、穴距1.5~2.0 m, 每穴栽植苗1束, 即2~3株, 将其插入土中定植, 土壤肥沃的可稀植, 土壤偏瘦可密植。深水菱一般在播种后60 d左右进行定植, 每穴栽植菱苗1束, 即8~10株, 用竹杆将菱束固定, 遇到风浪时可以相互支持, 抗风浪能力增强。移栽定植要细心操作, 防止碰断芽头, 扯断菱根。

5 菱塘管理

5.1 水位调节

定植后宜保持在0.2~0.3 m的水层, 随着植株的生长, 水位逐渐加深, 深至0.8~2.0 m为度。结果期要加入活水, 提高菱角鲜洁度, 通过活水调节水温, 提高开花坐果率。

5.2 整理菱盘

如菱盘过多, 在封行前进行疏盘, 及时剪去弱小、多余的小菱盘, 培育直径30 cm以上的健壮菱盘, 使菱盘数保持在20个/m2左右, 并适当翻动菱盘, 增加水中溶氧量。

5.3 追肥除草

前期施肥不宜过多, 之前作过养殖池塘的可适当减少施肥量或者不施肥, 视水质情况增减施肥量, 并分次施肥[3]。第1次追肥一般在主茎菱盘形成, 并出现分盘时, 施入尿素150 kg/hm2左右。将肥料和河泥混合做成肥泥团分塞在河泥中, 以防流失。第2次追肥在开花结果期, 以施磷、钾肥为主, 此期菱盘基本盖满水面, 选择在9:00—16:00, 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雾, 每隔10~15 d喷1次, 连续喷2~3次, 防止早衰。追肥严禁直接撒施, 以防灼伤叶片。

5.4 病虫害防治

菱角主要病害有白绢病和褐斑病, 虫害有菱萤叶甲等, 生产上应科学轮作, 增加腐熟有机肥用量, 做好越冬清园工作, 减少病虫基数[4]。

5.4.1 菱白绢病。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时易发, 主要危害叶片。先在叶片中部发生少数黄白小斑, 以后逐渐扩大, 最后蔓延到邻近的叶片及全菱盘, 使整个菱盘腐烂。防治上做好菱塘 (田) 清园消毒, 保持塘内水源清洁, 并合理密植, 随时疏理菱盘, 确保菱塘的通风透风, 增施磷钾肥, 提高抗病力, 及时清除病叶, 减少病源。对于发病初期的田块, 药剂防治上可选用70%代森联500~600倍液、25%咪鲜胺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 施药量750~900 kg/hm2, 每隔7~10 d喷雾1次, 连防2~3次。

5.4.2 菱褐斑病。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叶片, 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病。先在叶片边缘发生淡褐色小病斑, 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深褐色大病斑, 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小霉点, 引起叶片早落, 造成结果减少或果实变小。防治方法同菱白绢病, 两者同时发生时可兼治[4]。

5.4.3 菱萤叶甲。

此虫为菱的毁灭性害虫, 幼虫和成虫啃食叶肉, 幼虫群集咬食叶片危害, 轻则造成菱盘孔洞缺刻, 重则会把菱叶全部吃光。秋后及时处理老菱盘, 用作饲料或堆肥以压低越冬虫口基数。铲除岸边杂草, 亦有助于压低越冬成虫基数, 一般重点做好第1代、第2代防治, 补治第3代, 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防治, 如发现蚜虫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进行喷杀。

6 采收与留种

菱角在开花后20~30 d开始成熟, 如作蔬菜或生吃, 在萼片脱落、果皮还未充分感化时采收最佳。如作熟吃或留种, 必须在充分成熟时采摘, 前期及时采摘, 往后的菱角个体会更大更饱满。后期每隔5~6 d采收1次。采收时轻提、轻摘、轻放, 防止伤到菱茎。留种选用果大、无病虫害的菱母上的菱留种, 采后要及时在水中清洗, 除去上浮的嫩菱角。种菱在贮藏过程中, 喜温暖湿润环境, 不耐霜冻, 0℃以下易受冻, 采收后把种菱放入1.5 m深水中并用网袋装置于筐中, 将其贮藏于清洁、流动的水域中。每袋装种菱不宜过多, 以10 kg为宜。

摘要:从地块选择、定植前准备、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与留种等方面介绍金菱1号菱角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 为菱角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菱1号,菱角,播种,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盛利民, 葛志平.南湖菱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07 (12) :14-15.

[2]张长伟, 徐文娟, 王玉华.深水菱角早熟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10 (14) :71-72.

[3]吕家龙.蔬菜栽培学各论 (南方本) [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280-283.

“1+1”高效课堂 篇8

1“1+3”高效模式的创建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1999年尖椒种植技术引进到黎城, 由于市场价格好 (12~14元/kg) , 种植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一亩尖椒买彩电, 二亩尖椒骑摩托”的顺口溜到处流传。从此, 尖椒这一富民增收产业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到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 黎城县曾有“华北尖椒第一县”之称。但是, 由于长年种植、品种混乱和技术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尖椒病虫为害逐年加重, 产量效益急剧下降。在国家“绝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 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 终于创建出了玉米套种尖椒“1+3”高效模式, 即在两垄玉米之间套种三垄尖椒, 实现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1+3”高效模式的增产增效理论

2.1 从作物生态位互补理论来看

其一玉米喜光喜温, 光饱和点高, 光补偿点低, 光合速率可达80~100 mg/dm2h CO2, 为典型的C4作物, 生长盛期适宜温度为20~25℃, 在高产高效栽培中为高秆作物。而尖椒秆矮、耐阴。在两者生长盛期, 玉米70%以上叶片集中于100~165 cm高度, 而尖椒80%的叶片分布在60~90 cm高度, 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 配置层次化, 提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和通风性能。一方面有利于玉米充分利用空间潜力发挥个体优势, 从而达到穗大、粒多、产量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尖椒种植3垄的宽度大于玉米植株的高度, 不影响尖椒受光和后期着色, 这也是“1+3”模式创建的理论基础。

其二, 尖椒定植后不久即进入高温高湿天气, 易落花、落叶、落果, 且病毒病、疫病及日灼病发生严重。玉米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生育过程中需水量和叶面蒸腾量均大, 如遇到降雨过多造成田间积水时, 玉米可以减轻涝害对尖椒的影响, 宽大的叶片遮阳调温, 形成一个有利于尖椒生长的小气候, 可有效控制尖椒的“三落”发生, 减少病毒病、疫病及日灼病的发生, 并可在早霜来临之际作为屏障预防轻霜, 延长尖椒的采收期, 提高尖椒的产量和品质。

2.2 从“营养生态位”理论而言

玉米和尖椒都属喜氮作物。经多次试验表明, 玉米和尖椒的吸氮高峰期异位互补, 时间的错位使氮素利用效率较单作提高20%以上。且尖椒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20 cm的土层, 而玉米根系则向下延伸, 可减少作物间根际养分和水分的直接竞争, 满足作物对养分水分的需要。尖椒和玉米共生期需水需肥特性基本相同, 只要按照辣椒的需水需肥特性进行灌水和施肥, 就能满足玉米的需求, 节水、节肥, 易于田间管理。

3“1+3”高效模式的栽培方式

以360 cm为一带, 南北走向起垄4条并覆膜。垄宽80 cm, 垄高15~20 cm, 垄沟10 cm。第一垄打孔种植2行玉米, 其余3垄打孔移植6行尖椒, 一孔双株。玉米小行距30 cm, 大行距330 cm, 株距20 cm, 亩留苗2 000株左右;尖椒行距40 cm, 株距40 cm, 亩定植4 000~5 000穴, 亩留苗8 000~10 000株;玉米与尖椒间距55 cm。一般肥地稀植, 薄地密植。

4“1+3”高效模式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中性或偏沙性、土层肥厚、灌溉便利的地块, 不适宜低洼盐碱地和沟旁漏水田。结合春耕, 每亩集中深施农家肥5 000 kg, 碳铵75 kg, 磷肥75 kg, 硫酸钾20 kg, 硫酸锌2~3 kg。耕深一般以25~30 cm为宜, 耙平起垄, 选用90 cm宽微膜覆盖。

4.2 选用优种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优质、抗逆性强的大穗型品种, 如农大108、屯玉2号、奥利3号等。尖椒选用高产、抗病性强的日本栗木三鹰椒、新一代三櫻椒等。

4.3 适期早播

玉米要用包衣种子, 4月下旬在膜上打孔种植。尖椒采用阳畦或大棚建立苗床, 于2月下旬播种育苗, 每8~10 m2苗床可移植1亩大田尖椒, 每亩大田用种100~150 g。5月中下旬或6月初出圃, 在膜上打孔移栽。移植时要保证秧苗母土不散, 膜孔覆土要严。尖椒壮苗的标准是:株高10~15 cm, 苗龄70天左右, 真叶10~14片, 节间长1.2 cm。

4.4 科学管理

4.4.1 浇水:

尖椒定植后3~5天轻浇一次缓苗水, 待地皮泛白时及时中耕保墒。开花前一般不浇水, 以利蹲苗。

4.4.2 追肥:

玉米和尖椒都是膜上种植, 不利于生长中期施肥, 一般提倡采用“三肥底施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尖椒的现蕾期、初果期、盛果期采取叶面喷施植物动力2003、磷酸二氢钾、爱丰、农丹等叶面肥, 可促进植株生殖生长, 增强光合作用。

4.4.3 尖椒病虫防治:

对尖椒病毒病可用病毒A 800倍液或菌毒清200~300倍液以及植病灵、病毒灵等轮换喷雾防治。疫病可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灌根处理, 或用85%疫霜灵粉剂300倍液或64%杀毒矾粉剂600倍液喷施, 5~7天喷一次, 连喷二三次。

4.4.4 玉米抽雄打顶技术:

玉米授粉完毕后要对其及时进行抽雄打顶。多次试验表明, 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使玉米增产5%~10%。另一方面, 玉米抽雄打顶降低了玉米高度, 有利于尖椒受光着色, 提高品质。

4.4.5 玉米站秆扒皮技术:

玉米站秆扒皮晾晒可以加速果穗和籽粒水分散失, 促进脱水、晒粒, 提高籽粒等级。扒皮晾晒的时期是在蜡熟后期。据测试, 在玉米蜡熟后期扒皮晾晒15~20天, 含水量可降低14%~18%, 早熟5~7天, 可使玉米增产5%左右。

5 效益分析

“1+1”高效课堂 篇9

1放养前准备

1.1池塘条件

蟹种培育池2只,面积分别为2 000 m2和2 260 m2,进水口离水源较近,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池塘已用多年,池深1.2 m,坡比1∶2,池底平坦,淤泥20 cm左右。水塘进排水系统独立,分别安装1.5k W的微孔增氧设备,对角配备水泵2台。在池塘四周离池埂约2 m处设置蟹穴,每穴用两张瓦片交叉合盖,每穴高5 cm,宽20 cm,共叠3~4层,为幼蟹提供蜕壳、避阴和攀附场所。

1.2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从底部开始到坡面上方贴铺30目聚乙烯网片,池埂内侧用钙塑板围成防逃墙,墙高0.5~0.6 m,拐角处呈圆弧形且向内倾。进排水口安装60~80目筛绢过滤网,以防野杂鱼、鱼卵、蛙卵入池和幼蟹逃逸。

1.3清塘消毒

3月中旬抽干池水晒塘,一星期后进水40 cm,3月20日每667 m2用生石灰150 kg化浆趁热全池泼洒,杀灭池中细菌和敌害生物,到4月5日排干池水,继续晒塘。

1.4种草培水

4月底待池塘底部略有潮湿时沿池边四周种植水花生,池中间也零星种植一些,水花生成活后施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和过磷酸钙1 kg。5月7日全池撒生物粒粒肥5 kg/667 m2,第2天进水0.4 m,进水口用漂白粉挂袋,5 d后用“解毒100”0.5包/667 m2对水体进行解毒,并在池边1 m的浅水处扦插伊乐藻,使水草的栽种面积占水面的30%,因水色较淡,下午追施“肥霸”1瓶/667 m2,促进池塘中单胞藻、枝角类、桡足类快速繁殖,以便大眼幼体下塘后有大量的适口天然饵料。

2蟹苗放养

2.1水质检测

蟹苗下塘前两天开启微孔增氧机和水泵,添水至50 cm,让池内水体充分流动,同时全池泼洒高稳VC,用量为500 g/667 m2,对水体的理化指标如溶氧、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 H值和透明度进行检测,使这些指标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尤其是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不能检出。

2.2苗种选择

“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选择标准为日龄6d以上、淡化3 d以上,适应盐度5以下以及从外观上要做到“三看”达标,即看规格是否整齐,看体色是否均匀呈黄褐色,看活力是否在手心里能迅速散开。另外,体质健壮、溯水能力强,规格在12万~14万只/kg。

2.3苗种装运

蟹苗用透气的塑料框包装,装前沥干水分,每框装1 kg。用面包车装运蟹苗。

2.4苗种下塘

当蟹苗箱到达塘口后关闭增氧机和水泵,把蟹苗框搬到塘边放置5 min,使蟹苗适应塘口气温,再将蟹苗框浸入池水,待蟹苗吸足水后放于池边2min,反复2~3次,选择水草充足的浅水处将蟹苗框全部浸入水中,让蟹苗自行散开入池。

3日常管理

3.1饲料投喂

全程以优质颗粒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原则,投喂方法以沿蟹池四周浅滩处和中间水花生边空白处均匀遍撒,确保幼蟹吃饱吃好。投饲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幼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好、温度适宜时多投,连续阴雨、闷热和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幼蟹摄食旺时多投,蜕壳期间少投。蟹苗下塘时投喂优质开口料,蛋白质含量在46%~48%,随着幼蟹的不断蜕壳长大,投喂饲料的粒径逐渐加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V期幼蟹投喂2#破碎料,20 d后开始投喂粒径1.2 mm的南美白对虾料,7—8月期间投喂饲料的粒径为1.6mm,蛋白质含量降到36%,并添加投喂小麦,9—10月做好越冬前的强化培育,加大投饲量,提高蛋白质含量,11—12月随着水温下降,减少蟹种投饲量,直到水温在5℃左右停止投喂。投喂情况见表1。

3.2水质管理

3.2.1合理控制水位大眼幼体下塘时水深50cm,一星期内连续增氧,不添水不换水,全部变为Ⅱ期后开始添水,每7~10 d添加5 cm,随着水温升高,仔蟹摄食量的增加,添水换水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到6月下旬V期幼蟹时水位控制在60~80 cm,7—8月高温期间水位控制在1.0~1.1 m,9月份以后水位保持在1 m左右,直到越冬。

3.2.2保持充足溶氧保持充足的溶氧是提高蟹种规格和成活率的关键,尤其是Ⅲ期以内的仔蟹对溶氧要求较高,因此在这期间连续或间隔性增氧,一方面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仔蟹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为仔蟹蜕壳提供保障。

3.2.3及时改良水质仔蟹培育到Ⅲ期后逐步提高水体透明度,前期以添换水为主,中后期不定期使用水质和底质改良剂,如每10 d用一次EM菌,用量为1瓶/667 m2;每10~15 d用一次双效底改,每6×667 m2用1包;每2次添换水后用一次解毒活水素,用量为1瓶/667 m2。另外根据幼蟹蜕壳时间泼洒生石灰水、磷酸二氢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稳定p H值,满足幼蟹生长需求。

3.2.4适时管控水草水草是幼蟹蜕壳避敌场所,池中以水花生为主,零星分布一些伊乐藻。到6月底,幼蟹对水草的采食量和破坏性较大,及时捞除漂浮的水草,以免高温时腐烂败坏水质。另外将水花生的根拔松使其浮在水中,在离岸3~4 m处用竹竿扦住成块状或条状分布,水花生生长过旺时要割头,使覆盖率保持50%~60%。

3.3病害防治

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在6月底到7月初的梅雨季节、11月底越冬前以及第二年2月底各用一次杀虫药,防止纤毛虫病的发生。平时定期改良水质和底质,并在颗粒饲料中经常拌服EM菌或VC,改善肠道,提高抗病能力。由于预防到位,未发生任何病害。

3.4其他管理

平时做好巡塘和防敌害工作,仔细观察幼蟹活动、摄食、水质和水草生长等情况,适时增减投饵量,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有无漏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平时记录好日常管理台账。

4养殖效益

从2016年2月19日开始用抄网、地笼捕捉蟹种,到3月21日干池结束,共捕获蟹种1 809 kg,平均产量为282.6 kg/667 m2,总产值为128 018元,扣除养殖成本60 800元,净利润67 218元,平均利润10 502.8元/667 m2,具体见表2。其中规格为80只/kg的产量为455 kg,100只/kg的产量为718 kg,这两种大规格蟹种的占比为64.85%。

5小结与讨论

5.1“长江1号”河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长江1号”河蟹在该地第一年养殖,因其抗病力强、规格整齐、体形、壳色漂亮,受到了养殖户的青睐,同规格的蟹种价格比普通蟹种高出15~20元/kg,且供不应求。

5.2蟹苗下塘后到Ⅲ期仔蟹间的管理至关重要

蟹苗刚放养时池塘内密度高,需要充足的溶氧和适口饵料,才能促进蟹苗变态迅速、同步,是整个蟹种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对提高成活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5.3水质调控贯穿蟹种培育的整个过程

阅读教学“1+1+1”课堂构想 篇10

阅读是数量、速度、方法的集合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以上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详尽的目标要求, 如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阅读数量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 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对阅读方法的要求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视野”。为此, 语文教师必须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数量、速度、方法”三方面综合着手,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方面, 许多语文教师虽然占用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也下了很大工夫, 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语文学习, 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显著提高, 作文仍是文不通、字不顺, 语文成绩不理想, 甚至有厌学语文的倾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阅读教学的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 从容施教, 安排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 布置练习作业;课堂上给学生约3~5分钟自主预习的阅读时间 (不是堂堂都有) , 讲授过程中穿插一点学生朗读。这样的语文课堂, 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 教师在热热闹闹、自我陶醉中, 不经意间便剥夺了学生的课堂自主阅读时间和阅读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谁?是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他们才能对文本的意义进行个性化建构。我们必须明白, 语文教材不是教本, 而是读本。因此, 从这一意义上说,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成功的。

由于语文课堂主要被教师用来精讲细抠课文了, 所以, 扩大学生阅读量的重任就落到了课外。那么, 课外阅读的落实情况又如何呢?在现今的学习环境下, 中、高考的激烈竞争使学校不得不将学生的在校时间 (包括假期补课) 进行“科学”分配, 学生若想利用自习课阅读一些读物, 还得偷偷摸摸地进行, 因为其他学科教师发现后, 会没收书刊, 而他们仅有的周日也被一些学科作业给无情占用了。因此, 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奢侈品, 扩大学生阅读量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提出, 给了教师、学生选择文本的自主权。但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能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师、学生的实际“用教材教”的并不多, 更多的教师依然是按照教材的体例把选文一篇篇的讲授完毕, 他们不管学生是否喜欢, 也不管其是否属于必修。换言之, 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缺乏校本课程的开发意识, 教学依然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由上可见, 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是不成功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之所以得不到有效提升, 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授上, 而对阅读量的扩大和阅读速度的训练却落实不到位。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全面落实阅读教学的目标, 笔者提出了阅读教学“1+1+1”课堂构想。阅读教学“1+1+1”课堂是指将阅读的三要素全部纳入语文课堂当中, 合理分配课时, 进行有效训练, 构建出“精析阅读课+自由阅读课+计时阅读课”的新型语文阅读课堂模式。具体安排如下。

一、精析阅读课 (一周安排约4课时)

精析阅读课即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 以学生为主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品味赏析, 总结归纳阅读的方法、技巧, 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精析阅读课的文本如何选取呢?在学期初, 预留约一周的时间, 师生一起通读教材, 然后结合课标要求、师生兴趣, 共同选取教材中的课文 (每单元可选1~2篇) 作为精析篇目。

二、自由阅读课 (一周安排2~3课时)

自由阅读课即依据课标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 结合教材名著导读, 让学生自行制订计划, 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师要利用自由阅读课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督促学生的阅读进度。除精析篇目外, 学生还可根据兴趣, 将教材中其余的课文纳入自由阅读课当中。

三、计时阅读课 (一周安排1~2课时)

计时阅读课即教师选取篇幅较短的文章, 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 以测试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计时阅读, 并展示阅读时间和阅读效果, 通过训练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稳步提高。计时阅读的素材可以是教材中课文的节选, 也可以是新近书刊、报纸上的精短美文, 还可以是经典名著的精彩片段等等。

“1+1”高效课堂 篇11

在资源管理器中快速找到文件

Windows资源管理器管理着本机和外置存储设备中的所有文件,数量非常惊人,所以要在其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必须学会利用该管理器的视图重组功能。

1.利用排序快速分组

众所周知,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件的名称、修改日期和类型等条件迅速排序文件,当然,如果需要的话,也可利用上述条件为文件分组。

分组的最大好处是,它可根据我们的需要,快速缩小寻找范围。比如,如果我们要寻找的文件修改于本周或上周,完全可以右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空白处,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分组依据/修改日期”(如图1),让文件以日期为条件进行分组,这样最近创建的文件就会显示在前面的分组中,利于快速找到。

而如果我们记得文件的第一个文字或字母,则可以利用“名称”进行分组。用名称分组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文件会像图书馆的图书一样,被标上相应的字母和数字索引(如图2)。换句话说,就是把所有文件有序地切割成了几部分,找起来范围自然要小得多。

2.利用类型快速筛选

有时我们需要寻找的文件只限于特定类型,比如图片、文档、音乐等,这时,如果我们能善于利用管理器提供的文件排序方式,然后让管理器只显示指定类型的文件,自然能手到擒来,快速找到相应的文件。

比如我们要寻找的文件为TXT文本文件,可以这样筛选。

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单击“查看”项,打开相应的工具条,单击“布局”栏中的“详细信息”按钮,以详细信息方式排列文件,然后用鼠标指定文件列表上方的“类型”列,此时,“类型”列右侧会出现一个下拉箭头,单击它,在出现的菜单中勾选“文本文档”(如图3),资源管理器中所有类型为TXT的文件就会出现。

这时,再利用上面介绍的方法,以名字、修改日期等条件进行排序或分组,符合条件的文件很快就找到了。

3. 按需选择,快速套用不同模板

上面我们介绍了通过给文件分组、筛选类型寻找文件的方法,可能有朋友说了,快速找到文件其实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来达到目的。这一方法对寻找图片文件最为有用,因为平时我们照的相片和下载的图片,数量较多,一般人害怕麻烦,都不会为它们重命名,采用的都是日期或数字格式的默认命名方式,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必须要看图片内容才行。这时,如果能在资源管理器中将文件的布局方式设置为“大图标”就容易得多了(如图4)。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让Windows资源管理器更聪明一点,每次进入包含图片的文件夹时,都会自动以“大图标”的方式显示文件,免去每次都得手工选择的麻烦?答案是肯定的。

进入包含图片的文件夹,单击“查看/大图标(或超大图标)”,以“大图标”或“超大图标”显示文件,然后在“查看”工具条中单击右侧的“选项”按钮,打开“文件夹选项”对话框。切换到“查看”标签,单击“文件夹视图”项中的“应用到文件夹”按钮,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如图5),以后我们只要归入包含图片的文件夹,Windows资源管理器就会自动以大图标或超大图标模式显示文件了。

Tips

文件找到后,如果你希望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恢复无分组和默认排序状态,可以右击空白处,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分组依据/无”。

Tips

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于“类型”项的提供很智能,即:它只会在如图3所示的菜单中提供当前列表有的文件类型,而不会同时列出其他不存在的类型,选择起来很方便。

Tips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将包含不同文件类型的显示方式设置为不同模式,然后让Windows资源管理器自动切换。比如,我们可以将文本文件的显示方式设置为“详细信息”,而将程序及音乐等设置为“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文件。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想还原原来的显示方式(不自动切换),可以进入如图5所示的“文件夹选项”对话框,切换到“查看”标签,单击“重置文件夹”按钮。

在Metro视图中快速找到程序

默认情况下,Windows8.1会在Metro界面中优先显示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而将我们安装的桌面应用放在下面,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最常使用的还是桌面程序。同样,Metro界面默认显示的磁贴数量有限,不利于快速找到程序。实际上这两大“缺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解决。

按下“Win+R”组合键,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C,回车,打开“本地组策略编辑器”窗口。在左侧依次选择“用户配置/管理模板/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然后在右侧双击“应用视力中首先列出桌面应用”项,打开相应的对话框,选择“已启用”项并确定(如图6),以后Metro界面就会优先显示我们安装的程序了。

同样,进入Metro界面,将鼠标移动到右上角下拉,打开侧边栏,单击“设置/磁贴”,然后在出现的界面中将“应用视图中的显示更多应用”项的开关置于“是”的位置,即可让Metro界面显示更多内容。

“1+1”高效课堂 篇12

1 仪器、试剂与动物

Waters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数据处理系统;LDZ5—2型台式离心机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DY89—1型电动玻璃匀浆机 (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 ;YKH—Ⅱ型液体快速混合器 (江西医疗器械厂) ;SZ—93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SR-N由本实验自制, 含量:99.24%;咖啡因, 含量:98%;甲醇为色谱纯, 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乙酸乙酯、三氯甲烷、醋酸均为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生产;二次重蒸水, 自制。

大鼠:Wistar种, 雌雄兼用,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品种合格证编号为医动字SCXK (军) 2005—001。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处理方法

精密称量SR-N与血浆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血浆样品, 精密吸取200μL血浆样品, 精密加入40μL咖啡因内标溶液 (30μg·m L-1) 和1 m L甲醇, 涡旋混合5 min, 3 500 r/min离心5 min, 转移上清液至另一试管, 于37℃水浴中氮气挥干。残留物用100μL流动相溶解, 涡旋1 min混匀, 10 000 r/min离心5 min, 精密吸取上清液20μL进行HPLC分析。

2.2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C18 (4.6 mm×150 mm, 5μm) ;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0∶80∶0.5;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7 nm;进样量:20μL。在上述条件下, 样品与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分离效果良好, SR-N保留时间为11.0 min, 内标物咖啡因的保留时间为8.3 min, 色谱行为良好。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具塞离心管数只, 分别配制含量为0.75、3、6、15、30、60、100、120μg·m L-1的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以SR-N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Y对SR-N浓度X (μg·m L-1) 进行回归计算。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Y=0.024 7X+0.002 5, r=0.999 4 (n=3) 。结果表明:SR-N在0.75~120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2.4 检测限和定量限

配制不同浓度的SR-N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信噪比 (S/N) 为3时SR-N检测限为0.25μg·m L-1, 信噪比 (S/N) 为10时定量限为0.75μg·m L-1。

2.5 血浆中样品回收率试验

配制浓度为30μg·m L-1的SR-N标准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 测得SR-N平均回收率为: (91.82±2.08) % (n=5) 。

2.6 稳定性试验

2.6.1 常温稳定性试验

配制浓度分别为6、30、120μg·m L-1的SR-N标准血浆样品, 按2.1项处理后,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分别于1 d内和5 d内进样, 求得SR-N日内RSD分别为4.52%、1.72%、1.89% (n=5) 。日间RSD分别为:8.45%、7.99%、7.46% (n=5) 。结果表明, 样品常温放置至少在5 d内稳定。

2.6.2 冷藏稳定性试验

按“2.6.1”项配制血浆样品数份, 分别冻融一次和冻融三次后, 按2.1项处理样品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计算RSD分别为2.25% (n=3) 和3.66% (n=3) 。结果表明, 血浆样品冻融条件下至少冻融3次稳定。

3 讨论

3.1 色谱系统的选择

本文在选择色谱条件时, 对流动相和色谱柱均进行了考察, 色谱柱考察了Diamonsil C18柱和Agilent Eclipse C18柱, 流动相考察了甲醇-0.050 mol·L-1磷酸二氢钾 (p H调至2.5) 系统、甲醇-乙腈-0.050 mol·L-1磷酸二氢钾 (p H调至2.5) 系统、甲醇-水-冰醋酸=20∶80∶0.5体系、甲醇-乙酸-三乙胺系统、甲醇-乙腈--乙酸-三乙胺系统。分析比较各种条件下的色谱行为, 最终选择了Agilent Eclipse C18柱甲醇-水-冰醋酸=20∶80∶0.5体系, 该体系可使各成分的分离度均大于1.5, 且色谱行为良好。

3.2 血浆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本文在血浆样品提取中提取剂试验了甲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乙腈。它们的平均提取率依次为61.4%、8.7%、8.2%、0.2%、10.2%, 同时甲醇对内标物咖啡因的提取率为77.6%。

3.3 结论

本文建立的样品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血浆中的SR-N, 为血样中SR-N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 高效的样品处理方法。实验表明, 样品在0.75~120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在常温5 d和冻融三次后的稳定性良好。本文建立的HPLC方法可以将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和SR-N分离, 符合SR-N血样中检测条件, 为其后续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分析方法。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样中的3-烟酰胺基-1, 2, 4-苯并三嗪-1, 4-二氧化物 (SR-N) 。Agilent Eclipse C18柱 (4.6 mm×150 mm, 5μm) , 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 流速1.0 mL·min-1, 柱温25℃, 检测波长277 nm。在选定的液相色谱条件下, SR-N血浆标准曲线在0.7512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 4) 。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5、0.75μg·mL-1。

关键词:HPLC,3-烟酰胺基-1, 2, 4-苯并三嗪-1, 4-二氧化物,肿瘤乏氧

参考文献

[1] Teicher B A.Hypoxia and drug resistance.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s, 1994;13 (2) :139—168

[2] Giatromanolaki A, Koukourakis M I, Turley H, et al.Phosphorylated KDR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relates to HIF1α/VEGF pathway and unfavourable prognosis.Modern Pathology, 2006;19 (5) :701—707

上一篇:协同研究下一篇:企业环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