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功能(精选12篇)
综合功能 篇1
1 引 言
合理的组织功能定位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有综合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体和社会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发展似乎陷入了盲目和停滞。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及国有综合医院的实际状况,试图为国有综合医院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以期谋求更好的发展。
2 国有综合医院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正确合理的组织功能定位能使组织做到准确地取舍功能,找出组织发展的方向,从而集中力量,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医疗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2.1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医疗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领域准入逐渐放开,医院出资主体开始多元化:大量私营医院、私人诊所、专科医院、股份制医院及企业剥离出来的医院都或多或少地对国有综合医院形成了竞争压力。同时,根据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时的协议,随着我国服务业对外资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也必将迎来大量外资医疗团体的竞争,外资医院必定会凭借其管理和人才上的优势,形成对国有综合医院巨大的挑战。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医疗机构总数为299800家,其中营利性医疗机构为160419家,占总数的53.5%,而这一比例在2003年则为51.7%(注:2003年全国共有医疗机构282771家,其中盈利性医疗机构146173家[1]),上升了约2个百分点。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医疗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2 国家对医院的要求和政策发生变化
国有医院作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社会卫生安全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社会主要的卫生服务任务,是国家卫生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一方面,国家要求国有医院必须充分发挥其“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社会职能,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医院现有规模较为庞大,国家有限的财政资源无法完全满足医院发展,国有医院必须在确保为社会提供价低、质优的医疗服务同时,尽可能自己筹集发展资金,不断壮大和发展。近年来国有医院体制改革和国家医疗保险定点制度的实施,又进一步弱化了国家对于医院的支持,国有医院必须在这种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发展的空间。根据卫生部[2]发布的《2007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医疗费用总支出为8659.9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552.5亿元,社会出资2586.4亿元,个人出资4521.0亿元,分别占总支出的17.9%、29.9%和52.2%,这一比例与1980年的政府支出36.2%、社会支出42.6%、个人支出21.2%的水平相比,医疗费用支出结构的变化明显:由原来的以政府和社会支出为主,向以个人支出为主转变。表明国有综合医院的经营将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经营的能力,政府支持弱化明显。
2.3 民众的卫生需求提高
根据相关研究,居民生活水平与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正相关性,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其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高,相应的对于所获取的医疗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认识和要求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选择性更大,客观上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环境,采取一些措施。
在外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国有综合医院也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变化趋势。据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国有综合医院诊疗人数占全国各类医院诊疗人数的比例与2005年数据相比,下降了0.47个百分点(2006年国有综合医院诊疗人数为1111532606,同期全国各类医院诊疗人数为2447252258,比例为45.42%,2005年数据分别为1057749477,2304864499和45.89%[3,4]),表现出了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收入水平不论是相对数量还是绝对数量,却均得到了上升。2006年,国有综合医院总收入占同期全国医疗总收入的比例与2005年数据相比,上升了0.44个百分点,绝对数量增长了35290448元。在国有综合医院诊疗人数比例下降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却得到了提升,说明民众的就医行为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国有综合医院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对一些大病、疑难杂症的治疗上面。但是从国有综合医院自身的角度来讲,目前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还处于一种盲目和探索之中,急需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以实现国有综合医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3 国有综合医院的“四个中心,一个主体”功能定位
国有综合医院作为区域内卫生事业的主体,结合当前医疗卫生市场实际状况,本文认为,国有综合医院的功能应该定位于“四个中心,一个主体”,具体如下:
3.1 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国有综合医院作为区域内医疗卫生的主体和中心,聚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和较大的医疗服务网络,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社区医疗、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人民群众 “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城市”的疾病治疗体系,国有综合医院作为治疗大病、疑难杂症等病种的高等级机构和社会疾病治疗与预防的中心地位逐渐得到强化和提升,已经成长为区域内的医疗服务中心。
3.2 区域卫生科研中心
科学研究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开展医疗卫生科研活动,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多学科综合的理论基础。国有综合医院,由于其在科室设置上比较齐全,人才专业比较全面,医疗设备精良,病例丰富,是理想的卫生科研中心,是推动社会卫生科学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
3.3 区域卫生人才培养中心
医疗行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人才通常具有晚熟的特点,即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医疗水平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在医院实践,医学人才可以通过接触临床病例,得到一线人员的教育与指导,从而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和实践锻炼,个人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合格的医疗人才。据介绍,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是看中了这个优势,都纷纷聘请各大医院的一线医生到校担任兼职教员,并且与医院合作,在医院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国有综合医院在科室设置上比较全面,高质量的人才相对较多,在收治病人方面不受限制,作为人才培养中心,可以使医学人才在最短时间内接触最多的病例,迅速地成长起来,是理想的医学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是区域内医疗人才的培养中心。
3.4 区域卫生业务增长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健康。但是,目前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是倾向于治病,而在预防保健等增值性新型医疗服务方面,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发展基础上,都显得相对不足。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人类健康状态表明,目前,15%的人群处于健康状态;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群处于疾病状态。处在疾病状态的人群是药品的主要消费对象,而保健不只以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为主要对象,对于疾病人群仍然适用,因此,预防保健应该是整个卫生产业的重心。但在我国,保健业务尚未大幅开发出来,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各类预防保健行业从业人员为223986人,仅占全部医疗卫生人员的3.98%。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预防保健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广阔。作为国有综合医院,因为其有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有内部较为全面的人才构成,有较好的医疗设备设施,只要加强调查,努力创新,大力开发预防保健市场,增加卫生医疗业务,带动区域卫生业务多元化,成为区域医疗业务的增长中心。
3.5 区域卫生事业主体
国有综合医院作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这个主体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量上的,二是质上的。
在量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各类医院共计19246家,其中国有综合医院13120家,占到总数的68.2%,是所有医疗机构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2006年,全国各类医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共计1402467台,其中,国有综合医院占有1102226台,是总数的78.6%;2006年,全国各类医院共诊治患者1471012912人次,其中国有综合医院诊治1111532606人次,占总数的75.6%。因此,在量的方面,国有综合医院是绝对的主体。
在质的方面,据2006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各类医院病患治愈率、好转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55%、36.21%和88.63%,而国有综合医院的数据则为:59.86%、35.76%和88.86%。相对于以大病、疑难杂症等病患为治疗对象的国有综合医院来说,成绩来之不易,是医疗质量的体现。
综上所述,国有综合医院不论从量的角度还是从质的角度,都是社会卫生事业的主体,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
4 促进国有综合医院功能转换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有综合医院的“四个中心,一个主体”的功能定位,文章认为,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的配合国有综合医院的功能转换:
4.1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当前,国有综合医院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仍然在沿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制度,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员,都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所考核的德、能、勤、绩等内容也很笼统,难以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同时,由于医院囿于人事制度的限制,想要的人进不来,不合格的人员不能清理出去,制度僵化,激励手段有限,导致国有综合医院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学术上近亲繁殖,医疗水平出现下滑,严重影响了国有综合医院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发展前景也逐步变成死水一潭[5]。因此,医院必须下大力气改革人事制度,建立起以绩效为中心的考核体制,加强人才流动,促进医院发展。
4.2 医院分配制度改革
医院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论资历搞平均的大锅饭状态,实施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分配制度改革。传统的分配制度重资历、重平均,多干少干一个样,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医院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就需要对医院现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建立以绩效为中心,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格局,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医院的长效发展。
4.3 加强知识管理与构建学习型组织
加强知识管理与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加强医院“传、帮、带”的体制机制建设,倡导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医院作为高知识、高技能的组织,实践性较强,隐性知识非常重要,因此,医院必须下大力气,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传、帮、带”体制机制,尽可能让隐性知识留在组织内部并能很好的传承下来;同时,医疗科学也是一门更新较快的学科,医院必须倡导员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医疗科学技术,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04.5.21.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7.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12.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12.29.
[5]郭铁军,试论我国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大众科技,2006年第2期(1月下总第88期).
综合功能 篇2
根据招标文件和应用要求,**银行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各自的办公区域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和语音通信的传输通道,系统支持语音、数据、图像、流媒体等多媒体业务,满足语音、数字信号传输的需要,并能适应今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楼内语音、数据及图像通信等的传输媒质,可以充分适应通讯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信息传输的需求。系统能实现资源共享、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报表处理、财务管理、电话会议、电视会议等;在数据信息点上能够任意连接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在语音信息点上应能任意连接各类型的电话、内部通讯终端等设备,系统具备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每一个部件、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应易于识别,通道等均应分配有唯一的标志。标志包括名称、颜色、编号、字符串或其组合。
布线系统建成后具有以下功能:
具备高速大容量的信息通信传输能力,网络速度达1000Mbps、100Mbps,可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应用。
可满足扩展的业务、办公自动化和多媒体会议应用以及语音电话的需要;
支持目前和正在形成的各种工业和商业标准,支持各种计算机、终端、传真机、电话、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会议电视、多媒体点播等。
系统支持话音(模拟、数字、DDN、ISDN、B-ISDN、传真机等)、电脑网络(包括FDDI、Ethernet1000/100等)。
提供**银行各支行内部网络和宽带业务网络的高速可靠的连接通道,保证信息的快速交换和处理。
具有高度可管理性和扩展性,适应本系统面向21世纪的业务发展需要。
银行部门设置如下:
办公室(6人)、行长(3个副行长)办公室、行政部(7人)、会计财务部(5人)、法律部(3人)、人力资源部(6人)
综合功能 篇3
一、立足学习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在于不断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为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的方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有以下两种类型:
1.即时评价
(1)课堂观察评价
课堂观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口头式评价是常用的课堂即时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利用口头评价,配以合适的体态语言,如微笑、注视等,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进行评价反馈。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未建立相对完善的自我概念,心理尚未发展成熟、可塑性强,过于明确的评价结论有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即时评价时,应尝试运用“模糊评价”形式,如用“星级制”和“真棒”“不错”“须努力”等不同等级的词语,配以“小红花”“小红旗”等标志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高年级则在“小红花”等形象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表扬卡”或“家校联系卡”等书面评价的形式,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活动、进步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并反映给家长,促进家校配合和交流。
(2)日常作业评价
日常作业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重在激励。教师写好“作业批语”,是促进作业评价的有效手段。即每天批改作业时,在学生作业本写上“作业批语”。批语内容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用亲切鼓励的话语,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并委婉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指对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活动的表现情况进行的一种评价。这一评价的形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表现性评价形式也丰富多彩,如朗读比赛、故事会、早间新闻一分钟、课本剧表演等,以等级评价为主,并结合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检验学习成效,关注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它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落实等情况,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促进教师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总结性评价主要包括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等。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单元学习效果测评是一种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本单元学习内容。测试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书面测评,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可开卷,也可闭卷。
在单元试卷创编上,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试卷更富有趣味。如一年级语文试卷,可把每一次单元测查设计成孩子喜欢的生动活泼的主题。把严肃呆板的分数、等级评价变成孩子“争夺花灯”“获取小红花”的竞赛活动,就连“姓名”项目也改成“入场券”“报名表”。试卷中插入许多精美的卡通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为了进一步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可设计“学习收获园”。这是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记录,每学期评价3~4次。评价方式有“自己怎么看”“同学眼中的我”“家长的意见”“老师的看法”。语文评价的内容有:“我写的字多漂亮”“我会背的课文很多”“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能认真听别人发言”“我经常思考问题”“我懂得怎样合作”“我会讲故事”“我喜欢参加语文活动”等13个项目。这种评价方式给予了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对学习、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编单元小测试卷,然后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这种单元学习检测形式既能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使学生实现由“被考”向“考别人”的角色转换,让他们体验当“小老师”的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评价是对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的一种总结性评价。让考试形式多样化,如笔试、口试、技能展示、实践检测等。学生因为有了新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全面发展。◆(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综合功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进入重症监护病房302人, 符合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32人, 男女比例1.6:1, 年龄从2个月至14岁, 平均年龄35个月, 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包括原发疾病、年龄、性别、各种生化指标。入住PICU的标准, 至少满足以下4项标准的2项, 其中必须满足不正常的体温或白细胞计数。 (1) 体温 (腋窝温度) >39.5℃或<36.5℃ (2) 心动过速, 平均心率大于正常年龄组2个标准差, 不存在额外的刺激、药物或疼痛刺激。心动过缓, 平均心率小于同年龄第10百分位。 (3) 平均呼吸频率大于正常同年龄组2个标准差。 (4) 白细胞升高>10×10 9/L或<3×109/L。24小时之内死亡病例被排除。
1.2 方法
用SE-9000检测仪检测白细胞 (WBC, 正常值4-10×109/L) ;血小板 (PLT, 正常值100-300×10 9/L) 。日立-7600检测仪, 氧化酶法测血糖 (正常值3.6-6.1mmol/L) ;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 (0.68-8.2mg/L) 。Cα-7000检测仪, 免疫比浊法测D-二聚体 (正常值0-500ug/L) 及纤维蛋白原 (FIB, 正常值2-4g/L) 。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死亡与存活白细胞、CRP、血糖、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均值比较用t检验;血小板均值比较用秩和检验;年龄、性别、器官衰竭数死亡率的比较及有无胃肠道出血死亡率的比较, 不同白细胞、CRP、血糖、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死亡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性别、器官衰竭数死亡率的比较
男女之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300, P=0.584) , 死亡率随着器官衰竭数的增加而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3.186, P=0.000) (见表1) 。
1=1个脏器衰竭, 2=2个脏器衰竭, 3=3个脏器衰竭, 4=4个脏器衰竭, 5=5个脏器衰竭。
2.2 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与性别、年龄、WBC、P LT、CRP、血糖、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关系
年龄之间死亡率比较 (x2=2.397, P=0.494) , 存活与死亡组血小板 (t=-0.439, P=0.66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白细胞高于存活组 (t=-2.813, P=0.006) ;死亡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存活组 (t=-4.59, P=0.000) ;死亡组血糖明显高于存活组 (t=-4.695, P=0.000) ;存活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死亡组 (t=3.736, P=0.000) ;存活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死亡组 (t=-7.872, P=0.00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2.3 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指标不同数值对预后的影响
新生儿、<1岁、1-5岁及>5岁四个年龄组死亡率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2=2.397, P=0.494) ;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死亡率明显升高 (x2=8.308, P=0.016) ;血小板<50×109/L, 血小板=50-100×109/L死亡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101-300×109/L及血小板>300×10/L死亡率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2=20.32, P=0.000) , 血小板<50×109/L死亡率最高。随着CRP值的增加, 死亡率明显升高 (x2=32.954, P=0.000) ;血糖<3.6mmol/L和血糖>20mmol/L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而血糖=3.6-6.1 (正常值) 死亡率最低 (x2=27.066, P=0.000) ;随着纤维蛋白原的降低, 死亡率明显升高 (x2=20.379, P=0.000) ;随着D-二聚体的升高, 死亡率明显升高 (x2=40.072, P=0.0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 MODS性别之间的死亡率没有差异。随着器官衰竭数的增加, 死亡率明显增加, 与曾晓辉报道相符。存活与死亡组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其他的研究不同。但是, 不同血小板计数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降低, 死亡率升高, 血小板<50×109/L死亡率最高。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裂解, 脱落下来的小块细胞质, 正常人血小板减少主要通过释放脾脏贮存的血小板进行代偿, 骨髓存量很少, 通过骨髓加快到原来的水平需要3~4d的时间, 若血小板破坏速度极快, 超过了正常的代偿能力, 则呈进行性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 死亡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 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死亡率和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说明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 患者的预后较差, 死亡危险性大。全身性感染, 通过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或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血小板破坏或骨髓抑制致血小板减少;大量输血、血浆致血液稀释;创伤或出血致血小板消耗增多;SIRS患者血小板的大量活化, 使微循环中广泛的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成为可能, 而血小板活化中形成大量微小血栓, 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死亡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生存组, 且随着纤维蛋白原的降低, 多器官功能衰竭数目增加, 死亡率升高, 死亡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存活组, 而且随着D-二聚体的升高死亡率明显升高, 与何志捷报道相同, D-二聚体是目前临床诊断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 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 与以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比较更具有诊断价值。死亡组白细胞高于存活组, 随着白细胞的升高, 死亡率升高。文献检索未见相关报道。
死亡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存活组, 与吴健和高宗勋等报道相同。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 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 这些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其中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CRP是人体抵抗病原体时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重要物质, 已作为炎症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和非感染炎症、损伤过程的判断和监测。CRP做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正常人群血浆中含量极低, 但在各种炎症、感染、发热、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等疾病中迅速升高, 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 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血糖<3.6mmol/L和血糖>20mmol/L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而血糖=3.6-6.1 (正常值) 死亡率最低。血糖=3.6-6.1 mmol/L、血糖=6.11-10 mmol/L、血糖=10.1-20 mmol/L及血糖>20mmol/L, 四组随着血糖升高, 死亡率明显升高, 与报道符合, 死亡组血糖明显高于生存组, 与报道一致。说明血糖能较准确地预测重症患儿的预后, 并认为血糖>15mmol/L是危重病患儿的致死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血糖应激过度的多种因素 (如感染、炎症、缺血、缺氧) 均与MODS有关。感染炎症过度与血糖应激过度相互关联, 互为因果关系, 形成“感染-高血糖-感染”恶性循环, 促进MODS发生与发展。危重患儿在感染、缺氧、低有效循环血量、酸中毒等因素刺激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应激反应, 以协助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但严重的损伤和刺激因素所导致的过度应激反应, 会加剧机体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即为其表现之一。在应激状态下, 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 致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多, 除直接刺激糖原分解、糖原异生增加外, 还通过不同途径拮抗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此外, 在危重疾病的各种突发强烈刺激下, 胰岛素受体数目及受体最大特异结合率可受其影响而降低。应激早期高血糖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刺激肝、肌糖原迅速分解, 后期高血糖除肝、肌糖原分解, 肝肾糖异生作用增加外, 组织胰岛素拮抗起重要作用。危重患儿血糖浓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 血糖越高, 病情越危重, 预后越差, 血糖变化可作为儿科ICU常规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4 结束语
(1) 无论任何年龄, 小儿MODS的死亡率很高, 随着器官衰竭数的增加, 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 在危重症抢救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各脏器的功能, 减少器官衰竭数, 对降低MODS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2) WBC、PLT、CRP、血糖、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是小儿MODS时有意义的观测指标, 尤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晓辉, 赵祥文, 祝益民.小儿多器官衰竭的评估及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11) :687-688.
[2]叶王景.CRP和血小板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9) :928-929.
浅议如何发挥职工教育的综合功能 篇5
职工教育工作在公路养护单位诸方面的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早日实现养护机械化,就要切实把职工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一、职工教育综合功能的提出
职工教育是对职工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进行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培养、训练与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职工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这是它的内部规律。主要表现在它对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完善和改革起促进和推动作用。职工教育可以运用各种培训手段提高职工的生产、工作技能,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职工教育具有生产功能。二是职工教育必须与职工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这是职工教育的外部规律。它要求职工教育根据职工生产工作、生活和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职工教育又具有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功能。
职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是与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发展社会生产力相关的。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功能则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实现职工自身价值与单位发展需求相统一的,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这两种功能在职工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互为作用,缺一不可。
二、发挥职工教育的综合功能,要求养护职工教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及养护单位的全面改革,对职工队伍素质的紧迫要求,养护部门对职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上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下公路部门发展的需要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养护职工教育的综合功能上,从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单位职工教育缺乏系统安排,未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
2、培训方案单一,缺乏超前意识。注重完成计划内培训任务,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产生的对职工教育的新需求,缺乏敏锐性。在培训格局上,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格局尚未形成,从而抑制了职工教育与培训的生机和活力。
3、适应性培训覆盖面窄。注重理论知识培训,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随机性考试多,系统性培训少。
4、注重生产急需的培训,忽视反映职工个性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
5、注重培训工作形式上的推进,忽视有效的考核和机制的落实。
6、为适应收费公路的要求,年轻有文化的青年职工被调到收费部门,使养护部门机械操作人员新老交替跟不上,断层现象严重。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其复杂的主观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对职工教育的规律性及本质特性缺乏认识的结果。
三、发挥综合功能,为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职工教育是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发挥职工教育的综合功能,就是要体现在工作的总体部署上,体现在各项工作的环节中,体现在整体工作的全过程。
1、总体安排统筹化
总体安排统筹化是职工教育综合功能的基本要求。职工教育要改革单纯以业务技术为内容的计划模式,应制定多种类、多层次、多内容、全方位的培训计划模式。
2、日常培训制度化
日常培训工作要确保按计划推进,就必须以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和保证。因此,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职工培训工作保障机制。从职工教育专职人员的配备,教育经费的落实,培训计划的实施,奖惩措施的落实,激励机制的建立等诸多方面认真规范。形成一套科学的,具有权威性的,可操作的规范体系。
3、适应性培训系统
适应性培训是指适应生产、工作需要进行的各种短期培训。它是职工教育综合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适应性培训在职工教育中占很大比重。适应性培训要认真贯彻“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培训方针,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出发,紧扣为总体工作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内容广泛的、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为单位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4、综合功能具体化
职工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中它既要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指标。因此,对职工教育各项指标的综合考核,是发挥职工教育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职工教育部门应负责考核机制的制定和落实,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职工和各工种岗位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通过考核的具体化,使职工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具体落实。
在改革大发展的今天,面临新时期所给予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保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单位造就一支能力强、技术精、素质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工队伍,使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教学法”的素质教育功能 篇6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兴趣
“中学物理综合教学法” (简称:综合法)是80年代中期由旬阳县教研室赵会川同志主持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我市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综合法”强调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组合并综合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双基、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该教学法又有了新的内涵,显示出了较强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综合法”的四种基本方法
1.讲授法:讲授是教师教学过程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语言、板书等向学生叙述、描绘物理现象,系统解释和论证物理规律。
2.自学法:就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而“综合教学法”中所讲的“自学法”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自学,通过在课堂上的自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用。
3.讨论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教材中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有意识设置、提出的问题,开展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讨论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4.发现法: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物理实验、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的观察、探究而认识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知识结构理论”中,提倡采用发现法的教学。
二、“综合法”四种基本方法的关系
“综合法”中四种基本方法的关系并非是同一层次上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整体与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把“综合法”看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需要,适当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的组合,那么“综合法”就可以成功的实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总和”的整体优化目标。这是因为:
1.“综合法”不是把四种基本方法做简单地拼凑,它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四种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因而它具有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和控制教学过程的功能,并使各个因素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小相互间的损耗和摩擦。
2.“综合法”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组成它的各个因素的性能,但是,它却可以产生出诸如灵活性、互补性、系统性、可控性等一系列远远超过个别因素的新的性能。使课堂教学活动灵活多样,各种方法相互补充,教学程序科学、系统,利于调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一旦四种因素中的任意一个脱离了“综合法”,那它就不再是构成“综合法”的因素之一,同时它也就丧失了作为“综合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综合法”就像一个多元函数,它是随着四个变量(教材特点、学生基础、教师特长、学校条件)的改变而变化,适当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相组合,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发挥特长、灵活运用、有机综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法”的素质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综合法” 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材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宗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1.“综合法”以教学实际为依据,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方法组合,博采众法之长,因而其囊括性强、适用范围广,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的加强双基、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
2.“综合法”以信息论、控制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通过讲解、自学、讨论、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转换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大脑产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以长久保持,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3.“综合法” 能根据学生基础、教学内容、教师特长和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方法选择上,既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同时又考虑了教师的特长,因而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其教学风格。
4.“综合法”是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而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坚持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采用归纳、分析、推理的方法来获取“未知知识”。因此,它能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符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综上可见,“综合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它与过去那些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会川.用综合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验[J].物理通报,1986(1).
[2]刘铭珊,赵会川.“综合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1987年全国中学教师物理 教育理论与实践讨论会交流材料.
代谢综合征对心室舒张功能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78名内分泌科患者病历资料, 符合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 以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功能Ⅰ级, 排除冠心病、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先心病。男47例, 女31例, 年龄为 (50±12) 岁, 平均病程3.6~4.1a。对照组:同期选择健康人38例, 男25例, 女13例, 年龄为 (51±8) 岁。
1.2 资料采集
①个人资料:包括一般情况, 血压, 腰围, BMI;②生化指标:FPG, TG, HDL-C
1.3 诊断标准
①MS: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的MS诊断标准;②超声心动图采用HPSonos5500超声仪。心尖四腔观, 用PW-DTI于呼气末记录二尖瓣环左室侧壁、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心肌的收缩峰值速度 (S峰) ,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E峰) 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m) , 计算Em/A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以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彩色及组织多普勒检查均发现MS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受损, Em Am<1 (P<0.05) 。左室和右室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Em Am (r=0.568, P<0.001) , Sm (r=0.481, P<0.001) , 见表1。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下降或2型糖尿病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其病因学以肥胖为核心, 发病机理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素抵抗作为许多临床疾病联系的纽带和基础, 在诸多心血管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血流动学改变、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系统 (RAS) 激活、脂肪细胞因子生成等直接影响心肌代谢有关, 而这些因素又可以相互影响, 互相促进[3], 曾有研究显示左室重量与IR单独相关[4], 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本身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诱发心肌细胞的增殖, IR也抑制了心肌细胞的蛋白水解, 并因此介导了心肌重构;而代谢综合征脂代谢紊乱, 脂肪因子对血管损伤加剧心室结构改变, 心肌重量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缺血, 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祝之明.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探索与临床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728.
[2]田惠.评估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 33 (1) :8-9.
[3]黄榕, 许顶力.心脏重塑与代谢综合征.新医学, 2009, 40 (2) :137-139.
综合功能 篇8
关键词:国家电网,电力通讯,应急通信
一、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的原理介绍
在我国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中通常应用NGN网络, 其功能优势在于技术支持与功能实现的独立性, 主体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模式提供多媒体业务, 整个网络可分为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与接入层。接入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不同媒体间格式转换、音视频处理、处理各类计入技术、提供不同业务类型接口、完成语音类业务分组化目标、分配IP地址与协议转换、实现业务聚集与宽带管理、通过统一协议接口送给核心交换层等, 接入层的设备包含各类网关, 比如信令网关SG、中继网关TG等。传输层可用多种形式, 比如ATM传输技术、IP协议、SDH同步数字体系等。控制层则将软交换作为实体去实现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 包括地址解析、业务提供、交换支持、呼叫控制、互联互通、协议处理、计费、资源管理等功能。业务层则主要实现业务逻辑处理, 其具备IN业务逻辑、AAA、地址解析等功能。
二、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设计
(1) 应急通信系统需求分析。针对我国电力系统应急通信的实际情况和还求, 应急综合通信系统在设计上需要满足一定的需求, 比如整合资源、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电力基础数据支撑、电力应急管理等。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要求反应及时, 实现部门间的快速配合, 第一时间处理事故。在业务功能需求方面, 需满足互联互通、应急指挥调配、视频处理、视频会议功能、移动应急指挥、地理定位功能、集中控制功能等需求。此外, 系统还需具备一定的性能需求, 比如稳定性、兼容性、主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
(2) 系统结构设计。从功能需求和电力系统的需求来看, 应急综合通信后台系统可搭建在电力公司总部, 基于NGN网络标准进行平台构架。在现有电力通信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搭建, 扩展各种智能终端应用, 并将各种应急移动视频接入方式进行整合, 实现远程交互呈现。平台由四个层次组成, 其中接入层系统实现语音对讲、现场指挥及视频回传等功能, 其由三部分组成, 即应急移动视频会商系统、集群调度指挥系统、应急单兵系统;网络层系统选择IP网络作为承载网络, 运用4G、卫星、Wi Fi三种通信接入形式;控制层系统包括各类协议转换网关, 用以实现互联互通功能;业务层系统实现了软件平台, 即应急综合通信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
三、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功能与应用
(1) 应急指挥智能调度系统。从系统结构来看,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即视频处理、主控处理与存储处理, 其中主控处理是应急指挥智能调度系统的核心, 但三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有一定的关联, 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多媒体协同通信。应急指挥智能调度系统由四个业务功能模块与六个辅助功能模块构成, 用于实现智能调度 (单呼、组呼、会议、广播、强插、强拆、监听、视频呼叫、视频调用、信息推送、环境监测) 、视频调度 (视频显示、关闭视窗、停止上传、视频转发、视频联动、视频截图、全屏显示、视频参数调节、视频设置) 、协同管理、数据中心 (查询、播放、下载、删除) 、拨号盘、通讯录、通话记录、信息记录、系统日志、系统设置等功能。
(2) 应急指挥态势标绘系统。应急指挥态势标绘系统包括主控处理、地理信息、视频处理三个部分, 其中主控处理是核心。该系统由八个功能模块组成, 各自需实现功能如下, (1) 新建与提交汇标:选择事件类型、输入态势标绘标题、绘制现场示意图、制定协同单位、语言描述、指定应急事件开始与预期结束时间; (2) 协同绘标; (3) 分析研判:结合事件实际情况, 并获取物资、人员、车辆等信息, 制定合适的调度方案; (4) 符号属性:标示地图个符号信息; (5) 指挥调度:双向视频交流与远程指挥, 定位现场位置及画面回传; (6) 态势专题: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显示当前态势。
(3) 远程交互呈现系统。远程交互呈现系统实现整个应急通信系统中的会议功能, 其由桌面客户端、移动客户端与会议中心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会议中心是系统的中枢, 而移动客户端则提供了更为便捷、实效的移动会议功能。远程交互呈现的目的在于远程会议, 其需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系统设置、视频呼叫、会议管理与联系人管理。
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集合了卫星通信、4G、WLAN技术、电力专用光纤、NGN通信网络、PTN专网等多种通讯技术, 以及机动应急移动高清视频会商等, 基本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创.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电力应急现场指挥通信系统[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5
综合功能 篇9
为了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建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已经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保证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利用,保证客货运输高效运转,就要使得综合交通枢纽在组织、运营、信息上的合理、流畅。而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将为综合交通枢纽的效用最大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是指在枢纽的出入口、售票处、通道、站台等乘客经过的地方,通过广播、指示牌(板)、线路图、电子显示屏等各种方式发布有关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行现状和交通方式换乘等信息。通过该信息的发布诱导换乘乘客选择最合理的换乘方式和最佳行程路径,减少换乘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提高枢纽换乘效率的目的。同时综合枢纽信息诱导系统提供车辆、道路以及其他条件,保证综合枢纽的快速集散以及货物的高效运转。
本文旨在研究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分别提出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面向不同因素时的功能,包括面向乘客,面向车辆,以及面向管理者的诱导功能。同时还将研究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结构组成,其中包括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平台以及系统的服务模式。
1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功能结构
1.1 面向乘客的信息诱导功能结构
在综合交通枢纽中,人应当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于乘客来说,在枢纽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信息服务。在枢纽中对乘客的信息诱导主要体现在对其换乘的影响、在枢纽中的导向以及为乘客提供车辆信息、道路信息和票务信息。
1.1.1 对换乘方式的影响
根据对乘客换乘特性的分析,乘客在枢纽站对信息产生需求主要有3种可能:①对目的地和换乘站不熟悉,导致不知道从何站何时下车;②途中由于道路条件改变,调整出行方式;③由于一些临时原因需要变更目的地。
从上面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换乘方式的主要是实时信息,包括周边环境状况以及道路条件、车辆信息等。因此,综合交通枢纽内信息诱导对于乘客选择不同换乘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对选择自行车、摩托车及步行换乘影响,由于选择自行车、摩托车及步行换乘的乘客通常的距离为1 000~5 000 m之间,并且存放较为容易。因此,道路条件(例如路网拥堵)对于乘客选择此种交通方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天气因素可能会对其影响较大。
对于选择私家车换乘的影响,由于现有私家车数量不断提高,有些居民出行直接采用私家车,这种方式对于交通的压力很大。因此通过信息诱导,可引导私家车至换乘站附近的停车场,实现P+R。这种方式会受到道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但是天气对其影响较小。
对于选择出租车换乘的影响,由于出租车具有等候时间短,乘坐舒适以及直达性好等优点,因此若乘客选择此种出行方式,一般都不会改变这种选择。一旦遭遇堵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继续出行,但是,这种出行方式受到费用以及出行距离的限制比较大。
对于选择常规公交换乘的影响,公交是乘客最普遍采用的换乘工具,通常大量的乘客会选择这种方式换乘。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受到道路条件影响,以及在高峰时间车辆满负荷运行和准点率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乘客会转向其他换乘方式。
对于选择轨道换乘的影响,轨道因其准点、快速的特点,使得乘客一旦选择这种方式将不会改变。
综上所述,对于信息诱导对于交通方式的影响见表1。
1.1.2 对乘客的导向功能
信息诱导除了对乘客换乘方式影响外,还有在综合交通枢纽内对乘客的导向功能:
枢纽外部各种运行方式的信息,包括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行车线路、车辆类型、车内拥挤情况、到离站时刻、是否正点行车以及到达以后各站的名称与时刻等方面的信息。
枢纽内部乘客换乘诱导信息,包括枢纽内换乘或集散步行线路指示、出口方向指示、乘车线路推荐、票务、换乘站场内拥挤状况与车辆等待状况、各种客运交通方式不同线路的行车方向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其他条件的信息,包括意外事件及发展状况、天气状况等信息。
1.2 面向车辆的信息诱导功能结构
综合交通枢纽面向车辆的信息诱导主要是通过车载终端、电子站牌、场站查询终端、交通广播、可变情报板等发布道路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状况和一些延伸服务等信息,引导车辆有序运行,见表2。
注: ●适用;○不适用。
1.2.1 对综合交通枢纽中车辆的停车诱导
实时准确地采集纳入系统的对象停车场的使用状况,并实现诱导区域内所有对象停车场与控制中心的互动;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实现停车信息、道路交通信息的整合;能及时地为出行车辆提供全方位的停车诱导信息服务;保证系统在诱导区域和停车设施的数量上有扩充的余地;具有与城市其它智能交通系统相衔接的扩充功能;疏导交通、缓解拥堵、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迸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1.2.2 对综合交通枢纽中车辆的路径引导服务
路径诱导服务的功能是为车辆提供一条最优的行驶路径。最佳路线根据出行者的意愿进行选择,如距离最短的路线、花费最低的路线、时间最短的路线,或者兼顾几方面的多目标最优路线。系统根据路面交通流量、车辆平均行程时间的实时信息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量预测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最优路径的启发式寻找算法,就可以寻找到一条最优路径。
1.3 面向管理者的信息诱导功能结构
面向管理者的诱导信息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从车流、客流、路况等实际情况出发,优化调度方案,保持交通运行最佳状态,从而最终为乘客和车辆服务。
1.3.1 将车辆信息及时反馈给调度人员
1) 车辆静态信息。
这些信息由调度管理人员录入系统数据库,并根据变化实时更新,是调度系统的基础数据。
2) 车辆动态信息。
包括车辆实时位置信息、速度信息、每辆车到达/离开站点的时间、站间运行时间、站点滞留时间等数据。车辆动态信息尤为重要;
3) 车辆自身运行信息。
这些信息要及时的反馈给调度中心,以便对一些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1.3.2 采集客流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调控
采集车辆在各个站点的上车乘客人数、下车乘客人数、以及车上的乘客人数,从而获得各个时刻车辆的拥挤状况。
枢纽的等车人数、换乘各种交通方式的乘客需求量对调度系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整个调度系统的响应时间。
1.3.3 检测路况信息排除事故、天气等条件影响
堵车、事故等情况时有发生,且难以预见,这将给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为了提高调度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路况信息要及时检测并传给调度中心。
2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结构组成
2.1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应用平台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是在交通信息化基础上,以提供交通信息服务为目的,运用现代化手段将交通信息资源进行融合,使得综合交通枢纽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是基于4个平台,见图1,分别为信息采集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信息服务平台。
2.1.1 综合枢纽交通信息采集平台
交通信息的采集是综合枢纽交通信息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交通信息数据的采集,对于政府决策机构主要是提供展示交通运输资源和运行状况的平台,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各个负责部门,主要是为了保障运输安全,为提高快捷运输和服务质量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持;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交通信息数据则为其提供交通信息资源查询、交通动态信息查询等建议信息。
综合枢纽交通信息采集平台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数据采集,见图2。
1) 公路枢纽方面。运用ITS与GIS技术的集成——采集交通信息。信息在IT系统中是连接各个子系统的重要纽带,通常可将交通信息归为静态、动态和历史三类:将路网基础信息、车辆管理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等归为静态类,这类信息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小;将交通流量信息、车辆位置状况、视频监控等信息归为动态类,这类信息必须实时采集;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经过抽取、变换、装载和刷新后成为历史信息。通过ITS与GIS信息的集成,可以直观地把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车流、车速、路况等时时情况。同时利用GIS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连接,如交通违章管理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并借助GIS丰富的地图特性,在地图上显示整个城市或某地区的交通事故或违章分布、道路情况等,为交通决策提供一个直观的分析窗口,为交通管理人员提供辅助的决策参考,达到建立科学、高效的交通指挥系统的目的。
2) 铁路枢纽方面、根据系统的不同功能,与道路的信息采集相对应,铁路信息采集至少包括3个分系统:通过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ATMS对车辆装、卸和列车运行信息经行采集;通过先进的用户信息系统AUTS对货物运输服务和客运预售票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先进的列车控制与安全系统ATCSS对道岔口信息和列车高速运行间距的信息采集。铁路ITS是以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铁路运输效能的综合化系统。
3) 水路枢纽方面。运用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水路运输技术以及系统工程技术对船舶运行信息、船舶安全和管理信息、内部运营的海运船舶交通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为实现水路运输优化,水运安全、高效、可靠,港站作业及客货运输服务一体化的客货运输系统提供数据信息依据。
4) 航空枢纽方面。航空枢纽通过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对载运工具装、卸和载运工具运行情况进行信息采集,来保证运输畅通和运输任务的完成;通过先进的用户信息系统,对货物服务和客运预售票的信息进行采集,保证优质的运输服务质量;通过先进的控制与安全系统,对司机驾驶情况、路(道)旁接口单元信息、载运工具行驶速度和更短的间隔信息进行采集,使航空枢纽提供更快速和更安全的运输服务。
2.1.2 综合枢纽交通信息共享平台
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是综合枢纽交通信息管理的一种信息载体,对各种交通信息进行抽取、转换和处理,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标准,最终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正确和规范的交通信息,实现综合枢纽交通信息和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交通信息一体化。
信息交换是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综合枢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信息交换就要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通过把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信息转换为标准的交通信息格式,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传输给其他的子系统。
信息集成是对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中多源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和融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用信息,除去多余信息,使得不同用途所需的不同信息能被有效地保留下来。交通信息处理将共享交通信息从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中取出,并逐字逐段地将信息映射到共享平台信息库的新结构上。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子系统信息源进行规范和无缝集成,最终完成从实时采集交通信息到平台信息准确转换,为信息共享和发布提供依据。
综合枢纽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综合枢纽运输计划、综合枢纽运输工具运用计划、各个运输部门的管理情况、乘务人员计划和运营统计分析情况。综合枢纽交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运输工具运行状态分析,评估综合枢纽运输网络整体或局部的交通运行状态,同时自动生成控制文档资料,不断比较交通信息共享原始相关信息,及时发现不合理现象并生成日记;信息共享平台在处理交通信息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为动态运输导航提供基础信息。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使这些交通信息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以达到综合枢纽交通运输高效化和一体化。
2.1.3 综合枢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服务的目标是建立快捷、舒适、安全的交通运输。同时,要求交通信息服务水平也应逐步提升。在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相对独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上,依据智能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是综合枢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性问题,见图3。
交通信息发布将交通信息以合适的方式发布,主要是向包括综合枢纽交通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出行者、驾驶员等发布交通状况信息(如航线畅通、道路畅通)和诱导信息(最佳路径、货运站场空闲、交通方式到站时间)等,以促使出行者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使运输资源分布均匀,以提高运输效率等。
对于交通信息的查询,用户可以在各种终端设备的浏览器上进行浏览、查询操作,移动终端通过GPRS/DCMA等通信网络以WAP方式访问网站。顾客向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提出交通服务的请求,系统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分析、处理,以HTML、JPS等页面的形式返回到各种终端设备,并显示于浏览器中;顾客也可以借助电话或手机通过公众通信网连接到呼叫中心,由计算机语音自动应答设备或人工坐席将顾客需要检索的交通信息直接反馈给顾客。
2.2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服务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服务设计应以面向乘客的信息设计为主,同时要实现乘客、运营调度中心、车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枢纽信息服务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信息服务能对乘客起到指引、诱导和决策作用,能“主动”的指挥枢纽内客流的合理流动,而不是“被动”的等待乘客来寻找、发现,要使枢纽的各项服务透明化;同时,信息服务为运营优化设计提供基础资料,运营优化设计的成果需要通过信息服务系统体现。
2.2.1 公共交通枢纽信息服务设计
通过对乘客的需求特性的分析,发现在公共交通枢纽,乘客对出行目的的明确性是其共同特性。因此,在公共交通枢纽的信息服务设计中,导向系统对乘客十分重要。结合乘客在公共交通枢纽区域的换乘行为过程和乘客的信息需求,导向系统的设计可分为4个部分:
1)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外部的导向设计。根据乘客换乘方向不同,公共交通枢纽外部乘客导向信息设计见表3。
2) 公共交通枢纽出入口与站厅之间的导向设计。单条线路的出入口至站厅的路线比较明确。在两条或多条线路交汇的换乘站内,则需要设置标志、标示来引导乘客。例如,通过不同颜色来引导特定线路的乘客,而已标示的颜色可与相应的车票颜色、地图路线颜色、车体颜色等取得—致,便于乘客识别。在乘客流线中,任何一处可能使乘客产生疑惑的分叉处均要设置一种或多种明确的导向标志。
3) 公共交通枢纽站台与站厅间的导向设计。站厅是上车乘客进站购票、下车乘客从闸机验票口出来后选择如何去目的地和出口的场所,乘客停留和查询时间长。站厅层导向信息设计见表4。
4)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台与站台间的导向设计。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导向设计内容包括2部分:
(1)换乘枢纽的总体布置示意图。重点反映当前站台位置以及各站台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换乘通道。示意图应设置在站台上,乘客一下车就可以看到。有些乘客可能下车时未能注意到,所以在换乘路径的途中还需要加设。
(2)具体的路线指引。路线指引可以通过颜色线、标志牌上的文字说明等方式来实现。
2.2.2 对外交通枢纽信息服务设计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站是一个大型的换乘体系,不仅集多种交通方式于同一站域内,而且还有向乘客提供转车(机)、商旅、食宿信息的功能。各种诱导标志是完成顺利换乘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外地乘客,从长途汽车、火车或飞机下来后,通常最担心的是找不到要换乘的车站和车辆。
对外交通枢纽站旅客信息服务设计见表5。
3 结束语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分析了面向不同使用者(包括乘客、车辆和管理者)的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综合交通信息诱导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平台以及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服务设计,针对不同的交通枢纽类型,提出了其信息设计要素,为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摘要:信息诱导系统是提高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效率、均衡客流分布、提高系统利用率以及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文中系统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在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下所具有的系统功能,分别对面向乘客、车辆以及运营管理者的信息诱导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平台,并分别对综合枢纽交通信息采集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不同的交通枢纽类型,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服务设计要素。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系统服务设计要素
参考文献
[1]季彦婕.城市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6.
[2]翟晓峰.车辆诱导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2007.
[3]杜丽娟.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8.
[4]杨朋飞.基于综合交通诱导的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
[5]杨旭.交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7.
[6]丁姝,张全罡.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34-36.
[7]杨晓光.中国交通信息系统基本框架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17(5):50-55.
[8]杨晓光,张珏,张海军.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5):27-29.
[9]张海晔,晏克非.上海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诱导标识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7(S2):7-10.
多功能电子综合实验教具的研制 篇10
目前市场上单片机、FPGA、ARM和DSP实验箱种类很多, 其结构主要是将多个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组合成一个整体, 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这类实验箱优点是结构紧凑, 技术成熟、操作方便, 缺点是电路连接相对固定, 灵活性差, 整个电路板硬件结构复杂, 且原理图不完全对用户开放。这类实验箱适合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偏重于软件的设计与调试。实验时, 学生只要根据要求连接少量的插接线和短线帽, 调试与下载相应的程序即可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不利于初学者了解硬件电路结构和自主设计、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单片机、FPGA、DSP和ARM芯片的种类多, 适用场合各不相同, 发展、更新速度又非常快, 而整体式实验箱的扩展性差, 不易升级, 更换核心芯片就要更新整个实验箱, 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增加。
在深入分析研究这类实验箱电路结构的基础上, 我院在建设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时, 将开发研制模块化多功能电子综合实验教具立为重点研究课题。
一、设计思路
现代高新电子产品是软硬件的高度结合体, 系统的工作是由软硬件协同完成的, 其最低层的硬件系统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处理器件和外围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构成。现在市场上软硬结合的实验箱正是实际高新电子产品的模拟和演示, 它是基于某个核心处理器, 再综合一些常用外围电路模块实现的。虽然单片机、EDA, ARM和DSP实验箱的核心处理器各不相同, 但其外围电路一般都是由开关电路 (如独立式按键、拔动开关、键盘等) 、显示电路 (如数码管、LED, LCD等) 、通信接口电路 (如RS232, RS485, USB, 以太网等) 、信号变换电路 (如A/D, D/A, V/F, F/V等) 、传感器电路 (如温度、光电等) 、控制对象电路 (如继电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等单元电路构成。
我们将这些外围电路按功能相近分成多个模块, 设计制作成多个独立的单元电路板, 再设计制作单片机系统核心板、FPGA系统核心板、ARM系统核心板和DSP系统核心板, 并将这些电路模块的I/O口采用统一的接插线柱或双排针接口逐个引出。所有电路模块I/O口全部开放, 以便于学生自行选择定义, 所有电路模块的外形尺寸相同 (我们采用的是15CM*10CM) , 以便于模块的更换。
这套实验教具拟在搭建一个组合式、开放式的硬件平台, 使之成为学生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素材。它由多个独立的接口电路模块和不同的核心板模块组成, 各模块电路板间可通过接插线进行自由组合实现各种预定功能电路。学生在进行实验及课程设计时, 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电路板进行自由组合, 在类似搭积木的过程中, 理解常用电子单元电路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直观地了解电子系统组成和工作过程, 从而掌握软硬件的设计与联合调试技术。
这套实验教具可完成单片机、EDA、ARM和DSP等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也可以用作电子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
二、主要单元电路模块
单元电路板分为核心电路板和外围电路板两类, 在进行电路板设计时, 尽量使单元电路板简洁、明了, 功能单一, 以便于学生对硬件电路的学习与理解。如在进行核心板的设计时, 为了使电路结构更加简单, 存储器的扩展采用双排针外插形式, 是否扩展、如何扩展存储器?扩展何种类型、何种容量的存储器?均由实验者自行选择与设计, 从而使初学者容易掌握核心板硬件电路结构与存储器的扩展方法。在PCB设计过程中, 应该遵循高频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应注意电源的质量与分配, 其次要注意信号线和时钟线的分布。电路板上扩展口应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必需的I/O控制总线全部引出。
1. 核心单元电路板模块
(1) 51单片机核心板
51单片机核心板的外观和接口示意如图1所示, 其中电源电路由外部提供5V直流电源, 输出5V和3.3V电压;晶振电路中晶振采用插接式, 可更换不同频率的晶振;DIP40锁紧插座可接51系列单片机, 也可接仿真头;RS232接口电路主要用于配合51仿真头进行在线仿真调试, 也可用于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RC复位电路和看门狗电路可通过跳线接单片机的复位端;P0口可根据需要插接上拉电阻, EA端和PSEN端的电平可通过跳线设置;下载配置电路用来对具有ISP功能的单片机进行在线下载;36个I/O口全部通过插接孔引出, 用于与外围电路板进行连接;P0口、P2口、P3口以及电源线等再接到两个双排针扩展口, 该扩展口可插接存储器模块电路板等。
(2) FPGA核心板
FPGA电路板采用Alter公司Cyclone系列的EP1C3T144芯片, EP1C3T144芯片内有2910个LE逻辑单元, 13条M4KRAM和1个数字锁相环, 最大用户I/O口为104个, 144脚TQFP封装。该芯片适合初学者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FPGA以及可编程片上系统 (SOPC) 的设计。
基于EP1C3T144的FPGA核心板的外观和接口示意如图2所示, 其中电源部分由外部电路提供5V电压, 通过两个电压转换芯片输出3.3V电压 (FPGA的I/O口电压) 和1.5V电压 (FPGA内核电压) , 并有电源指示和防接反保护;JATG接口主要于FPGA的在线调试下载配置, AS接口为主动串行配置接口, 串行配置器件为EPCS1;有源晶振为24MHZ, 加到芯片锁相环输入端;FPGA的I/O口采用接插孔和双排针接口两种方式引出, 所有I/O口均可灵活定义, 用来和外围电路相连。两个双排针扩展口, 主要用来插接存储器模块电路板, 一般在进行SOPC设计时使用;另外电路板还有全局复位按键和重配置按键等电路。
(3) DSP核心板
DSP电路板采用TI公司的TMS320VC5402芯片, 内有16KB的RAM和4KB的ROM, 144脚TQFP封装。该芯片是一种比较典型的DSP芯片, 结构也较简单, 通过学习此芯片的应用实验, 也就可以触类旁通地掌握其它DSP芯片了。
基于TMS320VC5402的DSP核心板的外观和接口示意如图3所示, 其中电源部分由外部电路提供5V电压, 通过两个电压转换芯片输出3.3V电压 (芯片的I/O口电压) 1.8V电压 (芯片的内核电压) ;JATG接口主要于系统的的在线下载调试;I/O口通过接插孔和双排针扩展接口引出, 通过接插孔可与外围电路进行灵活连接。通过双排针扩展接口, 可用来插接外扩存储器电路板模块, 另外电路板还有复位和时钟等电路。
(4) ARM核心板
ARM电路板采用PHILIPS公司的LPC2214芯片, LPC2214芯片是基于32位的ARM7TDMI-S的微控制器, 内有16KB的RAM和256KB的Flash, 带外部存储器接口, 144脚TQFP封装。单片应用时, 可使用的GPIO最多可达112个。外扩存储器时, 可使用的通过I/O口达76个。该芯片有四个32位的双向I/O口, 分别为P0口、P1口、P2口和P3口, 各口的引脚功能取决于引脚连接模块的功能选择。该芯片是性价比较高的32位微控制器, 通过此芯片的学习, 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基于ARM核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基于LPC2214的ARM核心板的外观和接口示意如图4所示, 其中电源部分由外部电路提供5V电压, 通过两个电压转换芯片输出3.3V电压 (芯片的I/O口电压) 1.8V电压 (芯片的内核电压) , 并有电源指示和防接反保护;JATG接口主要于系统的在线下载调试;双向I/O口中的P0口、P1口通过接插孔引出, 可与外围电路进行灵活连接。P2口、P3口通过双排针扩展接口引出, 用来插接外扩存储器电路板模块。另外电路板还有复位和时钟等电路。
2. 外围单元电路板模块
(1) 开关类:8位独立式按键/8位拔动开关模块, 4*4阵列式键盘模块。
(2) 显示类:LED指示模块 (含8个高平驱动和8个低电平驱动电路) , 128*64的图形液晶显示模块, 8位动态数码管显示模块, 6位静态数码管显示模块 (自带BCD码译码器) , 16*16点阵LED模块。
(3) 通信接口类:RS232/RS485/USB模块、以太网/CAN总线模块、无线收发/蓝牙模块, MODEM模块, PS/2鼠标接口、PS/2键盘接口、VGA接口模块。
(4) 控制对象类:继电器模块 (含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 、直流电机/步进电机模块。
(5) 传感器类:温度传感器 (包含热敏电阻、AD590、I2C总线的LM75、单总线DS18B20四种温度传感器) 、指纹传感器 (FPS100) 、光电/超声波传感器等。
(6) 信号转换类:A/D转换模块 (包含串行和并行A/D) ;D/A转换模块 (包含串行和并行D/A) ;V/F转换、F/V转换、光电隔离模块。
(7) 其它:SRAM/FLASH扩展板模块、语音录放/峰鸣器模块、SD卡/CF卡读写模块、信号源模块、I2C总线的日历时钟模块等。
这套实验教具的单元电路原理图和所有I/O口资源全部对实验者开放, 模块电路板之间的I/O口通过接插线连接, 使用非常方便。如“基于FPGA器件实现的数字钟实验”用到了“开关电路板”, “FPGA核心板”和“动态数码管电路板”三个模块, 其连接如图5所示。
四、实验教具的优点
1. 各个模块的功能单一, 结构简单, 针对性强。
实验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部分模块进行组合, 不需要的模块搁置一旁, 使系统结构更加简明, 更加清晰。便于学生认识各模块硬件电路结构, 理解各模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电路的构成原理。
2. 各电路模块所有的I/O口全部开放, 可操作性好。
实验时, 大部分连线由学生自己连接完成, 学生可自行选择定义各I/O口功能, 自行设计电路, 自行连接线路。从而利于初学者深入理解硬件电路模块结构, 锻炼学生的设计与实际动手能力。
3. 各电路模块在连线方式及工作电压等方面相互兼容, 通用性好。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电路模块, 进行自由组合, 也可选择两个以上核心板模块, 设计出更为复杂的电路系统。
4. 系统硬件升级方便, 扩展性强。
更换核心板模块就可以更新系统, 增加新的模块就可扩展新的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去选择模块, 也可以自行设计制作部分模块和已有的模块进行合理组合, 构成新的系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该实验教具可根据新开设实验的需求, 不断开发出新的模块, 既满足了实验教学要求, 又能紧跟电子新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节约了实验经费,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五、结束语
这套组合式、模块化的实验教具涵盖了单片机、EDA、ARM和DSP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 也能满足大学生课外创新的需求。实际使用时, 更换核心板模块就可完成不同课程的实验与课程设计, 外围电路模块在不同课程多次得到重复使用。从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外围硬件电路结构和软件的实现思路,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硬件实现能力和软硬件的联合调试能力。自投入使用以来,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模块化的多功能电子综合实验教具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简述了单片机、FPGA、DSP和ARM核心单元电路板的设计方法以及外围主要单元电路板模块的组成。这套实验教具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强, 操作性、通用性好的特点。
关键词:核心单元电路板,外围单元电路板,组合式,模块化
参考文献
[1]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2]戴明桢.TMS320C54xDSP结构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绮文.ARM嵌入式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4]于永.51单片机C语言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5]潘松, 黄继业.EDA技术与VHDL[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综合功能 篇11
一、通过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军事化管理,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为使学生在遵规守纪方面有所突破,在军训的过程中,把一日生活制度和一日生活军事化作为养成教育的突破口,从起床到熄灯,从内务秩序到言行举止,从集合站队到出操、上课,都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按照条令规定,严格约束自己。要求做的就堅决做好,不符合要求的事坚决不做,在一切活动中做到令行禁止,听从指挥。
2.通过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在军训活动期间,要求学生早晨起床,着装要整齐;早操,队列要严整,号声要响亮,精神要饱满;内务整理,所有物品都要按照统一的要求摆放;早午晚就餐,打饭要有秩序,军歌要响亮,就餐要安静。在军事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学习教官的示范,大到班级的队形队列,小到每个人的手形步幅,都要做到整齐划一。这就要求学生在活动期间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懈怠。
3.通过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活动期间,要求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能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得干净整洁;就餐后,能把自己的餐具洗干净;校园里见到老师和教官要敬礼问好;要珍惜粮食,节约水电,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做文明观众,尊重他人,不喝倒彩;要勤洗手、洗脚,勤剪指甲;要学会清洗自己的衣物;要制订理财计划,管好自己的财物和就餐时的饭票,花好自己的每一分钱。通过这些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立、自理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的养成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决做到“四会”“五能”和“六不准”。“四会”是指:会学习,会健体,会内务,会军事;“五能”是指:能按《内务》条令料理好自己的事情,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能主动捡起垃圾,能主动向师长问好,能主动帮助他人。“六不准”是指:不准顶撞老师和教官,不准随便动用他人物品,不准乱扔垃圾、物品,不准浪费水、电、粮食,不准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损坏公私财物。通过“四会”“五能”和“六不准”的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在军训活动期间,开展诗词诵读、国旗下演讲、听校园广播、参加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守法教育,以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通过各类德育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心他人的高贵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五小”道德实践行动,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一个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一个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一个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参加各类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公民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
三、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和各类自护自救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
通过军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模具组装和谜语竞猜活动、科技探究类课程及素质拓展活动。在教官、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寻根溯源,最终达到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发展兴趣、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大鱼网”“折回跑”“渡河”“你抓我救”等体育游戏活动和“地雷战”“连环马”“人椅”等拓展项目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锻炼意志,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精神和个体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总之,学校要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晋阳.注重军训实效,发挥育人功能[J].师道:教研,2011(5).
[2]孔毅,赵万东,李晓雪.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着眼点,创新学生军训模式的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4(5).
[3]曹守奎.中学军训素质教育功能之我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结构功能 篇12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
1 概述
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大部分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 而且在220k 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 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 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然而, 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 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 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系统结构
2.1 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 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 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 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 (通常是多个CPU) 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 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2.2 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0接口, 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 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 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 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 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若前置机故障, 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软件复杂, 修改工作量大, 系统调试烦琐;组态不灵活, 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 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 工作量大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2.3 变电站分层分布式的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 (站级测控单元) 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 (间隔单元) 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 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可靠性提高, 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 即将“危险”分散, 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 只影响到监控部分, 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 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 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 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3 常见通讯方式
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 在以太网出现之前, 无论RS-232C、EIA-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通讯速度缓慢的缺陷。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地缓解了便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 但在系统容量较大时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以太网的应用, 使通讯问题迎刃而解。常见的通讯方式有:双以太网、双监控机模式, 主要是用于220-500k V变, 在实现上可以是双控机+双服务器方式, 支撑光/电以太网;单以太网, 双/单监控机模式;双LON网, 双监控机模式;单LON网, 双/单监控机模式。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4.1 微机保护
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 包括线路保护, 变压器保护, 母线保护, 电容器保护及各自投, 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 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 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4.2 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包括状态数据, 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 隔离开关状态, 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三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逗离方式输入系统, 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三、线路电压, 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 电玉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4.3 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
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 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 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 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 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距计算, 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4.4 控制和操作功能
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 隔离开三, 变压器分接头, 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 在系统设计时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4.5 防误闭锁功能
生产现场的防误闭锁装置主要实现五防功能:防二三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接地线 (接地开关) 合闸;防止人员误入带电间隔;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电挂接地线 (合接地开关) ;以及防止非同期并列等。实现闭锁非同期并列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压差和频差鉴定装置实现同期闭锁, 倒闸操作过程中及时投入同期闭锁装置, 以防止非同期供电的两个系统非同期合闸。
五防功能的实现方法和特点。对于手动操作的开关设备, 一般采用机械方式达到机械联锁;电动操作的开关设备通过断路器辅助转换开关中的辅助接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接入控制回路, 以实现操作互锁。
4.6 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 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 方便维护与维修, 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 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 并给出提示, 指出故障位置。
4.7 数据处理和记录
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 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 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 主要有: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 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 最小值及其时间;独立负荷有功、无功, 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根据需要, 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
4.8 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
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 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还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 统一时钟的功能和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结语
【综合功能】推荐阅读:
早期综合功能锻炼07-20
综合服务功能05-30
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征06-12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论文07-04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08-16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10-14
肾功能、心脏功能不全07-01
应用Word表格功能实现稿纸功能07-24
用地功能07-16
基础功能07-19